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学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15 14:50:5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美术学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美术学

篇(1)

功夫深处独心知——李凤公绘画艺术研究

论明代书坊与戏曲插图的关系

傅抱石后期应酬画之考察

南澳总兵周鸿升及其寿屏工艺补证

伍瑞隆的水墨画——从晚明文人的生活说开去

沉默的背后——清末民初的高奇峰

趣味与设计:艺术批评中的两个传统

高永坚与广州美术学院的设计教育

我的老师:陈少丰先生

迟轲《自画像》素描年代不详

考核制度在中法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性

与古今对话——高剑父人物画的现代意义

的佛国境界:盛京四郊喇嘛寺塔的敕建

中国近现代美术研究的新举措

文明的残渣——我对物的基本看法

情感插画在环保纸品设计中的应用性研究

万里都经脚底行——关山月的速写艺术

与新媒介链接的视觉传达设计特点剖析

宗喀巴五次示现的图像表现

自然性、书写性与现实主义绘画

黎雄才研究之一:几则早年行迹的考订

作为拉斐尔前派“文人画家”的威廉·莫里斯

城市化建设带来的思考

基地与制高点从杨之光的画稿谈起

魏晋南北朝时期江东书法文化区研究

艺术当代性建构中要坚守“正价值”的取向

青年雕像的创作过程

山水画起源与风水地理图

铸古融今——广州美院雕塑系金属雕塑材料教学

郭绍纲从艺六十年画展座谈会记要

原创设计与工业设计“产业链”创新

素描教学与基础关系的思考

致校友的一封信

夕阳为什么让我们如此美丽

从T形结构理解不同层次的美术教育

艺术与文字——谷文达访谈录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装饰与装修要点

网站如何解决数字作品的版权问题

走中国油画的自主发展道路

杨之光教授从教五十周年纪念

关于体育教育实践的探索与理论思考

从编织摹拟技能迈向表现纤维本体

数码技术与服装设计绘画表达

从高等教育大众化看造型基础课教学改革

搭建与国际接轨的现代服装设计教育框架

篇(2)

然而遍览欧美各地大学的学科设置,却并不存在一个所谓的“美术学”的概念。至今还没有与“美术学”对应的英文词汇。欧美的美术史研究,且以德国为例分析,强调美术史本身的社会文化意义的派别影响最大。特别是潘诺夫斯基图像学的研究方法成为美术史研究的主流,美术史巨子贡布里希更将图像学的观点进一步推延到人文学科的其他领域等等。在此意义上,美术史实际上是借美术的外壳,承载社会文化的历史内容与含义。设在综合性大学里面的美术史学科,大都拥有独立的系别。如美国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英国的剑桥大学,牛津大学这些知名大学均有美术史研究的专业。另外也有将考古与美术史并置的,如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就有名为“考古与中国艺术史”。美术理论,美术批评学科,常设在综合性大学的哲学系美学专业。当然,也有一批艺术院校有美术理论专业。

总之,国外还没有一个可以能够包含史、论、评含义的美术学概念。同时,也似乎不存在一个学科管理意义上的美术学。在中国古代美术文献中,常常把画评、画史、画论结合在一起进行探讨。例如南齐谢赫的著名批评著作《古画品录》便是这种体例。谢赫在这部著作开头,就对画品即绘画评论做出概括,“夫画品者,盖众画之优劣也”,接着对绘画的功能和作用发表见解:“图绘者,莫不明劝戒,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览。”这段话便是他的美术观念和绘画理论的表述。谢赫提出的绘画六法,即品评绘画的六条标准: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这六条标准成为此后绘画批评中的根本原则,也成为我国古代美学理论的重要内容。由此可以看出批评理论和美术作品研究也可以进入史的范畴,中国古代画论常将史和批评融汇其中。

美术批评与美术史、美术理论是三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学科,它们却构成美术学的基本内容。美术批评学可以作为美术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加以研究,当然在批评学领域,美术批评学也可以作为批评学的一个分支,与文学批评学、音乐批评学等并列。美术批评运用一定的批评方法与原则,对美术作品的形式、语言、题材、内容、思想和风格进行品析、评判,揭示其价值,分析其优劣,或者对美术现象,美术思潮、美术流派、美术活动进行分析评价,揭示其内在规律和发展趋势,这种活动就是美术批评或者叫美术评论。美术评论和当前的创作实践活动联系比较紧密,批评家要参与美术活动,及时了解创作动向,推动创作活动的发展,美术批评家有时还可参与策划美术展览,组织创作研讨等活动,因此美术批评也是一项操作性、现实性比较强的活动。而美术批评学则是从理论上总结批评规律,提出批评观念、批评标准和方法,或者总结历史上的批评成果,建立起理论形态的批评学科。

