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的耳朵教案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14 14:49:2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大象的耳朵教案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大象的耳朵教案

篇(1)

一、提出问题

现代科学教学普遍要求课堂呈现探究合作性和互动性,课堂要体现再创造的过程,让学生自主活动、体验和领悟,真正达到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水平。科学教学应摒弃一味讲授书面知识的做法,而应该将语言、文化、实验操作等知识的传授和开发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结合起来。但在科学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往往忽略课前预学的作用,因课前预学的缺位或不到位,消耗了学生大量的课堂时间,造成了教学效率的低下。这里教师更要关注的是对学生前在状态、潜在状态和发展可能的解读和分析,从而通过学生的前在状态和学习需要来进行教学过程的设计。有些教师虽然也布置了学生预习,但是在课堂中却没有检查、反馈、评价的环节。学生预习的怎么样,无从得知,学生对课文已经拥有了哪些知识储备,也不知晓。课堂从零开始,按照教师预设的教案进行。这样,由于没有对学生的了解、把握,所以根本谈不上以人为本和教学效率的有效性。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很多时候也只停留于形式,难以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内在价值。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前提下,“先学后教”,加强小组合作,并能有效获得教学反馈是一个难题。

二、界定方向

“先学后教”倡导的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课堂教学采取“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策略,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育重教师“教”,轻学生“学”的做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最后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以此为目的,学校推出了“问题单”学习法。

三、研究理念

传统的教育方法往往会造成知识和解决方案的一种对等,单纯凭记忆进行学习,其实利用知识点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本就没有得到提升。学习知识的目的就是用于问题的解决。采用“问题单”的助学模式,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巩固科学的基本知识、公式、规律等,使其能够熟记于心,应用于日常。

在“问题单”助学模式的教学过程中,是以任务的形式给出学生学习的基本过程。这样不仅让学生在正确的道路上思考,而且给了他们足够的思考空间,在形成自己的思维之后再去和老师或其他同学的答案进行对比,发现自己的不足,甚至能够碰撞出更多知识的火花。

四、研究设计

1.明白什么是问题单

所谓的问题单是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一个简单呈现。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种教学方法,也是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有效手段。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应始终贯穿两条线索:一是任务,二是教学目标。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动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2.问题单的模式

问题单包括问题导习单、问题训练单和问题研讨单。

问题导习单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学情将文本知识设计成若干问题串的形式帮助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形成的作业预习单,使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章法地进行自学活动的方案。

问题训练单就是围绕学习目标,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当堂所学知识,凸显教学重难点、学生学习研讨中所困惑的共性问题、存在的薄弱、易错易混点设计习题或问题的作业单。

问题研讨单是指学生在自主导习的基础上,将“疑难跟踪”中尚未解决的或有疑惑的地方梳理下来,进行记录,在小组讨论或者小组展示中寻求解决。

3.实际运用

根据教师在不同阶段参与程度的不同,共分三个步骤让学生慢慢接受问题单的学习模式。

(1)教师先示范,按课型给样板,学生完成老师提供的问题单

教师在设计问题单时应注意避免只是知识点和习题的堆积,缺乏对学习过程和方法的引导。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就要求教师善于结合教学难点及学生的实际创设情境,对学生形成一种思维活动的刺激,从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究,以获取新知识。

(2)包括教师的指导及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

通过第一阶段给学生出示完整的问题单样板,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小组讨论:问题单里的题目我们还能用其他的题型吗?什么样的题型更适合哪种课型的问题单?请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大家交流分享。当学生对问题单编写的方法有了一定的认识后,让学生小组合作编写预学案。学生一起做一件事情,可以得到同伴的帮助,减轻他们在接触新事物时的焦虑,增强学习的信心。

(3)要求学生摆脱对教师的依赖,独立开展阅读、思考乃至作业活动,自行解决能够解决的问题

我们需要“给同学们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向前走”。在“放手走”阶段,提倡创新题型,鼓励“问题式”“交流式”的预习。如:要求学生把自己整合、提炼的问题和不理解的地方记在自己的问题单上,以便在“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时完善、充实、释疑,生成更有价值的东西。

五、注重反馈

教学活动过程中的反馈信息其实很多,教师只要用心留意就能获得大量的反馈信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创造条件,通过更多、更佳的途径来获取更丰富、更有效的反馈信息。

1.通过观察获取教学反馈信息

在教学过程中,观察课堂教学气氛、教学情景,观察学生的表情、体态、动作等细节。准确把握学生的动态,防止在互动过程中,特别是小组探究、实践活动等开放型的教学环节弄虚作假、借机闲聊,干扰教师的有效教学反馈。

