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临床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15 14:51:1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针灸临床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针灸临床论文

篇(1)

第一节冠心病概述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和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

本病出现症状或致残、致死后果多发生在40岁以后,男性发病早于女性。在欧美发达国家本病常见,美国约有700万人患本病,每年约50余万人死于本病,占人口死亡数的1/3~1/2,占心脏病死亡数的50%~75%。在我国,本病不如欧美多见,但近年来呈增长趋势。20世纪70年代北京、上海、广州本病的人口死亡率分别为21.7/10万、15.7/10万和4.1/10万;80年代分别增至62.0/10万、37.4/10万和19.8/10万;90年代我国城市男性本病死亡率为49.2/10万,女性为32.2/10万。此外,在住院心脏病患者中本病所占比例,也随年代不断增加,以我国上海两所大型综合性医院的资料为例,50年代为6.78%,60年代为15.71%,70年代为26.03%,80年代为26.80%,90年代为39.18%。

第二节冠心病分类

由于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变化的不同,本病有不同的临床表型。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曾将之分为5型。近年临床医学家趋于将本病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和慢性冠脉病两大类。前者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和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也有将冠心病猝死也包括在内;后者包括稳定型心绞痛、冠脉正常的心绞痛(如X综合征)、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和缺血性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肌病)。现主要介绍心绞痛和心肌梗死两种疾病。

1心绞痛

由于心肌负荷的增加引起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的临床综合征。其特点为阵发性的前胸压榨性疼痛或憋闷感觉,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区和左上肢尺侧,常发生于劳力负荷增加时,持续数分钟,休息或用硝酸酯制剂后消失。本症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多数患者年龄在40岁以上,劳累、情绪激动、饱食、受寒、急性循环衰竭等为常见的诱因。

2心肌梗死

是心肌缺血性坏死。为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急性心肌梗死,(AMI)临床表现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增高以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属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严重类型。

第三节心绞痛的防治

预防主要在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治疗已存在的动脉粥样硬化。针对心绞痛的治疗原则是改善冠状动脉的血供和降低心肌的耗氧,同时治疗动脉粥样硬化。长期服用阿司匹林75~100mg/d和给予有效的降血脂治疗可促使粥样斑块稳定,减少血栓形成,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发生率。

1发作时的治疗

1.1休息。发作时立刻休息,一般患者在停止活动后症状即可消除。

1.2药物治疗。较重的发作,可使用作用较快的硝酸酯制剂。这类药物除扩张冠状动脉,降低阻力,增加冠状循环的血流量外,还通过对周围血管的扩张作用,减少静脉回流心脏的血量,降低心室容量、心腔内压、心排向量和血压,减低心脏前后负荷和心肌的需氧,从而缓解心绞痛。

(1)硝酸甘油可用0.3~0.6mg置于舌下含化,迅速为唾液所溶解而吸收,1~2分钟即开始起作用,约半小时后作用消失。对约92%的患者有效,其中76%在3分钟内见效。

(2)硝酸异山梨酯:可用5~10mg,舌下含化,2~5分钟见效,作用维持2~3小时。还有供喷雾吸人用的制剂。

2缓解期的治疗

宜尽量避免各种确知足以诱致发作的因素。调节饮食,特别是一次进食不应过饱;禁绝烟酒。调整日常生活与工作量;减轻精神负担;保持适当的体力活动,但以不致发生疼痛症状为度;一般不需卧床休息。

2.1药物治疗。使用作用持久的抗心绞痛药物,以防心绞痛发作,可单独选用、交替应用或联合应用下列被认为作用持久的药物。

(1)β受体阻滞剂:阻断拟交感胺类对心率和心收缩力受体的刺激作用,减慢心率、降低血压,减低心肌收缩力和氧耗量,从而减少心绞痛的发作。此外,还减低运动时血流动力的反应,使在同一运动量水平上心肌氧耗量碱少;使不缺血的心肌区小动脉(阻力血管)缩小,从而使更多的血液通过极度扩张的侧支循环(输送血管)流入缺血区。用量要大。负性作用有心室射血时间延长和心脏容积增加,这虽可能使心肌缺血加重或引起心肌收缩力降低,但其使心肌氧耗量减少的良性作用远超过其负性作用。目前常用对心脏有选择性的制剂是美托洛尔(metoprolol)25~l00mg,2次/日,缓释片95~190mg,1次/日;阿替洛尔(atenolol)12.5-25mg,1次/日;比索洛尔(bisoprolol,康忻)2.5~5mg,1次/日;也可用纳多洛尔(nadolol,康加尔多)40~80mg,1次/日;塞利洛尔(celiprolol,塞利心安)200~300mg,1次/日或用兼有α受体阻滞作用的卡维地洛(carvedilol)25mg,2次/日;阿罗洛尔(arotinolol,阿尔马尔)10mg,2次/日等。

(2)硝酸酯制剂:a.硝酸异山梨酯:硝酸异山梨酯片剂或胶囊口服3次/日,每次5~20mg,服后半小时起作用,持续3~5小时;缓释制剂药效可维持12小时,可用20rng,2次/日。b.5-单硝酸异山梨酯(isosorbide5-mononitrate):是长效硝酸酯类药物,无肝脏首过效应,生物利用度几乎100%。2次/日,每次20~40mg。c.长效硝酸甘油制剂:服用长效片剂,硝酸甘油持续而缓缓释放,口服后半小时起作用,持续可达8~12小时,可每8小时服1次,每次2.5mg。用2%硝酸甘油油膏或橡皮膏贴片(含5~10mg)涂或贴在胸前或上臂皮肤而缓慢吸收,适于预防夜间心绞痛发作。

(3)钙通道阻滞剂:本类药物抑制钙离子进入细胞内,也抑制心肌细胞兴奋——收缩偶联中钙离子的利用。因而抑制心肌收缩,减少心肌氧耗;扩张冠状动脉,解除冠状动脉痉挛,改善心内膜下心肌的供血;扩张周围皿管,降低动脉压,减轻心脏负荷;还降低血黏度,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心肌的微循环。更适用于同时有高血压的患者。常用制剂有:a.维拉帕米(verapamil)40~80mg,3次/日或缓释剂240rng/日,副作用有头晕、恶心、呕吐、便秘、心动过缓、PR间期延长、血压下降等。b.硝苯地平(nifedipine),其缓释制剂20~40mg,2次/日,副作用有头痛、头晕、乏力、血压下降、心率增快、水肿等,控释剂(拜新同)30mg,每日1次,副作用较少;同类制剂有尼索地平(nlsoldipine)10~40mg,1次/日;氨氯地平(amlodipine)5~10mg,1次/日等。c.地尔硫草(diltiazern,硫氮草酮)30~60mg,3次/日,其缓释制剂90mg,1次/日,副作用有头痛、头晕、失眠等。

(4)曲美他嗪(trimetazidine):通过抑制脂肪酸氧化和增加葡萄糖代谢,改善心肌氧的供需平衡而治疗心肌缺血,20mg,3次/日,饭后服。

(5)中医中药治疗:目前以“活血化瘀”、“芳香温通”和“祛痰通络”法最为常用。此外,针刺或穴位按摩治疗也可能有一定疗效。

(6)其他治疗: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疔可能增加冠状动脉的血供,也可考虑应用。

兼有早期心力衰竭或因心力衰竭而诱发心绞痛者,宜用快速作用的洋地黄类制剂。

2.2外科手术治疗。主要是在体外循环下施行主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取患者自身的大隐静脉作为旁路移植材料,一端吻合在主动脉,另一端吻合在有病变的冠状动脉段的远端;或游离内乳动脉与病变冠状动脉远端吻合,引主动脉的血流以改善病变冠状动脉所供血心肌的血流供应。

