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文化工作计划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15 14:52:0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群众文化工作计划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群众文化工作计划

篇(1)

(二)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在于提高了基层群众文化的思想认识和道德素养,基层群众文化直接的作用是让文化不断地融合流通,不同地域的不同群众都可以领略和学习到新文化,毫无疑问人们的思想素质也随之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群众的思想道德意识得到了提高之后民众之间就会和谐相处,减少矛盾的发生,就会减少触犯法律的事件发生,提高了群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对于我国提倡的法制和谐社会发挥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当今,我国的经济发展正在稳步进行着,物质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现在国家更为关注的是民众的精神生活,要做到与物质文明同步进行,并保证良好的发展。

(三)生活不仅仅是被工作所占据,工作之外的业余生活日益被人们所关注,业余生活可以让自己尽情的享受生活的乐趣,体会人生的美好,业余文化也变得十分重要,这些业余活动会让群众的业余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满足群众在精神层面上的渴求。

二、文化部门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重点

(一)加强自身素质,树立积极地群众文化发展方向。发展群众文化的基本原则是为广大人民群众而服务的,所以文化相关部门要做到以群众思想为出发点,群众的要求是发展的基本出发点,要深入到群众中去了解群众的心声,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去做什么,基于群众要求而发展的群众文化才是有说服力的,有意义的。提高思想觉悟,确立正确的群众文化发展方向。作为负责群众文化发展的文化部门应把群众需要不需要、满意不满意、欢不欢迎作为群众文化的工作基本出发点。人民群众才是文化部门所服务的对象,群众文化工作者做到为人民服务,想群众所想,做群众所需,是社会主义政府的服务原则。所以,各个群众文化部门在发展群众文化所采用的发展形式、开展的活动都坚持以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工作成果的标准。

(二)深化文化发展改革,加快群众文化队伍建设。加强管理并逐步完善群众文化队伍建设是能否发展好群众文化的基础。所以相关的文化人事部门需要讨论和制定出基层文化工作人员选拔资格标准,规范和完善相关岗位的责任和人员能力,完善的工作程序,健全的服务体制,按时发配所有工作人员应得到的薪水和奖金。人才对于事业单位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合理的竞争机制会成为更多优秀人才向往的工作单位,可以面向社会招聘更多的专业人才,也可建立良好的薪资待遇来引进有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三是培育和发展业余文艺团体和民间文化队伍。鼓励民办文化发展,注重和关注专业文艺团体退休人员和民间艺人的影响,对,民办文化中的优秀人才采取集中邀请的形式对文体专业人员进行培训,快速的推进群众文化事业的良好发展。

(三)发展特色群众文化活动,增强群众文化的生命力和感染力,使群众文化具备鲜明的时代感,赢得群众的支持和响应。群众文化生活不仅需要蕴含浓郁的地方特色,还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带有国家发展的流行元素,才会得到更多人的广泛认可和关注,注入源源不断的发展力和生命力。群众文化的时代感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宣传党和政府的新的方针政策上来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建设,更是要发展一些基层群众所追求的理想、与其健康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的,以及凝聚人心陶冶情操等方面。当前,群众文化要坚持以三个“文明建设”为根本发展点,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在紧密围绕党和政府中心工作前提下开展,不断地追求群众文化方式的变化和创新,展现地方文化特色,掌握群众文化的发展特点,利用群众所喜爱的形式,坚持尊重、引导、充实和发展的原则,让文化发展的主旋律融入更多的元素,变得更加的多样化,善于引导广大群众向正确的方向努力,群众文化的发展形势不再是单一的,单调的,而应该是在发展本土特色文化的基础上创新出更多的新形式和新想法的作品来,不仅反映出群众的生活特色,还要体现出群众文化的精神面貌,才不失为有内涵有思想的文艺经典力作。鼓励群众积极参与到创作作品中来,从身边的小事上找到创作的灵感,这样动手动脑而来的艺术活动更能让群众在制作过程中愉悦身心,还能达到自我能力和欣赏水平的提升。

篇(2)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一、群众文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群众文化建设认识不足。少数地方、部门及其领导干部对加强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充分,忽视文化建设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有的认识到了却不愿将财力、物力投入到“难见政绩”的文化事业上去。致使群众文化建设参差不齐,缺少政策性的保障措施,而政府在考核干部时也总会有意或无意忽视文化建设方面的内容。

(二)群众文化队伍人员不足,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基层单位普遍文化从业人员少,到管理区、居民组(作业站)一级尤为欠缺,在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中不能发挥应有作用。目前,基层单位文化专业工作人员严重缺乏,都是由管理人员兼任,大多是“赶鸭子上架”,或者以学校教师为主力。而一些有文艺特长的人员,由于没有相应待遇或补贴,工作不稳定,往往出去谋生自寻发展,造成人才流失,严重制约了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开展。

(三)活动形式单调,难以满足群众文化生活的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群众对精神生活的追求越来越迫切、要求也越来越高,他们需要学习知识,丰富业余生活,接受文化教育,了解各种信息。过去那种单一的文化娱乐方式己远远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有些文化馆所搞的活动形式单调、内容单一,没有根据所在地的风土人情、地方特色、群众口味等来开展,从而造成群众不愿自觉参加活动的局面。

