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题研究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15 14:51:2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小学语文课题研究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

篇(1)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要有启发性,分量要适当,不要让学生机械抄写,以利于减轻学生负担”。肖川博士曾说:“作业是教师精心准备的送给孩子的一个礼物。”“作业给孩子综合运用知识,发展和表现个人天赋提供机会,使教学的影响延续到全部的生活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钢要》中对课程改革的目标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要改变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这就引领我们提升了语文作业设计的理念,要求我们更加关注人文内涵和多元化。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目前教师都比较重视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然而,对如何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设计多元化的语文作业,利用作业来培养学生正确的语文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地探究,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等,却依然关注不够。目前,相对于农村小学作业设计存在很大的局限性。首先,农村家庭、农村社会教育资源匮乏,农村文化教育条件差,农村学生文化面相对狭窄,学习能力不强;同时家长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家庭教育观念和意识淡薄;大量年轻父母外出打工,出现了留守儿童现象;加之教师传统教学模式等条件的限制,导致教师作业设计上,客观性太强,忽视学生的主体性;过多注重知识掌握,忽视学生能力发展,过多考虑作业量的大小,忽视作业质的优劣;过多的单一化、机械性作业内容,生硬操练,甚至重复作业。。这样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和语文能力的发展,都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发展。

二、本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作业:是指学生的一种活动方式,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方式,是学生以某一主题或某一领域的问题为主线进行的一种探究工作或活动,是学生对事物的认知,经过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材料的不断观察、筹划和思考,寻找合适的工具,像科学家那样自行探究达到认知的过程。

农村小学语文作业:就是立足于教育资源相对缺乏的农村,面对小学语文学科特点和不同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现状,对作业多元化设计进行研究。

作业多元化设计:就是从各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有针对性地设计多层次的弹性作业,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作业需要。通过多元化的作业开发学生的多元潜能,拓展学生思维训练的外延,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

作业多元化评价:即教师、学生共同参与,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层次内容的作业多角度地进行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多元智能理论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的广阔性和开放性对于我们正确、全面地认识学生具有借鉴价值。多元智能理论对作业的启示:1、作业设计的尺度应该是多元的。2、作业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提供契机。3、作业设计要引导学生扩展学习的领域。4、通过作业发展他们的智力潜能。5、作业成为他们的人生履历。

(二)现代课程评价理论

突出对学生作业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从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进行评价,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

(一)研究的目标

通过研究探索不同类型的多元化作业的设计方式、方法,让学生通过多元化的作业及评价,感受自己的价值,乐于作业,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二)研究内容

1.语文作业现状调查及分析

(1)调查教师对语文新课标的学习情况;调查教师对多元智能的理解;调查教师作业布置、评价情况。

(2)调查学生对作业的态度;调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调查学生对作业的反馈情况。

2.农村小学语文作业多元化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及重点

(1)开放化原则。(2)兴趣化原则。(3)多样化原则。(4)层次化原则。(5)实践化原则。(6)综合化原则。

3.高效课堂背景下农村小学语文作业多元化设计的研究

(1)根据学生的语言环境、思维能力、认知表现、实践能力等多元表现,再结合《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把作业设计为听、说、读、写、做、玩、观等多种类型。一二年级学生作业注重趣味性;三四年级学生作业注重综合性;五六年级学生作业注重创新性。

(2)根据学生智能的差异,把作业设计为趣味性作业、层次性作业、多样性作业、开放性作业、实践性作业、综合性作业。

五、总结反思

1.课题研究接近尾声,回顾走过的历程,一定有遗憾和不足。繁重的事务,课务,使少数教师不能有更充足的精力投身到教育教学研究之中,给研究工作的深入带来困难。

2.本课题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要求课题组成员能在平时的实践中,将某些现象、想法、感受及时总结、提炼,并能上升至理论层面,而在这方面,有的课题实验人员显然还达不到。

3.作业的内容丰富了,形式多样了,尤其是分层次作业的出现,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如何减轻教师的负担还需要在以后工作中解决。

总之,本课题虽然即将结题,但研究却不能停止。我们所有的努力只有一个目标,全心全意为孩子的学习和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

[2]杨俊权.《浅谈小学语文作业设计》.2008年第三期

[3]肖川主编.《名师作业设计经验》

[4]王群方.《改革课外作业 延伸任务型课堂教学》.《上海教科研》.2006年第6期

篇(2)

【课堂项目】此文为白银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课题批准号BY[2013]G007)“新课改背景下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方式转变的研究”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063-01

一、课题研究背景:

学生语文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一个人今后工作、生活的质量。在语文教学中,虽然老师们做出了种种努力,但来自各方的批评、指责还是此起彼伏,原因何在?教师的教学方式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各方面发展,教师的主宰意识很难改变,社会对语文学科的认可度不满意等。为此,2001年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自此,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课程改革正式实施。如今已是2014年,基础课程教育改革到了深化阶段。《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求树立全新的语文教育理念,摒弃固有的,陈旧落后的传统教育观念,建立全新的语文观、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师生合作观,与此同时,还对语文教师自身所具备的专业素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研究目标及内容: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应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应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课堂教学方式是新课改成败的关键,只有转变教师固有的“旧”的教学方式,努力适应新课改对当代教师教学方式的多维要求,才能使新的教学方式更有效,才能构建符合农村学情的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本课题在研究中,采用案例法、问卷调查法等,以常规课堂教学为载体,教研活动为平台,以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通过典型案例的收集,常规教学、教研与课题研究相结合,利用多种形式与教育专家进行沟通,不断提升自我,进而探究出符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四、研究结果分析:

1.语文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与认识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成为了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是新课程的创造者,教师们都能意识到新课程实施以来语文教师角色的变化及对教师教学等多维度的要求。

