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就业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15 14:51:51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中职就业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中职就业论文

篇(1)

中职生普遍认为自己没有考上普高,是无能的、是失败的,认为上中职学校是迫不得已的选择,大部分同学都认为自己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综合素质不如高职生、大学生。因此,他们往往自责、贬低或惩罚自己,潜意识中就有自卑和压抑心理。再加上近几年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也不断地提高,而有些单位对中职生的认识又不够明确,这使得中职生在求职过程中处处碰壁,加剧了他们的自卑情绪,从此他们对前途担忧,对未来丧失信心,缺乏自尊心,不敢主动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不敢主动参与就业竞争,陷入不战自败的困境之中。

(二)自负心理

部分中职毕业生由于受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认为自己是做“白领”的,是国家干部。这种心理表现在择业上,则是他们往往好高骛远,期望值居高不下,没有将自己位置摆正,没有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只是一名中职生,从事的职业及岗位应是生产第一线,所做的工作必须从最基层做起,于是这部分毕业生对用人单位横挑鼻子竖挑眼,就出现了“高不成低不就”、“脚踩几只船”的恶性循环,从而造成就业受挫,难以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产生心理失衡。

(三)盲目从众心理

部分中职毕业生在择业时,“人云亦云”、“大多数人选择哪里自己就选择哪里;大多数人往哪里挤,自己就往哪里挤。”他们认为,大多数人钟情的工作一定是好工作,大多数人选择的一定没错。这些人毫无主见,缺乏开拓精神,没有客观分析自身专业基础、经济状况等各方面因素,忽视自身的个体特异性与自我创造性,盲目跟风,随波逐流,采取不切合实际的从众行为。最终一事无成,空留一声叹息。

(四)矛盾心理

这部分中职毕业生在择业时,遇到各种各样的选择,会左右为难。例如,他们总是认为到机关、事业单位待遇稳定,风险较小,但又嫌收入不高;而自己创业收入较高,但又觉得太辛苦。于是他们总是举棋不定,总是进行痛苦而矛盾的选择。这种既要顾及工作性质、发展前景,又要考虑地理位置、经济收入、福利条件的矛盾心理,最终往往会使这些中职生失去了太多的时间与机遇。

(五)攀比心理

中职毕业生中有一些人在求职择业中存在攀比心理,认为“我不能比别人差”,“我不能不如人”,“过去我一切顺利,现在我依然会顺利”的想法。即使有些单位非常适合自身发展,但因某个方面比不上其他同学的就业单位或觉得平时其他同学什么都不如自己,却找到一个比自己更好的单位,于是心理就不平衡,就彷徨放弃。这种攀比的求职观,不能从自身实际出发,常常会耽误先机,到头来却不利于自身价值的实现和长远发展。

(六)依赖心理

有些中职毕业生由于家庭、社会条件较好,在择业过程中把希望寄托在学校、父母或朋友之上,寄托在拉拉关系、走后门之上,有的甚至由家长出面与用人单位洽谈,孰不知这样做的结果恰恰让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产生缺乏开拓能力、独立生活和工作能力差的印象。当今社会,挑战与机遇并存,只有在择业之初,就树立自信心,少点依赖,敢于竞争,才能在众多的求职者中脱颖而出。

(七)冷漠心理

当一些中职生在择业中因受到挫折而感到无能为力,会出现得过且过,不思进取,情绪低落等反应。他们自认为看破红尘、心灰意冷,决定听天由命任凭发落。冷漠心理的一种特殊表现是逃避,他们不再想主动争取择业机会,不再去努力,认为去什么单位都无所谓,这种心理与就业的竞争机制和社会环境是不相适应的。

(八)实惠心理

持有这种心理的中职生往往在招聘会上,说不上三句话就问“能给多少钱,工资多少,奖金多少,能不能分配住房”。他们的眼睛只盯在外资、金融、保险、电信类企业,错过许多很好的机会。他们往往“宁要大城市一张床,不要边远地区一套房。”孰不知沿海城市的待遇虽高,大城市的发展机会虽多,但并不是每一个人,每一个专业都适合在沿海和大城市发展,西部地区、边远地区也是同学们建功立业的地方。鉴于上述种种现象,不良就业心理状态的存在已经严重影响了中职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对中职毕业生就业率的提高造成了实质性阻碍,因此及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已是迫在眉睫。

二、解决中职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对策

(一)更新就业观念,抓住机会,顺利就业

通过人才市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已成为我国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方式。但是,我们仍有许多毕业生在就业观念上却往往跟不上就业制度改革的步伐。他们留恋过去“统包统分”和“包当干部”的就业制度,害怕人才的竞争;他们片面理解就业,认为就业就是到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工作,而对三资企业、私营企业等非有国单位,则认为不稳定、不可靠、不保险。显然,持这种过时的就业观念,是不可能在毕业生就业市场和人才市场上被择优录用的。因此我们要帮助毕业生调整目标,进一步转变观念,摒弃干部身份的概念,破除人为把工作岗位分成高低贵贱的观念,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不求对口先就业,先求生存后发展”的思想,用新观念去指导就业实践。这就要求中职学校首先要强调毕业生要树立大就业观念。所谓大就业观念,即只要有一份工作,有一份相对固定的收入,不管在国有单位、还是非国有单位、甚至从事个体工作,都是就业。同时中职学校还应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要对学生进行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指导,引导毕业认清当前就业形势,在全面、客观地评价自己专业、特长、能力的基础上,调整好就业期望值,找准坐标,使自己的职业意向与社会的需求相吻合,使毕业生抓住机会,顺利就业。二)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心理教育

学校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战场。因此,中职学校首先应从职教的特点出发,应从中职生特点出发,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构建“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外教育指导为辅”的心理健康教育运行机制,形成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紧密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体系。其次,中职学校应积极开展中职生健康择业心理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帮助中职生客观认识自己,做到正视现实、敢于竞争、放眼未来。做好择业心理准备,特别是受挫折的心理准备,以及求职自荐、面试、考试、洽谈等择业环节中的心理准备。促进中职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条件的学校可根据心理学的理论对中职生进行与择业活动有关的心理测量、社会适应性测量,帮助中职生更客观的认识自己、分析自己的优势及不足,指导学生如何提高自身素质和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树立终身接受教育的观念,以便更合理地进行人职匹配及科学地进行择业决策,并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指导和咨询,以调适其心理状态。

