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4 14:49:3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现代工程制图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前 言
20世纪中后期以来,世界各国的教育改革都把学习方式的转变作为重要内容,以欧洲的劳动教育思想为雏形的项目教学法在这个时期也逐渐趋于完善。项目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活动教学法,是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它将教学过程和具体的工作项目充分地融为一体,围绕具体的项目构建教学内容体系,组织实施教学,“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从而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 项目教学法原理
项目教学法是由教师提出与课程相关的总项目,对总项目进行分解,并作适当的示范,然后由学生分组对总项目或某一子项目进行讨论、协作学习,完成信息收集、方案设计、项目实施一系列工作,最后由教师总结评价各组完成项目情况及各组互评。在整个项目中,学生作为主体,自主完成要求项目,教师则在其中扮演了项目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项目教学完全颠覆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教学模式,挖掘了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现代工程制图》课程作为工科学生必修的基础课,担负着培养学生利用图学理论和方法思考工程问题、表达设计思想、解决空间几何问题的能力,阅读和绘制机械工程图样能力的重要任务。但教学内容通常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导致在后续工作实践中,缺乏用以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图样表达能力和看图能力,因此将项目教学法引入到《现代工程制图》课程中势在必行。
《现代工程制图》课程一般为单班或两班合班进行教学,现以单班教学为例,一般单班有40名学生,将其分为8组,每组5名学生,每次项目各组选出一名组长,负责组织和发言工作。这种分组方式可以使每名学生动手参与到项目中,避免出现组多人少的教师不易管理局面和组少人多的学生懒散现象。首先教师将本节课的知识点和教学内容组合成项目形式,下达项目任务书;学生阅读项目任务书后,教师讲解此项目中的难点和重点;然后各组学生共同讨论、思考或想象、绘制,完成项目任务;最后由组长总结本组项目成果,教师进行综合评估,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案或进一步讲解项目中的难点。
2.1 投影体系建立的项目教学
《现代工程制图》以投影体系的建立为基础,以组合体的三视图和机件表达方法为重点,以阅读零件图和装配图为目的,因此首先要打好“投影体系的建立”这座基石。教师可以在这节内容中布置一个项目:由学生分组制作三面投影纸卡,实现图1和图2之间的转换。此项目可使学生深刻体会投影体系的建立过程,此外在讲解点、线、面投影时还可利用三面投影体系纸卡,使学生直观地理解点线面在三个投影面的投影,及其绘制方法。
图1 三面投影体系纸卡 图2 三面投影体系纸卡展开图
2.2 组合体视图的项目教学
“组合体视图”一章中,画三视图的题型主要分为三类:由轴测图画三视图、补画三视图中的缺线、由两视图补画第三视图,这三类题型难度依次增大。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可将某个组合体设置为这三类题型,作为一个总项目。首先教师讲解这三类题型的解题方法和关键技巧,如主视图的选择方法、分析各基本体间的组合方式、二维图和三维立体图间转换技巧等,之后让学生分组完成这个项目中的三个题目,并进行比较,提炼出其共同点——即想象出组合体的立体形状及各基本体之间的组合方式。项目完成后教师选出几组代表作品,由组长演示自己的思路和绘图过程,然后教师评估各组绘图情况和结果的正确度,最后学生提出项目中出现的问题及仍未解决的难点,并由教师解惑。
2.3 零件图和装配图的项目教学
读懂零件图和装配图是该门课程的最终目的,亦是近机类专业学生的基本技能,这部分内容中包含了三视图、剖视图、断面图、局部放大图等各种机件表达方法,拆卸画法、假想画法和简化画法等视图表达方法,还有尺寸、公差和配合、螺纹标记、合理工艺结构等知识点,学生还需对零件和装配体的材料、性能、功用等方面做全方位的了解。因此教师可在规定的教学课时内尽可能多地设置读图项目,涉及尽可能多的知识点。如读球阀装配图,在此项目中,学生需完成以下任务:了解球阀装配体及其主要零件的作用、零件的材料、各零件间的连接关系,装配体的主要尺寸,使用的视图表达方法,主视图的选择原则等。教师还可将其难度升级,绘制球阀装配图,在读图项目的基础上学生可结合已掌握的绘图技巧顺利完成此项目。读图和绘图项目不仅使学生提升了阅读和绘制零件图和装配图的能力,更培养了学生多方位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工作协调能力。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土木工程在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也越来越突出,但是我国土木工程在建设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安全的问题,不仅给国家的财产带来了严重的损伤,而且由于人员伤亡较大,在社会上产生了非常恶劣的影响.为了确保土木工程施工质量可以符合有关要求,施工单位必须加强对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组织具有丰富实际工作经验的质量管理队伍对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监理工作、施工工艺、建设用材、施工单位、工程设计等进行科学的管理和控制,同时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考核,通过各种方法不断提高土木工程的施工质量.本文主要对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工作进行深入的分析,探讨提高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的方法.
关键词 :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管理;施工人员;监理单位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2-0063-03
现代土木工程建设的主要任务就是将工程的质量管理贯穿到工程的设计、规划、施工过程中,实际上,最关心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的群体是工程竣工投入使用后的使用方,但是使用方在使用之前,主要通过有技术、有经验的专业质量管理队伍来了解土木工程的施工质量,所以土木工程的质量管理队伍要从项目立项开始,进行全程管理、全程参与、全程跟踪等,直到项目竣工投入使用,这其中包含很多方面,如:施工技术工艺、施工材料选择、施工单位选择、工程设计、激励机制、施工人员的培训以及施工过程中的监理工作等.
1 现代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近年来,我国土木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发生很多事故,质量事故调查报告总结和分析的结果表明土木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的事故和施工质量有很大的关系,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土木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缺少科学的质量监控管理体系,导致土木工程质量事故的数量呈逐渐上升的趋势.目前,我国土木工程施工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施工单位没有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机制,导致土木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有很强的随意性,影响工程质量的各项因素都不能被很好的控制,所以针对这项现象,施工单位要根据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完善与施工有关的各项政策制度,确保土木工程的施工质量符合要求.施工企业只有具备健全、完善的工程施工管理体系,才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动力,控制土木工程的建设成本,使企业在市场中立足的更加牢固.同时,施工企业还要做好项目工程的成本控制,对土木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可能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进行有目的、有规划的管理和统筹,从而最大限度的减少施工过程可能产生的消耗和浪费,降低土木工程的建设成本,同时增加建筑废料的回收利用,实现生产消耗负增长的目标.
土木工程项目成本的控制工作主要包括降低工程的使用费用以及加强对其他环节的管理,工程的设计、实施、调节、监督、控制等工作都要严格按照事先制定的计划,对土木工程建设过程中已经发生的或者即将发生的费用支出进行复核、检查、纠偏等.此外,由于土木工程是一项施工工期非常长、规模非常大的施工项目,所以土木工程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的施工进度也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一些施工人员专业技术不合格,工作生疏,经常会出现操作失误,从而导致土木工程施工进度停滞不前或者进展缓慢,施工后期为了确保土木工程施工项目可以在规定时间内竣工,不注意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盲目追赶工期,从而忽视了施工质量的控制和管理.并且,土木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也经常存在施工材料运送延迟、设备不足等情况,严重影响了施工进度.所以施工企业还要加强对土木工程施工进度的管理,确保土木工程可以按期竣工,在规定时间内投入使用[1].
