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助理心得体会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14 14:48:4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摄影助理心得体会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摄影助理心得体会

篇(1)

此案例就很好的抓住了消费者的猎奇心理,到底是怎么一种咖啡呢,为了满足自己好奇心,不但会自己来点击,可能还会邀请自己的好友来点击,这就形成了一种病毒性传播,本身的这个过程就是一个很好的营销,让消费者免费为自己做广告,你可能会和好友说雀巢咖啡出了新产品快去点“赞”来满足好奇心理。

案例二:Perrier的YouTube推广

这家企业为饮料做推广在YouTube上了一系列以“Perrier夜总会”命名的视频广告,广告中衣着暴露的舞者在一家气氛热烈的夜总会内激情狂欢。广告向消费者承诺,观看的人越多,广告内容就越性感越狂野,这一做法为他们的广告带来了1150万的点击量。

此案例也是抓住了消费者的猎奇心理,都会想最后会有多性感多狂野呢,就会吸引更多的人来疯狂点击。也算是抓住了消费者心理的成功营销。

综上案例的成功,还是抓住了人类本身的天性,猎奇心理的特性,抓住这一特性结合好的创意,制造病毒式传播,让消费者为产品做了免费的营销,与其像一般的产品做一个广告视频低声下气让消费者转发点击,邀请好友送好礼,用丰厚的礼品来吸引消费者的话,还不如抓住消费者的这种心理让他们主动的传播来的好,让他们来冲着对你的产品的好奇心而不是那丰厚的礼品,单靠礼品吸引到最后他们可能记住的是你的礼品而没有那么注意你的产品,你们觉得呢?

当然这只是一种方式,在我们企业日常微博的运营中,细水长流也是很重要的,单独靠一次活动或者广告可能只能让消费者记住你,接下来怎么留住你的潜在客户,就要靠日常的微博运营了,我的几点小看法分享给大家:

1、 内容为王,优质内容吸引用户。我觉得优质的内容应该至少涉及以下三点:有关、有用、有趣。如果和这三点都无关那么用户为什么要转发评论你的微博,根本就对他们没有吸引力。

篇(2)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1-029-02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软实力的关系

“软实力”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院长约瑟夫·S·奈于1990年提出的。他认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力量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同时也包括由文化、意识形态吸引力、民族凝聚力所表现出来的软实力,这种软实力表现为吸引力、同化力、感召力和影响力,能达到“让其他人做想让他们做的事”的目的,是一种通过吸引而不是强制和利诱手段获取你所要东西的能力。对一个国家来说,软实力就是指其吸引力,而不是强制力。即“一国通过自身的吸引力,而非强制力,在国际事务中实现预想目标的能力。”

当前,由于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软实力日益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标准。俞可平指出:“在全球化时代,提高硬实力,即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国家经济总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巩固国防力量,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基本途径。但是,国家软实力变得更加重要,如国民的文化、教育和身体素质,国家的科技水平,民族文化的优越性和先进性,国家的人才资源和战略人才的储备情况,政府的凝聚力,社会团结和稳定的程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等。在全球化时代,要有效维护国家,增强国家实力,仅仅依靠经济和军事力量不够,还必须有政治、文化和道义力量。”中国目前正处于市场体系完善、观念更新和社会转型、改革开放攻坚克难的关键历史时期,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要完成在国内构建和谐社会、在国际上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目标,离不开软实力的提升与强大。中国是否能够真正实现崛起,不仅仅要看其硬实力,更要重视其软实力,真正的崛起应该是软实力与硬实力相辅相成,共同崛起。

核心价值观是国家软实力的核心内容和关键环节,从结构角度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软实力的灵魂:社会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软实力所包括的各个因素之中,如文化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民族的凝聚力和合力,社会制度、社会发展模式等同化力,以及一个国家在对外交往中的国际形象、参与制定国际规则和政治议题的能动力等。从功能角度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提升中国软实力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中占据支配和统领地位,在整个社会价值体系中处于绝对地位,具有导向、凝聚、激励、规范、整合等社会功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统一的价值标准和目标指引,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以及其他价值体系不可替代的先导性。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中心内容和关键环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否建设成功,直接转关系到我国软实力建设的成败得失。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国软实力的提升与影响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抵御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入侵的思想武器。正是因为价值观在软实力中的独特作用,所以一些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往往以其文化、价值观念、外交政策、发展模式等作为载体,向全世界宣扬和推行其价值观。价值观问题在美国对外政策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正如约瑟夫·奈指出的:“自从建国初期开始,美国人就一直为将我们的价值观与我们的其他利益相结合而绞尽脑汁。”长期以来,美国已经习惯于将他们所宣扬的“民主”、“自由”等价值观作为与军事、经济相辅相成的称霸手段。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企图和平颠覆我国的野心和斗争从来就没有停止过,特别是价值观领域的较量表现得更为严重,为有效应对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价值观的冲击和破坏,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党立足于当前复杂多变的世情、国情和党情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国家认同的精神纽带。民族凝聚力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标志,这种凝聚力主要依靠国民对其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追求所获得。中国是一个由多民族组成的社会主义国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发展需要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从根本上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为发展凝心聚力。

民族凝聚力作为国家软实力,其功能主要表现为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国家统一。在当代中国,整合、提升民族凝聚力主要是巩固各民族的国家认同,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国家认同是将国家共同体中不同的个人团结起来的内在凝聚力,其核心内容是政治认同和文化认同。文化认同是在尊重各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同时,共同追求在国家疆界内的所有民族之间建立和发展一种共有的国民文化纽带或体系,一种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在全体国民间产生一种有强大凝聚力作用的国家观念、国家情感和国民意识。

当前,我国正处在市场经济和社会变革的关键时期,这种社会变革和政治革命的急剧性使我国价值观领域的变革也呈现出急剧性、复杂性和多变性能特征。由于我们正处于社会变革和转型的关键时期,表现为各种各样、纷繁复杂的价值观同时并存,其中有正确的与错误的、先进的与腐朽的、积极的与消极的,并相互交织在一起、相互较量和斗争,以致于社会上出现了种种价值观上的矛盾、冲突和裂变,基于价值观问题上的这种状况,大力加强加紧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已经势在必行,充分发挥其在社会建设中的主导、统领、整合作用,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凝聚力量。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属于社会主义性质的价值观,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同其紧密联系在一起,共同捍卫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点明了我们要凝练的核心价值观的性质。从特色上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彰显“中国特色”。所谓“中国特色”,即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从主体上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应该是人民群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被人民群众掌握和践行,就必须是具体和可信的。可信是指其内容不应该是真实科学的,而不是虚假错误的,具体是指其形式应该是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的,而不是抽象呆板、晦涩难懂。从方向上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适合于全人类的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具有中国特色,而且代表着人类社会发展方向和人类文明发展趋势,也应该是属于全人类的共同精神财富。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站在人类基本价值理念的基础上,放眼世界、瞩目未来的。它扎根于中国又不局限于中国,是对全球化浪潮和价值危机的积极回应和有效应对,这本身就是一个具有世界性意义的事件。也只有这样,才能抢占人类文明的制高点,为推进人类文明发展增添新内容,作出新贡献。

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夯实中国软实力

党的十七大报告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我国文化建设的一个战略重点,这同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大战略思想,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党的十报告用“三个倡导”明确提出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战略任务,这是党重要的理论创新。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明确了中国将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的问题;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指明了我们坚持什么样的社会理想的问题;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强调了我们要以什么样的标准培养人的问题。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进一步提炼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念,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看,都是一项有重要意义的工作。它有利于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群众中的感召力和影响力。有利于占领思想文化的道德制高点,掌握话语制造权和舆论主导权,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在国际舆论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统一性,增强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感召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和凝炼必将对提升我国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产生积极的意义和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 Joseph S.Nye and William Owens.America's Information Edge,Foreign Affairs,March/April1996

[2] 俞可平.“中国模式”:经验与鉴戒.俞可平等主编.中国模式与“北京共识”—超越“华盛顿共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3] 谢松明.国家软实力的提升与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三明学院学报,2009(3)

[4] 山西省高校工委宣传部.形势与政策教学参考资料,2013(1)

[5]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篇(3)

由于高新区具有上述特点,因此笔者认为在高新区环保政策实施中各利益主体存在的博弈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上下级政府间利益的不统一性

在我国,最高一级的中央政府的权利由于是来自人民,因此其追求自身狭隘利益的倾向相对于地方政府也就较弱,但往往大部分强有力的政策都是出自于中央政府,这些政策都是相对最公平的,但也是最宏观的,等到这些政策真正落实到地方的高新区,可操作空间是很大的。在地方政府,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地方政府不断从中央政府手里获得了更多的权力,在发展灵活度增强的同时,也使地方政府逐渐形成了各自独立的利益主体。这些利益主体为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又会给高新区政府制定新的发展规划,高新区政府的权力大部分来自于上级政府,高新区政府官员又有很强的晋升倾向,另外,高新区政府既要尽可能遵守中央制定的环境方面的法律法规,又要完成上级政府制定的经济目标,而在执行过程中经济与环境又有很多的抵触方面,因此,他们就会权衡利弊,选择一条最有利于自身的道路发展。

