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培训总结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15 14:52:4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数控培训总结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数控培训总结

篇(1)

2020年10月21日至 2020年11月17日,我有幸参加了山西省教育厅、山西省财政厅组织的在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举办的中等职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培训。通过近一个月的培训,对于我们每位学员来说,都是一次提高、一次借鉴、一次实践,使我深感收获巨大,受益终生。

一、培训组织严密,培训内容紧扣我们的教学需求和技能大赛要求。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成教部的领导高度重视对我们的培训工作,为了高效率、高质量地做好本次培训工作,他们在培训内容上紧紧抓住了学员的求知要求,抓住了当前三坐标测量技术、数控车自动编程及加工技术、海德汉iTNC530数控系统编程及加工技术,安排最强的师资力量进行授课,受到了广大学员的好评。我们听课认真、讨论热烈,不同层次的学员互相学习,大家得到了共同提高。

二、领略名师风采,寻找自身差距。培训中老师们讲授了数控专业最新知识,从理论到实践展开教学,并从专业技术结合省赛和国赛图纸进行分析和点拨。让我们基本了解了数控车自动编程技术和技能大赛要求,了解了本专业一些新知识、新技能,开拓了眼界,丰富了实践经验。老师们渊博的知识、精湛的技能、严谨的治学态度,也深深感染了每一位学员,激励着我们抓紧时间努力学习。

三、参加实践操作,提高动手能力。在老师们的安排下,我们一共分成5个小组,每位学员都要完成一件作品,所以在每位小组长的带领下,我们学到很多加工的知识,比如:如何选刀调刀、确定加工余量和磨耗,加工精度控制等,通过老师分析和指导,我们收获颇多,最终每人都完成了一件满意的作品。

回首这次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效果明显。对我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实践技能的增长。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把所学理念、知识、技能、应用到教育教学中,不断改进和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为职业教育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篇(2)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12-0213-01

对于中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实践的掌握比理论知识的学习在日后的工作中运用范围更广。对于数控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说,这一趋势又更为明显。实践教学培训是中职院校培训过程中的重要过程和环节,应当受到教师的充分重视。长期以来,中职学校的教育多以理论课程为主,实践课程的缺乏造成学生入职后的操作能力不足,这对学生的工作产生了阻碍,影响了中职院校人才的培养。本文通过对于数控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现状探析,为数控技术专业中职教师实践教学培训模式提供了创新途径。

一、数控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现状

我国中职院校的教学目前仍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由于其实施难度大、硬件设施要求高、师资力量要求高等原因一直没有受到重视和发展。这种长期以理论为主的教育模式造成了学生操作能力不强,理论知识基础又不扎实的结果。目前许多中职院校已经逐步意识到实践培训教学的重要性,并且不断加强教学的时间性与操作性。但是在众多中职院校中,实践教学模式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数控技术掌握的关键与否,要在于是否能在实践中掌握技术的要领,在于是否在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同时提高技术水准,在于是否可以真正提高数控操作人员的综合素质。目前,国内一些数控技术专业在这些关键技术节点上,并没有加强理论与实践的学习,面对企业对数控操作人员的严格要求,在日常的教学模式中可以加大调整与改革力度,不断探索与实践,摸索出一条适合数控技术教学未来发展的道路。

二、数控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实践教学观念落后

目前诸多中职院校还是将学生的理论课程教学放在第一位,并没有对实践教学产生足够的重视。在教学模式配置上,没能把实践教学摆在一个恰当的位置,所以当面对企业的人才要求时,注重理论,忽视实践的弊端也就显而易见了。过于注重理论教学还存在一点就是培养不出高素质的综合人才。未来数控技术的发展,不仅仅需要操作人才,还需要创新与实践管理人才,面对日新月异的市场科技发展,不能在实践中学习是学生毕业后无法取得较好就业方式的一个重要原因。

2.实践教学内容落后,方法失当

在目前诸多的中职院校的实践教学中,部分学校、部分专业,过于走形式不以具体实践为主,进而也使得实践教学模式过于落后。特别是数控技术专业,必须要重视实践教学,切莫在实践教学上走过场。在实践方法上,很多学校还是以班级为形式,实行参观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没能让学生真切地掌握到数控技术的要点与难点。下一步,学校可以进一步改进机制,在实践方法上不断创新研究,总结出一套可行性教学方案与模式。

3.实践教学师资力量不足

在中职院校日常教学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师资力量一直严重不足,这也对学生的培养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当前,培养学生的关键还是要依靠老师,强劲的师资力量会对学生的发展、学校的发展产生关键的影响力。教学师资力量不足的原因在于如下三点:第一:教师待遇不高。第二:教学模式以及学校培养模式有待提高。第三:整体学校标准与配置不高制约了人才的引进与培养。

4.实践教学硬件设施缺乏

由于教育经费不足等原因,现在很多中职院校内教学硬件设施配置尚未到位,很多教学基础设施配置尚好,但相关硬件设备并没有后续跟进,这使得就总体而言,教学硬件设备未能达到相应的标准。特别是对于中职院校数控技术教育,应当着重重视实践的培养,如果硬件设施配备不标准,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中职院校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必须要统一配置,不断加强对学校硬件设施的建设。

5.实践教学教材设计落后

目前,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虽然部分中职数控技术专业已经逐步重视实践教学,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已经开设了实践教学的课程。但是,不得不面对的是,部分学校在实践教学的教材设计上并没有摆脱过于传统的影子,很多教学设计没有达到现代化的教学标准,甚至部分数控参数数据还停留在原有的层面上。因此,进一步改进实践教学教材设计迫在眉睫。

三、数控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培训的创新模式

1.重视实践教学,完善教学体系

数控技术专业要注重以实践为依托,不断总结与完善整体教学体系,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其中,实践教学可以通过与数控企业的合作,可以进行长期定点的合作模式,在企业的实际生产中深入进行实践教学活动。同时,在教学体系的建立上,要进一步完善教学体系,以数控教师的意见为主,减少行政性干预,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教学风险。

2.转变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

现代数控技术的培养与教育不能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为主导,要进一步转变教学方法,以适合社会与企业发展的教育模式为基点,统筹兼顾,以学生为主,在教学中不断以学生的需求为重点。在数控技术教学内容上,要不断更新教材,加强学习,不能为了实践而抛弃理论,也不能为了理论而抛弃实践,二者要有机地相结合。

3.增强师资力量

要定期对教师进行培养,可以实行一年定点培训以及半年出教学成果的增强模式。同时,还要创新教学机制,不断引进人才,发展人才,在最大程度上丰富校内教学人才,实现教学成果与教学人才的相互结合与统一。

4.增强硬件设施与提高教材内容的时效性

在学校的硬件配置上,可以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特别是对于数控技术的一些关键性硬件,学校应该加大对其基本的资金保障,要在硬件上使得学校达到一定的高度。针对目前的数控教材过于老旧的现状,学校及相关院系应当统一意见,在大范围内进行教材的选用,以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四、小结

篇(3)

1 问题提出

1.1 课题立项的重要性和必要

1.1.1 培养专业带头人是示范校建设对师资队伍的要求

2012年,我校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第二批立项建设单位,数控加工专业作为本次立项的五个重点建设专业之一,对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该专业青年教师居多,教学水平、科研能力、专业建设水平与新的要求相比尚有较大的差距,为了尽快地改变师资队伍的现状、完成示范校建设的任务要求,培养一批专业带头人并且发挥他们的带头与示范作用,成为数控加工专业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

1.1.2 培养专业带头人是专业建设与发展的需要

培养数控加工专业带头人,可以让综合素质较高的专业教师尽快地成长起来,承担起数控加工专业中重要的、关键的、核心的教育教学与科研工作,尽可能地发挥出他们在专业建设中的个体作用;另一方面,可以突出专业带头人在教育教学中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带动本专业的所有专业教师共同进步与提高,努力打造一个专业强、技术硬的师资队伍,有效地推进数控加工专业全面建设与发展的步伐。