(三)要帮助毕业生树立良好的自信心

自信是对自己一种积极评价,中职毕业生要相信自己具备某项职业所要求的条件,鼓足勇气,参与竞争。但自信是以充分的就业准备为基础的,即正确地认识自我及就业形势,确立恰当的就业目标。这就要求中职毕业生一定正确认识自我,认真客观地分析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气质、能力水平等,检查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竞争力如何,不要刻意追求现实中不可能达到的事情。同时还要正确认识就业形势,即考虑自己的专业和理想职业在社会上的需求量如何,竞争强度如何;自己的理想职业与自己所学的专业是否相符,如果不符合,该如何弥补;将要去求职的单位对求职者有何具体要求等等,综合加以考虑,确立就业目标。当然中职毕业生还要培养积极主动的就业意向,经常了解专业的发展趋势、信息、前景、培养目标及使用方向,不断汲取新的专业知识,不断修正就业意向,不断寻找就业信息以及求职材料准备等等,但自信心并非短时间内所能树立。树立自信的最根本途径还是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中职毕业生只有搞好学业,发展特长,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面对招聘者才可能信心十足。

(四)要指导中职生正确对待挫折,迎接挑战

有的毕业生择业失败后,就无颜面对他人,不敢与用人单位接触,情绪低落,一蹶不振甚至精神崩溃、行为失常。其实人的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挫折的。关键是遇到挫折后要分析失败的原因,战胜或适应挫折。找出问题的根源,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想办法去战胜它。虽然失败和挫折是伴随人生的事情,但它也是磨练人的最好机会,一帆风顺并不利于锻炼人的意志能力。择业是人生的第一步,勇于面对挫折,克服困难,百折不挠,有利于积累社会经验,走向成熟,为今后的事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当然除了以上几点之外,作为家庭要关心和引导自己的子女求职择业,注意减轻他们的求职压力,与孩子们做到心理沟通,并与学校相互配合。同时,他们的社会也要营造良好的求职择业环境与氛围。这就要求国家要制订和颁布相应的就业法规,规范和完善就业市场,深化用人制度改革,使毕业生依法求职,守法择业。总之,通过学校、家庭、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与协作,解决好中职毕业生在求职择业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必将促进中职教育快速、健康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篇(2)

二“、就业为导向”的理念管理学生

1.转变教育管理观念。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育人为己任,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主线,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引导、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在实施制度管理的同时,切实开展人性化管理,促进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通过转变管理观念和管理手段,根据学生的多元化需求来进行教学管理,进一步规范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对于教师而言,他们要将自己最慈爱的一面充分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从中汲取动力和勇气,母爱给学生以成长的生命,师爱给学生以发展的生命。实施人性化管理,就是要在学校的管理活动中,给学生以关爱,始终贯彻“平等、尊重、合作、发展”为基本内涵的人本思想,以诚待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学习中所面临的问题,同时还要鼓励他们积极勇敢、自强不息,强化自己的责任感,通过无微不至的关怀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家的温暖。

2.形成职业导师制度。职业导师制度在中职学校的开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中职学生大部分在毕业后要直接进入企业,在这个年龄阶段又是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职业导师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对自己的职业有一个很好的规划,帮助学生分析自我、剖析自我来设计自己的职业规划;让学生在内心深处建立一种努力发展自己的价值取向。只有这个方向明确了,学生在学习或者工作的过程中才会更有目的性,这个职业生涯规划能够指导他们在今后的路上更好地前行,实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篇(3)

理念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融入到学习中去,努力钻研并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职业的理念是必须得深入学生心中。学生的就业观,择业观,还有自身全面发展的理念都必须有深刻的意识。在中职的教育教学中,这是引导学生正确发展的基础。

2.素质教育的理念

在当前的职业教育发展形势下,能力本位理念的职业教育理念意境占据了中职教育的统治地位。在国家产业需求和大多数学生都厌学而希望掌握一种谋生手段的情况下,我们的教育理念必须要有根本的改变。要想培养出适合社会所需要的优秀人才,素质教育必不可少。

二.人才培养的系统设计

1.内容方式体系方面的设计

内容方式体系主要由专业设置.课程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几部分组成。职业教育是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因此,专业设置应是以市场需求为主。中职学校在设置专业时,应对市场需求做好调查,并对市场的前景做好相应的估计。开设对口的并且有发展前景的专业。比如说,据本人所知道的一些中职院校,它们目前开设的有财会.计算机.机械和化工四大类十几个专业,但真正适应社会市场需求的专业并不多,从我们所了解的就业情况就可以看到这个问题。在目前模具类人才需求旺盛的情况下,有很多中职院校没有开设这个专业,真是美中不足。

2.教学设计的基本情况

设计教学过程的原则与流程框架,是对教学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的系统概括。我们原有的教学模式是按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为顺序安排的“三段式教学”。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出现了很多适应职业教育特点的教育模式:“教.学.练”合一的一体化教学模式:以学校教学—企业实习—学校教学为序列的“三明治”教学模式;将时间.地点.理论.实践相统一的单元教学等。这些教学模式都是值得我们欣赏和借鉴的。课程设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在专业设置好后课程设计就要围绕着专业培养的目标和质量规格来开设。因此学校要不拘一格选人才,要发挥那些有能力.有干劲的骨干教师发挥其作用,本着“基础课必须够用,专业课针对性.实用性要强”的原则.形成“宽基础.活模块.多实践.重综合能力培养”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开发适合学校具体情况教学模式。