2 现代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工作
施工质量的控制工作在土木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方面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为施工企业建立完善土木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奠定良好的基础,促使施工企业可以以质量控制研究理论为基础,不断建立完善自身的质量控制体系,克服传统施工质量控制体系不适应本企业施工规律、不适应工程实际施工情况导致质量控制的不适应性.同时做好土木工程的施工规划管理是土木工程的施工质量符合要求的基础,也是现代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管理工作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经常会有一些施工单位没有做好施工的规划工作,从而导致土木工程的施工质量屡次出现问题,施工规划已经成为影响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土木工程在施工前,施工单位要进行技术交底,组织专门的工作人员对施工进行科学的规划,主要包括设备的养护时间、设备存放的位置、施工材料的存放位置和存放时间等方面的合理规划,从而更好的满足施工过程中的各项需要,保障土木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为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符合要求奠定基础.此外,现代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方面的控制和管理要求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控制管理土木工程的施工质量,加强施工现场质量管理人员和施工技术人员的旁站和巡检,确保土木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所有的控制要点都处于受控状态,同时对施工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确保施工人员的各项操作都规范进行,从而提高土木工程的施工质量[2].
3 加强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和管理
3.1 抽样检查施工效果
土木工程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施工效果的抽样检查,有利于施工单位更好的把握工程施工的整体质量,施工单位在对施工效果进行抽样检查时,首先要组织各班的组长和班长对本班的施工效果进行初步检查,施工效果的自检可以起到缩短建设周期的作用,各班的组长和班长可以及时发现本班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然后由施工单位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对整个土木工程的施工效果进行抽样检查,以严谨的态度对土木工程的每个施工工序进行严格的检验,同时建立健全施工效果检测回馈信息系统,记录施工效果的检测信息.加强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每一道工序的管理,有利于更好的控制土木工程的整体质量,促使工程的整体质量超过各个工序质量之和[3].
3.2 加强对施工设备的维护和检查
土木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加强对施工设备的维护和检查,可以保障施工顺利进行.首先,施工单位必须针对土木工程施工需要使用的设备建立完善的设备维修、检修机制,对设备进行保护,确保设备可以正常使用,满足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正常使用需求.施工设备的检修必须严格遵循日常检查和常规检查相结合、专人专检等原则,确保土木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所有需要使用的机械设备都可以拥有良好的运行状态,使机械事故处于萌芽状态时就可以被检测出来,然后及时解决.施工设备的检测工作主要包括工程配备的施工队伍在组织上是否科学合理、机械设备是否满足土木工程的施工要求以及施工现场所有机械设备是否可以正常使用等.其次,施工单位要加强对操作设备、监管设备施工人员的培训考核,确保操作设备、监管设备的施工人员正确掌握操作设备、监管设备的正确方法,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从源头减少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率,避免土木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问题以及机械操作问题导致的工程进度拖沓.最后,施工人员要针对机械设备的维修和检修建立日志,规范机械的维修和检修工作,同时为机械设备日后的监管和维修提供详细的数据,但是机械设备维修日志的记录人员要确保日志信息的真实性、及时性和准确性[4].
3.3 加强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监理
首先,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监理人员要明确工作内容,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对土木工程的整个施工过程动态进行监理;其次,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监理人员要认真执行旁监制度,不断提高重要环节的施工质量,交接施工工序、对小项目进行验收时,监理人员严格控制质量,同时认真履行签字手续后,才可以进入下一道工序;再次,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监理人员要和施工单位、质检部门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配合和协调,同时监督质检部门的工作人员定期对土木工程的施工质量进行检查,落实质检制度;再次,土木工程施工的监理部门要建立完善相关的监理制度,认真管理所有的监理人员,落实所有监理人员的工作和责任,提高监理人员的责任意识.最后,适当提高监理人员的薪酬待遇,建立完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所有监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5].
3.4 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首先,土木工程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等要严格控制好设计图纸、设计方案等设计文件的质量,必要时,对其进行会审,重点审核土木工程的设计是否符合建设单位提出的要求,设计方案是否合理、规范、科学,建筑工程和周围的环境是否协调、和谐,设计意图是否充分体现等,建设土木工程施工设计图纸时,确定设计图纸中的内容是否和有关数据、标准完全吻合,同时检查整体设计中各个部门之间的设计是否和谐、施工要求和施工材料是否合理、尺寸的标准是否正确、计算是否科学、设计图纸是否可以准确反映设计方案等.其次,施工单位要对经费预算、施工方案的可行性与科学性、施工结构的牢固性与稳定性、施工技术工艺等进行严格的检查.再次,施工单位要定期对所有的施工人员以及工程质量管理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提高所有施工人员的质量管理意识,以便于更好的开展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工作.最后,施工单位要建立激励制度,将施工人员的薪酬待遇和质量管理结果充分联系起来,实施质量奖惩制度,同时确保土木工程施工使用材料的质量符合规定,对所有的施工材料都要严格落实“三检”制度[6].
4 现代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方式
现代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的监控主要分为施工前、施工过程中、施工结束后的监控,如:对成品、半成品、原材料、设计图纸等控制工作要在施工前就要进行,这样才可以实现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的事先控制;对于施工过程中经常发生的质量问题,要加强对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及时发现问题,尽快解决,尽量将所有的质量问题消灭于施工过程中;一些分项工程虽然已经完成,但是离整体竣工仍然还有一段时间,如:裱糊、油漆、地面面层等,所以在这段时间内,还要加强对已经完成的工程进行质量控制,直到土木工程完全竣工为止.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监控的手段和方法越来越完善,逐渐呈现出科学化、系列化的趋势,所以施工单位要充分发挥传统工程、现代工程中的质量管理方法,确保土木工程的施工质量处于受控状态[7].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过程中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1)技术复核:施工质量技术复核的重点在半成品、成品的选用、各层的标高、轴线、引测标高、定位等方面;(2)隐蔽工程验收:这是对土木工程施工质量进行监控最主要的手段之一,所有隐蔽的项目,都要进行全面的监控,如:下水道、电缆、管线、暗埋、保温层、平顶吊筋、防水层、地下砖墙、地下混凝土、钢筋、桩基、地基验槽等;(3)材料的试验:对防水材料、水泥、钢材等不仅要检查出厂合格证,还要抽样检验;(4)抽检:对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细节进行抽样检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具有很强的灵活性,有利于尽早发现问题,及时解决;(5)设置质量管理点:施工单位要在施工薄弱环节、质量难点、新技术等处设置质量控制点,通过事前控制,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8].
综上所述,施工质量的控制工作是现代土木工程管理工作的重点,也是施工单位综合管理水平的集中体现,所以现代土木工程施工单位必须以科学的质量控制体系为基础,运用现代质量控制与管理方式,不断提高施工质量的控制水平,确保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符合要求,同时通过科学的管理工作和质量控制促进施工单位综合管理工作的开展,不断提高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林红梅.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措施探究[J].科学时代,2014(13):141-141.
(2)余钊,张利娜.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的强化对策探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3(8):242.
(3)徐桂英.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的强化对策探析[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4(5):418-418.
(4)王波.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措施探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25):400-400.
(5)余雄林.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研究[J].科技资讯,2012(12):145-145.
