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5 14:51:3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电气实习工作计划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1基层供电企业文化的现状
1.1供电企业文化的现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完善,我国企业管理的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供电企业作为我国市场经济中重要的一部分,其企业文化建设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由于供电企业的垄断性特质,使得供电企业不可避免的具有传统企业管理的弊病,并没有真正的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这就使得基层供电企业文化的有效开展和落地工作较难实行。1.2供电企业文化落地的问题通常情况下,供电企业的管理层更注重的是企业制度的建设,对于企业文化的认识程度还不够,且片面的将企业文化当成普通的文化活动,造成理解上的误差,更有甚者认为企业文化与供电企业没有具体的关联性,并不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对于企业的发展作用不大,没有必要去实施。另外一种情况是供电企业领导层非常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也非常支持企业文化的推进工作,并对企业文化建设提出来一系列的建议和计划,但是在真正落实工作时,通常会因为针对企业文化工作的设想缺少实践活动的支持,不能有效的贯彻落实企业文化,未能达到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造成供电企业出现企业文化建设的形式主义。
2基层供电企业文化的重要意义
2.1供电企业文化的内涵
一方面,企业文化建设就是精神文化的建设,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价值观,没有企业价值观,就没有企业精神,而供电企公司企业文化落地工作就是企业员工提升价值观的过程。目前,供电公司的一些员工对于企业文化的认知存在一定的误区,简单的将企业文化等同于“政工论”或者“务虚论”,甚至片面的将企业文化作为一个简单的标志,这不符合企业文化的内涵[2]。另一方面,在世界多极化发展和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物质生产不可避免的与文化相互联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是经济发展发展的必然趋势,针对供电公司来说,在电力体制改革的背景下,科技的发展和越来越多新能源的出现对供电公司造成了不小的压力,要想根本性的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促进企业的发展,必须重视供电公司的文化建设,促进企业文化的落地工作。
2.2落地供电企业文化的意义
(1)先进的企业文化是引领企业发展的一面旗帜,能够有效地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为企业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也具有纪律性和责任感的优质团队,推动着企业不断向着更高的水平迈进。(2)安全理念作为供电企业中的重中之重,是企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元素。将企业文化与安全理念相结合,如完善安全机制,加强企业安全理念方面的宣传,增强员工对于安全工作的意识,能够有效的加强企业安全建设,保证安全作业的前提下,提高企业安全水平。(3)供电企业所宣扬的是“你用电,我用心”的理念,通过落实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能够提高企业内部的服务意识,进而为顾客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同时,在企业内部形成浓厚的“服务氛围”,将企业文化深入所有员工内心,不断提高顾客对于供电服务的满意程度,促进供电企业的蓬勃发展。
3基层供电企业文化落地工作的实践方法
3.1建立健全企业文化管理体系
基层供电企业想要将企业文化真正的落实到位,首先要做的就是建立健全的企业文化管理体系,明确的制定出企业发展奋斗的目标,并形成统一部署、全员参加以及整体推进的工作制度,以此推动基层供电企业文化的落地工作例如针对供电公司制定阶段性的发展目标,发挥“领导班子”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同时不定期的进行思想交流会和企业文化研讨会,促进管理层与公司员工的交流,增强员工对于企业文化的认同感[3]。
3.2丰富企业文化的传播形式
通过多种渠道传递企业文化的内涵和意义,潜移默化的加深员工对企业文化的印象,为企业文化的落地工作打下夯实的基础。例如利用公司网站、道德讲堂等多种方式,对企业文化建设中出现的亮点、成果或者先进典型进行宣传,为企业文化的落地工作营造浓厚的氛围;此外,基层供电公司也可根据当地特色和人文风情进行具有差异化的企业宣传片和专题画册的制作,通过新媒体形式对企业文化进行广泛的传播。
3.3完善基层供电企业制度
完善的企业工作制度是推进基层供电企业文化落地工作的关键。不断改进公司管理方式,并进行长期有效的企业文化建设,将企业文化建设融入到工作管理制度中,能够促进企业文化的发展[4]。例如通过开展“管理找差”等专题活动,对供电公司各项规章制度进行完善,规范企业员工日常工作的行为,将安全理念贯穿企业发展和工作过程中的始终,增强员工安全作业的意识,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优势。3.4在改革中发展企业文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基层供电公司想要持之以恒的发展壮大,就需要在保证自身特性的基础上适应时代的潮流,不断改革创新企业文化,持续稳定的推进企业文化的落地工作,并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逐步完善企业文化建设,提高员工工作的安全性、高效性,为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4结语
基层供电企业文化的落地工作是供电公司通过对“诚信、责任、创新和奉献”等价值观的宣传,营造良好的企业氛围,将对员工的规范管理转化成员工自觉行为一个艰苦的过程,对于基层供电加快企业发展,推进“两个转变”和“三个建设”的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基层供电公司应克服企业文化落地工作出现的问题,建立完善的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机制,利用多种方式和手段广泛的宣传企业文化的意义和重要性,推动基层供电公司勇往直前的朝着奋斗目标迈进。
作者:何锋 单位: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涟水县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1]郑光霞.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文化如何在基层供电企业扎根探索[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15:177~178.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促使了更多的新型技术的产生和到来。而电力通讯技术也日益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水平的关键因素。所以国家正在不断大力发展企业电力通讯的水平,不仅要在电力通讯自动化设备上跟上全国科技发展的脚步,及时更新和改进,同时工作模式也要不断的完善,还要注意适应新设备的要求,努力使得电力通讯自动化设备在我国科技发展中站稳脚跟。
1电子通讯自动化设备
1.1微波通讯自动化设备
微波站在当前可以根据划分依据的不同分为几个种类,而我们在目前主要是以要完成的任务为划分依据,据此,我们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部分。根据提供的设备不同微波站也会有差异。首先微波站可以划分为发信机和收信机。而这两种微波站共同的任务就是变换频率,主要是在群路信号和微波信号的范围内变化。为了更好的实现对频率进行变换,在收发信时信号的频率会相应的变低和变高,进行下上变频的转化。终端机,是一种复用设备,其在设备运行过程中,收发信也是采取的方式也是不同的。例如在发信时,终端机会将使用用户全部的话路信号转化成群频信号,这样在收信是就可以依照同样的韵律把这一种频率发送给各个话路信号。
1.2载波通讯自动化设备
载波通讯自动化设备主要是根据实现的功能差别,将其中的载波机分解为以下四个大部分,由载供系统,自动电瓶调节系统,以及调制系统和振铃系统四部分组成。不同类型系统实现的原理和方式是会随着不同类型的载波机而变化的。因为包含面十分复杂和琐碎,该处就以两种典型例子进行细致的探究。首先对自动电瓶调节系统而言,设置它的主要目的就是协调改进每个相关因素对传输电瓶产生的变化,调节它的波动,同时注意对单边带载波机的中频调节。在发信的端口要实现能把中频载频传送至载波频道和中频调幅器中,这一过程通常要借助高频调幅器具备的放大功能。此时收信的一端就要通过窄带滤波器来选出所有的中频信号,再经过放大整流,进而控制收支线路的增加和减少,完成自动电瓶的调节程序。所谓的单边带载波机,顾名思义,就是只有单边具备制载频的信号,需要借助两级到三级的调制来完成对原始信号的一个线路频谱。而双边带载波机呢,就是在载波机的上下两边都具有载频信号,而且只需要一级调制就可以完成原始的线路频谱。而在实际操作中,如果发现变电站相对调度所的距离比较远,我们可以借助电缆来连接安装在调度所侧面的音频架。载波机安装好之后,就可以缩短用户的线路,这样一来在提高通讯质量的基础上,让通讯信号的电平得到了更好的调节。
1.3光纤通讯自动化设备
光纤通讯自动化设备是有三个部分组成的,有光端机,以及数字通讯设备还有光中继机。其中光端机包括了光接收机和发送机,它的具置就在光纤传输和PCM电端机的线路之间,在光纤通讯自动化设备中充当最关键的因素。为了让系统时刻处在主备状态下,我们一般利用热备用来提升光端机的可靠性。目前被我们采用最多的是一种形式是一主一备,就是要求它在正常工作的期间是主用部分起作用,当主用部分出现问题的时候,系统可以切换到备用部分继续工作。光中继机如果在光传输途中费时较长,那么它的传输距离就会被限制,而且不能任意变换,可能出现的有对光频率,机器接受的灵敏程度以及光纤线路等的效率限制。
