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5 14:52:3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国考学习计划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文章编号:1005-6629(2007)01-0052-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1 前言
英国GCE(General Certificate of Education)A水平(Advanced Level)考试类似于我国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生的考试成绩被视为升入大学最重要的指标。A水平的考试说明也是编写高中教材与实施高中教学的重要依据之一。按学科性质分,GCE考试包括语言(Language)、数学(Mathematics)、科学(Science)、商业(Business)、人文科学(Humanities)、神学(Divinity)和艺术与设计(Art & Design)等各类A水平考试等。
GCE化学(物理学、生物学)A水平考试属于GCE科学A水平考试的一部分。它主要分为高级辅助(Advanced Subsidiary, 也称AS,下同)考试与第二(A Second Examination 即A2)考试两部分,两部分考试统称为高级(A水平)水平(Advanced Level)。若考生的AS考试合格,又希望获得A水平考试成绩,则可选考A2;若不继续选考A2,则只获得AS成绩[1]。不同大学或就业单位对考生的GCE考试科目有不同的具体要求,考生可结合实际选择考试。
2 GCE化学A水平考试简介
GCE化学A水平考试的目的、评价目标与内容、考试方案等主要由英国不同级别的政府授权的考试机构颁布。鉴于国内对GCE化学A水平考试的报导与介绍较少,以下主要结合英国最大的授权考试机构AQA(The Assessment and Qualifications Alliance)2005-2006年颁布的化学A水平考试说明对其作一些介绍。
2.1 考试的目的
AS及A水平化学考试说明的意图在于鼓励考生(1)逐步学习和理解基本的化学知识,逐步培养在特定的情境下应用化学知识的能力,发展面对新情境时所必需的技能;(2)加深对理论和实验之间的联系的理解;(3)认识到信息技术与实验仪器应用于化学的优势;(4)欣赏化学对社会的贡献以及科学知识与原理的实际应用;(5)维持与发展化学给他们带来的兴趣和快乐;(6)将与化学相关的不同领域的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
2.2 考试的评价目标
GCE化学A水平考试的评价目标(Assessment Objectives,简称AO)主要分为 ①知识的理解(AO1);②知识的应用、理解力、分析和评价(AO2);③实验和探究(AO3);④知识、理解与技能的综合(AO4)。其中AO1、AO2和AO3均适用于AS考试与A 级考试,而AO4仅适用于A2考试。表1为GCE化学考试的评价目标与要求;表2为各评价目标在不同GCE化学考试中的比重分布。
表1GCE化学考试的目标与要求
表2评价目标在不同GCE化学考试中所占比例
2.3 考试的内容
英国GCE化学考试内容由六大模块组成,前3个AS模块为高一年级的化学内容,后3个A2模块为高二年级的化学内容,二者在总的A水平考试中各占50%。每个模块所涉及的化学内容如表3所示。
表3GCE化学A水平考试内容
2.4考试的方案
GCE化学A水平考试主要包括笔试与实验两部分。所有笔试内容均为必考,而化学实验内容可根据实际需要选考。整个A水平考试分六次进行,每次考一个单元(Unit)。前三个单元的考试内容为前述之AS模块1-3,后三个单元的考试内容为A2模块4-6,其中第六个单元为综合性化学试题,全面考查前5个模块的化学知识内容。表4为GCE化学A水平考试的具体实施方案。
表4 GCE化学A水平考试方案
除AS模块3B、A2模块6A和A2模块6B外,其它每个模块的考试主要分为Section A和Section B两个部分,其中前者主要题型为短的结构性试题(Structured questions),这种题型采用考生必须自己以文字表达的问答题形式为主,其包含的问题具有较为明确的层次性,是分别针对不同层次的测验目标而设置的,并据不同的层次赋予不同的分值;后者主要为拓展性试题(Extended questions),这种题型类似于我国化学高考的的信息给予题的,它要求考生须能依据题目所提供的相关信息,或结合部分已学的化学基本概念与原理,有效解决新的化学问题。
A2模块6A考试由40道客观性试题,即单项选择题(Multiple-choice items)和配对题(Matching-pairs items)或填空题(Completion items)组成。
AS模块3B与A2模块6B考试内容为除笔试外的选考内容,它们主要以实验考核的题型为主,均要求考生在中心评价的实验工作(Centre-assessed Coursework)或实验考试(Practical Examination)中选考一项。中心评价的实验工作则在AQA授权的中心进行,该中心根据学生在实验工作中的表现,按照AQA提供的相关评分标准,从计划、应用、分析证据得出结论、评价证据和过程四个技能方面为考生打分,并由AQA最终审定考生的成绩。其中活动的数量、类型和时间AQA不作统一和具体要求,由各中心自主掌握[2]。对于实验考试,以新加坡2005化学高考采用的英国GCE化学A水平考试为例,它通常由四道实验题组成(完成时间为2.5小时),前三题(如用氧化还原滴定的方法确定IOn-的n值;酸碱滴定能量变化规律的探究;两组分混合物的鉴定)旨在考查学生的实验动手操作及问题解决的能力,它们先为考生提供特定的化学情景及(含相关实验药品和仪器、实验数据表格、有关的化学反应式等),并通过经精心设计(有良好的层次性)的问答题引导学生按部就班地完成实验或探究过程,其中包括记录有效的实验数据(如药品用量、温度计读数等)、根据实验数据描点作图、如何解决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困难、进行相关的化学计算(如利用滴定的反应原理计算某反应物的物质的量浓度等)、考虑变量的影响(如中和反应过程能量的变化与所加入的碱液的体积关系如何等)、如何减小实验误差(如探讨“分步滴加”与“一次滴加”两种方式造成的实验误差等)、预测有关的实验现象(如预测往两组分混合物中加入某种化学试剂后出现的可能现象等)以及推导实验结果等;最后一题则偏重于评价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它要求考生按照指定的某化学实验(如金属锂与冷水的反应),设计实验的反应装置(包括每一个反应装置及其规格、如何保证装置的气密性、反应物的量的取值范围等)与解释某些“反常”的实验现象(如分析“为何常温常压下某同学所制得的1摩尔的氢气的体积只有22升,而理论计算值为24升”)。
3 GCE化学A水平考试评析
与我国化学高考相比,笔者将英国GCE化学A水平考试的特点归纳如下:
(1)考试内容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考试内容强调“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表现为旨在鼓励考生将化学学习与自身专业技能的提高及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联系起来。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2)考试的评价目标(AO)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譬如针对考生不同的升学或就业意向设置不同层次的评价目标,非常明确与细致,力求对其进行客观有效的评价。与我国化学高考相比,其对学生机械记忆书本的化学知识方面的要求相对不高。
(3)考试内容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对不同水平的考试(如AS或A水平考试)要求也有所不同,考生只有在打算参加A水平考试的前提下,才需要附加选考A2模块的内容;另外,与我国化学高考相比,其覆盖面较大,如对于选考A2模块的考生,要求他们必须修读高级无机化学、高级有机化学和高级物理化学等内容(如过渡金属、氧化还原平衡、有机合成与分析等);而我国化学高考内容主要集中于对基础水平的化学内容的考查上,若涉及大学化学的内容,一般以信息给予题的形式出现,降低化学内容的难度。
(4)考试题型体现多样化。如前所述,GCE化学A水平考试的主要题型包括选择题、配对题、填空题、问答题(含实验题与计算题)。与我国化学高考相比,其问答题所占的权重最大,能更有效地考查考生对某化学概念或知识原理的理解,以及其文字表达的能力和信息提取、加工与运用的能力;而选择题的比例较小,一定程度上降低考生答案的投机取巧性。另一方面,实验题型的问答题分若干小题(多达9小题)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作答,有利于在实验考核中加强与完善学生的实验思维的系统性与合理性。
(5)考试实施的分阶段性。整个A水平考试分6个子单元完成,总共需要11.5小时。分阶段考试主要出于对不同模块内容知识点考查的细致性及全面性的考虑。我国化学主考时间为2小时,所考查的知识点不可能面面俱到,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难于更全面有效地评价考生对相关板块(如“化学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称为一个板块)的理解与应用。
(6)考试重视化学实验的过程性。在AS模块3B和A2模块6B的实验考核中,无论是中心评价的实验工作或是实验考试,考生都要求必须按给定的化学情景动脑设计与动手实施实验。考核的重点在于通过对许多实验细节(如所用实验仪器的规格及用量等)的考查,有利于化学教学工作者能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实验能力与科学探究的素养。我国化学高考的实验考查大部分仅仅落在纸笔设计或模拟实验的层次,致使许多动手能力较差的学生仍能在实验题部分获得高分,即学生的实验能力难于被客观地给予评价。
(7)考试注重学生多种能力的考查。结合上述考试题型与内容来看,GCE化学A水平考试着重考查考生的能力主要有:问题解决能力(包括计算类和开放性类化学问题解决能力等)、实验能力(包括实验设计、实验操作、绘制实验图表、实验问题解决能力、分析与得出结论能力等)、知识迁移的能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等。尤其在对实验能力考查的有效性方面,是我国化学高考相对欠缺的。
(8)考试强调STS思想的渗透。
参考文献:
[1]赵保钢.英国GCE物理课程科学探究能力评价的特点[J].课程.教材.教法,2005(9):93-96.
