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专业技术人员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15 14:51:5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医务专业技术人员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医务专业技术人员

篇(1)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1(b)-111-02

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是浙江省三级甲等精神病专科医院。多年来,该院坚持以人为本,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鼓励更多的中青年科研人才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医院遵循“内培外引”的人才队伍建设思路,使医院构建起了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队伍,为医院事业建设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激活用人机制的同时,加强医院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以下简称卫技人员)的个人业务档案管理显得尤其重要。

1医院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个人业务档案的概念

医院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个人业务档案(以下简称个人业务档案)是国家机构和社会组织管理活动中,直接产生的反映个人经历、政治思想、职业道德、工作表现和业务实绩等为内容的文件材料;是以个人为立卷单位,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加工整理而成的个人业务档案材料。它为组织上选拔、使用人才、晋升职称、年度考核等提供依据、凭证和参考。它对于一个医疗卫生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配备结构比例、技术力量、综合素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个人业务档案归档范围:①考核类:包括专业技术人员年度考核表、工作人员年度职业道德考核表。②教育培训类:包括学历、学位、各类培训证明材料。③奖惩类:包括奖励、处惩结果证明材料。④论著成果类:包括论著期刊、成果奖励证明材料。⑤其他类:包括职工履历表等有关职工基本情况证明材料。而最早形成的材料是由学校毕业分配来院的有关学生个人的学历、思想表现、学习成绩、实习评语、奖惩情况等文件。其后在从事业务技术工作中不断形成的新的有关聘用、奖惩、政治思想、职业道德、业绩水平以及履行岗位职责情况等真实记录,经整理而成的个人业务档案。因而个人业务档案立卷后,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个人所从事的社会实践活动不断增加而丰富,是一个人业务经历面貌的客观反映。 因此,档案管理人员要不失时机地维护好个人业务档案的完整性。

2加强个人业务归档管理工作的措施

从当前我院个人业务归档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在材料收集完整方面,存在一定难度,究其原因大致有二:一是从业后,为晋升晋级继续报考院校的毕业生档案中缺少继续深造的学习与鉴定情况登记表等材料。二是年度考核材料归档不全。为了做好我院卫技人员业务档案材料的收集归纳

和整理工作,建立和完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档案,作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2.1领导重视是医院开展业务档案工作的有力保证

随着医院各项管理制度的健全落实,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已摆到领导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该院领导非常重视对个人业务档案的管理工作,充分认识到它既是关系到卫技人员个人的切身利益,又是医院卫技人员人力资源配备的客观反映。因此,在加强对专兼职档案人员业务素质培训和教育的同时,重视对档案材料的收集工作。一是对收集的档案材料必须是办理完毕的正式材料,材料应齐全、真实、文字清楚、对象明确,有承办单位及形成材料的日期。二是对档案的材料凡规定由人事部门审查盖章的,须经人事部门盖章。三是档案管理部门要经常了解和掌握形成档案材料的信息,加强沟通渠道,建立联系制度,不断改进工作和服务方法,取得业务部门的支持和配合,积极主动、认真负责地做好个人业务档案的收集工作。

2.2加强责任意识是档案人员做好档案工作的关键

档案工作要求档案人员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忠于职守、熟悉业务、严格把关,该归档的材料要及时归档。如毕业生报到建档、人才流动关系转接等,都要保证个人档案材料归档的及时和完整。特别是在发现缺少应有的档案材料,又无法从原院校或单位收集时,应及时通知本人,能积极配合单位尽快想办法通过各种途径将自己的材料找回或及时补充,一旦时间久了会给当事人在从业证明、职称晋升、资格认定等方面带来诸多困难,甚至造成凭证材料无法弥补的损失。如一位专科毕业的已工作了几年的护士,在办理领取本科自学考试毕业证书时,要求复印专科毕业的成绩单,经我院人事档案部门查阅,发现唯一缺少原就读高校的成绩单,经辗转虽补回了专科成绩证明,但给档案部门和她本人都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通过档案利用工作的一个实例,进一步宣传档案的作用和价值,了解收集档案的实际效益,做好档案工作。

2.3严把质量关,真正为医院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服务

篇(2)

根据××县人事局、卫生局《关于在事业单位全面推行竞争聘任专业技术人员职务的意见》文件精神,为切实做好我院专业技术人员竞争聘任专业技术职务工作,充分发扬民主,把整个竟聘工作置于群众的参与和监督之下,凡是规定要求公开的内容,一律向全体职工公开。切实以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做好这次竟聘工作。

目的意义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促进职称聘任制改革、调整优化医院专业技术队伍结构、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目的,坚持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提高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压力感、紧迫感和主人翁意识,形成爱岗敬业,努力奉献的良好氛围,为促进医院工作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竟聘范围

医院聘期届满和新获得任职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

竟聘条件

竟聘人员须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爱岗敬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规范的执业行为;

经年度考核均达到合格以上,能全面履行岗位职责;

