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工程管理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15 14:51:2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写工程管理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写工程管理论文

篇(1)

二、增强法律意识,细化合同条款

全面细致的合同条款是合同顺利履行的前提和基础。海外工程机械管理与国内最大的区别,在于如何合理利用合同条款来规范和约束分包商的行为。海外工程中分包商的法律意识普遍较强,这就要求中方施工企业进一步增强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细化合同条款,做到凡事有据可依,进而降低机械安全管理过程的风险,有效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将现场机械资源安全管理要求单独列为一章写入合同,进一步明确与分包商之间的责任和义务。其主要内容应包括:(1)对于分包商自带机械的管理要求。合同条款中需明确企业有权对现场分包商的机械实施监管,分包商应服从中方的管理要求。中方对分包商机械管理的各项管理举措,只能进一步提升分包商的机械管理水平,但不降低或免除分包商所应承担的责任。(2)对于中方自带机械的管理要求。由于出国人员的限制以及综合成本的考虑,中方自带机械的安拆、操作、维保等工作一般承包给当地分包商。需要将机械管理程序中主要考核和约束条款写入合同,合同中需要详细界定分包商的人员资质要求、工作范围、监督考核、安全要求以及安全责任划分等内容。(3)对于我方自带或租赁提供分包商使用机械的管理要求。由于分包商现场资源不足,为满足工程建设需要,企业携带部分机械或租赁机械提供给现场的分包商使用,需要与现场分包商之间签订《机械使用安全协议》,详细划分双方的责任与义务。

三、熟悉当地的法律法规,做到合法合规

世界各国有关机械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例如对于施工机械操作人员的资质要求,检验取证要求等方面。如果直接套用国内的机械管理制度,会造成“水土不服”的现象发生。在制定项目机械管理制度前,要对当地有关机械管理的法律法规进行全面系统的学习和了解,同时借鉴国内成熟的机械管理经验,这样才能使编制的管理制度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才能更加容易被当地分包商接受和认可。严格过程管控,确保机械可靠运行中方作为工程的总承包方,有责任和义务采取有效措施来确保现场机械的安全可靠运行。一旦现场机械出现事故等异常情况,可能将会面临现场罢工、法院、经济赔偿等种种不利情况,势必会影响合同工期,甚至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必须重视现场机械的安全管理工作,强化过程监管,确保机械可靠运行。加强对分包商的培训工作,提高分包商的业务素质。使分包商熟悉中方施工机械的性能和特点,做到“四懂”和“三会”。开展业务技能比武,对表现优秀的分包商人员进行奖励,从而激发分包商的工作积极性。强化监督考核工作,合理运用合同中的监督考核条款,对工作中责任心差,业务技能不合格的分包商人员采取淘汰制。对于人为原因造成机械损坏,依据合同条款,给予责任分包商必要的经济处罚。加强检查和监督工作,及时消除事故隐患,杜绝机械“带病”作业。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督促相关分包商限期整改完成,并记录在案,提高施工机械的完好率。

篇(2)

1.2旧机械装备落后,盲目购置新机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施工企业来说,现有的机械设备过于陈旧,并且已经进入老化阶段,在大型项目投标和施工组织方面,进一步对施工企业构成影响和制约,同时影响了施工企业的持续发展。对于施工单位来说,为了适应当前的市场形势,需要购置一批先进的机械设备,进一步巩固和强化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但是,有些企业没有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机械设备发展使用规划和购置方案,进而出现所购设备与实际的施工要求不相适应的现象。

1.3设备的维修手段过于落后,维修不及时设备管理的重要环节是机械设备的维修。通常,机械设备的作业环境较为恶劣,这会增加机械设备的磨损程度。而机械设备在使用后往往得不到及时的维护和修理,这就会加剧机械设备的磨损。设备维修不但需要人员配备充足,还需技术水平到位,还要有在艰苦环境中工作的精神。当前的维修工作中,为了减轻工作负担,很多维修人员采用以换代修的工作方式,或者互相推卸责任。大部分施工企业还未能有效地实行点检制度等保养措施,设备维修管理往往局限于“事后维修”,未能早期发觉设备的故障及劣化现象,进而浪费人力、物力、财力。

2加强建筑工程机械设备管理的措施

2.1建立健全并完善设备管理制度建筑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应对机械设备管理工作全面负责,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落实岗位责任制度,实行定岗定人,并根据实际需求,依据法律规定,制定一套操作性强、强有力的约束机制,并加强对机械设备的管理,做好机械设备台帐、技术档案管理等基础性工作,对机械设备实行跟踪管理和科学有效的管理。要有完整的设备管理制度与机构,定员定岗,每个人负责一个岗位的任务,分工合作,责任到人,从而使得设备管理体系全面且综合,每位工作人员的职能与责任明确,充分调动了相关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能动性,这就为完善设备管理机制奠定了组织基础。其次,要加强设备的统筹管理工作,就要从设备统计制度抓起,除了对各个设备详加备案之外,更要对设备定期进行检查养护。最后,实行相关管理人员业绩考核制,以检查与监督各岗位的任务完成情况。

2.2落实设备维修和保养制度根据机械设备的使用特征,要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可以制定年检、半年检、月检制度,对并记录情况进行评估,这样可以减小机械设备的故障率。为了防止设备出现故障,除了定期检查外,还要对设备进行维修、保养工作。技术人员要按照保养计划和保养说明书执行保养工作,并按制定的制度填写设备保养及运转情况。

2.3加大对设备投入力度,适时更新换代建筑企业应加大对设备的投入力度,不仅要购置一些先进的设备,还要对一些老旧设备进行高科技的改造加工,使机械设备满足施工现场的需求,提高企业技术装备力量,并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以提高市场竞争力。另外当资金投入遇到困难时,可以通过内外融资的手段加强对设备的投入力度。

2.4在合理时间内保养、维修机械设备对于机械设备来说,同样存在生命周期。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工作人员没有对机械设备进行科学的养护,必然会缩短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机械设备的应用效率。在此基础上,机械设备管理人员需要对机械进行及时地维护和保养。同时,企业需要建立和完善机械设备保养与维修条例,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对机械设备的使用进行监管。对于检修人员来说,在对机械设备进行检修时,需要严格遵守设备检修规定和相关的技术标准,确保机械设备稳定运行。

2.5将经济管理与机械资产进行有效结合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需要将经济管理与机械资产进行有效结合,对资产结构进行优化整合,进一步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率,有效调整资产结构,进而在一定程度上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同时,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进一步考虑经费的投入规模、使用价值等因素,必要的情况下,可以按照相关的法律标准进行出让,回收资金,进而为购置新的机械设备提供资金支持,并且可以全面改造一些薄弱的机械技术,进一步提高设备的性能。此外,需要采取措施,对工程机械设备做好前期的管控工作,在机械设备选型方面,需要进行科学分析,对工程机械使用方案进行合理配置,创新工程机械设备的管控方式,对工程机械设备加强管理,全面提升工程机械设备的管控效果。