2.通过提问获取教学反馈信息

提问是课堂上有效的反馈方式之一。通过提问所接收到的语言反馈信息,比其他形式反馈更有准确性、具体性、及时性和简洁的特点。适当的课堂提问可以使教师了解学生听课的专注程度,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从而及时调整教学行为。

3.通过练习获取教学反馈信息

课堂练习是教师捕捉学生课堂理解信息的一个大好时机,它可以发现学生解题过程中的思维方式、获取知识的正确度等信息。就个体而言,可以从学生解题的速度和正确率中捕捉学生掌握的程度;从群体的量化统计中也可以捕捉整体对知识内容掌握的程度,发现个体之间的差异。

4.通过评价获取教学反馈信息

教师要精心设计多层次、多维度的达成评价目标,对学生在课堂学习情况进行及时评价。我的做法是:课前精心设计好上节课的达成检测目标,在新课前5分钟对学生进行检测;再利用3分钟,采用互评的方式对学生达成情况进行评价;最后用1分钟收集和处理信息,把结果作为调整教学行为的依据。

六、教学案例解析

以下对“进化”这一节课进行案例分析:

1.教学过程

(1)提出问题

大象是动物园里最受欢迎的动物之一,大象长长的鼻子、大大的耳朵,使其显得喜气洋洋、憨态可掬,成为人气极旺的动物。

大象,大象,你的鼻子为什么这么长?

这首童谣本来就比较流行,经过《蜡笔小新》的传唱更加是耳熟能详、老幼皆知了。那么,提问:大象的鼻子为什么这么长?

(2)环节交流

学生起立,按照事先组员分工进行交流。教师则穿梭于各小组间,了解学情,督查导学稿完成情况和学生参与率。

其中一小组交流片段:

生1:大象可能一出生就是长鼻子。

生2:那为什么只有大象一出生就是长鼻子,其他动物不是呢?

生3:大象的祖先可不是长鼻子,他的鼻子很短,和猪鼻子差不多。

生4:那为什么大象的祖先和现在的大象区别这么大?

生3:我觉得这是大象的祖先为了适应环境、经过漫长的年代而演化来的。你想想,如果大象把地上的食物吃完了,树上有食物但是够不着,如果大象有一个长鼻子的话,就能够到高处的食物,这样就不担心没有食物吃了。

生5:那大象的耳朵这么大也是为了适应环境而产生的进化么?

生3:对啊,不仅如此,大象身上有很多地方都是为了适应环境而演变成现在这样的。

达成共识后,组长把大家的共识进行记录。

(3)预习展示

生1:我代表我们组对先学任务进行展示……

生2:我对我们组的展示过程中关于大象鼻子为什么这么长做一个补充说明。我们小组认为象的祖先鼻子并没有现在这样长,个头也没有现在这样大,头部却短小、粗壮,还长有修长且沉重的獠牙,那时的它转动起来不太方便。后来,随着对生活环境的适应,象的个头越来越高大,四肢越来越粗大,灵活性也越来越退步,为了弥补生活中的种种不便,使取食、拾物更加方便,象的鼻子逐渐伸长,并依靠肌肉的收缩而运动自如,最终具备了手、唇和鼻子这三种不同的功能。

展示学生在确定没有同学提出质疑和补充后落座。

2.问题训练单

问题研讨单使用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这个环节的操作有两个关键性的条件,一是学生的积极参与探究过程,二是教师在学生出现问题时的及时恰当的引导。本节课探究活动的主要形式是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和独立思考、自主验证。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要解决的问题灵活选择不同的探究形式。每一个探究活动结束后,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结论,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一定会出现新的问题,这是最宝贵的教育资源,更是问题探究法课堂教学模式中提出问题的一种有效形式。教师要充分抓住这些问题,因势利导地引导学生进一步进行探究。

问题训练单:

(1)初显身手

这部分是基础题目。这部分题目是针对全班学生设计,难度系数不大,学生通过自己思考比较容易完成。

(2)小试牛刀

这部分是巩固训练题。对学生易错易混点、问题研讨单中所困惑的共性问题设计一类题目,并对作业本上的习题进行变式优化组合。

(3)智力冲浪

这部分是巩固拓展延伸题。在巩固课本知识的基础上设计一些具有结构多样性、思维多向性、解答层次性、过程探究性、知识综合性等特征的题目。

七、我的思考

在“问题单”教学模式下,学生之间的合作也得到了加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也获得了完善,但是仍然有一些问题存在于教学中。