首先,在当前我国的官员政绩考核体系下,地方政府重视的往往是短期的经济增长,而不是全面的、综合的考核,因为官员晋升的机会通常是由于经济增长直接带来的,而不是与环境情况直接挂钩。其次,由于中央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又没有任何晋升方面压力,他们所追求的目标就是国民的支持态度,因此所看重的就不仅仅是短期内经济的增长,而是国民对于社会期望的那种长期的稳定和良好的生活环境,因此最高政府所出台的环境政策即使本身是很完善的,但是到了地方高新区落实时,就会由于利益追求的差异,而大打折扣。最后,建立高新区本身的首要目的就是发展经济,在经济利益与保护环境这两者之间,地方政府必然会选择将经济作为第一性。因为在高新区发展过程中,上级政府能够快速看到当地官员政绩的只有通过经济效益,而环境在短期中只能是高投入,低回报。综上所述,国家有关环境的法律法规到了地方高新区,就变成了“软政权”,有了很大的弹性和执行余地。

2.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间利益的竞争

在一个城市的高新区,消耗能源和资源的最大的主体就是企业,同时,他们也是排放废水、废气、垃圾等污染物最多的主体。因此,企业应该对他们所排放的污染物负责,并且配合政府一起积极治理。但是高新区中的企业都是在同一个市场中相互竞争的经济个体,他们的目的都是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因此,必然谁都不愿意投入比别人更多的成本。环境本身作为一种公共物品,人人都想无偿享受,当它受到破坏后,假如一个企业去治理,这个企业必然会投入资金,而这些资金最终会计算成为这个企业产品的成本,这样之后再与其它企业竞争中必然会处于劣势。不但如此,如果一个企业治理了污染,其它企业不经投入便可直接享受这种公共物品。因此。不管出于哪一方面的考虑,任何一家企业都不会去做这一种吃亏的行为,而是都希望别人去治理,自己再从旁享受,在对于自己产生的废气、废水和垃圾等污染,也是采取这样的态度。于是,所有企业都不会去治理污染,最后达成一种均衡的不作为状态。

另外,由于每个企业的产业规模、污染程度和治理污染能力的不同决定了企业治理污染的成本存在很大差异,大部分的中小型企业根本无力承担治理污染的巨大投入,在政策的强制作用下,进而采取不正当的手段维持经济利益。因此,环境政策对企业效率的影响决定了企业对环境政策执行的态度。正是由于环境政策的执行对企业的利益造成了损害,致使很多企业在面对环境政策时,消极执行,积极躲避甚至采用投机取巧的办法与某些政府官员共谋寻租,使环境政策难以落实到位。①

篇(4)

这次又是和摄影师Tony合作,与上次不同,这次服务的客户是专业的广告公司,因此有着明确的拍摄主题和详细的拍摄方案。广告的最终客户是MuMM酒销售商,他们准备在上海陆家嘴某酒店的露天泳池边,召开一个盛大的狂欢酒会。 边喝着美酒边欣赏黄浦江两岸的美景+那是相当浪漫的,为了在浪漫之中添加份激情,MUMM酒销售商还专门邀请了一批美女助阵。

这么重要的活动当然需要宣传推广,因此MuMM酒销售商委托专业的广告公司为他们策划组织本次拍摄活动。

拍摄主题

估计很多男性朋友都曾有一个梦想――自己就是007电影中的詹姆士・邦德,他风流倜傥,功夫高强;最主要的是他身边总有性感的美女相伴。广告公司的策划人员将拍摄主题定为“魅影特工”,任何位看到海报的男人,都会抵御不住007女郎的诱惑。这个拍摄主题迎合了MUMM酒销售商的想法,大家一拍即合。

室外拍摄

上海陆家嘴某酒店的露天泳池还在装修阶段,我们不得不找其他泳池进行拍摄。场地的寻找是件很费时的事,必须要考虑到后期合成的便利性。最终我们在松江某酒店找到了适合的场地。

开拍当天,总计有模特,化妆、摄影助理等约十人参加了拍摄,规模不小。由于是室外拍摄,摄影师Tony本想利用自然光进行拍摄,而我则强烈推荐他使用闪光灯进行拍摄,这样拍出来的照片成像质量更好,更便于后期操作。

由于之前有很详细的拍摄草图,所以拍摄非常方便,基本按照草图所示进行拍摄即可。有些素材是要单独拍摄的 比如MUMM酒瓶。

素材库选择

由于客户指定背景是上海陆家嘴 因此第二天我便和摄影师Tony到上海外滩进行拍摄。上海的天灰蒙蒙的,等了很长时间还是灰,Tony拍了几张,我一看基本是废片。当然,我没有把这个想法直接告诉他,否则太打击他了,而是背着他去朋友的素材库找合适的照片。最后总算被我找到一张台风季节拍摄的陆家嘴景区的照片,但是色彩依然不尽如人意。

很多人都有一个误解,以为有了数码后期,不管之前的照片拍的如何,都可以通过后期来进行处理,这是个错误的想法,就像烹饪一样,一份好的佳肴不仅烹饪技术要一流,材料也要新鲜;对于后期处理而言,前期照片越适合,那么后期不仅花的时间更少,效果也更棒。

后期篇

由于拍摄视角的原因,照片变形很大,因此需要后期校正;我们选择编辑一变换一透视,校正向后倾斜的问题;然后再选择编辑一变换一缩放,校正影像压缩的问题。

这就是校正完以后的效果。跟真实环境很接近了。利用变换工具校正影像非常方便,当然这对于影像品质来说是有损失的,如果能前期拍摄的时候解决这个问题,那是最好的。

由于要在原本的天空上方再增加空间,因此选择图像――画布大小,增加画面上方的空间。

当然,一个蓝色渐变是不能直接作为蓝天使用的,我们需要将蓝色渐变和原有的天空进行适当融合,这就需要依赖蒙版。上图就是蒙版效果。现在的陆家嘴,空气通透,蓝天白云,漂亮多了。

接下去是我们这次制作的重点。如何获得漂亮的蓝天呢?我们可以从图片库中精选一张美丽的天空,也可以拖拉渐变。我们不妨回想下用反转片拍摄的西北蓝天。

接下去,我们就用刚才的蓝天数值制作一个蓝色渐变。

黄浦江的水太浑浊了,PS也无能为力:而且拍摄主题是美女特工从游泳池出来。所以还是利用模特照片中游泳池的水。

如何让游泳池的水更加碧蓝呢?选择可选颜色调整图层,由于水的颜色靠近青色,因此选择其中的青色,然后调整相关参数。我们可以看到游泳池的水立刻变的清澈了。

处理水面的时候要非常当心,水的颜色要与天空的颜色相匹配。我们将模特的照片导入进来;我们来仔细研究下照片,陆家嘴景区和游泳池的颜色比较协调,但模特及前景物品的色彩还是比较杂乱,不够统一。

为了让整幅照片的色彩更加统一,首先我们调整氧气罐和潜水镜的色彩,将氧气罐的颜色变为金色。跟模特肤色有点类似;而将潜水镜的颜色变为红色。

接下去调整模特身上穿的比基尼的颜色为红色。因为红色跟肤色接近,因此看起来更为协调,而且MUMM酒的logo颜色就是红色。

最后调整皮肤的颜色,这是一个很大的课题,说起来可以写上很长的文章。由于此次主题表现性感和野性。所以我们放弃了常用的皮肤色调,而选择稍微偏金色的沙滩色。

篇(5)

2012年6月的一个夜晚,宁远结束加班,拿着手袋匆匆从四川电视台大楼里走出来。她又累又饿,在夜风中觉得自己轻飘飘的像一个梦。

正当她在路边伸手打车时,突然眼前一黑晕了过去。第二天,宁远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正躺在病床上输液。手机里,各种电话和短信此起彼伏,还没等她解释,领导和同事们就催得十万火急:“你要是不来,节目就没法做了!”

宁远觉得自己筋疲力尽,能在病床上睡到自然醒都是一种奢侈的享受。医生郑重提醒她:“你的身体极度虚弱,是由于工作强度大,加上生活、饮食不规律引起的,需要多加注意。”

辞职的念头,从那一刻萌发。可是,自宁远从成都大学播音系毕业后,她从成都电视台到四川电视台,再从编导、制片人,一路做到主持人,九年的风雨历练,早已把当初那个柔弱迷茫的小女孩磨砺成职场女强人。就这样离开被很多人艳羡的工作平台?她心里又极度不舍。再说辞职后,又能做什么呢?宁远纠结又迷茫。

盛夏的一天,宁远心血来潮,很想要一双小时候一直想要但得不到的丁字皮鞋。可是她跑遍成都各大商场,就是找不到一双不花俏、带着童年记忆的丁字皮鞋。既然找不到,宁远索性把这双心目中的鞋子画在纸上。

有一天,路过成都郊区的手工制鞋作坊时,宁远拿着图纸问埋头忙活的师傅:“请问,这样的鞋可以做出来吗?”师傅看了一眼,淡淡地说:“当然能了,这个多简单啊。”五天后,宁远如愿以偿地拿到了心心念念的丁字皮鞋。它不是最精致、最时尚的,但一定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心愿达成的宁远喜不自禁,她把寻找、制作一双鞋子的过程图文并茂地发在微博上。

很多网友看到后表示很喜欢,纷纷向她求购同样的丁字鞋。“原来, ‘你是谁就会遇见谁’的道理是对的。这个世界上,永远有一部分人是你的同类。”宁远感慨地说。

宁远想了想,除了做鞋,她更喜欢做衣服。从小到大,用碎布头给布娃娃缝制各种各样的衣服是她的拿手好戏。特别是2009年怀孕后,大女儿练练的小衣服都是她亲手做的。她常常满心欢喜地坐在一堆五颜六色的布片里,低头飞针走线,一抬头,才发现天黑了。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这是宁远最喜欢的木心先生的一首诗,继而她陷入深深的思索:“一辈子沉浸在手工劳动中,被一些善意的执念推着向前,愿意听从内心的安排,专注地做点东西。至少,不忘初心,也对得起岁月。这不就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吗?”

