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5 14:52:2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中职教育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明确地提出,教学也是科学。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有效教学就在这一背景下提出的。②
“衔接”的概念,解释为“事物之间的连接”。本文所指的衔接是指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设置、教师师资水平、教育教学方法、学制安排等方面密切配合、相互连接、相互促进的过程。
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现状分析
中职教育的现状分析:
中职教育存在许多与高职教育不相适应的因素,影响和阻碍着中职和高职教育的有效衔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中职人才培养目标与高职衔接不适应。中职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实用型初级技术人才。学校注重对学生医学临床实践操作技术的传授、训练,以及未来就业能力的培养,出现了轻基础、重专业;轻理论、重实践;轻理解、重操作的现象。③只要求学生应该怎样做,学生却不知道为什么应该这样做,培养出的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样,学生很难适应高职更广、更深的理论学习和更高层次技术传授的基本要求。
2、中职课程设置不利于与高职衔接。中职在课程设置上以专业课、实践课为主,文化课进行了适当的删减,特别减少了是与专业联系不密切的课程。文化课和基础理论课的开设完全围绕专业而进行,没有注重学生整体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继续学习能力的培养。
3、中职生文化知识不适应高职的要求。我省中职护理专业虽只招参加中考的应届学生,但由于招生录取分数低,学生文化基础知识薄弱,即使想上高职,也无应考的知识和能力,造成中高职难以衔接。
4、中职教育的发展落后于高职教育。由于中职学生入学门槛低,导致中职学生生源质量差,对学习感到失望而产生厌学情绪,甚至流失。中职学生中出现的厌学与流失现象,使得中职学校正常的教学内容难以完成,教学计划难以实现,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降低了人才培养质量,影响和制约了中职教育的健康发展,使中职教育的发展明显滞后于高职教育的发展。
高职教育的现状分析:
1、教学形式衔接,实际效果脱节④。
高职教育和中职教育都是围绕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市场需求设置专业,因此出现高职教育和中职教育专业设置相同或相似、培养目标所针对的岗位或岗位群相似的情况。如何体现高职教育是中职教育的高移,如何使已有一定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中职毕业生提升理论知识、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呢?遗憾的是大多数高职院校由于生源主要以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为主,加之受到传统高等专科学校教学模式的影响,或是受教师资源、教学设施等因素的限制,对普高生源和中职生源不加区别,采用相同的教学模式和培养方案,造成高职和中职教育的实际脱节。
2、教学计划重复,实践能力没有明显提升。教学计划衔接的程度直接关系到培养目标的落实程度,但现有中高职分离的教学计划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是重复,据统计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相类似专业的教学计划重复率在30%左右。这种重复主要存在于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致使中职生进入高职院校学习时,很多课程又从头学起。
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衔接
1、人才培养目标的衔接
中职与高职教育的办学宗旨是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主线,以实际够用为原则,“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技能型人才。通过护理专业中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衔接,完成中职教育本身的就业目标外,还增加中职的升学任务。努力推行“双证制”,采取阶梯递进的形式,即中职教育要求的护理学资格证书定位于初级,高职教育(尤其是中职升高职的学生)应定位于中级以上。⑤使高职教学在理论、知识与技能三条主线方面都比中职上一个台阶,使毕业生具有更高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2、课程的衔接
中高职衔接核心问题是课程的衔接,职业教育作为定向教育,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的衔接更为重要。为适应中职生就业和升学两种目标,在中职护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上可采用“宽基础、活模块”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既有一定的基础理论,又有较强的职业能力。如中职护理专业删减了化学、物理、政治课程,增加了语文、英语的深度,提升学生素质同时利于备考高职。在高职课程设置上用“因材施教、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⑥如把高职护理专业的《护理伦理与法规》《护士人文修养》《护理管理学》《护理心理学》整合到一起,即:《特殊职业素质教育》,使高职教育既有针对性,又减少与中职教育低层次的重复,节约教学时间,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师资队伍的衔接
引进人才,加强培训,提升素质,增加“双师型”教师的数量和比例,教师既是“老师”又是医院的“护士、护师”,使中高职学校拥有一支合格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4、教育模式的衔接
开展多种教育模式,为学生提供向上流动的渠道和能力,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学、怎样学,提高他们学习兴趣,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学会学习(甚至终身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⑦⑧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较快。经过调查,我国近几年来迅速涌现出了一批办学规模较大、口碑较好、很有发展前景的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如何做好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合理衔接,切实解决好两者衔接中出现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是从存在的问题、招考政策等几个方面深入研究与探讨高等职业教育应如何更好地与中等职业教育衔接。