美术史是由美术史家和历史学家或考古学家对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美术作品、美术文献、美术遗迹进行发掘、研究、探讨,客观地揭示美术发展的历史过程和基本规律的科学。中国第一部比较系统的美术史著作是唐代美术史家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它开创了撰述中国美术史先河。西方美术史学科的建立可以追溯到16世纪意大利画家瓦萨里写作的《大艺术家传》。这部书记录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画家和雕家的生平、活动和创作,为后人研究文艺复兴美术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该书首次出版于1550年。西方艺术史学科的真正建立应以18世纪德国艺术史家温克尔曼出版《古代艺术史》作为标志。这样,中国的《历代名画记》早于瓦萨里约700年,早于温克尔曼约900年。所以,中国美术史的学科建立实际上始于盛唐。

美术理论是对美术问题的理论探讨,通过对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及设计艺术作品也可以包括书法及摄影的功能与作用、基本特征、形式、结构、语言、风格及其中的审美规律和思想活动,揭示美术的普遍特点与规律。美术理论在狭义上主要是指美术基本原理,在广义上则可以包括美术美学、美术哲学、美术心理学、美术社会学等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讲美术批评理论也是美术理论的组成部分,但鉴于美术批评理论和美术评论活动相对的独立性,因此美术批评和美术理论常常分成两个相对独立的学科进行探讨。

篇(3)

学生认识美术主要是依赖视觉的直觉感知来完成,要感受美术的美,就必须投入到美术中去。随着鲜艳的色彩、流畅的线条,展开丰富的想象,只有这样才能动之以情、积极参与、快乐的学。比如说我在《穿花衣的热带鱼》这一课时,制作了精美的教具,创设了蔚蓝的大海、各种各样美丽的热带鱼以及会说话的小鸭子,还有美妙的旋律等一系列有趣的情境,这样以来,学生全都争先恐后地要求参与到美术活动之中来。

心理学研究发现,学生在认识形式上具有形象大于思维的特点,他们常常用感性的形象取代思维过程,按照他们的心理年龄特点,利用生动具体的感性形象(有趣的电脑课件、精美的范画的情境的设置等),诱发丰富的形象思维,从而激发其学习欲望,使学生全神贯注地主动参与学习,从而觉得学习是快乐的。

二、设计美术教学活动时,必须增强其趣味性

美术教学活动要富有趣味性,学生参加起来才有主动性和积极性。经多次实践,我发现融音乐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游戏,更能激发学生的激情,以及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让他们在愉悦中不知不觉地掌握所学的知识,使美术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从而使学生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学习《手拉手,找朋友》一课时,由于这一课是学习认识色彩与线条,并运用色彩和线条画一张画,为了让学生能认识不同的色彩和各种各样的线条,我根据《找朋友》的歌曲作为课件的主题曲,创设了一个小朋友、各种卡通模样的小油画棒人和各种各样的卡通线条人,它们在音乐声中一起做“找朋友”的游戏,学生们看了以后就开始蠢蠢欲动了,这时候我就让他们戴上小油画棒和线条的头饰来玩“找朋友”的游戏,学生们在做游戏的时候不知不觉中认识了多种色彩和各种各样的线条,而这节课的学生作品也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经过这样的教学设计,美术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大大的增加了,学生也非常感兴趣的参与其中,并在快乐中学习。

“兴趣是学习的情感因素,参与是学习的行动因素”。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更应把握好兴趣和参与这一对孪生的姐妹。

篇(4)

一、美术教学首先要感知美术

美术,指占据一定空间、具有可视形象以供欣赏的艺术。一般指除了建筑艺术之外的造型艺术的通称。“美术”这一名词始见于欧洲17世纪,也有人认为正式出现于18世纪中叶。近代日本以汉字意译,“五四”运动前后传入中国,开始普遍应用。也称“造型艺术”。按照目的可分为两大类,即:纯美术和工艺美术两类。

美术也称造型艺术或视觉艺术。它是利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造型手段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和审美价值的视觉形象的艺术。是以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形象,以反映客观世界和表达对客观世界的感受的一种艺术形式,因此,美术又称之为“造型艺术”“空间艺术”。