本手术主要适应于:(1)左冠状动脉主干病变狭窄>50%;(2)左前降支和回旋支近端狭窄≥70%;(3)冠状动脉3支病变伴左心室射血分数<50%;(4)稳定型心绞痛对内科药物治疗反应不佳,影响工作和生活;(5)有严重室性心律失常伴左主干或3支病变;(6)介入治疗失败仍有心绞痛或血流动力异常。

术后心绞痛症状改善者可达80%~90%,且65%~85%患者生活质量提高。这种手术创伤较大有一定的风险,虽然由于手术技能及器械等方面的改进,手术成功率已大大提高,但仍有1%~4%围手术期死亡率,死亡率与患者术前冠脉病变、心功能状态及有无其他合并症有关。此外,术后移植的血管还可能闭塞,因此应个体化权衡利弊,慎重选择手术适应证。

2.3运动锻炼疗法。谨慎安排进度适宜的运动锻炼有助于促进侧支循环的形成,提高体力活动的耐受量而改善症状。

第四节心肌梗死的治疗

对ST段抬高的AMI,强调及早发现,及早住院,并加强住院前的就地处理。治疗原则是尽快恢复心肌的血液灌注(到达医院后30分钟内开始溶栓或90分钟内开始介入治疗)以挽救濒死的心肌、防止梗死扩大或缩小心肌缺血范围,保护和维持心脏功能,及时处理严重心律失常、泵衰竭和各种并发症,防止猝死,使患者不但能渡过急性期,且康复后还能保持尽可能多的有功能的心肌。

1监护和一般治疗

1.1休息。急性期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减少探视,防止不良刺激,解除焦虑。

1.2监测。在冠心病监护室进行心电图、血压和呼吸的监测,除颤仪应随时处于备用状态。对于严重泵衰者还监测肺毛细血管压和静脉压。密切观察心律、心率、血压和心功能的变化,为适时作出治疗措施,避免猝死提供客观资料。监测人员必须极端负责,既不放过任何有意义的变化,又保证患者的安静和休息。

1.3吸氧。对有呼吸困难和血氧饱和度降低者,最初几日间断或持续通过鼻管面罩吸氧。

1.4护理。急性期1~2小时卧床休息,著无并发症,24小时内应鼓励患者在床上行肢体活动,若无低血压,第3天就可在病房内走动;梗死后第4~5天,逐步增加活动直至每天3次步行100~150m。

1.5建立静脉通道。保持给药途径畅通。

1.6阿司匹林。无禁忌证者即服水溶性阿司匹林或嚼服肠溶阿司匹林150~300mg,然后每日1次,3日后改为75~150mg每日1次长期服用。

2解除疼痛

选用下列药物尽快解除疼痛:(1)哌替啶50~100mg肌内注射或吗啡5,10mg皮下注射,必要时1~2小时后再注射一次,以后每4~6小时可重复应用,注意防止呼吸功能的抑制。(2)痛较轻者可用可待因或罂粟碱0.03~0.06g肌内注射或口服。(3)或再试用硝酸甘油0.3mg或硝酸异山梨酯5~10rng舌下含用或静脉滴注,注意心率增快和血压降低。

心肌再灌注疗法可极有效地解除疼痛。

3再灌注心肌

起病3~6小时最多在12小时内,使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心肌得到再灌注,濒临坏死的心肌可能得以存活或使坏死范围缩小,减轻梗死后心肌重塑,预后改善,是一种积极的治疗措施。

3.1介入治疗(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具备施行介入治疗条件的医院,在患者抵达急诊室明确诊断之后,对需施行直接PCI者边给予常规治疗和作术前准备,边将患者送到心导管室。

3.2溶栓疗法。无条件施行介入治疗或因患者就诊延误、转送患者到可施行介入治疗的单位将会错过再灌注时机,如无禁忌证应立即(接诊患者后30分钟内)行本法治疗。

3.3紧急主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介入治疗失败或溶栓治疗无效有手术指征者,宜争取6~8小时内施行主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4消除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必须及时消除,以免演变为严重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4.1发生心室颤动或持续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时,尽快采用非同步直流电除颤或同步直流电复律。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药物疗效不满意时也应及早用同步直流电复律。

4.2一旦发现室性期前收缩或室性心动过速,立即用利多卡因50~100mg静脉注射,每5~10分钟重复1次,至期前收缩消失或总量已达300mg,继以1~3mg/min的速度静脉滴注维持(l00mg加入5%葡萄糖液100ml,滴注1~3ml/min)。如室性心律失常反复可用胺碘酮治疗。

4.3对缓慢性心律失常可用阿托品0.5~1mg肌内或静脉注射。

4.4房室传导阻滞发展到第二度或第三度,伴有血流动力学障碍者宜用人工心脏起搏器作临时的经静脉心内膜右心室起搏治疗,待传导阻滞消失后撤除。

4.5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选用维拉帕米、美托洛尔、洋地黄制剂或胺碘酮等药物治疗不能控制时,可考虑用同步直流电复律治疗。

5控制休克

根据休克纯属心源性,抑或尚有周围血管舒缩障碍或血容量不足等因素存在,而分别处理。

6治疗心力衰竭

篇(2)

[主题词] 中医药学文献;针灸学

SystematicalValuationandLiteratureof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WuBin

,HeJing,LiNing,etal(Departmentof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

TheFirstHospitalofHuaxiMedicalUniversity,Chengdu610041,

China)[Abstract]

Conceptionandroughmethodsandclinicaldirectingsignificanceofsystemat

icvaluationareintroducedbrieflytoworkersof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

fromthefollowingfouraspects,

connectionanddifferenceof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literaturereviewa

ndsystematicalvaluation,

importantsignificanceofsystematicalvaluationofacupunctureandmoxibus

tionliterature,problemsandcounter

measurefacedbysystematicallyvaluating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liter

ature,

feasibilityofsystematicallyvaluating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litera

ture.

[Keywords] MedPharmacolLiteratureTCM;AcupMoxScience

系统评价是建立在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基础上的研究方法。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医学界越来越重视这一项工作在临床医学科研中的作用。系统评价是在阅读和分析大量文献基础上,对某个问题的研究状况进行综合、归纳后所写的文章。但主要是对某一课题或项目所有的研究论文进行全面、系统的质量评估后,对多个随机对照试验(RCT,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采用系统方法,综合原始研究报告的数据和定性分析,以较全面准确地掌握该项研究的现状、临床疗效的真实性程度及其可应用性并准确地作出结论(有效、无效、进一步研究)。系统评价的成果正作为许多发达国家卫生决策的依据,影响着这些国家的医疗实践、卫生决策、医疗保险、医学教育、医疗科研和新药开发,在临床医学的发展中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在国内,中医针灸临床研究文献的系统评价还处于空白状态,但随着循证医学观念的渗入,已有研究者开始做中医针灸文献的系统评价工作。

1 针灸文献综述与系统评价的联系与区别

针灸文献综述与系统评价的研究对象都是文献,都是在阅读和分析大量文献基础上,对某个研究问题在某一研究时期内的研究状况进行综合、归纳后所写的文章。但它们在以下方面有所不同。①在原始资料的收集方面,文献综述偏重于全面,无论是随机对照或非随机对照试验以及个案、经验介绍,只要涉及所观察的问题,都纳入到研究对象中,极少考虑文章所反映的研究质量。而系统评价是在对某一课题或项目所有的研究论文进行全面、系统的质量评估后,对多个随机对照试验(RCTs)进行研究。②在分析方面,文献综述没有通过定量方法来综合数据而是凭综述者的主观判断。而系统评价采用系统方法,如Meta分析,综合原始研究报告的数据并定性分析。③当发现相同的几个研究具有不同结果时,文献综述者往往主观加以选择或摒弃,或无所适从,或罗列不同的结论。而系统评价者对不同研究结果应用特定的统计方法定量地进行Meta分析,较准确地作出结论。可见,虽然文献综述和系统评价所包含的信息量都很大,对于许多临床医生,不用耗费大量精力,在不同的信息载体上去翻阅浩瀚的资料,可依赖它获取信息,但是,系统评价比描述性综述具有更科学的内核,其可信度更高。

