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07 00:51:4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消毒供应室护理计划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本院消毒供应中心护理管理的工作作为研究资料,有10名工作者,都是女性,年龄30~50岁,平均年龄(40.3±4.1)岁;其中4名主管护师,2名护师,3名消毒员,1名工人。医疗器械与有关物品共150件,在护理管理的临床工作中,予以PDCA循环法实现管理。1.2方法。1.2.1制定护理管理的计划(P)增强科室走访与巡视的力度,将满意度的调查问卷下发,掌握临床医护人员对供应室护理工作满意度和有关建议,对于合理意见予以采纳。对于科室护理管理之中存有的问题进行有效性完善以及改进,将护理管理的计划制定,将职业的防护力度提升,且把它全面落实至工作各环节之中。将护理工作者的操作水平提升,对其安全与责任意识加以强化,从而确保工作效率与服务质量[1]。对严格化查对制度进行制定且有效的实施,确保护理服务具备良好的态度。将消毒技术及水平提高,彻底清洗以及灭菌,对包装质量加以保证,无菌包在监测合格后才能发放使用。1.2.2实施管理计划(D)在科室实施护理管理之中,重点将预防职业危害增强,将防护用具准备好,对手卫生的管理增强,对于意外伤害实施的应急与处理方案制定之后,针对医疗器械、设备、物品等消毒以及灭菌操作等进行规范执行,对回收流程予以优化,对污染通道以及出入口进行专门设计,且有专人实施管理,确保严格进行清点、核查、分类,通过清洗以及消毒之后,对清洗效果进行检查[2]。增强生物监测与化学监测,在检测合格之后才能进入无菌间,对于分类务必正确,其位置需要固定,且给予清楚标识,对消毒及其质量进行抽样检查,增强细菌学监测,尤其是防护一些重点区域,将灭菌质量提升。依照患者实际满意状况,针对消毒供应室的相关护理管理意见予以积极询问,以便完善与改进管理计划在当前存有的缺陷,有利于严格督查日后科室消毒管理工作。1.2.3严格进行监督与检查(C)增强对于消毒供应室的护理管理质量进行监督以及测评,在多方面或是侧面掌握该科室的护理管理状况,对于工作中产生状况进行多角度与全方位的检查,且进行完整的记录,对每天、每周与每月及其每个季度相关工作进行总结,分阶段实现检查以及整改,且对整改效果做出总结[3],将循环管理实现,最后将消毒供应室的管理质量提升。1.2.4持续改进以及处理(A)经严格监督与检查,对消毒供应室实施的护理管理计划以及效果进行总结,进而对经验教训予以吸取,针对有关问题进行持续改进以及处理,以此将该科室护理管理的计划完善。把新的计划投入至实施、检查、处理之中,真正实现对护理管理的持续性改进目标[4],在现代临床的实践之中,将护理管理的质量与水平不断提高。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护理管理质量的评分运用“x±s”表示,予以t检验;清洗、消毒、灭菌质量运用例数(n)、百分数(%)表示,予以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护理管理质量的评分。在实施PDCA循环法之后,环境管理、医疗器械管理、消毒质量、清洗质量、包装质量评分均比实施前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比较清洗、消毒、灭菌质量。实施PDCA循环法前,医疗器械与有关物品消毒清洗灭菌的合格率是140件(93.33%);实施后的合格率是148件(9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556且P=0.0184)。
3讨论
本院的消毒供应中心予以PDCA循环法,经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等环节,将质量管理的体系有效构建且完善,将质量监督以及评价机制等增强,在护理管理的计划制定与实施、督查及其持续改进、处理之中,将科室的护理管理中存有的薄弱环节以及问题进行有效性改进以及完善[5]。让科室同志一起参与,将护理操作技能及水平提升,将安全以及责任意识有力强化,增强岗位管理且将严格的质量管理相关标准制定。全面实施管理且进行阶段性督查,将护理管理工作问题整改。在本研究之中,在实施PDCA循环法之后,环境管理、医疗器械管理、消毒质量、清洗质量、包装质量评分均比实施前高,且医疗器械与有关物品消毒清洗灭菌的合格率148件(98.67%)比实施前140件(93.33%)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的研究成果和陈玥屹[6]文献存有相同报道。综上所述,在医院的消毒供应室之中应用PDCA循环法,能够将护理管理质量提升,在临床中具备一定的推广价值。
作者:陈菊 单位:海门市第二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宣锋.PDCA循环在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4):95-96.
[2]郭文荣.探析PDCA循环法在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心理医生,2017,23(1):40-41.
[3]黄彩凤.PDCA循环法应用于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效果分析[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5,36(6):107-108.