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土木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将施工工程的质量管理渗透到工程的规划设计,土木工程的施工质量符合要求的基础就是做好土木工程的施工规划管理,通过各种有效方法来提高土木工程的施工质量。
1 现代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近年来我国土木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发生很多事故质,经过对质量事故调查报告总结和分析,得出土木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的事故和施工质量有很大的关系。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施工过程中质量监控管理体系不够科学,导致土木工程质量事故的数量呈逐渐上升的趋势。目前,我国土木工程施工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因为施工单位没有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机制而导致土木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有很强的随意性,影响工程质量的各项因素都不能被很好的控制,因此针对这种现象,施工单位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各项完善的政策制度,以保证土木工程的施工质量符合要求。施工企业只有具备健全的施工管理体系,才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同时施工企业还要做好项目工程的成本控制,对土木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可能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进行有目的、有规划的管理和统筹,从而最大限度的减少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消耗以及浪费,降低土木工程的建设成本,同时增加建筑废料的回收利用。
土木工程项目成本的控制工作,主要包括降低工程的使用费用以及加强对其他环节的管理,工程的设计、实施、调节、监督、控制等工作都要严格按照事先制定的计划,对土木工程建设过程中已经发生的或者即将发生的费用支出进行复核、检查、纠偏等。此外由于土木工程是一项施工工期非常长、规模非常大的施工项目。所以,土木工程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的施工进度也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一些施工人员专业技术不合格,工作生疏,经常会出现操作失误,从而导致土木工程施工进度停滞不前或者进展缓慢,施工后期为了确保土木工程施工项目可以在规定时间内竣工,不注意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盲目追赶工期,从而忽视了施工质量的控制和管理。并且,土木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也经常存在施工材料运送延迟、设备不足等情况,严重影响了施工进度。所以施工企业还要加强对土木工程施工进度的管理,确保土木工程可以按期竣工,在规定时间内投入使用。
2 现代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工作
土木工程在施工前,施工单位要进行技术交底,组织专门的工作人员对施工进行科学的规划,主要包括设备的养护时间、设备存放的位置、施工材料的存放位置和存放时间等方面的合理规划,从而更好的满足施工过程中的各项需要,保障土木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为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符合要求奠定基础。此外,现代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方面的控制和管理要求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控制管理土木工程的施工质量,加强施工现场质量管理人员和施工技术人员的旁站和巡检,确保土木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所有的控制要点都处于受控状态,同时对施工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确保施工人员的各项操作都规范进行,从而提高土木工程的施工质量。
3加强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和管理
3.1抽样检查施工效果
土木工程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施工效果的抽样检查,有利于施工单位更好的把握工程施工的整体质量。
3.2加强对施工设备的维护和检查
首先,施工单位必须针对土木工程施工需要使用的设备建立完善的设备维修、检修机制,对设备进行保护,确保设备可以正常使用,满足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正常使用需求。其次施工单位要加强对操作设备、监管设备施工人员的培训考核,确保操作设备、监管设备的施工人员正确掌握操作设备、监管设备的正确方法,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从源头减少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率。最后,施工人员要针对机械设备的维修和检修建立日志,规范机械的维修和检修工作,同时为机械设备日后的监管和维修提供详细的数据,但是机械设备维修日志的记录人员要确保日志信息的真实性、及时性和准确性。
3.3加强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监理
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监理人员要明确工作内容,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对土木工程的整个施工过程动态进行监理;其次,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监理人员要认真执行旁监制度,不断提高重要环节的施工质量。适当提高监理人员的薪酬待遇,建立完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所有监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4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首先,土木工程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等要严格控制好设计图纸、设计方案等设计文件的质量。其次施工单位要对经费预算、施工方案的可行性与科学性、施工结构的牢固性与稳定性、施工技术工艺等进行严格的检查。再次施工单位要定期对所有的施工人员以及工程质量管理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提高所有施工人员的质量管理意识。
4 现代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方式
现代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的监控主要分为施工前、施工过程中、施工结束后的监控,如:对成品、半成品、原材料、设计图纸等控制工作要在施工前就要进行,这样才可以实现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的事先控制;对于施工过程中经常发生的质量问题要加强对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及时发现问题尽快解决,尽量将所有的质量问题消灭于施工过程中;一些分项工程虽然已经完成,但是离整体竣工仍然还有一段时间,如:裱糊、油漆、地面面层等。所以在这段时间内还要加强对已经完成的工程进行质量控制,直到土木工程完全竣工为止。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过程中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1)技术复核:施工质量技术复核的重点在半成品、成品的选用、各层的标高、轴线、引测标高、定位等方面;(2)隐蔽工程验收这是对土木工程施工质量进行监控最主要的手段之一,所有隐蔽的项目都要进行全面的监控如:下水道、电缆、管线、暗埋、保温层、平顶吊筋、防水层、地下砖墙、地下混凝土、钢筋、桩基、地基验槽等;(3)材料的试验对防水材料、水泥、钢材等不仅要检查出厂合格证,还要抽样检验;(4)抽检对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细节进行抽样检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具有很强的灵活性,有利于尽早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总结:
综上所述,现代土木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是各项管理工作的要点,也是一个企业管理水平的具体体现,在土木工程现代化发展的前提之下,更加明确土木工程环节和内容,提高土木工程质量,促进土木工程发展,提高企业综合的市场竞争力,适应土木工程新兴市场,创就企业独特优势。
参考文献:
[1]林红梅。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措施探究[J]。科学时代,2014(13):141-141。
中图分类号:TQ33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现代土木工程减震控制的方法
1.1被动控制