2013年春天,宁远辞职了。在成都西村深处,她租了一套两层小楼,开始了手艺人的新生活。

如果够勇敢,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白手起家的最初,很不容易。但她丝毫不觉得累,做自己喜欢的事怎么会累呢?

带着老公、母亲、表妹和两个女儿入住新居后,宁远先把两层楼的居室做了改装。力争做到墙上有画,室内有花,院子里随意摆放了几个大大小小的陶罐,种上紫云英、格桑花和猫脸花。满院姹紫嫣红,香气迷人。

还有一块大大的、从旧货市场淘来的木质菜板,洗刷干净后,铺上青花瓷花纹的桌布,就成了宁远的大工作台。旁边的架子上挂满了她淘来的各色布料,大都以棉麻为主。从构思到设计,再到修改、裁剪,每一个环节,她自己动手,匠心独运。

当一件新完成的衣服穿在身上,那种喜悦和成就感是宁远之前不曾体会过的。这些衣服发到微博上后,好评如潮,求购的人络绎不绝。

宁远一个人忙不过来,先是把堂弟、表妹叫来帮忙,先生来客串送货司机。可人手仍然不够,宁远又聘用了几位师傅、客服和助理。

那几位负责打版、裁剪的师傅,之前都做过裁缝,他们没有很高的学历和耀眼的经历,然而打动宁远的,是他们身上的拙朴和对制作衣服的热爱。有时候,他们会为了一颗扣子、一条腰带,跟她这位“掌柜的”据理力争,而不是惟命是从。宁远觉得,这样的较真难得又可爱。

回头客越来越多,2013年底,宁远将自己的服装品牌命名为“远远的阳光房”。她的淘宝店也正式开张,旨在推行一种简单、阳光、质朴的服饰风格和生活态度。

随着顾客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宁远的手工作坊已经无法满足需求。有一次,她带着图纸找到一家服装制作厂,问能不能制作500件。经理摇摇头:“我们最少也是5000件起才接的。”宁远无比遗憾,微笑着送给经理自己以前出的一本书。

没想到第二天,经理意外地打来电话:“原来你是一位作家?一个能写书的人不会坏到哪里去,我们愿意破例接单。”

“远远的阳光房”慢慢壮大,随着工作人员越来越多,宁远不但要设计图纸,还要关心每个人的情绪。大多时候,她像一个亲切的大姐,阿猫阿狗的事都可以找她。员工A失恋了,“给你放一周长假去旅行吧,回来后,再收拾旧山河。”员工B想念老家,“那就回去看看吧,一个心不在焉的裁缝,怎能专心地做出好衣服呢?”

正因为“远远的阳光房”的人性化,所以与其说他们是员工,倒不如说他们是宁远的家人。有时候,一件衣服销量创下记录,大家会兴高采烈地去附近的苏坡桥菜市场大肆采购,回来后,七手八脚地忙活,横七竖八地坐在地上煮火锅吃。这样别开生面的照片发到朋友圈,一般都会招来很多羡慕妒忌恨。

知道要去哪里,保持可贵的清醒

“远远的阳光房”在服装界和淘宝网声名鹊起,但宁远始终保持一份可贵的清醒。

有人看好他们,想加盟或投资,但宁远不为所动。她只想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一个专注的手艺人,安静地做好手头的衣服。

与别的店喜欢找高高瘦瘦的模特不同,“远远的阳光房”的衣服一直是宁远自己做模特。她1.65米不算太高,但宁远觉得,这就是大多数女人的平均身高,而且自己做模特,才会与衣服有一种亲近感。她的衣服虽然个性、另类,但绝不是奇装异服,任何时候都能妥帖地穿在身上。

宁远一直保持着49公斤到52公斤的体重。过瘦或过胖都不能穿出一件衣服的美感,这是她对自己的要求。而要想控制体重,就意味着要坚持一种健康的生活态度,比如带两个女儿去乡间田头散步玩耍,每天慢条斯理地享用一盘水果沙拉。

篇(6)

像植物一样生长,

而不是成长

2012年6月的一个夜晚,宁远结束加班,拿着手袋匆匆从四川电视台大楼里走出来时,她又累又饿,在夜风中觉得自己轻飘飘的像一个梦。

正当她在路边伸手打车时,突然眼前一黑晕了过去。幸亏被热心的路人送到医院,第二天,宁远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正躺在病床上挂葡萄糖水。而手机里,各种电话和短信此起彼伏,领导和同事们催得十万火急:“你是主持人,你不来节目没法做了!”

好累!宁远觉得自己几乎筋疲力尽了。医生也认出这位憔悴的女病人,就是屏幕上光彩照人的主持人:“你的身体极度虚弱,是由于工作强度大加上生活不规律引起的,需要多加注意”。

辞职的念头,应该就是从那一刻萌发的吧。可是,自从宁远从成都大学播音系毕业后,从编导、制片人一路做到主持人,九年的风雨历练,早已把当初那个柔弱的小女孩磨砺成职场女强人,就这样离开被很多人艳羡的工作平台?她心里极度不舍。再说辞职后,她又能做什么呢?

很多事情不必着急,时间自会给你答案。

盛夏的一天,宁远心血来潮,很想要一双小时候一直想要但得不到的丁字皮鞋。可是当她跑遍成都各大商场,却找不到一双带着童年记忆的丁字皮鞋。找不到,宁远索性把这双心目中的鞋子画在纸上。

有一天,宁远路过成都郊区的手工制鞋作坊时,她拿着图纸走进去问那个埋头忙活的师傅:“请问,这样的鞋可以做出来吗?”师傅看了一眼,淡淡地说:“当然能了,这个多简单啊。”

五天后,宁远如愿以偿拿到了心心念念的丁字皮鞋。它不是最精致、最时尚的,但一定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那一刻,宁远喜不自禁,她把寻找、制作一双鞋子的过程图文并茂地发在微博上。

让宁远没想到的是,网络那么大,世界那么小,很多网友看到微博后表示很喜欢,竟纷纷向她求购同样的丁字鞋。原来,“你是谁就会遇见谁”的道理是对的。

宁远想了想,除了做鞋,她更喜欢做衣服。特别是2009年怀孕后,给大女儿练练的小衣服都是她亲手做的。常常是满心欢喜地坐在一堆五颜六色的布片和针线里,低头飞针走线,一抬头,才发现天黑了。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这是宁远最喜欢的木心先生的一首诗,继而她陷入深深地思索:“在手艺人里,一生同样很慢,一辈子沉浸在手工劳动中,被一些执念推着向前,听从内心的安排,专注地做点东西。至少,不忘初心,也对得起岁月”。

豁然开朗后,2013年春天,宁远从电视台辞职了。她把几大箱的礼服和一大堆化妆工具打包送人,在成都西村深处租了一套两层小楼,开始了手艺人的新生活。

如果够勇敢,

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或许在别人看来,宁远的这番折腾纯粹是瞎胡闹。白手起家的最初,宁远确实很不容易。但她丝毫不觉得累,做自己喜欢的事怎么会累呢?

带着老公、母亲、表妹和两个女儿入住新居后,宁远先把两层楼的居室做了改装。力争做到墙上有画,室内有花,院子里随意摆放了几个大大小小的陶罐,里面种上紫云英、格桑花和猫脸花,花开的时候,满院姹紫嫣红,香气迷人。

还有一块大大的、从旧货市场淘来的木质案板,洗刷干净后,铺上青花瓷桌布,就成了宁远的大工作台。旁边的架子上挂满了她淘来的各色布料,大都以棉麻为主。从构思到设计,再到裁剪,每一个环节,宁远都匠心独运。这些衣服发到微博上后,好评如潮,求购的人络绎不绝。

宁远一个人忙不过来,为了让更多人穿上舒适美丽的衣裙,宁远又聘用了几位师傅、客服和助理。负责打版、裁剪的师傅,之前都做过裁缝,他们没有很高的学历和耀眼的经历,然而打动宁远的,就是他们身上的拙朴和对制作衣服的热爱。

有时候,他们会为了一颗扣子、一条腰带,跟她这位“掌柜的”据理力争,而不是唯命是从,宁远觉得,这样的较真又难得、又可爱。

回头客越来越多,2013年底,宁远为自己的服装品牌命名为“远远的阳光房”,她的淘宝店也正式开张,旨在推行一种简单、阳光、质朴的生活态度。

随着顾客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宁远的手工作坊已经无法满足需求。有一次,她带着图纸找到一家服装制作厂,希望能制作500件衣服。经理摇摇头:“我们最少5000件起才接货。”宁远不会强人所难,她告别前,微笑着送给经理自己以前出的一本书。

没想到第二天,经理意外地打来电话:“原来你是一位作家!好吧,我们愿意破例接单。”宁远喜出望外,接下来,双方合作得非常愉快,经理也成为“阳光房”的一位朋友。

“阳光房”慢慢地在壮大,宁远不但要设计图纸,还要关心到每个人的情绪。有一回,她正认真地用铅笔涂涂画画,前来收货的快递员和销售主管不知什么事吵了起来,声音越来越大,宁远也不知哪来的火气,拍案而起:“都给老子闭嘴!”