细节护理是根据全面质量管理的方法,提出了一种信息反馈管理。细节管理存在于的所有领域。它不断,正式或非正式地,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被用来去做每一件事和每一个活动。细节护理作为医院消毒供应室中的科学程序,在临床护理操作技能培训,教育领域,与护理资源管理中被广泛使用。目前,我院各个科室都需要消毒,但管理不理想。因此将引入细节护理管理,望取得良好成绩。先做如下报告:
1 方法
1.1管理团队
由4名成员组成,正副组长和团队成员。组长主要负责供应室的管理,研究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包括:调查和分析供应室设备清洁标准,包装标准,控制灭菌物品合格率;并分析影响供应室的主要因素;制定和完善消毒供应室的规章制度;培训,考核和组织供应室的人员;做好供应室信息的收集,反馈和改进工作。
1.2调查的方法
院方定期调查和不定期抽查想结合,供应室自身一做到及时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定期上交相关报告。报告应具有科学性,公正性和真实性。
2细节护理工作的步骤
计划,实施,检查,总结。因此,基于对消毒供应室的调查结果的基础上,主要管理措施根据上述4个部分。
2.1规划阶段
按《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卫生部消毒隔离要求》,根据实际情况,根据医院消毒供应室的需要,建立完善的消毒供应室质量目标和调查结果系统的管理。其次,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每月临床满意度调查反馈并研究其结果,建立持续改善系统。再次,根据新技术,新项目将的做出供应室系统的制度。通过完善制度,不断完善供应室消毒工作的全面管理。消毒供应室报告统计系统,结合质量检验标准,各级人员努力控制质量,使完成任务标准在规划阶段规定以内。
2.2实施阶段
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应定期培训并考核,考核结果纳入消毒供应室工作资格要求。通过培训,全面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形成规范的服务标准。消毒供应室的消毒供应服务应包括包装,杀菌消毒,冲洗,一次性物品的出入库管理和质量检验,在收集,储存消毒效果与临床指标监测的过程中,注意配送形式,努力实现工作计划。此外,医院的消毒供应室,仍然需要消毒,灭菌效果须达到相关标准。在实施阶段,质量管理应与主管护士组成联合检查组,负责质量检查,检查内容包括布清洁,无损伤,外袋名称,包装设备的清洗和维护是否合格,以及化学指示卡等的正确使用。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逐步完成消毒供应室的管理工作。
2.3检查阶段
检查阶段在细节护理工作中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具体内容包括:根据消毒供应服务的相关标准,将包装,清洗,消毒和灭菌的监测落到实处;一次性物品的出入库管理和质量检验,收集,贮存,消毒的管理。通过检查,可以总结上一阶段的实施,有有效真正实现价差目的,并能跟踪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同时,分工明确,做到责任到人,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从而是细节护理工作更好的持续下去。
3 阶段总结
在某一阶段的总结工作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它反映的是上一阶段的工作好坏,以及上一阶段工作中存在的某些问题,或者是先进突出的地方。同时也是为下一阶段的工作做好基础,对下一阶段的细节护理工作具有指导性的作用。也可以不断的累计经验,在以后的工作中可以注意到某些细节问题,从而达到臻于至善的目的。
3.1工作的评价
干燥无菌的包率,达标率,设备的清洗程度和消毒灭菌物品合格率评价,是一个消毒供应室工作的具体指标。只有做到以上几点,医院的消毒供应室次啊看恶意健康无害的成长。才能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从而赢得医院在社会反应中的口碑。
3.2工作人员的评价
在每个阶段的细节护理工作中,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以及工作表现都应该纳入其本人的工作考核中。细节会理工作的操作人员对细节护理是否做到认真细致,这将对细节护理工作产生至关重要的的影响作用。因而,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操作熟练程度,在细节护理工作中是尤为重要的。只有这样,细节护理工作才能平稳健康的发展下去。才能提高患者对于医院的认可度,并且细节护理工作在手术中本来就是非常重要的,容不得细节护理人员有一丝丝的松懈,所以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加强有关部门的管理力度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结束语
在医院各项规程不断完善的今天,医院的消毒供应室的细节护理管理工作也应该得到相应的提高。只有这样,才可以让医院将抗平稳的发展到另一个高度,从而让医护工作更加的完善。
参考文献
[1] 楼士梅,杨丽琴,郭小红.PDCA循环管理法在糖尿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5,8(5):8590.
[2] 张荣,王次萍,贺红.运用PDCA循环对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5,11(24):113114.
[3] 金芳华.PDCA系统管理临床带教老师初探[J].护理学杂志,1997,12(1):1718.
供应室的工作虽不及主治医生重要,但却能直接影响医护质量,关系到患者的安危,也为供应室管理人员带来安全威胁[1]。由于医院里各个科室的工作性质不同,导致职业危害的产生因素也存在差异[2]。为了能够研究并探讨调研供应室护理管理人员所面对的职业危害因素有哪些,从而可以了解防护的知识、行为,以增强供应室护理管理人员的职业安全意识,提高防护能力[3]。对此,本院作出以下研究,发了132份问卷,回收到100份有效问卷,供应室护理管理人员进行了调研,以提出相应合理的建议、制定措施。现将研究成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6月,对供应室护理管理学习班人员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随机选取了132人进行答题,问卷内容涉及到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方式是不记名。本次调研发出问卷132份,收回有效问卷100份,调查对象年龄24~47岁,其中男12名,女88名,供应室工作年限1~28年。
1.2 方法 作者根据本次调研目的,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选取方式,以访谈和问卷调研的方式对132名人员随机进行调查,并加以分析。涉及到的内容有:对职业危险的认识;洗手情况;相关制剂的掌握程度;对加强职业防护学习的重要性;医院感染控制部门监控力度;防护措施应用较少原因;防护知识来源;防护措施的采用等。
2 结果
2.1 100名供应室护理人员中,45%能够掌握消毒剂的正确使用方法;掌握正确洗手的仅占18%;正确掌握被利器刺伤后处理伤口的占70%;管理人员较少应用防护措施的原因为认为思想上不够重视、防护用品供应不上的原因占79%;高达82%的人员认为需要进行职业防护知识的培训。课堂、教科书、实际工作经验是69名人员防护知识的来源。56名人员在一定程度上认为自己职业存在危险。
2.2 防护措施应用较少的原因如下:⑴怕麻烦,存在侥幸心理;⑵防护用品供应不上;⑶思想上重视不够;⑷主观认为传染病患者少。
2.3 以下为供应室护理管理人员的防护行为,有95.8%的被调查者经常定期进行身体健康检查,有90.2%的被调查者能够通过自己排解由工作所造成的压力,有97.5%的被调查者在使用盛装化学消毒剂的容器时都会带盖。
3 讨论
调查对象都是供应室护理管理人员,他们大多是从事一线工作。虽然供应室护理人员的工作看起来简单,但实际上这些工作却是高风险的工作[4],加之供应室特殊的工作环境,工作人员处于高危环境。另外,当席卷全球的SARS流行之后,人们逐渐开始关注供应室,供应室也因此被称为感染控制关注的一个焦点,也由此变成医院感染监控的重点部门。不过,由于该部门与医院的其他临床部门有很大区别,因此就不太被别人理解,也造成了供应室护理管理人员工作压力非常大。为了能够减少心理压力对供应室护理管理人员造成的健康损害,我们应从以下方面加以改进。