被动控制主要是进行基础隔震和耗能减震,基础隔震是在上部结构和基础之间设置水平柔性层,延长结构侧向振动的基本周期,从而减小水平地震地面运动对上部结构的作用。基础隔震的研究主要是研究开发出性能优越且价格低廉的隔震装置。1978年提出叠层橡胶支座隔震方法和技术,从此结构基础隔震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阶段。一些研究和应用较广的隔震装置包括夹层橡胶垫隔震装置、滚珠(或滚轴)加钢板消能装置、粉粒垫层隔震装置、铅塞滞变阻尼器隔震装置、钢滞变阻尼器隔震装置、基底滑移隔震装置、悬挂基础隔震装置、混合隔震装置等。目前基础隔震的应用已相当广泛,隔震结构的分析和设计方法也日渐成熟。世界上已建成了上千座隔震建筑和桥梁,并表现出良好的减震效果。2001年我国正式把隔震技术写入规范。
结构耗能减震是在结构中设置非结构构件的耗能元件,结构振动使耗能元件被动地往复相对变形或者在耗能元件间产生往复运动的相对速度,从而耗散结构振动的能量,减轻结构的动力反应。目前已经研究发展起来的耗能装置主要有金属屈服阻尼器、摩擦阻尼器、粘弹性阻尼器、粘滞阻尼器、调谐质量阻尼器(TMD)和复合型耗能器等。被动耗能减震结构已在国内外建成了数百座,并在一定程度上经受了地震的考验。中国目前也有几十余座新建或加固的被动耗能减震建筑与桥梁。上海电视塔、珠海金山大厦、上海杨浦大桥等大型建筑都应用了耗能减震装置,并取得了很好的减震效果。
1.2主动控制
主动控制是以现代控制理论为基础,对结构反应或环境干扰进行实时跟踪和预测,在精确的结构模型基础上运算和决策最优控制力,并通过作动器对结构施加控制力以减小或抑制结构的动力反应。主动控制分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两种,开环控制是直接对结构环境干扰进行量测,根据测量数据分析并综合出控制律;而闭环控制是在结构反应观测基础上实现的主动控制。闭环控制具有较高的抗干扰能力,对系统元件的精度要求不高,控制效果明显,因此得到广泛的应用。主动控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主动控制算法的运用与处理和主动控制装置的开发与应用两个方面。
结构主动控制算法仍是以现代控制理论中的算法为依据,一些算法根据土木工程结构自身特点作出特殊的处理。目前运用的主动控制算法主要有经典线性最优控制法、瞬时最优控制法、随机最优控制法、极点配置法、独立模态空间控制法、界限状态控制法、自适应控制法、预测控制法、滑动模态控制法、模糊控制法、神经网络控制法。
1.3半主动控制
半主动控制是应用少量外部能量或不需要外部能量,通过对控制系统中结构参数的实时调整来抑制结构动力反应。它既有被动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又有主动控制系统的强适应性,且造价适中,因而在未来将有广阔的发展前途。
半主动控制主要有主动变刚度控制系统和主动变阻尼控制系统。主动变刚度系统是通过主动变刚度控制装置使得受控结构的刚度在每一采样周期内都根据外荷载的频谱特性而在不同刚度值之间进行切换,从而使得受控结构在每一采样周期内都尽可能远离共振状态,达到减振的目的。主动变刚度控制在日本已经应用于工程实例。1990年日本首次在Kajima 研究所的一栋三层钢结构办公楼上安装了主动变刚度控制系统,该建筑已经受了中小地震的检验,并显示出了良好的控制效果。主动变阻尼控制系统是通过控制装置使得受控结构的阻尼在每一采样周期内都可能在不同的阻尼状态之间进行切换,以期达到减震的目的。1998年,日本Kajima 公司建成的一栋五层办公楼采用了主动变阻尼控制系统,该建筑在实际中小地震中已经显示出了良好的控制效果。
2.现代工程结构减震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控制理论解决了许多复杂系统的控制问题,但在土木结构振动控制应用中仍存在很多难题。
2.1数学建模问题
主要是因为建筑结构的体形都比较巨大,自由度近于无限,即使是采用相对比较精确的有限元建模方法,结构控制自由度数也是惊人的,因此在目前的结构振动控制中采用的都是经过极度简化和经过模态降阶的控制模型。这和实际建筑结构有很大差异。用这样的简化和降阶模型作出的控制,不能保证在实际地震中能产生预想的控制效果,而且,目前大部分控制算法与结构参数直接相关,结构参数的不确定性将导致控制性能恶化。
2.2外界荷载不确定的问题
建筑结构所受到的外界荷载不能按一般工业控制中当成外界扰动来处理,因为外界荷载是决定结构振动的主要影响因素。而且尤其像地震荷载这种不平稳随机过程,它不具有普遍意义上的统计随机性。对于某地地震动的频率、幅值、持时特性,人们只能利用当地的场地反应谱加以粗略估计。这种不确定性也必将导致实际控制性能与设计目标的差异。
2.3测量和时滞的影响
传感器采集到的结构状态信号不可避免存在噪声污染;观测传感器的精度与观测范围成反比关系,因此有可能由于未知因素的影响而造成观测溢出和控制溢出,从而造成控制性能下降甚至可能导致结构的不稳定,形成激振,加速结构的破坏。测量信号转换、信号处理、计算控制信号、施加控制力都需要一定的时间,从而造成控制的时滞,如果不考虑这个因素,就会造成控制效率的下降,甚至会造成控制结构的失稳。
3.结构减震控制的发展趋势
从土木工程结构减震控制技术的发展来看,在基础隔震和耗能减震方面的研究较多,并且理论和方法相对比较成熟,已经在很多实际工程中加以应用,今后将向更加规范化、实用化发展。被动调谐质量减震装置的减震效果与地震波的频谱特性密切相关,对不同的地震波表现出较大的离散性,其减震效果差别较大。
主动控制的减震效果较好,其研究也取得较大的成就,但主动控制技术尚未成熟,还受到许多条件的限制,如能量、时滞、费用、维护、稳定性等。半主动控制具有被动控制的易实施和更经济的特点,而控制效果与主动控制相近,是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混合控制的应用较为灵活,特别是隔震和耗能减震混合控制的应用较为广泛。结构振动智能控制是国际振动控制研究的前沿领域,利用智能材料制成的智能可调阻尼器和智能材料驱动器构造简单、调节驱动容易、耗能小、反应迅速、几乎无时滞,在结构主动控制、半主动控制、被动控制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望今后一个时期内,以下几个问题将是持续研究的热点课题:
(1)结构控制中建模与模型简化;
(2)确定反馈与控制增益最优关系的控制算法;
(3)实现半主动控制力的作动器装置;
(4)结构控制系统的数值仿真与试验验证;
(5)结构控制系统的工程应用;
(6)传感器和作动器的优化配置;
(7)结构控制的弹塑性非线性问题;
(8)由控制装置所产生的控制力而引起有控结构局部受力问题的研究;
(9)结构振动控制系统商业软件的开发和与现有抗震设计程序接口问题的研究;
(10)控制系统的可行性、稳定性、耐久性和经济性论证。
其中,控制算法的研究将主要集中在各种智能控制算法上,如模糊逻辑控制、神经网络控制、遗传算法控制以及几种智能控制算法的结合。半主动控制作动器装置主要有半主动变刚度装置、半主动粘滞变阻尼器、电流变阻尼器、磁流变阻尼器、压电变摩擦阻尼器、形状记忆合金阻尼器等装置。结构控制技术正在逐步与新兴控制技术、信息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相结合,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4.总结语
土木工程减震控制技术属于交叉学科,目前尚有许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规范。由于其在工程应用上具有明显优势,相信今后一段时间将是减震控制技术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虽然减震控制技术目前在土木工程中尚未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其自身具有显著的“智能”优势,其良好的应用前景毋庸置疑。有理由相信,抗震必将为具有“疏导”思想的减震控制技术所取代。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混凝土是现代建筑工程最主要的材料之一:在住宅、商业、办公等中高层建筑中应用广泛,其显著的特点构成了建筑工程的主要构件。因此,在建筑施工中,对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控制成了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有效的措施合理的控制及预防其质量问题的产生,使建筑工程无论在外观上,还是空间上达到更高的要求。混凝土由于自身的特殊性能在现代建筑工程上发挥着关键作用,但是若对混凝土材料品质及配合比质量的波动以及混凝土输送、浇筑施工工艺、养护等环节控制不当,将较大影响混凝土的质量,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的质量控制。
2.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原材料的质量及其波动,对混凝土质量及施工工艺有很大影响。如水泥强度的波动,将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除经常性的检测外,还要求质量控制人员随时掌握其含量的变化规律,并拟定相应的对策措施。如砂石的含泥量超出标准要求时,及时反馈给生产部门,及时筛选并采取能保证混凝土的其它有效措施。砂子含水率,通过干炒法,及时根据测定的含水率来调整混凝土配合比中的实际用水量和集料用量。对于相同标号之间水泥活性的变异,是通过胶砂强度试验的快速测定,根据水泥活性结果予以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水泥、砂、石子各性能指标必需达到规范要求。
3.混凝土配合比
混凝土施工配合比必须通过设计和试验,满足设计技术指标和施工工艺,并经审批后方可使用。混凝土施工配料单必须经审核后由项目总工签发,并严格按签发的混凝土施工配料单进行配料,严禁擅自更改。在施工配料中一旦出现漏配、少配或者错配,混凝土将不允许进入施工现场。
4.混凝土的搅拌及输送质量控制
根据工程量的大小并结合施工单位自身设备条件选取相应的拌和设备和运输设备。提前预测拌和设备和运输设备可能出现的故障和问题,并及时安排机修人员作好设备的检查和修理工作。不能因为设备故障而停止混凝土的生产影响浇筑,确保在施工过程中及时提供工程所需混凝土,促进工程有序向前推进,保证施工进度。
(1)混凝土拌和质量控制要点
①入机拌和量应在拌和机额定容量的110%以内。
② 加冰混凝土拌和时间应延长30s(强制式15s)
(2)在混凝土拌和中应定时检测骨料含水量。
(3)混凝土掺和料在现场宜用干掺法,且必须拌和均匀。
(4)混凝土拌和物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按不合格处理,严禁使用。
①错用配合比。
②混凝土配料时,任意一种材料计量失控或漏配。
③拌和不均匀或夹带生料。
④出口混凝土坍落度超过最大允许值。
(5) 混凝土运输过程注意事项:
①运输中不应发生离析、漏浆、严重泌水、过多温度回升和坍落度损失。
②低温天气应避免天气、气温等因素的影响,采取遮盖或保温设施。
③混凝土的自由下落高度不宜大于1.5m否者应设缓降措施,防止骨料分离。