3.人才培养的方式的设计

培养方式是指培养目标实现的具体方式。比如我国普通高等教育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与学生自学的方式培养人才;职业教育主要通过教.学.练习三位一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但是再好的职业教育培养方式都有其局限性。在国家没有相关的政策支持和考虑人才使用的成本,企业一般不太愿意参与其中。,如何克服和解决这种问题,是我们有待进一步探讨和研究的问题。在我看来,学校方面的努力和学生的积极学习,再加上国家给予的很多很好的政策,是改善这一问题的有力基础。

三.教学模式设计中存在的弊端

在中职教育教学中,有的学校只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提升学校的名誉,不注重培养和关心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很多中职学生存在着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中职学生的存在较为明显的自卑情绪,而且是一种在极端自尊掩盖下的自卑,他们在某种程度上是自己瞧不起自己,但是自尊心又很强。很多人都是这样看待中职学生:一个学生只要成绩好就能掩盖他其他的所有缺点。相反,如果成绩不好,就成了人们眼中的各方面都不好的坏孩子。所以这些学生的心理问题表现的尤为明显。中职的教育对这方面所关注的程度不够深,因此导致了这么多问题的出现,我们身边的家长,身边的朋友也应当正视中职的学生,给她们一个更好的成长和发挥的空间。对此,我认为这些中等职业学校应该加强这方面的管理和辅导。现在一些中等职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还是选修课,应该将其作为必修课来设置。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针对全体学生的教育,因为心理行为问题主要靠自我调适来改善,个别情况才需要心理治疗和心理辅导。目前已经有很多省市把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必修课,中职学校也应如翠。其次,学校要营造出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具体包括学校层面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的体系。帮助中职学生鼓足信心,养成积极健康的生活心态和学习心态,是当前学校迫切应该解决的题。

篇(4)

一、中职语文教学以就业为导向的必要性

(一)中职语文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决定中职语文教学必须突出就业导向性

美国教育家布卢姆说过:“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地知道希望达到的目的是什么。”有效的中职语文教学,始于明确其目的和任务。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中职学校“以服务为宗旨,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社会对一线从业人员的要求及中职学生当前的认知水平、认知能力决定了中职语文教学担负着培养中职学生一般语文能力和从业实用语文能力的双重任务。以就业为导向并不意味着抛开语文本身的教学内容和规律,越俎代庖地给学生传授专业课,而是要了解社会对中职毕业生的能力素质要求,寻找语文和学生专业课程的契合点。寻找语文和学生职业发展的契合点。在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上更要突出中职学生的专业特点和专业方向,从实用性出发,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实现语文教学对专业技术学习的辅功能,使语文课成为“中职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基础”,为学生“上岗有优势、转岗有可能、晋升有潜力、学习有基础”服务。

(二)用人单位对中职毕业生的要求决定中职语文教学必须突出就业导向性

用人单位对一线从业者的要求应该是确定中职语文教学目的和任务的重要依据。关于用人单位对从业者的学习能力有什么要求的问题,湖南省商业技术学院等上百个研究单位进行了广泛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用人单位不单单重视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同时还重视从业人员的综合发展能力,因而培养综合能力中的理解力、观察力、注意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正是语文教学责无旁贷的任务。

(三)中职学生当前的认知水平、认知能力决定中职语文教学必须突出就业导向性

中职学生相对重视专业课,语文基础普遍较差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偏低,语文学习兴趣普遍不足。针对这样的现状我们应该创新教学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语文学科集操作性、实践性、实用性于一体的工具性功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中职技术人才今后的事业发展添砖加瓦。

二、对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语文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一)在教材整合上,注重将语文教学内容与学生职业发展需求结合,让学生学有所用

中职学校语文课应结合社会对一线从业人员的要求,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为重点来筛选、组织、实施教学内容。与高考相比,用人单位对中职毕业生的书面理解和表达要求较低,而在口头表达方面则有相应的要求,中职语文课应该相应降低读写难度,突出实用性,向综合职业能力渗透,让学生学有所用。举例而言,教学撰写求职信或应聘书时,可以结合就业面试训练,利用学生的优势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来带动弱势的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从而达到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能力共同提高的目的。再如,进行劝说口语训练,要有意识地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筛选训练材料,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同时提高语文能力和职业能力。例如,在旅游专业可以设计这样的训练题目:“旅游高峰期你带团到著名风景区旅游,遇到大塞车,你们的车被堵1个多小时不能开动,有几个游客要投诉你和你的公司,你怎么劝说游客?”而在幼师专业则可设计这样的训练题目:“课间,本来一起玩得好好的两个小朋友扭打起来了,原因是他们要玩孙悟空打妖怪的游戏,但谁都想扮演孙悟空不肯演妖怪,你怎么劝说这两个小朋友?”

(二)在学习地位上,注重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程度往往决定了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在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做学习的主人。仍以劝说口语教学为例,可以是老师给定训练题目后,调动学生自己寻找、摸索劝说方法,互换角色进行练习,自己体验并归纳劝说方法和技巧。甚至可以在确定了劝说这一学习内容之后,让学生课前搜集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劝说题材或自己学习、生活中碰到的最想解决的劝说问题设计成训练题目,课堂上学生互相出题,模拟训练。这样,所学内容是与学生密切相关的,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学生期待解决的,学生既是问题的回答者,也是问题的设计者,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地位及学习态度由被动变主动。再有,让学生自己寻找学习问题也有助于培养学生自觉发现问题,主动解决问题的意识,而主动发现并解决问题是一种有利于学生在工作中提升自己的积极态度。

(三)在教师作用上,注重教师的言传与身教,让教师成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在组织和引导的方式上,如果说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言传”的话,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语文教学则应该同时注重“身教”。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认为“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强调“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不在做上下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是知识和方法的传授者,更应该是知识和方法的运用者、示范者,教师应该主动进入教学情境中,用参与活动的方式给学生作出示范。比如在面试口语训练中,教师可以模拟考官角色来考学生,更应该模拟应聘者角色给学生作出示范。教师的教不是纸上谈兵,而是用自己的示范来启发引导学生,纠正学生运用知识和方法中的失误,从而提高学生的实用语文能力。

