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24 02:11:2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差异管理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根据标准成本分析法,产品变动成本差异的计算公式为:
变动成本差异=数量差异价格差异=(实际数量-标准数量)×标准价格(实际价格-标准价格)×实际数量
二、产品变动成本差异的指数双因素分析法
1、产品变动成本差异的指数双因素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和模型
指数因素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是将总指数分解成各构成因素连乘积的指数体系,它假定其它因素不变,测定某一因素变动对总指数或总指标的影响程度和影响方向,若干因素指数乘积等于总量指标变动的总指数,若干因素影响值之和等于总量指标之差。从实质上看,标准成本分析法把产品变动成本总差异分为数量差异与价格差异这两种类型,其理论根据是数量和价格这两个因素的共同变动导致变动成本偏离标准而产生产品变动成本差异,这说明标准成本分析法的理论基础是指数双因素分析法。事实上,指数双因素分析法比标准成本分析法更加全面、更加完善,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其一,分析产品变动成本的总差异,不仅能够计算出产品变动成本数量差异与价格差异的绝对数,而且能计算出产品变动成本数量差异与价格差异的相对数,而标准成本分析法只能计算出产品变动成本数量差异与价格差异的绝对数;其二,企业可以利用指数双因素分析法,通过调整价格指标和数量指标来调整成本差异指标,制定出适合企业实际的目标成本控制计划,使产品成本有利差异尽量增加,不利差异尽量减少。而标准成本分析法对企业目标成本控制计划的制定没有多大帮助,它容易使企业仅以标准成本为目标,缺乏超越标准,增加有利差异的动力;其三,分析产品变动成本的平均差异,并可以计算出由于成本结构变化而产生的结构性差异与由于成本水平变化而产生的水平性差异的相对数与绝对数,而标准成本分析法无此功能;其四,指数双因素分析法的计算过程比标准成本分析法方便、易懂。
限于篇幅,本文仅通过分析产品变动成本总差异来对产品变动成本差异的指数双因素分析法和标准成本分析法进行比较。在指数双因素分析法中,产品总变动成本差异分析模型有个体现象成本差异分析模型与总体现象成本差异分析模型两种类型,为了不失一般性,这里建立总体现象成本差异分析模型。为了建立总体现象成本差异分析模型,我们把产品变动成本的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之比作为成本差异总指数,并用q1来统一表示本期材料实际用量、人工实际工时和变动制造费用实际产量所耗实际工时,p1来统一表示本期材料实际价格、人工实际工资率和变动制造费用实际分配率,q0来统一表示材料标准用量、人工标准工时和变动制造费用实际产量应耗标准工时,p0来统一表示材料标准价格、人工标准工资率和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这样,总体现象成本差异分析模型为:
相对数:成本差异总指数=数量差异指数×价格差异指数,即
∑q1p1/∑q0p0=(∑q1p0/∑q0p0)×(∑q1p1/∑q1p0)(1)
绝对数:成本总差异=数量差异价格差异,即
∑q1p1-∑q0p0=(∑q1p0-∑q0p0)(∑q1p1-∑q1p0)(2)2、产品变动成本差异指数双因素分析法的应用
由于实际工作中通常是多种材料、多个等级工资率、多种制造费用生产一种产品或多种产品,因此,总体现象成本差异分析模型在分析多种材料、多个等级工资率、多种制造费用情况下的产品变动成本差异中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限于篇幅,多种材料、多个等级工资率、多种制造费用情况下的产品变动成本差异分析例题的基本资料请参见罗飞教授所著《成本会计》一书中第194—199页的例8-4、例8-7、表8-6、表8-7(罗飞.成本会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在罗飞教授所著《成本会计》一书中,由于使用的是标准成本分析法,因此,该例题只计算出了产品变动成本总差异、产品变动成本数量差异和价格差异的相对数。本文利用指数双因素分析法,根据模型(1)、模型(2),可以为该例题计算出直接材料成本差异、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和变动制造费用差异的相对数和绝对数如表1所示:
表1产品变动成本差异分析表
差异项目相对数(%)绝对数(元)
由于实际用量对标准用量的偏离产生的差异105.53%1700
由于实际价格对标准价格的偏离产生的差异101.31%425
直接材料成本总差异106.92%2125
由于实际工时对标准工时的偏离产生的差异109.64%1480
由于实际工资率对标准工资率的偏离产生的差异101.22%206
直接人工成本总差异110.98%1686
由于实际工时对标准工时的偏离产生的差异97.83%-600
关键词:广告创意意识形态文化差异
Asatypeofculturalpractices,thesignificationofTVadvertisementcirculatesmeaningsbetweenimaginationandeverydaylife.Advertisementhasbecomeakindofculturalrepresentation.Thispaperattemptstodiscoverthedifferencesofculture-ideologybetweenChinesemainlandandHongKong,theirinfluencesonconceptionofadvertisement,andtomakeclearthecausesofthedifferences.KeyWords:conceptionofadvertisement;ideology;culturaldifferences
(一)
一、问题的提出
文化作为一种“表意的过程与行为”,其“包括的范围广泛,由语言、艺术、哲学,一路直到新闻、时尚与广告。”[1]按照这个定义,我们可以将文化理解成为“一个表意的系统”[2]。随着电视这种具有现代性标志的媒介深入到家庭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人们获知各种信息,享受多样娱乐,接受教育的主要传播工具后,看电视的行为实践本身就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内容。电视多样、日常与随意的性质,使它在图解我们文化生活的过程中,也将其自身所形成的意义作为一种文化符号,与其它符号一起建构起现代文化的含义和解释的系统。
广告在电视传播中的重要性除了经济原因,即作为商业促销的手段为受众提供商品信息,现代广告也像一面镜子,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变迁及思维方式的差异。电视广告图像伴随着所有的电视节目进入家庭生活,成为其中的一个重要角色,这种日常性较至于其他文化实践就更为明显了。广告图像记录着社会物质生活的变化和这种变化的文化意义,它利用业已成型的文化观念把人们从现实生活中带出来,带入到一个图像的世界,又将现实生活中的诉求转移到广告图像创造的平面世界,达到推销产品的目的。
作为广告的创意者,立足于一种文化环境,这个环境中话语支配权在其创作实践过程被实施,即一种不得不接受的、代表了主导阶层利益的意识形态对广告实践过程产生影响。
香港和大陆虽然有着共同的文化历史渊源,但是,由于香港与大陆一直实行的是两种制度,不同的制度形成不同的社会管理系统和证明系统合法性以维护系统运作的意识形态。作为生活在不同体制下的人们,在适应体制的前提下,在接受正统的思想教育为必须的同时,发展每个人所认可的传统、民间传奇和道德故事。正是这种意识形态、生活历史、社会结构、个性发展的不同,构成了大陆和香港不同的广告文化。
二、理论观点
本文主要的理论依据是霍尔的文化循环论。霍尔在其著作《表征》[3]中对文化循环理论作了如下论述:
(1)文化循环理论提出,“文化”生产就是符号生产。文化已经从原来要根据另外一些因素才可得到实体性解释的东西,现在变成了与社会文化基础或社会“深层”文化符码相关的原文化问题。[4]
意义事实上产生于几个不同的情景,并通过几个不同的过程或实践进行循环(文化循环)。意义给我们自己的身份、我们是谁以及我们归入哪类人以一个概念。
(2)意义持续不断地在我们参与的每一次个人及社会的活动中产生出来,并得以交流。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文化与意义的最具特权的场所。
(3)意义还产生于我们用文化“物”表现自己的意思,利用、消费和占有文化物时,也就是说产生于我们以不同的方式把它们结合进每天的日常定规仪式和实践活动中,以及这种方式给它们以价值和意义之时。
(4)意义还规范和组织我们的行为和实践——意义有助于建立起使社会生活秩序化并得以控制的各种规则、标准和惯例。因此,意义也是那些想要控制和规范他人行为和观念的人试图建立和形成的东西。
三、研究方法
在上述理论的指导下,主要采用电视文本分析方法。从具体文本——图像符号的研究入手,进入电视广告图像意义的生成场所,给这些图像一种理解,这个理解不是对作品要再现的表层观点和目的的重复性的表达,而是把图像的创意当作一个已经被“规范和组织”的人的实践活动的结果。透过图像表层的意义(广告的意图),揭示它在进入到广告文本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即进入到文化循环的过程中,探讨香港、大陆广告图像符号文化的差异。
(二)
一、文化——意识形态差异之比较
意识形态是文化研究中的重要概念之一。意识形态是指建立在某种经济、政治的理论或体系基础上的,或某些阶级特征基础上的各种观念、价值和信仰。用霍尔的话来说,作为意识形态——观念规范和组织我们的行为和实践,包括建立各种规则、标准和惯例,使社会生活秩序化并得以控制的。因此,意义也是那些想要控制和规范他人行为和观念的人试图建立和形成的东西。意识形态不仅组织人们关于现实的观念和形象,而且使人们形成关于自己在社会中的形象认识,并据此在这个世界占领一个位置。即通过意识形态,人们获得一种身份,成为有自己的认识、自己的意志、自己好恶的主体。除了关于自己形象的认识外,意识形态也提供他人的形象。不仅一个人自己的身份是以这种方式形成的,而且意识形态还能勾勒出其他人的身份。[5]
对大陆和香港在各自意识形态形成过程中不同之处进行分析,我们看到:
香港由于长期的殖民统治,英国人将西方的一套行政管理规章制度照搬到香港,加上香港人(中国人)独特的吃苦耐劳、勤俭持家的传统,二者的结合,使英国殖民者在东方的行政管理获得了一定的成功。同时,香港人也在语言和文化诸方面接收着殖民者的教育,与大陆的中国人形成差距(以与香港语音最接近的广东人比较,香港的语言中多处有英语音译出现,如草莓叫士多啤梨,打球叫打波,警察称作沙展等)。香港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形成了即不同于台湾、澳门,也不同于大陆独特的中国人的文化景观,这些景观既可以看作是香港社会——政治、经济、日常生活的具体影像。又是形成香港文化独特性的主要因素。香港学者对香港文化身份的形成及其特点做了如下的分析:
1、香港意识形态的特点
香港人的意识形态的形成颇为复杂,有来自大量的颇为完整和系统的民间传奇、宗教学说,以阐释善恶,印证报应。这些意识形态成份比较成形,有系统的看法和判断,牵涉生活各个层面。各种成份由于牵涉范围和题旨有别,可以并肩而存,互不拖欠。市民按能力、兴趣、机遇和利益各取所需,接纳改良,形成一套或多套个人理解事物原因和行为对错的、较明确可辨的认知和道德地图。[6]
复杂的意识形态形成过程,使香港的市民对政治的兴趣和热情低于大陆的市民。市民社会认定的靠个人努力改变生存状况的价值,形成香港人的生活风格。即香港这个群体经年累积下来的自卫生存姿态是“走精面”、“无执输”、“弱肉强食”等。这些风格更多地见证于香港人到圣安娜“挤提”西饼,地铁车箱空无一人仍然坚持要飞身上车的拼搏精神。这是香港社会的调子和素质(toneandtimbre)。
由于意识形态的非一统化,香港人的日常意识由即时、片断、零散的观念构成。港人日常生活竞争激烈,危机接踵而至,市民守成应变唯有事事拼搏。一些配合、解释和理性化了此类生活经验的意识,变成了民间的智慧,广为流传。能“走精面”和所谓精面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实践的。日常意识来自日常生活实践,又成为日常实践的指南。它们的特征是:实用、自然、浅薄、反方法、通俗。同时也具备认知和道德判断的成分。
2、大陆意识形态的特点
大陆与香港相比较,除了传统的道德观念和生活传统的一致方面,大陆博大深厚的传统文化和一直实行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制度,以及为了保护这种视社会为优先的制度,建立起的一整套理论和体系,建立起的有效实施这种制度的自上而下的管理机构等,结合在一起形成大陆主流文化场域。张扬党的政治理想、目标和价值一直被有效的坚持下来。党和社会确立的一致关系,使得社会优先意识在公共场合被认可。这种认可通过从上至下党的组织和政府机构宣传、落实(政治表现的考核、媒体的宣传、各种会议的传达),潜入到日常生活中,使其作为一种被社会肯定的价值转化成知识,融入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中,继而成为一种知识体系——意义。这种意义形成过程,“有助于建立起使社会生活秩序化并得以控制的各种规则、标准和惯例”,它“给我们自己的身份、我们是谁以及我们归入哪类人以一个概念”。(霍尔1997年)
大陆市民长期接受着较系统的、政治色彩较浓的观念的影响,这种观念和中国传统价值体系的结合,使大陆人在处理日常事物时,体现出强烈的政治倾向,至少在公共场合。这一套知识和道德地图久而久之成为传统漫游在大陆的文化景观中。因此,这种“意义”对于创造的实践形成控制和规范,显示出了力量和权威。长期在这样的社会结构中生活的人们,其作为创意的动机和基础获得与这样一种政治、经济知识体系价值取向的一致性,生出别样于香港的广告文化是必然的。
不同的意识形态对广告创意的影响如何呢?