1高等职业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衔接的必然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层次要求不断提高,专业能力要求不仅停留在中等教育上,而是更高一层次上的高等学历教育,这就有利于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有着一定的共性,在课堂教学中都十分强调实践教学,强化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生的应用能力和专业技术培养;不同之处在于二者处于不同教育体系,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对象是中专或者技校的学生,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对象是大专或者应用本科,所以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方案固然不同。实现二者既具共性又具特性的合理衔接,不但是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也是学生个人发展,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
2高等职业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衔接目前存在的问题
第一,人才培养目标没有很好地衔接。经调查发现,许多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的学生在就业中处处碰壁,尚且没有中等职业学校的就业率高,主要原因一些高等职业院校在办学上存在问题,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没有准确的定位,中职学生到了高职院校反而学不到实用的技能,达不到市场对人才的高层次要求,周而复始,导致中职学生对高职没有过多的向往,出现一种“读也没用不如不读”的现象。
第二,专业“不对口”的现象普遍。目前调查发现,很多学生就业的专业并不是学生时代学习的专业,专业“不对口”的现象非常普遍。这可以看出职业院校很多专业的设置存在问题,并没有做到与市场紧密衔接,尤其是中高职专业上缺乏协调沟通,导致学生在选择高职院校的时候没有自己“对口”的专业,只能随便选择一个不相匹配的专业,或者放弃升学。
第三,高职招考政策不够完善。高等职业院校应深入研究招考政策,加强技能的考核。经调查有些学校为了招生成绩门槛放低或拆除,导致一些成绩很不理想的学生顺利入学,大大降低了高职的办学质量,从而影响了社会及企业对高职学生的认可度。
3关于做好高等职业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衔接的几点建议
3.1培养目标的衔接
中等职业学校与高等职业学校应共同制定和撰写人才培养方案,切忌互相闭门造车。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定位应加强基本技能,掌握基本专业知识,尤其要注重素质教育的培养。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要体现高层次、管理型、应用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要比中等职业教育具有更深更广的专业理论、更高更新的技术水平,以及广泛的适应性,特别是要有更强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无论如何,要在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上追求更高、更强,而不是脱离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3.2专业、课程的衔接
职业教育是培养工作在企业一线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和劳动者。因此无论是中等职业教育还是高等职业教育,在专业设置上应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的方向,坚持市场需求的原则,针对岗位需求设置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应加大专业实践课时,逐渐减缩基础课时,坚持技能为主、理论为辅的原则,强化实践应用教学,使学生切实理解和掌握岗位要求的技能,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凸显职业教学的特色,以便更好地衔接。
3.3职业资格证书方面的衔接
在职业资格证书方面,中职阶段的学生可以取得初中级职业资格证书,高职阶段的学生则需要取得高级职业资格证书。
3.4师资的衔接
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是教育的基本能力,在教育教学能力方面要求教师能够具有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同时要求老师有一定的实践能力,积极参加挂职锻炼,加强应用教学能力,使所教授的学生能够更好地与高等职业教学衔接。同时,不论是高等还是中等教育,都应加强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让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专家走入课堂,切实将一线的专业技术传授给学生。积极开展教学培训,开展中等高等教师座谈会,互相吸取教学经验,切实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
3.5合理的人才结构与观念
不论怎样改革,高职院校在社会中的大学形象不能丢,不能没有职业性讲高等性,也不能没有高等性讲职业性。如果高等职业院校被社会、家长、学生认为已经不是大学,等同于社会的培训机构,学生在心理上会觉得读高职没有尊严,那么合理的人才结构就更难构建。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是健全和完善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是促进中等和高等两个层面职业教育共同发展的重要举措。如何做好中高职教育的衔接将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今后不断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陈桂生著.教育原理[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2]叶澜著.教育概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3]石中英.论教育实践的逻辑[J].教育研究,2006,(1).