(四)群众文化事业经费投入不足。群众文化建设经费没有保障,政府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对文化建设虽有所投入,但投入渠道单一,满足不了群众性文化活动的需求,还有一些社区(村)没有文化活动经费来源,致使文化基础设施不健全,设备老化,严重影响了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和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

二、做好群众文化工作的有效对策

(一)提高思想认识,坚持正确的群众文化工作方向

文化发展是为了群众,文化发展要依靠群众,文化发展的成果应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部门应把群众需要不需要、满意不满意、欢迎不欢迎作为群众文化工作的出发点。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卞义服务的方向,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始终把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作为文化服务的对象。以人民群众满意与否作为衡量我们工作成效的标准。

(二)发展通俗的文化事业

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国际市场上,通俗易懂的文艺作品,比较接近普通人思想,人民大众也是比较喜欢通俗的、现代的、潮流的文化艺术,能够生动将普通人的情感和思维反映出来。但是一直以来,在我国群众文化发展的过程中,通俗文化却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抑制,因此,在今后的群众文化工作中,必须要重视通俗文化的发展。

首先,要彻底改变群众文化工作的旧体制和旧模式。其次,要注重培养通俗的创作群体和表演人才。要尽力的创造条件让群众文化工作者能够到通俗文化最为发达的地区学习进修,从而提高群众文化工作者的整体水平。另外,要加大资金投入,逐步完善现代艺术的组成部分,即现代化的音响设备、器乐设备,通俗的现代艺术离不开这些必要的物质设备。

(三)深化改革,加快群众文化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管理,完善群众文化队伍建设。建议由文化和人事部门共同研究制定基层文化工作人员资格条件,实行持证上岗制度,规范和完善岗位责任制,配齐相关工作人员,并由财政部门按月给予一定的补贴。二是建立激励机制,吸引优秀人才充实基层群众文化队伍。要进一步探索建立竞争激励机制,继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通过实行公开招聘、考核等方式,进一步加大引进文化专业技术人才的力度。要按照相关规定,明确基层文化机构公益性事业单位的性质,落实从业人员的各项社会保险待遇,吸引优秀人才到基层文化机构工作。三是培育和发展业余文艺团体和民间文化队伍。建立健全社区文化志愿者制度,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民办文化发展,发挥专业文艺团体退休人员和民间艺人的作用,对在各类活动中涌现出来的优秀人才,采取集中或分散的形式,邀请文体专业人员进行辅导培训,以共同推进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

(四)把握时代脉搏,彰显特色,增强群众文化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一是要把握时代脉搏。群众文化的时代性不单单体现在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上,更体现在呼应群众的理想和追求、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凝聚人心、陶冶情操等方面。当前,群众文化要以三个“文明建设”为主旋律,以广大群众为服务对象,紧密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来开展。二是要追求变化创新,凸显文化特色,抓住群众文化的特点,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本着尊重、引导、充实、发展的精神,融入健康的民俗色彩,因势利导,赋予群众文化新内容、新形式、新意境,努力创作一批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反映时代生活和群众精神风貌的文艺精品力作。并通过各种载体加以积极传播,鼓励群众发掘身边典型的人、事,以自编自演、自娱自乐的方式达到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目的。

三、小结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精神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群众文化工作为传播精神文明的重要途径,在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过程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尽管当前我国群文工作者正在努力的适应新时期群众文化工作的需求,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推动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但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只有我国进一步完善群众文化工作,才能充分发挥群众文化工作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3)

基层群众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体系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于时代中摇曳生花,丰富着民众的日常文化生活,充盈着人们的精神世界。群众文化与最广大群众密切相关。群众文化建设是文化工作的重难点,需要长期深入践行。基层的文化工作者与群众朝夕相处,直面千百万种民生百态,知悉并熟知着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是推行群众文化工作的中坚力量。开展群众文化工作任重道远,基层文化工作者仍有一段漫长的征途。

1基层文化工作者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的方向

1.1重视文化工作并职责明确

无规矩不成方圆,无组织不成系统。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需要各基层文化工作者予以高度重视,为群众文化发展奠定人力、物力等坚实的基础。文化工作的开展需要一个功能健全、设备完善的文化场所作为日常文化活动的阵地。[1]积极建设基础设施,为文化建设创造必要的平台和环境,为文化工作的正常开展保驾护航,是政府文化工作团队的使命之一。纲领定,权责分。群众文化建设工作内容繁重,周期漫长,为了有效协调各基层文化工作者有条不紊地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理应在项目最初考量个人能力,凭以划分工作任务与具体职责,保证合适的人员、合适的位置、合适定位,职责明确。

1.2文化团队积极协助组织

团结力量大。基层文化建设是一项程序复杂的工程,需要各方面资源的统筹与协作。每一次大型或小型的群众文化建设活动,都需要各级人员积极组织筹备。一人技短,十人技长,团队协作,才能使得项目活动方方面面的细节被周到地考虑,并清晰明了地执行。群众文化建设工作的基本内容与详细规划,需要基层文化工作者团队认真商讨,制定完备的项目活动方案,各团队成员依据方案内容,积极履行个人职责,团结一致推动文化建设进程稳步发展。

