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教育扶贫总结汇总十篇

时间:2022-07-11 15:37:5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线上教育扶贫总结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线上教育扶贫总结

篇(1)

【概述】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eva(392975479)”为你整理了这篇2020年乡镇社区教育活动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2020年度黄村镇大力开展各色社区教育活动。在镇政府的牵头领导下,镇机关干部、村“两委”、镇直单位、退休党员等开展了全民学习周集中学习会,“平安行”全国交通安全日线上主题教育,通过观看宣传片、文艺演出的形式,大家对交通安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要求集中与自学相结合,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学无止境,形成习惯。同时,组织办开展对各村党务工作者的培训,扶贫工作站及人社所还结合当前扶贫工作,对广大贫困户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和就业技能等方面的集中培训,使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学到知识、学到技术,为他们送来过上美好生活的“鱼竿”。针对我镇老年人较多的情况,各村均开展了老年人权益保障主题教育,以及人口老龄化国情省情教育知识讲座,加深辖区群众依法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意识,加强为老年人服务,构建养老、孝老、敬老的良好氛围。

在今年的社区教育培训当中,我镇开展企业职工培训400人次,其中贫困村培训185人次;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542人次,其中贫困村培训95人次;开展农村电商培训33人次,其中贫困村培训8人次。其余各类学习培训更是形式种类多样、群众广泛参与。我镇真正将社区教育落在实处,将教育扶贫与社区教育相结合,切实做到“授人以渔,教育脱贫”,让社区居民学以致用,认识到终身学习的重要意义,体会到学习带来的长远改变。

篇(2)

【正文】

政府教育督导办公室工作总结2021年工作要点

2020年工作总结

2020年,市中教育督导工作在区委、区政府和区教体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 在市教育督导部门的认真指导下,紧紧围绕“打造品质教育示范区”战略目标,统筹安排教育督导、扶贫协作、行政许可三项工作,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圆满地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坚持督政与督学并重,促进各类教育健康发展

一年来,教育督导工作坚持围绕重点、强化监督、指导服务,发挥了教育督导的职能作用。一是对学校日常管理随访督导。先后对39所中小学校容校貌、师生精神面貌的督导检查,促进学校不断优化教学环境,提升管理水平。二是扎实开展政府教育履职自评工作。协调教育、人社、财政等部门,围绕教育系统党建、学前教育及义务教育发展、布局规划、消除大班额、教育经费管理、学校安全、教师政策及待遇、规范办学行为等,认真开展自评,查漏补缺,即时整改,规范和促进了各类教育的健康发展。三是组织办园行为督导评估。以促进幼儿园不断规范办园行为,保障幼儿身心健康、快乐成长为目标,以薄弱幼儿园为重点,组织了对省委机关幼儿园等55所幼儿园办园行为督导评估,从办园条件、安全卫生、保育教育、队伍建设、内部管理等方面进一步规范了幼儿园办园行为,优化了幼儿成长环境。四是坚持教育服务社会满意度调查。组织教师书面问卷、学生网络问卷调查和家长层面第三方电话问卷调查,三类受访人员总计32642人,社会满意度达96.65%,较上年提高了1.3个百分点。办学满意度调查,促进了中小学幼儿园不断增强服务意识,规范办学行为,提高育人质量。

二、坚持推进集团化办学,发挥优质资源辐射效能

一年来,集团化办学围绕结构优化、集团教研、教师交流等三方面工作,不断健全机制,深化发展。一是进一步优化了集团规模结构。经成小学纳入经五教育集团管理;七贤中学、育贤第二小学分别调整至育贤中学教育集团、育贤集团教育管理。二是健全完善了“校本教研—集团教研—区域教研”三级链条式教研体系。疫情背景下,围绕“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组织集团“空中课堂教学线上研究与同步教学”,开展线上德育专项主题教育,以集团为单位全员筛查学校心理安全,各集团基本建立起科学、符合本集团实际的集团教研活动制度,基本实现了对教研活动从设计、组织到评价的链条式管理。三是推进领衔学校与成员学校干部教师交流。新学年,教育集团514名干部教师交流到新的岗位,占符合交流条件的比例22.23%。进一步发挥了优秀教育人才的辐射带动作用。

三、坚持教育精准扶贫,助力脱贫攻坚全面胜利

篇(3)

【正文】

根据中央省市县有关脱贫攻坚文件精神,现就万载县教育体育局教育扶贫学生资助工作总结如下:

一、全面落实学生资助政策,做到应助尽助。

1.认真落实了《关于简化建档立卡家庭学生资助工作流程的通知》,切实做好简化建档立卡学生资助工作流程。全面落实学生资助政策。2020年共落实学生资助29294人次,金额1761.8905万元(其中建档立卡14237人次,金额803.57875万元;城镇解困1822人次,金额119.805万元;其他困难13235人次,金额838.50675万元)。

(1)2020年春季已落实学生资助13979人次,金额757.74025万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学生7106人次,金额358.44万元;城镇解困贫困学生924人次,金额48.6725万元;其他困难学生5949人次,金额350.62775万元);

(2)2020年秋季已落实学生资助15315人次,资助金额1004.15025万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学生7131人次,金额445.13875万元;城镇解困898人次,71.1325万元;其他困难7286人次,487.879万元)。以上数据不含县级兜底资金。

