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化设计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15 14:50:5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模块化设计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模块化设计论文

篇(1)

首先,对原来专业的划分转变为根据社会岗位细分的专业模块。比如机车车辆检修专业,可以根据铁路不同层面的需求,将它分为货车检修模块、客车检修模块、空调检修模块等。其次,根据分好的模块制定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和教学计划,组织教师编写校本教材,根据各模块的特点实施具体教学。多层次教学是指安排课程的关联与衔接,使学生多方向多领域的掌握专业技能。模块化指所有的课程按照模块的方式组织,便于各专业方向的调整和组合。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模块化教学就是把该课程分成若干训练项目,针对上述不同岗位需求有重点的教学。

2.真正实现因材施教,按需施教

因材施教是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别来培养人才,尽量按照学生兴趣爱好、学习基础、学习能力来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及学习模块,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按需施教则是按照岗位需要来培养学生。

3.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会受到影响

凡事都有利弊,对于高铁学院的学生,首要目的是培养他们铁路岗位的动手能力,模块化教学正是加强这一点,但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相对来说会较为弱势。针对此种情况,主要采取模块化知识交叉方式来弥补。

二、课程模块设计

1.认识机器

主要学习的内容为机器的组成及机构的功用。该模块课程的学习标准是为了了解该课程的研究对象、内容、任务、特点、学习方法,让学生对该课程有一个宏观的认识。了解设计机构应满足哪些基本要求和基本步骤;对机械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和设计准则、常用材料及选用原则,机械设计中的标准化有一个初步认识;掌握机构、构件、零件、部件的概念。

2.传动件

传动件包括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蜗杆传动、螺旋传动和齿轮系。该模块学习的标准为:了解各传动的工作原理、类型、特点和应用;识别带和带轮齿轮的结构;能进工作能力分析;列举安装及维护方法;联系实际设计普通V带和齿轮传动。说出渐开线齿轮的齿廓形成过程及变位齿轮的概念,掌握齿轮啮合原理、主要参数及几何尺寸计算,区别直、斜、锥齿轮传动及蜗杆传动的受力及转动方向。熟练掌握定轴齿轮系、行星齿轮系传动比的计算,识别实际机械中的齿轮系。当然,由于车辆专业自身特点和专业群的需求,教师将根据各岗位群的不同有针对性的讲解。

3.轴、轴承、传动的箱体

轴与轴承使用最为广泛,每个专业都普遍使用,故也是学习重点。在本模块中,学习轴的结构(含分类、结构设计、材料)、轴的基本设计方法、滚动轴承尺寸选择的基本方法。该模块学习的标准为:识别轴的功用与类型,能根据工程实际对轴进行设计计算。区别轴承的功用、类型和结构以及选择材料,说出滚动轴承的组成、特点,解释滚动轴承的代号。通过现场观察能说出铁道车辆中轴承的使用。

4.连接件

连接件包括螺纹连接、轴毂连接、联轴器、离合器、制动器。复杂的连接包括运动副及机构运动、简图四杆机构、凸轮机构。该模块的课程学习的标准为了解螺纹和螺纹联接的主要参数、类型、特点及应用;说明提高螺栓联接强度的措施;理解螺纹联接的预紧和防松;了解螺旋传动的特点、类型;掌握螺旋传动相对运动判断及运动量的计算。识别键、销联接的特点和类型,能根据工程实际对平键联接进行设计计算。区别联轴器和离合器的主要类型、结构,说出联轴器和离合器的选用方法。认识制动器的主要类型、结构。认识弹性连接的主要类型、结构。通过现场教学能对铁道车辆的制动装置和弹性连接有一简单认识。辨认机构的组成,说出运动副的概念及分类,能绘制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理解自由度的计算方法。说出平面连杆机构的应用,理解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性质,区别急回特性、死点位置、压力角和传动角的特性。

5.课程大作业――综合训练

通过减速器基础设计这个综合的训练项目来提高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培养学生独立或协同完成所布置任务的传动系统的动力参数分配、传动比分配,完成传动零件的设计计算。独立完成减速器装配图及从动轴、从动齿轮的图纸设计,建议采用二维软件完成设计;独立完成设计说明书的撰写等等。值的注意的是由于我院专业毕业学生都从事铁路一线工作的特点,对于该模块教学并不是要求突出学生的设计能力,而是培养学生综合解决事物、培养学生共同协作的能力;通过作图,更加掌握典型零件的结构和领悟铁路工人刻苦严谨、半军事化的工作作风。

三、实验教学不可忽略

实验内容主要有:常用机构、机构运动简图绘制、机械零件现场教学、齿轮减速器拆装等。机械设计基础实验多以验证性的实验为主,学生不仅需按照实验指导书所列步骤进行,而且还要主动参与实验,需要每个学生动手对零件观察和装拆,并且对零件进行描述。通过这样的实验,不仅加深了学生的印象,还为以后该课程和其他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更是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四、形成标准的课程评价体系

高等职业教学最大的特点是职业性,最终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整个课程的环节中学到相应技能,所以仅用最后的试卷来评判学生的成绩是不合理的。因此,要采用多样化的评价体系来反映学生各方面的学习情况并做出合理的评判。机械设计课程本身的实践性比较强,考察的是学生的分析和动手能力,所以在评价学习效果的时候,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并以定量方式呈现评价结果。如由平时表现、实验、作业、理论考试等进行综合评价。

篇(2)

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中得到重视,高等职业院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推行工学结合,在发展中树立自己的品牌,涌现了一批成功典范。如: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与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合作,采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其特色为校企双方签订用人及人才培养协议;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利用校企双方的教育资源,共同实施人才培养;企业参与人才质量评估;企业按照协议约定,落实学生就业。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工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其主要特点是学生一、三、六学期在企业实习、实训和毕业设计,企业给学生讲授实践课程,学生具有双重身份。模式中的“学”,包涵了学校的理论技术学习和企业的实践课程学习;“工”指学生在企业顶岗工作中,完全就是企业的员工,企业付给学生相应的劳动报酬。还有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院的“2+1”人才培养模式;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的“实训—科研—就业”人才培养模式等等。

(二)模块化教学的实践意义

“高等职业教育模块化教学是以工作过程为主,进行教学分析与教学设计,形成相应的教学模块,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手段,以技能训练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模块化教学法是从感受、认知、分析、把握、训练、实践等几个环节调动学生的思维主动性、创新性和实践能力,具有灵活性、针对性、现实性、经济性的特点”。高职教育模块化教学不仅强调知识的传授,更着眼于知识的应用。通过模块化教学设计,使教学有讲有学,循序渐进,使学生将所学的内容及时与专业实践联系起来,边学边练,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加牢固,学生的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普遍提高,真正实现了专业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模块化教学的推广和应用,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促进高职学生操作技能的形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培养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