二、文化——意识形态对创意的影响
西方把把文化解释为有权利者和无权利者争夺领导权的场域,这是目前文化研究最有趣的一种潮流[7]。当本文在分析两地广告作品时,从创意的实践中看到优势意识形态如何不着痕迹地获得支配权并被普遍表现的事实。
1、文化差异对“颠覆”[8]的限制
在文化研究者的视野中,一个社会存在着主流文化和亚文化,所谓的亚文化也就是被视为“反文化”的社会现象。[9]作为“反文化”的实践,具体现象有身着奇装异服招摇过市,或表现一种离经叛道的生活方式与行为方式——带鼻环、舌环、跳街舞、剃光头、穿破牛仔裤等。总之,这种亚文化对于主流文化而言是一种颠覆性的对抗。电视作为大众文化的主要实践场域,当它将自己置于大众的范畴时,自然会代表大众的利益,表现他们的观念。广告从其诉求对象(这些亚文化的实践者往往是主要的时尚消费者)和创作者本身来讲(广告创作队伍年轻化),与这种亚文化有着直接的经济利益上的联系和一致性。就此而言,电视广告由于与经济的同步发展,较少政治意识的控制,成为亚文化的活跃场所是自然的事情。但是,即使如此,我们仍然看到这种颠覆必须保持对优势意识形态的敏感,必须在其规则下操作。
作者在分析大陆和香港的电视广告图像时发现,尽管广告内容很少涉及到政治意识形态方面意义,但是在具有颠覆性的创意里,却看到了社会政治意识的强弱对创意者颠覆企图的接纳和包容的不同尺度。虽然,这种尺度不是硬性的规定,但是创意者仍然自愿地遵守规则,也就是前面所说的“臣属”[10]于此处。因此,通过对颠覆尺度之差别的分析,可以描述出造成差异的“最具特权的场所”[11]。
区别在于:大陆的颠覆是在一定的范围内实现的,也就是说,大陆所谓的颠覆有一个政治的前提是不能越过的,加之在这个政治前提下被培植的思考习惯本身,象是一种警号自动(至少表现为自动)地强调着不能越过的事实。与之相比,香港电视广告在创意上是“自由”的(此处主要针对有无政治意识控制而言),不受束缚,唯新唯奇,不拘理念,想象力出格。
如香港电视关于一家餐厅削价的广告画面:黄昏,僻静的巷道,一位大妈手拎一个提袋行走。突然,一名年轻男子冲到大妈面前抢夺她的提袋,大妈与之争夺并且大声喊人捉强盗。街坊闻讯出来,将强盗制服;一家餐厅大堂内,大妈等人围坐在餐桌旁美餐,个个脸上露出满意的神色。从大堂往外看到,刚才的青年人被警察反扣了手,他的脸贴在玻璃上被压得走了形,看着大妈一家人美餐,垂涎不已。这时观众看到的画面是:玻璃窗上一张被压得变了形的脸和这张脸旁边的关于削价的内容。这个广告涉及到三类人:警察——国家政治的象征;市民——被国家保护的对象;小偷——警察、市民的对立面,破坏力量。同时,小偷也是警察存在合理性的证明。广告意义的第一个层面表达了警察捉小偷,警察保护市民的利益这样一个符合主流社会利益的价值观念。第二个层面上,小偷的破坏性消解了,警察的意义被颠覆,小偷和大妈(市民)成了同一类人——到削价餐馆美餐一顿的强烈欲望者。这时候画面的所指转移为对美食的欲望,它给拦路抢劫者一种新的解释:即餐馆的美味食品和价格太诱惑人了,使他不得不用抢劫的手段满足被深深刺激起来的食欲。这样强调抢劫行为的动因,冲淡了抢劫行为本身,使观看者把大妈的美餐与强盗的馋相联系在一起,对抢劫的愤怒也被忽略了。大妈的欲望满足了,另一位与大妈有同样欲望的强盗不仅被捉牢了,捉牢后心思还在吃美餐上,令人生出同情。这时候,抢钱和被警察捉住都没有吃这件事重要了。消费在先,其余不在话下。这种对社会已有制度以及这种制度确定的关系的颠覆性的展示,是通过对强盗的同情取消现实中对与错的判断界限。为了达到突出餐馆的美食和低廉的价格,不惜颠覆事件本身的主要意义,或者说随意间将主要意义消解了——抢东西不再与犯法的有关。
类似的颠覆还可以用另一个“垃圾虫”形象意义先后倒置的例子来说明。在香港清洁运动中,为了配合政府的行动,公益广告设计了一个“垃圾虫”形象。垃圾虫是乱扔垃圾的人制造的:一片草地,经过此处的男男女女随手将吃剩的食物或包装材料扔在草坪上,草坪渐渐从里面凸起,变成一个绿色的可以行走的动物,其身上的垃圾变成一个个红色的凸起的粘状物,垃圾虫蹒跚走出镜头,原来的绿地成了的水泥地。广告的意义不言而喻,垃圾虫是一个被否定的形象。以后,在街头张贴的清洁香港的广告画中,虽然出现了与垃圾虫相对立的形象——清洁龙,但是其影响无法与当年的垃圾虫相比,因此,许多清洁香港的广告还是以垃圾虫为清洁标志:一个绿色底上带有红色块的垃圾虫,头戴一定高筒礼帽,向上摊开双臂,旁边立有垃圾箱。在这样一幅宣传画中,垃圾虫站在中间,作为主角进入清洁香港运动的实践,被清洁的对象这时成了清洁的标志。同一个形象,其意义在介入了时间的因素后,发生了变化。对此,香港的广告人士李悦说:这正是广告宣传中“正不胜邪”的最好例子。[12]
上述两则广告在大陆可以播放吗?
