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5 14:51:2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管理会计课程总结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尽管管理会计是财经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但是其地位远不如财务会计等其他会计类课程。以笔者所在院校为例,管理会计这门课程从最初的专业必修课逐渐沦为选修课,甚至近两年已从高职会计类课程体系中完全消失了。由此可见,管理会计课程在高职教育教学中越来越不受重视。事实上,我国的社会实践急需大量管理会计人才,据统计,我国管理会计人才的缺口已达300多万人。
(二)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
目前缺乏适合高职院校的管理会计教材,一方面大部分教材理论内容多而过于深奥,实用的案例较少,即使有些教材编入一些案例但过于复杂,超越了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范围。另一方面教材的多数内容与财务管理、成本会计教材内容出现重合现象,如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中的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及标准成本、作业成本、质量成本、责任成本等存在着重复。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重复的内容主要有长期投资决策分析、存货管理、资金需求量预测及全面预算等。上述现象的存在,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教学资源,而且破坏了三门课程之间的内在逻辑递进关系,不利于课程的安排。同时大量的重复内容极易削弱学生对后续课程的学习热诚,影响教学效果。而一些高职院校认为财务管理和成本会计应用范围更广,加上怠于研发管理会计校本教材,于是把管理会计的内容删除了甚至干脆不开管理会计这门课程了。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一
在高职院校的管理会计课堂教学中,讲授法依然是主要的教学方法,讲授的案例比较零散单一,没有与实践结合进行及时更新,更没有系统全面的案例用于教学。学生在课堂上仍以学习枯燥的理论为主,较少参与主动学习与讨论,影响了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与积极性。
二、对高职院校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构思
(一)必须重视管理会计课程的建设
2014年,财政部了《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对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鼓励高等院校加强管理会计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建设,加强管理会计专业方向建设和管理会计高端人才培养,与单位合作建立管理会计人才实践培训基地,不断优化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由此,该文件把对管理会计的理论与实践的重视推向了历史。作为人才培养基地之一的高职院校更应义不容辞,响应国家号召,重视管理会计课程体系建设,为做好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工作奠定基础。
(二)开发校本教材,科学设置课程内容
要克服传统的管理会计教材理论多、案例少、不合理等现象,高职院校必须加强管理会计理论的研究,与时俱时,利用校企合作办学资源优势,花大力气开发适合高职学生学习能力的管理会计教材,创新教学内容。笔者认为,管理会计教材的编写应结合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点,以实际操作内容为主,理论够用即可,可编写两套教材,一套以管理会计基础理论为主,但要避免与财务管理、成本会计完全相同的内容,增加一些新的内容如平衡积分卡、全面质量管理、业绩评价等。另一套教材以管理会计案例为主,从企业搜集真实的素材作为案例编入教材,专供学生实训使用,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现实学以致用。
(三)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实现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为了切实提高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改革传统教学手段和方法,打造多样化的教学平台。
1、创新教学方法,发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1)采用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法。
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将管理会计课程划分为不同的教学项目模块,每个项目的完成又通过提出任务、分析任务、完成任务、评价结果、教师总结等行动过程进行。教师在提出任务的同时,对每一项任务再进一步设计成模仿操作、独立操作、综合实践等环节,真正让学生通过任务的完成等实训过程对管理会计操作的内容达到学会、学懂、熟练掌握,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2)采用案例教学法。
要想取得案例教学应有的效果,首先要注重案例的选择。案例的选择要考虑高职学生的广泛性和差别性,要具有实用性、代表性、针对性和启发性,贴近现实,适合学生学习。其次在运用案例教学时,教师要注意方式与方法,应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教师从旁指点,最后点睛画龙式总结即可。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研究兴趣。
一、合并开设《成本管理会计》课程的优势
(一)优化了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在会计专业主干课程中,财务会计一直是4个学分,在课程建设方面受到了更多的重视。合并开设成本管理会计,也定为4个学分,这样财务会计代表对外报告会计,而成本管理会计代表内部控制及预测决策会计,二者平分秋色。这将提升成本管理会计的地位,改变会计专业学生重财务而轻管理的专业认知意识,也可以优化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二)避免了教学内容的重复,节约了教学资源。从教学内容来看,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有许多重复交叉现象,如成本会计中的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均包含于管理会计的相关内容中。为了使教学内容更加合理,将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合并为成本管理会计,将原管理会计学中的投资部分全部放到财务管理学中,这样成本管理会计就由以下主要内容组成:产品成本计算方法(包括完全成本计算方法和变动成本计算法)、本-量-利分析、经营预测、经营决策、全面预算和标准成本制度、责任会计、作业成本制度和战略管理会计。这样使成本管理会计的教学内容更加紧凑,逻辑性更强,避免了教学内容的重复和教学资源的浪费。
(三)促进了教学方法的改进,提高了教学质量。将成本会计学和管理会计学合并为成本管理会计,实际上是将成本管理会计发展的新理论、新方法与传统理论及方法更紧地融合在一起,更好地进行对比分析。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大量采用案例教学法和比较教学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科发展的轨迹和脉络,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例如在成本计算这个模块中,可提供几个行业不同、生产组织不同、生产工艺不同的企业案例,并设置在不同成本信息要求的背景下,由学生讨论、分析、比较、判断应该选择什么成本计算模式和成本计算方法,组织和完成成本计算过程,最后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在对案例的分析和处理过程中,锻炼学生初步的职业判断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成本管理会计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我国的成本管理会计理论体系是借鉴西方的成本会计学和管理会计学,课程内容体系基本上是照搬西方的一套,国内的成本管理会计学者也往往致力于介绍和推广西方成本管理会计最新发展成果,而对我国成本管理会计实践成果总结不够,不能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成本管理会计理论体系,教材内容偏重技术方法、数学模型,应用价值不足,这就造成一种奇怪的现象:学校教的是一套,而实际工作中做的是另一套。
(二)缺乏适合国情的系统的案例教材。现在图书市场上随处可见的是国外会计教学案例译著,而由国内学者编著的会计学或成本管理会计学案例难得一见。虽然近几年来中国会计学会有相关研究课题,也开展了管理会计学方面的案例研究,但总的来说过于抽象、零散,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要系统地用于教学之中有一定的距离和难度。
(三)实践教学环节薄弱。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主要由会计手工模拟实验、会计电算化实验、生产(专业)实习和毕业(综合)实习组成,其中前三个部分重点在培养学生财务会计实际操作能力;毕业实习中,学生可根据毕业论文选题或就业意向灵活选择实习内容,完成实习任务,从历年毕业实习情况看,85%以上的会计专业学生都选择了与财务会计相关的实习单位或岗位。可见,成本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虽然属于两门并列的主干课程,但其在实践教学环节中的弱势是显而易见的。
(四)教学考评方式不配套。考评制度对引导学生学习方向有较大的作用,现有的教学考评更偏重于理论知识的考核,一张卷,一支笔,只能使学生“死记硬背”,不求甚解,不能让学生把拥有的知识和技能综合利用起来,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及实践创新能力的提高。
三、进一步加强成本管理会计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加强实证研究,密切理论与实践的联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的加剧,市场风险也进一步扩大,企业成本管理、战略管理、绩效考评等新问题亟需新的成本管理会计理论的指导。因此,必须深入调查并掌握成本管理会计学科的各种技术方法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情况,通过进行归纳、总结、整理、分析其对决策者行为的影响,不断修正、完善现有的理论、技术和方法,促使成本管理会计学科日臻完善,真正做到实践促进理论,理论指导实践,密切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一、引言
