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5 14:52:3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小学生学习计划书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一、在校计划表
1、 上课老师没有让讨论的时候不能和同桌说悄悄话,打乱课堂秩序。
2、 在学校要有礼貌,见到老师时要问好,放学时要对老师说再见。
3、 下课的时候,可以在操场上玩耍或在教室里安静地看课外书,不能追逐打闹。
二、作业质量计划表
写作业时要用正确的握笔姿势,把字写得工工整整,不能毛毛糙糙的,写错三个字扣一面红旗,如果这个星期内被扣掉五面红旗的话,这个星期则不能玩电脑。
三、放学后计划表
1、中午放学后,回家读一小时课外书。
2、下午放学后,回家第一件事是写作业,写完作业后可以适当地出去放松一下。
四、作息时间计划表
1、每天晚上八点四十开始洗漱,九点准时上床睡觉。
2、早上六点五十起床,做一做简单的运动。
3、七点半骑自行车上学。
五、游戏时间计划表
1、星期一——星期四不能玩电脑。
2、星期五——星期日可以玩电脑四十分钟。
六、学习成绩计划表
1、语文考93分以上。
2、数学考95分以上 。
3、英语考97分以上。
这就是我的新学期计划,你们的呢?大家一起交流,让新学期充满惊喜,见证奇迹吧!
伴随新学期的开始,我已步入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年。为了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以便为初中紧张的学习生活打下扎实的基础。六年级为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我为自己制定了以下学习计划:
周一至周五早晨6:30起床,读英语20~30分钟,随后,边吃饭边听英语;内容北京师范大学《英语》和新概念《初中英语》。
周一至周四首先完成学校的作业,然后周一、周二和周四读新概念《初中英语》,读英语20分钟,然后电话教学。周二和周五共做2篇英语阅读新版《小学英语100篇》,做阅读前先复习上一次阅读中遇到的生词,然后再做当天的阅读文章,遇到不会的生词,待做完阅读后查明词义,并记录到书上。
周五放学后做奥数作业,按照老师的要求写明思路,且力图多种方法。每天预习第二天所学内容:语文要求圈出文中生字,并组词至少两个;读课文,了解文中大意。数学了解第二天所学内容,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英语找出生词,查明词义及读音。
周六、周日睡到自然醒,然后周六上午10:10上奥数课,老师讲解后做奥数作业中不会的题,要求写清思路;下午3:30上舞蹈课,然后休闲活动,例如读名著等。周日写学校的周末作业和新概念初中英语作业(含复习本周的课堂笔记),晚上6:30上新概念初中英语。
1.争取7月1日至7月20日完成语、数、外三门暑假作业。计划大概每天完成6面暑假作业。
2.预习语文六年级上册的古诗词,文言文,日积月累等等。并有重点的选择背诵。
3.预习六年级上册数学相关内容。
4.预习六年级上册英语的课程,默写有关单词,听磁带。
5.每天看课外书,报纸,还可以看看动画片,但时间不能太长。
6.写暑假日记一本,作文10篇,练好钢笔字。
第二,生活计划具体如下:
1.培养个人的生活能力,比如:做饭、洗衣服。帮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扫扫地,给父母捶捶背,帮父母买点东西等等。
2.预习语文六年级上册的古诗词,文言文,日积月累等等。并有重点的选择背诵。
3.预习六年级上册数学相关内容。
4.预习六年级上册英语的课程,默写有关单词,听磁带。
5.每天看课外书,报纸,还可以看看动画片,但时间不能太长。
6.写暑假日记一本,作文10篇,练好钢笔字。
第二,生活计划具体
1.培养个人的生活能力,比如:做饭、洗衣服。帮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扫扫地,给父母捶捶背,帮父母买点东西等等。
1.教师的素质
虽然在分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大部分的学习内容是由学生自己完成的,但教师在这一活动中仍然处于领导者与管理者的地位。尤其是在职校学生这个基础知识水平相对较弱的群体中,教师的综合素质对学生可以说是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在合作学习的准备期间,如果教师表现得不够热情或是出现其他的负面态度,就会导致学生从一开始就对合作学习不感兴趣,甚至产生抵触情绪。
2.学生的态度
在准备期间,作为学生应该明确意识到,所谓的合作学习不仅仅是从以往严肃的课堂教学转换成相对活跃的自学,而是要求将原有的学习项目通过与他人的合作、互动、交流,最终达到学习目的。并且,这一合作不单单是要求小组内部互动,还要求有组间的交流以及师生间的相互反馈。
3.评价的标准
对于学习成果的评价标准,不仅仅是要考查学生个人的最终成绩,还要兼顾评价合作的过程。这个过程既包括在合作过程中对自我意见的表达,也包括小组内部的相互协调以及小组之间的相互交流。这样一来,从三个角度多方面立体式地评价,既考评出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所收获的知识,又便于分析在这一过程当中学生与人合作交流能力的提高程度。
二、合作学习的过程
1.初步自学
首先,学生应该独立完成对基本化学概念的掌握工作。并且,在这一过程当中,身为教师应该首先给学生指明一个学习方向,然后再鼓励学生自主寻找学习重点,对自己无法弄清楚的部分内容提出具体的疑问,以便于接下来在小组内带着问题进行有目的的合作学习。
2.组内互动
接下来,学生们根据教师给定的学习方向与先前自己总结出的学习重点进行小组内的互动讨论,以解决自己的疑问,进而达到教师要求的学习目标。值得注意的是,我们所针对的群体是职校的学生,相对于普通高校或是中等院校学生,这一学生群体的个性更为活跃,这就是对课堂纪律的一个严峻的考验了,需要学生的自我约束意识以及教师及时有效的督促管理。
3.组间交流
完成组内互动,得出初步学习成果之后,各小组应在课堂上分别汇报研究成果,随即大家对各小组的成果进行比较。对于相同之处,加深印象;对于不同之处,再进行组间的讨论研究,找出错误所在,最终达成统一意见。
4.师生反馈
最后,由教师对学生合作学习的成果进行最终的评价。对于学业上的研究成果可以做出修正或是进一步的深入讲解;对于交流合作方面的成果也要做出细致的总结,以便之后的合作学习更好地进行。
三、合作学习的措施
