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健康教育总结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15 14:52:4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小学生健康教育总结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小学生健康教育总结

篇(1)

一、加强常规教育,不断提高学生健康卫生意识。  

不断培养学生的卫生习惯和丰富学生的健康卫生知识,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能起积极的促进作用。我们充分利用电子屏、黑板报、晨会、国旗下讲话等各种宣传阵地,对学生进行卫生习惯的常规教育,教育学生自觉养成卫生习惯,人人争做文明学生。要求学生做到“不乱扔果皮纸屑,不随地吐痰,不破坏绿化及设施,不损坏公物 ”等。  不定期进行学生个人卫生抽查,以促进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的养成。尤其是告知学生勤剪指甲、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和视力保护,提高中小学生的健康水平。 

二、加强卫生健康监督,注重常见病、传染病的预防。 

1.积极开展用眼卫生教育工作。如在监督检查眼保健操中,对穴位按压不正确的同学及时给予纠正,。并严格要求用眼卫生,落实“三个一”, 使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在课堂教学中关心每个学生的生长发育,身心健康。           

2.加强秋季常见病的宣传教育工作。结合秋季特点充分利用学校宣传橱窗、黑板报、电子屏等各种阵地,做好卫生健康、预防疾病、膳食营养、心理健康、环保教育等宣传教育工作,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较强的防控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的专项宣传教育。重点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增强学生的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提高机体抵御疾病的能力。 

3.传染病防治细致扎实,秋冬季为感冒、水痘等疾病的易发季节,我校除了向学生宣传有关健康知识外,积极做好了各项预防工作。做到了一旦发现传染病,立即进行消毒、隔离治疗,并对其他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突击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及时消除校园内可能导致传染病流行和各种危险因素。   

三、开展常规性体育活动强化健康意识  

1.每天锻炼一小时。按照教育部要求,加强组织领导,把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和内容纳入教育教学计划,列入课表,统筹安排,严密组织实施,确保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时间的落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每人掌握一门终身受益的体育技能。通过学校组织的课内外体育、艺术教育的教学与活动,让每个学生至少学习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篇(2)

在本学年里,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在思想上严于律己,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能认真学习领会上级文件精神,自觉提高思想素质,道德水准,时常观看和收听广播电视,了解国内外的大事和时事动态,能正确处理学校和社会、家庭的关系,积极形成教育合力,为提高学生的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力争思想上和工作上在同事、学生的心目中都树立起榜样的作用。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政治活动。一学期来,我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配合领导和老师们做好校内外的各项工作。我相信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我会在校领导的关怀下,在同事们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缺点,取得更大的进步。新的学期即将来临,我将更加努力工作,勤学苦练,使自己真正成为一个经受得起任何考验的好同志。

工作态度:我严格要求自己,工作实干,认真组织每天的课间操和课余训练工作,精心计划、筹备每次的课外活动和比赛,尽力丰富师生的校园生活。时刻为学生的活动安全着想,及时维护有隐患得体育设施和场地。作为体育组的一员,通过其他教师和我的共同努力和配合,我们出色地完成了本校田径运动会径运组织工作,增加了全校师生的运动参与热情培养了他们对体育运动的爱好,强化了师生们的团结拼搏意识。在以后的工作,我将一如既往,脚踏实地,我会更加积极地配合学校领导完成各项任务,为学校的美好明天更加努力。我在做好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处理好学校工作与个人之间的关系,一个学期里我克服了自己单身居住等许多困难,在考勤、例会以及值班等情况没有无故缺席过一次,在值班时,能够一边完成学校的各项任务,一边准备教材和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在新学期中,我应更加勤恳,为学校作更多的事,自己更加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使自己的工作知识水平更上一层楼.