任期内能完成规定的继续教育学分要求,即20xx年达到10学分,20xx年达到20学分(县直单位必须含i类学分5分);

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

符合本单位制定的岗位任职条件。

竞争聘任程序

1、建立健全聘任组织。建立以单位主要领导为组长,专业

技术人员为成员的竟聘领导小组(当事人回避),负责制定和实施对竟聘人员的考试考核,对竟聘人员述职答辩和综合考评等工作,并做好监督和管理工作。

2、召开全体职工大会,传达卫生局文件(20xx)23号《××县卫生系统20xx年度专业技术人员职务竞争聘任工作实施意见》。

3、公布竞争聘任的岗位数和竟聘职数,宣布竟聘人员的基本条件和竟聘范围等。

4、获得相应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提出书面申请。

5、竟聘小组审查竟聘人个人申请是否已具备竟聘条件,决

定其是否参加竟聘。

6、全体职工按德、能、勤、绩四项内容对被竟聘人现场进行民主评议并公示(标分为100分)。

7、聘任领导小组对被竟聘人员按德、能、勤、绩四项内容现场打分(标分100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取其平均分并公示。

(第6、7两条得分相加除以2为民主测评最后得分)

8、聘任领导小组对符合竞争聘任条件人员进行业务考试,注重基础理论和本专业业务理论考试。

9、个人述职答辩:竟聘领导小组为评委会,组长任评委主任,其他成员任评委委员。

自述部分(50分);自述部分包括:

本人基本情况(姓名、年龄、学历、党派、职务、职称及简历等)

本人竞争岗位及优势;

竟聘后的工作计划和工作思路;

参加竟聘的体会和对最后结果的态度。

随机抽题答辩(50分)

聘任委员会根据本单位的业务工作实际确定,业务考试已涉

及的内容不再列入答辩范围。个人述职答辩结束后,由评委当场打分,按“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平均得出答辩人

最后得分”的方式进行。答辩现场要安排答辩席、记时席、记分(监督)席,答辩时可组织不参加竟聘的人员旁听。

篇(3)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2-0132-02

生物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快速发展的综合性学科,被认为是21世纪朝阳产业和科学技术的核心[1]。在生物技术三个重要的应用领域:工业生物技术、农业生物技术和医药生物技术中,医药生物技术是发展最迅速、最活跃的领域[2]。医药院校生物技术专业为培养医药生物技术领域人才的主体,如何构建医药院校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十分现实而重要的课题。近年来,根据生物技术专业的特点和我校的实际,我们对医药院校生物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一、明确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

当前我国高校生命科学的相关专业有生命科学、生物工程和生物技术。生物技术专业是隶属理科的专业,在专业的学科定位上,它既有别于生命科学专业,又不同于生物工程专业。生命科学专业属于理科办学专业,侧重于培养理科基础性人才;生物工程专业是以工为主、以理为辅、工理管结合的复合型专业;生物技术专业属于理科办学专业,是以理为主、以工为辅的理工复合型专业[3]。我校生物技术专业自2000年开始招生,是广西首个在医药院校开设的生物技术专业。根据生命科学学科发展的趋势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结合我校生物技术学院的实际情况,确定了我校生物技术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具体来说,我校生物技术专业是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备相应的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及医药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在医药、食品、制药、生物、农牧、经贸等众多领域的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和学校从事科学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检测分析、教学、生产及管理工作,基础扎实、素质良好、实践能力强,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和奉献精神以及终身学习能力的应用型生物技术骨干人才。

二、优化课程设置体系

构建科学合理的医药院校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首先必须调整和优化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突出医药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医药应用型的特点。具体来说,在2013年新版培养方案中,我们优化了课程设置体系,适当减少了专业基础课程的学时,同时强化和突出了专业课程和毕业实习环节(表1)。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我校生物技术专业的主干学科定位为生物学和基础医学。公共基础课由语言、法律、经济、管理等人文社科类课程和数、理、化、计算机等自然科学基础课程组成。主要专业课程有人体解剖学、物理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生理学、药理学、基因工程、酶工程、微生物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生物信息学等。在教材的选用上,原则上采用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等出版的最新教材。在专业课程的整合方面,使其相互衔接,尽量避免重复,使学生系统而深入地掌握专业知识,以适应不同医药生物技术相关领域的需求。同时在一些条件较好的课程建设中,比如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等课程中,我们也加强了双语课程的教学和精品课程的建设。

三、强化实践教学体系

对生物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来说,具有较高的技术应用能力非常重要。实验、见习和实习等实践教学体系是生物技术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针对我校的实际,围绕生物技术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我们构建了分类设计、分层施教的选修与必修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具体来说,桂林医学院生物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分为如下几方面:一是课程实验(见习)教学。课程实验(见习)教学安排在各门课程学习期间,通过实验室教学和校外企业参观,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达到掌握实验技能的目的。为保障学生在课堂实验教学中有更多的动手机会,强化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我们适当增加了各类课程的实验(见习)学时,加大了实践课程的比例。必修课程中理论课与实践课学时的比例:2010年培养方案中从1554∶755(2.1∶1)调整为2013年新版培养方案的1700∶1061(1.6∶1)。二是毕业实习,主要到生物、医药及生物制品研究机构、高等院校、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相关企业和部门进行专题研究,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三是第二课堂,在2013年新版培养方案中,我们增加了早期接触专业、早期接触科研和早期接触社会实践的“三早”实践教学方案(表2)。此外,第二课堂也包括劳动教育、举办专业知识讲座和演讲等。四是其他实践,包括入学教育、军事训练、毕业教育及就业指导。