二、分类

在艺术分类中,美术又称造型艺术、视觉艺术、空间艺术。它是指艺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颜色、纸张、画布、泥土、石头、木料、金属等,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的视觉形象,以反映自然和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思想观念和感情的一种艺术活动。它主要包括绘画、雕塑、工艺、建筑等类型。

1.绘画。绘画是造型艺术中最主要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是指运用线条、色彩和形体等艺术语言,通过造型、色彩和构图等艺术手段,在二维空间(即平面)里塑造出静态的视觉形象,以表达作者审美感受的艺术形式。绘画种类繁多,从不同的角度可将它划分为不同的类别。从地域看,绘画可分为东方绘画和西洋绘画;从工具材料看,绘画可分为水墨画、油画、壁画、版画、水彩画、水粉画等;从题材内容看,绘画可分为人物画、风景画、静物画、动物画等;从作品的形式看,绘画可分为壁画、年画、连环画、漫画、宣传画、插图等。不同类别的绘画形式,由于各自的历史传统不同,都有着各自独特的表现形式与审美特征。中国画又称水墨画,它在世界绘画领域中自成体系,独具特色,是东方绘画体系的主流。在工具材料上,中国画是用毛笔、墨在宣纸、绢帛上作画的,它讲究笔墨,着眼于用笔墨造型。在表现方法上,中国画采用一种散点透视的方法。在画面的构成上,中国画讲究诗、书、画、印交相辉映,形成独特的形式美与内容美。油画是西洋绘画的代表,它是世界绘画艺术中最有影响的画种。在工具材料上,油画是用油质颜料在布、木板或厚纸板上画成的。在表现方法上,传统的油画家采用焦点透视法作画。在画面构成上,它讲究画面景物充实,按自然的秩序布满画面,呈现出自然的真实境界。

2.雕塑。雕塑是用可雕刻和塑造的物质材料制作出具有实体形象、以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雕塑的种类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划分。从制作工艺来分,雕塑可分为雕和塑。雕是从完整而坚固的坯体上把多余部分删削、挖凿掉,如石雕、木雕、玉雕等,塑是用具有粘结性的材料联接、构成为所需要的形体,如泥塑、陶塑等。从表现形式来分,雕塑可分为圆雕、浮雕。

雕塑的产生和发展与人类的生产活动紧密相联,同时又受各个时代宗教、哲学等社会意识形态的直接影响。中国陕西何家湾和辽宁凌源、建平等地发现的5000~60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石雕、骨雕、人像和女神彩塑头像等,反映了人类对自然力的崇拜和对动物的崇拜以及认识人本身、认识世界的过程。

三、建筑艺术

篇(5)

艺术品是艺术家用独特的视觉与思维塑造的艺术形象,它是某种思想或情感的宣泄。所以,任何美术作品都蕴含着艺术家所要表达的特有的情感和思想。从工具材料、版面大小到艺术形象、美学意义等方面都是艺术家独具匠心的安排。因此,在美术欣赏课中,教师要引领学生解读和分析美术作品的各种要素,感悟美术语言的独特魅力。

美术欣赏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而且还能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进而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这是美术欣赏课的独特魅力。

一、美术欣赏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心理意识

审美心理意识包括审美感受、审美想象、审美情感和审美理解的过程。教师要有步骤地带领学生步入“美”的殿堂,对学生进行审美意识的培养。例如,在《中华扇子》一课,教材的整体设计紧紧围绕有关中华扇子的种类、形式、内容、结构、艺术特点等几个方面展开,扇面的表现内容涉及山水、人物、花鸟、书法几个方面,课本呈现了一幅《韩熙载夜宴图》作品的局部和一幅《竹林仕女图》,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关注扇子的文化背景,同时,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和多层次进行了解与感受、比较与分析,在欣赏的基础上获得自己的艺术感受与理解。让学生用最精炼的语句来描绘画面的内容,表述出自己的感受,其目的在于让学生产生带有主观色彩的联想,领会作者的艺术表现及艺术语言,即形成审美意识。通过这样的训练引导,学生找到了美感体验的基点,进而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意识。

二、美术欣赏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作品的社会价值

所有的艺术品都具有时代性,离开了创作的时代很难了解它特有的社会价值。因此,欣赏艺术品必须将其置于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其实,任何一个美术作品的社会价值要远远超过他的艺术价值。第十一册《街市新貌》的教学,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我用多媒体播放了《清明上河图》。画家成功地描绘出京城内及近郊在清明时节社会上各阶层的生活景象,表现的对象主要是劳动者和小市民。对人物、建筑物、交通工具、树木、水流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处理非常巧妙,整体感很强。《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风俗长卷,这些社会价值需要透过构图形式、作品内容、艺术表现力、作品的深远意义等赏析才能领悟得到的。让学生领悟到,它无论从绘画艺术价值或从历史价值而言,皆堪称国之瑰宝。