现在的课堂,转变为学生自学为主,那么我们就经常错误地估计学生自学和讨论所花的时间。一开始的时候为了达成本课的内容,经常匆忙结束,到后来的作业反馈以及学生积极性的下降就显现了这样做的巨大缺点。对于这点,我们目前没有太好的方法,第一就是尽可能多地去了解学生情况,将他们的预习时间设置得更为合理,若是时间到了还没完成预习,那么我们现在是分情况处理的,是学生自己能完成,但时间不足的,继续放时间给学生,若是学生死气沉沉,没人讨论的,那么就说明这个内容太难,学生自学效果不佳,这时候就该直接转到教师有选择的教上面来了。

1.预习的时间不确定

课堂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才45分钟的课堂既要学生完成自学,又要小组内相互讨论,还要完成适当的练习,学生和老师都感觉到时间的不足。放到课前就有诸多的好处,我们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讨论,有更自由的讨论环境,有更好的实验条件和更大的实验空间。但是放到课前也有几个很大的缺陷,容易加重学生的课余负担,小组缺乏固定的讨论时间,更容易使小组的讨论名存实亡。到目前为止,关于什么时候完成预习任务,我还是不能确定采用哪种形式更好。目前是看情况两种形式都在采用,内容多又简单的一般让学生课前自己去预习,内容少的或者内容难度大的,需要讨论的放在课堂让学生们完成,还没有一个较好的方法解决这两者之间的问题。

2.学生反馈练习速度差异较大

我们的课堂对学生知识点到底掌握了没有,掌握了多少,缺少一个直观的判断,因为这个课堂教师不是绝对主要的地位。当我们在课堂上通过观察小组活动情况时,总觉得对学生学得到底好不好心中没底,所以设置一些题目来检验学习效果就非常必要了。我们可以通过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该知识的程度,从而决定要不要重新教,要教多少,哪个环节不大好,是需要教师去改进的。因此,课堂反馈是我们上课必须抓的一个环节,但是目前最大的问题在于反馈的时间和题量很难确定。我们现在用得比较多的主要是小反馈和大反馈,小反馈题目少,每个知识点都反馈,这么多次的反馈会让我们的课堂在某些时候效率不够高,新课感觉是练习课;而大反馈是几个知识点放一起,涉及题目较多,这个时候学生因为学习程度的不同,部分学生很快就完成,部分学生却速度很慢,这样教师就很难做出有效的评价。目前我们主要采用的方法是会的教不会的,完成后可以自由讨论,但是在此期间还是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3.缺少一份能与之配合的反馈材料

一开始的时候没考虑到反馈,后来在课堂中加入反馈之后,最开始是多媒体打出来的题目让学生做,发现效果不好,有很多学生跟着大家一起报答案,中间缺少了独立思考这个环节,也不利于小组统计错误情况。后来改用作业本,但现在这个版本的作业本的题目顺序没按课本顺序编排,做的时候跳着做,对学生的完成造成一些影响,目前正在将作业本和阶梯作业的题目编入学教单,这样可以按照教师自己的顺序,同时在编的时候可以选择合适的题目,将重复和一些教师上课用不上的题目删除,这样更有效地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但是这样做却加重了教师的负担,同时也是资源的浪费,本身订了不做,还要再印,总感觉这样不是很好。

八、结论与收获

先学后教,实行到现在已经一个学年了,要说效果,最大的收获其实就是学生的负担大幅度地变轻了,原来作业本和阶梯两本作业都是课后完成的,现在只余一本作业到课后去做,更多的时候能够在课堂上完成作业。

第二个收获是学生学习成绩方面的,初一期末考试,我们和兄弟学校相比,我们学校有了明显的优势,而往年只是差不多,我想,这个是对我们这种教学模式最好的认可。

第三个收获是对于我们教师而言的,通过课前设置学教单的过程来完成备课,对知识点尤其是教材结构的分析更加到位,上课更加容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得整个学习过程能够更流畅,学生更容易掌握知识。

第四个收获也是对我们教师而言的,第一次教师备课的时候每节课都要做问题单,负担当然是很重,但是等到第二轮、第三轮的时候,其实只要在原来的基础上加以修改就可以去上课,也能够减轻教师的负担,教师的精力就可以从备课中解放一部分出来,去研究试题,去分析学生的作业,等等。

参考文献:

1.马玉芳.小组协作学习模式的探究.教育教学研究[J],2007:38-43.

2.赵春莹.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的尝试[J],2011.07:57-66.

