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油画创作总结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15 14:50:4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毕业油画创作总结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毕业油画创作总结

篇(1)

民族文化是指各民族在历史发展中创造的带有民族特点的文化。我国的民族文化,一般是指中华民族经过历史的洗礼而继承下来的具有中华民族精神特征的,被人民大众普遍接受的,以儒、道、释文化为主的文化。高师院校的美术专业学生毕业后多从事中小学美术教育工作,对于中国民族文化的继承及油画的民族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高师美术专业油画教学过程中传播民族文化非常有必要。

一、传播民族文化的重要意义

1.为中国油画的民族化奠定基石。当前,国内正大力宣传中国油画的民族性,并有“中国油画”之提法。油画来源于西方,中国的油画家们要想超越西方,须以民族性为宗旨,在油画创作中融入民族文化精神及元素,才有可能把理想变为现实。正如潘公凯先生所说:“当前中国艺术所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波及全球的后现代文化所带来的表现形式的危机,更是当代中国文化的精神自觉问题。在全球化的文化整合过程中,如何发现和重新建构中国文化的根本特性,使中国艺术在主流风格和总体倾向上坚持自我民族的文化根基和内在精神的发扬光大,在后殖民主义跨国际的语境中自主地发掘出文化的新精神、新生命、新形态。这是着眼于中国油画发展的未来,将中国油画放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去考察思索时,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项十分迫切的工作。”

油画始创于西方,西方早期古典油画多以基督教及希腊神话宗教故事为题材,正是这种对宗教题材的表现,显示了西方绘画的民族性。西方现代油画虽强调个性,但仍能反映西方人的民族意识,反映西方画家在自身成长环境中所拥有的民族情感。自油画传入中国以来,促使其民族化一直是中国艺术家们的奋斗目标,徐悲鸿、林风眠、吴冠中、赵无极等大家在此方面都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们用西方绘画材料来表现中国绘画的意境,或将中国绘画精神引入油画创作,令人耳目一新,使中西文化在小小的画布上得到了融合,油画的民族性得到了体现。西方有达·芬奇、凡·高、塞尚、毕加索等世界级的油画大师,而就目前中国油画现状来说,要产生大师,必须在继承民族文化的基础上挖掘出文化的新精神、新生命和新形态。在这一过程中,作为未来灵魂塑造者的高师美术专业学生,将会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而对于高师美术教育工作来说,只有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增加民族文化知识的同时,了解民族文化对油画创作的重要性,才能使这些未来美术教师们有着中国文化的自觉精神,并将之传播开来,为中国油画的民族化道路奠定基石。

2.改变学生忽视民族文化的观念,增加学生的民族文化知识。总体来看,国内高师美术专业学生,对民族文化知之甚少。笔者曾就此问题做过问卷调查,发现81%的学生不知道道家的创始人为老子;89%的学生认为京剧至少在明朝就已诞生;100%的学生不知道“玄武”为何物,多数学生听说过“青龙”与“白虎”,但不知道二者在古代曾代表过方位,属于“四灵”,而知道二者的原因,还是因为港台影视剧中常出现这一说法。出现此种情况的原因,固然跟西方文化的渗入有极大关系,但跟学生对民族文化漠不关心的态度也是分不开的。另外,学生平时很少有机会接触这些文化,而不少年轻教师对此问题重视程度不够,其本身民族文化知识也不够丰富,无法给学生以很好的指导。民族文化的缺失,从侧面反映了现代学生民族自豪感的减弱及民族生命意识的衰退。一些学生的写生水平很高,但自己作品中出现民族文化元素时,却难以说明,或者一知半解,与其绘画水平差距较大。高师美术专业主要是培养中小学美术教师,随着高师美术专业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学生的绘画基本功及文化水平均呈下降趋势,再加上民族文化的缺失,这些未来的教师,能否成为一名合格的文化传播者,是当前高师美术教育必须考虑的问题。

虽然学习油画必须立足于西方油画传统,必须进行严格刻苦的古典技法及基本功的训练,但是文化知识的欠缺,将会对学生今后的发展造成很大障碍。美术教育工作者有义务将民族文化授之于课堂,将民族文化同油画写生、创作等进行结合,改变学生忽视民族文化的观念,增加学生民族文化知识,为未来中国油画事业的发展打好基础。

3.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对于美术专业学生来说,缺少创造力预示着在未来的专业发展道路上不会有太多收获。中国民族文化,历经几千年的考验发展至今,充分说明其有着非凡的创造性。因此,民族文化渗透对于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儒、道、释三教的影响下,中国人有着自身独特的思维方式,强调“格物致知”和“中庸”之道,主张“以和为贵”,在此类思想的影响下,派生出一些独特的文化表现形式,如剪纸、皮影等。将中国民族文化所包含的这些表象事物及内在的精神实体,渗透到油画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知道“格物致知”“实事求是”学习态度的重要性,又可让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对其创造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油画大师米罗、康定斯基对中国文化有着浓厚兴趣,并从中汲取营养;凡·高则对与中国文化同源的日本文化十分着迷,进而使自己的绘画风格受到相应影响;塔皮埃斯在其文章中提及中国智慧和佛教,以及佛教所兼容的所有印度思想相交融而诞生的艺术对自身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作为非形式主义绘画大师,其部分作品所具有的水墨意蕴,足以说明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总之,在油画教学中渗入民族文化元素,对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促进学生的专业发展。将民族文化渗透到油画教学过程中,除了能够为中国油画的民族化道路奠定牢固的基石、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增强其民族自豪感外,还能在促进学生专业发展方面具有以下作用:一是使学生区分中国油画与西方油画的个性区别,自主选择艺术方向,进行艺术探索,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二是让学生知道如何去寻找创作素材,为其毕业创作积累经验;三是使学生知道艺术创作同写生的本质区别,要想创作出好的作品,必须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四是让学生知道艺术创作是一个艰苦的艺术实践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成果,必须要加倍努力;五是使教师与学生有着更多的交流话题,促使学生大胆尝试,教学更具互动性。

二、高师油画教学中传播民族文化的尝试

1.高师油画教学中民族文化传播的内容及指导思想。油画教学中的民族文化渗透主要包含两个内容:一是形式上直接借鉴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特别是艺术方面的各种图形、文字、构图方法、节奏、动作;二是通过形式所包含的深刻含义来体现民族艺术精神及生活,将传统文化有目的、创造性地转化成艺术力量。

艺术实践是一项相当复杂的活动,它是一种开放的、多元的行为。在高师油画教学中渗透民族文化时,应注意把握好以下指导思想:一是要注意将被使用的民族文化元素,包括材料、图形、符号、价值、思想、行为等,在保持本源的基础上,加以重组或改造,使其成为具有创新意义的事物,这要求学生对民族文化要有本质上的了解;二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总结民族艺术的创作规律,突出各种民族文化元素所具有的精神实质及其适合表现的题材;三是中西方文化,特别是绘画方面有着本质上的不同,中国传统绘画强调以“意”写“形”及以“形”表“意”,以“意”来追求“忘我”和“无我”的境界;现代西方绘画虽然极为追求“个性”,但就本质而言,其所表现的“形神”“气韵”等方面同中国传统绘画仍有着本质上的差异,要将二者很好地结合,必须要有扎实的民族文化理论基础。

篇(2)

付出的努力一点也不少。规模不大的毕业展上,一个个作品也都倾注了老师和学生们的大量心血。

画的背后是人

“毕业创作核心是艺术质量,要有自己的观点或观念,有完整性,有一定的技术难度,代表了绘画水平和个人发展方向,要和别人不一样,有独创性。”甄老师一开口就说出对学生毕业作品的种种要求。