管理会计是我国普通高校财会类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课程内容不仅具有复杂的理论性,更具有很强的实务性,因此对于缺乏工作实践的广大高校学生来说,学习起来难度较大,对实务性的把握尤为困难。教育部于2012年《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指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随着这份报告的颁布,在教育教学领域近年来立足于创新理念的变革与发展取得了多方位突破。例如,目前正在流行的慕课和翻转课堂,它们将信息技术、网络资源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对优化教学模式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总体而言目前管理会计课程依然缺乏系统的教学改革方式和改革内容。教育其实也是一个生产实践过程,它所生产出来的“产品”就是各色各样的人才。基于此,本文借鉴企业产品生产的“全面质量管理”(TotalQualityManagement)概念,提出了管理会计教学改革方案,即建立“管理会计教学全面质量管理”系统,实现以管理会计自身的思想精髓去设计管理会计的课程改革方案。具体而言,本文考虑到管理会计的内容涉及到企业整个经营管理决策过程,针对管理会计课程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存在的主要问题,以上海松江大学城内主修或辅修过管理会计的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发放问卷调查,根据问卷结果总结现阶段我国高校管理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设计了管理会计教学全面质量控制系统,分析了基于该系统教学模式的具体优点。本研究希望能为我国普通高校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并为类似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二、现阶段管理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2014年10月,财政部颁布《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力争通过5~10年的努力,使我国管理会计发展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积极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一直是我国会计改革工作的重点,同时也昭示了我国高等院校管理会计教学工作面临转型。那么,现阶段我国管理会计教育事业的发展状况如何?对此,我们进行了问卷调查。我们面向上海松江大学城主修或辅修过管理会计课程的本科生发放电子问卷,回收了183份有效问卷。问卷结果如表1显示。其中,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普遍不理解管理会计专业重要性的具体含义;有92.9%的学生表达了希望老师可以采取更多的教学方式,而不是简单的课上理论传授和部分案例的分析;超过40%的学生指出,对于这门课学完后无法形成对知识的系统掌握;近35%的学生表示对于老师的专业性及授课能力提出质疑;最后,超出了70%(33.9%+36.6%)的学生表达了对于学校安排定期答疑帮助的需求。基于上述问卷调查,本文认为我国现阶段管理会计存在的主要问题归纳如下。1.学生的角度。①对管理会计课程求知欲不足。求知欲是指人的一种内在认知的需要,从某种程度上说,学生的求知欲支配着他的学习行为。从问卷反映的结果来看,有79.8%(21.3%+58.5%)的学生没有对管理会计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普遍在学习中没有自主学习的意识。管理会计是一门实务性兼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很难自发地对该课程的专业知识产生兴趣。学生的求知欲需要有适宜的环境和正确的引导与培养。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使用课件和板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授课形式不够丰富,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对于课程的求知欲不强。②不够重视管理会计课程。问卷显示,仍然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不理解或是不重视管理会计的重要性,认为这门课程仅仅是财务会计的辅助。2016年10月,财政部《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推进管理会计广泛应用,加快推进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力争到2020年培养3万名精于理财、善于管理和决策的管理会计人才”。从中可以看出,现阶段我国对于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重视,然而反映在学生层面上却是普遍的不了解与不重视。2.老师的角度。①专业能力有待提高。基于管理会计课程内容的强实务性与重要性,对于授课老师的专业胜任能力要求较高。我国高校老师专业能力的缺乏往往不是体现在对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而是对课程实践应用的把握。因为高校老师大多是全职教师,平时课程任务繁重,缺乏与企业之间的联系,而管理会计的教学内容却又是与企业的运营息息相关的,这就导致了很多高校不自觉地强化了理论的学习而疏忽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②授课能力有待提高。中国的大学生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众所周知,我国中学的教育更多是被动的“填鸭式”教学。这种被动式甚至是“填鸭式”的教育大大阻碍了学生自主思考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我国的大学生在刚刚离开高中踏入大学的时候,独立性较差,而管理会计课程的内容丰富复杂,更多的时候,需要学生自发地进行思考。因此,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对于授课老师来说是一个需要深思的问题。③与学生的沟通有限。大学授课老师的课程繁重,不可能做到随时随地的答疑,更无法针对每个学生的情况实行追踪,使得很多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会习惯性地忽略向老师求助的路径,致使学生与老师之间缺乏沟通,问题不能及时解决,这会直接影响管理会计课程的学习效果。3.学校的角度。①考核制度不够健全。现阶段,大部分高校采取的管理会计课程考核方式较为单一,主要表现为学生成绩和期末课程评价。这种考核方式的不健全主要体现在单调性和对授课教师的授课质量缺乏过程控制上,缺乏对教师的具体考核指标。②缺乏课程信息管理系统。高校的官网上都有教师信息系统和学生信息系统,却没有具体的课程信息管理系统,也就是说没有针对课程设置管理系统,使得课程体系的管理缺乏及时性、全面性和透明性,对于学生来说,不能很好地了解课程。③缺乏对落后生的关注。学校教育致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包含个体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也应该包括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在问卷调查中,85%以上的“落后生”(管理会计成绩低于75分)表示就这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除了正常授课,期望其他的来自学校的主动帮助。
三、建立教学全面质量管理系统
上文对于我国现阶段管理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可以看出,教学问题不是哪一方面单独的问题,它是一个整体。大学犹如培养人才的企业,要保证“产品”合格,就必须做好每一个细节。下面我们基于产品生产的“全面质量管理”系统,提出构建管理会计教学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如图1所示,具体优点体现在全面性、全员性、服务性和科学性。1.全面性。全面质量管理的全面性指的是,管理的对象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同理,管理会计教学全面质量管理系统的全面性就要针对整个管理会计教学的全过程,即课程的“教前、教中和教后”。事实上,现阶段高校的管理会计教学普遍只做到了“教中”,也就是说,只做到了授课和结课,没有“教前”与学生的沟通期和课程的启蒙期,也没有“教后”与学生保持连续动态的课程效果追踪,更没有建立与用人单位就学生能力的实时反馈系统,从而使得管理会计教学方案更新速度慢而不知,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效率不佳。2.全员性。管理会计教学全面质量管理系统的全员性就是指要依靠老师和学生的共同配合完成教学,而不是简单的“各尽其责”。传统模式下的“各尽其责”指的是,老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在这种模式下,老师与学生隶属于两个独立甚至是对立的地位。这对于管理会计的教学是不利的,容易导致双方将教学失败的责任推卸给对方。所以,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需求,提供一个定期的线上答疑课堂,学生对所学课程内容进行提问,问题与答案自动备份,方便期末复习。只有充分实现学生与老师的互动,才能建立双向配合、教学相长的教学模式,管理会计的教学才能稳步前行。3.服务性。我们知道,管理会计教学的现阶段目标是向企业输送合格的管理会计人才,以适应我国经济的发展,所以管理会计教学有着强服务性。对于高校培养出的管理会计人才是否合格,最具话语权的就是用人单位。基于此,高校应当建立与企事业用人单位的人才信息反馈系统,此举有三得:其一,便于输送学校培养的管理会计人才;其二,及时了解企业对人才需要的新要求;其三,即时反馈本校人才培养的合格性。以上三点为管理会计教学方案的后续改进提供支撑依据。4.科学性。全面质量管理的科学性主要指的是质量管理必须科学化,必须更加自觉地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科学管理方法,具体体现在管理会计教学上有四点。①教学方法上与时俱进,以“实”为主。当今是互联网时代,教学理念的创新离不开高度发达的信息技术,高校要学会运用互联网思维解决教学问题。例如,上文提到的“慕课”与“翻转课堂”的授课模式,还有借助网络平台的学习模式,诸如“蓝墨云班”、“对分易”等,但是注重创新理念的前提是以“实”为主,即以实实在在提高学习效果为前提。以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为例,我校开办的管理会计课程有授课老师直接带学生入企业进行实地学习,学生反映学习效果很好。可见,授课模式在立足于创新点的同时,更应该立足于以“实”为主。②注重融入各高校自身的特色。各高校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打造特色管理会计教学模式,可以为社会提供更为精细的专才。以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为例,我校开办的管理会计教学内容结合了我校语言、贸易等特色,满足了大批对进出口贸易存在管理会计人才需求的企事业单位的需要。③开创管理会计课程信息管理系统。课程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可以为学生、教师和学校搭建一个全过程的即时参与平台。学生“教前”的课程启蒙工作、学生选课、课程资料、学校就课程的相关活动等都会第一时间到课程信息管理系统上,该系统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加强“三方”(学生、教师和学校)沟通,大大改善管理会计教学环境。④注重对授课教师的定期培训。鉴于管理会计是一门理论性与实务性均较强的课程,其对授课教师的要求也相对较高,即使是最优秀的教师也离不开不断的学习,所以各高校应当对授课教师的培训给予高度重视。培训的方式可以采取多元化,比如去企业调研、学术论坛、出国培训等等,并对培训结果进行实质性考核,以此确保授课教师的教学质量。
四、结语
本文针对上海松江大学城内主修或辅修过管理会计课程的本科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从学生、教师和学校的角度分析了现阶段我国高校管理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将企业产品生产的“全面质量管理”概念引入到管理会计教学改革方案中,提出建立管理会计教学全面质量管理系统的设想,并就该系统的全面性、全员性、服务性和科学性进行了系统分析。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将就该系统的完善进行跟踪,基于具体实践和日常教学的反馈,持续改进管理会计教学全面质量管理系统,以期为其他院校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课题名称:本文得到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2017GBL009)和上海市曙光人才计划项目(19SG50)的资助。
参考文献:
[1]陆勇.论推进高校管理会计教学转型[J].会计之友,2015(01):17-19.