④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如果出现故障,必须及时处理。在混凝土初凝前想办法将混凝土运送到浇筑部位否则以不合格处理。
5.混凝土浇筑振捣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材料的质量、配料准确、搅拌均匀运输,浇筑振实成型,养护等整个施工环节中,浇筑振实成型是主要的环节。在混凝土浇筑成型时,由于没有振实所产生的外观上的气孔、麻面、蜂窝、孔洞、裂隙等质量问题,易引起重视,但由于振捣不良,所产生的内部蜂窝、孔洞所导致的内在质量问题,人们容易忽视。而混凝土内在质量缺陷,同样引起混凝土结构物的破坏。所以,混凝土振捣应引起施工人员(特别是混凝土振捣工)足够重视,质检员应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使混凝土振捣良好。
(1)入仓铺料
跳仓法施工是当前较为流行、有效的大面(体)积混凝土施工工法,混凝土入仓铺料多采用平浇法,它是由仓面某一边逐层有序连续铺填。铺料层的厚度与振动设备的性能、混凝土粘稠度、骨料强度和气温高低有关。
混凝土层间间歇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会出现冷缝,使层间抗渗、抗剪能力明显下降,在施工过程中,应控制在允许间歇时间内。
(2)平仓与振捣
卸入仓内成堆的混凝土料,应平仓后再振捣,严禁以振捣代平仓。振捣时间以混凝土粗骨料不在显著下沉,并开始泛浆为准。应避免漏振、过振,使混凝土振捣均匀密实。
(3)浇筑时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应停止浇筑。
①混凝土初凝并超过允许面积。
②混凝土平均浇筑气温超过允许偏差值,且在1小时内无法调整至允许温度范围内。
③在浇筑过程中出现大雨或暴雨天气。
(4) 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混凝土应按报废处理。
①不能保证混凝土振捣密实或对建筑带来不利影响的级配错误的混凝土料。
②凝固时间超过规定时间长度的混凝土料。
③设计为高等级混凝土浇筑部位采用低等级混凝土下料。
(5)在浇筑埋石混凝土的时候,应该严格控制施工单位的埋石量、埋石大小,保证埋石洁净以及埋石与模板的距离,杜绝施工人员为了单纯提高埋石率而放弃质量。在施工中,努力确保埋石垂直和水平距离,以不影响振捣为原则,提高埋石混凝土质量。
(6)浇筑完的混凝土必须遮盖来保温或者防雨。
6.混凝土的养护及拆模
(1)混凝土的养护
对已浇筑完毕的混凝土,应加以覆盖和浇水,并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应在浇筑完毕1天后,对混凝土直形墙挂麻袋或塑料布覆盖和浇水;②抗渗防水混凝土浇水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天;③浇水次数应能保护混凝土处于润湿状态;④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2以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
(2)拆模
拆模的迟早直接影响到混凝土质量和模板使用周转率。拆模时间应根据设计要求、气温和混凝土强度等级情况而定。对非承重模板,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以上,其表面和棱角不因为拆模而损坏方可拆除。对承重模板达到下表规定的混凝土设计标号的百分率后才能拆模。
7.施工质量管理措施
7.1完善组织保证体系
(1)建立以树立企业,企业形象为宗旨的内部行政管理体系,明确外观质量目标。具体工作中,应做到如下几个结合:一是数量与外观质量的结合,处理好外观和进度的关系;二是生产要素与科技含量的进步,靠技术更新改进生产要素,提高外观质量;三是企业效益与外观质量投入的结合,投入的加大,提高了产品质量,必然给企业带来良好的市场契机。
(2)引进由业主、监理单位参与监督的外部督察体系,提供外观质量保障。建筑市场的日趋规范,工程建设“三制”的推行,为建设工程提供了外观质量保障。投资者以合同条款的形式,明确施工单位所建设工程的质量要求。
(3)落实具体负责实施的现场执行体系,履行外观质量控制职能。班组内执行“三检” (自检、互检、交接检)及“三验” (初验、复验、报验)程序,履行外观控制职能,并贯穿于施工的全过程,是工程外观质量的基本保证。
7.2 控制影响观感的要素
(1)人员素质。通过岗位培训、技术交底、经验总结和岗位责任制的落实等手段,规范操作行为,明确外观质量标准,从而杜绝外观隐患的发生。
(2)材料质量。混凝土结构中各种材料质量的优劣,不但影响结构运行和设计标准,同时还会影响外观。故在满足建材试验规程的前提下,必须选择性能良好、色泽稳定、质地坚硬的材料。
凤凰财经网对中国现代学徒制有新的认识:现代学徒制是产教融合的基本制度载体和有效实现形式,也是国际上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和主导模式。现代学徒制是通过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与教师、师傅的联合传授,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模式旨在解决企业招工难等难题,在我国高职院校建立现代学徒制的模式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我们要结合教学实际和社会现状谈谈现代学徒制下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
一、建立新的课程体系
近年来,高职院校的公共基础课程在课程体系的建设上不是尽善尽美的,在以往课程教学中过于强调学科的系统性,忽视应用性。在学生的评价上只关注结果,不关注整个过程。因此,在现代学徒制下必须试着改变并建立新的课程体系以适应教学改革。首先,抓住公共基础课程的基础地位,但要加入其他学科,尤其是专业核心课程和提高学生技术技能的课程,尤其像物流专业,它是一个新兴的行业,所以更需要专业知识。这样就形成以基础课程为基础、专业课程为核心、技术课程为发展目标的新的课程体系,为学生的技能提高和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强化实践性学科的地位,物流是一门专业性强的学科,它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在教学中要重视这样的学科。在教学中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实践,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成长。
二、制订新的教学计划
现代学徒制服务于区域经济产业升级、服务企业发展的终极目标,显得缥缈而遥远。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是因为高职院校没有根据教学实际和社会需要制订教学计划。平时制订的计划看似很宏大,但是像海市蜃楼。因此,高职院校要结合实际制订出可持续发展的教学计划。首先,根据学生的差异制订教学计划,客观地讲,高职院校招收的学生的综合素质是不太高的,所以高职院校在制订教学计划时要制定“小而专”的计划,让学生在掌握基础课程后再学习专业强的内容。其次,要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教学计划。时代是发展的,因此需要的人才也是不固定的,学校要根据时代要求,培养数量多且“质量”高的服务型人才。
三、实施课堂教学创新
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是在教室里进行的,也就是说教室是传授知识和学习知识的主要阵地,但是对于现代学徒制来讲不能按部就班地教学,其特点决定了它必须创新课堂教学。首先,以课堂教学为基础。对于一些理论性的科目尤其是公共基础课程,可以带领学生在教室里学习,这是由学科特点决定的。其次,以专业教学为目标,将教学阵地转移到教学基地中。要实现这一教学创新,不仅要换教学阵地还要换更专业的教师教学,这些教师最好是企业中专业性强的老师,这样才能传播更专业的知识。既然是教授专业性强、实践性强的学科就要在相应的生产基地教学,这样课堂就转移到一线。
四、形成新的评价体系
原来的公共基础课程在教学评价上往往只关注结果,不关注整个过程。因此,为了促进现代学徒制的发展,高职院校应建立新的评价体系。首先,改革原有的评价体系,将只注重评价结果的标准弱化,建立以关注过程为主体、关注结果为辅的教学评价体系,这样的体系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专业的发展。其次,建立专业考核评价体系。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的是技术技能,因此,在评价的时候不能以一张试卷作为评价的标准,应该考查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实践意识。像物流专业就要考查配送的速度及服务的质量,空说理论是毫无意义的,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既懂理论又懂实践的合格型人才。
五、开展新的试点工作
在现代学徒制下进行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是为了培养国家需要的专业性人才,所以在高职院校教学中不能闭门造车,而应该建立“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开启新的试点工作,以促进和完善现代学徒制下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要做好这一点,就要从开展新的试点工作开始。提出这样的设想,并非毫无根据,成都市工程职业技术学校就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它从2008年就开始突破体制机制瓶颈,引进成都成化机械有限公司、成都宏特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新都花仙制衣有限公司在校内共建共享生产型实习工厂,探索基于德国双元制的产品生产实景育人模式。因此,在教学与实践中我们要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
首先,引企入校。高职学校应该结合教学实际寻找合适的企业进行合作,在合作中高职院校应该把企业中的专家引入以提高教学质量。对于南方的一些院校来讲,它们具有地理位置的优势,大型的、成熟的物流公司都在南方,面对这样有利的条件,各院校要适当引进。