2 开展针灸文献系统评价的重要意义

针灸疗法对很多疾病临床疗效确切,但由于在临床研究上对方法学的应用不够重视,缺乏高质量的临床研究依据,所以未被世界充分承认和利用,甚至未被国内的西医工作者普遍承认和利用,导致目前针灸治疗的病种越来越局限。随着循证医学观念的渗入,人们会更加信赖有科学依据的结论。文献的系统评价是建立在全面、系统的对文献研究质量评价基础上,其结论证据性最强。开展针灸文献的系统评价对针灸学的发展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极好的机遇。开展针灸文献的系统评价有以下意义:①全面了解针灸临床科研方法学的应用状况、存在问题,对研究质量的总体水平作出评估。②为进一步开展针灸临床研究在方法学上提出指导性意见。③对针灸或针药结合治疗疾病的有效性作出较客观的评估以指导临床治疗决策。④有利于针灸医学与国际接轨,促进针灸医学走向世界。

3 开展针灸文献系统评价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循证医学/系统评价的关键在于“证据”的真实可靠程度及“证据”的重要性。如果用于系统性评述的原始材料―――已发表和未发表的研究论文质量较差,证据的可靠程度较低,则系统性评述的结果将会产生很大的偏倚,甚至得出错误的结论,使循证医学成为“无米之炊”。针灸研究的论文,包括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针灸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普遍存在采用严格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方法进行的临床研究论文所占比例很少的问题。1990年,荷兰作者Riet等对从1963~1989年的有关针刺治疗慢性疼痛的文献进行了Meta分析,未能从英文版中医杂志找到适合分析的文章,因为该杂志关于这方面的论文均为病例组报告。因此,进行针灸的系统评价研究,在强调科研人员科学道德的同时,还要在临床科研人员,包括针灸杂志的编辑人员中开展循证医学、临床流行病学方法的培训,提高针灸研究人员的科研素质,以提高针灸研究论文的质量和水平。在有条件的单位,对一些针灸常见病、疑难病进行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

4 开展针灸文献系统评价的可行性

篇(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637-01

针灸疗法是我国传统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以来为人类的健康作出了重大的贡献。2010年我国申报项目“中医针灸”正式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审议,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中国,针灸在多种疾病特别是神经系统疾病方面作为主要的治疗手段,临床效果显著。同时,针灸在全球,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得到迅速的发展,相关方面的研究也日益深入而广泛。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科学引文索引)是国际公认的进行科学统计与评价的主要检索工具。通过SCI可查阅最新文献、跟踪了解国际学术动态。本文以SCI源数据库为检索库,以“acupuncture”、“moxibustion”、为检索主题词,在SCI Web版数据库中检索式为Topic=(acupuncture)OR Topic=(moxibustion);Timespan=2012.Databases=SCI-EXPANDED共检索出830篇,将所获得文献进行归纳分析,以了解2012年针灸领域的研究发展状况。

1 文献来源国家/地区

中医针灸作为我国传统疗法的一大特色,我国研究人员有责任和义务去推广及传播其疗效、作用机制等。从表1看,我国发表的文献仍占主要部分,其次为美国、南韩、英国、德国及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发达国家比发展中国家表现出更易接受针灸替代治疗,这与其现代医学观念的转变有密切联系。中韩之间就针灸所有权曾引起一时风波,依据此次检索,南韩对针灸疗法的重视也可见一斑,其中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资助的文献数达80篇以上,韩国国家研究基金会联盟资助文献达14篇。

4 影响因子较高来源出版物

篇(4)

1 针灸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理论与实践分离 长期以来,由于多方面条件限制,致使针灸教学中存在着三多二少现象。即理论教学多,书本知识多,老师讲得多,学生亲自动手少,学生临床实践少。针灸教学基本上是抽象的推演,学生对针灸的学习,大多是以被动的记忆去把握。即使是靠死记硬背掌握的知识,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一到临床实际,心中无底,手忙脚乱。这是影响中医院校教学质量,导致学生高分低能的重要原因之一。

(2)教学与科研脱节 针灸学本是通过利用多种学科而创立发展的,从"帛书经脉"到"灵枢经脉",其发展速度之快,主要原因是先秦两汉时期科学文化比较发达。自汉以后,针灸学比较倾向于单纯的临床治疗,而忽略了与其他相关学科的综合研究,导致针灸学发展缓慢。近十几年来经络研究蓬勃发展,相关科研成果累累,但针灸教材及教学却与科研缺乏相应的联系,造成教学和科研长期分离。

(3)教材内容与临床实际不符 从历届学生实习回校后的反馈信息来看,针灸学的教学内容到临床使用时,存在着"用不上"、"不够用"、"不好用"等反映。如内科一些疾患,在临床实际中,很少用针灸来治疗;而腰腿肩臂、关节疼痛的一些疾患在临床中大量地运用针灸治疗,教学中讲授内容显得不足。由于针灸教学中的这些情况,不仅给学生的学习、实习带来了不便,而且还影响针灸学习的积极性和专业思想。加上教材发展缓慢,又与科研脱节,不能满足临床实际运用的需要。

(4)教学手段陈旧 针灸教学长期以来采用三个一的方法,即教师一张嘴,一支粉笔,一本书。这种方法势必造成教师辛苦地讲,学生被动地听,结果是教师讲得费力,学生听得吃力,教师讲授缺乏形象性、直观性,学生学习缺乏积极性、创造性。相比其他学科的实验手段和电教手段,针灸教学手段陈旧,这是导致教学质量不高的原因之一。

(5)教材层次单一 目前我院针灸教学对象的层次有专科、本科,专业有针灸、中医、中西医结合等。各层次各专业的教学要求差距很大,这就需要有与教学大纲相适应的系列教材。目前既缺乏研究生层次的教材,也缺乏适应专业要求的专科、本科教材。由于教材层次单一,教师遇到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只得自行确定教学内容,使教学质量无法统一衡量。

2 针灸教学的改革方法和途径(1)培养动手能力,加强临床见习 在针灸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鼓励他们积极地开展相互指穴、自身试针等。在教学中,还应穿插安排临床教学见习,以结合临床实例,进行理论教学。学校建立固定的见习基地,形成教学见习网络。通过动手使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针灸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2)教学科研渗透,培养高级人才 针灸教学除内容上需要不断吸取科研最新成果外,还应让学生在学习期间直接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鼓励学生开展大学生科研立项和攻关活动。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开展一些教学研究工作。我院坚持十几年的学生论文研讨会和开展的大学生科协的活动,也是很好的形式。通过教学和科研渗透,可以培养学生的医学科研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文献整理能力、论文写作能力,为学生成为高级人才和走向临床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3)更新教学手段,加强教学研究 电视教学和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和手段,以其形象直观、视听结合、信息量大、情节有趣、功能强大等特点,涌入现代教学领域。一系列的电教片和多媒体教学片的问世将弥补中医传统教学的缺陷,以其生动丰富的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刺激脑的思维和记忆,并将理论和实际有机结合,缩短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为此,中医针灸教学应积极开展新教学手段的研究、制作和使用。

篇(5)