1.2 主要理论依据、研究思路及目标

1.2.1 理论依据

《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0〕9号)文件中提出,示范校建设共有七项重点任务,其中第5条就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要求“创新人事分配制度,形成吸引人才、稳定队伍的激励机制。改善教师队伍结构,聘用有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社会能工巧匠等担任兼职教师。落实教师在职进修和企业实践制度,加强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中青年校长培养,提高队伍整体水平”。

《徐州市高级技工学校专业带头人选拔与聘用制度》中明确要求,逐步培养一批专业素质过硬、业务水平较高、教科研成果突出的校级拔尖人才,带动学校各专业建设,努力打造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和优秀的教学团队,建设一批在省内外具有较高声誉和较大影响的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为打造一流的国家中职示范校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徐州市高级技工学校数控加工专业建设方案》中指出,学校数控专业是本世纪初才发展起来的新专业,专业课和技能课教师都比较年轻,缺乏企业工作实践经验。因此,数控加工专业师资队伍急需优化提高,要把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当做头等大事来抓。

《徐州市高级技工学校数控加工专业建设任务书》中明确了专业带头人的培养预期目标:两年内培养2~4名专业带头人,提升数控加工专业的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和专业建设水平。

1.2.2 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

本课题依据数控加工专业建设任务书的要求,以数控加工专业现有教师为研究对象,对照徐州市高级技工学校专业带头人选拔与聘用制度,仔细研究分析现有教师情况,选拔数控加工专业带头人培养对象,结合培养对象实际情况制定培养计划,通过出国培训、下企业实践、担任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指导青年骨干教师、参与专业建设、主持科研课题等多种途径的培养,使其达到省级数控加工专业带头人标准。

1.2.3 课题研究的目标

以国家示范校建设为契机,按照数控加工专业建设方案及建设任务书要求,两年内,培养省级专业带头人 3人。通过学习促进、培训提升、任务驱动、教研带动、示范引领,全面提升培养对象的思想素质、专业素养、教育能力、科研能力和指导能力,促使其达到专业带头人标准,能够在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和教师培训等方面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1.3 对现有研究的基本评价及分析

1.3.1 有利条件

(1)示范校建设为课题的开展提供了契机

数控加工专业作为示范校建设重点建设专业,在示范校建设之初,数控加工专业带头人的培养工作就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专业带头人的培养” 课题批准立项。

(2)数控加工专业教师团队素质较高

数控加工专业拥有一支年富力强、爱岗敬业的专业教师团队,共有专业教师27人、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22名,高级职称9名,高级技师7名,教师团队的人员构成及基本素质为培养对象的选拔与培养提供了基础。

(3)各级技能大赛的有效平台

学校每年举办一次的技能节,是师生同台竞技的演练场,更为专业带头人的培养提供了大舞台;一年一度的省市级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以及全国数控专业技能大赛,为专业带头人的培养提供了一个更为宽阔的平台,让他们有机会与全市、全省甚至全国的同行们在一起寻找差距、不断提高。

(4)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

学校自2009年实施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以来,贯彻走出去、请进来的工作思路,不断地为专业教师与企业的交流提供机会,给专业带头人的培养提供了有利条件。

1.3.2 利因素

(1)专业带头人承担着繁重的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在时间分配上留给企业实践就不是很多,参与企业的技术合作能力距企业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

(2)专业带头人的实践创新能力较薄弱,对专业的带头人的培养机制探索还停留在浅层次。应继续探索并逐步建立“选拔、培养、激励、考核”的长效机制,真正发挥专业带头人的引领、示范作用

2 研究过程

2.1 研究经过

按照数控加工专业建设方案及建设任务书要求,课题组结合培养对象实际情况制定了明确而合理的培养计划,按照计划逐步落实培养措施,具体做法如下:

2.1.1 学习促进

抓好学习制度的落实,一是利用每周例会的时间,重点学习政策法规、职业道德,增强专业带头人遵纪守法意识、道德水平和敬业精神;二是在学期末开展学习评比,根据评比结果查找问题并整改提高。

2.1.2 培训提升

选送2名专业带头人到美国培训考察学习,进一步了解国际相关专业建设和教学科研发展情况,学习借鉴国外同类学校先进的办学理念,并及时进行了培训总结与汇报;安排1人参加国内培训,获得培训合格证书,提交1份培训总结材料;安排1人参加省内培训并作了培训专题汇报;利用假期,安排6名专业带头人赴企业顶岗实践1个月,完成顶岗实践总结6篇,提升了专业带头人的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

2.1.3 任务驱动

培养过程中,督促专业带头人积极参与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方案,编写实施性教学计划6份,制定数控加工专业课程标准4门,主持完成省级精品课程1门,大大提升了专业带头人的专业建设水平。

2.1.4 示范引领

采取签订师徒协议的方式,每个专业带头人指导1~2名骨干教师。通过跟踪培养,被指导的教师业务水平显著提高,其中9名教师成为数控加工专业骨干教师。同时,专业带头人每学期为校内本专业教师上示范观摩课,为校内本专业教师开展专题讲座,在专业团队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2.1.5 教研带动

培养过程中,每位专业带头人都担任了2门数控加工专业核心课程或实训课程的教学工作。他们还积极进行一体化教学研究并撰写论文,主持或参与校级以上的教研教改课题,教研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

2.2 方法

(1)文献研究法:收集与专业带头人培养相关的文献资料,通过对专业带头人培养相关文献的研究,为课题的顺利开展提供理论支撑;

(2)调查研究法:广泛开展与数控加工专业带头人培养相关的调查,充分了解数控加工专业带头人的现状,掌握培养对象的相关信息,为课题的实施奠定基础;

(3)行动研究法:课题组成员分工负责,将数控加工专业带头人培养措施付诸行动,确保课题如期完成;

(4)案例研究法:对特定培养对象的培养实践进行分析与总结。

2.3 步骤

2.3.1 准备阶段

确定课题组成员、明确成员职责分工,认真学习教职成[2010]9号文件内容,进一步提高对本课题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同时,积极参加本系组织的示范校建设专题讲座,充分认识课题研究的紧迫性、重要性。分析数控加工专业师资队伍整体情况进行摸底,选拔培养对象。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搜索查询专业带头人建设成功案例,学习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根据示范校建设数控控加工专业建设目标的具体要求,初步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开题论证研究方案。

2.3.2 实施阶段

本阶段是课题研究全面开展的阶段,本阶段共分两步走:

第一步,课题组制定培养方案和引进计划并报主管部门批准,组织专业带头人培养对象积极准备申报材料。

第二步,通过多种方式对专业带头人培养对象进行培养。

组织部分培养对象出国考察学习并提交学结;督促培养对象对本专业青年骨干教师进行跟踪指导并提交指导相关材料;利用暑假组织专业带头人培养对象赴企业顶岗实习;督促专业带头人培养对象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教学改革以及专业建设等相关工作。

2.3.3 总结阶段

该阶段为总结阶段,《数控加工专业带头人的定位与建设》课题组对课题研究过程进行全面梳理和总结,收集分析资料、整理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及做好结题工作。

3 结果分析

3.1 课题的研究成果

(1)完成数控加工专业带头人培养任务。共培养数控加工专业校级专业带头人7人、市级专业带头人6人、省级专业带头人5人。其中,2名专业带头人被评为省级教学名师,1人被评为校园双十佳教师,2人获得市级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形成了一支以专业带头人为引领,骨干教师为支撑,“双师型”教师为主体的优秀教学团队。

(2)制定数控加工专业带头人培养方案。

(3)初步探索了专业带头人培养的长效机制。

3.2 课题的评价意见

3.2.1 通过本课题研究,提升了数控加工专业的建设水平

(1)形成了一支以专业带头人为引领,骨干教师为支撑,“双师型”教师为主体的优秀教学团队,为示范校建设和数控专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

(2)优化了数控加工专业的师资队伍结构,提升了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3)在专业带头人的带动下,数控加工专业教师的课程开发、教学改革、专业建设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4)通过专业带头人的示范指导,数控加专业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有了显著提高,教研能力得到加强。

(5)通过国际培训学习,专业带头人不仅将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创造性地运用到教学工作中,而且促进了其他专业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