(四)在教学策略上,注重在做中学,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近年来,让学生在“行”中获得亲知的教学方法逐渐被运用到中职语文教学中,行为向导教学法是其中运用得较为普遍的一种。行为导向教学法强调实践,强调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让学生通过模拟实践活动获得技能和知识,进而形成经验和能力。教学应用文写作、实用口语等应用性强的内容,如果能恰如其分地使用行为导向学习法,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进行口语教学,笔者一改过去常用的先提供方法再做练习的教学习惯,多次运用行为导向教学法,探索出如下行为导向教学模式:运用职场或生活中的实例创设模拟情境一学生在模拟情境中担当角色获得体验一将体验加以总结概括形成知识和方法一教师补充相关知识和方法一应用知识和方法形成经验和能力一反思知识能力的获得过程。比之传统教学,运用行为导向教学法有如下优点:由于没有事先提供方法,学生少了束缚,自由表达的空间更大;由于没有现成的方法作参考,学生必须自己寻找办法,思考态度更主动;由于自己的发言能概括成某种方法,学生更有成就感;也由于自己的发言需概括为某种方法,学生更注意借用在其他话题训练中用过的方法,说话质量意识更强;更关键的是,养成学生在做中学的习惯,有助于学生自觉地在以后的工作实践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教无定法,有利于提高实用语文能力的教学方法不只行动导向教学法一种。只要是有益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实用语文能力的方法,都值得我们依据教学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大胆尝试。

(五)在教学组织上,重视分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协作中学会知识,在学习中学会协作

篇(5)

【关键词】德育职业高中德育社会转型期

前言

长期以来,我国学校德育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随着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道德多元化的发展,道德教育的社会背景发生了重大变化。存在着德育目标过高、脱离生活实际,德育内容忽视底线道德教育,德育方法过于单一,缺乏对学生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选择能力的培养等缺陷①。

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在经济全球化、利益多元化、信息网络化的大背景下,职高学生的思想行为方面呈现出多样化特点,学校德育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职业高中德育创新作为一个新的时代课题,我们必须在职业高中德育方法上下功夫,努力改变职业高中德育效果不佳的现状,不断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一、职业高中德育教育存在的误区

(一)德育内容僵化,缺乏德育课程的校本研究

职业高中德育课程的大多是按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要求开设的,很少甚至没有结合学生实际、社会环境实际,缺乏针对性的德育校本研究。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发生了重大变化,以强调利益导向和竞争效益的经济伦理与以奉献利他精神为主要特征的社会伦理发生着激烈碰撞。过去学校德育所灌输的绝对社会本位的思想,作为一种社会道德理想,只能要求社会成员中的少数先进分子,而用它来要求社会全体成员,则缺乏充分的社会基础。德育内容本身缺乏前瞻性与灵活性,结果使德育局限于书本大纲,最终导致学校德育的低效和失效。

(二)德育教育者缺乏经验

职业教育的发展时间相对较短,专业设置又随着市场的变化不断进行调整,因此,教师普遍年轻。老教师和中年教师较少,青年教师占大多数。青年教师也是在经历着我国的经济改革和市场转型的变化,他们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也正处在一个转折时期,他们也需要不断的学习和修养。青年教师接受新鲜事物较快,他们在工作中比较重视实际的效果,注重当前的个人价值的实现。但也存在着工作中容易急躁和耐心不足的缺点。尤其是在德育管理过程中,可能存在对学生管理没有耐心,对学生管理工作操之过急,甚至有对学生的不规范行为过分气愤而动手打学生的情况出现,这种现象就要求学校在德育管理中要首先对班主任和教师进行德育管理。

(三)学校对社会变化的不适应导致德育的缺陷

职业高中培养出来的学生应该要具备相应的技能,这就需要学校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社会大环境的变化进行针对性的德育教育。职业高中的学生毕业之后很大一部分是走上社会工作岗位的,现在学校也是根据普通高中的德育教育内容对职业高中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缺乏针对性,也就导致了很多学生毕业之后走上工作岗位找不到自己茫然,不能准确定位。

二、职业高中德育方法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德育方法脱离社会实际

对学生的德育教学不是通过指导学生自身的人际交往和现实的生活过程来培养学生的道德,而是把教育置于生活之外。不是把道德视为一种只有在人与人之间现实的交往生活才存在的纬度,把德育视为一种内含生命体验和情感特质的生活实践过程,而是把道德从生活中剥离和抽象出来视之为可以独立存在的东西②。而在实际中,我们知道德育与我们的生活是休息相关的,不可脱离的。如果把德育视为可以在真实的生活过程之外来专门进行的活动,德育就成了像自然科学教育一样的知识授受或思维、认知能力开发的过程,不具备动态教育、传授方法的。

2.对德育理论的理解和应用存在偏颇

人们普遍认为教师是德育的主角,学生完全是德育的配角,因而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忽视学生的主角之绝色,即把学生看作是社会规范的造物,把德育看作是完成这一任务的工具,学生接受、继承和掌握了既定的社会道德规范就是德育的目的。在这种教育方式的指导下,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所教的知识;执着于此的教师也就看不到学生作为道德实践活动的主角的角色③。因而在这种教育中,学生没有主体性,感受不到育德的乐趣,只能感受到压抑、痛苦。

三、以德育生态论指导职业高中德育之措施

针对职业高中德育生态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原因,在建构和谐德育生态的过程中,根据职高学生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

(一)因材施教——职业规划设计

职业高中的学生毕业之后是要走上工作岗位的,学校德育教学的时候要根据学生毕业之后走上社会这个特点。教学的时候适当导入未来职业规划这一课程。让学生能明确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以学生终身发展为视点,设计教育方案、开展教育活动,强化学生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综合能力及承受挫折能力等的培养,引导学生明确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全面提升自我能力,学会把握职业机会,以保证自我职业生涯的持续发展。