问卷显示,96.1%的教师能够意识到新课程实施以来语文教师角色的变化,认同新课程实施对教师要求的提高;80%的教师认为新课程对教师负担有所增加;73.5%的教师能基本把握新课程改革。可见,当今语文教师已经认识到了新课改所带来的教师角色的变化,对自己在新课改中所扮演的角色有了准确的定位。

2.语文教师教学方式转变的具体情况

(1)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方面

语文学习的渠道是多方面的,学生语文知识的掌握不单单依靠教师的讲授,教师应根据学情积极创设问题情景,注重问题的层次性,给每个学生都提供参与探究的机会,教师在加以适当的组织、引导后,学生通过积极的思考、合作交流,进而集思广益、思维互补,寻找到问题的答案。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课题组深入课堂观察、参与常规教研活动、走访调查,了解到有近20%的教师认为语文学习只要教师教的好,学生就能进步;认为语文学习靠学生,老师关系不大的占到10%;认为语文学习靠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占到70%。可见,大多数教师已经认识到教师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2)在多媒体运用及其他教具使用方面

教学实践证明,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个和谐、愉悦的教学情景,把抽象的知识直观化,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升。通过课堂观察和问卷结果显示,80%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经常使用多媒体及其他教学具辅助教学,使抽象变直观,学生容易进入课堂教学情景,又增大了课堂容量;13.5%的教师偶尔使用;6.5%的教师几乎从来不用。问卷结果中显示,44.5%的教师认为最欠缺的知识就是现代教学技术;40%的教师选择了语文专业知识不足。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已经意识到了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必要性。

(3)在课堂教学评价方面

评价语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很大,能调动学生内心的情感,引起学生共鸣,让学生体验到成功,享受到成功的快乐。通过课堂观察及常规教育活动来看,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对学生的评价有了质的变化。以前课堂中师生、生生之间几乎不评价或评价少、形式单一,现在师生、生生之间的评价能很好把握评价时机,评价语言中肯、委婉,以学生为主,采用适时评价和延缓评价相结合的办法,并且采用多元评价、多角度评价,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探讨的积极性,激发了学习热情,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高效。

(4)在课堂教学方式方面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是语文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主要途径。因此,课堂教学是关键,课堂教学方式在新的理念下是必须更新的。通过课堂观察、常规教研活动、调查问卷结果来看,语文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85%的教师能根据学情师生共同制定学习目标,实行充分、开放的预设,坚持适度有意义的讲授,努力构建民主、和谐的课堂。在最喜欢的语文教学方式中,66.9%的教师选择“讨论法”,选择“讲授法”的教师占到12.5%,90%的教师选择“教学方式不固定,课堂上比较关注让学生思考”。可见大多数学生能适应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而语文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上灵活多样,注重学生思考。

五、问题探讨:

首先,农村学校由于受各种客观原因的影响,高效课堂实施学校有限;家校联系少,家长对高效课堂认识程度参差不齐;老教师较多,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式陈旧,专业知识不够充分,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课改的实施。

其次,本课题研究的对象仅限于本乡所属小学语文教师,还缺乏一定的普遍意义,以后的研究工作要多与兄弟乡校交流,全面开展研究。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潘瑞娟.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教学方式转变的研究.青春岁月.2011

[3]周健仁.做有魅力的语文教师.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1

篇(3)

开题过程记录:

2013年4月,万足中心校教管处组织了"学生提问从低段学起"的教学实践活动。全校教师参与了这次实践课。主要由张春花以《永不凋谢的玫瑰》为例,实践课堂上让学生提问,教师进行组织教学,师生共同研读课文。课后,张老师对本堂课的教学设计作了说明。老师们进行了评课,教研主任任会明,赵主任慎重地做了总结。学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教师们从中得到了启发。

反思与启示:

反思:教师如果要全面驾驭学生,既然大胆地放手让学生提问了,那么自己就必须要深钻教材,吃透教材,拓宽知识面,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和组织教学的能力。这样,才能推波助澜。捏在手里的教学是不可能有开拓性的。

启示:通过这次让学生主动提问的教学实践活动。既提高了教师对自己的要求,又激发了学生的新思维潜能,让学生从表层的被动听课回答问题真正转变为主动的钻进文本,做学习的主人。

问题现象:被动听课,思维惰性,金口难开

目前很多教学观以教师、课本为主体。漠视了学生这个活生生的发展个体,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着老师转。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教师只注重自己问,忽视了让学生提问。答案开放时,问题比较少,不敢放手,生怕学生说的问题远离自己的教学设计,故而把握不住本堂课。尤其是公开课,最为严重。久而久之,自然然地限制了学生质疑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问题思考:如何养成提问的习惯

我认为学语文的重要目的应该是能说会道。若要能说会道,就得开启智慧的头脑。学生提问不是三两天就能形成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看是一个简单的提问,却需要长期磨练和积累,并不断地改进,才能慢慢形成习惯。如果学生从小没有动口的好习惯,就是专家突然来上一堂课,也难敲开多数学生的金口。所以我主张学生课堂提问要从低段开始培养。先让学生从课题入手,试着提出问题。再让学生来评评,这个问题提得好不好。老师告诉学生哪个问题是有效的,哪个问题是无效的,哪个问题一般,哪个问题是具有统领全文的作用的。很多时候,老师还得示范。教学生多问"为什么""怎么样""有哪些",少问"是什么",逐步规范问题的有效性。老师的问渐渐的就转变成了学生的问。同时,要鼓励不会提问的学生,开始让他们尝试着提一些简单的问题。这样他们就能轻松地破胆。