结果:相对于对照组,实验组中的急重型颅内血肿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更为良好,P

结论:在对急重型颅内血肿患者进行相关治疗时,采取紧急微创实验开颅术抢救治疗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紧急微创 开颅术 急重型颅内血肿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594

【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8-0510-01

急重型颅内血肿作为急重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1]。本文就此对紧急微创实验开颅术抢救急重型颅内血肿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抽取我院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期间的急重型颅内血肿患者60例,在患者同意的情况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对照组中有30例急重型颅内血肿患者,患者年龄段在48岁至6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5.3±5.1)岁,其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7例,患者的平均出血量为(35±7)ml。实验组中有30例急重型颅内血肿患者,患者年龄段在48岁至6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6.1±4.9)岁,其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9例,患者的平均出血量为(36±6)ml。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出血量以及疾病情况等各方面均没有显著性差异,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方法。对所选患者进行相应治疗时,其中对对照组中的患者采取保守治疗,即根据患者的具体疾病情况对患者进行静脉止血、脱水以及控制血压等相关保守治疗。而对实验组中患者采取紧急微创实验开颅术抢救治疗,即在对患者进行相关保守治疗的基础上对于手术过程中出现再出血症状且出血量较小的患者使用含低浓度血管收缩剂的相关冲洗液进行冲洗,并且进行相应的观察;对于中等量出血的患者则使用含血管收缩剂进行相关冲洗的基础上,使用含高浓度血管收缩剂的冲洗液或者相关药;对于出血量较大的患者在对患者进行相关止血处理的同时进行开颅手术的相关准备。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其中临床治疗效果的评价标准为以下:①基本治愈: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轻90%或以上;②显著进步: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轻46%至90%之间;③进步: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轻18%至45%之间;④无变化或恶化: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较轻或有一定的增加。

1.3 数据处理。将资料全部输入SPSS18.0软件包进行分析,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TX-*7〗±S)例数(n、%)表示,组间对比采取t检验、X2检验。P

2 结果

由表1中数据可知,相对于对照组,实验组中的急重型颅内血肿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更为良好,P

3 讨论

由于相关手术因素而导致的急重型颅内血肿作为危险较大的并发症,在对患者进行相关治疗时应给予一定的重视。其疾病的病理机制为患者的颅内血肿所引起的相关颅内压出现增高,从而一定程度上导致患者出现脑组织缺血、缺氧的现象,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2]。

由本次试验所得相关数据结果可以得知,在对急重型颅内血肿患者进行相关治疗时,相对于对患者采取常规治疗,对患者进行紧急微创实验开颅术抢救一定程度上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疾病临床治疗效果。紧急微创实验开颅术抢救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更为有效的对患者的血肿进行清除,并且降低患者的颅内压,从而有效的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3]。

综上所述,在对急重型颅内血肿患者进行相关治疗时,采取紧急微创实验开颅术抢救治疗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4],有一定的积极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周元明,张鉴文.内镜辅助小骨窗开颅术与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研究[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1,v.2804:529-530

篇(6)

中图分类号:R74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29(2008)009-0641-07

抑郁症已成为全球性主要精神卫生问题之一,是危害全人类的常见病、多发病,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损失[1] 。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作为目前抑郁症治疗的主要手段,能够使大约50%-70%完成全程治疗的患者获得缓解;还有大约1/3的抑郁症患者因疗效不佳和无法耐受药物的副作用而提前结束治疗[2] 。如果把疗效不佳和未完成治疗的患者包括在内,有超过一半的抑郁症患者因得不到有效治疗而未能康复[3] 。即使那些临床急性期缓解的重性抑郁患者也有超过1/3的患者会在18个月内复发[4] 。

医学界一直在寻找抑郁症的替代疗法,针灸是近20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不少研究认为针灸治疗抑郁症具有与抗抑郁药相当的疗效,而副作用微乎其微,但国内尚无人对这方面的研究做系统总结,本文评价针灸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循证证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资料

纳入标准:①发表和未发表的随机对照试验或半随机对照试验,不限制国家、地区和语言,对于交叉设计试验,则提取第一阶段的结果;②研究对象为有明确诊断的抑郁症或抑郁性神经症患者,年龄、性别不限;③试验组干预措施为针刺、耳针、电针、激光针灸、水针、艾灸以及这些针灸疗法与其他疗法的联用,对照措施为空白、安慰针灸、西药、中药、心理治疗;④结局指标: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nmilton Rating Scale for Depression , HAMD)、抑郁自评量表等的得分及根据量表减分率、量表得分算出的有效率、痊愈率。不良反应指标:不良反应事件(断针、晕针、感染、血肿、气胸等)的发生例/次数、药物副作用量表评分;⑤低偏倚的高质量研究,在没有高质量研究的前提下谨慎纳入低质量的研究。

排除标准:①没有设安慰对照的研究;②有器质性病变(如脑卒中、脑外伤后抑郁、肾透析、恶性肿瘤等)伴抑郁的患者;③物质依赖、精神分裂、痴呆、双相障碍、特殊生理状态如妊娠、产后等伴抑郁的患者。

1.2 检索策略

1.2.1检索词

以简体中文、繁体中文、日文、韩文、英文的“针(///acupuncture/needle)、灸(灸/灸/moxibustion)、抑郁、心境恶劣(抑郁、心境劣、/うつ、分症、分障害//depression,depressive,dysthymia,dysthymic)”为主题词和自由词检索,并使用相关自由词、款目词进行全面检索。

1.2.2电子检索

计算机检索PubMed(1950-),EMBASE(1966-),LILACS,COCHRANE Library,CENTRAL,CBMDISC(1978-),CMCC(1994-),VIP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1989-),台湾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Taiwan Electronic Periodical Service),台湾中文电子期刊服务(Chinese Electronic Periodical Service),KoreaMed,KoMCI(Korean Medical Citation Index),Korean Medical Database(),Medical*Online(メディカルオンライン),日本医中(Japana Centra Revuo Medicina),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学位论文,会议论文1999-),万方数据库(会议论文),中国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数据库(CMAC1994-),Current Controlled Trials,ClinicalTrials.gov,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ChiCTR)。所有检索时间截至2007年9月1日。

1.2.3手工检索

图书馆检索《中医杂志》、《中医杂志英文版》、《中西医结合杂志》、《北京医科大学学报》、《中国针灸》从创刊至1999年12月之间的过刊。

1.2.4其他检索

检索针灸治疗抑郁症的综述和已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检索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首都医科大学、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硕博学位论文库;联系相关作者获取正在进行的研究和未发表研究的信息。

1.3研究的质量评价

1.3.1资料管理和提取

阅读文题和摘要,非中英文文献阅读在相应语言专业人士协助下完成,如为随机或半随机对照试验则阅读全文,将符合纳入标准且不具备排除标准的文献进行提取;用NoteExpress 1.9.2建立文献管理数据库,删除重复的文献,阅读文题和摘要后删除重复发表文献,不同语言的重复发表文献纳入英文文献,相同研究内容的学位论文和发表文献则纳入学位论文;使用epidata 3.1建立的自拟“文献评价问卷”数据库进行研究信息的提取工作;文献筛选、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由第一、三作者独立平行进行,最后用epidata检验一致性,不一致的地方由双方共同协商取得一致意见,无法取得一致时由第二作者仲裁;如果文献没有提供明确的方法学细节和有关数据缺失,则通过电话和电子邮件与作者联系以寻求进一步的信息。