2.积极推进函告跟踪制度。对在外县外省就读的学生由乡镇(街道)发送公函,建立函告跟踪制度,坚持“谁的业务谁负责”的原则。对义教阶段异地就读确因省际政策等原因未能落实学生资助的建档立卡贫困学生,经乡镇核实后由本县级财政兜底解决,2020年春季共发函1158人次,2020年秋季共发函1351人次。2020年我县异地就读财政兜底101人次,金额5.05375万元。

3、全面推进2020年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2020年共办理生效合同3999份,金额3034.7704万元。

二、全面落实“控辍保学”工作,做到建档立卡贫困学生零辍学。

1、积极推动控辍保学联控联保、督导考核、动态监测、书面报告和行政督促复学工作机制,各项机制有效发挥作用;学校已完善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方案,逐级签订控辍保学目标责任书,对因残疾或其他原因无法到校就读的学生实行送教上门制度(送教上门要求每月不少于一次,做到有计划安排、教案、图片等资料)。2020年春季共计送教上门64人,2020年秋季共计送教上门59人。

2、继续落实学校控辍保学工作方案。目前各校已建立《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台账》(包含姓名、性别、身份证号、学籍号、是否残疾、贫困类型等),《不具备学习条件的适龄儿童少年信息台账》(包含姓名、性别、身份证号、学籍号、残疾类型、不具备学习条件原因等信息;由教育、残联、卫健、民政等部门共同认定并盖章),《辍学学生劝返复学工作台账》(包含姓名、性别、身份证号、学籍号、就读学校、劝返人等)。

3、积极推动了特殊群体教育帮扶关爱工作。有效建立学困生帮扶机制,积极开展劝返复学学生教育帮扶,全面落实了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四个一”结对帮扶要求,认真做好疫情期间一线医务人员子女教育关爱。

4、疫情期间做好了线上教学家访工作,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家访实现全覆盖;开展线上教学督查,对教师跟听(听课笔记)、作业布置、批改及答疑、备课组和教研组教研活动开展、学校线上教学布置与落实等情况。

5、实行职业教育延伸制度。万载中专酒店专业春季招生中有39名九年级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在校就读,积极帮助贫困家庭实现就业脱贫。

三、全面推进“三项整改”工作,确保问题整改到位。

1、万载县教育体育局中央专项巡视“回头看”共负责20条整改措施,截至11月30日,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反馈意见问题清单整改项目销号20个(其中立行立改,并长期坚持4个;4月底前完成并长期坚持1个,5月底前完成3个,5月底前完成并长期坚持1个,6月前完成1个,6月底前取得阶段性成果2个,6月底前取得阶段性成果并长期坚持1个;10月底前2个,12月底前3个,12月底前并长期坚持2个)。

2、“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检视问题清单整改项目销号6个(其中立行立改,并长期坚持1个,5月底前取得阶段成果1个,12月底前4个).

3、2019年度中央脱贫攻坚成效考核指出问题清单整改项目销号1个(其中6月底前1个),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全面做好控辍保学工作

1.继续推动控辍保学联控联保、督导考核、动态监测、书面报告和行政督促复学工作机制;

2.继续落实学校控辍保学工作方案;

3.义务教育学校建立好辍学学生档案,完善劝返工作程序;

4.继续做好特殊群体教育帮扶关爱工作。

(二)全面落实教育扶贫资助政策。

1.督促落实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全省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的意见》和《江西省学生资助工作“十不准”》文件精神,进一步明确资助工作要求,防范和杜绝违规违纪现象的发生。

2.加大资助政策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各界对学生资助的知晓率。

3.认真落实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与乡镇属地双负责制,进一步压实教育扶贫主体责任。

4.认真落实《关于简化建档立卡家庭学生资助工作流程的通知》,切实做好简化建档立卡学生资助工作流程。

5.继续推进函告跟踪制台账工作,对异地就读未落实资助的义教阶段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实行县级兜底。

篇(4)

2020年以来,县紧紧围绕2020年全省脱贫攻坚《工作要点》工作整体布局,狠抓脱贫攻坚收官“五大战役”的落地落实。

(一)聚焦重点区域,打好深度贫困“歼灭战”。科学制定《21个专项扶贫实施方案》《深度贫困乡镇2020年脱贫任务》《脱贫攻坚挂牌督战实施方案》等文件,整合攻坚资源,强化攻坚举措,狠抓力量倾斜、狠抓措施制定、狠抓项目实施、狠抓挂牌督战、狠抓督导检查,确保圆满完成114户贫困户脱贫任务“最后一公里”。

(二)聚焦三个层面,打好问题整改“突击战”。先后召开3次县委常委会、3次领导小组全体会议、4次办公室例会,确保问题整改工作有力有序推进。同时,按照核定措施、确定效果、议定成果、审定结果、认定销号“五定”工作法,从大排查发现问题、中、省反馈问题和近期自查问题三个层面,开展问题整改清零工作。

(三)聚焦四个不摘,打好巩固成果“持久战”。严格落实“四不摘”要求,制定《持续深化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实施方案》、《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实施方案》、《2020年脱贫攻坚“回头看”项目实施方案》等文件,投入资金25049.76万元,安排项目355个,对已退出的129个贫困村、3194户14959名脱贫人口和4户脱贫监测户、19户边缘户,分类别、分区域开展差异化、精准化扶持。同时,按照“3+3+n”工作法,持续开展扶智扶志活动,进一步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