2电力通讯自动化的工作模式
上述提及的三种自动化设备在不同的工作环境和内容下,有自己适应的工作方模式,不管是哪种工作方式,我们最后的目的就是更好更快捷的实现电力通讯。所以在实际工作中,要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依据具体的工作要求采用相适应的自动化设备和其设计模式。
首先先谈谈电力通讯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是让信息的交换和发送更加快捷和方便。信息最重要最关键的组成部分是一种非电信号,即信息源。一般电力通讯的具体程序,第一是将非电信号通过某种输入设备转变成电信号。然后发送设备就要对转换而成的电信号作进一步的处理,要求在满足信道基本的传输条件下,还能够使这一传输信道得到更加高效的利用。交换设备是用来连接输入和发送设备的,用来提高发送装备的使用率。接受装备就是接受发送线路中的数据信息。在所述的三种电力设备中,最常使用的是光纤传输。看到不断发展的的通讯业和日益复杂的电网模式,我们在接连建设各种各样电站的同时,也要不断跟进通讯技术。高频通讯和移动通讯等在电力通讯的自动化设计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3结语
伴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都不断发展,电力通讯业的不断提高壮大,社会对电力通讯的技术和自动化设备的要求也逐之提升,榱伺浜细上科技发展前进的脚步,电力通讯事业的发展就要求有更加完善,科学的自动化电力通讯系统。我们在日常工作的同时还需要善于总结经验和反省现状,从而归纳出一种更适合电力通讯事业发展的设计模式,并朝着建设更加有水平有质量的通讯自动化系统而努力探究。
参考文献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已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迫切需要寻找新的途径和载体。在生产经营和管理的过程中,很多企业逐渐意识到企业文化是企业得以长久、稳定发展的“重要资源”,以企业文化建设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创新,才能使其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近年来,国家电网公司大力开展企业文化建设,伴随着企业文化理念深入人心,思想政治工作前景豁然开阔。但思想政治工作还需全面融入企业文化建设,并有效融合,这样才能充分展现其促进企业发展的强劲动力,真正扮演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角色。
一、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精神面貌的高度概括,渗透于企业的一切活动之中。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形象战略,是以人为本的发展战略,是企业的基础和灵魂,是企业长远发展的精神动力。
建设统一的企业文化,对电力企业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首先,这是电力企业文化建设实践的客观反映。国家电网公司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近来相继提出了一系列新思维、新思路、新理念,企业文化内涵不断丰富完善,影响力、辐射力不断增强提高,对国家电网公司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其次,这是电力企业履行企业使命的实际需要。电力企业关系国家能源安全及国民经济命脉,肩负着重要的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建立统一的企业文化,以文化统领广大员工的思想和行为,形成巨大的发展合力,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规模效益和整体效率,更好地履行企业使命。
二、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共性
1、相同的研究对象——企业员工
企业文化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其研究对象都是人。它们都是以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激励人为共同的出发点,都强调协调好人际关系,都重视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人的主人翁精神。企业文化从研究人的共同的价值取向出发,注重焕发人的精神。思想政治工作解决人的思想认识、观点、立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2、相同的基本原则——以人为本
人是企业的主体。企业文化倡导优良作风和好的传统,强调自我激励、约束的作用,塑造人的灵魂,以实现企业的人性化管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以育人为业,以培养人的世界观为本。从这个角度来说,两者都强调人的社会价值,在培养人真、善、美的内容上是一致的,都把最大限度调动员工积极性和主动性作为工作方向。
3、相同的工作目标——企业发展
从工作的目标来看,两者共同服务于企业发展的根本目标。建设企业文化的目的,就是通过培育高尚的企业精神,确立奋发向上的群体价值观念、道德行为准则和精神风尚,以此凝聚人心、激励斗志、激发工作热情,从而提高经济效益。而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就是通过正面灌输和教育引导,使具有时代特征的先进思想“内化”为职工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并转化为高度的企业主人翁责任感和持久不衰的工作热情,最终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可见二者的共同终极目标都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发展企业生产力,为经济建设服务。
企业文化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共性确立了企业文化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在大前提下的一致性、相容性,有着互相借鉴、互相渗透、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必然性。
三、思想政治工作在电力企业文化建设各层面的切入点
企业文化包含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它可以划分为四个不同的层次: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电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只有选择好切入点,进入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过程,才能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1、“一强三优”、“内质外形”是物质文化层面的切入点
物质文化是企业产品和服务的品质表现,它要求企业强化品牌意识、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而企业品牌的形成是一个层面丰富、过程复杂的环节,思想政治工作能够找到切入的位置。
国家电网公司把“一强三优”作为企业的发展战略,把“内质外形”建设作为实现该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保证,努力营造符合消费者心理的服务环境,强化客户和员工对电网品牌价值的认同,激励员工为提升品牌而更加注重日常的行为。思想政治工作要在品牌文化上做到有效切入,不断提高员工素质,着力塑造其大型国企的良好形象。
2、“努力超越,追求卓越”是精神文化层面的切入点
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凝聚人心的一面旗帜,这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又一个重要切入点。
国家电网公司提出的“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是对公司员工勇于超越,追求企业价值实现的高度概括。思想政治工作者就是要将与企业精神相对应的一系列观念不断灌输给职工,把职工的理想、道德、情操、意志、价值观同企业的发展目标融为一体,为公司发展贡献聪明才智。
3、“四个服务”、“三个十条”是行为文化层面的切入点
企业的行为文化主要包括企业与顾客、其他企业、政府、社会等各方面关系处理中所遵循的规则,它是通过每个员工表现出来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从员工的思想观念角度切入,运用有效手段来强化员的行为准则。
面对经济转型和市场竞争,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思想观念先行。电力企业应该号召员工认真践行“四个服务”的企业宗旨,严格执行优质服务“三个十条”,切实履行服务承诺,强调诚信是企业信誉之源、竞争之本、发展之基,唯有诚信,才能长久持续发展。
4、“三集五大”是制度文化层面的切入点
制度文化是围绕企业核心价值观,要求全体职工共同遵守的,按一定程序办事的行为方式及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机构、规章制度的综合。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在于它可以站在政治、政策和企业利益的高度,对制度体系提出优化建议,或者为制度的贯彻落实创造更好的内部环境。
国家电网公司推进“三集五大”工作,就是为了要在从制度上建立健全集中、统一、精益、高效的科学管理体系,在全公司推行统一的管理模式、管理标准、业务流程,建设统一的信息平台。不断加大资源重组整合和集约调控力度,实现企业管理由条块分割向协同统一、分散粗放向集中精益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四、如何使当前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可以功能互补、相得益彰。在日常工作中,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可以借鉴企业文化理论,拓宽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路,丰富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同时,企业文化建设也可以借助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充实其内涵,确保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并使其更具效力。