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财务会计课程模块化教学设计

《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在“十二五”时期,推动产学研战略联盟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秉承以人为本的精神,全面推动会计人才培养。为实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加强实践经验,并兼顾职业道德与专业实用技能的教育,使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实施结果真正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

(一)财务会计课程模块化教学模式定位

财务会计是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同时也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如财务管理、企业纳税会计、证券投资实务等课程的重要基础和前提。通过财务会计课程的学习,为学生今后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助理会计师、会计师、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等。在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遵从“工学结合、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育理念,针对财务会计行业的人才需求,收集与整理相关资料,基于工作过程对该课程进行模块设计,“即根据职业工作内容,分析典型职业工作任务,确定行动领域并转化为学习领域、学习情境,再明确具体的学习任务”,突出“实践性、应用性”的技能教学特点,财务会计课程模块化教学设计主要体现在:“一个主题、一条主线、四个层面”。“一个主题”是以学生的发展,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思考为主题。在设计财务会计核心能力方面,重点培养学生做人、做事的本领,变专才教育为通才教育,专才仅仅学会某一课程技能,但社会的发展需要学生有更广博的知识和技能去处理层出不穷的问题;通才是从多个角度去看问题,强调掌握根本性、启发性的知识与方法和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养成终生受用的思考方法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以适应环境和职业的不断变化。“一条主线”是由以“传授知识”转变为“传授学习方法”和“增强学生职业素质和岗位技能”。在设计财务会计职业素质方面,体现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敬业精神、沟通能力、吃苦耐劳以及团队精神;以“任务驱动”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适应经济、科技、社会、文化发展的快速化、多样化和信息化的需要,才能走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之路。“四个层面”是按照财务会计认知、基本技能操作、专项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等实践教学和工学结合思想进行设计的,突出实践教学在财务会计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作用,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实践教学内容,体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1.财务会计认知。

根据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市场、行业需求调研,由校企合作单位与来自企业的会计专家共同讨论,以会计工作岗位职责、任务、工作流程分析为依据,开展职业岗位分析。针对《财务会计》课程“,将理论知识分解成一个个独立的知识点,然后对这些知识点进行重新整合”,按照岗位目标要求,确立了往来账结算岗位、财务核算岗位、投融资管理岗位、纳税筹划岗位等教学模块。

2.基本技能操作训练。

在融教、学、练为一体的虚拟会计仿真实训中心,利用配置丰富的教学资源,如财务软件、数据库等,建立一套仿真会计工作流程,按照岗位目标要求,完成财务会计课程中往来账结算岗位、财务核算岗位、投融资管理岗位、纳税筹划岗位等教学模块的实训,培养学生仿真软件的使用与会计虚拟实训的能力。

3.专项技能训练。

在学习完财务会计相关模块后,组织一次集中性的校内模拟实习,即校内综合实训,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完成岗位基本技能的训练。①模拟岗位实习。在这种模式之下,选择的会计主体最好是真实的企业、事业单位,设计的内容既可单一也可综合。具体包括:制度设计;会计核算方法、流程的设计,凭证、账簿资料的设计;会计核算岗位及分工的设计;融资、投资方案的设计;税收筹划设计等。明确经营活动的来龙去脉及岗位的职责和工作内容,有利于对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以及财务工作的理解。不同成员处于不同的岗位,承担一项或若干项不同的工作,并定期进行岗位轮换,直至每个学生都能独立完成一整套账务处理。同时也能训练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缩短职业训练的磨合期,从而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提高就业竞争力奠定基础;②手工模拟与会计电算化实习相结合。要求学生既能手工操作,又能运用计算机进行凭证处理、账簿管理、个人往来款管理、部门项目核算管理等。从填制凭证到编制会计报表一整套会计核算、账务处理的操作,实现企业日常财务工作和会计报表及会计电算化管理。通过对多个会计主体的会计核算进行设计、评审、讨论、实施,可将学生所学理论知识深化、提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综合能力。

4.顶岗实习。

加强校企合作,加强财务会计工作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实行“工学交替”。校内财务会计实训中心无法满足培养学生吃苦、敬业、诚实守信、合作忍耐等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的需求。而素质导向的教学理念要求我们必须借助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实训平台,通过真实设备、真实业务、真实客户业务流程训练培养学生职业素养、职业道德和综合会计职业能力。聘请企业经验丰富的会计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参与实习指导等教学工作;在财务会计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加强校企合作;同时财务会计教师为企业财务会计工作提供咨询、技术服务和职工培训。

(二)改进财务会计课程模块化教学方式

在进行财务会计各模块教学时,根据实际情况综合应用案例讨论法、情境设计法、角色扮演法、沙盘模拟法、任务驱动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技能竞赛等流程结合工作任务进行训练。

1.案例教学法。

在财务会计教学中,案例教学应作为重要的教学手段,通过设计案例—布置任务—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评价归纳的思路,使学生在辩论和教师指导中真正从实际工作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从而提升财务会计岗位所需的职业素质和自身的职业能力。

2.情景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将言、行、情境融为一体,有较强的直观性、科学性和趣味性,学生仿佛置身其境。情境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具体到财务会计教学中,教师可设计一个虚拟的会计主体,通过模拟该会计主体的日常业务,设置相关会计岗位,将学生分工,通过对各种会计岗位角色的扮演,熟悉所学知识,从而获取直接知识和职业关键能力,为提升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打下基础。

3.沙盘教学法。

学生在校园环境中,缺乏通过实践来应用理论知识,所学的各科知识都被割裂开来,很难理解财务会计工作的目标与企业整体目标的关联性。学生仅通过教师的描述很难想象财务会计工作环境,学生的思维仅局限于自己想象的空间,与现实情景差别较大,不利于从本质上理解财务会计课程。沙盘教学法提供了交流和沟通的平台,可弥补课堂教学中,无法大量深入进行案例讨论的限制,使课堂教学得到延伸。学生通过接触和了解仿真企业经济环境,能够意识到实际财务会计工作中所需的职业技能,在学习中便可有的放矢,积极主动地训练自己欠缺的能力。