1.3发动群众参与文化建设

基层文化工作者要时刻牢记,人民群众才是基层文化建设的主体与核心。[2]积极开展基层民众文化建设,要与群众日常生活紧密结合,与提升群众文化素质的宗旨紧密结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群众文化建设的开展,要以积极调动民众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为第一要义。循序渐进整合群众性文化资源与文化活动,“要他干”不如“他要干”,主动奋斗的效用远强于被动接受。寓教于乐,倡导广大人民群众自主自发地建设群众文化工作,如此,事半功倍。

2基层文化工作者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的挑战

2.1文化流失,难以坚守

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强调城市化,于是,加快城市化进程、棚户区改造……在城镇结构发生改变的同时,原有的群众文化内涵也在一点一点流失,那些承载着几代人记忆的老宅、街巷等在集体性地改造中不复踪影,而可见实体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也渐渐暗淡。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如火如荼地开展,房屋的空间越来越小,高楼林立,钢筋水泥架起了隔绝人与人心灵距离的长桥,再不复曾经话歌桑麻的闲适。如此,原先正常开展的文化活动也一定程度上受阻,文化活动难以得到有效宣传与响应,影响群众文化建设的进行。

2.2重视不足,发展掣肘

由于群众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项目工程,前期投入人力物力较大,短时间内难以看到有效反馈。故此,部门基层文化工作者对此不够重视,没有摆正群众文化建设的正确位置,反视之可有可无,更有甚者,流于表面,不曾深入。部分基层文化工作者专注于短期效果,只是浮于眼前的产出。[3]这般作秀式的文化工作不仅不见功效,没有丰富群众的精神世界,没能提升群众的文化素养,反而影响基层文化建设的正常开展。

2.3人才缺失,团队薄弱

经济社会的火速发展,人们的精神文明需求不断提高,部分地区的社会发展较之精神文明发展略滞缓,传统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已经不能满足人们逐渐充盈的精神世界。基层文化工作者是群众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但当前文化人才缺失乃是群众文化建设的一大挑战。[4]地方上原有的基层文化建设团队更迭较快,大部分的文化工作者一点一点流失,或工作重新分配,或囿于年龄或工资等转投其他行业,专业的基层文化工作者越来越少,而新鲜血液一时又难以适应基层文化建设的节奏与进程,团队综合实力不甚坚实。

3结语

发展群众文化建设活动,光大群众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群众文化建设依旧是前路漫漫,任重道远,究竟如何开展才能取得既定效果?唯有起航,明确方向,划定职责,团结协作,积极倡导群众主体,积极应对各项挑战,方能早日实现文化建设落实千万家的美好祈愿。

参考文献:

[1]贾杰文.对新时期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研究[J].办公室业务,2013(01):185-186.

[2]李仁德.关于做好农村群众文化工作的几点思考[J].大众文艺,2013(04):12.

篇(4)

农村基层文化建设事业的主体是文化人才。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和建设需要一支精干优良的文化专业队伍。因此在基层文化建设对象上,坚持优化文化专业队伍与培养群众文化骨干、引导群众唱主角相相结合,各基层党委和政府必须高度重视文化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要把一批政治上可靠,热心文化工作,懂文化,爱文化,会文化的优秀人才选拔到文化工作岗位,不断加强文化专业人才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业务水平。逐步提高基层文化工作者的生活待遇,改善他们的工作条件,解决实际困难,用适当的待遇留住人才,推动基层文化事业。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主体广大农民群众,在对象上,必须强化群众性。没有广大群众的参与,没有群众唱主角,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就会缺乏生机和活力。因此,开展经常性文化活动,引导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是保障农民群众文化权益,实现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篇(5)

中图分类号:G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10-00-01

群众文化属于群众自身的活动,通过娱乐的形式表达出来,透过人们的喜、怒、哀、乐等情绪表现出来,不论其生产、发展都属于人类劳动生产过程的核心,它的存在令群众审美的趣味不断提升,文化艺术修养不断提高。不但适合群众文化的娱乐审美、文化传统,还适合于宣传教育或生活实用等相关功能。

一、群众文化的特征

群众文化,是指人民群众自我进行的,以满足精神生活和知识需求为目的,以文艺娱乐为主要内容的自我完善的需求及其表现。它具有以下特征:一是群众性。群众文化活动是围绕群众的需要进行的,人们的需要而开展的文化活动。二是多样性。群众文化既有内容丰富、形态多样的民族文化;也有各式各样的地域文化。三是业余性。活动的内容丰富、方式灵活,开展文化活动不受条件限制。四是自娱性。活动是以群众自娱自乐为基础,以满足群众自己的精神生活需要为目的,不需要组织发动,自主开展的文化活动。

二、如何做好当前基层群众文化工作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人们有了越来越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群众文化活动只有不断地变换内容和形式,才能适应和满足人民群众的不断需求。