大陆的意识形态以及这种意识形态所维护的政治体系——标准和价值不论是在何种场合,都要维护其严肃性。在大陆的政治意识形态中,法庭、警察代表着国家的尊严和政治的稳定,是神圣而不可侵犯的。生长在大陆这样的文化环境中,人们会自觉遵守这个规则,即使有违规,电视媒体作为的责任也不允许表现这样的颠覆内容。
虽然在大陆人的生活经验中,上述“垃圾虫”反面变到正面的现象会发生。但是,对这种变化表示公开的认可,并由垃圾虫——“邪”告示市民应该清洁香港,“以邪胜正”大反串式的意义颠覆,在一种被养成正反界限分明,不可倒置的大陆政治文化环境里是难以实践的。例如,“红桃K”(补血的药物)曾经登出一则广告:在红桃K形象标志下,写着“呼儿嗨吆······”。它套用了大陆妇孺皆知的歌颂的《东方红》歌曲的句式:“呼儿嗨吆,他()是人民大救星”。这样一个形式被政治化后,意义的转移难以实现。这则广告刊登在一家报纸上,没过多久即被取消了。它违反了政治规则。红桃K广告又恢复到原来的样子(本文后面将再次提起这则广告)。
大陆广告创意对于传统文化意义的颠覆实践生出的是另一种样式。例如有一个跨国航空公司的广告,模拟了孙悟空与太上老君的对话。孙悟空让老君把自己放回到炼丹炉里,因为“家事、国事、单位的事,烦死了。”而老君则笑着指点道:“快快加入××航×日游吧”。这是一个广告版的《西游记》。还有SONY牌walkman广告语更有意思,它把《长恨歌》中的“天长地久有尽时,此恨绵绵无绝期”,改为“天长地久有尽时,此乐绵绵无绝期。”能否由“恨”转“乐”,只看有无walkman。“小糊涂仙”酒广告特意用传统的酒坛子作为广告的背景,让一个身着古装的美女作为广告人物,她眉清目秀,面带微笑,使人想起古人豪饮以及美女为英雄斟酒的情景。[13]
大陆与香港“以邪胜正”似的颠覆的不同处在于:1、这种颠覆的基础还是传统文化(人们熟知的文学作品、典故、成语等),只有对这些文化的内涵有认识和理解,对它的颠覆才生出新的意义来。这种“颠覆”严格讲只能算是“篡改”。香港市民的生活风格中较少有这种文化的因素,因此,这种类型的颠覆意义难以生成。2、意识形态化对大陆人思想的导向较强,如果一种意义表达方式有政治色彩的话,对其的颠覆会受到官方制止,如在在公开场合(媒体)上“邪”与“正”是不会被“颠覆”的。
2、文化差异对隐喻的影响[14]。
在广告创意中隐喻是最具有个人风格的。但是,隐喻的过成也是漫游于社会文化环境中的。
隐喻在香港电视广告图像意义生成中具体表现为夸张、虚构的倾向,这种夸张、虚构建立在一种大惊小怪的反应方式上。前面提到香港人的生活风格中有“大声”“招积”的特点,与广告中的这种风格不谋而合。这类广告在叙述事件常常寻找令人惊讶不已的对应物以解释其目的。效果是强烈刺激观众。如香港一家电视台播放的广告出现了女鬼的形象,以女鬼吓煞人的效果形容手机使用价格骤跌给人们带来的惊讶程度(这则广告后来因为观众的投诉其过于恐怖而被取消)。广告画面:夜静时分,在一处停车场,一位司机正在发动汽车,突然一位身着红色衣裙的女鬼飘然而至,女鬼把脸贴在汽车的玻璃上,其恐怖的表情吓昏了司机。这时候,画面才出现与手机有关的内容。在汉语的词汇中,人们经常使用“见鬼了”来表示对某事发生的不可思议之感觉。但是直接把鬼的形象搬出来时,形象本身的刺激导致的效果,并不只是话语“见鬼了”的感觉。当人们说“见鬼了”时,并没有一个具体的鬼的形象相伴这句话而出现,说这句话既不会吓昏自己也不会吓昏别人。
这一则广告完全符合“新潮、搞怪、难懂、无厘头”[15]的后现代特点,选择女鬼形象出现的效果以对应广告要表达的“价格低至吓死人的程度”的意义,说明在香港广告创意者那里,它们可以归为一类。这种认可体现出了香港生活风格的某些方面。就“鬼”的形象而言,在香港的文化环镜中,“鬼”在人们的“日常定规仪式和实践活动中”[16]没有经历过被彻底批判的实践,鬼的形象没有到过政治的话语系统里。因此,它的出现与大陆相比较而言,是独特的。
大陆文化发展中,有过对迷信的批判,鬼在的话语中又被阶级阵线统统划到人民的对立面,牛鬼蛇神等于了地富反坏右,所以鬼曾经是臭名昭著。通过了对鬼形象的这种认识后,鬼的形象难以归如正面符号类别。在组合一个正面完整意义时,也不会给它留下位置。
接下来分析另一则广告:一位着一袭黑色紧身衣的蒙面女子,脚登旱冰鞋在一家超市的货架之间来往穿梭。一条胳膊前伸,手做削割状。手到之处,物品的价格统统被削价。用女杀手削价,意味着超市的价格削得彻底。电视画面唯有以加强视觉的冲击力,才能引起观众的注意。为达此目的,追求感官刺激不必在意与参照物的相像(对应性)问题,即广告要告诉的意义与它用来表达这个意义的物的出现是否符合已经形成的理解模式,已经不重要了。上述两个广告就是靠画面令人吃惊、不知所云的感觉引起人们的注意,广告要告诉观众的总是最后才出场。当削价的意义出现时,反视广告对削价本身所作的解释——犹如女杀手出现,其形象与杀得狠之行为给人一种过分的感觉——选择的不可思议与组合的出人意料(这也许就是广告希望的效果)。
这两则广告画面的共同特点是观众因为摸不着头脑而产生了注意力,对画面生出的惊讶和广告内容的逻辑关系已经不重要了。如果说这两者之间有逻辑联系的话,就是让杀价能获得如同见到女鬼或女杀手一样的效果。尽管这两种惊讶(杀价、见到女鬼)有质的区别:一是恐怖引起的(女鬼与女杀手形象),一是对购买欲望的刺激。但是在香港广告人的隐喻中,把这两者联系在一起又是自然的,即追求图像效果与效果之间的相似,不是经过思考以后对两者之间意义的认可。不追求画面之间的逻辑性,只在乎对画面的注意力形成香港与大陆广告图像的差异。这样一种现象可以从香港人接收知识习惯的分析中,找到解释。
3、文化差异生成不同的解读习惯
前面提到香港人的生活节奏非常快,即使是空车,也要飞身而上。他们每天要作许多事情,物质的诱惑使他们不得已而为之。阅读文字作品与这种快节奏生活不相适应。这也可以作为香港人喜欢阅读漫画的一个原因。另外,有学者对香港人接收知识教育时状态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香港的现代人读书时经常耳听音乐,眼睛一边看电视,一边读书。在地铁或公共交通车上随处可以看到一边读书,一边打手机的人。就是说香港人自小养成一心二用甚至三用的习惯,因此,大学的课堂也应该创造这样的氛围,以适应学生自小养成的读书习惯,否则他们读不好书。
以上两种解释,为本文提供的答案是:香港大众文化的消费与制造者习惯于对画面连续的逻辑性产生注意力。因为MTV或卡通跳跃闪烁的画面,使人们紧张地跟着变化迅速的电视图象走,每一个画面跳跃闪烁时,吸引住你的眼球就可以了,至于吸引你眼球的物与想利用这个物表征的另一个物之间有没有逻辑上的联系,在这种解读方式中不被注意。当他们仅仅陶醉于那些由众多画面连接闪现的萤幕图像所造成的紧张与观光刺激时,[17]难以把那些形象的所指,连接成为一个有意义的叙述。久而久之,培养起来的对这种跳跃性画面的接收习惯遮掩了逻辑思维的重要性。
大陆在此方面与香港有较大区别。大陆承袭传统的教育方法,对子女从小灌输读书要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关于小猫钓鱼的寓言故事十分流传,它告诉儿童三心二意是办不成事情的。加之大陆实行计划生育,家长对子女的成才寄予更大的希望。望子成龙已成为社会的共识,同时也是一种压力,伴随着一个人求学的全部阶段。年青人被要求苦读书,以应付应试教育,甚至会被要求在开学阶段不看电视等。这种教育的目的养成了阅读文字的习惯,训练了逻辑思维的能力。尤其是从小学到高中的学习阶段,针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各种质疑题和思考题,都在训练学生理性思考的能力。
尽管大陆的年轻人也喜欢卡通片,但是尚未达到香港普及程度——除了少年,青年也是漫画族的一员,也许年龄还有上升的趋势。此外,大陆人接受电视图像的历史比香港人晚,也可以作为一种解释的依据。香港在60年代初期就开始做电视广告。大陆在80年代初期购买彩色电视机还需要凭票,电视机开始进入寻常百
姓家是在80年代中期以后的事情。可以说,“跳跃闪烁”画面对大陆人观看习惯的培养比香港人至少晚了20年。大陆传统的阅读习惯,虽然也受到挑战,与香港的相比较,还是有很大差距。也许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差距会逐渐消失。
与香港的广告相比,大陆的广告十分注意其画面的逻辑性,如果因为画面本身的说服力受到限制,影响叙述的逻辑性时,就用语言来说明。例如关于“严迪”(一种抗生素)的广告:一位带眼镜,着西装的男士手拿教鞭指着身后写有“严迪”的药盒说:感冒是由大肠内的支原体和因原体······病毒引起的,严迪可以有效地消灭以上各种病毒······这一条广告画面突出的有三点:一是介绍药品的知识分子(这种衣着在公共场合作为知识分子的符号),二是关于病菌的专业术语。三是把这种典型的课堂教学的方式搬上广告屏幕。这三点联系起来产生的意义是:肯定知识分子在大陆知识领域的权威地位。涉及到专业问题时,知识分子有发言的权利,知识分子说的可信。知识分子又是以追根问底为特色的;肯定课堂说教的有效性。希望产生的效果是:这种药的疗效是可信的。
另一条广告为了突出这类意义,一开始就说:全国有多少教授、院士、博士研究生、科学家、学者的研究证明这种药好。尽管广告词的作者并不十分清楚这些头衔哪个大?但他尽可能把社会上对知识分子各种称谓都罗列出来,以显示权威性。
这种说服力主要靠概念——社会上的某种共识讲述一个意义支持,有赖于观众对画面的“良苦用心”的理性解读,而不是靠“闪烁跳跃”的画面吸引观众的眼球。这类广告如果离开了大陆的文化环境,同样令人费解。
(三)
以上分析得出四点结论:
1、意识形态并非一组静态的世界观,而是不断由意识形态国家机器日常运作中复制出来的动态社会实践。实践过程也是个体对自身、对其他人与社会关系的认同过程。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在意识形态的管辖下,臣属于它。[18]也就是说,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在运作过程中将人们塑造成符合优势团体利益的意识形态主体。大陆和香港有着同种文化传统(汉语言文化)的血脉,这是两地文化相同的前提。同时,也存在较大差异。政治制度以及与这种政治制度相关的意识形态是这种差异的生产前提。当我们把差别放在文化形态层面寻找原因时,意识形态的差异凸现出来。在有可能对广告创意形成影响的诸多因素:地域差异、语音差异和习俗差异等中,意识形态的差异也最大。
2、在大陆作为意识形态一部分的政治观念由于和国家的行政体制的一致性,使其在意识形态的范畴:价值体系、日常生活观念、行为规范等中处在了支配地位,其他方面都向政治观念自然妥协。
3、这种自然妥协也可以理解为受政治控制,但是这种控制和国家利用政治机构强行控制不同,它主要靠贯穿在大陆泛政治化的话语环境中实现其目的。在这样的话语环境中,任何的文化实践都有一个不可突破的底线——国家的政治目标。
4、随着大陆改革开放政策的继续实施和大陆,政治“向北望”[19],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经济力量在社会构建过程的不断增加分量,香港、大陆两地政治会逐步沟通、妥协,因此,意识形态方面的差异有可能减弱。
注释:
[1]《文化帝国主义》第20-30页汤林森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1月版
[2]同上。
[3]《Representation:culturalrepresentationsandsignifyingpractices》P1-10StuarthallSAGEPublications97
[4]《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第16-17页麦克·费瑟斯通著刘精明译艺林出版社2000年5月版
[5]《文化研究读本》罗钢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9月版
[6]《阅读香港文化》第87-90页吴俊雄等编牛津大学出版社2001年
[7]《电视与当代批评理论》第268-269页RobertCAllen编李天铎译远流出版社1993年版
[8]“颠覆”在此处是指对传统和习惯的反叛。可谓“反其道而行之”。
[9]《文化研究读本》第22-23页罗钢等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10]《电视与当代批评理论》第266-267页RobertCAllen编李天铎译远流出版社1993年版