管理会计教材多是在西方发达国家管理会计体系的基础上编写的。实践应用中,并不完全符合我国现代企业的实际情况。涉及比较好的案例大多也是来自国外,本土适用性差。我国企业在长期的管理会计应用的实践中,也创造了一些切合实际的应用方法,比如邯钢创造的“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的中国式方法,但这些方法并没有在课程的实践化教学中完全采用。在管理会计的实践化教学中,教师多以课堂讲授为中心,很少采用案例教学、课堂讨论等教学方法,忽视对管理会计实务的分析,缺少系统的研究和归纳总结,缺乏具有示范性的典型案例研究报告,因而难以调动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在高校中缺少管理会计案例分析这门课程。
(二)缺乏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模式
美国的管理会计资格证书(CertificateinManage-mentAccountant)考试内容包括Economics,FinanceandMangement;FinanceialAccountingandReporting;Mange-mentReportingAnalysisandBehavioralIssuse;DecisionAnalysisandInformationSystems等内容,由此看来,其实用性已经超出传统会计师的基本职能。近年来,报考CMA的人数已有超过CPA之势。现代管理会计学科的发展使传统的财务会计会计理论和方法受到挑战。和西方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的管理会计的后续教育中还诸多问题,既没有推行管理会计职业化证书考试,也没有建立管理会计师的资格确认制度。教师缺少参与企业管理会计实践的经历,在授课中仅靠自己对教材的理解传授,很难有效地指导学生开展管理会计实践活动。
二、管理会计课程教育改革的构想
(一)进一步完善教学改革的机制
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是个社会问题,需要调动全社会力量积极参。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做法。如美国IMA和AECC,一直都在积极致力于管理会计课程理论与实践的改革活动,高校与相关的大公司建立定向的合作关系。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还可以以校企合作的形式来积极培养。需要不断改进过去由培养单纯的决策参谋人员,逐步转向培养必备的实践创新能力。在完善实践化课程体系建设方面,管理会计侧重于对企业成本数据的运用,使教学计划、教师的授课更具有实践价值。
(二)加强案例和软件化教学
管理会计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教学的重心在于注重实践,培养学生创新与应用能力。在西方发达国家,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案例模式主要表现为:一是采用教学引导性案例教学。其特点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相关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探讨问题的主动性。二是采用效果证明性案例教学。此种案例一般作为阅读材料插入教材章节之中,可以增强教材的生动性和学生对管理会计学习重要性的认识。三是采用方法应用性案例教学。案例通常高度的简化,其特点是但贴近实际,极有利于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将管理会计课程教学与相关高等数学和财务软件相结合,尽力应用直观的方法解释抽象的高等数学方法:如最小平方法,通过设置回归方程,把历史数据坐标点分别带入,最后将各方程左右分别求和,得到新的联立方程,求得回归方程,这种方法形象直观,容易理解。又如,在确定最佳订货批量时,先推导不考虑采购成本和缺货成本下的简易模型,通过订货成本与储存成本线的特点,由他们的交点求得经济订货批量,直观易懂。利用ERP实训室,让学生利用Excel等软件正确快速的计算内含报酬率或NPV等指标,既避免了复杂的数学计算,又让学生把重心转移到了管理会计的思想上来,为更高效的对企业的预测、决策、控制、规划和业绩评价等实践服务。充分发挥管理会计课程实践化教学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的独特作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1-000-02
一、管理会计对高职会计教学的重要性
管理会计是对过去进行总结、对现在进行控制、并且在总结研究的过程中对未来有一个很好的筹划。管理会计是因为报告对象的不同,跟财务会计分为两类。管理会计主要侧重于向会计主体的经营管理者提供进行经营规划、决策、控制、业绩评价等所需要的相关信息,这样才能更准确的了解所有的实际财务问题,并更好的改善总结。首先就是要了解管理会计在各领域存在的重要性,而在学校就是最好了解的一个机会。在社会上只能根据工作了解到本行业的规章,而在学校能根据课程对各方面有所了解。在高职开设课程能更好的利用到高职的教学理念,实践永远跟理论相结合去实施。然而高职想让学生有更多的管理会计意识,就要让学生认识到在各行业中管理会计的重要性。
在各个中小型企业中要求所有的经济活动都要收纳进管理会计之中,通过预算、决策等提升财务管理的效率。中小型企业的财务管理本身就有着特殊的性质,这些性质主要表现为传统的记账方式,以及会计信息得不到全面控制利用,而管理会计则可以改善中小型企业的自身管理,从而实现财务现代化管理。由于各方面原因,目前高职会计教学之间也是竞争激烈,中小型企业也面临着严重的财务问题,如果能很好的把管理会计运用进去,那么中小型企业在很多地方遇到的困难也能得到相应的解决,由此可见管理会计对高职会计教学的重要性。
管理会计在实际应用中起到的作用是能对信息进行处理,通过信息对未来前景做出相应的预测和预算,并且做出决定的作用,同时管理会计的主要目的也是为了增加利益,提高经济效益,降低风险。之前,财务方面可能更多的是根据实际账务情况来解决现存的问题,而管理会计则是通过统计所有跟财务有关的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大大为公司的实际情况进行说明并预算,将公司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预算出来,将问题扼杀在摇篮之中。而在高职会计教学中学生大多数接触的是传统的会计理论知识学习,对于今后在工作中的会计应用不熟悉,而会计管理的教学则能是学生对会计岗位的本质有一定的深入了解。
可见,管理会计的课程在高职学习当中显的尤为重要,在对熟知掌握财务会计理论的前提基础之上,不断提升能力,这样才能在之后的工作中,把知R运用到实践中。对今后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二、管理会计在高职会计教学中的着重关注方向
老子曾说天下的大事都是从很小的地方一步步做起来的。在高职会计教学中我们要着重了解的就是如何对财务进行分析,如何看懂报表对我们来说也很重要。本文我们从分析利润表来说明精细化管理的经营决策。
首先在学习前我们要先有一个意识就是全国通用的利润表不一定适合所有的企业,反应的财务需求,不可能面面俱到。一个合理的利润表更能为企业的管理、经营提供服务。总之,更细化、更实用的利润表,可以全面看到营业收入、成本的构成,期间费用的各明细、公允价值变动每一个金融产品的构成,甚至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收入、支出来自哪里等,能更深入、全面了解企业的收入、成本、利润情况。对于利润表,我们要在坚持重要性的原则之上尽可能细化,这样能为之后的统计及报告提供更准确重点信息。其次,要重视各项收入、成本在营业支出收入上占的比重,明确哪些是公司的主要经济来源。毕竟很多公司都是为了提高收入,增加利润,会选择在员工福利和各方面进行罚款,这是不利于公司的发展的,同时也为分析预测增加困难。一般,成本占收入的指标是不会有很大变动的,如果变动大的话,就说明出现了问题,利润表就能体现到我们在什么地方投入的过多等问题,及时的预算改变策略就能避免很多问题的发生。当然利润表不是最终的财务信息,也是需要配合实际的台账来使用,毕竟详细的台账不是能完全体现的,利润表和各台账结合起来,就能起到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的作用,并且有利于全方位、多角度的掌握整个企业的收入、成本、费用、利润等情况,这样管理会计人员就能很轻松的对期间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并且及时解决,对未来的预算也能更精准,有更多的策略来应对之后会遇到的问题。
其次我们要知道财务上的增加利润有两个途径:提高收入、控制成本。然而这并非财务人员的专长,这就是财务管理会计的职责了。这个道理都知道,但是怎么做就成了问题,成本控制是需要方法的,并非减少支出就是控制、不该减少的支出减少了,可能会带来不良后果呢。流程控制就是每一个流程的控制人员掌握的信息不同、在每一环节的审核能起到监督、制约的作用。减少虚报、谎报费用的支出、铺张浪费的现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成本费用。标准控制最早使用在20世纪初美国的汽车公司,即对差旅、住宿、交通有个标准、把这个标准控制在日常管理之中,避免无用开支。总量上控制就是每年我们都有一个预算的成本,尽量把成本控制在标准之中。有看的见的成本就有会被忽略的地方:资金成本、机会成本、沉没成本。它们看不见、摸不着,但是是客观存在的。想要学好管理会计,不是盲目的去学好专业知识就好,我们要有方法的知道从哪里入手、哪几方面是管理会计最主要的模块,这样才能把知识运用到位。
的父亲曾教育子女:“此生理想,近期计划,今日功课”。“有原则不乱,有计划不忙,有预算不穷”。这两句话本是教育孩子要有远大的理想就要切实步骤,做事有原则,有计划,有预算。在管理会计中最重要的就是预算,预算管理能起到降本增效的作用,为了实现目标利润。实现资金收支平衡兵有所盈余,在预算编制、执行的过程中,必须对有关的成本费用做出总额度的限定。严格有效的预算能够大大避免无效投入和浪费,能够尽可能用有限的资源来完成更重要的目标。所以,预算是降低成本、创造利润的重要手段。当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能真正的掌握利润表和明确目标的时候,我们就能很好的学习吸收知识并运用到以后的工作中。
三、管理会计的发展
