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教案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14 14:48:4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桃花源记教案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桃花源记教案

篇(1)

最近“杜郎口模式”、“少教多学”课题研究的呼声越来越紧,传统课堂以教为主的模式正不同程度地引起更人们的质问:教师的素质提高了,教学成绩为何停止不前,或者收效甚微。怎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那些学困生参与到学习中来,已成为我们教师思考的热门话题。

从传统课堂中走来,《桃花源记》虽已教过好几遍了,总是走不出传统课堂的老路子。这次我不再习惯性地准备重复完成教学任务。

课堂开始,我是这样导入的:“昨夜我做了一个梦,我到湖南桃源县旅游,因为我喜欢单独行动,跟团队走散了。到了世外桃源,见一山,从口入,但跟里面的人言语不通,我想打电话跟团队联系,但总是找不到信号,桃源人看我一个人拿着手机讲话,哪怕由于信号原因,对方没有回应,桃源人开始笑我,我终于被吓醒。”

我是想用这几句话导入课文,谁知一同学“盯”住不放。开始质疑,怎么语言不通呢,怎么会没有信号?我说,大家看课文,希望同学们能提出像刚才那同学一样的问题。

赵秋鱼站起来质疑:“老师,我怀疑根本就不存在桃花源。”我反问:“为什么?”赵回答:“没有人能为武陵人作证,也许是武陵人瞎编的,初一时我们在《伟大的悲剧》一文中,还有斯科特为阿蒙森作证。”我说:“那你怎么不怀疑是陶渊明瞎编的,因为他连武陵人的名字都没记下。”学生都说:也是。

这下可热闹了。接着进入课文:“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结合注释,翻译,对课文中值得怀疑的地方大胆提出。”

几分钟后,学生抢着提问:

张小雨:“男女衣着,几百年与世隔绝,还能‘悉如外人’吗?‘外人的’衣着改变了,桃源人的衣着也改变成一样,就会这么巧吗?”

李秋霞:“武陵人‘寻向所志’,为何‘不复得路’,是桃源人不信他,随后悔其标志吗?”

杨连鲁:“桃源人怎么让‘外人’进去,他们没有寨门吗?平时不会堵住洞口吗,怎么还让外人看到‘仿佛若有光’?”

李东杰:“刘子骥的死怎会这么巧,是想问津桃源被诅咒死的吗?还有,他是陶渊明的什么人?”

“太守又是谁,怎不留下姓名?”

“既然衣着‘悉如外人’,见渔人,又为何‘乃大惊’?”

“桃源人学习文化吗?还用小篆吗?如果不用,怎样记录知识?”

“往来耕作,他们的劳动工具改进了没有?‘外面的’已经改进了。”

……

“老师,是不是陶渊明也像你一样,做了一个梦,而把他写成文字?”我说:“对,只是陶渊明的梦是理想,我的梦是骗人罢了。因为陶渊明生活的社会太黑暗了,他梦中的社会模式在他笔下‘活’了起来。我昨夜的梦,可不是我的理想,连信号、电都没有,你们说我会向往那样的社会吗?因为我们生活的时代太好了,桃源人的生活方式我们怎么会追求呢。”简单一句话,达到了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接着我又问,为什么我做的梦你们不相信,而陶渊明的文章却能千古传诵呢,就在于作品本身。古人宁信其有,怀着虔诚的心理和美好的愿望去寻求那梦中的温馨。浪漫的虚幻色彩,强烈的真实感人的力量,这是艺术生命,这就是文学作品不朽的原因吧!

反思这节课,虽然教学目标未能达成,还是课堂结构也显得很混乱,甚至不能称为课堂,简直是吵闹,如果按常规课堂的标准,这节课是彻底失败的。但却产生了许多我预设之外的问题,就连我的教案也基本被否定了。下课铃响起,学生的兴趣似乎还没有收起,特别是平时经常打瞌睡或心不在焉的同学,显得异常兴奋。我只好说,下次有机会,我们再组织几次这种类型的课堂。

是啊,教无定法,也许这种课堂才是学生喜欢的。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了还愁学生听不懂吗?何止听懂,学生还想着下去找更多的资料把它弄清楚。甚至比我们的要求还想钻得深一些。如能这样。何愁学生不乐学,教学质量的担忧也就成了多余。关键是学生要动起来。

如果学生不认真听,讲得再精彩也只是自我陶醉的独角戏。学生昏睡,质量又从哪里来?也许传统课堂,真是让学生被动,改变一下课堂模式,给学生一些展示自己的空间和机会,我们不能扼杀学生的激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牛不吃草强按头”,效果肯定不会好。这个道理很浅显,但我们仍在强制学生学习,在教师的压制下不得不学的感受,其效果打折是毫无疑问的。

教育专家说,教师不应该剥夺学生思考进而发现真理的乐趣,而应该引导他们的思想,让他们在学习中发扬主动性、积极性。叶圣陶说:“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盖在善于引导启迪,俾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非谓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受。”今天,我们所追求的通过教让学生学会自主思考、自主学习,继而达到不教而教的目的。

总之,要让死气沉沉的课堂出现起死回生的转机,就得让学生参与进来,特别是基础稍差、有厌学情绪的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样的教学才有出路。而教学或学习方法应该是灵活多样的,“少教多学”也好,“教知识不如教方法”也好,“学生是学会的而不是教会的”也好,都倡导要把时间还给学生,充分相信学生,拓展学生的思维,尽力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进步中得到锻炼。不要包办学生的学习,不要禁锢学生的头脑和手脚。这样的课堂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学效果才会有新突破。