1.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虽然说教师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起着引导促进的作用,但是学习的主体仍然是学生本身。教学过程的关键环节还是需要靠学生自身的努力去完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做到的就是更新观念,给学生营造出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师生建立在平等的合作关系上,充分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兴趣与独立性。
2.运用情境化学,培养学习兴趣
虽然职校学生的文化水平和基础知识都比较弱,但是他们对新事物的好奇心与操作能力还是比较强的。因此,教师可以将课本上的知识与现实生活当中的相关事例联系起来。再结合教材上的化学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亲身验证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现象。以促使学生在满足自身好奇心的同时,带着兴趣学习到新的知识,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加深记忆。
3.开发学生潜质,激励创新思维
作为教师,不要仅仅注重学生的基础学习,还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加以启发引导。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新,去开发自己的潜能。让学生们感觉到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到的每一项知识都是靠自己的努力总结出来的,都具有其实际应用的价值。
总而言之,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合作学习已经成为现代教学体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要充分地考虑职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并对其因材施教,就能够使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化学合作学习收获到更好的成果。
1.争取7月1日至7月20日完成语、数、外三门暑假作业。计划大概每天完成6面暑假作业。
2.预习语文六年级上册的古诗词,文言文,日积月累等等。并有重点的选择背诵。
3.预习六年级上册数学相关内容。
4.预习六年级上册英语的课程,默写有关单词,听磁带。
5.每天看课外书,报纸,还可以看看动画片,但时间不能太长。
6.写暑假日记一本,作文10篇,练好钢笔字。
第二,生活计划
1.培养个人的生活能力,比如:做饭、洗衣服。帮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扫扫地,给父母捶捶背,帮父母买点东西等等。
一、设计学生感兴趣的作业,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设计作业时,我们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具有童趣性和亲近性的数学作业,使学生研究、探讨数学的潜力得以充分发掘,成为一个学习的热情者和主动者。学生对作业感兴趣了,作业就能起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我们在设计小学数学作业时,抓住“有趣”两个字。
如:学习“比多求和的两步计算应用题”时,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每位学生准备一副扑克牌。J代表11,Q代表12,K代表13。同桌合作:一个出题,一个猜点。如:学习了“认识图形”后,可以设计这样的游戏:把一个同学的眼睛蒙起来,让他用手摸口袋里的图形,说出是什么?并说出是根据什么辨认出来的。这样的练习将所学的知识蕴含于游戏中,是学生最喜欢的数学作业。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不仅在学习中体验知识的魅力、成功的喜悦,而且还培养了他们用数学语言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使学生感觉到数学作业是一个游戏天地、学习的乐园。
二、设计自主性作业,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实施新课程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必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作业设计要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主动获取知识、分析运用知识的机会。学生通过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我设计、自我控制、自我解答,变“要我做”为“我要做”,从而成为学习的主动者、探索者和成功者。
如:教学完“生活中的大数”后,设计了以下三个层次的练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来选择练习。A.数一数,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数数活动。B.读一读,并说一说数的组成。C.用2、8、0、0组成不同的四位数。
这种作业极大地减轻了学生的负担,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作业,就能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保证了全体学生都在不同的目标下练有所得,使他们乐学而不厌,树立“我能行”的信心。
如:每一单元快结束时,我事先布置学生寻找或自己创作本单元你认为最典型或最容易错的题目,上交后由老师选择汇总成单元练习题,每题的后面写上“此题由××同学提供”。当这样的练习纸发到每个学生手上时,兴奋与自信显现在每个学生的脸上。学生做这样的作业也更认真了。
三、设计探究性作业,提高学生学习的成功感