四、完善教学方法和手段

当前,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已经不能满足培养应用型生物技术专业人才的需要,不能满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需要,也不能满足学生创造力培养的需要。因此,我们特别强调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鼓励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尝试,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因材施教,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现场教学等教学方法,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更好的条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思维的能力。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我们注重使用多媒体技术等先进的教学手段,合理运用因特网来进行教学。同时加强优质教学资源如教学课件的共享,提高教学水平。为保证生物技术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我们还采取引进、培养、聘请等途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尤其是加强具有医药生物技术领域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的培养和引进。

五、改革课程成绩评价体系

为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就必须深化生物技术专业考试制度改革,改革课程成绩评价体系。我校生物技术专业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分为:(1)形成性考核,包括课程平时考核、课程期中考核和课程实验考核。课程平时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在整个课程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情况(含学习行为、动手操作、平时作业、课堂提问等);课程期中考核主要考查学生对课程前半部分知识的掌握情况;课程实验考核主要在期末以笔试、实验操作等形式进行,主要考核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实验操作的能力及实验报告的撰写情况等。(2)终结性考核,每门课程结束时或期末,采用闭卷或开卷笔试的形式进行考试,教师根据课程的性质和要求选择考试方式,对于专业基础课程和一些与学生能力和素质培养影响较大的核心课程,可以采取闭卷考试的方式,对于选修课程和其他非核心课程可以采取开卷考试、课程论文等方式进行考核。

总之,医药院校开设生物技术专业是当今迅猛发展的生物医药产业的需要。为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医药生物技术人才,还需要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篇(4)

随着医学科学的高速发展,治疗手段的不断更新,医学专业技术正处于一个医学知识爆炸、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病人要求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时代,医疗工作仅靠常识和经验或一次性学校教育已经远远不够了,它是一个需要付出毕生精力的职业。因此,每个医务工作者都必须具备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社区医务工作者是医务工作者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社区卫生服务的基础,更加需要不断学习,以面对新的医疗服务时代。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将成为每个社区医务工作者的学习方式和习惯,也是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建议

一、鼓励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培养复合型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才

目前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学历大专以上只有55.9%、职称中级以上只有25.8%,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经验等方面不足,需要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途径提高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第一,在职学历继续教育方面,各社区应制定在职学历继续教育管理的规定和奖励办法,鼓励本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积极参加高一层次的学历,使参加学历继续教育成为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一种自觉行动,逐步改善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学历结构。第二,给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培训和进修的机会,一个合格的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不仅需要具备坚实的医学专业知识,还要有计算机、生物等多种知识,才能适应社区医疗事业发展的需要,通过继续教育培训边工作边学习充实自己,完成突发事件的处理和工作需要。

二、社区卫生服务功能的开拓,创新继续教育理念

根据统计资料显示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对社区服务功能清楚的有66.2%,对参加继续教育、终身教育意义清楚的有21%。因此把转变观念作为继续教育的重点是完全有必要的,也是继续教育需要解决的问题。从社区卫生服务理念来看,社区卫生服务现实状况与其“六位一体”的真正内涵以及其“经济、有效、综合、连续”的服务和管理理念仍有较大差距,在服务目的、服务内容、服务范围、服务对象以及服务方式等方面仍呈现以疾病为中心,重医轻防、单科服务,甚至只有“坐堂候诊、被动服务”的服务意识。当然,医疗卫生服务以治病为根本,但是,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转变,人们对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期望不再只限于对躯体疾病的诊疗。根据对社区服务功能要求和公众对社区服务的需求,归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进行诊治和对危急重症进行初步救治;第二,对社区居民普及卫生保健常识和康复医疗服务;第三,有效预防控制传染病、地方病、寄生虫病和慢性病;第四,开展各种咨询工作如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工作。可见,更新社区医疗观念是大势所趋。从终身教育理念来看,当今社会信息万变,医学科学飞速发展,医疗手段不断更新,以往那种人们梦寐以求的终身职业和经过学校的“一次充电”就可以终身受用的情况已经一去不复返,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自身知识的局限性,领会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理念的内涵,学习和教育贯穿一生,不断提供自己业务水平,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紧跟时代的步伐。