三、美术欣赏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美术欣赏给学生的创造和想象开拓了广阔的空间。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美术欣赏刺激了潜藏在每一个幼小心灵中的天生的冲动。第十一册《难忘的一件事》,要求学生用记忆画的形式描绘记忆中难忘的一件事,考查学生关注生活场景中的细节之美。为了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我围绕课题,收集了漆画、油画、水墨画、版画、儿童画、漫画等不同形式的范例,然后利用多媒体,配上相应的音乐,和学生一同鉴赏,激发了学生的创作力和想象力。通过欣赏,学生很容易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工具产生创作的欲望。我适时倾听学生的想法,鼓励他们发挥想象,用自己手中的画笔留下精彩的瞬间。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找到了创作的方向、目标,大胆想象,留下了一份份满意的答卷:学生改造的小火车正载着地球人、外星人一起环游太空。飞船的内部结构也被学生重新改装,他们把宇宙飞船的船舱设计成一个家,不但拥有卧室、健身室、娱乐室,还专门设计了一个菜地,让那些长期在太空中研究的宇航员不再为食物储存不够而担心。有的学生还想象未来的人们成功地在太空中举办奥运会,画面中出现了各种体育比赛项目的场面。欣赏与创作的有机结合了起来,实现了审美教育的目的。

四、美术欣赏有利于陶冶艺术情操

艺术品的美各有千秋。欣赏时,要将美的观念与相应的形式法则运用到欣赏过程中去,为学生全方位、多角度解读和分析美术作品的各种要素搭建平台。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博大精深,人文底蕴深刻,那些传世瑰宝是前人留给后人的艺术财富。这都是欣赏课上的首选素材。让学生徜徉于艺术的感染、熏陶之中,一方面可以更好地让他们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能潜移默化地陶冶他们的艺术情操。

美术欣赏课,重在发现美、欣赏美、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美术欣赏教学对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培养审美能力、激发创造力、陶冶情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篇(6)

二.给学生创造一个张扬个性的绘画空间

学生对于不同的美术作品的独特的见解往往可以表现出学生的的性格特征。而学生在美术课堂上只能通过课堂绘画以及日常的师生之间的表现出来他们的个性以及性格特征。所以,新的教学理念要求要改变传统美术课堂上的“统一思想”的弊端。要想使得学生能够不断升华他们的美术情感提高他们对美术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就需要给学生在美术课堂美术课堂上创造更多的空间。具体来讲,要想让学生能真实的表达出来他们思想以及内心想法,没有经过思想表达出来的想法往往只是起到了回答的作用,没有现实意义的表达出学生的真实情感,更不会体现一个人对不同艺术作品的见解。只有学生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找到一条符合学生能够表达出内心情感对艺术作品的出路,才能在以后的美术课堂上形成每个学生所特有的作品以及艺术风格,这也需要教师能够在学生进行作品创作时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相对稳定张扬自己个性的创作空间,让学生能够通过美术课堂陶冶自己的情操。学生通过对每个作品的创作过程时都可以从中表现出来每个学生的性格与个性。但是,在以往的美术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都对学生进行绘画创作时规定了比较“死板”的创作要求,没有让学生发挥出自己的能力,学生往往在进行绘画的过程中并没有真正进行绘画的创作只是简单地进行了描绘。所以,要想真正意义上让学生对绘画发挥自身的个性买就需要对学生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而不是对某一个角度对学生进行指导绘图,引导学生从不同的切入点出发,没有一个硬性的规定规定学生应该从哪个角度出发进行绘画创作,这样更有利于学生进行美术作品的创作。只有这样的美术创造才能真正的体现出学生的个性特征,这样学生创作出来的美术作品才真正意义上体现了学生的思想,创作出来绘画作品才具有学生自己独特的思想,整个绘画画面才更具有吸引力。

篇(7)

美术鉴赏不同于我们平时所说的美术欣赏,它比美术欣赏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通过对美术鉴赏系统专业的学习,使学生通过教师专业的讲解更深层次的欣赏到美术作品内在的精神意义,同时也能使学生运用自己对于美术作品的理解能力,在美术作品中得到美的享受,发现不一样的美术鉴赏。[1]