北师大在市区,空间狭小,本科生的数量几乎是固定的,也很难扩招,一个专业十几个人,这给老师提供了一对一指导的条件。

甄老师对学生的毕业创作几乎没有任何限制,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特点,根据学生的潜力帮助学生来实现创作想法,甚至“可能国画工作室会出来水彩作品,油画工作室还有做动画的,还拿了很多奖”。

甄魏老师是油画专业的研究生导师,他认为,国画画的山水,跟古代的山水肯定是不同的,但是猛地看去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当然也有一些现代水墨的探索,但总的来说还是讲究传承的。而油画不同,有很多近乎抽象的观念。国画强调功夫的磨练,而油画重要的在于表达,跟周边的事情和生活产生反应,反映现实,也更加敏感一些。

针对油画的特点,甄魏老师从学生的性格出发指导毕设。今年毕业的研究生肖凌,家乡在广西桂林壮族自治区,很喜欢民族性的图案,她画女性形象的作品常常跟民族图案结合起来。肖凌是非常感性的一个学生,一有想法就希望像写诗一样一下子表达出来。她的才华就在于感性的表达,画画色彩更强更敏锐,但是往往经过专业训练的学生会想很多,担心自己画错了,形式不深入,画得不准等等。在这个时候甄老师选择鼓励,“鼓励他们能够像艺术家一样表达,给他们一个自由的空间,自由地去画。”

甄老师说:“发自本能的绘画更有价值和意义,她自己选择的题目,我帮助她把东西做扎实。不是说强调传承不好,当然这样学生可能会学到更多的东西,但是我个人是希望激发学生自己的东西,因为艺术是一辈子的事情,研究生毕业创作的阶段需要个人真实的表达。”

甄老师的另外一个学生赵..跟肖凌不同,她比较理性,摇滚范儿,但内心很温柔很细腻,喜欢观念创作,一张画可以画很长时间,可能半年或一年,她毕业作品是画她的好朋友,一个德国女孩儿,那个女孩儿很漂亮也很有个性,身上有个刺青,是为了纪念去世的母亲刺的骷髅头。“在她的作品中,女孩儿嘴上叼着羽毛,背景是印了很多自己刻的骷髅头印章,有文化的联系,有符号的象征意义,更加深刻更加结实,选择的颜色也是经过了反复考虑的,所以我鼓励她一直深入下去。”甄魏说。

“两个人完全不一样,个性倾向和性格特点正是不同创作的根源”,甄魏老师认为,“老师是学生的同行者、知音、朋友、给他们帮助的人,不是把自己的东西简单输出。基础课的时候,教怎么画就应该怎么画,但是研究生和本科生毕业创作需要有自己的观点和创作能力,不同的表达方式很可贵。即便不成熟,那也是一种经历。 ”

当学生迷茫、凌乱时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迷茫的也不少。面对这样的学生,老师又能做些什么呢?

对于艺术系的学生,甄老师从上课第一天开始,就鼓励学生做“视觉日记”,就是每天带着本子,随时用图形的形式把感觉记录下来。“生活处处都是创作的来源,这样坚持下来,一年 300多张,就是你自己真实感觉的点滴记录,高兴、孤独、矛盾等等,连接起来后会惊讶地发现原来自己是这样一个人。用视觉的东西把每天经历的记录下来,坚持下去,做到了会有很多的收获。我也一直都在想自己到底是什么样的人,艺术和我的生活有什么关系,为了什么,怎么去做,找到自己的定位,这是一辈子需要思考的事情。”甄老师说。

篇(3)

能够让一门艺术赖以生存的基础无非有两个:优秀的艺术创作者和广泛的社会受众。从这两个基础来看,中国抽象画家多出身于美术学院或者画院,具有精英化、上层化的特点,这些艺术家大都具有较高的时代敏感度,但是受众较少。之前,一次对中国抽象绘画的调查中,出现了两种非常有意思的看法。一种认为中国抽象画整体发展情况还“可以”,而另一种却以为发展的有些“迷惑”。尽管如此,实际情况远不如上一概而论,或简简单单的概括所能总结的。思考和讨论是一个必经的过程,无论是从理论研究还是创作实践出发,都是从不同角度对中国抽象画的现状提出了看法和意见。

如何欣赏抽象绘画,笔者能想到的就是套用一句:画中何所有?只可自怡悦。因此,看抽象避而不谈抽象,应可算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可是,当把中国抽象绘画的创作者当成自己旁观当代艺术的视角和途径时,直接面对中国抽象艺术的实践提问,便成了不能绕行的必然选择。

蒙德里安、马列维奇、康定斯基、波洛克、克莱因、德库宁、纽曼、罗斯科……貌似,中国的抽象绘画的思考与创造,注定了不可自作主张。始终缺席的中国传统与永久在场的西方现代,也让中国抽象画的实践和评述总暗含着一丝丝的一厢情愿,和东拉西扯的莫衷一是。想要问津的中国抽象画,便处在如此的处境当中。

生于五十年代初期的陈文骥,一个地道的上海人。1974年从上海江南造船厂进入中央五・七艺术大学学习,1978年进入中央美术学院版画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退休。1986年开始用油画进行艺术语言的表达,作品《蓝色的天空・灰色的环境》参加首届中国油画展,获优秀奖。其抽象创作(如上图)显得更为刻意、细做。看似分明的阶段性创作面目,前后都是互为语境的,有着一以惯之的思考和推进。作品中造型和技术的表述受到一些工业成分的影响,工厂的经历对其本人影响深刻,其本人也就产生了对工业时代产物的一种迷恋,一种特有的敏感,所以作品中包含着工业成分。通过借助工业形象,甚至希望自己的行为也反应出工业时代特有的这种执行力的冷峻,很有秩序的表达方式。生于六十年代的谭平,1980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同样毕业后留校任教,作品《矿工系列》极具现实主义风格。而其抽象作品(如上图)是从一个圆的的基本图形逐渐过渡与微观视角相融合,在宏观与微观之间寻找确切的熔点。他的偶发和随性,都渗露着我自有我不同的信心。个人的表达和流露始终是作品形式选择的核心。谭平从未停止对绘画创作与周围事物关系的思考,每一次展览都能看到对自身视觉表达的最新尝试,是一系列的调整、破坏,甚至“转型”。而不变的是其一贯创作立场和艺术态度。无论是生活还是艺术,他都希望用最少的东西表达最丰富的情感。

相比较而言,出生于七十年代的王光乐和八十年代的迟群,没有相对复杂的社会身份,前者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后者毕业于壁画系。他们的作品在抽象界获得了相当的认可,虽然生存或成长方式各有不同,但坚持和继续创作的绘画状态却是类似的。

篇(4)

【关键词】主观表现意识;油画创作;原动力;表现力;艺术魅力

一、主观表现意识的概况

从人类心理的发展史来看,人的意识活动是人的心理活动的最高形式,它是在人类发展到较高历史阶段才产生的,是人类社会生产劳动的产物。所谓主观表现意识,其实就是自我意识,是对于客观世界存在的各种现象有了感受与知觉后在个人的头脑中产生的反映而形成思维和思想的心理过程之总和。

在艺术创作中,主观表现意识的重要作用表现为对艺术的审美理想、创作目的、创作规律等诸方面的自觉认识和掌握,以及对艺术创作规律的自觉驾驭及其自觉追求艺术的独创性上。应该说,在艺术创作的整个过程中,这种最高形式的意识,包括自觉进行艺术想象的意识,始终起主导作用。

二、主观表现意识在油画创作中的意义

主观表现意识在艺术中的地位非同一般。在油画创作过程中,它是原动力,是作者的“心灵眼睛”。油画创作的主观表现意识直接传达着艺术家的心理感受,影响着作品的感染力度。注重创作过程中主观表现意识的表现,对塑造画面形象、提升油画的表现力、丰富作品魅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推动油画发展的重要动力。