(四)聚焦全面小康,打好总结宣传“舆论战”。一是围绕工作大局,聚焦脱贫攻坚理念和政策宣传,运用通俗易懂的形式,依托“4+2”宣传机制、农牧夜校、“小蜜蜂”播放器等平台,形象生动地向干部群众宣传宣讲关于脱贫攻坚工作重要论述;二是立足主流阵地,集结各方面的宣传力量形成工作合力,明确职责分工,实行任务分解,全面加强脱贫攻坚信息谋划、经验总结、案例收集,宣传先进事迹和典型经验,宣传脱贫攻坚给贫困村贫困户带来的新变化。

(五)聚焦有机衔接,打好相对贫困“破局战”。积极探索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有机衔接,按照“1+6+n”的工作思路,编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7)》、6个专项规划以及7个重点乡镇规划,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将针对绝对贫困的脱贫攻坚举措逐步调整为针对相对贫困的常态化帮扶措施,将现有特惠帮扶政策逐步向普惠性民生政策准变,升级、扩大现有社会保障制度的标准、范围,确保实现解决绝对贫困向解决相对贫困的重心转移,着力构建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

二、七个突出,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

自2014年以来,县全面落实中央、省、州委系列决策部署,着力抓实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退出等各项工作,确保了脱贫过程扎实、脱贫成果真实。

(一)突出增收渠道,打好“两不愁”攻坚战。做深做细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消费扶贫、社会保障兜底等工作,确保3304户15431名贫困人口人均收入超过2020年4500元的脱贫标准。在产业扶贫上,立足“大中小、长中短”产业发展思路,抢抓机遇,精准施策,精准发力,助推脱贫奔康,促进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在就业扶贫上,充分挖掘保洁员、护林员、巡河员等就业扶贫公益性岗位;通过对口帮扶、以工代赈等方式加大劳动力转移;大力开展技能培训,提升贫困群众致富奔康能力。在消费扶贫上,用好“扶贫”公益商标标识和扶贫“832”平台,采取线上、线下销售的方式,深入推进消费扶贫。在社会保障兜底上,全面落实农村低保政策;实施残疾人扶贫对象生活费补贴、重点残疾人护理补贴和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制度。

(二)突出提质增效,打好“资金项目管理”攻坚战。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关于扶贫资金项目管理各项会议精神,在项目清理上,组织县财政、发改、教育、卫生健康等行业主管部门,系统清理资金项目、做到扶贫资金项目家底清;全面收集整理资料、做到扶贫资金项目情况明;及时更新数据信息、做到系统数据完整真实;优化项目管理流程、依法合规加快项目实施。在项目库规范完善上,组织各行业主管部门及时将每个年度的扶贫资金项目统计表锁定的项目及资金规模与脱贫攻坚项目库进行比对,做到录入项目库的扶贫项目与实际实施的扶贫项目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篇(5)

一、扶志到扶智:职业教育契合精准扶贫的现实诉求

脱贫攻坚工作一直被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构筑了全党全社会扶贫的巨大合力。“要坚持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实现有效精准扶贫,如期达成脱贫目标,不仅要关注国家社会能为贫困地区提供什么,更应重视贫困地区需要什么。

(一)贫困地区的共性特征

1.村庄发展能力不足

一些村庄资源条件差、底子薄,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剧,未来“谁来种地”问题日益突出。贫困人口中,60岁以上老年人、因病因残致贫、无劳动能力贫困户居多,而且多数相互交叉,占比大,且这部分群众对政策依赖性强、抗风险能力弱,极易返贫。

2.人才瓶颈制约明显

农村优秀人才匮乏,吸引人才的政策不多,发展平台少,留不住人才是当前农村面临的人才困境,怎么把青年人才留住,吸引农村青年“回流”,投身新时代农村建设,是摆在当前的首要问题。

3.缺乏长期科学规划

超过半数的贫困乡镇未编制发展规划,已经规划的也存在设计起点低、功能单一、适用性不强等问题。扶贫工作重点村经济基础相对薄弱,脱贫致富之风不浓,存在等、靠、要倾斜,发展后劲不足。

4.产业支撑能力弱

多数地区缺乏丰富产业资源,文化资源挖掘不足,难以吸引外商投资;以传统种植业为主,品种单一,缺乏带动性强的特色产业项目;产业链纵向延伸不够,产业融合度低,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较低;缺少知名品牌,“有口碑、无名牌”的现象也较为突出。

(二)职业教育对精准扶贫的功能吻合

从宏观政策层面来看,职业教育的办学性质和办学功能决定着其必然成为脱贫工作的重要环节和现实依靠。2005年国务院发文指出,加强统筹协调,要办好农村、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把职业教育支援与农村劳动力转移、教育扶贫等紧密结合起来,让职业学校成为人力人才资源开发、技术培训与推广、劳动力转移培训和扶贫开发服务的基地。2014年6月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发文提到,“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扶贫开发中的重要作用,围绕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需求,提高职业教育扶贫的精准度”[1]。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到“重点支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原则上至少建设一所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需要的中等职业学校,满足精准服务区域发展需求。”从微观实践层面来看,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能为贫困地区提供丰足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同时汇聚多方资源,为贫困地区提供丰富全面的主题教育培训和产业发展指导,促进贫困户思想观念和文化素养的全新转变,激发其主动脱贫的内生动力,厚植其脱贫致富的坚定信心,巩固当地脱贫效果。综上可见,精准扶贫的现实诉求与职业教育的功能对接存在致恰性,这决定了职业教育必然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大有所为。