1. 培养目标上的区别。
普通中等教育是以理论教学主的教育,其培养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以便进一步升学、深造;中等职业教育是以职业性为主的教育,其培养的是面向基层,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中级应用型人才(或称为中级实用型、技术型、管理型人才),它所培养的人才主要是将熟练的生产技能转化为生产力,应用于生产、管理中。因此,在教学内容上,中等职业教育的重点是放在熟练技能的学习和掌握上,而普通中等教育的重点是放在基础理论的完整性、系统性上的学习上。
2. 专业设置及课程设置上的区别。
在课程的设计上,普通中等教育是根据基本理论知识完整性的来展开的,据此,将课程划分为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强调基础知识面要广,以便适应将来升学、深造的需要。而中职教育的课程设计是按照岗位、职业所需要的技能或能力要素为核心来展开的,或者说是以技能培养为中心来展开的。它通过对工作岗位的分析,确定所需的技能或者素质体系,根据这一能力体系再确定与之相对应的课程体系。在专业教学中,不再单纯地强调专业知识或专业理论的系统性、完整性,而是强调知识的针对性及实用性,岗位或职业需要什么知识与能力,就上什么课、进行什么技能训练。
3. 人才培养方式上的区别。
普通中等教育以课堂教学为主,也有实验、实习等联系实际的环节,但联系实际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学习、掌握理论知识,着眼于理论知识的传授;中等职业教育则着眼于培养岗位工作能力,将技能强化训练放在极其重要的地位上,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教育与训练结合,常常是边教边干,边干边学,以行动为导向。
4. 师资队伍建设上的区别。
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师无论在结构上,还是在业务要求上,都与一般的普通中等教育有显著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在结构上,强调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相结合,要求教师努力向“双师型”的方向发展,既有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技能,要求教师对企业有深入的了解,或有企业工作的经历。同时,要引进一部分确有专长的高级工、技师来充当技能训练的教师。
二、要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
1. 更新教育观念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更新教育观念是教学改革的前提和先导。目前,面对迅速发展的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急需大量人力资源支撑的事实,我们更需凝心聚力,更新教育观念,坚定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努力探究中等职业教育的教育规律,使专业、课程的设置与社会需求相吻合,使技能培养与职业要求相一致。
2. 课程设置要以就业为导向,体现岗位能力本位的原则。
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中等教育的根本不同点就在于它是培养具有能实际生产、管理、服务一线岗位实际问题的技术应用性人才和技能实用性人才。因此,中等职业教育在进行课程设置方面必须体现岗位技能本位的原则,要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岗位工作技能为主线,特别要围绕核心技能进行优化衔接、定向选择、有机整合和合理排序。其中包括基本理论与基本素质、专业技术与技能、实践环节间的整合。课程的内容要关注专业的技术发展及相关技能的改进,主动纳入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克服专业教学存在的内容陈旧、更新缓慢、不能适应企业需要的弊端,使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处于相对稳定和不断更新的交互状态之中。另外,课程设置还必须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技能结构,与学生未来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相适应,以便达到岗位工作能力的要求。
3. 在教学中注重实践性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和企业实际相结合,把企业所需要的技能带进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意识。还可以把学生带出校园,走进企业,边学边干,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把理论应用于技能的学习中。例如: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实训模拟情景展演、模拟幼儿音乐课场景、角色的转变等。把知识转化为技能,把教学过程转化为工作过程。
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应该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要有丰富实践经验,成为“像企业的技术人员”那样的人。专业教师可定期到企业实习,让教师的专业技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这样一来教师边教边学,借此机会教师也可以收集到一些在课本上无法得到的信息,经过对资料的整合、归类,编写真正适合中职学生教育教学的教材,并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进行研究、修改,从而形成具有特色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资料。
5. 校企深度合作。
