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图书馆工作计划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15 14:51:3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高中图书馆工作计划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高中图书馆工作计划

篇(1)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3B-0031-02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国基础教育资源将被重新整合和定位,中学图书馆是学校教育资源的一部分,其功效也将再次被重新认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图书馆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新课程改革把学校图书馆纳入课程体系,是对图书馆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认识上的一次突破。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中学图书馆工作必须实现革新,以适应新课改的实际需要。中学图书馆要以《纲要》为工作指针,更新观念,树立图书馆是重要课程资源的思想,加大力度改善馆藏结构,进一步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切实有效地为新课程改革提供优质服务。

一、学习领会《纲要》精髓,以《纲要》为工作指针

《纲要》是学校实施新课改工作的指南,理所当然也是学校图书馆工作的重要指针,图书馆工作人员应认真学习、充分领会《纲要》的精髓,以《纲要》为工作指针。

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强调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倡导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从中获取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这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和交流的能力。新课程改革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突出学生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人格,从多方面对学生素质进行综合考查与评价,实现由单一评价向多元评价的转换。

根据《纲要》精神,中学图书馆应该让学生成为图书馆的主人,自主选择书籍、鼓励学生进行研究性阅读;应该把学生在图书馆借书、阅读、研究、写作的数量和质量,以及利用图书馆主动学习的能力,作为必要素质加以考查和评价。

二、转变观念,为新课改提供优质服务

《纲要》要求:图书馆是新课程改革重要课程资源中心,是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重要场所,是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空间。图书馆是知识宝库、文化殿堂和信息中心,是课堂的延伸和拓展。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图书馆工作人员要更新观念,在认识上实现图书馆管理者的角色转换,图书馆管理者既是服务者,也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利用者,要充分发挥图书资源的优势,为新课改提供优质服务。

至于具体的做法,可以在每年新生入学时,由图书馆与学校教务处配合,带领学生参观图书馆,向学生介绍图书馆的概况、规模、特点、规章制度,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资源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可以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提供不同的阅读书目;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专题培训,具体帮助学生了解图书馆的分类、编目、索书号的组成以及图书排架,了解工具书的特点、适用范围、查找方法和各种信息的传递渠道,让学生掌握利用图书馆的科学方法,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研究能力。

三、加强馆藏建设,满足全体师生的需求

1.做好信息采集工作,建立合理的藏书结构

2003年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第八条规定:图书资料的配备应以学生需求为主,兼顾教师。图书馆的藏书,应当包括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供师生使用的工具书、教学参考书、教育教学研究理论书籍和应用型的专业书籍。从规定中不难看出,图书馆藏书结构要具有广泛性、完整性、系统性和全面性。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的中学图书馆均以教学辅导读物为主体,辅以部分科普类图书和文史类图书,图书馆藏书结构单一化,内容涵盖面十分狭窄,已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图书馆要合理安排藏书结构,制定切合实际的采集工作计划,如图书馆在资金紧缺的情况下,每年在采购图书时,更多地考虑图书的全面性、新颖性、实用性以及趣味性,以少复本、多品种为原则进行采购。阅览室的报刊订阅也要遵循多品种原则。除此之外,图书馆还可以多渠道筹集书刊,丰富馆藏资源。如每年可以发动全校师生以及社会人士捐赠图书,可以将教学积累的大量教育资源,如教师的优秀论文、课件、教案以及学生的优秀作文、科技制作等,进行加工整理,形成校本资源;可以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在校园网上建立“数字图书馆”,弥补纸质图书藏书量的不足,优化馆藏结构。

2.做好开架借阅工作,提高馆藏利用率

所谓开架借阅,就是图书馆允许读者进入流通书库并直接在书架上挑选图书的借阅体制。新课改要求图书馆要向学生提供畅通的信息渠道,让学生直接接触文献,广泛浏览,自由挑选,获取信息,利用信息。因此,学校图书馆必须重视书库开架借阅,开架书库应布局合理,做到整洁、清新、优雅,营造舒适、愉悦的阅读环境;合理安排开放时间,既要符合学生的作息时间,又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入图书馆阅读。

