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通信课程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15 14:50:3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光纤通信课程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光纤通信课程论文

篇(1)

[1]张国鸿.浅谈光纤设备通信原理及其布线技术[J].港口科技.通信与导航,2007.

[2]潘远翠.浅谈光纤通信市场的发展[J].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

[3]高小梅.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与展望[J].青年科学,2010.

[4]李文娟.光纤通信新技术探究[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5,03:87-88.

[5]肖宏.关于光纤通信新技术的应用与研究[J].硅谷,2013,01:253+251.

[6]林海彬.探讨光纤通信新技术的应用与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14:25.

[7]王小龙.浅谈光纤通信新技术的应用与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01:75+78.

光纤通信论文参考文献:

[1]夏坚.浅析现代光纤通信传输技术的应用[J].信息通信,2011(04):40-41.

[2]李彬,赵静娟.现代光纤通信传输技术的应用探讨[J].通信技术,2013(07):14-15+18.

[3]李刚.光纤通信传输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J].中国新通信,2015(11):65-66.

[4]张越.光纤通信传输技术的应用[J].民营科技,2012(09):102+208.

[5]陈晓岚.现代光纤通信传输技术的应用分析[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6(03):34.

光纤通信论文参考文献:

[1]孙捷,杨佳,任德昊,谭毅.光纤通信实验教学的改革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7):122

[2]陈琳,施正一,朱武,杨俊杰.光纤通信课程实验教学改革和研究[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34,(4):73-77.

[3]李书旗,朱昌平,陈小刚.光纤通信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0,(36):132-133。

[4]曹雪,李新营.光纤通信实验教学的优化探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3,11(1):97-99.

篇(2)

1.1课时不足,理论性知识不能较好地结合实际工程,且实验设备更新较慢,实验教学效果有待提高

由于光纤通信技术是一门多学科交叉渗透的课程,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就我校的情况来说,本门课程总学时48个学时,实验10个学时,由于教学学时的限制,不可能面面俱到地把所有光纤通信的内容都讲到,因此教师选择教学内容的随意性较大,容易导致教学内容的片面性和不连续性,对于学生来说,也感觉课程的知识点过多,没有连续性,不好掌握。而且本门课程涉及的物理知识较多,对一些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很难掌握,因此就会出现学习困难。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仅限于一些基本知识点,不清楚理论的实际工程意义,导致学生学完以后不知学了什么,不知学了有什么用的情况。在实验内容方面,也存在着实验硬件更新升级落后、实验的设备陈旧、实验项目单一、实验内容老化等问题,教学内容已经严重落后于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另外,采用实验箱型的实验方式在方便操作的同时却无法让学生深入了解光纤通信系统全貌。实践教学很难达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目的,导致学生普遍对实验教学认识不足,严重影响了实验教学质量和效果。

1.2课程内容选取理论性较强,工学结合教学体系尚未真正构建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按照所选教材的顺序按章讲解,由于课程本身特点,公式多,表格多,图形多,有些还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公式的推导,导致了学生感觉学习难度大,不易听懂,课程气氛沉闷,认为对实践指导没有意义。课堂讲授理论性强,但不知道这些理论应该如何应用,工学结合课程教学体系尚未真正的构建。

1.3侧重理论知识考核,过程与能力考核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我校传统的考核办法是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时,学生把大量的精力花费在记忆知识点,背公式上,而且不能反映学生的实际应用水平,由于期末考试所占比重最大,不能改变一考定终身的问题。虽然有平时成绩,但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实际掌握知识的能力及水平。由于平时成绩所占比重小,因此对平时成绩里所含的实验成绩不重视,大部分学生对待实验不重视,实验报告也有抄袭现象。所以这种考核办法不能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也需要进一步改进。因此,本文针对教学中出现的以上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2教学内容改革

结合本校的人才培养定位,为了培养应用型人才,在教学内容方面,既重视课程的理论性,更要强调课程的实用性。

2.1结合工程实际,重组课程内容

光纤课程的理论知识点较多,在理论课讲授时,由于学时的限制,不可能面面俱到,都讲深入也是不切实际的。因此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做到详略得当、主次分明。对于学生反映掌握比较困难的理论,可以适当地在课前进行一些知识的补充,也可以在上次课结束时,留一些预习任务。比如在讲光源这一部分内容时,可以让学生提前预习物理中光学这部分内容以及模拟电路里的相关内容,在课堂上再辅以补充,使学生接受新知识时就容易得多。还有在讲解光纤导光原理这部分内容时,由于模式理论方法其中存在非常难懂的电磁理论知识,因此结合人才培养目标,果断删除这种分析方法,改用相对简单的射线分析方法。

2.2及时将光纤通信新知识、新技术补充到教学内容中

由于光纤通信技术发展速度极快,现有的光纤通信教材中提到的新技术,比如光放大技术、光波分复用技术、光孤子通信和相干光通信等在实际中已经应用的比较成熟。而新出现的新技术并没有提及,因此适当增加新技术、新理论的课时,使学生更多的最新技术发展的动态。

2.3重视实际工程案例、实际工程操作的讲解

比如光缆敷设、光纤熔接、光纤通信系统设计等教学内容都安排了适当的课时,通过实验或视频的形式给学生展示出来。既与实际联系紧密,又增加学生的兴趣,为将来的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3教学方法的改革

现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这么几种,课堂的板书讲授法、多媒体授课、实验演示法等。板书讲授法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优点是思路清晰、框架清楚、重点突出,学生容易笔记,思路清楚,精神集中;缺点是形式单一、信息量小、不生动直观。多媒体教学可弥补板书里存在的问题,多媒体教学方法信息量大,能动态的显示一些复杂不易理解的内容,一些动态软件的引入,更是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和理论形象生动化,学生学起来更容易懂,更加感兴趣。但由于信息量太大,讲授速度偏快,如果只使用多媒体教学学生很容易疲劳。实验演示方法最直观,最容易接受,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但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不能全程采用。这几种教学方法各有优缺点,我们不能只是单一地采用某一种教学方法,而是应该把它们结合起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目的能达到使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学习更加轻松,容易接受,更能很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目前《光纤通信技术》课程内容主要有这么几部分:光纤传输原理及特性、光纤器件、光纤通信系统、光纤通信网络及新技术。这几部分内容各有特点,因此在教学时应该根据不同教学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1)光纤传输原理及特性这部分内容理论性很强,涉及到很多物理知识、数学知识,内容抽象,还存在很多公式推导,学生学起来很困难,不感兴趣。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以板书形式为主,清晰明了,辅以多媒体课件,把书中一些图片由静止变动态,把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2)光纤器件这部分内容比较直观,更接近于实际应用,因此教学方法不采用板书讲授。这部分内容以多媒体讲授为主,辅以实物展示。把不同的光纤器件带进课堂,给同学们展示,学生非常感兴趣。在多媒体课件上向学生展示它们的应用情况,效果很好。由于实践条件的限制,这部分内容的操作要靠校外实训基地提供的帮助,把合作单位的器件拿到课堂,并请工程师来讲解,收到很好地效果。(3)光纤通信系统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设计思想和实际应用,采用的办法是采用仿真软件和实验箱操作结合的方式,这部分内容可以安排在实验室。采用仿真软件,可以使学生对整个系统的应用有更深刻的认识,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通过实验,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加深印象。(4)光纤通信网络及新技术这部分内容也是有一定难度的,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一是理论性强,不好理解,讲授方法采用多媒体为主,辅以形象举例法。比如SDH的同步复用和映射方法这一节,内容非常抽象,不好理解,在讲授时通过多媒体的动态演示使学生思路清晰,并且通过举大家日常非常熟悉的货车拉货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由浅入深。二是这部分内容更新非常快,我们采取的方法是:老师对目前的新技术、新成果进行大量的材料收集,以多媒体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另外为了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通过网络自己收集这部分内容的材料,课上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并说出自己的见解。通过这种形式,既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增加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形成很好的教学互动。

4考核方式的改革

针对传统考核办法存在的不足,我们采取了这样的尝试办法。成绩的组成由这几部分构成:平时成绩20%(包括平时出勤情况、课堂参与情况)、实验成绩30%(实验报告+实验论文)、小论文10%、期末考试成绩40%。在这几部分中降低期末考试的比重,提高实验成绩的比重。其中实验成绩这部分内容,学生不能只交一个实验报告了事,还要有仿真作业成绩,并且通过实验论文让学生写出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及现象总结,实验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是如何解决的,有没有改进的办法。我们设置的小论文是开放性的题目,比如可以写对整个光纤通信技术某项新技术的认识、发展动态,也可以设计一个小型实际项目的光纤通信系统。通过这些措施,希望能全面的反映学生的综合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篇(3)