1.3.2工具

Jadad量表[5] 该量表是一个评价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学质量的量表,条目涉及是否随机及其方法是否正确、是否采用盲法(双盲/单盲)评价,是否详细报告研究对象的脱落情况。具体评分规则是:有描述分组方法为随机,+1分;随机的方法恰当正确,+1分;随机方法错误,-1分;研究对象盲法,+1分;疗效评估者盲法,+1分;有描述失访和退出,+1分。以上5项相加得总分,总分1-3分为低质量的研究,4-5分为高质量的研究。

1.4 统计方法

使用Cochrane Review Manager 4.2.10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加权均数差(weight mean difference, WMD)及其95%置信区间(95%CI),计数资料采用相对危险度 (relative risk, RR) 及其95%CI;根据可能出现异质性的因素(基线特征不同、针刺方法不同、疗程不同等)进行亚组分析;当具有临床同质性的各研究之间有足够相似性时(P≥0.10 ,I2≤5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合并分析,反之,则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合并分析;异质性源于低质量研究时,则进行敏感性分析;如果亚组内仅有一个研究,则该研究的疗效分析仍采用与Meta分析相同的统计量。所有统计分析均采用各研究的意向治疗分析结果。

2结果

2.1一般情况

2.1.1文献资料

共检出针灸治疗抑郁症的相关文献910篇,排除重复的文献542篇,脑卒中后抑郁的文献125篇,重复发表的文献40篇,自身前后对照文献65篇,正在进行的研究4个,孕期、产后抑郁、慢性疾病伴发抑郁等15篇,剩下119篇文献纳入Jadad 标准质量评价(见表1)。经过质量评价,最终Jadad评分为4~5分7个研究[3, 6-11] 纳入本评价,其中1个研究[10] 是某未发表的多中心大样本研究的一部分,纳入评价时采用了其完全样本研究的结果。研究纳入的流程见图1。

2.1.2纳入研究的情况

设计:7个研究均为随机对照至少是单盲的试验。其中2个研究[3, 6] 前8周为随机对照试验,后8周为各组均接受同一种干预的交叉设计。

对象:各研究所纳入的研究病例数量从30~440例不等,合计895例患者。其中3个研究[3, 6, 9]的研究对象为重性抑郁患者,3个研究[8, 10-11] 的对象为抑郁性神经症患者,1个研究[7] 的对象为轻中度抑郁患者。1个研究[3] 的对象均为女性患者。

干预措施: 2个研究[3, 6] 为传统针刺与邻近穴位针刺及空白分别对照,1个研究[9] 为“电针+不通电邻近假穴浅刺”与“不通电邻近假穴浅刺+西药”、“不通电邻近假穴浅刺+安慰剂”分别对照,1个研究[7] 为激光针灸与假激光针灸对照,2个研究[8, 10] 为“针刺+耳针”与“邻近假穴针刺+耳针”及西药分别对照,1个研究[11] 为“针刺+耳针”与“邻近假穴针刺+耳针”对照。

刺激穴位:3个研究[3, 6-7] 为个体化针刺处方,均未详细报告选用穴位,其中有1个研究[7] 选用右期门、巨阙、鸠尾、双神门和右曲泉为主穴,结合患者病情辩证选取阴谷、合谷、三阴交和百会穴;4个研究[8-11] 为标准化针刺处方,其中1个[9] 选择百会、印堂,3个[8, 10-11] 选择双太冲、双合谷、百会、印堂和耳廓背面的心、肝穴。7个研究中只有1个研究[6] 按照针刺临床对照试验中干预措施报告标准[12] 报告了针刺细节。

结局测量指标:6个研究[3, 6, 8-11] 采用了HAMD,1个研究[7] 采用了医院抑郁焦虑量表和贝克抑郁量表。

各研究的基本情况见表2。

2.2各研究的方法学质量

2.2.1随机分配及分配隐藏

2个研究[3, 9] 采用了区组随机分组的方法,4个研究[7-8, 10-11] 采用了简单随机分组的方法,1个研究[6] 采用了分层随机分组的方法,1个研究[3] 采用了中心随机化的方法,2个研究[8, 10] 采用了密闭的随机信封实现分配隐藏,3个研究[6-7, 9] 提到了有独立的专人负责保留分配的盲底,直到研究结束才揭盲,1个研究[11] 未能获取实现分配隐藏的相关信息。

2.2.2盲法

5个研究[3, 6, 8-10] 提及了疗效评估者在不清楚患者治疗分组的情况下对患者进行盲法评定;1个研究[7] 采用的指标为自评量表,不存在对疗效评估者设盲的情形;1个研究[11] 因未能联系到作者而不清楚是否是盲法评价;7个研究都很好地做到了对针灸组患者的设盲;4个研究[3, 6-7, 9] 都提及采取一定的措施对针灸师进行某种程度上的设盲,并有2个研究[3, 6] 报告了针灸师盲法的有效性评估结果;1个研究[7] 提及了对数据收集者和统计分析师的设盲。

2.2.3脱落和意向治疗分析

7个研究均报告了病例脱落的例数和原因。5个研究[3, 6-7, 9-10] 为意向治疗分析,2个研究[8, 11] 为符合方案分析。

2.2.4基线的可比性

6个研究[6-11] 报告了组间基线有很好的相似性,1个研究[3] 报告安慰针组与针刺组和空白组的基线不齐,且有统计学差异。

2.2.5不良反应

有5个研究[6-9, 11] 报告了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情况,其中1个研究[9] 使用了Asberg抗抑郁药副作用量表,但没有报告与针刺相关的特异的不良反应事件,其余4个研究[6-8, 11] 均报告了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的例次数。

2.2.6随访

1个研究[7] 报告了治疗后3个月时随访的结果,1个研究[3] 6个月随访的结果和1个研究[9] 2年后的随访结果在后续发表的文献[13-14] 中相继得到了报告。

2.3研究的结果分析

2.3.1 针灸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痊愈率分析

对临床和方法学异质性较大的4个研究[3, 6-7, 9] 进行描述性的系统评价,其中1个研究[3] 的安慰针组因基线不齐而被剔除。另3个研究[8, 10-11]的对象、干预、对照、结局指标较一致合并进行Meta分析。采用各个研究的意向治疗分析结果,结局指标为二分类的失访病例结局均以无效计[15] ,结局指标为连续变量的失访病例,则与作者联系取得意向治疗分析结果。但1个研究[11] 未能联系到作者,因其入组标准有1条是“纳入HAMD24得分20-35分之间的患者”,针刺组和邻近穴位针刺组的失访病例的结局观察值分别以35分、20分替代,对疗效进行最差估计。因纳入各研究的数量有限且异质,故未估计发表偏倚。疗效分析见图2、图3。

图2、图3显示,2个研究[3, 6] 的针刺组和对照组有效率、痊愈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效:RR2006=1.27,95%CI:0.58,2.80;痊愈:RR1998=1.57,95%CI:0.50,4.91、RR2006=2.08,95%CI:0.67,6.48)。1个研究[6] 的针刺组和空白对照组的HAMD17项量表得分WM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 -5.44,95%CI:-7.86,-3.02);1个研究[6] 的针刺组和邻近穴位针刺组有效率和痊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有效:RR=0.57,95%CI:0.30,1.60;痊愈:RR=0.49,95%CI:0.23,1.04),这两组相应的HAMD17项量表得分WMD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WMD=1.75,95%CI:-0.66,4.16);1个研究[7] 激光针灸组和假激光针灸组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6.57,95%CI:0.98,46.30);1个研究[9] 电针组和不通电邻近穴位浅刺组HAMD量表得分WM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 -3.69,95%CI:-7.23,-0.15); 3个研究[8, 10-11] 的针刺组和邻近穴位针刺组HAMD24项量表得分Meta分析合并WM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 -4.79,95%CI:-6.17,-3.14)(P=0.74,I2=0%,同质性较好,固定效应模型); 1个研究[9] 的电针组和氟西汀组HAMD量表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1.15,95%CI:-4.24,1.94); 2个研究[8, 10] 的针刺组和氟西汀组HAMD24项量表得分Meta分析合并WM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 -0.87,95%CI:-2.08,0.35) (P=0.28,I2=13.4%,同质性较好,固定效应模型)。