1、率先垂范,发挥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
无论从生产经营的角度看,还是从思想政治工作的角度看,企业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对广大职工的思想行为都有着最直接影响。企业的各级领导应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做出表率,影响和带动广大职工,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2、找准定位,将工作着力点放在基层
如果文化理念和思想工作能深入到每一个员工,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目前在我们的企业中,一些部门、班组的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存在“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这主要是基层管理者缺乏对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不能自觉履行企业文化建设的职责,没有把它与各项生产经营工作统一安排,统筹考虑。我们要在工作中围绕生产任务,把搞好企业改革、推行科学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作为企业文化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增强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3、开拓创新,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
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形式上比较单调、呆板,员工缺乏积极性。而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寓教于乐、寓教于文,也就是通过各种文化活动,来提高员工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它能把思想政治教育延伸到文化建设的各个部分、各个环节,使思想政治工作在“润物细无声”的境界中起到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这种工作方法与传统生硬的说教相比,更易被员工所接受,更能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效果。
4、结合实际,促进二者与企业中心工作的有机融合
由于不像企业经营管理那样具体、直观,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容易出现与企业生产经营“两张皮”的情况。为有效克服这一现象,我们需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将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到企业的具体工作中去,把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同企业的中心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具体而显现的企业目标,能够有效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员工感到只有实现了企业价值,才能实现自身价值,从根本上激发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意识,提高思想觉悟。这种价值取向的一致性,正是思想政治工作所要达到的目的。
总之,电力企业文化建设需要更贴近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更容易被员工所认同和接受,这样才能使企业文化与时俱进,用共同的价值观和企业精神把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生产经营紧密结合,丰富思想政治工作的文化内涵,拓宽渠道,弥补过去形式单调的不足。建设先进的电力企业文化,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并使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充分发挥合力效能,是电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建设“一强三优”现代企业这一战略目标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 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文化手册[z].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
[2] 何裕宁,梁超.谈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契合[j].集团经济研究,2007(11).
随着现代社会中经济和科技的迅猛发展,会计工作也得到了飞速发展。在我国电算化会计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缓慢起步到飞速发展的过程,已经逐渐被社会、被企业所接受,在经济社会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很多大中型企业和部分中小企业已经普及了会计电算化,在企业的会计工作中表现出了传统手工会计所不具有的优势。
一、企业相关人员缺乏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正确认识,阻碍了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发展,对于会计电算化的观念应得到更新
(一)存在问题
传统的手工会计在我国企业的会计工作中长期占据了重要地位,而会计电算化起步较晚,在一些企业里不管是领导还是会计人员还没有充分认识到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对会计电算化的推广普及不支持、不积极。有些企业领导由于各种原因而对会计电算化抱有怀疑的态度,不支持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开展。有些领导则认为会计电算化仅仅是企业装点门面的工具,配几台计算机就可以满足需要了,不重视建立完整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不重视硬件软件的更新,也不重视复合型会计人才的培训,不利于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发展。而一些基层会计人员认为会计电算化的优势仅仅是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并没有没有意识到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重要意义,觉得做好会计电算化工作只需要懂得简单的计算机操作就能胜任,对其他的作用和功能不加重视甚至不使用,导致企业的会计电算化工作并没有发挥出真正的功效。
(二)建议对策
想解决这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应该从提高相关人员的思想认识上入手。不仅仅是向会计人员,还要向企业的领导进行会计电算化知识的介绍和培训,转变他们的观念,要他们认识到在现代社会中,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会计工作必须适应时代的要求,充分利用新的技术手段,会计电算化已经成为会计工作的发展方向,势在必行。要求企业领导和会计人员从思想上重视会计电算化工作,愿意从各个方面支持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发展。
二、目前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中使用的会计软件存在一些缺陷,不够完善,影响到了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发展
(一)存在问题
企业进行会计电算化工作离不开会计软件,会计软件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质量。目前我国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使用的会计软件没有统一的标准,比较混乱,通用性较差。各个软件公司相互之间没有沟通,没有交流,不同的系统之间很难实现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这就造成企业电算化会计工作提供的信息比较单一,无法更好地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另外目前使用的会计软件在保证数据安全方面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会计工作的数据对于企业来说非常重要,有一些数据甚至非常机密,要求绝对保证其安全。
(二)建议对策
对于以上会计软件出现的问题,要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来改变和完善。国家的相关管理部门应该制定会计软件的开发实施标准,强调会计软件的先进性、通用性和安全性,不符合标准的会计软件不允许进入市场。软件公司在开发设计会计软件时应该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要求进行,加大软件的开发力度,要考虑整个系统的全面要求,增强兼容性。软件功能的开发中不但注重基本的核算功能,也要相应增强管理功能,提高会计软件的整体功能,真正满足企业会计管理职能的需要。软件公司还要重视会计软件的保密性,能够保证企业会计数据的安全。