(一)主观表现意识是油画创作中的原动力

任何一个创作题材,必定有主观表现意识想要表达的东西,让你感到美的事物,这里的“美”,是指客观事物的美作用于人而引起人的一种意识活动和情感活动,它只有在人对客观事物的美的基础上才能发生。简单说,就是这个题材某方面感动了你,让你下意识地选择了它,有着想把它创作出来的欲望。这就是主观意识的原动力作用。

(二)主观表现意识增强画面的表现力

米开朗基罗说过:“艺术家用脑,而不是用手画画。”这样的画面融入了个人情感,更具有生命力,也更具有感染力。不同的画家,不同的色彩,不同的笔触。就黄色而言,它是梵高笔下旺盛的生命力,也是莫奈笔下暖和温馨的草垛。强烈扭曲的线条,厚重的大色块,这是梵高暗流涌动的星空,传递出焦躁不安;而其他画家则是采取平涂的方法,向大家展现了安静和谐的星空,传递出一份平静恬淡。这些不同,则是画家主观意识的产物。相同的色彩,不同的感受,或是相同的题材,不同的表达,然而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富有表现力,让观者被画面的精彩所吸引。主观表现意识通过构图、线条、色彩、笔触、肌理等形式作用于画面上,使其富于表现力、感染力,让观者第一时间直接感受画家的内心世界。

(三)主观表现意识提升油画的艺术魅力

一幅油画作品的魅力在于传递给人们的内心感受。正因为带给无数人内心的波动与震撼,才使得一幅幅作品流芳百世,受万人称颂。提到达·芬奇,就使人想到《蒙娜丽莎》。从表面上看,画家刻画了一位气质不凡的夫人,其实他真正表现的是彻底挣脱宗教禁锢的苏醒的灵魂,赞美自然美,高扬人文精神。该作品之所以享誉盛名,不仅仅因为画家本身高超的技艺,更是因为画面上所表达出的对于人的重视和对于人性的赞美。画家刻意使用金字塔形构图,使得人物更加端庄、稳重。其艺术魅力不外乎画家主观表现意识的作用,在主观表现意识的引导下,画家回归人性的审视与表达,向人们展示了思想解放后人性的淳朴与美丽,既肯定了自身,同时又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三、大师们的主观表现意识

马蒂斯绘画作品中故意夸张的抽象形体,运用鲜明对比的色彩,使作品保持平面装饰性,这是他作品的特色,亦是其绘画魅力风格所在。他的作品色彩热烈,线条扭曲富有动感,色彩对比的运用能强烈地表达作画者作画时的心情和感受。他摆脱客观物质的束缚,让主观表现意识主宰绘画创作,以色彩的强烈对比,酣畅淋漓地宣泄着自己内心的情感。《带绿色条纹的马蒂斯夫人像》充分地反映了他的野兽派画风。这里的色彩完全是主观表现意识的产物,而绝非客观的如实模仿。据说,马蒂斯夫人曾身着黑衣摆好姿势让他写生,可他所画出的却是色彩极其鲜艳的红衣人物肖像。他曾在《画家札记》中说:“奴隶式地再现自然,对于我是不可能的事。我被迫来解释自然,并使它服从我的画面的精神。”

受到童年的不幸经历以及尼采哲学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影响,蒙克在其绘画创作中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和悲伤苦闷的情调,人物形象往往表现忧郁、惊恐,扭曲的线条和迷幻的色彩充满神秘。也许就是这样一种主观表现意识表达出的情感引起了观者内心的众多震撼,也使其在美术史上留下了重重的一笔。《呐喊》是他的重要代表作之一,画家以极度夸张的笔法,描绘了一个变了形的尖叫的人物形象,把人类极端的孤独和苦闷,以及那种在无垠宇宙面前的恐惧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作品构图在旋转的动感中充满粗狂、强烈的节奏。色彩被夸张得富于表现性。该作品采用象征、隐喻和夸张的表现手法将情感表现推向了极致。

四、主观表现意识在油画创作中的运用——以毕业作品为例

毕业作品的题材来源于写生时拍摄的一幅“篝火晚会”照片。周围的环境在夜晚中看不真切,唯有篝火照亮的一张张笑脸闪着动人的光泽。笔者想用自己的画笔去保存这一刻的美好,而这也是我毕业创作的主要目的。

在素描起稿阶段,笔者主观截取了照片的中心,也就是人物,这样使得画面中心更为突出。因为大家脸上洋溢的笑脸最感动人,所以,我故意用铅笔放大了人物嘴角的弧度。背景上,左边采取照片的内容,而人物右边本身是块空地,加之靠右的人物站在后面,近大远小,为了使画面完整,在右侧添加了一些居民楼。为了使观者更好地理解“篝火”情境,又在人物的右下方,增加了一堆燃烧的木材。这样,既呼应了画面主题,又使得人物脸上的光线方向和色调有了个名正言顺的理由。

在色彩方面,将背景弱化掉,只需隐约可见,重点刻画的是人物面部,人物的衣服也全部融于深暗的背景,靠近光源的提亮。人物脸部的亮处主要使用的是黄、红两色系,这样能使笑容更加温暖,能让观者更好地感受大家笑容中的快乐。远看时,笔者希望观者一眼就可以看到被篝火照亮的笑脸,然后是“黑乎乎”的背景,而近看,又可以发现丰富的背景,它并没有像远处看得那么空。在创作过程中,尽量丰富人物脸部的色彩,故意加重脸部亮处的笔触,以便笑脸“跃纸而出”。

结语

有人说“世界愈安宁,艺术愈盲目”。的确,现在的艺术真正面临了从未有过的纷繁复杂的局面,多元化等状况使艺术面临着更加难以言说的状态。甚至,有理论家提出了“绘画死亡”论。在这样一个文化观念膨胀的时代,美术圈中也愈发浮躁,而越是如此,越难出现好的作品。在这样的情境下,保持一颗平静的心态则显得更加重要。抛开物质的各种纷扰,回归内心最真实的感受,就像作家只有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才能感动读者一样,油画亦是如此,在主观表现意识下看待生活,用自己真真切切的感情去画画,这样才能有更多的好作品。

参考文献:

[1]王改利.发挥主观意识诠释油画创作——阐释主观意识在油画创作中的“眼睛作用”[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1).

[2]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外国美术史教研室.外国美术简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3]王宏建.艺术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

[4] 欧阳英,潘耀昌.外国美术史[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8.

篇(5)

阎 正

张朝辉今年三十七岁,如日中天的年龄,在书法的海洋里已浸多年,并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就。

纵观他的书法艺术,基本功扎实,天资很高。每一件书法作品,从笔法结构到章法布局,神采飞扬,轻松流畅,多有出彩之处,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整体看来大气、从容、自如、潇洒,给人以美妙的享受。正因如此,他的书法才得到了各个层面读者的喜爱与青睐,让人们由衷地推崇。

自2000年以后,张朝辉的书法艺术大步跨越,突飞猛进,受到了越来越多人们的关注,书法作品先后被现代诗词馆、吴江静思园、北京盛世轩书画艺术研究院等首都及地方文化艺术机构所收藏,得到了普遍的好评。

人世间的事业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一个阶段性的,唯有书法艺术,如果把它作为一项事业来搞,是伴随着生命轨迹延伸增长,终其一生的。

张朝辉已取得的收获是有目共睹的,但还远远不够,他面前的路还很长,他不会沾沾自喜,更不会停滞不前,他对书道的研究有很深的见解与认识,他无疑会一如既往、循序渐进、积累经验、发挥优势,使中国几千年传统技艺在他的笔下精益求精,发扬光大,正如他个人对书法的追求:“艺无止境”、“法无定法”、“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故他要像屈原夫子一样!吾将上下而求索”。