三、大力开展网络远程教育是增加有效的继续教育的理想方式

网络远程教育是继续医学教育的一种新形式,它可以解决学习时间和空间的问题,尤其在继续医学教育中更具明显优势。但根据调查资料显示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接触网络远程教育几乎空白,我们需要大力发展网络远程教育。大力发展网络远程教育的重点一是加强远程教育基地和系统建设;二是加大宣传和展示网络远程教育的优点;三是深入社区对医务人员接受网络远程教育的方式和技术给予充分的指导和帮助。

四、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的考虑

篇(5)

三级综合医院本身职工人数众多,其中大多为专业技术人员,随着医院的不断发展,专业技术人员亦随之壮大,因而加强并不断改进医院专业技术档案建设,能有效集中起医院专业技术人员的相关档案材料,便于快速地查阅及审验,能促进医院建设及管理、提升医疗质量、改善医疗服务、提高整体服务能力。

一、医院专业技术人员档案管理现状

医院专业技术档案是医院管理职工的重要工具,是医院选拔人才、任用人才、培养人才、提升医疗质量的重要载体,是医院专业技术职工工作、生活、思想政治的生命线,因而应予以重视。首先,目前大多数医院对专业技术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不高,许多个人专业档案资料由职工自行保管,处于零散存放管理的无序状态,档案资料不全、丢失等现象时有发生。其次,关于专业技术档案管理的规范和机制尚未健全及完善,存在档案资料收集渠道不统一、不规范等状况,影响了专业技术档案管理的准确性、及时性、全面性、真实性。此外,医院管理部门众多,职工岗位性质及人员类别繁多,其中涉及到的职能科室较多,档案资料被多个部门收集管理,管理较为分散,例如有关职工姓名、参加工作年份等基本信息主要由人事部门进行管理,而专业技术人员的医疗考核、技术准入、技术任职、会诊情况等资料是由医务处予以手工登记,职工的继续教育、论文情况、课题等相关资料由科教处予以登记,这一多部门管理收集档案信息的情况,使得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技术档案资料管理的工作效率低下,信息之间难以有效实现共享,整合程度及利用价值不高,难以切实满足医疗、科研、教学等需要。

二、医院专业技术人员档案管理的改进策略

(一)提高认识,保证质量。专业技术人员的档案管理是医院档案管理的关键部分,应予以重视,档案管理人员应提高这项工作的认识,本着严谨求实、尊重科学、重视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成果的态度,加强纵向管理,强化责任意识,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合理安排工作,在充分熟悉业务、开展业务的基础上,严把质量观,充分发挥专业技术档案的利用价值,使专业技术档案切实服务于医院专业技术人员及医院管理部门。与此同时,档案管理人员还可加强对专业技术档案作用及价值的宣传,并通过各种沟通渠道,建立行之有效的联系制度,积极获取各部门的支持和配合,有效发挥专业技术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效益。

(二)抓好档案资料的收集工作。一是保证专业技术档案收集的全面性。医院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档案应包括专业技术人员的基础材料、任职资格评聘材料、科研成果材料、考核材料等,其中基础材料包括履历、学历、学位及各项证书复印件、资格证书、专业技能考核证书等等反映出专业技术人员个人资历和业务技能水平的材料;任职资格评聘材料则包括专业技术人员的历次任职资格申报表、评审表、任职资格证书、聘任证书等职称晋升中所形成的各类文件材料;科研成果材料包括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总结、技术报告、论文成果、科研项目成果、获奖证书等反映其业绩的各类成果材料;考核材料则包括专业技术人员的进修培训学习情况、工作完成情况、奖惩情况、学术成果报告情况、评定审核情况、领导考核意见等,此外,专业技术人员的各类社会兼职聘书、荣誉证书等其他材料也在档案资料收集的范围之内。在档案资料收集的过程中,应充分了解收集的范围,保证专业技术档案收集的全面性。二是收集的方式可将平时收集和定期收集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平日里,需要归档的档案信息材料应得到及时的归档,避免档案材料散落在部门或是个人手中,只有实现各类文件材料的及时有效归档,才能保证其完整性、真实性,真正反映出专业技术人员工作及成长的历史面貌。档案工作人员还应积极深入到各个部门及专业技术人员科技活动中,掌握第一手资料,定期对相关材料进行鉴定、整理、归档、保存。

(三)加强专业技术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当前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条目分化,内容简单,效率不高,且难以实现客观、全面的评价,亟须改进,医院应与时俱进,逐渐加大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构建统一标准、统一规范、统一口径的档案管理系统,从而不断完善医院专业技术档案管理工作。医院可根据自身实际,构建切实可行的专业技术信息化档案管理系统,系统的模块可由几个部分组成:人员基本档案、医务档案、科教档案、护理档案、药学档案、医德医风及履历信息档案等。根据各个系统模块及内容,以专业技术人员作为主线,导入医院各个职能科室的排版、考勤、科研管理、临床工作量、培训、考试、考核、医疗质量、医风医德等相关数据,并予以严格控制、审核,形成完整、连续且动态化的档案数据,形成专业技术人员全过程的动态电子档案数据库,不断推进医院专业技术档案的规范化管理,也有效推进了档案资料的共享及利用。加强专业技术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改进医院专业技术人员档案管理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医院职工信息集中管理、信息共享、科室协同管理的重要举措,不仅能有效地避免资料收集整理的重复性,促进专业技术档案的规范化管理,而且还能为医院领导决策及职工的岗位考核提供有益的依据。

【参考文献】

[1]黄鹏宇,陈凌,储继志,魏新萍,鲍勇.信息化手段管理社区医务人员专业技术档案模式探讨[J].智慧健康,2016(01).