3.2.2 通过本课题研究,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

(1)专业带头人参与企业的顶岗实习、生产实践,发挥了专业特长,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2)专业带头人积极参与企业技术人员及职工培训、技能鉴定工作,为企业输送了大量的高技能人才。

(3)专业带头人积极参与或主持专业建设工作,与同行合作,开展纵横向课题的研究工作,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和服务。

3.2.3 通过本课题研究,对其他地区和学校进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1)通过课题研究,我们初步探索了一种“选拔、培养,激励、考核”的专业带头人培养长效机制,专业带头人的培养成效显著提高,为其他地区和学校的专业带头人培养提供一种可供参考的模式与方法。

(2)通过课题研究,专业带头人利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学习与交流的机会,在吸收别人长处的同时,把我们的特色和优势展现在兄弟院校面前,提高了学校与数控加工专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对本区域的专业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4 问题思考

4.1 存在问题

通过两年来的课题研究,专业带头人的总体素质提高得很快,在专业发展中的领先与示范作用已经初步彰显,他们在专业发展中逐渐成为中坚力量。但是,他们需要承担着繁重的教育教学,在时间分配上留给科研工作、企业实践就不是很多,他们的科研能力、参与企业的技术合作能力距企业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可见,专业带头人在实践教学中就不一定能够始终站在专业及行业的领先地位,他们的教科研成果也就不一定能转化成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这是专业带头人培养的一个突出问题,也是我们应该时刻思考并努力解决的问题。

4.2 对策建议及应用推广

根据两年来的研究体会与感受,课题组认为应继续加强专业带头人培训、充分发挥他们带头作用的同时,更应该拓宽专业带头人的培养途径,加强与其他单位专业应用技术研究和合作,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参与项目研发、生产性实训,加强专业带头人与企业、行业的对接,不断更新知识体系与技术革新。同时,多安排专业带头人多与外界接触,与同行合作,开展纵横向课题的立项和研究工作,吸收别人的长处,提高应用技术研究、推广及服务能力。

总之,专业带头人的培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要有计划、有跟踪、有推进、有总结,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思路,优化工作方法,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完成专业带头人的培养任务,形成高素质的专业带头人队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Z].教职成〔2010〕9号.

[2]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Z].教职成〔2010〕13号.

[3]林小兰.重视师资队伍培养,提高职业教育质量[J].工业与信息化教育,2013(5).

[4]杨良辰.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带头人培养浅议[J].职业教育研究,2004(3).

[5]刘红委.职业院校校企双带头人模式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

篇(4)

随着数控加工在机械制造业中的广泛应用,数控操作者的大量培训便成为迫切的问题。在传统的操作培训中,数控编程和操作的有效培训必须在实际机床上进行,这既占用了设备加工时间,又具有风险,培训中的误操作经常会导致昂贵设备的损坏。

随着计算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虚拟现实技术和理念的发展,产生了可以模拟实际设备加工环境及其工作状态的计算机仿真培训系统。它用计算机仿真培训系统进行培训,不仅可迅速提高操作者的素质,而且安全可靠、费用低。

与科学幻想相似,想象力和技术的相互结合造就了虚拟现实。培根在13世纪写的没有马的轿车和配备动力的机械的科幻故事就是这类结合的早期见证,凡尔纳在19世纪写了火箭和潜水艇的预言性科幻小说,特别是一些科幻作家们已做出的各种利用虚拟现实的基本概念的设想正在逐步变成了具体化。上世纪内所建树的几个技术性里程碑使得虚拟现实成为可能,电话、无线电、电视、半导体三极管和集成电路(微处理器芯片)和液晶显示器。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一些早期的仿真尝试(例如第一台飞行模拟器、立体电影、电视游戏等)都已成为当今虚拟现实仿真的先驱。当然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历程与电子学以及计算机产业的蓬勃发展是分不开的。

目前在国内已经有少数高等院校将计算机仿真初步运用于数控操作人才培训的教学之中,也产生了各种仿真教学系统。这些教学系统既能单机系统独立运行,又能在线运行。独立运行即机床模型方式,其培训设施只需一台微机,数控机床的模拟操作在显示屏显示的仿真面板上进行,而零件切削过程由机床模型三维动画演示,用这种方式进行初步培训是经济有效的;在线运行即机床工作方式,这种方式下教学系统将与实际机床连接,由硬件实现零件切削过程,这时除了操作者是用仿真面板操作外,其它则与实际机床的真实情况一样,简单来讲就是利用计算机和其他的专用硬件软件去产生一种真实场景的仿真,参与者可以通过与仿真场景的交互来体验一种接近于真实的场景的感觉。因此能进一步培训操作者的实际工作技能。

数控仿真系统的核心是虚拟数控机床,而虚拟数控机床又是虚拟制造技术中的一个执行单元,它不仅在数控加工过程中为产品设计提供了可制造性的分析,而且在数控系统的学习和培训中,为各类学校和企业技术人员提供了完善的学习和培训。该类系统完全模拟零件的切削过程,能检验数控指令正确与否,提供一套功能齐全的调试、编辑、修改和跟踪执行等功能。

一、虚拟数控系统功能

虚拟数控机床实际上是虚拟环境中数控机床的模型。与真实机床相比,虚拟数控机床应具有以下功能:

虚拟数控机床应具有与真实机床完全相同的结构。虚拟数控机床能模仿真实机床的任何功能而不致因为采用某种近似替代而导致某种结构和信息的失真或丢失.并应与真实机床有完全相同的界面风格,为技术人员的学习和培训提供保证。

虚拟数控机床强大的网络功能,为远程教育提供可能。

完善的图形和标准数据接口。用户既能在真实的环境中运行虚拟机床,又能观察它的各种远行参数,并能与其他CAD/CAM软件接口。

二、平台的购建

虚拟数控机床是如何实现这些功能的呢?它一般是通过以下的构建平台来实现。

1.Nc解释平台:NC解释平台包括NC解释器和NC验证器。任务分配数据库从任务调度中接受数控代码并将其翻译为虚拟机床的部件、刀具等运动的信息,并将其通过计算模块来模拟机床的响应,NC解释器能够被自由地配置从而能够模拟任何一种数控机床的CNC控制器。

2.NC验证器,能够验证NC代码的语法正确性。

3.刀具库:刀具库应包括一台数控机床所需的刀具,并能自由配置刀具库中的刀具号.从而能模拟任何一种数控机床的换刀形式。

4.仿真平台:仿真平台包括刀具轨迹仿真、切削力仿真,加工精度仿真、三维动画仿真、加工工时统计分析,仿真平台是虚拟数控机床的核心技术。操作者可以在虚拟的环境中进行机床运动和切削过程等的仿真,从中获得相关的加工数据。如进给轴的位移量、换刀状态、主轴转速、加速度、进给量、加工时间等。通过加工过程的仿真,了解所设计工件的可加工性,验证NC代码的正确性以及评价和优化加工过程,并通过在线修改NC代码来优化NC代码。

5.计算平台:计算平台用来完成虚拟数控机床中各种计算,如根据NC代码计算加工零件新的几何形状,根据刀具的材料、运行时间、零件的材料性质和介质的性质计算刀具的补偿量和热补偿量。这些计算结果是虚拟数控机床在应用于虚拟制造过程中的加工方案评价以及可制造性分析所必须的。

6.设计开发平台:虚拟数控机床的设计平台是一个面向对象的数控软件库及其开发环境。通过对数控软件的标准化、规范化研究和其它CAD/CAM软件的数据交换,并对典型的零件进行封装,设计成具有稳定、通用接口的可重用的软件。

7.操作运行平台和监控平台:在虚拟环境中完全实现真实机床的操作,让使用者完全感受到真实机床的运行特性。在这些基础上的监控硬件和软件,用来控制简易机床.增加虚拟数控机床的真实感.并且可以进行典型零件的实验性试切加工,让使用者有一种身临其尽的感觉。尤其是在数控教学和培训过程中,初学数控编程者需要大量的编程练习,并进行实际调试。用试切法来检验数控加工程序显然不合理,而且也难于实现。如果利用仿真技术,这些问题可以轻松得到解决,从而避免编程时人为出错或工艺不合理造成工件报废。