自古言“天道酬勤”!一切机遇、一切成功、一切丰收、一切荣耀都是上苍赋予有准备、有理想、有抱负、有信念的人。祝愿张朝晖紧紧抓住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断地层楼攀援,以期达到他希望的光辉顶点。

关注人生 直面生活――周武发写实主义油画纵横谈

郭 杨

上菜市场买菜,是每个家庭再普通不过的事情了。但绝大多数人在享受卖菜人给生活带来的便利的同时,却很少关心他们的生活,而画家周武发先生则用画笔向我们展示着那些普通买菜人的人酸甜苦辣。周武发说:“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画家必须要关注社会,关注现实社会各类人群的生活状态”。由此我们看到了一个艺术家对待艺术创作的态度,也看到了周武发先生对于艺术创作的真诚。

同很多有成就的画家一样,周武发从小就显示出对绘画极大的兴趣和天赋。参军以后,由于工作原因经常接触到军事博物馆所收藏的一些精美的艺术品,这些艺术品深深的触动着他,激励着他对艺术的追求和探索。军博美术创作室,是他经常光顾的地方,在当时老一辈艺术家的辅导下,周武发很快的走上了艺术创作的之路。1997年,通过自己的努力,周武发考取了艺术学院美术系,艺术院校的系统教育使他对于造型艺术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毕业时创作的《岁月・历史・伤痕》和《国殇》,从画面构成到色彩的处理,都改变了传统的军事绘画的构成模式,这两幅作品在毕业展览上受到了老师及观众的肯定,后来在纪念50周年北京展览期间获得银奖,在全军美术作品展览中获优秀奖。回到军博后他与别人合作的大型军事背景画《攻克锦州》、《攻克天津》更是大大的增强了创作的自信。2001年,周武发又考入了中央美术学院,开始了为期两年的油画研修学习。对于一个成长中的画家来说,中央美术学院两年的经历使他受益匪浅,《菜市》系列的创作就是在美术学院研修期间开始的。

周武发认为,将自己的创作同时展的需要相结合,创作出从形式到内涵,既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价值和理念,又有极高艺术品位的美术作品,是美术工作者的责任。同时,现代美术创作传统意义上的美术有了本质的变化,既要保持传统,更要发展传统,是当今美术创作不可偏废的问题。在中央美术学院研修期间,班主任李延洲老师曾经说过:“不论是表现现实主义还是现实主义的美术作品,必须具有时代特征。”这句话对周武发产生过很大的影响。他认为这一点在今天的创作中,更需要关注和思考。所以在后拉的创作中,他将目光转向了当代的社会问题。

著名画家王沂东在为周武发画展所做的前言中这样评价:“我们正在经历一个全新的时代,一切都在变化之中。一位艺术家能不受外界的影响,潜心体味生活的本来意义,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实属不易。武发是这样一位勤奋的画家,他的创作始终保持着一种锐气,一种积极的自信的精神状态。

周武发

1961年生于湖北云梦。毕业于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首席艺术硕士,中国美协会员;现任职于中国军事博物馆。

其代表作《小喇叭》人选第八届全国美展,《芍药》人选1997年第二届中国景物油画展,《风雨急》入选1998年全军抗洪美术作品展并获优秀奖,《岁月・历史・伤痕》、《国殇》获2000年纪念胜利55周年美术作品展银奖,《站地支委会》入选建党8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阳光总在风雨后》人选第二届中国油画精品大展,《失落的辉煌二》人选第二届中国山水画・油画风景展。2002年后创作《菜市系列》油画,2003年在北京保利大厦举办个人画展。2002年-2005年为军博纪念及卢沟桥抗战纪念馆创作的大型油画《攻克锦州》、《迁安颂》等。多次在国内刊物发表作品并有专题介绍,多幅绘画被国内外有关机构及个人收藏,如2006年中国军博收藏其油画《党政》;文化部有关机构2007年收藏其油画《》、油画作品《胜利》参加建军80周年全国美展。其油画《起飞》参加2008年奥林匹克国际美术大展并被组委会收藏。

史俊棠先生谈及陶艺名家、高级工艺美术师胡洪明先生

史俊棠

史俊棠

宜兴陶瓷行业协会会长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会长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副理事长

史俊棠先生致力于中国陶都陶瓷文化、紫砂文化的弘扬与发展。多次组织并推动国际国内陶瓷、紫砂文化交流活动。近年来致力于“宜兴紫砂”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并成功为“宜兴紫砂”申报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获国家工商总局批准。为紫砂陶瓷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成为宜兴紫砂行业的领军人物。

[摘要]江苏省陶协会长史俊棠先生在谈及洪明的成就时,认为这得益于“他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定位,这就是在继承传统中创造符合时代精神风貌和个性的作品。”史会长对洪明给予很高的赞誉,他谈道:“洪明一直奉行着他“高调从艺,低调做人”的人生法则,洪明在自己的一方天地,与泥为伴,以美好的心灵创作美好的作品,给人以美的享受,相信他只要持之以恒,一定还会有更大的收获。”

造物主厚爱宜兴,不仅把她镶嵌在碧波万倾的太湖边上,还赐予了得天独厚的紫砂土,勤劳聪明的历代陶工靠一

撮土、一瓢水、一把火,将一把紫砂壶演绎得淋漓尽致。 紫砂器质朴高洁、绝无浮艳的性格造就了一代代名工巧匠、工艺大师。当今,宜兴的做壶人很受爱壶人、玩壶人所追捧,同时也为媒体所厚爱。在这热闹非凡的氛围中不乏默默无闻、埋头专业、不事张扬,用心去出作品的人,胡洪明应属这样的人。

洪明年近半百,已涉陶30年,由宜兴青瓷的造型设计到宜兴紫砂工艺的设计制作,经历了漫长艰苦的磨炼,实践中的心悟手揣,由师傅教诲到参加中央工艺美院的专业培训,使他在陶瓷造型设计上具备了较为扎实的基本工,因此,他的作品受到好评,屡得大奖。1993年被评为工艺美术师,2005年晋升为高级工艺美术师,这一路走来,跨越一道道门槛,登上一座座高峰,的确不易。

在洪明从事陶瓷造型设计的近30年间,尤其是后来步入紫砂艺术殿堂的十多年来,他始终坚持“艺术的追求靠自己去辛勤耕耘,勇于探索,循序渐进,不断提高自身文化和职业道德的修养”的准则,为紫砂事业的发展和繁荣尽自己的责任。洪明十分注重赏析和研究紫砂前辈留传下来的经典作品,从艺术品位和文化内涵上领悟作品传统底蕴;又从当代诸位大师们的作品中吸取营养,从中体会如何继承传统,又与时俱进大胆创新而形成独特作品的风格。这些,使他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和定位,这就是在继承传统中创造符合时代精神风貌和个性的作晶。因此,十多年间,洪明以紫砂材质为载体,专攻金银丝镶嵌的装饰技法,取得了成功。并大胆借鉴工艺美术中的姊妹艺术,从商周的青铜器、汉唐漆器、古钱币、玉器等图纹造型,融书法、绘画、雕刻于一体,使紫砂壶既保持传统,又显时代气韵,形成了堆、雕、捏、塑、嵌相交融的多种装饰技法,使作品精美华贵,高雅脱俗。