这里要说明的只是国民经济计划学是否只是社会主义专有的问题。至于社会主义国民经济计划学和资本主义国民经济计划内容的共性和特性的关系问题。正是我们在这里需要加以说明的主要问题。我们的基本观点可以概括为一句话,社会主义国民经济计划学研究的内容和资本主义国民经济计划学研究的内容就其自然属性而言具有共性,就其社会性质而言具有不同的特性。
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国民经济计划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其研究对象及内容是存在着二重性的,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其自然属性即通过计划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其社会属性即通过计划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国民经济计划学主要研究国民经济比例关系变动的规律性,只要是社会化大生产.就要按比例的发展,就要研究使国民经济按比例发展的纯技术性的针划方法。从这个意义上它所涉及的是自然属性方面,各个社会并无什么区别。这也就是不同社会国民经济计划学所具有的共性。正如马克思所说指出的“要想得到和各种不同的濡要t相适应的产品量,就要付出各种不同的和二定数t的社会总劳动是,这种按一定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必要性,决不可能被社会生产的一定形式所取消,而可能改变的只是它的表现形式,这是不言而喻的。”①但人类社会的社会化大生产除了具有自然属性方面以外,还具有社会属性方面.正如马克思指出的:“他们(指人们一编者注)如果不以一定方式结合起来共同活动和互相交换其活动,便不能进行生产。为了进行生产,人们便发生一定的联系和关系.只有在这些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范围内,才会有他们对自然界的关系,才会有生产.”②社会主义国民经济计划学必须通过处理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利用反映这种经济关系的各种经济手段来实现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调节社会主义生产,发展国民经济,达到满足人民群众需要的目的.这便是社会主义国民经济计划学的特性,亦即它的社会属性.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国民经济计划学的社会属性是不同的。
在国民经济计划科学体系建设上,要正确处理其内容的共性和特性的关系,既不能象过去那样片面的否定资本主义国家存在着国民经济计划和国民经济计划学,在教学和研究过程中,单纯地强调它的社会属性产甚少研究自然属性方面,影响这门学科的发展,一也不能片面地否定国民经济计划学所具有的特性,一味地强调其共性,把两种不同社会属性的计划学混为一谈。针对我国过去强调计划学社会属性较多的情况,现应在坚持必要的社会属性的前题下,来深人研究其自然属性方面,要借鉴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计划的经验和教训.研究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来发挥计划调节的应有作用,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国民经济计划学。现许多同志提出要建立“一般计划学”,其意义在于推动我们去大力研究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东西方制定计划的共性内容,强调研究计划的自然属性.但也应该看到,不考虑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环境因素(如社会制度)、具体国情.建立只反映自然属性的“一般计划学”设想在现实经济实践中是很难行通的。
二、社会主义国民经济计划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
建国以来,我国国民经济首先是通过“一化三改”将国民经济转移到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荃础的轨道上来,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国民经济计划学。无庸讳言,从那时起到为止这一段长时期中,我国搞的实质上是产品经济,国民经济实际上按产品经济模式运行的,国民经济计划学实际上也是产品经济计划学。党的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明确地肯定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党的十四大更进一步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而实现了理论上的重大突破。随粉产品经济的坚冰被打破,商品经济的迅猛发展,作为指导国民经济发展和运行的国民经济计划学虽然在某些方面作了一些改进,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就其科学体系、框架结构和内容上来看,却没有根本上从产品经济的束缚下解脱出来,血肉相联地注人到商品经济的肌体中去。
事实证明,现在的国民经济计划学仍然相当严重的滞后于商品经济发展的实际,更不要说,理论走在实践的前面,有力地指导实践的发展了。
市场经济可以说是一种经济体制,在这种体制中,一般经济活动都是以市场为中心而展开的,市场机制是配置社会资源的基本方式。在这种体制下计划还有无存在的必要?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当代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钧是以市场调节为基础,政府调控包括计划调节为辅的经济调节机制。法国经济学家马赛和帕斯卡隆,他们从法国实施计吃叼仁的实践中提出了二元调节的理论,认为计划与市场是有相互补充的关系,市场通过价格波动传递信息,对经济进行短期调节,计划则启发一种长期决定.提供未来环境中由珍贵信息组成的预测,象航标一样指导国家行动.计划是市场的调节者,是总市场化的研究者.是不确定因素的削减器,是反盲目生产的手段。因此,一个合理的权力体系应该结合计划与市场进行二元调节。在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中,计划的基础是市场.从上可见,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是不要国民经济计划学,而是不要产品型国民经济计划学.要的是市场型国民经济计划学,把国民经济计划学建立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它在指导社会主义经济实践中巨大作用。
要把计划学建立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我们必须首先要在进一步彻底破除产品经济观念和确立商品经济观念的基础上,破除产品型计划观念,确立市场型计划观念。为此,我们就必须进一步搞清产品型计划与市场型计划的不同特点:
(一)从计划的范围和着重点上看,产品型计划襄括一切,是有全面的搜盖性,即包括社会再生产的所有环节,国民经济所有部门,经济、社会和科技所有方面,但其着重点实际上是重生产、投资计划,轻社会、科技计划,重生产环节的发展,轻流通、消费环节的发展.市场型计划从宏观调控的意义上讲仍具有全面的硬盖性,需制定经济政策、经济杠杆等手段进行宏观控制,但它的着重点,是把市场能够正常调节的部分还给市场调节.而把市场不能正常调节的部分作为自己调节的重点,如去解决“市场失灵”问题,把市场无力提供具有“同时共享性”的公共产品以及污染等外部效应问题纳人计划管理的范畴,把建立、维护和管理平等自由竞争的市场,反垄断以及弥补市场调节果,克服市场调节盲目性等列人计划工作的重点。
(二)从计划所使用的调节手段来看,产品型计划,项目无论大小,产品无论巨细均纳人指令性计划,具有强制性,经济的运转和计划的实现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市场型计划的手段一般有国家订货或提供信息的指导性计划,产业政策、外贸政策等政策性计划;财政和金融手段,法津手段以及少量适当的行政手段,其计划不具有行政约束力;
(三)从计划的分配环节上看,产品型计划用物资分配和划拨清算的办法取代了市场交换,生产资料尤其如此,实际上实行的是否定市场无流通的产品分配制度.而市场型计划的确定则以市场为基础,列人计划的产品都要通过市场交换,实现其流通,而不是采取直接分配的形式;
(四)产品型计划是直接的计划,上下一般粗,企业没有自,不能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而市场型计划则尊重企业作为商品生产和经营者实休的地位,给予企业微观计划的制定权;
(五)在许划所使用的方法上,产品型计划制定计划的方法,主要是传统的静态的编制计划特别是年度计划的方法,经济的发展难以根据经济的实际情况的变化而调整;而市场型计划制定计划的方法,主要以编制年度计划为主的方法转变为主要编制中长期计划的方法,由静态的计划方法转变为动态的计划方法.主要研究编制计划的方法转向主要研究规划和调控的方法,并加强市场调研的方法;
(六)在计划应履行的职能上,由产品型计划的指导、组织执行和监督的职能转变为市场型计划的宏观决策与调控、社会经济服务与协调和微观建立与塑造的职能.