语文课堂应该是无所不包的大课堂,只要课堂上有知识点的生成,就是有价值的尝试。

篇(2)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270009

为了充分发挥初中语文教学“承前启后”的作用,利用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参与对象自动自觉地提高语文各项能力,是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目的。本文将从主动性、积极性、创新性三个方面来阐述主体参与型语文课堂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一、主体参与型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初中教材中的文言文选题广泛,而且都出自经典古籍,难度不言而喻,对课本中的文言到完全理解需要学生主动花大量的时间去揣摩和领会。通过课前的主动预习,课堂上的主动思考和课后的主动复习,加深对作者所要表达情感的认识,对重点段落反复阅读和理解,抓住其中心思想,对于之后的解题就能够游刃有余。教师在课堂中加以引导,帮助学生将这种主动的学习方式内化成自己的学习方法。

例如,在教学《小石潭记》时,教师课前将预习任务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初步熟悉和了解课文,收集作者柳宗元的背景资料。在做好前期准备的基础上,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会更加容易掌握知识点。在课堂上,通过问答的形式,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如对文中的“篁竹、清冽、为、怡然、m尔、翕忽、参差、寂寥、幽邃”等重难点词汇进行注音及注释,总结课文每段的中心思想,翻译段落等。让学生在学习完课文之后进行解答,以验证学生的掌握情况。而在课后,教师布置学生复习任务,让学生反复思考复习,并不时对学生进行抽查,督促学生主动复习课文。通过不断地督促学生,帮助学生从被动学习逐步过渡到主动学习。

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需要学生从课前到课后都作为参与主体,而不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学生只需在课堂上由教师不停地灌输知识。在新型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作为主体主动地学习。

二、主体参与型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课堂上,学生作为主体参与教学内容的选择,教案的设计或者分组讲解课文等,使教学双方有一个位置的改变,学生有更多的自主选择空间,采用更新颖的形式,而不是一味地由教师灌输知识,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时,教师通过事先的安排,将课程计划分摊给三个学生小组,分别负责王建的《十五夜望月》、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和艾青的《我的思念是圆的》,小组成员分工负责字词部分、大意部分和意境部分。各小组选派出一名学生充当本堂课的“小老师”,讲解诗词的大意,分析意境,而小组成员对课堂中所出现的漏洞给予补充。利用学生授课的方式,督促学生在该部分做好充分准备,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融会贯通。“小老师”讲课可以结合多媒体,利用图片、视频等来帮助学习。在这堂课上,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帮助学生授课顺利流畅地进行,在学生小组授课完成后进行必要的补充,对学生不理解及难以理解的部分进行分析解释,起到引导的作用。

主体参与型教学不仅使学生在形式上是参与主体,而且在课程内容甚至授课上都由学生自主完成。此外,在教师的推荐引导下,学生能够自发主动地进行课外阅读,不仅是对课内学习内容的有效补充,找到学生感兴趣的材料更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良药。

三、主体参与型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创新性

在新世纪的当今社会,学生的学习方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的填鸭式教学中,而充分发挥学生参与主体的特性,更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创新性。

篇(3)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5-0010-02

一、引言

高等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学校的办学质量、教学秩序的稳定、教学活动的协调顺利,都离不开良好的教学管理工作。在国内高校“重心下移,权力下放、绩效职能考核”的大改革背景下,高校教务工作的工作重心普遍下移,很多具体的教务工作都由院系一级的专职教学秘书执行。其中,教务档案管理工作是学校整个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学校教学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院系教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成效,对于顺利实现学校院系分级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现有院系教务档案管理的现状

重庆交通大学理学院作为学校的基础性院系,承担着全校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公共基础课的教学,同时也设有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化学、统计学等多个本科专业,教学任务繁重。在日常教学活动安排的过程中,存在年度教学计划制订、年度教学任务安排、年度教学教材征订、学期教学质量监控、学期课程考核、学期课程成绩统计上报、学生入学、毕业等一系列教学管理环节。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大量基础性教学文字、统计图表、教学课程资源、教师课程工作记录、相关教学活动照片等多种载体形式的汇编材料,真实地记录了理学院的日常教学内容、授课方法、教学途径、教学监控效果等全方位的教学信息。这些都是高校二级学院最原始、最重要的教务管理档案,也是院系进行教学管理活动时,不可或缺的参照依据和借鉴样本。

院系级教学秘书在日常工作中,都会对上述教务管理档案进行整理汇编,并妥善保管,以此作为后续提高教学工作效率和教学质量、完成各项教学评估、促进同行学术交流的信息资源基础。但在实际二级学院教务档案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三个方面需要改进和完善[1-2]:

1.对院系级教务档案的管理重要性认识不够。院系级教务档案存在记载内容繁杂、事务性、过程性强、总体量大、形式多样等特点,部分院系管理人员缺乏对教务档案基础性信息的重要性认识,往往会出现不按时保质整理归档,随意处置基础性纸质材料等严重问题。

2.院系级教务档案的管理制度不健全。院系级教务档案涉及整个学院教学进程的所有环节,但在现有的院系级教务档案管理制度中很大程度上没有得到健全或完整执行,在档案材料的利用过程中常常出现:乱翻乱抽院系级教务档案,不登记就擅自借阅或转阅档案,不及时归还甚至丢失等现象,缺乏对使用人和使用时间的有效约束。

3.院系级教务档案的管理方式缺乏专业性。院系级教务档案大都由学院教学秘书负责收集、整理、存档,但现有绝大多数的院系教学秘书并无专业的档案管理知识背景,也普遍缺乏相关的教务档案应如何管理的工作指导,往往会无意造成院系级教务档案搜集不全,未能及时存档等质量缺陷。