在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中职学校也在积极转变教学方法,课堂管理效果显著,教学质量有了很大提高,比如很多中职学校走出来的学生,成为了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和好员工。虽然如此,中职学校课堂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学生学习效率低下、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师生关系不融洽、教师课堂管理能力不足,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制定解决对策,从提高中职学校生源质量、提高中职学生学习兴趣、改善师生关系、提高中职教师课堂管理能力方面去努力,接下就这些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进行详细分析。
一、中职教育课堂管理存在的问题
1、学生学习效率低下
中职学校的学生大都是中考成绩不理想,或者是没有参加中考的学生,这些学生在初中阶段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自制能力较差,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很容易开小差。此外,这些学生由于学习基础较差,没有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以致于他们不知道如何学习,这就影响了他们的对所学知识的领悟能力,对教师所讲课堂知识的理解不足50%,这就大大降低了他们的学习效率。学生学习效率低下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进而影响整体教学质量。
2、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就会对学习厌倦,不愿意积极主动思考问题,上课时也不能认真听讲。中职学校学生普遍缺乏学习兴趣,课前不能做到提前预习,课后不能积极完成课后作业。在课堂中很多学生也存在交头接耳和睡觉现象,很多时候教师不闻不问,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中职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兴趣就没有培养出来,家长送他们上中职学校也是无奈之举,进入社会工作什么都不会,不上学又生怕在外惹是生非,很多中职学生的专业都是家长帮着选择的,并没有按照他们的兴趣来选择,这使得他们对自己所学专业课没有兴趣,更不用谈认真学习了[1]。
3、师生关系不融洽
现阶段很多中职学校教师在课堂管理还是采用传统的管理方法,一旦学生上课不认真,不遵守纪律,就严加斥责,毫不给学生留情面,甚至有些话还有损学生尊严。此外,中职学校对学生进行的主要是职业教育,实验课程较多,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亲自动手,教师扮演引导者角色,但是有些学生就是动手能力较差,经常让教师指导,耐心不足的教师就会骂学生笨,教了这么多遍还是不会。这样一来,学生就会感觉教师看不起自己,在他们心目中就会对教师产生不好的印象,时间一长就会影响师生关系。
4、教师课堂管理能力不足
很多中职学校招聘的教师都是一些专业课教师,学习的大都是理工类专业,并没有学习过心理学,这使得他们虽然会专业课知识,但是在课堂管理方面确实无的放矢,在课堂纪律不好的时候,不知道如何去维持班级纪律。此外,由于他们没有仔细研究过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出现问题时,很难分析出正确的原因,处理问题的方法效果也很不明显,学生往往是屡错屡犯。面对这种情况,很多中职教师不知道如何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大道理谁都懂,但是中职学生往往是知道做不到,原因在于中职教师的课堂管理方法不当,学生内心不服。
二、解决对策
1、提高中职学校生源质量
要想真正提高中职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中职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必须要提高中职学校生源质量,在招生过程中不能够仅仅招收中考落榜生,或者未参加中考的学生,还要招收一些品学兼优,但是限于家庭条件,不能继续读高中的学生。除此之外,中职学校在招生还要有分数限制,不能没有成绩就直接就读,这不仅是对学生负责,而且也会影响学校形象。中职学校在招生时要参考学生的中考成绩单或者是初中学习成绩,成绩过差的学生不予录取[2]。
2、提高中职学生学习兴趣
中职学校教师要想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则可以参照初中以及高中学校教学方法,首先要帮助学生培养学习兴趣,如果学生学习兴趣真的培养不出来,可以对学生进行兴趣测试,帮助学生确定感兴趣的专业,并且对学生所学专业进行调整。这种方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在校学习的是自己喜欢的专业,自然在学习过程中会产生兴趣,即便遇到难题,在教师的指导下也能顺利解决。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需要教师进行长期努力,才能够使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产生浓厚兴趣。
3、设法改善师生关系
上文分析了中职学校师生关系不融洽是教师管理方法所致,因此,改善师生关系首先要转变教师课堂管理方法。中职教师在课堂管理过程中,要放低自己的姿态,对待学生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和朋友一样,给予充分包容和尊重,不能遇到问题就严加斥责,要问清楚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主观原因,还是客观原因,对于主观原因要引导学生改正自己的错误,客观原因要教导学生不要模仿。此外,中职教师在课后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给予学生思想指导,帮助学生增强对生活和学习的信心,从而逐步改善师生关系[3]。
4、提高中职教师课堂管理能力
中职学校教师管理能力的提高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第一,要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培训;第二,要招聘一些高素质教师。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培训主要是让教师学习一些先进的课堂管理方法,及时更新教师的课堂管理方法,并且让教师学习一些心理学知识,懂得如何去分析中职学生心理,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招聘高素质教师主要招收一些师范类专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在校期间接受过心理学教育,懂得如何把握学生心理,进行课堂管理时则更加得心应手。