为了方便学生更便捷地查找图书资料,图书馆工作人员要对图书进行标架,并及时整架。标架就是每一排书架用标示牌表明图书分类号的起讫号及类目名称。标架要做到简洁、醒目、美观,便于学生从标示上一目了然地了解藏书排列顺序,并能迅速在书架上检索、取还书刊。整架是排架工作的继续,是一项经常性、反复性的排架工作。由于书架上的书刊经常处于流动状态,读者翻动次数频繁,时间一久,容易顺序颠倒、凌乱不齐,造成书刊严重破损和变形,不仅增加读者查找的难度,而且容易形成某些因错架而长期得不到正常利用的“死书”。因此,图书馆工作人员要及时整架,一是保证流通书库正常开放,发挥藏书作用;二是及时发现问题,如发现书刊损伤、失效或复本过多,可以及时修补加固或清理剔除。图书馆可以广泛征集近年来出版的能够体现先进教育理念,具有新思路、新视角的教改理论以及有利于探究性学习的热门书籍,并把这些书籍开架借阅,设立新书专柜和书架,便于教师和学生查找。

3.做好藏书剔除工作,促进馆藏形成新的活力

藏书的剔除工作是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藏书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新课改的实施。要确保馆藏图书的质量,就要及时更新图书,多渠道采购好的图书。“书是为了用的”,要制定切合实际的藏书剔旧计划,一些时效性差、破损严重、利用率不高的图书,除了支撑馆藏图书数字以外,几乎没有任何利用价值,应坚决予以剔除。

4.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优化馆藏结构

新课改的教学模式所涉及的知识领域广泛、形式新颖,现有的图书馆馆藏内容单一化,文献信息涵盖面狭窄,已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师生迫切需要内容新颖全面、类型完整、形式多样、来源广泛的信息,这对图书馆工作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李岚清同志在视察国家图书馆时说:“未来图书馆的模式就是数字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将文献资源数字化,通过网络与全国连接,乃至与世界连接,这是方向。”图书馆要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重视数字图书信息和资源的开发和建设,以弥补纸质图书藏书量的不足。

篇(2)

文章编号:1005-6629(2009)01-0028-04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

1问题的提出

A县位于中华腹地、甘肃省东南部,分布于秦岭山脉西南端丘陵河谷地带。该县中部地域宽阔、地形多样、矿产资源丰富,融名胜古迹、民风民俗、自然风光于一体,享有“陇上江南”的美称;北部以铅锌矿最为丰富,素有铅锌重镇之盛誉;南部又以金矿著称。1985年该县就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108个对外开放县之一,1998年又被列为全国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县。近年来,A县已初步形成了粮食、畜牧、林果、蔬菜、烤烟五大农业基地及有色金属、酿造、建筑、建材、农副产品加工等五大体系。A县启动新课程已历6个年头,6年来,化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怎样,课程资源的适切性如何,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学生是新课程实施的对象,他们最有发言权;而且来自学生群体的信息是最真实、最可靠的。因此我们做化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学生意向的调查是适当的、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2 调查内容及分析

2.1调查对象

我们选取甘肃省A县具有代表性的学校15所作为研究对象,所选取的这些学校中有占全县总人口近40%的西片学校5所,北片矿区学校3所,东片盆地区学校2所,南部山区学校3所,城区学校2所。调查方法以问卷调查为主,与师生座谈为辅。共发放调查问卷700份,回收有效问卷651份。为保证问卷的真实可靠,要求当堂填写、不互相谈论,并当堂交卷。在问卷的统计中,进行了分校、分片和综合统计,希望能从中看出学校理念、经济、地域和民风等对我们所要调查的信息的影响。

2.2调查内容及分析

表1是对学生学习兴趣的调查,从表中可以看出,84.64%的学生是喜欢化学的,城区学生所占比例更高(92.63%)。只有一所学校的九年级学生例外:不喜欢化学的学生超过了一半(52.50%)。从与该校师生的座谈中得知,九年级的2位化学教师是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人,还处于经验积累期。通过调查还发现,A县的完全中学将主要精力放在高中部,致使初中部的教师在人员配置上处于劣势,该校就属于此列。在学生喜欢的活动中,喜欢实验、观察活动的占70.97%,西片学校达到74.69%;在喜欢阅读的书籍中,城区学生喜欢读故事书和科普读物的比例相差不大(36.84%、35.79%),但西片学生喜欢读故事书的学生几乎占到一半(48.55%)。