后来,每当宁远想起此事,都忍不住失笑:之前在电视台工作时,自己每天涂脂抹粉,穿上高雅的衣服端坐在主持台前,神经高度紧张,像一个被人操控的木偶。可是在阳光房,她却发现:“原来,我身上还是有川妹子的泼辣啊。”

当然,这样的情况少之又少,大多时候,宁远在阳光房像一个亲切的大姐,阿猫阿狗的事都可以找她。员工A失恋了?没关系,放一周长假去旅行吧。回来后,再收拾旧山河。员工B想念老家?那就回去看看吧,一个心不在焉的裁缝,怎能专心地做出好衣服呢?

正因为“阳光房”的人性化,有时候,一件衣服销量创下记录,大家都会兴高采烈地去附近的苏坡桥菜市场大肆采购,回来后,七手八脚地忙活,坐在地上煮火锅吃。这样别开生面的照片发到朋友圈,一般都会招来羡慕妒忌恨。

把时间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

“远远的阳光房”在服装界和淘宝网声名鹊起,但宁远始终保持一份可贵的清醒。

目前,阳光房共有三十位员工,为此,宁远特意在家旁边租了另外一幢楼。有人看好他们,表示想加盟或投资,但宁远不为所动:事业不断壮大,应该是很多创业者的梦想,但她只想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一个专注的手艺人。

与别的店喜欢找高高瘦瘦的模特不同,“阳光房”的衣服一直是宁远自己做模特。1.65的身高并不算太高,但宁远觉得,这就是大多女人的平均身高呀!而且自己做模特,才会与衣服有一种亲近感。为此,宁远一直保持着49到52公斤的体重。

而要想控制体重,就意味着一种健康的生活态度。比如带两个女儿去乡间田头散步玩耍,比如每天慢条斯理地享用一盘水果沙拉。而不是像从前上班时一样,风风火火,饱一顿饿一顿。

“所谓美好的人生,不外乎顺从己意去生活”,这是宁远这几年最大的收获。人到中年,如果透支健康,玩命地去追求那些名利和物质,是最得不偿失的事。

因为“阳光房”,宁远认识了一群有趣、有故事的女性朋友。有辞职后自己开了工作室的摄影师;有环游世界,走遍上百个国家的行者;有为了让孩子吃上干净放心食品,一点一滴做出生态农庄的勇敢妈妈。每次看着这些可爱、傲娇的女人们,宁远深深觉得她们活得真漂亮。当然,她自己也是。

篇(7)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16)030081041

微信的概述

1.1认识微信

微信(WeChat)是由腾讯公司推出的一款智能手机通信软件,它兼容多种手机品牌、型号、系统,不限制营运商,实现了不同营运商、不同系统平台的媒体传播。在微信添加朋友时可以使用微信号、手机通讯录、QQ账号、查找附近的人、摇一摇添加,使用户关系网络覆盖更加广泛,并且在传输媒体方式上有语音、视频两种形式,给移动互联网传播带来了新的改变。

微信功能主要有通信功能、社交功能和平台化功能。通讯功能主要是传输文字、图片、语音、视频信息,并具有同步和异步传输的特点,使用微信可以提高通讯效率,降低通讯成本。社交功能除一对一、一对多聊天之外,还包括朋友圈、邮箱、附近的人、摇一摇等,提供了多种丰富的社交形式,满足了多种受众需求。平台化功能包括公众平台和开放平台,公众平台实现信息的订阅、推送、回复,为管理者提供个性化信息定制和推广,为使用者提供较完善的信息服务;开放平台则为微信功能的拓展提供了可能性,如微信的游戏平台、网银付款平台。因此,微信已经具备成为新的教学网络交流平台的条件。

1.2微信的特点

微信操作便捷、传输高效,在教学通信交流、教学交互的应用方面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用微信发送和接收信息的成本低,微信使用群体广,适合在灵活的碎片化学习、移动学习方式上推广。微信的公众平台上有不少学科课程公众帐号,为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多样化选择。微信多元化的媒体传输和快捷、低成本的社交功能有助于学生利用微信辅助理解掌握知识内容,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1.3微信的相关研究

从理论上深层次分析微信如何支持移动学习,如何设计微信移动学习课程与教学活动等方面的研究还相对较少,还缺少对微信学习支持功能的系统分析和设计原则的思考[1]。国内学者袁磊等以“摄影基本技术”课程为例,分析了在微信支持下的混合式学习案例设计方案与实施过程,证明在微信支持下的混合式学习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2]。姜红梅认为微信可以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听、说、读、写等环节,在突破传统单一的课堂教学方面具有明显优势[3]。在国外,也有专家针对Line、Whatsapp等微信类软件进行教学应用研究,分析它们的可用性、交互性和可创新性,再进一步考虑它的教育使用价值。

2研究设计

2.1研究对象及过程

笔者选取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教育学院大一至大四年级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调查问卷以“问卷星”网络调查问卷形式按照男女、年级、专业类型比例随机发放,共分发问卷460份,回收问卷445份,问卷回收率为96.7%,剔除无效的作答问卷,共获得有效问卷428份,有效率为93.1%。利用SPSS19.0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统计检验。

2.2研究方法

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与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分为以下3个阶段:(1)通过文献查阅了解微信的特点,研究微信在教学应用上的现状;(2)就目前在大学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大学生对使用微信能否辅助大学英语学习的认识与态度的问题编制了问卷,该问卷从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学习问题、使用微信群聊的学习态度、使用微信公众账号的学习态度5个维度进行设计,共有28道测试题目;(3)接受个别访谈20余人次,以期找到大学生在大学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为学学英语提供策略。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如图1(注: 每一组左边的条柱表示为同意,右边的条柱表示为很同意,下同)所示,在“不同教学方法的单调乏味性”的调查中,同意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乏味的分别占总体的68.85%、63.63%、61.54%、71.15%、69.15%。在与学生访谈中得知,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主要以讲授法和练习法为主,学生希望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能运用更多的教学方法。

在“老师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气氛不强,与学生缺乏互动”的调查中,很同意、同意、一般、不同意、很不同意分别占51.87%、35%、8.75%、2.1%、2.28%。数据显示,英语课堂上以传授知识内容为主,缺乏英语口语交流的锻炼机会,课堂互动氛围不浓烈。在“老师没有及时反馈作业情况”的调查中,很同意、同意、一般、不同意、很不同意分别占48.6%、39.2%、7.5%、2.4%、2.3%。可见,教师很少能及时得到学生的反馈信息,学生会带着困惑进行学习,从而导致学生对知识内容的强化巩固困难。

3.2学习问题

如图2所示,在“学生缺乏英语实际应用”的调查中,同意缺乏单词、语法、听力、口语、写作实际应用的分别占总体的87.14%、87.5%、88.66%、92.62%、77.78%。数据显示,英语教学不太注重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未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共同交流、沟通的学习平台。

如图3,从大学四个年级的英语学习兴趣衰减认同统计显示:大一占54.29%,大二占60%,大三33.33%,大四占54.34%,大一大二大四学生的兴趣衰减程度比大三学生明显。原因可能是大一大二为大学英语学习阶段,在学习方面会经常遇到困难,未能很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难题越积越多,容易造成学习兴趣衰减。而大三是英语四六级考试的重要阶段,学生在英语学习上的主动性、积极性比较强,所以英语学习兴趣的衰减程度不明显。大四的学生进入到实习与就业阶段,需要应用英语的机会不多,因此,兴趣在一定程度上有所衰减。

3.3使用微信群聊的学习态度

在“学生遇到学习问题愿意利用微信进行讨论”的调查中,很同意、同意、一般、不同意、很不同意分别占20.65%、45.81%、25.16%、5.15%、3.23%。数据显示,大部分的学生在遇到学习困难时是愿意利用微信的学习社区与同学、老师就英语学习问题进行交流讨论的。在“微信群聊能有效提高师生交互”的调查中,很同意、同意、一般、不同意、很不同意分别占23.86%、49.64%、21.35%、3.34%、1.81%。数据显示,大部分学生认同利用微信与同学、老师群聊能提高学习效率。分析可能原因是大学生对手机有很强的依赖性,微信操作便捷、简单易用。通过微信群聊构建的学习社区可提高师生的交互性,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对英语交流学习起促进作用。

3.4使用微信公众账号的学习态度

在“使用微信公众账号能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的调查中,很同意、同意、一般、不同意、很不同意分别占16.77%、48.39%、27.1%、3.89%、3.85%。数据显示,大部分学生认同微信公众账号能提高英语学习兴趣。分析可能原因是微信不但提供了社区学习的交互平台,还能作为信息推广的中心,适合碎片化学习、有针对性的英语主题学习,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在“愿意持续使用微信公众账号进行英语学习”的调查中,很同意、同意、一般、不同意、很不同意分别占20.87%、51.36%、24.14%、2.3%、1.33%。数据显示,大部分学生同意持续使用微信公众账号用以辅助英语学习。分析原因可能是大部分学生了解微信公众帐号的功能,能便捷、有效推送学习信息,适合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方式。