(一)抓住特征,把握形式,增强群众文化工作的阵地作用。抓住群众文化活动的特征,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本着尊重、引导、充实、发展的精神,按照突出主旋律与多样化并重、强烈的时代气息与健康的民族特色并重的原则,积极因势利导,将地方文化的特色和鲜明的时代特色有机结合起来,给群众文化活动赋予新内容、新形式、新意境。文化馆要抓住大型节庆的特点,举办具有地方特色的文艺演出和趣味文化娱乐活动,带动群众文化活动发展。要将这项工作做为重点,应该提前部署、周密安排,极大地满足广大群众求乐、求知、求美的需要,同时也能使群众文化工作充分发挥文化阵地作用,不断跃上新的台阶。

(二)贴近现实,凸显特色,增强群众文化的生命力和感染力。群众文化只有具备明显的地域性和强烈的时代性,才会得到群众的热切响应。只有蕴含浓郁的乡土气息,才会得到群众的广泛认可,才会具有源源不竭的生命力。

一是在内容上,要把握时代脉搏。群众文化的时代性不单单体现在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上,更体现在反映群众的理想和追求、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凝聚人心、陶冶情操等方面。在当前,群众文化就是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旋律,以广大群众为服务对象,紧密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来开展。

二是在形式上,要追求变化,不断创新。现在除了传统的戏曲、秧歌、社火外,健身操、广场舞成了广大群众的新时尚。如何创造出深受群众喜闻乐见的新的艺术作品,这是需要文艺工作者们去潜心研究和细心琢磨的。

三是在作品创作上,要注重现实性和艺术性的结合。努力创作一批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反映时代生活和群众精神风貌,思想性和艺术性有机结合的文艺精品力作,并通过各种载体加以积极传播。鼓励群众发掘身边典型的人、事,以自编自演、自娱自乐的方式达到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目的。

(三)利用空间,创新载体,搭建群众文化发展的新平台。

对于边疆民族聚居地区来说,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财政短缺,文化基础相对薄弱,要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需要扬长避短。不能拘泥于任何一个环境和一种方式,而应该开展多种形式,利用多种空间。如目前流行的企业文化、校园文化、街头文化、商业文化、餐饮文化、老年文化等,这些都是新时期群众文化的发展空间,如果这些空间利用好了,那么群众文化工作就能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

一要整合资源,积极搭建文化活动的平台。坚持“大型活动统一办,小型活动分散办,专业业余相结合”的原则,为更好的开展文化馆的各项活动,文化馆可以积极与外界联系以“拉赞助”或“冠名”等方式筹集资金,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其次,坚持文化“六进”以保证群众文化活动持续正常开展。同时,积极组织各种文化交流、汇报演出、竞技比赛,给各种文艺团队以展示技艺的机会,促进民间文艺团体的快速发展。

二要提前谋划,积极寻求文化活动的新载体。要提前介入,紧密配合党委、政府的重点工作,充分发挥群众文化辐射面广、吸引力强、参与面大的特性,设计各种群众文化活动的新颖载体,比如举办群众文化艺术节、各类文艺比赛、各类文化培训等活动,使基层群众的文化活动更加丰富。

三要因势利导,注重发挥城乡文化的不同特色。在乡村,应以文化站、文化室和文化大院为依托,利用农闲和节假日,鼓励文艺骨干带领广大村民参与各种民间文化娱乐和体育健身活动。以加强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展示新农村描绘新生活为主题,举办“农牧民文化艺术节”,通过“民俗风、乡土韵、民族情”三大元素,突出农牧民的淳朴生活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通过“一村一品”展示、乡镇文艺汇演、农牧民艺术作品展、民间艺术展、百姓秀场等专题形式展现。

(四)落实职责,健全体制,促进群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群众文化繁荣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繁荣昌盛的真实体现。应该受到各级部门和各级领导的重视、扶持和帮助。

一是加强领导,统一规划。要把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群众文化纳入当地经济发展规划之中来。尤其要注重对民族、民间文化做出前瞻性、科学性的决策,将民族、民间文化需要保护的对象全面融入当地文化发展的总体规划。

篇(6)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群众的生活品质和审美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注重精神文化的追求。作为中国梦和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关键性内容,戏剧创作与表演辅助工作必须要与时俱进,加快发展,所以相关人员应深入基层群众,对本土文化及资源加以尊重和了解,强化业务素质,拓宽信息量,进而满足群众对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推动文化市场的繁荣发展。

一、基层群众文化工作中戏剧创作与表演辅导的实施意义

基层群众文化工作中戏剧创作与表演辅导的实施意义主要体现为:①满足群众的审美要求与喜好。文化艺术的创作要与实际和生活相契合,贴近群众,这样才能让群众感同身受,产生共鸣,主动接受艺术作品,善于从作品的爱恨情仇、是非曲直中形成鲜明的价值观念,提高审美水平。②促进群众文化素养的培养。艺术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优秀的戏剧作品有着强烈的艺术震撼力和表现力,在表演艺术、表现手法、语言和内涵等方面值得借鉴与弘扬。只有具备较高的文化层次和文化品位,才能创作和表演出优秀的戏剧作品,所以生活质量与文化素养的提升是戏剧表演及创作的前提和基础[1]。③激发群众创造灵感。优秀的戏剧表演能引起群众的情感共鸣,有着其他艺术形式难以媲美的感染力,这就需要秉持寓教于乐的原则,科学借助戏剧作品来引导群众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和精神品质。经典且优秀的戏剧作品深受群众的青睐,业余作者的创作兴致易被激发,而与生活有着密切关联的素材易被作者发觉和升华,进而形成生命力和感染力强的戏剧作品。