二、教学工作

1.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真诚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体罚学生,能做耐心细致的工作,让他们热爱学习,发挥特长,培养其素质。

2.在教学过程中,能根据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的安排,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实行多次重复练习,使学生在学习时能在头脑中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有利于学生对技术动作的掌握和运动表象的形成。

3.在工作中,我严格要求自己,工作实干,认真组织每天的课间操和课余训练工作,精心计划、筹备每次的课外活动和比赛,尽力丰富师生的校园生活。在这一学年里,在全组老师的通力合作下顺利完成给国家数据库上报《学生体质健康信息》的工作。通过的加班加点、日夜奋战终于把数据上报成功。时刻为学生的活动安全着想,及时维护有隐患得体育设施和场地。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抓好每天的“课间操”检查和体育锻炼。作为体育组的一员,通过其他教师和我的共同努力和配合,我们出色地完成了本校田径运动会径运组织工作,增加了全校师生的运动参与热情培养了他们对体育运动的爱好,强化了师生们的团结拼搏意识。我在做好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一个学期里我克服了许多困难,在考勤、例会没有无故缺席过一次。在以后的工作,我将一如既往,脚踏实地,我会更加积极地配合学校领导完成各项任务,为学校的美好明天更加努力。

4.因材施教:通过体育课的锻炼,使那些有行动障碍的学生消除了自卑心理,感受到了学校、班级和老师的温暖,有利子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树立良好的自尊心,促进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篇(3)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以副校长和主任为副组长,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及各班班主任为心理健康小组成员的组织机构,积极筹备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校对心理健康咨询室进行了设施配置,制定了心理辅导教师工作岗位职责,确定了心理健康的辅导原则,制定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还建立了心理危机机制,加强了教师之间的学习和交流。

二、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档案。

我校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结合学生实际,围绕学生为中心工作开展心理健康 教育活动。

1、在工作的过程中,建立健全了各种档案,档案包括:学生心理辅导、教职工咨询、心里危机机制、家长咨询及心理健康教育计划、总结等。是我校的心理咨询工作走上了正常轨道。

2、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我校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并不是孤立地进行,而是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渗透起来,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在语文学科中进行心理教育,在思品课中进行心理教育的渗透等,让学生并不是孤立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而是多方位地受到心理健康教育,各课教师在教学中善于挖掘、利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成长和发展。

三、积极开展阳光心理健康咨询工作,鼓励教师、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咨询

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要对教师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咨询,使每一位教师尽快掌握一点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以利正确对学生进行指导,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出现失误。这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的。因此,本学期咨询室成立近2个月以来,共接待教师咨询5人次,学生2人次,家长1人次。对多名家长进行了多次指导。师生、家长咨询的内容范围十分广泛:包括心里烦躁郁闷、有工作压力、情绪低沉、亲子矛盾、子女择业前途、青春期烦恼、婚姻恋爱、学习压力、考试焦虑、不良行为等等。指导学校、家长合力重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利用多种途径,向家长提出各种建议,指导家长开展小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因此通过本学期的努力工作,解决了多年来学校学生中难以解决的困难,有力的协助和推动了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的进行。

篇(4)

当代小学生的心理负荷能力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有资料表明,在我国约有1/5左右的儿童青少年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如厌学、逃学、偷窃、说谎、作弊、自私、任性、耐挫力差、攻击、退缩、焦虑、抑郁等种种外显的和内隐的心理行为问题。这些心理行为问题不但严重地影响着儿童青少年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也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困扰,直接影响学校教育任务的完成与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迫切的和具有重要意义的举措。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在小学重新开设一门课,而是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渗透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优化整个教育过程。

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有以下途径。

1.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融入在学科教学、学校教育活动和班主任工作、少先队工作等多项工作中。

2.进行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和开展有关的心理健康文体活动。3.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

4.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沟通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等。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和谐的教育环境

和谐的教育环境主要是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营造一种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它是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一种辅助方法。主要方式有以下几点。

1.心理辅导室

有专职教师负责,专门解答学生提出的多种心理健康问题,负责指导全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2.心理信箱

学生书面提出的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均可投入心理信箱,然后有心理辅导老师作出解释或个别辅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学生书面提出心理健康问题应允许他们不记名,以便于保护他们的自尊心。

3.心理健康专题广播

通过学校广播开展心理健康知识专题讲座,以提高全校师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水平和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能力。还可通过广播公开解答一些学生提出的各类心理问题,这种方式影响大,效率高,不失为一种好的宣传方式。

4.橱窗宣传

运用橱窗的形式,介绍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解答同学们提出的各种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解答同学们提出的各种心理问题,不失为一种简单实用和富有成效的好办法。由于橱窗宣传具有方便、快捷和普及性强的特点,因此最适宜于各班级运用,这就要求班主任老师要具备心理辅导老师的素质,这样才能发挥好橱窗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三、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家校的紧密配合