获得成功是每一位学生的向往,也是每一位学生的权利,教师要为学生的多向合作营造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氛围,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敢于质疑问难,力求达到“情意共鸣沟通、信息反馈畅通、思维活跃流通”的意境。让学生主动探究,大胆创新,在作业中获得成功体验。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无论是学习还是日常生活均用到了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广泛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小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栋梁,学习信息技术是必不可少的课程。但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对于理解力、认知力等各方面还很薄弱的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吸收。对此,教师可以根据日常生活中小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将其感兴趣的一些事物,简单有趣的生活场景,小游戏等加入到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将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与生活化教学相结合,以增强小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学生印象,提高学生积极性,同时提高教师教学的效率。
1.课程内容生活化,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心智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小学生经常会因为理论性的课本知识比较枯燥而提不起学习兴趣,课堂上无法长期集中学习注意力。这种现象极大影响了小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同时也降低了老师的讲课效率。针对这一问题,老师可以利用小学生平时生活中喜欢看动画片、喜欢各类卡通形象等特点,在设计教学方案时考虑将小学生喜爱的卡通形象与课程内容相结合,让小学生在视觉、听觉等直接感官的感受上更加深刻。例如,在人教版小学三年级《小学信息技术》全册第2课“认识计算机”的教学中,教学幻灯片的设计可以使用小学生喜爱的“喜羊羊”“灰太狼”“机器猫”等卡通形象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在这些小动物的上方或周围标上本节课程需要学习的计算机的显示屏、键盘及鼠标等硬件的图片,然后再写明相应的功能。老师与学生互动时可以通过“机器猫头顶的硬件名称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呢?”这样带上卡通形象的问句起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作用。由于卡通形象更贴近小学生的日常生活,除了提高其学习兴趣以外,卡通形象的视觉效果更能加深其对课程知识的印象。小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每个老师可以根据所教任班级的具体情况,在课堂上每间隔10分钟或者15分钟播放30秒左右的比较轻快活泼的音乐,重新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2.教学过程生活场景化,加深学生印象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2-0245-02
在当今高科技网络时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已经深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给现代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变革。《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的建设应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同时应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因此,信息技术的运用,给教育的手段、方式、效果等带来全新的变革,它改变了小学生的学习方式,特别是优化了小学生的语文学习。
一、兴趣的激发
《语文课程标准》建议: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针对小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点,教师应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形象、具体的文字、图像、声音把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出来,用色彩、情感、疑问等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小小竹排画中游》一课,借小竹排顺流而下,带领学生观赏景色秀丽的江南水乡美丽的风光,体会作者欢快的心情,萌发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一年级新生,对江南水乡是陌生的,如何让学生能感受到水乡的美丽、肥沃,以致爱上水乡?信息技术的优势就凸显出来了。新课伊始,笔者通过播放江南水乡的风光(密密的树林,绿油油的禾苗,蹦跳的鱼儿,清脆的鸟鸣,竹排在清澈的水中畅游等画面),让学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为什么这么羡慕,看了画面你想说什么等等问题。通过观赏画面回答老师问题,可以说学生已经对江南水乡有了一番视觉和情感的冲击,调动起学习的兴趣了。接着学习课文就水到渠成了。
古人云:“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只有当学生对其学习内容产生兴趣,才会乐意去学,才会去积极思维。可见,恰当的运用信息技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教师用大量的资料口头介绍效果要好上很多。