根据以上对大学生英语学习问题的调查可以得出结论:课堂上以教师讲授为主,缺乏学习讨论和交流氛围,学生缺乏口语、听力、阅读、写作等实际应用机会,课堂上容易形成“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缺乏情景创设,很大程度地限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学生在课后很少会进行二次学习。作业信息得不到及时反馈,学生很难强化巩固知识,大学生总体表现出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不高。大学生认同利用微信构建学习社区、利用公众账号推送学习信息这两种功能对大学英语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并且愿意尝试在这两种功能支持下的大学英语学习方式。

4微信学习策略的设计

根据以上调查的结果与分析,结合微信的特点,笔者开展了微信在大学英语学习中的学习策略设计。基于微信的群聊和公众账号功能设计了小组型学习社区和学习公众平台,有效提高了微信辅助学习的实用性。这种学习策略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提供一个信息资源平台以及实践平台,将英语真正做为一门语言课程来学习,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英语应用能力。

4.1小组型学习社区

学习社区,是指由学习者及其辅助者(包括教师、专家、辅导者、同伴等)共同构成的团体,他们彼此之间经常交流学习心得体会,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因而在成员之间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4]。如图4所示,首先,利用微信群聊功能构建学习社区,组织教师和学生加入到群聊当中,实行小组社区学习;其次,教师与小组长形成核心社区,以核心社区辐射各个小组社区,小组长作为桥梁联系组员和老师,并负责组员监督和信息传递的任务,监督本组组员的学习进度;再次,其他组员开始互相对话交流问题,强化了学习小组的联系,让组员之间形成良好学习氛围;最后,小组长将组员遇到的学习困难集中筛选后汇总给教师,在下次课堂上,教师就可以将重点问题展开进行解答。利用小组长与教师组成的核心社区避免了教师作为社区的中心辐射全部学生,这样容易造成信息过载,学生问题无法得到及时解决甚至会被忽略。构建小组型学习社区旨在加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在社区中倡导英语交流,训练学生的听力和口语技能,进行课后二次学习,提高英语学习的效果。

4.2学习公众平台

罗勇对当前微信平台中教育与学习类的微信公众账号进行了整理归类,认为微信为移动学习者提供了更多的学习选择和更加丰富的交流方法,可能成为教育领域的新大陆[5]。如图5所示,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功能,教师可以申请公众账号制作“名师堂”,教师通过名师堂平台可以统一向学生信息,布置作业或提出讨论问题。在的信息当中,可以是图文、语音,也可以是相关的微视频。名师堂平台推送的信息是由教师定制的,学生可以根据需求回复并获取相应的服务或反馈。教师在名师堂中可以设定主题,开展具有情景化的任务驱动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例如,名师堂平台可以测验题,要求学生作答并提交答案以获取作业完成的反馈信息,达到了监督学生学习的目的,有效地促进了监督机制的建立,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构建名师堂平台可以便捷地把英语阅读和写作的辅导资料推送给学生,学生能及时地获取这些教学资源,促进了英语阅读和写作技能的培养。

5结束语

微信具有很大的教学使用价值,并且已经受到教育技术领域专家、学者的重视,不断地在教学应用上做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探讨。微信支持下的大学英语学习对学习者来说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有效地将课堂学习与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结合到课内、课外,扩大了课堂的时空性。利用混合式学习方式促进了教学之间的互动,有效促进了大学英语的学习。不可否认,微信在教学上的应用还存在着很多弊端,如何去除弊端,在教学中大规模地推广应用微信,仍需要教育者和研究者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 王萍.微信移动学习的支持功能与设计原则分析[J].远程教育杂志,2013,(12):3441.

[2] 袁磊,陈晓慧,张艳丽.微信支持下的混合式学习研究――以“摄影基本技术”课程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2,(7):128132.

[3] 姜红梅.微信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4):5254.

[4] 百度百科.学习社区[EB/OL].(20141223)[20150927].http:///link?url=7b15FCUeVrEd_VleXF16SVrgjCr4lklntFl08aRzIrxOsnbJVGcfNwg54838x74LmxqF56SgiGpW54PrboK.

[5] 罗勇.微信学习,找回流逝在指尖的光阴[J].中国远程教育(资讯),2013,(12):99100.Strategy design research of WeChat in College English learning

LIU Quan1,CHEN Zhiliang2,GAO Bingshan1,HUANG Tengfei1

(1.School of Network and Information Center,Yunnan University,Kunming,Yunnan 650500,China;

篇(8)

丛蕾是一个坐不住的人,对她的采访几乎都是在运动中进行的。

7月初的一个黄昏时分,丛蕾驾驶着一辆5系宝马,准时出现在国家体育场“鸟巢”东门外的约见地点。“车是老公的,我只是借用。车牌被场馆注册过,开别的车进不去,所以就成了我上下班的专用车了。老公总抱怨说他是‘人车两空’,哈哈。”丛蕾爽朗地笑着。

迎着夕阳和如织的下班人流,“宝马”载着我们缓缓驶近了“鸟巢”,这座北京现代化新地标建筑的面纱在我们面前被慢慢揭开。车子盘旋于体育场周围纵横交锚的道路中,丛蕾一边介绍场馆的设施,还不时放下车窗,与下班的同事打着招呼。在这个占地21.4公顷的场馆区内,有一支300多人的管理团队,是所有比赛场馆中阵容最为庞大的队伍,丛蕾便是其中的一员。

丛蕾的职务是颁奖仪式副经理,是国家体育场颁奖仪式组织与执行人之一,主要负责嘉宾引导,奥运会及残奥会国家场颁奖仪式志愿者培训工作,以及与国家场其他部门的日常沟通与工作协调。

车子驶进了“鸟巢”底层的办公区域,透过车窗向上望去,巨大的钢筋骨架在我们的头顶慢慢消失,仿佛进入了一座神秘的宫殿。

划了一个弧线后,丛蕾把车停在了贵宾区附近,她的办公室就在这里。进了办公室,记者打开录音笔正准备坐下采访,丛蕾却从门边拉过来一辆全身黑色的小双轮车。“这是我的‘小飞侠’,最高时速30公里,造价10万人民币呢。我是场馆里第一个拥有它的人,天天骑着满场飞,都出了名了。”说着,她走出办公室,在走廊里给记者演示她的骑术。在不到50平米的空场里,她和她的“小飞侠”流畅地划着“8”字,人车浑然一体,动作潇洒自如。记者好奇地想试试身手,刚上去就前后左右不自觉地乱晃起来,根本找不到平衡,更别说正常行驶了,看来想要熟练操纵它还真不容易。据丛蕾讲,场馆里使用这样的交通工具,在奥运会历史上还是首次。平时,丛蕾会骑着“小飞侠”穿梭于场馆之中,工作效率特别高。她把自己比作电影《钢铁侠》中那个飞檐走壁如入无人之境的铁人英雄。

丛蕾带记者参观了和她办公室相对的嘉宾等候室,这里摆着淡色的沙发,角落里竖着两盆半人多高的绿色植物,墙壁上挂着几张纸板画,调节着整个房间的色调,空间虽不大,却也舒适整洁。“我还要去争取一台42寸的电视,方便嘉宾观看场馆内的比赛,及时了解比赛信息。”丛蕾讲,以前这里什么都没有,是她好不容易争取到了一笔资金,才将房间装修一新。

“现在比我刚来时已经是天壤之别了。那时候我的工作环境就像一个工地,每天都要戴着安全帽和防粉尘口罩,身上挂着几个对讲机,像一个全副武装的‘变形金刚’。就这样一步步走到了现在。”丛蕾说。

随后,丛蕾又领记者穿过两道门,径直走入“鸟巢”的比赛场地。置身于这个全世界跨度最大的钢结构建筑中,任何活动的物体都显得那么渺小,犹如游荡在浩瀚宇宙中的点点繁星。从嘉宾室到比赛场入口,这短短的距离丛蕾不知走了多少遍。“到了真正的颁奖仪式,我是不会走进场地的,嘉宾都有礼仪小姐引导,我负责总协调。”

再次走进丛蕾的办公室,记者才得以仔细观察这个20平米左右的空间。屋子里有两排狭长的办公桌,最里面的一张桌子上凌凌乱乱地摆满了饼干、面包、方便面、水果等食品。“晚上经常要加班,没时间出去吃饭,所以大家买了好多吃的,都堆在这了。”丛蕾说着,给记者沏了一杯热橙汁,记者这时才感觉房间里有些阴冷。已经进入酷暑了,屋角的衣架上还挂着几件红色的羽绒服。丛蕾说,工作区在地下,前一段时间晚上特别凉,必须要穿羽绒服御寒。记者问丛蕾每天基本的工作是什么,她指了指墙说:“都在上面了。”

办公桌上方的墙面上贴满了大大小小的表格,有分工明细表、活动应急预案表、场馆运行团队各部门联系方式表等等,其中有一张彩色表格十分醒目。“这张是我做的。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工作,黄色的部分都是我的工作范围。”记者粗看了一眼,黄色几乎占了一半。

“我就是一个踏踏实实干活儿的。”丛蕾这样定义自己,她说自己在英国学的东西全用在这上面了。办公桌上放着她常用的两台笔记本电脑,记者想让她从里面选几张工作时的照片,没想到她找起来很费劲。“忙的时候哪顾的上照相,测试赛时刘翔那么大的明星站在我旁边,也没时间跟他合影。”电脑里,除了大量的场馆图片,剩下的,几乎都是她在英国的记忆。