从表2可以看出,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学生首先求助的是老师或同学,其次是图书、杂志等相关资料,最后是上网;这符合代价最小原则。在经济欠发达的A县,多数学生要上网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迫不得已只有去网吧,花费时间和金钱或许还得不到有价值的信息。

表3的调查数据表明,超过一半的学生(55.61%)认为参加化学活动不但不影响其它学科的学习反而对其它学科的学习有帮助;但对学校开展的与化学有关的活动的调查,数据分布离散度大。学校开展的活动很有限,几乎没有开展。

对已有资源的利用情况的调查中显示,校内供学生使用的学习资源除教科书外主要是实验室和光盘资料;而老师经常使用的只占26.42%,偶尔一用的高达38.71%。老师按照教科书的顺序进行教学(86.79%), 做过课本上要求的化学实验(61.60%),学生观察身边的化学现象,能提出问题(58.22%)。使用电脑、使用化学教学软件学习、听科普报告、去科研机构参观、甚至从图书馆借阅化学方面的图书、杂志都是不可能的事。虽然多数学校配备了电脑,但仅限于上信息技术课,而信息技术课的内容“玩”的居多。对于使用化学软件学习,那几乎是一件奢侈的事;微机教室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部分学校还有多媒体报告厅,但用途已逐渐变为放光盘、讲公开课等。校内图书馆名存实亡,校外图书馆化学方面的书籍很少且很陈旧。东片某校学生这样写着:上化学课不做实验,老师干巴巴地讲,学生迷迷糊糊地听;上网不方便;没有科技馆等类似地方。西片学生这样填写:没有社会实践;实验能力差;没有从实际出发,只注重成绩;做题太少。南片学生填写的是:没有实验;没有条件上网。北片区学生填写的是:没有开放学生实验室;大家很少在一起讨论化学;在学习上,自己不是很主动;老师对学生没有太大信心;没有第二课堂、兴趣小组等等。综观A县各校情况发现,对于演示实验,部分学校还能做一些;学生分组实验,有的学校做过一次,有的做过两次,多数学校学生分组实验一次都没有做过!究其原因,一些易损耗品(如试管)损坏后未能及时添置,药品过期无法使用等等,总之不是缺仪器就是缺药品,使实验不能正常开设。

在希望开发利用的化学课程资源中(表4),开发与农业有关的资源呼声最高(80.65%),因为A县是农业大县;其次是与衣食住行有关的资源(76.50%)。值得关注的是,北片处于矿区的学生和城区学生选择开发与工业有关的课程资源的比例反而比其它选项都低。为何会出现如此耐人寻味的现象呢?原来处于矿区的3所学校中,一所是职工子弟学校,他们的父母都在矿上上班;其余两所虽然不是职工子弟学校,但他们对开矿、选矿、冶炼等见的较多,有的学生家长就从事着与矿有关的工作,耳濡目染,他们对于矿的事情要比其它片区的学生知道的多,尤其是乡镇、个体不规范企业带给他们的“工业三废”使他们深受其害。A县地势北部高城区低,学生希望在教学中补充与我们周围的空气、水、绿色植物等相关的化学知识(83.56%);农药、化肥、油漆、涂料等的知识(70.20%);液化石油气、沼气等燃料知识(68.05%);其他所列选项的选择率皆已接近60%。由此说明,A县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希望了解家乡,了解周围与自己有关的一切。在填写的其它希望开发的课程资源中,西片、东片学生希望介绍常见食品、蔬菜的农药污染问题,大蒜的药理,不同农作物的化肥施用量,农作物种子的培育,地膜处理,果树管理,制矿泉水,地方特色小吃的知识等;城区和北片矿区学生希望重点介绍如何方便、简单地减少污染,废旧利用,食品卫生与健康,汽车尾气知识,厨房化学、宠物化学等;而南片学生只是笼统地要求介绍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