(二)强化学校德育的辐射功能

要把学校德育和社会德育系统结合起来。不能再将德育投入当作一种无偿的经济负担,而应当把“以德治国”的精神落在实处,充分认识职高学生德育的重要意义。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要逐步扩大现有职业高中学校的德育功能,充分发挥其对社会的辐射作用④。有效扩展学校的德育影响范露,使其沿着学校德育、家庭德育、社会德育的方向发展,促进学生德育的全面发展。

(三)树立大德育观,充分发挥杜会对学校德育的促进作用

职业高中德育管理的主体除了有普通高中职业管理主体的特点外,还要在德育管理中体现职业高中的就业特性。要考虑到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要,满足社会对各种劳动力的需求,降低青年就业的门槛,解决学生就业问题,是职业高中的主要目标⑤。同时面向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适应就业市场的实际需要,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实用人才。把职业高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基础教育和职业技能训练等方面有机结合,形成思想政治教育是灵魂、基本的文化教育是基础、职业技能训练是特色的职业教育格局。在进步的社会思想意识和社会调节机制的引导和支配下,社会的道德教育应同经济发展相互适应和相互促进。

优化德育环境,还必须正确处理好社会、学校、家庭教育环境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要形成社会、学校、家庭的大德育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许佳.道德多元化背景下学校的反思与超越[D].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6月,16页

[2]孙艳艳.社会转型期高校德育方法创新研究[D].江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6月,17页

篇(6)

l新形势下学生就业观的变化及特点

在招生体制和劳动人事制度改革推进的形势下,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对直接面向劳动用人市场,实行“双向选择”的就业形式还不能完全适应就业观念发生了—些变化。

一是对国有、集体、私营之间的等级观念逐步淡泊。以前,毕业生大都愿意选择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不愿到集体和私营企业。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学生对企业的公私身份不再过于看重,但也有部分学生偏重国有单位和大企业,旧的体制观念仍然存在。

二是追求热门职业。学生“只面向第二产业”的观念发生了变化,第三产业开始成为就业的热门。

三是依赖国家、学校统分统配的就业观逐步转变为“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竞争上岗”的就业观。

四是以经济利益为出发点,讲究实惠,利益并举。学生在毕业或重新择业时,更偏重于高薪职业。

五是力求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既看重经济利益,又看重社会地位。行政事业单位以及白领髟罢等职业是学生就业的重点。

六是愿意到知识或技术型岗位就业,不愿从事—线工作。各类专业人员、行政事业干部、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是学生的理想职业。

七是期望能够按个人爱好与条件选择职业。不少学生在择业时,往往会考虑哪些职业、哪个部门符合自己意向、兴趣、爱好和条件,并能发挥自己的专长。

八是社会职业的发展对青年学生择业亦有影响。新职业种类的大量出现,扩大了学生择业的范围,并对学生就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考证热成、0积极的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就业形式的变化和劳动用工制度的改变,也反映了我国旧计划经济体制、劳动人事制度弊端的影响依然存在。社会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经济体制的改革决定着就业方向的多元性,扩大毕业生就业率,首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中等职业学校在加强学生专业教育的同时,必须重视对学生就业观念的指导,以适应改革和社会主义建没事业的发展。

2加强学生就业指导的建议

所谓就业指导,就是在学校教育中融入职业指导的内容,通过对青年学生职业教育,帮助未步入社会即将毕业的在校学生正确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式,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指导他们了解职业,认识职业,确定职业目标,努力掌握与自己职业方向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做好就、前的各种准备工作。就业指导主要包括就业政策指导、就业观念指导、创业观念指导、心理咨询指导、就业技巧指导等,重点要做到三个结合。

21坚持就业指导与思想教育相结合。把思想教育始终贯穿于职业指导的全过程,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理想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职业观,为学生选择职业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使学生放开就业视野匕,增强就业的信和信念。

22坚持就业指导与各科教学相结合。要把职业指导有意识地渗透到各科教学大纲中,尤其是要加强职业指导与劳动技术课程教学的结合,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和职业劳动技能,发现和发展学生的职业个性和潜能。

2.3坚持就业指导与课外、校外活动相结合。通过开展课外、校外活动,让学生接触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同时培养职业爱好,锻炼职业特长和能力,为适应未来的职业创造感性条件。

3积极开展就业指导的有效措施

3.1开设好指导》课。《职业指导》课是学校开展职业指导教育的主渠道。学校要高度重视《职业指导》课的开设,要求任课老师必须是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讲师以上职称,并在毕业生就业推荐工作方面有—定的经验。通过以课堂教学的形式,向学生介绍职业理论、择业观念、就业技巧和国家攻策等各方面知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择业观。

3.2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学校要专门成立招生与推荐指导办公室,负责收集劳动市场用人需求信息,建立劳动用人需求信息网络。同时,构建起以专职职业指导教师为主体,班主任、任课教师以及学校各部门积极参与的就业指导工作网络,全方位地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等多方面的就业指导,有效提高就业率。

3-3建立就业指导工作网络。尽早组建企业与学校联合咨询委员会,学校通过对各类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情况进行摸底调查,把用人企业按其眭质、类型、规模、经营状况、用工种类、用工时间、对员工素质的要求及员工的待遇等进行归档管理,及时了解企业对毕业生的需求情况和劳动力市场需求变化,并通过劳动力市场调查、供求分析、问题咨询、信息、指导报名等多种活动,有效发挥学校就业指导的导向作用。

34开展咨询中介服务。充分发挥就业中介机构在毕业生就业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学校与职业中介的联系,与各地的劳动力人才市场、职介机构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架起与职业中介机构的桥梁,多渠道地做好毕业生就业推荐工作。

35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坚持产教结合,积极聘请经济界、产业界专家参加校务会,积极吸收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生产技术、经营管理人员参与学校教学,并推荐学生参与企业的产品生产。