三、企业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不能满足企业电算化会计工作的需要
(一)存在问题
会计电算化虽然是以计算机为工具,但是谁来操作计算机?当然是人。所以会计电算化对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会计电算化工作中,会计人员不但要有会计方面的专业知识,还要掌握相关的计算机、会计软件的使用和维护、企业管理等多方面知识。但是目前企业会计人员的实际情况却和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要求相差很远。一般的会计人员虽然具有会计专业知识,但是对计算机知识、软件操作却不熟悉,虽然经过了培训,但是培训内容一般都比较简单,只能够满足会计电算化中基本的核算工作需要,对会计软件的使用方法掌握的不够透彻,一旦操作中出现了故障,就不知道该怎么处理,甚至导致整个系统无法正常运行。其他的更谈不上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发挥会计的管理职能了。
(二)建议对策
想促进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必须从各个方面多个渠道培养高素质的综合性会计人才。首先大中专院校在培养会计专业学生时,就应该考虑到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需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除了会计专业课程,还可以开设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和维护等课程,从初始阶段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另外对于在职的会计人员要鼓励支持他们去参加全面系统的培训,要将培训落到实处,培训完要参加考试,持证上岗。
上述几个问题是我国企业目前在会计电算化工作中经常发生的,这些问题影响到了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顺利健康发展,必须加以重视,并寻求解决的方法。目的就是使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满足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为企业的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对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而言,实践教学是培养高素质的本科人才不可或缺的环节。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精神,培养科研水平更高、社会服务能力更强、更具特色的优秀工科毕业生是所有拥有工科类专业高校的目标,也是所有从事工科类专业的研究人员和从事教学工作的一线教师需要时刻把握的基本方向。吉首大学于2013开设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作为武陵山片区唯一一所综合性大学,担负着为武陵山片区培养合格电气工程方面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任务。
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应时刻把握“重基础、强应用”的原则。电气专业课程本身比较复杂且逻辑性较强,只有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真正吃透了理论知识,才能在此基础上有所应用,有所创新。而学习电气专业的最终目的是应用,理论知识如果不在工程中加以应用,变成实实在在的生产力,那么终究是空中楼阁,没有任何意义。因此,在注重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实践能力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的根本,也是本专业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必由之路。
1 建设思路
1.1 实践性强
由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涉及范围较广、综合性与应用性极强,学校的实验室仅仅针对单独的课程,偏向于对理论知识的模拟和验证,不可能完全满足实践的要求。因此,在电气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需要走出校门,寻求各种电气类企业的支持,利用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丰富的生产经验、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条件,实现对学生的实践技能的培养,以弥补校内教育的不足,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企业的需求。
1.2 层次性强
在实习实践基地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不同年级和不同层次学生的具体情况,建立“认知实习――课程见习――实际操作”三个层次的实习实践体系。使学生有层次地对本专业和本行业进行认识、了解、熟悉和掌握。
1.3 双向合作
良好的“校企合作”机制是实习实践基地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学生和教师通过深入相关企业进行学习和实践,进一步掌握实践知识和实践经验;与此同时,企I可以利用高校的优质资源,在职工培训、科学研究、技术支持、情报服务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合作。
1.4 经济性
结合高校的财力,合理地规划实习实践基地的建设费用。由于电气方面的设备大多费用较高,因此需要借用相关企业已有的培训软硬件资源。
2 建设规划
根据专业建设分步走的指导思想,吉首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目前重点对电力系统方向的实习实践基地进行建设。
由于吉首大学地处大湘西,地势崎岖,群山环绕,水利资源极为丰富,所以在实习基地建设规划初期,首先重点考察了武陵山片区的水电厂,如下寨河水电站、凤滩水电站、洪江水电站等等。由于各水电站担负着武陵山地区的供电任务,日常工作较为繁忙,因此只能够满足学生进行认知实习和课程见习的要求。
第二步,对武陵山地区的部分变电站进行了考察,包括万溶江变电站、琵琶冲变电站、吉首城北变电站等等。这些变电站管理规范、设备更新较快、有专门人员负责变电站的日常运行和维护,适合学生在组织严密合理,严格遵守变电站工作制度的情况下进行参观学习。
第三步,对武陵山地区的两个国家电网实训基地进行了考察,分别是国网湘西供电公司花垣县花桥培训基地和国网怀化供电公司洪江市双溪培训基地。这两个培训基地日常担负着武陵山地区国网内部员工的培训任务,能够适当地接受大四年级本科生进行实习实践,因此能够满足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的要求。
3 建设与实施
3.1 认知实习与课程见习
我校积极联系争取了下寨河水电站和万溶江变电站作为学生进行认知实习与课程见习的长期合作单位。
下寨河水电站拥有两台水力发电机,110kV和35kV输电线路,发出的电能一般供给周围两个县及周边各乡镇的用电需求,拥有一台主变压器、两套不同电压等级的断路器和隔离开关以及高低压配电和微机保护设备等。本专业学生在大二到大三年级上学期,由本专业教师带队,对下寨河水电站进行参观。初步了解《电机学》和《电力系统分析》课程中涉及到的同步电机、变压器、高低压开关柜、断路器与隔离开关等一系列电气元件的外形、工作环境、接线等知识,了解水电站的日常工作情况。
220kV万溶江变电站是湘西电网的枢纽变电站,承担着湘西自治州五县一市的供电重任。变电站内设有220kV、110kV、35kV、10kV的变电设备共四套,两台主变压器,同时设有相应的微机保护装置、避雷装置、线路控制等配套设备。本专业学生在大三年级下学期,由本专业教师带队、变电站工作人员陪同,对万溶江变电站进行参观学习。通过参观学习,对《电力系统分析》、《变电站电气主系统》、《变压器技术》、《继电保护原理》等课程的知识进一步融会贯通,形成具象的电力系统原理知识结构,对具体电器元件的具体工作状况有深入的认识。
3.2 实践环节
在对国网湘西供电公司花垣县花桥培训基地和国网怀化供电公司洪江市双溪培训基地进行多次考察的基础上,我校最终与这两家单位都达成了合作意向。
国网湘西供电公司花垣县花桥培训基地是由变电站改建而成,设有220kV、110kV和35kV三套变电设备,并相应的微机保护装置、高低压开关柜、避雷装置等配套设备。培训基地采用独立供电模式,能够在一定条件下进行模拟带电操作。其实操的侧重点在于一次设备的操作和控制。
国网怀化供电公司洪江市双溪培训基地设有220kV和35kV两套变电设备、一台主变压器,并配套输电网络、配电设备、继电保护装置等。同时,还设有装表接线、抄表设备、仪器仪表使用等线下练习设备。其实操范围基本能够覆盖电力系统输电、变电、配电及用电的各个环节。
实践课程内容具体安排如表2所示。
表2 实践环节内容安排
4 结语
校企合作建设实习实践基地是一个需要高校与企业长期合作、不断努力的复杂过程。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场所,不断完善实习实践管理机制,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平台、积累实践经验。高校为企业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将科学研究与企业实际相结合,进一步服务企业、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林敏,梅彦平,等.校企合作共建电气类实践教学基地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1):222-225.
[2]李靖.对基于校企合作的“2+6”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12,22(1):91-94.
[3]钟建伟,郎建勋,等.校企合作构架下电气工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5,35(5):162-164.
[4]张今朝,朱海燕,等.校企深度合作的实践教学基地构建与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5):172-176.