3.1 严抓防护落实,制定管理制度 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狠抓职业防护措施的落实,医院管理部门应将职业防护作为检查项目之一,将供应室护理管理人员良好的防护行为贯彻到下属当中[5]。为了加强对这类物品的管理,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本院供应室根据ISO9001质量体系要求对再生医疗器械进行了回收-洗涤-分类-包装-灭菌-发放-监测的程序化、科学化的质量体系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6]。2000年国家卫生部有明确规定,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对洗手指征、洗手方法,管理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均应正确洗手。认真洗手与手消毒是对患者和医务人员双向保护的有效措施,必须提高认识、重视程度,严格按程序执行。供应室护理管理人员要做到保证自己的安全,维护患者的利益,获得大家的认可。因此,供应室人员应该保证能够熟练操作工作、工作技术,避免用手对器具清洗,以便降低皮肤被刺伤的概率;严格禁止对使用过的针头盖帽。供应室人员应知道刺伤后的危险性,掌握挤压出血-清洗-消毒的程序,上报并肌内注射疫苗。正确掌握、使用化学消毒剂的性能、作用范围、副作用, 这对进行消毒灭菌工作和注意消毒剂的毒副作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3.2 重点针对薄弱,制订培训计划 100名供应室护理人员中,45%能够掌握消毒剂的正确使用方法,这可能够是与最近几年不断注重手卫生知识的宣传有关。仅有18人完全掌握了洗手法的知识,应关注于每一个细节,建议针对重点薄弱环节,制定出详尽的培训计划。作为供应室管理人员,如果不能完全掌握上述知识,就不能完善地做好工作,就不能够很好的管理和教育下属。与此同时,应该设立相关部门重点做好如下工作:做好职业防护的各项措施,对去污区的工作应重视对待,将知识欠缺的内容全部列入其中,也可以通过将这方面内容制作成为宣传画等贴于供应室的宣传栏来提醒大家参照标准预防,这样做,就可以提醒被调查者参照一些标准预防的要求来做好职业防护,比如说早一些污染的区域。这样就可以做到图有所示,示有所依。
3.3 加强安全宣教,提高监督力度 美国疾病控制监控预防中心对管理人员在职业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提出如下观点,医护人员应该按照程序,依照规则执行隔离制度、充分利用工具、防护设备以减少危险的发生, 以最大限度保护自身和患者安全。同样,我们也必须重视供应室工作,深刻认识危险性,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应该可以把国内外感染控制的信息动态、经验讨论、最新应用成果等先进内容在科室进行广泛宣教,使大家充分了解危险因素,以更好地采取有效措施。对客观的、普遍的存在的现状,要制定相关措施进行有必要的改进,防患于未然。
综上所述,我国应建立健全职业防护规章制度,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规范规定,大力落实各项措施,加强安全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 王丽芹,刘怀霞,于莹.医院内保洁人员自我保护的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2):201-203.
[2] 曾月莲.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及其防护[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0,28(2):331.
[3] 武英,张恩华,周蕾蕾,等.控制艾滋病在医院内的传播[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3(1):96-98.
[4] 黄勋.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9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866-01
2010年初以来全国各级医院先后贯彻国家卫生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安排与部署,积极开展以“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为主题的活动。而消毒供应室肩负着全院的无菌物品供应和消毒工作,是全院各科室开展临床医疗工作的保障;供应室的工作质量与医院感染、热源反应的发生、微粒的危害密切相关[1]。作为医院的组成单元之一,消毒供应中心积极参与到这一活动中来,全面展开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得到了较好成效,现总结如下:
1 领导重视积极动员与培训
1.1 积极动员 全员参与,供应室涵盖护士、卫勤人员,全员参与优质服务护理活动,护理部主任和科护士长主持,大家一起讨论优质护理服务的重要性及所要达到的目的,细化服务的标准,制定规范流程。增强优质护理服务的认识程度,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用心服务,一切以“临床科室”为中心,以满足患者需求为最终目的。
1.2 加强培训科室人人参与学习,深入理解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和《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任用责任心强、工作经验丰富、有一定教学能力的主管护师任授课老师,分层次、分批次、有重点、有计划的对全体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做到正确执行物品的回收、清洗、消毒、包装、灭菌、监测和无菌物品发放等各项工作,并能指导临床科室共同执行。
2 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方法
2.1 良好的职业道德 护理人员应该严格自律并且具有慎独意识,部分工作一个人完成,无人监督,因此护理人员的慎独精神是保证其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的基础。
2.2 加强环节管理 杜绝差错发生,加强回收、清洗、包装流程[2]、灭菌、发放等各个环节的管理,每个环节都加强目标责任制管理,各负其责,落实到每个人,每个环节,都严格按标准执行,并加强监督管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保持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工作情绪,定期召开质量讲评分析会,防微杜渐,尽最大努力杜绝差错发生。
2.3 加强与临床科室沟通 每周与临床科室护士长电话交流,征询需求及现存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做出整改措施,征求临床科室对护士工作的评价;根据各临床科室的需要采取集中供应、预约供应、特殊供应、紧急供应等各种服务方式,用于临床科室抢救和治疗需要,以实际工作支持临床科室,为病人提供更好的优质服务;同时沟通也具有双向性,如临床护士对器械用后未作妥善处理,当发现物品没有初步处理时,应耐心温和的语言进行协调,一定要注意文明服务礼貌用语,这样才能树立消毒供应室人员的良好形象。
2.4 礼仪和诚信服务 消毒供应室应该加强所有工作人员的素质教育,开展外塑形象内强素质的优质服务活动,对护理人员进行沟通礼仪的培训,增强其沟通能力和礼仪标准。在下收下送工作中,举止端庄,语言文明,推行微笑服务,即便服务对象是本单位同事,也常用礼貌用语,如“您好”“请”等。接听电话者或接待来访人员实行,本着谁接听(待)谁负责的原则,认真了解来电、来访的目的,必要时做好记录,只要是与消毒灭菌相关的需求,消毒供应室都有责任予以满足,并保证其质量与效果,切实为临床解决问题。在回收物品的过程中,对多出的器械主动与科室联系并归还科室,对混放在普通器械中的专科器械积极寻找失主。
3 结 果
通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得到了各临床科室的好评,满意度得到较大提高,由原来的82%上升至93%;落实环节管理确保了消毒与灭菌质量,有效的控制了院内感染;完善规章制度,把握了关键环节质量,降低了安全与安全与质量隐患,提高了管理水平;由被动变为主动的服务,扩充了服务范围,造就了供应室的高素质团队,促进了消毒供应室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使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由过去的在各科室自行处理的分散式管理模式转变为统一到供应室集中式管理模式,保证了无菌物品供应的质量,确保了医疗护理安全。减轻了临床一线护士的工作量,把更多时间还给了患者,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3]。