二、情感的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教师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科学的思维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应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渗透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同时还要求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探索网络环境下新的教学方式;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王二小》一课讲述抗战时期小英雄王二小的英勇行为,本课学习目标除了识字写字,还有是学习王二小的机智勇敢,表达对王二小的崇敬之情。这样的题材有一定历史背景,离学生的生活远,单单凭借文本要到达学习目标有一定困难。因此,笔者先介绍历史背景,认识“儿童团员”、“扫荡”等词,弄懂其中含义,然后学习课文内容。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文本的基础上,体会到敌人的残忍,激发对王二小的崇敬之情呢?在学习课文一二三自然段后,笔者播放了动画片《王二小》假装为敌人带路,最后被敌人杀害的画面,伴随着《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歌声,笔者和学生已泪流满面。再回到课文最后两段:“突然,四面八方响起……就杀害了小英雄王二小”;“正在这时候……消灭了全部敌人。”学生在朗读时前后情感明显反差很大,前一部分低沉,为失去王二小感到无限惋惜,后一部分高昂,为消灭全部敌人、为二小报了仇感到痛快。学生的情感随着画面,随着歌曲,随着朗读,自然流淌、奔泻,做到形真、情深、意远,达到心灵的“唤醒”。
三、思维的促进
笔者十分赞同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儿童是用形式、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运用,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性,充分利用信息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直观、形象、生动的音视频图像,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一年级下册《识字6》是一组数量词归类识字。教学时笔者通过把数量词分类集中在四幅不同的图画之中,让学生在感受美丽景色的同时,认识事物,认识表示事物的汉字,初步感知数量词的用法。其中,学生对“一畦秧苗,一孔石桥”感到陌生,提出质疑,为什么不用“一棵秧苗,一座石桥”?此时,最佳方法就是运用多媒体的画面帮助思维,师图示并讲解:“一畦”与独立的“一棵秧苗”数量上是不同的。“一孔石桥”指一个孔洞的石桥。通过图示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让学生在认识事物的同时认字,既能避免单个字的抽象认识,又能激活儿童大脑中的事物形象,增强形象性、生动性。这就是多媒体技术的魅力所在,它不仅能激活儿童大脑中的事物形象,增强形象性、生动性,同时还能促进儿童思维朝着更大胆、更丰富的方向不断延伸。
四、视野的拓宽
自新课改实施以来,教学生活化已经被应用到教学工作的各个学科。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已经在各个教学机构中广泛应用。小学信息技术生活化,就是在新课改的理念下,将生活经验与生活场景更好地融入知识学习,在学生熟悉生活场景的同时,从源头上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同时,通过这种学习与生活统一的教学方式,也能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一、精选教学内容,让教学活动生活化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过程中,为了达到生活化要求,必须选择和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学内容,并且根据信息技术和基础技能、性格爱好安排相关课程进行学习,从而将信息技术的相关内容直接转化成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场景,调动学生生活、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力度。例如,在将艺术字插入Word文档这一节学习中,可以要求学生将自己作为代言人进行制作,通过简单的介绍爱好、兴趣,再用艺术字将其呈现,最后老师通过截图的形式将有创意的作品发表到群共享。通过这种方式的教学,老师不仅能熟悉学生生活、家庭以及学校环境,还能为学生提供生动的案例,把相关内容融入教学中,进而实现教材内容再造与充实。同时,这也是丰富教学活动的过程。
学习活动作为教学的主要载体,也是生活化教学的重点。因此,在现代化教学中应该活用教学活动与方法,将生活有机地融入课堂教学中。例如,在制作PPT中,老师可以将教案以微机教学的形式体现出来,让学生体验老师的角色。
二、构建生活化的教学评价
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效率和教师教学效果的一个考核。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很多老师由于过分注重学习成绩,从而忽视了其他方面评价。在生活化教学中,老师不仅要给予正确的评价,更要给学生学习的动力。例如,信息技术教学中,老师可以根据学生性格、年龄特点,进行趣味化、游戏化、激励化教学,让学生在被激励、被肯定的过程中,努力提高自己,发散思维进行学习。
小学信息技术生活化作为一项系统的教学过程,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应该加大研究力度,在不断总结的过程中,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
关键词 信息技术;课堂;探究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只有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为依托,将深奥生疏的知识简易化、生活化,实现知识的深入浅出,才能有效提高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一、寻找生活案例导入课堂,实现教学内容生活化