1997年,21岁的丛蕾前往英国留学,先后获得了信息系统管理学士、工商管理硕士和运营管理硕士3个学位。之后,丛蕾开始了长达5年的工作实践。她曾在一家英国旅游公司任市场部经理助理,在专业律师行做过市场部经理和律师助理,在公关公司任市场部总监,直到现在,她还是中国国际公关协会驻伦敦的代表,是申办北京2008年世界公关大会的主要策划人和执行人之一。北京申奥成功后,北京旅游局曾组团去伦敦进行宣传展示活动,负责接待和组织工作的也是丛蕾。2006年6月,她组织的“北京风情舞动伦敦”的活动荣获第7届中国最佳公共关系案例大赛金奖。

2007年6月,丛蕾和老公卖掉了在英国的房子回到国内,9月到北京奥组委进行面试。一直等到11月,已经有些心灰意冷的她终于收到了奥组委的通知,让她去“鸟巢”上班。

丛蕾现在的同事中很多是体育大学毕业的,她虽然不懂体育,但也有自己的优势,在英国的10年练就了她超强的外语和公关能力。颁奖仪式小组一共6个人,丛蕾的英文最好,她最不怵的,就是和老外打交道。测试赛时,被邀请来的外国颁奖嘉宾都由丛蕾负责,她顺理成章地成为领导眼中“出镜率”最高的工作人员。她所在的颁奖团队也因为测试赛时的突出表现被授予五好团队荣誉称号。

能者必定多劳,因为能力超强,工作突出,丛蕾又被抽调到开闭幕式小组,负责主席台嘉宾工作。

丛蕾所负责的嘉宾联络和协调引导工作乍一听起来似乎并不复杂,但用她的话说,如果嘉宾有半点没走到位,就会出现很大的纰漏甚至是事故。她拿出了自己设计制作的现场演示图册,向记者讲述自己的工作流程。厚厚的图册上清晰地标注着工作人员、嘉宾、运动员、礼仪小姐、升旗手的站位和行走路线,以及颁奖台、旗杆、摄影区。鲜花区的位置。此外,个人项目和团体项目颁奖工作的不同特点也在图册上显示出来。听过一番讲述,记者才意识到这份工作的复杂与艰难。光看图册就已经让人眼花缭乱了,这其中还有很多

细节需要反复推敲和演练,才不至于在正式颁奖过程中出现失误。

体育赛事中的颁奖仪式环节出现差错的几率很高,而且升国旗奏国歌也是最为神圣的时刻,所以丛蕾所在的颁奖团队目前已经成为了众矢之的,被重视程度甚至超过了负责竞赛环节的小组。奥运会召开的十几天里,“鸟巢”总共有47场颁奖,残奥会更多,有160场。丛蕾当然清楚这份压力,几乎是全身心扑在了工作上。因为家离“鸟巢”很远,她住过娘家,住过婆家,住过朋友家,还在办公室里睡过睡袋,就是很少回自己的家。母亲为了不耽误丛蕾的工作,把她刚刚2岁半的儿子领回了大连老家,儿子想妈妈,经常会给她打电话,说要“打飞的”回家吃饭,丛蕾听了就忍不住流泪。

“4月份北京奥运测试赛时,颁奖嘉宾的级别基本不是很高,真正到了奥运会可就不一样了,那么多国家元首和高级官员都会来颁奖。到了这个份儿上,容不得出半点差错。”7月底,各国的运动员就要陆续抵京并进入“鸟巢”进行热身,丛蕾说,到那时,她的奥运会就正式开始了。

“我喜欢‘鸟巢’,看到它就会兴奋。”

丛蕾回想起当初在奥组委面试时,面试官问她是想在奥组委总部工作,还是想选择国家体育场,她的回答就是上面这句话。

“因为‘鸟巢’是中国经济腾飞的象征。在伦敦,大本钟被视为英国文化的象征,在北京,很多人会把天安门和长城看作中国的象征。而在我眼里,‘鸟巢’才是现代化中国的代表。”丛蕾每次开车路过“鸟巢”时,都会放慢车速,远远地欣赏着自己心目中的“国家圣殿”,感觉周身热血沸腾。

带着兴奋与热情,丛蕾终于进入了“鸟巢”,却还是碰到了一些让她始料不及的难题。

出国时的丛蕾还是青春年少,回国时已经是三口之家了,几乎所有的社会经验都来源于英国,行为和思维方式自然就很“英国化”。国内的一切都有点让她不太习惯,出门时坐地铁,坐公交车,回国后的第一个星期,她天天往银行跑,就为了学习怎么开账户。在奥组委面试时,她连“政治面貌”都听不懂,更不知道“档案”为何物。上班后,虽然在接待外宾时她能游刃有余,但与国内惯有的制度和观念还是有些格格不入。很多东西让她不理解,时常感到压抑和无助,经常半夜睡不着坐起来哭。丛蕾坦言,当初卖掉在英国的房子确实是破釜沉舟了,如果房子没卖,受到挫折时也许真会买张机票回英国了。而现在,她只能选择坚持。

时间久了,丛蕾的心态逐渐平稳,学会了默默观察别人的做法,学会了不去想太多,只专心做好自己的事。“平稳的心态让我放开了手脚,工作上越来越顺,这道坎儿总算是迈过去了。”丛蕾把这段经历称为“海水淡化”。现在,她正“恶补”北京和中国的文化,努力做到学贯中西。

当初在英国,丛蕾和老公也算是小有成就,事业蒸蒸日上,很多人不明白他们为什么回国。“虽然在英国那么多年,但遇到有损中国人形象和危害中国人利益的事,我会立刻跳起来制止和反驳。离开祖国10年,我没做多少对国家有意义的事情,所以我想,应该把自己献给国家,做一件自己喜欢做的事。”

丛蕾说,中国人的能量是其他国家无法望其项背的,她常常被这种能量所震撼。有一次,她下班很晚,开车路经场馆外一条主要道路时,这里还非常颠簸,石块泥土遍布。她下车为了清走路面上的石头还伤了手,车也被剐了,让她十分懊恼。第二天一早上班时,她吃惊地发现,昨晚的土路已经被一条平坦完整的柏油路所取代。“路是在一夜之间铺设完成的,就像变魔术一样。在国外,你根本见不到这种情况,而在中国却屡见不鲜。”

现在,“鸟巢”已经占据了丛蕾全部的生活空间。除了工作、吃饭,她还特意准备了一身运动服,经常在热身场地跑步锻炼。繁重的工作压力使很多同事对“鸟巢”或多或少产生了“审美疲劳”,却丝毫没有消耗丛蕾心中的那种原始崇敬与热爱。

夜幕降临了,丛蕾带记者走出“鸟巢”,从远处欣赏这座宏伟的建筑。“鸟巢”里亮起火热的红色灯光,光线穿过银白色的钢筋与暮色相交融,透出一种神圣和厚重,荡漾起人们心中的震撼与激动。这时,丛蕾忽然高声喊了起来:“天哪,我现在看到‘鸟巢’还是那么兴奋呢!”记者被她的这种情绪感染着,觉得丛蕾和她的同事们已经成为“鸟巢”里的一道风景,更像一股新鲜的血液,流淌在这副巨大的钢筋铁骨之中,使它焕发出生命的魅力。

王琳:奥运颁奖那天,我也许会哭

在北京奥组委所在地――北京奥运大厦对面的一个小咖啡店里,王琳和记者聊起了自己与奥运结缘的经历。咖啡店嵌在一栋小区居民楼之中,是王琳经常光顾的地方,她手指着上面说,那里就是她来北京后的第一个栖息之所,和奥运大厦隔街相望,上下班很方便。

2002年秋,王琳大学毕业就踏上了异国之旅,远赴澳洲求学。出乎父母的意料,她并没有继续深造大学主修的声乐表演专业,而选择了大众媒体专业,主修传媒全球化、信息传媒环境、广播节目制作、多媒体制作等课程。凭借着优异的学习成绩,两年后,王琳顺利拿到了硕士学位。与此同时,她又开始了在墨尔本皇家理工学院的学习。一年半后,非英语专业出身的她,获得了澳大利亚国家翻译认证局的三级翻译资格。“当时三级翻译资格考试通过率不到8%,朋友们都开玩笑地打赌说我肯定过不了,但没想到努了努力一次就过了。”

国外做什么都讲究经验,文凭和证书显然不够分量,成绩好也需要到社会熔炉里去不断打磨。学习期间,为了能更多地接触社会,王琳打过很多份工:中文广播电台的实习生、报社的记者助理、中澳商务洽谈会的实习翻译、中文导游、中文老师、快餐店和酒吧服务生……大量实践让她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经验。这时,王琳才觉得自己真正拥有了融入社会的立足之本。

时光荏苒,转眼到了2006年,和众多留学生一样,去留问题摆在了她的面前。那张三级翻译资格证书可以让她轻松地拿到澳洲移民资格,但这位青岛姑娘毅然决定回国发展,原因也很简单,“我只做自己想做的事”。碰巧,此时青岛奥运会帆船委员会面向全球招聘,王琳没有过多考虑,收拾行李便登上了回国的班机。