从上可见,产品型计划和市场型计划是有很大区别的。应该承认由产品型计划转变为市场型计划,意味着计划体制的根本性变化,它必须通过计划体制的改革来加以实现,这也是计划工作的一场深刻的革命,因而是艰巨复杂的,不是轻而易举的。同样应看到的是,自以来,我国由产品型计划向市场型计划改革的轨道上已经前进了若干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冷静地说这个转化仍处于初期阶段。国民经济计划学应对这个转化的全过程及其发展阶段作出理论概括并揭示其规律性的东西,以反映和指导这个转化,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就必须根据市场型计划的特点来改造计划学的内容。
三、国民经济计划学中的定性和定t的关系
国民经济计划学要解决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问题,就应该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作出定最分析.可以说,没有必要的数t分析就不能完成这门学科的任务.没有定性分析的定盆分析只是数学游戏,没有任何意义;没有定量分析的定性分析,定性分析也是说不清楚的,我们可通过定全分析来完善定性分析。但是回顾这门学科过去的状况,则存在着重定性分析轻定t分析的倾向。在定t分析上,由于较多地采用静态传统计划方法,使定t分析很大程度上存在着主观随意性、模糊性、不规范性,并显得支离破碎不成体系即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在近几年强调采用的现代计划方法,对加强定量分析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方法和实践两张皮的结合上没有很好的解决,影响了定t分析的具体效用;在内容章阐述中所引人的数据上.也往往陈旧过时,数据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在向市场经济转轨中.有些只适用过去产品经济的计划方法现仍保留在计划学内容中,这就更造成了定全分析与经济发展实践的脱节,在阐述某些理论原则时,不是把作为国民经济计划学经济理论基础的政治经济学已经阐明了原理作为前提和出发点,运用它来指导本学科独立内容的建设,而是相当程度上存在着重复经济理论原理的现象,而且与部门经济学的内容也有相互重复现象。我们认为上述问题必须在体系结构和内容安排上进一步加以改进。
在定性分析上,要尽快使之转移到市场经济的轨道上来.要在政治经济学和部门经济学已阐明原理的基础上,完善和发展具有自己特色的计划理论。要加强定量分析,除了前面市场型计划第五个特点所阐明的计划方法的几个转变而外,要变传统的静态的综合平衡分析为总量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总体性平衡是全面的价值平衡,过去的财政、信贷、物资、外汇和劳动力等专项核算,已不能完整地反映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民经济的总体平衡;要变比例的量的分析为结构分析。市场经济要求我们不能停留在比例关系的静态的研究上,而应从动态的结构变动中研究产业变动的量的规律性;要加强现代化方法的运用如消费的分析和预测、资本产出比、部门间投人产出分析、线性规划、经济计量模型和模拟模型的研究和运用,要把现代方法和传统方法融合起来以计划工作的过程即计划调查、计划设计、计划预测、计划决策、计划调控和计划评价为脉络,研究汁划方法.研究计划方法在计划工作各了阶段上的具体运用,使计划方法的运用系统化、规范化;还要在内容的阐述由及时引入必要的数据,结合必要的实证案似分析。
四、正确处理自我完普与借鉴吸收的关系
为纪念化学学科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对人类文明的贡献,联合国将2011年定为“国际化学年”。2011年正值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的前身国际化学会联盟(IACS)成立100周年,也适逢女科学家居里夫人获得诺贝尔化学奖100周年。2008年12月31日第63届联大通过决议,将2011年定为“国际化学年”(International Year of Chemistry),主题为“化学――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未来”。国际化联希望活动能够增加公众对于化学的欣赏和了解,提高年轻人对于科学的兴趣,培养对于化学未来发展的热情。“国际化学年在中国”系列活动2011年4月9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正式启动。作为化学大国,中国积极响应,组织推出以“化学――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未来”为主题的“国际化学年在中国”系列活动。
在国际化学年中做点什么,这是我们很多化学工作者的共识,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在不同的场合搭建不同的平台,让更多的人来了解化学。化学中考试题搭建的这个平台,就能够较好地让更多的学生更加了解化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喜好化学,热爱化学,鼓励更多的青少年探讨、研究化学。
我通过对2011年近100个省市的化学中考试题的分析,发现了有相当一部分省市的化学中考试题都有以国际化学年为背景的,如安徽省、江西省、上海市、重庆市、南京市、苏州市、佛山市、泉州市、莆田市、烟台市、沈阳市、平凉市等,可见这些省市的命题教师对国际化学年在中国的热情之高,也充分反映出这些教师对化学的一种强烈的责任感。这些试题都是以国际化学年为背景,紧扣主题“化学――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未来”,这些试题不仅承担了对初中化学水平的考查、高级中学的选拔功能,而且有很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考查目标,让考生在参加中考的同时了解更多关于化学对人类进步和文明的重要贡献,感受化学的魅力,让更多学生更加热爱化学。如江西省2011年化学中考试题的第20题:
联合国决定2011年为“国际化学年”,其活动主题为“化学――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未来”。
(1)化学――使生活丰富多彩。下列主要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填序号,下同)。
A.涤纶制成的航天服 B.纯棉内衣
C.不锈钢茶杯D.塑料桶
(2)化学――为健康保驾护航。超超奶奶骨质疏松,医生建议奶奶使用。
A.葡萄糖酸锌口服液 B.钙片
C.加铁酱油 D.含氟牙膏
(3)化学――让未来充满希望。纳米材料石墨烯可能帮助科学家实现修建太空天梯的构想。石墨烯由碳原子构成,请推测石墨烯可能具有的一条化学性质。
此题不仅具有一般试题的功能,而且突出了国际化学年背景主题,将化学与生活和未来诠释到位,让阅读者真切地体会到化学的魅力所在。它不仅使生活丰富多彩,而且为健康保驾护航,更让未来充满希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化学的热爱,所以这是一个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好试题。
又如2011年福建省泉州市第16题:
为纪念化学学科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对人类文明的贡献,联合国将2011年定为“国际化学年”。请回答有关问题:
(1)材料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材料技术和应用与化学科学的发展密切相关,下列材料属于合成材料的是(填序号)。
A.不锈钢 B.聚乙烯塑料 C.高强度陶瓷 D.钢筋混凝土
(2)化学科学为防治环境污染发挥重大作用。例如,用纳米级的某种氧化物做催化剂,使汽车尾气中的两种有毒气体CO与NO反应转化为两种无毒气体,其中一种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这两种气体是和;
(3)化学电源在生产、生活、科研中应用十分广泛。例如,
银锌纽扣电池的反应原理是:Zn+AgO+HO Zn(OH)+2Ag,
该电池在使用时能转化为电能;
(4)化肥的发明和使用,大大提高了全球的粮食产量,其中“合成氨技术”、“尿素生产技术”等功不可没,在加热、加压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氨气(NH)反应生成尿素[CO(NH)]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本题紧扣化学学科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对人类文明的贡献这一主题,分别从材料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化学科学为防治环境污染发挥重大作用,化学电源在生产、生活、科研中应用十分广泛以及化肥的发明和使用,大大提高了全球的粮食产量等角度来阐述。试题既涵盖了化学命题教师对化学学科的深厚感情,同时通过试题又把这种情感传递到了考生,而且这种感情的传递不是苍白地说教,也不是生硬地描述,而是通过具体的事实告诉学生:化学与我们密切相关、化学让我们生活得更加美好,让更多的青少年热爱化学并且将来投身到化学学科的领域中。
再如2011年上海市填空题第2题:
联合国将2011年定为“国际化学年”以彰显化学对知识进步、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重要贡献。
①拉瓦锡通过实验揭示了质量守恒定律……
②科学家发现月球表面陨石坑中存在固态的HO,还有Hg、NH、CH等物质……
③化学的使用大幅度提高了粮食产量……
上述这些中考化学试题不仅以国际化学年为背景,而且试题内容也是紧扣化学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在人类进步中的作用,在未来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等等。
实际上,其他涉及国际化学年主题的省市中考题也大多能够较好地突显出主题的内涵。但也有个别省市试题尽管冠上了“国际化学年”这一背景,但试题本身与主题无关。
如某市中考试题:2011年被第63届联合国大会定为“国际化学年”。……下列措施,不利于节能减排和改善环境的是( )。
A.开发太阳能、风能 B.推行“限塑令”
C.推广乙醇汽油D.焚烧秸秆