中国的财务会计工作中大多数仍然局限于做账、报税,我们在管理会计方面的发展非常缓慢。推进管理会计的发展,做好财务报表分析是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如何利用财务数据、经营数据为企业管理人员全面服务,做出有价值的探索和实践是每个管理会计人员要去努力的方向。财务会计跟管理会计是并行存在的,管理会计更多的关注的是管理方向。现如今我国的财务人员已经有很多了,但是管理会计人员还是很少的,不少企业也是高薪聘请外来的管理会计师来坐镇公司。目前针对社会需求,学校也开设很多课程,管理会计也是很注重的一部分,在学习财务知识的前提,不断通过实践去对企业的案例进行分析。工作中不断追求创新突破,在学校也要抓紧这部分的教育,开设课程,编写书籍,相关课程等都要参与其中,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财务知识,增强学生对于这方面的意识,这样才能在进入社会后更好的对企业的财务进行分析预测,让管理者能够做出更准确的选择。开设课程学习文化课一方面是加强理论,但是最重要的还是实践,所以在校期间最好能有专门的案例进行分析,能到企业去实习最好,但是现在的学校实习是很难学到什么的,本身管理会计出身的就很少,做的好的就更稀缺了,更是有很多的学生连专业都不能对口,所以,在学校进行实践性的分析是很重要的,只有更多的实践跟经验带上充实的理论知识,才能在之后的工作中更加的顺利。还有就是加强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财务人员不只是做账这么简单,不管是作为什么来做分析财务报表时,都要持以怀疑的角度去分析,看到的报表未必是真的,还是要结合多方面提供的信息分析。管理会计的发展是势在必行、指日可待的。只是需要各领域的财务工作人员去加强意识,在人员培养的过程中也不忘从企业,单位内部做起。这是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很大影响的,所以,每个人都是有责任的。
四、结语
管理会计在未来的发展路上必定会有很大的阻碍困难,但是它一定会在之后的经济上占据主导地位,对未来的经济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并且能够很好的利用财务信息作出正确的经营决策。因此,对于高职会计教育,一定要重视管理会计的教学,为将来的财务人员创建出全面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张建.管理会计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36).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7)01-0095-02
管理会计自从上个世纪出现以来,在本世纪已经广泛地应用到各个国家当中了。作为一种企业会计新兴的发展模式,管理会计的形成是贴合时代特征的,它能够更好地为企业服务。管理会计最主要的作用是可以为企业所进行的活动提供强有力的资金风险保障。主要以企业的资金动态作为相关研究对象,通过强有力的经济后盾保障企业的高效经营以及经济增长。笔者通过大量文献资料以及相关经验,对于管理会计目前的现状进行了理性分析和探讨,并且从中获得结论,从而对于管理会计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一、我国管理会计的现状
(一)管理会计理论难以在实践中应用
管理会计这种管理模式只适用于某些特定的经济形态当中,其中有些观点在现实中难以实现,并且企业面对某些状况时使用管理会计的相关理念难以解决问题。所以管理会计想要在实践中合理应用,企业的相关模式要切合管理会计,或者要使二者能够协调起来,这就需要对企业的经济结构以及组织结构进行调整,或者对管理会计的相关内容根据企业自身情况进行调整。这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是相当困难的。
(二)已知的管理会计模式缺乏创新性
自从管理会计模式出现到现在已经有很多年了,但是管理会计自从出现以来其自身的发展速度却格外缓慢,它其中许多理论已经开始不适用于当前的市场经济。管理会计缺乏相应的研究,相关的所谓理论更新也只是表面的内容,没有太多实质性的进展。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管理会计的已知理论在某些角度已经开始与时代脱节了。对于现代化的企业来说,管理会计的某些理念并不适用于当代企业的发展。
(三)管理会计在实际应用当中不能贯彻其主要理念
管理会计最初出现一直到现在,所秉承的主要理念一直是科学合理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并对企业的经济风险进行把控。但是某些使用了管理会计模式的企业却不能很好地把握这一主要理念,在实际应用当中,很容易出现由于目前的短期经济效益而忽视了长期的发展。同时,这种只重视短期不在乎长期的经营理念也会严重影响企业以后的发展。
(四)实施范围小,还未能形成规模化的系统
管理会计这种经济管理模式最初是出现在西方的经济体制之中的,这是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仍然在逐步完善和深化之中。另外,再加上我国的企业自主性较差,一方面国家监管力度较大,另一方面企业自身也缺乏相关的自主性和创新性。所以我国的管理会计模式的应用程度以及应用方式都与国外有着较大差距。在我国,管理会计仍然处于应用的起步阶段,对于其应用的范围和规模都还较小,还未能形成规模化的系统模式。我国的管理会计模式仍然需要继续深化发展和完善。
(五)还未能形成科学的管理会计的理论体系
目前来说,我国对于管理会计的应用基本还停留在管理会计的实际应用当中,对于其自身的相关经济学理论知识并没有给予太多重视。这是典型的只重视表面而忽略了其本身的内在的错误应用方式。在这方面国外对于管理会计的理论知识的研究要相对国内较好一些,我国由于大量地照搬国外的管理会计的相关模式,对于其自身缺乏系统化的归纳和总结,难以形成科学的管理会计的理论体系,也就无法真正将这种模式利用起来。
(六)相关专家以及企业对于管理会计的研究缺乏热情
目前我国会计方面的研究多是面向于财务会计方面的,尤其是在高校的学科设置上也对其有所体现,高校的财务课程关于会计方面的多是财务会计,比如常见的金融会计以及财务审计等专业。管理会计相比于财务会计来说只能算是起步阶段,尤其是在理论研究上。我国对于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现在还仅仅停留在数据分析以及问题预测上,并没有针对我国的企业模式形成与之相对应的较为完整科学的理论。再加上相关的专家学者以及企业对于管理会计都兴趣缺乏,所以管理会计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只是停留在起步阶段,没有任何推进。
二、我国管理会计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建立专门的研究机构
目前来说,我国对于管理会计的应用程度仅仅停留在表面,这对于一种经济管理模式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建立起专门的管理会计的研究机构对于加强我国国内的学术流以及探讨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在研究机构对于管理会计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深度研究和探索,同时企业还可以在研究机构当中通过理论知识的磨合和理解将管理会计的理论知识与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起来,从而总结出最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管理会计的新模式。
(二)与国外发达国家建立管理会计的合作交流机构
管理会计模式作为一种新模式,知R的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建立专门的管理会计的合作交流机构一方面可以通过与其他国家的企业之间的行业交流来发现自身的不足,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学术性的交流完善管理会计的相关理论知识。
(三)加强管理会计在高校专业课程中的份量
我国的高校的经济相关专业目前来说仍然以财务会计为主,对于管理会计这种新模式的专业设置可以说是少之又少。在未来的发展当中,作为一种具有强大应用价值以及实用性的经济管理模式,将其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专业设置到高校当中是非常有必要的。一方面要将其作为课程设置到学科当中,另一方面,针对管理会计的教材也要重视起来,要根据我国的实际经济发展情况编写适合于我国的管理会计教材。同时加强宣传,提高管理会计在高校师生心目中的地位。另外,针对经济学的相关课程,也要开设管理会计的选修课程,让非管理会计专业的学生也能对这种模式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四)提升企业相关人员的素质
某种角度讲,企业的管理者的自身综合素质的高低决定了企业管理模式的实际应用水平。因此,未来的管理会计要发展,首先企业要做的就是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要让企业的管理人员充分认识到管理会计这种模式自身所具备的优势以及对于企业的重要作用。应加强企业管理人员对管理会计理论知识的认识,可以为企业管理人员安排相关的管理会计培训课程,从而全方位多层次地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可以将管理会计这项培训作为企业管理人员必需的培训条件之一,并且根据培训情况进行考核。
(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管理会计作为一种经济模式,其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是最终一定是要应用到实践当中去的。我国的管理会计领域首先需要对理论知识的研究重视起来,进行一定程度的深化研究,使得我国的企业能够很快地将这些理论观点利用起来,并且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将其应用到企业的实际运营当中。通过对于各种关于管理会计的经典案例的分析研究,企业从中学习管理会计的推广经验,进而得到企业整体的认同,并根据其设计出与之相对应的管理会计的管理模式,加强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程度。
目前多数管理会计教材,都是以传统管理会计内容为主,部分教材浅显地加入近年管理会计新领域的介绍,比如质量成本管理、环境成本管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作业成本法、平衡计分卡等,而关于人理论、组织行为学等相关前沿学科涉及不多或是。管理会计与传统的财务会计课程理论部分内容存在交叉重复现象。为了保障传统财务会计(比如财务管理、成本会计)课程体系的完整性,通常删减管理会计课程的相关内容。这样不仅没有达到学科间整合衔接的目的,而且打乱了各学科的系统性。在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中,专业教学内容跟不上管理会计职能的拓展,未能体现与时俱进。因为在管理会计课程设置中,涉及大量的高等数学以及相关数据处理软件问题,尤其是文科类学生,对高等数学很难理解,因此也就难以把握管理会计的基本思想与原理。