(三)构建财务会计课程模块化考核评价体系

为检验财务会计模块教学的实际效果,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必须打破以往单一的知识考核方式,以财务会计教学过程考核为主,着重考核学生掌握的基本技能,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财务会计》课程考核体系由理论考核、实践考核、职业资格证书考核三部分组成。推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考核,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全面融入职业资格技能鉴定内涵,如学生学完经济法基础课程后,结合财务会计课程可参加助理会计师的考试。课程的考核应是理论与实际操作能力的有机结合,考核应在理论知识测试的基础上,加大实际操作能力测试的比重,淡化期末考试,建立多样化评价方式,其中平时出勤、工作态度占20%,实际操作能力占30%,职业素质、团队协作精神占20%,理论考试占30%。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职业道德,又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传统的“重理论变为重实践”、“重结果变为重过程”,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和对知识应用能力的考核,这样有助于学生的职业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学生从学校到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做好准备。财务会计课程的宗旨是让学生掌握本课程的主要教学模块和能力训练项目的操作流程,课程内容的设计突出“四性”:理论性、实务性、时效性、综合性,因需施教,适度、够用、简略、易懂,讲究实效,注重教材的实用性和针对性,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财务会计课程模块化教学的思考

根据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路,以及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企业财务会计岗位的需求和毕业生的反馈信息来看,财务会计急需反映企业现设岗位和实操能力为主要的模块化学习内容。从高职学生的知识结构、接受能力与未来财务会计工作岗位需求出发,突出基础理论知识够用、应用和实践技能加强的特色,从财务会计的行业知识、能力及素质要求的角度进行模块化设计。

(一)教师的重新定位

“从学术型向应用型转型发展中,越往深处越艰难,改革最难的是课程体系,转变最痛苦的是教师。财务会计课程模块化教学法促使教师和学生之间活动的互动性,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教师的教学活动完全服务于学生,教师应更多地关注如何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以身边事例,以浅显化、通俗化方式讲授;将财务会计实际工作过程展示给学生。在逐步熟悉、掌握相关操作程序和工作任务的同时,让学生主动参与教与学;避免只学不练,只听不练;注重激发学生的自主需求和学习动机,主动控制和调整学习过程;克服传统教学方法中只注重教师讲授,学生听课,单项信息传递的教学方法。财务会计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情感态度,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变“一言堂”为“群言堂”;运用、消化、巩固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教师应提升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的艺术性、机智性、创新性,基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的教学理念。

(二)柔性教育的新理念

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加快、职业变换频繁,对财务会计教学中提出了柔性教育的新理念,柔性教育的直接功效就是培养了学生的可转移技能。一是要教给学生必要的柔性技能,以提高其未来适应性;二是增加学校自身的柔性,以抵御知识更新和职业岗位变化对学校的冲击。注重能力和技能教学;强调以应用型为基础的经验性教育;采用个体化学习方式,让学生对自我发展负责;以实践能力为导向;以个人、社会及职业技术教育,构建新的学生评价标准;实行终身学习。

篇(3)

“学科本位”课程体系模式强调学科的独立性和重要性,片面重视各科知识内部的整体性和逻辑性,而忽视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兴趣培养。“学科本位”课程体系模式是学科本位论的反映。学科本位论把学科凌驾于教育之上,凌驾于人之上,学科成为中心,成为目的,学校教育、课堂教学成为促进学科发展、培养学科后备人才的手段。传统学科型课程体系设计中存在许多突出问题,比如,课程内容偏重理论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轻视专业知识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课程设置缺乏弹性,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与不同工作岗位的需求,等等。

1.2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模块化教学设计的优势

根据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可能进入的工作领域必须具备的技能和能力,构建出的具有针对性的模块化教学体系,可以打破学科理论体系框架下传统的课程设计方式,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提高学生对工作岗位的适应性,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实际就业能力。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模块化教学体系以对工作行为的分析为重点,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就业能力为核心,实现了由传统按学科培养人才转化为按工作领域培养人才。

2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模块化教学设计的内容

2.1 教学形式

课程结构以教学模块为基本。每个模块的教学内容都将按照讲课、研讨会、练习、辅导和实习等形式完成。

教师在讲课中,将介绍每一模块的具体内容。研讨会中,教师将分发给学生与课程有关的阅读材料或文献资料。学生自行选择研究方向,进行小组讨论和分析,最终得出结论并以书面形式上交。练习和辅导是为了帮助学生巩固已学过的重要知识点。实习的目的是要教会学生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和实践有直接的认识和体会。

除上述直接教学方式外,学生还应进行自学,以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同时进行项目学习和案例分析、准备考试或做个人研究。

2.2 课程结构

专业课程按照模块化设计。前三学期学习专业模块,第四学期完成毕业论文。

课程包括9个必修教学模块、3至4个选修模块以及学士论文的写作和答辩。学生可根据自己所需的专业方向选择选修模块,并取得16个学分。不同学期的教学模块安排可根据实际学习情况而定,但要符合“总教学数量”的要求。选修内容和教学顺序均可依照学习委员会的建议,进行灵活更改。原则上,各院系应于每学期初,公布选修课程的内容。学期初公布的教学顺序的改变也同样有效。

课程的内容和目标包括教学形式、前提条件、实用性、教学频率、教学范围及每个教学模块的持续时间。

2.3 教学内容

本专业的学习内容,完全以实际需求出发。

第一学年进行基础教学。教学内容涉及人力资源管理的六大模块。针对实际工作中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六大模块,即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福利管理、劳动关系管理,可以确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基础教学模块的内容。第一学年将重点向学生介绍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理,这将为学生的深入学习打下坚实基础。第一学年结束后,学生将在人力资源管理培训部门进行实习。

第二学年的教学任务将完全以实践为出发点。在学习教育学理论时,教师将以讲述真实案例的形式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在讲授教学法理论时,教师将带领学生找到这些理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实用性。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学生将首先对理论进行深入的研究,然后再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三学年将有针对性地重点学习某工作领域的专业知识。学生可以根据其毕业后可能进入的工作领域,如教学工作、行政管理工作、专业咨询工作、科学研究工作等,选择能够提高相应能力和扩展相应知识的模块进行学习。第三学年结束时,学生应为毕业论文找好资料,并确定论文的研宄方向。学生应运用所学的知识和科学的方法,对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中某一综合性问题进行研究。

第四学年的任务包括毕业实习和论文写作。学生将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独立完成论文,并做好论文答辩的准备。论文答辩在第四学年的期末举行。

2.4 评判标准(学分)