回忆这段留学的时光,王琳告诉记者,最大的收获是留学带给她观念的转变。“这不是我在书本中能学到的,而是社会这个大课堂教给我的。在澳洲我每天都让自己很忙,让自己处在一个充实的状态中,用我的眼睛去观察,用心去学习,从很细微的地方了解他们的文化,了解他们的处世哲学。这些经历给了我潜移默化的帮助。”

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中华民族百年梦想一刹那间成为现实。对于王琳来说,那是个不眠之夜,脑海中无数的奥运梦想此起彼伏,从那时起,她就觉得该为奥运做些什么。

2006年春天,刚回国的她就得知青岛奥帆委要举办一项环球帆船赛事,欢迎仪式及起

航仪式中英文主持人的位子空缺。于是,王琳决定试一试。

在众多候选者中,有着坚实的声乐演唱基础和丰富的舞台经验的她,让奥帆委文化活动部负责人眼前一亮。经过严格的考试和面试,回国仅5天她就上岗了。“中英文主持人的工作主要是在比赛时调动观众的情绪,调解赛场气氛,避免出现沉闷和冷场的局面,这对我来说不算太难。”由于出色的工作表现,比赛结束后,她顺利进入了青岛奥帆委文化活动部,负责赛事颁奖仪式的组织工作。在接下来半年的时间里,王琳先后成功协助策划、组织了第四届奥林匹克文化节,并参与了“好运北京”2006青岛国际帆船赛开闭幕仪式及颁奖仪式的策划和组织工作。

然而,海边长大的王琳对首都北京有一种深深的向往。“我很喜欢北京,她是国际大都市,有着浓郁的文化底蕴。能在北京工作生活是我的夙愿。”

圆梦的机会也在向她悄悄走近。

2006年夏,北京奥组委开始第三次面向社会招聘工作人员,她毫不犹豫地报了名。“从小我自信心就很强,认为有把握的事,就一定要去做。相比奥帆委,北京奥组委的工作更具有挑战性,有了这样的机遇,我一定要去试试,证明自己的能力。”

然而,招聘过程并非一帆风顺。相比奥帆委,北京奥组委的选拔过程还要严格很多。考官是由奥组委各部门的负责人组成,提出的问题很专业,也很有针对性。“开始我很紧张,但只要心无杂念,就不害怕了。我来奥组委的初衷很简单,就是想学习,想为奥运做点事,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历练自己。”

面试结束后,王琳走出北京奥运大厦,回头仰望这座建筑,心中在想,我一定会成为这里的一分子。

王琳成功了,幸运女神又一次眷顾了她。2个月后,她成为了北京奥组委文化活动部项目主管。

2006年10月8日,是王琳第一天到奥组委上班的日子。说起那一天,王琳仍记忆犹新,“谁能想到,自己这辈子第一份正式工作的第一天就要加班到凌晨12点半呢?”说到这里,她又若有所思笑着补充道“知道么,更让我没想到的是,后来的同事竟然给我起了个‘工作狂’的绰号。说真的,这辈子我从来没想到过这三个字会落在我头上。”说完,又爽朗地笑了起来。

当时,王琳所在的处室刚成立不久,只有3名工作人员。刚进奥组委的她,还没来得及细细品味美梦成真的兴奋和喜悦,一项紧急的工作便摆在了她面前――3天后向国际奥委会做一份例行的工作汇报。

只有3天时间,要做出中英文两份文件,这对刚入职的王琳确实是个不小的考验。正因如此,第一天上班,她就熬到夜里12点半。这一天里,她浏览了处室成立以来所有的公文,等离开办公室时,才发现手边看过的文件已有半尺多高。第二天下班前,一份近万字的中文报告就送到了上级领导的办公桌上。汇报那天,她虽然没有亲自上台,但自己准备的报告材料得到了领导和国际奥委会官员的认可。在北京奥组委的“处子秀”,王琳顺利过关。

2个月以后,王琳完全进入了状态,她主要负责北京奥运会、残奥会颁奖仪式的场馆运行设计、政策流程制定,32个场馆团队的日常管理,经理层业务培训、颁奖礼仪人员的业务培训,与国际奥委会及国际残奥委会的联络工作,以及颁奖仪式音乐的创作工作。

2007年中,虽然很多新同事陆续加盟奥组委,人员紧张的状况有所缓解,但王琳依旧保持原有的工作状态。“十一”长假的前天晚上,王琳一个同事加班到11点才下班,走时忽然听到隔壁传来噼哩啪啦的打字声,以为出什么状况了,过去一看,原来是王琳在伏案工作。“同事都说我是工作狂,我自己也觉得奇怪,怎么一直都不觉得累呢。”王琳连续工作的纪录是48小时没有合眼,成果是一份长达100多页的PPT文件。

“对于我来说,在奥组委的第一年是最辛苦的。”王琳称自己为“morning bird”,每天早上8点到单位,晚上11点过后才回到住处,周末也基本泡在办公室里。全北京32个比赛场馆她都要跑,最多时一天要参加6个会议,接60多个电话,每2个月还要接待来北京定期视察工作的国际奥委会官员。“不过看着自己的辛苦有了结果,也是件很开心的事。”

“工作狂”王琳还是有着女孩子特有的细腻与聪慧。32个比赛场馆,每个馆的设计结构她都烂熟于心,包括颁奖地点、运动员和颁奖嘉宾的站位、行走路线等等。“说起场馆,我是再熟悉不过了。”她笑着说道。

王琳认为自己是幸运的,初来乍到,虽然工作多,但却相应地给了自己发挥才能的空间。从进入奥组委的第一天起,王琳就一直在学习,很多精英们的工作作风和敬业精神让她受益匪浅。无论得到的是建议还是批评,都被她视为珍贵的财富。

“我一直以为自己当不了老师,可是在实际工作中才发现,自己的工作性质或多或少扮演了这个角色。”

她告诉记者,就拿颁奖仪式来说,23个颁奖团队经理,每个人都经过她的严格面试、考核和培训。他们当中最小的24岁,最大的已有50岁,虽然王琳是他们的上级主管,但她并没有“硬性管理”,而是采取沟通和协调的方式。这些经理对王琳很信任,遇到任何问题都会找她咨询。她也会随时召集大家开会,传达新的政策,解决技术性难题。“他们在行业内都是经验丰富的精英,但对颁奖却不太了解,通过培训,我希望把自己知道的毫无保留地教给他们。”

从2007年6月第一次场馆团队业务培训开始,王琳的学员从20多人增加到七八十人。前几天最后一次业务培训,部门领导总结说道,王琳把这两年所有的经验和心得都传授给了你们,你们应该感谢她。大家顿时报以热烈的掌声。

“每届奥运会都有可圈可点之处,北京奥运会也不例外。为了弘扬奥运精神,很多经验也有必要分享给其他奥运会举办国。”王琳告诉记者,每届奥运会举办期间,国际奥委会都将启动“观察员计划”项目,北京奥运会也不例外。届时各个国家奥委会的官员,特别是下届奥运会主办国的工作人员,都要来北京进行奥运会举办期间的实地考察和学习。负责颁奖仪式工作报告的是王琳。“以往我们是学生,这次我们是老师。我们要扮演好这个角色,向他们传授我们的精髓。”

在澳洲的经历让王琳与国际奥委会官员接触的过程中能够做到完美。她会做一些特别的功课,仔细揣摩外方的心里,找到一个契合点,让双方交流起来很顺畅。王琳所在的部门有5个外国专家,曾经为悉尼和雅典的奥运会工作过,个个经验丰富。他们经常和王琳说,中国文化有很多非常优秀的东西值得学习。“老外也需要一个过程来了解我们,他们在帮助我们的同时,也在学习我们好的东西,我想这就是一种有效的融合,硬碰硬的两种文化是永远不会融合的。”

离奥运会开幕的日子越来越近了,每天经过北京奥运大厦前的倒计时牌,王琳的心都是紧紧的,办公室里的气氛也有些让人窒息。

“大家都处在备战状态,总觉得很多事情还没有做完。”王琳晚上连做梦都和颁奖仪式有关。“无论如何,这是我踏入社会的第一份正式工作,不管有多难,我都会投入自己所有的精力和热情把它做好。”

王琳的幸运还源自于她的工作环境。年轻,是她和周围的同事引以为豪的共同资本。那种工作的热情、蓬勃的朝气和团结的氛围时刻激励着她。晚上可以一起加班到九十点钟,累了就关上灯,把音乐打开,听会儿音乐,再接着工作。“这是一种精神,是一种豁出去也要干好工作的猛劲儿。谁都不会在意一些小的细节,任何人都可以打成一片。因为我们就是喜欢这份工作,不喜欢是不会有这样的热情和动力的。”

记者问王琳:“你觉得在奥组委工作这两年有什么收获和感想么?”她点点头说:“我付出了,我也得到了。我不是个爱哭的女孩儿。但我想,第一场颁奖仪式的号角在奥运赛场上响起时,我也许会哭。毕竟,这里凝聚了我们太多的心血。”

邢征:立志为奥运服务

邢征给记者的第一印象是快人快语,虽然在联系的过程中,他一直在强调自己很简单,没有什么可说的,但最后还是爽快地答应了我的采访要求。采访当天,离约定的时间还有20多分钟,走在半路上的记者接到了邢征的电话,是他从约见地点打过来的:“我已经到了,您不用着急。”在之前他传给记者一份长达5页纸的简历中,仅“社会工作经验”这一项就有满满两页纸。邢征,其实很不简单!