(二)课程缺乏经典案例
管理会计教材多是在西方发达国家管理会计体系的基础上编写的。实践应用中,并不完全符合我国现代企业的实际情况。涉及比较好的案例大多也是来自国外,本土适用性差。我国企业在长期的管理会计应用的实践中,也创造了一些切合实际的应用方法,比如邯钢创造的“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的中国式方法,但这些方法并没有在课程的实践化教学中完全采用。在管理会计的实践化教学中,教师多以课堂讲授为中心,很少采用案例教学、课堂讨论等教学方法,忽视对管理会计实务的分析,缺少系统的研究和归纳总结,缺乏具有示范性的典型案例研究报告,因而难以调动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在高校中缺少管理会计案例分析这门课程。
(三)缺乏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模式
美国的管理会计资格证书(CertificateinManage-mentAccountant)考试内容包括Economics,FinanceandMangement;FinanceialAccountingandReporting;Mange-mentReportingAnalysisandBehavioralIssuse;DecisionAnalysisandInformationSystems等内容,由此看来,其实用性已经超出传统会计师的基本职能。近年来,报考CMA的人数已有超过CPA之势。现代管理会计学科的发展使传统的财务会计会计理论和方法受到挑战。和西方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的管理会计的后续教育中还诸多问题,既没有推行管理会计职业化证书考试,也没有建立管理会计师的资格确认制度。教师缺少参与企业管理会计实践的经历,在授课中仅靠自己对教材的理解传授,很难有效地指导学生开展管理会计实践活动。
二、管理会计课程教育改革的构想
(一)进一步完善教学改革的机制
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是个社会问题,需要调动全社会力量积极参。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做法。如美国IMA和AECC,一直都在积极致力于管理会计课程理论与实践的改革活动,高校与相关的大公司建立定向的合作关系。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还可以以校企合作的形式来积极培养。需要不断改进过去由培养单纯的决策参谋人员,逐步转向培养必备的实践创新能力。在完善实践化课程体系建设方面,管理会计侧重于对企业成本数据的运用,使教学计划、教师的授课更具有实践价值。
(二)加强案例和软件化教学
管理会计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教学的重心在于注重实践,培养学生创新与应用能力。在西方发达国家,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案例模式主要表现为:一是采用教学引导性案例教学。其特点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相关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探讨问题的主动性。二是采用效果证明性案例教学。此种案例一般作为阅读材料插入教材章节之中,可以增强教材的生动性和学生对管理会计学习重要性的认识。三是采用方法应用性案例教学。案例通常高度的简化,其特点是但贴近实际,极有利于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将管理会计课程教学与相关高等数学和财务软件相结合,尽力应用直观的方法解释抽象的高等数学方法:如最小平方法,通过设置回归方程,把历史数据坐标点分别带入,最后将各方程左右分别求和,得到新的联立方程,求得回归方程,这种方法形象直观,容易理解。又如,在确定最佳订货批量时,先推导不考虑采购成本和缺货成本下的简易模型,通过订货成本与储存成本线的特点,由他们的交点求得经济订货批量,直观易懂。利用ERP实训室,让学生利用Excel等软件正确快速的计算内含报酬率或NPV等指标,既避免了复杂的数学计算,又让学生把重心转移到了管理会计的思想上来,为更高效的对企业的预测、决策、控制、规划和业绩评价等实践服务。充分发挥管理会计课程实践化教学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的独特作用。
2014年,财政部启动了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活动,管理会计成为专业领域的热点,管理会计担起企业转型重任。管理会计是一门新兴的将现代管理与会计融为一体的交叉性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务操作性。一直以来,管理会计课程早已经成为大中院校会计学、财务管理等专业的专业核心课,但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目前在实践教学理念、实践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手段以及实践教学形式等方面,还解决得不够好,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管理会计课程实践教学如何开展,真正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是教学面临并且需要探索的问题。
一、管理会计课程实践教学现状
为了解管理会计学实践教学情况,课题组抽取了财务管理专业13财管三个班共计180人(全部参加调查)、12财管三个班共计187人(全部参加调查)、11财管三个班共计150人(部分参加网络调查)等9个班级进行了问卷调查,旨在为管理会计实践教学改革提供依据。本次调查共选取了9个班级共计517人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部分为“学习认知”,主要包括学生对该课程的认识和课程实践对未来工作是否有帮助方面的调查;第二部分为“教学相长”,主要包括管理会计课程实践方式、希望的课程实践方式以及自己承担的课程实践角色等内容的调查;第三部分为“教学效果”,主要包括学生对该课程实践教学的评价和期望。
(一)课程实践认知
从表1可以看出,本次调查专业和班级都是财务管理专业的班级,《管理会计》课程属于其专业核心课,大部分同学也认为有必要开设这门课程,也赞同该课程的实践对未来工作帮助,但是在对
待该课程的态度上却并不乐观,能做到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学生寥寥无几。一方面显示同学对学习该课程主动性不强,但某种程度上也显示出大多数学生对管理会计的功能定位还不能很好地理解,另一方面也反映老师没有很好的引导和诠释。
(二)课程实践过程
从表2可以看出,管理会计实践教学采取的方式主要有案例分析、专业技法、模拟实训和去单位实习等。因为这项调查是多选,所以调查比较分散,但仍然可以看出同学对课程实践期望的方式,但实际容易操作的也许还是案例分析。对于自己在日常课程教学安排的课程实践中承担的角色的调查中,有1/4左右的同学表示自己承担分析思考,撰写报告的任务,有近1/3的同学表示参加了分析思考、联络团队协作两种任务,但也有近一成的同学坦诚自己在课程实践中只是挂名。从这一调查来看,真正承担分析思考、撰写报告的同学确实会对巩固和理解课程有很好的作用,但财务管理专业班级普遍庞大,小组分工协作不是很好,实践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另外,在同学考虑的岗位的调查中,会计核算岗位工作还是占多数,占到了近1/3,但也有两成的同学希望从事管理会计工作,并且实践变得极为迫切。
(三)课程实践效果
从表3可以看出,目前管理会计课程教学存在诸如理论与实践、与其他学科重复交叉以及课程设置不科学等问题,不难看出管理会计课程实践教学确实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缺乏实际应用价值等问题。管理会计的应用不一定要在大型企业,相关内容也不全是高大上的东西,而是在中小企业实践中迫切需要应用的基本内容。大部分同学很希望老师对于课堂讲解讲深讲透,多讲案例,认真完成管理会计课程实践任务,更期待能到企业实习,但也有少数同学对于实践任务消极对待。
二、管理会计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过于空泛,不够具体明晰
学院一直坚持地方性、开放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坚持内涵发展、特色发展、转型发展,努力把学校建成一所特色鲜明的应用本科院校。学院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了,就需要各个二级学院制定具体的落实政策,但二级学院制定的具体目标往往过于空泛,主要还是侧重理论,不够明晰,没有完全以职业化为导向进行落实,人才培养方案真正体现应用型、实践性不够。应用型本科院校处于高职院校与一流高校之间,与一流高校自然不用比,但相比高职院校,理论基础确实扎实一些,但是在实践技能方面并不突出,甚至还形成短板。
(二)管理会计课程体系单薄,实践课时不足
自学院财务管理专业2010级开始开设管理会计课程以来,管理会计课程体系单薄,从2010级的68课时(理论课时62+实践课时6)、2011级的72课时(62+10)、2012级的51课时(45+6),再到2013级的48课时(42+6),基本课时除了2011级较前有所提高外,后面一再压缩,实践课时也相应缩减至最低限度,很难有效开展实践活动。另外,管理会计课程设定在第三学年的下学期开设,前续课程为财务管理和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和成本会计两门课程与管理会计交叉较多,但是三门课程没有进行系统地整合,主要靠老师之间的沟通协调来解决这个问题,有时难免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热情。
(三)管理会计课程实践形式缺乏情景,比较单一