其次,校企共同制定培养目标。新的试点工作有了初步的成效,但这不一定能成功,为了使校企更好地发展,还要制定培养人才的目标。人才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所以在每个学段都要制订短期的培养计划和长期的培养计划,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工作。为了更好地实现目标,还要开发优质的专业课程,这样才能培养出专业性强的人才。
总之,现代学徒制下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这其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管理不合理、制度不完善、经费不到位都影响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的发展,所以说未来的改革之路还很长,高职院校还应再接再厉。
参考文献:
混凝土是现代工业与民用建筑实施工程中的主要建筑材料,混凝土质量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工民建中的民用住宅、办公楼(梁、板、拄、基础)、水工建筑中的厂房(基础、梁、板、柱)、大坝、隧洞衬砌、渡槽、桥梁等工程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防渗等绝大多数由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承担,混凝土施工的工艺水平、施工队伍的素质、原材料的质量等因素是决定工业与民用建筑混凝土质量好坏的关键。工民建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便成为业内人士关注的重点,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的实际工作经验,对影响混凝土施工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提高混凝土质量措施和控制办法,谈谈自己的看法,供业内人事参考。
一、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控制
对于现代工业与民用建筑来说,原材料的质量及其波动,对混凝土质量及施工工艺有非常大影响。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在生产过程中,一定要对混凝土的原材料进行质量检验,全部符合技术性能指标方可应用。如果粘土、淤泥在砂中超过3%,碎石、卵石中超过2%,则这些极细粒材料在集料表面形成包裹层,妨碍集料与水泥石的粘结。它们或者以松散的颗粒出现,大大地增加了需水量。骨料中含有害物质,超过规范规定的范围内,则会妨碍水泥水化,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削弱骨料与水泥石的粘结,能与水泥的水化产物进行化学反应,并产生有害的膨胀的物质。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除经常性的检测外,还要求质量控制人员随时掌握其含量的变化规律,并拟定相应的对策措施。如砂石的含泥量超出标准要求时,及时反馈给生产部门,及时筛选并采取能保证混凝土的其它有效措施。
二、混凝土的科学配制
1.工民建混凝土施工配合比的换算
工民建混凝土配合比,需满足工程技术性能及施工工艺的要求,才能保证混凝土顺利施工及达到工程要求的强度等性能。改善混凝土性能,提高混凝土强度,达到工程各部位对混凝土各种性能的要求,在混凝土中掺入不同类型的外加剂,改善混凝土性能的科学配制,优化混凝土的配合比,在施工中效果明显。科学配制混凝土,早期强度明显提高,加快模板周转,加快施工速度,其技术、经济综合效益十分显著。
2.工民建混凝土施工配合比的调整
试验室所确定的混凝土配合比,其和易性不一定能与实际施工条件完全适合,或当施工设备、运输方法或运输距离,施工气候等条件发生变化时,所要求的混凝土坍落度也随之改变。为保证混凝土和易性符合施工要求,需将混凝土含水率及用水量做适当调整(保持水灰比不变)。
3.混凝土配合比
需满足工程技术性能及施工工艺的要求,才能保证混凝土顺利施工及达到工程要求的强度等性能。按通常的配制方法使混凝土达到上述工程技术性能是困难的,为改善混凝土性能,提高混凝土强度,达到工程各部位对混凝土各种性能的要求,在混凝土中掺入不同类型的外加剂,改善混凝土性能的科学配制,优化混凝土的配合比,在施工中效果明显。
三、工地试验室监督控制
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好坏与试验室的工作是分不开的。首先使用的原材料要符合要求,特别是砂、石材料变异性较大,试验室人员必需按照技术规范的要求,经常取样进行检验,不符合要求的材料杜绝使用。试验室必需根据工程结构各部位对混凝土性能的要求进行各项试验,提出性能好,成本低的混凝土配合比。水灰比是影响混凝土强度的一个主要因素,所以,每天工地进行混凝土搅拌前,试验室必需检验砂、石料的含水量,调整混凝土的用水量,以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施工中当混凝土坍落度大于规定的范围时,不准入仓浇筑。
四、提高混凝土和易性
和易性是混凝土拌和物的流动性,粘聚性,保水性等多种性能的综合表述。当混凝土拌和和易性不良时,则混凝土可能振捣不实或发生离析现象,产生质量缺陷。混凝土的和易性良好,混凝土易振实,且不发生离析,能够获得均质密实良好的混凝土浇筑质量。通常一些人配制混凝土选用低水量、低坍落度,强调以振实工艺来保障混凝土质量,其实这样易产生蜂窝,孔洞等质量缺陷。实践表明,和易性良好的混凝土才便于振实,且应具有大些的流动性或可塑性,以利于浇筑振实,且应具有较好的粘聚性和保水性,以免产生离析,泌水现象。现在通过掺高效减水剂来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
五、混凝土的浇筑振捣
工民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材料的质量、配料准确、搅拌均匀运输,浇筑振实成型,养护等整个施工环节中,浇筑振实成型是主要的环节。在混凝土浇筑成型时,由于没有振实所产生的外观上的气孔、麻面、蜂窝、孔洞、裂隙等质量问题,易引起重视,但由于振捣不良,所产生的内部蜂窝、孔洞所导致的内在质量问题,人们容易忽视。而混凝土内在质量缺陷,同样引起混凝土结构物的破坏。所以,混凝土振捣应引起施工人员(特别是混凝土振捣工)足够重视,质检员应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使混凝土振捣良好。
六、预防混凝土缺陷的发生
混凝土质量的好坏,除外观上的蜂窝、麻面缺陷外,主要是混凝土强度能否达到要求,当混凝土强度达不到工程要求时,监理人员只能要求拆毁重作。而确定混凝土强度常是在混凝土浇筑后28天进行,并得出结论。所以每一位负责质量的人员必需注意预防质量缺陷的发生或尽早地发现施工中可能出现的缺陷,以不误时机地采取补救措施,所有的施工人员,监理人员都应当随时监控混凝土的配制、搅拌、浇筑和养护等过程。
七、施工人员质量意识
人是指直接参与施工的组织者、指挥者和操作者。人作为控制的对象,是要避免产生失误;作为控制的动力,是要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主导作用。“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这一指导思想要求人们重视工程质量。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都要重视。施工单位对施工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控制,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质量监督机构,对施工中的主要原材料,诸如钢材,水泥粉煤等都要经过严格的检测,凡不合格品,一律不得用于工程,混凝土拌和物不合格,一律不得入仓,以确保工程的质量。
以上是本人自己多年来的实际工地施工实践,对工民建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方法谈的自己的看法。总之,要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必须采用先进的施工设备、先进的施工方法和科学的管理手段,严格控制每道施工工序,认真把好每道关,要精心施工,才能打造更高标准高质量的工程。我们专业技术人员更要加强质量观念的认识,不断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和自身素质,用知识用技术武装自己,为城市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1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提出的背景
1.1国家层面
教育部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就是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的高技能人才[2],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特点,高职教育必须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要求进一步推进校企深度合作机制的纵深发展,全面提升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能力和水平[1]。根据教育部相关职业教育与现代学徒制文件精神,实现行业和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以人才需求与岗位资格标准为目标,结合人才培养各专业特点,建立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由之路。改革教学模式,就是要突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突破传统的职业教育环境,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是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重要保障[3]。
1.2实践层面
