中医英语教学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14 14:47:5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中医英语教学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中医英语教学

篇(1)

Abstract:ThepaperfocusesonhowtoimprovetheteachingeffectintheteachingofEnglishforTCMbyintroducingthetheoryoftranslation,reinforcingthepracticeoftranslationandenhancingclassroominteraction.

Keywords:theteachingofEnglishforTCM;thetheoryandpracticeoftranslation;crossculturalcommunication;classroominteraction;teachingeffect

近年来,我国的不少中医院校都开设了《中医英语》这门课程,可见英语在中医国际化进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中医英语的教学目的必然是让学生通过英语这一媒介,把中医介绍给世界,为全人类造福。这就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翻译理论和技巧,并应用到中医英译的实践中去。本文就重点探讨中医英语的教学目的及如何提高中医英语的教学效果,满足时代和社会的需要。

1介绍翻译技巧和方法

作为大学生,有比较扎实的英语知识和基本技能,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但是,翻译知识对他们来说,几乎是空白,而这对学习中医英语来说是非常不利的。所以,要让学生学好中医英语,必须先填补这一空白。因此在课程设置暂时无法改变的情况下,教师应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把翻译的基础知识介绍给学生,其中还包括科技英语翻译的一些特点,使学生有“法”可依,有规则可循,而不是盲目地、随心所欲地进行翻译。在教学过程中,我一开始就向学生强调翻译理论和实践在这门课程学习中的重要性,由此引入翻译理论的学习,包括翻译的原则、方法、技巧。由于这些理论对学生来讲比较生疏而且抽象,我就一一举例说明。比如,在讲到翻译技巧中的“增益法”(amplification)时我就举了这样一个英译汉的例子:Mattercanbechangedintoenergy,andenergyintomatter.(物质能够转化为能量,能量也能转化成物质。)其中“也能转化”就是增加的内容。我同时告诉学生,如果从中文“物质能够转化为能量,能量也能转化成物质。”译成英文“Mattercanbechangedintoenergy,andenergyintomatter.”,使用的是另一种技巧,学生马上就知道是“省略法”。通过这样的讲解,学生理解得非常透彻,印象也很深刻。然后,我还通过布置课外作业,让他们运用这些学过的翻译方法和技巧进行翻译实践,进一步加深理解和掌握。学生反映效果非常好,而且饶有兴趣。

2介绍科技英语的术语特点及句法特点

科技术语一般都比较长,不容易记忆,学生往往对着一大串长长的科技词汇感到无所适从。让学生掌握科技英语术语的构词规律对学生理解和记忆有很大的价值,比如在介绍affixation(缀合法)时,我举了这样一个例子:deoxyribonucleicacid=de(去掉)+oxy(氧)+ribo(核糖)+nucleic(核)+acid脱氧核糖核酸DNA。作为医学专业的学生,对DNA是非常熟悉的,但他们原来不知道这个术语是这样组成的,而且大部分的术语的构成都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一发现令他们兴趣大增。又如,“中医”这一术语经常被译为TCM(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这里用的是首字母缩略法。在讲到科技英语的句法特点时我主要通过举例和分析的形式把例句讲透,给学生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并鼓励他们在翻译实践中尽量有意识地关注和运用,提高了课堂效率。

3重视语境因素

由于缺乏翻译知识和文化意识,学生往往只会在英语中寻找与汉语对应的词,而忽略了文化及语境等因素,从而造成错译、误解,甚至闹出笑话。因而让学生在翻译时要注意不同语言、文化的差异,以及在同一语言的不同语境下使用不同的译法。比如中医有“少火生气”的说法。如不推敲“生气”在这里的含义而直接用“angry”来翻译的话,就完全曲解了原文,也会使目的语读者不知所云。另外,同一个术语,在针对不同的读者群时,译文就必须考虑读者的认知语境和阅读反应,也就是要考虑译文的实际交际效果,[2]宜采用不同的译法。一般说来,对于医学研究人员、临床(西)医师或有志于学习中医的人,就适宜采用科技英语构词法中的缩合法、缀合法等构成的专业性强、比较规范的术语,这样便于中西医之间的贯通和国际间的学术交流;而对于不懂西医但对中医有兴趣、愿意了解中医或有意接受中医治疗的普通读者群,由于他们大多不懂拉丁文、希腊文之类的,也不谙西医,如果译文中尽是由各种词缀组成的术语,会使他们望而生畏,也就起不到翻译的交际效果了,故应尽量用浅显的普通词汇,比如尽量选用根据复合法构成的术语[3]。如“高血压”一词,对于专业人士可采用“hypertension”,而对普通读者则宜用“highbloodpressure”。

4引入语用学和跨文化交际的知识

奈达曾指出“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为重要,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4]我国学者王佐良先生也曾说:“翻译者必须是一个真正意义的文化人。……不了解语言当中的社会文化,谁也无法真正掌握语言。”[5]故而在教学中我既强调文化修养在翻译中的重要性,又注意让学生了解跨文化交际的的基础知识,使学生不仅掌握翻译理论和技巧,同时又深化文化知识,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为文化差异给翻译带来的困难直接体现在语汇缺失与词义冲突上,即:源语词语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在译语中找不到对等的语汇,或者与译后的对应词语所载的文化信息相互矛盾或者不一致。如在翻译“《难经》:一难曰:十二经皆有动脉,独取寸口,以决五脏六腑死生吉凶之法,何谓也?”中的“动脉”时,我就告诉他们不能想当然地把“动脉”理解为与静脉相对的动脉而译成artery。中医古籍中语言非常精练,概括性相当强,有许多术语或词汇在英语中不能简单地找对应词(equivolent)。在阅读时要仔细推敲,只有准确理解了原文的意思,才有可能忠实于原文。此处所谓“动脉”指的是脉之搏动,故宜译为pulse。

通过多年来中医英语教学的研究和实践,笔直认为介绍翻译理论和跨文化交际知识,加强翻译实践在中医英语教学中是非常必要的,否则这门课就成了无本之木。另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强课堂互动,培养学生的兴趣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参考文献】

[1]何自然,陈新仁.当代语用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194.