目前管理会计课程实践形式主要有案例分析、模拟实训、去企业实习等几种形式。案例分析在管理会计课程的实践教学过程中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法之一,也是目前实践教学通用的方法,一是资料容易搜索查找;二是相对于其他方式较容易操作。案例分析法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巩固和理解,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是班级学生人数多,小组成员多,常常会出现案例分析最后只是几个同学去收集资料、制作PPT、和撰写案例分析报告等,出现了很多打酱油的角色,实践效果打了折扣。ERP沙盘模拟实训确实是一种较好的互动体验式教学模式,但还是侧重记账和报表,管理会计还没有设立专门的多媒体教学系统。而对于学生比较青睐的去单位实习,但是企业往往会由于信息安全的保护,不愿接受大学生去实习,即使接受了,基本承担一些打杂的工作。
三、应用型目标下管理会计课程实践教学的思考
(一)开展以职业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以职业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对于定位于应用型本科的院校,尤其重要。大部分同学毕业后进入社会就业,而企业需要的是高技能的有创新的应用型人才。与一流大学比,我们差距太大,与高职院校相比,我们实践能力太弱,我们很容易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境地。我们要把学校的人才培养和发展定位放到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去定位和思考,我们应真正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落到实处,把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作为教学重心,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样才能突出我们院校的办学特色和人才优势,从庞大的就业大军中脱颖而出。
(二)优化管理会计实践教学体系
目前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主要突出了财务会计的专业实习,管理会计实践方面涉及较少。因此,要使学生尽快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就必须优化管理会计实践教学体系。要打造课内实践与课外实践相结合、手工模拟实训与计算机模拟实训相结合、实验模拟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多层次多方位实践教学体系。要尽可能打造适合管理会计课程的实践教学模式,案例选取要尽可能体现管理与会计的对接,体现逼真、实用并形成特色;多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加强学生沟通协作能力。同时积极参加IMA校园管理会计案例大赛,以赛促学,以赛促用,全方位营造管理会计职业化教育氛围,提前开发在校学生毕业任职潜力。
(三)抓住机遇,深化校企合作融合度
2014年财政部推出《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力争3~5年培养一批管理会计人才。全国很多省已经建立了管理会计人才实践培训基地,我们也要顺应形势,抓住机遇,深化校企合作融合度,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服务中,要依靠企业建立产学研结合长效机制,建立良好和真实的实训环境,不断提高对区域经济的贡献度,实现学校与社会的双赢。
(四)打造真正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高校作为会计人才培养的重要力量,应当积极秉承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宗旨,将教育活动与实践需求对接,适应单位对管理会计人才的迫切需要,加大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力度。总体而言,学院的管理会计研究还比较薄弱,已经建立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师一般理论水平较强但实践知识匮乏。学校必须切实采用“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让教师走出去,深入企业,真实了解企业的内在需求和发展瓶颈,可以通过课题方式来探讨企业管理会计应用状况;也可以引进企业管理会计人员,为学生进行企业相关管理会计应用的实施经验和案例总结。
竞争的环境瞬息万变,管理会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我们应顺应发展,积极推动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积极推动管理会计的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加强实践教学的思考与改革,切实培养管理会计应用型人才,使得管理会计在我国真正得到充分的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范晓娥.应用型本科高校《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当代经济,2015(08).
[2]王芹,孙金金.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管理会计教学改革研究[J].商业会计,2015(08).
[3]李迎春.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池州学院学报,2012(06).
[4]陆勇.论推进高校管理会计教学转型[J].会计之友,2015(01).
[中图分类号]g4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3)10-0159-02
[作者简介]郭磊(1979-),男,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管理会计。管理会计又被称为“内部会计”,其主要功能是通过运用管理会计的专门方法,以满足企业内部管理者对企业进行规划、控制和业绩评价等管理活动的需要。近30年来,管理会计在我国得到推广和普及,在加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目前,我国各高校的会计专业都开设了管理会计课程,但大多由于教学内容相对陈旧、教学方法落后等原因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难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笔者通过调查问卷形式对九江学院管理会计课程进行调查,并提出对策建议,为管理会计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一、调查内容和方法
此次问卷调查以九江学院会计学院部分教师和学生为调研对象,参照相关文献资料,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表,主要从课程基本情况、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运用等几个方面展开调查,调查遵循自愿原则,对调查表进行统一发放与回收。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对管理会计课程的重视程度
调查结果显示:75.5%的被调查者对管理会计课程非常重视或较重视,认为一般的占24.5%;72.7%的被调查者对管理会计课程很感兴趣或比较感兴趣,认为一般的占27.3%,这说明管理会计作为会计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教师与学生的重视程度很高,因为该课程内容丰富,涉及企业管理领域的规划决策、控制与业绩评价内容,实用性很强。
(二)教学内容方面
调查结果显示: 19.2%的被调查者对管理会计教材内容滞后于理论与实务持完全同意的观点,50.6%的被调查者持基本同意的观点。说明管理会计教学内容上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严重。我国管理会计教材大多是源自英美国家,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管理会计的实践也日益丰富,但是,目前我国管理会计的教材内容几乎没有多大变化,没有根据我国的企业管理实践内容以及环境变化进行相应调整。
此外,教材内容过于注重数学模型和计算。管理会计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经济预测与决策,适当的数学模型有助于增加决策的规范和科学性,但是大量数学模型充斥教材,很大一部分数学模型忽略实务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影响因素,即使教材有相关的案例资料,其应用分析的目的是为了印证相关的理论知识或者熟悉数学模型的计算,出现严重的理论脱离实际现象,学生只要套用公式就能计算出数据结果,根本无法反映管理的权变性,这样使学生对管理会计的实用性产生怀疑,从而产生厌学情绪,最终培养出的会计专业人才解决管理会计问题的能力薄弱。65.1%的被调查者认为教材中的数学模型有用,但要注意应用条件,甚至有11.6%的被调查者认为教材中的数学模型基本没用。
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等课程教学内容相互重叠,目前各高校使用的相关教材虽各有侧重,但比较分析可以发现,大都存在交叉重复,如: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中的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及标准成本等存在着重复;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两者重复交叉的内容主要有长期投资决策分析、存货管理及全面预算等。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对这几门课程教学内容选择处理不当,难免会导致教学内容重复或遗漏。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方面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同学喜欢互动式的教学方法,79.7%的被调查者认为案例教学法能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提高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能力;54.1%的被调查者对管理会计开展案例教学持非常需要的态度。管理会计课程的授课方式主要采用讲授方式,其特点是先对教材的理论和方法进行讲解,然后结合例题演算,最后学生结合习题练习。虽然这样授课有助于学生快速掌握管理会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但这种“灌鸭式”教学方式来讲授实战性和应用性很强的管理会计知识不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会扼杀学生思维能力的拓展和潜能的挖掘。在实务中,管理会计的工作很多涉及到企业的商业机密或暂时不便公布的内部信息,学生到企业实践机会很少,加之又缺少实际有效的案例教学训练,所以学生实践能力不足,在工作后遇到问题容易束手无策。