[11]《Representation:culturalrepresentationsandsignifyingpractices》P1-10StuarthallSAGEPublications97
[12]《广告!广告》第145-146页李悦著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1993年版
[13]《为我所用:广告中的文化资源盗用》陶东风《中华读书报》2001年6月3版
[14]隐喻:根据罗兰·巴特的解释,隐喻是指在完整意义的构建过程,在同一类符号(意义相近、相似、相对)中选择一个适合在此处安置的符号的能力。参见《神话——大众文化诠释》p169-176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作者注:由于文化的差异,能够归入同一类的符号也有了差别。
[15]《后现代文化导论》第1-4页康纳著唐维敏译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9年版
[16]
中、西职业经理人的差异 “未来,市场中的稀缺资源不再是资本,而是优秀的人才”,这是美国企管界大师史考特·派瑞博士不久前在北京演讲时的开场白。派瑞博士在这场名为“全球化与变革中的企业文化”的演讲中指出了中西方职业经理人的差异所在。
通过对全球7万多名经理人的研究,派瑞博士得出结论,东西方经理人主要的不同在风格,而不是在能力上。
派瑞博士进一步分析,如果把管理风格分成麦克奎格(DOUGLUS MCGREGOR)所说的X理论和Y理论,也就是“父母型”和“成人型”两种不同的管理风格,西方工业化国家较多采用成人型的管理,授权、建立团队、共识这些字眼,说明了员工和主管的关系。在亚洲,长久以来盛行的是父母型的管理,主观扮演父母的角色,期望员工担任忠诚、负责、顺从的孩子角色。这是亚洲文化的一部分,社会、家庭比个人更重要,公司也比个别员工重要。
在能力方面,按“MAP管理才能评鉴”所设定的12项基础能力考察,中国经理人在“目标与标准设定”方面的能力表现最为突出,与17个国家、7万余名经理人做过评鉴的经理人相较,指数为75%,显示该项能力的水准在全球处于前1/4的位置。其他较高的能力为“计划与安排工作”,指数为67%、“决策与风险衡量”,指数为59%。
作者:不详
2医疗废物暂存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废物暂存点的选址、存储设施、有门上锁、警示标识方面均符合要求,不符合的主要问题为:医疗废物暂存间内混有生活垃圾,无门无锁无警示标识,可开启门窗未装纱门纱窗,无防鼠、防蚊蝇、防蟑螂等安全措施;废物暂存间设在工作区域,无警示标识,内有大量工作人员个人物品混放;检查时医疗废物暂存场所无人,但医疗废物暂存间并未上锁;医疗废物暂存间内有生活垃圾混放。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村卫生室)及个体医疗机构医疗废物暂存时长平均符合率较低,调查显示最长暂存时间达到15天(表3)。
3问题分析
3.1主要存在问题
此次调查发现,丹阳市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的主要问题集中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村卫生室)及个体医疗机构,存在法律意识不强、医废管理人员相关知识欠缺、医疗废物收集、处置工作不够规范、处置人员未开展健康体检,整体队伍水平不高、无专用转运工具、运送工具未清洗消毒、暂存间及卫生设施不符合要求、登记交接记录不完备,医疗废物暂存时间偏长等问题。
3.2原因分析
(1)认识不足、意识淡漠。部分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人员缺少法律意识,对法律法规了解不够,对医疗废物的危害性认识不够,对所属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医护人员培训不够;部分个体诊所负责人只盲目追求经济效益,认为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没什么区别,只顾着日常的诊疗,而对医疗废物缺少相应的认识和管理。(2)硬件限制、先天不足。小型医疗卫生单位场地规模较小,没有空间设立独立隔离的医疗废物暂存点[5],有的是医疗废物暂存点设置的位置不符合要求,没能远离医疗人员活动区,有的和生活垃圾存放处混在一起。(3)处置垄断、能力不够。环保部门规定,每个地市级原则上只设一家工业废物集中处置中心,医疗废物处置所占业务比例远远少于工业废物,因此处置中心对医疗废物处置的重视程度不够。作为本市唯一的一家医疗废物处置单位来说,在做好市区大医院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的同时,要按时做好所管辖县(市、区)及乡镇的其他小型医疗内的医疗废物转送工作客观上存在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农村的基层医疗机构,即便与处置中心签订了合同,处置中心也无法及时运送医疗废物[6]。
4对策
4.1专长结合科学监管
规范医疗废物处置管理是医疗机构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及降低院内感染的重要措施。对医疗废物的监管除了专项监督检查,还需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医疗卫生单位医疗废物长效管理机制和卫生行政部门监管的长效机制。完善医疗机构医疗废物处置防护措施和应急保障制度,做好暴露后的预防措施、医学观察及预防性用药等,采取有效的职业防护措施,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和免疫接种[7],才能有效提升医疗废物处置管理效果,规范管理行为。
4.2细化法规强化服务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对如何做好医疗废物的管理、处置工作进行了全面的规定,但只是原则性的条款,例如“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日常监督检查时也发现,部分医疗机构的医疗废物管理人员常常对该建立哪些医疗废物管理制度不知晓,只是从网上下载一些制度应付检查。因此在开展监督检查的同时,应加强指导服务,帮助医疗机构建立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管理制度。例如“对有关人员进行相关法律法规和知识的培训”,可以帮助医疗机构确定培训的内容和周期,用细化的指南指导医疗机构组织培训。同时应要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工作指南,认真执行。
4.3严格执法加大处罚
本次检查,我们对16家医疗卫生单位实施了行政处罚,并提出整改期限和要求,在整改复查环节,这16家医疗卫生单位对存在问题均进行了整改,医疗废物管理和硬件设施配备上了一个台阶。可见,在医疗废物处置监管工作中,我们需要加强执法力度,加大处罚力度,对医疗卫生单位违反医疗废物管理法律条款的行为,采取行政处罚手段,对今后医疗卫生单位重复类似违法行为起到震慑作用,不断规范其守法行为。
4.4普及宣传实施公益
检查中发现,不仅是有些医护人员对医疗废物知识不了解,甚至不清楚哪些是属于医疗废物,而且几乎没有医护人员会告知患者哪些物品属于医疗废物,医疗废物该如何处置,因此,加强对医疗废物收集处置的社会化普及化宣传尤为重要。卫生监督部门应加大在新闻媒体上的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对医疗废物及其危害的认识,增强公众法制观念和污染预防的意识。医疗废物规范化处置有利于环境保护,防止疾病传播,具有明确的社会效益,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公益性事业,应当得到政府高度重视。建议政府加大投入,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增加医疗废物处置的专项资金投入,引入市场机制,在县级市增加设立相应规模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确保农村基础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的安全集中处置。
0引言
拉米夫定(LAM)通过特异性的阻断嗜肝病毒DNA的合成,显著抑制HBV的复制,目前已广泛的应用于乙肝的治疗[1],长期应用LAM其耐药突变的发生率为16%~43%.突变发生后一方面降低疗效,另一方面使肝病活动,甚至诱发重症肝炎,为此我们采用了LAM与干扰素联合对抗乙肝病毒变异进行了临床试验,取得了明显的治疗效果.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200202/200407住院的HBeAg和HBVDNA阳性,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异常,均经过LAM正规的治疗12~18mo的患者80(男48,女32)例,年龄20~52岁.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LAM与干扰素共用为联合治疗组,LAM单独为对照组.联合治疗组:INFα1b,隔日5MU,im,及LAM100mg/d;LAM组LAM100mg/d,口服,共12mo,慢性乙肝的诊断标准符合2000年西安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标准[2].
1.2方法
①肝功能用美国Beckman全自动生化仪及其配套的试剂检测;判定标准;治疗后ALT降至正常参考值为显效,有所下降为有效,无下降者为无效.②HBVM用酶联免疫法试剂由美国Abbott公司提供;e抗原的判定:e抗原转阴,产生e抗体,若e抗原转阴,但没有产生抗体表示基因突变.③HBVDNA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由广州达安基因诊断中心提供仪器和试剂盒,截止值为103copies/mL;判定标准:HBVDNA转阴的标准是0.001PG/mL,约等于100copies/mL.④YMDD变异用基因芯片检测[3,4],以HBV序列(GenBank4490408)为模板设计以下引物:上游引物:5′GATGTGTCTGCGGCGT3′,下游引物:5′GTAAACTGAGCCAGGAGAAA3′,在50μL含20mmol/LTrisHCl,50mmol/LKCl,2mmol/LMgCl2,0.2mmol/LdATP,dTTP和Cy5dCTP(英国Amersham公司产品),100mmol/L引物、2UTaq酶的体系中,经95℃5min预变性,以94℃30s,50℃30s,72℃30s循环30次,扩增并标记长度为308bp的待测片段.扩增产物经乙醇沉淀纯化,55℃杂交30min,45℃洗两次,晾干扫描,计算判读按每块芯片检测4位点计可测得基因突变数同时可获得确切的突变类型.⑤肝脏组织病理的变化用肝穿刺活检的方法对肝脏的炎症程度进行检测,每个受试对象都接受2次肝穿.用放免法对肝纤维化程度进行检测.
统计学处理:用SPSS10.0软件,记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成组t检验.
2结果
2.1均衡性检验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ALT、乙肝病毒e抗原和乙肝病毒定量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LAM组:40(男25,女15)例,年龄(36.26±1.25)岁,病程(12.20±1.61)mo,ALT(86.07±1.26),乙肝病毒e抗原阳性(40例)、乙肝病毒定量阳性(40例);联合治疗组:40(男23,女17)例,年龄(36.18±1.75)岁,病程(12.01±1.23)mo,ALT(87.25±1.34),为乙肝病毒e抗原阳性(40例)、乙肝病毒定量阳性(40例).