家长是儿童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家校达成共识,协调教育方法,育要求是促进小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保证。

篇(5)

小学生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群体,正处于生理、心理迅速发育的关键时期,容易出现各种心理健康问题。近年来,大量的研究和调查表明,心理问题的“低龄化”趋势明显,小学生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令人担忧。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严峻现实,反映了在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为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我们必须关注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只有了解了这些影响因素,才能很好地利用或控制这些因素,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一)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被过分夸大

当代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其身心发展处于人生的特殊时期。在这种复杂的社会环境影响下,他们容易形成某些不健康的心态。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客观存在的,强调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无可厚非的,但因此夸大小学生的心理问题,认为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似乎己经到了耸人听闻的严重地步,也是值得怀疑的。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所长董奇教授认为,目前我国小学生身上确实存在养某些心理与行为问题,但其中的许多问题是一些发展性的问题,是社会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川。同时,由于人们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把握不一,使用的检测工具不一,加之统一取样不当,评价者的主观随意性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得出的统计结果有许多是相互矛盾的,这不利于体现学术研究的科学性,也不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甚至形成消极影响,误导人们对小学生身心全而发展的评价。

(二)缺乏相关辅导教材

在教材建设方面,到目前为止,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仍处在摸索阶段,没有现成的教材和辅导内容。市场上和网上各种教材和读物良芬不齐,内容过于随愈,往往不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而小学老师要在短时间内编写教材难度又很大,且科学性存在着很大的疑问。这些都不利于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化和专业化水平提高,有时候会带来副作用。

(三)缺少必要的活动场所

心理健康教育课是一门不同于其它学科的课程它没有固定的教学模,也没有规定的教学方法.但它的教学方法特别强调学生的参与、体验、感受和领悟。常用的教学方法如情景体验法、讨沦分析法、游戏活动法等。这需要有一个与平时上其它科目不一样的环境。比如,桌椅板凳的摆放、一些必要的设备等。目前,心理健康教育课就在本班教室进标一些活动很难顺利成功地进行开展,受到一定空间上的限制,也不能保证侮个学生都参加到活动中去。在活动课中,教师和学生的充分参与是保证教学效果的前提。体验是活动中的重要环节,没有体验活动中蕴含的教育目标就无法内化到学生的心理结构中去,活动的设计就将流于形二屯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目标就七法达到。在组织活动时应给学生的体验过程留有充分的时间和广阔的空间,并创造机会让学生充分表达和交流在体验中获得的感受。

二、提升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一)加强小学生心理活动的调查

加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就要从其心理调查工作做起,只有全面,细致的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知道他们想的是什么,最关心的是什么,这样才能够有针对性的采取心理教育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部分的学生处于心理叛逆时期,对于家长以及教师的教诲,抵触心理非常强,如果无法从其心理特点入手,很难达到教育的目的,甚至是会造成与其相反的不良结果。一般情况下,为了更好的了解学生们关心的问题,教师会选择用问卷调查这种方式,在总结了调查结果之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其生活以及学习的各个方面入手,进行引导与帮助,进而达到心理教育的目的。

(二)转变观念提高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方法和技术层面的问题,还是一种先进而科学的教育理念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措施。其后,国家又成立了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委员会,教育部又颁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加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己经成为当前教育界的共识。尽管如止匕仍然有一些传统的教育观念或错误的认识还在严重地影响甚至阻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正常开展。有些学校在应试教育的左右下,视心理健康教育为无关紧要的事,或将学生的心理问题视为是心理专家和医生的事,或简单地以德育代替心理健康教育。正是这种认识导致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无法开展或不能向纵深推进。

(三)利用童话、寓言等故事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篇(6)

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刚要》中明确指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的正确思维观念是教师的义务和职责。小学生思维和心智尚不成熟,易受到不良文化影响,很多孩子的不良行为就是在小学阶段养成。心理健康教育影响着学生性格和行为,是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引导其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手段,对小学生人格形成起着积极作用。近些年来,随着网络的普及,社会环境日益复杂,给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挑战,且当前大多家庭是独生子女,每个孩子都备受爷爷奶奶及父母的宠爱,使得学生心理问题日益严重,很大一部学生存在心理异常现象,研究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小学生不良心理的诱发入手展开分析,提出心理健康教育建议。