《光纤通信》课程是我院通信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和其他专业的选修课,光纤通信实验是该课程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搞好实验教学,可以巩固学生的光纤通信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工程设计能力。

光纤通信实验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学生重视不够、实验教学地位不突出实验课时少,一般只有10学时,在大四的上学期进行,此时正是学生考研前的复习冲刺阶段,很多学生不重视实验教学,缺课现象比较严重,实验教学组织起来困难,教学质量较差。

实验项目偏少由于实验课时所限,实验项目偏少。

缺少综合型、系统型实验现开设的实验以验证型实验为主,现有实验箱的实验方法与实际工程的测试方法有一些区别,通过已开设的实验学生难以真正掌握实际工程的测试方法。缺少综合型、系统型实验,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建立系统工程的概念。

学生的实验热情不高由于实验成绩在课程总成绩中仅占10%,学生普遍不重视实验教学,实验热情不高,抄袭实验报告的现象比较严重。

实验教学效率较低由于指导教师在实验前详细讲解实验指导书上的内容,并且实验指导书上的实验步骤很具体,学生据此可顺利完成实验。这种做法使学生产生了依赖心理,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篇(4)

[作者简介]张竞秋(1974— ),女,吉林长春人,长春理工大学通信工程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光纤通信、通信网理论;朴燕(1964— ),女,朝鲜族,吉林吉林人,长春理工大学通信工程系,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数字图像处理;王宇(1974— ),女,吉林梨树人,长春理工大学通信工程系,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数字图像处理。(吉林 长春 130022)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9—0169—02

“光纤通信”课程是电子信息类本科生的一门重要专业主干课程,在培养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人才中占有重要地位。该课程结合光电子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系统介绍了现代光纤通信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基本技术和基本分析设计方法、光纤光缆、通信光器件及光纤通信系统原理等,为学生学习后续的光纤通信设备、光缆线路工程、综合布线工程、宽带接入技术及现代通信技术等通信专业课程奠定基础;同时,对培养学生综合应用以前所掌握的通信系统基本知识、数字通信基本知识等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光纤通信”课程涉及了诸如通信、材料、固体物理、量子力学、电子等众多学科的内容,具有理论基础深、涉及内容广、知识更新快等特点,是一门基础理论与工程实践联系十分紧密的专业课程。

一、“光纤通信”课程多媒体教学的现状

1.过分强调和依赖多媒体。就“光纤通信”课程来说,其内容繁多复杂,课程内容更新较快,而同时由于教学改革的需要,课时普遍不足。在这样的情况下,大部分教师过分追求教学进度和信息量,使得在“光纤通信”的课堂上经常是教师满堂灌,学生眼球跟着多媒体课件如过眼云烟地听课,没有足够的理解和记忆的时间,这样的多媒体教学显然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多媒体课堂主导和主体缺失。在“光纤通信”课程多媒体教学的课堂上,教师的主要注意力多数放在了演示和解说上,学生的主要注意力多数也只能约束在被动地接受上。课堂上忽视了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学过程中,缺少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互动,课堂气氛单调、枯燥、乏味。这样的课堂氛围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非常不利于课堂教学。

3.多媒体使用形式单一。光纤通信课程的内容涉及了许多不同类型的知识点,比如理论性较强的光传输的基本概念、定理;实践性较强的光通信器件和设备;前沿性较强的光通信新技术等。但在多媒体教学中反映出来的一个问题是,多媒体教学没有具有针对性地服务于这些不同类型、不同特点的知识点,而只是放电影似的把教师的教学课件在课堂上放映一遍。这样的多媒体教学形式单一,不能很好地服务于光纤通信的课堂教学,无法达到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

4.多媒体课堂内容安排不尽合理。光纤通信课程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包括了很多学科的知识,如电子、通信、材料、量子力学、固体物理等。这就使得在光纤通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很好地把握知识结构和脉络、分清主次和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关系。而在本课程的多媒体课堂教学中,有很多教师一味地追求内容的广度,凡是与课程内容有牵连的内容,不论学生的接受程度如何统统纳入到多媒体课件中来,这就造成了多媒体课堂喧宾夺主,重点、难点内容不突出,从而使各部分知识点很难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清晰的框架,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光纤通信”课程多媒体教学的探索

1.适量使用多媒体。毋庸置疑,运用多媒体教学是实现现代化教学的手段之一,但它绝不是教学现代化的全部。多媒体教学主要有两大优点,其一是用多媒体教学比较直观、生动,容易突破重点难点;其二是可以有效扩展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开阔学生视野。光纤通信课程多媒体教学中我们要了解运用多媒体教学的目的,适量地使用多媒体,使之真正成为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的辅助教学手段。在光纤通信的多媒体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教学目的之一在于要比较直观地反映一些比较难于理解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例如对于光传输理论中抽象的概念就可以采用动画演示的方法,而在重要公式的推导、重要例题的讲解上则不适合采用多媒体讲解。这样在课堂上才能准确把握课堂节奏,使学生既理解了抽象的基本概念又能跟上教师的思路,掌握公式定理的来龙去脉,从而更好地掌握各个知识点。

2.适时使用多媒体。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在多媒体课堂教学中,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四要素必须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才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被灌输者;教材中所提供的知识是学生主动建构的对象,而不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的内容。媒体是创设学习情境,学生主动学习、协作、探索和完成知识意义建构的认知工具,而不是教师灌输知识的手段和方法。可见多媒体辅助教学仍然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突出多媒体教学的辅助功能。“光纤通信”课程既有较强的理论性,又有很强的实践应用背景,要使学生掌握必需的基础理论,同时又具备动手能力,达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必须采用灵活多样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光纤通信”课堂上教师更应注重展开互动式教学,不时地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进行讨论,打开思维。这样学生置身于“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分析问题—实际验证(解决问题)—再提出问题” 的循环中,把教师课堂知识的传授过程转化为学生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不仅可以使学生对相关理论有更深刻的认识,而且可以使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受到训练、得到提高。这就要求在光纤通信的多媒体课堂教学中要适时地使用多媒体,使教与学在不断互动的过程中完成。例如在讲解光纤通信技术起源的内容时要在“光纤技术的起源—光通信的需求—为什么是光纤—有什么用—要解决什么问题”思路的带领下逐步深入。首先通过图片、画面等展现光通信技术的起源,然后提出问题:光通信的需求是什么?为什么是光纤?通过学生和教师的互动交流,最后利用多媒体总结光纤的特点、展示光纤的作用。接下来可以继续就“需要解决什么问题”,结合前面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点展开更进一步的讨论,从而激发学生对后续内容学习的兴趣。

3.科学使用多媒体。“光纤通信”课程教学内容分为光纤传输理论、光器件、光纤通信系统、光纤通信新技术四大部分。采用多媒体教学时应根据各部分知识的特点科学地选择不同形式的多媒体,以便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并掌握知识。光纤传输理论这部分内容抽象、公式复杂,如光在光纤中传输的波动原理,其公式推导非常烦琐抽象,致使学生理解起来非常困难。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Matlab软件将其中的数学推导及分析过程简化,使相应分析形象具体地展现给学生,使学生能够理解其中抽象的理论知识。光器件部分主要涉及光纤通信中使用的无源光器件,如光连接器、光定向耦合器、分支器光分差复用器、光滤波器、隔离器等,以及有源光器件,如激光器、光探测器、光放大器、全光波长变换器、MEMS器件、光开关、光路由器等。对光器件部分的讲授应尽量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式。在专业实验室没有光通信相关光器件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向学生展示各类光器件的外观及应用情况,以弥补学生没有感性认识的缺憾。此外,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可以说是伴随着光通信器件技术水平的发展而发展的,因此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应着重介绍这些光器件的近期研发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光纤通信系统这部分内容分为模拟光纤通信系统和数字光纤通信系统,主要突出设计思想和实际应用,因此最适合采用软件仿真的演示教学法,使学生能够对光纤通信系统的实际应用更直观地了解,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为节约课堂占用过多时间,可以采用教师课堂演示仿真过程、讲授建模的基本原理和学生课下自学仿真方法的方式,通过一些简单例子,培养学生对于该部分内容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的掌握,提高各种通信系统的总体设计能力。对于光纤通信新技术这部分内容,由于光纤通信的发展日新月异,其新技术层出不穷,为有效拓展学生的知识眼界可以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采用如下方式:(1)将搜集到的光纤通信新技术资料以PPT的形式向学生讲授和展示,使学生对该部分内容有具体的了解。(2)视频播放部分专题科教片,之后让学生自由选题撰写文献综述性论文,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合理安排多媒体。就光纤通信课程来说,由于涉及的知识面较广、技术更新较快,要在有限的课时内既交代清楚基本理论同时又能实时地介绍新材料、新技术、新方法,就要求教师在多媒体课堂教学内容安排上精心设计、合理安排,做到结构框架清晰、教学重点突出、教学难点突破,避免过分追求信息量和新奇特,造成喧宾夺主。例如在光通信用器件课程内容上应简洁清晰地反映各种器件的外部特性和实际应用,而避免涉及过多的器件内部原理;在光通信新技术内容上,应注重采用专题式的按照几大发展方向提纲挈领地介绍,应避免过分追求面面俱到而冲淡了对课程整体方向的把握。