三、总结

鉴于虚拟数控机床具备的功能,针对目前我单位数控教学课程和参加数控实习学生人数的增多,及数控设备较为精密、昂贵的特点。把数控加工仿真软件引入教学之中,用于数控机床操作与编程培训,这样既可以避免因误操作造成价格昂贵的数控机床的损坏,又可以使操作人员在对仿真数控机床操作过程中产生临场感和真实感。而且能够让同学们更快地熟悉和了解数控加工的工作过程,并且掌握每种数控机床的基本操作。更大的好处是在实现了同样效果的情况下将加工出错及事故发生率降低到了最小程度。

学校目前的硬件设施基本具备,包括微机房、局域网和各类数控机床等。不久的将来在校园网接通之后,这种教学方式确实很有可能成为现实,相信这种教学方式必将成为一种必要的教学手段。

参考文献

篇(5)

1 研发的背景

数控技术相关专业,强调先进技术的应用和实践作业的操作能力,这些要求决定了数控技术专业从业人员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更应具有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力,并且应具备专业以外的能力。于是,素质全面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方式尤为重要。经调研,部分院校数控专业在教学条件方面,都存在以下这些问题:(1)设备数量种类配比不合理,学生实际操作机床的时间少。(2)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3)一体化教学环境如何建设。

作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职业院校,应该适应市场需求,以企业对多系统小型数控车床加工技术的毕业生的能力要求为依据,结合职业院校学生的知识结构与技能水平,开设相应的多系统小型数控车床加工技术课程,使学生具备操作多系统小型数控车床加工的技术,达到企业的生产需求。

2 研发意义

市场上工业级数控机械类设备价格高、耗材多、安全性差,造成部分学校买不起、用不起、担不起的情况,直接影响专业的稳步发展。据此提出基于小型多系统数控机床构建低碳环保型数控实训的共同开发升级项目,将小型的具有加工能力的多系统数控机床搬入教室,构建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环境。小型的数控机床主轴功率小,降耗低,可以极大地降低采购成本,节约能源消耗,响应国家低碳节能的政策,使教学过程变得更加直观,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后,可以直接的进行实操,能够更深入地获取知识;机床与课室一体化,学生为主老师为辅,以完成任务的形式来加强学生多动手的教学模式,真正做到了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基于以上情况计划与合作企业共同升级开发多系统数控平台,可让学生在一台机床上就能操作华中、法那科、西门子、三菱四种数控系统,不仅便于老师教学,增加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可提高学生的实操技能,因此,多系统小型数控车床的研发将具有是深远影响。

3 研发界定

本课题的研发对象为职业院校数控专业在多系统小型数控车床项目升级及教学研发的问题。鉴于多系统小型数控车床在实践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及多轴系统对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和发展的意义,本课题的研发题目为“多系统小型数控车床升级改造项目研发”,针对的是华中数控、FANUC、西门子、三菱四个系统。

4 研发目标

在项目研发中,来自企业的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引导学生如何实现各类主流系统间的灵活转化,通过此种方式不仅提高学生理论水平和实操技能,而且又在教师有目的的引导下,培养了合作、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对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学生在学习与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加以适时研究与总结,积极寻找解决办法,以求在校企合作的模式下,培养出一批能够满足数控车床各类系统岗位需求的技能型人才,真正实现多元化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5 课题发主要内容

(1)数控车床技术现状分析。(2)职校数控专业现状及发展趋势。(3)职校数控类专业课程设置。(4)职校数控专业毕业学生的就业。(5)职校对数控专业学生培养目标理解。(6)对各职校数控专业实训室建设规划。(7)多系统小型数控车床的开发升级内容。

重点:多系统小型数控车床的开发升级内容。难点:华中数控、FANUC、西门子、三菱小型数控车床的设计原理、编程语言、数据接品技术、开发系统的技术方法和应用。创新点:(1)以企业对数控技能人才的要求为依据,按照企业的岗位设置,开发符合职校数控专业教学的核心课程。(2)1台多系统机床相当于4台单一系统机床,便于老师教学,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和技能。

6 课题研发方法

6.1 调查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

就企业发展前景、生产现状、用人需求及毕业生就业现状等方面进行调查研发和论证,掌握充分事实依据前提下,制定计划、采取措施、提高课题实施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深入先进制造类企业进行行业调查,获得行业发展的第一手资料;深入同类院校了解数控类专业教学方法及课程设置,获得教学案例及教学改革的资料。

6.2 文献查阅法和经验总结法

根据本课题研发的目标和内容,收集相关资料、查阅相关政策法规、了解其他学科实践性教学方法的最新理论,检索国内外已有的教育科研成果。学习、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从他人的经验心得中得到启发,形成自己较完善的教育理念,并提供充实可靠的理论支持,有效地推进课题研发进程,提高研发效率。

7 课题研发主要过程

(1)成立项目小组:为了顺利完成此次项目的研发,成立了由专业教师及企业专家组成的项目小组。(2)编写设计开发升级的思路与大纲。根据调研情况编写《多系统小型数控车库开发升级大纲》和《多系统小型数控车库开发升级思路》,合作企业负责提供收集及提供各个开发过程中需要的数据、市场反映等有效数据、分析各系统之间的区别情况,为项目产品开发人提品支持策略、对大纲和思路提出指导意见和提升意见。(3)邀请企业专家召开研讨会。对整个多系统小型数控车床的研讨会进行策划、主导、参与讨论和总结。并要求企业技术骨干协助对整个会议进行策划,召开研讨会。论证多系统小型数控车库开发升级的可行性。(4)确定开发思路与大纲。通过与专家沟通交流的研讨会后,总结理清设计开发思路,对《多系统小型数控车库开发升级大纲》和《多系统小型数控车库开发升级思路》修改和定稿,专家审核提出指导和提升意见。(5)材料准备与预算。根据升级大纲和思路建设方案确定需要的原小型数据车床、材料、配件和耗材清单及预算,校企合作企业提供匹配的原小型数据车床、材料、配件和提供相关的耗材。(6)企业专家与专业教师互相培训。对华中数控、FANUC、西门子、三菱小型数控车床的设计原理、编程语言、数据接品技术、开发系统的技术方法和应用等不太熟悉,需要企业专家和专业教师互相培训。

8 课题研发成果

(1)配备多系统操作界面,实现华中数控、FANUC、西门子、三菱四种系教学。(2)体积小,占地小、 消耗小、资资源占用少、安全性能高、便于教学。(3)可用于仪表、手表等行业小型零件加工。

9 研发设想

对于校企合作模式、专业方向建设等方面的工作仍将继续进行,特别是项目研发中所涉及的数控加工方向的数控机床编程与调试等技术,项目组将会继续关注和研发下去,不断创新完成系统性的升级改造。

篇(6)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06.023

The Experience Discussion in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NC Technology Major as Example

SHUAI Qi

(Guangdo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Zhuhai, Guangdong 519090)

Abstract For the higher occupation college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and to cultivate high-skilled students, it is necessary to extensively cooperate with the enterprises. The effective manners and patterns are needed to promote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colleges and enterprises. For NC technology major, the experience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s discussed and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 The experience involved 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system, teaching process, teacher's training and student's ability training.