1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阶段是学生接受系统教育的关键阶段,影响着学生认知能力,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非常有必要。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与认知教育相对的教育概念,是完整教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于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有着很大帮助。“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人的心理状态决定着人的行为,影响着人对事物对错的判断。想要提高学生素质,使学生学会控制行为、控制情绪,必须对其进行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学生心理认知特点,运用心理教育手段,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发展,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教育活动,不仅能够起到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还能够开发学生智力,增强学生心理适应能力。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实施途径有:心理辅导、心理咨询等等。心理健康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具有一定的预防性和补救性,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

2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诱因

通过前文分析不难看出小学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想要实施具有实效性、有效性的心理健康健康教育,就要弄清引起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从而针对问题“对症下药”,下面通过几点来分析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诱因:

2.1心理受到伤害。

当前很多教师教学思维还停留在传统教育模式中,缺乏对学生个体的关注与尊重,教学过程中经常体罚学生,对学生不尊重,学生内心受到伤害,易产生自卑、失落、逆反等心理,诱发心理健康问题。

2.2教育缺失。

很多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没有一个正确认识,教学活动开展中关注的往往学生考试成绩,忽视学生心理状态,没有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心理问题没有得到及时解决,最终诱发心理疾病。

2.3教师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知识。

教师综合素质往往决定着心理健康教育质量,然而当前许多教师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并不展开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开展中力不从心,效果较差,无法取得预期教育效果。

3如何在更好的开展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3.1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想要开展有效的心理健康健康,教师自身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因此,学校应组织教师进行培训和学习,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使其能够掌握一定的心理较快教育知识,能够胜任岗位,能够顺利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3.2明确心理健康教育地位。

小学教育中应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积极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校园教育当中,构建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公益活动,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会自我控制,自我认识,从而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使其具备独立思考能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社会观。

3.3加强与学生间的沟通。

教师是学生心灵的导致,教师应担负起“引导者”的责任,加强与学生间的沟通,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消除了师生之间的界限,与学生间相互信任、相互理解。小学生大多是天真活泼的,是乐于接受帮助和鼓励的,只有积极地引导学生,他们才能有保持良好的心态,有成熟的心理。

3.4积极开展班级文体活动。

想要对小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教育模式就不能仅停留在传统的说教或课堂模式,应积极转变教育思路,利用实践活动或班级文体活动来对学生进行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心理教育。小学生天性好动,死板的说教只会令学生反感,甚至一些学生会产生逆反心理,反而适得其反。因此,在小学心理教育过程中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课内外文体活动,从而通过这些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参与到教育活动中,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提高学生心理素质,锻炼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在具体活动中教师要给予学生肯定与鼓励,教师的鼓励往往会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和荣誉感,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对于学生学习动力的产生,成绩的提高都有着很大帮助。另外,文体活动还能够培养学生集体意识,缓和师生关系,增进师生感情,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这对于学生不良心理矫正有着重要意义。活动开展时应以小组为单位,活动结束后教师应对各小组表现进行评价,评选优秀小组,同时对活动中的不足进行反思和总结,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分析、评价自己。完整的教育不仅要进行知识的传递,更要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思维关键。健康的心理是人健康成长的基础,加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蒋艳菊,时金献.《小学教育心理学》,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年版.

[2]国家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

篇(7)

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在素质教育中占据着较为关键的位置,好的心理素质有助于培养创造性人才。社会应将中小学的心理健康问题作为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完善教育与医疗卫生相结合的有效战略研究。目前,我国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其中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笔者经过多年的研究,总结出了一些心理教育的实际经验,对心理健康的实际现状进行了详细的评估,逐渐研究出相应的发展对策,有效推动了中小学健康教育的发展。

1现阶段中小学心理健康管理现状分析

1.1关于心理健康的舆论宣传过多,行动力较差

现阶段,从中央的相关机构到地方教育部门,多样化的教育书刊无不在加大力度宣传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一些中小学也在不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但是,一些中小学在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过程中,特别是一些西北偏远地区,对心理健康的开展往往只注重其形式,不能将之落实,口号大于行动,实效少于虚名。很明显,导致这一现象发生是有很多原因的,既有教育思想上存在一定的不足,又有医疗卫生行业心理健康的宣传力度以及研究不足,并且具体医疗防控中心的工作相对不够完善,使得教育与医疗之间不能做到有效的融合,进而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解决得不够完善[1]。