一、中国传统美术的地位不可撼动

中国的文化和艺术,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一次又一次的革新,充满着无穷的魅力,吸引着无数人为之探寻。从纯朴自然的原始社会到绚丽灿烂的盛唐文化,中国的文化每一步都充满着悠久的历史气息和丰富的艺术资源。

中国美术所表现的不只是简简单单的一朵美丽的花或一位漂亮的女子,它所表达的是更深层次的意义。一朵美丽的花寓意着一种吉祥如意的祝愿,一位漂亮的女子代表着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一幅破败的建筑物反应了那个年代的特殊背景。所以说,中国传统美术的功能是多样化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

二、以比较的心态看待美术学和美术鉴赏

怎么样比较美术学在美术鉴赏教学中的运用呢?简单的意思就是用比较的方法来比较美术学和美术鉴赏教学的不同。关于美术学比较的三种方法分别是:源流考察法、形式比较法以及交叉印证法。如果这三种方法能被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应用到平时的教学工作中,一定会收获反响。'[2]

1.源流考究法

所谓源流考究法,就是教师在讲解美术作品的过程中,在遇到一些具有历史价值的作品时,需要把作品同当时的时代背景结合起来分析。例如非常著名的高更的作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画家在恶劣的环境中,以痛苦的热情和清晰的幻觉来描绘,因此画面看起来毫无急躁的迹象,反而洋溢着生气。没有模特儿,没有画技,没有一般所谓的绘画规则。画面色彩单纯而富神秘气息,平面手法使之富有东方的装饰性与浪漫色彩。在斑驳绚丽、如梦如幻的画面中,暗寓着画家哲理性的对生命意义的追问。

2.形式比较法

将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底蕴、艺术种类、艺术形式与艺术技艺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如果说源流考究法注重的是美术作品的历史价值,那么形式比较法注重的是美术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意境和文化底蕴。总的来说,不管是形式比较法还是源流考究法,都是注重对美术作品的内在研究和考证。

3.相互考证法

相互考证法是一种对比分析的观察方法。教师在对作品进行论述评价时,要尽可能的扩展思维,广泛联系作品与宗教、哲学、文学、历史学等各人文科学的内在联系,并对它们进行交叉印证,促使单一的美术作品以一种立体化的方式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这就要求教师拥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足够的教学经验,另外还需要教师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

三、创造“有滋有味”的美术课堂

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想赢得学生的钦佩和喜爱,你就要懂得去读懂他们的内心世界,只有读懂了学生的内心世界,你的教学课堂才会变得活跃有水平。现代的学生都喜欢高科技,我们就可以以他们这种对于高科技的好奇心理来为依据,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来吸引他们的兴趣。

结合现代化的多媒体投影设备,展现给学生精彩多变的美术世界。教师在教授美术课的同时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的帮助。例如讲到现代著名画家徐悲鸿,教师在讲到他的著名画作《八骏马》时,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投影设备,让学生深刻的体会到万马奔腾的盛大场面。教师也可以进行拓展式的教学,从《八骏马》就可以延伸到2011年由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执导的《战马》,教师通过放映《战马》,更能让学生深切感受到美术课程的变化多端,以此增加学生对于美术鉴赏课程的喜爱,也能由此唤起学生对于动物的保护意识。何乐而不为呢?[3]

“我说你讲”的教学模式,教师要与学生形成活跃的互动氛围。教师在讲课的时候,不能一直干巴巴的讲,完全不理睬学生的反应。教师应采取和学生互动的方式,听取学生的建议,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圈。例如在讲到荷兰著名画家梵高的《向日葵》时,教师就应该听听学生们对于这幅画的理解,认为它漂亮还是不漂亮?认为它漂亮到什么地方?不漂亮到什么地方?等等这些问题。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但从学生的口中一定会得出别出心裁的答案。所以说,互动是了解的前提,互动也是进步的动力。