三、院系教务档案管理的规范化策略

基于上述分析认识,在院系教务档案管理中,可以进一步采用的主要规范化策略有[3-4]:

1.全面性策略。院系级教务档案范围非常广泛,覆盖了教学计划、教师课程、教学活动等基本教学的全过程。从院系级教学过程而言,凡是涉及教学各环节,符合教学活动规律,具有过程性、总结性、价值性、操作性的文字、图表、声像等载体材料原则上都应纳入院系级教务档案管理的范畴。

2.制度化策略。专门制定教务档案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院系级教务人员在收集、保管、利用档案的实践工作中严格执行。常规制度内容应该包括:严格遵守档案工作规程;规范院系级教务档案收集的范畴;院系级教务档案建立后,应有专门的区域存放档案材料,加强其保密性,档案管理人员应将档案的出借、更换等利用情况记录在案;档案管理人员不得随意涂改、销毁教务档案等,杜绝院系级教务档案管理中的随意性。

3.专业化策略。学校档案馆要加强对院系级教务档案管理工作的经常性指导,档案馆专职档案员可每年对院系级教务档案管理的人员(兼职档案员)进行培训,学习必要的教务档案管理相关知识和技能。教务档案管理要坚持从高、从严、从细的要求,对于院系级教务档案的数据收集、统计汇总、信息填充要真实准确,编辑设计的教务档案项目、图表、展示要科学合理,展现院系级教学工作的真实性面貌。

四、院系教务档案管理的规范化方法

为了做好院系教务档案管理工作,可以采用的主要规范化方法有[5-6]:

1.院系级教务档案管理全面化。院系级教务档案来源丰富、内容繁杂,形式多样,这给基层教务档案的高效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工作难度。因此,必须要建立操作性强、全面科学化的院系级教务档案管理方法,实现教学文档的一体化管理模式。围绕教学过程的各种环节,科学化建立院系级教学案卷的归档类别,可按照学年、学期、教学计划、教师课程等内容分门别类存放;要大力利用现有信息技术手段,试图构建专门的院系级教学档案管理系统,对各类教务档案条目、摘要和全文内容,进行电子化归档整理;建成各类目检索数据库,统一管理、查阅、检索原有分散、庞杂、多样的院系级教务档案,从而实现教务档案信息的资源共享,有效提高院二级学院教务档案的管理效率。

2.院系级教务档案管理制度化。完善的院系级教务资料是做好教务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院系级教务档案管理制度建设的关键是管理制度的规范性、专业性、可执行性。必须围绕院系级教务档案管理具体工作目标,制定和完善院教务档案管理制度,做到“有章、有法、有序”,明确教务档案管理岗位的工作职责与范围。依据各项工作的目标要求和质量标准,健全院系级教务档案管理岗位责任制,明晰管理层次,合理分工、明确职责。教务档案管理目标、日常实施、工作指导等环节,不仅要求院系级教务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要符合一定的顺序和线索,也要求教务档案文件的文体格式、行文规则和语言规则,符合教务档案制度化标准,构成一个有序、封闭的院系级教务档案管理机制,从而在整体上提升院系级教务档案管理的制度化水平。

3.院系级教务档案管理专业化。现代档案管理工作对院系级教务档案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具有强烈的责任心,还要有一定的档案知识和处理技能,院系级教务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直接关系到教务档案工作质量的好坏。学校档案馆、教务处等相关部门可通过定期组织专门培训、讨论等活动,让二级学院教学秘书学习掌握院系级教务档案管理的专业理论与知识,深入探索教务档案管理的新方式;并需要多提供一些好的学习条件,让各院系教学秘书有机会走出校门,参观交流各地其他兄弟院校的教务档案管理先进经验,使院系级教务档案的管理工作更专业,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档案馆和相关部门领导定期检查,具体针对各个院系级教务档案管理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工作改进意见,切实全面推动各学院教务秘书的档案管理工作能力的提高。同时,也需要对院系级教务档案管理业务水平高、工作业绩突出的人员进行奖励晋升,这样才能激发各学院从事这一工作的人员不断提高自身从事教务档案管理工作的业务素质,在该项工作中形成强大的工作动力。

五、结论

教学工作是高校的中心工作,院系作为承担基层教学任务的单位,对于保障高校教育教学质量起着关键作用,院系级教务档案、教学档案的收集、整理、保存和利用的规范化管理是基层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教育大变革、专业精细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各高校要改进自身的教学档案管理,就必须重视和加强院系级教务档案管理工作的全面化、制度化、专业化建设,从而更好地提高高校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蓉莉.浅议高职院校系级教学秘书的档案意识[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6):37-39.

[2]杜永莲,谢旭东.高校教务管理规范化探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2):112-113.

[3]邵丽丽,付万兴.高校教务档案管理常见问题及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10,(3):51-52.

[4]申涛.浅析医科类院校教务管理档案的完善及管理[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8(4):100-101.