专业学习:利用工作之余不断地学习

人的一生最大的进步是利用工作之余勤奋学习。在县教委、语文教研室的组织和领导下,我曾参加过全县语文骨干教师培训,陆陆续续培训学习了一年时间,在这一年里,我学到了很多对语文教学实用的东西。我们学校经常组织语文教学专业学习。我从中受到了很多启发。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我不仅是在学校组织学习时,认真做了阅读提问,自己回答了问题,还作了很多笔记,而且在平时休息之时,我也非常喜欢研读这本书。其中,苏霍姆林斯基写到: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教育手段。

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阅读,正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较长时间的曝光一样,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头脑也需要科学知识之光给以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不要靠补课,也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再阅读――正是这一点在学习困难的学生的脑力劳动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不难看出,这段话强调了阅读对开启智慧之门的重要性。

教学实践:学生提问从低段开始培养

任何一个结果,都是来自一个或长或短的过程。这几年,我一直坚持不懈地反复实践着"学生提问"这个小课题。目前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我们学校的老师基本是教大循环的。我从一册上到二册时,就开始让学生尝试着提问,最先让孩子们从课题入手。如:教学《小燕子进步了》这课时的提问培训。师问:小燕子做什么事,进步了?(学生会很快答出:是在观察冬瓜和茄子的事情中,得到了进步)此时,就让学生自己当当小老师,提出更多的问题考考老师和同学们,看谁的问题提得好?于是学生赶快读课文,思考一会儿后,抢着举手,问题可多了,老师走了一圈,看看孩子们都提了些什么问题。真是意想不到:第一个学生起来说"小燕子一共观察了几次?"(三次)。其他的孩子得到了启发,一个接一个的问题自然而然地出来了。"第一次观察到了什么"(它们的形状,冬瓜是大的,茄子是小的);"第二次观察到了什么"(它们的颜色,冬瓜是青的,茄子是紫的); "第三次观察到了什么"(冬瓜皮上有细毛,茄子柄上有小刺)。这几个问题都抽孩子一一作答了,也齐读了相关的句子。此时,老师用一个填空式的句子,让学生来补充完整。小燕子一次比一次观察得-(生:仔细),师:所以,小燕子-(生:进步了)。这样教学,老师和学生都非常轻松愉快。文章的脉络和逻辑也自然跃入了学生的大脑。学生那种参与研读的喜悦没法比拟。

策略研究:学生提问的三大基本策略

课堂提问不仅是教师的提问,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提问,特别是在改革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对于开发智力,发展学生思维,变学生课堂上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实现素质教育起着积极的作用。所以,我们教师要把课堂提问的权力还给学生。那么,教师怎样做才能真正把课堂提问的权力还给学生,达到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目的。

(1)转变观念,修炼素质。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帅作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观念生发出来的。所以,应先转变观念,树立提问不仅是教师的事,更是学生发展新思想新思维必备的事。让学生能够提出有探索价值的问题,本身就是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学习来说,产生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不能发现问题就谈不上创新。当然,教师要不断地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努力提高业务素质,不仅要做到有问即答,而且要做到答必精彩。

(2)营造氛围,鼓励提问。师生间保持平等,解除学生的恐惧心理。把学生看成是一个发展的人,以共同学习探讨的语气提出问题,与学生交流,要让学生感到老师就在他们中间,也是他们学习的同伴。

(3)搭建一个评价平台。我们学习课文,已经养成了预习课文的习惯,每次预习都要针对课题或内容提出三个以上的问题。课前都必须检查、评议。先由学生分小组读问题再评。然后自评,最后由师评,以一个大组为单位,看哪个组做得最好,实行定期评比。

研究效果:学生提问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小孩子的思维可塑性特别大,模仿性也特别强。天真烂漫的孩子,脑子里充满了奇思妙想,满脑子的疑问,随着老师的点拨,往往绝大多数学生都愿让问题跃然纸上。等待着与同学和老师来一起分享。

篇(4)

教师通过提高自己在提问语言艺术方面的修养,积极进行提问语言艺术方面的加工来激活语文课堂气氛,让学生更乐于学习语文,乐于上语文课。因此,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语言艺术的使用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语文课堂老师提问语言存在的现象

通过对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就语文课堂老师提问语言所产生的效果和提问语言艺术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从中找出问题所在并进行分析。

1、提问语言目的性调查结果

教师在提问时语言表达清楚,问题的指向明确,问题的范围适当时才不会产生歧义,使学生听后,能够快速、清楚地了解其意,能够把问题记在心里。在对石斋小学的学生的问卷调查中得知,由于老师们能够做到目的明确,故学生基本上能明白老师的问题,除非某些学生开小差,没听到或没听清老师的问题。所以,可以肯定的是,教师在提问时基本上能做到目的明确,让学生就着问题进行思考。

2、提问语言启发性调查结果

教师的提问语言富有启发性,才能促进学生思考,不问简单的对不对,这样才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积极地学习。在问卷调查中,本身会积极思考问题的学生不多,教师在提问时还是具有一定的启发性的,故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有所增强,经常思考的学生人数增加了,不经常思考的学生人数减少了,但增减的幅度不是很大,效果还不大理想,教师课堂提问的启发性艺术还有待提高。

3、提问语言沟通性调查结果

学生的求知欲望很强烈,但是有畏惧心理,常常不能够很好地表达自己的见解,这就要求教师在提问时要主动地去接近学生,把学生看成是与自己平等的人,在语言上要具有亲和力,幽默感,这样的提问语言才具有沟通性,才能够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提高教学效率。在笔者的调查中反映出还是有少部分学生害怕因为答错而受到老师的批评或在同学面前没面子而不敢发言,甚至因为自己经常答错而受挫导致不爱思考。可见,老师在课堂提问中没能充分做到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使少部分学生在被提问时有种“上级对下级的拷问”的情绪存在,当然没法做到畅所欲言。