1.2心理健康理论研究较多,实践方法较少

现阶段,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咨询已经逐渐成为心理学以及医学的重点内容,关于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文章以及心理医疗卫生相关书籍不断的涌现出来。但是,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文章相对较多,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方法策略反而相对于较少,使得在读者观看以后常常无从下手,不知道以何种方法解决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存在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问题,这是严重制约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因素。例如,一些健康教育的文章,常常涵盖了呼吸道健康、消化道传染病健康、吸烟问题、免疫预防、艾滋病等与医学有关宣传的健康教育,人们在观看过程中缺失正确的认识,以为心理健康的宣传只要做到位,真正做到与否不重要。在这一层面上,我国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心理健康教育专家以及学者应该承担起相应的治疗义务与教育责任。社会以及人们常常对大学机构、医疗防护中心、科研究中心等机构部门中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专家以及学者报以厚望,希望他们能研究出一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心理教育方法,发表一些中小学健康教育发展的创新著作。但是,就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来看,一些疾病预防机构以及教育部门的研究作品与中小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及发展现状不相符合,使得可实际操作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相对较少[2]。

1.3心理健康提倡建议较多,强制实施少

即使我国的疾病预防机构与教育部门已经联手针对现阶段青少年的实际特点,提出了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有效地强化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进一步强化我国青少年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3]。但是,这些已经颁布的明文制度并没有引起社会关爱中小学生协会的高度重视,其主要原因在于社会教育以及医疗部门对于下发文件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常常不当做是一项必须发展的任务,可以不用做出任何的检查以及监督。因此,社会将更多的注意力仍然放在如何强化中小学生成绩以及发展方面,使得心理健康落实力度不够,教育机构与疾病预防中心的配合也相对减弱。

2优化中小学心理健康管理的有效措施

2.1强化中小学心理健康重要性的宣传

近年来,心理健康教育逐渐深入社会与学校的思想教育中,得到社会及家长的广泛关注,但是就宏观的角度来说,不论是疾病控制中心、中小学、家长或者社会,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的认识不够到位,对心理教育认识上的缺失仍然是现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重大阻碍。社会上对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不起来的主要原因在于对心理健康的实施完全只限于一种形式化,对疾病预防控制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仍然不到位。因此,应有效强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以及实施力度,教育部门联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开设健康教育课堂,讲解突发卫生事件及卫生应急处理,进行应急演练、疏导学生恐慌心理等,促进家庭、社会、学校对心理健康开展重要性的认识,进而从自身出发进一步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2.2强化对中小学心理健康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疾病预防系统中起步相对较晚,一些地方的发展较不完善。但是时代的发展推动社会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加快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步伐。面对这种状况,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都应该进一步得到有效落实[4]。从一个层面而言,在理论上应该与实践进行有效的整合。现阶段,有关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书籍以及文章多为理论化,学术性较强。因此,在强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从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入手,也就是从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中得出一些具有科学性、合理的、有价值的理论;从另一个层面而言,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中进行有效总结,从事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者,应该进一步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研究,开展相关的心理健康活动,鼓励中小学生能够积极的解决一些心理疾病。例如,一些学生患有较为严重的抑郁症,医疗工作人员应该与学生的老师、家长及时的沟通,根据一些心理学的治疗理论并加以落实,逐渐带领学生走出抑郁症的阴霾。总而言之,现阶段的书籍很少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通常情况下都缺少一定的实践性,这样一来就需要广大心理疾病研究学者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探索以及研究,使得其对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深度剖析以及研究,进而有效的提取出具有实用价值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5]。

2.3积极的开展心理讲座课程

针对中小学生的心理疾病,疾病控制中心应与教育部门进行联合开展一些心理学的基本课程以及相关的心理讲座,完善建立心理咨询机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的活动教育中,并且创设出较为良好的校园氛围,使得学生能在健康愉快的氛围下将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能够及时提出。强化以及不断调整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实际内容,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下充分了解到心理疾病的严重性,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有效预防心理疾病的产生。鼓励学生在疾病的预防控制教育中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观念,从而进一步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心理问题的排除以及心理疾病的治疗进行有效的结合,使得中小学生的心理保健意识逐渐增强,心理健康保健系统进一步得到完善[6]。

3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采用多元化的治疗手段对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合理的监管以及适当的调控,结合了心理学以及疾病预防控制,从卫生医疗管理的角度对中小学心理健康的实际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探究。现阶段,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仍然存在一定的弊端与不足,一些理论问题与实践问题都需要医疗卫生与教育部门进行解决,心理健康宣传以及心理治疗是相当重要的途径之一。应立足于我国的实际国情建立起具有本土元素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而强化我国广大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心理健康的更好发展。

作者:邢丽 单位: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参考文献:

[1]妮,张勤,张玉媛,等.蚌埠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4,39(2):231-234.