(四)管理会计案例资源方面
案例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要达到这些效果,必不可少的条件是要具备高质量的案例资源。从目前我国的已出版的管理会计案例教材来看,可以借鉴使用的高质量的案例数量十分有限,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国外案例多,国内案例少。国内管理会计案例教学起步较晚,因而大量引入国外成型案例,由于中外经济制度和企业管理环境差异较大,国外案例适用性较差。2.旧案例多,新案例少。进入21世纪,我国企业开始应用各种创新的管理会计工具或方法,如作业成本法、平衡计分卡、经济增加值等先进的管理会计方法,取得了不少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但这些实践活动并没有很好地整理成适合教学的案例。3.知识点案例多,综合性案例少。为了与教材内容相配套,很多案例通常是针对某个知识点而设计的,删除了相关业务与其它因素的复杂关系,结果案例与教材习题类似,管理会计教材案例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案例教学的效果。
三、对策建议
(一)更新教学内容
从国际上看,经济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科学技术与管理科学理论不断发展,管理会计理论、实践乃至教学都发生了重大变革,管理会计形成了许多重要内容,如战略管理会计和作业成本管理会计等。为总结管理会计理论和教学内容,西方管理会计学者做了大量的工作,卡普兰教授(1998)对高级管理会计内容进行了重大调整,删除了过多依赖数学方法应用的不定性条件下的本量利分析、线性规划模型、回归分析模型等内容,并对原有的管理会计知识体系进行了重构:将作业成本法和作业管理作为管理会计的核心内容;将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法,目标成本法和改善成本法作为战略成本管理的主要方法;以平衡记分卡作为企业经营业绩考核法。我国管理会计界的学者可以参考国外教材内容体系,结合我国的经济环境和企业的现实条件,编写出既能反映学科前沿又符合中国实际的管理会计教材。
解决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内容重复的问题,一是合并,把两门课程合并为成本与管理会计一门课程;二是成本会计课程只讲授成本核算的内容,成本预测、成本决策及成本控制等内容在管理会计课程讲授。解决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内容重复的问题,管理会计应以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为主线来设置内容,存货管理、短期决策、经营预测、业务预算应划入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则应当以资本运营管理为主线来设置教学内容,长期投资决策、资金需要量预测应划入财务管理。
(二)采用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
要提高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应采用以案例教学为代表的多种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是具有启发性、实践性、灵活性和趣味性的教学特点,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案例,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相互讨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多种教学方式的结合,运用讲授法可以系统讲解理论知识,运用案例法能够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同时可以结合启发式、问答法等开放式教学方法来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教师作为案例教学的组织者,应精心准备,熟悉案例的内容和相关背景,并设计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三)丰富案例资源
为解决管理会计案例资源相对匮乏的问题,高校、企业、会计科研机构应该积极参与并相互合作,编写出本土化的、高质量的管理会计案例。如上海宝山钢铁公司的“全面预算管理”和邯郸钢铁公司的“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等都是应用管理会计的典型案例,目前我国部分企业应用各种创新的管理会计工具或方法,如作业成本法、平衡计分卡、经济增加值、标杆管理等的成功实践,都可以成为本土化和具有时代性的典型案例。高校或者是专业管理咨询机构,在为企业提供管理咨询服务时,经企业同意,可以将收集到的具有经典性、针对性、启发性的实际案例改编成教学案例。高校之间应该密切交流,建立共享的管理会计案例库,以促进管理会计学
科的良性发展。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 management accounting has been promoted, and applied and advanced in overseas. but china’s management accounting advanced education, as showed by some researches, has far trailed the demand of the management. the article, from the analysis of status quo about the management accounting advanced education in china, research how china’s management accounting advanced education reform, and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
keywords: china management accounting advanced education reform
管理会计在中国的运用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伴随着管理会计理论研究兴起而展开的,其历史并不长。大部分企业对全面预算、风险分析、差量分析、长期投资决策方法、企业员工业绩评价等都知之甚少,企业会计人员仍缺乏管理会计的基本观念,更谈不上应用这些方法去参与经管理会计在中国并没有引起多数企业的重视。21世纪是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以迅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革命将使得人类社会、经济、文化和管理各方面正在发生重大变化。然而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工具的管理会计落后于时代要求,为适应当今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需要,管理会计教育的创新与变革已经是刻不容缓了。
一、中国管理会计教育落后之分析
(一)教育理念落后
美国的约翰逊和卡普兰两位教授,他们在1987年合写了一本轰动西方会计界的专著《相关性消失了——管理会计的兴衰》,对西方管理会计的知识体系提出了许多批评意见。这两位美国教授在该书中认为:近年来的西方管理会计实践一直没有多大的变化,目前的管理会计体系是几十年前研究成果的产物,甚至管理会计现在必须要从属于财务报告,从而对管理人员所进行的规划与控制的决策已不再具有相关性(孟焰 1999)。这种与决策不相关性的现象在我国仍十分突出,调查显示,我国管理会计教育主要侧重于对管理会计基本原理、方法等的理论传授上,忽视对管理会计实务的分析,普遍缺少对本国管理会计经典实务的分析,与我国管理会计实际联系较少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国会计界对实践中已有的一些典型成功案例明显缺乏系统的研究和归纳总结,到目前为止只有很少的案例得到了系统的研究与总结。缺乏具有示范性或样板性的典型案例研究报告,是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未能得到有效普及和推广应用的重要原因(孟焰 1999)。
(二)教学内容陈旧
为了促进西方管理会计的发展,卡普兰教授(1998)对西方高级管理会计内容进行了调整,在其《高级管理会计》(第三版)一书中,强调了作业成本法和作业管理的理论与实务方法的重要意义,并将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法、目标成本法、改善成本法作为战略成本管理的主要方法;对传统的以净利润或投资报酬率为主的经营业绩衡量指标与方法进行了重大的变革,提出以经营业绩平衡表来考核企业经营业绩的四项综合指标:财务经营业绩指标、为顾客提供服务的业绩指标、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业绩指标、员工学习、产品创新与成长的业绩指标;同时为了便于理解与操作,将该书在第一版、第二版中所涉及的不确定性条件下的量本利分析、线性规划模型、回归分析模型等全部删除,从而将数学方法的应用降至最低点,由此也可以看出增长数学方法的卡普兰教授在开展管理会计研究中的重大变化(孟焰 1999)。实践表明卡普兰教授的改革是对的,在他与他同事的倡导下,西方管理会计得到了迅速发展,不仅体现在对原有的管理会计知识体系进行了改造,而且还产生了管理会计的一些分支学科,如作业成本管理会计、适时制生产系统、制造资源计划、质量成本管理会计、战略管理会计、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增值管理会计、社会责任管理会计、资本成本管理会计、国际管理会计等以及人理论、组织行为学、信息经济学等相关科学在管理会计中的应用。我们曾经的调查研究表明,在我国管理会计教材中,成本性态分析、变动成本、本量利分析法、预测分析、短期市郊决策、长期投资决策、全面预算、成本控制、标准成本和责任会计等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约77.82%)(张海涛 张琳 李安琪 2003)。实际上根据历史资料编制预算或计划、标准成本控制、存货的经济批量模型、边际收入等于边际成本的最优化决策等内容和方法都已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了(黄晓波 赵红娥 1999)。