参考文献
doi:10.14033/j.cnki.cfmr.2016.20.042
消毒供应室是医院所需无菌物品的供应单位,负责医院各种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包装供应工作,随着医院越来越多科室的开展,供应室所需提供的品种越来越高、涉及科室越来越广,如果消毒供应室管理不善导致物品消毒不彻底,严重者会导致全院性的感染[1]。因而,确保消毒供应室质量是确保医院各项工作开展的前提,也是关系到患者健康的关键。本研究对笔者所在医院消毒供应室实施优质护理,提高了供应室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科室所有工作人员共17名为研究对象,其中副主任护师4名,主管护师12名,护师1名,实习生每周2名,其他工作人员2名;2013年1月-2014年12月,实施常规护理;2015年1-12月实施优质护理,在这两个时间段科室内人力资源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管理,包括以下几方面:各种器械的清洗、灭菌、保养方法遵照规定进行;器械包和治疗包常规进行操作、专人核对,防止差错;灭菌物品存放有序、定期打扫、消毒;定期细菌培养抽查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管理。
1.2.1 转变观念统一思想,明确工作内涵 在护理部的统一部署下,组织开展优质护理的动员大会,认真学习上级各部门以及笔者所在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文件精神,明确了活动的实施方案和具体要求,使相关工作人员树立起使命感和责任心,时刻将患者的安危放在第一位,从而统一思想和方向,统一认识,制定优质护理服务标准,为消毒供应的开展优质护理打下坚实的基础。组织学习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内容,选拔责任心强、工作经验丰富、有一定教学能力的主管护师和副主任护师担任授课老师,分层次、分批次、有重点、有计划的对全体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使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到供应室的工作虽然不能直接为临床患者服务,但为临床及手术科室提供优质、安全的服务,不断拓宽范围,增加服务项目,也是“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重要内容[2]。
1.2.2 建立消毒供应室的各项工作制度 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岗位职责按照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要求,建立健全的消毒供应中心岗位职责,制定护理质量考核评价标准、实行规范化管理,明确岗位职责,合理分工,责任到人,保证消毒灭菌的质量和效果。规范工作流程,提高工作人员安全防范意识,确保供应无菌物品的质量,在工作中认真执行供应室的各项规章制度,提高消毒供应室的护理水平。
1.2.3 优化供应室环境管理形式 为了满足消毒供应室质量控制形式的发展模式,在审核和控制过程中保证布局形式的合理性和完善性,在环境管理阶段对不同区域发展类型引起重视,明确基础性标志形式,设立系统的环境优化措施[3]。重视人员管理工作,非专业性工作人员不得进入到工作区域内。相关工作人员必须除了掌握技术性处理形式之外,必须具备一定的道德素质。
1.2.4 以临床为中心加强沟通 消毒供应室作为医院无菌物品供应的保障机构,为了提高消毒供应室的服务工作,通过更新服务理念,定期征求临床科室医护人员的意见,了解器械、敷料及其他无菌用品的使用情况,听取合理化建议,必要时可根据临床需求调整各无菌包的内容物,专人负责,确保及时供应,努力为各科室提供个性化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各科室的需求。定期下发调查表,记录科室反馈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归纳总结,及时解决。
1.2.5 增强业务学习 根据供应室各级人员的业务素质,职称高低,入职年资长短,制定适合各层次的学习和培训计划。开展优质护理知识活动讲座,组织学习清洗,消毒,灭菌检测,消毒隔离技术,院内感染预防控制等知识,通过定期的考试来考核基本素质,在经过专门培训后颁发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保证持证上岗;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完善物品管理,从物品回收到清洗、消毒、包装、灭菌、发放等环节均有严格的质量检查标准。加强灭菌质量的监控做到物理监测,护士长和质量监控员严把质量关,保证每天有一名质量监控人员在岗,不定期抽查,检查各班各岗位的工作质量,指导工作,对于存在问题及时反馈、改正,并制定改正措施,保证无菌物品质量合格。
1.2.6 加强工作责任心杜绝差错发生 消毒供应室虽不直接服务于患者,但其发出去的无菌物品经各个医疗科室后又是直接应用于患者身上,工作中稍有差池都可能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后果。所以工作流程中每一个步骤都要仔细核对,反复检查,确保准确无误。做好回收、清洗、包装、灭菌、储存、发放等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各种产出的灭菌用品和一次性用品都需定时、定期、安排专人进行质量检查,专人监测登记,防止灭菌不全包、过期包等应用到患者身上[4]。
1.2.7 重视科室文化建设,提升服务质量 制作温馨提示卡,及时向临床科室介绍供应室的工作流程、下收下送时间,宣传新动态、新开展的技术和服务项目,帮助其解决在消毒灭菌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困难,指导临床科室规范无菌物品的管理。
1.3 观察指标
临床科室对消毒供应室实施优质护理前后的服务态度、供给物品、包装质量、消毒效果、总满意度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字2进行检验,以P
2 结果
分别选取实施常规护理及优质护理时临床科室医护人员各100例进行调查,对于常规护理组的评价收到有效回复94例,优质护理组收到有效回复96例。实施优质护理后,各科室医护人员对优质护理组的评价中,“服务态度好”为97.92%、“供给物品及时”为96.88%、“包装正确”为98.96%、“消毒效果好”为100%、总满意度为98.96%,全部高于常规护理组的82.98%、85.11%、87.23%、91.49%、91.4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中图分类号] R19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7)08-251-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anagement of disinfection and supply room the best method. Methods In the management of disinfection and supply room,the group management mode was used, that was,quality management team,equipment management team,business learning management team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team 4 team management were established to manage them. Results The effect of group management model was more ideal on incidence rate of aseptic package,the satisfaction of other departments to the work of the sterilization and supply room,the experience of nurses in the management mode and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of the department in 4 aspects,compared with non group management mode. Conclusion The group management model in disinfection and supply room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management efficiency and quality.