总结
(一)会关注倾听与被倾听的氛围
在紧张的气氛下,没有人愿意诉说心事。倾听需要一个轻松、舒适而心里觉得安全的环境,只有这样,讲话者才能放松自己,才会没有顾虑地、自由自在地把内心的想法、困扰、烦恼诉说出来。所以,作为老师,要注意营造一个良好的倾听氛围。
(二)会积极关注学生的说话
倾听最忌讳的就是心不在焉、三心二意、东张西望,这种行为对学生是不礼貌、不尊重的,而且会让学生认为教师看不起他,或是在心里取笑他。在与学生交谈时,可以直接向讲话的学生表明对他的谈话内容有兴趣,乐意听,这样既可以促进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更有利于相互间的交流。
(三)懂得将心比心
有效的倾听,要做到站在说话人的立场来理解和思考,这种设身处地的做法容易领会说话者的内容、所传递的情感情绪及其言外之意。有良好倾听素质的老师就能及时洞察学生不满、愤怒、失望和焦虑,孤立无援,能体会得到学生的处境。
(四)不训导、不武断、不多讲、不妄评
一个善于倾听的教师,不会还没有听清楚学生讲的到底是什么事情就动不动开始教训一番,或是武断地下结论、或是自己开始夸夸其谈起来,或是妄加评论。这样做,表明你根本就没有关注说话者的感受、情绪情感、态度和观点。教师如果不妄加指责,而是理解学生的处境,与学生心灵相通,就会让学生觉得受到了尊重和理解,进而将教师视为自己的良师益友。在一个有效的教育过程或谈话中,中职教育管理者对学生的倾听显得特别重要。所有这些倾听的发生,都源于中职教育管理者有倾听的素质:在适当的情形中愿意倾听和能够倾听。中职教育管理者对自己的倾听,既能善待自己又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相互倾听使得师生知己知彼,顺利不败;中职教育管理者通过倾听学生,可以了解学生作为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体的多面性、复杂性和变化性,可以及时帮助学生健康成长,使师生沟通无限,交往融洽,精神愉悦;是一种真诚的谦虚、顺其自然和会心的理解;是一种热情的期待,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促成心灵的共鸣;是一种欣赏、接纳和尊重,悦己悦人;是一种宽宏大量和互助友爱。
(五)心静、心诚、心细的倾听
正如一位作家所说:“有的人会走过美丽而视若无睹,有的人会走过痛苦而漠然处之。”而真正的仁人、哲人、诗人,才会用自己的心灵去体察、去感生生的灵魂,需要学会倾听不同灵魂的声音,不仅做一个忠实的听众,更要做一个仁者,拥有宽广豁达的胸襟,撒播关爱的种子;做一个诗人,倾听花开花落、潮来潮去的声音,走进学生的心田;做一个哲人,指引理性的思考,将学生引向至健、至真、至善、至美和至圣。中职教育管理者心静、心诚、心细才能真正倾听,才能真正思考问题。老师善于倾听学生心声,也说明了其对这个教育世界的理解与宽容;善于倾听学生心声,是一种学习的机会;善于倾听别人心声,是一种修养,是一种礼貌,是一种美德。“认真而真诚地倾听”是一种姿态,更是一种需要。倾听是为了有效地表达。倾听也会换来学生的信任。在这个世界里,信任本身就是一种价值,一种尊重;被人信任被人尊重,也就说明了中职教育管理者这个世界里的价值。
1.中职教育管理的环境复杂性
受多方面原因的影响,社会将中职教育视为“低端”教育,认为,中职教育不可能培养出高素质、高水平人才,中职教师施教积极性不高、学生参与学习的能动性不强。此外中职院校间相互诋毁搞恶性竞争现象较突出,教育管理理念滞后,难以满足中职教育管理需求,同时中职院校综合管理层次多、复杂性较高。
2.学生文化素质偏低,自主学习能力不足
实际上,多数中职学生初中学习成绩欠佳,整体文化素质不高,这些学生对待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不具备良好的学习态度与习惯,给中职教育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另外,中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足,需要在教师的督促下进行学习。
3.学生个性发展缺陷,心理问题突出
个性实质上为一个人具备的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能够全面、准确揭示出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与高职教育不同的是,中职教育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中心,受社会环境的影响,相当一部分中职学生对上中职感到自卑,对自身的未来充满迷茫,久而久之便使得这部分中职学生个人发展形成重大缺陷,心理问题逐渐加重,此时若中职院校与家长不能合理有效引导学生,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极易引发学生非理。
(二)造成中职教育管理问题的原因
1.对学生的关心力度不够
事实上,诸多中职教育管理者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对学生的了解不够,未实现与学生的及时沟通、交流,使得学生对教育管理者形成畏惧感。此形势下若学生出现心理问题,难以得到及时帮助解决,既会影响学习效率与质量,又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
2.缺乏完善的教育管理体系与教育管理体制
一方面,缺乏完善的教育管理体系。多数中职教育管理者责任意识薄弱,不能正视学生遇到的各类问题,始终认为,中职学生诸多不良行为是由学生自身造成的,与教育管理者无关,因此对中职学生的各项不良行为持不关心态度。市场经济背景下,诸多中职教育管理者以薪资决定付出,究其原因在于中职院校缺乏完善的教育管理体系,未明确中职教育管理者的责任权限,致使中职院校管理者积极性不高,责任感不强。另一方面,缺乏系统科学的教育管理体制。中职院校同时受生源质量、师资构成及发展环境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在管理方面缺乏系统科学的规范,较大程度上影响到实用型人才与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3.教育管理方法不规范