2.2治疗后在ALT,HBeAg,HBVDNA的变化联合治疗组ALT复常率、HBeAg和HBVDNA转阴率明显的高于LAM组(P<0.01,Tab1).表1两组治疗后ALT、乙肝病毒e抗原、乙肝病毒定量方面的比较(略)
2.3肝脏组织病理的变化治疗后两组肝脏组织病理的改善,LAM组为45.0%(18/40);联合治疗组为87.5%
(35/40),联合治疗组肝脏组织病理的改善明显高于LAM组(P<0.01).
2.4对治疗后基因突变的检测在常规PCR检测中,发现LAM抗病毒作用在短期达到较好效果,但随着抗病毒时间的延长,治疗效果反而有减弱的现象,为此用基因芯片技术对有关标本进行了进一步的检测,观察HBVYMDD变异,LAM组基因突变数为80%(32/40),联合治疗组基因突变数为37.5%(15/40),LAM组突变率明显高于联合治疗组(χ2=14.907,P<0.01).
3讨论
虽然LAM是目前治疗乙肝的主要药物,它可迅速抑制HBV的复制,在短时间间内使HBVDNA转阴,肝功能和肝脏组织学得到改善[5],但是在其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可出现HBVYMDD变异,其突变率高达16%~43%[6,7],给治疗带来许多困难,是继续用药还是终止用药,一直是临床工作争论的焦点,现在还无定论.体外实验证明,YMDD突变发生后LAM的用量提高105~106倍[8],应该停药或更换其他的药物治疗.由于缺乏相应的临床资料也有专家认为;体外实验并不能说明体内LAM的效果,因此即使出现耐药,还应继续用药.针对这一临床问题,我们采用了LAM联合干扰素对乙肝病毒变异进行了正规的治疗,通过治疗临床观察表明:LAM和干扰素联合治疗可显著的减少YMDD变异的产生,能有效的抑制野生株并能控制突变株的发生已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可能因乙肝的发病机制是持续的胞内病毒复制和细胞介导的免疫损伤,所以联合治疗仍然是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的主要方向,即在抗病毒治疗的同时进行免疫调节治疗.治疗后可使血清转换率、肝脏的炎症及纤维化程度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也使HBVYMDD变异出现了抑制或是延缓的发生.LAM联合干扰素对乙肝病毒变异应该是理想的治疗.
【参考文献】
[1]YaoGB,WangBE,CuiZY,etal.ArandomizeddoubleblindplacebocontrolledstudyoflamivudineinthetreatmentofpatientswithchronichepatitisBvirusinfection[J].ChinMed(Engl),1999;12(35):387-391.
[2]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8(6):324-329.
BranchofinfectiousdiseasesandparasitediseasesofChinesemedicinemeeting.Virusnaturehepatitispreventionandcurescheme[J].ChinJLabMed,2000;8(6):324-329.
[3]宋家武,林菊生,孔心涓,等.检测拉米夫定耐药基因芯片的制作及其初步应用初探[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3;26(15):1-3,68.
SongJW,LinJS,KongXJ,etal.DoingofdetectlamivudinedurablegeneCMOSchipanditsfirstexploringofprinaipiumapplication[J].ChinJCheckout,2003;26(15):1-3,68.
[4]宋家武,林菊生,孔心涓,等.基因芯片检测拉米夫定致乙型肝炎病毒耐药突变的临床研究[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3;6(9):361-363.
SongJW,LinJS,KongXJ,etal.lamivudineinwhichgeneCMOSchipdetectresultinclinicresearchofhepatitisBvirusdurabledruggenemutation[J].ChinJHepatol,2003;6(9):361-363.
[5]姚国弼,催振宇,姚集鲁,等.国产拉米夫定治疗2200例慢性乙型肝炎的IV期临床试验[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3;11(6):103-108.
YaoGB,CuiZY,YaoJL,etal.IVperiodclinicTestof2200caseschronichepatitisBinwhichlamivudinemadeinChinatreating[J].ChinJHepatol,2003;11(6):103-108.
[6]ZoulimF.TherapyofchronichepatitisBvirusinfection;inhibitionoftheviralpolymeraseandotherantiviralstrategies[J].AntiviralRes,1999;44(26):1-30.
作为中国教育学会教师发展学校,华阳中学十分重视通过差异管理来促进教师发展。从学校管理的角度来看,差异管理就是让每个教师在充分发挥才能的过程中,实现个体的最大化发展和最大化价值贡献,进而推动学生和学校优化发展,这既是对学校管理者管理才能的锤炼,也是提高学校管理效能和组织运行绩效的有效方法。
一、分析差异,找出差距
实施差异管理,必须从分析学校发展和教师发展的差异人手,找准二者的差异。华阳中学自2001年建校至今,短短七年,经历了筹备初创——整体发展——主体发展——深化发展四个阶段,从一所没有文化底蕴、历史传统和骄人业绩的“三无”学校,发展成为拥有“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等60余项荣誉的大型学校。
与众多知名示范性普通高中相比,华阳中学作为一所年轻的学校,仍然面临着诸多困难。一是教育发展形势的压力。在拥有90万人口的双流县,有三所省级以上的示范性高中和两所市级示范性高中。近乎白热化的成都高中竞争形势,加上成都市最近实施新课程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一系列举措出台,给发展中的华阳中学既带来了新的机遇,又带来了严峻挑战。二是生源结构的压力。从近年来华阳中学每届新生入学成绩看,学生成绩大多处于全县中考1700名至4900名之间,这样的生源结构短期内难以改变。将生源劣势变成发展优势,促进绝大多数学生获得最大化发展,不仅需要提升学校教育管理水平,更要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三是教师专业发展压力。因为学校教师主要来自原双流外国语实验学校和双流师范学校,所以无论是从年龄结构上还是从职称结构上,都呈现出一种“哑铃状”,与名校相比,其专业发展还有相当差距。这主要表现在:年龄结构上,全校近400名教职工,40岁以上和30岁以下约占70%;职称结构上,高级教师和初级教师约占75%;性别结构上,男、女教师各占一半;性格结构上,性格比较特别的教师为数不少,教师队伍主要是由性格直率、个性比较张扬的“个性男青年和性格女青年”组成的教师群体。
华阳中学不缺会“教书”(只传授知识)的教师,缺少的是会教育学生的教师;不缺有个性的教师,缺少的是会实施个性化教育的教师。面对这些差异,管理者如果依然用雷同化的方式、方法去管理教师和学校,势必制约教师发展,并进而阻碍学生和学校发展。因此,学校管理者必须充分考虑在用统一制度规范约束和用统一目标、要求引领教师的前提下,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和技巧,去激发和调动全员积极发展、积极作为。
二、凸显差异,激发动力
人才管理的关键因素是激励,建立良好的激励环境和激励机制,根据不同人才采取恰当的激励措施,是取得管理成功的关键。怎样实施有效的激励呢?
首先,确立“力促发展”的用人原则。有能力愿意做、又能把事做好的人,应尽量给予较多的事做,而且让其保持较好的经济收入;愿意做又想把事做好的人,应尽量让其有事可做;有能力做好但不愿意干事的人,应尽量让其无事可做;不能做事又不愿意做事的人,坚决不给他事做。
其次,创建尊重个性差异的组织文化。一是建立健全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德育工作会员会、教学督导室等“矩阵式”组织,强化部门的自主管理。二是改革年级管理运行模式,设立年级正副主任,建立年级管理委员会管理,年级自主构建发展目标、创造性地实施管理,强化年级自主管理。三是重新定位学科教研组的职能,设立四个学科研究中心、十一个学科教研室,学科教研室下设年级教研组,教研室(组)根据学科特点的文化愿景和学科资源库也强化了教师的自主管理。
这些调整和改革措施的实施,赋予学校各部门、各年级组和各教研室在职、权、责、利上有较大的自主管理和发展空间。现在,学校初步形成了以“人本关爱”教育价值观为统领,以“组织和个人自主发展”为特征的差异性文化。依靠这种富有个性差异的组织文化,学校有效克服了传统管理方式的弊端,较好地适应了现代学校内涵发展的需要。
第三,建立多层面的学习共同体。为了引领教师养成学习和阅读的良好习惯,学校2003年建立了“教师发展学校”,通过举办西南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在职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现已毕业152人)、聘请全国知名专家来校进行全员培训、引进高端课堂、与名师面对面对话等途径,整体推进教师专业发展。与此同时,我们还建立了“青蓝工程”学习班、“栋梁工程”学习班、领导干部学习班、德育教育提高班、备考教师提升班和师徒研讨互助制,使学习成为学校教师日常工作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四,实施不同形式的校本研究策略。结合学校实际,我们将校本研修分解为学习式研究、专题式研究、问题式研究和课题式研究等多种形式,并根据教师的水平差异开展四个层级的校本研修活动:组织有一定研究水平、能进行课题研究的教师,展开课题实验研究;让不能做课题研究的教师进行专题研究;让不能专题研究的教师从事某项研究的实验工作;其余教师主要进行教育科研成果的实践运用。在研究策略上,学校在借鉴一些地区和学校行之有效的课题研究方法的基础上,逐步探索了“同学科跨年级、小课题短周期、个案加叙事、问题加专题式”的课题研究路径。
从“教研组到教研室,由教研室到年级组,再到学校”的教师学习、研讨、成果交流方式,成为学校专业教师开展校本科研的重要组织形式,这种研究与工作合一的生活方式,正是教师本真的生活状态。
三、因应差异,分类推进
教师的差异发展不仅需要好的机制激励和引领,还需要学校在目标、措施、评价等方面为其提供相应的发展平台。
(一)以“三格”定位教师差异发展的方向
为推进教师差异发展,我们以“一年入门,二年过关,三年达标,五年成熟,八年骨干,十年成名”为目标,帮助教师根据自身年龄、职称、教学水平,以三年为一个周期,从专业发展现状分析、教育信念、奋斗目标、阶段计划、措施与方法等方面规划职业生涯,明确发展方向。
一是人格。30岁以下青年教师必须向高级教师和名、优、特教师拜师学艺。
二是升格。30到40岁的教师,力争三至五年内升格为“学科行家”。学校的具体措施为:大力宣传我国教育大师和本地名师的优秀事迹,进行精神引领;深入开展视频案例教学研究活动,以感悟思想;开展“科研课改活动月”活动及各类学科赛课活动,以体验成功。
三是风格。35岁以上的骨干教师尤其高级教师,参加每学期的“六个一”工程(读一本教育理论著作,记10万字笔记,写一万字的感悟、随笔,参加一项专题或课题研究,上一节示范课。制作一个教学课件)总结提炼自己的教育教学成果,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我们以“三格”定位教师专业差异发展的层次,意在让每个层次的教师都能根据自己的年龄、职称、学历、教学水平等优势和弱势,选择不同的专业发展方向,明确专业发展的目标。(二)“三大工程”构筑教师差异发展平台
学校实施教师“三大工程”:是以培养优秀青年教师为目标的“青蓝工程”;以培养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为目标的“栋梁工程”;以培养知名教师为目标的“名师工程”。为扎实推进“三大工程”,我们建立了“三大工程”领导机构,制订了考核评价办法和实施意见。每年的赛课活动,科研课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青年十佳”和优秀指导教师等的评选,都为教师专业发展搭建了—个长效性平台。