Key words higher occupation education;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NC technology major

0 前言

随着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不断出现,数控技术本身也在经历着发展变化,企业界由于其自身特点,往往希望所招聘的专业技术人员能尽快融入其生产经营中去,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能为企业输送有能力、有技术的高素质人才,这些人才不但需要掌握企业所需的专业知识,而且还需具备教强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有创新能力,能够不断自我学习、自我发展。数控技术专业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需要在专业教学过程不断加强和深化校企合作,营造出贴近第一线的学习环境。

1 校企合作方式

对于高职院校学生,今后很大一部分就业都面向产业园区和企业。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加强与产业园相关企业联系,通过解沟通,了解数控技术行业整体发展动向,确定数控技术专业的主要岗位群,确定专业的企业岗位设置和企业人员素质要求,以缩短学校与产业需求之间的差距,增强专业培养的针对性,提高学生就业能力。通过与企业进行广泛合作,可以实现资源互补,也能够极大地促进专业相关建设工作。本文以数控技术专业为例,将在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工作开展、师资队伍提高,以及学生能力素质提高这四方面对校企合作方式进行探讨。

1.1 课程体系建设

企业的生产实践往往需要用到跨学科知识,并且需要有较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高职院校可通过与企业进行合作,开展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工作,从而可以更好地从生产实际出发摆脱传统学科设置束缚,以学生就业为目标,突出学生的专业能力、职业素质及职业发展能力,从而提升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校企合作理事会”,是一种有效的校企合作方式,通过“校企合作理事会”可以了解专业相关岗位群的工作过程,工作任务和职责,将所需要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工作要求进行分类细化,进行总结,并转化到相关教学实施工作过程中去,设计出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为整体教学工作开展打下良好基础,保证教学质量。

通过“校企合作理事会”与企业合作,可以明确数专业人才培养具体的知识目标、素质目标、能力目标,与企业合作共同进行课程开发、制定教学大纲、制定教学计划、编写教材,在教学内容中,引入企业的技术标准、职业资格标准以及新工艺与新技术等内容,从而可以实现了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的直接对接。我校数控技术专业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建立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将数控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分为三个模块,即:(1)专业基础储备模块,主要包括基本素质、专业基础能力、专业核心能力课程的教学内容。(2)专项技能训练模块,包括数控机床操作能力、零件加工工艺编制能力、数控软件应用、数控加工程序编制能力、数控机床电气、机械、气液部分装调能力等方面的技能训练。(3)综合技能训练模块,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技能为目的,学生通过参加顶岗实习和生产实习进行相关技能训练。

1.2 与企业合作开展教学工作

通过对企业的走访了解,数控技术专业的三个教学模块的教学过程中都贯穿以“真实产品项目”为载体,将企业实际生产环境中的工作任务要求和工作流程与教学环境进行结合,使学生切身了解真实的企业氛围,强调教学与生产的协调一致。

专业基础储备模块主要通过教师组织相关课程教学,对于例如高数、英语的一些基本素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企业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同时兼顾到学生以后的职业发展,以“够用”为目标。对于专业基础和专业核心课程,由专任或兼职教师组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开展项目化教学,以企业的实际产品和项目作为参考原型,进行相关教学内容的选择、组织和安排。

专项技能训练模块主要突出学生职业技能训练,这部分内容教学主要在校内外实训基地中进行,在校内已有实训资源的条件下在通过与企业合作,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可以使用到诸如加工中心、线切割、电火花等大量先进设备,并可以充分保证实训时间,在具体实训项目上引入企业实际生产零件,如车削加工中的装配类零件,铣削加工中的模具零件,同时引入企业相关技术标准,对加工精度、零件工艺工序编制、机床操作等方面进行规范,加强学生的训练。

综合技能训练模块,这部分教学在校内外教学企业中进行,此阶段,学生的教学培训计划、生产任务计划由教学企业和专业共同制定,并主要由教学企业负责学生的教学培训过程,学生在企业师傅与指导老师带领下,参与到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活动中去,边学习边工作。实习结束后,教学企业依据学生的综合表现进行评价,并将结果反馈学校。通过综合技能训练,使学生能接触到第一线生产环境,将所学专业知识与实际生产相结合,对所学知识、技能进行综合训练,锻炼在实际生产环境中的问题解决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由于教学企业本身也需要参与市场竞争,需要发展进步,通过与学校合作培养学生可以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从而充实自身人才的储备。企业将学生实习情况反馈学校,也可以帮助学校及时了解学生实际能力状况,进而作为依据对相关课程内容进行修改,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实际生产过程,能跟随着企业的技术进步和需求变化,不断将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完善。

1.3 师资力量培养

(1)通过校企合作可以提升教师自身素质。应该在学校、政府及企业界的配合下,鼓励学校教师到企业参加研习活动(短期/中期/长期)。研习活动可以有多种形式,比如组织教师到企业走访参观、下企业锻炼等。我校数控技术专业通过与企业合作,承担了“五轴加工中心”和“数控机床装调”省内教师培训任务,除其他兄弟院校教师参加外,也推荐本单位数控技术专业的教师参加培训,学习培训过程全程在企业进行,通过培训开拓了教师眼界,同时学习了相关技能,提高了教师的实务能力。老师通过到企业参加培训锻炼并获得相关实践经验后,可积极鼓励教师依据企业行业的相关职业技术岗位要求参加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从而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

(2)通过校企合作可以充实教师队伍。高职院校可以引进有业界工作经验高素质人才作为学校的专任教师,或者聘请业界资深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参与教学。学校也可以通过创造条件使校内老师与相关行业、企业进行接触,加强双方联系,结识更多的企业界朋友。由于企业员工有充实专业知识,提升自身素质的需要,我校数控技术专业与企业合作开设了“大专班”培训课程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通过培训不但提升了企业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学校教师也与企业技术人员进行了积极互动,加深了对企业的认识,了解了企业技术能力特点,了解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在企业的实际应用过程,明确了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状况。

(3)通过校企合作,学校教师可以和企业进行技术项目合作。可以通过激励措施,积极鼓励学校教师参与企业的技术攻关、技术研发工作。数控技术专业的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技术特点与行业专家以及其他专业的教师合作成立了 “技术创新研发团队”,并与企业进行技术合作,从企业积极引入合作项目,与企业合作申请、开展科研课题工作。通过“技术创新研发团队” 可以提升校内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也可以支持企业为企业技术进步做贡献。“技术创新研发团队”的有些技术研发成果,也可以申请技术专利,通过校企合作将自己的研发成果向企业进行推广。

1.4 学生能力素质提高

对学生的能力素质培养除在常规的课程设置、教学环节中加以强调以外,还应该依据学生自身兴趣、爱好、特长进行针对性培养提高。对于数控技术专业,有些学生对数控加工、数控工艺编制非常有兴趣;有些学生对数控CAM/CAD软件应用感兴趣,而有些学生在数控机床结构、机床装调方面有很高的学习热情。可以通过成立“学习兴趣小组”来满足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学校提供 “学习兴趣小组”相应的校内外学习环境,联系教学企业,安排时间指定老师例如邀请企业技术人员作为指导教师,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对“学习兴趣小组”的学生进行专门的培训、指导,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专业技能。“学习兴趣小组”的一些优秀成员也可由教师带领参与一些校企合作的技术项目工作。可以鼓励和组织 “学习兴趣小组”成员参与到企业、行业协会、政府部门举办的各级别的技能大赛,通过技能大赛进行广泛的学习交流,并通过取得良好的成绩,展示自己,让企业界认识学校的专长,提高学校知名度。

2 总结

企业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其工作主要集中在自身的发展壮大上,高等职业院校相关专业只有提高自身吸引力,充分调动企业的合作积极性,才能数量、内涵上不断推进校企合作工作。学校需要加强与企业的联系,深入了解企业所需,同时也需要加强专业及教师的自身实力,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交流。校企合作还有许多经验需要总结,应通过校企合作提升专业的教学水平,同时也要为企业的发展作出贡献,满足企业人才需求,也使企业也能从中受益。

参考文献

[1] 李雪.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的动因分析[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3(2):1-3.

[2] 段志坚,马仲明,刘太刚.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理论的思考.职教论坛,2006(8):23-25.