[2]李虹.浅谈中医术语的英译[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26(3):181182.

篇(2)

【关键词】 中医英语 教学改革 翻译技巧

Abstract:The paper focuses on how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in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for TCM by introducing the theory of translation,reinforcing the practice of translation and enhancing classroom interaction.

Key words:the teaching of English for TCM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classroom interaction;teaching effect

近年来,我国的不少中医院校都开设了《中医英语》这门课程,可见英语在中医国际化进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中医英语的教学目的必然是让学生通过英语这一媒介,把中医介绍给世界,为全人类造福。这就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翻译理论和技巧,并应用到中医英译的实践中去。本文就重点探讨中医英语的教学目的及如何提高中医英语的教学效果,满足时代和社会的需要。

1 介绍翻译技巧和方法

作为大学生,有比较扎实的英语知识和基本技能,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但是,翻译知识对他们来说,几乎是空白,而这对学习中医英语来说是非常不利的。所以,要让学生学好中医英语,必须先填补这一空白。因此在课程设置暂时无法改变的情况下,教师应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把翻译的基础知识介绍给学生,其中还包括科技英语翻译的一些特点,使学生有“法”可依,有规则可循,而不是盲目地、随心所欲地进行翻译。在教学过程中,我一开始就向学生强调翻译理论和实践在这门课程学习中的重要性,由此引入翻译理论的学习,包括翻译的原则、方法、技巧。由于这些理论对学生来讲比较生疏而且抽象,我就一一举例说明。比如,在讲到翻译技巧中的“增益法”(amplification)时我就举了这样一个英译汉的例子:Matter can be changed into energy,and energy into matter.(物质能够转化为能量,能量也能转化成物质。)其中“也能转化”就是增加的内容。我同时告诉学生,如果从中文“物质能够转化为能量,能量也能转化成物质。”译成英文“Matter can be changed into energy,and energy into matter.”,使用的是另一种技巧,学生马上就知道是“省略法”。通过这样的讲解,学生理解得非常透彻,印象也很深刻。然后,我还通过布置课外作业,让他们运用这些学过的翻译方法和技巧进行翻译实践,进一步加深理解和掌握。学生反映效果非常好,而且饶有兴趣。

2 介绍科技英语的术语特点及句法特点

科技术语一般都比较长,不容易记忆,学生往往对着一大串长长的科技词汇感到无所适从。让学生掌握科技英语术语的构词规律对学生理解和记忆有很大的价值,比如在介绍affixation(缀合法)时,我举了这样一个例子:deoxyribonucleic acid=de(去掉)+oxy(氧)+ribo(核糖)+nucleic(核)+acid脱氧核糖核酸DNA。作为医学专业的学生,对DNA是非常熟悉的,但他们原来不知道这个术语是这样组成的,而且大部分的术语的构成都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一发现令他们兴趣大增。又如,“中医”这一术语经常被译为TCM(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这里用的是首字母缩略法。在讲到科技英语的句法特点时我主要通过举例和分析的形式把例句讲透,给学生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并鼓励他们在翻译实践中尽量有意识地关注和运用,提高了课堂效率。

3 重视语境因素

由于缺乏翻译知识和文化意识,学生往往只会在英语中寻找与汉语对应的词,而忽略了文化及语境等因素,从而造成错译、误解,甚至闹出笑话。因而让学生在翻译时要注意不同语言、文化的差异,以及在同一语言的不同语境下使用不同的译法。比如中医有“少火生气”的说法。如不推敲“生气”在这里的含义而直接用“angry”来翻译的话,就完全曲解了原文,也会使目的语读者不知所云。另外,同一个术语,在针对不同的读者群时,译文就必须考虑读者的认知语境和阅读反应,也就是要考虑译文的实际交际效果,[2]宜采用不同的译法。一般说来,对于医学研究人员、临床(西)医师或有志于学习中医的人,就适宜采用科技英语构词法中的缩合法、缀合法等构成的专业性强、比较规范的术语,这样便于中西医之间的贯通和国际间的学术交流;而对于不懂西医但对中医有兴趣、愿意了解中医或有意接受中医治疗的普通读者群,由于他们大多不懂拉丁文、希腊文之类的,也不谙西医,如果译文中尽是由各种词缀组成的术语,会使他们望而生畏,也就起不到翻译的交际效果了,故应尽量用浅显的普通词汇,比如尽量选用根据复合法构成的术语[3]。如“高血压”一词,对于专业人士可采用“hypertension”,而对普通读者则宜用“high blood pressure”。