把故事加入到美术作品中,讲给学生听。以此来引起学生对于美术作品的兴趣和理解。比如讲到挪威著名画家蒙克的《呐喊》时,教师通过简单的讲解蒙克作品的艺术形式之后,可以加入蒙克本人的生平经历以及作品《呐喊》背后的故事。这样反而会更大的吸引学生的兴趣和对于美术作品的强烈喜爱。例如蒙克的这幅作品《呐喊》,画面中一个面似骷髅的人,双手捂着耳朵,声嘶力竭的大声尖叫,好像一个人的梦魇,恐怖中充斥着疯狂。作品中人物蜡黄消瘦的脸颊被画面背景中无数围绕的线条所吞没。画中颜色和线条的运用无一不透露着作品最本真的意境―疯狂,空气中转换时空的运用所产生的强烈动感让人如此的感到不安。通过教师讲解,相信学生会对这幅作品产生更加本真的认识,也会让学生惊奇的发现美术不只是一幅作品,更是人类精神的一种寄托和释放。

结语:

综上所述,美术学与美术鉴赏都有很高的教学价值和研究价值,将美术学完美的融入到美术鉴赏教学中,这对于我们的学生和老师来说,都是一种教育知识上的挑战和学习。这不仅能丰富学生日常课程设置的多元化,还能为我国的教育事业添加一抹亮色。

参考文献:

篇(8)

将乡土特色美术引入到中学美术的教学中来,不仅对于乡土特色美术的发展与传承具有积极意义,而且对中学美术教育的发展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正是因为中学美术教学中有乡土特色美术这一教学内容,才让乡土特色美术没有走向绝迹,反而能够不断地发扬与传承。中学美术教学中因为有乡土特色美术这一教学内容,为其注入了很多新鲜的文化血液,使得课堂教学增加了新的活力,也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教学内容。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引入乡土特色美术,能够让中学生了解人与美术之间的关系、美术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以及美术与文化、美术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为中学美术教学体系的完善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第一,乡土特色美术大大丰富了中学美术的课内外教学,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灵活运用乡土特色美术资源,能够帮助学校开发出更加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例如,中学美术教师可以经常带学生参观一些具有当地特色的自然景观,或者带学生参与当地的一些民俗活动和重大的传统节日,让学生感受当地的文化氛围,将写生课、创作课、理论教学有机地结合。美术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动手操作剪纸、泥塑等手工活动,这样不仅能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第二,乡土特色美术为中学美术教学提供了非常生动且贴近生活的教材。美术教育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感恩生活的情感。乡土特色美术教学教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在生活中感受美。乡土特色美术实际上就是普通百姓朴素生活的一种体现。现如今人们在博物馆看到的艺术品,大部分便是很久以前人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一些日常用品,这样便可以看出,艺术其实就在人们的生活中。乡土特色美术为初中美术增添了更多的审美素材,促进了初中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二、将中学美术教学嫁接在乡土美术的措施

1.更新教育观念

打破美术教材作为唯一美术课程资源的局限,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一切有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地方美术资源。因为乡土美术从生活中来,使人感到真实、亲切、动人;还原到生活中去, 虽然经过加工,但却又让人感觉真实。这样的内容更贴近生活,更具有亲和力,完全可以将生活引入美术教学。由于我们学校周边很多村寨都有少数民族,受其影响,这一带的居民以家纺生产为主。鉴于这些特点将原先比较枯燥的图案知识融入到家纺用品中来,例如《美丽的图案》,首先用生活中学生常见的家纺生产过程让学生观看,让其体会其中最重要的环节――家纺设计。然后浏览一些家纺作品,让学生选择喜欢的作品并说说其中图形排列的规律,这样就很自然地引出了图案的基本知识。将这些学生平时生活中常见但又不太了解的知识融入到生活中,学生特别感兴趣,教学效果也很好。这样用地方文化与专业知识相结合,使得学习的知识更加生动和实用。

2.筛选乡土文化

乡土文化的范围非常广泛,乡土美术课程资源的内容也是相当繁杂。这就要求作为施教的我们要因地制宜地筛选、开发、利用各种乡土素材美术课程资源。根据中学生的特点,选择和他们生活更为贴近的素材,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教学的目的。例如乡土文化之一的布依文化,位于贵定县西部约20公里处,在此发现了大量的布依族的民风民俗,其珍贵程度无以价计。乡土文化之二的苗族刺绣艺术历史悠久。这两种乡土文化都非常有代表性,但是综合中学美术教学的特征和中学生“玩”性未减的特点,选择带学生参观一些具有当地特色的自然景观,或者带学生参与当地的一些民俗活动和重大的传统节日,让学生感受当地的文化氛围,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更具吸引力,能让学生在玩耍中既了解到南通当地的乡土文化,又能从中学习美术知识。贵定的乡土文化资源比较充足,我们只有学会选择取舍,才能达到更佳的效果。