二、基层群众文化工作中戏剧创作与表演辅助的实施路径

(一)强化创作的针对性和创新性基层群众文化工作涵盖社会的方方面面,综合性较强,工作人员在辅导环节会面临着怎样创作的难题,尤其是针对性强的戏剧作品创作。为此,工作人员创作戏剧之前应深入基层群众,对群众的实际情况加以全面了解,切身感受群众的生活,以此产生创作的灵感,具体包括:①创作之前对戏剧主体加以明确,在此基础上构建主要的故事情节框架,创作出群众喜闻乐见、富有生活气息的戏剧作品;完成框架构建后,认真听取他人的建议或意见,适当补充和调整作品,保证作品的完善性。②针对作品中的不合理内容,应该及时加以修改,然后组织演员进行排练,并详细了解演员的具体情况,结合这些情况再次改进作品,确保所创作品的趣味性、创新性、科学性、针对性、合理性。

(二)注重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对于基层群众文化工作人员而言,其主要职责就是服务于群众的文化活动,所以在日常工作中要努力学习各学科知识,融会贯通,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准确理解不同的戏剧表演和创作的形式,能以不同的艺术形式为依据,对不同的艺术表达手段加以运用和演绎,进而强化自身综合素质,为各项工作提供优质的服务。同时在社会文化繁荣发展的趋势下,工作人员应该与时俱进,努力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善于借助各种艺术形式表演戏剧,促进戏剧创新性的提高[2]。此外,戏剧创作工作的娱乐性较强,需要有机结合舞台表演,采用舞台演出的方式来展现创作者的审美情趣与价值观念,使群众的道德情操得以陶冶、艺术知识面得以丰富,满足群众的多样化需求,实现艺术性与娱乐性的统一。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对戏剧故事走向予以理清,合理处理故事的转折部分,保证剧本的完善和舞台表演的完美。

篇(7)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物质生活的日益增长,人们对文化生活需求和文化活动要求也不同程度地有所提高。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的需要是不断进步、不断发展的。

群众文化是社会实践主体按美的规律自我完善的客观需要在社会化满足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是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在文化方面得到彻底解放的体现。它以文艺娱乐活动为主要内容,也包括了群众文化事业的各种必备要素。是以现代大众传播媒介为手段,以市场为依托,向人们提供文化消费产品、场所、服务等城市文化现象。我国的大众文化是伴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而成长起来的。那么如何在新形势下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呢?

一、以人为本,培训文艺骨干

目前,群众文化早已摆脱了仅限于节庆文化或单项活动,而是日益向深广和多元化方向发展,其活动范围之广,内涵之深,形式之不断创新,都是前所未有的。仅靠文化馆少数辅导干部是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群众文化工作需要的。经过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凡是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好的地区或单位,都有具有一定活动能力和擅长文艺的骨干分子带头。过去文化馆办的各种培训班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经过培训的人员,除了少数继续深造成了国家尖端人才,大部分都成了单位文艺骨干。这些事实充分证明,办好各种培训班,培训业余文艺骨干是解决文化专业辅导干部不足的一个最好办法。所以采取办班、培训文艺骨干的做法,不但要坚持办下去,而且还要适应形势的发展,扩大骨干培训范围,如办文艺创作班、表演辅导班、音乐辅导班、美术班、书法班、舞蹈班等为解决培训师资不足问题,可以采取灵活的多种形式,邀请省市专业艺术团体专家或退休艺术人员进行讲座、授课,也可以走出去,组织文艺骨干参观交流,开阔眼界。总之,我们必须以战略的眼光,开拓的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开展培训工作,努力培训和造就一大批能适应新时期群众文化发展和繁荣社会活动的脊梁,通过他们带动各行各业的群众文化载体,沿着正确方向,把群众文化活动健康有序地开展起来。

二、创新体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没有革命的理论,便没有革命的运动。旧的群众文化体制适应过去的计划经济基础,这种经济基础忽视甚至排斥商品经济运行规律。我国的文化馆(站)原是适应计划经济建立起来的,其管理模式是计划经济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有许多优势和特点,但是,这种管理模式有一种很大的主观随意性,它既可按群众文化运动发展规律办事,又可不按群众文化规律办事。因此,它的主观能动性很强而又主观随意性很强,我们可以在一个早上兴办起许许多多的文化馆(站),又可以在某一个晚上让这些兴办起来的文化馆(站)偃旗息鼓,“门前冷落鞍马稀”。因此,这些兴办的文化馆 (站)是运动的产物,是扶持的产物,没有投入,没有扶持,它一天也生存不下去,更谈不上发展。如果不增强文化馆 (站)的生存能力和造血功能,如果不注意群众文化由单纯的社会效益向综合效益转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形势下,就难以健康发展群众文化活动。因此,要创新体制,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从而发展群众文化。