也就是说这道题目把[2011年被第63届联合国大会定为“国际化学年”]去掉是一样的,尽管命题者出发点是好的,关注这一化学盛事,但题目本身却起不到对学生情感教育这一目标,所以这也是命题者在命题过程中要多思考的地方。背景材料在试题中的价值是什么,是为了设置才引入的还是要达成一定的教育目标?我想这值得我们每一个命题老师思考。希望有更多的化学老师关注化学学科的发展,关注国际化学年,主动搭建更多平台,让更多的公民正确地认识化学对人类的伟大贡献。
参考文献:
2015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化学试题严格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和《2015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纲要》命题,既注重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又注重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同时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施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起到了真正的导向作用。试题取材于真实的日常生活和科学实验,精心设计了符合学生知识和技能水平的试题情境,体现化学学科的应用价值。
一、考生答题情况
我县抽取样本300份,其中有效样本297份,平均分为40.68。
二、教学建议
根据中考学生答题情况分析,结合阅卷感悟,我对日常化学教学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更加关注“后进生”的发展
从今年中考化学试卷的抽样分析情况来看,考生得分分化较大,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得分偏低。如何解决学生低分率偏高的问题,的确值得反思。这里固然有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方法不恰当的问题,但教师是否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了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认为老师在教学中应当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做到因材施教。
2.全面落实《课程标准》和《考纲》的要求,扎扎实实夯实基础
《课程标准》和《考纲》不仅是教师教学的准则,也是中考试题的命题依据。2015年安徽省初中化学毕业学业考试,在考查学生初步运用学过的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简单问题能力的同时,注重考查学生的科学态度、方法和关心社会的情感。无论题目的难易都以课本中的基础知识为依托,一题多点,因此坚实的化学基础、清晰的化学结构是化学知识在具体情境下应用的重要基石。所以,我们教师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认真吃透教科书,把握《课程标准》和《考纲》的要求。
3.重视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良好习惯的养成
无论是容易题还是难题,都是以重要的基础知识为基础、为依托展开的,而部分考生多因基础不扎实而导致在一些基础题中失分,从历年中考来看,初中化学中的那些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始终是中考的重点,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应强调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教学,尤其是化学用语的规范化书写,以减少不必要的失误,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细心读题、规范答题的好习惯,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审题、解题能力,减少不必要的失误。
4.重视科学探究,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习兴趣,获得实验技能、启发思维,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适当加强实验的探究功能,通过互动教学,让学生来提出假设,制订计划,设计实验,比较差异,交流总结,将科学探究与学生能力的培养真实落到实处,让学生的科学素养真正得到提高。
5.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在阅卷过程中时常能感受到部分学生能正确理解题目的涵义,但在作答时却无法用科学严谨的语言表述出来,尤其是在实验设计题中失分较多。这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多给学生自我表达的机会,多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其次,教师要发挥示范作用,自己的语言一定要严谨、清晰、通俗、简洁,要让学生能有较强的模仿性。最后,学生语言陈述中出现缺陷和错误是很正常的事,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辨明陈述中的问题,找出原因,进行指导,以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6.培养学生对图形、表格的观察、分析能力
2014年的中考化学试卷有12张图片、4个表格,而2015年共有24张图片、4个表格,这说明中考对考生利用图片、表格进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力度在逐渐加强。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收集一些与内容相关联的图表,先让学生多接触图表,初步学会从图表中获取相关信息,然后再找出相似的图表,让学生进行分析、比较,进而归纳总结,加以区分。最后从一个图表中找出多个知识点的相关信息,并对同一个知识点能自己创建多种图表,将信息表示出来,这样既提升学生分析理解图表的能力,又强化基础知识的综合应用和灵活掌握。
7.联系社会实际,关注社会热点
化学教学的作用是全面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学生从书本上所学的知识有时与学生的经验、现实世界的联系不是那么显而易见。因此在教学中,要想方设法从生活、生产、社会现象、历史中提取素材,创设情境,将化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自然的情感和品质,让学生深切感受到化学学习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什么是小学生文本细读的心理过程?这是心理学中相当重要而又意见纷呈的问题。从现代学习控制论的基本原理来看,行为主义、结构主义、实用主义三种学习观所强调的学习过程,正好是其文本细读反馈环路的不同组成部分。行为主义――强调刺激在效应器(R)和感受器(S)之间引起了行为变化,即R-S;结构主义――强调刺激由感受器传输给脑神经(O),从而形成认知结构,即S-O;实用主义――强调心理活动对适应刺激时所引起的效应器官的机能活动,即O-R。如果把这三者连接起来,就形成了一个反馈环路。
较清晰较具体的小学生文本细读的心理活动过程,就是知识刺激阶段、思维操作阶段、言语表达三个阶段,刚好形成一个学习反馈控制环路。其中,后两个阶段的主体是学生,第一个阶段则主要由外部环境给予提示和控制。当内外和谐一致时,便体现出小学生文本细读的心理过程:1. 感官的知识刺激(听、读、看);2. 大脑思维操作(加工、处理、贮存信息),发出言语指令,将获取的信息转化为机能活动(说或写);3. 反馈到所接受的学习目标,检出偏差、纠正偏差,达到和原来的学习目标一致。
二、基于细读心理,优化教学设计
1. 知识刺激阶段――目的、兴趣占先机。
小学生文本细读心理过程的知识刺激阶段又叫“信息输入阶段”。指在细读文本之前,先确定知识刺激点,即确定明晰的细读目的,然后围绕细读目的,补充相关知识,形成认知前提,并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情感前提。形成认知前提和情感前提的这一行为又称“前置性反馈”,整个“前置性反馈”的过程便是知识刺激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提供具体明晰的细读目的,补充与文本契合的相关材料,激发学生细读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在细读目的的引领下,以兴趣为内驱力,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在细读文本前抢占先机。例如,窦桂梅老师在执教《圆明园的毁灭》伊始,就以“看到课题时你的眼前会有怎样的画面?”引发学生畅所欲言,学生纷纷表达对圆明园毁灭的惋惜之后,窦老师顺势引导学生带着“圆明园被毁灭了,毁灭的究竟是什么?不应该毁灭的是什么?永远也毁灭不了的又是什么呢?”的思考走进课文学习。明确的细读目的,激发了学生走进文本和细读文本的极大的兴趣。
2. 思维操作阶段――圈画评点不可少。
小学生文本细读心理活动的思维操作阶段又叫“信息编码阶段”。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小学生根据细读目的进行阅读。在阅读理解中,有运用旧知识、旧方法,有学习新知识、新方法。在新旧知识和方法的相互碰撞中,使小学生的知识和方法得以同化顺应,能力和情感都得到了发展。这个阶段内隐的心理活动要求小学生必须在强烈的目标意识下,使思维活动紧紧围绕学习目的展开。同时教师要教给学生运用圈、画、评、点等有形的阅读方式阅读,使学生的内隐心理活动留下可供观察的思维痕迹。例如,张祖庆老师执教《金钱的魔力》,在进行到第二板块――聚焦托德的“笑”,要求学生默读第六自然段,拿起笔圈圈画画,想一想这个片段中哪些文字具有漫画风格;也可以在关键词边写一两句批注,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再如,盛新凤老师执教《跨越百年的美丽》,在教学的第三个环节“实验室里的居里夫人”时,先用课件向学生展示自己做好的批注,然后向学生提出,默读课文中相关段落,思考文中写到居里夫人几个疲倦的原因,并像老师一样做好批注。
正是这样指向细读目标的圈画批注,引发了学生具有思维价值的交流。同时教师或同学在“细读”过程中提供的反馈信息,也可以成为调节“细读”活动的重要依据,使文本细读活动始终指向于目标。
3. 言语表达阶段――说写讲练共徘徊。