3.6从容面试。结合实际,向学生介绍实用的砥跋的方法与技巧:

a良好的第一印象

—位企业领导说过:“求职者给人的第一印象简直是谋事求职的先决条件。’l求职者应聘面斌时衣着打扮要自然大方、朴实得体,干净利索。站相坐姿要保持轻松自然,给人一种具有朴实气质与从容风度的感觉,无疑也会给人以良好的第一印象。认认真真的对待面试,时时刻刻的注重自我形象。毫无疑问,那些衣冠整洁,谈吐得体,彬彬有礼的求职者要比那些长发蓬乱,不修边幅,出口成‘‘且庄”的求职者更会让招聘者有深^交谈的欲望。

B卒【貌的问候

在进行自我介绍之前,求职者首先要跟主考官打个招呼,道声谢,这是最起码的礼貌。比如,可以这样说:“经理,你好。谢谢你给我这个机会,现在请懒向你作个简单的自我介绍……”。介绍完毕后,要注意向主考官及在场的其他面试人员致谢。

c旦诚的态度

面试离不开交谈,面试时问虽然不是太长,却是考察—个人交往能力、应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关键项目。坦诚的态度将成为你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回答问题时既应该充满自信又要态度谦虚,留有一定的余地。即要介绍自己的能力,也不要把自己搞的事事皆能,以避免自己陷^进退维谷的尴尬境地。在自我介绍中,不要用保证似的口吻:“我绝对胜任这项任务”、“我保证让部门改变面貌”,这些话常常是因为情绪冲动发出来的,在这些话下面往往没有具体内容,往往会使招聘者认为你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你要尽可能客观的显示自己的实力,l/IJav~-唯唯诺诺,毫无自信,也不要乱夸海口,自恃高傲,那样注定要坏事。:

篇(7)

1.2就业指导的全面性建设。而且学生的就业指导任务不应该只由招生就业部门来负责,还需要全校的教师参与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中职学校要能够充分利用各部门资源,使其服务于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就业指导的内容要全面,既包括知识技能方面的传授,又包括心态方面的引导,还要涵盖就业保护力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求职能力指导以及创业指导。其中所包含的信息化建设是指能够充分利用学校现在的资源,有效地开发利用所有信息资源,在就业指导课程中运用网络信息快捷的优势,使信息的交流和知识的共享更快捷、方便,使就业指导的方式更先进。

1.3要突破学科的束缚。就业指导课程的设计要能够满足学生在现实社会中的求职需要以及学生的可持续能力发展的需要,加强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其教学重点是开展学生的实践活动,并且能够利用网络增强师生间的互动交流。

1.4就业指导课程的安排。对于刚入学的新生,它们对学校、专业和未来的职业取向的概念还十分模糊,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了解专业性质、职业规划的重要性以及职业的选择范围。其课程内容安排主要是对自己专业的认识,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并能够对自己的未来好职业规划。对于学习中的学生已经对专业和职业方向有了一定认识,对于即将面临的用人单位的挑战其教学内容安排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就业政策、求职途径的选择、调节学生的就业心理、面试应对、求职技巧等。对于即将毕业的学生已经明确了工作方向,也对未来的规划有一定的认识,这时候的教学内容安排主要是关于劳动合同的签订、自我权益的保护等方面。

2、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策略

2.1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可以通过情境教学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讲解,创设想象情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教师还要加以适当的总结帮助学生理解。教师还可以采取案例教学法,这也是就业指导课程中的常用的教学方法,首先由教师向学生展示案例,然后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讨论对案例进行分析,通过独立思考对案例进行总结,使学生从中获得教育和启发,使教学更具有说服力。

篇(8)

1.领导文化的建设有助于构建学校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学校领导通过自身的示范、辐射和引领,能让学校领导层与教职工注入共同的目标感和价值观,把学校组织中的个体力量融汇成整体的力量,从而构建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2.良好的领导文化一旦形成具有双向调适作用。领导文化的约束规范是软性的、隐性的,一旦形成是稳定的、可继承的。它既制约和影响被领导者,同时又对领导活动具有规范作用,从而有利于和谐中等职业学校校园的建设。

3.领导文化的建设有助于促进学校现代化的进程。领导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从将领导视为上对下的“统御”或下对上的“接受”的领导观念,转型、创新为将领导视为上下互动的“影响”的领导观念,有助于“道德领导”等现代学校管理观的形成,有助于促进中等职业学校的科学待续发展。

二、对于中等职业学校领导文化的建设,重在强调校长领导力的引领和影响,缺乏对学校领导文化建设的体系构建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等观点已经深入人心,且相信高成就学校和一般学校的差别之一就是校长的领导力,也就是说校长的领导文化对学校的总体氛围和教学组织等有着直接的影响。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王冰蔚教授在《中等职业学校校长与其他类校长素质调查分析》中通过对中等职业学校校长和其他类校长认为优秀校长应具备的素质进行调查问卷分析,从中职校长的角色定位来谈:认为职业学校的校长首先应具备卓越的管理才能,应是一位管理者;其次应该具备校高的决策才能,应扮演英明的决策者角色;其三应具备教育才能,同时扮演教育者的角色;其四应具有经营才能,要成为一个经营者。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周文锦从复杂性视角来看中职校长的领导力可以整合成:一是人性化的柔性领导;二是注重开放的广域关联;三是注重创新的灵活领导;四是注重远景的文化引领。可以说对校长领导文化的研究是如火如荼,虽然校长的品格和精神追求决定着学校的领导文化,但是广义上的包含了“上层、中层、下层”全面的领导文化引领着学校文化的生成和发展,这才是构建学校领导文化的基础。那么如何构建职业学校的领导文化?张俊华的《影响学校改进、提升与发展的领导文化》和李伟胜的《学校领导文化的自主更新之路》给笔者以启迪。

篇(9)

【关键词】中小型制造企业返工质量管理

一、中小型制造企业生产返工问题概述

中小型制造企业在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角色的同时,自身的缺陷也越来越明显。其表现在技术落后、管理紊乱、资金不足等方面,致使其生产过程中质量问题较为严重,从而导致企业生产返工。中小型制造企业返工现象普遍存在。所谓返工是指在一个特定的生产工段,对一批不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的全部或部分进行重新加工,一次或多次重复以往的加工工艺,使产品达到可接受的质量标准。质量问题导致车间生产的返工及重复生产,严重浪费企业的资源,因此研究中小型制造企业返工问题对中小型制造企业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实现企业稳定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企业生产返工分类及其影响分析