篇(3)

然而,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因为水利工程通常涉及到很多方面,人员、机械设备等的调动非常的频繁,造成了水利工程施工项目部对于机械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同时,企业出于节约成本的目的,对机械设备部门的机械管理人员进行压缩,甚至其他部门人员进行兼管,造成了操作与管理出现了偏差,难以实施设备的管理。另外,有些水利工程项目的机械设备管理制度有待于完善,机械设备的台账,资料等的建立不健全,严重的甚至对于新的设备不能及时入账,使得机械设备管理受到非常大的影响。

1.2水利工程施工项目部机械设备的使用和保养存在脱节。

当前,大部分的水利工程施工项目部对于机械设备的管理采取了定人定机的制度,然而,对于定人定机的维修保养制度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对于机械设备的保养责任没有落实到实处。基于此,机械设备的使用人员通常“只用不修”,而机械设备的维修人员也没有足够重视,当机械设备发生问题时,就会出现相互推卸责任的问题。使得机械设备的使用受到了影响,同时,也使得机械设备的维修的费用增加,设备使用的寿命降低。部分水利工程项目的负责人过分重视眼前利益,对于机械设备的使用与管理方面,重视使用忽视管理。存在赶进度使得机械设备超负荷进行工作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机械设备的使用,更有甚者出现违章使用机械设备的问题,因此,严重影响了机械设备的使用。

1.3机械设备的购置具有盲目性。

随着当前水利行业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对于工程质量、工期等的要求逐渐提高。人才与设备的竞争是当前水利施工行业竞争的关键。对于部分水利工程施工单位而言,存在着当前的机械设备不能适用当前发展的需要,整体上机械设备的技术比较落后,使得企业的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因此,很多水利工程施工企业对国外先机的机械设备进行引进,从而使得企业技术力量得到提高。然而,部分企业并没有基于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对机械设备的购置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使得新购置的机械设备不能满足施工的要求,或者是因为受到资源,施工场地,环境,操作等方面的影响,使得机械设备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造成了巨大的浪费。

2提高水利工程施工项目部机械设备管理的措施

2.1不断完善水利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机构。

水利工程施工项目部机械管理要明确设备管理人员及作业人员的职责。加强对于机械设备的管理的教育,做到对机械设备实现全员管理,提高人们爱护设备的意识。机械设备的使用人员以及维修人员对设备的管理要给予足够的支持。构建完善的机械设备使用交接班制度,机械设备的使用制度,机械设备的保养制度等,严格遵循规章制度使用和管理机械设备。

2.2完善水利工程施工项目部机械设备维修保养制度。

加强对于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的重视程度。通过事先保养和事后维修相配合的方式,对于机械设备进行预防性的维修与保养。通过对机械设备进行综合性的经济分析,对机械设备的保养与维修制定科学的计划,在进行维修的过程中,严格遵循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制度,对于能够进行维修的就不能更换新的设备,对于可以部分利用的机械不能更换总成件。

2.3加强对机械设备的合理调度与科学使用。

提高水利工程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管理人员与设备操作人员的机械设备性能知识,对机械设备做到合理调度与科学使用。水利工程施工过中,施工现场的设备数量众多,种类也多样化,设备的性能都不一样,因此,施工现场的调度人员及指挥人员对于各种机械设备的工作的性能要熟悉,能够做到施工现场的合理的使用,从而使得机械设备的有效工作的时间提高,进而使得机械设备的工作的效率提高。基于实际的施工现场情况,对机械设备的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合格之后持证上岗。采取定机定人的负责制度,使得对于机械设备的保护落实到人。操作人员对于机械设备的工作性能以及机械设备的运行的情况要能够熟练把握。严格遵循机械设备的操作流程使用机械设备,同时,创建以人为本的设备操作环境,机械使用的过程中做到使用前,使用后的认真检查。

篇(4)

1、我国公路工程机械设备管理特点

1.1综合性。综合性是指工作人员对公路工程机械设备一生各个阶段管理的综合。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现代公路工程机械设备包含着多种专门技术知识,同时也是多门科学技术的综合作用;(2)机械设备管理的内容实际上是工程技术、经济财务和组织管理三者的全面综合;(3)为了更好地获得设备的最佳经济效益,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实行全过程管理。1.2全员性。此特点是全员参与的表达,也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主要特点。公路工程机械设备管理重点强调的是应用性,具体来讲就是推行人本管理模式,以职工为主体,全面调动一线职工的广泛参与。公路工程机械设备管理是对各个专业领域的综合,由于公路施工中的机械设备大多集中于一线领域,所以对一线工作人员的机械技能水平要求十分严格,只有通过全员参与,才可以提升机械设备的管理水平。1.3技术性。机械设备是我国工程施工的基础性工具,施工机械将现代科技和施工专业融合在一起,已然成为现代科技的物质载体,所以我们所说的施工机械管理是具备一定的技术性的。首先,因为施工机械是对计算机操作、机械动力以及液压系统等多个专业领域技术知识的全面综合,所以对机械管理维护和检修的要求也在逐步向专业化方向转变。其次,工作人员特别是一线工作人员一定要掌握设备状态检测和故障诊断技术,对现场的操作经济进行全面积累,不断提高自身机械操作的技术性能。1.4随机性。许多公路工程施工机械设备故障有很大的随机性,所以设备维修和其管理工作同样带有很大的随机性质。这就要求设备管理部门信息渠道一定要保持畅通,无论是材料还是配件都要有充分的准备。另外,还应该具备组织指挥有力以及业务技术过硬的特点,为第一时间做好现场服务打下良好的基础。