“我就是为了奥运会。”说起自己回国的理由,邢征的回答依然保持简单的风格。2000年,毕业于外交学院国际法专业的邢征同一年便远赴英伦。奇怪的是,在他的留学申请文件中并没有IELTS成绩,取而代之的是643分的TOFEL成绩。“我本来想去美国留学,但错过了那年最后一次LSAT考试(法学院入学考试),只好转投英国了。”

两年的留学时间不算长,却足以让邢征拿到两个“沉甸甸”的硕士学位――牛津大学法学硕士和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会计与法律科学硕士。他也因此得到了英国一家有名的会计师事务所的青睐。这是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然而邢征却早已“心有所属”。“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的那一刻,我特别激动,当时就下定决心,作为一名北京人,一定要为北京奥运会做点事情。”奥运梦想,已经在他心中根深蒂固。

2002年9月,怀揣奥运梦的邢征回国了。但当时北京奥组委刚刚组建,也没有开始招聘。“自己不能这么无限期地等,总得干点什么。”于是经朋友推荐,邢征成为了北京WTC事务研究咨询中心的一名咨询顾问。中心的工作稳定,收入不菲,领导对邢征也很赏识,要分给他一套三居室,还要送他去瑞士培训。又是一个不小的诱惑,但仍旧没有动摇邢征立志服务奥运的决心,在他眼里,这只不过是一个暂时的过度。

近一年的时间里,邢征一直在关注着北京奥组委的招聘信息,终于让他盼来了那一天。2003年,北京奥组委开始大规模对外公开招聘,邢征得到消息后马上去报考。刚投完自己的简历,却从负责招聘的工作人员那里得到了这样的答复奥组委在前期招聘中只在高级职位上选择有留学背景的人,所以你被聘用的机会不大。邢征没有退缩,骨子里的奥运情结让他有些义无反顾,硬是报名应聘了奥组委市场开发部品牌保护与合同管理处处长的职位,并去进行了面试。

功夫不负有心人,执着的邢征是幸运的。在众多的竞争者中,市场开发部部长袁斌一眼“相中”了这个眼界开阔、英语流利、专业扎实的小伙子。邢征最终被录取了,并担任市场开发部品牌保护与合同管理处的项目主管。虽然不是他当初应聘的处长职位,但邢征并不在乎。“只要能让我进奥组委,干什么都行,项目主管还是科长待遇呢。”他笑着说。

两年后,他从项目主管坐到了副处长的位置上,开始主管全处工作。

2003年9月1日,也就是邢征刚进奥组委不久,市场开发计划启动,他所在的部门陆陆续续征集了60多家赞助商,目前主要负责与北京奥运会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反隐性市场、品牌保护与合同管理工作,同时负责赞助企业的销售工作、残奥会市场开发、户外广告控制与销售、赞助企业识别,赞助企业标志使用和审批等多项工作。邢征和他的团队还要经常下到各个场馆,检查各类商标、商业信息和广告是否符合国际奥委会的要求。

起初的工作对于邢征来说很简单,干好自己手里的活儿就行,其余的不用多想。而现在,身为副处长的他无论如何也简单不起来了。

处里原来有20多人,随着奥运会的临近,一些人陆续下到了各个场馆一线,办公室里就只剩八九个人了,工作压力相比两三年前增加了几倍。每天一进办公室的门,邢征就感觉各种繁琐的事务扑面而来,让他喘不过气。堆积如山的文件和报告需要邢征亲自审阅并签字,即使在场馆跑了一天,最后也还要回到办公室处理文件。“我们这里可以说没有一件事叫日常工作,都是急待处理的东西,不允许一丝疏漏和拖延。”

30岁的邢征是处里年纪最大的,作为奥组委里的中层干部,他除了要努力完成上级领导派给的任务,还要时刻关心身边的同事。“在一般的机关单位,同事之间可以慢慢磨合调整,在奥组委不行,日渐临近的奥运会不允许慢条斯理,必须迅速进入状态。而且这些‘80后’的观念、思维和处事方式与年长的人肯定存在一定差距,虽然他们的业务能力都不错,但也不能一味地给他们加码,平时还要了解他们的工作特点,注意他们的心理状态,要学会扬长避短,更好地调动这些年轻人身体里蕴藏的巨大能量,在工作中有更出色的发挥。”

一起共事了那么久,邢征和他的这些小兄弟之间铸就了一份信任,他几乎成为了一种“精神支柱”。有人因工作压力过大夜里睡不着觉,还会给邢征打电话倾诉。“奥运会近在眼前,所有人的神经都是紧绷的,再稍一用力就能断掉。”精神状态,是邢征当前最担心的事。不过,他有自己的解决办法。工作中,他只要闲下来就会帮同事打打“零工”。工作之余,他经常会请大家下馆子或去卡拉OK,给他们提供放松发泄的机会,缓解疲劳与紧张。其实,活跃气氛的能力并不是邢征最近才修炼成的,早在大学期间,他就是外交学院学生会对外联络部部长,建立了外交学院与其他兄弟院校的联系,组织完成了多项大型活动,包括舞会、演出、音乐会等,还担任过话剧编剧、导演及演员。在2004年初北京奥组委组织的春节联欢会上,他还自编自演了相声《年终总结》。

今年7月初,在一次处务会上,邢征为他的兄弟们鼓劲加油,并希望大家做好“三剂”,一是粘合剂,要求大同存小异,要抱团儿:二是剂,要做好与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三是助燃剂,要激发出内心更多的热情,心甘情愿地做好自己的工作。

“不能在这短短的几十天里,因为精神状态问题而在工作中留下遗憾,也不能为了工作去

拼命,把整个人都废了,那样就太冤了。他们能够在奥组委经受锻炼,以后会更上一层楼,在国家建设的各个方面都可以成为很优秀的人才。要让奥组委的经历成为他们生命中的闪光部分,而不是阴影。”邢征的语速依然平快,却显露出一股他这个年龄少有的帅才风范。

其实,邢征也有过心里不平衡,奥组委的工作是他在众多选择里挑中的收入最低的职业。相比自己每月几千元的工资,他原来的一些朋友和同学都已经做到了年薪百万,有时他甚至不好意思和这些朋友一起吃饭。

“但我不后悔,起码我学到了很多东西,这些都是无价的财富。包括做人、做事,在短时间内建立一种信任合作的关系,特别是在极端情况下处理一些特殊矛盾。我这几年在奥组委得到的锻炼,是在一个一般单位10年都得不到的。”邢征说,北京奥组委是一个整体,他所在的市场开发部虽然算不上最重要的部门,但如果出现差错,也会影响整个奥组委的形象。就像一个多块木板围成的木桶,其他的木板再长,它的蓄水量也只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邢征说自己所在的市场开发部绝不能成为那块最短的木板。

在奥组委工作,光凭热情是不够的,还要有韧性。在邢征看来,奥组委如此庞大的机构可以说在中国史无前例,它既不是纯粹的政府部门,也不是普通的民间组织,虽然其执行机构多由市委市政府的领导组成,但在很多业务方面又接受国际奥委会的管辖和监督。在这样一个复杂的“混合体”内,很多事情不是一次两次就能解决的,要经历很多繁琐的过程。就是在普通的信件交往中,邢征也会注意东西方文化中的不同措辞,例如会将“Dear×××”翻译成“尊敬的×××”,将“the best wishes”翻译成“此致敬礼”等等。“国际奥委会是国际性组织,办事和思维方式与国内有很大差别。我们在和他们接触的过程中要不断调整和适应,不可能完全按照哪一方的要求来做,要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方式沟通。在这个过程中,自己就是一个东西方文化的转换器。”

记者问到他奥运会后的打算,邢征坦言根本没怎么考虑过。很多单位、公司和企业都通过不同方式表示会接纳他,但他都不置可否,也实在顾不上去应付他们。“我觉得自己干什么都行,做一件事只要坚持到底,都会有所成就,就是捡垃圾,做好了也会成为一个垃圾大王呢。”

2007年末,英国驻华使馆文化处制作了一本2008年的小台历,上面介绍了12名留英学子,每名学子都有一段心得体会。在8月份的那一页上,邢征留下了这样一段话:英国的留学经历带给我三方面的收获,根据重要性排列如下:眼界>语言>知识。这些收获使我增值,也就自然成为我回国后选择北京奥组委,和北京奥组委选择我的主要原因。

“这是我在奥组委工作近5年来总结出的心得。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留学让我开阔了眼界,让我了解了国外的思维习惯、做事方法,让我能在奥组委的工作中很好地处理和协调各方面的关系,能够从整体和全局考虑问题,让事情的结果符合各方的利益。奥运会是全球最大的一项盛会,我们要和国际奥委会、各国和各地区的奥委会、多个跨国赞助企业协调各种事宜和关系,如果没有全球化的眼界,凡事只按照本国的情况来考虑,肯定是难以进行,而且也办不好。奥运会又不单单是体育比赛,更是各种不同文化之间的交融盛典,为这样的盛会工作,没有眼界更是寸步难行。”邢征说,在奥组委工作的这5年,开阔的眼界给了自己很多帮助。

上一篇: 护理质量工作计划 下一篇: 桃花源记教案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