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就是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专业课程设置和改革始终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本,学校与船企深度参与、联合培养,实施双主体实岗育人的新模式,教师和师傅指导,设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建立学生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有效机制,学校与企业更加紧密,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船舶工程专业现代学徒制,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2现代学徒制的基本内涵和教学管理模式变革
2.1现代学徒制的基本内涵
现代学徒制源于传统学徒制的师傅带徒弟模式,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它继承和发展传统意义上学徒制的内涵,在原有含义的基础上赋予了学徒制的新的特征-“现代性”,即与企业共同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将教育的人文素养渗入企业的职业素养联合培养,结出现代学徒制“结晶体”。现代学徒制需要校企深度融合共同培养学生,通过对典型工作任务提出全面的解决方案,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获得真实的岗位实践知识,建立学生(徒弟)的职业认同感和企业归属感。通过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增进学生默会知识领悟和职业认同感的提升。这种校企深度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对高职教学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4]。
2.2现代学徒制的教学管理模式新要求
教学管理是管理者依据一定的教育思想,遵循教学规律与管理规律,对教学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过程,它是学校管理的核心,是科学管理在教学活动中的具体应用。教学管理模式是依据教学管理思想和规律形成的教学管理过程中比较稳固的管理程序及其方法的策略体系。教学管理的核心内容是对教学活动和过程的管理。广义的教学管理包括与教学活动直接有关的全部管理活动。高职教育是加工、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过程,其核心就是学校的教学管理模式体系,包括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的设计、师资队伍、教学评价及课程安排的合理性。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产教结合的教育方式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路径,企业对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影响越来越大,更多地影响到学校对教学管理的决策。因此,高职院校走产教结合之路要有相应的教学管理模式。现代学徒制的实施,对教师及其教学行为的管理、学生及其学习行为的管理、教学资源与教学技术手段应用的管理和教学过程主要环节的管理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并且教学管理模式应该具有“五性”:协同性———校企协同、师徒协同;灵活性———时空的灵活、学生身份的灵活与教学安排的灵活;开放性———管理过程、管理方式与管理地域的开放性;实践性———培养形式、考核方式的实践性;系统性———教学管理、课程管理、实践管理、师资管理和质量评价等有机组合成的一个整体,这是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前提,在保证协同、灵活和开放性基础上,必须是系统的培养学生,这样才能够实现教学目标。
3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管理、教育模式的实施
3.1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式对管理组织模式的要求
我院依托船舶工程专业与南通中远重工有限公司共同成立中远造船学院,正式开展现代学徒制的专业试点工作。构建了中远重工造船学院单独的管理运作体系,确立了校企协同的决策、咨询和执行三层组织架构,实行“双高管、双专业主任、双班主任、双课程负责人、双指导教师”的人员配备。通过让学生同时接受由教师和企业师傅“双师”传授的知识和技能训练,很好的实现了现代学徒制度下的工学交替、双师育人等要求。以大专三年学制计算,学生有1/2的时间在企业实际工作岗位上接受技能。
3.2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式对教学模式的要求
一、现代学徒制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及航海类专业的特点
近年来高职学校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新方法、新模式。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明确提出:现代学徒制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有效途径;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现代学徒制”目前在我国还处于探索和开创阶段,虽然存在很多不足,但发展的步伐是紧迫的,需要职业教育做出大胆的尝试,与企业不断的探索新途径,寻找新方法,开拓新局面。
航海教育具有较强的行业特色,海船船员是一个全球性的职业,具有强烈的国际通用性、法律规范性和岗位特定性。国际海事组织(IMO)于2010年对马尼拉公约进行了重新修订,修订后的公约对船员培训、考试、发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轮机工程技术专业为例,学生要想上船实习,必须通过国家海事局组织的统一考试,获取相应证书,而证书的考取需要一个系统的学习过程。
二、山东交通职业学院轮机工程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探索
学院于2015年首次将“现代学徒制”运用到轮机工程技术专业中,通过与多家航运公司积极对接,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原则,对人才培养的模式达成一致,并签署相关合作办学协议。
1.生源选拔过程
首期“现代学徒制班”生源选拔过程采取的是双选模式,学生自愿报名,学校与企业共同进行考核后确定。首先学院在本专业范围内进行了关于“现代学徒制”方面的宣讲会;其次公司进行宣讲,包括公司企业文化、培养计划、工资待遇等等;最后学生通过自愿报名的方式提交报名申请表。之后学生要通过国家海事局组织的机工考试,成绩合格取得证书,再由校方和企业负责人结合学习成绩、在校表现等方面进行最终筛选,确定到船实习名单。
2.课程层次设置
“现代学徒制班”主要面对高职二年级学生进行,第三、六两学期进行学徒制模式培养。我们按照“三线并行、三级递进”的模式,对课程重新进行优化,保证学生在第三学期结束之前,考取具备上船资格的相应适任证书。
学生在第一学年,需要完成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例如基本安全、精通艇筏、高级消防、精通急救、保安意识、保安职责、值班机工业务、值班机工英语等课程的学习,并考取Z01、Z02、Z04、Z05、Z07、Z08、机工证书,这样他们就具备了上船的基本条件,上船做见习机工,为船舶的支持级岗位。
在第三学期结束,学生回校继续进行三管轮岗位的知识理论学习,并且由于在船实习半年,对船舶有了系统、全面的了解,掌握比较容易。在第五学期结束,学生需要考取海船船员三管轮适任证书,在第六学期再次到船顶岗实习,做见习三管轮,为船舶的操纵级岗位。
3.师资队伍建设
学院采用“内培外引、校企融通、专兼结合”的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轮机工程技术专业教研室师资队伍结构逐渐完善,“双师型”教师达到90%,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比例达50%以上,青年教师都具备到船顶岗实习的条件。相关合作公司根据学徒制的需求,挑选工作经验丰富、专业水平较高和职业素养优秀的轮机长作为“现代学徒制班”的专业师傅,在船实行一对一的指导教学。
4.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始终坚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培养“政治立场坚定、职业素质好、专业技能强、英语水平高”满足航运业需求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修订完善了航海类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本着以遵循能力递增及岗位升迁的人才成长规律,以学生适任证书考试为着力点,以岗位适应能力为目标,深入实施“双主体三层次四融通”和“双主体三阶段四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把现代学徒制、工学结合作为航海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和切入点,改革与创新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
5.完善考核模式
“现代学徒制班”学员对原教学计划中应修课程实行免考不免修政策,学生在船实习期间,需要完成实习报告,实习期结束后,带回学校,作为期末考试成绩的依据,成绩合格给予学分。同时,在实习期结束,将由船舶带队师傅根据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出勤、进取心、团队合作、英语考核、工作业绩等五个方面的表现给出企业考核成绩。
三、结论及展望
要培养出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一流航海类专业技术人才,就需要先进的教学设备及方法作保证。山东交通职业学院与相关公司共同努力下建立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是新的尝试,同时也是新的起点。随着现代学徒制实践经验的丰富,通过践行“政、行、企、校”四位一体的育人模式,航海教育将会不断发展,培育出符合行业实际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DOI]10.13939/ki.zgsc.2015.41.121