[2]范婷琳,王子友.椒江区小学生心理健康现况调查[J].浙江预防医学,2015(5):512-513,516.

[3]王平,于茂河,柳忠泉,等.青年学生男男者心理健康及其与童年家庭环境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6,37(4):523-526.

篇(8)

1999年8月国家教育部第一次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门颁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要求“各级教育部门领导、校长、教师、家长充分认识到加强中小学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明确提出“从2000年秋季开学起,大中城市有条件的中小学要逐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小城市及农村中小学也要从实际出发,逐步创造条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2015年河南大学33名心理咨询专业三年级本科生在各小学的实习反馈结果显示,开封市各小学都已建有心理咨询室、配备专门心理辅导老师、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开设心理健康课程,与过去实施条件普遍偏差,时效性不高,对心理健康教育不重视相比,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极大改善。但在实践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笔者在总结以往研究的基础上重申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以开封市迎宾小学为例对现阶段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小学生阶段是学生思维品质、行为习惯发展的关键阶段,该阶段的学生心理发展状况对其以后人生的工作学习有极大的影响。小学生的思维逻辑、归因方式、情绪表达方式、人格类型、个体素质等都是在小学阶段逐渐发展确立的,一旦该阶段学生遭遇到重大变故或长期处于不良成长环境(如:父母离异、亲人去世、长期留守、家庭贫困、过分骄纵、隔代抚养等),心理未能得到及时的疏导和教育,就会引发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引导学生以理性、积极的态度看待压力性生活事件,在经历挫折后调节行动策略、坚持自己的目标,发展心理弹性,对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1.未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全体学生参与

大多数小学只对3-5年级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普遍认为低年级学生的意识发展还不健全,思维层次较低,课程起不到作用;六年级学生面临升学压力,应该把重点放在知识教育,心理教育可以缓一缓。小学是训练儿童适应社会,掌握今后生活所必须知识和技能的必备阶段,是学生勤奋感的获得时期,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起步晚,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连贯,都会阻碍心理品质的逐步改善,甚至会造成已获得的良好心理健康水平的下降。

2.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存在偏差

我们观察到学生有压力、烦恼时更多选择与同学交流,很少主动向老师反应,没有学生主动要求进行心理咨询。学生往往认为进行心理咨询的学生是有问题的学生,被咨询者也会担心被其他同学嘲笑,甚至会有羞耻感。而小学阶段由于上课时间固定,班级人数少,学生好奇心重等因素,保密性工作不能得到保证,这可能会造成被咨询学生更大的心理负担,也可能引起其他学生对心理咨询的恐惧和排斥。

3.心理问题干预的延迟与不足

小学阶段对学生学业、情绪、人际交往各方面了解比较多的是班主任,他们能及时发现学生状态的改变,非常重视学生心理状况的发展,并在教育过程中提供帮助。但由于缺乏专业的心理知识和系统的心理辅导方案,同时担任多个班级的课程教学,使得班主任提供心理援助延迟或不能提供心理援助。其次,学校心理咨询老师由于缺乏对学生的了解,不能快速发现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延迟了心理干预的实施,第三,学校领导、各科老师、心理咨询老师在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方面都很重视,但定位不分明,彼此之间缺乏交流,加上学校制度的不合理也会造成心理问题干预大延迟。

三、关于以上问题的可行性建议

1.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小学儿童的必修课程

我们观察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非常受小学生欢迎,在课程设置中主要以心理小游戏、心灵活动为主,家庭作业多是通过采取行动、言语形式完成(如:拥抱爸妈,赞美他人等),不仅不会加重学生学业负担,反而通过课程获得的心灵愉悦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形成良性循环。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小学儿童的必须课程是十分有利的,但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根据班级特点设计课堂内容,不能硬板教材,事倍功半。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包括学习适应、学校人际、亲子关系、自我概念、生活适应五个维度,仅仅靠老师单方面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结构,最大限度地发挥各方面的优势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十分必要。