确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分体系的评判标准,衡量学生的平均学时数以及每名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比如,可以规定,30学时对应1个学分。每学年共有60 个学分,即每学期30个学分,因此,本专业一共有120个学分。这120个学分将分配给课堂教学、学生自学、考试、毕业论文及答辩,具体的分配方法制定“模块描述”。

2.5 学习咨询

学生可以向学校的学生辅导中心咨询一般的学习问题,如课程要求学生以注册的形式进行一般性学习事务。专业问题的咨询,可由学生向自己所在的学院提出。专业的咨询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任务。在第三学年初,有不及格科目的学生将被要求参加专业咨询。

2.6 考试结构

学生考试分为两部分:模块化考试和毕业论文(包括论文答辩)。根据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模块化教学设计的思路,本专业实行模块化教学,每一教学模块包含不同课程,因此,考试是对整体模块进行考查。考试在学年期间内,随学习进度进行。

篇(4)

本文详细介绍了国内外数控机床的发展、模块化技术的理论及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Pro/ENGINEER的CAD/CAE功能,对立式数控铣床通用0部件进行模块化设计研究与开发工作。以链轮与链条、皮带与皮带轮的模块化建模为例,来说明如何使用模块化设计技术对立式数控铣床进行模块化设计。最后使用Pro/ENGINERR的装配模块及仿真模块分别对立式数控铣床0部件的虚拟装配及运动仿真。

关键词:数控铣床;3D造型;模块化设计;虚拟装配;仿真

Design of Universal Components and Simulation of Feeding Movements for Numerical Control Milling Machine Based on Pro/E

ABSTRACT:The numerical control lathe is equipped by the foundation of the manufacture industry , its level influenc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directly. The function, performance and manufacturing cost of the lathe are often contradictory, and more than 75% of total cost of the products and performance of the products have already been fixed during the course of designing, so should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performance of the products and reduce their cost through improving and designing , and module designing technique is exactly the important means to solve this contradiction.

篇(5)

 

1引言

随着计算机、网络与通讯技术的发展,Internet在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经常性上网冲浪的生活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的一个重要特征。通过属于个人或者公司的Web站点向全世界宣传个人形象、推广公司产品或开展公关活动已成为一种新的流行趋势。因此精通网页的设计与制作等内容已经成为现代人必备的一种技能。对此,本文基于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本身固有的特点,采用模块化的教学方法,更好地加强了教学实践性,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2 “模块项目化”教学法在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中的应用

网页设计与制作模块项目化教学法是根据网页设计与制作教学大纲的要求,把教材划分为若干个模块,并将这些模块项目化,同时以学生为主,教师为主导作用,以教、学、练相结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以实践为主的教学方法。

2.1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模块化任务的设计

以项目开发为出发点,将该课程分成网站策划、网站规划、网页风格设计、网页制作、网站测试和网站上传与更新维护等六个知识模块,每一个小的模块项目又具体细化为一个个小的任务。论文大全。每个任务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可以再细化。课程知识体系结构图如图1所示。

图1 课程知识体系结构图

2.2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模块项目化设计

模块项目化教学法的关键在于项目的选取。教师所设计的项目,应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作为出发点,联系市场发展,从企业需要出发,以实际项目开发流程来确立课程的知识体系,使知识体系结构中的各个知识模块包含学生应掌握的能力素质。表1是“模块项目化”教学法的学习模块分解表。论文大全。

篇(6)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为了快速满足电梯产品的大量客户定制需求,实现快速设计目的、适应市场的激烈竞争态势,依据企业的实际设计状况,结合产品配置设计技术、模块化技术与参数化设计技术。将非标电梯产品部件划分为三大模块:标准配置部件、参数化设计部件、非标模块化系列部件,这些部件分别按产品配置设计、参数化设计、模块系列化选配处理,处理后再以设计书方式组合在一起形成单台电梯的物料BOM。最后依据上述思路,构建了基于EXCEL的非标电梯快速设计系统,并成功在无机房电梯合同中批量试用和验证,实现了非标电梯的快速设计。

系统的构建原理

目前面向订单的电梯设计流程,总原则上都是依据订单的需求,结合企业的标准产品库先进行配置设计,然后针对无法配置的结构模块进行手工非标处理。针对目前非标设计状况进行分析,发现80%重复性非标设计工作,主要集中于轿厢的长、宽、高变化,附加重量的增加,开门尺寸的改变。针对这种类型的非标设计,可以采用模块系列化技术、参数化设计技术相结合方式,实现自动化的设计。轿厢三个方向的尺寸参数变化,主要涉及轿厢壁板组合变化、轿顶、吊顶的规格变化,适用于模块系列化进行处理;而轿架方面的变化则较为复杂,涉及上轿底、轿底架、上横梁、下底梁等部件变化,适合于参数化的自动设计;开门尺寸的变化主要涉及门灯横梁、操纵壁、前壁和轿门的规格变换,也较为适用于模块系列化进行处理。

基于前面的分析我们提出一种结合产品配置设计、模块化技术与参数化设计技术的总体设计思路。将非标电梯产品部件划分为三大模块:标准配置部件、参数化设计部件、非标模块化系列部件;这些部件分别按产品配置设计、参数化设计、模块化选配处理,处理后再以设计书方式组合在一起形成单台电梯的物料BOM。标准配置部件主要是一些通用的电梯配件如:导轨、导轨支架、曳引钢丝绳、曳引机、限速器等;这些部件主要依照其使用条件进行自动配置设计。参数化设计部件通过参数化进行自动设计,主要包涵轿底架、上轿底、立柱、顶部吊挂、轿顶等部件。模块系列化部件主要依据参数进行模块配置设计,主要包涵轿厢、轿门、门灯横梁、前壁板、操纵壁等。具体原理如下图所示:

图1-1 非标电梯设计原理图

选用EXCEL软件平台

在3D软件和EXCEL软件之间,选用EXCEL作为开发的平台,主要是考虑以下因素:

3D软件大部分仅使用于产品的研发阶段,在应对合同订单的快速设计中的应用不多。

企业历史累积下来的2D图纸、扫描图纸资源,缺少参数化、模块化的3D模型。

采用3D软件平台,开发周期长、成本高、不易维护和移植于其它梯型中应用。

EXCEL软件的优点: EXCEL本身内置了大量的函数,具有强大的实时计算和逻辑判断功能,且集成有VBA二次开发工具,是一个优秀的开放式平台,为系统的实现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系统的实现与构建