小学生文本细读心理活动的言语表达阶段又叫“信息输出阶段”。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要通过“细读”进一步推进学生做出相应的言语反应,以促进小学生的思维操作活动,把内隐的思维活动变换为可观察的言语行为,最终达到有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终极目标。在这个阶段,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大胆地说(讨论、回答问题)、读(各种方式的读)、写(做练习、写模仿文),通过观察学生外显的言语行为,判断学生内隐的思维活动,并把学生的言语行为同细读目的相对照,及时调整、纠正或补偿教学行为,使之不偏离细读目的。
例如,王崧舟老师执教《与象共舞》,在该课结尾处以角色互换的方式引导学生用朗读对文本进行了精彩的演绎:第一轮,王老师出示课文人象共舞的段落,要求学生把文本中的“观众”“人群”换成“我们”,引导有感情地朗读,学生很快进入情境,读出了此时观众陶醉其间的场景。紧接着,王老师再要求学生把文本中的“象群”换成“我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学生此时更加兴趣盎然,许多学生边读边模仿大象跳舞的动作,课堂气氛高涨,连听课的教师也沉醉其间。正是王老师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高超的导读技术,让学生在一遍又一遍的朗读中,深刻体会到人象合一,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亲密无间,同时也内化了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
再如,曹爱卫老师执教《找春天》最后板块时,出示了一组春天特有的景物图片:春雨沙沙,小鸟叽叽喳喳,桃花朵朵,柳枝飘扬。向学生提出:“小朋友,春天这个害羞的小姑娘还会躲在哪里?你能学着课文的样子写一写吗?”随着曹老师的这一问,小朋友在之前的学习铺垫下,轻松动笔,写出了不少精彩的句子……
中图分类号:G634
文献标识码:B
2006年全国高中生化学竞赛(省级赛区)已经于9月10日举行。跟往年的试题相比,今年的试题在试卷长度、题目类型上基本稳定,在内容上主要涉及到原子结构、分子结构、晶体结构、配合物等理论和常见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在知识点上仍然注重基础,当然涉及的知识水平是高于高中化学,大致与大学低年级课程相当,在能力上强调学生获取信息、加工信息、从化学视角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考查。但是,今年试题也稳中有变,第一次出现开放性的有机物合成题、突出了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在题意表达上多处出现用英语或代号等。今年的试题对今后高中生化学竞赛(省级赛区)的辅导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1 例析06年试题的特点
1.1继承了传统题型跟往年的全国高中生化学竞赛(省级赛区)试题一样,今年的试题仍有许多常规题型,体现“思维容量大,应答书写少”的命题意图。
1.1.1科学谜语题
这类题与我们平时的“猜谜”有相似之处,但又有不同。平时“猜谜”得出的谜底是猜谜人已有的知识,一旦被猜出,感觉就很自信;而科学谜语题的谜底、却是大多数学生未知的知识,所以,即便得出了结果,也会觉得是难以把握。当然,也不排除学习主动、肯钻研的学生已经有了该知识,但绝不是一般的高中学生能够具备的知识,由于得出的结论是新的知识,所以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要求特别高。
例1(第6题)潜在储氢材料――化合物A是第二周期两种氢化物形成的路易斯酸碱对,是乙烷的等电子体,相对分子质量30.87,常温下为白色晶体,稳定而无毒。刚刚融化的A缓慢释放氢气,转变为化合物B(乙烯的等电子体)。B不稳定,易聚合成聚合物C(聚乙烯的等电子体)。C在155℃释放氢气转变为聚乙炔的等电子体,其中聚合度为3的化合物D是苯的等电子体。高于500℃时D释放氢气,转变为化合物E,E有多种晶型。(1)写出A、B、C、D、E的化学式。(2)化合物A转变为E各步释放的氢所占的质量分数以及总共释放的氢气所占的质量分数多大?(3)为使A再生,有人设计了化合物D在水蒸气存在下与甲烷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
[解题思路]本题的谜底是:A、B、C、D、E的化学式,谜面是题目提供的有关它们转化的信息。在理解和判断上必须懂得“等电子体”的概念。
【答案】(1)它们的化学式依次为:BNH6,BNH4,[BH2-NH2],B3N3H6,BN;
(2)AB 2.016/30.87=6.531%(或0.06531),BD 2.016/28.85=6.988%(或0.06988),DE 6.048/80.51=7.511%(或0.07511),AE 6.048/30.87=19.59%(或0.1959)
(3)3 CH4+2(HBNH)3+6H2O=3CO2+6 H3BNH3
1.2 信息给予题
它要求学生面对陌生情景和信息时。能通过敏锐的洞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灵活的类比推理能力,对信息进行理解和综合,从而达到准确解题的目的。特别是,试题中往往会出现命题者精心设置的“陷阱”,或者说干扰信息。为此,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思维品质,只有对自己有充分的自信心,具备勇于提出假定、勇于修正错误、百折不挠等心理素质的同学,才能对信息给予题作答。
例2(第7题)化合物A是近十年开始采用的锅炉水添加剂。A的相对分子质量90.10,可形成无色晶体,能除去锅炉水中溶解氧,并可使锅炉壁钝化。(1)A是用碳酸二甲酯和一水合肼在70℃下合成的,收率80%。画出A的结构式。(2)写出合成A的反应方程式。(3)低于135%时,A直接与溶解氧反应,生成三种产物。写出化学方程式。(4)高于135%时,A先发生水解,水解产物再与氧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5)化合物A能使锅炉壁钝化是基于它能将氧化铁转化为致密的四氧化三铁。写出化学方程式。(6)化合物A与许多金属离子形成八面体配合物,例如[Mn(A)3]2+。结构分析证实该配合物中的A和游离态的A相比,分子中原本等长的两个键不再等长。画出这种配合物的结构简图(氢原子不需画出),讨论异构现象。
[解题思路[本题的关键是要突破A的结构式,这就像侦察破案一样,根据信息:“A是用碳酸二甲酯(H3CO- -OCH3)和一水合肼(H2NNH2・H2O)在70%下合成的”。所以类比酯的水解,生成A的反应相当于酯的氨解。A的结构就相当于酰胺类化合物,至于具体的结构可以通过相对分子质量90.10来确定。在化学性质上A具有还原性。可以直接与溶解氧反应,也可以先发生水解,重新得到N2H4和CO2,N2H4与氧反应。至于A可以与许多金属离子形成八面体配合物。是因为A中N、O原子可以提供孤对电子。跟具有空的d2sp2杂化轨道的金属离子Mn2+形成配位键。并且A中有多个原子可以提供孤对电子,属于多齿配体,再次利用信息:“配合物中的A和游离态的A相比。分子中原本等长的两个键不再等长”,显然不是A中对称的两个N原子同时与Mn2+成键。另外,形成八面体配合物的异构现象可以从几何异构、光学异构两方面去讨论。
[答案]
(6)配合物的结构简图:如图所示。它有一对经式、面式异构体(几何异构体),它们分别有一对对映异构体(手性异构体)。
1.3 晶体模型的建立与计算
化学问题数学化是解决化学问题和对学生进行综合测试的重要手段,在每年的全国高中生化学竞赛(省级赛区)中同样有这样的题目,需要应用数学中的数列、极限、不等式、不定方程、立体几何等知识来解题。特别是关于晶体结构类题的考查,要求学生知道晶胞、晶胞参数等概念,了解常见晶体的晶胞类型和晶胞参数,要求有丰富的空间想象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能力,再结合立体几何知识来求解。这种晶体模型的建立与计算类题近几年来几乎是必考题型。
例3(第11题)磷化硼是一种受到高度关注的耐磨涂料,它可用作金属的表面保护层。磷化硼可由三溴化硼和三溴化磷在氢气中高温反应合成。(1)写出合成磷化硼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分别画出三溴化硼分子和三溴化磷分子的结构。(3)磷化硼晶体中磷原子作立方最密堆积,硼原子填入四面体空隙中。画出磷化硼的晶胞示意图。(4)已知磷化硼的晶胞参数a=478 pm,计算晶体中硼原子和磷原子的核间距(dB-P)。(5)画出磷化硼正当晶胞沿着体对角线方向的投影。(用实线圆圈表示P原子的投影,用虚线圆圈表示B原子的投影。)
[解题思路](1)(2)小题不难,但要明白磷化硼的化学式是BP,要知道BBr3、PBr3在分子结构上的区别。在BBr3中,中心原子B最外层的3个电子全部参予了成键,所以呈平面三角形(等性SP2杂化),而PBr3中P与3个Br原子成键后还有一对孤对电子,所以结构呈三角锥形(不等性Sp3杂化)。关于磷化硼晶体结构模型的建立,要借助于等径球金属密堆积模型来理解磷原子的立方最密堆积,其中的空隙有四面体和八四面体两种,而硼原子填入的是四面体空隙,并且硼原子对四面体空隙的利用率只有50%,填入的四个硼原子在空间的分布也成四面体形。假如全部四面体空隙填入硼原子的话,化学式就成B2P了,与实际不符合。至于硼原子和磷原子的核间距(如),可以利用立体几何知识来求解,它相当于以α(478 pm)为边长的立方体的体对角线的四分子一。另外,解答本题还应该具备的能力是作图能力,会作晶胞示意图和投影后的平面图。
[答案]
1.1.4框图推断题
框图推断题,也是每年初赛中的常见题型。特别是关于有机物的推断,通常是以代码流程形式来考查。解答时,要求利用流程的结构与给出的条件作逻辑推理,通过观察善于发现其中的切入口,在思维方式上善于应用好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由于这类题的知识和智力要求是大大高于高考题,所以要求学生熟悉常见有机物最基本的化学性质和相互转化关系,特别是醇、酚、醚、醛、酮、羧酸、酯、胺的相互转化和化学性质对比。不过,转化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为一般最常见的有机反应,包括加成反应、取代反应、消去反应等。
例4(第9题)环磷酰胺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肿瘤药物。国内学者近年打破常规,合成了类似的化合物,其毒性比环磷酰胺小,若形成新药,可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其中有一个化合物的合成路线如下,请完成反应,写出试剂或中间体的结构。