关键词: 信息化;现代教务管理;网络化应用;现代教务管理系统
Key words: information;modern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network application;modern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system
中图分类号:TP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3-0195-03
0 引言
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高等院校特别是国家综合性重点高校的教育模式与人才培养也随着时代进步越来越多样化、精英化,在新形势下的教务管理模式也发生了新的变化,传统的教务管理工作加强了对计算机和网络的应用,管理模式逐渐向信息化、计算机化的现代化管理进步发展。
日益先进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带来的是教务管理工作更有效的运行,也同时给教务管理人员带来新的风险和挑战。这就要求教务管理工作人员要具备更全面的思想道德素养、职业素养和专业素质,以适应新的环境下的教务管理工作需求,向越来越科学化、高效化的管理大步迈进。
1 信息化时代教务管理工作的新特点
1.1 网络资源、网络通讯在教务管理工作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应用在现代教务管理工作中的比重越来越大,网络使资源共享和远程通讯变得异常的畅通迅捷,互联网广泛的覆盖面,为信息分享和传递提供了优良的平台条件。传统的教务管理通过信件、电话等的信息传递逐渐被电子邮件、QQ留言、手机短信、飞信、微信等多种既快速又有效的信息传递方式所取代,既提高了传统方式传递不够及时的时效性,又解决了电话通话记录无正式文件证明的官方认证性。
1.2 现代化教务管理系统日益广泛的应用 教务管理是一项连贯性强又繁杂琐碎的工作,举个例子,从教师教学那条线粗略地讲,从制定教学计划开始,根据教学计划安排课程、安排教师上课、制定课表、安排考试、成绩试卷归档,一系列工作连贯下来中间,任何一个环节不可或缺,而其中又穿插着学生选课、课程调整、教学评估、档案审阅等等由主线伸展出来的枝节,枝节下再有细节,犹如树形网,每一条枝丫都要兼顾到。传统的人工管理耗时长,效率低,给管理人员带来很大的记忆容量压力。现代化教务管理系统的应用,建立起教务管理这颗大树的计算机系统的数据库,由电脑系统化地记录和管理数据,可以由管理人员通过应用和控制计算机系统有条不紊地进行管理,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
1.3 在新的信息化管理时代,“人”与“机”的作用相互结合,缺一不可 在日趋完善成熟的现代化、信息化发展的今天,诚然,计算机在日常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大的作用,但是,管理者——即人的作用依然不能忽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丢。计算机管理系统的作用主要是系统化、程序化地收集、分类、细化、储藏庞大的数据,为教务管理工作提供一个精细准确的数据支撑,而作为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的操作技能,运用这些数据信息资源进行规范化、系统化的高效管理,关键在于教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因此信息化时代的教务管理人员必须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计算机系统操作技术,以适应新形势下的管理需求。
2 在信息化、现代化的新环境中如何使教务管理工作高效运行以及新管理模式带来的影响
2.1 教务管理人员必须以道德为前提进行思想观念更新,并具备适应现代教务管理的专业技能和素养。首先最根本的道德观念、工作态度依旧要一以贯之,本着良心做事,一丝不苟,勤勉无私,不能利用一些信息的便利或高科技手段谋私利。其次在现代化的环境下要跟得上步子,及时更新思想观念,接受和适应新的办事思维、办事方法,并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与时俱进不落伍。例如发通知,由传统的张贴布告栏、电话通知等等,逐渐转变为通过专门网站、电子邮箱发送、QQ信息留言、飞信微信发送等多种网络传播方式,大大地提高了传播速度和效率。这就要求具备基本的网络知识、信息安全知识。再如,由传统的人工手动排课,到运用现代化的教务系统进行系统统排,根据系统的指示流程从教学计划的输入,到课程教师、时间、地点的安排等等,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系统中进行,减轻了手动排课的繁琐复杂。所以,也要求工作人员熟悉系统的功能,能够熟练地操作现代教务系统,才能让它变成自己科学、高效工作的工具。
2.2 科学慎重运用网络,提高网络安全和保密意识。互联网的应用是现代教务管理工作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不仅仅表现在互联网资源共享的便利、网络通讯的迅捷,还体现在打印机、投影仪、扫描仪等等本地硬件的共享,在局域网中尤其应用良多。然而,在信息公开化、透明化的当代,网络给教务管理工作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同时带来一定的风险。其中网络安全就是不可忽略的一环。教务管理人员在区分各类信息时必须格外严谨慎重,哪些信息是可以公开共享的,哪些是允许部分共享的,哪些是不允许共享的,要仔仔细细分得清清楚楚,不容有失。因为一旦让不能传播的资料外泄,比如考试试题、试卷答案等等,由于网络传播的快捷性、广泛性和不可追回性,将造成严重的教学管理事故和后果。因此,在网络化的现代教务管理中,管理人员必须具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和保密意识,只有把好了这一道关,才能很好地把握住网络这个开放的平台,谨小慎微地利用开放的网络环境达到提高教务管理工作效率的目的,保证其管理安全高效运行。
2.3 明晰教务管理系统中管理人员的管理对象,是正确合理使用教务系统的第一步。教务系统模块主要分为三大类,包括学生信息系统、教师信息系统及教学资源信息系统,因此,教务管理系统的管理对象也主要是学生和教师,教学资源则是可供包括管理人员在内的三方共享资源和平台。这三大块都是互相联系、密不可分的,其中教学资源信息系统是联接学生信息系统和教师信息系统的桥梁和纽带,管理人员要做的正是把三大块科学合理的应用结合,例如硬件方面的安排课室和多媒体设备等等,软件方面的像查阅课程信息、评教信息等等。教务系统的有效运用在排课、选课、成绩录入管理等方面大大减少了出错的概率和重复的劳动,全校甚至全网的教学资源信息得到充分的分享和利用,使整个管理流程更加规范化、明朗化,大大提高了管理的效率。
2.4 对现代教务管理系统合理、科学应用,采用人机交互结合管理,使它发挥最大的效用。现代教务管理系统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一般都囊括了教务管理方面的几大模块,包括学生管理、教师管理、课程管理、成绩管理、毕业资格审查管理等等,每一块下面都有相应的数据存储、流程配备、操作规则等。现代教务管理系统相当于一个巨大的数据库,同时也是一个方便的操作平台,使繁重琐碎的教务管理工作更加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由于系统开发人员的不同,各个学校的教务系统也不尽相同,因此专门的教务管理人员必须经过有关系统操作运用的专业培训,熟练掌握操作技能。
相较于传统的教务管理方式,现代教务管理系统使教务管理流程顺畅,数据完整,及时更新,承担了教务管理人员相当一部分工作量。熟练、科学地应用现代教务系统进行管理工作,有利于工作效率的大幅度提高。但是,由人开发出的现代教务管理系统并不是万能的,也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漏洞。系统是死的,人是活的,教务管理人员不能过分依赖于信息化的系统,必须在使用的过程中秉承人机结合的原则,最大地应用发挥计算机管理系统程序化、系统化的功能,并在管理过程中通过管理人员的灵活性及时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达到最优化的管理效果。而且,要防患于未然,对于重要数据进行备份,以防计算机系统崩塌的风险。总之,计算机管理系统是教务管理人员的好工具,好帮手,但绝不能万事依赖于它,必须要有人机结合达到最优管理的理念和未雨绸缪的意识。
2.5 要有不断开发进取的创新思维和精神,在日新月异的信息化、现代化进程中不断学习和进步,做好迎接智能系统管理时代的到来。相较于智能系统而言相对传统的现代教务管理系统是人进行管理工作的工具,它本身不能思考、不能查漏补缺,必须由操作它的管理者去发现、去控制。智能系统的定义是产生人类智能行为的计算机系统,具有自动地获取和应用知识的能力、思维与推理的能力、问题求解的能力和自动学习的能力,也就是说,智能系统具有自我修复和自我学习的能力,并能处理一些无规则的、经常变化的、个案的事宜。智能化系统的特性决定了将来教务管理工作会更加敏捷和高效,教务管理工作人员对系统的依赖性也会提高,对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会有更进一步的要求。教务管理人员要时刻具有创新进步意识,保持与时俱进、积极进取的心态,预测看清教务管理工作今后的发展方向,最好充分准备,全面维系好教务管理工作的连贯性、顺畅性、科学性。
高等院校的教学质量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决定了人才输出对社会的贡献,而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又对教学的顺利有效进行起到决定性的纽带作用。在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随着教育模式的多样化、人才精英化发展,教务管理工作也要与时俱进。教务管理工作人员要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工作的重要性和专业性、提高专业技能适应新时期教务管理工作的变化,充分运用网络技术提高教学管理效率,加强对现代教务管理系统的应用,使高校现代教务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系统化、规划化、有效化,对达到大大提高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精英化人才的目标,具有重大的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曲文君,王艳辉.如何提高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的工作成效[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06,(8).