2、公路工程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相关单位和人员对施工机械设备保养检修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在我国公路工程中,因为施工项目越来越多,而且呈现出分散的特点,并且每个项目对机械设备的需求量非常大,还呈现出使用时间的不确定性,往往一台机械在一个项目中的工作还没有全部完成,另一个项目就需要这台机械马上投入使用。总之,对机械设备的使用没有规划和设计,非常不合理,使用的时间上还具有不确定性和频繁性的特点,最终造成机械设备在本该需要维修保养的时候却在坚持工作,进而耽误了机械设备正常的检测维修和保养时间。另外,现在还有一个普遍性问题是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都更加重视工程的进度,对机械设备的维修工作和保养工作一直提不起重视程度。机械设备的操作人员为了尽快地完成自己的任务,都直接将设备日常的保养工作忽略掉,这就导致机械设备常常带着小毛病工作,久而久之,小毛病慢慢就会演变成大故障,只能被迫彻底停止工作进行大修,反而是对时间的大量浪费,并且还会不断增加机械设备的维修成本。2.2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在公路工程中,有效的管理制度是我们确保机械设备正常工作的关键之处,但是现在因为许多单位缺乏完善、合理的安全管理制度,最终导致机械设备经常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甚至是出现管理失控的局面。另外,还有一些企业单位只是在口头上对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强调一下,而在实际施工中却无法保证安全管理的资金投入力度,最终导致安全管理呈现形式主义态势,实际工作也无法达到相应的标准。2.3工程机械设备施工任务重。在现在公路工程中,一些施工单位为了赶工期,全面降低工程的成本,往往会在投入机械数量比较少的情况下,不断加大机械设备的工作量,促使机械设备长时间处于超负荷的运转状态,甚至有时工程机械设备都是带着故障在工作,这样一来,不仅仅工程机械设备的技术性能会受到影响,工程机械设备的老化程度也会不断加速,导致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在不断缩减。除外,受公路工程施工地点的影响比较严重,通常而言公路工程都是在山区或者是郊外,无论是天气情况还是地质情况都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并且施工场地有限,致使机械设备常常会受到雨水、暴晒等恶劣天气的影响,最终导致机械设备之间的安全距离不能得到保证,如果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安全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那么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2.4机械设备操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有待提升。在我国现在公路工程施工现场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工程机械设备的操作人员专业技能处于较低水平,并且工程中许多机械设备操作人员的文化水平相对来说都是比较低的,并且还没有经过专业性的技能培训,甚至还会出现让现场普通施工人员临时进行机械操作的现象。因为对工程机械设备操作人员的要求和管理工作都不到位,最终导致操作人员的职业技能处于较低水平,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工程机械设备出现突发状况是不可能得到及时性处理的,而且这些操作人员对机械设备安全操作的意识也不高,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3、我国公路工程机械设备安全管理策略

3.1采取各种方式不断加强对施工人员专业素质和安全意识的培训与培养。公路工程施工操作人员应该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施工单位要从根本上严把用人关,对于机械设备一线操作人员一定要要求其具备优秀的上岗条件,上岗之前还要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并且还要全面考核,在合格之后才能正式上岗。与此同时,还要对已经上岗的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展开定期的技术培训和安全意识教育,并且还要对操作人员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展开加强训练,这样才能保证一旦出现安全事故,操作人员可以保持冷静的姿态,迅速采取应对措施。3.2根据实际情况建立起合理的机械设备安全管理机制。施工单位应该感觉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促使安全管理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网络,并层层得到全面落实,对安全问题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工程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人员和机械设备的操作人员都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尽职尽责,确保公路工程的安全管理向规范化、科学化和合理化方向发展。公路工程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制度,要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政策和规定,并且还要和施工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兼顾两者进行制定。3.3强化对施工现场工程机械设备的管理。对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的调配要有合理性,并且还要有规划,这样可以确保工程机械设备正常的维修保养时间。并且还要注意合理分布好施工现场,对于施工现场机械设备运行的环境和作业时工程机械设备之间的距离要得到保证,同时在施工现场还要设立相应的安全生产标语和防护措施。公路工程的施工现场有施工人员多,机械设备杂的特点,假如施工现场的安全防范意识不足或者是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发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而且还会导致人员伤亡。因此,在施工中我们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首先是必须做好操作人员的安全,其次是确保工程施工机械设备的安全,促使工程施工机械设备都能够保持正常使用的状态。

作者:朱静清 单位:陕西省建筑构件公司

篇(5)

1.2铁路机械设备的技术寿命与经济寿命间的矛盾问题我国铁路机械设备的技术寿命与经济寿命间存在着矛盾,铁路建设中使用的设备都是比较大型的,在生产和制造的过程中都是很繁琐复杂的,国家也要投入很大的科研经费,我们在大型设备购买的过程当中也会大批量的投入资金,这样一来,我们对机械的使用寿命就会有很大的提升,大部分的大型设备可以运转使用几十年,在表面上看我们的设备性价比是非常高的,但事实上却不是这样的,我们的设备在使用的初期跟生产力能够很好的保持一个平衡,但是随着科技不断的更新进步,渐渐的原有机械设备的能力已经跟不上施工的要求了,这样就使得铁路工程的整体质量跟不上,不利于我国铁路的长期发展,所以我们一定要把机械寿命和实际的经济效益紧密的结合,才能使我国铁路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

1.3铁路项目目标管理和机械设备安全管理间的矛盾问题铁路的项目管理是一个大目标,它的管理方向更具全面性,它能最大限度的提升施工的效率,它所要强调的是项目施工的进度,所以在设备的使用中要最大限度的利用机械设备。项目管理的目标就是质量、是进度、是效益,所以在施工的过程中机械设备带来的工作负担从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角度来看是行不通的,当前现状普遍的存在机械设备超额负载,使用的次数太多了,这样的现象使机械设备产生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另外,我们从机械设备安全管理所处的地位来分析,它处在项目管理的最边沿,不受施工单位的重视,不抓全面的铁路施工一定会导致机械设备发生故障,从而影响铁路施工的进度,所以要把铁路项目目标管理和机械设备安全管理紧密的结合,两者都是很重要的,不要小看机械设备安全管理。

1.4我国现有的铁路施工当中所存在的机械设备安全问题我国现如今的铁路施工当中所存在一些机械设备安全的问题,一方面,操作人员工作意识不强烈,大型机械设备的管理达不到国家要求的标准,在管理的基础环节没引起一定的重视,因为不受重视,所以对大型机械设备的管理就很容易出现纰漏,这样的纰漏就变相成为了施工中的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尤其铁路施工的环境是相对有特殊性的,这就为机械设备的管理加大了难度,铁路建设的地点选择都不是很好,大多数都是选择在山间,很少有在平坦马路上建设的,建设的自然环境条件不好,就对设备的保养和管理产生了很多的不利因素。

2我国铁路工程施工机械设备安全的管理对策

想要增强铁路工程的设备管理需要从多方面来入手,从多方面考虑我国当下的铁路施工建设的具体情况,分析当中所存在的问题和,提高对我国铁路工程机械设备的管理意识。具体来说,可以利用下面的几个方面来进行改善我国当下铁路工程施工机械设备中所存在的问题。

2.1协调统一铁路项目管理与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机械设备的管理在铁路施工中,根本得不到管理人员的重视,两者之间得不到一个完美的共存,所以这就要求管理人员去完善机械设备的管理体制,与此同时还要做好相关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使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更加的规范和科学化。要在铁路施工机械设备管理部门设立专门的负责管理人员,管理人员尽力去协调机械设备管理目标和项目管理目标的一致性,使它们之间不再有矛盾生成。而且要对安全施工过程当中的机械设备做好管理计划工作,加强对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培训力度,这样才能确保机械设备能够正确安全并且稳定的使用,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同时还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接卸设备管理在铁路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地位,协调统一铁路项目管理和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