4 引入语用学和跨文化交际的知识

奈达曾指出“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为重要,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4]我国学者王佐良先生也曾说:“翻译者必须是一个真正意义的文化人。……不了解语言当中的社会文化,谁也无法真正掌握语言。”[5]故而在教学中我既强调文化修养在翻译中的重要性,又注意让学生了解跨文化交际的的基础知识,使学生不仅掌握翻译理论和技巧,同时又深化文化知识,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为文化差异给翻译带来的困难直接体现在语汇缺失与词义冲突上,即:源语词语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在译语中找不到对等的语汇,或者与译后的对应词语所载的文化信息相互矛盾或者不一致。如在翻译“《难经》:一难曰:十二经皆有动脉,独取寸口,以决五脏六腑死生吉凶之法,何谓也?”中的“动脉”时,我就告诉他们不能想当然地把“动脉”理解为与静脉相对的动脉而译成artery。中医古籍中语言非常精练,概括性相当强,有许多术语或词汇在英语中不能简单地找对应词(equivolent)。在阅读时要仔细推敲,只有准确理解了原文的意思,才有可能忠实于原文。此处所谓“动脉”指的是脉之搏动,故宜译为pulse。

通过多年来中医英语教学的研究和实践,笔直认为介绍翻译理论和跨文化交际知识,加强翻译实践在中医英语教学中是非常必要的,否则这门课就成了无本之木。另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强课堂互动,培养学生的兴趣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参考文献】

[1]何自然,陈新仁.当代语用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194.

[2]李虹.浅谈中医术语的英译[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26(3):181182.

篇(3)

关键词:

中医学;英语教学;教学模式

中医国际化的发展需要培养既精通中医学专业知识又能熟练应用英语进行表达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因此,如何开展中医学英语教学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中医学英语教学包括听、说、读、写多个方面,其中医学英语术语是中医学英语的重要基础。大多数中医院校的中医学英语教学侧重于中医理论术语翻译的教学,而忽略对医学英语术语的学习,教学模式比较单一,造成很多中医知识的翻译都是中文式英语,而中医和西医的交流与传播必然首先体现在专业术语上,术语成为概念沟通的唯一途径[1]。针对这一现象,本研究在中医学英语教学中加入对医学英语术语的介绍,在学生了解和掌握医学英语术语的基础上,力求寻找一种科学有效的中医学英语教学培养模式,使学生在掌握医学英语术语基础知识的同时,熟悉一些常用的中医学英语词汇及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中医学英语水平,为国内其他中医院校的中医学英语教学实践及相关研究提供可靠的依据,现介绍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本校2013级(三年级下学期)中医学专业3个班级(A1班、A2班、A3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共计171人,其中A1班57人、A2班56人、A3班58人。

1.2教学内容及方法

1.2.1教学内容

医学英语术语教学和中医英语理论教学。

1.2.2授课模式

A1班采用模式一:传统只教授中医术语英语翻译的教学模式;A2班采用模式二:传统只教授医学英语术语的教学模式;A3班采用模式三:医学英语术语与中医术语英语翻译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1.2.3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1)期末成绩评价方法。按照形成性评价方法,设置平时成绩(30%)和期末卷面成绩(70%)两部分。3个班级同时进行期末理论考试,考试内容相同,按照同一标准,由同一教师批阅同一题型。(2)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主要涉及学生的英语水平、对医学英语术语教学的认可情况、对医学英语术语教学效果的评价及学生结合自身体会对不同教学模式的建议与需求。共发放问卷171份,回收有效问卷171份,有效问卷回收率100%。

2结果

2.1中医学英语期末考试成绩各分数段人数分布情况

2.2问卷调查结果

大部分学生公共英语基础较好,具备一定的西医基础知识、中医理论知识和临床知识,并认为很有必要进行医学英语术语教学。医学英语术语教学增强了学生中医学英语阅读和翻译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中医学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讨论

中医学英语教学有助于提高中医学专业学生掌握全球医学信息的能力,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助于提升学生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有助于扩大现代中医学在全球的影响力。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医院校意识到中医学英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越来越多的中医院校在中医学专业中开设了中医学英语课程。但是,中医学英语教学模式仍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医学英语术语学是一门以医学英语词汇的构词法为基础,以人体各个系统的解剖、生理、病理和诊断及治疗为主要内容的医学英语基础课程[2],是国内外西医院校的基础学科,英国、美国、日本和韩国等发达国家都高度重视医学英语术语学的研究[3]。医学英语术语中,大约70%来源于古希腊语,25%来源于拉丁语[4],现代医学术语受希腊语和拉丁语的影响最大,大量的希腊语和拉丁语词素与英语相结合,创造出新的医学术语,使医学英语术语的数量随着医学的发展不断增加。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大致有1500多个新的医学英语术语产生,了解掌握这些术语有利于医学英语的学习。本研究在本校中医学专业3个不同班级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进行中医学英语教学。研究发现,2013级(三年级下学期)学生的公共英语基础总体上较好,已经学习了解剖、生理、病理、生物化学等西医基础课程,已经形成了西医学知识体系的基本构架,能够很好地理解西医相关学科基础知识方面的词汇,同时也掌握了一定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很适合开展医学英语术语教学和中医英语理论的教学。本研究在中医学英语教学中加入对医学英语术语的介绍,对医学英语术语的语言起源、语言形成、结构调整、语义演变、词素合成、应用方式、认知变异、多语同源和多源同义等方面进行讲解,结合西医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按照人体系统解剖、生理、病理、诊断及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讲授,让学生学习了人体各系统的重要词汇。医学英语术语中大部分词汇较长,构词方法与现代英语不同,词汇量大、复杂,单词记忆困难,学生往往表现出畏难情绪。针对这种情况,本研究侧重于介绍医学英语术语的构词方法和词汇归纳记忆法,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讲授模式,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课堂角色扮演、词缀接龙、猜词抢答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中医学英语术语的讲授提高了学生学习中医学英语的兴趣,锻炼了学生英语口语、听力和理解能力,为学习中医学英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学习医学英语术语的基础上,再讲授中医术语英语翻译,让学生熟悉中医术语的英文表达,更好地理解中医英语的翻译方法,尤其在涉及疾病名词的英文翻译时,应用“意译法”,不但可以使学生掌握基本中医术语的英文表达,还能够使学生运用所学到的翻译理论知识和方法进行有关中医翻译的实践,教学效果显著。调查结果显示,A3班的期末考试成绩优于A1班和A2班(P<0.05),大部分学生认为有必要进行医学英语术语教学。