[2]霍朱莲.对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6,(7).
关键词 :校企合作?企业项目融课程?内置岗位?知识、技能与素养于一体
机床电气控制线路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笔者学校近几年在该课程中进行了校企合作、工学合一的改革实践,经过教师、学生、企业及社会学习者四类人群的实践检验,该课程改革适应专业发展要求,符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紧随企业技术发展,能满足企业用人需求。
一、课程改革的定位与目标
从专业培养定位上看,企业急需大量从事电气设备安装、调试、维修的专业人才,这些岗位要求他们安装工艺标准规范,调试过程完整准确,维修安全准确规范,都需要该门课的培养和提升。
从专业培养目标上看,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培养是主线。以校企合作、工学合一为载体,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整合序化并安排教学活动,构建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体系,“教学做练”四位一体,促进学校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零距离,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零距离,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零距离。
二、课程改革的内容与安排
教学内容以具体工作任务为中心,从“企业真实任务”着手,坚持科学合理、务实够用、适当拓展的原则,以工作内容为依据整合序化课程内容,以真实工作岗位为载体设计教学情境,以规范企业工作流程设计教学过程,以严格职业标准设计评价标准,实现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与岗位工作对接,从而达到理论和实践融通合一,专业学习和工作实践学做合一,能力培养和工作岗位对接合一。
教学安排上遵循以就业为导向,与岗位相适应,以生产为对接,以校内外实训条件为依托的原则确定了九个涵盖常见的车、磨、钻、铣、镗五类机床的学习任务。
三、课程改革的构思与设计
教学设计上注重职业素养的培养,将6S理念、劳动态度、团队协作贯穿整个教学。在教学中将课堂企业化,突出工学结合的理念,让学生通过工作来学习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体验企业化工作。
教学模式上采用工学结合、任务驱动、学做练一体、顶岗实习等模式,同时以学习任务为单元开发配套教学资源,通过图片、动画、视频、虚拟实训等方式,提供“学中做,做中学”的实际案例以及操作方法。
除了软件,硬件方面也要配套。在教室中划分教学、资料查询、工作、仓储、成果展示等区域,同时拓展利用校内机加工车间和校企合作实训基地。
师资队伍也是关键一环。为此,我们不仅有一支教育理念先进、实践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的专业教学团队,同时还聘请校外专家、能工巧匠、企业管理者组成兼职教师队伍,形成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学梯队。
四、课程改革的组织与实施
教学组织实施中以工作任务为引导,体现“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理念。具体工作过程是学生先明确任务,再根据任务要求制订可行计划,接着准备实习工具器材,再严格遵守作业规范作业施工,安装或者检修完毕后,自检,填写相关表格,交付相关部门验收,清理现场,归置物品。最后进行总结评价,反馈。以CA6140型车床电气控制线路的安装学习任务为例:
1.明确任务
通过工作情境引入企业车床安装单,学生领到任务后,明确工时、工作内容、小组分工等要求,准备好包含企业技术标准、国家技术标准等资料。
2.现场勘查
小组分别对施工现场进行勘察,记录勘察的电源、控制柜等信息,手绘各自布置图,小组讨论并表述用AutoCAD软件展示的最优布置图。
3.制订计划
根据学习工作经验,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在工作页企业化表格讨论中修订工作计划,准备学习工作用品。
4.施工准备
通过查询资料及教师的讲解,掌握安装过程、明确安装标准及安全注意事项,准备好所需工具材料。
5.现场施工
各组分工协作完成组长分配的任务。作业完毕后清理现场,填写验收技术文件,完成项目验收。
6.总结评价
各组展示工作成果,交流工作过程中的经验技巧,从教师、个人、小组三方面进行学习过程综合评价。
五、课程改革的成效与反思
企业项目融课程,企业管理进课堂,工学结合的深度与层面进一步挖掘与完善。学生在职业化环境中体验到工作全过程,综合职业能力得以提升,形成完整的职业思维并构建工作思维。同时在工作中学生团结协作,相互认可,保持较高兴奋点。
随着校企合作的深入,双方资源利用达到最大化,教学也由散件向半成品、成品化转换,教师、学生、企业三方均受益,这是教育改革一次成功的尝试。
日
期:___________
2021年安全性评价安全管理自查总结
一、查评概况:为进一步巩固__年安全生产的形势,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持续改善设备健康状况,不断稳固安全生产基础,根据《中国华电集团公司火力发电企业安全性评价工作管理规定》要求,__年深入开展了新一轮安全性评价工作,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
按照工作计划我部门严格依据《发电企业安全性综合评价标准》对安全管理及劳动安全和作业环境部分、专项管理依据查评标准进行了逐条检查。查阅了安全生产管理文件,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四级控制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措施,“两措”计划,安全大检查文件、计划、整改措施计划,“两票”及危险点分析,值长工作日志、值际安全活动记录、培训记录、实习工以及离岗三个月员工的三级安全教育,事故调查分析等项目安全管理部分查评项目___个大项,___个小项项,其中安全管理部分应得分___分,实得分___分,得分率___%,劳动安全和作业环境应得分___分,实得分___分,得分率___%,专项管理应得分___分,实得分___分,得分率___%。
二、安全性评价安全管理自查明细表
序号评价项目应得分(分)实得分(分)得分率(%)严重问题数(个) 安全管理1060104998.9631安全目标4040100 2安全生产责任制80769512.1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制定4040100 2.2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4032100 ___部门安全生产第一责任者__0 ___班组长__8013安全生产管理体系8080100 3.1安全生产保证体系3030100 3.2安全生产监督体系5030100 3.2.1安全监督机构__0 3.2.2安全监督工作3030100 4规程制度5050100 5两票三制8080100 6应急管理302583.3317反违章管理5050100 9安全例行工作___00 9.1安全检查___0 9.2安全例会5050100 9.3安全监督网例会3030100 ___班组安全活动7070100 ___月报简报4040100 10重大危险源管理3030100 11反事故措施和安全技术劳动保护措施计划404040 12安全教育培训1009898112.1培训计划和实施302893.33112.2新工入厂教育__0 12.3员工上岗培训__0 12.4在岗生产人员培训3030100 13安全生产考核与奖励3030100 14不安全事件调查处理3030100 15安全性评价8080100 16企业安全文化建设3030100 三、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整改措施___项目序号:
12.1存在问题:安全教育形式单一,对员工安全知识的培训不够全面;整改措施:利用多种形式和媒体,以及在现场考问、技术问答培训中,将安全方面知识加入,丰富培训渠道和内容。___项目序号:
2.2.3存在问题:车间班组班前会、班后会记录,“两个交底”及安全措施内容过于简单,不具体。整改措施:应结合实际,根据工作性质做好“两个交底”及安全措施,班前、班后会内容要具体、详细。___项目序号:6存在问题:制定的应急预案未定期培训学习和演练;整改建议:严格按照应急培训计划,定期___各级人员进行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习。
四、安全性评价劳动安全和作业环境自查明细表序号评价项目应得分(分)实得分(分)得分率(%)严重问题数(个) 劳动安全和作业环境79077197.5961劳动安全57056098.2441.1电气安全___095.4531.1.1电气安全用具605693.3321.1.1.1电气安全用具购置___0100 1.1.1.2绝缘操作杆、绝缘手套、绝缘靴、验电器___73.3321.1.1.3携带型短路接地线___100 1.1.1.4电气安全用具使用___0100 1.1.1.5电气安全用具定期检查和试验___0100 1.1.2手持电动工具4040100 1.1.2.1手持电动工具(手电钻、手砂轮等)__0 1.1.2.2手持电动工具安全操作规程___0100 1.1.2.3手持电动工具正确使用___0100 1.1.3移动式电动工具3030100 1.1.3.1抽水泵、砂轮锯、空气压缩机、切割机等___0100 1.1.3.2移动式电动工具安全操作规程___0100 1.1.3.3移动式电动工具正确使用方法的掌握___0100 1.1.4漏电保护器3030100 1.1.4.1漏电保护器的制度___0100 1.1.4.2漏电保护器___0100 1.1.4.3漏电保护器运行和管理___0100 1.1.5检修电源箱、照明配电箱___0100 1.1.6保护接地及接零__100 1.1.6.1生产及非生产用电动机、电气设备等应接零或接地的部分应有可靠的保护接零或接地___0100 1.1.6.2现场电气设备接地、接零保护规定___0100 1.1.7施工现场临时电源___人员掌握触电急救及心肺复苏法情况___100 1.7安全防护454293.3311.7.1劳动保护及个体防护用品发放和使用___100 1.7.2安全帽__0 1.7.3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及防毒面具1077011.8特殊危险作业___100 1.8.1特殊危险作业___100 2作业环境___195.9022.1生产区域照明6060100 2.2生产区域梯台4545100 2.2.1钢斜梯___100 2.2.2钢直梯___100 2.2.3钢平台___100 2.3生产区域楼板、地面454088.8912.3.1楼板、地面302583.3312.3.2厂内车道、消防通道、人行道___100 2.4构筑物管理4040100 2.5安全标志、安全遮拦及警示线302686.6712.5.1生产区域安全标志和遮拦___73.3312.5.3安全警示线___100 五、劳动安全和作业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整改措施1、项目序号:
1.1.1.2存在问题:生产现场的电气安全用具使用不符合规范,有戴绝缘手套检查接地线的情况。整改措施:加强培训,严格管理,提高人员对安全工器具的认识,规范使用。
2、项目序号:
1.1.1.2存在问题:生产现场的绝缘手套使用完后未按定置编号进行摆放的现象。整改措施:加强现场监督检查和交接班检查,对使用完的绝缘手套按照定置要求放入安全工具柜内。
3、项目序号:
1.1.7存在问题:现场架设的临时电源不符合要求,没有按要求架空或采取防碾压措施。整改措施:加强临时电源的管理,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架设临时电源。
4、项目序号:
2.5.1存在问题:生产现场有部分安全标志缺损。整改措施:定期进行现场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统计、购置、更换。
5、项目序号:
1.7.3存在问题:现场值班员对消防正压式呼吸器使用方法掌握不够全面。整改措施:加强消防正压式呼吸器使用方法培训,使每一位员工都能掌握使用方法。
6、项目序号:
2.3.1存在问题:现场有部分沟道盖板损坏,塌陷。整改措施:加强检查,对损坏和塌陷的沟道及时进行修复,防止压坏电缆和造成人员伤害,引起事故。
六、专项管理自查明细表序号评价项目应得分(分)实得分(分)得分率(%)问题数(个) 专项管理23522394.8932职业健康管理__7512.2设备管理__7514消防管理18017396.1124.1消防规章制度落实5050100 4.1.1消防___0100 4.1.2防火责任制___0100 4.1.3群众性消防___0100 4.1.4禁火区管理制度___0100 4.1.5防火档案和灭火预案___0100 4.2消防器材管理80769514.2.1消防器材配备1066014.2.2消防泵__0 4.2.3消防水系统、设施(含高位水箱)___0100 4.2.4火灾报警及自动灭火、隔离系统__0 4.2.5重点防火部位(主控室、制氢站、燃油泵房及油罐区、电缆间及隧道、机炉房油系统、通信机房、计算机房)等消防器材配置__0 4.3防火、防爆50479414.3.1易燃、___物品的管理___0100 4.3.2易燃、___物品区,建筑设施防雷、防静电系统__0 4.3.4有关气体的物理、化学特性1077014.3.5蓄电池室、油罐室、油处理室、氢油站等重点防火部位___0100 5防灾减灾3535100 5.1防汛、防台风、防泥石流等自然灾害3535100 5.1.1准备工作___100 5.1.2防灾器材管理、维护责任制___0100 5.1.3供水泵房、厂房、零米以下部位等永久性防汛设施___0100 七、专项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整改建议1、项目序号:
2.2存在问题:110kV变电站___有六氟化硫开关,未___漏气检测装置。整改措施:购置六氟化硫气体泄漏检测装置进行___。
2、项目序号:
4.2.1存在问题:现场灭火器存在未道检验期压力下降的现象。整改措施:各岗位定期对灭火器进行检查,发现压力低、外观损坏等不合格的灭火器,及时联系消防保卫部进行更换。
3、项目序号:
《电气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知识内容多,技术更新快,并且要求学生能够非常熟练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学习的过程中不能一一训练,为了达到好的教学效果,训练项目的选择、先后顺序的设置、技能层面的衔接、训练方式和手段的采用、训练过程中的步骤实施,都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关键环节,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老师提供好的实训项目,理清好的训练思路,采用好的教学方法,把教与学有机结合起来,达到很好的教学目的。
一、课程训练项目精选
训练项目的精选是该课程教学的首要环节,课程从实际机床控制电路中抽取了适合教学的10个典型工作任务作为该课程的训练项目,内容涵盖典型机床电气控制系统的装接与调试,典型机床电气控制系统的维修。项目内容包括10个学习项目、课外扩展和顶岗实习。
二、技能训练项目之间的关系
理清训练项目之间的关系,有条理、有秩序地进行技能训练,做到不重复、不颠倒。
(1)各项目任务单元的衔接递进关系
每一个教学项目都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每个任务单元涵盖着不同的能力目标,各项目任务单元之间呈平行、递进或包容的关系。
(2)技能训练项目的序化
本课程技能训练项目的序化遵循以下规则:载体选取从简单到复杂;技能从单一到综合;学习内容由浅入深,符合职业成长规律。在“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接受任务自主学习操作示范同步实践总结提高”五个环节的训练,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从“会”到“熟”再到“快”“准”不断提升,实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学校”与“企业”相结合,“教学”与“考证”相结合。通过反复训练,提高职业能力,达到岗位要求,实现零距离上岗。