现代学徒制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热点,既有自上而下的职业教育改革,也有自下而上、由点及面的试点实践与探索推广。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于2013年依托电梯工程技术专业与湖南海诺电梯有限公司共同成立了海诺电梯学院,实施双主体办学,正式开展现代学徒制的试点工作,探索现代学徒制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1 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建设的依据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明确提出:高等职业教育重点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
2014年6月,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在京召开,教育部等六部门颁布《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指出,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要适应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需要,要建立国家职业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联动开发机制。
在 2014 年8月,教育部了《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明确指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现代学徒制试点的核心内容。各地要选择适合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的专业,引导职业院校与合作企业根据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和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共同研制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和教材、设计实施教学、组织考核评价、开展教学研究等。
2 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的特征
2.1 创建工作本位的学习情景
在现代学徒制的教学中,工作本位的学习情境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习环境不像传统学校那样设置成隔离的、特殊的课堂,而是现代学徒制中校企提供的真实的工作场所。学生可以直接看到工作人员的活动,并且可以直接参与到真实产品生产活动中,能够迅速获得知识、技术技能,成为独立的、熟练的劳动者。这种学习不仅仅是指短暂的实习、参观或做中学,而且是指一个更为深入的、广泛的、设计很好的工作本位学习。
2.2 重视关键技能的培养
现代学徒制形成了新的课程观,即综合职业能力观。综合职业能力观重视关键技能的培养,注重现场学习经验和课堂经验在实际生产情景中的有效结合,强调技术和数字通信等方面能力的培养,是现代学徒制进行能力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
2.3 纳入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是现代学徒制培养关键能力的主要途径。现代学徒制要求对接企业实际岗位及岗位的职业能力和技术标准,构建新的专业课程体系,做到学历证书和资格证书之间可以实现相互对应、相互交叉转移。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纳入现代学徒制可以大大提高学习者的积极性。
2.4 实现学校学习到企业就业的过渡
为促进学生实现从学校学习到企业就业的过渡,现代学徒制按照企业新的职业能力的要求,教学要以专项能力的培养展开,最终形成综合能力的培养。一种将在校学习与企业岗位实习相结合的学徒制课程实施模式应运而生,从学习到就业的过渡通过规范的现代学徒制得到了实现。在这种模式里,学生可以既是职业学校里的学生,同时又是企业里培训岗位上的准员工。
3 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建设的原则与思路
3.1 建设原则
按照现代学徒制基本要求,建立“课程结构模块化、能力培养项目化、实训指导个性化”的课程体系建设原则。根据企业用人需求适时调整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与实用性,完善基于工作过程、职业活动的职业能力系统化的专业课程体系。岗位(群)技术技能课程模块的构建,基于职业活动、岗位能力要求设计课程目标,依据工作任务、工作过程、职业能力等选择课程内容,以典型产品或服务为载体设计工作项目,实训过程指导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个性进行个性化指导,做到“教、学、做”合一。
3.2 建设思路
现代学徒制教育是融技能训练、工作实践和技术教育的体系。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构建思路如图1所示 :一是要素整合,整合多维培养目标,即学历教育目标、结合国家职业资格能力标准和企业岗位用人标准的职业资格目标、学徒的可持续发展基本目标;二是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开发,提炼技能养成要素,遵循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从典型工作岗位中提取典型工作过程与工作任务,结合专业知识基础进行课程开发。
4 现代学徒制专业课程体系的基本组成
现代学徒制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单位是课程,根据我国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可将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分为4个模块:职业素质养成课程模块、专业技术技能基础课程模块、岗位(群)技术技能课程模块和学徒个人职业发展需求课程模块。
4.1 职业素质养成课程模块
本模块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徒具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的职业素养(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态度和职业行为)。设置此课程模块需要注意与企业文化和岗位实际相结合,企业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载体,个人的价值实现一定要基于工作岗位。
职业素质养成课程模块主要让学徒学习和感受职业素养的内涵,使其具备一定的通用职业能力。本模块主要包括“两课”(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英语、常用办公软件、企业公文写作、企业文化、就业指导等。
4.2 专业技术技能基础课程模块
本模块的培养目标是:使学徒掌握同一行业的基础专业技术技能,具备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模块构建需要从基础岗位职业能力分析入手,培养学徒在行业的通用技术技能,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
专业技术技能基础课程模块构成,应包含相对完整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体系和基本技术技能体系,是以行业工作岗位通用的工作任务和职业基础能力为依据,进行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开发、课程标准编制。该模块所有课程均为必修课,学徒必须通过每门课程考核。
4.3 岗位(群)技术技能课程模块
本模块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徒掌握合作企业具体岗位的技术技能。
本课程模块构建要以企业具体岗位的核心能力、合作企业岗位用人标准为依据,以职业资格考试为参考,开发至少两个岗位方向的技术技能课程组合模块,课程以师带徒岗位培养为主,培养某个岗位的特殊的岗位能力。
4.4 学徒个人职业发展需求课程模块
本模块的培养目标是:根据学徒的兴趣和职业取向,培养学徒适应职场变化的能力。本模块根据各个职业的职业成长规律,着眼于学徒的职业发展路径设计课程。学徒根据自身职业发展,自由选择课程,由校企联合委派企业师傅,以师带徒的方式,实施在岗的个性化培养。
5 现代学徒制高职电梯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电梯工程技术专业对接湖南海诺电梯有限公司、湖南德力通电梯有限公司等电梯企业电梯制造、安装、调试、维保等岗位,并分析这些岗位的职责和技术标准,得出了岗位的职业能力(见表1),再结合电梯安装与维修工的国家职业标准的具体内容最后形成“课岗融合、双证融通”的专业课程体系(见图2)。
6 探索现代学徒制专业课程系统建设的意义与价值
通过现代学徒制高职电梯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进一步推动了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促进其他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也为当前我国现代学徒制试点的课程体系改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Z].国发〔2014〕19号,2014.
[2]教育部等六部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Z].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2014.
[3]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2014.
[4]王 悦.英国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对商务英语课程设置的启示[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