综上所述,中医学英语教学模式还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完善与发展。作为中医学英语教师,有责任、有义务从教学实际情况出发,对比、分析和了解西医及中医两种术语体系之间的异同点,将传统中医文化、现代医学知识和英语语言相结合,促进中西医文化交流,使有限的教学资源发挥最大的教学效益,培养出勇于创新、精通英语的高质量中医药复合型人才。

作者:杨畅 李雪菲 单位:辽宁中医药大学

参考文献:

[1]兰凤利.论中西医学语言文化差异与中医英译[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4):368-370.

篇(4)

中医英语教学的特殊性要求中医理论与专业英语相结合

中医英语属于专科英语,学习者尤其是教授者必须在充分理解专科,及中医理论体系的基础上,才能在中医英语交流及教学中做到准确、有效、通顺地表达。反过来,中医英语除了对中医的理解和掌握中医术语的英语表达外不论是语法,是句式,还是思维习惯、文化内涵都属于综合英语的范畴。这就要求学习及教授中医英语的人应该具备较高的英语的听、说、读、写、译能力。中医英语是以中医为基础的英语语言转换过程,所以扎实的中医基础理论与良好的英语语言功底是掌握中医英语的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两个基本条件。

中医英语的特殊性要求培养独特的师资力量

由于中医源于中国文化,语言深奥难懂,用西方思维来解读是极易产生误解,也无法真正道出其中的奥妙。这就要求中医英语的教授者要既懂中医专业知识,又有较高英文水平。基于目前国内医学高校师资力量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应联合中医专业及英语专业教师共同研究中医英语的教育教学工作。目前在职的中医专业教师的英文水平较差,能够胜任中医英语教学工作的教师数量极少,而担任中医英语教学工作的大多是英语教师,而且使用的教材也多半是由英语专业的人翻译的。由于译者非中医专业人士,又由于中医反映着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其中有些概念在英语中是没有对应语的,再加上中医用语自身的规范化程度不高,存在着一词多义、数词同义、概念交叉的现象,非英语专业的人翻译出的中医英语往往误译,造成理解上的困难。学校应大力加强及鼓励中医专业师资与英语专业师资的紧密联合,共同探讨研究中医英语教育教学策略,互相学习,互补中医或英语专业的欠缺所在;并且学校要高度重视从事中医专业英语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应设立专项经费计划,每年派出教师进修外语。另外,学校还可聘请外籍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口语培训,加快师资建设的步伐。教师的在职培训尤为重要,结合工作实际,在有一定公共英语的基础上,加强专业英语特别是中医专业英语的学习,从而打造出优秀的教授中医英语的师资力量。

中医英语教材的使用及编订

中医英语教学在全国还处于探索阶段,教材建设落后,目前中医英语教材大多是中医原版的翻译,缺乏语言理论和教学理论的支持。现有教材还没有形成完整科学的体系,选择面窄,针对性不强,远远不能适应中医发展的需要。而使用合适的教材是中医专业英语教学至关重要的问题。因此为了中医英语教学的有效进行,我们需要积极探索和研究中医英语教材,编辑出版更加科学、实用的中医专业英语教材。为确保中医英语教材编制的准确性、规范性及实用性,我们提倡中医与英语两门专业的教师根据本校及中医英语发展状况联手编制教材。

中医英语的教学策略

通过中医英语的教学实践,我们意识到,中医英语的教学要不同于大学公共英语的教学。历来的大学公共英语教学都是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法,而中医英语教学面对的是已经具有相当的语言知识水平和专业知识的高年级大学生,他们的专业知识大大超过他们的英语老师。众所周知英语老师的中医专业知识是普遍欠缺的,再加上中医理论的博大精深,传授于学生的知识难免含有错误成分,或者无法讲解到位。因此以教师为中心的中医英语教学法缺乏吸引力,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不够活跃,相当一部分学生只是为了通过考试而学习,造成教学质量难以提高,教学目的难以实现。因此,教师应该采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既能掌握并理解知识,又能增强学生积极创造并运用中医英语的教学方法。其基本的教学模式就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指导,以现代各项先进的教学技术手段为支持,采用互动教学法,例如师生问答讨论法,专题讨论法,学生报告讨论法以及学生质疑挑错大比拼等。全面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此外教师还要有意识的采取一些促进教学效果的教学手段,其具体做法如下:

由于缺乏翻译知识和文化意识,学生往往只会在英语中寻找与汉语对应的词,而忽略了文化及语境等因素,从而造成错译、误解,甚至闹出笑话。因而让学生在翻译时要注意不同语言、文化的差异,以及在同一语言的不同语境下使用不同的译法。比如中医有“少火生气”的说法。如不推敲“生气”在这里的含义而直接用“angry”来翻译的话,就完全曲解了原文,也会使目的语读者不知所云。另外,同一个术语,在针对不同的读者群时,译文就必须考虑读者的认知语境和阅读反应,也就是要考虑译文的实际交际效果,宜采用不同的译法。一般说来,对于医学研究人员、临床(西)医师或有志于学习中医的人,就适宜采用科技英语构词法中的缩合法、缀合法等构成的专业性强、比较规范的术语,这样便于中西医之间的贯通和国际间的学术交流;而对于不懂西医但对中医有兴趣、愿意了解中医或有意接受中医治疗的普通读者群,由于他们大多不懂拉丁文、希腊文之类的,也不谙西医,如果译文中尽是由各种词缀组成的术语,会使他们望而生畏,也就起不到翻译的交际效果了,故应尽量用浅显的普通词汇,比如尽量选用根据复合法构成的术语。如“高血压”一词,对于专业人士可采用“hypertension”,而对普通读者则宜用“highbloodpressure”。

篇(5)

作为中药发源地的中国,为何在与日、韩的竞争中如此落败?究其主要原因,还是中医药人才的匮乏。人是决定一切的最重要的因素。目前国内不乏专业的中医药人才和专业的外语人才,但是我们缺乏复合型的人才,特别是既懂中医又懂外语,既懂中药又懂医疗机械,既懂中药又懂资本市场的人才。近年来,中医药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虽然整体上有了较大的改观,但由于深受教学设施、教学理念、学习观念等硬件和软件环境的影响,中医药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离《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规定的“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和“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总体教学目标还有相当一段距离。

2重在人才培养

篇(6)

(1)教师讲解与师生互动相结合

以学生为主体,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利用课堂组织各种有趣的语言交际活动,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双人对话等方式,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听说交际活动,如围绕课文展开讨论和辩论,运用课文主题进行演讲、游戏、故事改编、短剧表演等活动,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堂教学与自主学习相结合

除课堂教学外,还可以安排和指导学生进行一系列的英语自主学习活动,利用语音室、校园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与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方式,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

(3)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

强调课外语言学习和应用环境建设,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接触和操练英语的场所和机会。同时大外部的英语广播站、大学英语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学习英语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此外,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如英语沙龙、英语角、英语才艺秀、英语主题征文大赛、PPT大赛等,为学生提供了语言应用的环境和实践的舞台。

二、能力本位指导下的师生角色

能力本位指导下的教学模式,使教师的角色转变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情境观察的指导者、学生学习过程的辅导者,引导帮助学生建立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选择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提高认知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辅导学生利用各种便利手段获取所需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完成学习任务。通过组织课堂上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教师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注意力保持高度集中,由原来的被动接受知识转而担任起学习问题的发现者和探究者、协作活动的参与者、学习问题的解决者、知识结构的建构者等角色。

三、能力本位指导下的公共英语评估体系

能力本位教学可采用形成性测评和终结性测评相结合的多样化评价体系。形成性评估主要通过对学生进行课堂监控,不定期地组织课堂讨论、随堂听说小测验等活动,包括学生自我评估、学生相互间的评估、教师对学生的评估等。终结性评估包括期中、期末课程考试和相应的水平考试。这样做能充分发挥学生各自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轻松自如、互相信任的气氛中学习。多元化、多样化的评估体系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增强其学习动机、增强其语言学习自信心,更重要的是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注重实际过程以及自己的学习表现,随时反思自己的学习。当学生真正地理解并能学以致用时,他们才能切实感觉到这些语言知识技能的存在,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篇(7)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08-01-01

1. 概念的界定与背景

英语的中医术语是由几个英语单词组成的,以单词为中心的学习就是通过分析构成中医术语的基本单位--单词--来学习记忆中医术语。如中医术语yin deficiency with yang hyperactivity/阴虚阳亢本身不是学生记忆的重点,而构成这一术语的英语单词 deficiency/虚和hyperactivity/亢是讲解记忆重点,因为凡遇到中医的虚和亢一般均如此翻译。每遇到中医术语都要举更多这样的例子分析这个中医术语的构成道理,要求学生重点放在记忆构成中医术语的词汇上,而不是术语本身,来指导学生学习。

西方国家的学生学习医学英语是以词素为重点来学习词汇的,虽然中医英语教学国内外均不规范,但中医术语的学习均为教学重点。然而在WHO和世界中医药联合会07年末08年初公布了国际标准词汇几年后的今天,怎样能使学生们快速掌握英语的中医术语已经成为热门话题。在研究西医英语词素学习法的基础上,课题组采用了以构成中医术语的单词为中心的中医英语教学法并加以研究,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2.分组及评价方法

从07级英语方向的学生中选出公共英语和医学英语水平接近的两个自然班,于第7学期随机分成实验组(43人)和对照组(44人)。实验组采用以构成中医术语的单词为中心的中医英语授课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授课方法,对他们进行中医英语教学一个学期(16周32学时,每周2学时),通过期中和期末考试比较和分析两组学生的专业英语成绩。为了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每四周两名任课教师交换一次课堂。通过期中和期末考试比较和分析两组学生的专业英语成绩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与不同教学方法的相关性。为了确定单位时间内两种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的相关性(学习效率),我们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考察了两组学生用在英语自主学习上的时间,并在调查问卷中一并考察了两种学习方法对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影响。试卷由听力、专业词汇、阅读理解和论文摘要的写作组成。闭卷考试,考场和座位随机安排。