难能可贵的是,在注重作品个性与创新的同时,洪明没有丢下对传统器形气韵的探索。历代做壶人,总是仿前人器形入手,但要仿好也很难。没有技术职称评审年代的先辈们所做茶壶,技巧上可以说不如当今之辈(当时的生产条件不能和今天相提并论)。但气韵上几乎无法超越,形似容易,神似就难了,这与做壶人的悟性、学养、心态不无关系。如今的做壶人,功力好的不见得有式样,式样好的不见得有功力,但不管功力式样如何,总要有自己的思想,否则最好的功力和式样也只能是能工巧匠,难以成家。常见那种手捧所谓得意之作,面对媒体喋喋不休地黄婆卖瓜,充其量乃雕虫小技,热闹一番也就稍纵即逝了,很难在紫砂史上留下什么。而洪明不然,凭借深厚的设计功底和对艺术的感悟,特别是对紫砂技艺孜孜不倦的那股近乎痴迷的钻劲儿,由不得人不动容,对于传统作品的解读,都有他的独到之处,所以出自他手的作品颇具韵味。

经济的繁荣使民间工艺品行情看涨,宜兴紫砂壶尤其如此,她的生命力始于茶,眼下又兴于茶,这应感谢这个伟大时代,改革开放,国富民强,文化繁荣,各业兴旺,人民安居乐业,在日益满足物质享受的同时,开始寄兴于精神文化。而紫砂一壶,恰恰能给人们既是物质的、又是文化的、更是精神的享受。资源的稀缺,工艺的精湛,赏用兼具的紫砂壶,加上名人名作的效应,媒体的大力宣传,岂有不受欢迎的道理。

篇(6)

油画创作在高校美术教学中一直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为学生将来艺术风貌的形成确立正确的努力方向,奠定良好的基础。那么教师在创作教学中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据多年创作教学的经验,我以为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为学生提供有益的指导。

一、写生是艺术创作之源

现代社会各种信息传媒高科技产品都很发达,以至现在很多从事油画艺术创作的人都已经习惯于借助数码相机和电脑,忽视了写生在创作中的重要性。陈丹青指出,这些年来,写生与临摹有可能被当代艺术和传统艺术轻视,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写生更是逐渐贬值,大家就对着照片画画,写生已经在画家实践中全面退场,“30年来,全国院校师生的写生能力,一代不如一代,而事实上第一代的写生仍没有过关”。事实上也是如此,面对照片和对着实景写生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写生是面对实景当场完成作品。常进行写生可以破一破自己旧有的套路,熟中求生,刺激麻木的神经。要注意,写生是个积极的、进取的、探索的状态,不能变成钻套套、进框框,如果变成一面下笔一面追忆伟大的画家是怎么画的,一面仰慕前人总结的规律是如何不朽,写生过程就变成了复习功课,写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习惯的用色、习惯的构图都是坏东西,又是随时都在滋生的、十分顽固的坏东西,它们把活生生的艺术家拖进因循守旧的死水,扼杀感受,窒息创造力。写生还可以让艺术家和生生不息、永不重复的生活对话,去感受前所未见的阳光,去体验那些奥妙无穷的境界。尤为重要的是,经常写生能激发画家的创作思维和热情。据说苏里科夫在冬天的雪地上看见一只低垂的乌鸦,便激发了《女贵族莫洛卓娃》的创作灵感。

二、研摹大师,品味经典

西方油画在经历了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印象派、后印象派、象征主义、表现主义、野兽派、抽象派、超现实主义及其他众多的流派演变直到现在,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绘画艺术语言。同时,欧洲各国在各个时代都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画家,产生了许多伟大的作品,也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借鉴的内容,这些都是我们学习西方绘画的宝贵财富。西方美术史上,如提香,文艺复兴画家达・芬奇、安格尔、米开朗基罗,新古典主义画家大卫,无不是从前辈艺术家那里汲取了大量的绘画技巧和宝贵经验,而后成为各个时期的艺术巨匠。近代的譬如分析立体主义代表画家毕加索早期学习阶段也是通过大量观摩塞尚、凡・高、高更、劳特累特等艺术家的作品,从中领悟到油画的独特魅力,并由此创作出大量个性鲜明风格独特的艺术作品。中国油画百年亦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艺术家,如徐悲鸿、林风眠都是先虔诚地学习和借鉴了西方绘画的不同风格和流派,然后结合自身的文化传统,形成自己的绘画语言,从而奠定了各自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离开西方绘画本身的传统谈论油画必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高校美术专业的学生更应该多从西方艺术大师作品的学习中磨砺绘画技巧,汲取营养。

三、油画创作教学中个性化语言的培养

选择何种艺术手法和载体已经有了非同以往的自由。多元化的文化氛围和先辈们成就的样式已变成资源,给大家提供参照。绘画必须用自己的绘画语言,田克盛说:“用自己的语言说自己的意思。”真要做到这样并不容易,自己的语言和意思究竟是对是错,没有人会随时为我们准备好可以鉴别的标准和答案,要靠自己在艺术实践中去体验,提高审识能力,从而实现自我表现选择的目标。

对于绘画者来说,首先是选什么样的题材作画,决定于他被什么感动。印象派大师毕沙罗说:“要在大自然中选择最适合于你自己气质的主题。”只有表现自己最熟悉的生活,表现自己最熟悉的事物,寻找自己内心的感受,才是决定一幅作品成功的重要因素。俄罗斯巡回展览画派大师列宾在青年时期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当时列宾在完成毕业创作《睚鲁女儿的复活》后便在俄罗斯产生了巨大的反响,也为他赢了不小的声誉,同时他也获得了为期三年出国进修的机会。但当他把在法国学习三年期间完成的作品带回俄罗斯展出时,并没有引起太多的注意。这位当时在俄罗斯已经享有盛名的天才画家从“艺术之都”巴黎学习回来的作品竟没引起什么反响多少让人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后来,列宾回国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被誉为批判现实主义的泰斗。列宾在后来回忆道,法国的这段学习创作经历,只是让他在绘画技巧上取得了进步,很难有真实情感的流露,俄罗斯才是他艺术创作的源泉。

其次,无论是什么样的艺术,它最终都要传递某种精神,艺术品才具有精神性。在一件油画作品完成之前的整个艺术实践过程,是充盈这位艺术家的全部人格精神和艺术品格。从画面来说,没有艺术家精神因素的渗入与导引,就不会有形式、色彩的有效组合。油画语言的“个性化”这一问题正是现代油画讨论的一个方向。不少人认为是独特的笔触,或有人物的变异,或是色彩的独创,这些所谓的“表现主义”就是个性。其实不然,刻意的“表现主义”只是表面的现象,并不是实质。画面表现力来源于画家最根本的情感和表现欲望,而不同的形象则能体现出画家不同的审美个性和艺术品位,这才是一种“个性化”的艺术语言,一件艺术品是由艺术家的人格精神、技术精神、创造精神融于一起打造而成的。因此我认为“个性化”语言的培养必须建立在自身的真实情感上,而不是追求表面的形式。

最后,要勤于写生,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素描还是色彩,写生才是我们进行创作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源泉;研摹西方大师的经典巨作是学生快速取得绘画技巧和创作经验的捷径;恰当的题材选择和个人真实情感的表达是作品成功的重要保证。不可急于刻意追求所谓“个性化”语言,在艺术创作过程中,艺术家的个人天赋会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绝不会与别人完全雷同,换句话说,艺术来源于生活,情感在生活中是抒发内心精神的一种冲动。每个人的经历、对事物的认识看法均有所不同,因此对于表现对象所要抒发的情感必然也不同,由此创作出的艺术作品当然会各有不同。适合于自己的艺术语言并能贴切地表达出自己的精神追求和感受,就是体现出了自己最好的艺术个性,才能创作出优秀的艺术作品。

参考文献:

[1]H.H.阿纳森著.邹德侬等译.西方现代艺术史.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4.