2005年和2008年两次双流县学科大比武中,华阳中学大批中青年骨干教师脱颖而出,23人跻身全县学科带头人行列。2007年双流首届“新秀杯”青年教师赛课,华阳中学21名青年教师参赛,14人获得一等奖。
(三)多元评价增添教师差异发展动力
几年来,我们对接学校办学理念,在建立健全统一的教师工作量化评估办法、师德考核办法、课堂教学行为考核办法等评价办法的基础上,依据“三大工程”制订了不同类别教师专业发展年度考核评价标准,每学年结束时从师德、教学、学习培训、教育科研等方面,采取教师自评、教研室(组)互评、学生评教(师德和课堂教学行为)、年级组综合评价和学校终评的方式,从德、能、勤、绩等方面量化每位教师的专业发展成果,初步建立了促进发展、目标多元、形式多样的教师差异发展评价体系。
四、包容差异,联动互补
校长在管理学校的过程中,要善用人才,尤其对那些优点和缺点同样突出的教师要实施差异管理。
首先,管理理念上实行“弹性管理”和“例外管理”。对教师中的特殊人才,学校要以其是否对制度适用来进行取舍,必要时也可“舍制度”而“就真理”;对教师的差异价值和行为的无心之过,要予以宽容和体谅。校长处理人际关系上要把做人与做事分开,从做人角度来说,教职员工都是兄弟姐妹,人格上大家是平等的,要讲感情;但从做事的角度来说,存在着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做事必须按规矩来。
其次,在管理运行机制上,我们将民主决策与校长负责、能级管理与项目管理、年级组全面管理与学科教研室管理结合,通过实施全员聘任制、项目负责制、首问责任制、发展性评价制、结构工资制等途径,为那些个性比较鲜明的教师和干部提供发挥才能的平台。学校的主要措施有:按学校教育工作的需要设岗,每个岗位同等重要,岗位录用时尽可能照顾每位教师的特长;班级科任教师的搭配做到在双向聘任的基础上进行微调,尽可能做到优势互补;评先选优、提薪晋级等涉及教师切身利益的工作,坚持“自主申报、专家考核、组织认定”的程序,力求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学习、进修机会均等,能者优先;学校每项制度出台,都交与全体教职工反复讨论,充分吸纳意见。
这些差异管理的重大举措,既使优秀教师能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又可为学校增添管理活力,较好地实现了从教师“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质性转变。
五、尊重差异,促进发展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世界各国相继出现了中国热和汉语热,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来华学习。我国自1950年起开始接受第一批外国留学生,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来华留学生规模得到迅速扩大,学生层次有较大提高。截至2008年,已累计接受来华留学生146万余人次。2008年共有来自189个国家和地区的223,499名外国留学生来华学习。外国留学生群体的融入为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对高等教育管理工作,特别是留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不同国家存在文化、宗教和风俗上的差异,因此留学生管理工作的研究应着重关注文化差异所带来的问题和应对留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双向跨文化沟通。
二、文化差异及其在留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表现
1.文化差异和文化冲突。
根据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对“文化”这一概念的系统表述,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惯,以及其他人类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种种能力和习性在内的一种复合整体。
所谓文化差异,是指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导致特定人群之间遵循不同的价值评价标准和行为准则,因而使他们对于特定事物具有不同的态度和行为。外国留学生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他们在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文化差异的问题,而更深层次的文化差异则会导致文化冲突。
所谓文化冲突,是指个人或者群体从一个熟悉的文化环境到另一个陌生的文化环境而引起的信仰、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生活习惯等方面的文化碰撞。由文化冲突概念延伸的留学生文化冲突则指来自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的留学生在校园生活中表现出的在信仰、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风俗习惯等重要文化要素方面的差异造成的矛盾。
2.文化差异在留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表现。
(1)语言障碍问题
语言作为文化的直接表现形式,包含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同时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世界各国的语言多种多样,分属于不同的语系。汉语作为中国的官方语言,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语言,特别是西方的拉丁语系如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在语音、构词、语法、书写结构等方面有着很大的不同。
对进入新文化环境的外国留学生来说,在中国的学习和生活首先面临的就是语言问题。初学汉语者在传达信息、表达感情方面有很多障碍,在使用汉语学习和交际时,往往会因为文化差异的干扰,造成留学生和管理者双方的误读与误解,导致言语交际的失败。对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同一个词或同一种表达方式可以具有完全不同的意义。言语交际在基本语义和语言表达结构上的差异就有可能对外国留学生和管理者之间的跨文化交流产生双向障碍。而非言语交际如手势语、面部表情等传递信息能加强和补充语言的交际功能,但对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来说,相同的非言语交际符号象征的意义可能是不同的,所以非言语交际同样存在着沟通障碍。
从语言表达形式上来说,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在表达上比较含蓄,而许多西方国家的表达方式比较直接。由于表达形式的差异,即使语言准确无误,也会产生误会或容易使留学生产生中国人不真诚,而管理者觉得留学生不好相处、不好沟通的错误认识。
(2)生活适应问题
留学生来华后直接面临的就是因生活环境变化而带来的具体问题。国内的气候、住宿、饮食、安全等方面的变化是他们最为关注的问题。虽然大多数高校都能尽量为留学生的生活提供必要的相对舒适的物质条件,但仍无法保证满足每个学生的生活习惯和需要。在面临具体的生活问题时,留学生由于身处异乡,住宿、饮食方面的差异,出行、医疗方面的不便,与室友在生活习惯上的不同,加上学业的压力,各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易引发生活不适感,很容易产生不良情绪,一旦解决不好、处理不当,他们就可能会对生活中的琐事缺乏宽容,产生一些不稳定的情绪,甚至与管理者发生争吵。
(3)思维方式差异问题
传统的中国文化具有较强的抽象性,而西方文化就有较强的具象性。中国人凡事习惯从整体到局部,语言和思维方式具有明显的笼统性和模糊性,与西方人的直观性和精确性的言语观不同,中国人之间如果关系亲密就会无所不谈,如自己的家庭、朋友、工作等。而西方非常重视个人隐私,如过度询问私人信息和情况,就会引起对方的不快;中国人习惯在语言和行为上都对别人表示尊重,对自己则尽量谦虚,有时会故意贬低自己以示谦逊,而西方人则将有自信和得到赞赏看做自我的人格和价值得到认可,不会为了显示谦虚而贬低自己,相反常夸耀自己。
(4)宗教和风俗习惯问题
不同的有不同的习俗和教义,体现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质。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中的大部分人都有不同的,多种不同同时存在,留学生群体之间在社会交往和日常交往中难免产生一定的冲突。因此,在留学生管理工作中应尊重他们的,避免冒犯他们的宗教禁忌,引起他们的敌视情绪。
风俗习惯也是文化差异在具体生活中的一个重要表现。而风俗习惯指的就是各个民族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不同,形成各自不同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这些风俗表现在留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有很多风俗跟宗教有直接的关系,如信奉伊斯兰教者会在固定时间朝拜和斋戒,基督教徒则会定期到教堂做礼拜,而有些佛教徒是素食者,等等。另外,各国留学生在长幼称谓、身体接触等方面也有基于各国文化的不同的风俗习惯。
(5)价值观的差异问题
价值观作为特定群体所公认的判断事物的标准,因文化不同而存在差异。人们处于何种社会关系中,有什么样的社会地位、人生经历,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就会形成什么样的价值观。如中国传统价值观不突出个体和个性,而强调集体的作用。这与西方追求推崇个性和个人成就的价值观有很大差异。来自异国他乡的外国留学生在新的文化环境下会习惯性地以自身的文化价值观为标准去衡量周围的事物和他人的行为,进而有可能会产生文化冲突。
三、正视文化差异,有效推进外国留学生管理工作
来华的外国留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管理对象文化的差异性决定了留学生管理工作的特殊性。这就要求留管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和了解留学生群体表现出的诸多文化差异,帮助来华留学生顺利适应来华留学生活,有效推进高校外国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1.了解和尊重外国留学生各自不同的文化。
文化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但文化并无优劣之分。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了解和掌握不同民族文化的习性和思维方式,提倡尊重各种不同的文化。高校外国留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社会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思维方式、语言方式、和风俗习惯各有差异。我们要尊重留学生的文化习惯、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及信仰和隐私权,尽量避免在沟通中产生文化冲突,尽可能为外国留学生营造轻松融洽的管理环境。
2.完善管理制度,合理安排入学教育。
外国留学生管理工作需要一个完善和合理的管理体制,对他们的行为进行合理、有效的规范和约束,力求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留学生,并且通过明确的规章制度,让他们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虽然留学生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但我们在尽力帮助他们适应新环境的同时,不能姑息他们违反校纪校规、触犯中国法律的行为。这就要求留学生管理制度针对留学生的特殊性做出合理、周全的完善,保证管理工作顺利开展。以南京师范大学为例,我校留学生管理办公室专门编纂了一本《南京师范大学外国留学生手册》,将学校涉及留学生的相关学习、管理、住宿等各项规章制度汇总,并加入了关于外国人签证、保险等方面其他部门的相关制度,同时将其中重要的部分翻译成英文版,在学生入校时给每一位留学生发放一本,让他们仔细阅读并严格遵守。