3. 结果

实验组的期中和期末的医学英语考试平均成绩(满分100)分别是85.2和86.6,对照分别是77.2和69.3。

根据两组学生期中和期末考试专业英语成绩,利用EXCEL2007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和方差分析。经方差分析(one-way-ANOVA)得知,期中考试中两组学生成绩,F=3.95, P=0.0002

方差分析结果提示实验组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均优于对照组,期末明显。说明以构成中医术语的单词为中心的中医英语学习法明显优于传统的教学方法,长期记忆效果尤为明显。

考虑到两种教学方法可能带来学生们用在中医英语上的自主学习时间的不同,上述结果不能说明两种方法单位时间内学习效果的差异。为了明确单位时间内两种方法的学习效果的差异,课题组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考察了两组学生平均每周用在专业英语学习上的自主学习时间。其结果见表1。

该表显示,学习兴趣下降的实验组比对照组少12-2 = 10人,学习兴趣上升的实验组比对照组多11-3 = 8人。可见以构成中医术语的单词为中心中医英语教学法明显使学习兴趣上升。 因此推测,以构成中医术语的单词为中心的中医英语学习法所致的成绩和效率的提高可能也与该方法带来的学习兴趣的提高有关。

4. 讨论

我国医学专业英语的学习是在学生完成了公共英语学习基础上,有了相关医学知识的基础上展开的。医学英语的学习重点不该再是语法、段落等的分析理解上,而是应该放在怎样能快速记住医学词汇和恰当地应用这些词汇上。中医术语以其长、难记为特点,但有其规律性。一个构成中医术语的单词可以是很多中医术语的成分,“国际卫生组织亚太地区中医国际标准词汇”一书收集了常见的3600多个中医术语,而这3600多个陈长的术语是由1000余个短单词构成的。deficiency构成了140余个中医术语,如肾虚、虚火上炎等,hyperactivity构成了7个,如肝阳上亢等。单词是构成中医术语的基本单位,掌握了构成中医术语的基本单位---单词,就很容易地掌握中医术语,更能辨认出新遇到术语的含义,在把中医术语译成英语时,也会得心应手。中医英语的学习重点应该放在构成中医术语的单词上的学习效果和西医英语的学习重点应该放在构成西医英语的词素上一样显著。正如著名教育学家美国摩西根大学Joanne F. Carlisle教授所说“掌握词素(这里是构成中医术语的单词)在词汇学习上至关重要,因为在阅读过程中可以用这些知识通过分析生词找出它的意思”[1],教育学家James F. Baumann教授指出阅读研究中最经得起考验的发现之一是“词汇量和学者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和学者的学术成功有着密切的关系”[2]。医学英语的学习,词汇是关键,词汇的学习,词素是关键,中医英语的学习,构成中医英语术语的单词是关键。研究者们(如Biemiller, A., 和Slonim, N. [3], White, T. G., Sowell, J., 和 Yanagihara, A. [4])证实,通过学习词素(这里是单词)来学习词汇(这里是中医术语)是一个有效的英语学习方法。有很多英语词汇记忆方法,包括背诵法和语境法等[5],但单一一种方法是不够的[2],然而在中医英语学习过程中,构成中医英语术语的基本单词的记忆法应视为中医英语学习的关键之关键。

参考文献:

[1] Carlisle, J. F.. Handbook of language and literacy: Development and disorders (pp. 318-339). New York: Guilford Press 2004.

[2] Baumann, J. F., Kame‘enui, E. J., & Ash, G. E.. Handbook on research on teaching the English language arts (2nd ed., pp. 752-785). Mahwah, NJ: Erlbaum Press 2003.

篇(8)

2优化英语教学模式

2.1改进公共英语教学模式

这两个阶段不是相互独立的。公共英语作为学生掌握基本英语应用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必修课,是进行专业英语教学前的基础[2]。我国大多数中医院校基本采用大班授课和公共的授课模式。这种模式适用于英语专业学生的课程设计,对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中医药院校的学生往往会为了应付期末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而听课,没能给中医药专业英语学习打下语言基础。中医药院校的公共英语课应摆脱以教师单独讲授的“高中式”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多媒体课网络教学,比如观看医疗题材的美剧如《HouseM.D》、《Coma》、《cis》和《Grey’sAnatomy》等,将医疗专业知识与美国的社会、人文风情融为一体,实现人机之间的互动式学习;针对性的增加健康、医疗、保健等方面的情景对话与交流,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5]。在情景模式的锻炼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总结在情境中遇到的专业术语,在情景结束后由教师对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和专业词汇运用能力进行评估,指出学生的优点与不足,引导其在专业英语学习阶段有针对性的学习,使英语课堂真正成为一个发现、解决问题的地方。笔者将中医药院校公共英语教学模式归纳于表1。