[2]王宏建.艺术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

篇(7)

【关键词】

陶瓷;应用型;教学方法改革

一、从比较的角度看陶瓷艺术毕业设计教学方法优势与弊端

李秉德教授在其主编的论著中将教学方法分为五类,诸如“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对于陶瓷艺术课程教学则更强调第三类方法,实现练习、实践并得出结果的办法。当然在陶瓷艺术设计的课程实际教学过程中,也会运用到演示法、参观法等,实践始终是实现教学的目的和手段运用的关键。相比较于陶瓷艺术的课程教学,在毕业设计的教学中则突出强调发现法、探究法等培养学生自主性的教学方法,如制定选题,根据选题选择元素,以及如何实现的过程都需要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陶瓷艺术毕业设计的教学方式、方法和课程教学的循序渐进,全面铺开的形式有所不同,更注重一个点的突破。其教学的主体从课堂教学的教师转变成了学生,极大的体现和反馈出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创意能力,教师在其中担当的是辅和引导性角色。教学的形式也从理论教学,实践训练到理论总结的模式转变为市场调研,实际操作到受众反馈。相较于相关学科的毕业设计教学,以包装专业毕业设计为例,陶瓷艺术毕业设计作品的环节更加完善,更注重从设计到实物制作的整体流程及成品的完整度。陶瓷艺术毕业设计从一开始就定调为可面向市场的成品创作。相对于国画、油画等艺术类别毕业创作的重技法、视觉效果而轻创意,陶瓷艺术毕业设计作品的实现过程则是以创新创意设计为基础,强调作品的视觉效果及其市场反馈。

二、陶瓷艺术毕业设计的教学方法上应该做出的几个突破

陶瓷艺术毕业设计教学首先应以应用型为基调展开,在教学中始终坚持这一出发点,将学生培养成可以进行自由艺术创作的创作者,或是陶瓷相关产业的设计者和制作者。学生既能掌握整个陶瓷的设计生产流程,熟悉陶瓷的相关理论知识,又能进行独立的设计与创作。这就需要对固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一定的改革,改变单一的课堂教学为校企合作的模式。在各个教学单元上进行目标化教学与管理,调整多种教学方法的平衡点与侧重点。

(一)改变陶瓷艺术毕业设计由理论“灌输”向探究式教学转变。培养学生独立创作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探索陶瓷艺术的设计生产的技术及其艺术属性。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强化选题、项目的引导性意义,使学生以学习主体的姿态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陶瓷毕业设计的教学中去,积极地深入探索相关的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实践教学中引入探究式教学理念,通过寻找问题—查阅资料—确定研究思路—进入生产车间—实物制作等一系列步骤完成整个创作过程。

(二)改变陶瓷艺术毕业设计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主体转变。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使其以一个主导者的角色进入实际的创作,并完成整个设计与生产的环节,教师应承担辅角色,在具体的问题给予解答,在大方向上给予必要的引导。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该着重拟定设计选题,确定设计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共同解决一些疑难点,发挥集体智慧,培养团队精神,使课堂变成师生共同探究知识、协作开展学习的场所。

(三)由单一的课堂讲授向多样化教学方式转变。陶瓷艺术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可以很好地促进教学活动多样化。如陶瓷的烧制方式中的乐烧,可以很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烧制方法的同时,丰富其对陶瓷的认识和热爱。在上一届陶瓷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我们将陶瓷乐烧和烧烤活动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既联系了师生的感情,又缓解了毕业创作的压力,学生通过乐烧对陶瓷也有了更浓厚的学习和创作兴趣,对他们毕业设计选题的创作也有一定的启发。

三、总结

陶瓷艺术因其本身的艺术特点和材料属性,决定了实践实训是其重要的教学方法,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推敲、反复练习才能真正掌握相关的技艺;同时,理论教学也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深化了学生的设计与创作的能力。陶瓷艺术的毕业设计教学方法改革应强调实践性,建立长期的校企合作、校地合作是陶瓷艺术毕业设计教学改革实现的保证,建立良好的管理机制是陶瓷艺术毕业设计教学改革顺利进行的必要措施。

作者:余德华 单位:湖南城市学院

参考文献:

篇(8)

2.美术专业课程内容与学校美术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缺少对接现在高师美教课程设置普遍由美术教育类课程和美术专业类课程两大模块组成,其中的美术专业类课程内容基本套用美术院校的模式,与当前我国学校美术教育改革发展缺少应有的对接,加上执教美术专业类课程的教师大都是由美院毕业的,他们对中小学美术教育改革了解不多,这使得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很难形成将美术专业教学与中小学美术教学需要联系起来的学术自觉,这带来了师范生在大学所学的某些美术专业知识在基层学校美术教学中难以施展的困境。

3.最终评价课程缺失了高师美术教育应有的综合评价机制“毕业创作”“毕业论文”课程是高师学生在大学四年所学知识的最终总结与呈现,因此,我们可以称这些课程为最终评价课程。长期以来,高师的“毕业创作”都是以美术创作作品展览的形式进行,完全照搬美术院校“毕业创作”的做法,这导致高师学生很自然地将自己的毕业创作与美术院校学生的毕业创作相比拼,教师和学生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到毕业创作中,多少影响了高师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的精力投入和对美术教育理论及实践的总结与反思,此外,“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各自侧重在美术专业和美术教育两大块,缺失了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高师美术教育将二者综合评价的机制。

二、高师美术课程设置策略

1.增设美术教育理论及教学实践课程,突出美术教育专业特点众所周知,一名中小学美术教师的基础知识结构应包涵美术教育和美术学科两大体系。美术教育理论及教学实践课程是高校美术教育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学院依据国家教育部的发展要求,在原有基础上增设了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各类美术课教学方法研究、微格教学、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与制作、教育见习、第一次美术教育实习、第二次美术教育实习等课程,使美术教育理论及教学实践课程占有相当比重,突显出美术教育专业的特点。这些课程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美术教育专业的认识及其教学技能,尤其是学院将美术教育实习由原来实习一次调整为实习两次,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第一次教育实习时间安排在大三上学期,实习时间为三周,均有带队指导教师带领,这样能随时给予学生指导。第二次教育实习安排在大四上学期,实习时间为四周,可让学生自由选择联系实习学校或组成一到二个实习小组,选派实习指导教师带领。前后两次教育实习给学生教学反思和回炉的过程,第一次教育实习返校后,教师针对学生们实习中遇到的问题给予深入的分析指导,帮助学生进行教学反思,从实践中认识教育理论的指导作用,引导学生从教学理论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理论认识,以便指导其第二次的教学实践;有了第一次教育实习的基础,学生在第二次教育实习中更显从容和自信,教学更规范化,并在教学中有目标性地观察分析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积极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在两次实习中感受深刻,在一次次的教学实践中提高了他们的教学技能和专业认同感。合理安排每个学期的美术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课程,一方面确保学生每一学期至少有一门以上的美术教育理论或教学实践课程的学习,另一方面又将各课程相互串联,形成体系,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比如美术教学论、美术课程标准解读等核心课程被有意识地安排在教育实践课程之前,旨在引导学生掌握美术教育理论的同时,形成正确的教学理念,以发挥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微格教学、教育实习等实践性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教学技能;各类美术课教学方法研究等课程旨在指导学生在一定教学实践基础上寻找课堂教学的理论依据,形成研究教学的思考。同时还可结合举办师范生教学技能比赛、说课比赛等活动促进学生的教学评价与反思,使教学更有成效。