篇(6)

三级综合医院本身职工人数众多,其中大多为专业技术人员,随着医院的不断发展,专业技术人员亦随之壮大,因而加强并不断改进医院专业技术档案建设,能有效集中起医院专业技术人员的相关档案材料,便于快速地查阅及审验,能促进医院建设及管理、提升医疗质量、改善医疗服务、提高整体服务能力。

一 、医院专业技术人员档案管理现状

医院专业技术档案是医院管理职工的重要工具,是医院选拔人才、任用人才、培养人才、提升医疗质量的重要载体,是医院专业技术职工工作、生活、思想政治的生命线,因而应予以重视。首先,目前大多数医院对专业技术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不高,许多个人专业档案资料由职工自行保管,处于零散存放管理的无序状态,档案资料不全、丢失等现象时有发生。其次,关于专业技术档案管理的规范和机制尚未健全及完善,存在档案资料收集渠道不统一、不规范等状况,影响了专业技术档案管理的准确性、及时性、全面性、真实性。此外,医院管理部门众多,职工岗位性质及人员类别繁多,其中涉及到的职能科室较多,档案资料被多个部门收集管理,管理较为分散,例如有关职工姓名、参加工作年份等基本信息主要由人事部门进行管理,而专业技术人员的医疗考核、技术准入、技术任职、会诊情况等资料是由医务处予以手工登记,职工的继续教育、论文情况、课题等相关资料由科教处予以登记,这一多部门管理收集档案信息的情况,使得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技术档案资料管理的工作效率低下,信息之间难以有效实现共享,整合程度及利用价值不高,难以切实满足医疗、科研、教学等需要。

二、 医院专业技术人员档案管理的改进策略

(一)提高认识,保证质量。专业技术人员的档案管理是医院档案管理的关键部分,应予以重视,档案管理人员应提高这项工作的认识,本着严谨求实、尊重科学、重视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成果的态度,加强纵向管理,强化责任意识,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合理安排工作,在充分熟悉业务、开展业务的基础上,严把质量观,充分发挥专业技术档案的利用价值,使专业技术档案切实服务于医院专业技术人员及医院管理部门。与此同时,档案管理人员还可加强对专业技术档案作用及价值的宣传,并通过各种沟通渠道,建立行之有效的联系制度,积极获取各部门的支持和配合,有效发挥专业技术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效益。

(二)抓好档案资料的收集工作。一是保证专业技术档案收集的全面性。医院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档案应包括专业技术人员的基础材料、任职资格评聘材料、科研成果材料、考核材料等,其中基础材料包括履历、学历、学位及各项证书复印件、资格证书、专业技能考核证书等等反映出专业技术人员个人资历和业务技能水平的材料;任职资格评聘材料则包括专业技术人员的历次任职资格申报表、评审表、任职资格证书、聘任证书等职称晋升中所形成的各类文件材料;科研成果材料包括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总结、技术报告、论文成果、科研项目成果、获奖证书等反映其业绩的各类成果材料;考核材料则包括专业技术人员的进修培训学习情况、工作完成情况、奖惩情况、学术成果报告情况、评定审核情况、领导考核意见等,此外,专业技术人员的各类社会兼职聘书、荣誉证书等其他材料也在档案资料收集的范围之内。在档案资料收集的过程中,应充分了解收集的范围,保证专业技术档案收集的全面性。二是收集的方式可将平时收集和定期收集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平日里,需要归档的档案信息材料应得到及时的归档,避免档案材料散落在部门或是个人手中,只有实现各类文件材料的及时有效归档,才能保证其完整性、真实性,真正反映出专业技术人员工作及成长的历史面貌。档案工作人员还应积极深入到各个部门及专业技术人员科技活动中,掌握第一手资料,定期对相关材料进行鉴定、整理、归档、保存。

(三)加强专业技术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当前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条目分化,内容简单,效率不高,且难以实现客观、全面的评价,亟须改进,医院应与时俱进,逐渐加大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构建统一标准、统一规范、统一口径的档案管理系统,从而不断完善医院专业技术档案管理工作。医院可根据自身实际,构建切实可行的专业技术信息化档案管理系统,系统的模块可由几个部分组成:人员基本档案、医务档案、科教档案、护理档案、药学档案、医德医风及履历信息档案等。根据各个系统模块及内容,以专业技术人员作为主线,导入医院各个职能科室的排版、考勤、科研管理、临床工作量、培训、考试、考核、医疗质量、医风医德等相关数据,并予以严格控制、审核,形成完整、连续且动态化的档案数据,形成专业技术人员全过程的动态电子档案数据库,不断推进医院专业技术档案的规范化管理,也有效推进了档案资料的共享及利用。加强专业技术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改进医院专业技术人员档案管理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医院职工信息集中管理、信息共享、科室协同管理的重要举措,不仅能有效地避免资料收集整理的重复性,促进专业技术档案的规范化管理,而且还能为医院领导决策及职工的岗位考核提供有益的依据。