合理安排入学教育也是让留学生了解和意识到自身责任和义务的有效途径。南京师范大学在每学期新生入校后,及时安排新生入学教育讲座,并同公安局出入境等部门为留学生现场宣讲规章制度和注意事项。良好的入学教育会帮助学生更快地适应学校的生活,为以后的思想教育工作打好基础。
3.开展多种多样的留学生活动,加强主动沟通。
开展留学生活动或者中国学生与留学生共同参加的活动,能够直观地让他们感受和了解中国文化、风土人情、社会发展等。可以通过开设关于中国文化与民俗的讲座,组织留学生参加一些文化之旅活动,在各种中国节日期间举办与中国学生一起联欢的活动等各种方式,丰富留学生的业余生活,创造更多来华留学生与中国人接触的机会,使他们更好地融入中国的校园生活,并逐渐在感性和理性上加深对中国和中国文化的理解。留学生管理人员可以利用各种活动加强与留学生的沟通交流,拉近与留学生之间的距离,促进双向的沟通和交流。
4.加强留学生管理队伍建设,增强教育服务意识。
留学生管理人员是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者,在留学生管理中对于避免和解决留学生文化冲突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必须切实加强留管队伍的建设。首先,留学生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留学生沟通的语言能力和灵活的沟通方式。其次,留学生管理人员应多学习和了解不同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情况,为今后在工作中避免由文化差异引发的留学生矛盾进行有效干预。再次,要有及时发现问题的能力,主动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关注特殊学生和问题学生。最后,可以会同各高校外事管理人员举办一些交流活动,交流优秀的管理经验。
教育服务理念是指导我国高校留学生教育工作良性发展的有效保障。留学生管理部门要转变角色,强化“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以服务留学生的理念为指导,为留学生的发展着想,做好留学生来华的生活、教学等方面的工作。
五、结语
外国留学生的管理工作具有特殊性,它是基于客观存在的文化差异下进行的双向跨文化管理。通过关注留学生文化差异的表现,积极主动地寻求探索新的有效管理方法,不断加强与留学生的沟通和与留管队伍的交流,推进高校留学生管理工作不断完善,为外国留学生在中国的学习和生活营造美好融洽的环境和氛围。
参考文献: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加深,跨国公司蓬勃发展,而公司经营所要面对的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跨文化的差异。有人举例说:“一幢各国人群居的大楼起火,犹太人背出来的是钱袋,法国人背出来的是情人,中国人背出来的是母亲。”这个例子生动的说明了不同文化的差异,来自不同国家的人即使是同样的环境,同样的问题其思维和行动却是大相径庭的。具体到一个企业,不同的文化差异必然导致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的不同。因此,比较分析中外管理文化特别是中西管理文化的差异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中西文化渊源不同
以中国、日本为代表的东方文化是以儒家伦理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既是一种以农民社会为主体的农业文化,又是一种以宗法血缘关系为根基的宗法制度文化。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国,在早期发展中重视农业经济的发展,忽视商业经济。而农业经济是一种典型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使得他们安于现状、乐天知命,缺乏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和敢为人先的冒险精神。另外,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度,这种宗法制度文化把人以家族、宗亲为单位紧密的联系起来,宗族成员的行为规范要受到伦理道德的约束。它要求人们把自己看做是家庭、社会的一员,所以东方人强调群体意识,强调一切以大局为重,个人必须无条件的服从组织。宗法制度导致了“家长制”式的集权专制,形成了重人治、轻法制的传统。以欧美等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有三个历史渊源。第一个是古希腊文化,这种文化强调一种科学精神,强调人要正确的认识自然,按客观规律改造自然。所以西方人特别崇尚科学,讲究理性主义。第二个是古罗马的法律制度。这种文化思想主张以法律制度规范每个公民权利和义务,主张产权清晰,私人财产不受侵犯。所以西方人重法制、守规矩。另外,古罗马法律里强调的是个人,保障个人的权利、履行个人的义务。所以在西方强调“个人主义”,主张通过个人努力获得自己的财产和地位。第三个是希伯来民族的宗教。这种文化强调人应该有信仰,崇尚个人奋斗精神。由于中西方文化渊源的不同,决定了中西方人格特质构造和发展取向的整体差异。东方人格是在是儒家文化、农业文明熏陶下形成的,其基本特征是:依靠宗族荫护;强调集体,追求和谐,封闭,感性;西方人格是在西方宗教文化、商业文明熏陶下形成的,其基本特征是:依靠个人奋斗; 追求民主;重开放,理性。
二、价值观不同
价值观是管理文化的核心,从价值观的不同可以看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最根本的不同。价值观主要指人们对事物不同的评价与认识,是衡量人们信仰、价值和心态的一个测量工具。中西文化价值观的差异主要表现在:首先,西方企业员工崇尚个人奋斗,主张通过个人奋斗获取财产,拼命奋斗也拼命享受,追求从自身的努力工作中得到更多的物质满足和乐趣;而中国人受到安分守己的小农思想的影响,习惯平和、懒散的生活,不热衷改变现实,重视维系人际关系,把工作时间看作是同事间交往的机会。其次,西方人喜欢挑战和冒险,他们热衷于运用新的技术、开拓新的市场和开发的新产品,只注重过程,不在乎结果是成功还是失败。相反,中国人崇尚团队精神和协调,缺乏一种冒险精神,墨守成规而且害怕变革也害怕承担责任。再次,西方人认为个人与企业之间只是工作关系,而且下级对上级有一定的建议质疑权,有较大的自,敢于直截了当的指出上级的错误。而中国员工一切听从领导的安排,一切都是领导说了算,注重对领导的服从。
三、管理行为不同
西方文化以制度为基础,企业管理讲究原则、追求效率,注重实施的是制度化的理性管理。西方企业管理重视一种硬性安排,分工明确,职责清晰,讲究用法律条文作为主要依据约束人的行为,注重实证与依据的规范性和严谨性。但中方尤以国有企业为代表,更多的强调上下级人际关系的重要性,管理人员行动的主要依据是上级的指示,上级为至尊。而规章制度成为摆设、形式,甚至可以随着个人主观意志的改变而改变。在中国企业中,管理者实施的是关系化的情感管理,制度往往不被企业管理者所重视。企业管理者对制定制度毫无兴趣,即便制定出来制度,员工在执行时,也常常因为所谓的特殊情况或者特殊照顾而“灵活”放弃。中国企业管理依赖于人治,讲究一种情感的互动,良好稳定的人际关系是管理的主要手段。
四、人力资源上的不同
西方企业人力资源配置主要是依靠外部劳动力市场。随着劳动力市场的发达,企业一般直接通过市场招聘所需人员。个人与企业的关系靠契约维系,只是一种简单的劳动雇佣关系。这种简单的法律关系使得员工与企业之间双向流动,一旦发现对方不适合自己的发展,就马上解除契约关系,所以可以实现企业与劳动力之间的最优配置。在人力资源的使用上采用多口进入和快速提拔,企业只注重员工的能力,只要良好的工作绩效就可以很快得到提升和重用。而中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配置主要是靠考核、内部培训的方式,一般员工流动性不大。在人力资源使用上往往要熬年头、论资排辈,重视个人历史和人际关系即家庭背景,重视德才兼备,政治素质等。另外,在企业人员的工资组成上,西方企业主要以工作性质和工作内容来进行发放,而中国一般都纳入员工的资历、经历和学历等要素,并且这些还是区分员工工资水平的重要因素。
五、管理决策方式不同
西方管理文化思想是在崇尚自由、平等、法制的社会制度下发展起来的,因此,西方管理者的决策非常民主,主观性也比较强,管理者一般都拥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善于听取各方意见,所以上下级之间的权力距离较小,谁最了解问题,谁最有发言权。西方企业常常是习惯于个人做出决策,并由决策者承担最终责任。而中国管理文化思想是在等级森严的家长制集权专制制度下发展起来的,企业内部等级秩序严格。在决策方式上,中国企业的决策常常由集体做出,效率低下,实际上大多数仍是主要领导相互妥协作出的决策。这种集体决策没有明确的责任人,所以不管决策对否,都无须承担责任。中国企业不善于对下级进行授权,也不善于听取下级意见。而下级也不敢轻易越权,只要是领导说的,都是对的,对上级有着强烈的依附心理。所以企业上下级之间存在较大的权力距离。
六、约束方式和激励方式不同
西方管理文化认为,人是自利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使自己的效用最大化,所以通过物质刺激就可以很好的约束和激励员工。中国管理文化主张用伦理道德来教化人,是一种关系化的情感管理。通过管理者的自我修养对员工产生一种人格影响力,促使这个被管理者也从主观上对自己加以管理,而惩罚等都只是一种辅助力量。
总而言之,我国的管理文化与西方国家存在较大的差异,我们不能单纯的分辨哪个好哪个不好,它们都是人类文明智慧的结晶,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而且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外管理文化也出现了融合的趋势,例如不管是以家庭为本的中国企业还是以个人为本的西方企业,都在管理中突出了人的重要性,重视个人的发展。另外,各国企业都倾注极大热情在企业的价值观、目标、宗旨等管理文化建设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一体化,使中国经济融入到整个世界经济中,也导致了中外管理文化的相互取长补短、交融汇合。
参考文献
[1]武,康星华.《现代管理学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芮明杰.《管理学教程》.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
引言
就业观是人们对与就业有关问题的基本看法和基本观点。对于一个高智商的大学生群体来说,其在大学校园学习的过程中和社会因素对其的影响,使这个群体中的每个成员已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就业观,将使他们对就业环境、职业与待遇的选择和取舍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为了了解大学生的就业观,以便对他们进行就业指导时能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教育工作,而自拟调查表,调查和分析了大学生的就业观,现将调查与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一、调查样本与内容
在**省**地区高校中调查了1所二本高校,1所三本高校,1所高等专科学校,1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调查对象为在校全日制大学生812名,调查内容包括学历层次、学生性别和学习专业,将专业分为理科、文科和工科三大类;自拟问卷调查表,将就业观拟定为30个不同调查项目。本文仅分析不同学历大学生的就业观。
二、调查与分析方法
将要调查的项目自拟成问卷调查表,培训调查人员,由调查人员将问卷调查表现场发给每个被调查对象,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并当时收回调查表。将调查资料输入计算机建立SPSS(StatisticalPackagefortheSocialScience)数据文档,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类并进行χ2检验,分析大学生的就业观在不同学历之间的差异在统计学有无显著性意义。
三、调查与分析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812份,收回812份,回收率为100.0%,其中有效问卷755份,有效率为92.98%;二本学生283名,三本学生188名,专科生284名;男生313名,女生442名;理科219名,工科270名,文科266名。