在对化学课程资源丰富程度的认识的调查中(表5)发现,有77.11%的学生认为不丰富;只有北片某校学生认为课程资源丰富(40.00%)的比率大于认为不丰富的比例(32.00%)。走访该校学生,他们说资料多得看都看不完!是什么资料呢?原来是自己和家长购买的各种习题资料、参考书!这些单一的纸质文字应试资源,数量再多也不利于素质教育的深入和扩展。由此反应出该校学生对于课程资源的内涵和外延不是很清楚,在他们的心目中,有参考书看、有习题资料做,课程资源就已经相当丰富了。

在开放性简答题“你认为学习化学知识对你的生活和未来有什么用?”的回答中,多数学生认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用到化学知识,化学学习是他们掌握今后生活技术的关键,如健康饮食,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不盲目使用化学用品,节约能源,保护空气,了解工业、农业、食品生产和加工等方面的知识。有的学生说的更干脆:“不至于不认识化肥!”“长大后就算当农民,也可以合理种植农作物,合理施肥,不会盲目,如果从事工业生产,对保护自己、保护环境、提高自身素质有很大帮助。”

3 启示与建议

3.1数学、物理、语文等其他学科是化学学习兴趣持久的前提和保证

保持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并将兴趣转化为乐趣、志趣是每个科任教师长期研究的课题。此外,还有一点是不容忽视的,那就是其他学科对化学的支撑。化学是自然科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往往要综合应用各门学科的知识。

在日常教学中经常发现,学生对化学概念不能透彻理解,甚至不能正确理解,因此也就无法欣赏到化学的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文学科的缺乏;在许多牵涉到计算的内容中,原理的应用没有问题,但具体的数字运算却常常出现错误。究其原因是基础知识缺乏、偏科等原因造成;在基础教育阶段只有多学科齐头并进,各科迁移,单科突破,才能整体受益,也才能使化学兴趣弥久愈浓。

3.2校园环境建设中,要重视实验室、图书室内容的建设,将形式和内容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

A县有不少校园建设示范学校有仪器室、实验室、图书室等,部门齐全,但就是中看不中用。为改变这种现象,管理者需将形式和内容结合起来,如对化学实验室配置必要的药品、仪器和设备,配备、培训实验员;更新图书,订购有价值的期刊杂志;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化学实验室管理制度。对于化学教师,可与学生一道,因地制宜,利用生活中的常见用品和废弃物替代实验药品或自制简易的实验仪器,这样既有助于解决实验仪器、药品的短缺问题,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节约意识、环保的意识。开放实验室、图书室,让学生能做自选化学实验,搞化学魔术表演,玩化学扑克游戏,猜化学谜语,搜寻化学哲理诗词、化学对联等,让校园活动丰富起来。A县的实验员很少有专职的,多数都是理、化、生、地、器材等兼管的实验员,年龄偏大,对工作已没有太大热情;因此需设法改变,努力提高实验员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

3.3创造条件解决教师后顾之忧,让师生走出校园,在广阔的天地里学习化学

安全是悬在每位教师头上的一把利剑。在任何场合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安全责任重于泰山。但我们不能因为怕承担责任而不做事情,各方面应配合搞好学生安全工作,让教师有信心、有胆量将学生带出校园,如,参观净水厂、污水处理厂、制氧厂、活性炭厂、水泥厂、冶炼厂等;敢于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做调查,搞研究。只有让学生经历具体感知,然后才能抽象概括,最终到实际的应用。

3.4实行人性化管理,给教师些自由时间和人文关心,开发利用校内外化学课程资源,寻找课程资源利用的载体

A县的很多学校实行严格的考勤制度并和教师工资挂钩,有个别学校要求教师每日的两次到校和两次离校都需到专人处报到,如果工作做了而没有去按时报到,工资同样会被扣掉,使教师疲于奔命。还有许多作业:二字(毛笔、钢笔字)一笔记(理论学习笔记),加上日常工作:教案、听课记录、作业批改记录、工作计划(总结)等都进行量化考核并和工资挂钩;对教师的管理细化了再细化。然而,对细节的过分追求以至于迷失了对大局的把握,学生素质却每况愈下。管理者要充分信任教师,给教师一个宽松的环境,对于一些形式主义的东西(应付上级检查的)少做一些,腾出时间干一些该干的事:走出校园看看制氧厂是怎么制氧气的、农民用什么肥料、打什么农药,调查一下河水污染问题,看看生铁冶炼厂是怎么炼铁的等等;将丰富庞杂的化学课程资源进行遴选、组合、改造、创造,将其作为教学内容、拓展资料、课外活动素材或教学实例等进行教学活动,实现课程资源的教育功能,产生教育价值。