【解题思路】将苯胺中氨基(-NH2)进行乙酰化,是保护-NH2或减小苯胺中苯环活性的常见办法。A是-NH2的乙酰化产物:B生成的是A在光照条件下-CH3的溴代(试剂:NBS是重要的溴代试剂)产物(-CH2Br);-CH2Br再水解就得一CH20H,即为C的结构。C到D是通过中和反应将酰胺复原为氨基(-NH2)。至于E的结构应该通过它跟D的反应产物来逆向推理得出。应是一个磷酰胺;F的得到则相当于是生成了季铵盐(化学式:C16H25N5O4PCI),由于在F的结构中还有含孤对电子的氮原子,所以F具有碱性,可以进一步跟HCl反应得到G,相当于铵盐的生成。
[答案] A到F的结构如下:
1.2不可以忽视的几大变化今年试题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变化。
1.2.1对个别传统题型的考查要求有所提高
例如:关于有机物的系统命名,要求能够区分:用Z-、E-来标记烯烃的顺反异构(或cis-、trans-)和用R、S来标记含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立体构型;同样对于原子结构的考查(第1题),涉及原子的原子序数更大(126)了,所以它的核外电子排布情况就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已知的元素周期律加以类推。
例5(第2题)下列反应在100℃时能顺利进行,请给出两种产物的系统命名。
【答案】Ⅰ:(7S,3Z,5Z)-3-甲基-7-氘代-3,5-辛二烯;Ⅱ:(7R,3E,5Z)-3-甲基-7-氘-代-3,5-辛二烯。它们互为立体异构体。
1.2.2 出现了开放性的有机物合成题
这类题型以前没有出现过,它对学生掌握知识的全面性和熟练程度有较高的要求。同时也富有挑战性,因为仅提供原料和要合成的产物,对具体合成的过程具有很大的开放性,全在于考生对合成路线的科学性和优化的把握,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例6(第10题)以氯苯为起始原料,用最佳方法合成1-溴-3-氯苯。
[解题思路]1-溴-3-氯苯的结构为:根据取代基的定位效应,利用氯苯直接溴代或溴苯直接氯代都不可能得到该产物,只有通过间接的办法得到。
[答案]
1.2.3平衡常数计算再现风采,理解题意得有一定的英语基础
一度认为平衡常数计算是冷点的考查内容,因为几年不考了。而今年却得到了强化,其中有三大题(第3、5、12题)是进行平衡常数的考查。同时,今年另有两大试题(第3、12题)在理解题意时要有一定的英语基础,这些都是体现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考查的命题意图。
例7(第12题)有人设计了如下甲醇(methanol)合成工艺:
其中,①为甲烷气源,压强250.0kPa,温度25%,流速55.0m3・s-1。②为水蒸气源,压强200.0kPa,温度150%,流速150.0m3・s-1。合成气和剩余反应物的混合物经管路③进入25℃的冷凝器(condenser),冷凝物由管路⑤流出。在B中合成的甲醇和剩余反应物的混合物经⑥进入25℃的冷凝器,甲醇冷凝后经管路⑦流出,其密度为0.791g・mL-1。
(1)分别写出在步骤A和步骤B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的方程式。(2)假定:所有气体皆为理想气体,在步骤A和B中完全转化,气液在冷凝器中完全分离,计算经步骤A和步骤B后,在一秒钟内剩余物的量。 (3)实际上,在步骤B中CO的转化率只有三分之二。计算在管路⑥中CO、H2和CH3OH的分压(总压强为10.0 MPa)。 (4)当甲醇反应器足够大,反应达到平衡,管路⑥中的各气体的分压服从方程:
2 对今后竞赛辅导的几点思考
2.1 熟悉近年题型,方能从容应对考试 认真分析近年的竞赛试题,做到对试题的常见题型和每一年的试题变化都有较深刻的了解,才能从容地应对考试。最近三年同一级别竞赛试题涉及的知识和内容要自动成为下一届竞赛的要求。
2.2参照竞赛“大纲”,全面落实相关知识
纵观近几年的竞赛试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重视基本知识考查。所以,必须依照“竞赛大纲”,引导学生在课外辅导的基础上认真阅读有关教材,掌握高于高中化学,大致与大学低年级课本一致的基础知识,对知识水平的要求是源于中学化学及其它中学学科,但又是适当高于中学相关学科的水平。
2.3注重能力培养,强调思维品质训练
只有整体思维能力强、心理素质好的学生,才可能在竞赛中脱颖而出。学得多而能力不强的学生并不能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所以,在平时的辅导中。既要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落实,更要重视学生思维品质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特别要加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2.4注重学科交叉,全面提升科学素养
化学开放性试题是指那些解答结果不唯一、解答方法多样化、解答条件可能不完备的试题。本文对2010年全国各地高考化学试卷中的开放性试题进行了统计分析。
一、全国各地高考化学卷中开放性试题结构与分值分布
2010年高考化学方面的试题共15套,其中有12套包括在理科综合中,3套是化学单科卷,在这15套中有12套涉及试题的开放性,远远高于2008年。具体分布情况见表1。
题号栏括号前为大题序号,括号内为其中小题序号,圈内数字表示小题内分题序号。
由表1可知,2010年上海卷的开放性试题所占分值比例最高,为60.0%,而2008年上海卷并未出现开放性试题,可见其增长速度之快。课改区除山东卷外,广东、江苏、海南和全国新课标4套卷中每一套卷均不同程度地设置了开放性试题,且广东卷和江苏卷的比例都较高,分别为46.9%和36.7%。值得一提的是,课改区的开放性试题比例并没有明显高于非课改区,其中非课改区的安徽卷中开放性试题比例竟达到了40.7%,明显高于部分课改区。
由表1还可看出,这些开放性试题在试卷中分布趋向合理,无论课改区还是非课改区,所有的开放性试题都设置在试卷中的II卷大题中,以2到3个小问题的形式出现,给了考生充足的选择余地。此外开放性试题在试卷中大部分都以填空的形式出现。
二、2010年全国各地高考化学卷中开放性试题题型统计
我将开放性试题题型分为内容开放型、条件开放型、结论开放型、策略开放型、综合开放型,并进行统计。在统计过程中发现,2010年全国各地高考化学卷开放性试题所考查的内容仍然立足基础。有机化学部分的开放性试题,主要以同分异构体和有机化合物的合成路线为内容,而无机化学部分则以化学实验探究为主,且几乎都以信息形式出现,其中包括大量的数据、图表、流程图和文字表述等。这要求考生要有比较强的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统计结果如下表2。
由表2可知,居于首位的是策略开放型,为43.3%,明显高于其他四类题型。策略开放题是指解题方法不唯一,或解题路径不明确,或解题策略上要进行多方分析综合的一类试题。这类题能启发学生思考问题,考查学生在思维上的发散性、灵活性和创造性。如全国I卷第28题(2)小题,要求考生写出一种进一步鉴别未知溶液的方法,鉴别物质的方法很多,只要能正确地解决问题,都能得分。
其次是结论开放型,为30.0%。这类试题符合条件的结论往往是不唯一的或不确定的。如广东卷第30题(4)小题,让考生写出一种符合条件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答案多元,能最大限度地鉴别出考生对知识的内化程度,给考生的选择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再次是条件开放型,占13.3%。它要求学生善于从问题的结论出发,逆向追因,发散搜索,全面思考。
第四是内容开放型,占10.0%,该题型主要通过陌生信息对考生解题造成障碍,使其思维受阻,且试题的答案不唯一,但是考生的回答要紧扣主题,言之有理。
至于综合型开放题,题中的条件、解决策略与结果中至少有两项指向不明确。纵观2010年全部高考化学部分试题,仅有浙江卷第25题第(5)小题属于综合开放型试题,要求考生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探究化合物的成分,而这种化学物是什么,用什么方法或策略去探究,则要求考生在情景中自行设定或寻找。综合型开放题的开放度增大,一方面给了考生非常大的发挥空间和自,一方面也增加了试题的难度,具有较好的区分度。
三、结论与教学建议
1.结论
通过以上统计与分析可知,2010年全国各地高考化学卷有80.0%的省市都涉及到了开放性试题,比2008年有大幅度的增长。但课改区与非课改区的开放性试题分值的比重并没有明显差距。这说明在课改区的引领下,开放性试题已经在全国各地得到了普遍的重视。
2.教学建议
(1)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将知识系统化。
开放性试题虽然多以信息题形式出现,但其内容仍立足于基础知识。因此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学生正确、快速解答开放性试题的前提和保证。此外高考试题中问题设计的开放性不再单一指向某一知识点,而是要求考生灵活地运用某一类知识作答,因而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将开放题与教材知识点相结合,注意将知识点连成线,使其系统化、结构化。
(2)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开放性试题的明显特征就是不确定性,要求考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因而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善于从不同角度引导和启发学生,让学生参与问题解决的全过程,通过一题多问、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果、多题一解、一装置多用或多装置一用等形式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适应开放性试题的要求。
(3)加强学生语言表达的训练,规范解答过程。
在化学高考开放性试题的解答过程中,化学用语不规范、表达能力欠缺成为了考生失分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教师在平时教学中首先要培养学生准确、规范书写化学用语的良好习惯,主要包括化学式、电子式、化学符号、化学方程式、反应条件、单位符号等。其次,在平时的练习、测验中,要加强学生的文字表达训练,逐步做到词出意到。
参考文献:
[1]崔允主编.张雨强、冯翠典著.开放题编制的理论与技术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36-142.