2.建立完善小学三级教育系统

第一级由学校及相关部门组成,负责制定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制度,从教育管理方面支持、协助和督促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和落实;第二级由专业心理健康教师组成,负责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交流和技能培训,提高学校老师心理辅导技能,建立和完善心理咨询辅导中心,开展团体咨询和个别咨询相结合的方式,全面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第三级由班主任、学科教师及家长组成,学科教师将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到学生的学习中,班主任和各科老师密切配合,并及时与学生家长联系,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反馈学生在校表现,构建完整的家庭与学校链接。完善的教育结构对促进心理

3.实行导师制,密切关注学生心理成长

学校所有老师(包括校领导)都要带一定数量的学生,负责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发展。组建心理互助小组,老师不随学生年级增高而变动,学生随机分配也不随班级变动更换导师。依据学生特点灵活设计小组成长方案,商定小组协议(小组成员互相保密,按时参加等),每周固定交流时间,总结一周情绪状况,首先能了解到不同时期学生的整体心理状况,反馈给心理健康教师,针对共性问题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其次小组内学生互相协助解决学习、人际、生活适应等问题,在帮助与被帮助的过程中,发挥学生能动性,挖掘学生自身潜力,促进学生心理成长。第三小组内部互相保密,营造安全感和彼此的信任,促使学生敞开心扉与老师同学交流,并能逐渐转变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对于将教育者的科学辅导建立在小学生的主动要求和参与的基础上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四、展望

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不断普及,教育部门、教师、家长、社会各方面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也愈加重视。截至目前,虽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以上问题,但相比过去已经有了极大改善,相信合理的课程设置、完善的教育体系、规律的心理援助对将我国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廖全明,黄希庭.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模式的构建[J].心理科学,2009,02:274-277.

[2]汪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索[J].心理科学,2001,01:87-89.

篇(9)

现代小学心理专家认为:小学阶段必须把保护小学生的生命和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放在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小学生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当代小学生的心理负荷能力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有资料表明,在我国约有1/5左右的儿童青少年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如厌学、逃学、偷窃、说谎、作弊、自私、任性、耐挫力差、攻击、退缩、焦虑、抑郁等种种外显的和内隐的心理行为问题。这些心理行为问题不但严重地影响着儿童青少年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也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困扰,直接影响学校教育任务的完成与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迫切的和具有重要意义的举措。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在小学重新开设一门课,而是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渗透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优化整个教育过程。

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有以下途径。

1.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融入在学科教学、学校教育活动和班主任工作、少先队工作等多项工作中。

2.进行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和开展有关的心理健康文体活动。3.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

4.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沟通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等。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和谐的教育环境

和谐的教育环境主要是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营造一种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它是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一种辅助方法。主要方式有以下几点。

1.心理辅导室

有专职教师负责,专门解答学生提出的多种心理健康问题,负责指导全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2.心理信箱

学生书面提出的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均可投入心理信箱,然后有心理辅导老师作出解释或个别辅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学生书面提出心理健康问题应允许他们不记名,以便于保护他们的自尊心。

3.心理健康专题广播

通过学校广播开展心理健康知识专题讲座,以提高全校师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水平和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能力。还可通过广播公开解答一些学生提出的各类心理问题,这种方式影响大,效率高,不失为一种好的宣传方式。

4.橱窗宣传

运用橱窗的形式,介绍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解答同学们提出的各种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解答同学们提出的各种心理问题,不失为一种简单实用和富有成效的好办法。由于橱窗宣传具有方便、快捷和普及性强的特点,因此最适宜于各班级运用,这就要求班主任老师要具备心理辅导老师的素质,这样才能发挥好橱窗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三、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家校的紧密配合

家长是儿童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家校达成共识,协调教育方法,育要求是促进小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保证。