人类学家基辛指出:“文化的歧异多端是一项极其重要的人类资源, 一旦去除了文化间的差异, 出现了一个一致的世界文化, 可能会剥夺人类一切智慧与理想的泉源, 以及充满分歧和选择的各种可能性。我们迫切需要了解人类的多样性, 研究世界各地人类的生活方式, 他们最后获得的智慧就是多样的智慧。”乡土特色美术对于中学美术教学的意义重大。它不仅为中学美术教学注入了很多活力,也为中学美术教学提供了很多素材,增添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取舍地将乡土教材进行发掘和发扬,是每个美术教师应尽的责任,也是对乡土美术的一种保护,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学习美术的兴趣,因此广大的美术教师要把开发乡土教材作为己任,希望把更多的乡土手工艺得到传承和发扬。

参考文献:

[1]樊春芳. 农村中学美术教学中乡土教材发掘的思考[J]. 新课程(中学版), 2009,(10) .

篇(9)

传统的民间艺术文化是我们发展先进文化的精神血脉和根源。离开了丰厚的传统文化的积淀和滋润,中国文化发展就缺少根基,没有生命力。尤其是走向全球化的时代,就更应该重视对本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为此,美术教育这一方面可以进行探索性实践和研究,为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做出独特贡献。在学校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尝试运用现代教育理念去指导学校美术教育实践,理解和研究民俗与民间艺术,创造性地利用地域的民俗与民间艺术,使之成为当地学校美术教学不可多得的宝贵的校外教育资源。本文从本地区丰富的民间美术资源出发,剖析了中学美术教学的现状,并通过对民间美术资源的分析,深度挖掘其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可行性,提出研究对策及设想方案,旨在提高新生一代对民族文化、家乡艺术的认知和认同度,使民间艺术得以传承。

一、中学美术教学现状

中学美术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学校过分重视文化课成绩而忽视音体美课程,一味追求高考分数也是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还有来自家庭的原因。大部分家长对美术教育存在种种偏见,将学生的审美教育等同于培养画家的专业教育,甚至认为画画是手艺人与工匠的活,是受歧视的营生。即使某些家长看到艺术考试能成为学生通过高考的所谓捷径,往往出于对高昂的费用的考虑而放弃艺术考学这条路。同时,从现在的美术教材来看,其内容往往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较大差距,这就使得学生也丧失了对美术课的兴趣。这一现象引人深思:放任自由,任其发展显然不行。然而,又该如何寻找一条能贯彻中学美术教育的方针,而且能符合实际情况,还能做到因地制宜呢?由此,我想到了民间美术。

二、民间美术资源的开发

美术新课程标准指出:“教材应考虑不同地区学生的基础、地方资源和文化特色,应使教材具有多元选择性以适应不同地区的教师和学生的需要。”现行教材中缺少地方传统美术文化资源的教学空间,有待于教师自主处理教材。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从地区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丰富的民间美术课程资源,挖掘自身潜藏优势,将民间美术引进美术课堂,并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认识和传承。这不仅是对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的有益探索,也是创造性丰富教材体系的积极尝试。民间美术形式多样,异彩纷呈,比如织锦、虎头鞋、面塑、泥模等,它们形式上色彩对比强烈,造型大胆夸张;在题材方面,它涉及民俗、生产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仅以年画为例,作为有着悠久历史的农业大国,中国传统年画源自乡间,其制作者和消费者也主要是农民,制作方式基本上是单线木刻、手工填色,造型简约夸张,用色鲜明艳丽,体现着乡土中国典型的农业文化心理、审美观念和风俗习惯,迎合普通百姓的欣赏口味,满足其精神需求。而现在的学生大都在玩具堆里度过了童年时光,不懂得与人交流和对人的尊重,沉浸在电子游戏中空泛的故事情节表现里,而这些又能在他们的记忆里留下什么呢?其实,民俗与民间艺术就像会讲故事的媒体,可以给现代中学生诉说中华民族的文化和历史,陶冶他们的情操,让他们心领神会,更好地连接这一代与上一代的情感,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丰富人的情感,完善人的生命感受,从而使现代中学生感悟到历史的传统,并很好地传承下去。

三、中学美术教学活动中民间美术的运用

古老的民间美术虽然就在身边,但要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其去关注和学习,还是需要教师和学校做一番工作和努力。要想真正实现民间美术进入中学课堂,教师应建立起学生参与型课堂模式,让学生亲自去搜集相关的材料,讲解相关故事,甚至亲自动手参与制作,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达到教学的目的。具体来说,教师可设计以下教育环节。