四、讨论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高校大规模扩招后,大学生就业的形势日趋严峻。但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特别是近年来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产生了更大影响。大学生就业难除了与国家提供的就业岗位的总数,大学生就业的供求关系,大学生自身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是否能适应社会需求等有关外,同时还与大学生择业观念和就业观的正确与否有着密切关系。从表1与表2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少数大学生认为自己所学的专业不理想有95人(占12.58),或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是否有发展前途抱着迷茫(不知道)的态度有55人(占7.28),这140名大学生都认为自己所学的专业是影响自己就业的主要因素,在高等专科学校中的学生表现为更突出。但绝大多数大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认为尚可或是理想的,影响自己就业的因素主要与自身的能力和素质有关。:
不同学历大学生个人就业观显示出有显著差异。大学生的就业观不仅是他们在职业选择上表现出来的种种心态,而且是他们自我价值取向在职业选择领域内的某种表现形式。多数学生择业看重工作环境和条件,其中专科生所占比例最大,择业时看重经济收入和待遇者,主要是二本大学生,从中显示出不同学历层次的大学生的就业观的差异,其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1)。从表3可见不同学历的大学生其对自身价值是否能得到社会认可、是否能发挥个人才华和能力等,其所占的比例差异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不同层次的大学生都想发挥个人才华和能力,应使自身价值得到社会认可,发挥个性,追求真理,尽力挖掘自己的潜力,施展自己的本领,而表现出来的是一种自我实现型。把表3与表4联系起来分析,755个学生中有218个学生择业看重经济收入和待遇,不足三分之一的学生这种自我实现表现出来的价值取向是金钱,工作薪水带来的物质享受,把自我价值取向建立在经济的基础上。个人价值观是后天形成的,它在形成的过程中,社会、家庭、学校等群体对个人价值观的形成起着关键的作用,由此可见,学校还应加强对大学生个人价值观的教育,正确引导,在大学生中应树立正确的个人价值观和就业观。
在调查中发现不同学历层次的大学生,就业时拟采取的就业方式绝大多数是表示要靠自己,被调查的755名大学生中有639名抱有这种态度,表明当代大学生有着一种自食其力的心态,这是良好的一面。但认为靠父母帮助就业的65名大学生中,高等专科学校的大学生有29名(占44.6%),也许是高等专科学校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学历低,在校学习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不够,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而依靠家长帮助自己就业有关。
大学生就业存在偏面性,多数大学生希望在沿海城市或省会城市就业,进事业单位,从事管理或专业性工作。这些大学生都存在就业理想化的心态,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强烈,对社会、对自己未来的生活存在着许多美好的向往,有着比较强烈的就业动机。但因为他们不能正确地认识社会,客观地评价自己,把就业简单化、理想化,对自己就业的定位往往偏高,认为只要找到“公家”的铁饭碗才算是就业,自己面子好看,名誉和地位双丰收;大学毕业后在私营企业、非国有公司、自己创业等不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不能实现个人价值等错误观念,而影响了部分学生就业。
总之,大学生的就业观的主流是好的,多数大学生都把自己个人价值取向定位在应能发挥个人才华和能力上,自身价值应得到社会认可,但在就业观上存在偏面性、理想化。大学生是否有正确的就业观,将会涉及整个社会利益的重大问题,他们对职业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乃至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对大学生的就业观应加强指导和教育,是当今高校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参考文献:
自我国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信息化的高度进步极大的促进了我国信息化领域的蓬勃发展,而电子文件以其传播速度快、复制和修改简单等诸多优点受到社会广大群众的青睐,目前已经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中不可获取的重要信息工具之一。因此,只有及时有效的分析电子文件与纸质档案在档案管理中的差异性,才能真正做好各类档案的管理工作,建设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现代化档案管理。以下笔者从多个角度对档案管理中电子文件与纸质档案的差异进行粗浅的探索。
1、档案管理中电子文件与纸质档案信息载体的寿命差异
目前我国档案管理主要分为电子文件管理、纸质档案管理两种。纸质档案的保存寿命的长短主要取决于纸张的纤维素。因为在纸质档案管理保存中一旦遇到高温、高湿、氧化剂等化学作用就会使纸张纤维素发生氧化和水解反应,造成纸质档案的损坏。因此在档案管理中,一般对纸质档案的保存要注意排除外界环境的化学影响,使用科学、合理的保存手段可以加强纸质档案的保存寿命直至千年以上。
电子文件的载体主要是由磁性物质或者是光盘所构成的。首先,磁盘和磁带的支持体聚酯底基具有易产生静电、吸引尘埃、易卷曲的等诸多缺点。其连接地基和磁粉的粘合剂又具易磨损、生霉、脱离等缺点,直接影响着电子文化信息的再次使用。同时,在受到外界磁场影响时,也极易导致磁盘和磁带的退磁、消磁现象;其次,光盘的信息存取主要是利用激光进行,主要由保护层、盘基、记录介质等部分组成。而目前市面上使用的光盘记录介质主要有硒、碳铝化合物、碲、碲合金以及一些在激光热效应作用下极易发生物化性质变化的材料。而正是由于这些材料的易氧化、不稳定,电子文件与纸质档案相比,电子载体的寿命要相对短很多,磁带、磁盘等电子载体一般使用寿命均不超过10年,而光盘的使用寿命也不超过30年。
因此,针对电子文件使用寿命短、不稳定、易氧化等诸多特点,想要有效的提高电子文件的有效寿命,应该将电子文件存放在非阳光直射并且通风的环境中,同时对电子文件的使用寿命做详细的标注,在临近电子文件载体保质期时,应该及时进行电子文件的复制,以免造成不可弥补的档案信息损失。
2、档案管理中电子文件与纸质档案技术寿命的差异
当纸质档案形成时,它所使用的纸张就会与字迹、内容永远的结合在一起,非人为变动的情况下不会出现丝毫的改动。
而电子文件主要是依托于计算机,通过计算机技术将电子信息与载体结合在一起,并且通过计算机进行识别、读取、修改。而一旦电子文件的技术过时,其载体上的信息将无法识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计算机技术革新,以至于新的存储技术代替旧版的存储技术。如曾经使用到的存储载体5英寸软盘到目前的光盘、U盘,在短短几十年的技术发展中,最初的5英寸软盘计数机早已不法识别;另一方面由于经济体制的变化,致使原生产模式消失。如单个生产厂家所生产的电子文件设备,由于某种经济原因而导致厂家破产、倒闭,而使其销售的产品无法再找到配套的产品,以至于计算机无法在识取电子文件信息。
因此,对电子文件来讲技术寿命所到来的影响远远大于其载体寿命。所以,在档案管理中,针对每一份生成的电子文件都要相应保留一套运行电子文件的操纵系统、硬件设备等读取电子文件相关的技术或者在技术更新换代时,及时做好电子文件的一系列转换工作以适应新技术革新下,电子文件的可读性和可管理性。
3、档案管理中电子文件与纸质档案信息保护的差异
在档案管理中我们对纸质档案信息保护的目标主要是延长纸质的使用寿命。因为纸张和纸张上记录的内容、信息在客观条件下是结为一体的,在保证纸质文件形体的同时其文字信息就得以保存下来,且不宜更改其信息的原始形态。
而对电子文件而言,记录电子文件的载体和信息是可分离的,也正因如此,电子文件信息也面临着随着被修改、盗窃、销毁的危险。同时电子病毒作为电子文件信息保护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隐形杀手正无时无刻的危险者计算机的系统程序。因此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加强对电子文件的信息保护尤为重要。
在日常电子文件档案管理中为了确保电子文件信息处于安全、稳定的环境下,档案管理部门应该加强对电子文件的看管,使用数据加密法、数字水印法、数字时间印章法等方法。数据加密是指对电子文件中的电子信息进行处理,形成一种难以识别、读取的数据模式。数字水印法是指将作者的标识隐藏于电子文件之内,以确保即便文件被拷贝时,作者的相关重要标识仍然不会被拷贝走,以确保电子文件载体信息的唯一性。而数字时间印章法则是通过计算手段将形成后的电子信息予以信息封锁,一旦当归档的电子文件被恶意修改或者删除时,由于信息封锁其修改和删除时间与网上初始确认时间不符,其电子文件内容、信息不法更改,以确保电子文件的安全性。同时,加强对计算机防火墙技术,存储和录入人员职责的权限控制,以此形成科学、有效的档案信息管理系统。
4、档案管理中电子文件与纸质档案管理方法的差异
电子文件与纸质档案在管理方法上有许多差异,其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上:首先,电子文件与纸质档案在归档的方式上不同,导致其管理方式上存在一定差异。因为电子文件是由计算机将电子信息与信息载体紧密结合在一起技术过程,而由于信息载体无法固定,在编辑修改中叶不留痕迹,致使电子文件的原始凭证处于复杂而又多变的环境中,给电子文件的鉴别归档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对电子文件的归档在传送和处理过程中需要进行数字签名、信息认证、加密保护等等手段,以确定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始性;其次,在电子文件与纸质档案在分类和编目的方式上不同,导致其管理方式上存在一定差异。在电子文件的分类和编目上,由于电子文件在计算机中早已形成一个系统的管理文件,因此档案管理人员在接收到电子文件时,可以马上为电子文件自动生成一个唯一的文件号,并且给出电子文件想对应的分类号和档案号。同时,可以在档案管理上建立全方位的收索工具,方便电子文件的查询,极大的降低了档案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和工作时间;最后,电子文件与纸质档案在利用方式的不同,导致其管理方式存在一定差异。因为利用者想要查询电子文件时必须要通过计算机进行识别、读取,也因此决定了电子文件在使用上需要符合一定的条件,即部分电子文件只有在符合档案管理要求,成为档案馆注册会员时才能通过远程登录等方式,经过档案管理中心确认其身份获取查阅电子文件的授权资格后,才能进行有关电子文件的查阅。因此,在电子文件的管理上,档案管理中心需要对利用者进行借阅登记并且提供相应的电脑缴费查询功能。
5、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电子文件作为信息化时展的智慧结晶,为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创造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不仅要熟练掌握纸质档案的管理知识,更要充分了解到电子文件与其实施管理上的不同,管理的注意事项。同时,掌握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以此加强电子文件的档案管理工作,做到与时俱进,满足我国社会主义信息化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樊建平,刘兴汉,刘宏伟,吴俊翔.电子文件档案与纸质档案在保护技术上的差异[J].内蒙古气象,2006,(2).
[2]谢维丽.浅析加强电子文件的管理[J].中国科技信息,2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