二、增量到提质:职业教育推助精准扶贫的优势特点

从扶贫范围和广度上讲,职业教育的发展规模和人才培养数量、质量逐年提升,这为贫困地区提供广而优的人力资源支撑、阻断代际贫困奠定基础。从教育部和成人教育司的统计数据来看,2018年,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数量达到10340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初步建立。“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专科招生928.24万人,其中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占高中阶段教育的41.37%,就业率连续10年保持在95%以上;普通专科招生占普通本专科的46.63%,毕业半年后就业率超过90%。在现代制造业、新兴产业中,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2]从扶贫效果上讲,在“投入”和“产出”的性价比上较其他教育类型更具最优的效能。一方面,职业教育投入时间少,产出效果好。调研发现,农村需要的不是高精尖的专业型人才,而是能及时将新技术、新成果推广应用的实用型人才,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就符合这个特点。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的大数据、网商等相关专业快速发展,支撑新兴产业能力不断增强,这就为主动对标中央提出的“两不愁三保障”核心指标,继续发挥专业优势,攻克产业发展技术难题奠定了基础。再次,职业技校院校通过举办精准扶贫班、农村转移劳动力、贫困户、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等开展职业培训班、动员贫困家庭学生入学就读等形式,每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数千名,有力增加了脱贫攻坚的中坚力量。最后,职业院校可汇聚企业、社会、政府、科研院所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解决扶贫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使得扶贫措施落到实处,凸显职业院校的社会价值。综上所述,职业院校应主动发挥在脱贫攻坚战中的育人作用,结合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等优势,加大扶农意识与作为,探索扶贫兴农之路,助推攻克贫困堡垒。

三、定位到环节:职业教育实现精准扶贫的路径对策

(一)从各职业院校普遍经验来看,职业教育实施精准扶贫主要着眼于三大领域

教育扶贫,通过帮助贫困地区家庭、农户接受一定教育的“造血式”帮扶,实现贫困家庭可持续发展;产业扶贫,通过派驻专家学者实地指导规划,汇聚多方资源的“组团式”帮扶,实现贫困地区长远发展;精神扶贫,通过激励贫困地区、贫苦户勤劳致富的“启发式”帮扶,实现贫苦户思辨上进式发展。这三大领域兼顾到精准扶贫的理想与现实、定位到精准扶贫的目标和手段,逐渐发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价值的职教扶贫模式机制,对各地精准扶贫工作具有一定启发借鉴作用。

(二)从各职业院校普遍做法来看,职业教育实现精准扶贫主要落脚于三大环节

1.精准招生与资助,让所有贫困家庭

学生都能享受完整的职业教育2016年,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发文提出,在人口集中和产业发展需要的贫困地区建立一批中等职业学校,支持贫困家庭学生到经济较发达地区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给予其免学费、增补宿费和交通费等待遇,帮助其完成学业。[3]一是通过聚焦贫困地区人群,扩大其进入职业院校学习的机会。从2016年职业院校跨省招生规模来看,已达31.9万人次,辐射到20多个省(区、市)的2000余所学校,此后招生规模处于不断扩大中[4]。二是针对困难家庭学生设立“奖助贷勤工助学”的多元资助体系。2019年6月底,财政部和教育部联合财教〔2019〕25号文,要“扩大高职院校奖助学金覆盖面,国家奖学金名额由5万名变成6万名,国家励志奖学金覆盖率由3%提高到3.3%;平均补助标准从每生每年3000元提高到3300元”,为困难学生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带来希望。

2.精准教育与培训服务,双通道培养实用技能型人才

一方面,职业院校多采用订单式、学徒制、校企合作培养等方式开展学历型教育,结合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实情和人才需求,针对性开设对接当地发展的特色班、特色专业,为当地发展培养人才。将职业教育于终身教育结合起来终身教育,形成“学校+基地+农户”,构建一种稳固脱贫的长效机制。另一方面,很多职业院校与贫困地区开展了“一对一”“多对一”结对帮扶活动,结合贫困地区发展规划和贫困户特点,精准制定与之匹配的培训内容,采取互派干部挂职、特色产业扶持、深化交流等形式,提供优质高效的指导咨询培训,确保接受学习后的贫困户既能提升个体收益,也能更好地参与到当地发展规划中来,成效显著。例如,山东省临沂市以“新型职业农民、新型经营主体”为重点培育人才,成立新型职业农民学院,累计培训职业农民12.2万人,催生发展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700家、农民合作社1161家、家庭农场315个,为该地扶贫工作做出巨大贡献。

篇(6)

【正文】

2020年某镇脱贫攻坚总结

大顺镇是农业大镇和江淮分水岭乡镇。全镇辖9个行政村和1个街道居委会,302个村民组,2019年末总人口为15133户40130人。2014年建档立卡时,全镇共有贫困户2932户8364人,贫困发生率为21.55%,位居全县最高,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截至2019年底,全镇4个重点贫困村全部出列,其中新集村2016年出列、长岗村2017年出列、袁湖村和官塘村2018年出列,共脱贫2916户8033人。今年以来经过四次动态调整与自然减员,总建档立卡为3158户8467人,目前还有未脱贫277户502人,通过干群努力,可实现顺利脱贫。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大顺镇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全镇工作的头等大事,聚好双包工作“帮扶力”,把好动态调整“精准关”,唱好产业扶贫“重头戏”,织好政策兜底“保障网”,打好双基建设“组合拳”,奏好巩固提升“加强曲”,“六好”协奏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聚好双包工作“帮扶力”。严格落实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双包”工作制度,全镇共有1个省级单位、3个市级单位10名队员驻村帮扶4个贫困村,镇成立6个工作队帮扶指导6个非贫困村。共有41家单位701名干部职工联系帮扶全镇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镇班子成员联系包保10个村。成立了镇扶贫工作站,配备6名专职人员,10个村配齐配强扶贫专干。镇、村主要负责人带头开展遍访贫困对象、推进乡村振兴行动。