篇(4)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7-218-01

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追求高效性,整体提高教学质量,可以说是所有教学改革的共同目标,语文教学改革也是如此。特别是在深化课改、追求课堂高效的今天,探索语文高效的教学策略尤为必要。 笔者认为,语文课堂必须做到以下几点才能达到课堂的高效益、高质量。

一、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营造学习氛围

从事初中语文教学的这些年,我一直在努力营造“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这种氛围,让学生“乐学”,让学生充分享受学习的乐趣。学生若是对语文有浓密的乐趣,就会发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数。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启发和激发学生的乐趣。若是学生对语文发生了乐趣,他就会自动地学,效率将会获得很大的提高。调动学生利用语文学科特点给自己减压,将学习当作一种兴奋的享受,从而发生积极自动的学习念头。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那么就在于你的导学案的设计是否新颖,是否接近生活,是否能走进学生的心灵。如在学习《我的母亲》一文时,先播放有关母亲的歌曲,如《给母亲》、《烛光里的妈妈》等。富有激情的导入课堂,给学生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把学生带入一种轻松快乐的情景中,引领学生进入课堂。

二、落实预习“六字诀”,指导学生做好充分的课前预习

落实预习“六字诀”,即查、划、写、记、练、思。查就是查不认识的字词,不理解的句段、查作者的简介、查文章的写作背景等,凡是自己能动手查到的就自己解决;划就是画着重点读,划课后要求记住的字词、划多音字、划重点句段、划积累的好词佳句等;写就是写着感想读,写文本大意,写段落大意、思想感情、品词赏句写作方法等,可以体现学生的理解程度;记就是记着内容读,记字词、作者、文本大意、思想感情、背诵段、重点句等,做到熟记于心;练就是练着习题读,实现作业前置化、全程化、全优化,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读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不会的上工具单,最终实现简单问题书本化,复杂问题工具化;思就是思着问题读,把自己在读的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写下来,解答不了的上问题工具单。

三、设计富有特色的教学方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需要,来决定教学的方法。如教学《散步》一文,不按记叙文六要素去整体感知、逐段分析课文,而是大胆融合教学内容,侧重引导学生体验文字描绘的情感美、结构美、语言美,充分挖掘文本内容、情感,学生受到美的熏陶。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环节,让课堂教学结构严谨,有起伏,有曲折,课堂设计像一首流动的诗,带领学生如踏着节奏明快的舞曲陶醉于课堂学习中。再如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先生朗读时的动作、神情、语调,都可以让学生仔细揣摩、表演、加深体会。开展辩论、知识竞赛形式,能激发学生多种思维能力的发挥。小说戏剧,仅靠老师或者学生分析,会显得有点单调,很多优秀的篇目都拍成电影或电视剧,我就找来电影电视片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这样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大大地提高了学 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习过程紧张而又充满 乐趣,在一片欢乐声中掌握了知识。

四、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同时也是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方式之一,为此,在初中语文课堂当中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这种学习方式,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在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意识之后,其就会在语文课程的学习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积极主动的进行知识的探究学习,会主动去寻找不懂的问题并在同老师的互动或者同学之的互动过程中得到有效的解决。学生会在这种学习方式中形成自我的知识框架和结构,在日后的学习中不断的填充,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这种教学方式的应用,不但能够提高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最重要的是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并迁移到其它科目的学习当中。比如,我在讲授《桃花源记》一文时,让学生在课下利用可以利用的资源去了解作者、该文是在什么环境下写作的等内容,让学生根据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对文章进行理解,如果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就可以标明,到课堂当中与同学们一起研究。并提出一写问题让学生去讨论,如“《桃花源记》中的生活环境在现实生活中存在吗?那么陶渊明为什么要写出这样一种生活环境呢?这种思想对我们当前的学习生活有什么影响呢?

篇(5)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2-0070-02

学案是教师制定的一种学习方案。它依据的是初中生的发展特点以及他们的知识与经验,目的是指导初中生主动对知识进行建构。在新课标的理念指导下,学案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探究。

一、初中语文学案的编写

(一)编写原则

1.坚持教师在学案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则。在学案的编写中,教师要将自己的作用准确定位,才能保证学案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上课前要综合考虑教学中的各种实际问题,认真备课,将学案的实用性发挥到最大。

2.坚持将知识点问题化的原则。将教材中的知识点问题化,对它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够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学生对知识进行自主探究,能更好地将教材中的知识进行消化。教师在对问题进行设计时必须注意强调学生的主观性,能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启发学生的思维,同时注意问题要简洁,不能太烦琐。

3.坚持层次化原则。教师在编写学案时,要注意研究教材知识点,根据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和规律,将杂乱的学习内容有层次地整理起来,在教学中使学生能层层深入地认识和理解教材知识。同时,学案还应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设计与调整,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锻炼。

(二)学案编写的主要内容

初中语文的学案编写中主要有以下几个主要的内容。

1.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课程教学中的指导方向。明确学习目标,能让学生明白自己在这节课的学习中必须掌握哪些知识点,从而有方向地去探索学习。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对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分类总结,哪些需要学生重点掌握,哪些需要了解即可,哪些需要熟练运用等。

2.学习的主要过程。这是学案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了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以及学习的形式和学习活动。按照由浅入深的原则,一般是首先引导学生进行整体感知,然后对课本进行深入的研读,再对相关的片段及文章的整体进行品味与赏析,最后对知识点进行拓展迁移。如,在学习《桃花源记》一课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领会课文大意,然后再对课文深入研读,体会作者在文中寄托的社会理想,再对文中优美的片段进行欣赏,感受桃花源的美。

3.课程重难点。教师在学案中要对教材知识点的重点和难点,进行突出与强调,这是教师在学案的编写与教学过程中的重点,不仅要突出学习的过程和方法,还要关注学生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主要的学习方法。对本节课主要运用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使学生掌握这些学习方法的运用。比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对歌式背诵《木兰诗》,两个学生每人一句进行轮流背诵,不仅引起学生背诵的兴趣,还能让学生在课下运用这种方法互帮互助共同完成背诵任务。