企业可以按产生生产返工的不同原因进行分类,也可以按照不同工序上的返工进行一个分类。本文以广东佛山一家中小制造企业A为例,论述生产返工的分类及其影响。这是一家从事文具生产20多年的中小民营制造企业,主要生产各种笔记本、盒类产品、风琴袋,产品主要通过出口销往美国、英国、中东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本文运用工时利用情况来反映返工问题的严重程度。据初步估算,车间由返工造成的额外工时占总工时的比率达到了5%左右,可见由于返工问题而增加的生产成本不小。以下就是企业四月份的返工数据统计得到一张表格,其中第一列是工序及车间,而车间基本上就是按照表格第一列中(除去车间)从上到下的工序顺序来进行产品生产的。

把各工序及车间四月的返工工时占其工序和车间总工时的比率列成折线图,并统计五六月份数据列折线图,可得到图1。从实际数据中了解到:一车间四月份的返工总工时占生产总工时的的百分比达到了6.6%,五月份是5.6%,六月份达到了8.6%。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前两段工序备料和啤料生产返工不是很严重,返工出现最多的就是在接下来的折页锁线和排序这两段工序;排序虽然总工时不会很大,但是其返工的工时占排序的总工时比率较大;压部—三切的生产返工也较多。二车间返工现象也比较严重,尤其是盒类工段的返工,其返工工时占其工段总工时的百分比接近10%;风琴袋这段工序的返工也较为严重。

返工使得生产过程中出现半成品在车间堆积积压和产生工序瓶颈,造成工时、原材料、机器设备产能的浪费,导致生产计划的变动,进而扰乱车间正常的生产活动,严重影响企业生产的成本和产品生产的计划。

三、中小制造企业返工问题原因分析

1、管理人员不重视。返工现象在许多中小型制造企业非常常见,甚至在有些企业还特别严重,但是却没有引起这些企业管理层对返工问题的重视。因为企业管理层对生产返工现象见多不怪,许多时候由于各种原因返工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使得管理层忽视了返工的严重程度和解决生产返工问题的重要性。从A企业的统计数据及其背后原因分析发现:仅仅损失的工时就占到企业工时总和5%左右;原材料规格与质量不稳定;与客户沟通不够,客户改单导致返工的发生。

2、管理制度不完善,执行力度不够。造成企业生产返工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问题。所以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就显得非常重要。而中小制造企业的管理制度往往只是停留在经验管理的阶段,不够完善,而产品质量管理中的质量标准不够明确,缺乏统一的质量标准和有效的检测方法,使得质监人员在很多时候很难界定产品是否合格和能否投入到下道工序继续生产。发现质量问题后,往往不能责任到人,即使某些质量问题能够责任到人,也没有进行相应的严厉惩罚,表现为执行力度不够。

3、生产工艺落后且不规范。许多中小型制造企业在改革开放后得到迅猛发展,但很多到现在还没有进行机器设备的更新换代,生产设备比较陈旧,技术也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而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和全球竞争的加剧,尤其是面对目前的国内外的经济环境,如人民币升值、物价上涨、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使得这些中小制造企业生产成本迅速上升,没有资金进行设备的更新,更多的是购买西方国家企业淘汰的廉价的机器设备。这样,由于机器设备陈旧而导致产品生产过程中经常出现技术故障,产品质量问题经常出现;另外由于生产工艺落后不规范,使得产品达不到客户的质量要求,返工就经常发生。A企业的一些重大的机器设备都比较陈旧,有些甚至还是60年代的,而新购买的机器设备也多是从国外购买的廉价二手设备,由于生产工艺落后和不规范而造成生产过程中包括原材料、能源和工时的严重浪费。

4、员工操作不熟练,责任不到位。由于中小制造企业的人员流失比较严重,使企业新员工的数量保持在一个高的水平。新员工相比老员工技术不够熟练,其生产的产品不合格率也就较高;企业生产岗位权责不明确,出现质量问题不能责任到人,员工没有压力去提高质量减少返工,这样车间生产返工现象也就较为严重。如A企业压部机工序的操作需要员工工作细致认真而又熟练,如果操作不好就会把快要完成的部肉压斜压坏。车间压部生产过程中由于新人较多,对工序操作不够熟练,造成部肉压皱压斜现象经常发生。

四、解决中小型制造企业生产返工问题的对策

1、提高管理人员和生产工人的重视度。质量问题引起车间生产的返工,返工会造成企业生成成本的增加,而生产成本增加将会削弱中小制造企业产品竞争力。若能很好地关注质量问题并控制好生产质量,减少由于返工造成的企业资源的浪费,降低成本,就会提高企业产品竞争力和企业的利润。因此管理人员和生产工人应该对返工问题高度重视,并找出返工发生的原因,积极寻找对策解决好返工问题,减少由于返工造成的损失。如A企业返工现象比较严重,若能把握好生产过程的质量关,减少返工现象的发生,其利润直接因为工时减少就会提高不少,还不包括原料的节省、产能的增加所带来的利润增加。