4、提问语言引导性调查结果

在课堂提问中,教师提出问题,就是通过点拨、启发等各种手段来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使学生真正受益。教师能够在提问时注重语言的引导性,引导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调查中,学生通过老师的引导自己解决问题的时候并不多,只有19%的学生表示出比较经常自己解决问题,而有45%的学生认为自己不能通过老师的点拨、启发而去解决问题。出现这种情况,当然不能排除学生本身不爱动脑筋去解决问题的可能性,但若老师在提问时能够充分地引导学生去逐步思考的话,是能够促进学生去思考的。

5、提问语言鼓励性调查结果

在课堂提问中,教师提问语言充满鼓励性的话,就会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从学生的提问中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反映教学效果,以便于教师调整教学进度,改变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在问卷调查中,有75%的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提问,而不经常在老师提问后自发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

综合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语言艺术在多方面都有待加强,在提问语言的启发性,引导性和鼓励性方面,教师有必要做些努力,尽量在这些方面有所突破,使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更有效率。

三、对策与建议

课堂提问语言是体现教师教学基本功的一个重要方面。课堂提问语言的艺术性“加工”与使用,尽情展示出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才艺,使学生愿听,想听,要听,因此,针对以上调查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在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期促使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更有成效。

1、提问语言通俗化,鼓励学生思考。教师在提问时,在把握好目的性的基础上,尽量使问题贴近学生生活,使语言更加通俗化,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课堂中,教师应对自己的语言进行精心组织,选择确切、精辟、通俗、常用的字、词、句,应极力避免使用令人费解的、罕见的词语等。这样,才能达到课堂提问语言形象生动而通俗易懂的目的,这样才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积极地思考。

2、增强提问语言的亲和力,让学生畅所欲言。提问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自己逐步解决问题,而不是让学生照着老师给出的标准答案去应付试卷上的问题。老师应该给学生更多的鼓励让学生畅所欲言,表达他们自己的真实想法。在新课改的理念下,老师要积极遵循“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把课堂主权还给学生,给学生“自己说话”的自由和“说自己话”的权利,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教师在提问时要主动地去接近学生,把学生看成是与自己平等的人,在语言上要具有亲和力,这样的提问语言才具有沟通性,才能够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脑袋去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用自己的嘴巴去表达,获得自我满足;还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善于捕捉学生星星点点的智慧火花,并适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使他们时时处处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创造的乐趣,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提高课堂效率。

3、增强提问语言的引导性,让学生自主发问。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掌握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敢问、会问、善问。学生自己经过深思后,提出的问题对他们来说才是最有思考价值的。作为教师更要科学地运用“无错原则”来评价学生的每一次发言,比如一句口头表扬,一个热情鼓励的目光,一次表现机会的给予,都可以树立起他们的自尊、自信,帮助他们驱逐心灵上的阴云,使整个教学过程沉浸于一种和谐、纯洁、疏朗的氛围中,从而展开思与想的碰撞,心与心的接纳,帮助学生产生质疑、批判的胆量,标新立异的观点。

4、借鉴成功人士的经验,提高语言艺术。教师平时多借鉴成功教师在课堂上的做法,如阅读周刊,观看教学视频,参加教学研讨会等,关键是“吸收并消化”,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提高语言艺术,提高课堂效率。

篇(5)

一、问题设置不合理的原因

1.问题的重复。教师常犯的错误是习惯性重复问题和问题的回答。这种不良习惯把学生训练为只会抓住“重复”的问题而不去认真地或直观地注意问题的初次出现。这种习惯会导致大量有意义时间的丢失,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但这并不是说,在任何情况下教师都不能重复问题和老师的回答。

2.不注意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教师不仅要会问,而且要会听,要成为一个好的倾听者。而成为一个好的倾听者必须注意两个方面:肯定的态度和听的技巧。作为教师,你可以自己观察你自己或请别人观察,你是否集中你的注意力,,对学生感兴趣?仅仅做到这些还不够,因为“听”是一门综合艺术,它不仅涉及到人的行为、认知和情感的各个层次,而且需要心与心的理解。

3.提问到的学生面窄。走进学校,经常听见学生的抱怨“我的老师从来不点我”或“老师总是喜欢点那几个学生”。从这些抱怨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的不满和挫折感。仅点几个学生的教师给了大多数班级成员一个消极的强化——反正我的学习不好,老师比喜欢我,也不会关注我,尽管玩吧。久而久之,这些学生对学业越来越没兴趣,在课堂上开小差,从而导致集体斗志的丧失。

4.自问自答。你见过这样的课堂没有,就是教师很认真地提出一个问题,然后自己回答;或是让学生回答后又打断学生的回答,自己完成回答;或者是在学生答错之后没有试图启发学生思考就加入了个人的评价。结果,整个课堂上只能听见教师的观点,而没有学的观点,学生也不知道自己的回答是对还是错。这些都是极端容易分散学生注意力的行为。当学生知道教师不让他们完整地说出自己的观点时,他们怎样学会去思考、去形成逻辑思维?教师的这些行为往往使学生感到万分沮丧,学生难以形成自己回答回答问题的逻辑系统,从而使学生消极地对待教学。如果确实是问题太难,教师应该充分地启发学生或留给学生课后思考。

5.给予学生消极的反馈。当学生回答只是部分正确或不完整甚至完全错误时,很多教师仅仅只是简单地说:“你离题了”,“不对”,“不正确”。在有些时候,教师故意出些刁钻古怪的题目让不认真听讲的学生回答,当学生答不上来时加以冷嘲热讽,以示惩罚。实际上,着都是消极的反馈方式,会降低学生参与课堂交流的愿望。此时,教师可以运用启发性策略。如用“你再仔细想想,看还有没有要补充的?”“不,并不全对。”或“你能告诉我是怎样得到这个答案的吗?”这些不带任何消极感彩的中性词语。