三、“光纤通信”课程多媒体教学效果的体现

在光纤通信课程多媒体教学方法的不断探索和实践过程中,通过合理、适量、适地、适当地使用多媒体,调整多媒体授课方式方法,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教学效果:一是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对光纤通信课程繁多复杂的知识内容,在48学时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多媒体教学的合理应用使得课堂教学结构明显改善、教学效率明显提升。二是突出了课堂教学重点,突破了课堂教学难点。特别是对光纤通信课程中光传输理论内容中较难理解和掌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课堂效果很好。三是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多媒体教学方法的调整,改善了以往教学中教师学生缺乏互动交流、教学氛围沉闷、枯燥的现象,课堂教学异常活跃。

总之,形式多样的多媒体教学,以其自身具有的直观性、交互性、动态性和多功能等优势,为光纤通信课堂教学提供了崭新的教学手段,在光纤通信课程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任何先进的教学手段都必须通过教师才能发挥作用,多媒体教学的使用也必须建立在充分发挥教师这一“活媒体”功能的基础之上。教师应在用好、用活软件上多下工夫;在多方法结合、多手段应用上多做文章;在教学观念、教学思想、教学设计上多用气力,充分发挥和提升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使光纤通信的教学效果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时书丽,曾子铭.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光纤通信专业课程中的应用[J].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

[2]裴文彬.多媒体使电类专业课的教学如虎添翼[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6).

篇(5)

一、引言

 

研究型教学模式是相对于以单向性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出的。它是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的,以问题为中介,以研究为手段,以教师和学生的良性互动为基础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也是融学习与研究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其主要优点是可通过一个个的问题和专题对学生进行引导,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学生自主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自主创新型人才。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更多地注重依照教材内容来进行授课,虽中规中矩却难以培养出学生的创新精神。研究型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促进创新为目标,越来越受到高等院校的重视。德国的洪堡最早提出了科研与教学并重的思想[1],提倡通过研究进来促进教学。但直到20世纪末,研究型教学才真正得到教育界的普遍关注。在美国、芬兰、德国、丹麦等国家的大学本科教学体系中,已经开始了研究型教学的实践,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的实践方法和经验[3]。根据研究型教学理念,一些世界著名高校推出了“新生研讨课”、“本科创新训练计划”、“本科生科研计划”等多种措施,把研究性和创新性教学作为本科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广泛实践。

 

国内关于课程的研究型教学实践也开始得较早,如南京大学的全国教学名师卢德馨教授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对大学物理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探讨[4],并通过举办研究型教学研讨会推广研究型教学理念和具体操作方法。教育部于2005年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积极推动研究型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6]。此后,我国教育界开始普遍重视并推行研究型教学。可以说,建立研究型教学体系是当前我国高校教学改革的重点和热点。

 

《光纤通信》课程是光学工程学科方向光信息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的核心课程。本文将把研究型教学方式全面引入《光纤通信》的教学过程中,并对其中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光纤通信》研究型教学的主要内容,阐述“授人以渔”的核心理念和在具体课程中的实现途径,为其他课程研究型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二、《光纤通信》研究型教学的主要内容

 

《光纤通信》是本科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以及军用光电专业的选修专业课程。基本目标是让学生全面掌握光纤通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关键技术,掌握光纤通信系统各个组成部分基本原理和系统设计集成方法,了解现代光纤通信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情况,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

 

《光纤通信》课程的一大特点是在一定理论基础之上的实践性和灵活性。实践性强,意味着要解决很多具体的应用问题;灵活性强,意味着很多问题有着开放性的设计结果,因此特别适合进行研究型教学。在《光纤通信》研究型教学的具体实施上,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研究内容:

 

1.《光纤通信》研究型教学的教案设计。以亚利桑那大学Palais教授的《光纤通信》(第五版)教材为基础,参考Gerd Keiser《光纤通信》等教材经典内容,广泛收集教学资料和相关资源,持续更新设计教案。

 

《光纤通信》课程分为4大块:光纤传输理论、光器件、光纤通信系统、光纤通信新技术。这几部分内容各有特点,又有机联系组成一个整体。教案的设计应当融科学性、实践性、创新性于一体,并紧跟前沿,随着技术的进步不断更新,使得学生不仅获得知识,还培养了创新和实践能力。通过对教材和各种参考资料的提炼,使用一个个的案例,并提供实验条件,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提高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层次感,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2.《光纤通信》研究型教学专题设置。研究型教学专题一般选择特定的教学知识点,并与实际工程实践相结合来产生,主要目的是研究并解决实际问题。研究型教学专题的设置是研究型教学的核心组成部分,贯穿于课堂组织、教学设计以及成绩考核等教学全过程。研究型教学专题的设置应与授课对象的基础知识相适应,并紧密结合教学知识点。

 

《光纤通信》属于理工结合,偏重于实践的一门专业课程,学习的目标就是要解决系统设计应用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拟定研讨专题时,要明确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从光在光纤中的传输规律,光源、光探测器等光器件到光纤通信系统设计,有很多值得展开探讨的问题。这些问题宜小不宜大,宜半封闭而非全开放。比如:“探测器的灵敏度和响应度有何区别?又有何联系?如何分别提高探测器的响应度和灵敏度?”“如何减少色散?”“如何设计数字光纤通信系统,达到 GHz通信能力?”每一个小问题的设计和相对大一点的教学专题的设计,必须紧扣教学内容的关键点,这样才能达到举一反三、抛砖引玉的目的。

 

3.《光纤通信》研究型课堂教学组织。互动是研究型课堂组织最重要的方式,这就要求专门分析光纤通信课程教学全过程中的知识要点,从每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出发,有针对性地考虑,每一个知识点的互动方式也有所区别。通过设定典型的、具有深入研究价值的问题,与学生展开自然的而非刻意的互动,不知不觉中增强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经过自己的质疑、比较和判断,并分析、综合从而得出结论。

 

课堂教学主要包含知识点讲授、课堂讨论和分析总结三部分。与传统教学有所区别,课堂讲授并非全部按照课本内容,而是突出讲真正的重点和难点,其他一些内容则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自学,时间分配上将课堂讨论作为主要的教学时间,以提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性,在课堂讨论中要做到热烈而有序。最后留出一小部分时间来由教师进行分析总结。

 

4.《光纤通信》研究型教学的评价与考核设计。在研究型教学模式下,考核评价方式也与传统教学有所区别。建立研究型的评价体系,重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关注学生的研究过程以及研究中学生团队的交流与合作,最终落脚于学生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我们在《光纤通信》研究型教学考核中,结合具体的专题进行了详细设计,考核内容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考核形式不拘一格。如课堂上的表现,包括提问、讨论、小组答辩,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课后提交的研究报告、设计方案甚至以此作出的课外竞赛成绩等,也打分并作为另外一部分。把大纲规定的平时考核成绩细化量化,期末考试成绩与平时成绩通过一定的比例结合,加入到总成绩中。

 

三、“授之以渔”与实现途径

 

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核心就在于“授之以渔”,主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新的能力。比如,在课程结构方面,在原有课程框架基础上,安排一个个的研究专题,突出重点,但又循序渐进进行教学;在教学内容方面,不仅需要学生掌握分门别类的专业性的学科知识,也需要学生建立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开放性的知识体系;在教学方法上,教师从“灌输式”改为“启发式”教学,注重学生科学思维方法、科学研究方法的培养,帮助学生建立对行业领域发展问题和机遇的洞察力。