三、坚持抓管理,出成绩

有效的管理,会产生良好的效益与成绩,基层群众文化也不例外。近几年来,我馆在群众文化的“软硬”件建设方面形成了一套机制,工作运行中收益彼佳。

1.突出抓好了馆办公楼、群众文化广场、文化一条街各种艺术培训中心等硬件设施建设。

2.加强基层文化馆(站)、社区、村级管理的群众文化艺术团体及个人的业务辅导,并对其开展文化活动进行指导,以便形成整体,产生战斗力。

3.全力去提高馆内业务人员的专业技能。俗话说:“没有金刚钻,怎揽磁器活。”这就要求业务人员要有较过硬的专业技能,为此,馆内多次实施“走出去”学习,参加书法、美术、歌咏、戏剧、曲艺、诗歌等专业的培训,提高服务群众文化的技艺水平,基本上要求做到“本专业精、邻专业会、跨专业懂”。

四、加强群众文化宣传工作,推动群众文化发展

做好新形势下群众性的宣传文化工作,要从实际出发,突出重点。要有针对性地做好机关、学校、社区、农村和企业的群众性思想政治工作,做到面对面、手牵手、心连心。要抓好群众性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广播村村响电视户户通”攻坚行动,不断改善文化民生。要抓好群众性的“唱读讲传”活动,在广泛、深化、创新、持久上狠下功夫,让广大群众形成自主意愿、自觉习惯和自然表现。要抓好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切实提高创建水平,使文明创建由“活动主导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要抓好群众性的先进评选活动,努力在全社会掀起学习先进、崇尚先进的热潮。当前,要动员群众积极参与,开展好“三进三同”、创先争优、扶贫济困送温暖、送戏送电影下乡等群众性文化活动。

参考文献:

[1] 陈兴淋,组织行为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 汤一介,中国传统文化的再诠释[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篇(8)

中图分类号:G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3-0211-01

一、目前乡镇群众文化管理者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乡镇群众文化管理工作存在很多问题,仅从管理者角度来说就暴露出以下几点问题:第一,工作人员数量逐渐减少,工作者年龄逐年增长。由于人们对群众文化的重视程度逐年降低,导致工作人员数量渐渐减少,以前一直工作在这一岗位的工作人员也随着年数的增长而渐渐变老;第二,专业技术水平较高的管理人员较少,由于过去很多管理工作者都是低文化水平的,他们做工作基本上以自身经验为主,而后期大学生又很少有到乡镇文化管理所办公,因此专业技术水平高的人才较为缺失;第三,管理者对自己工作认识不足,工作缺乏激情,且由于福利待遇与薪资水平较低,很多高学历管理者往往工作一段时间后就会选择跳槽。以上这些问题严重影响整个乡镇文化管理者队伍的建设,对乡镇文化管理更是带去极大的影响,而造成这些问题的基本原因在于缺乏适当的激励措施,下面就对乡镇群众文化工作者激励机制进行简单的探讨。

二、乡镇群众文化工作者激励机制探析

(一)通过加强目标设置激励群众文化管理工作者

工作目标是一项工作的方向,是工作者努力的共同点,缺失这一目标,团队内部员工就会失去行走方向,因此必须加强目标设置,以激励乡镇群众文化管理者。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明确乡镇管理者未来的工作目标,结合目前自己乡镇文化工作的现状以及乡镇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给管理者设定好相应的目标,合理的规划群众文化工作者的发展方向;其次要将工作量化处理,根据自己乡镇文化工作者的人数、性别、年龄、工作能力以及实际经验的差异来划分工作量并建立相应的激励措施,对以旧带新、努力工作和创新的管理者提出表扬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第三将工作目标与管理人员自身成长目标结合起来,使他们在工作中渐渐意识到自己需要什么,自己想在未来得到什么,而自己想要的和想得到的都可以通过在乡镇文化管理工作中得以实现。

(二)改善乡镇群众文化工作者工作环境

工作环境对于一个工作者来说是一件非常在乎的事情,良好的工作环境可以改善管理者的心理想法,激励他们更好的、更投入的进行工作,因此应努力改善乡镇群众文化的工作环境,具体内容包括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两方面内容。所谓外部环境主要是外界对乡镇群众文化管理者的认识,因此要想改善外部环境,必须加强对群众文化管理者的宣传力度,使乡镇群众对群众文化工作者更加重视。另外,政府增强对管理者的关心,努力通过各种手段激励工作者,也是改善外部环境的一个重要环节;所谓内部环境主要是管理者的工作环境,如办公室及室内设施的完善,办公组织结构水平的合理化以及工作氛围,尤其是对群众文化作品创作者,由于群众文化工作的特点,要创造人才有激情、有活力、心灵自由的组织环境。