6.不擅长解答学生的提问。学生在课堂上不愿提出问题,主要是学生的提问、表达受到各种限制,可能还会招致教师的指责甚至挖苦、批评,于是因怕给自己惹麻烦而不提问题的学生只能是越来越多。教师忽视学生的提问是导致学生不爱提问的罪魁祸首。

以上这些做法,严重挫伤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限制了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使课堂提问这一教学方法的优势得不到体现,导致的后果令人担忧。

二、课堂提问应注意的方面

有鉴于上述种种后果,为了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充分体现课堂提问这一教学方法的科学性与有效性,通过课堂提问来组织教学活动应当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要激发学生的质疑意识,让学生大胆质疑。教师既要给出学生“自己说话”的自由和“说自己话”的权利,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脑袋去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用自己的嘴巴去表达,获得自我满足,还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善于捕捉学生星星点点的智慧火花,并适时给i表扬和鼓励,使他们时时处处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创造的乐趣。

2.积极提示,善于启发。在整体把握全篇的基础上,注重前后知识点的联系,巧设问题,吸引学生。有意识地把设问的过程当作开启学生思路的过程,激活他们思维的灵性。在学生思路梗塞时巧言启发,在对立或矛盾中诱其比较,站在新的角度,新的层面锻炼学生的思考力,使他们思维向纵深拓展,感受到思考的乐趣。

3.要由浅人深,循序渐进。一个难的大问题,可以科学地分解为几个容易的小问题,步步诱导,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解决难题。设问要结合学生年龄、研习课题、能力实际,使他们回答问题时可望又可及。

篇(6)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课堂上的提问,可以对同学们的课程知识的学习程度和理解情况有个大致的掌握,从而能更好地实施有效、有针对性的辅导,更好地巩固学生的文本知识。正因为提问在课堂中起着如此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作为教师应该对其有足够的认识并精心的准备所要提出的问题,来保证发挥其实际效果,最终促使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教学任务圆满成功。笔者认为,保证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教学的有效性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创造合适的提问环境

提问是一种沟通交流活动的过程,是师生间教学信息的双向反馈过程,所以它们的有效程度就和师生双方的学习兴趣和态度息息相关。若能创造和谐融洽积极向上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们学习兴趣的提升,使其思维自始至终处于活跃求知状态,对新的教学知识内容吸收理解就更强。因此创造适宜的环境,可以使提问教学有效得到较大的提升,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笔者认为,营造良好的提问教学环境,主要是靠师生之间的互动沟通。要保证师生之间沟通效率的最大化,师生间的关系首先应和谐融洽,应摆脱过去传统的师生地位悬殊的模式教学,积极采用新型的朋友模式交流,打开学生求知的心扉,调动学生们在语文课堂上积极主动探讨问题的热情,才能将课堂提问教学有效的发挥出来。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自始至终面带微笑,为学生创造愉快的求知心情,让其拥有一颗热爱语文课程的心。对犯错误的学生不应直接对面训斥责骂,要以委婉诱导的方法引导该生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顾及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的同时,应帮学生树立自尊、自信的心理,让他们更好的融入语文课堂提问中来。作为教师,更不能吝惜表扬之词,要大胆频繁的给予他们表扬,无论他们回答的对错,都应积极大胆为他们创造表扬的前提,充分调动课堂活跃的气氛,把学生参与提高、勇于回答问题的热情激发到极点,用轻松、活跃、和谐、友爱的提问环境来保障提问的有效性。

在创造提问环境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带头的作用,用积极饱满的教学热情来进行教学提问,并用充满爱心的激情再配上生动活泼的教学语言讲述带给学生们崭新的教学感受,使同学们不再对课堂提问而害怕,而是将课堂提问作为自我提高综合素质、检测自我掌握新知程度的手段,积极主动配合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提问,互相合作的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二、选择适当的提问方式

传统的提问教学往往是验证性的提问,也就是答案早就给出,学生们只是回答是非问题,或者完全照搬教材上的提问模式,使学生的思维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使学生无法敞开自己的心扉说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没有起到启发同学们积极思维的作用,这种传统的提问方式陈旧落后,急需根本性的改革。作为21世纪的教坛新秀,我们应采取新型的提问教学模式。不再是过去教师问学生答的落后教学法,而是提倡师生互动,共同思考,共同探索新知的创新能力培养过程的融合。学只是接收新知识的途径,问才是对新知识的巩固吸收并灵活运用的一种提高方式,因此我们教师要引导同学们在课堂上善问善答,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和探索问题的意识,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牢固掌握新知识,这对学生们一生的受益都是无穷的。

三、提问应预先做好准备

我们教师在每节语文课上课之前要做到充分备课,并制定出最为合适的提问问题。所求的问题方向应是课程上的重难点及疑点问题。提问的内容应尽量贴合课本内容和同学们的生活实际,以便在课堂提出问题时能迅速转换到问题之中,并充分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使学生对所提出的问题特别的感兴趣,这样才会使他们更好去了解以便回答出问题。

篇(7)

一、小学英语有效教学的内涵

(一)小学英语有效教学的概念。

有效教学最根本的特征是课前确立清楚的教学目的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充分准备,课中关注学生科学合理的组织教学,教学后促进学生自由发展。综合有效教学的最根本特征,笔者把有效教学定义为:把学生全面自由发展作为根本目的,通过提高教师授课技能,以尽可能少的教学投入使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得自由发展。

(二)小学英语有效教学的标准。

为了评价一种教学方法的效率,需要制定相应标准,笔者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归纳总结了以下四个评价小学英语有效教学水平的标准[1]:

1.单位课时丰富学生知识储备和了解英语技能的情况;

2.促进师生共同参与和学习的情况;

3.把英语学习和生活情景联系的情况;