 

在具体实现途径上,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1.大范围地查阅相关书籍、文献资料,不仅包括实际知识内容上的资料,也包括其他大学研究型教学方法的借鉴。在具体学习知识内容上,对于每一个章节,分析重点内容以及与相关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提炼出可以研究讨论的专题内容,设计好相关的研讨问题与题目。

 

在问题设计上,注重专注核心,能够使问题层层递进,抽丝剥茧,能够引导学生进入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过程。再学习其他大学的研究性教学的论文资料,吸收其他大学开展研究型教学的成功经验,应用于我们的教学实践之中。

 

同时,将查阅到的扩充性学习资料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给学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应用理论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具体包括: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与实施、图书馆数据库的使用说明、科技文献的检索与阅读、科技论文的写作、光纤通信相关的大量参考书及教材、光纤前沿讲座等资料。

 

2.教师在教学中增强互动与提问,同时课内、课外有机结合。课堂上设计一个个递进式的前后衔接、相互呼应的问题,诱使学生一步步地深入,通过教师的提问与点拨,使学生问有所思,思有所得,容易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兴趣。其中有些问题也许会涉及到其他相关课程的知识,授课时积极引导学生利用发散型思维方式,并使用所学习的多门课程知识去解决一个实际问题,这样就会使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课后,须对学生提出一定的要求,首先要提前预习,对课堂上的内容有所准备;同时课后留作业练习,包括一些开放性的研究型问题,把学生课后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要求学生3、4个人一组,广泛阅读有关资料文献,提出问题的研究方案,最后写出报告并在课堂上做汇报。这些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问题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3.提高教员本身的素质和能力。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实施,任课教师是关键。首先要自身基础要牢,熟练地掌握课程内容和各个部分的内在联系,还要了解研究课题所涉及学科的最新动态和课题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不断进行知识更新。同时要熟练运用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手段,并建立创新研究的理念。在具体实施上,采用新老教员搭配,以教学团队课题组的形式承担课程,课题组指定认真负责、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作为负责人,对青年教师实行“一对一”的“传、帮、带”指导的同时,组织课题组对各个章节的内容、研究专题的设计、课堂组织、课后开放性作业的布置等一起讨论修改,大家互相交流,不断切磋,并通过教研室、系、院多级多次试讲,发现问题并不断改进,从而共同进步。

 

四、结语

 

篇(6)

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对教育也产生着深刻的影响,高职院校的教与学将产生重大的变革。我国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研究已经开展十余年,但大多数为理论研究,结合具体课程教学的实践应用较少。张景中指出:“只有深入到具体学科中去,才能发掘出真正的需求,才能认识到学科教学的规律和学生认识的特点,进而找到整合的模式、方法和技术手段[1]。”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落到实处,推动教学模式改革,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持续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培养高校专业人才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本文将进行深入探讨。

1光纤通信系统课程现状分析

《光纤通信系统》课程是高职院校通信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开设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光纤通信设备的安装与维护管理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光纤通信设备的日常维护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使学生能适应光纤通信系统的安装和维护岗位的工作要求。高职教育目的在于培养适应经济发展、满足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型、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进行课程设置时,《光纤通信系统》课程坚持以实践为主、理论够用的原则,摒弃了原理推导的理论知识。

1.1传统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主体,学生缺乏主动性

传统的《光纤通信系统》课程教学方法以传授知识为中心,教学过程中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理论课堂上,教师利用教学PPT结合板书上课,课堂气氛沉闷,学生趴倒一片的现象比比皆是。教师也尝试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学生当时听懂了,但是过后就忘,记忆不深刻。实践课堂上,由于光纤通信设备昂贵,受经费限制,实际可供学生使用的设备台套数严重缺乏。普遍采用的教学手段是学生围成一圈观看教师演示,然后轮流实践。教师演示时,仅有站在前面的学生能清楚看到整个操作过程,站在后面的同学只能听见却看不见。整节课中教师一直处于忙碌状态,不停地重复演示和讲解。学生的实践操作只是停留在简单地模仿,掌握单个技能都有困难,创新更无从谈起。

1.2原有课程资源单一,学生缺乏创造性

教材是传统的《光纤通信系统》课程的主要资源。当教师会扩充一些教材以外的内容,学生来不及记笔记,听得糊里糊涂。有时候老师也会布置学生课外查阅资料,但是学生基础薄弱,不知如何从的网络“大海”中去其糟粕,取其精华。1.3原有评价方式注重结果,学生缺少积极性传统的《光纤通信系统》课程采用结果性评价方式,由平时考勤加期末理论考试、操作考试组成。期末试卷由任课教师自己出卷,具有片面性。学生基本上在考前突击,通过死记硬背来应付考试。整门课学完以后,绝大部分同学对课程一知半解,只记住了几个名词。传统的光纤通信系统课程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全方位的课程变革迫在眉睫。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2]。

2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实践

信息技术与《光纤通信系统》课程整合实践主要体现在课程目标能力化、任务实施项目化、课程资源数字化、教学手段现代化、考核方式过程化五个方面。

2.1课程目标能力化

在社会信息化的视野下,确定以提高学生能力为重点的课程目标,并将数字化内容与该目标联系起来。让学生参与到课程目标的确定中来,使得课程目标符合学习者的意愿。以行业和岗位需求为导向,有效地融合“知识、技能、态度、素质”能力四个要素,学生具备光纤通信系统组建、维护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和项目实现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的素质,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合作、敬业等优良品质。

2.2任务实施项目化

基于课程目标,以职业需求为导向,在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和专业建设改革的基础上,对光纤通信设备维护岗位的任务和职业能力进行分析分解,进行职业化教学设计,按职业典型工作过程划分实践项目,设置光纤通信系统认知、SDH传输系统组建、波分传输系统组建、传输系统维护与管理四个项目。课程项目完全模拟企业的真实工作情景,即以某公司传输网运行中开局的工作过程来序化教学内容,贯穿了传输系统的设计、建设、开局到维护全过程。每个项目由若干任务组成,任务设计从最基本的实用系统出发,从实际问题入手进行技能训练,从而引入相关知识和理论,使学生掌握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以完成工作任务作为学习结果。每个项目都安排了必做任务和拓展任务,拓展任务供学生选做进一步深入练习。随着教学过程的进行,任务难度逐渐提高,学生不断获得成就感,逐步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在任务实施过程中教师扮演组织者、引导者、协助者和激励者的角色,学生是具体实施者和执行者。教师引导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协助学生小组共同完成项目任务,让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中学习知识和技能,学生的求知欲、责任心和团队协作意识都大大提高。