2、加强生产工艺的设计与管理。企业的生产工艺设计是企业生产的依据,产品的制造要依据工艺设计的流程来进行,其设计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企业产品生产的可制造性、质量及成本。英国宇航局的研究报告称,制造成本的85%由设计方案早期阶段的选择决定;麦肯锡公司对汽车车身面板的研究发现,相互竞争的面板之间制造成本差异的75%是由设计选择造成的。因此,中小型制造企业应该加强生产工艺的设计与管理,在工艺设计要符合车间实际制造和产品质量要求的同时,尽量降低产品的制造成本。如A企业经常会出现工艺设计与车间实际生产的矛盾,有少部分产品的工艺设计拿到车间不能生产,而车间有些产品不按照工艺设计要求的流程也可以进行生产。企业应加强生产工艺的管理,激励工艺技术部不断优化工艺设计,在产品工艺设计阶段优化选择合理的制造工艺技术、原材料零件及装配方法,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3、完善并严格执行质量管理制度。有些企业没有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而有些企业虽然有比较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但是制度执行力不够,使得质量管理制度形同虚设。实际上,一个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制度不仅仅是作用于产品质量本身,它对于企业业务流程的高效运转也有着非常本质的影响。要在完善质量管理制度的同时,严格执行现有的企业质量管理制度,使得企业对质量管理有据可依并按规章制度进行评估和考核。比如在企业建立绩效考核体系时,应把质量这一指标作为考核指标纳入到绩效考核体系中去,这样单从质量这一指标来看,企业管理人员和生产工人都知道自己有提高质量的目标并努力减少返工,因为质量问题而返工的现象就会减少。

4、加强生产统计,重点整治关键环节。企业生产过程中所有的工序都会出现质量问题,但是有些工序质量问题比较严重,而有些则不那么严重。要解决整个企业的质量问题、减少返工现象的发生,应该首先加强生产统计,了解车间生产的实际客观数据,从企业质量问题比较严重的工序抓起,进行重点整治,同时对其他工序的质量进行应有的控制。对于A企业来说,应该加大对折页锁线、排序及盒类的操作技术指导,强化操作规范,严格质量监督,加强现场质量管理,把握好这几段工序的质量关,当然其他几个工段的质量问题也不应该忽视。返工现象的发生源于质量问题,而质量问题可以因任何一段工序的操作不规范或机器设备的原因而发生,企业应该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尤其要注重靠前工序的质量管理,实行上段工序对下段工序负责的制度。

5、加强一线员工技术和责任心培训。对于制造企业来说,新员工相对于老员工工作效率要低,而且会因为操作不熟练导致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问题较多,返工现象发生得更为频繁。所以,企业应该加强对一线员工技术的培训,提高其工作技能,同时强调企业员工工作的责任心,注重对一线员工责任心的培训,提高员工工作的职责感。对一线员工进行必要的岗前技术和责任心培训,可以使员工上岗工作更有效率,同时会自觉遵守产品生产的操作规范,提高其生产产品的合格率,减少返工现象的发生。

【参考文献】

篇(10)

中图分类号:S57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432010

前言

茶叶是我国传统上一个十分健康的饮品。也是现阶段人际交往、待客必不可少的一个事物。因此近几年的茶叶生意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但是在大量的市场需求之下,很多的茶叶商人为了可以在其中谋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往往利用劣质的茶叶代替优质茶叶。现阶段对于茶叶的品鉴技术,主要是测定茶叶当中的某种成分,加之感官的品鉴,来确定茶叶的品质。但是这种方法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几率较大,尤其对于原产地的茶品与名茶的鉴赏更是不具有代表性。因此,对茶叶研究中指纹图谱技术的应用分析有着鲜明的现实意义。

1 色谱指纹图谱

1.1 气相色谱指纹图谱

气相色谱指纹图谱具有鲜明的高效性、分离速度快的特点,并且在实际的应用过程当中表现出很强的选择性优点。其已经被广泛应用在香气与农药等具有挥发性的物质检测过程当中,也十分适合于挥发性茶叶香气的检测。气相色谱的检测方法主要适用于挥发性成分的检测,这也是其优势所在。而对于茶叶当中的挥发性香气检测可以利用裂解气相色谱对其进行检测。例如张铭光等人就很好地利用了这个方法,对普洱茶进行了检测,并对检测出的色谱指纹图谱进行了综合性的分析[1]。

1.2 液相色谱指纹图谱

与气相色谱指纹图谱相比,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同样具有鲜明的高效性特点。除了气相色谱所具有的优点之外,液相色谱还具有实用性广泛的特点。因为在实际的应用当中,这种方法不会受到检测产品的挥发性与热稳定性的限制。50%以上的有机化合物检测都可以利用这种方法。并且在实际的检测过程当中,可以通过对检测器的合理配置,实现某种化学成分的具体检测。例如,罗一帆利用了液相色谱方法,对广东岭头单枞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而建立了一个广东岭头单枞茶的色相图谱[2]。

2 光谱指纹图谱

2.1 红外光谱指纹图谱

所^的红外光谱从学术的角度来讲,主要指的是波长在400~4000cm-1的中红外区。因为其具有较好的指纹性,所以可以被应用于茶叶的检测过程当中。并且,只要茶叶当中的化学物质稳定,那么红外光谱的检测效果是十分明显的。 例如,张俊瑜便利用了该种方法发现了随着茶叶存储时间的推移,茶叶所具有的特征谱差异将会越来越明显[3]。

2.2 核磁共振指纹图谱

核磁共振其实是一种吸收光谱,它在实际的应用过程当中,可以检测待测样品当中的多种核素,是用来鉴定有机物结构的常用方法之一。在茶叶的检测过程当中主要用于茶叶内部的成分分析。陈波等人利用核磁共振分析方法,检测了35种不同产地与类型的茶叶。检测出茶叶当中具有茶素类、脂肪酸等20余种化学物质[4]。

3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及科学的不断进步,指纹图谱技术在当今时代已经成为了一个研究热门,并且从上述文章当中可以看到,指纹图谱技术在茶叶品质的鉴赏当中已经取得了很好的应用。但是需要知道的是,其应用过程仍然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要想让指纹图谱技术真正摆脱实验室的束缚,还需要更多的努力。本文以上对指纹图谱技术在茶叶品质鉴赏当中的应用进行了一个简要的分析。虽然分析内容可能存在着一定片面性,但是还是希望可以对广大读者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宁井铭,张正竹,方世辉,等.指纹图谱技术及其在茶叶品质控制中的应用[J].中国茶叶加工,2009(03):39-41.

上一篇: 人防工作总结 下一篇: 小学四年级体育教案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