4.单位课时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

一个真正高效的小学英语课堂,综合了上述四个标准,各个标准相互促进、相互协调,促进小学英语有效教学水平的提升。

二、小学英语课堂存在问题

(一)重知识,轻能力。

很多老师为了让学生掌握更多知识,整堂课不停地为学生讲解,就是所说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例如新课标教材是以英语短文的形式编书的,需要扩展的内容很多。小学不少英语老师认为自己多讲点,学生就可以减轻负担,把整堂课都用来讲述知识点,导致学生不仅接受不了太多知识,本应该用来扩展自学的机会也没有了。

(二)单纯“教书”,忽视学生个别差异。

小学英语老师通常同时教授多个班级,而每个班级往往采取相似的方法授课,这样一来,一百甚至两百名学生接受完全相同的讲课方式,显然违背了因材施教的原则。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理解能力、不同的接受方式,单一的授课方法必然导致部分学生接受不了,渐渐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

(三)重活动,轻效果。

近年来,英语课堂中出现了小组学习讨论学习的模式,一堂课采用多种活动形式。学生积极参与其中热烈讨论,自律能力强的学生学到了很多知识,也提升了英语交流能力,对于那些自律能力差的同学,这样的讨论毫无意义甚至成了他们课上嬉戏的好机会,课堂的有效教学水平不能得真正的提高[2]。

(四)学生厌学,缺乏自信心。

小学生的特点是年龄小、自制力较成人差很多,他们不能充分考虑学习英语的重要性,若英语恰巧是他们所不喜欢的课程,就干脆不再学习。还有一些小学生对于语言掌握较他人慢,也缺乏迎头赶上的决心和毅力,长此以往,成绩落后,导致厌学和自信心的丧失。

三、小学英语课堂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一)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

长久以来,中国的教育把把知识掌握的多少看做教学的重中之重,而忽视了很重要的能力培养。这种教育方式往往把受教育的儿童看成是白纸或者容器,而老师的作用就是尽可能多地在这张白纸上写下知识或者将自己知道的装进容器里。学生自由发挥和思考的机会很少,阻碍了小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要求整齐划一,学生分层现象严重。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人的智能是多元的,言语智能不同的学生接受英语的能力不同。学校通常为教师制定了统一的教学大纲,教师必须按照相同的进度授课。这就导致学生有的接受得很好,有的却接受不了,存在学生成绩参差不齐的现象。

(三)应付课改,关注形势。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老师为了寻求新潮的授课方式,使课堂教学脱离教学大纲,华而不实,学生虽然整堂课都兴趣高涨,但没能获得实用的知识。例如一些老师没有正确理解自主学习的含义,把自主和放任视为一体。在课堂上让小学生自主阅读英语课文,没有进行阅读目标的规划和阅读后的总结,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一堂课下来也没什么收获。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部分老师单纯应付课改,关注形势,没有真正理解有效教学的含义。

四、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具体策略

(一)明确教学目标。

为了真正做到有效教学,必须将教学目标明确到每一个知识点的要求上。其中就包括每一个知识点的掌握层次,具体要达到熟悉、掌握还是了解的程度。对于一堂课程的具体安排,也要明确到分钟,比如课堂的前十分钟复习上堂课的重点知识,后二十分钟进行新单词和语法的讲授,最后展开情景联系,巩固和加深理解并进行课堂总结。只有把课前的准备落实好,制定详细教学目标并保证目标的可行性,才能节约课上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二)开展有趣、有序的课堂游戏。

小学生年龄小,还处于爱玩的时期,学习和游戏相结合是小学生喜爱的学习方式。除了可在课上开展词语接龙这种常规的游戏外,还需要小学英语老师开动脑筋,创新一些符合教授知识的游戏。比如笔者在讲授名词的复数形式时,采用“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这种接龙的方式,让同学反复理解练习名词复数的使用方法,比单纯的语法讲解的接受性、趣味性大很多[3]。

(三)创造教师继续教育机会。

教师的英语专业能力是小学生英语学习的基础,好的小学英语老师会将小学生带上正确的高效的学习道路。这就需要老师自身不断充实知识储备,夯实专业技能,确保自己的发音准确。同时需要学校和国家重视小学英语老师的选择和再教育问题,加大对优秀小学英语教师的鼓励,使有良好教学能力和高效授课技能的老师得到重视,并推广其授课方法。从教师自身素质出发,保证教学的正确性、高效性。

参考文献:

篇(8)

一、语文课堂提问的必要性

有效的提问对学生们的学习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其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效的提问能开发学生思维,小学生正处在智力开发的黄金期,发散思维的提问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们积极思考,发散思维;二是可以促进课堂上师生交流,活跃课堂气氛,带动其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三是有效的提问可以加速学生理解,渐进式的提问,由易到难,可以逐层深入加速学生们对知识点的理解,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已学的知识。但是,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不仅仅局限于这几个方面,语文是一个交流的学科,通过交流获取知识。因此,课堂提问在语文课堂上显得尤为必要。

二、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当前小学教师虽然将语文课堂提问作为重要课题深度研究,但是却是理论多于实践。大部分语文课堂上还是采用“一讲到底”的模式,课堂枯燥乏味,导致大部分学生上语文课都昏昏欲睡。其中几个较为突出的问题便是内容空洞广泛、枝蔓繁杂、凌乱无序、浅显直露、过于简单、深奥难懂等。当前课堂提问遗留的问题需要广大小学教育者敢于研究,多探究,多讨论,开辟出更加适合学生发展的道路,促进学生们对知识的吸收。