2.3课程资源数字化

数字化学习的关键是要把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的认知工具[3]。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现代信息技术为课程资源的建设拓宽了开发途径。我们在已有教学PPT的基础上,开发微课、三维动画模型、任务导入视频、操作视频、试题库等数字化课程资源,依托于微信公众号、QQ群、精品资源共享课平台等营造共享的学习环境,促使课程走向共享和开放。(1)微课是按照教学标准和实践环节的要求,利用视频拍摄技术,记录教师在课堂内绕某个知识点或者教学环节展开的精彩教学过程[4]。课程中的重点内容非常适合制作成文字、声音、图像结合的微课,例如光纤导光原理、光纤器件工作原理、光发送机组成、光接收机组成、SDH帧结构、传输系统时钟、网络保护机制分析等等,这些内容都具有内容较少、相互独立的特性,可以拍摄成10分钟左右的微课,供学生在课后利用零散的时间学习。(2)三维动画是随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而形成的新兴信息技术,其过程首先由设计师在一个虚拟的三维世界中按照原物的形状尺寸建立模型或设计场景,再确定模型的运动轨迹、虚拟摄影机的运动和其他动画参数,最后为模型加上材质、打上灯光,将无法重现的镜头通过三维动画来模拟完成[5]。在整合实践中,三维动画用于突破《光纤通信系统》课程教学中的难点。该课程涵盖了十余种光纤器件,它们体积较小,却内部结构精密,有着各自独特的性能参数。每一个光纤器件都是光纤通信系统这栋“高楼大厦”中不可缺少的“螺丝钉”,光纤器件性能参数的细微变化将影响光纤通信系统整体性能。这部分内容一直是课程的难点,仅通过实物展示学生很难理解光纤器件的内部结构以及性能参数的作用,容易相互混淆,造成使用时器件损坏,且频繁出错。通过制作光纤器件三维动画模型,将内部结构直观地展现在学生跟前。我们还增加了互动环节,学生通过选择不同的参数,不同的效果将立即呈现出来。(3)视频泛指将一系列静态影像以电信号的方式加以捕捉、纪录、处理、储存、传送与重现的各种技术。本实践开发了任务导入视频和操作视频。任务导入视频是利用多媒体制作软件,拍摄项目任务的情景视频,创设形象生动的工作情景,用于导入项目任务,让学生跟随主角,去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生通过手机终端的微信公众号、精品资源共享平台进入教师事先设计好的情景,对任务进行探究。操作视频是将所有的实践操作任务拍摄成视频,加上语音讲解和文字说明,学生可以反复播放,观看操作细节。对于易错的操作步骤,利用摄像机镜头的拉近功能,进行特写拍摄,并辅以恰当的音乐,引起学生重视,减少实际操作时的错误率,提高了学习效率。学生在观看过程中,对于不理解技术解释和操作环节可以选择暂停或重播。(4)试题库是按照一定的教育测量理论,在计算机系统中实现的某个学科题目的集合,除了具有录入存储试题的功能外,还具备查询功能、智能组卷、分析反馈等功能。通过组织多名课程组教师按照知识点划分来建立课程试题库,融合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两部分内容。每个知识点开发出三十道以上试题,可以随机组合成十余套测验卷,供学生及时预习、复习、查漏补缺。若某道题学生在练习时做错,后台将推送不少于三题相应知识点的测验题,便于学生透彻理解知识点,实现个性化学习。教师可以根据测验题的统计分析结果,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指导。

2.4教学手段现代化

课程重视教学手段现代化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运用,特别是在实践上如何卓有成效地推进信息化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进程。(1)开发精品资源共享平台,集教学中心、学习中心和考试中心于一体。教师将课程标准、授课计划、PPT课件、微课、三维动画模型、操作视频库、知识点资料库等优秀的教学资源至于教学中心,学生通过学习中心了解课程目标、项目任务,观看任务导入视频、微课、三维动画、操作视频。试题库至于考试中心,学生通过考试中心进行按知识点分类的自由练习、进阶练习、进阶模拟考、错题集和课程考试。进阶练习设置课前测、课堂测、课后测多个关卡。每个关卡若有错题,第二天将在后台推送若干题同一知识点的试题,直至全部正确。完成所有关卡后,方可通关,给学生一种闯关的体验。(2)开发仿真实验系统,降低实验设备成本。只需要在一台计算机上安装仿真软件,学生可完成课程中绝大部分的操作任务,实验成本低,解决了该课程三十多年来台套数不足的问题,学生可以得到充分的训练。(3)利用随机抽取软件,配以美妙的音乐,活跃课堂气氛,同时又可以完成对学生出勤情况的考查。(4)充分利用电子教室、微信公众号、QQ群、网络论坛等网络信息资源,扩大师生的交互空间,使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学生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

2.5考核方式过程化

实施教学评价过程化,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结合仿真软件中学生的完成记录、精品资源共享平台提供的学习进度监测和测试题统计分析、多媒体教室监控设备全程录下的学生训练过程等多个方面,从平时表现、实践操作、项目完成和职业规范等多个因素进行评价,注重评价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

3信息技术与光纤通信系统课程整合实践的建议

整个课程完成后,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个人实践能力、职业素养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和锻炼。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或多或少的问题,特此提出以下建议:(1)课程整合不停留在表面。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建设的新型课程,不能仅仅用于公开课、教学比赛,流行于形式,而是要落到实处,实实在在地应用于教学,使所有教师和学生从中获益。(2)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相结合。有些教师为了追求信息技术的多样化,盲目大量使用信息技术,忽视了传统的板书,整节课下来黑板一尘不染。如光纤的归一化频率计算,课堂教学中就可以使用传统的板书,一步一步地讲解计算过程,用不同的颜色标出易错点,并安排课堂练习供学生消化和理解,课后再辅以简短的微课进行巩固和深化。(3)视频演示和现场演示相结合。操作视频常使用书面语讲解,有的学生本身对概念掌握欠佳,无法理解某个关键的词语,使得实践操作不能顺利进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适时地进行现场演示,当即解决学生心中的疑惑。(4)网络交流与面对面交流相结合。我们要避免课堂上完全依赖于网络,没有师生互动,没有语言交流。课堂应注重面对面交流,教师和学生尽可能地利用一切机会进行面对面、一对一的交流。

4结语

本课题立足于教学一线实际,将信息技术与光纤通信系统课程整合,改变教师灌输、学生被动地接受的教学模式,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方式。实践过程中,我们要紧扣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的理论内涵,不断探索和创新,不断总结经验,以促进高职理论与实践教学高度融合,推动高职教育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景中,葛强,彭翕成.教育技术研究要深入学科[J].电化教育研究,2010(2):8-13.

[2]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J].电化教育研,2005(1):7-15.

[3]李克东.数字化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上、下)[J].电化教育研究,2001:8-9.

篇(7)

[中图分类号] G64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xxxxx-xxxx-xxxx

一、引言

自从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国家对先进科学技术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成为中国当前科技行业的重要指引。创新科技与创新教育成为了国内高校关注的重要方向。光电技术作为先进的近代科技发展行业技术,也相应受到了国内高校的特别关注,光电教育随之蓬勃发展起来,在光电教育中的创新能力培养也不断深入发展。光纤作为承载了当代信息传输交换的主要媒介,在光电教育领域则格外受到青睐。国内光电教育方向几乎都从不同角度开展了光纤教育。光纤本身的诞生、发展、成熟、提高的历史进程中,也充满了令人钦佩的诸多创新节点。比如光纤之父高琨对光纤的预言、多种多样特性的光纤的研制、光纤内的波分复用、光纤放大器等等无不蕴含着简单而又引人深思的创新实践。本文将以《光纤通信》《光纤传感技术》等光纤技术类本科课程教学为平台,努力探索分析光纤中的创新活动,实时的与课堂学生共同分享光纤发展史中的创新点;共同探讨前人创新的特点与产生源泉;尤其关注引导学生的换位思考方式,努力探索当代光纤发展中的创新实践;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形成课堂教学与探讨共存,学习与创新思考并进的教学模式,为专业课程教学发展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二、认知创新能力培养

在光纤技术类知识体系中,创新发展是光纤技术快速稳定发展壮大的重要源泉。光纤通信以及光纤传感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光纤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源泉开创、艰难发展、柳暗花明、创新加速的灿烂历程。早在十七世纪,人们就发现了水柱导光的现象。日常现象衍生出了导光的弯曲玻璃棒。光学射线理论指引下,导光的玻璃纤维----光纤随之问世。由此说明,创新源于生活、并青睐于有理论知识准备的人。

相应的,光纤发展过程中几乎难以克服的困难摆在了世人面前。当时获取的导光玻璃纤维的损耗非常之巨大,仅仅能近距离的导光传输。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高琨先生发表创新性的论文,指出了光纤损耗的根源以及可行的解决思路,只要能够提纯光纤材料,理论表明一定能够获得长距离通信可用的光纤。此外,高琨还始终致力于游说世界各国的科技公司开展低损耗光纤的研发工作。直至1970年,康宁公司按照高琨的思想,成功研制出损耗低于20 dB/km的光纤产品。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很快,世界各国多个公司开展了一系列的光纤研发,到1975年,损耗0.16dB/km的常规光纤正式问世。光纤技术的发展也正式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因此,创新留给有扎实理论分析能力的人,创新实践留给有恒心有毅力的长期推广应用研究并坚信科学理论的人。高琨先生因此获得了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光纤的发展历史中,光纤雏形的诞生以及当代光纤的问世就是典型的创新结果。我们在光纤课程教学过程中,以历史发展为主要脉络,引导学生认识、了解当时的研究背景与历程,认识创新产生的细致过程,并培养学生理解、认识前人的创新成果,为学习创新奠定基础。

三、分析创新能力培养

光纤课程的课堂讲授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特别关注一些学习的知识点在当年诞生时的创新。也就是说,在课堂讲授中从众多知识点中仔细梳理出的前人的创新工作,并对这些创新工作的产生缘由进行引导性研讨,通过深入的发掘分析,探究前人的创新思想产生的思维方式与知识环境基础等,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并养成创新思维做好充分的铺垫。