(三)建立科学的激励管理制度

激励制度的建设是提高管理工作者工作效力及激情的一把利剑,探索群众文化工作者激励机制就是要从实际工作出发去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由于乡镇群众文化管理工作者的薪资水平较低,因此要想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态度,必须从福利保障角度上下工夫,加大保险数额、提高商业保险额度、增加群众文化工作者节假日数量以及节假日礼品的发放等,这些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其次要加强管理者的培训力度,让乡镇群众文化管理者通过加强对自身文化水平技术的培训来提高自身文化水平以及管理方法,通过培训和人员培养,发掘人的潜能,培养更加适合今后群众文化工作的人才,这也是一种面向未来的人力资本投资。

三、总结

乡镇群众文化管理工作关系到整个乡镇群众文化水平的高低以及整个乡镇在外界中的影响,然而目前乡镇群众文化管理存在重视程度不足、管理者水平技术低下、工作态度不积极等问题,要想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必须从加大激励机制方面来进行改变。

篇(9)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我国文化事业也获得了较快的发展,文化独特的社会价值和社会功能,对现代化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人们新的追求。提升群众文化建设离不开群众文化工作者的努力,因此,本文从群众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出发,探析对群众文化工作者的激励机制,以促进文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存在的问题

(一)群众文化工作者年龄结构偏大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引进的群众文化工作者数量不能弥补人员流失的数量,文化工作者的总人数呈现递减的趋势,而且年龄结构偏大。纵观我国各个区域,中群众文化工作者,年轻职工占有比例比较低,虽然随着经济的发展,有上升的趋势,但总体占有比例依然较低,35-45岁的职工比例也呈现下降趋势,45岁以上的职工虽然有着丰富的经验,但年龄较大,工作时间有限,近几年,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多数下岗职工的休闲时间增多,加上最近流行的中国大妈广场舞的影响,多数职工下岗后就投入到文化建设中去,这类人所占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因此,群众文化工作者的年龄结构偏大已是不争的事实,加剧了年龄结构老化的程度。

(二)工作人员的工作激情不够

群众文化工作单位作为事业单位,在管理体制上存在一些局限性,对群众文化工作者的要求不严,没有制定严格的标准,这就造成多数工作者积极性不够,在日常的工作中,按部就班,缺乏主动开拓的精神,对自己的工作漠不关心,工作起来随意性较大,缺乏必要的责任感;在工作的过程中,个别职工专业知识掌握不牢,但却不愿意学习,不想办法巩固自我,抱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根本无法从根本上提高工作效率,组织、策划的群众文化作品缺乏创新,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三)对群众文化工作者的认可度不高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大部分人没有认识到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要性,忽视了群众文化工作者对文化建设的贡献。人们认为群众文化工作者的工作比较清闲,可有可无,进而导致对工作者工作成果的忽视;据相关部门的调查显示:大多数群众文化工作者选择该工作的原因是工作稳定,也说明了群众文化工作者本身就不太重视这份工作,职工本身就是这个态度,更何况其他人;群众文化工作者受人尊重、占有社会地位的比例甚少,这也说明了社会对这份工作的认可度不是很高,部分领导和群众对群众文化的功能和价值认识不到位,理念过于传统,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群众文化工作者觉得自身的价值不被认可,进而影响其工作的积极性,导致工作效率不高。

(三)福利待遇和政策法规有待完善

现阶段,文化事业单位的待遇虽然有了一定的提升,但与国有企业相比,待遇依然较低,文化工作者的总体收入水平不高,由于工资待遇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物价需要,也造成了大量工作者流失;事业单位的经费主要以地方财政投入为主,针对群众文化方面,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导致财政投入不足,造成文化经费紧张的局面;受费用的影响,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也没有做到位,培训机制不完善,培养方向不明确等。

二、对激励机制的探析

(一)优化环境,以人文关怀激励人

1、加大宣传力度

为了改变社会人士对群众文化工作者不予关注和重视的局面,就要加大群众文化功能、价值和重要性的宣传力度,凭借群众文化宣传平台的优势,引导社会各界尊重文化工作者;政府部门要重视群众文化工作,对文化工作者给予一定的关心和支持。

2、建立共同的价值体系

在组织内部,建立共同的价值体系,营造互相尊重的氛围,职工之间相互协助,要具有一定的兼容性。创设自由的内部环境,在工作中允许失误,由于文化工作的特点所致,即使创作人员费尽心思完成的作品,也不一定得到老百姓的认可,因此,要多鼓励创作者,而不是一味的责罚。

3、运用情感激发工作者的积极性

领导要关心职工,在思想上进行疏导,在生活上进行关怀,为职工家庭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用人文关怀激发职工热情,进而努力工作;制定灵活的时间表,给创作者更多的自由空间,提高职工的创作质量,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二)以体制激励工作者

合理安排岗位,将单位内的权责进行明确,说明各个岗位的作用,根据职工的特点,并结合职位管理方法,合理安排岗位;对各个岗位的发展方向、职责进行具体的规定,做到因事设岗、按需设岗,以达到人尽其才的目的;建立流动机制,在工作中,要根据具体情况,安排轮岗,通过轮岗中的表现,确定员工最佳的岗位,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建立人员评价、选拔机制。为了增加工作者的压力,要建立相应的竞争机制,建立正确的考核制度,全面合理评价员工的表现,结合员工的绩效考核,选择骨干人才,激励竞争上岗,使每位员工都能鼓足干劲,发挥自身最大的效能,促进文化建设的顺利发展。