非标电梯产品的设计,可依据部件的属性不同可分别采用配置设计、模块化配置设计、参数化设计方法进行处理。针对通用部件的配置设计,我们可借助企业现有的自动配置设计系统完成;而针对合同个性化要求部件,可采用非标模块化与参数化设计相结合方式解决,并将其自动设计生物料BOM 整合至企业现有ERP系统中。系统包含两个功能模块:模块化配置设计模块、参数化设计模块。

3.1模块化配置设计模块的构建

系统非标模块化模块是基于非标系列化、通用化思想而建立的,因而其建立遵循以下步骤:

制定非标规则和划分系列化范围

非标规则和系列化范围是实现通用化的非标部件的建立的依据,通过建立起相对完善非标规则和系列化范围,才能达到大量应对非标的目的。通过对目前最常见的非标类型(轿厢加高,轿厢宽、深变化,开门尺寸变化,附加重超标)进行分析,建立了相关设计规则和系列化范围(如:轿顶高度系列范围、轿厢深度变化规则等)

根据系列规划创建相应的非标部件

依据非标系列化的规划和规则,逐步创建非标部件。按照目前最常见的非标类型创建系列模块化部件(如:轿厢左、右前壁,门灯横梁,轿厢壁板,轿门,厅门,吊顶、轿顶等相关部件)。

非标部件库和管理界面的设计

对于创建的系列化非标部件,借助EXCEL平台,构建非标部件库,依据部件的关键特征参数进行管理并创建使用平台,使用界面见图3-1。实际使用中,只需输入相应的设计特征参数,EXCEL平台通过运算就可自动选配出所需的部件配置。

图3-1

3.2参数化设计模块的构建

参数化设计模块主要适用轿架、轿底、井道顶部吊挂等复杂部件设计;其构建过程按以下步骤进行:

1)确定参数化所适用的非标范围

要实现轿架等部件参数化非标设计,首先必须明确本其非标适用范围,这样才能有效的控制设计的复杂程度及其安全性。参数化模块主要是实现常用的轿架宽、深、高非标设计的自动参数化设计,如果尺寸变化较大,我们需要考虑轿架的强度是否符合安全标准。因此,这里我们需要考虑的一个主要问题是:现有的轿架结构在宽、深、高变化时,其结构强度在多大程度上不需要进行加强设计。

结合该梯型(以无机房电梯为例)开发设计时的试验数据结和以往的设计案例,并对电梯曳引条件和曳引钢丝绳安全性、顶部吊挂部件及轿底梁强度(轿架的关键受力部件)进行分析和校核,得出下表3-1适用的非标范围:

非标范围参数(表3-1)

2) 图纸参数化设计规则的整理

在参数化过程中,图纸的设计规则完善与否非常重要,其直接关系到系统生成的数据准确与否。因此在构建过程中,需要针对图纸中不完善的设计规则,自行进行总结归纳,使其适用于EXCEL程序的表达。

3)系统界面设计与后台程序开发

版面设计、规划与布局是否合理、清晰是本系统能否实现的基础。为了能使自动设计计算系统具有易用性、通用性、数据可维护性等相关特性,并可适用于生产制造,以及方便设计资料发放管理,对系统的界面进行了精心的设置(见图3-2、图3-3)。

系统的核心是开发基于Excel的VBA 程序,对设计规则的进行运算与处理,实现参数化自动设计,生成适用于指引生产的非标部件设计说明书(见图3-3)。

实际应用中,只需在参数输入界面(图3-2)输入参数,点击“生成非标设计书”就可生成所需的非标部件设计说明书(图3-3)。

图3-2

图3-3

结 论

本文针对电梯产品存在大量按客户需求定制设计的状况,提出了一种结合产品配置设计、模块化技术与参数化设计技术的快速设计思路,并借助Excel平台成功构建了非标电梯快速设计系统。此系统已在一批实际合同中试用并得以验证其正确性,其优越性明显,能有效提高设计效率,易于维护,开发成本低,可方便在不同梯型中移植应用,为企业提供一种快速应对市场的设计思路。

参考文献

[1]王彦超.面向订单的产品分级约束布置设计与非标单元转化技术研究.[学位论文] 硕士.2010

篇(7)

模块化生产方式的形成演化

技术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及企业对利润的追求,使生产方式由单件小批生产、批量生产、大批量生产向模块化生产演化。传统生产方式的弊端促使企业不断寻求既能够快速应对市场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又能够低成本为顾客提供定制产品的新的生产方式。在这种背景下,模块化生产方式应运而生。因此,模块化生产方式的产生有其必然性。

(一)专业化是模块化生产方式形成的前提条件

传统生产方式下,专业化是企业提高生产效率的有效手段。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产品生命周期、交货期的缩短及顾客消费需求从数量消费、质量消费向个性化消费的转变,传统的专业分工不再适应竞争的需要。模块化是在传统分工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各个细分部分按照功能原则重新聚合的过程,这种思想体现在模块化生产方式中就是:产品被分解成独立的模块,这些模块可以在不同的专业化企业中独立地被设计、制造,而这种“独立性”正好可以使各模块生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得到强化。因此,专业化使模块化生产方式具备了产生的可能性,是模块化生产方式形成的前提条件。

(二)规模经济是模块化生产方式形成的动力

提高规模经济效益,降低单位产品成本,是企业实现良好经济效益的基础。但在当今竞争日益激烈、市场需求日趋多样化、个性化的市场环境下,满足顾客需求与实现规模经济往往是矛盾的,即要满足顾客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就难以实现企业的规模经济。因此,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是企业面临的一大问题。模块化尤其是模块化设计的广泛应用是企业在技术、产品上的一大创新,模块化生产方式正是利用模块的标准化及通用化,通过模块化设计、模块化制造、模块化装配,通过产品的多变性与零部件标准化的有效结合,通过模块的批量生产,在满足顾客定制需求的同时实现了规模经济,降低了企业成本。因此,模块化生产方式是一种更能适应当今市场竞争的生产方式,是企业追求规模经济的有力手段。