教育管理方法好坏直接关系到中职教育管理水平高低。调查发现,在中职院校内,若学生发生问题,诸多中职教育管理者并非深入挖掘造成问题的原因,而是一味斥责学生,如此不仅不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还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不服从教育与管理,从而进一步加大了中职院校教育管理难度。
二、推进中职教育管理改革的重要举措
(一)转变教育方式,大力推行关爱教育模式
受社会环境的影响,一些中职教师认为,中职学生文化基础差、思想素质差、学习态度差及学习兴趣低,对待学生形成“孺子不可教,朽木不可雕”的错误教育观念,在对中职学生教育管理方面推行“看管式”、“放羊式”模式。实际上,中职教师的上述做法既会影响到自身教育教学水平,又不利于学生发展。为此,要求中职教师放弃以往错误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方式,结合教育对象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管理,大力推行关爱教育模式,依托多种有效手段准确、全面了解学生,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客观公正评价学生,合理调整对学生的评价角度与标准要求,重新唤起中职学生对学习的信心与兴趣。此外中职教师还应依托关爱教育模式帮助中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发中职学生对待学习的积极性。
(二)充分发挥中职教育管理中学生“三自管理”的效能
“三自管理”指的是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受年龄、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中职学生自我意识较强、自我表现积极性较高,所以推进中职教育管理改革关键要充分发挥中职教育管理中学生“三自管理”的效能。
【关键词】
中职教育发展;瓶颈;对策
中职教育是一个特殊的教育阶段,能够培养出更多高水平的劳动者和技术工人,为顺应时代的发展和变革,中职教育理念需及时转变,应由纯粹的单一技能操作转变为多种技能操作、由就业转变为创业。为此,广大中职教育者需认真探究当前中职教育发展中遇到的瓶颈,针对具体瓶颈发现原因做到追本溯源,最终突破这些瓶颈促进中职教育的日益壮大和良性发展。
一、中职教育发展遇到的主要瓶颈分析
第一,办学定位不明确,不少中职学校在办校过程中面临着模式落后、定位不清等问题,一些中职学校甚至以某一学科为中心,过于强调专业技能教学而忽视文化理论教学和德育素质养成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理论分析能力不强、职业道德意识淡薄,在就业中遇到理论考核阶段的瓶颈困难重重。第二,招生方面的问题,由于国家教育部门对中职教育越来越重视,这就使得中职学校犹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不仅导致学生难以选择适当的学校和正确的专业,生源还遭到分散,不少学生因走投无路才选择接受中职教育,生源质量日益下降。第三,师资力量问题,部分中职学校在教师队伍方面面临着结构性短缺现象,不仅缺乏专业教师,文化课教师也是捉襟见肘,需要大力调整。中职专业教师比例与结构不合理导致整体教育质量一般,培养出的人才也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二、突破中职教育发展瓶颈的有效对策
1.政府加大扶持且调整学校结构布局。中职教育要想突破发展中遇到的瓶颈,首先要借助政府的力量来展开教育工作。从政府层面来讲,国家财政部门与教育部门不仅需扩大中职教育的资金投入,还应不断拓展新的投入渠道,吸引不同类型企业、不同所有制和不同行业来合作或投资办学。并充分运用中职教育和企业联系紧密、技术性、实用性强的优势,将企业资本与教育资源相互整合,发展和创新灵活有效、形式多样的办学模式。这样不仅可拓展中职教育的投资渠道,还能够为学习就业与实习提供优质条件,也能为企业提供更加丰富和优秀的人才。同时,国家需主动调整中职教育的结构布局,引领中职学校通过联办、共建、划转和合并等多种方式重新调整和布局结构,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有效改善办学条件、适当提升办学规模,让办学效益与教育质量均得以提高,并提高学校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和知名度。
2.按照市场职业需求分析为教育导向。为真正突破中职教育发展中遇到的瓶颈,关键还是在于中职学校自身,只有立足长远发展的眼光来制定更适应就业趋势的发展目标,才能够真正改善中职教育质量。为此,中职学校需从市场职业需求出发,以就业为导向,按照社会需要培养出更多的对口型专业人才,并科学定位教学主动进行改革。其中在招生人数与专业种类设置方面,不仅需与当地经济发展的趋势和基本状况结合,还应时刻关注职业市场与人才市场的需求转变。通过对职业需求数量与种类的认真分析,可得出当前需求与预期需求两个结果,为中职教育制定中短期教学目标和长期教学目标,以此促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快速就业并适应市场变化。而且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条件下,企业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相当快,中职学校需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教育资源,拥有灵活多变的专业结构,不断优化和改善教学内容,积极适应当前的就业形势。
3.学习研究和实践活动做到有机结合。中职教育要想取得突破性发展和解决瓶颈问题,教学模式十分重要,在新形势下要做到学习研究与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即为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相互整合,做到相辅相成、同步发展。因此,中职学校可以现有的技能体系和课程知识为基础,教师认真开展理论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牢固掌握理论知识;实践活动则是学生动脑思考和动手操作的有机结合,教师需引导他们讲专业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或者在实际中发展技能和巩固知识。另外,中职教育需把握好课程改革的原则与范围,中职教育课程基本上可分为融合课程、关联课程和广域课程三大类。其中融合课程是将多门课程融合在一起;关联课程则是教学活动与教学内容关系紧密的课程,主要特点是以实际需要和科学发展为依据;广域课程为多种学科相互叠合的课程。只有将这些课程有机统一,才能够真正优化中职教育。