(三)有针对的激励工作者

采取一定的措施,增加财政的投入,为文化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保障。根据员工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培训,多给员工提供培训的机会,以促进员工综合素质的提升,进而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建立科学的薪酬分配制度,在设定基本工资后,要增加薪级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工资,其中,对于表现优异的要发放奖金,并将绩效工资分配与工作业绩、人评价挂钩,形成科学的奖惩制度。

结语:

群众文化以其独特的优势,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但群众文化建设的发展始终离不开群众文化工作者的付出和努力,因此,本文对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析了有效的员工激励机制,以促进群众文化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杨迎春.浅谈群众文化工作者的激励机制[J].管理观察,2012(17)

篇(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8-00-01

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很大程度取决于群众文化,抓好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对于提高我国整体精神文明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开展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目的在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文艺娱乐中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因此,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是大势所趋,是抓好基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前提。

一、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要意义

群众文化无时无刻存在于社会的日常生产生活中,只有正确把握时代的发展方向,才能推动社会不断进步,结合本人日常工作经验,谈谈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要性。首先,我国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基层群众文化则是决不能忽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追求“以人为本”的同时,加强群众文化建设,才能真正达到预期的目标,在开展基层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结合群众文化活动提高精神文明,在新农村建设中积极展开群众文化活动,对于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点意义。其次,通过群众文化活动,让群众在认识新思想、新知识、新理念的同时,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修养,推动法制建设,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尤其在倡导社会和谐方面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预防社会不良因素的产生,抵制不安定现象的发生,从实质上提高人们群众的思想道德修养。最后,开展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在提高社会精神文明的同时,也丰富了广大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充分满足人们群众在精神建设上的需求,开展文化活动,促进我国的精神文明发展,同时给人民群众创建良好的精神氛围。

二、当前基层群众文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形式单一,活动内容匮乏:受各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现有的新农村文化在形式上过于单一,内容陈旧,并不能完全开展科学合理的文化建设,同时也受经费的制约,有些地方只有在传统节日才能开展娱乐活动,使得群众文化建设工作的效果并不明显,加之参演人员并不专业,没有经过系统的训练,难以在群众中引起强烈的震撼,也就无法激起人民群众参与的热情。目前很多地区都开展了业余文化活动,比如广场舞,就广为流行于妇女人群中,但是介于音响设备等设施的限制,使得参与人数并不理想,尤其在农村中,文化生活更加单调匮乏,很多地区常以喝酒打牌来消遣时间,在春节等节日期间更为盛行,长久以往,渐渐形成了不良的风气,直接影响着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

(二)受封建迷信思想影响突出:在我国的基层群众文化开展过程中,工作不好做的地区一般都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偏远地区,这些地区往往受封建迷信的影响很深,作为一个相当艰难的任务存在于我国的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中,很多地区的农村村民对科学知识不能透彻的掌握,依旧保持着陈旧的观念,深受封建迷信的侵害和荼毒,不能跟上社会的步伐,难以取得进步,使得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在广泛开展上具有极大的困难,没有精神的发展,就没有经济的发展,如此的恶性循环,最终导致某些地区的文化建设止步不前,人们不能享受正常的生活水平。

(三)文化阵地的流失: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以后,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迅猛,逐步走向新的阶层,但是由于社会结构的改变,很多城镇合并在一起,传统的文化站和广播站在这一过程中也逐渐被取缔,很多历史悠久、文化氛围浓厚的城镇再也没有了最初的文化基地,本来就在文化建设上有一定困难,这样的结构更是导致我国基层文化建设面临巨大的挑战。尽管我国对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投入了足够的重视,从资金和人力上都加大力度,但是很多地区仍然存在活动较少的现象,不能够充分开展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已建的文化站也没有起到足够的作用效果,让基层群众工作只存在于形式上,没有从本质上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境界和文化修养。

三、新形势下基层群众文化工作优化措施

(一)培育“一村一品”文化品牌:在新农村的建设中,创建“一村一品”现已成为最有效的举措,是开展基层文化工作的重要内容。积极开展群众喜爱的农村特色文化活动,培育新型农村文化,主要从深入挖掘“一村一品”文化内涵、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激发特色文化内需力、凸显特色文化软实力等几个方面展开探讨,以衢州市衢江区来看,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民俗文化较多,在弘扬精神文明上具有良好的基础,尤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上更具有重大贡献,其次,为了彰显地方特色,当地文化部门深入农村进行调查,考察民风民俗,确定文化脉络,以便于形成特有的特色文化形式,同时,在开展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过程中,激发群众内需力作为关键而存在,只有让群众参与到其中,明确群众的主要地位,才能激发群众的积极主动性,更好的创建特色文化,推动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顺利进行。最后,在工作中,注意将经济发展和开展特色文化相结合,在提高群众文化的同时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以此达到“一村一品”的真正意义。

上一篇: 商场个人主要工作计划 下一篇: 英语教研组工作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