通过开办“家长学校”,邀请专家做有关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向家长宣传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让家长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一个初步的认识。通过家校联系卡向家长介绍近段各平行班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内容与操作方法,使他们主动地配合学校的教育。通过家访,了解小学生在家的真实表现,对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指导家长掌握教育小学生的科学方法。教师与家长通过面对面的有针对性的探讨,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巩固和促进了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发展。有一个性格内向的孩子,胆子特别小,不敢与同伴交往,不愿参加活动,有时甚至上课想小便时都不敢说。我分析了孩子内向的原因,并指导家长平时多带孩子出去游玩,有意识地接触邻居家的小伙伴。带孩子上超市,鼓励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在校园,教师更是关注这个孩子,多为他提供参加活动的机会,找性格外向的孩子与他亲近。稍有进步,我就给予鼓励和表扬。经过两个学期的密切配合,孩子进步很快,能主动与教师说话,和其他孩子一起游戏,“十一”还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文艺演出。

以上是我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体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地探索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方法,有效地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并带动他们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篇(10)

小学生是一个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群体,中高年级的教育阶段正是他们心理、身体快速成长的时期,也是他们人生之中关键的体格、性格形成期。总结近几年的小学生心理教育相关数据,我们不难发现目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义务教育的体系中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关注。相反,屡屡发生在小学校园的攀比、炫富、个性扭曲的案例却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这种事后的唏嘘并不能解决小学生心理健康培养的问题,反而会纵容更多的孩子走失在心理健康丧失的道路上。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形成不仅表现在个性方面,还表现在情绪控制、心态培养等方面,所以教师在进行心理教育的同时应该做到全面、细致、富有爱心。小学生生性活泼,本性善良,具有极强的模仿力,所以也很容易受到不良社会因素的错误引导,容易导致不健康心理的形成。作为新课改教育模式下的辛勤园丁,教师应该足够重视心理教育对任何一个孩子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地位。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1、把握小学生心理变化动态。小学生的心理形成需要一个纯净的环境,同时也需要家长和教师给予适当的关注,因为小学生的辨识能力不足以区分社会因素的优劣,小学生的约束力不足以控制自己的行为。把握小学生心理变化的过程,关注学生情绪变化是教师教学过程课堂内容的一部分,也是进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主要环节。小学生在中高年级形成的情感爱好、价值观念对他们一生的发展都有影响,情感爱好决定了孩子未来的爱情观和个人欣赏能力,而价值观完全决定了孩子将来生活的方方面面。

2、关注小学生心理需求。在小学教学中,教师对孩子恰当地投其所好,将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添教学的乐趣。投其所好一般建立在了解一个人的前提之上,所以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是提高孩子学习兴趣点基础,也是对孩子爱心教育的起点。教师课堂上除了教授学生基本的文化知识,对孩子情绪变化、心理需求的关注也是重要课堂内容。小学教育时期是一个人读书求知的启蒙阶段,对一个人一生的学习习惯培养起了最关键的引导作用,这个时期是孩子思维方式的形成期,也是孩子心理需求变化幅度较大的时期,因此关注小学生心理需求,适当给与正确引导是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

三、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方案

1、开展心理教育课堂。素质教育要求义务教育实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小学生的课堂安排也涉及这五项要求的具体内容,其中心理教育也属于这个范畴。虽然学校只是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主阵地,但是它的作用不容小觑,因为小学生接受的教育大多来自父母和教师,而学校的课程安排是他们接受教育最主要最直接的内容。在小学课程里安排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单单是指给每个年纪安排一名心理辅导员,而是指给每个班级的学生安排专门的心理教育课堂,由具有专业心理教育资格的教师来上课。根据不同班级学生年纪的差别,学校应该安排不同的教师教授与学生心理发展最接近的心理课程内容。素质教育还提出个性教育的理念,在心理教育的课堂上教师也应该实施个性培养的方案,随时关注不同孩子心理的变化,满足不同个性的心理需求。

2、与家长共同关心小学生心理发展。小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学校正确的教育,更离不开家长的关怀。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个教师,他们的一言一行都给小学生树立榜样,他们对孩子心理教育的态度直接影响了小学生接受心理教育的行为。不论是乡村教育还是城市教育,普遍反映出了家长对孩子心理关注度不够的现象,这种不乐观的现象也是导致现在小学生“早熟、早恋、叛逆”的重要因素。为了避免不良现象再次出现在小学校园,为了达到最佳的心理教育教学成果,家长的支持和教师的努力是最关键的因素,二者相互沟通、协同努力是最完美的捷径。

上一篇: 企业季度工作总结 下一篇: 大学生在校个人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