5.学习反馈环节。这一环节主要是学生在自主学习之后,对自己学习的过程与效果进行总结与自我评价。

二、初中语文学案的使用

1.课前学生自学,初步练习。教师要在上课的前一天将学案发给学生,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通过查阅资料等进行预习自学。然后教师将学生的学案收集起来,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以便在教学过程中掌握好课程讲解的重点。这一环节体现了先学后教的特点。

2.课堂上小组合作,探究疑点。此时主要是解决学生在预习时产生的疑问。教师在这一环节中要加强学生相互之间的交流,课堂的氛围可以是民主的、和谐的、自由的,学生在课堂上与小组成员进行相互合作,通过探讨,解决自己在预习中的疑点。如,在学习《白杨礼赞》一课时,组织学生分小组对文中白杨象征着什么这一问题进行讨论,加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教师对学生仍存的疑点进行点拨和探究。到了这个阶段,很多问题已经被学生的合作探究所解决,还有个别难度比较大的,需要教师进行点拨和探究,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将问题解决,还要注意对学习的方法进行点拨,培养初中生的分析能力。

4.课堂训练检测。这一环节主要是检验学生是否已经将知识掌握透彻,并能将知识点进行运用。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设置必做题和选做题,对于检测中发现的问题,教师再进行相应的点拨。

5.对课堂知识进行总结。教师应该留出3~5分钟的时间,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解决了哪些问题,掌握了哪些方法,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巩固。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对课堂进行适当的延伸,补充一定的课外知识,不仅能拓展学生的视野,还能使他们对语文学习更感兴趣。

三、初中语文学案应用注意的问题

1.在教学中要注意应用过程中各个知识环节间的过渡与转换。在教学中要设计好过渡语进行转承连接,既增强知识间的前后的联系贯通,又可调节课堂气氛,调动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进一步探求下去的强烈欲望。

2.在应用学案进行教学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已有知识结构、能力层次,学生能自主完成的部分一定要让学生独立自主完成,老师不能越俎代庖。

篇(6)

近年来,语文阅读教学备受质疑,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如果离开了《教学参考》书,至少有80%的教师写不好教案,上不好课;离开了《课堂同步练习》,至少有85%的教师出不好练习题;离开了《标准化试题》,至少有90%的教师命不好试题。调查数据很刺眼,但绝非危言耸听,不仅如此,教师死抱教参上课也导致学生越来越不喜欢上语文课,因为很多学生都有教材全解,这就好比你让观众知道了剧情,演员表演有没有创意,谁会有兴趣去把电影看完。这就造就了语文阅读教学的悲剧――学生越来越不喜欢语文阅读。

2.阅读教学模式化,学生感受不到文本的原味

很多教师教学观念落后,他们的语文阅读教学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模式,实践操作中仍采用传统的灌输模式,宛若程咬金的“三板斧”,课堂上先时代背景、作家生平,再分段概括段意,而后总结文本思想内容,最后是艺术特色。三招过后,教学过程结束。阅读方法被贴上公式化的标签,忽略文本,生搬硬套解读过程,更不要说对文本进行细读,这样的教学模式如何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最初的阅读兴趣也丢失了,阅读文本的原味更无从谈起。

3.阅读教学活动中的互动交往流于表面和形式

近几年各地纷纷进行课改,语文教学焕发出一种生机勃勃的崭新面貌,许多教师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取得了不少可喜的成绩,比如山东杜郎口、江苏洋思等学校。但也出现了一些错误倾向,许多教师在追求看似热闹的课堂,掩盖不了课堂的内容的空洞,如华师大郑桂华教授所说“虚假的繁荣,认真的胡闹”,许多教师脱离文本,随意拓展,无效教学现象比比皆是。曾经听到某语文教师上九年级课文《桃花源记》,设计一道问题,“如何在桃花园内发展旅游业?”学生非常活跃,积极回答问题,把一些天马行空的想法一一展现,然而教师不懂得引导,不懂得扣紧文本,把原本还算不错的问题,上成了无效教学,对学生解读文本没有任何意义。

4.阅读功利化使得文学经典离我们越来越远

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都有对经典名著进行考查要求,作为指挥棒的考试,初衷是为了让名著阅读能得到师生的重视,然而这美好的初衷在应试、评比面前显得那样的苍白无力。许多语文教师引导学生读名著不是从学生兴趣入手,而是一再强调分数,所以学生们对名著阅读显得提不起兴趣,他们读名著的目的不是为了品味、欣赏文学经典,提高自身文学修养,而是为了分数,他们不再喜欢阅读名著,这样使得文学名著离我们越来越远,原本被广为传诵的经典,在我们这个社会里处境何等悲哀。

以上种种的事实值得我们深思,的确我们要真正学会文本细读,回归语文的真实。那些老一辈的语文教育家,文学家已给我们许多的启示,作为中学教师,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方法:

1.“裸眼”看文本,自我体验阅读

备课时不要一下打开教参,教参极易让我们产生先入为主的观念,那样无论我们再怎么努力也无法走出前人的光环,“裸眼”看,先获得阅读初体验,让教参成为我们最好的佐证。大胆的怀疑,小心的求证,以科学的心态,获得真理,不要盲从专家和权威的高见,而是通过仔细地研读文本,独立思考,读出自己的疑问和心得体会。只有读中有疑,才会更进一步走进文本,对文本进行多元深入的解读。

2.细微处品味文本,领会作品精髓

细微处往往是作品的精华,在那里我们可以看到《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鲁提辖内心的细腻;也能看看到林妹妹初入贾府时的处处小心,时时在意;也能看到父亲爬过月台时,对朱自清先生的浓浓父爱。读懂了他们,我也就懂得了作品,读懂了作者,这就读到了作品的原味。