(三)需求的多样化与个性化是模块化生产方式形成的必要条件

大规模定制是当前满足顾客多样化、个性化需求的一种方式,当在单个企业内部实施大规模定制会造成企业成本增加,效率降低。因此,应用模块化生产方式,通过模块化设计、模块化制造、模块化装配可实现大规模定制的高效、低成本生产。首先,通过对产品进行合理的功能模块划分,利用模块的相似性来减少产品结构和制造结构的变化,最终借助模块的选择和模块间的组合达到在保持产品多样性的同时控制产品成本的目的;其次,通过将顾客的个性化需求渗透到产品的设计阶段,从开始的设计阶段到最后的交付阶段,整个生产过程都体现了顾客的个性化需求,大大提高了顾客满意度;最后,模块化制造、模块化装配缩短了产品的生命周期,缩短了产品上市的时间。因此,快速满足顾客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是模块化生产方式追求的主要目标,是模块化生产方式形成的必要条件。

(四)模块化设计、制造是模块化生产方式形成的充分条件

产品的设计、制造方式决定着产品装配方式,从而决定着产品的生产方式。模块化设计、制造超越了传统的设计、制造方式,通过将产品划分为一系列的功能模块,将生产对象由传统零部件转变到模块上来,再通过功能模块的选择与组合,装配出满足顾客需求的产品。模块的标准化、通用化,导致以模块为生产对象的模块化设计、模块化制造的产生,模块化设计、模块化制造引起产品装配方式由传统装配向模块化装配的转变,从而导致生产方式向模块化生产方式的转变。因此,模块化设计、模块化制造促进了模块化生产方式的产生,是模块化生产方式形成的充分条件。

模块化生产方式的实现

(一)合理的模块划分是实现模块化生产方式的关键

模块划分是模块化设计的前提,而模块化设计是实现模块化生产方式的基础,因此,模块划分是模块化生产方式的关键环节。模块划分的粒度对生产的成本和效率有很大的影响:模块划分粒度越细,越有利于客户参与产品定制设计,但由于组成产品的模块数增多,使得装配接口增多,装配时间加长,装配精度下降的可能性增加,从而使交货期延长;模块划分粒度越粗,越有利于产品装配,但客户的需求又较难满足,因为客户一点小小的要求,则可能导致整个模块的重新设计,从而增加成本及生产周期,交货期延长,客户满意度下降。针对模块化生产方式的特点,在考虑顾客个性化需求的前提下,以功能为基础,以结构为载体,根据产品的物理、几何特征,进行面向制造、面向装配的模块划分,简化模块化制造、装配过程,减少运输、等待时间。

(二)基于功能模块的模块化设计

模块化设计是模块化生产的价值核心,也是企业最大价值所在。企业在接到顾客的订单后,首先确定现有产品及模块的重新组合能否满足顾客需求,以现有产品或模块的重新组合即可快速、可靠地向顾客提供所需的产品,不必进行新产品的设计;否则,通过采取现有模块改进、专用模块设计及其接口设计来进行产品的创新性设计:

现有模块改进。分析顾客的个性化需求后,先从模块库中找到相似的模块,再对该相似模块采取改变或替代某些要素,添加某些要素,改变某些接口以及局部功能更新,提高模块性能等措施,争取在现有条件基础上尽可能满足顾客需求。现有模块的改进较模块的重新设计经济有效,周期短,更容易为企业所接受和采纳。

专用模块设计。当标准模块或通用模块库中没有与所要求模块相似的标准模块,无法进行现有模块改进时,就需要采用专用模块设计。专用模块化设计需要较长的周期,需要花费较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因此,必须考虑经济性原理,即在设计中考虑通用化、系列化等因素,以便实现专用模块向通用模块的转型。

接口设计。接口的作用是传递功能。为扩大模块通用性,接口设计必须解决其互换性和兼容性问题。模块的接口分为内部接口和外部接口,内部接口主要实现模块内部的互联,它是一种专用接口,而外部接口主要是实现模块间的连接。因而,充分考虑各类产品的接口结构,使设计的模块具有多种接口,以实现不同产品的互连,即要扩大接口的兼容性,兼容性是解决模块更新、加大模块重复使用的有效途径。为实现必要的兼容,对较复杂的接口,可设计接口模块。

(三)基于虚拟企业制造网络的模块化制造

模块化生产方式将虚拟企业制造网络和模块化制造相结合,实施基于虚拟企业制造网络的模块化制造。基于虚拟企业制造网络实际上是核心成员企业在对新产品进行概念化设计、模块化设计,并对每个模块的性能、参数等关键指标标准化之后,就每个模块在众多的独立企业中挑选出最优合作伙伴。

制造网络中,核心企业根据不断变化的产出需求和新市场的出现重新配置生产要素。成员企业根据其核心能力、优势资源承担相应模块的制造,因此,各成员企业作为组成虚拟企业制造网络的独立的子系统,各自专注于自己专长的项目,每个成员企业仅仅作为一个功能模块显示其外部功能。而各成员企业的内部功能,由各成员企业自身去解决,这样,有利于减少资源在集成过程中由于各个成员企业的利益冲突而产生的内耗,降低联盟内的交易费用,从而真正把各成员企业的专长、知识、信息、核心资源优势集中起来,以最短的反应时间、最少的投资、最大限度的满足顾客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也使各个成员企业可以更好地集中自己所有的资源作自己所专长的工作,以努力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四)基于多品种流水线的模块化装配

模块化装配,即先通过零部件的组合装配出具有不同功能的模块,再根据产品的结构、功能选择满足要求的模块,通过模块的组合装配出满足顾客要求的产品。因此,模块化装配的基本单元是独立的模块。针对顾客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特征,模块化生产方式可采用多品种装配流水线,基于多品种流水线的模块化装配要求做到产量、品种、工时及生产负荷的均衡以实现生产平稳,产品结构转换迅速,设备调整时间短,快速响应顾客的多样化需求。

当前,企业的装配线多是基于顾客订单的装配线,装配过程具有动态性。因此,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模块化生产方式下的模块化装配。

产品组合。模块化生产方式下,模块的宽度、深度决定了产品组合的宽度、深度,进而影响产品装配的效率。模块化装配按照模块的相似性进行装配线的任务分配,实现模块的并行装配,提高装配效率。因此,对产品组合合理的分析、分类是进行产品的装配序列规划及生产线平衡的依据。

装配序列规划。模块化装配下,产品的装配分为模块的分装和产品的总装,模块的分装可以根据对市场的预测及销售历史进行预测性装配,各模块在不同的装配线上实现并行装配,因此,不必考虑分装模块的装配序列规划;在产品的总装阶段,则必须考虑产品的结构特征、装配的工艺性、模块接口的特性等因素,根据组成产品的模块数量和类型最少、装配方向、夹具变换次数最少、装配的层次化、并行化等模块装配序列规划原理,确定模块化生产方式下装配的装配序列。