2.2排除存在的安全隐患,最大的发挥机械设备的性能对大型的机械设备要进行严格的检查,因为机械设备的陈旧和老化都会在施工当中形成严重的安全隐患,这样的问题对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铁路工程的进度都有很大的影响,管理人员绝对不能够疏忽大意,要有专门的部门和人员对这些机械设备负责,责任下发到个人,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现错误,如果在检查中发现安全隐患,就要停止使用,尽快的排除安全隐患。铁路机械设备在使用之前一定要先熟悉它的安装和使用说明以及相关注意事项,要对设备的质量安全做细致的检查,在检验合格之后才能投入到施工当中进行使用。对铁路机械设备要进行定期的保养和检查,发现问题要马上维修,一定要排除机械设备的安全隐患,从而提高机械设备的安全性能。

篇(6)

如何调整设备的管理机构,采取工程分级管理的措施是一个有效的方法,主要工作内容是将现场实际操作人员,相关施工人员,技术员等等进行系统的分工,明确自己的职责,对工程的质量问题和机械设备的故障要有明确的责任人,一旦出现问题,有人可循。其次,对于管理人员也要进行精确的分组,这样能更好的履行自己的职责,有效避免职权的混乱和权利上的滥用。管理机制必须全方位的进行,涉及到安全,质量,技术等等的控制,对于财务部门更要有严格管理的体系,具体做到分工明确,细致入微,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施工,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运用,实事求是,落实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第三,应充分了解各个施工机械设备的管理步骤,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进而安排专门人员进行管理,其主要的工作内容就是记录总体设备的数量和受到损坏的的机械数量,还要详细记录受损坏的原因,然后上报存档,方便以后对设备故障的总结,为提前防范积累经验。另外,还要对每个机械设备进行合理的分类并做好编号,包括具体的使用人员、是否进行维修和养护、技术的操作情、机械的磨损和老化,方便统计。通过这样的详细记录,才是对整个工程质量的负责。

1.2加强设备后续保养力度

科学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与公路相关的机械设备也得到快速的发展,不断的推陈出新,也使得很多的设备都达到了先进的水平,但是,很多的操作人员却不按规范操作,经常发生工程事故,威胁了人民财产的安全,对此,加强设备后续的保养力度很有必要,确保施工有序的进行。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设备的维修管理措施不容忽视,因为公路的施工周期很长,施工环境也相对复杂,在现场施工中地机械设备不按常规操作的现象也就无可避免,同时也为了适应实际应用的具体要求,对性能方面也做出了很大的突破,对日常出现的小故障有能力进行适当的维修,同时也要衡量维修的费用是否合算,如若超出预算,可以考虑购买新设备,有可能更划算。第二,养护措施不可缺少,主要内容为机械操作灵敏度的测试,是否留有安全隐患,设备的常规检查,主要以预防为主养护为辅,需要注意的是养护的资金也要在预算之内,所以,养护要合理,必须兼顾资金是否充足,才能让养护有实际意义。

1.3加强管理者和操作人员的职业素养

现如今的公路机械设备越来越先进,也就意味着要有高超的操作技术,才能适应机械的不断更新,因此,必须提高操作人员的专业能力,他们是整个工程的基础力量,可以安排适当的专业技能培训,充分了解机械的各种性能,熟悉操作规范,培养责任心,进而爱护设备。建立一支专业的维修队伍,事实上维修人员会比操作人员更记加得了解机械,因为他们的工作更专业更具体,因此,对维修人员的培养必须加大力度,在发现机械故障时,能在第一时间做好维修工作,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另外,管理人员必须具有统筹兼顾的能力,熟悉施工工序和每一台机械设备,才能做到合理的调配,管理者更要主动地学习新知识,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篇(7)

在企业工程管理中,机械工程管理属于其中很重要的一项管理工作,只有提高了机械工程管理水平,才能保证企业工程的质量和进度。但是,从目前我国机械工程管理的现状来看,机械工程管理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机械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机械设备维修不全面且维修人员素质不足、机械设备缺少专业性管理等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机械工程管理水平,因此,企业要想能够长久稳定的发展下去,就必须重视机械工程管理,完善机械管理制度,确保实施力度增强,并建立健全机械管理体系,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素质,从而提高工程质量。

一、机械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机械管理制度不够完善,规章制度执行不够严格

一般情况下,企业都是把重心放在经济利益上,忽视对机械设备的管理。但是,我们都知道,机械的使用都是有一定年限的,如果没有相关的机械管理制度,不好好对机械进行维护,那么就会直接缩短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很多企业都缺乏相关的机械设备管理制度,缺乏日常工作台账的建立,规章制度执行不够严格,从而导致了对机械设备后期的管理达不到企业实际发展的需求。除此之外,部门企业还缺乏机械设备监管力度,机械设备如果出现了问题,那么就会出现无人修理的局面,从而给企业的正常生产带来很大的麻烦,直接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机械设备维修不全面且维修人员素质不足

机械设施维修不全面且维修人员素质不足也属于机械工程管理中非常重要的问题。在具体的机械使用过程中,经常需要添加油、更换老旧设备等,但是如果缺乏专业的维修人员,那么就会直接影响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很多企业一般都是只看重生产,过于重视成本问题,因此,不会花费很多的资金在机械设备维修上,从而使得机械设备在生产使用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设备故障。另外,企业为了节省资金,经常雇佣一些没有专业经验的维修工人,由于他们缺乏维修的专业素养和责任意识,因此,对机械设备维修不全面,不能很好的对设备进行维修;同时,再加上从事机械维修的工作是一件又脏又累的工作,很容易增大维修人员的流动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机械工程管理水平的发展。

(三)机械设备缺少专业性管理,监控力度薄弱

从目前我国机械工程管理的现状来看,很多企业都缺乏科学的管理方法,使得机械设备缺少专业性管理,造成这样情况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首先,缺乏对机械设备的运作机制的了解,给机械设备后期的日常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并且缩短了机械的使用寿命;其次,缺乏完善的机械设备的责任管理机制,当机械出现问题时,必须要经过上级领导的批示才能对机械进行维修,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维修成本和维修进度。除此之外,很多企业中缺乏相应的机械管理监控力度,使得有问题的机械不能得到及时的更新,从而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效率。

二、提高机械工程管理水平的对策

(一)完善机械管理制度,确保实施力度增强

在机械工程管理中,完善机械管理制度,确保实施力度增强显得非常重要。因此,企业应该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对现有机械设备的使用性能进行深入了解,并结合市场需求,对机械管理制度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与此同时,企业还应该建立明确的台账,严格执行机械管理规章制度,从而保证实施力度增强,最终提高机械工程管理水平。