篇(7)

1 数控切割机的市场优势和技术优势

随着数控技术的发展,出于对经济利益和企业效益的追求,人们对切割加工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数控切割机在中厚碳钢材质板材下料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虽然数控等离子切割机和数控激光切割机技术已经很成熟,但他们在厚板的切割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适应和更多的资金投入,因此数控切割机在市场上仍然占有很大地位。数控切割机的优点是:切割厚度大,切割速效比高;割面垂直度高,割缝质量和尺寸精度高;省去了仿形切割中的样板,节约原材料。

2 数控切割机下料件的误差分析

数控切割机在下料时产生的误差总体上可以分为钢板的变形误差和加工时的尺寸误差。

(1)钢板的自身的变形误差。从钢板的生产到运输,都存在着一定的外界因素导致钢板产生厚度不均匀和表面不平整的变形,虽然可以经过校平机校平,但必须注重,往往很多不明确的误差都是由于最初的加工流程引起的。

(2)钢板的热变形误差。引起钢板特变形的原因,通过数控切割机的使用总结可以看出主要是由切割流程程序无优化、切割工艺参数设置不当和钢板的支撑面高度不一致三个因素引起的。

(3)违反基本操作规程。数控切割机有着其严格的操作规程,任何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都可能会造成在切割过程中下料件的误差。例如在切割前没有检查切割机的工作状态,没有去除钢板表面的污垢和油脂,这看似没有问题的行为,都是心存侥幸的态度的实际表现,并最终影响下料精度。

(4)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数控切割机的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达到相应的技术水平。对火焰的控制水平是产生切割加工误差的最大的原因,包括预热火焰的功率、切割速度和割嘴到加工件的垂直距离等的控制都直接关系到切割下料的精度。

(5)支撑平台和切割机纵横向导轨面的平行度误差。由于在切割过程中,支撑平台经常要经受碰撞和撞击,长时间就会产生一定的平行度误差,这种误差将会造成割嘴和加工件之间距离的变化,影响切割精度和切割面的平面度。

(6)垂直度误差。钢板表面和割嘴的垂直度误差是引起加工件尺寸误差的主要原因,也是数控切割机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通过总结使用经验,产生钢板表面和割嘴垂直度误差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在割嘴安装过程中,气割前进方向不垂直于钢板,二是割嘴孔与其中心轴线不同轴,三是割嘴孔的阻塞,引起切割气流发生方向倾斜,产生割嘴和钢板表面垂直度误差。

(7)钢板表面氧化和污垢。钢板在生产到切割加工前,长时间的接触空气很容易在表面产生一层氧化膜,其成分复杂,厚度不一,对切割火焰产生阻挠,引起切割火焰的轻度倾斜。同时表面的油脂和污垢也会在不同程度上对切割火焰产生影响,并最终在切割精度体现出来。

3 针对误差产生采取的措施

通过数控切割机下料件的误差分析,我们可以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来减少并降低误差以提高切割加工精度。

(1)在下料前,务必核对钢板的规格和表面质量,确保钢板自身的变成误差经过矫平机校平后达到切割下料要求。

(2)针对切割件所编制的切割程序,务必经过过程优化,并详细分析切割流程,减少因为切割程序导致的钢板热变形;为了减少因切割工艺参数设置不当引起的误差,在设置参数应当严格按照要求进行设置,从技术角度实现误差最大控制。数控切割机切割工艺参数见表1所示。

(3)遵守基本操作规程。严格要求操作遵守数控切割机操作规程,既是对操作人员的安全做出保证,也是维护数控切割机的重要措施,同时最重要的是可以减少因为违反操作规程而引起切割误差造成下料精度降低。因此为了保证切割正常和下料精度,必须杜绝这种行为。

(4)加强对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虽然数控切割机属于自动化产品,但其危险性也是存在的,如果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不过关,很有可能对操作人员造成人身伤害。同时,技术能力越高,对数控切割下料的掌握越熟练,对切割下料的精度越有技术保障。在切割时,尽可能从边缘开始切割,而不要穿孔切割。采用边缘作为起始点会延长消耗件的寿命,正确的方法是将喷嘴直接对准工件边缘后再启动火焰切割机。在钢板上切割不同尺寸的工件时,应先切割小件,后割大件。

(5)注重平时对数控切割机的维护和保养。保证导轨面的清洁,检查自动调高的性能,尽量减少支撑平台和切割机纵横向导轨面的平行度误差,在使用前让数控切割机保持最佳的状态。

(6)割嘴垂直度检查。割嘴需要经常清理,保证畅通,但在维护时操作人员也只能拆卸割嘴,其余零部件不允许随意拆卸,以保证割嘴垂直度不受影响,在安装时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说明进行操作,严谨非法安装。同时,也要从割嘴的生产质量上进行源头保证。

(7)钢板的除锈工序。在工艺复杂度和经济效益上,除锈工序往往会被忽视造成切割火焰倾斜。因此,为了保证切割精度,必须注重和增加钢板的除锈工序,这和钢板的校平一样,都是保证切割精度的前提条件。

4 提高切割下料效率的方法

对数控切割下料进行误差分析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切割效率,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因此本文对提高切割下料效率的方法进行了一些总结。

(1)套料切割。选择套料的方案的准则是,钢板受热均匀,不同割件的变形互为补偿,选择正确切割方向和顺序,采用共边切割。

(2)借边切割。借边切割是节省加工件的有效方法,合理的运用,穿一次孔完成多个零件的连续切割,提高了切割效率。

(3)合理设置穿孔起点和加工件的距离。通过使用经验总结得知,距离设置为割嘴的半径和直径之间较为合适,这样可以减少穿孔和预热时间以及氧气的使用量。

5 总结

通过分析数控切割机下料的误差,提出了减少误差的措施,这样就可以从各个方面提高数控切割机的使用和加工效率,为企业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篇(8)

中图分类号:G712;G71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5-0048-01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先进制造技术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生产企业需要大量善于进行技术创新的应用型人才,其中,数控机床操作技术工更是目前迫切需要的“灰领”人才。在这样的背景下,数控培训方兴未艾,许多职校跨出校门接受社会培训。因而如何尽快、有效地提高数控培训学员的知识水平与操作技能是一个重要课题。

一、形象比喻,通俗易懂

由于大多数学员是初次接触数控机床,且文化程度较低,对一些基础知识与概念的理解有困难,这时可以举一些通俗易懂的例子来进行教学。例如,数控机床的基本M成及工作原理可以以人作比喻:控制介质相当于语言、数控装置相当于大脑、伺服系统相当于神经系统和肌肉、检测装置相当于感觉器官、机床本体相当于人体骨架。比如在做队列操时,人听到“立正”口令时,将语音信号变换后传递给大脑,这个“立正”命令必须是人能听懂并明白其含义的,否则无法做出反应。大脑接受了“立正”命令信息后,马上记忆起该命令的动作要求,即人站直、腿并拢、手放好,并通过感觉器官检查动作是否准确到位、符合要求,然后发出动作指令。这个指令是很微弱的脑电波信号,不足以刺激肌肉运动,通过神经系统放大并传递后刺激相应部位的肌肉舒展或收缩,牵引骨骼运动,这才最终完成了“立正”动作。如果听不懂命令、不知道命令的含义、大脑不能正常思维或神经系统有障碍、肌肉拉伤或萎缩、骨骼有损伤,那么人就不可能做出正确的动作。同样,如果程序有误、数控装置有问题、伺服系统有故障、机床本体部件损坏,那么机床就无法正常运转,也就不能加工出合格的零件。有时程序出错,甚至会造成严重事故。这样一来就把基本概念讲清楚了,学员也容易理解。其他如开环、闭环、半闭环控制方式、可控轴与联动轴等都可以用类似的方法讲解。

二、分析透彻,搞清概念

有些简单却重要的概念往往不被重视,包括专业人员,但又很容易出差错,这些问题必须讲清讲透,否则学员一知半解,掌握不了要领,导致在实际操作时出现失误。例如,数控车床坐标系的问题,数控车床同样采用人人皆知的右手笛卡儿直角坐标系,简单易懂,但问题是如何在所用机床的实际坐标系上判别圆弧的顺逆时针走向。多数学校的工业训练中心和社会培训机构因经费原因,一般采用经济型数控机床进行培训,而企业则多采用中高档数控机床进行生产。经济型数控车床的刀架位置与中高档数控车床不同,X轴及Y轴的正向正好相反。判断圆弧的顺逆时针走向应对着Y轴正向看过去,而经济型数控车床的Y轴正向向下,判别朝向和视线方向相反,因此看起来是顺时针其实是逆时针。这个基本概念很简单,但也容易出错,甚至在某些数控机床的操作说明书上也出现这类错误。其他如数控指令的用法,尤其是循环指令的功能与刀路、坐标及刀具参数的设置等问题也必须要讲清楚、准确到位。