参考文献:

[1]“中小学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与实验”课题组.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指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篇(3)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 05(c)-0000-00

1 提高认识,抓好学校艺术教育

按照传统的认识,中小学艺术教育无非就是唱歌、画画。自从2010年教育体制改革以来,特别是近期开展的素质教育大讨论,以及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由于教育观念的转变和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向,使得我们不断提高了对素质教育,以及艺术教育的认识,并在实践中做了一些有意于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工作。

(1)学校要高举素质教育的旗帜。素质教育是相对应试教育而言的。尽管应试教育中也有素质教育的成分,但同今天我们强调的组织教育是截然不同的。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基础教育。它强调:第一要面向全体;第二要面向发展;第三要主动发展。实施素质教育是形式所迫,是当务之急。谁掌握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

(2)艺术欣赏课有其他课程不能替代的美育作用。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形式和途径很多,其中,艺术欣赏课是最好的形式和途径。这是由艺术欣赏课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根本功能所决定的。音乐欣赏课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的活动,使学生体验蕴含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并与之产生强烈的共鸣,逐渐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生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基础。美术课则通过视觉的鉴赏力,增强对艺术美的感觉力、理解力、在审美的愉悦中陶冶性情,丰富感情,培养高尚趣味。同时由于美术欣赏课涉及美术的门类多,涵盖面广,因为亦使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因此,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美育的主要形式和最好途径,是其他课程的活动所不能替代的。

(3)扎扎实实地工作每促进学校艺术教育稳步发展。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不能仅停留在认识阶段,更重要的是怎样实施。近几年来,我校领导特别重视艺术教育工作,不仅列入学校工作计划,而且每年都有新举措、新投入,使我校艺术教育稳步发展。第一,成立以王银智校长为组长的三中艺术教育领导小组,定期研究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第二,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第四,开设艺术教育课程,初一、二每周一节音、体、美、信息、课各一节。第五,配备质量较高的艺术教育器材。第六,努力提高艺术教育教师的思想业务水平。

2 丰富多彩的活动课艺术教育活动,是课堂内艺术教育的拓展

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活动课艺术教育活动,不仅能调整学生的学习压力,促进智育发展,也能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特别是各种艺术团队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艺术兴趣和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了学生艺术特长的发展,为学校争取了荣誉,为国家培养了人才,成为学校艺术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

(1)建立学生艺术团体,带动学生艺术素质和审美情趣的提高。学校近几年先后组建了军乐队、合唱团、舞蹈队、以及美术、书法、摄影、影视评论等活动小组,成立了"小荷"、"博采"、"新苑"、"太阳鸟"等文学社团,并聘请市歌舞团的艺术家担任指导。这些组织在繁荣学校文化,培养学生文艺骨干,推动学校和班级文艺活动的开展以及宣传、展示学校艺术教育成果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大力开展各种校园文化活动,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在学校学生会、团委的组织下,每年都举办几次大型的文艺活动,都对学生产生重大影响,今年已坚持第三届了。

3 加快校园环境艺术化建设,营造一个"以美促德,以美意智"的育人环境

我校三中占地面积120亩,全校60个班级3000多名学生,能作教室的场所都成为上课的教室,如何建设校园、美化校园、营造一个"以美促德,以美育智"的育人环境,成为我校领导一道难解的命题。但我们学校的领导从实际出发,克服各种困难,尽量搞好校园文化艺术环境建设,使学生受到环境的熏陶。

(1)搞好绿化、美化工程。首先,我校领导将100多棵果松、桧柏、厚薄等珍贵树木集中到学校通道两旁,形成了有特色的绿色通道。其次,在学校特别是教学楼周围种植了桧柏、木棉、凤杨、刺梅、玫瑰等600多株,使校园鲜花绿树错落有序。