三、总结
在中职教育活动发展中,针对各种遇到的瓶颈需引起广大中职学校的高度重视,找到原因“对症下药”,从而借助政府扶持和优化调整,以及中职学校发展目标自我调整两大方面切入,全面提升中职教育质量,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
作者:周杰 单位:湖南农业大学教育学院核工业卫生学校
参考文献:
我们社会目前的分配的制度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对比发达国家我们会发现,我们的一线操作者收入较低,社会地位较低,保障相对较差,生活状态总体也不是很好。可喜的是它正悄悄的发生着变化,看看周围的例子不难发现,一些行业的一线劳动者的工资水平较管理者已有大幅提高,正和西方发达国家的分配方式靠近。我想这也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由于愿意从事一线工作的劳动者减少了,“物以稀为贵”,自然他们的工资待遇会逐步提高,所以我们要对职业教育充满信心,度过目前的艰难时期,职业教育与中职生的美好未来即将来临。
要将职业教育很好的开展下去,让学生掌握一技之长,我们还要面对一些问题,比如在校的职高生中厌学混日子的学生多,破罐子破摔的学生多,学生管理困难,教学目标难以实现。学生家长也对高中、大学青睐有加,但很少关注自己孩子的自身特点,也不愿意正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所以宁可把孩子送去千军万马闯独木桥。学校和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可谓费尽心机,但“事倍功半”收效甚微,以至于老师对学生越来越没有信心,工作热情也日渐消退。
仔细观察我们的中职学生较十几年前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记得九九年以前中专生都是成绩比较优秀的,学习成绩在班级学校都是比较靠前的学生,他们学习自主性较好,能较好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课上课后学习比较认真,这样的学生老师教起来比较容易,日常管理也很轻松,但再看今天的学生,不再是老师家长眼中的乖孩子了,他们有个性,爱张扬,加之一贯形成的不爱学习的坏习惯,他们成了老师家长眼中的后进生,常常被边缘化甚至放弃对他们的关注,这就成了一种恶性循环,使他们不断的堕落,以至于最后自己也放弃了自己。我们职业教育要面对这个客观现实,面对学生实际,要随着时代、社会和学生本身的变化,合理的调整与改变我们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让这些孩子认识自我,回归本位,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学到一技之长。
中职教育一贯的教学方法是以课堂讲授为主,老师讲课方式与初高中的讲课方式差别不大,这就存在一定的问题,初高中生接下来面临的是升学,是继续的学习,仍然在校园里学习理论知识,而中职生毕业后面对的是社会,实际的工作岗位,所以他们接受的应该是更加实际的实用技能,所有理论都要为实际工作服务,这就要求,我们的中职学校、老师知道学生以后会用到什么,为学生毕业后的工作与发展做好理论基础与基本的技能素质培养。让孩子在由学生向社会转变的过程中更加的顺利。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模式也更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弥补中职生学习兴趣不足的共性问题。
中职教师不能闭门专注研究学问,老师要首先走出去,要认识瞬息万变的社会、市场形势,只有老师顺应这种形势,才有可能将信息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更好更快的适应社会。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职业学校的教学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我们要充分利用已经具有的优势条件,将教学工作办好。教学工作必须联系实际,将知识点用实验或是实际操作的形式教授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明白学习的目的与知识点的应用方式方法,只用让学者看到价值才有学习的动力。而且采取以实验与实践为主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深刻牢固记忆知识点,以后在工作中回想某个实验或是某次实践就较容易的找到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能够使学生在工作岗位中快速成长。我们的实验与实践做的越多、越贴合实际工作,那么我们的学生就能更快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我们的学校也更能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这是个良性循环。
我们说要重视实验与实践在教学工作中的应用,以使我们的学生成为更实用的人才,那么我们就必须做好几件事:
第一,中职教育必须帮助学生明晰未来的工作岗位大概状态,和中职阶段的学习方向与努力目标。
第二,中职教育要调整班级结构,严格控制班级人数,为的是在教学工作中能尽可能的照顾到每位学生,因材施教,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资源,尽量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第三,中职教育要与用人单位保持联系,采用订单式培养,针对用人单位急需岗位有针对性的加强训练。
石伟平:世界上通行的做法是建立相对独立的职业教育体系,构建职教直通车,通过国家资格框架,实现学历证书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的等值,加强普职融通。澳大利亚构建与普通教育相对的职业教育体系,其一、二级证书与普通教育的初中和高中学历文凭沟通;还在职业教育高级文凭上,开设研究生证书、研究生文凭课程,促使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衔接。这样,就建立起职业证照和毕业文凭之间的等值互换关系。职业证照制度的落实,也有助于在社会上树立“学力比学历更重要”的观念。
《教育》旬刊:中职教育的发展将会是一种什么样的趋势?