2.3.2针刺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分析

1个研究[11] 报告针刺组治疗初1例出现不适,安慰针刺组治疗初3例出现皮下血肿,经过处理后均消失,其他无1例发生呕吐、头晕、头痛等不良反应;1个研究[8] 报告针刺组和安慰针刺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只有氟西汀组有4例出现胃肠道反应;1个研究[6] 只报告了针刺组和安慰针刺组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的例次数,且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有5例患者报告了与针刺有关的疼痛,并有1例患者因为疼痛退出了试验;1个研究[7] 报告激光针灸组和伪激光针灸组分别有29%和17%的不良反应发生,最主要的症状是疲劳,其次是失眠、口干、头痛,这些症状通常在24小时内缓解。

2.3.3针灸组和对照组的远期疗效分析

1个研究[7] 报告了激光针灸组和假激光针灸组在治疗3个月后的有效率,其RR=2.63,95%CI:1.09,6.30;1个研究急性期治疗6个月后的随访结果[13] 表明,17例急性期治疗痊愈的患者有4例复发,9例急性期治疗未痊愈的患者有6例未痊愈,作者认为复发率与药物治疗的研究报道相当;1个研究[14] 报告了治疗2年后38例患者随访的结果,电针组目前抑郁4/10例、复发3/10例,氟西汀组9/17例目前抑郁、复发6/17例,安慰组目前抑郁7/11例,复发2/11例。

3讨论

3.1现有研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以抑郁量表减分率为疗效标准的针刺组和空白组有效率、痊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连续变量结局指标比较出现了统计学意义,说明针刺对于抑郁症是有一定的疗效的,这种疗效可能是针刺非特异的安慰作用,或是特异的治疗作用,或两者都有。不一致的原因可能是以HAMD减分率50%为界值定义有效或痊愈的标准比较粗,或疗程不足等,这其中的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16] 。

针刺和邻近穴位针刺之间差异无显著性,而不通电邻近假穴浅刺、邻近假穴针刺均显著差于针刺组,结论不一致,说明有的安慰针措施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邻近穴位针刺对照的穴位能改善颈痛等躯体症状[3] ,躯体症状的缓解可能改善抑郁症状;也许某些穴位从中医理论来看与郁证无关,但从韩国针灸、日本针灸理论来看对抑郁症的治疗是有帮助的[16] ,所以邻近穴位针刺作为安慰针对照是否合适尚需进一步探讨;假激光针灸是目前比较公认的有效的安慰针手段,由于小样本和意向治疗分析保守估计疗效的缘故,RR值临界,结果不支持其疗效,但其3个月之后的疗效显著好于假激光针灸,从一个侧面支持了激光针灸治疗抑郁症的疗效;3个研究[8, 10, 11] 比较的结果发现,邻近假穴针刺对照支持了针灸疗效中穴位的特异作用。这几种安慰针到底何者更有效由于相关研究甚少,无法定论,需要进一步研究。

4个研究[8-11] 针刺和药物对照比较的结果表明,针灸的疗效和氟西汀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由于随访研究数量少,且失访较多,仅有的随访研究提示针灸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可能与氟西汀相当,远期疗效具体如何尚不清楚。

现有几个研究报道的针灸组的副作用大多是暂时的,患者治疗1~2次后均可适应,安全性较好。另外,由于高质量的文献少,对治疗时间等变量难以进一步分析。

3.2 盲法的有效性

尽管被纳入的文献都至少是单盲的研究设计,但只有两个研究报告了盲法的有效性,其他研究都未报告盲法的有效性,而没有做到100%盲法的研究可能存在夸大疗效的风险。

3.3 本研究的局限性

纳入的研究对象因诊断标准不同而存在临床异质性,包括了重性抑郁、轻中度抑郁、抑郁性神经症的诊断,亚组分析的结果提示针刺合并耳针治疗抑郁性神经症、电针治疗重性抑郁的疗效较为肯定,而传统针刺和激光针灸对于抑郁症的疗效尚不确切;针灸疗法包括传统针刺、耳针、头针、水针、电针、激光针灸等多种形式,现有的每种疗法的高质量研究数量少,且大多为小样本研究,所以该系统评价纳入的7个高质量研究不足以充分评价针灸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3.4 结论

现有证据表明,传统针刺疗法治疗重性抑郁、激光针灸治疗轻中度抑郁可能有效,电针治疗重性抑郁、针刺合并耳针治疗抑郁性神经症的疗效与氟西汀相当,远期疗效尚不明确,不良反应轻微短暂。目前高质量证据不足,需要更多的包括各种针法的随机对照试验,且最好是标准抗抑郁药物、安慰针、安慰剂对照的双盲双模拟研究加强其证据强度,同时需要在研究过程中详细记录不良反应和做好长期随访以评估其远期疗效。

致谢:感谢北京大学公卫学院涂文校同学在文献质量评价过程中给予的协助。

参考文献

[1]李晓晶,马欣欣,李素琴. 抑郁症发病机制与药物治疗研究进展[J]. 河北医药,2006,28(2):130-131.

[2]Elkin I,Shea MT,Watkins JT,et al. 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 Treatment of Depression Collaborative Research Program. General effectiveness of treatments[J]. Arch Gen Psychiatry, 1989,46(11):971-982.

[3]Allen J,Schnyer RN,Hitt SK. The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in the treatment of major depression in women[J]. Psychol Sci,1998,9(5):397-401.

[4]Shea T,Elkin I,Imber SD,et al. Course of depressive symptoms over follow-up: Findings from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 Treatment of Depression Collaborative Research Program[J]. Arch GenPsychiatry,1992,49(10):782-787.

[5]White AR, Ernst E. A systematic review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of acupuncture for neck pain[J]. Rheumatology,1999,38(2):143-147.

[6]Allen J,Schnyer RN,Chambers AS,et al. Acupuncture for depression: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J Clin Psychiatry,2006,67(11):1665-1673.

[7]Quah-Smith JI,Tang WM,Russell J . Laser acupuncture for mild to moderate depression in a primary care setting-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J]. Acupunct Med,2005,23(3):103-111.

[8]樊莉,符文彬,蒙昌荣,等. 应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估正穴位与非穴位针刺治疗抑郁性神经症的疗效[J]. 中国临床康复,2005,9(28):14-16.

[9]罗和春,Ureil H,沈渔,等. 电针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疗效的对照研究[J]. 中华精神科杂志,2003,36(4):215-219.

[10]符文彬,樊莉,朱晓平,等. 针刺调肝法治疗抑郁性神经症的临床研究[J]. 针刺研究,2006,31(6):355-358.

[11]李颖文. 针刺治疗抑郁性神经症的临床研究[D]. 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学位论文,2005.

[12]Hugh MP, White A, Cummings M,et al. Standards for Reporting Interventions in Controlled Trials of Acupuncture: The STRICTA Recommendations[J]. Acupunct Med,2002,20(1):22-25.

[13]Gallagher SM,Allen JJ,Hitt SK,et al. Six-month depression relapse rates among women treated with acupuncture[J].Complement Ther Med,2001,9(4):216-218.

[14]闫少校,赵学英,罗和春. 电针治疗抑郁症后二年随访研究[C]. 南宁: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2002.