篇(2)

小学美术教育作为义务教育的一部分,对国民素质的形成与培养有着其他学科不能代替的作用。努力提高小学美术教育的质量,对全面提高基础教育水平意义重大。现今社会,美术教学中忽视教学的科学性,不研究教材,不写教案,自由式的“海派”教学还普遍存在,造成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厌倦,失去了学习兴趣。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兴趣教学。所谓的兴趣教学,是指教育工作者针对教学对象、教学内容,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利用学生的求知欲望,创造一个和谐温情的氛围,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使学生在情感的愉悦中接受知识,掌握技能,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为了提高美术教学的质量与实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习变成愉悦而有效的事情,对美术教学中的兴趣教学进行了探讨。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民主教学氛围

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过程中,师生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建立师生平等关系,教师要做到“爱生”,学生才能回报“爱师”。“爱师”既是学生的一种倾向,也是对教师爱生的反映。学生都是希望得到教师的注意、关注、重视、关怀和鼓励。因此,首先在生活中要热爱、关心每一位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行动来表达对学生的关爱,让每位孩子都能感到“老师爱我”。

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上好每一节课。进行微笑教学,让学生从教师的眼神、手势、语言中得到激励,感到振奋。

教师也要尊重信任学生,爱默森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建立融洽、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形成一种民主的教学气氛,学生对教师就会产生信赖感、亲切感。这样,学生心情愉快,才会乐于参与,愿意参与教学过程,从而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教学课程设计精心,选择有效的教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安排教学内容,正确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一是运用多种手段组织教学,做游戏、读儿歌、听音乐、看录像等。如一年级的学生刚刚上学,没有任何美术功底,在提高兴趣上更要注意方法,如猜谜语激发兴趣。《画大象》这一课,先出示谜语: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长又长,帮人把活干 (打一动物)。让学生猜一猜是什么,当学生猜出来后自然引入课题,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1.情景激发兴趣。国画课《松树》创设情境,播放青松挺且直的画面,不畏严寒、顽强无畏的品格。

2.观察激发兴趣。《自画像》这一课,为抓住学生好奇心,让学生带一面小镜子,上课时让学生观察自己五官位置,教师巧妙引入课题。

三、及时点评,赏识评价

每个学生都非常渴望得到家长、老师、同学的赏识,对学生的赏识评价是教师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美术教师的评价方式,决定着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以及学习美术效果。特别是小学美术课堂教育,学生受教师的影响特别大,所以教师应该多用赏识评价,用满意的眼光充分赏识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赏识中体会到教师对自己良好的期望,从教师的评价中产生自信心和满足感,从而使学生学会自立,懂得自尊,培养学生创造美和欣赏美的能力。教师应该掌握学生的这个心理特征,尊重学生的动手成果。教师应该用赏识的评语点评学生的作品。学生绘画作品哪里画的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在班级公开表扬、鼓励;哪里画得不好要耐心加以指导,使学生在评价中得到自信心及满足感。

四、组织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美术课外活动是学生美术教育的一部分,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美术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要面对全体的学生,开展集体性的美术活动。如建立绘画小组、剪纸小组、手工小组、雕塑小组、素描小组等。让每个学生学以致用,从而激发学生争强好胜心和自信心,在活动中提升美术功底。

五、组织学生观察生活,激发学生创作兴趣

篇(3)

多久想起一次来?每小时、每天,或者每周几次?

你每次考虑这件事情需要多少时间?用几分钟还是几个小时?

这件事情对你来说有多重要?以1到10为序,你给这件事情打几分?

对你来说,这件事情的优先次序如何?以1到10为序,排第几?

你想得最多的问题是什么?把思考最多的重要问题依次排下来。

…………

我发现,当我们的对话用数据表达时,她的眉头越来越舒展,注意力开始关注解决问题、寻找方法,而不是陷在问题本身。两个小时的交流,她已经有了关于调动教师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性、课堂高效愉悦、常规管理等诸多办法。初三学部的工作思路形成了,工作备案表配发了。开学后,初三工作秩序井然,工作一个又一个得到落实,我们一步步收获着当初设定的预期目标。再也看不见她的愁容了,工作繁重,但一身轻松。

数据的魅力由此可见一斑。它方便人们更深入地思考,思维更加清晰,而且数字简单直接,特别容易保存在意识之中,行动力更强。

对考试进行测量

每次期中、期末考试结束后,广文中学各个学科都要进行大量的测量和数据分析,从中寻求改进。一次,初三物理学科期中考试结束后,对单项选择题进行了如下的数据统计:

之所以把学生选定的每个选项均做统计,是因为教师更需要分析,为什么学生选定了不正确的答案。上述图表,就让老师们捕捉了如下信息:

第2、7题得分率很高。原因何在?

第1、4题得分率不高,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第4题,为什么相当比例的学生选了A和D?