三、就当前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1.精心设计,考虑提问的多面性。内容空洞的语文知识大部分会让学生们昏昏欲睡,加之“一讲到底”循规蹈矩的上课方式,学生们参与的积极性也就普遍降低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们要学会抓住学生们的兴趣点,集中学生们的注意力,促进学生们对知识点的理解。通过富有趣味性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激发他们学习的乐趣。思维创造从惊奇和疑问开始,教师们可以在课前拟定一个小故事或发散性思维式的提问,引起学生们的好奇心,再引入课堂的内容。提问不仅仅要考虑到趣味性,还要考虑到启发性、条理性和抓住思维发散点。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可以提高学生们的想象力。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且小学生正是处于想象力丰富的年纪;具有条理性的问题可以让学生们整理知识点时了解得更透彻,不会因为条理不清而对所学内容茫然无措;抓住发散性思维的问题让学生们能够更愿意加入到思考问题的队伍中去,感染力强,可以吸引小学生的好奇心。总之,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到多面性,包括趣味性、条理性、启发性等,这样才能从多方面抓住学生们学习的心。

2.创设情境,把握提问时机。提问的艺术性不仅表现在问题的设计上,还有提问时机的把握。大部分老师不是在提问的时候直接让同学回答,就是不断重复问题。大部分老师都希望学生们能够在提出问题后便对答如流,根本不考虑学生们是否有足够的思考时间。这样的提问方式即使问题设计得多巧妙都无法实现它真正的作用。因此,教师们在提问时要考虑到两个方面,一是提问的时机,二是等待回答问题的时间。课堂提问的时机要在学生们学习情绪被激发、被调动的时候,学生思维受阻的时候。同时,教师要学会等待,教师要在等待时给予适当地引导,这样学生们在回答问题时会给出更加详细的答案,也会更愿意主动给出答案。这种提问方式更加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对于刚踏入课堂的小学生来说,具亲和力的提问更能激发他们回答的欲望。

3.面向全体,提问保持广度。提问不仅要考虑问题本身,还要考虑被提问对象。所谓的提问要保持广度,即提问时要考虑到全班同学的知识水平和知识理解程度,要让所有的同学都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期待,培养同学们积极参与思考和竞争的能力。同时,要考虑到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不能将问题难度都定在同一水平线上,要让每个同学都能理解这门课的知识,尽量不出现“遗忘的角落”。提问保持广度不仅能照顾到每位同学的理解程度,使他们学有所获,还能提高学生们的自信感及在解决问题时的满足感,以此来调动学生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促进课堂上的交流。尤其是在小学课堂上,从小培养学生们的自信感,有助于学生们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们积极参加活动和积极发表看法的自信心,有利于学生们身心发展。

四、结语

总之,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教育工作者敢于发现和勇于解决。学习不是一种拷贝和传递的过程,而是学生们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吸收和融合新旧知识。提问作为一种传统的授课方式,如果运用得当,提出的问题具有艺术性、科学性,并且考虑到学生们的全面发展,这样不仅可以拓展学生们的知识面,还能活跃课堂氛围。因此,教师们要多思考,多研究,多方面考虑设计出趣味性、条理性、发散性思维强的问题, 让提问成为师生间沟通的桥梁,成为打开学生心房的钥匙。教师们要做个提问的有心人,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篇(9)

在新课程改革教学的推动下,小学语文作为小学阶段重要的一个基础课程,其课堂教学水平效率的提高对于推动小学语文教学整体水平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目前,影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因素,具体如下。

一、影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

1.部分教师还仍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还使用着传统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指的是教师在课堂上仍然是教学的主人,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受听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没有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人翁地位,让学生充分展示其自我的课堂主动参与性,从而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处于被动的局面,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热情不够,整个课堂教学的效率相对偏低。除此之外,有些教师不注重课堂教学的互动,使整个课堂教学死气沉沉,教学效果不佳。总之,传统的教学模式虽然也能够完成课堂教学,但课堂教学所要诠释出的重要意义没有得充分的发挥。

2.教师不注重将课外知识融入课本知识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小学生从其他方面接受语文知识的能力不断地增强,而且渠道也越来越多。网络、多媒体等都能够给予小学生许多新鲜的知识。面对课外知识爆棚的压力,小学语文教师要能够顺应形势,将课外知识也融入课堂教学中,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丰富相关语文知识,也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和学习的积极性。但是由于有些教师不注重课外知识和课本内容的融合,仍然以课本知识为主要教学依据,使学生在课堂学习的时候往往感到缺乏新意,缺乏足够的热情,许多知识已经被小学生在课外学习过,这样整个课堂教学的效率就不会提高。

3.教师不注重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辅助教学

计算机、网络、幻灯、多媒体投影等现代化的教学工具的出现使小学各科教学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无论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形式上,还是教学手段上,都有着重要的改革和推进。有些教师由于不愿意使用这些先进的现代化教学工具来辅助教学,学生在接受相关知识的时候就会显得没有那么积极。比如,教师在讲授《渔夫的故事》这节课时,如果还是那种老生常谈的教学模式,教师让学生通读课文后,进行课文中一些重点内容的讲解,学生学习的时候没有任何新意,就会产生厌倦的情绪,这样就会使整个课堂教学效率得不到提升。

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

在教育新形势下,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方法的广泛应用可以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能够得到真正的提升。

1.教师要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小学生是一个自我表现意识强,但自我控制力不高的群体。在这个教学群体中,如何使小W生能够真正地融入课堂教学中,真正地促进他们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喜爱,从而促进整个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呢?首先,要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小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后,他们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就会加深,他们接触相关知识后自我表达的欲望和自我学习的意识增强,更愿意深入地进行课堂相关内容的学习,从而使自我思考的能力得到了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也会有很大的提高。

2.教师要能够与学生多交流沟通,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小学生这个教学群体更需要教师的关怀,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深入地和学生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不断地给予学生关怀。通过更多的交流,从而使学生能够解决学习中的困惑。比如,教师在进行《蝙蝠和雷达》这节课的讲解时,学生对于蝙蝠和雷达之间的类比会存在一定的困惑,教师通过沟通交流,及时掌握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及时解决,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成就感。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所谓合作学习,指的是让学生之间进行互相学习,通过学习好的带动学习差的,来促进学生整体学习水平的提高。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合作学习的引入来不断地带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让整个课堂教学的效率得到提升。