把好动态调整“精准关”。坚持精准识别退出常态化,严格执行“申请、评议、比对、公示、公告”程序和“应纳尽纳、应退尽退”原则,及时开展动态调整。2015-2019年,新增1496户3085人,整户退出947户2627人,户内增员1197人,户内减员1465人,自然销户275户。2020年1-10月户内增员56人,户内减员143人,退出、并户48户。几年来,通过精准识别,有1496户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序列,做到了应帮尽帮、应扶尽扶。

唱好产业扶贫“重头戏”。几年来,共申报实施贫困户自身特色产业发展项目45个4505户次,累计投入资金达1030万元。安排到村产业项目62个,累计投入资金达3678.87万元,其中实施资产收益扶贫项目38个,参与带动的新型经营主体24个,带动贫困户702户。全镇14座村级光伏电站自建站以来共收益307.87 万元,212座3 Kw户用光伏电站自2016年以来共受益254.24万元。结合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创建,设立7个村级物流点。贫困户共借小额扶贫贷款1501户次5821.96万元,目前到期贷款已全部还清(尚有贷款77户362.46万元,均为户贷自用发展产业,其中今年新增贷款70户335.46万元)。村级集体经济逐年增长,2016年61.3万元、2017年79.8万元、2018年212.17万元,至2019年底全镇村级集体经济总量达306.56万元,比2016年增长4倍;2020年推进实施温氏生猪养殖项目建设,村均集体经济收入可年增10万元。依托村级光伏电站收益资金设置公益岗位262个(目前在岗203人)、村级公益事业安排贫困人口临时务工就业125人,共发放资金65万元,将w今年疫情的不利影响降到了最低。

织好政策兜底“保障网”。健康扶贫上投入80余万元,对全镇9个村医疗室进行“四统一”改造提升;全镇贫困户住院治疗享受综合医保补偿 7789人次,报销6604.25万元,享受门诊治疗综合医保补偿129569人次,报销2063.62万元;办理慢性病证10889人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20755人次。教育扶贫上共投入1900余万元改善办学条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创建顺利通过认定;共享受教育资助1.111万人次;共发放雨露计划补助1343人次1422学期213.3万元;共发放助学贷款250人次192.71万元。今年疫情期间,1177名贫困学生都能在家通过网络进行学习,其中14名贫困学生学生受到县级资助,每生享有240元的网络流量包补助费用,5名贫困学生享有校级资助,免费接通电信网络、赠送网络流量包、电视机等,确保线上学习有了保障。就业扶贫上先后举办贫困劳动力就业技能脱贫培训14班,828人次参加;为在外务工就业贫困人口发放交通补贴0.98万元;今年克服疫情影响,开发安置乡村扶贫公益性岗位149个,帮助149名贫困劳动力就业,发放扶贫公益性岗位工资16.7万元。社保兜底上为1731名贫困人口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271名贫困人口享受特困供养待遇,1069名贫困人口享受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307名贫困人口享受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130户贫困家庭享受一户多残补助,102名贫困精神病人享受精神病人药物补助,共打卡发放资金4800余万元。实施危房改造456户,补助资金496.8万元,实施房屋修缮计划636户,补助资金448.36万元。

篇(7)

一、导论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08年两岸关系出现历史性缓和以来,福建省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然而,省内各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等要素禀赋的差异,以及中心城市城市化水平、集聚辐射和带动能力的不同,加之建国以来,两岸关系的持续性紧张以及对台战备的需要,福建省沿海与内陆居民的收入水平差距逐渐拉大,贫困问题浮出水面。本文主要针对福建省精准扶贫工作的三大方面,分述如下。

二、福建省落实精准扶贫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及挑战

(一)福建省落实精准扶贫取得的成绩

2011年,福建省委、福建省政府出台的《关于贯彻落实的实施意见》(下称《实施意见》)根据近年来全省各县的GDP增速、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等指标情况,并结合实地调研汇报,列出23个县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对重点县开展全面建档立卡、精准扶贫工作。

《实施意见》出台以来,23个重点县所取得的扶贫成绩集中表现为:经济态势呈现持续较快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投资带动作用增强;财政收支较快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实现稳定增长。

(二)福建省落实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及挑战

虽然,福建省积极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不可否认的是,福建省的扶贫现状与形势依旧严峻,精准扶贫工作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及挑战,主要表现在:困人口的特征发生了显著变化;相对贫困问题比较突出;收入外贫困依然严峻;扶贫边际成本加大;致贫返贫现象依然突出;扶贫力量难以凝聚成合力等。[1]

三、福建省精准扶贫的实践经验――以宁德市精准扶贫脱贫的探索为例

当前,福建省精准扶贫工作的机遇与挑战并存,要做到“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的扶贫目标,除了正确认识当前扶贫工作的成绩和问题,还要充分借鉴本省先进经验和精准扶贫模式,为脱贫攻坚指明道路。

上世纪80年代中叶,宁德市所在的闽东被列入全国18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被称为中国黄金海岸线上的“经济断裂带”。1988年后,宁德根据自身条件和现实状况,提出以下“四个立足”,使得农村贫困人口持续下降,贫困情况得到根本改善。