(三)教学方式亟待改革
我国传统会计教育将大部分注意力放在帮助学生掌握现有的会计规则以通过注册会计师考试上,故其狭窄的内容和僵化被动的形式远远落后于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发展。这对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是十分不利的。调查显示,“讲课+讨论”是中国管理会计教学的主要方式,这是一种相对 “传统”的教学方法,其最大的不足在于师生缺少互动,学生不仅不能主动发现和发掘问题,即使有问题,教师也未必知晓并做出回应。调查显示,在管理会计教学中,大约四分之三的课堂时间系“教师讲、学生听”,7.2%的课堂时间用于公开讨论课后作业中的习题与问题,有6.7%的课堂时间用于讨论课后作业中的案例,约4%的课堂时间用于考试(周齐武等 2005)。
二、管理会计高等教育之变革
在工业时代,企业所面临的经济环境是一个相对稳态结构,产品生产表现为大批量、标准化,市场需求变化周期较长、个性化特征较少,竞争主要体现在市场占有率高低方面。在工业经济时代,生产方式经济的主要特点表现为:以资本和劳动力为核心生产要素,经济活动契约化、产品标准化、生产规模大型化和组织结构垂直化。与此相适应,传统管理会计把目光聚集在企业内部的管理与动作上,注重通过控制产品生产成本来完成管理会计的目标,并以产品成本作为定价的基本依据,较少关注风险管理,以制订标准成本和预算生产过程进行控制,利用经济批量原理进行采购决策(黄晓波 赵红娥 1999)。知识经济时代的生产方式是以核心要素是知识,产品的非标准化,生产规模的小型化等为基本特点。因此,企业管理会计必须更新观念,加强市场变化研究,具体包括管理会计基本理论更新、培养目标更新和教学内容与方法更新:
(一)基本理论更新
管理会计视野的拓展和管理会计人员角色的转变,对管理会计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传统管理会计主要研究企业内部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和业绩评价,旨在提高企业内部效率,其立足点在企业内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管理科学的创新,管理会计有必要拓展其视野,关注和研究企业外部环境变化可能带来的机遇和威胁,为管理决策提供多方位、多层次的信息。相应地,管理会计人员的角色也发生了深刻的转变。现行管理会计理论一般地都假设市场是完全竞争的,而市场的参与人是完全理性的,在这个市场中人们取得信息是没有成本,不存在交易费用,不存在市场障碍,市场价格由低要求决定等。上述假设与客观实际已经是越来越不相等了。例如管理会计中的许多市场预测方法就建立在上假设的基础之上的。而技术不变假设和边际收益递减假设等更是支持大规模、标准化生产的基本假设,而基于此假设的管理会计在提供决策依据时,就难免出现决策的失误。
(二)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更新
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aecc)在于1990年9月的《状况报告第1号——会计教育的目标》中提出,会计教育的目标是要使学生具备作为一名会计人员所必备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其能终生学习,并主动适应职业要求的变化,具体内容为:①技能。包括与他人沟通的能力、智力判断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②知识。包括一般性知识、经营管理知识和会计专业知识。③专业认同。指会计专业毕业生应该认同会计专业,乐于掌握作为会计专业人员所必备的学识、技能和建立相应的价值观念,熟悉会计职业道德准则,能进行价值判断,随时准备探讨与会计人员专业诚实性、客观性、适应性及与公共利益相关的问题。可见,管理会计教育必须正视管理会计人员的这种角色转变,改进教学以使学生适应环境的变化。管理会计专业的学生要想胜任工作,除了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外,还必须学习和发展商业管理、战略分析、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三)管理会计教学内容和方式的更新
教学内容和方式的更新,首先体现在正视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将管理会计教育的重心转向学生能力的培养,其课程开发采用“整合取向”,重在考虑多元化知识和现有课程的融合、彼此间的接触、作用和相互渗透以及对现有课程的补充、拓展、加深等。我国不少高校的本科会计专业,专业课时几乎占总课时的1/4,在专科层次上,这个比重更高。根据调查显示,目前,会计专业学生缺乏的是企业经营管理、中文写作、财务管理、电子计算机、外语、生产管理等知识,会计核算知识并不缺乏。因此,管理会计的课程体系在囊括会计专业基础知识之外,还应涵盖相关专业知识,如税收、金融、管理学、法律、工程技术等。
孟教授(1999)根据自身的体验认为,总的来看,进入本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管理会计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发展前景是令人振奋的,新的研究领域层出不穷,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管理会计在加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方面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大。但就管理会计教学本身而言,绝大多数管理会计老师(89.7%)采用中文教科书为教材,有4位(约占10%)采用英文教科书,有3.6%的教学资料选自英文学术期刊,2.08%选自英文实务期刊。由此可推定,如果那些被选用的中文教科书能有效地掌握西方管理会计实务或制度,否则它们对于西方管理会计创新的全面介绍仍然有限。当然,本文的观点并非主张中文的管理会计教科书必须涵盖所有西方管理会计技术或制度。
三、关于我国管理会计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些设想
于1996 年结束的美国管理会计协会(ima)的调查表明美国的企业高层经理对管理会计师期望的变化(j 布洛切爱德华,h 陈康,w林托马斯 2002):经理们希望管理会计师不仅要关注短期财务成果的管理报告,而且能够整理并解释有助于企业成功的信息,包括为企业高层决策者制定和实施成功的竞争优势战略提供关键因素的信息。为了推动管理会计教育的改革,ima 提出了一项四步行动计划,以促使教育界对会计课程进行修订,使主修管理会计的学生毕业后能满足企业对他们提出的技能和素质上的要求。具体措施包括:(1)举办企业界与教育界的交流会,商榷共同的需要;(2)由ima 发起的会计教育改革小组定期会晤,以敦促会计改革项目的开发以及实施;(3)由ima 负责的“管理会计的实证分析”;(4)促进ima 研究成果的交流(任忠奇,夏鑫 2003)。
当然,中国的情况与西方国家明显不同。由于我国没有一个将学术界与实务界都包括在内的管理会计职业组织,学术界与实务界沟通的机会不是很多,这就为开展管理会计的典型案例研究带来很大的困难。这表现在,学术界特别是大学的研究人员很难有机会深入到企业中开展调查研究,因而对企业在实际工作中应用管理会计的情况缺乏了解;而实务界对学术界发表的科研成果感到理论性太强,与企业现实情况不相符合,不能有效地解决企业中的实际问题。所以中国管理管理会计高等教育改革不能完全照搬西方的办法,也不能等中国建立起管理会计师协会和开设管理会计师资格考试再动手,有据于此,本文根据前期研究成果提出如下几点改革设想:
(一)、管理会计内容的调整与拓展
新的经济环境和市场竞争环境要求我们转移成本管理重心、拓展成本控制视角。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产品的价值将更多地取决于产品中所包含的信息和知识,这些信息有技术上的、也有市场方面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以及对市场的掌握在企业增值中占较大的部分,生产制造则占增值中相对较少的部分。产品科技含量日益提高。企业为确保长期竞争优势,不得不在信息、知识发展方面投入大量资金。产品的生产制造成本相对其开发和市场调研支出显得微乎其微。在这种情况下,成本管理的重心应当逐渐从生产制造成本转移到产品研制开发成本方面,由成本控制转移到成本计划。
(二)、管理会计研究方法的发展与改进
进入7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会计学术界大力倡导实证研究方法。早期的实证会计主要是对会计信息与资本市场的关系问题研究,后来又转向研究会计选择的动机及考虑的因素,到70年代末实证会计研究兴盛起来,80年代即已成为会计研究的主流学派。目前我国会计界对实证会计方法存在着不同的看法,这里既存在人们的认识问题,也受客观事物规律性暴露得不够充分的影响。积极响应中国会计学会“管理会计与应用专业委员会”在中国总会计师协会的配合下,发起了“中国管理会计典型案例经验总结与研究”的活动。开展“中国管理会计典型案例经验总结与研究”的活动,将是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开拓性尝试。
参考文献:
1、周齐武,杜荣瑞,王斌,肖泽忠.中国管理会计教育现状分析[j].会计研究 2005,7
2、黄晓波,赵红娥.经济形态变革与管理会计创新[j]. 会计研究 1999,12
3、孟焰.面向21世纪的中国管理会计[j]. 会计研究 1999,10
4、张琳,周建伟,李安琪.管理会计应用环境与中国管理会计教育[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