(二)建立健全机械管理体系,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素质

在企业的机械管理中,还应该建立健全机械管理体系,并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素质。首先,企业应该收集机械设备的使用年限、工作效率等多方面的信息,保证相关工作人员能够掌握更多的机械设备相关信息;其次,还要通过现代化技术手段,建立完善的信息网络体系,这不仅能够保证机械设备的安全性,又能增加机械设备的整体利用效率;最后,企业还要对相关维修人员进行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工作,让他们能够与时俱进,促进他们责任意识的提升,从整体上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

(三)建立机械管理考评机制,确保使用效率提升

企业要想建立机械管理考评机制,确保使用效率提升,就必须从以下几点着手:首先,企业应该不断培养高素质的机械管理人员进行日常管理,从而减少机械设备事故的发生;其次,要建立完善的责任体系,对机械设备的入库、调用、检修等工作进行实时监督,从而保证机械设备使用的准确性;最后,企业还要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对于机械管理工作表现好的人员,给予适当的奖励,对于机械管理工作表现差的人员,要给予相应的惩罚,从而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另外,针对机械管理考评机制,要根据企业的自身实际情况而制定,从而提高企业的机械设备使用效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机械工程管理是一项长期且系统的工作,因此企业应该重视机械工程管理工作,建立机械管理考评机制,确保使用效率提升,并完善机械管理制度,确保实施力度增强,从而提高工程的进度和质量,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黎燕芝.机械工程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轻工科技,2016.

篇(8)

目前,有关协调管理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多(Multi-Agent)协调机制和调模型设计等方面[1,2]。张青山和游明忠[3]在基于信息平台的协调管理构架的基础上提出了目标机制、信任机制、群体协商机制构成了虚拟企业的协调机制内容体系;卢少华[4]从协商层、协作层和信息层3个层次讨论虚拟企业的协调机制,同时对信息协调与策略、盟员选择与激励机制及供应链协调和效益优化进行详细研究;李刚,程国平[5]从界面设计、信息技术、知识管理、跨文化管理的角度提出虚拟企业界面协调机制。但这些研究都是以供应链和虚拟企业为对象开展的,而对工程项目协调管理机制的研究却鲜有涉及。本文拟从分析工程项目协调管理机制的内涵着手,提出工程项目协调管理的几大机制,并给出协调管理机制的运行模式,以期对工程项目实践活动提供指导。

2工程项目协调管理机制的内涵转自项目管理者联盟

由于工程项目不同于一般的科层结构,具有众多独特性,项目的一次性、参与方的多样性、信息的不对称、利益的不一致性、沟通的障碍以及机会主义的存在等因素使得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各种冲突和摩擦。因此,为了保证各参与方能够有效完成各自的工作以实现共同的项目目标,协调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活动,而协调管理活动的顺畅开展则是通过一系列科学的协调管理机制予以实现。在管理学中,管理机制是指系统内各子系统、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形式及其运动原则和内在的、本质的工作方式(张青山、游明忠,2003)。从这个意义上说,工程项目协调管理机制是指为了组织与控制项目各参与方达成协调一致,确保项目目标的全面实现而设计或安排的且必须遵循的一定的程序与规则,用以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各利益相关方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关系的所有手段、方式和方法。

3工程项目的协调管理机制

工程项目协调管理机制应该包括两部分:一是项目建设全过程中的协调管理机制,它是事先的主动型的制度设计与安排。另一部分是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各种协调管理机制的具体运行,可以用于指导工程项目协调管理活动,也可以为解决工程项目运行过程中各参与方之间矛盾与冲突而做出规则的安排,并使之程序化与规则化以不断地补充和完善工程项目协调管理机制。完善的协调管理机制,不仅可以确保工程项目建设的协调管理活动更加规范化、制度化,而且还能提高工程项目组织的工作效率和敏捷度,降低了由于协调管理困难而导致的诸多风险。工程项目协调管理机制主要包括决策机制、合作与信任机制、激励与约束机制和沟通机制等。项目经理圈子

3.1决策机制

决策是人们对可行方案进行分析判断的过程,工程项目各参与方都拥有决策权,只是决策的空间不同。合作各方通过分工与协作共同完成项目目标,项目合作中的分工与协作表现为项目参与方决策的分工与协作过程,这一过程必然伴随着决策权在成员之间的分配。在工程项目协调管理中,决策与决策权可达到有效的统一。一方面,项目参与各方在项目建设合作过程中将自己的核心资源提供出来实现优势互补。另一方面,各参与方拥有相对充分的知识与信息,尤其是与自身所承担任务相关的知识与信息,这就使得决策环境和决策条件各不相同。因此,工程项目协调管理中的决策权是分散的,但又是在合作中行使的。这种合作基础上的分散决策是一种决策的均衡,也是提升工程项目组织运行效率的基础。

而从工程项目本身的角度看,尽管工程项目的合作各方来自不同的组织,但由于各合作方的相对独立性,导致了在利益和行动上都不会自动地趋向一致,当涉及到需要协调管理的事务时,合作者需要联合决策。工程项目协调管理机制中的分散决策机制是不同于一般企业的决策机制,是对传统决策模式的超越,是专业化分工所导致知识的分裂以及相应的分散决策重新在工程项目体系内整合到一起,是分散与集中(确切地说是独立与协作)的辩证统一。在信息时代,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的迅速发展,工程项目所面临的环境错综复杂、瞬息万变,决策个体受有限理性的限制,正确决策必须依靠参与者群体的智慧,基于知识分裂的分工业务的分散独立决策以及借助发达的信息网络技术能保证工程项目协调管理机制中决策机制的科学性。

3.2合作机制

工程项目是由众多不属于同一个企业的参与方共同完成,当这些参与方为了某个工程项目走到一起时,即展开了合作对策过程,各个参与方之间通过合作机制,达到多赢的目标。由于工程项目的复杂性,不是某一个企业能够完成的,必须通过合作来实现项目目标。但是在合作过程中,由于合作各方的能力不均衡可能导致合作各方间产生冲突和矛盾,这种能力的不均衡主要是因为各合作方所拥有的资源不均衡。合作机制是一种调整参与方间行为和资源配置的一种结构性装置,这种机制不仅对参与方的行为产生约束,同时也对能力不均衡提供一种补偿。因此,参与方间的合作机制对于工程项目协调管理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建立合作机制的过程中,应该以工程项目的整体目标为目的,通过协调矛盾,资源共享,最终实现项目目标和各参与方利益的多赢局面。工程项目协调管理机制中的合作机制主要包括信任机制、信息共享机制、风险共担和利益分配机制三部分内容。项目的各个参与方首先都是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进行合作的,而进行合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取一定的利益,但同时也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只有合作各方目标一致,信息共享,不因信息的不对称而产生机会主义行为,才能实现完善的合作。

3.3沟通机制

沟通是一个过程,在沟通过程中,参与沟通的诸多要素之间在建设项目的环境下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最后产生出沟通的结果。沟通结果如何直接受到沟通过程中各个环节和各个要素之间的作用影响。有效的沟通是使不协调关系得以协调的关键