【⒖嘉南住

篇(7)

2.长期性。继续教育是一个终身教育工程,人类社会的发展同样是一个长期认识、学习的过程,而医院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同样如此。新的疾病预防诊治、新的医疗器械的使用、新的医疗方法的运用……无一不使得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长期持续。

3.普及性。急诊室里要遇到各种各样的突况,患者的一次就医需要解决多个问题,一种疾病有着复杂多变的综合症……这些都促使着医院在进行继续教育时,要对全体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普及性的培训内容。

4.自主性。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开放式的继续教育网络,使得大量的继续教育工作足不出户就可在网络课堂中完成,这使得专业技术人员在继续教育时的自主性更强,可根据自己的时间、需求来灵活选择。

5.针对性。从非典到H5N7、埃博拉等一系列突发疾病疫情,都会促使政府、医院等开发一系列针对性强、极具实效性的继续教育课程,供广大专业技术人员学习。内科、外科、骨科、影像科等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继续教育课程需求,针对性的继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由此而生。

二、医院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

虽然目前针对医务类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有相关的政策支撑,医院内部也十分重视此项工作,人事部门也会把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与职称晋升、职务聘任、年度考核等挂钩,同时也有不少专门的社会机构开发承担相应工作,但不可否认,在继续教育的态度、师资、内容、目的、方法上还有不少问题。具体来看,有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认识未充分重视。有些专业技术人员由于工作或者其他原因,有着虚假糊弄过关的心理,学习时走过场,听讲座就为签个名嘀个卡,网络学习时开着机就干其他事情或者找人代学的现象时而有之,更有甚之,通过花钱买学分来达到继续教育合格的目的。单位的考核评估也是睁只眼闭只眼,为这类不合理现象大开绿灯。

2.专业性培训师资力量不强,师资资源共享力度小。特别在一些基础力量薄弱的医疗机构里,由于一些固步自封的意识或者经费限制的原因等,认为自己也有高年资、高职称的专业人员,就觉得外请师资浪费资源。

3.继续教育对象分类不清,培训工作落后。有些单位在实际操作时,把新进人员和岗前培训归到一起,反而降低了培训效果;继续教育的内容不新,培训内容几年不变,不能及时更新;继续教育的方法不多,没有充分根据培训对象选择诸如集中培训、研讨、进修、自修、案例教学、特殊培养、对口培训等方式。同时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新进人员培训不及时,培训对象、内容不到位、不及时,岗前培训走过场,流于形式,专业培训不扎实的现象。

4.片面重视专业科目学习,忽视了公需科目的学习。公需科目的设立,一般由政府人事部门指定专业机构承担,根据国情以及社会热点而设立,而医院的专业技术人员在继续教育时,一般很注重专业科目的学习,公需科目则只在继续教育学分验证周期到来前或者要评聘职称了,才临时抱佛脚地去选择学习。

5.重要、特殊和关键岗位的个性化培训方式缺乏。个性化培养在医院的骨干科室、骨干人员、学科带头人的培育上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不少单位特别需要这些人员,但对这些人员的培育就放任自流,任其自力更生,有时甚至认为派这些人员外出进行专科性进修耽误了目前的工作,有的就急功近利认为真正需要了就引进一个现成的更省心省力。长此以往,结果就是增大了单位人力资源使用成本,自身内部培养力度薄弱,极易造成新的人才流失。

三、医院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发展方向

1.以能力建设为核心,以高层次创新型、实用型专业技术人才为重点,有计划、分专业、分层次开展继续教育。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工程是已经列入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人才培养工程,医院专业技术人员知识的更新,必将以提升专业技术能力为核心,全面提升从业素质和从业道德。在实施继续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统一规划,按照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层次有序展开。

2.以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性以拓展继续教育。继续教育工作惠国惠民惠已,要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务必要从人民群众的公共卫生需求、从国家社会的发展需要、从医务专业人员的个人成长提升需求出发,将政府主导与单位自主相结合,个人履行义务与自觉自愿学习相结合,充分调动社会专业继续教育机构、医院、医院从业专业技术人员等各方面的积极性,达到继续教育的全面普及性与利益最大化。

3.以更新知识、提高素质、开阔眼界、启发思维为目的,创新培训形式,开发专业科目和公需科目培训课程。医院的继续教育工作系统是庞大的,无论是公需科目的设立还是专业科目的设立,都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促使专业技术人员更新专业知识,了解行业动态,培养创新意识与能力,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和从业道德。培训科目的设立要分门别类、立足科技前沿,体现创新,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当前,可借助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三甲医院和有关培训机构的优势,制订、完善相关专业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汇聚优势培训资源,向广大医院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优质高效的继续教育服务。