2.科学整合美术专业课程内容,彰显美术教育专业特色学院在对中小学一线教学调研中发现,因教学条件、学生兴趣等原因,那些偏难和较复杂的美术学科内容在学校难以展开,如油画人体、石版画等,因此,结合基础学校实际需要,科学整合美术学科课程显得尤为重要。以“双基+创造力培养”来整合美术学科课程的思路是基于中小学“双基”教学的特点提出的,即在大学低年级阶段着重于美术学科基础理论与基础技能的学习,在大学高年级阶段着重于美术表现及创作学习,并采用选修的形式,让学生自主选择美术学科发展方向,在侧重研究某门美术学科的同时,又在相互交流中触类旁通地了解其他画种的表现手法,形成“一专多能”的美术能力。此外,在原本单纯的美术专业课程中整合美术教育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将美术学科与教育专业学习相结合,更能明确美术教育专业的本质,如《艺术考察》通常是带学生们深入乡村写生及收集美术创作素材的课程。经过整合,可将这门课程改革为《艺术考察与中小学教学调研》,教师带学生下乡写生、收集素材等活动之余,带领他们深入到乡村学校进行教学考察,了解地方办学条件和状况,并让学生提交中小学教学调研报告,思考开发利用地方美术教学资源等课题,这种一举两得的教学活动收到极好的教学效果,一方面,引导学生在美术学习的同时,思考美术与美术教学的关系,另一方面,创造了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参观基层乡村学校,增进其对美术教育的责任感。再如,《民族民间美术》课程旨在引导学生了解民族民间文化的同时,让学生形成开发利用民族民间美术资源于学校美术教学的思考,如将该课程改革为《民族民间美术与校本课程开发》会更能明确其课程本质。

3.调整最终评价课程结构,明确美术教育专业本质目前,美术教育专业中有许多重要课程与美术专业课程极为相似,特别是“毕业创作”课程多以学生美术作品展示为主,不能全面体现出美术教育专业学生大学四年所学。只有合理调整最终评价课程的组织结构,才能进一步明确这类课程的实质。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学院的美术教育专业“毕业创作”课程改革为“毕业综合展示”。“毕业综合展示”主要侧重于美术教育教学展示和美术学科技能展示两个方面,旨在全面展示学生的综合能力。在美术教育教学展示方面,包括有教学活动展板、教学实物和多媒体教学实录等形式。教学活动展板是在150cm×90cm的展板上呈现学生的教学实践成果,整个设计制作过程也是学生对教学实践进行整理、反思和总结的过程,指导教师组织学生整理充实教育实习中的教案、教学示范图、学生作品、教学录像、教学现场照片等资料,并有序地将教案、教学示范图、学生作品布置在展板上,这也是对学生设计能力的考验。教学实物展示包括学生教育实习的教案、示范图等,还通过多媒体展示学生的执教录像、教学课件等内容。人们在参观学生的美术教育教学展示内容时,都投以极大兴趣和充分肯定,并感受到学生们扎实的教学能力。在美术学科技能展示方面,美术教育专业学生在大学四年学习的美术技术门类较多,学生们的兴趣也十分广泛,这就需要给予学生提供更大的选择空间,可选择进行新作品创作,可选择整理完善自己认为平时画得较好的作品进行再创作,还可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某类美术内容进行表现;多元选择带来了丰富多彩的创作面貌,有油画、国画、版画、水彩、素描外,还有手工、剪纸、摄影、电脑绘画、设计等内容,这些作品都真实地记录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及其创作能力,切实展现了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美术综合能力。每次的“毕业综合展示”都收到极好的效果,有观众戏称:看美术专业“毕业创作”就像逛“艺术精品店”,看美术教育专业“毕业综合展示”就像逛“艺术精品超市”。“毕业论文”也是美术教育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过去,教师们在指导“毕业论文”时发现许多学生写的毕业论文往往照搬照套,缺乏自己对美术教育的真情实感,而他们对亲身经历的教育实习却有着许多体会和想法。学院将“毕业论文”改革为“毕业实习综述”,让学生从深有感触的教学实践中进行理论性梳理和分析,从中感悟实践上升到理论、理论指导实践的研究性方法。同时,我们还将原来在教室进行论文答辩的场所改在“毕业综合展示”展厅进行,将“毕业实习综述”答辩与“毕业综合展示”密切联系,学生们在相对开放的环境中由感而发,教师们也能从学生的答辩及其美术教学展示、美术创作中对学生形成全面综合的认识。

篇(9)

【中图分类号】D261.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2)12-0039-02

一百多年前,英国大批评家罗斯金(John Ruskin)与美国画家惠斯勒(James Abbott McNeill Whistler)之间曾有一场著名的官司:罗斯金在看到后者的油画《飞旋的焰火:黑色和金色的小夜曲》(Nocturne in Black and Gold: The Falling Rocket)时认为,此乃对观众智力与审美判断力的挑衅,半是批评半是嘲讽地说,这简直就是把一罐颜料仍在观众脸上,还要向他们索要两百英镑。惠斯勒则以诽谤罪罗斯金并打赢了这场官司,还象征性的获得了一个铜币(1/4便士)的精神赔偿。

一个多世纪过去,惠斯勒使用颜料的方式在今天看来依然是激进的,画作中的斑斑油彩连同古典主义油画的观念、技法和规则,在画家大写意式的颜料挥洒中一起化作暗夜里绚烂迤逦的焰火,成为西方现代绘画进程中的永恒经典图景。艺术史已经证明,惠斯勒的激进不仅仅是才情迸发的表现,也不仅仅是哗众取宠般的技术炫耀,而是对油画艺术语言的开拓与创新。看朝辉近年新作,不拘一格地使用颜料,创造性地摆脱传统油画表现语言的限制,形成一种具有鲜明特点的个人风格,而这也是其最近成功举办的一个小型展览引人注目,并获得积极评价的主要原因。在油彩变幻莫测的流动、交汇与融合中,朝辉的作品突破了体裁的限制,也突破了“形象”的束缚,营造出美轮美奂的纯粹视觉构成:《老棚》系列神秘幽深,《山魂》系列瑰丽清奇,《石板岩》系列深沉质朴,《静月》系列醇厚浓烈……当“结构”、“形象”、“主题”、“意义”等这些传统艺术作品赖以存在的因素变得飘渺虚无时,色彩,作为唯一的造型要素,其本身所具有的美学意味及情感表达功能被无限放大,得、失之间,在空灵的色彩变幻中,我们依稀体味到某种中国传统审美趣味的回归。

朝辉本来是学版画的,早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版画系,后来又研究水粉水彩,前几年又开始研究油画。作为一位油画和版画作品都曾屡次在全国性展览中获奖的青年艺术才俊,就像精通两样乐器的演奏家对不同乐器的艺术语言特色以及它们在表达上的优势和缺陷有着深刻体会一样,朝辉对油画和版画在材料、技巧、观念等方面的限制也有着深刻认识。为了追求一种更为纯粹的视觉表达,他摸索出一套独特的创作方法:让油彩流动起来,并最终定格在纸面上。在这些作品中,没有可以辨认的形象,或者说没有事先计划中的形状,因为在油彩的自然地不可把握地流动中,一切都是不可预知的。“得意而忘言”、“得意而忘象”,当艺术表达的冲动超越表面形式的限制,不必摹写,也不需要形象,单单是色彩,也足以承载起艺术精神的全部。这一表达观念既是朝辉多年艺术实践经验的总结,也是基于他对现代艺术观念和艺术本质更为通达的认识。艺术家使用的媒介不是传统的画笔和油画颜料,因此他做出一项发明。即用纸本油彩创造出类似于国画的效果,这项发明经过了艺术家运用不同材质试验,最后因受钧窑所产瓷器的窑变启发创作而成。这样创造出的形体虽然夸张了一些,但他因此创造出了大量的崭新的形象。不久前,艺术家创作了一系列作品,题为《瞬间完成》。艺术家强化了无意识领域的敏感性,并且排斥一切有意识的思想传达(理性、趣味或道德等),来表现艺术家的一种自由的审美感受和态度。此一系列作品的形式是完美的,画面上产生了一种自然的美丽的大理石纹理,细看类似于欧洲原始洞窟壁画,色调和谐、质朴。正因为艺术家无意识的精神流露,而产生了一种原始的美,一种人最本源的精神状态。像美丽的蝴蝶、像群山夕照、像风中的新娘、像猛兽……引起无尽的遐想。