三、工艺是重点,编程是基础

初学者往往很重视编程,把精力都花在这上面,而忽视了加工工艺。其实,数控机床是按照人所编的数控程序进行自动加工的,程序里面包含了工艺因素,反映了编程者的工艺思路,所以说,程序编得好不好,完全取决于工艺排得好不好。因此,除了编程方法还需要介绍数控机床有别于普通机床的特点与要求,重点讲解工艺分析、切削参数、刀具选择、走刀路线等工艺性问题。数控培训也可尝试创新教学,在学员初步掌握基本编程及操作技能后,让他们按照自己的兴趣设计一个零件并进行加工,从中可以发现许多工艺问题,尤其是刀具选择和刀路安排,此时教师再指出错误并给予指导,使学员印象深刻更易于接受,效果比教师单向讲解要好得多。

四、掌握要领,运用技巧

接受培训的学员有些是普通机床的操作工,有一定的切削加工经验。有些则刚取得初级证书,工作经验很少,在习惯上往往还按照普通机床的操作过程来编制数控程序,这就需要在培训中反复强调数控机床的工艺特点,指导学员逐渐接受、掌握数控机床有别于普通机床的一些工艺处理方法。对培训中出现的典型问题和特别容易出错的地方,可召集学员进行现场讨论,让大家相互汲取教训,这样做学员们既印象深刻,又能共同提高。培训使用的经济型数控机床,采用的是开环系统和步进电动机,在运行过程中极易失步且无法补偿,故而精度较低、误差较大,在操作中应加以注意。编程时仍按图纸规定的尺寸作为坐标参数,但在对刀设置坐标时要留出一些余量,或修改调整刀补参数,加工结束后按实际测得的零件尺寸重新设置坐标或修改刀补参数,再运行精加工程序予以修正,这样就能加工出合格的零件。

五、结束语

数控机床操作工为紧缺工种,社会需求量大,政策扶持力度大,考工不受年限,取得某级别资格后,可马上申报高一级资格鉴定。因此,在培训中要加强学员的素质教育,抓好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员打好扎实的基础,使他们能够尽快达到工作要求,提高专业技能。

篇(9)

关键词 :职教集团 数控技术应用 校企合作

一、东莞数控模具职教集团的成立背景

1999年,东莞理工学校在机电专业基础上,创办了广东省首个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学校先后与东莞铭锋实业公司、东莞力劲机械公司、东莞华隆公司、东莞轴承厂、东莞三星电机公司等企业开展了合作。合作模式一般是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在生产现场进行教学,带学生到相关企业参观模具的生产与数控加工过程。但多年的校企合作大多停留在浅层次阶段,实际效果不理想。

随着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过去的校企合作方式已经不能适应职业教育的发展。主要是合作规模小,岗位少,企业热情不高,合作难于为继,缺少长效机制,更不能深入发展。

校企合作的瓶颈根源是双方的“责、权、利”不明确。“责、权、利”的共享是合作的核心问题,也是校企合作中的最大动力源。以学校为主的这种校企合作模式,作为人才使用终端的企业如何想、希望怎样做?企业需要追求利润,如何保障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利益,促使校企合作形成良性循环?校企合作中,政府如何协调各合作单位的利益?如何建立共赢的合作机制?这些问题不解决,校企合作的瓶颈就不能突破。

为了突破瓶颈,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集团化办学模式成了职教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世界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成熟经验。校企双方优势互补、利益共享,是职业教育与企业经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学校总结多年校企合作的经验,决定首先与横沥镇以及当地企业合作,探索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当地政府、企业、学校三方合作办学,共同培养人才,并以此带动其他专业的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

二、数控模具职教集团的运行机制

1.学校牵头,政府推动,政、企、校合作共建

横沥镇是东莞市的模具制造重镇,被称为广东的模具之乡,有规模的模具企业近150家,年产值近50亿,从业人员近10万人。横沥镇政府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非常重视当地青年的就业培养,每年出资10多万元培训待业人员,曾多次与笔者学校合作进行过短期模具人才的培训。

2000年,市政府投资近6亿元,在横沥镇新建东莞理工学校职教城校区。2012年,430亩的职教城校区正式启用。借助新校区坐落在横沥镇的条件,学校与横沥镇政府在原来合作培训模具工的基础上,成立了“东莞数控模具职业教育集团”,采取学校牵头、政府推进、企业参与的模式,逐渐扩大校企合作规模,用集团化的合作模式代替过去短期的培训教学。

2.六个“共同”目标,责、权、利共享

职教集团成立了董事会,由学校校长担任董事长,横沥镇经贸办主任担任副董事长,董事成员为签订合作协议的15家模具企业的老板,这些公司的产值均在1500万元以上。职教集团成立3年来,成员中的模具企业已经增加到25家,并且吸引了不少横沥镇以外的企业积极加入。职教集团拥有专项办学经费,办学经费中,镇政府、学校、合作企业各出资三分之一。

数控模具职教集团内部成立了3个业务部门,分别是:教学培训部:制订教学计划与培训方案,编写相关教材与大纲;就业指导部:根据企业岗位需求,输送学生就业,并跟踪服务指导;人事保障部:负责人事安排,工作考核,业绩奖惩,财务管理。

数控模具职教集团的“责、权、利”,体现在六个“共同”。

第一,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集团内各企业根据发展规划,提出每年技能人才需求的岗位与数量、岗位的技能要求。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第二,共同开发专业课程。根据各岗位技能要求,结合企业实际,开发专业课程与教材,先由校企双方拟定课程大纲,学校专业老师编写教材,企业专家进行审查修订。

第三,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基本技能训练场地,如CAD室、钳工室、普通车铣加工由学校建设,数控加工培训基地由校企共同建设。学生完全像学徒一样,融入生产第一线。

第四,共同培育技能人才。人才的规格与要求,由校企双方协商培育,学制可长短结合,教师由双方派出与考核。

第五,共同参与技术进步。学校抽出专业教师参与企业技术改造与产业升级,假期中到企业实践锻炼,与企业科技人员结对子。通过合作,培养真正的“双师型”教师。

第六,共同安排学生就业。就业指导部由校企双方成员担任,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教育与就业指导,负责学生就业准备与上岗,并建立学生就业回访制度。

三、数控模具职教集团的办学实践

1.学制灵活多样,培养百名模具工与百名模具师

数控模具职教集团成立之前,学校与横沥镇政府就开始合作,每年进行“百名模具技工”培训工程。职教集团成立后,这项培训工程更是得到了重视。为了推动企业的转型升级与发展,职教集团在横沥镇政府的建议下,将“百名模具工”培训工程提升为“百名模具师”培训工程。根据岗位的需要,培训时间也由过去的单一的短学制半年,延长为1年、2年、甚至2.5年。学生结业或毕业时,要通过初、中、高级模具工的上岗证书考核。为了鼓励当地青年进入模具企业上岗,横沥镇政府通过集团为每位学生提供生活补贴,对笔者学校全日制学生进入模具企业就业的,政府提供奖学金,对接收学生就业的企业进行奖励。

几年来,集团化办学已为横沥镇培养培训模具工与模具师共5期,并且从2012、2013级数控专业中考核挑选30多位高级模具工,进行模具师培养,累计培训学员400多人。

2.定向招生,企业冠名,定单培养

除了为企业培养数控模具人才以外,数控模具职教集团还应其他企业的要求,为企业定向招生,定单培养,由用人企业进行冠名。如与东莞信易电热机械公司合作,进行冠名的2012级2个“信易班”,已经完全由该企业安排上岗。东莞信易电热机械公司是亚洲最大的塑料辅机制造商,年产值近4亿元,企业需要机械加工、模具制造、设备维修各种技工人才。该企业通过与数控模具职教集团的合作,到广东省韶关、清远等地区定向招生,专班培养,使学生入学就有单位,毕业就能就业。由于与企业的紧密合作,实现了招生与招工同步、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同步。