(一)立足“拔穷根”,推进思想脱贫、提高人的素质

做到“扶志”与“扶智”双管齐下,“授鱼”更“授渔”。通过地方性法规的引导,以市场机制的优胜劣汰帮助人们克服依赖思想;开展各行业技能培训;三是兴办教育,这是阻止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2011~2015年宁德市各类学校招生总人数总体逐年上升(如图1所示),各类学校入学率也呈逐年上升态势,教育事业持续发展。

(二)立足“换穷业”,推进产业发展、拓宽致富渠道

一是给予特色产业政策优惠,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二是扶持集体经济,设立专项资金以盘活贫困地区集体经济;三是以政策为导向促成区域经济形成,以城促产、强产兴城。

(三)立足“改穷貌”,推进基础建设、改善农村条件

应以建档立卡为基础精确识别贫困人群,变“漫灌”为“滴灌”展开基础建设[2],同时兼顾施策的公平与效率,立足于二者的最大公约数。

(四)立足“治穷病”,推进民生改善、完善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体系应与精准扶贫政策紧密连接,采用社会保障制度为基本手段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推进扶贫开发社会保障到户。

四、建立和完善福建省精准扶贫模式的政策建议

从当前来看,福建省既有的扶贫模式和措施虽然有效地减缓了贫困,但在很大程度上已不适应新的形势发展需要,必须进行改革和创新,发挥好新型城镇化引擎作用和消费内需拉动作用,不断巩固和发展扶贫开发成效,推动扶贫重点县经济发展。

第一,加大产业发展扶持力度。支持重点县承接产业转移,利用省内多条高速铁路开通、大部分重点县交通条件得到明显改善的机遇,吸引周边省份的企业到重点县投资兴业;

第二,发挥新型城镇化引擎作用。提升城镇承载力,加强重点县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容纳人口的能力;深化重点县的小城镇改革发展,鼓励农民向当地城镇集聚,就地创业;

第三,增强消费的拉动作用。拓宽增收渠道,从而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完善市场消费体系,健全重点县消费信贷措施;

第四,建立统一协调的地方性法规保障。目前,福建省精准扶贫工作还缺乏统一协调的地方性法规保障。统一协调的地方性法规能够有效保证全省精准扶贫政策的权威性和延续性,为扶贫机制的确立和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法律保障;

第五,建立长效发展机制。当前,福建省开展精准扶贫工作还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两岸关系的影响,这是福建省所面临的独特挑战。福建省应申请国家有关两岸经济发展长期性的对口扶贫帮扶政策,建立长效发展机制,无论台海风云如何变幻,都始终坚持做好扶贫攻坚工作。

五、总结

福建省虽位于东部发达地区,但相对贫困问题依然严峻。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的扶贫攻坚工作虽已取得初步成效,但同时,这种“撒胡椒面式”、“大水漫灌”、“大而化之”的扶贫,也因当前形势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已不适用,急需转向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的精准扶贫。在思考如何建立和完善福建省精准扶贫模式的同时,也需要充分借鉴本省已有的先进经验和精准扶贫模式,提炼其中精华,为精准脱贫、攻坚克难指明道路。

篇(8)

农村扶贫工作心得体会1

 

用心扶贫

 

对贫困的群众,我们心里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同情,很多的基层干部也是从贫困中走过来,和农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更加增强我们抓好扶贫攻坚的使命感与责任感,这是用心扶贫的必要条件。在一家一户的走访过程中,太多的卧榻病床的老人、太多患有绝症的病人、太多渴望走出困境的村里人,这些更加的驱使我们用心去帮扶他们。

 

扶贫攻坚对各村都有任务、有指标,还要纳入最终的年终考核。如果仅仅把扶贫当作任务,为驻村而驻村,敷衍了事的填写扶贫手册;为入户而入户,表示我来过、我见过,然后纸上谈兵,这些被动的扶贫、被动的工作,没有一丝的责任感,如何能够用心。在奋斗在一线上的党员干部,从内心深处怀着对弱势群里的关爱、对困难群众的同情,坚持行善向善的信念,变任务为责任,变压力为动力,充满激情、充满爱心积极主动地投身于扶贫攻坚战中。

 

用新扶贫

 

扶贫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在实施项目之初要尊重群众,积极了解群众的真实想法,了解他们对未来的规划。站在他们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党员干部要有扶危救济的担当和准确的自我定位,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而不是自我标榜道德高地,高高在上、颐指气使,不断的反驳群众的意见。

 

在扶贫工作的过程中,把贫困群众当作亲友,倾听他们的诉求和想法,设身处地的谋划、实事求是的规划,维护他们的人格尊严,保护他们的脱贫愿望和发展生产的积极性。以白塔畈镇项冲村为例,镇村两级干部白天走访入户,在田间地头、山场茶园等处与贫困户交流,结合实际,与帮扶结对的万盛集团制定养鹅计划、发展光伏扶贫、通过村里种养殖大户带动群众、与石料厂签订协议雇佣具有劳动能的贫困户等切实可行地措施帮扶贫困群众,同时以大病救助、民政救助、雨露计划等方式帮助生病的群众和学生渡过难关,让贫困户对生活充满希望,充满正能量去面对现在的问题,加大智与志的帮扶力度,永久脱贫、直奔小康才不会是一句空话,不是遥不可及的愿望。

 