装配线平衡。模块化装配方式下多品种装配流水线上的节拍为各种产品的平均节拍,而各种产品在工序上的工作节拍因产品的不同而有差异。因此,不能按平均节拍来平衡线内各道工序的生产能力,而应以计划期为单位结合顾客订单的交货期及生产的提前期进行生产线的平衡。生产线平衡后即可以模块为单位,在坚持“构成产品的模块数量和类型最少”的原则下,进行产品的模块化装配。

结论

模块化生产方式是模块化理论渗透到制造领域形成的更具灵活性、适应性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下,企业不再需要把所有生产工序集中在一个企业内部,而是将生产工序进行模块化分解,外包给其他经营单位,或者从市场上采购模块部件,因此,模块化生产适合于顾客需求多样化、个性化的大规模定制。当然,实施模块化生产方式的前提条件是产品的可分解性,即该产品既能被分解成若干零部件又可以进行重新组合,并且在这一过程中不会失去原有的功能。

参考文献

篇(8)

一 塑木和模块化家具的现状和展望

塑木作为一种新型的复合材料,于上世纪末、本世纪初进入中国。目前,我国已拥有塑木生产企业170余家,据不完全统计,年产值超过12亿元人民币,用量年平均增速高达30%。塑木中的木粉材料,可用废木粉、竹粉、锯末、刨花、废弃木材等,甚至农作物秸秆、花生壳、板栗壳及各种麻杆等作为原材料。不仅塑木的原材料可采用回收的废旧塑料和木材,塑木材料本身也可以回收再利用。随着全社会的环保意识明显增强,塑木复合材料被许多国家列入绿色节能环保产品的行列。

由于消费者对个性化产品的不断追求,模块化家具作为一种适应现代化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新型家具,应运而生。模块化设计属于方法学的范畴,既是一种新的设计方法,又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它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研究产品的构成形式,用分解和组合的方法来重新解读产品,是设计领域中一个形式简单但意义深远的变革,这为解决标准化生产与个性化需求之间的矛盾提供了一个科学的合理的方式。

二 塑木的新产品开发研究

20世纪90年代,塑木复合材料首先被应用于托盘、包装箱、汽车内饰等领域。现在塑木材料的应用面越来越广,涉及到的领域也越来越多。目前应用较广的塑木材料及制品有:结构类、装饰类、包装类和特型类几大类型和包括线材、片材、板材、管材、型材及异型材等多种系列和组合产品在内的几十个品种。塑木现已开始进入建筑、装饰、家具、物流、包装、园林、市政、交通、环保等行业,使用在墙板、窗套、连廊、隔断、天花、栅栏、栈桥、桑拿房、休息亭、门及门套、露天座椅平台、建筑模板、集装箱铺板、多功能墙隔板、高速公路隔音墙等处。塑木材料的适用范围几乎可以涵盖所有原木、塑料、塑钢、铝合金及其他相似复合材料现在的使用领域。

三 塑木材料运用于模块化家具的可行性

作为木材消耗量较大的家具市场,如果用塑木材料代替木材制作家具,无疑可以对绿色设计和可持续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塑木运用于模块化家具的可行性主要有以下几点:

3.1 有木质外观,油漆附着性好,加入着色剂、覆膜或复合表层可制成各种色彩和花纹,仿木程度高。

3.2 具有耐用性,和统一性,但失去了自然美也可视为其缺点之一。

3.3 加工性能好,有类似木材的二次加工性,又具有热塑性塑料的加工性。可用原有的塑料加工设备或者改造后的成型加工设备。

3.4 避免了木材自然的缺陷 、如龟裂 、翘曲、 色差等,没有木材的天然节疤、斜纹。

3.5 塑木具有防火、防水、抗腐蚀、耐潮湿、不被虫蛀、不长真菌、耐酸碱、无毒害、无污染等优点。因此使用塑木材料制作家具对人体健康无害,具有良好的环保性,也使模块化家具的使用范围不受环境的制约。

四 塑木运用于模块化家具的具体问题

1.塑木材料的模块化家具造型

家具的材料和造型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空想的完美造型,也许并不能实现。这就要求设计师全面了解塑木的材料特性和加工工艺,创造出模块化家具造型和功能的最优组合。

塑木材料主要成型方法有:挤出成型、注射成型、模压成型。现在塑木材料运用最多的主流成型方法是挤出成型,主要用于:型材、管材、板材等。塑木材料的物理性质跟木材相比,主要是塑木的抗弯强度和受力承重逊色于木材。

家具造型可大致分为直线型和曲线型两种,直线型的家具给人庄重稳定、平静、简洁、理性等感觉,而曲线型家具则给人流动、有趣活泼、优雅、韵律的感觉。由于塑木材料的加工工艺与物理性质方面的制约,造型复杂的曲线结构很难实现。直线型的模块化家具造型不仅适应现代简约的主流审美意向,并且易于模块部件之间的拼接组合,同时加工成型方便,对于制作工艺和材料性质的挑战性较小。

2.塑木材料模块化家具的边部处理

塑木材料切削性能较差,切割面不易得到光滑的加工面。在了解板式家具的边部处理工艺的基础上,塑木板的边部处理可借鉴之。人造板的边部处理方法主要有:

①机械加工法

由于塑木材料的物理性能和加工性能的制约,运用机械加工法进行塑木材料的边部处理不能达到预想的结果,特别是转角的接合处材料硬度和承重能力会有所下降。

②封边法

根据封边材料的不同,封边的方法也不一致,一般可采用封边机进行封边,也可用手工烫压封边。

③包覆法

对于比较柔软的薄膜、纸张等的贴面材料可采用包覆法封边,有二种形式,一种是覆面材料仅包覆边部,另一种是连同基材一起折转包覆,使用的胶粘剂一般为热熔性胶或脲醛树脂胶、脲醛树脂胶与聚醋酸乙烯乳液的混合胶等。随覆面材料不同而不同。

④涂饰法

此法是在板侧边用涂料涂饰封闭,先填腻子,再涂底漆和面漆。

3.塑木材料模块化家具的连接

由于塑木材料本身物理性能的制约,需要零部件来增强承重性能,所以卯榫结构、胶结合、钉结合等本体式家具的连接方式笔者在设计中基本排除,主要考虑使用金属结构件的方式进行连接。但是,如使用太多金属件一方面会增加整体的重量,会使塑木材料质轻的优势减弱,也会增加回收产品时的材料分类的工作量。设计时,需要把塑木板的边部处理和连接方式的问题一起思考,也可以在加工工艺允许的条件下,从改变塑木材料板形状的方向进行思考。

五 结语

设计师不仅要思考模块化家具的整体成品造型、模块单体造型、模块组成材料造型、还要考虑到材料本身的边部处理和连接以及模块之间的连接等问题。这给设计师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同时,也是解决问题、刺激创新实践的机遇。在力求讲究工艺细作、风格突出,又倡导节俭环保的今天,塑木复合材料是个不错的新选择。

参考文献

[1]薛平等. 塑木复合材料发展中的问题与新产品新工艺研发[C].西安:中国第一届国际塑木复合材料(WPC)发展及现状研讨会论文集,2008:227-232.