[Key words] Sterilization and supply room;Group management;Nurse;Quality control management
自1988年我卫生部第一次颁发《医院消毒供应室验收标准》以来,各卫生部门和医疗结构均十分重视院内消毒供应室的建设和发展,工作人员对感染控制的理念也在不断提高[1-3]。为了进一步提高消毒供应室的管理质量,我院对全体护士采取分组式的管理模式,效果较为显著。分组式管理模式与以往的管理模式有本质的不同,如消毒供应室以往的管理模式以护士长一人管理为主,随着护理工作复杂性的提高,护士长的管理工作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而分组式管理模式与之不同,首先根据消毒供应室主要的工作情况和管理需求,分为质控管理小组和设备管理小组多个小组,再选择适宜的护士担任组长进行管理,以此分担护士的管理压力,同时提高管理质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6年2月~2017年2月,以我院消毒供应中心的参与参组管理模式的15名护士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平均年龄(33.6±5.6)岁。其中本科学历护士12人,专科学历护士1人,中专学历护士2人。副主任护师主管护师4人,主管护师7人,护师4人。
1.2 分组管理方法
1.2.1 质控管理小组 质控管理小组有1名组长和2名组员组成。在人员的选择上,以工作细心和年长的护士为主要人员。组员的主要工作是对护士工作进行适当的监督。因为消毒供应室具体可分为器械物品回收、分类浸泡清洗、无菌物品的发放和存贮等等。虽然以上工作都有专人负责,但由于工作内容较为复杂,需要护士长时间集中精力完成,若护士出现精神不集中等情况,很可能出现错误。因此质控管理小组组员每日对护士的完成情况进行抽查。在抽查管理过程中,为了保证监督管理效果,首先明确指控小组成员与护士是平等的协作关系,即质控管理小组的组员是为了提高护士工作质量,而开展有效的监督管理工作。另外在抽查时,要求检查工作不能流于形式,发现问题要即时告知相关责任人,共同对问题加以解决。组长的工作与组员有所不同,其工作任务如下:(1)制定质控管理的规章制度;(2)以星期为单位,组织全体护士召开质控管理总结会。会议内容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方面是根据质控管理组员在监督管理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另一方面是征集护士对指控管理方面的意见,其中即包括具体的管理方法,也包括指控管理小组组员在工作时出现的不足,以提高质控管理小组的管理质量;(3)以星期为单位,到手术室和主要的临床科室进行走访,了解其他科室对本科室工作的满意程度[4-7]。
1.2.2 设备管理小组 消毒供应室内有大量的设备。随着设备运转时间的增加,故障率逐年递增。因此成立专门的设备管理小组,小组由1名成员组成。主要工作为:(1)以星期为单位,定时检查各种设备的运转情况,和即时排查安全隐患[8];(2)整理各种设备的院内器械科维修人员和院外厂家的联系方式,遇到问题时,第一时间与相关人员沟通;(3)与护士长和科室主任共同探讨现有设备的剔旧和新设备的引进计划。
1.2.3 业务学习管理小组 消毒供应室的日常工作虽然以重复性的体力劳动为主,但其工作效率和质量将会对全院工作产生巨大影响,因此为了更好的提高科室护士的工作能力,成立业务学习小组。小组由1名成员组成。在人员的选择上,选拨业务能力最好的护士担任。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以月为单位,在科室内选择各类操作优秀的护士单位培训教师的角色,向全体护士介绍工作经验和方法,并采取演示法,进行具体的教学指导[9-10];(2)与指控管理小组组长联系和沟通,根据指控管理小组在管理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由针对性的开展专项教育[11-12];(3)负责科室护士外出培训的相关工作。培训工作可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培训2种。主动式培训就是业务学习管理小组定时征集护士护理工作方面的培训需求,然后积极的与院内外相关单位进行联系和沟通,为护士的培训学习搭建桥梁。被动式培训工作就是广泛收集院内外的培训信息,在科室内,根据护士的表现和能力,选择适宜人员参与培训。
1.2.4 科研管理小组 在护士群体中,科研工作可以说一个薄弱环节。这主要是由于护士的学历较低造成的。如与医生比较,护士的学历主要为本科和专科为主,而医生以研究生为主。二者不仅仅在学习时间和知识量有所差别,更主要的是医生在研究生学习阶段,导师会对其科研能力进行培养,因此当医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科研基础。而在护士在专科或本科阶段的教学过程中,该项能力的培养几乎为空白。科研能力对护士临床工作具有指导的意义和价值,因为需要采取成立科研管理小组,对护士的科研能力进行培训。在科研小组成员的组成上,由4名副主任护师组长,按着每名组长负责2~3名护士的比例,分别成了4个科研小组。各小组共同探讨科研工作的计划[13-14]。当计划制定完成后,组长定时检查组员科研工作的完成情况,遇到问题即时加以纠正。
1.3 观察标准
实施分组管理前后,分别从无菌器械包的缺陷发生率,其他科室对消毒供应室工作的满意度、护士对管理模式的体会和护士科研能力四方面进行评价。在无菌器械包缺陷方面,主要包括包缺物品、包装装掉帖、外包装松散和湿包等;在其他科室对消毒供应室的工作满意度方面,选择手术室等科室37名护士作为调查对象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分为非常满意、较满意和不满意3种,总满意率为前两者之和[15];在对管理模式的体会方面,结果分为好、较好和一般3种,总满意率为前两者之和[11];在科研能力方面,分为具有科研工作思路和开展科研工作情况两个方面,每项均包括良好、中和差3个等级,良好率为前2项之和[16]。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使用SPSS20.0对数据进行分析统计,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分组管理前后无菌器械包的缺陷发生率比较结果
在采取分组管理模式前后,消毒供应室无菌器械包的缺陷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其他科室对消毒供应室工作的满意度调查结果
在采取分M管理模式前后,其他科室对消毒供应室工作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护士对管理模式的体会调查结果
在采取分组管理模式前后,护士对管理模式的体会调查结果在满意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4 护士科研能力调查结果
在采取分组管理模式前后,护士在具有科研工作思路和开展科研工作情况两方面的良好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以往消毒供应室采取的管理方法以护士长管理为主,近年来,由于消毒供应室的工作内容日益复杂,工作质量要求逐渐提高,使这种管理方法的瓶颈凸显。采取分组式管理模式,有效解决了以上问题。如根据消毒供应室具体的工作需求,分为质控管理小组、设备管理小组、业务学习管理小组和科研管理小组4个小组。每组分工明确,提高了工作和管理效率[17]。
在分组式管理模式实际的应用效果方面,如以本次管理实践为例,分别从无菌器械包的缺陷发生率,其他科室对消毒供应室工作的满意度、护士对管理模式的体会和护士科研能力4方面进行比较,采取分组式管理后,均取得了更为理想的效果。如在无菌器械包的缺陷发生率方面,在未开展分组式管理模式前,缺陷发生率为1.13%。开展分组式管理模式后,缺陷率降低为0.07%,进一步为其他科室治疗和护理工作的开展,创造了良好保障;在其他科室对消毒供应室工作的满意度调查结果方面,开展分组式管理模式前后,满意度分别为72.97%和97.30%,有效树立了消毒供应室良好的服务形象。另外护士普遍反应对分组式管理模式为护士提供了较为良好的管理和工作环境,科研能力也得到有效提高。可见在消毒供应室开展分组式管理模式是非常有必要的,值得其他医院借鉴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香娥.加强消毒供应室细节管理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1446.