篇(8)

专业技术人员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高低和熟练程度是医院水平的体现,医务部、护理部及各临床医技科室要认真抓好日常技能培养,并且于每年6月和12月底分别组织开展全院性技能考核评比,医院对优秀个人和科室给予一定奖励,同时将考核成绩纳入科室年终优秀评比条件之一。

二、加强继续医学教育管理

根据《四川省继续教育条例》和《四川省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办法》等规定,继续医学教育是所有医、技、护理人员学校毕业后学习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必要途径,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是所有医、技、护理人员职称考试、聘任,执业资格考试、注册,年度考核等的必备条件。

1、医院定期不定期组织本院专家或外出进修学习、短期培训回院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学术讲座。主要介绍新技术的临床应用,新检查、新诊断、新治疗以及疑难危重病案讨论等,原则上每月组织一次。

2、临床医技科室应定期不定期组织本科人员进行学术小讲课,新技术、新方法讨论以及疑难危重病例讨论等,每月不得少于一次。

3、根据需要定期不定期邀请外地专家、教授来院讲学。

4、鼓励专业技术人员积极总结临床经验、推广使用新技术、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并撰写论文,但所有对外交流发表的学术论文必须经医务部、护理部审核签字并交科教科登记、盖章后方能交流发表,交流发表后持刊物原件再次到科教科登记。否则不报销发表费用,不评选优秀论文以及计算继续教育学分。

5、所有医、技、护理人员每年必须要有继续医学教育学分25分,且初级职称每年必须至少要有I类学分5分;中级职称每年必须至少要有I类学分10分;高级职称每年必须至少要有I类学分15分。

6、无论是全院性或是科室学术讲座、讨论医技小讲课等均应有记录、参加人员签字、教案等备查。

三、严格外出培训进修学习监督管理

1、医务部、护理部及科教科应严格审核监督管理外出进修学习、培训及学术论文交流、发表。结合医学科学发展和医院实际情况,合理安排专业技术人员进修学习、培训及学术技术交流等,努力培养医疗护理高新技术人才和实用型人才。

2、外出参加学术论文交流、专委会会议、短期培训,原则上一年内不得重复参加,外出进修学习原则上三年内不得重复参加,若因病、因事临时不能参加者,未经院领导同意不得随意转让参会资格。

3、凡外出参加学术论文交流、专委会会议、参观学习短期培训学习结束后,由参加者持院领导审批同意书、到财务科填报差旅费审批单,经院领导审批报销差旅费。

凡外出进修学习、短期培训超过一月,脱产、半脱产“专业证书”学习以及读研者学习期间生活费领发、路途车费报销按财政部门及医院有关规定进行。

财务科在审核填报差旅费前务必认真审核是否有领导审批及医务部、护理部及科教科审核签字。凡不按规定程序外出者,医院不报销任何费用,并按旷工等有关规定追究不假外出责任。

篇(9)

据调查,许多医院没有设独立的专业技术档案室和阅览室,档案柜摆放在医务科办公室或医院综合档案室内。这些专业性强、材料数量繁多的专业技术人员档案没有单独存放空间。

(二)没有专职的技术档案管理人员

档案由医务人员兼管,兼职的医务人员大多都没有经过专业的档案管理技能培训,对档案管理的理解还只是停留在接收、保管、存放的阶段,更不会使用相应的档案管理软件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开发利用。

(三)档案管理制度滞后

没有收集归档制度、检索管理制度、资料审核制度、保管利用制度等等。档案管理的缺陷,导致档案材料没有及时归档、更新,档案的不完整、不规范甚至出现的大量缺失,使整份专业技术档案失去了其本身原有的价值。

(四)信息未能有效传递,资源不能共享

专业技术档案材料形成涉及多个职能部门,资料管理分散,如:人事部门负责人员的科室、姓名、工号、参加工作时间、取得相关专业技术资格名称及时间、聘任情况等;医务科负责医生和医技人员的技术准入、外出会诊、培训、医疗技术权限等;护理部负责护士的培训考核、分级管理等;质控科负责医生的病历书写、考核培训、医疗安全等;科教科负责科研立项、新技术新项目、、继续教育等。这些工作大多停留在EXCEL工具登记原始资料状态。彼此之间信息不能共享,无法与人员实际情况保持同步,既降低了各部门的工作效率,又埋没了许多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

二、医务人员技术档案网络管理系统的构成

医务人员技术档案网络管理系统的主要任务是全面管理技术人员业务技术信息。技术信息一般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业务技术历程,包括个人基本信息,技术岗位变更、进修、培训、继续教育,技术准入、麻醉处方权、抗生素使用等级情况、病历质量情况、技术职称变更情况,学会任职情况等。第二类是各类技术成就,如、著作出版、科研立项、新技术新项目、专利、授课及带教情况等。第三类是奖惩情况,包括各种奖励、表彰、处罚、投诉、医疗纠纷、违反核心制度、违反技术操作和诊疗指南、医德医风评价等。