篇(9)

 

“工学结合”是现代职业教育的一项重大变革,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地处江南水乡的湖州职业技术学院的体育课程教学改革面临着“多雨天气”,“工学交替”等新问题,如何在“工学结合”背景下构建体育模块化课程体系,正成为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全新课题,值得我们研究。

1.湖州地区气候特点及影响因素

1.1湖州地区气候特点的分析

湖州市地处太湖南岸,是典型的江南水乡体育论文,一年四季分明且雨水不断,空气湿润,雨

热同季,降水充沛;属东亚季风气候带,夏半年盛行东南风,气候湿热,冬半年盛行西北风,气候干冷。十一月下旬于次年三月中、下旬平均气温低于10℃,五月下旬于九月中、下旬平均气温低高于22℃论文提纲格式。初春三月仍受强冷空气影响,四月到五月中旬,雨水明显增多,常有阴雨天气,持久低温阴雨;五月下旬到六月上旬降水较少,天气相对晴好;九月是初秋多雨期,降水量多,降水强度大,以台风暴雨降水为主;十月由于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强,活动频繁,气温下降,降水显著减少,多晴朗天气,白天温度高;冷得早的年份体育论文,十月下旬至十一月初最低气温可降到4℃以下;12月初冬天气干冷,雨雪较少;整个冬季天气寒冷干燥,是一年中气温最低,降水量最少的季节,在强冷空气影响下最低气温可降到零下5-6℃。

1.2气候对体育教学的影响

影响体育教学正常开展的气候因素有气温、阴雨、台风、日照等多种,其中气温和雨天是最主要的因素。

湖州地区常年雨天统计图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全年雨天最少的月份在11、12月份,而次年3、4月份2个月的雨天相对较多基本达到50%的比例,9月新生入学学期雨天要明显少于次年第二学期。以一个自然学年(两个学期)9个月的教学周期计算:平均雨天累计达108天,占到总上课总数270天的40 %。开展室外体育教学的天数仅仅只有162天,而雨天安排在室内开展体育教学的天数为108天,这就严重影响到了以室外实践技能教学为主的体育教育的正常开展,对我院开展体育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2.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工学结合”课程设计特点及影响因素

2.1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工学结合”课程设计特点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秉承“崇德尚能”的校训,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作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准绳,充分体现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文厚、技湛、商慧”育人理念和培养目标,全面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进一步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构建“产学合作”、“三层对接”、“工学交替”实践教学体系。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是以实践和理论相结合,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相结合职业综合能力贯穿教学全过程,教学以“应用”为导向,强化与实践教学的整合体育论文,以职业岗位和专业方向范围设置灵活多样的岗位课程。

2.2停课实践对体育教学的影响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职业岗位群人才培养方案中公共体育课开设情况:前三学期为必修课(含分班选项教学),第四学期为公选课。这样因新生入学以停课军训为主的国防教育和以停课进企业实施“工学交替”对体育教学的正常开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论文提纲格式。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职业岗位群停课实践概况

 

专业名称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第三学期 第四学期

(含军训2周)

文管类 3 1 2 6

土建类 3 2 3 3

经济类 2 2 2 2

设计类 3 3 3 3

篇(10)

Walking Robots

Proceedings of 10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CLAWAR 2007)

2007,763pp

Hardback

ISBN9789812708151

M.谢等编

机器人学是工程及自然科学中令人神往的领域。机器人学已经对许多工业做出重要贡献,工业机器人在诸如组装、焊接、油漆及材料处理之类的任务中广泛应用。与些同时,我们又目睹了特殊机器人的出现,它们在非工业环境中执行有价值的任务,这些任务包括搜索与救援、扫雷、监测、探险及安全保卫。此外,对在民用及专业服务部门中机器人的技术研究及发展工作正在进行。类似攀登与行走机器人这类用于在非结构性环境中执行任务的移动机器人的兴起,进一步加剧了机器人学研究必须面对的挑战。这种挑战不仅包括了涉及标准化在内的技术与工程方面,而且也包括了社会、经济与伦理方面。CLAWAR2007于2007年7月16-18日在新加坡举行,该系列国际会议自1998年起每年举行,这次是第10届。总共有来自五大洲22个国家的作者在CLAWAR2007上做介绍,这本会议录报道了攀登及行走机器人的最新研发振奋人心的应用及挑战。

本书汇集的论文共分成了5个部分。1.全体会议介绍,5篇论文;2.攀登机器人进展,26篇论文;3.行走机器人进展,24篇论文;4.似人足球机器人进展,5篇论文;5.支持技术,27篇论文。部分论文标题为:1.救援机器人滑动插座移动模块;2.有攀登腿的带轮子爬墙机器人;3.用于快速四脚移动的进化神经网络;4.绳索攀登机器人的设计与构造;5.用于长焊接线检验的攀登机器人开发;6.关于利用陀螺效应二足移动的提议;7.新型腿-轮行走机器人的设计与问题;8.利用滞后算法的似人机器人RH1的脚规划运动;9.局部模块化行走机器人的运动模拟;10.行走双脚机器人基于观测器的控制:稳定性分析;11.三维双脚机器人无驱动动态行走研究;12.ROTOPOD:一种新颖的有效带腿移动;13.似人足球机器人的分布式嵌入控制系统结构;14.快速行走拟人足球机器人的最佳性能:实证研究;15.双臂系统并行规划算法;16.利用平均移位算法的全局定域化问题方法;17.MCA2机器人控制应用的可扩展模块化框架;18.灵活连接机械手的基于隐藏马尔可失模型的模糊控制器。

本书可供从事机器人研究与开发的研究人员、工程师阅读借鉴。

胡光华,

高级软件工程师

上一篇: 中小学校宣传工作计划 下一篇: 电子科学与技术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