3.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反馈,进行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何能够得到及时地解决,教学反馈和教学反思是重要的方法。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重视教学反馈,通过考试与学生进行课外交流及与家长进行沟通等方式来进行教学反馈。除此之外,教师要对教学反馈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反思,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更好的提升。

小学语文这门基础性课程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对于语文课程的热爱以及树立一种文学的情怀有着重要的作用。而课堂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课堂教学,通过采用各种方法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使课堂教学能够按照新课改的要求不断前行。

参考文献:

篇(10)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0-0119-02

1.前言

提问,在教育史上上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孔子的启发式教学和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教学思想。《论语》中记录的"不愤不启,不徘不发。""只有当学生处在'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愤悱'状态的时候,可以及时巧妙的进行点拨。"在学生学有疑时,孔子通过循循善诱的提问疏导,使其通过积极的思考解决学习问题,这就是课堂提问的原型。在当代的课堂中,提问己经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提高能力,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文本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从而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本文,有效提问是教师在课堂中有目的地向学生设疑,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其主动思考,进而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开发智力的一种方式。

2.小学语文课堂教师提问存在的问题

2.1 提问数量泛滥。随着新课改理念的普遍传播,语文课堂不再是原来的"满堂灌",而变成了"满堂问"。提问数量增多的原因主要是无效提问的增多。有的教师为了按计划完成教学任务,往往在提出问题后希望学生能够马上作答。比如教师喜欢问"是不是?""对不对?"而学生只是机械的回答是或者不是。学生的思维无法进入真正的思考状态,或者是学生回答后没让学生进一步补充、说明,从而根本无法真正意义上到达教育目标,实现能力发展。

2.2 提问质量不高

2.2.1 提问语言表述不明确。当下小学语文课堂中,因教师能力欠缺而出现的问题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特别是当教师提问时所使用的语言表述不明,造成学生理解不到位,从而达不到理想效果这一现象更是最为常见。

有一节由教龄3年的张老师所执教的一年级语文课《两只鸟蛋》。在带领学生理解课文的时候,为了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鸟妈妈的焦急心情",张老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是鸟妈妈,你会怎么做呢?能表演一下吗?"结果教室里一片混乱,两分钟左右之后才安静下来,而且部分学生依旧沉浸在"做小鸟的欢快之中"。张老师本意是"让学生练习生活实际体会鸟妈妈的焦急心情",是想安排学生说一说"如果鸟妈妈丢了小宝宝,会怎么样。"结果因为自己当时的表述不清楚,致使学生的理解有了偏差,所以出现了"教室里面到处鸟妈妈"的情况。

2.2.2 提问方式不对。在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堂中,相当部分的教师在课堂中会采取一问到底的情况,或者会在核心问题提出之后采取不断的小问题追问的方式;也有一部分教师还有一部分教师课堂应对能力比较弱,对于提问形式的认识比较粗浅式,课堂提问的方式不够灵活,总是使用直问的方致使学生对教师的提问期待感降低,课堂枯燥乏味;也有一部分教师为了显示自己的语言功底深厚,忽略了学生的年龄特点,提出难于理解的问题;还有一些教师因自身原因,语言组织能力不强,话语重复或混乱,使学生不能找到提问关键点等。

2.2.3 过分关注提问技巧,忽略实质。掌握一定的提问技巧是好的,但是现在很多教师不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过多的研究提问技巧而忽视了课堂的实质。甚至于有些教师在观摩特级教师的课之后,觉得名师的提问十分巧妙,于是完全照搬,完全没有考虑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至于教学效果不理想。

3.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3.1 不断学习,思考总结。教师必须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了解新课标提倡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设计更具有开放性、延展性的问题。了解认知主义心理学的基本观点,从学生认知特点出发合理设计提问。了解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教师设计问题时就会更具备科学性,更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3.2 抓住关键,把握时机。"所谓'关键处'是指教学目标中的重难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节点。"老师提出具有贯穿全文性质的问题,可以带动学生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来。另外,可以在学生疑惑的地方提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促进能力增长。

巴班斯基认为"问题教学要求循序渐进的和有目的的向学生提出认识任务,这些任务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积极的掌握新知识时应予以解决的。"每堂课都是围绕着教学重难点循序渐进的。教师可以针对学生不同的思维状态适时地发问,使提出的问题和发问的时间达到最佳的契合程度,调动学生积极的思维。在不同时间点提出适应学生思维变化的不同的要求和问题,有利于促进课堂学习效率的提高。

3.3 引导提问,回归课堂。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体验其发现和成功的喜悦。科学之父爱因斯坦曾经说:"提出来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心理学研究表明,问题意识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思维。只有当个体活动感到自己需要问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的时候,思维才算是真正启动。

课堂提问不仅仅是教师的特权,而且是学生探索知识的方式。我们在不断研究教师提问的策略之余,还要关注学生的提问质疑,注意课堂中生成的问题,这往往是课堂最有意思价值的部分。所以教师不仅要善于激疑,而且要积极提倡学生直接参与提问设计,鼓励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

4.结语

总之,课堂提问是一门科学。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环境随时都在变,这需要教师加强理论学习,从学情出发,抓住关键点,把握时机,掌握技巧,引导学生主动质疑、提问,具备一定的教学机智,从而使课堂提问具有有效性,使学生得到真正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婷,耿夫利,刘刚.对启发性教学的思考[J].教育教学研究,2011(9).

[2] 孟献华.促进课堂有效提问的视角分析[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5 (3) .

[3] 曹宽荣.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问方法例谈[J].江西教育,2008 (8).

上一篇: 培训工作半年工作总结 下一篇: 医院安全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