2.2优化专业英语教学模式

专业英语学习属于英语的应用与提高阶段,经过中医药专业知识和英语基础阶段的学习后,专业英语教学就应更具“中医特色”,专业英语教学也应该有“君、臣、佐、使”之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传播与交流的途径,中医药学知识在整个中医药专业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应处于“君”的位置,只有对专业知识的充分理解才能做到准确的翻译;专业英文术语则处于“臣”,具有专业术语的英文翻译才能准确表达中医药学知识,更好发挥中医药优势来服务于医疗[6]。因此专业英语的教学应在中医基础理论的科学辨析中引导学生掌握专业英语。中医强调“天人合一”的复杂系统,很难将人体或疾病作为简单的机械性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在专业英语教学中就可以根据对某一具体病症的描述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中医理论,比如:“肝郁侮脾”的具体病理表现为因生气(anger)或者病毒(virus)因素导致肝功能(liverfunction)受损,从而影响胆汁的分泌(bilification),进而引发消化不良(dyspepsia),患者往往不思饮食(loseappetite)、面色萎黄(sallowcomplexion)、形体消瘦(emaciation)等症状(symptom)表现,在中医理论中肝主疏泄属木,脾主运化属土,木对土有相克(restriction)的作用,“肝郁侮脾”即是脾土对肝木的反克(anti-restriction)作用。相比单纯的专业词汇记忆和机械的翻译,这种科学辨析的教学模式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引导学生学会如何用英语思维来理解和解释中医抽象概念。笔者用以下概念图(图1)对该教学模式进行概括性表述:图1.专业英语教学思维模式:

篇(9)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106-01

随着中医药文化国际化传播趋势的不断深化,既精通中医又精通英语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量比较大。这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主要依靠中医院校大学英语教学对学生的培养。现阶段,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正处于重要转型时期,即从基础英语向专门用途英语的转移。在这一转型期,如何培养符合时展的复合型人才已成为中医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中医英语是专门用途英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指在中医药对外翻译与交流过程中英语语言逐步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表达体系。目前,作为一门课程, 中医英语在我国许多中医院校中已经设置。但是,对大学英语教学转型期其语料库的建设却是一个新课题,有待于开展探讨和研究。

一、语料库与中医英语语料库

语料库是为了某种研究目的用科学的方法系统收集的语言文集。语料库能准确而全面地代表某一语言或其某一方面的语言特点。通过语料库方法,大量的文本很容易被处理,这样人们就能准确地区分不同类型文本之间的语言特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的开发和应用为语料库的成功建设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及科学的技术支持。因此,从现代意义上讲,语料库主要是指以计算机为工具,建立、储存和使用的语言素材集合。通过语料库,人们对语言素材进行检索、分析及处理,得知语言的特征和规律,以便于语言的应用与教学。

近几年来,语料库语言学发展飞速,在现代化互联网技术为前提下,语料库深层次的应用问题得到了研究者的更多关注。其中中医英语语料库的建设就是典型的一例。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医药文化只有借助英语等国际语言才能进行国际化传播与交流,以达到弘扬中华文化的目的。因此,建设中医英语语料库已成为当今中医药文化国际化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中医英语语料库主要为了满足中医英语研究和实践的需要,经过计算机处理并存储的中医英语文本库集合。中医英语语料库不仅是中医词汇基础上的简单的检索语料库,还应通过选用中医文化,进而达到对中医词汇英语翻译的检索,及中医学的语篇及语用的分析和总结。

二、中医英语语料库建设在中医英语教学中的意义

建设中医英语语料库是现今中医药文化国际化传播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既懂中医又懂英语的复合型人才的客观要求。中医英语语料库的建成能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并且其研究成果可用于指导教学、教学大纲设计、教材编写、学习模式及评估与考核。

首先,提高中医英语教学质量。中医英语语料库能提供给中医英语教学丰富多彩的材料。除了对中医英语中的常用语言结构、教学中的语言难点等问题做出客观的判断外,中医英语语料库还能通过语境设计学习任务,组织课堂活动并进行后续学习,从而提高中医英语教学的质量。

其次,促进教学大纲的设计和教材的编写。通过中医英语语料库的词频查询功能查出中医英语中经常使用的语料,来指导教学大纲的设计,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课程要求,在教材的编写上也能突出重点,抓住中心。

再次,创建人机互动的探索性学习模式。中医英语语料库的建立可以通过多媒体和网络来实现教学。中医英语课程的相关知识通过多媒体网络技术在课外能够进行沟通和交流,进行启发式探索和分析性学习,有益于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其对中医英语学习的兴趣。

此外,完善学生学习成果评估与考核。使用中医英语语料库可以对中医英语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及学生的理解程度进行评估与考核,从而进一步指导中医英语教学。

三、中医英语语料库的建设

(一)目标兼容性。要建立的中医英语语料库应最大限度地包含与中医相关的各个领域,并同时收录中医英语的中文同步对译的互动性语料库。中医英语语料库的建立对中医英语翻译和中医英语教学和研究有促进作用。

(二)内容真实性。这是中医英语语料库建设的根本原则。可以收集来自中医文献和互联网上实际使用中及符合条件的语料,同时选择已发表及国际通用的语言表达方式,以保证语料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三)语料代表性。在建设中医英语语料库时,所收录的语料应最大可能地涵盖建库用途相关的各个方面,此外,还应尽可能地代表语料库设计时需要反映某一语言或者某一领域语言的特点。

(四)结构合理性。这涉及构建语料库纵向的深度。先设定收集某个领域的文本, 注意涵盖面的范围,合理配置不同内容间的语料搭配比例,保证各部分语料都占有一定比例。

(五)采样随机性。这保障了语料库的质量和样本的代表性。要代表一个无限大的总体, 语料库在选取语料时,应严格遵循采样的随机性原则, 根据某一个关键词在网上进行检索,并对获取的语料进行排序后加入语料库,避免人工选择的主观干预。