[2] 惠玲.细节管理模式在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5,13(4):111,113.
[3] 陈碧红.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在消毒供应室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科学,2015,5(12):214-216.
[4] 马丽明.消毒供应室医护人员对职业危害认知及防护对策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3,3(18):169-170.
[5] 冉秀云.基层医院消毒供应室的职业危害与防护[J].吉林医学,2013,34(11):2164-2165.
[6] 徐艳梅.基层医院供应室人员个性化培训的实践与体会[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4):835.
[7] 陈红.加强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控制医院感染[J].全科护理,2011,9(2):537-538.
[8] 素珍.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对手术室器械清洗包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3,1(6):113-114.
[9] 李秋玲.试析消毒供应室潜在的风险与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36):120-121.
[10] 石晓萍.细节管理融入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8):105-106.
[11] 陈柳琴.细节护理在医院消毒供应室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1,(36):130-131.
[12] 沈秀珍.细节管理在消毒供应室工作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0,1(19):100-101.
[13] 曾月莲.县级医院供应室开展科研的现状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3):33-34.
[14] 杨红叶.护理科研管理流程化的现状分析与对策[J].内科,2008,3(1):121-123.
[15] 王香莲.医院消毒供应室的管理问题探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16):182-183.
结果:护生学习积极性提高。
结论:根据消毒供应中心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带教计划,达到教学目标要求,护生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提高。
关键词:消毒供应中心 实习护生 带教 工作体会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316-01
消毒供应中心实习是护理临床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护生素质,教育护生树立无菌观念及控制院内感染意识的重要环节[1]。由于实习的时间短,再加上消毒供应中心的特殊工作环境和工作任务与临床上护理工作存在着较大差异。现代化的消毒供应中心,在拥有先进的仪器设备的同时,具有科学化,系统化,专业化的基础理论和规范化,标准化的操作技术,这些都是护生以前所未涉及到的。目前有部分实习护生对消毒供应中心的实习不重视,认为消毒供应中心不面对病人,不是临床第一线,只是简单洗洗,涮涮,重复,机械的劳动而不重视,存在应付心理,认真,主动性缺乏,不能将实习计划很好的完成。因此,根据实刚要求结合专业特点,制订切合实际的带教计划,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不同要求,因人而异地实施,在较短时间内使学生能对消毒供应中心工作有所认识,巩固专业,使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为将来做一个合格的护士奠定良好的基础。体会如下。
1 一般资料
实习护生为本科生,大专生,实习时间为一个月。
2 学习方法
2.1 首先熟悉环境,从实习护生入室第一天起,先带领实习护生参观消毒供应中心各个区域,使实习护生对实习环境尽快地熟悉,培养实习护生对消毒供应中心的学习兴趣。采用目标式教学,对学生说明在消毒供应中心实习期间需要掌握和熟悉的内容,并要求护生班后复习(基础护理学)的消毒供应中心,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无菌操作章节,(外科护理学)的消毒灭菌章节,使理论联系实际,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
2.2 实习目标:了解消毒供应中心合理布局,流程,区域划分,严格区分污染物品,清洁物品及无茵物品,掌握复用各种医疗器械集中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包装,灭茵,储存,发放,下送,基本过程及概念。
3 实施
3.1 去污区域要做好手卫生及职业防护,掌握对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进行回收,分类,清洗,消毒。进行流程操作示范及祥细讲解步骤,酶清洁剂及消毒液的配制方法,有效浓度,注意事项。掌握器械分类清洗流程,如手工清洗及超声清洗,然后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全自动清洗机清洗物品前要能够正确装放物品,除锈剂及剂使用,适时地将相关基础理论及基础知识灌输于操作之中,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学生记忆。
3.2 检查包装区域:学会对干燥后的每件器械,器具和物品进行检查,学会常用器械装配,包装,封包,注明标识等步骤。每种物品包装前材料选择,如布类,纸塑,无仿布。熟悉常用器械包的规范包装。放手让同学们去做,让护生们知道闭合式包装要重量相适宜,松紧适度。包装时注意事项。
3.3 灭菌区域:熟悉压力蒸汽灭茵器原理及操作程序。各类物品压力灭茵的温度,时间,压力和范围。包括灭菌前准备,灭茵物品装载,和灭菌效果的监测步骤。如物理监测,化学监测,生物监测。预真空灭茵器应在每日开始灭茵运行前空载进行B-D试验时所需要的压力,时间与温度。掌握消毒灭菌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
3.4 无菌物品储存和发放区,掌握无菌物品储存区温度和湿度。无菌物品发放注意事项。掌握无菌物品的有效期及无菌包外部质量检查。无菌物品发放时应确认无菌物品的有效期,一次性无菌物品接收质量检查要知道。植入物及植入性手术器械应在生物监测合格后,方可发放。
4 出科考评
出科前对实习护士进行理论和操作考试[2],通过考试,检验教学效果,找出存在问题,及时解决。最后对实习护士和带教老师采用双向反馈法[3]进行评估,对实习护士做出综合考核评定。
5 效果
通过护生和带教老师之间的交流与反馈,并及时对出现的问题做出调整。营造了协调和谐临床实习环境,使学生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提高了动手能力,加强了学生的无菌观念及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性,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消毒供应中心相关专科知识及部分操作技能,使之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圆满完成学习任务,能够达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对带教老师满意度提高。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R197.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247-01
1 前言