(2)修建了两处雕塑。一是艺体组楼门前的价值12万多元的铜像"孔圣人",寓意深刻,观瞻更感艺术。二是后花园,草坪中的大型玉石给花园增加了秀色。

(3)师生美术作品满园秀丽。一是师生180幅科技画板、挂在教学楼和图书馆走廊。画板制作精美,内容包罗万象,既起到了装饰作用,有丰富了师生科技知识。还给学校节省了金费。二是精心选购了一批名人名画,悬挂在实验楼走廊及音美教师、办公室、会议室,以次提高师生欣赏品位。三是定制了一幅主题为“和平”的浮雕画,弥补校门外墙的空白,给人以良好的视觉效果。

4 学校艺术教育实践的启示

我校几年来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特别是学校艺术教育稳步发展的过程,使我们对艺术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有了提高,并有以下初步体会:(1)学校艺术教育的指导四和培养目标是抓好艺术教育的前提。(2)建立健全严明的学校规章制度是加强学校艺术教育的有力措施。(3)加强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是学校艺术教育稳步发展的保障。(4)不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领导管理水平是搞好学校艺术教育的关键。(5)参与艺术教育活动师生人数和质量是检验学校艺术教育成果的尺度。

我校在王银智校长的领导下在学校艺术教育和校园艺术化建设工作方面投入了一些精力、人力和物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通过艺术教育,全体师生的鉴赏能力不断增强,特长学生的艺术表演、表现水平大有提高,同时全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也不断提高。实践使我们深切体会到:学校环境艺术化建设和艺术教育,的确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篇(4)

【中图分类号】 R 179 G 479 R 512.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0-9817(2007)08-0680-03

Impact Evaluation of AIDS Health Education Among School Managers/DING Su-qin, MA Ying-hua, WANG Chao, et al. Institute of Child and Adolesc ent Health,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10008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mprove the school managers' cogniti on of the AIDS prevention education, to strengthen the effect of the education a nd to explore an effective and feasible training mode. Methods Seventy-eight participants were trained for one day in Heilongjiang and Henanin November to December in 2005. They were high school managers, schooldoctors and the managers of the clinics in primary and high schools. Participat i on method was adopted as training method, and national and education ministry po licies was emphasized. To questionnaire surveys were conducted respectively be fore and after training. Results After training, the participan ts' levels of knowledge about AID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nd the percentage o f participants who had correct attitudes about AIDS also increased.More school m anagers recognized the importance and urgency of school health education on HIV/ AIDS prevention. The participation training mode was appreciated by most par ticipants, especially the effectiveness of training content. Conclusion To strengthen the training of school managers is key to the impleme ntation of school health education on HIV/AIDS prevention. The training mode isfeasible and recommendable.

【Key words】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Health educati on;Teacher training;Evaluation studies

做好学校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前提之一,是对各级教育部门主管领导进行预防HIV/AIDS相 关 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对艾滋病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艾滋病健康教育师资培训的重 视,争取他们最大限度的支持[1]。为进一步加强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促进反对羞 辱和歧视态度的建立,笔者于2005年11-12月在黑龙江省和河南省对部分学校管理人员、校 医及中小学保健所管理人员进行了培训,并在培训前、后对培训对象的知识和态度等进行问 卷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在黑龙江省和河南省各举办1期普通中学领导培训班,培训对象 为学校管理人员、校医和中小学保健所管理人员,培训时间均为1 d。2个培训班共有78人参 加,黑龙江省培训43人,河南省培训35人。培训学员中,男性占23.4%,女性占76.6%。学员 主要来自初中学校,占42.3%;其余为高中、完全中学及中小学保健所。学校管理人员(校 长、 副校长、教务长)占53.3%,保健所管理人员和校医占46.7%。

1.2 方法 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方法,以学员为中心,以问题为中心,鼓励学 员们全程中广泛参与交流与学习。具体培训内容和方法见表1。

在培训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培训前问卷内容包括学员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 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教育的现况;培训后问卷除知识、态度外,还包括对培训的评价。 2次培 训共收回调查问卷142份,培训前78份,培训后64份。培训前问卷在培训开始后才填写的没 有计入此次统计。

1.3 资料的整理 对所有问卷进行整理、统一编号,采用Epi data 3.1软件 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录入,用SPSS 11.5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χ2检验和秩和检验。