篇(7)

主管单位:广西卫生厅

主办单位:广西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673-6575

国内刊号:45-1341/R

邮发代号:48-72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2006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篇(8)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卫生保健,防病治病意识的增强,对传统针灸的治疗方法也提出新的要求和更高的标准。传统针灸方法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热针疗法,顺应了时代要求,脱颖而出了一些热针疗法,电热针疗法,磁热疗法等等,广泛应用于临床,疗效是肯定。热针疗法是在传统的针刺,艾灸,温针灸,火针等疗法发展起来的治疗方法,大多方法都简便易行,经济实用,值得推广应用。现将热针疗法临床研究综述如下。

1热针疗法

热针疗法是国家级名中医管遵惠主任医师根据传统中医针灸理论,结合现代电子技术,将针刺灸疗融为一体的治疗方法。热针疗法使用GZH型热针仪,可使刺入人体的针发热,根据治疗需要提高并控制体温度,温度可以30℃~80℃调节,并保持恒温,起到针刺、灸疗、温针灸、火针等综合疗效[1]。GZH型热针仪的改型研究及临床应用的相关课题,曾先后获:昆明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国家中医药科技进步三等奖;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多项奖励。是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之一[2]。管遵惠,徐杰等[3]应用GZH型热针仪随机分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热针组治愈率64.1%,电针组治愈率31.7%,经统计学处理χ2=29.29,P

范德辉,夏波[8]应用GZH型热针仪配合中药熏洗治疗类风湿夏关节炎128例疗效观察,随机分组治疗,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2电热针疗法

DRZ-1电热针疗法这是由内蒙古电传统医药开发中心研制。王春[12]应用电热针治疗桡骨茎突狭笮性腱鞘炎27例,有效率达85.2%,半年后随访,治愈好转患者病情稳定无复发。铃木聪等[13]应用电热针为主治疗痹症60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VAS,血沉,抗"O",有改善,电热针组有效率达96.7%,毫针组有效率达80.0%。熊云,铃木聪等[14]应用电热针随机分组治疗寒湿型坐骨神经痛,电热针组总有率达94.12%,毫针组有效率达76.67%,经统计学处理,电热针组有明显差异(P

叶学红,孙才均等[19]应用电热针疗法联合化疗药物对小鼠肿瘤治疗,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

3其他电热针及热针疗法

陈伟等[20]应用自制的电热针治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随机分组治疗,治疗组用骶管滴注配合电热针治疗,对照组用布洛芬口服治疗,结果都能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疼痛,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4结论

通过对各种热针疗法的临床研究查询整理,其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作用大部分是充分肯定的。目前仍然存在统一标准,规范应用问题,更好地将热针疗法推广应用,对热针疗法仪改进,这是热针疗法临床工作者工作重点。而且,从目前所查阅论文看,对如何客观评定热针疗法的临床疗效,针刺热效应,机理,还没有统一的规定,统一标准,如何更客观,更直接的标准来衡量热针疗法,这是我们针灸临床工作大家共同努力的方向。管氏热针疗法已经由机理研究,临床应用进行了深入全面总结,并撰写了《热针疗法》一书[28]。如果能统一标准,更加程序化应用,热针疗法将更广泛应用临床,疗效更加卓越,将会有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是全国名老中医管遵惠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之一。

此外,笔者查阅关于热针,电热针,火针,磁热疗法论文比较多,重点对热针机理研究进行综述,论文的统计工作有不全面的地方,可能还有一些方面没有考虑周到,仅仅希望能为热针疗法的工作者提供参考。科学在发展,技术在进步,热针疗法必将在名老中医工作室指导下,不断的应用改进中,更趋于完善,更广泛向全国推广。

参考文献:

[1]管遵惠,等.GZH型热针仪的回顾总结及改型研究[J].中国针灸,1994,14:415.

[2]管遵惠,等.热针疗法[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0.

[3]管遵惠,徐杰,等.GZH型热针仪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20例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1993(3):34.

[4]杨晨曦.管遵惠热针仪治疗颈椎病80例临床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1997,18(6):30-31.

[5]徐亚莉,金亚辉.热针仪治疗哮喘104例临床观察[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1996,13(3):44-45

[6]郭翠萍,等.运用热针仪辩证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28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0,16(3):31-32.

[7]管遵惠,等.热针九宫穴治疗增生性脊柱炎100例临床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1991,(3):35.

[8]谭保华,管遵惠,徐杰.热针治疗颈椎病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观察[J].天津中医中药杂志,2001,18(4):32-33.

[9]管遵惠,王祖红,等.热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肌电图观察管遵惠[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1996,17(3):39-41

[10]管遵惠,徐杰,等.热针仪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甲襞微循环的影响观察[J].中国针灸,1996,7(5):39.

[11]范德辉,夏波.针仪配合中药熏洗联合医药治疗类风湿夏关节炎128例疗效观察[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4(7):285-287.

[12]王春,等.电热针治疗针治疗桡骨茎突狭笮性腱鞘炎27例[J].中国针灸,2011,31(11):861.

[13]铃木聪,魏来,夏玉卿.电热针为主治疗痹症临床研究[J].中国针灸,2002,22(4):240-242.

[14]熊云铃木聪,电热针治疗寒湿型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观察[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04,11(3):28-29.

[15]石爱华.电热针结合四君子汤随机分组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09,31(3):418-420.

[16]郭长青,马慧芳,李兴广,等.电热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35例[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04,3(11):25-26.

[17]林凌峰,梁燕萍,等.电热针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5,25(11):689-690.

[18]王恩菊,姜华.中药加电热针治疗外阴白色病变[J].中国民间疗法,20008(2):19-21.

[19]叶学红,孙才均,等.电热针加温联合化疗对小鼠肿S180抑制作用研究[J]实用肿瘤杂志[J]199813(6):354-356.

[20]陈伟,姜兴鹏,余成玲.药物骶管滴注配合电热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的观察[J].实用中医中药杂志,2008,24(11):718-719.

[21]李振新,李世普.激光间质疗法在组织中温度分布与光纤加入端的关系[J].激光生物学报[J]2006,16(3):253-254.

[22]李桂霞,孙淑珍,等.磁热疗法抗炎作用的动物实验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7,1(8)16-17.

[23]黄石玺.火针针具及临床操作改良[J].中国中医基础学杂志,2007,13(3):231-232.

[24]杨丽芳,邓省益,等.相控聚焦疗法配合灌注化疗恶性腹腔积液[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3):176-178.

[25]张文华,周瑞贞.中药外敷热疗法治疗腰肌劳损68例[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1994,(10):32-34.

篇(9)

《中国医学文摘■中医》设有18个大栏目,其中的内科11 个栏目外科3个栏目,以报道中医药临床研究为主。本刊在 对期刊中的文章进行筛选时,首选基金文章,由于版面需要, 再补充非基金文章,制作文摘。所以,本刊基本能完全收录 各期刊中的基金文章(中药类期刊除外)。本文首先对收录 的各类基金文章进行梳理分析,再结合栏目设置,探讨基金 资助的方向及中医各科的研究现状。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资料

对2011年全年共6期《中国医学文摘■中医》各栏目进 行进一步统计,得出每一个栏目的基金文章比。研究方法

为了便于统计,本文将各种基金按级别从高到低进行分 类,共分为五类:1类:863、973、十五、十一五、全军级、博士 后;2类:省部级(包括厅局级)、全国性学会、直辖市(包括局 级)、中医局、军区;3类:地市(包括局级);4类:院校级;5 类:区级及以下。使用Excel 2007软件,对《中国医学文摘- 中医》2011年度收录的1 348篇基金文章按各级别进行统计 分析,并生成透视图进行比较。