[2]瞿兵.化学开放型试题的特点探讨[J].考试研究,2001,(7):33-36.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1B-0121-02
全国高考新课标(Ⅱ)理综卷根据《新课标考试大纲》命题,在考查考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加强了对考生综合能力和科学文化素养的考查。与以往大纲版相比,试题注重化学与生活、生产、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为了更好地进行化学高考备考复习,本文重点从试题结构、试题特点以及高频考点和热点的分布分析近三年全国高考新课标(Ⅱ)理综化学试题,并阐明哪些主干知识应在备考时重点复习,如何选做选修模块。
一、试卷题型结构、考点与分值分布
二、按知识模块分析试题的主要考查情况
(一)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选择题中一般考查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3-4题,内容多为元素及其化合物,大都源于必修1、必修2、选修4,大多属于中等题,有1道为难度较大的题。总的来说,电化学主要考查电极的判断、电极反应式、电子流向、离子移向。元素推断及元素周期律的应用主要考查内容为粒子半径大小、原子序数、沸点、结构示意图。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Ksp)主要考查内容为Ksp的溶度积常数的简单计算(有时结合pH计算)或用溶度积常数判断沉淀是否溶解或判断沉淀产生的顺序及转化的条件。反应热、焓变主要考查内容为盖斯定律。电解质溶液主要考查内容为离子浓度的大小、溶液的pH、水的离子积常数。此部分必做题与以往大纲版的小综合题差不多。化学平衡的内容往往独立为一道大题。
选做题考查的是元素的推断及元素周期律的应用、晶体类型或化学键判断、原子或离子的电子排布式或电子排布图、第一电离能或电负性判断、分子或离子空间结构、晶胞的有关计算。
综上所述,在考查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时,往往以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为主,它们之间往往相互交叉、渗透,题目位置不固定,考查形式信息(图像、数据、表格、文字表述)的整合、提取和应用也不同。在试卷中所占的比例还是比较大。在命题时,有一定的难度,区分度很强。
(二)元素及其化合物
选择题中一般考查元素及其化合物的1题,一般考查生活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生活常识,主要都源于必修1和必修2。总的来说,知识点分散,将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穿插在实验、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化学计算等大题中考查。以往大纲版常考有关H、C、N、O、S、Cl、Si、Na、Mg、Al等元素,但在新课标中增加了许多,如,Br、Pb、I等,但不再有无机推断大题。
综上所述,在考查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时,往往给出了大量的科学信息,加大实际背景材料,加入中国传统文化,探索创新型问题,难度主要体现在加大对学生综合能力和计算能力的考查。
(三)有机化学基础
选择题中一般考查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的内容基本相对固定,一般考查的2题。考查的知识点集中在官能团性质、同分异构体的判断、有机反应原理、有机反应类型上。但大都比较简单,都源于必修2有机部分,不涉及选修5。必做题中常以有机实验题的形式出现,但都以合成某有机物为载体考查化学实验知识。其中,2012年2013年连续2年考查了有机实验。
(四)化学实验
选择题一般考查化学实验的1题,考查内容为基本操作、仪器的使用方法,这些内容都源于必修1和必修2。必做题中在2012年2013年连续2年对有机制备实验进行考查之后,又回归到考查无机实验。2015年考查了CO2的制备和氧化还原反应的滴定实验。
(五)化学计算
选择题一般考查化学计算的1题,大多考阿伏加德罗常数问题,中等难度。此部分内容主要分散在各个大题中进行考查。难度一般较大,区分度也很强。主要考查质量分数、电子守恒、原子守恒计算,滴定实验中的计算,化学平衡常数“三段式”的计算,化学反应速率、转化率、离子浓度、溶度积常数、电化学与pH的计算,等等。
三、模块选做题的考查特点与建议
(一)选修《物质结构与性质》的特点与建议
主干知识点少且发散性弱,知识的逻辑联系难以建立,因此考点集中,便于集中攻克。虽然内容抽象、术语陌生,入门门槛较高,但知识点之间相对独立,死记硬背的内容较多,容易得分,但难以获得满分,适合记忆型的、基础一般的学生选做。
题目一般给出的信息:① 范围:前四周期元素; ②顺序: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原子(离子)半径的大小; ③电子层结构与电子数关系; ④元素性质(金属性、非金属新、气态氢化物稳定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碱性)、化合价。
问题主要设置考查方式:①元素的位置、基态原子(或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图); ②晶体的类型与化学键的类型;③第一电离能、电负性;④杂化轨道的类型、空间构型;⑤典型物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陌生反应方程式;⑥晶胞的计算,晶胞的密度,物质的化学式的书写、配位键。
(二)选修《有机化学基础》的特点与建议
主干知识突出,切入点多,只要掌握各官能团的性质,即可快速推断解题,便于学生得分。但知识点之间联系密切,易导致小错铸大错、连环错等现象;而且答题的模式的规范性强,易导致意外丢分。总的来说,有机知识系统性强,富有逻辑性,与以往大纲版的有机推断、有机合成题差不多。部分逻辑推理弱的学生难以寻找问题解决的突破口,或无法完整推断。适合善于推理,有机知识掌握较好的学生选做。
(三)选修《化学与技术》的特点及建议
主干知识突出,主要考查元素及其化合物与化学反应原理相结合的内容。考查方式往往以生产具有时代性的人类需要的产品为载体,以陌生环境为背景,重点考核化学反应原理的应用,但不会过分追求工业生产过程及其应用的细节。相对前两个选修模块来说,难度要大些,区分度也更强,更体现为化学学科选拔人才的思想。适合化学基础牢固、逻辑思维能力强,发散思维好的学生选做。
四、化学备考复习建议
(一)强化主干知识基础
在新课标的高考试题中,选择题中有4-5题,掌握必修模块的知识便可解题;有2-3题,掌握选修4模块的知识方可解题。选择题中往往有1道容易题,1道难题,5道中等题。大题的中等题,难度不大,但知识点细化,把多个基础知识点综合起来进行考查。要想取得高分,必须掌握好基础知识和知识点间的联系。在高三第一轮复习中,应对每个知识点逐一落实,并及时进行测评,以便查漏补缺。在第二轮复习中,应对五大主干基础知识之间的联系再进行逐一落实与测评。
(二)把握高考命题趋势,精心选做试题
高三第一轮复习中,应尽量选择能让学生对每个基础知识点进行逐一落实的试题,最好是高考真题的原型与变型。有能力的学校可以自编练习,以更适合学生需要。在第二轮复习中,则以知识专题为主,精选各版本高考真题、模拟题来给学生进行练习。注重对信息的迁移和运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做到举一反三。在第三轮复习中,在让学生进行查漏补缺的同时,教师注意收集与时代紧密相结合的话题材料信息,多让学生做陌生环境下的试题,多让学生做具有时代性的材料信息题。
当今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生态环镜、人们的生产生活都与化学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新课改加大了对有机化学、实验在高考中的考查。这表明了高考试题具有时代性,会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广而出现新的变化,随着人民生产生活的需要而出现新的亮点。体现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服务于生产生活。我们应立足教材,理解好教材,把握好课堂的深广度,“以不变应万变”为原则,合理规划好复习进度,备好高三的每一堂课。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考试中心.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科考试大纲的说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关键词:参考区间;常规化学项目;儿童
检验项目的参考区间通常是正常个体检测结果的95%分布区间[1],也是疾病诊断和健康评估的重要依据。近年来,我国国家卫生健康委了基于参考区间研究数据的相关行业标准,如WS/T 402—2012《临床实验室检验项目参考区间制定》[2]、WS/T 404—2012《临床常用生化检验项目参考区间》[3]和WS/T 405—2012《血细胞分析参考区间》[4]。由于儿童在生长发育、营养状态等方面与成人有明显差异,所以其检测项目的参考区间可能与成人有一定的差异。因此,逐步建立和完善儿童的检验项目参考区间,对儿童相关疾病的诊断、疗效观察、预后判断及健康评估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5]。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于2017年对参加全国室间质量评价的儿童医疗机构的实验室进行了儿童常规化学项目参考区间的调查。本研究对各实验室回报的数据进行分析,为儿童常规化学项目参考区间的建立提供数据支持。