三、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
训练方式:
(1)项目教学,任务驱动(宏观);
(2)视频教学,实际观摩操作法;
(3)小组讨论法,演示法(微观)
训练手段:实操综合采用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包括多媒体课件、仿真教学、现场教学、录像、网络教学、课余活动等。
训练步骤:各个项目的操作是有所不同的,在单项技能训练中,先装再调,而在综合技能训练中,多了机床的功能分析与操作,项目的装调步骤具体分为:(1)分析任务;(2)制订计划;(3)实施计划;(4)通电试车;(5)总结与反思。下面以机床电气故障排除为例介绍其实施的具体步骤。
机床电气系统排故训练内容及步骤:
(1)机床功能基本操作:
根据机床的加工功能进行机床的基本操作。通过机床功能的基本操作,了解正常状态下机床各电器元件的动作过程和动作顺序,发现故障(非正常)状态下的异常现象或电器元件的非正常状态。
(2)故障分析:
根据故障现象或电器元件的非正常状态,通过电路原理图的读图和功能分析初步确定故障范围和可能的故障元件。故障分析涉及的元件和回路可能远多于实际的故障点与故障元件。
(3)制订计划:
根据可能的故障元件和故障回路制订故障排除的工作思路与工作计划。制订计划时,强调排故方法学习的重要性,在排故后需要及时总结方法,切忌凭感觉寻找故障,这样学习效果不理想。
(4)实施计划:
在遵守安全用电的基本规范下,按照排除法实施故障元件或回路的排除。具体操作时,先主回路后控制回路的原则。在排除故障时首先采取无压(不带电)排除方式,这种方式可排除因电路接触不良和触点损坏引起的故障现象,尤其是主回路的常见故障;在采用有压排除方式时,重点检查电路元件功能不良或损坏引起的故障。熟悉故障排除方法后,可以灵活运用两种方法,高效排除故障。
(5)通电试车:
每个故障点排除后需要进行必要的检查与通电试车,如有问题,需要再次重复上边的各个环节。
(6)总结与反思:
为提高机床电气系统故障排除训练的效率,在任务结束后需要进行必要的总结与反思。为此要求学生针对任务实施的过程,描述现象、探究得失,撰写项目报告,交流排故技巧、检查方法。
(说明:读图练习在排故之前进行。)
四、结语
通过对《电气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项目精选与技能训练,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了好的学习平台,在训练中有任务、有目的、有思路、有比较、有结果、有层次,并且通过技能操作训练,知识内容无形中得到掌握和巩固,动手能力逐渐得到提高,分析过程能得到验证,故障现象直观而具体,能让人记忆深刻,实践技能迅速得到提高,为自己以后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许.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第二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电气控制技术》是一门直接运用于工程实践的职业技能课程。根据高职教育特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应立足于工学结合,基于工作过程设计课程内容,重点突出技能培养,实施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一、课程改革设计理念
以电气设备的运行、安装、调试与维护及营销服务等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突出职业能力;以企业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以学生为主体,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
1.校企合作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
教师到合作企业顶岗实践,学生到合作企业顶岗实习,了解企业的生产流程,以企业真实工作任务来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真实”的职业情境中掌握职业能力。
2.学习过程即为工作过程的教学组织
引入企业的管理机制,建立班组体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团队合作精神,通过任务书的发放、材料的领取,考核标准的制定等实施过程体现工作过程的完整性。
3.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设计
教师制定工作任务书,学生通过资讯、决策、计划、实施、修正、评价等环节实现“做中学、学中做”,教师只是针对性的讲授、示范和引导。
二、课程教学内容设计
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将整个教学内容设计为七个学习情境,以实际工作任务的分析、设计、操作等来实现教学目的。
《电气控制技术》课程学习情境设计
三、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创设真实氛围的工作环境
以职业活动为依据,注重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创设了真实氛围的工作环境,开展了一体化教学。将教室与实训室合二为一,形成仿真的工作场所,使教学过程变为生产过程,学习任务变为工作任务,使学生通过学习体验工作。
2.实施一体化教学
一是建立电气控制实训车间。模似企业组织生产,使学生在完整的生产过程中,得到职业能力的锻炼。二是工作任务计划的制定。学生收到任务后,通过自主学习,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包括任务分析、所需器材、实施内容及步骤、注意事项等。三是任务实施。学生领取材料、工具,进行设计、安装、调试。四是任务评价。由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共同进行验收、评价任务完成情况。
3.双师指导
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双师指导教学。一是专任教师的指导。教师不再把能讲到的、能想到的都讲给学生,而是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教师帮助解惑。二是兼职教师的指导。对学生操作进行规范性的指导,规范学生行为,了解企业文化,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提高综合素养。
四、考核评价体系的多元化
实施多元化的考核,对团队合作、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进行综合评价。主要是完成任务情况、工作态度及过程的考核;兼顾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注重形成性考核,即平时课堂表现、任务完成情况的过程考核与期末的综合性考核结合起来,将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融为一体。同时,借助国家职业资格鉴定考核评价体系,实施以证代考,提高学生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
《电气控制与PLC》课程考核评价表
实践表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打破了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学科课程模式,创建了一种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和教学过程的课程模式,学生学习的兴趣显著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高,更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高素质技能型的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