中心供应室是医院的一个特殊科室,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专科操作性及技术性,不仅为整个医院提供无菌用品、器械和敷料等,还发挥着预防医院感染发生、提高患者治疗疗效的作用[1],其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医疗护理质量及患者的生命安危[2]。因此,良好的护理管理是供应室取得高质量工作的关键因素。本文旨在分析探讨运用前瞻性护理管理理念在供应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进一步为相关工作提供护理经验。
2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选取中心供应室护理人员10例,均为女性,平均年龄(40±3.2)岁。其中8例工龄≥2.5年,2例工龄0.05),具有可比性。
2.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理念,观察组运用前瞻性护理管理理念,主要包括:1)“五常法”:组织、规范、自律、清洁及整顿。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进行科学、人文化的管理,完善标准化操作规程,实行绩效考核。2)制定有效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制定岗位职责,完善管理监督及追溯体系。3)人力资源管理:明确工作人员职责,弹性调配,分工合作。4)PDCA循环:即计划(P)、实施(D)、检查(C)、处理(A),认真落实计划,加大检查力度,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5)网络信息一体化:建立有效追溯体系,控制好物品流程,明确责任。
2.3 评价标准 每组选取100个物品,记录对其洗涤、包装、灭菌及发放合格率情况。并对护理管理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两组的工作效果及满意度。
2.4 统计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对数据进行分析,采用 χ2检验,以p
3 结果
3.1 两组工作效果比较
每组各选取100个物品进行常规洗涤、包装、灭菌及发放工作,运用前瞻性护理管理组的工作质量明显高于未运用前瞻性护理管理组,其洗涤、包装、灭菌及发放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
表1 两组工作效果比较
3 讨论
中心供应室是医院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科室,其提供的无菌用品、器械和敷料等直接影响着手术疗效及患者的安危,并在整个医院的预防感染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3-4]。只有进行科学系统化管理,才能保证供应室护理工作的正常运转及控制感染。在供应室护理工作应用前瞻性护理管理理念,实现规范化、专业化、科学化管理,建立完善的工作体系,具有持续改进治疗,确保所供应物品的质量,减少护理缺陷发生,降低医院感染率等多个优点[5-6]。
本研究中,运用前瞻性护理管理理念组的护理工作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护理人员对护理管理的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在100个物品的常规护理工作中,观察组的洗涤、包装、灭菌及发放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灭菌及发放合格率可高达100.0%。10例护理人员中,仅有1例对护理管理不满意,而对照组中,超过一半(6例)的护理人员对护理管理感到不满意。研究表明,运用前瞻性护理管理理念可以提高供应室护理工作质量,并提高护理人员对护理管理的满意度。
因此,在中心供应室的工作中,紧紧围绕各项工作质量和满意度,将科学的前瞻性护理管理理念融入到护理工作中,对保障医疗护理治疗和患者的安全,降低医院感染率都有着积极有利的影响,这种前瞻性护理管理理念可以进一步推广,并在护理实践中,进一步不断优化,确保供应室工作的尽善尽美,万无一失。
参考文献
[1]贺春莲,刘小芳,郑文.护理管理在消毒供应室护理中的重要性[J].吉林医学,2010,31(36):6855-6856.
[2]范文玲,谢丽锦,陈晓芝. 前瞻性的护理管理理念在消毒供应室护理中的运用[J]. 中国实用医药,2013,34:270-271.
[3]张贺英. 护理管理在消毒供应室护理中的重要性[J]. 中国卫生产业,2013,29:50-52.
1 科学的分析供应室风险原因
1.1 制备消毒包所存在的问题: 自备消毒包是临床工作人员根据各科室需要及特点进行打包,并送往供应室灭菌的物品,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打包的物品缺乏专业指导及监管,自备消毒包的管理成为医院感染的一个薄弱环节。[1]制备消毒包存在的风险有使用包布末做到一用一清洗,包布破旧未及时更换,使用金属容器的灭菌物品不清洁、锈蚀,未使用有孔容器,待灭菌物品标识不清,有效期填写不规范,指示卡指示胶带未按规定放置等。
1.2 仪器、器械等方面因素: 供应室工作离不开各种仪器、器械的使用,其工作核心就是完成临床所需无菌物品的消毒灭菌任务,各种仪器、器械的使用是否正确都直接关系到灭菌效果和医疗护理安全。①高压灭菌器的使用不当会直接影响灭菌的效果,如灭菌过程中无菌器的压力、所需时间、温度不准确,消毒锅内物品摆放不合理,这些都会导致灭菌失败,而引发医院感染;②消毒液在清洗器械过程中如使用不当可对人体皮肤、粘膜产生刺激,长期过量接触可致畸、致癌。消毒剂的滥用不但污染环境,还使细菌产生耐药性,最终增加医院感染;[2]③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若清洗不彻底或涂蒸汽不能穿透的防锈剂,这些都能影响灭菌的效果,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感染。
1.4 使用一次性护理用品的风险: 一次性护理用品的使用已日渐广泛,即安全又方便,但在其背后都隐藏着很多风险,如在购进环节,把关不严格就会有不合格产品流入医院,在运输过程中,如颠簸可造成外包装破裂。[3]在保管时如贮存不当又会影响其质量,这些问题都能诱发医院感染,一次性护理用品在回收和处理过程中也存在风险,如分类不清、存放时间过长、运送路线不合理等,都能造成二次感染。
1.5 人员素质偏低: 由于消毒供应室的人员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不一,思想素质也不同不能自觉执行供应室的操作程序和操作规程,这些都关系到供应室的质量管理,是造成医院感染的发生的潜在因素。
2 加强供应室风险管理,预防医院感染
风险管理过程主要包括:风险评估、风险分析、风险管理计划、评估风险管理计划的结果。鉴于供应室存在影响医院感染管理的风险因素,采取加强风险管理的综合措施十分重要,具体措施如下:
2.1 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体制: 在护理部和感染管理科的领导下,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制定小组成员职责,风险小组成员由供应室护士长和医院感染科护士长组成,其主要职责与医院各科室护士长取得联系,分析与确认与供应室管理有关的风险事件,及时整理并按要求呈报风险事件发生的原因及所造成的后果,并探讨风险干预措施。
2.2 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提高工作人员思想素质: 严格执行供应室各项规章制度是保证供应室安全的重要前提之一。根据工作需要,先后制定和引用了多项规章制度,组织全科人员学习《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医院消毒技术规范》以及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上级部门组织的供应室管理技术培训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并且加强工作人员的思想培训,提高人员素质,使其主动适应体制改革,加强工作 人员责任心,杜绝人为原因造成消毒灭菌不合格等风险因素,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2.3 加强自备包管理,做好消毒灭菌监测工作: 加强自备包管理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之一,主要是提高认识,加强技术上的沟通,严格按照国家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执行,自备包的体积不能过大,包布应清洁无破损,无锈蚀等。在监测方面物理监测每锅次进行,化学监测每包进行,生物监测每周进行,并做好记录,选择合理有效的消毒剂,做好消毒剂的质量监测。从各个环节减少影响消毒灭菌的质量,防范医院感染发生。