1材料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用基于Web方式的室间质量评价(external quality assessment,EQA)软件系统向2017年参加全国EQA的妇幼保健院及儿童医院检验科发放参考区间信息调查表。此次调查覆盖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95家实验室,调查13个常规生化项目[钾(potassium,K)、钠(sodium,Na)、氯(chlorine,Cl)、钙(calcium,Ca)、磷(phosphorus,P)、尿素(urea,Urea)、肌酐(creatinine,Cr)、总蛋白(total protein,TP)、白蛋白(albumin,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和γ-谷氨酰基转移酶(gamma-glutamyltransferase,GGT)]的参考区间来源、分层方式、方法、仪器、试剂、校准物以及使用的参考区间是否进行过验证等信息。
1.2数据处理
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剔除明显错误数据(包括未填报、参考区间上限等于或低于下限)。使用Excel 2007软件和spss 22.0软件对各项目参考区间的来源、分层情况(按性别和/或年龄)进行统计,计算参考区间上、下限的中位数、众数和变异范围,并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对按性别和/或年龄分层的项目进行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调查回报情况
对395家实验室发放了儿童常规化学参考区间调查表,有122家实验室回报了数据,回报率为30.9%(122/395)。回报结果的医疗机构的级别及性质分布见表1。
2.2参考区间来源
对儿童13个常规化学项目的回报结果进行整理,结果显示参考区间来源主要为
《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简称《操作规程》)和试剂说明书,其中《操作规程》占29.4%~37.7%,试剂说明书占26.3%~37.8%。
13个项目中,对参考区间进行验证的实验室比例均未超过50%(44.5%~50.0%)。见表2。
2.3各项目参考区间分层情况
在13个常规化学项目中,K、Na和Cl项目未分层的实验室比例达98.2%;Ca、P、TP和Alb项目未分层实验室的比例为91.2%~92.4%,仅有9家实验室按年龄进行分层;Urea、Cr、ALT、AST和GGT项目按性别进行分层的实验室比例分别为8.4%、23.5%、16.8%、20.2%和22.2%;ALP项目参考区间的分层相对复杂,有35.0%的实验室按年龄和/或性别进行分层。见表3。
2.4未分层项目参考区间上、下限情况
13个常规化学项目中,65.0%~98.2%的实验室未对参考区间进行分层。对参考区间上、下限的中位数、众数和变异范围进行统计,结果显示大多数项目的中位数和众数值基本一致,有部分项目的参考区间上、下限变异范围相对较大。见表4。
2.5按性别分层的项目参考区间上、下限情况
Cr、ALT、AST、ALP和GGT项目参考区间按照性别进行分层的实验室比例相对较高。除ALT项目参考区间上限、AST和ALP项目参考区间下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项目的参考区间上限和下限不同性别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01)。见表5。
2.6按性别和/或年龄分层的项目参考区间上、下限情况
有65.0%的实验室ALP项目的参考区间未进行分层。参考区间上、下限分布的统计结果显示,参考区间上限的差异相对较大,见图1。有35.0%的实验室按年龄和/或性别分层。按性别分层,上限和上、下限差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99,P<0.01;t=3.106,P<0.05);按年龄分层,<1岁、1~12岁、13~15岁和>15岁各年龄段之间的参考区间上、下限及差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各年龄段内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2。
2.7按方法学分组的参考区间上、下限情况
酶法的Cr参考区间上、下限与苦味酸法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ALP项目中,不同方法参考区间的下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色法的参考区间上限中位数稍高于速率法,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P速率法使用的缓冲液种类较多,参考区间的变异范围相对较大,见图3。因此,参考区间的设定应与实际检测方法相匹配。
3讨论
案例分析
学习完教材6-10章之后完成本次任务。
案例分析题:请认真阅读以下案例材料,完成后面的问题。
案例背景:
家乐福自1963年在法国开业以来,截至1997年底已在全球的18个国家和地区开设了307家分店,1996年家乐福以年总销售额300亿美元在全球零售行业中排名第6位。家乐福北京分店是1995年12月5日在中国内地开设的第一家分店,随后又陆续在深圳、上海、天津、重庆开设分店,到1997年底已有7家。北京家乐福卖场营业面积7500平方米,员工近700人,开业以来,最高日营业额达430万元,年销售额4亿元。家乐福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价格策略。…………
问题:
1.结合案例分析,家乐福在进入中国后,先后使用了哪些价格策略?(30分)
2.根据案例中的描述,试分析目前家乐福采用的是哪些定价方法?采用这些定价方法有什么好处和弊端?(30分)
3.根据案例中的描述,同时结合你自己的理解和日常生活中对家乐福的认识,说明家乐福目前在经营上存在哪些问题?可以如何改进?(40分)
答:家乐福自1963年在法国开业以来,截至1997年底已在全球的18个国家和地区开设了307家分店,1996年家乐福以年总销售额300亿美元在全球零售行业中排名第6位。家乐福北京分店是1995年12月5日在中国内地开设的第一家分店,随后又陆续在深圳、上海、天津、重庆开设分店,到1997年底已有7家。北京家乐福卖场营业面积7500平方米,员工近700人,开业以来,最高日营业额达430万元,年销售额4亿元。家乐福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价格策略。
1.定价目标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非价格因素对顾客选购的影响越来越大,但是就目前我们的消费市场及水平来看,价格仍是影响顾客选购的最主要因素。对一项对超市的调查显示,人们最喜欢去超市的原因,价格便宜排在第一位,占65%,最不喜欢去的超市的原因是价格高排在第一,占63%。家乐福作为一家全球性的零售企业,其价格的制定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目的性。这首先表现在其定价目标上。
开业初期的定价目标
开业初期,家乐福主要目标是:维持企业生存。90年代以来,北京的零售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虽然当时还没有很成功的超市,但如贵友大厦、蓝岛大厦、塞特购物中心、燕莎商城等新型
大商场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原有的具有悠久历史的零售企业,如王府井百货大楼、西单商场等也发展很快。面对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为在市场站稳脚跟,家乐福首先采用了低价策略,即其商品价格普遍低于正常价格10-20%(这也正体现了其超低售价的经营理念)。通过低价策略,打开了市场。
目前的定价目标
当消费者正津津乐道的议论着家乐福的低廉价格时,家乐福却悄悄地提高了商品的售价,然而此时人们都已在心理上认定了家乐福的价格便宜,养成了来家乐福购物的习惯。在保证市场最大占有率的情况下,家乐福开始通过销量来实现最大利润。
通过1998年4月份北京家乐福与北京燕莎望京购物中心部分主要日用品价格的比较可以看出,家乐福的价格相对来说已不再具有太大的优势。
人们之所以在发现家乐福的价格并不比其他商店便宜后仍然来此购物,其实不仅仅是一种习惯的问题。据调查显示,现在来家乐福购物的顾客中,有60%的人是因为这里的商品品种齐全。确实,家乐福的商品从家电、汽配到油盐、针线,还有农贸市场上的蔬菜、水果、鲜肉、活鱼,共计2万多种商品,从而奠定了目标定价策略的基础。
影响定价目标的因素
质量是影响定价的一个主要因素,从家乐福服务中心每天退货的情况看,几乎所有的商品都是质量问题。一位顾客买了一辆自行车,换了两次,还是有毛病,商场最后以超过七天退货期限为由,将顾客推给了厂家。质量历来是一个企业的信誉形象所在,商家在进货时必须认真挑选,严格把关,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自己已得的市场。
2、定价方法
目前家乐福所采用的定价方法主要是成本导向定价法和竞争导向定价法。
成本导向定价法
家乐福的商品价格是以成本价加上一个固定的毛利率。其商品的一般毛利率,食品、饮料、日用品类为3-5%,鲜活类为17%,服装类为30%,玩具类为20%,家具类为20-30%,家电类为7%,文化用品为20%。以几种家具商品为例。
这种方法,首先保证了商场的盈利,同时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上,也缓和了与对手的相互对抗。但如单纯的使用这种方法,则不能适应市场需要的变化,很容易被对手在价格上占优,因而它同时也采用了竞争导向定价法。
竞争导向定价法
家乐福的竞争导向定价法在前期相对来说用的比较多。开业初期,它采用低价策略成功的打开了市场后,下一步便是针对主要对手来制定价格。每周三它都要派出大量人员到两个主要竞争对手燕莎望京、普尔斯马特区采价(尤其是地处同一区域内的燕莎望京),然后迅速汇总,星期四晚上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