2 结果

2.1 《中国医学文摘■中医》18个大栏目、14个小栏目的收 录情况

对《中国医学文摘■中医》18个大栏目、14个小栏目的收 录情况进行统计,见表2、表3、图1。基金文章比超过50%的 栏目有10个:心脏血管疾病、消化系及腹部疾病、创伤感染、 骨伤科、肿瘤科、神经精神科、针灸针麻、按摩及其他疗法、中 药学、方剂学;其中中药学、方剂学的基金文章比分别高达 98.58%、6.27% ,说明在中医药研究领域,重视中药、方剂 的研究与开发,高于重视中医药的临床应用。

    2.2 基金论文统计

使用Excel 2007软件的统计结果为,1类基金论文276 篇,占全部基金论文的20. 48% ;2类基金论文770篇,占全 部基金论文的57.12% ;3类基金论文180篇,占全部基金论 文的13. 35% ; 4类基金论文85篇,占全部基金论文的 6. 31% ;5类基金论文37篇,占全部基金论文的2.74%。

对收录的基金文章按各栏目进行分类,见表4、图2。对 1类基金文章进行分析,基金文章比為50%的栏目有结核病、 中药学;30% -50%的栏目有医史、历代医家论述、基础理 论、造血系及淋巴疾病、方剂学;1类基金文章为0的栏目有 寄生虫病、泌尿外科、男科、眼科、口腔科等。可以看出,在这 些中医药临床领域,重点基金资助为空白。

    2. 3 文献来源统计

本刊以筛选中医药临床类文章为主,实验类文章均没有录用。限于本刊的录用范围,对各来源期刊的基金文章比的统计有失偏颇,仅供参考。见表5。

篇(10)

记者在采访时,正赶上袁清顺主任医师给一位60来岁的患者诊病。袁清顺主任凝神静气,对待患者似亲人,把脉问诊,心思缜密,亲笔详细记录并耐心解释病症起始变化等,一丝不苟。袁主任为其实施了针灸疗法——在老人的右脖子后的穴位给患者扎了一针。

“不疼痛了,舒服了。”“感觉好多了!”患者脸露笑容,从他的说话语气里,感觉那是摆脱了病痛之时的真挚之声。为什么会如此立竿见影?袁主任解释说,患者昨晚开窗睡觉,没关窗户也没盖被子,造成面部麻痹,还好,来得及时。

在采访过程中,袁清顺主任医师始终面带微笑,说话也是温和洪亮,尤其谈起“特种针”的针法疗效,出口成章。讲他的工作,讲他的病人,讲他在国外的讲学、诊疗生活……时而脸上带着兴奋,时而露出童真的笑容,时而语气充满激情……医者仁心,卧薪尝胆,默默坚守,随着谈话的深入,内心里感到他真是一位孜孜不倦的大医家。

“逆向透穴法”治面瘫疗效显著

记者这次因为看到也有患者因为患了“面瘫”来找袁主任就诊的,因此,在这方面,也听袁清顺主任聊起了这个话题。他说,面瘫即面神经麻痹,该病因多由脉络空虚、风寒之邪侵入阳明、少阳之脉,以致经气阳滞,经脉失养,肌肉纵缓不收而引起的。

有一位女性患者40来岁,当日来医院就诊。午睡醒来时,她发现自己右侧面部板滞、麻木、瘫痪,不能皱眉、露齿、鼓颊等动作了,她非常惊恐马上就来医院了。诊疗中,她的口眼斜偏向左侧。右侧露睛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鼓腮漏气,口中流口水,伴有恶风多汗,纳可便调,舌淡,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浮缓。证以素体阳虚,卫阳不固,疏通气血。袁清顺医师即就给她实施行逆向透穴法,留针20分钟,日1次,两次显效,四次就告痊愈了。因为她没有错过最佳治疗时间——面瘫后三日内。

袁清顺主任医师强调说,此病有“先兆”或“前兆”,一定要重视。此病潜伏期是一周,发展期是一周,恢复期则要1个月左右。有一位男性患者,才22岁,患者口眼斜,到第七日才来医院看病。原来,他12天以前因头部外伤,有呕吐、右耳道出血入院的。当时诊断为颅底骨折(中颅窝)。经过西医抗感染止血治疗,五天后却出现了重度口眼㖞斜,右眼裂变大、闭目困难,右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口角偏左,伸舌偏左,考虑继发性面神经麻痹,经服维生素类药物无效,故请针灸科会诊。辨其证属淤血阻络,治疗适宜活血通络。行逆向透穴法,每日一次,留针30分钟,针七次,病去大半,又针5次痊愈。

袁清顺主任告诉记者,针灸推拿是集针灸、理疗推拿为一体的治疗方法,对面瘫、中风后遗症、三叉神经痛、偏头痛、关节损伤等正骨疗法和急慢性腰腿痛等脊椎相关病的诊断治疗有显著效果。

解患者病痛冒险自扎针

谈起学医经过,他说还是有缘分的。1966年,自己刚中学毕业,他当时最大的愿望就是报考一所重点大学,学理科。“但我的梦想很快就破灭了,高校不招生了。那一年,我的师父想方设法把我留在了他的身边,让我进了他所在的医院一山西离石县人民医院工作,让我拜他为师学医。从此,我的整个人生就改变了。师父用他的爱心与真情温暖和感动着患者和同事。他一再告诫我,作为一名医生,在行医前,要先学会做人,无论患者地位高低、贫富、老少美丑,都要有一颗救济天下苍生寒林之苦的恻隐之心。一定不要有任何的浮躁与虚假,言必信行必果。困难面前不能退缩,待患者似亲人,待自己要苛刻……”

拜师学医三年里,为了学好针灸,而每次学扎银针,都是从他自身上“体验”开始。他在自己身上扎的针眼已经数不过来了。为什么要如此呢?他说,比如风池穴扎深的话可以危及生命,又如肩井穴位,刺深或者方向不对的话,可能引起气胸。所以,更多的时候我们还是在自己的身上进行反复的针灸练习,以增强对穴位的感觉。正是在一次次对自己身上的试针练习中,他喜欢上了这个中国古代博大精深的医疗技法。他说,“我的职业使我不得不这样去做,为解除患者的病痛去冒风险。我带过很多的外国学医者,每次我也爱说这个,严格要求他们。”

那时,他总是医院里最后一个离开岗位的人。有时也要随师父下乡诊疗。回不了家,他就在医务室里的地上铺一些纸板和麻袋,趁着打个盹,还一再提醒师父一定要叫醒他。那时,他白天忙碌,到了晚上他就开始自学查阅大量的医书。在他的记忆里,夜晚的星光、月光伴着他办公室的灯光是多么难得。

1972年,袁清顺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山西省中医学校,苦学了三年中医学。1979年,他又考上了山西医学院,学了四年的西医学。连续7年的医学专科学习,为他未来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认为,从医者如果没有很扎实的理论,何来行医一说。他说,“我觉得做一个好医生是幸福的,因为他的工作可以帮无数患者远离病痛。”

“特种针”为无数病人摆脱痛苦

有一天,袁清顺主任医师接诊了一位来自韩国的患者。50来岁,他是随韩国大使馆的官员一起来的。他来时左胳膊不能动弹是因为患脑血管病而引起的后遗症。经过诊断,当即就给他扎了一针,留针后30分钟,病人把胳膊抬了起来,动作自如。那时刻,患者的激动之情可想而知。这位患者因为是韩国电视台的工作人员,后来为了感恩,还特意邀请了袁清顺主任一家去了韩国,还去电视台作了专访。袁清顺主任也亲自带他的团队赴韩国,用“火针”治疗了很多的病患者,受到了当地百姓的欢迎。

上一篇: 优秀组织申报材料 下一篇: 矿山机电自我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