3.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挖掘文本新意

篇(7)

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身负重责。教师是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的传递者,教师不仅要提高自己对语言文字规范的认识,也承担着让学生学习规范化语言文字的任务。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加强对学生进行规范标准的语言文字教学呢?下面笔者谈谈自己在平时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读准字音,规范口语

汉字的读音千变万化,尤其是多音字、形似字、同音字是学生最容易读错和混淆。多音字如“强”表示“勉强”时读“qiǎng”,表示“倔强”时读“jiàng”,表示“力量大、程度高、坚强、使用强力、使强大”等意义时则读“qiáng”;“吭”表示“喉咙”时读“háng”,表示“吭声”时读“kēng”。我国面积辽阔、人口众多而且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共有七大主要方言区,而笔者教的学生大多是从小生长在农村,地方口语读音现象比较严重。如重庆方言“别个”普通话读音应读“别人”,“造孽”普通话应读“可怜”,“高耸耸的”普通话读音应读“又高又胖”,“吹垮垮”应读“聊天”,“丁丁猫儿”应读“蜻蜓”,等等。

在平时的教学中,首先要加强对多音字、形似字、同音字的训练和积累。(1)多音字的意义不同,读音也相应发生改变。因此要根据单个字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去判定它的读音,依照“据义定音,音随义转”的特点,将音义结合起来进行记忆。如“省”,意为“探望、问候,醒悟明白,反思自己的思想行为”时读“xǐng”,意为“节约、减免”时读“shěng”;再则多音字在不同语境中的词性不同而读音相异,所以可以根据词性变化来辨别读音。(2)形似字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形体相似,稍有疏忽就可能误读。所以将形似字分为“形似音异”与“形似音同”两类并归类整理,在教学中这是比较行之有效的方法。(3)同音字要注意它经常和什么字搭配在一起使用,表示什么意思,联系具体的语境,读准它们的读音,如“立竿见影”是指竖立起竹竿立即能看见影子,比喻立见功效。所以应是“竹竿”的“竿”,而不是“杆”。其次要有针对性地用普通话的标准读音来矫正所在方言区的读音,要将普通话的读音与口语的读音区别。

二、掌握字形,正确书写

汉字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一种有着丰富内涵且十分优美的文字,但是在当前分数挂帅的考试制度下,学生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且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过多或只注重学生分数的单纯提高,而忽略了汉字规范化的教学,使得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只注重各科知识的学习和成绩的提高,而忽视了规范汉字的书写及运用。在当今社会中,语言文字的运用比较混乱,主要表现为乱造简化字,写错别字,使用不规范的简化字,使用已经淘汰的简化字、异体字等;在语言的运用上语言失范、逻辑混乱等。同时随着电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网络语言充斥于耳,对汉语的篡改、恶搞成了一种普遍现象。

因此,教师应加强学生写字教学。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是有效地进行书面交流的基本保证,是学生学习语文和其它课程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

(1)根据语境推字。如“他俩为了迷惑敌人,化妆成夫妻”一句中“化妆”的意思是用脂粉等使容貌美丽,而根据语境,应是“假扮成夫妻”的意思,所以此处应该用“化装”;(2)以义辨形。如“毛骨耸然”,意思是见到阴森或凄惨的景象时,感觉恐惧,“耸”是高或引人注意的意思,所以应为“悚”(害怕);(3)结构推形。如“纷至踏来”,“踏”与“纷”对应,应当用表示“多而重复”的“沓”;(4)来源推形。如“世外桃源”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讲的是晋时武陵人捕鱼时发现一处长满桃树、桃花盛开的水源的故事,所以是“桃源”而非“桃园”。另一方面要求教师正确、认真书写,努力作学生表率。上课的教案、板书、课件、作业批改和评语等不使用繁体字、异体字和二简字,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同时要强化写字的姿势,书写认真仔细。学校还要利用校报、版报及画廊为学生写好汉字创设环境,增强成功体验。

三、提高认识,为人师表

篇(8)

课件内容的组织

演示课件是配合课堂的讲授、讨论、示范等活动的,总体上是一页一页按顺序呈现的,是直线程序结构。如果在设计课件时合理划分内容,利用软件的超链接功能,改变单一顺序翻页形式,就能够实现选择分支的“总―分―总”呈现效果,引导课堂的双向活动,帮助学生了解教学内容结构,对课文的学习形成整体的印象。

如上页图1所示为高中语文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的课件,该课件的目录页分设七个栏目,单击进入相关内容页。在每个栏目内容的末页,通过添加动作按钮,将演示课件的流程返回到目录页。如后面的图10所示,单击“课文解析”页的目录按钮,可链接到目录页。

课件内容的选择和加工

在许多教师的演示教学中,课件整页整页地呈现教学内容的文字,取代了板书和课本。这样不利于保持学生对教材文本的关注和阅读兴趣。课件内容的选择和处理,是从阅读教学内容中选择并改造内容,使之适合演示课件呈现,避免直接套用课本或教案。

1.选择有必要和适于表现的内容

初中课文《桃花源记》的教学目标之一是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掌握文章的写作特点,以及对文章中字、词、句的理解。教师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课件页。该页先呈现与课文情境相近的画面,引导学生用课文中的文字描述,然后单击呈现课文的文字作为对比,如“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从教学目标来看,页面的图文描述有助于学生理解和体味文章中字、词、句,是必要的和适合的。该例的不足之处是使用了现代农村景象的图片,与课文的背景不相适应,不利于学生形成与课文相应的审美体验。