光纤课程中,讲授到了光纤通信系统中,早期常用的光探测器是PN半导体光电二极管。但是,对于PN型光电二极管,从结构分析上,介绍了它的耗尽层尺寸有限,导致接收光信号被结区以外的P或N区吸收。这时,产生的电子-空穴对因结区外的电场力很小而运动缓慢,这些电荷产生的微小电流将导致PN型光电二极管对入射光信号的响应度降低,同时还额外产生了一定的时延,导致PN型光电二极管的上升时间有点长,只能用于微秒量级一下的响应系统。面对这个问题,我们在课堂上提出了一些讨论问题:“前人是如何解决的呢?”,“如果是我们面对这个问题,有没有什么解决方案?”。然后,再陈述前人的解决方案,介绍PIN型光电二极管,通过增加一层本征半导体材料,扩大了耗尽区,使得入射光充分照射在耗尽区内,而且绝缘特性使得绝大部分二极管电压落在这一层,因而其内部场强非常强。最终,PIN管的检测效率与响应速度都得到的明显的改进。这个创新的改进在于接收光结构增大改进以及绝缘材料上的压降特性应用的成果。一方面是问题出现,牵引人们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另一方面,人们充分认识了解决问题的手段并掌握了相关技术基础理论且进行了灵活运用。

通过课堂上的创新过程介绍分析阐述,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不断的考虑换位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仔细分析前人的创新思维流的前因后果,进而养成勤学多想的思维习惯,为自身的创新思维养成做好基本的准备。

三、发展探索创新能力培养

我们的课堂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分析问题的课堂,也是与青年大学生共同探索新知识、创新技术的平台。传授知识的目的就是要学生掌握知识并学会运用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我们要引导学生探索新世界、发展新世界,培养学生具有浓厚的探索兴趣与基本的创新能力。如何培养发展探索创新能力,问题本身就始终是人类不断探索发展的课题。我们对此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性探索,着力引导学生向创新型人才的方向不断的努力。

光纤技术类课程在近年来受到了全国众多高校的重视,相应的课程也纷纷建设起来并逐渐走向成熟。光纤通信领域的巨大成就一方面给光纤类课程教学提供了充分的题材,另一方面也仍然存在着很多未知的、诱人的难题等待人们的破解。这为我们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发展探索创新能力提供了充分的土壤。

高速光纤通信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就是如何扩容再扩容。现有光纤的色散问题、非线性问题成为限制光纤通信高速大容量的重要瓶颈之一。就此,我们在课堂上大胆进行了无限制的讨论。结合非线性四波混频问题,同学们指出了色散可以影响四波混频的成立条件。对于高功率脉冲传输,同学们建议是否可以尝试不同波长复用的脉冲在时间上交叉复用。诸如此类的问题讨论,使得课堂气氛热烈。这里讨论的问题是否能够有效或充分达到应用需求无需探究,但是,讨论的学习效果明显大大超过了简单的单向型知识传授的效果。可见,研讨教学本身尤其结合着探索创新能力培养的深度目标,将大大有助于大学本科专业知识教育与学术领域引进的教育目标的高效快速达成。

四、创新能力培养教育不能是无本之木

教学与研讨组成的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平台是大学教育的追求与近年来各个高校的建设目标。本文提出了创新能力培养的认知创新、分析创新、探索创新的三步走教学实践路线图,对创新教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创新能力培养不能是口号,更不能是无本之木、无水之源。

创新能力培养本身是创新思维逻辑的养成,但创新能力培养更为重要的基石就是充分的基础知识。只有学好、掌握好并能够运用好人类浩瀚知识中的一粟,才能在创新思维火花闪亮的时刻,点燃积累的知识,照亮通向创新成就的大道。

光纤技术教学中,创新能力三步走培养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强调学生做好创新必需的准备,那就是学好光纤技术基础知识。创新成就、辉煌时刻永远是留给99%的做好了充分准备的人以及1%的上帝的宠儿。我们是上帝的宠儿吗?所以我们还是努力做好充分的准备吧。

五、结束语

本文综合介绍了光纤技术课程的作用与当前大环境下的重要地位,发掘其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创新思维的作用,提出了认知创新、分析创新并探索发展创新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三步走的基本思路,并特别强调了创新必然源于强大的知识背景与灵活的创新思维逻辑。希望本文初步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研讨为中国大学本科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一定借鉴。

参考文献

[1]谢美华, 张增辉. 探究式教学在研究生课堂教学中的实践[J].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1(02).

[2]孟洲,胡永明等. 《光纤传感技术》研究生课程改革探讨[J]. 中北大学学报,2007(02).

[3] 孙真荣. 积极推进学科交叉融合 全面提升高校创新能力[J]. 中国高等教育,2013(01).

[4] 白春艳, 谢彦红, 李金卿. 从大学数学教学改革谈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刊), 2013(06).

篇(8)

目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普通本科院校共计11所,其中综合类院校3所,即新疆大学、石河子大学和塔里木大学。新疆大学、石河子大学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211工程”本科院校,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北疆。塔里木大学是排位仅次于这两所大学的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综合实力排名第三的本科院校,也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疆地区唯一的一所综合性大学。

塔里木大学原名塔里木农垦大学,位于塔里木河畔的阿拉尔市,创建于1958年,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塔里木大学。塔里木大学原为农业部直属院校,现为中央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建。塔里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成立于2003年9月,现有教职工76人,专任教师65人,副高以上职称占17%,硕士学位的教师占64%。学院包括5个教研室: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研室、计算机软件教研室、计算机硬件教研室、通信工程教研室、数学教研室以及1个计算机实验室。目前该学院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通信工程2个本科专业。其中通信工程本科专业于2009年开始招生,每届两个班,每班30余人,该专业现有专业任课教师7人。

一、专业课程设置

1.专业必修课

塔里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所设置的专业必修课有: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计算机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电路分析、现代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通信电子线路、微波技术与天线、信息论与编码技术、单片机与外围电路、计算机网络、数字信号处理、光纤通信、移动通信、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嵌入式系统原理及应用等。

与中央民族大学通信工程本科专业培养方案(2010年版)相比,其多开设的专业必修课有大学计算机基础(由于中央民族大学生源较好,因此没必要开设该门课程)。中央民族大学按照专业选修课开设、塔里木大学按照专业必修课开设的课程有:计算机网络、光纤通信、移动通信、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嵌入式系统原理及应用等(由于中央民族大学通信工程本科专业是按照两个主要专业方向培养学生,即无线通信和通信网络,因此这种设置是合理的)。塔里木大学通信工程本科专业未开设的专业必修课有:机械制图、数学物理方法、电磁场与电磁波、通信网理论基础等。

2.专业选修课

塔里木大学通信工程本科专业大一上学期开设的专业选修课:通信工程专业导论。大二?上学期开设的专业选修课:数据库原理。大二下学期开设的专业选修课:通信仿真技术EDA。大三上学期开设的专业选修课:MATLAB及仿真应用、综合布线技术。大三下学期开设的专业选修课:Web系统与开发技术、现代传输技术、DSP原理与应用。大四上学期开设的专业选修课:通信工程专业英语、多媒体通信技术、前沿技术专题讲座、宽带无线通信、图像处理与通信。四学年开设的专业选修课共计13门。

中央民族大学通信工程本科专业所开设的专业选修课分布如下:大二下学期开设专业选修课3门,大三上学期开设专业选修课5门,大三下学期开设的专业选修课8门,大四上学期开设的专业选修课16门(由于大部分学生专业选修课的学分在前三学年已选够,且到了大四很多学生要考研究生、找工作、忙着联系出国等,故大四上学期能够真正开设的专业选修课寥寥无几)。四学年开设专业选修课共计32门。

通过以上数据可看出,中央民族大学通信工程本科专业所开设的专业选修课数量远远多于塔里木大学通信工程本科专业所开设的专业选修课数量。但在塔里木大学通信工程本科专业所开设的专业选修课中也不乏颇具特色的课程,如综合布线技术就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