用没用心和新,群众是有感觉的;被动扶贫和主动帮扶,群众是心知肚明;有没有将工作落在实处,群众是看在眼里的。只有真心付出、真新帮扶,扶贫工作才会取得实效,而不是简单的数字游戏,群众路线教育的成果会更加巩固,在攻坚战役中会取得绝对的胜利,更加会体现出基层干部的自我价值。在四个全面战略部署的引擎下,尤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驱动下,精准扶贫的车轮跋山涉水,深入基层,联系群众,开启了十三五新一轮精准扶贫大计。

 

美丽娄星更是走在了精准扶贫的前沿。4月12日,区委召开扩大会议,研究部署全区精准扶贫工作,研究下发《娄底市娄星区关于开展千名干部下基层,解难惠民促发展统筹推进扶贫攻坚和群众工作的活动方案》,力求经过在全区开展百个单位驻村、千名干部包户、万名贫困户脱贫的百千万活动来统筹推进扶贫攻坚和群众工作。

 

扶贫是一项持久战,更是一场攻坚战。根据区委目标要求,要想在2016年实现娄星区12000多人脱离贫困,贫困群众必须在弱鸟先飞理念的指引和滴水穿石精神的激励下,开启理解输血、艰难换血、自我造血的奋斗历程,经过授人以渔的智慧、技术、信心,真正让困难群众脱离贫困,掌握生存技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输血先输智。扶贫好比看医生,对症下药必须精准到位。一是提升教育水平,从智慧的源头上摆脱贫困。教育是强国之本,更是拜托贫困的根本,针对贫困地区,要完善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等全方位教育结构体系,针对贫困群众,要结好教育帮扶对子,有的放矢。二是开阔群众视野,培育致富意识,构建致富思维,增强支付本领,构建可持续内在动力。三是进驻专业团队,精准识别贫困群众、仔细研判贫困原因、正确选择扶贫项目,因地制宜选择适合本地区环境资源特征的特色产业。

 

换血当换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扶贫攻坚是一项系统工程,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既要知民情,又要仔细分析,精准规划,在全区贫困地区实现三个覆盖:一是产业项目覆盖贫困地区,抓住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的契机,将绿色、环保、生态新兴产业想贫困地区倾斜,将产业链链接到贫困群众家庭,解决贫困群众无处可去、无处可发挥的问题,以兴新产业的新技能带动贫困群众技术提升和创新;二是公路基础设施覆盖全村,要想富,先修路,仅有发动群众筹资筹劳,共同把自家门口的道路硬化中单担当起来,才能为当地的发展、当地人的发展扫除外部障碍;三是技能培训全覆盖,统筹农村资源,以党建为龙头,发挥党员的优势,带动当地技能培训的发展,开展农业技能和非农技能培训,解决农民不会干的敢为和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难题,实现人人有一技之长,人人有用武之处。

 

造血当从心。心,最关键的就是信心。扶信心是扶贫的关键。仅有把贫困群众的信心扶起来了,才能让大家看到未来的期望,才有足够强大的内因驱动有力的外部行动。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只要有信心,铁杵磨成针,唯有在心灵的源头改变人的思想,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原先等、靠、要的被动思想,才能真正帮扶群众脱离贫困,逐步实现小康。

 

娄星区作为扶贫攻坚的先驱,干部群众必须上下团结,齐心协力,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滴水穿石,久久为功,创新工作思路,因地制宜,精准发力,确保如期啃下全区脱贫这块硬骨头,确保全区民众如期实现全面小康。

 

农村扶贫工作心得体会范文2

 

扶贫工作就是一项解决民生实际问题,联系群众最直接最根本的工作。开展扶贫工作,实现贫困地区脱贫奔小康,离不开党的关心与支持,更离不开地方自身凝心聚力,不懈奋斗。

 

我是x年3月县局安排到子良镇铜锁岗村参加扶贫工作的。子良镇铜锁岗村位于石门县东北部紧临xx松滋曲尺河村,属典型的山区村落,山上树木多耕地面积少,没有工厂,环境优美。县局给我分配有三户扶贫对象,都是x年建档立卡户,其中1户扶贫对象、二户已脱贫的后扶对象。二年的对口帮扶工作其主要收获有以下几点:

 

一是带着细心去走访,做到有的放矢。走访户前,要认真了解全村的基本情况以及走访的群众类型(五保,低保,扶贫户,劳动力情况等),群众对政策的知晓了解情况。记得第一次走访扶贫对象康某某时的情景历历在目,40多岁的汉子一人操持这个家,土坯房,家中一90多岁奶奶生活还能自理,60多岁的母亲瘫痪在床。由于要照顾家人原因,不能外出打工,只种2亩地,生活相当艰苦,不敢乱花一分钱,是一个大孝子贤孙,我深受感动。因病残导致家庭贫困的现实在走访时我都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并持之以恒开展帮扶。针对母亲瘫痪帮助解决残疾人轮椅;帮助申报房屋改造资金3万元;针对农业生产缺少运输工具,帮助销售花生、油菜等农产品;帮助申报90岁以上人员高龄补贴、低保补助等,焕醒他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二是带着诚心去走访,做到将心比心。在走访过程中,尽可能地到群众家中看一看,听一听,重点了解群众家庭生产、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如走访后扶对象养牛专业户向某某,我深入牛栏了解黄牛生长情况、饲料供应、疫病防治等情况,帮助打扫牛栏卫生、清理牛粪,老人很感动,同我拉起了家常。原来两老身体多病,因缺少生产资金,空有一身养牛技术无处示展,两个儿子40多岁了还单身。我同驻村扶贫组联系,继续帮扶。争取产业奖扶资金3000元、小额信贷50000元、脐橙苗100株;带着他的老伴到县残联进行伤残等级鉴定并积极帮助落实残疾人补助。现在向某某一家干劲实足,养牛发展到50头、养猪8头、养鸡30只、种地20亩、有一人外出广东务工,他们一家正走在奔小康的路上。