2.4 加强对一次性物品使用和终末处理过程的风险管理: 供应室应严把“三关”,即领取物品检查第一关,领回物品管理第二关,物品回收第三关。从库房领取时应严格核对各种规格的生产厂家、生产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外包装有无破损、细菌抽检结果是否合格。领出后的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终末管理做好回收、转运登记,防止一次性医疗用品流入社会,转运过程中防止发生刺伤、感染等危险。建立合理的转运路线,不可逆行。风险管理小组应经常深入到各科室,了解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到有关部门,以便再次购买时进行调整。只要把好了“三关”才能使各种风险因素降到最低,才能保障医疗护理工作的安全,才能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预防和控制感染是医院风险管理重中之重,供应室管理是预防院内感染重要一环。通过实施医院供应室风险管理,在风险原因、风险管理诸环节查因纠错严格把关,提高人员素质,消毒监测等方面较好地控制了医院感染风险,为医疗护理安全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王晓雯.中心供应室在科室自备消毒包质量控制管理中的作用[J].护理管理杂志,2007,2.(7):32
随着国内医疗卫生行业对医院感染控制重视程度的日益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在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所起的重要作用得到充分的认识。作为重点科室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医疗和护理质量甚至病人的生命安危。
2006年,我院按照卫生部和省厅关于建设消毒供应中心的有关要求,以院长、主管院长为核心,多次召开以护理部、感染科、医务科、总务科为主的会议,认真学习河南省医疗机构消毒供应中心管理办法,提高认识,统一思想,遵循一切以临床病人为中心,为临床服务的宗旨,坚持质量第一、临床第一、服务第一的工作理念从不同角度同时开展工作,按时完成消毒供应中心的整改,通过省卫生厅专家的检查验收。通过两年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硬件设施的改造
1.1 合理布局
合理的布局是避免交叉感染,节省人力、物力、提高工作效率、保障物品供应的前提条件[1]。我院是一所县级二级医院,有床位300张,原供应室面积和设施均距“标准”要求相差甚远。在改造中结合我院根据未来发展的要求,邀请省消毒供应室专家亲临我院现场指导,制定消毒供应中心改造方案,以床位与面积之比1∶0.50~0.75,10年不落后的原则,共投资80万元,完成改建建筑面积234.78 cm2,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划分明确,每区之间设有过渡区,放置专用鞋柜,洗手池和衣架,人流、物流由污到洁不逆流,水、电节约合理、布局精致,具有合理性、实用性、科学性的现代消毒供应中心。
1.2更新、 增添设备
消毒供应专业的发展,必须具备现代消洗设备,为此我们增添的清洗设备有全自动清洗消毒机、超声波清洗机、电热风干机、高压喷枪等;增添的灭菌设备有脉动真空蒸汽灭菌器、快速灭菌器(脉动)、干热灭菌器、快速生物培养锅、蒸汽发生器各一台,配合专门的制作纯净水的设备,实现了清洗消毒机化,减轻了护理人员的体力劳动。
2人员的组织与调配
2.1人员调配
摒弃过去老、弱、病者进入的原则,按照医院管理学和卫生部的要求,执行护士与病床比2∶100、洗涤(灭菌)员与病床之比1∶100的原则,配备护士长1名、主管护师2名、护师5名、护士2名、专职技师1名。分工到位,职责划分明确。启动了全院医疗器械统一由消毒供应中心供应工作。由护理部、感染科协调,所有手术器械的清洗、保养、检查、打包、灭菌、存放和医疗物品的准备都由专业的中心供应室完成。为了保证运行能正常、规范化,专门从手术室派出一名护士长和器械护士,指导各种手术室器械包的准备与消毒。
2.2专业培训
在中心供应室改造同时我们制订了专门的培训计划。首先把供应室全体人员分批送上级已验收合格的医院中心供应室进修学习,返院后按照院内培训计划,结合院内工作实际组织了每人一课、人人参与的业务学习,我们注重新知识、新仪器的学习,注重工作人员提高专业素质的教育,转变陈旧的工作意识,树立专业的作业理念,共同协商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使其成为精通消毒供应的专业人才,顺利实现了全院消毒物品统一管理、统一消毒、统一发放。
3科学管理,严把质量
按照国家卫生部2002年版《消毒技术规范》,我们进一步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强调细节管理。
严把清洗质量关:清洗是保障灭菌质量的根本,对于必须灭菌的物品更是至关重要[2]。医院明确规定院内的所有再生物品,手术室的再生手术器械用后进行初步处理,洗去器械表面的污渍后,由医院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处理。消毒供应中心护士根据器械的不同种类选择机器或手工清洗,清洗后进入清洁区。通过清洗、精洗、保养、打包、灭菌后,实行统一的下收下送,彻底改变了以前病房护士或医生操作完毕后草草清洗,自行打包送供应室灭菌的非专业行为,取消了自行浸泡环节。
严把包装、灭菌质量关: 消毒供应中心规范了病房各类器械包的内容物和外包装,消除了同种灭菌包内容物多少不一、规格不一、包装材质不一、标签张贴横七竖八的现象。在高压灭菌中严格按照“标准”要求,检测灭菌效果。如灭菌器每周进行一次测漏实验,每天进行 BD包测试,每包内放132指示卡和3M胶带,每月进行2次生物检测等。准确记录各项指标,灭菌结束后,检查包装是否完整、有无湿包,化学指示胶带是否合格,最后按照有效期顺序存入供应中心的无菌区的物品架上。
完善制度、提高效率: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我们在原规章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定各级、各区、室岗位责任制度和各区室工作制度,如各类物品的洗涤、操作常规、消毒灭菌制度、防火安全制度、物品管理制度、卫生制度、下收下送制度、交接班制度、物品查对制度、差错查对制度、质量检测制度,空气培养制度、设备保养制度、奖惩制度等,设立专职的质量监测员按照《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负责做好每月各项质量指标的监测,对质量监测结果及时反馈,并做好详细记录和各种报告单保存工作,以便核对。
护理部按照“标准”要求,与供应室护士长、组长一起进行清洗、消毒、灭菌的质量控制与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分析原因讨论制定改进措施,提高清洗质量。改造后,消毒供应中心规范化,保证了工作质量,在工作人员基数不变的情况下,工作量增加70%,全院各种手术包增加90%。方便了临床科室和病人,提高了整体护理水平。
总之,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也是一项技术含量非常高的工作。要求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要树立强烈的感染控制意识[3],去认真做好每个环节,并不断总结经验,时刻用感染控制的理念把最基础、最重要的工作做好。
[参考文献]
[1]王庆庆,张天华.供应室的程序化管理[J].现代实用医学,2003,15(3):184-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