转贴于

二、其他专业教学环节

1.实验与实践教学

塔里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的实验教学楼建筑面积8800平方米,拥有10个多媒体教室、10个公共机房和8个专业实验室(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网络、自动控制、通信工程、数学建模、计算机创新)。通信工程专业所开设的实验课有:电路分析实验、现代电子技术实验、信号与系统实验、单片机与外围电路实验、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通信电子线路实验、通信原理实验、MATLAB及应用实验、数据库原理实验、通信仿真技术实验、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实验、计算机网络实验、光纤通信实验、移动通信系统实验、嵌入式系统原理及应用实验等。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信号与系统课程设计、现代电子技术课程设计、通信原理课程设计、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嵌入式系统课程设计、专业认知实习、计算机网络实习等。

2.专业实习

塔里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通信工程专业的专业实习安排在第六学期暑假进行,时间为8周(4学分)。塔里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十分重视学生的专业实习,为学生联系了多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与通信工程专业有关的实习单位,如新疆阿克苏移动通信公司在通信工程专业建设、实习基地建设、教师实践锻炼、实验通信机房建设等方面都给予了塔里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大力支持。为了保证专业实习的效果及真实性,每个实习点都有学院专业教师带队,发现问题随时解决,并保持和学院的经常联系。这种保质保量的专业实习为学生们毕业后走向社会并尽快融入企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毕业设计

塔里木大学的毕业设计安排在第8学期进行,时间为12周(6学分)。为了保证毕业设计质量,塔里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严把开题关,提倡毕业设计内容与实际工程相联系,避免学生在毕业设计中弄虚作假。为了鼓励教师搞好毕业设计工作,带一个本科生毕业设计给10个课时的工作量;若所带的学生毕业设计成绩优秀,则工作量加倍。为了使学生的毕业设计成绩公平、公正,塔里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毕业设计成绩评定程序与标准。

4.学科竞赛

塔里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非常鼓励与支持学生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及全国举办的各项学科竞赛,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如在2011年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通信工程专业有两名同学分别获得了国家的二等奖,一名同学获得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一等奖,三名同学分别获得了自治区的二等奖,还有两名同学获得了自治区的三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和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共同主办,是教育部重点支持的全国大学生四大竞赛之一,目前已成为全国高校规模最大的基础性学科竞赛,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数学建模竞赛。作为创办时间很短的塔里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通信工程本科专业,能在这样的大赛上取得如此成绩实为不易。

此外,为了使学生能够较早地对所从事职业有所认知并做好就业准备,塔里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为学生还安排有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

篇(9)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0-0070-02

21世纪被称为信息时代,电子科学与技术在信息、能源、材料、航天、生命、环境、军事和民用等科技领域将获得更广泛的应用,必然导致电子科学与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这种产业化趋势反过来对本专业的巩固、深化、提高和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也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本文从人才的社会需求出发,结合我校实际情况,进行了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改革探索,并详细介绍了培养方案的制定情况。

一、人才的社会需求情况

目前,我校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主要面向长三角地区庞大的微电子、光电子、光伏和新能源行业,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基本上是供不应求的。但是也应该注意到电子科学与技术产业的分布不均,分类较细,且发展变化较快。另外,电子科学与技术产业结构具有多样性,既有劳动密集型的大型企业、大公司,更多的是小公司和小企业;既有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更有合资、独资的外企。因此,社会需求与本专业毕业生的供需矛盾还会继续存在。

二、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定位

本专业培养具备微电子、光电子领域的宽厚专业基础知识,熟练实验技能,能掌握电子材料、电子器件、微电子和光电子系统的新工艺、新技术研究开发和设计技能,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够在该领域从事各种电子材料、元器件、光电材料及器件、集成电路的设计、制造和相应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和管理工作工程技术人才。并且结合我校“大工程观”人才培养特色,依据“卓越工程师”教育理念下工程技术型人才培养的原则,培养适应微电子和新兴光电行业乃至区域社会经济建设需求的工程技术型人才。

三、本科培养方案制定的思路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参照工程教育认证的要求,以及专业下设微电子、光电子材料与器件两个本科培养方向的思路制定。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实践工程能力,使毕业生能满足长三角地区微电子、光电子和新能源行业发展的需求。微电子方向的课程设置专注于电子材料与电子器件、集成电路与系统设计方面,光电子材料与器件方向则偏向于光电信息、光电材料与光电器件方面。

四、本科培养方案的改革探索

要实现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适应电子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并结合我校学科发展方向和特色,对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研究,并对省内外几所高校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调研,最终形成了富有特色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主要内容如下:

1.培养方案的模块化设计。在设计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的整体框架时,根据“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培养能力”和培养工程技术型人才的办学理念下,专业培养方案分人文与社会科学、专业基础和专业课三个模块,下设微电子和光电子材料与器件两个专业方向。学生在前两年学习相同的课程,到大三时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专业方向,选修各自方向的专业课。由于两个方向的不同培养要求,因此在专业基础选修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方面设置限选模块,每个专业方向必须修满相应的学分才能毕业。

2.改革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是为专业课程奠定基础,因此,在保留了原有电子信息类专业通常所开设的电子类课程外,增加了与专业相关的课程,如EDA技术、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物理光学、应用光学、激光原理与技术等课程,删减了原先与物理类相关的一些课程,如物理学史、原子物理、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等,并删减了一些计算机软件类课程,如C++程序设计、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等。专业基础选修课程分方向限选模块,两个专业方向对应有不同的专业基础选修课程。

3.优化专业课程。专业课程是整个专业教育中的主干部分,微电子方向的课程设置紧紧围绕半导体和集成电路设计方向,开设有集成电路设计、微电子工艺原理与技术、工艺与器件可靠性分析、半导体测试技术、现代电子材料及元器件、集成电路工艺与器件模拟等课程。光电子材料与器件方向围绕光电材料和光纤通信方向,开设光电子材料与器件、光电检测原理与技术、太阳能电池原理与技术、光纤传感原理与技术、光纤通信技术等课程。另外专业课程里面还设置有专业实验,通过加强实验环节,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增强学生的理论知识。

五、与省内外专业人才培养的区别

具有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各大高校分布在不同的地区,服务于不同的区域经济,这就要求专业学生的培养具有区域化、差异化。我们分析了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工业大学、苏州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和徐州工程学院这五所不同地区、不同层次高校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方案。不仅使我们能学习到其他高校的先进办学理念、合理的课程设置体系,也可以发现与其他高校之间的差异。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定位。各个学校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依据自身的师资力量、办学条件、区域经济要求确定专业的发展定位。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依托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人才培养定位于能从事电子元器件、电子电路乃至电子集成系统的设计和开发等方面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浙江工业大学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主要培养光通信、电子电路系统、集成电路设计等方面的人才。苏州大学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定位在培养能够在电路与系统、集成电路与系统等领域从事各类系统级、板级和芯片级研发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南京理工大学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主要是突出光电技术和微电子与信息处理学科的交叉和融合,以光电成像探测理论与技术及微电子理论与技术为专业特色。徐州工程学院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主要定位在培养能从事光电子材料与器件开发的工程技术人才。而我校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定位于服务长三角地区半导体和新能源行业,培养能从事集成电路设计与开发、光电子材料与器件的研发等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

2.课程体系。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学生设计、开发电子元器件、电子电路系统、电子集成系统的能力,在课程设置上开设了通信电子电路、EDA技术、薄膜物理与技术、电子材料与电子器件、电子系统设计与实践、集成电路设计、嵌入式系统原理和应用、现代DSP技术及应用等专业课程。浙江工业大学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学生设计、开发电子电路系统、集成电路系统的能力,开设了电路原理、模电数电、通信电子线路、集成电路设计、光纤通信原理、光网络技术、数字信号处理等专业课程,以及电子线路CAD实验、单片机综合实验、通信原理实验、通信电子线路大型实验、微电子基础实验、半导体器件仿真大型实验、集成电路设计大型实验等实验类课程。苏州大学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学生设计与开发电路与系统、集成电路与系统,从事各类系统级、板级和芯片级研发工作的能力,开设了信号与系统、电磁场与电磁波、高频电路设计与制作、电子线路CAD、CMOS模拟集成电路设计、VLSI设计基础等专业课程,以及电子技术基础实验、信号与电路基础实验、电子线路实验、电子系统综合设计实验等实验类课程。南京理工大学培养学生从事光电子器件、光电系统和集成电路的设计、开发、应用的能力,开设了信号与系统、光学、光电信号处理、光辐射测量、光电子器件、光电成像技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光电子技术、显示技术、光电检测技术、数字图像处理、半导体集成电路、集成电路测试技术、微电子技术、光电子线路、电视原理等专业课程。徐州工程学院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学生设计与开发光电子材料与器件的能力,开设有信号与系统、光电子学、光电子技术、激光原理与技术、光伏材料等专业课程,以及模拟电路课程设计、数字电路课程设计、单片机原理课程设计等实践性课程。我校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主要培养学生集成电路设计、光电子材料与器件的设计与制备能力,开设有半导体物理学、半导体器件原理、MEMS技术、微电子工艺原理与技术、薄膜材料及制备技术、工艺与器件可靠性分析、集成电路工艺与器件模拟、EDA技术、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光电子材料与器件、光电检测原理与技术、太阳能电池原理与技术、光纤通信技术等专业课程,以及近代物理实验、专业实验等实验类课程。