沟通机制的构成要素包括:沟通理念、沟通内容、沟通渠道和沟通反馈等。这些构成要素受到工程项目内外环境中的诸多因素影响。该机制运作是否有效取决于沟通过程中的技术层面要素,它包括各参与者的参与程度,整个工程项目体系内沟通氛围的营造,沟通制度的制定,各沟通主客体沟通策略与技能的应用及工程项目协调管理信息沟通平台的建设。沟通机制的运作是动态的,其运作过程和方式需要不断的完善与改进,沟通机制各要素的内涵也需要不断提升和深化。首先,沟通机制必须与工程项目组织相匹配,通过沟通协调管理工程项目内部的运作,从而达成为项目目标服务的目的。第二,沟通机制内部各个部分需要协调一致,使其运作顺畅有效。第三,外部环境的多变性和不可预测性,必须根据工程项目外部环境变化进行动态调整。转自项目管理者联盟

3.4激励与约束机制项目经理圈子

激励与约束是工程项目实施协调管理活动的手段,而手段发挥作用的载体是机制。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为了降低项目各参与方道德风险发生的概率,就需要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来保证项目各参与方利益的最大化与项目目标一致。由于项目各参与方承担的任务不一样,因而各专业参与方在自己所承揽的任务内所获得的信息与知识比他方要多,而利用这些富余的信息与知识量就有可能获得更多额外利益,从而就会增加项目的建设成本或导致项目失败。如何在工程项目协调管理活动中,合理利用各种激励与约束措施去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非效率损失,最小化协调管理费用,需要积极发挥激励约束机制的功能。因此,在工程项目协调管理活动中,只有建立、形成了一套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激励与约束手段才具有了赖以运用的载体,才可能将其作用持续地、良好地发挥出来。根据工程项目协调管理机制的内涵,激励约束机制就是为了实现工程项目目标,以项目参与方的需求和动机为基础,通过对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协调管理方式方法的优化组合,制定必要的监控手段及可实施、执行的制度,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形成相对固定化、规范化的能促使各参与方行为趋向一致、目标一致的激励与约束手段、方式、方法、程序、规章和标准。

4工程项目协调管理机制运行模式

根据上面论述的五种工程项目协调管理机制,本文认为可以从三个层次上探讨它们的运行模式,即决策层、执行层、信息层,外加一个无处不在的技术支持平台,以实现各协调管理机制的功能,如图1所示。项目经理圈子

(1)决策层。决策层只要包括决策机制,着重于制定项目目标和任务分解,处理工程项目内外部之间的有关事务。由工程项目的协调管理机构来负责工程项目的整体协调管理,如有关规则的制定、参与方的选择与淘汰、重大冲突与矛盾的消解等活动,其形式是定期或特定的协调管理会议,一般以合同、规章制度、参与方的责权利等方式明确下来,对所有成员具有强制性。项目管理者联盟

图1工程项目协调管理机制运行模式转自项目管理者联盟

(2)执行层。执行层主要包括合作机制、沟通机制、激励与约束机制,是工程项目协调管理最为关键的部分,也是最为复杂的部分,由项目协调管理委员会通过这些机制去执行具体的协调管理活动,如各参与方的实施进度协调、材料设备供应协调、合同的具体实施协调等。采用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即可进行现场协调也可采用会议协调;即可由事务双方协调也可通过第三方进行协调。

(3)信息层。信息层是前面两个层次予以实现的基础,为协调管理活动提供各种数据和信息支持,完成相关信息和资源的集成与优化调度,以更利于各种协调管理机制的贯彻实施,同时也可将协调管理机制产生的效用进行反馈,便于协调管理者判断机制是否适宜以及有无改进完善的之处。

(4)技术支持层。技术支持层在协调管理的任何层次和任何协调管理机制中都发挥重大作用。因为工程项目协调管理决策是基于并行工程环境的分布式群体决策模式,由各参与方按某种方式组成决策群体,通过计算机协同工作环境、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提供支协调管理功能。由于这些技术支持的保障,工程项目可以实现各参与方之间、人员之间的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等多形态的协调管理方式。电话、传真、远程文件传输、网页浏览公告版、电子邮件、网络会议可分别实现这几种不同的功能,而且网络安全技术也为各参与方之间的协调管理提供了安全保障。

5结论

工程项目协调管理机制是工程项目协调管理活动得以有效开展的根本保障,而协调管理活动的有效开展是实现协调管理职能的基础。本文从工程项目协调管理机制内涵出发,探讨了工程项目协调管理的五大主要机制:决策机制、合作机制、沟通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并由此构建了整合这五种协调管理机制的运行模式。这无疑将有助于工程项目各参与方之间以及项目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协调合作,优化资源配置,提高项目建设效率,成功地实现项目整体目标。

参考文献:项目管理论坛

[1]Goldman,StevenL.,Nagel,RogerN.AndPreiss,Ken-neth,AgileCompetitionsandVirtualOrganizations:Strate-giesforEnrichingtheCustomer[M].VanNostrandRein-hold,1995.

[2]陈剑,冯蔚东.虚拟企业构建与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1):110-107.

[3]张青山,游明忠.企业动态联盟的协调机制[J].中国管理科学,2003(4),第11卷第2期:96-100.

篇(9)

中铁十一局新加坡大士西项目部担负新加坡轨道交通大士西延长线(TWE)C1686项目和C1687项目两个标段的施工。项目位于新加坡西海岸PIONEERRD和TUASWESTRD、TUASWESTDRIVE附近,工程涵盖铁路和公路高架桥、铁路车站、交通道改、公路修复、建筑物拆迁及大型临时设施等主要内容。项目主要采用英国标准,工艺和设计严格按照LTA设计标准及材料和工艺规范(M&W)。