2 结果

2.1 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教育现况

2.1.1 政策的知晓和落实情况 培训前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7人(9.0%)没有 听说过《中学生 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大纲》[2],48人(61.5%)调查当年才听说过,23人(29.5%) 调查时的2 a前听说过。18人(23.1%)从不知道要按《中学生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大纲》在 学校开设课程,调查当年才知道的有31人(39.7%),调查时的2 a前知道的有29人(37.2%)。 所在学校将预防 艾滋病教育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并开设专题教育课程的有26人(34.2%),2项都没有的有19人(2 5.0%)。34.2%的学员所在学校落实了艾滋病致孤儿童免费入学和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具体关 怀措施,41.1%的学员所在学校2项均未落实。

2.1.2 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组织情况 仅21人(28.0%)所在学 校有完整的预防艾滋病组织机构(包括领导、管理部门及人员、协调领导小组或协调机制) ,12人(16.0%)所在学校以上各项都没有,7人(9.3%)所在学校仅有领导 ,13 人(17.3%)所在学校仅有管理部门和人员。所在学校有健康教育年度工作计划和年度总结 的有42人(54.5%),2项都没有的18人(23.4%)。

2.1.3 预防艾滋病教育师资配备及教材发放情况 80.3%的学员所在学校有 相对固定的专(兼)职教师,76.0%的学员所在学校艾滋病教育 教师和校医近3 a接受过教育部门组织的培训。45.9%的学员所在学校授课教师有教学计划、 教案和教学总结。21.6%的学员所在学校各项均没有。24.0%的学员所在学校没有任何教学用 书和教学工具,有4种以上教学用书和教学工具的仅占52.0%。58.7%的学员所在学校图书馆 有3种及以上的预防艾滋病等科普读物,一种都没有的占20.0%。按要求高中和高等职业中学 在新生入学时,应向学生发放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处方,但调查结果显示,全部发放的占23 .9%,发放但未达到要求的占26.8%,未发放的达49.3%。

2.1.4 开展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情况 一项活动都未开展的占6.8%,开 展1项活动的占37.8%,开展2~4项的占32.4%,开展5项及以上的占23.0%。

2.2 培训前后KAP问卷调查结果

2.2.1 艾滋病相关知识 艾滋病知识共28道题,分别对它们进行赋值处 理,每题回答正确者得1分,错误或不清楚者得0分,满分为28分。培训前、后艾滋病知识得 分分别为(23.06±3.55)和(24.83±2.41)分,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 287,P=0.01)。培训前、后被试单题的正确回答情况见表2。

2.2.2 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相关态度 培训前后均没有人认 为自己接触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培训前64人(82.1%)认为没有接触过,培训 后仍然认为自己没有接触过的比例降至33.3%。认为不知道是否见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 艾滋病病人的比例由培训前的17.9%上升至66.7%,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4.548,P<0.001)。表明培训后有更多的学员意识到不能仅从表面判 断一个人是否感染了艾滋病,从而增强了他们预防艾滋病的意识。

培训前后学员对艾滋病相关的态度见表3。将6道态度题进行赋值处理,正向态度得分为正 ,负向态度得分为负,正向态度最高分为8分,负向态度最高分为-8分。经秩和检验,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z=-2.073,P=0.038),表明学员对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 人的态度发生了转变。

2.3 对培训的评价 培训后问卷调查显示,39.7%的学员认为时间太短,其 余则认为时间正好。14.0%的人认为有些专题在培训时被完全忽略了,86.0%的人认为没有忽 略。40.7%的人认为在今后的学校领导培训中有些需要改进。 所有学员都认为培训方法与培 训内容适宜,98.4%的人认为在今后的相关培训中可以应用此次培训所用方法和内容。所有 学员都认为通过培训,对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的重要性和《中学生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大纲 》有了更深入、更详细的了解。98.4%的人有信心在所在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教育和相关的 宣传教育工作。