石伟平:中职规模萎缩,高职规模扩展,职业教育重心后移是世界职教发展趋势。中职教育重点将由学历(职前)教育转入全民终身(职后)教育。普通教育学历高移,以及人们对职教偏见诸多因素的影响,中职学校扩大学历教育招生成为一大难题,学校很难做大职前教育,职后培训则成为学校的发展方向。职后培训将不再是副业,而是主业。学历教育这个重点将向职后培训转移。国外的情况也如此。中职学校要考虑转型,即由规模化办学转向内涵式发展,要重新调整和确定办学定位、发展思路和内涵建设提高质量的策略,实行职前学历教育与成人职后培训相结合。
同时,中等职业教育出现综合化,由“就业导向”转向“升学导向”。如英国职业课程学习者中升学比例升高;美国、日本综合高中鼓励职业课程学习者升学;我国台湾综合高中与职业高中绝大多数有升学导向。
《教育》旬刊:如何做才能更好满足中职生的升学愿望?
石伟平:中高职衔接问题,是职业教育发展中绕不过去的问题。据调查,目前,中国中高职课程有30%的内容重复,必须做好中、高职衔接工作,拓展继续职业教育的通道。因为高职规模的扩大,对象的丰富,必然带来入口和出口群体的结构复杂性,这就无可避免地出现衔接问题。为此,许多国家都提出了实施无缝衔接,无论是对下――与中等教育的衔接,还是对上――与大学高年级教育的衔接都要采取积极的对策,而且这一课题将成为许多国家未来高职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重点和难点。其中必然涉及一系列问题,如中、高职衔接,职业分类,学分互认,教育等值,证书等值,经历等值,等等。
浙江省作为职业教育大省,随着中职教育的蓬勃发展,中职生就业率也逐年上升,到2013年以达到95%以上,不少中职学生甚至已经成为了企业产业升级的抢手“人力资源”,有的中职生年薪甚至超过10万。据统计,2010年至今,中职生共获得专利授权301项,其中发明专利11项、新型实用专利221项、外观设计专利69项。这些专利已有35项成功转让给30家企业,成交金额343万元。此外,另有30项尚未获得专利授权的小发明成果也已向26家企业出让技术,成交金额158万元。这些数字足以说明中职生的实践能力已经得到企业的广泛认可和赞同。企业认为中职生的研究成果不仅实用性强,适用性也很突出,最主要对企业来说资金投入少,也不需要添置大型尖端设备,更不需要花高价引进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这对企业和中职学生来说已经形成了很好的互利关系。
2浙江中职教育不足
2.1课程改革
浙江省中职课程改革取得成绩的同时也有不足有待完善,如课程培养目标定位还不太明确,在突出课程定位特殊性上还需加强,另外课程内容陈旧,教学计划缺乏弹性。
2.2师资队伍
针对浙江省中职师资队伍现状,提高中职教师保障机制、培养机制、评价机制、流动机制成为下一步应解决的主要问题。还应协调教育主管和行政区域之间,实现部分课程紧缺教师校际交流和异地兼职,使中职优质教师有效流动和共享。
2.3校企合作
浙江省中职教育校企合作领域狭窄,层次较浅,应提高中职学校对校企合作认识,加强中职校自身实力,切实遵循校企合作中企业的需求,避免“校热企冷”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