(六)库容动态性。尽管一些经典中医文本译本相对固定,但是语言本身就是动态发展的。语料库的管理者对收集的语料进行筛选、标注,之后才能入库,同时与其它语料库进行对接和交流,这样语料库在使用过程中就得到不断地丰富和完善。

(七)方法标准性。选择到的所有语料,必须进行标记并整理以方便检索和使用。我们可以采用“病名标识位+科别位+专科位+病名序号位+序号位+后缀位”汉语中医语料库的标准标记方法,对不同类型之间的语料库进行整合,并且和汉语中医语料库对应使用。此外, 还可以对选定语料的背景信息及重点介绍的词汇要进行不同的标记,以满足翻译、教学和科研的不同需要,。

可见,中医英语语料库的建设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转型时期,中医英语语料库的成功建设,不仅有利于中医英语翻译的标准化,而且能够满足中医英语教学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需要,进而推动中医药文化国际化传播的进程。

参考文献:

[1]闻永毅,樊新荣.浅谈建设中医英语语料库的意义[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3,26(5).

[2]何安平.语料库语言学与英语教学[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篇(10)

虽然通过语言教学者和研究者的努力,我国高校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已有一定成效,但依然存在一些现状问题,主要体现于以下几方面:

1.高校英语教学中普遍重目标语文化而轻本土文化的现象。英语国家概况、习俗等文化内容在英语教材或教学环节中随处可见。谈及英语文化,中国学生也很多都耳熟能详,且娓娓道来。但当涉及到我国本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书法绘画或气功八卦时,他们却了解甚少,即使略知一些皮毛也不会用英语准确表达,结果陷入瞠口结舌的尴尬境地。因此在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只能进行以西方文化为主体的单向交际。

2.近年我国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对中国本土文化输入并未作具体明确的要求,因此各高校普遍没有把中国本土文化教学写进教学大纲,至多是见缝插针式地偶尔进行,未能真正意识并体现其重要地位。

3.英语教师自身的本土文化意识不强,往往把教学重点放在学生“听说读写译”等技能的培养上,侧重传授目的语文化知识,忽视母语文化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从而忽略了对学生进行母语文化知识的培养,导致学生产生“中国文化失语症”,对英美文化认同超出了对本土文化的认同。

二、中国本土文化在中医药院校英语教学中输入的必要性

语言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语言和文化之间相互影响,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关系,而文化教学是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以汉语文字为先导的中国文化在国外越来越受欢迎。有研究表明汉语已成为西方国家第二外语的首选外语语种。“汉语热”标志着已经被边缘化的中国文化在跨文化语言交际过程中的崛起,成为中国本土文化国际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另外随着中国菜肴、针灸、草药和中国武术等传统文化逐渐走出国门,世界各国相继落成的“孔子学院”更是成为中国本土文化世界化、国际化的体现。中医药院校的英语教学要为中医药国际化服务,众所周知,中医和中国传统文化有强烈的共生性和不可分割性,在中医药院校的英?Z教学中强调本土文化内涵和文化因素的保存和再现,能帮助学生在中医药文化传播过程中把文化因素更准确地转化为西方读者能接受和理解的信息。

三、如何在中医药院校英语教学中进行中国本土文化的输入

1.在教材编写和课程设置方面增设中国文化内容。外语教材决定着外语教育的成效,同时决定着外语教育的文化倾向。现行的大学英语教材几乎涵盖了西方政治、文学、经济等各方面内容,但涉及中国本土文化的篇章寥寥。因此在编写大学英语教材时需考虑加入中国传统文化内容,把反映中国民族文化特色的古典诗词或具有代表性的经典文学译文纳入其中,做到融入各国文化传统、价值观和风俗习惯,注重中西文化并举。也可以编写一些英汉双语注释的如儒家思想、名家名言、名胜古迹等中国本土文化的阅读教材或设置相关内容的翻译课程,从根本上来弥补大学英语教材中传统文化的缺失问题,体现文化的多样性和平等性。本校部分英语教师编写,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医英语听说教程》就在此方面已做出有益的尝试。

2.加强英语教师自身的中国本土文化修养,转变教学观念。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因此大学英语教师自身的本土文化修养以及对文化教学的正确认识决定着中国本土文化教学能否顺利进行。在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要注意筛选文化教学的相关内容,协调统一语言知识讲解和文化知识传授,注重提高学生对中国本土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实现成功的交互式跨文化交际活动。同时还需掌握一些比较文学方面的理念和原理,将语言训练与文化教学紧密结合,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中西方文化对比的教学。从而使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语境下同类事物的不同表现形式、内涵和表达方法。另外在实际教学中,英语教师还要转变教学理念,遵循适当的原则,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使文化双向导入的效果达到最佳。

3.在教学方式方法和考核中融入中国本土文化的内容。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一些教学方法可以进行比较有效的本土文化教学。

(1)设计一些中国本土文化知识的主题或专题,组织活动进行中国文化主题讲座教学。如中国的“儒家文化”、“和文化”、“饮食文化”、“中国功夫”、“中医药”等典型的中国特色文化内容都可以被设计成核心主题,通过选修课程或专题讲座的形式要求学生课前预习查阅资料,课堂上展示讲解,从而更深入系统地了解中国文化的内容,了解文化和语言之间的关系,在学会语言的基础上可以为国际交流奠定基础。

上一篇: 信息化科室管理工作 下一篇: 事故应急预案演练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