2.提炼和呈现内容要点

阅读课上的主要阅读材料应该是教材上的课文。课件展示的文字材料,应该是课文内容的要点和结构,用来支持和引导教师和学生的活动,不是给教师和学生阅读的。因此要避免呈现连续文字材料的页面,如整页的课文、作者介绍、写作背景等。具体的做法是分解和概括文字材料,提炼出要点,然后再简化为层次清楚的列表或表格样式,充分利用软件的图文效果呈现,如上页图3所示。阅读教学的课件不可避免地要呈现课文内容,对于记叙文、议论文、散文等,要避免呈现大段的课文,而要呈现选段或重点句。

在初中语文课文《看云识天气》的课件中,将课文中描述云层变化的文字内容进行概括提炼,简化为表格,更直观地呈现不同类型云的形态特点和变化过程,使学生更容易归纳理解(如上页图4)。

对于诗歌或必须分句讲解的古文等,采用分解为句子的方式,用列表的形式呈现。例如,使用留空行,逐句对照的形式呈现《离骚》的课文与解释(如上页图5)。

演示课件要尽量利用层级图或流程图等样式的认知组织图来突出重点,揭示教学内容的组织结构,使学生容易理解,记忆深刻。认知组织图是在文本内容提炼概括基础上设计的示意图形,其中明晰的图样传递基本关系的信息,简洁的文字起着补充说明和引导思路的作用,而充分利用课件的功能,能使示意图形更为生动鲜明。例如,在图6中,课文结构的要点是教师单击一次,呈现一项,使课文的梳理过程成为赏析讨论过程,并能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

课件内容显示的考虑

1.用图像强化课文内容

阅读教学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意义建构,强调学生对文本的涵泳、感悟、体验,因而是以文为主的。但是恰当地利用图像,能提高对文本学习的兴趣,扫清阅读障碍,使阅读更为深入。演示课件呈现的图像有三类。其中的主要类型是能够说明和解释文字材料含义的图像,即解释图像,用以弥补学生感性经验的不足,引导学生在已有感性经验的基础上连接言语表征和图像表征,产生阅读兴趣,提高参与程度,投入到阅读活动中,增加理解的准确性和深度。

例如,在讲授《看云识天气》一课时,教师针对许多学生平时不注意对云的详细观察而感性经验不足的情况,用图7“积云”课件页的图片作为解释图像,呈现积云的各种形态及其变化。在这里要强调的是,解释图像只适于学生缺乏实际生活感受,以及需要诱导学生把已有的实际体验提取和组织起来的情况(如图8)。

阅读教学课件还会用到代表图像和装饰图像。代表图像是与页面内容相关的但没有解释作用的图像,如《林黛玉进贾府》课件页上的林黛玉的画像(如图9)等。恰当的代表图像有营造氛围、激发兴趣和引发联想的作用。

装饰图像是与页面内容无关只起美化作用的图像,如图5《离骚》的课件页上屈原的画像。恰当的装饰图像也有一定的营造氛围和激发兴趣的作用。代表图像和装饰图像不能直接帮助阅读,反而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尤其是在滥用动态图像时更是如此。所以,内容显示要避免滥用与页面内容无关只起美化作用的装饰图像,注意慎用与页面内容相关的但没有解释作用的代表图像。

2.慎用背景音乐和配音朗读

阅读是在教师的范读和引导下,学生通过默读和朗读来学习的。要避免使用纯粹为了使学生愉悦的声音。例如,有些教师在关于古代诗词的课件中插入古香古色的背景音乐,或是加上配音朗读。这些元素的使用通常不会帮助学生对信息进行加工,反而会增加其认知负担,或是分散其注意力。因此,除非有烘托气氛的必要,或是作为作品鉴赏,阅读教学的演示课件要谨慎使用声音元素。

3.注意关联信息的整合呈现

篇(9)

新编中学语文教材,文言文篇目的数量很多,涉及的文学体裁也非常多,字词句知识越来越丰富。学生学习时有较大困难,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有的教师老担心学生不懂,讲课时采用传统的“灌鸭式”教学方法,其效果非常低,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

其实,在上新课前的一个星期,教师可以编写每篇文言文“导学案”,指明每篇文章的学习目标、重难点、特殊句式、重点文言词语、提示文章的主要内容的问题给学生,让学生自读的时候抓住重点、弄清难点,初步掌握文章的大概意思及主要学习内容,提高自习能力。

在《桃花源记》中,好多古今异义词学生很难理解,所以在“导学案”中就把这个难题当作课前预习的作业让学生先去寻找答案。叫学生首先简单翻译文章,把不理解的词语句子勾画好,在老师上课时再逐个提问、解决。朗读能力的培养是这篇文章的重点之一,所以在“导学案”中提示学生准确掌握每一个字的读音,能流利朗读文章。“世外桃源”是一个作者虚构的故事,“导学案”中让学生利用小说的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结局”四个环节去分析文章的主要线索,初步掌握文章的结构。还可以让学生在上课前通过历史课本或陶渊明的诗歌去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创作目的等等。这样,学生的预习有了目标,预习就有了针对性,培养了学生的自读能力,也避免教师在上课时的沉闷现象发生。习惯成自然,引导学生自读多了,学生就容易接受“导学案”,教师上课就容易驾驭课堂,学生为主体就会显示出来。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

传统的录音机、小黑板、投影仪辅助教学已不能满足学生对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学新课改也不能局限于简单的声音和图象辅助。所以,在教案设计中应当充分利用远程网络教育、多媒体来辅助教学。