(一)收集物品和材料

例如,教师可让学生收集与年画相关的故事、传说等。对于学生来说,做到这一步难度不大,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使环节的活动具有可行性。

(二)展示与解读

对于学生收集来的民间美术作品,教师在展示时要做好筛选和分类,帮助学生删除封建迷信或其他的不合时宜的内容,并对要展示的作品贴上标签加以说明。此环节是实现审美教育,陶冶学生情操的过程,即美术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因此,这一过程中要求教师利用专业知识,理论联系实际,从具体的民间美术作品出发,讲述美术理论知识,实现中学美术教学目标。

(三)体验与创造

该环节是上一节的深入和发展,也是素质教育的主旨所在。例如,教师可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面塑或剪纸等简单易学、可操作性强的制作活动,就能使学生在此过程中体验到创造的乐趣,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也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这样就能实现教学的互动,改变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单方面说教,学生被动听讲的局面,使学生很好地将民族美术继承和传扬下去。

四、意义

在美术课堂上开展乡土美术教育可以提高学生对民族文化、家乡艺术的认知和认同度,是使民间艺术真正得以传承的良策,还使学生对美术的观察力、感受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了较大的发展。因此,充分挖掘适应本土民间习惯的乡土文化资源,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美术教育资源,拓展学习和运用美术的渠道,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了解当地社会与经济文化发展的有益尝试。总之,民俗与民间艺术是全国民族文化艺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艺术教育应该扩展到一切民族的文化艺术中去,并在教学过程中既尊重每个民族美术发展的独立性,也要注重其相互影响的普遍性。学校美术教育的使命之一就是继承传统文化,弘扬本土文化,传播民族艺术,提倡民主精神。因此,我们应当挖掘民间艺术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使之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发展。

作者:胡岚臻 单位: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双山子初级中学

篇(10)

二、提高美术教学效率的措施

1、不拘泥与课本

尽管小学美术课本上的作品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优秀作品,但在教学过程中不可只以书本为教学的中心,而是要带领学生经常到户外体验真实的生活。例如在学习《走进大自然》这一章节时,应当带领学生们外出写生,体验大自然的美好。组织学生外出活动时,尽量选择风景优美、富有浓厚自然气息的场所如公园等,让学生们融入到自然环境之中。春季可带学生去树木较多的地方观察植物萌芽及生长过程;夏季可与学生一起在公园里听蝉鸣、鸟叫;秋季观看落叶飞舞;冬季与学生一起堆雪人、打雪仗。将学生置于自然之中,感受自然给予人类的种种美好,并将其深深刻于脑海之中,使其在看到描绘自然的美术作品时能够产生共鸣。

2、利用多媒体设备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多数学校均已配备有各式各样的多媒体设备,只要能够灵活运用,便能够为学生营造出更好的学习环境,增加学习的乐趣。运用多媒体设备进行美术教学的优势有:多媒体投影效果好,增强作品立体感;可配合音频设备使用,营造出优美的欣赏氛围;可播放视频来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等。对于艺术作品的欣赏,讲究各感官之间的配合,不仅是用眼睛去看,而且还需要用心去感受作品所表达的情感,才能品尽一副作品的内涵。例如在展示我国传统山水泼墨画时,可事先准备好优雅的古典音乐作为背景音乐,搜罗出作者的生平经历、趣事等供学生阅读,还可现场演示泼墨画的绘画手法以提高学生对画作的理解能力。在我国古代,画与诗是分不开的,即画中有诗,诗中有画。故在带领学生欣赏画作时可顺带引出与画作情景相符的古诗,既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量,又可以使其充分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3、采用启蒙式教学

所谓启蒙式教学即在教学过程中摈弃传统的灌输教学法而采用引导式教学的教学模式,采用该种教学模式时,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不将自身看法或他人看法强制灌输给学生、不要求学生对书本上的作品分析内容死记硬背、不抑制学生创新、不阻止学生思考、不对学生的个人看法产生藐视心理等。艺术本就是无形的、没有固定模式的,故其表达形式多、创作范围广,正因如此,每个人对同一幅作品也有着不一样的见解。小学生正处于思想的启蒙阶段,需要教师的鼓励与引导,所以教师平时应多与学生沟通、互动,对学生要有耐心,要不厌其烦的为其解决问题,只有如此才能使学生敞开心扉的与老师相处。

上一篇: 招投标考察报告 下一篇: 幼儿师德师风工作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