 

三是增强对贫困山村的感情,提高认识,转变工作作风。作为一名扶贫干部,要以一种平等的姿态去与村里的干部和群众接触、交谈、拉家常,要抱着我是人民的公仆这种心态去工作,这样才能接近群众、融入群众,使我们更好地开展工作。在处理困难群众问题时候,要结合有关政策的基础下,要有耐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一遍不行,要讲两遍、三遍。一次不在家,就走两次、三次来调查处理解决问题。

 

看到扶贫对象家的变化,感受着他们对国家、对政府溢于言表的感激,我知道我这个帮扶责任人没有辱没党的使命,我将更深入、更扎实为帮扶对象做实事、多做事,尽自己一分心,为党的富民政策尽绵薄之力。

 

农村扶贫工作心得体会3

 

本学期我与**三位老师结对帮扶工作已经结束了。透过这学期的结对活动,我体会较深的是:这是一个同事相长的过程,在共同的教研活动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忙,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共同获得很大的提高。

 

一、结合教师的原有水平,制订师徒结对帮扶计划

 

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特长、优势,也各有需要提高的地方,我认真分析三位老师的特点,对于不足的地方,提出来一齐学习,使其在原有的基础上能够得到必须的发展、进步。最后根据这些,制订出了本学期的结对计划,并根据计划开展一系列的活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很多地方还是需要虚心学习的。所以,本学期我把提高自身素质作为我本学期的工作目标之一。首先,我经常向其他教师请教,努力使自己在课题教学等方面有进一步的提高。其次,在其他老师上公开课时,我总是尽量安排出必须的时间前去听课学习,并仔细记录、认真评课,使自己在评课方面有必须进步。再次,在平时的休息时间里,我经常寻找有关资料、多看相关书籍,使自己的专业理论也有必须的提高。

 

二、结对帮扶,重点抓住这几个方面

 

1、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深入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内在逻辑,明白应补充哪些资料;深入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学生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出现的困难,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精心设计教学方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2、精心组织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持续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3、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初中的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潜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忙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

 

4、用心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听课是提高自身教学潜力的一个好方法,只有多听课才能够逐渐积累经验。所以对每一次听课的机会我都十分珍惜。这一个月,我听了十多节课,逐步掌握了一些驾驭课堂的技巧。我听完课之后,把那些教师上课时讲到的记在听课记录上,然后对我自己的备课设计进行参考,将其他教师很多优点和长处应用到我的课堂教学当中去。

 

5、及时做好课后反思,加强课堂教学效果。所谓反思是指新教师应善于总结学习及实践中取得的成果和出现的问题,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实践方式,以获得持续的终身发展,到达成长的质的飞跃。

 

三、做好示范,做好指导,共同提高

 

篇(9)

县文化馆专业技术人员

二、培训时间

2020年7月23日至9月13日

三、培训内容

(一)公需科目培训

1.培训方式

采取网络教育培训的方式进行,专业技术人员登录市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学习平台,按照的学习内容参加线上学习。

2.培训课程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乡村振兴战略、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创造能力等33个方面的网上视频课程。

3.培训学时

每位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网上公需科目不少于30学时

4.培训形式

一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组织集中培训、学习理论,再通过教研活动、撰写案例、撰写学习心得等,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二是发挥引领作用。加强集中培训辅导员的培训工作。通过对骨干的培训,然后依靠个体努力即自我培训,从而真正达到整体素质的提高。每人每月都要安排2——4课时的自学时间,要订出自学计划。

三是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规定每周四下午以及五月份和九月份部分周五时间为培训时间,统一组织、专题辅导。其中部分内容还需要由单位进行培训。

四是全面提升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在全面提高整体素质的同时,有计划培养一批学科骨干校本培训中发挥引领作用。

四、相关要求

篇(10)

一、行领导组织全体员工培训宣传,利用晨会,夕会,例会学习反假货币知识,结合日常工作情况,讲解实际案例,提升全行员工对人民币的防伪识别能力。

二、利用网点优势,设立反假货币宣传咨询台,在显著位置摆放反假货币宣传展架,在宣传栏处摆放宣传手册,在客户办理业务间隙发放宣传折页,利用LED屏滚动字幕24小时不间断播放。

三、设立专门微信公众号,发放反假货币知识,在人民银行官方网站下载反假货币宣传视频,利用网点大厅电视循环播放“2015版100元人民币防伪知识AR视频”,线上线下结合宣传,多方面推进铺展。

四、召开客户活动会,联系学校走进校园进行宣传宣讲,现场组织“2018年反假货币小超人”网络知识答题,利用有奖竞答活动,吸引公众积极参与,了解公众对反假知识的认知度,现场讲解反假案例,普及反假货币知识,吸引更多公众关注人民币知识。

五、开展反假货币进社区,进广场活动,在人流较多的活动区设点,大力普及现行流通人民币防伪特征,假币收缴规范程序以及《人民币图样使用管理办法》。普及虚拟货币基础知识,向公众澄清现有民间数字货币均非人民银行发行,引导公众认清风险,避免财产损失。

上一篇: 数学教师培优工作总结 下一篇: 教师党员自我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