篇(10)

[中图分类号]J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5)10-0062-02

创作课程的安排与实施是油画基础教学的重要组成环节。对于油画专业的学生而言,毕业创作是四年基础训练的综合答卷。因此,不断建设完善这门课程的教学形式与内容,在基础教学研究中很有必要。过去的教学实践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许多学生面对毕业创作无从下手,从整理、选取素材到完善画面形式,都觉得有些无计可施。如何把前面的基础教学与毕业创作紧密联系,把创作观念的培养和基础教学相结合,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学习画面的图式结构规律,开发创作的思维、思路,最后完成作品,都是值得我们反复思考的。笔者认为,把这些在创作中涉及到的元素设计成一个个小课题穿插在低年级教学中,能在教学实施中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

一、关于“形”的课题

这里所说的“形”包含了三层含义:一是画面中的独体造型,二是画面中的图形元素,三是画面的整体构图,也就是整体画面的图式结构。在教学中,具体可以设置以下课题训练:

(一)造型与形态的训练

绘画语言最基本的内容之一就是形。画面中的“形”借助色彩、笔触、线条、肌理以及黑白灰色调呈现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说,关于形的训练课题首要任务就是学习造“形”。造是指创造、构造,形是画面中的图形。在注重加强对学生素描基本功训练的前提下,开展以主动的创造性思维为主体的艺术活动,挖掘素描语言的更多可能性;在以技术训练为依托的审美层面上,培养创作意识。

该训练部分可以与基础素描相结合,让学生通过这种训练获得画面上主动创造、构造图形的能力。可以结合肖像素描、人体速写等课程。简而言之,如何充分利用素描课程训练来体现画面创造性思维的审美陈述,已成为今天在素描基础教学中需要思考的新问题。

(二)图形与形态关联的训练

该训练部分可以穿插在对传统经典作品的临摹分析中。创作实践中经常会碰到缺乏形象、造型能力欠缺等问题。面对画面,总觉得画面中主要人物形象缺点什么,不够完美,可能在两方面出了问题:人物形象本身是否有代表性,是否准确传达了画面要表现的信息。即人物选得对吗?或者人物刻画的方法是否到位,是否与画面要表现的情绪相符,即人物画得好吗?回答这两个问题需要扎实的造型能力。从传统经典作品中吸收养分可能是最直接的办法。

具体可通过该课程要求学生分析研究经典造型范例,从图形的角度体会概括、简化、夸张对于造型表现力的重要意义,通过研究画面中各个图形的关系、图形的变换、图形的串联等一系列课题,强化学生的图形意识和画面整体结构意识。

(三)画面的图式结构与图形立意的训练

画面的图式结构主要包括画面的构成关系与具体的造型因素两方面。对这两个内容的把握不当,就会在创作练习中出现许多的问题。例如在画面中罗列人物、图形孤立、构图不美等。在这个阶段,学生往往会在练习中不知如何安排、摆放要表达的景物与人物,同时又很想在画面中对某种情景内容进行叙述,于是导致罗列人物出现。画面上缺少主次、没有鲜明的视觉中心,构图流于平淡。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在画面构成上狠下功夫。而图形立意在画面的构成可以分为造型的构成、黑白的构成及色彩的构成等。分析掌握各个构成因素及它们与画面表达的关系是找寻画面内在形式之美的最好途径。

诸多构成因素的和谐运用也是把握画面整体气氛的关键。对于画面中种种构成因素的整体把握,经验告诉我们,一旦画面的造型布局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发生改变或转换,画面构成的格局及其情调将立即随之变化。因此,利用构成因素,把握画的整体关系,提高画面的整合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而整体性的把握又存在于作者的整体意识与各构成因素运筹帷幄的调度间。这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境界。

二、关于“色彩”的课题

(一)经典作品中色彩抽象分析

色彩是重要的视觉艺术语言,在艺术发展史中,从古典主义时期的“概念色彩”到印象主义时期的“写生色彩”,到现代主义时期的“抽象色彩”,再到后现代主义时期的“观念色彩”,色彩走过了不同的历程,并且形成独立的语言体系。研究色彩的语言特性、色彩分布结构对我们的创作学习能起到关键作用。

课程训练中选择经典绘画作品作为解析的对象,通过打格分解来抽取作品中的色彩结构。通过分析、抽取、量化色彩关系来分析作品色彩的调式。分析研究这些经典的色彩构成,对于学生逐步掌握色彩语言特征、提高色彩审美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二)色彩的抽象转化与情感表达

在这个训练单元里,学生可以选择自己的习作、生活速写等,将4~5个色彩转移进来,只变色不变形。比如,利用互补色强对比或者互补色弱对比,以及邻近色强对比和邻近色弱对比等。通过这个练习来认识对比和谐的形式规律,明确个性化色彩倾向,理解色彩的魅力来自色彩关系的道理。

这个小课题的学习以简捷的训练方式,培养学生的色彩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掌握人对于色彩的视觉规律和心理反应;培养抽象的色彩解析,量化关系,变换视觉形式结构的思维能力,并且进一步感悟色彩的语言魅力。精到的色彩技法是画者准确表达思想、情感的保障,也是基础课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小范围来看,一幅好的绘画作品,不仅是传达思想与观念的载体,画面中精湛的形与色都是观者不可或缺的视觉感受。

三、关于“思”的课题

(一)思维的延展训练

广义上思维有两层含义:一是相对于存在而言,指整个认识活动即意识精神;二是相对于感情而言,指理性认识。因此,在创作思维的训练中,认识自我和认识世界缺一不可。优秀的创作作品揭示出作者对表现对象所持的非同一般的洞察力和表现力,这种观察和表现的特定方式改变了人们普通平淡的视觉和认识经验。

在这个训练单元里,学生可以用大量的草图和小稿作业完成。首先,可以选择原始艺术、民间美术或者古代石窟艺术等,大量收集相关资料,以临读、考查、分析形象记录为主,体验创作题材表现的原本性、直接性、概括性等可以借鉴和转化的元素。接下来,以此为基础,选择自己相关的速写,并将这些从传统艺术中吸取的元素用在画面中。通过这个练习,让学生关注传统艺术、经典艺术,并能从中得到启发,丰富他们的创作手段。

(二)关于想象力和创作的训练

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的多面性、多层次性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创作中想象力至关重要,每一次新发现,都借助于新的视角的参与。创造性的思维、思路意味着艺术表现新天地的开辟。观察会给想象力带来新鲜而现实的气息。这个阶段的练习可以穿插在下乡的风景写生中。在色彩写生中每个学生要有针对性的研究内容,并能结合各自对画面的不同理解,形成画面的主题。写生中鼓励学生突破过去的种种限制,用自己的眼睛在大自然中发现新的绘画主题。丢勒说:“艺术很真实地存在于自然中,谁能把它从自然中拉出来,谁就掌握了艺术。”绘画所描绘的并非是物象的表面特征,而现象力也不是“创造发明”,它是对生活感受的不同传达。在创作中要真正静下心来,通过创作练习的过程用心捕捉那些特殊的、与众不同的感受与流露在画面的痕迹,结合独特的想象力,深入表达,这样才能渐渐形成个人独特的创作思路与绘画语言,创作出有特色的作品。

上一篇: 如何克服心理障碍 下一篇: 销售自查报告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