坐下来研究,老师们发现,得分率高的题,分别考察天平的使用方法、惯性、力的作用效果,不是因为内容简单,而是在学习这三个知识点的时候,全部在实验室里,全员参与实验过程,学生有观察、有体验,动手能力强,自然不容易遗忘。

此后,没有老师会省略实验。

第1、4题,都是考察估测的,为何失分者多?主要原因在于学生缺乏生活经验,知识学习得很抽象,没有与生活实际建立联系,做题时只好“猜测”,而不是“估测”了。

第1题:在生活和工作中经常进行估测,以下估测比较接近实际的是( )

A.学生课桌的高度大约在1.2m和1.5m之间

B.l个苹果的质量大约在0.5kg和1.0kg之间

C.汽车运行的平均速度大约在100km/h到150km/h之间

D.成人步行的速度大约在1.1m/s到1.3m/s之间

第4题:下列各物体中,质量为4.2×107mg的物体可能是( )

A.一只鸡 B.一个鸡蛋 C.一名中学生 D.一头大象

讲解试题的时候,老师们发现,孩子不知道从一楼正常步行到三楼所用的时间,不知道500克大约相当几个鸡蛋或苹果,不知道水饺刚下锅时沉底、过一会才上浮。家长为了让孩子获得好成绩,几乎包揽了所有的家务,也就剥夺了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所有权利。

老师们开始构建“引桥课程”,建立知识与学生生活的联结,既为学习新知铺垫引桥,又为学习新知后灵活运用。

比如,学习“电磁波的产生”的时候,老师会安排学生提前进行如下的体验:

打开电视机,反复开关电灯,发现电视机的声音和图像受到怎样的影响。

把收音机调节到AM波段,然后放到一盏调光台灯附近,收音机的声音会有什么变化?

查找有关“火花发报机”的资料。

就是他们常常面对的生活,也因为不注意观察生活而影响了知识的学习。比如他们不知道常吃的小食品质量到底是多少;如果一层楼的高度大约3米,从一楼到三楼的高度学生就会直接得出9米。

不注意观察的习惯体现在了做题上,这也是为什么第4题更多学生选了A或者D的原因,他们没有观察到单位是mg,也就不去进行单位换算,只是根据数值做出了简单判断。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也成了引桥课程的重要内容。

比如,学习“电磁波的传播”时,教师安排学生观察生活:

仔细观察收音机的刻度盘,记下它能接受中波调幅(AM)频率范围和调频(FM)频率范围,对应位置标出的频率和波长,有什么规律?

找出电视机的说明书,上面标出了该电视机可接受的频率数值,记下。

在较大面积的平静水面上,用石块激起水波,观察水波的传播情况。

用数据评析课堂

一般的,听课之后通常会有评课。如果评课者对好课的评判标准不同,会对同一课堂的某个环节给出截然相反的评价来。课堂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前行的力量自然就会减弱,甚至老师尝试越多挫败感越大。所以,科学的评课最好借用数据分析。

在课改初期,我们曾经用“数据”测量过一个优秀老师的课堂,使他从此走上了探索课改的新历程。

那是一节习题课,老师设计了三道由浅入深的证明题。上课时,完全是老师讲孩子听。老师讲得汗流浃背,我观察学生,动笔者不多,大多只是用耳朵在听。课后,对56个学生进行原题考试,正确率只有56%。“效率这么低?”上课的老师不相信这样的结果,“我讲得很清楚啊”。第二节课,我们建议他采用学生先行自主做题,然后小组交流讨论,有问题再由老师讲解的方式,一节课下来,达标率上升为82%。

前后两节课的对比深深地刺痛了这位老师,从此,他带头进行课改。如今,他依然是课改的领头雁。

历史郭老师在第一次执教《改革开放》一课时,完全按照教材的顺序进行处理,即先教学农村改革,然后是对外开放,最后是城市改革。“课堂达标”检测发现,学生对城市改革的知识把握得很不好,不少中等学生在这里出了问题。

学生“课堂达标”分析

(错误主要集中在讲城市改革的7、8题)

分析“课堂教学流程效益网格图”,我们发现,在学习城市改革这一内容时,学生的参与率下降,仅为76%,几乎每个小组都有1~2个学生不参与课堂。什么原因?教研组分析认为,这节课的主题是改革、开放,将农村改革和城市改革分割开来,很容易导致学生将两个改革分裂开来,一提改革就是指农村。从学生的认知规律看,应该把农村改革和城市改革放在一起,更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知识。

另外,学生参与率低,仅仅是把农村改革和城市改革分开的原因吗?

上一篇: 后勤年终总结 下一篇: 非典申报材料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