三、医务人员技术档案人性化管理模式

(一)提高技术档案价值的认可度,构建以人为本的的激励机制

医务人员技术档案记录了医务工作者业务成长的真实情况,记载了专业技术人员在医疗活动过程、业务技术水平考核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它客观公正地反映医务人员的业务技术素质、技术特长、创新特点及其某些不足。医院领导应充分意识到医务人员技术档案是宝贵的人才资源信息库,在设备购置及档案管理人员的培养方面予以重视和支持,优化工作环境,重视对档案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制定有效的激励机制,对档案人员合理引导,构建良好的职业发展规划,使其不断自我完善和提高。

(二)建立开放的人性化的服务模式,实现技术档案信息网络化

实现技术档案信息化管理,提高档案的利用价值,依托医院OA办公平台,建立技术档案数据库,采用全员参与、多部门协作、数据导入、录入相结合模式,建立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服务机制,真正实现人性化的管理目标。实现医疗、教学、科研、人事信息资源共享。

1.实现专业技术人员技术档案的全面信息化管理。

开放查阅本人技术档案的权限,以工号为唯一的ID进入系统,员工可以自行打印上存的学历学位证、专业技术资格证、执业证、上岗证、专业聘书、获奖证书等。及时发现和修正失时、失真信息,如发现信息有误,可上存证明材料,并在系统中向主管部门提出更正申请,提请对个人信息给予修订。人事科、医务科、护理部、科教科、质量控制科、院感办公室、纪检监察科、党委办公室等行政部门根据权限分工维护。

2.实现技术档案资料“共享”的管理模式。

以各个职能部门对专业技术人员档案分管及数据维护的管理模式,实现了考核评定、各类资格、职务聘任、医疗权限、科研、继续教育、培训经历、投诉、医德医风等各类数据的实时同步,信息的“共享”,大大减轻了职能部门的日常管理工作的重复性,推动了各个部门的规范化管理,并从源头上解决了因人员信息不统一及没有及时更新等引发的信息安全及医疗医患等问题。

3.实现了医院信息无纸化办公的管理模式。

以电子检索目录代替纸质档案查阅,实现快速检索、查阅、统计功能,有效地解决了档案柜摆放的空间问题;解决了从茫茫的档案柜里找某一员工的时间问题;解决了数据多,无法汇总、无法查询、无法进行数据统计的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既可宏观了解整个医院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各项业务指标数据,又可具体到某一个科室或个人,使数据一目了然。各行政管理部门可根据工作需要对各项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有效地为医院的人才交流、科技进步和医疗水平的提高提供可利用信息。

篇(10)

【中图分类号】R9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4-0323-02

继续医学教育引入我国已走过了近30个年头,已得到越来越多的人重视与参与,继续教育的概念在不断深化和拓展。但它与当前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和教育形式相比,继续教育还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逐渐凸现出来,影响了继续教育作用的充分发挥。

1存在的主要问题

1.1认识肤浅,重视程度不够:长期以来广大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片面认为,继续医学教育只是单纯提高学历层次。有些领导也只把引进高层次人才、使用先进仪器设备,作为提高医疗水平的重要手段,而忽略了继续医学教育对提高专业技术人员整体素质的作用,把继续教育当作负担,对继续教育工作热情不高。

1.2教育方法陈旧,形式单一:目前的继续医学教育仍沿袭计划经济时代的传统教育观点,注重短期的脱产教育,教学方式仍是集中学习。未能充分发挥信息传输、快捷、方便、容量大这一现实优势,现代多媒体教育功能未充分应用。短期学习的理论性与系统性不够全面,实践能力达不到要求,影响培训效果。

1.3实践操作能力重视不够:继续医学教育突出专业技术人员的学历层次,对其实际操作能力不够重视,造成高职低能现象。对于培训基地的基础建设、教育设施、师资水平虽有较大改善,但仍不能满足对新知识的需求,影响培训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专业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的积极性和继续医学教育事业的稳定发展。

2对策

2.1完善制度建全管理机制:强化专业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管理机制,做好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医学教育培训工作,首先应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是搞好继续医学教育的前提;其次,加强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制度建设,是继续医学教育稳步发展的保障。

2.2强化终身教育终身受益的意识,营造学习的良好氛围: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实施的好坏,关键在于医院决策层的重视程度、医务人员的态度和自觉性。因此必须首先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终身学习”的“继续教育观”。坚持把人才当作单位的第一财富,把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最佳投入。同时,既正面引导,倡议自觉学习,主动学习,要制定强有力的措施,让医务人员感受到“学习光荣,不学习不行”。只有不断的“充电”,更新知识,才能不被淘汰,才能成为有用之材。

上一篇: 金融办工作总结 下一篇: 副总一岗双责履职报告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