1.2新加坡大士西项目机电工程主要工作内容

机电工程(E&M,ElectricalandMechanical)所涉及的工作是为建筑物达到实用和能够投入使用的目的,同时为项目的运行增值奠定基础。机电工程贯穿于建设工程项目实施阶段。新加坡项目机电工程涵盖信号系统、牵引供电系统、监控系统、通信系统、车旅信息系统等多达18个系统。其中给排水系统、接地网系统、接地电压保护系统由总包方负责设计、施工、测试,由总包方的机电部负责执行,其他专业由业主的13个不同分包商也即系统集成商(SWC,SystemWideContractor)分别负责设计、采购、安装、测试和试运行。除了三个专业的设计施工测试任务外,机电部还负责机电施工图设计及竣工图、与业主及各SWC协调接口事宜、主导协调各个SWC和建筑与机电施工的安装计划(CIP,CoordinatedInstallationProgramme、监督检查现场工作、提交各类报告等。可按不同阶段细分如下:设计阶段最主要工作内容是绘制综合服务图(CSD,CombinedSer-viceDrawing)和机电结构图(SEM,StructuralElectrical&MechanicalDrawing)。CSD反映各专业的设备设施布置、电缆及管道路由,SEM反映结构上的预留孔洞、预埋管件。设计方提供的结构图、建筑图、CSD/SEM以及其他各类图纸,需要机电部负责仔细审核设计图纸,重新优化绘制CSD/SEM。施工阶段按里程碑时间BSC(BasicStruc-turalCompletion)分为BSC前和BSC后两阶段(车站的BSC与铁路高架的BSC有所不同,机电安装主要集中在车站,本文以车站的机电安装为例)。BSC前机电部主要工作是制作安装各类预留孔预埋件,土壤电阻、管道漏水测试、拉通测试等,并邀请各SWC和业主进行现场检查,SWC和业主签字认可后才可进行下一道浇筑或装饰作业。施工照片和检查签字表等资料需保管好。此外,为保证各个SWC和总包方的建筑、机电部门在BSC之后施工任务有序开展,顺利进行,需在BSC三个月之前协调好CIP。BSC之后各SWC可以进场正式施工,此时机电部的工作重心转向监督现场SWC的施工,同时组织所属范围的专业工程施工,记录实际施工与设计图的差异,为竣工图做准备。动用前准备阶段主要工作是提交各类测试报告,提交CSD/SEM竣工图及所属专业竣工图。

2跨国地铁机电工程协调管理

新加坡大士西项目的大部分机电任务分包给各SWC来实施,由总承包方负责总体协调。因此总承包方的协调任务相当艰巨,在协调中占主导地位。

2.1跨国地铁机电工程协调管理难点

(1)各类报批程序严谨。

发达国家对工程的质量要求相当严格,新加坡也是如此。大士西项目需要向业主报批大量的施工图纸、方案、材料样品、风险评估等,并且每一次报批需要多个部门来协商决策。大多数情况下,业主会给出很多修改意见,往往需要提交3次以上才可能获得批复认可,从报批到批复周期漫长。很多图纸方案等还需要向其他政府部门或机构提交,如车站最后一个检查井连接至污水管网人孔部分陶土管施工需将由专业工程师签章的图纸方案提交至新加坡公用事业局(PUB)批准。

(2)各类交叉接口众多。

大士西项目机电工程包含18个不同专业的系统,有的系统还细分为不同的子系统。各SWC不同专业之间,SWC与机电部设施之间以及SWC与建筑部设施之间的接口协调任务相当繁杂。如安装在SERVICEBOOM(悬挂式管线槽道)里的灯具、监视器、控制箱、喇叭等需要和建筑部协调好安装位置,开孔尺寸,荷载重量等,还要考虑美观、散热、可维护性等,这些协调需LTA、各SWC、CR11建筑部及机电部参与,各方达成一致后方可出正式图纸。

(3)施工顺序协调困难。

在协调CIP时,各个SWC进场施工顺序需考虑以下因素:电缆或管道的位置及标高、主设备到场的时间、建筑装修计划、各类机房节点工期等。此外,LTA有关规范要求,同一机房内最多允许三个不同SWC同时施工。而各SWC工期紧,任务重,加上现场作业空间有限,导致CIP协调相当困难。

(4)人员变动相当频繁。

从开工至今3年来,大量的人员离职造成协调不畅。包括总包方、业主、各SWC、设计方都存在人员跳槽、调离等情况。业主的机电协调人员或辞职或调离,主管人员和协调人员至今已换了3回,甚至有段时间无人管理。各个SWC的协调员、总包方的协调员也有大半都换人了。两个设计单位的原主要协调员也换了。这些人员变动严重影响到机电协调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比如前期协商好的某个问题,后来的人不知道又需要解释一遍。

2.2跨国地铁机电工程协调管理主要问题

通过三年的实践,大士西项目机电工程施工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就内部协调而言,内部协调问题主要反映在初期项目各单位、部门沟通不畅,信息传递较慢,造成彼此脱节,影响工程进展。如施工部曾经未通知机电部现场检查就浇筑混凝土,漏掉预埋管件;机电污水管与建筑雨水管在交越处施工未协商而冲突。就外部协调而言,外部协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与业主和SWC等外单位的协调,二是与分包商的协调。第一类协调问题包括各SWC设计图纸更新不及时、差错多、太保守,SWC在CIP计划安排时施工持续时间冗长,SWC承诺的事项不能按时兑现,业主对我方上报的图纸、方案、设计问题咨询函(RFI)回复慢、评论不合理等。第二类协调问题包括少数分包商与我方对合同内容理解不一致,个别分包商不服从现场工程师指令,不能及时为分包商提供施工作业条件等。

3原因分析

造成种种问题的原因是多个层面的,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剖析:

3.1人员与组织因素

新加坡大士西项目部组织机构经历过多次调整,有关规章制度建立较晚。从2011年底开工,直到2013年初,项目组织机构才基本稳定下来。组织机构稳定后才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组织机构动荡导致人心不稳,各部门推诿扯皮,办事效率低下,内外协调困难重重,也严重影响了现场施工进度。此外,有关管理制度不健全,职能分工不明确等也对项目造成了很多管理上的麻烦。项目初期招聘人员时把关不严,少数能力不足工作不积极的人员滥竽充数,浑水摸鱼,包括一些中高层管理人员。有些部门负责人缺乏中长期规划,走一步看一步是常态,越往后问题越多任务越重,进展缓慢。而机电协调需要其他部门互相配合,如果其他部门的步伐跟不上机电部的节奏,协调工作开展无疑寸步难行。此外,部分协调员工程师绘图员跳槽,也不利于协调工作的进展。

3.2设计因素

国内的图纸都是经过批准的施工图设计,基本可以直接用于施工,而新加坡大士西项目的设计方所出的图纸只相当于国内的初步设计甚至仅相当于概念设计,有大量问题存在。总承包商必须对设计方的图纸进行优化细化再重新提交报业主审批,还要报多个相关政府部门审批,程序严谨而复杂,周期较长。此外,业主或SWC多次变更设计,新的要求也层出不穷。而CSD/SEM是与结构图建筑图紧密相关,往往结构图建筑图一处小小的变化会引起导致CSD/SEM整体或局部都需要重新协调。

3.3环境因素

新加坡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与国内相比差别巨大。新加坡大士西项目是中铁十一局在发达国家承建的第一个地铁项目,国内人员对新加坡的水文地质、气候、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文化习俗等都不熟悉,需要一个逐步了解和适应的过程。在了解适应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摩擦,甚至差错。

4几点建议

跨国建设项目的协调管理较国内建设项目更为复杂,本文结合具体的跨国建设项目进行了剖析,探究了跨国地铁机电工程的特点、难点以及问题,认为跨国地铁机电工程的协调管理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和提高:

4.1加强组织建设与人员管理

组织是项目目标能否实现的决定性因素。项目上级机构应高度重视项目的组织建设,组建一个精简高效的团队。组织机构确立后,应立即做好管理职能分工和工作任务分工,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员工守则等。协调工作要靠每一个具体的人来完成,项目人员的素质对项目的协调管理至关重要。因此,应对招聘人员严格。招聘时要有针对性地选择身体好、经验足、能力强、思维灵活的人员,确保能胜任给定的工作。应当采取适当的激励与责任机制,对有能力有责任心的员工予以嘉奖,对那些工作懒散不积极的、想混资历跳槽的、能力有限的应尽早辞退。此外,还要做好员工培训。国外的很多安全、技术、质量等方面的管理与国内差别很大,很多岗位必须培训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

4.2加强内外沟通联系

对于内部沟通,应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确保各部门之间信息畅通,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一般每周至少召集一次内部协调会,讨论各部门的计划、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协商解决办法,指定执行部门和相关责任人,在一定期限内处理。对于外部沟通,应定期或不定期召开有关SWC协调会、建筑协调会、技术讨论会、CIP协调会等,邀请业主、设计方、SWC等参加。不同类型的会议侧重点不同,会前需准备好相关资料,并将会议日程和上次的会议纪要发送给参会各方。此外,对分包商要加强管控,确保分包商服从指令,遵守有关规章制度,按时完成施工任务。

4.3加强图纸协同设计

不同专业、不同类别的图纸都是息息相关,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需加强图纸的协同设计,尽量避免和减少冲突。在报批图之前,各部门都要全面地审核图纸,要考虑其他部门的设施,要考虑后序施工和将来维护检修的便利。只有协同设计做得好,业主才会认可,施工过程才会顺利。

5典型工作流程

经过实践检验,新加坡大士西项目较为有效的机电与建筑、结构的工作流程。6

篇(10)

科学技术进步、生产建设的需求,为工程机械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对设备管理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好机械设备的合理配置、科学使用、及时保养、适时维修,降低设备故障发生,提高机械设备的有效利用率,是对工程设备管理工作的主要要求,下面我就当前矿山企业在工程机械设备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提高工程机械管理的方法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当前工程机械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相当一部分施工企业仍缺乏完整、严格的工程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对工程机械设备的台账、技术资料档案的建立等工作尚未完善,管理工作无章可循、管理无序,有的企业甚至在购买了新设备后,没有及时或根本不入账,造成管理工作相当被动,设备糊涂使用,不能明确工程机械管理和使用的责任主体。

2、舍不得智力投资

(1)虽然目前大部分施工企业都根据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设立了机务管理部门,但由于机构、人员更迭较为频繁,设备管理及维修人员接受专业教育时间短,管理人员对设备管理的整体认识尚较模糊,技术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2)而有些企业只是片面注重眼前利益,宁愿花耗大量资金用于购买先进设备,但在管理人才培训等智力投资方面却显得过分吝惜,舍不得花钱。这样,就算有再先进的设备,但管理跟不上、人员素质低劣,是很难适应机械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程度高的设备管理的需要。

3、工程机械设备的使用与保养相互脱节

(1)目前大多数施工企业虽然都实行定人定机制度,即每个操作人员固定使用一台机械设备,但却忽略了定人保养制度,没有把机械设备维修保养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落实到个人。正因为如此,操作人员往往只是“包用不包修”,维修人员也是马虎应付了事,每当机械设备出现故障,操作人员与维修人员往往互相推卸责任。这样,不但影响了产量、质量,也增加了维修费用、运转费用以及降低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2)此外,不少项目负责人只考虑眼前利益,没有从长远打算,短期行为严重,只注意产值与效益挂钩,在设备管理使用上表现为“重用轻管”,为了赶工期、抢进度,而不惜拼设备,造成机械设备常常处于超负荷状况工作,或带“病”作业,甚至违章操作,其结果是该工程项目完工后,机械设备严重磨损老化,而调运到新工程又需花费大量的精力与费用进行整修,造成施工工期贻误,项目部之间在维修费用上互相推诿,固定资产无形流失。

4、工程机械设备维修“滞后”,浪费严重

(1)由于目前大部分施工企业还未能有效地实行点检制度等保养措施,设备维修管理往往局限于“事后维修”,“预防维修”意识不够重视,对设备的故障及劣化现象也就未能早期发觉、早期预防、早期修理,以致造成人力、物力、财力不必要的浪费。

(2)施工企业机械设备“浪费维修”的现象也十分严重,个别维修人员为了贪图方便,对一些仍有很大修复价值的旧件不加以修复利用,任凭其主观随意地报废,更有甚者,不考虑其它设备的整体性能,采取“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得过且过,只要机械能动就交差了事,结果也只会是事倍功半。

二、提高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的方法

1、在使用方面,设备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使用。任何设备都有规定的使用范围、条件及操作程序,只有正确的使用设备,才能保证安全生产。而设备使用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操作人员水平的高低。

所以在使用中,一是教育操作人员正确的使用和操作各种工程机械,不能在超过机械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荷下进行工作,尽量保证机械负荷的均匀加减,使机械处于较为平缓的负荷变动,具体地说,就是要较为均匀地加减油门,防止发动机、工作装置动作的大起大落。二是加强技术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素质,使操作人员做到懂构造、懂原理、懂性能,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故障,从源头上减少和防止人为失误引起的机械故障。三是坚持实行包机责任制,责任到人,将个人经济利益与责任机械的维修费、燃油费相结合进行考核,奖罚并举,加强管理设备的责任心,调动爱护设备的积极性。

2、在保养方面,对设备实行定期保养是保持机械良好技术状况的基础。对于工程机械,保养工作中的重中之中就是保证对机械的合理。零件工作面的磨损、零件表面的腐蚀和材料的老化是正常使用条件下的机械零部件的3种主要失效形式,而零件工作面的磨损所引起的失效所占的比例最大。也就是说,机械的磨损是使其各种零部件走向极限技术状态的主要原因之一。那么,解决机械零部件的磨损问题,除了采用优良的材料、选择先进的制造工艺、设计合理的机械结构外,在使用过程中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保证对机械的合理。

据统计,工程机械的故障有一半以上是由不良引起的。由于工程机械各零部件配合的精密性,良好的可以使其保持正常的工作间隙和合适的工作温度,从而降低零件的磨损程度,减少机械故障。正常合理的是减少机械故障的有效措施之一。为此,一是要合理选用剂,要根据机械的种类和应用结构的不同选用正常的剂类别,根据机械的要求选用合适的质量等级,根据机械的工作环境和不同的季节选择合适的剂牌号。二是经常检查剂的数量和质量。数量不足要及时补充,质量不佳要及时更换。三是根据保养周期、设备技术状况、工作环境等因素,制定强制保养计划,到时间必须停机保养。超级秘书网

3、维修方面

上一篇: 安全生产职称论文 下一篇: 机关创卫工作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