教学内容生活化要求教师,必须要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及日常生活习惯和爱好。在备课时,要努力精心挑选与小学生个性特点和认知能力匹配的且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例子作为课题导入或教学内容,并以学生兴趣爱好及知识基础作为课程设计的主要依据,将信息技术知识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实例相互融合,常能收到既化难为易,又能调动学生的主体性的效果。例如在“计算机病毒的防御”教学中,“计算机病毒”对小学生来说是个比较抽象的概念,直接讲授学生很难理解。那么,我就从生活中的实例导入,把“病毒”生活化。课题导入可设置为:教师走进教室后,假装打喷嚏,打喷嚏的同时用手或纸巾捂住嘴巴。然后发问:“同学们知道老师为什么会打喷嚏吗?”,大部分的学生都知道打喷嚏是感冒的征兆。教师继续发问:“那打喷嚏的时候老师为什么要用纸巾捂住嘴巴呢?”部分学生会答出:“因为不能让病毒扩散。”“对了,如果老师打喷嚏的时候不拿纸巾捂住嘴巴,病毒就会在空气中扩散开,然后随着呼吸进入同学们的身体中,同学们吸入病毒后会怎样呢?”学生回答“会生病”。教师就可顺着这学生的话题进入课题:“对,其实啊,计算机也跟我们人一样,一旦感染上病毒就会生病。我们人类染上病毒生病后会出现打喷嚏、咳嗽、发烧等症状,需要找医生治疗才能恢复健康。那么电脑感染上病毒后会出现怎样的症状?电脑染上的病毒与人类感染上的病毒是不是一回事呢?需要谁来给它进行治疗才能恢复健康呢?”在这样一个生活化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可将抽象、生硬的电脑知识同生活实例有机融合,用类比、有质疑的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又将低了学习的难度。
二、设计信息技术教学活动,实现教学过程生活化
小学生注意集中的时间较短,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注重声、图、做三者有机的结合,尤其要重视教学过程中的“做”。动手操作是信息技术教学的最便捷有效手段,也是教学过程生活化的关键环节。只有让学生多“做”,才能实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教学过程生活化,要求教师将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问题融入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动手运用已学到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信息知识与信息技能在生活中的价值和意义,来增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动力。教师在教学中,可灵活设计多种多样的活动,使教学过程生活化。例如Excel教学中,我将一份虚拟的班级考试成绩单作为样本,通过电子教室软件发送给学生,然后让学生根据样本对成绩进行排名、统计合格人数等。在学生电脑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巡视,观察学生的操作情况,及时给有问题的学生答疑解惑,去引导学生掌握Excel基础知识,切实提高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同时还让学生在扮演职业角色的实践中逐步培养起职业意识,让学生在真实、生动、活泼的生活情境中积极主动的接受知识,掌握技能。
三、改变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方式生活化
根据教学对象的个性特点和知识能力,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应更具灵活性,多样化。我们知道,只有贴近生活、生动直观的教学模式,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课堂教学才得以顺利推进,从而收获良好的课堂教学的累累果实。对比或类比教学是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被广泛运用。例如在教授计算机基本构造时,计算机中央处理器CPU的概念,学生很难理解。这时我就经常将生活中孩子们易于理解的事物来类比生涩的概念:大脑是我们人体最重要的部位,它支配着我们的意识和活动,而CPU就如同计算机的大脑,它控制并指挥者计算机的一切程序和运作。如果失去了大脑,我们人体就会失去生命,计算机如果没有CPU就如同一堆废铜烂铁,无法进行任何有效的工作。教师简单明了的比对,学生就能豁然开朗,了然于心。
四、关注信息技术学生个性,建立教学评价的生活化
传统教学评价往往仅局限于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学生其他方面展现出来的闪光点。在生活化教学中,教师需独具慧眼,从多角度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发现学生亮点,挖掘学生潜能。通过生活化的教学评价使学生发现自身优点,增强学生学习、生活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例如,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认真听课和记笔记的学生可获评“听课模范奖”;课堂上用于举手发言的学生,可获评“课堂小勇士奖”;课后认真完成作业的学生,可获评“作业小标兵奖”等。又如在Word文档的艺术字插入教学中,我就布置学生完成“我们的小家”的作业题,让学生用各种艺术字来简单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并简单介绍各成员的工作、性格、特长等。然后我将一些完成得较好的作品展示给学生欣赏,并对作品作者进行相应的正能量的评价和指导性的建议。生活化的评价更能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关注,可有效增添教师对学生的亲和力,拉近师生距离,提高学生学习生活的乐趣,充分激发小学生率真、活泼的个性特点,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总之,小学信息技术的生活化课堂教学,将散见在生活中、融合于生活中的信息技术,运用生活实例集中到信息课程中,使生涩、枯燥、深奥的信息技术知识简单化、形象化、生活化,它完全符合教学对象的认知规律及心理特点。生活化的信息技术教学,让生活进入课程,让课程贴紧生活,必将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信息课程的重视程度和学习的原动力。生活化了的信息技术课,会切实提高小学生的信息素养,采用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的教学模式,也正是小学生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的根本目的所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