如在《大道之行也》的教案中,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彩色图片、录音、影像等结合到教案中形成一个完整的课件。孔子的图象、和谐社会的一些图片或影像、朗读录音播放等,让学生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教学中让学生的眼、耳、脑、手、口都能充分调动起来,课堂气氛就不再沉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就提高了,学习效果也就得到提高了。

三、善于引导,以教学提纲为主线,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教学提纲只是主线,很多知识都是通过归纳以后才能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文言文词语的。如何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也成为教师教学的一大难题。所以教师善于引导学生结合教学提纲去归纳是文言文教学方法的一大课题。

1、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加深对字词读音、字形以及作者的感情的掌握。

教师范读、听录音机,让学生在“三读”(早读、午读、晚读)的时候能多次、反复朗读文言文,教师纠正学生的错误读音和强调朗读的语速、语调,让学生能在准确朗读的基础上感受作者的感情。

2、让学生查阅公具书,翻译课文。

学生在朗读的基础结合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进行简单翻译,训练学生边朗读边理解意思,这样学生对文言文的字形、字音、字义,甚至一些重点的文言词语都能掌握。

3、引导学生在掌握本篇课文知识的同时,联系学过的文言文的一些词语进行知识点的归纳、积累。

文言文的实词、虚词非常繁杂,想要学生能系统的掌握文言文的词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收集、归纳,学生可以互相交流、讨论,教师在讲解练习的时候可以表扬学生,纠正学生归纳知识点时出现的错误或不足。

4、让学生根据教师的“导学案”去分析文章,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导学案”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是文章的主要提纲,让学生据此去分析文章,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多让学生分组讨论、自主探究,学生可以自由发言,教师纠正后再让学生自行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外作业,把归纳的内容系统化,形成课堂内、外一条龙。

5、加强当堂训练和课外训练。

篇(10)

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文言文教学,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开发学生智力都有重要意义。下面,我就近几年来初中文言文教学工作一些经验,谈谈自己对文言文教学方法的个人体会:

一、编写“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习,提高学生的自读能力

新编中学语文教材,文言文篇目的数量很多,涉及的文学体裁也非常多,字词句知识越来越丰富。学生学习时有较大困难,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有的教师老担心学生不懂,讲课时采用传统的“灌鸭式”教学方法,其效果非常低,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我建议,在上新课前的一个星期,教师可以编写每篇文言文“导学案”,指明每篇文章的学习目标、重难点、特殊句式、重点文言词语、提示文章的主要内容的问题给学生,让学生自读的时候抓住重点、弄清难点,初步掌握文章的大概意思及主要学习内容,提高自习能力。

例如:在《桃花源记》(初中人教版第三册)中,好多古今异义词学生很难理解,所以在“导学案”中就把这个难题当作课前预习的作业让学生先去寻找答案。叫学生首先简单翻译文章,把不理解的词语句子勾画好,在老师上课时再逐个提问、解决。朗读能力的培养是这篇文章的重点之一,所以在“导学案”中提示学生准确掌握每一个字的读音,能流利朗读文章。“世外桃源”是一个作者虚构的故事,“导学案”中让学生利用小说的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结局”四个环节去分析文章的主要线索,初步掌握文章的结构。还可以让学生在上课前通过历史课本或陶渊明的诗歌去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创作目的等等。这样,学生的预习有了目标,预习就有了针对性,培养了学生的自读能力,也避免教师在上课时的沉闷现象发生。习惯成自然,引导学生自读多了,学生就容易接受“导学案”,教师上课就容易驾驭课堂,学生为主体就会显示出来。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

传统的录音机、小黑板、投影仪辅助教学已不能满足学生对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学新课改也不能局限于简单的声音和图象辅助。所以,在教案设计中应当充分利用远程网络教育、多媒体来进行辅助教学。

例如:在《大道之行也》(人教版初中第三册)的教案中,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彩色图片、录音、影像等结合到教案中形成一个完整的课件。孔子的图象、和谐社会的一些图片或影像、朗读录音播放等,让学生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教学中让学生的眼、耳、脑、手、口都能充分调动起来,课堂气氛就不再沉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就提高了,学习效果也就得到提高了。

三、善于引导,以教学提纲为主线,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教学提纲只是主线,很多知识都是通过归纳以后才能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文言文词语的。如何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也成为教师教学的一大难题。所以教师善于引导学生结合教学提纲去归纳是文言文教学方法的一大课题。

1、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加深对字词读音、字形以及作者的感情的掌握

教师范读、听录音机,让学生在“三读”(早读、午读、晚读)的时候能多次、反复朗读文言文,教师纠正学生的错误读音和强调朗读的语速、语调,让学生能在准确朗读是基础上感受作者的感情。

2、让学生查阅文具书,翻译课文

学生在朗读的基础结合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进行简单翻译,训练学生边朗读边理解意思,这样学生对文言文的字形、字音、字义,甚至一些重点的文言词语都能掌握。

3、引导学生在掌握本篇课文知识的同时,联系学过的文言文的一些词语进行知识点的归纳、积累

文言文的实词、虚词非常繁杂,想要学生能系统的掌握文言文的词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收集、归纳,学生可以互相交流、讨论,教师在讲解练习的时候可以表扬学生,纠正学生归纳知识点时出现的错误或不足。

4、让学生根据教师的“导学案”去分析文章,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导学案”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是文章的主要提纲,让学生据此去分析文章,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多让学生分组讨论、自主探究,学生可以自由发言,教师纠正后再让学生自行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外作业,把归纳的内容系统化,形成课堂内、外一条龙。

5、加强当堂训练和课外训练

上一篇: 摄影助理心得体会 下一篇: 市场规制法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