3.人才培养特色。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特色是注重集成电路设计、系统集成方面能力的培养。浙江工业大学的人才培养注重光纤通信、集成电路设计方面能力的培养。苏州大学的人才培养注重电路与系统设计、集成电路与系统设计方面能力的培养。南京理工大学的人才培养注重光电技术和微电子与信息处理学科的交叉和融合,以光电成像探测理论与技术及微电子理论与技术为专业特色。徐州工程学院的人才培养注重光电材料与器件方面能力的培养。我校的人才培养注重电子材料与电子器件的设计与开发、集成电路设计方面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篇(10)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Optical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Exploration

XIAO Yanshan, WANG Fei, HE Huiling

(College of Science, 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Yichang, Hubei 443002)

Abstract According to Optical Engineering expertis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social requirements, combined with our school practice for Optical Engineering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optimization, raised my school Optical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Practice teaching training objectives, build professional practice teaching content, build professional practice teaching hierarchical, multi-module, the system architecture to further improve students 'knowledge, cultivate students' innovative spirit and practical ability, so that students can better serve the photovoltaic industry and the loc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Key words optical; practice teaching;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0 引言

按照国家专业目录的指导思想,我校光电信息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既具有扎实的数理基础,又熟练掌握光电技术、光学工程、信号处理、计算机应用与控制方面的知识和各种实验测试技能,了解有关光学工程、光纤通信技术、电子技术、光电图像处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能在光电系统与信息处理、光纤通信与传感及其相关领域从事科研教学、科技开发、工程技术及生产管理的综合型人才。①与机械、电气、电子、材料等专业相比,光电信息工程专业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就是其知识的广泛交叉性。②③本专业学生不仅在光电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及应用等方面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还需在光电信息处理、光电系统设计、光电技术及其应用等专业领域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实践技能。④

针对本专业实践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实验课课时数不足、学生开展自主创新实验机会不多、学生实验动手能力不强以及实验教学内容明显落后于技术发展等问题,本文提出以行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创新、专业实验与专业实践环节相结合的实践教学理念,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内容,建立分层次、多模块、系统的实践教学环节,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学生知识结构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 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

1.1 实践教学层次设计

根据本专业实践教学的要求、功能及特点,实验教学内容可由基础演示型、应用提高型、综合设计型以及研究创新型等四个不同层次的实验组成。

基础演示型实验:实验教学内容与光电专业基础理论课内容相对应,进行基本的专业技能训练。通过开展这类实验项目,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专业课程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并使学生有机会学习正确使用本学科领域的常用仪表和设备。

应用提高型实验:它是基础演示型实验的提高和拓展,根据本专业发展方向和实验室特点,主要实验内容应包括光纤通信与传感技术、光电检测技术以及激光技术等。通过开展这类实验项目帮助学生了解光电专业知识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领域、光电技术的应用原理和测量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⑤

综合设计型实验:它涉及的专业知识内容较广泛,包括光电检测与传感的部分实验,光纤通信的部分实验以及激光技术的部分实验。这类实验内容比较丰富,实验仪器比较复杂,开展这类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利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实验可在老师指导下,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步骤,并由学生自行实施完成。

通过以上三个层次实验课程的学习,学生学习如何做好实验,掌握研究光电规律和分析光电实验现象的思想和方法,学会分析和评价实验结果,达到激发学习热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目的。由以前教师安排好实验、准备好实验仪器、学生来做实验的状态,过渡到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设计实验,自己准备实验仪器完成实验,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创造能力。

研究创新型实验:主要安排融合各分支学科和交叉学科的综合创新性实验。特别是突出光电技术与计算机技术、信息前沿科学发展的融合。部分实验项目采用项目式管理模式,题目由学生自由选择,实验时间不受限制,实验室对学生实行全方位开放。由学生自己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仪器、独立完成实验、撰写总结报告并口头交流,注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和施展才能的机会。

1.2 实践教学模块设计

本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块可分为四类,如表1 所示。第一类是基础实验,主要开设在大一、大二学年。这一环节的实验内容主要有计算机语言程序设计、物理实验、数电模电实验以及工程基础训练。这一实验模块主要是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物制作,从而提高动手能力。第二类是专业课程设计,包括光电检测与信号处理课程设计、电子线路设计与PCB、光学软件设计、光电子系统课程设计等。课程设计内容与专业理论课知识相衔接,使学生将理论课中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大三年级以后,每学期都开设有专业课程设计环节,而且课程设计的内容逐步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第三类是专业综合类实验,包括学科基础实验、光电子学专业实验、毕业设计等。通过这类专业综合实验,来系统训练学生的光电信息专业知识,提升学生的光电信息专业素养。第四类是社会生产实践,包括生产实践、毕业实习等。这类实验包括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寒暑期勤工俭学、毕业实习等。通过统筹安排这些实践内容,使学生尽快了解、认识社会、企业对光电信息专业的实际需求,真正理解专业学习目的,以增加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竞争力。

表1 光电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块

2 实践教学内容的实施

2.1 基础实验

在大二年级之前完成全部基础类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是关于仪器、仪表的使用、基本量测量、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和基本测量方法等,设计物理、电子学以及计算机技术实验的一些基本实验技能和基本知识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除了传统的演示实验,还包含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完成的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通过探索获取知识和经验。

通过该实践教学环节,可以使学生具备基本实验技能,学会基本测量仪器的使用,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和经验,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⑥

2.2 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是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课程的互补,理论课程中抽象的理论知识可以在课程设计中直观地反映。指导老师根据所学专业课内容给出多个设计题目,学生选择后自己查阅相关资料对所选题目做出课程设计报告。课程设计分布在第2学年与第3学年,这一阶段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及实践基础,可以完成相关课程设计要求。

通过课程设计这一实践教学环节,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锻炼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3 专业实验

充分利用现有实验室设备设计专业实验,可将专业实验划分到多个实验室,指导教师在固定实验室指导,学生分组完成规定的实验,有效地克服了实验设备台数不足的问题。毕业设计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本专业学生毕业前的一个重要的综合性实践环节。该实践环节的任务是,通过指导教师对学生有针对性的指导,让学生系统完成选题、文献检索、文献综述、开题、实证研究、论文撰写、论文修改、答辩等各个具体环节,深入探讨专业知识,综合运用专业技能,学会选用合适的研究方法,从而完成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目的在于通过这些环节,使学生巩固所学的光电专业知识和各项技能,对培养学生开拓务实的工作学习作风、拓宽专业视野、锻炼专业技能有很好的帮助作用。

2.4 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本专业教学计划中非常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实践形式包括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通过社会实践让学生真正接触、了解社会实际。一方面让学生认识到光电信息专业在社会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光电信息技术的发展前沿;同时增加学生对光电信息专业的认识和理解,通过本专业知识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来巩固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通过社会实践让学生熟悉工程技术人员的工作职责和工作程序,学习组织和管理生产的初步知识,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

3 结束语

根据光电信息工程专业知识结构特点和社会对本专业学生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对光电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优化,在拓展学生专业知识面的同时,更加注重现代光电信息领域的高、新、尖技术,并且充分利用校内外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教学改革、科研和产业的发展。

基金项目:三峡大学教研项目(J2014069)

注释

①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大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01-202.

② 郁道银,蔡怀宇,葛宝臻,李清,陈晓冬.光电信息工程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光学技术,2007(S1):293-294.

③ 刘向东,刘旭,刘玉玲.从高等教育的发展到光学工程类专业研究型人才培养方案再调整的思考[J].光学技术,2007(S1):276-277,279.

上一篇: 主题餐厅的策划方案 下一篇: 语文备课组工作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