3 讨论

学校主管领导是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教育的关键人物,他们对艾滋病流行及危害的认识程度 、对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的重视和支持程度直接影响课程的落实、师资的配备以及相应的 监督和评估,也影响着教育的效果。因此,对学校校长和主管领导进行加强艾滋病教育和反 对歧视的倡导和动员,是落实课时、开展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和反对歧视、提倡关爱宣传活 动的关键,是为受艾滋病影响儿童营造宽松的生活教育环境的前提。如何让学校领导们 易于接受相应的理念,切身体会到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的重要性,因此,探讨有效的学校领 导培训模式有实际意义。

3.1 培训模式的特点

3.1.1 重在互动、多样化的培训方式 在知识讲授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学员参与为 主的互动式方法进行培训,如看录像、做游戏/活动、教师的教学经验介绍等,互动式培训 形式 既是对专题讲座知识的巩固,又是对各种教学方法及活动的介绍和推广。

3.1.2 重在教育和学校责任意识的培训理念 通过培训前的调查不仅能了解 学校预防艾滋病教 育的现状,还可以评估学员对学校在预防艾滋病教育中应承担责任的了解情况,教育行政部 门对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评估要求的落实情况。让学员在培训中带着责任、带着任务接受 培训,保证培训目标的有效实现。

3.1.3 重在提供培训后学校开展活动的教学资料 缺乏教学资料是目前制 约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课程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动员学校领导切实落实预防 艾滋病专题教育的基础上,还为参加培训的所有人员提供3类12种教学资料。

3.2 增强学校领导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意识 参加培训的所有领导都 认为,通过培训,他们对学校预防艾滋病的重要性和《中学生预防艾滋 病专题教育》有了更深入、更详细的了解,并表示有信心在所在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专题教 育和相关的宣传教育工作。表明本次培训使学校领导更加正视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认识到 在学 校开展艾滋病教育和生活技能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高了对相关政策的把握程度,对开 展艾滋病教育的态度更加积极,为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的师资配备和课程落实等提供了支 持与保证。相信艾滋病教育组织机构的不完善状况、师资和教学材料的缺乏等问题,会逐渐 得到相应的改善和解决。

3.3 提高了学校领导对艾滋病的认知水平 培训后,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显 著 提高,尤其是培训前正确率比较低的一些知识,在培训后正确率提高十分明显。培训前后, 培训对象对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以及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 ,均倾向于同情、理解并能为他们提供关爱的态度,这有利于创造“反歧视”环境。提示 今后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内容必须系统而具体,既要让人们了解艾滋病的危害,建立预防艾 滋病的意识;又要让他们了解艾滋病在一定的条件下传播,只要避免一些高危行为,艾滋病 是完全可以预防的。

3.4 创新之处 此次培训与以往的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师资培训、学校管理 人员培训模式不同[3-4],其创新之处有:一是培训方法,首次将参与式的培 训方式运用到中小学校长培训,摸索了 有效的学校领导培训方法;二是在培训策略方面,重在以教育部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政策和 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为切入口,探讨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如何开展 的策略;三是培训内容,探索以预防艾滋病教育为切入口的综合性的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预 防的学校教育方法与途径,为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教育和生活技能教育教学活动打下了良好 的基础。

3.5 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考虑到对学校领导的培训应该将重点放在提高他们 对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的认识上,为保证领导能全程参加培训,此次培训时间设置为1 d。 培训后的评估表明,部分学员认为培训时间太短,有些专题在培训时被忽略了。在今后的培 训中,有些需要改进,如建议经常性、常规性、通俗性,及作为政府行为扩大培训面等。

建议在今后的培训中,延长培训时间,同时增加一些内容,如邀请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在培训 班上进行现身说法;参观相应的收治艾滋病病人的医疗和关怀机构;加强学员之间的交流, 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计划制定等;通过教师反馈和经验总结活动,进一步了解学生对 “预 防艾滋病专题教育课”和活动的评价和建议,以评估学校领导培训的远期效果。

4 参考文献

[1] 马迎华,张冰,宋逸,等.预防艾滋病学校健康教育培训班培训模式探讨.中国学校 卫生,2002,23(5):392-395.

[2] 教育部办公厅,编.中小学生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大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 3.

[3] 张岚,王俊丽,张秀兰.北京市西城区中小学校长艾滋病知识培训效果评价.中国学 校卫生,2005,26(11):948-949.

上一篇: 创新教学论文 下一篇: 寒假社会调查实践报告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