除此之外,该公司还主动为数控模具职教集团的师生提供实习实践基地,仅2013、2014年两年中,就有200多位学生和12位专业老师在该企业进行了3到6个月的实习实践。

3.教师参与企业技术改造与升级,成为真正的双师型专业教师

职教老师的短板是缺乏企业的工作经验,集团化办学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几年来,专业教师深入企业参与了多项产业升级与技术改造项目,如华隆机械公司铆合机的三维造型以及整机装配工艺制定、铭锋实业公司微型吸尘器零件和塑料托杯等产品的模具设计与加工、力径机械公司超声波焊接机零件加工工艺的改进方案确定、润星机械公司高速加工中心床身导轨的数控加工方案设计等等。老师参与企业技改工作,促进了专业水平的提高,成为集团教学中不可多得的双师型教师。甚至有的教师多次被东莞市中小企业局邀请,作为企业机械自动化项目的评审与验收专家。

4.建立“FANUC数控系统应用中心”,提高东莞数控模具职教集团的办学水平

教育部和北京FANUC机电有限公司签署合作项目,在全国范围内遴选30所优秀的高职院和中职学校,共建“应用中心”。FANUC公司将为每个中心捐赠价值50万元的最新产品,提供技术支持,培训师资。以“应用中心”为合作平台,进一步开展为企业提供机床维修、员工培训等多种形式的校企深度合作。

东莞理工学校通过教育部考察,并正式被批准成为全国第二批FANUC数控系统应用中心合作院校,也是广东省获批的三所院校之一。“应用中心”的建立,提高了东莞数控模具职教集团的知名度,也必为校企合作的深入发展提供一流的专业人才培养平台和一流的技术服务平台。

四、数控模具职教集团的办学效果

第一,集团化办学模式,使得专业建设更上一层楼,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校企深度合作,运用职教集团化办学模式,使数控专业成为了笔者学校的龙头专业、东莞市的知名专业、广东省重点建设专业。数控专业的招生人数每年爆满, 2014年招生11个班,仍然不能满足全部考生的入学要求。集团共培养培训模具人才400余人、数控车铣工400人、加工中心操作工150人,获取广东省CAD中级证书1200人取得中职学历教育的人数超过1500人。

第二,集团化办学模式,对教材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了深入改革,校企合作开发教材,实现了项目管理教学模式。几年来,在CAD/CAM、三维造型设计、数控编程与加工等专业课程中,根据企业提供的实例,成功实行了任务引导式的项目教学。还精选一些较大的实用项目,对学生进行分组分项目教学,校企双方各选一名老师共同作为项目教学的辅导教师,即是“项目经理”。通过项目管理教学,学生最终以考取劳动部门技能证书为教学目标,实现上岗就业。

篇(10)

随着经济的发展,数控机床技术发展迅速,在现代企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数控机床在不断地改造,所以其应用范围将逐渐扩大。由于数控机床结构比较复杂,种类繁多,一旦出现故障,则面临着维修和改造的问题。因此,需要加强对数控机床维修和改造方面的研究。

1.数控机床维修改造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数控机床缺乏安全操作的环境。数控设备缺乏齐全的安全操作功能,具体表现是:对于容易喷出液体或其他物质的数控设备,没有安装具有连锁保护功能的防护门;对于操作人员必须处于安全区才能启动的设备,没有安装双手控制的预防装置,或者没有按照规定的技术标准进行安装;对于缺相就会烧毁电器的部分,没有安装三联动断路器。滚珠丝杠副是数控机床中一种重要的精密构建,在数控机床维修改造的过程中,经常没有针对这一构件制定有效的安全保护措施,导致数控机床在工作过程中,许多粉尘、碎屑、沙粒进入到滚珠丝杠副,从而损坏这一构件。

第二,乱接中线到PE。按照相关技术要求,不能将保护接地线与电器内部的中线连接起来,在机械电柜内部,也不能安装PE兼用端子。但是在数控机床维修改造过程中,有的工作人员经常将机床中的PE接地端与三相380v中的一相连接起来,形成了AC220V,直接危害着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第三,非单一电源。根据相关技术标准,应该将电气设备安装在单一电源上,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为了走线方便,工作人员经常另外引线。在这种情况下,当切断设备电源开光后,由于没有及时切断设备的所有电源,从而对技术人员的人身安全产生了威胁。

第四,电气设备保护不当。电动机烧毁的主要原因是电动机的热积累,根据相关技术要求,如果电动机连续工作0.5kw以上,则必须采取热保护措施。在数控机床设备维修改造过程中,使用了“时间-电流”的保护器件经常与电动机不匹配,当被保护设备烧组的时间常数与保护器件的时间常数的差异较大时,保护作用在大大降低。

第五,数控操作人员规范意识较低。数控操作人员在安装和使用设备的过程中,规范操作意识较差,没有按照规定的操作要点进行操作,结果导致数控设备容易出现故障。尤其是对于已经维修改造过的设备,如果操作人员没有将器件标志粘贴在维修器件上,一旦设备出现问题,则很难确定故障来源,不利于设备的维修和改造。

2.改进数控设备维修改造工作的措施

2.1大型专用数控设备技术要点

对于大型数控设备主轴而言,基本都是采取齿轮变速的转动方式,这样能有效地扩大功率变速范围,即使在低速时也能传递较大的转矩。一般齿轮变速都存在挂档问题,可以利用电动瞬动解决这一问题,所以在利用大惯量部件进行延时时,可以用时间继电器进行检测。同时,挂档限位开关需要回答计算机是否挂档成功,挂档的瞬间点应该向接口输入口令,在PAL系统中很难顺利完成这一操作过程,所以PAL无法有效地处理电动机运动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应该在数控设备上保留手动挂档按钮开关。在进行专有数控机床改造时,可以通过参数宏调用的方式来实现零件加工程序与PLC程序间信息的传递。对于大型专用数控机床来说,应该注意夹紧和放松等问题,具体来说,坐标轴运动时应该放松,到达目的地时应该夹紧。同时,应该坐标轴划分成低夹和高夹两个程度,这样能有效地避免坐标轴夹紧时出现抖动情况。

2.2掌控数控机床结构

由于数控机床出现故障,所以需要进行维修和改造,要想有效地解决数控设备改造中的问题,需要从根源上杜绝设备故障的出现。首先,对于制造商而言,应该借鉴和吸收国外先进经验,不断完善数控机床生产技术,制造出高性能、高密度的数控设备,掌控数控机床机构,当设备出现故障时,才能及时找出故障源头,并进行维修和改造。

2.3数控设备导轨

数控设备导轨不仅需要具备普通车床导向的精度与性能,同时还需要具备较高的耐磨性。因此,需要提高数控设备的精度,避免其导轨变形影响加工精度。在操作时,可以使用导轨和防护来提高其加工精度。一般情况下,机床齿轮主要集中在主轴箱和变速箱中,所以,数控机床的齿轮精度高于普通机床。在改造数控机床结构时,需要充分满足无间隙转动的技术要求。

2.4数控机床维修改造的调试和验收

在数控机床维修的过程中,需要对相关设备进行合理调试,合理验收维修标准。在调试数控机床的过程中,应该指定专人负责机械、光学、传感以及液压等操作进行科学调试,按照从简到难、从外到里、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调试。在制定数控设备维修标准时,应该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结合数控设备的结构特征开展系统考核。

2.5培养专业数控设备维修改造人员

数控机床是机电一体化高科技产品的典型代表,如果维修改造人员的专业知识较差,则无法快速地找出机床故障,并制定解决措施,那么数控机床改造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对于数控机床行业来说,培养一批专业性强的维修和改造数控设备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国家和企业应该建立专门的数控设备维修和改造机构,负责数控设备维修的人员应该具备机电一体化知识,且素质较高。以下人员可以参与到数控机床维修改造培训:电气工程师、机修钳工以及机械工程师。

为了调动数控设备维修改造人员培训的积极性,企业应该尽量为培训机构创造有利条件,对于参与培训的人员,企业需要配置技术手册、测试仪器以及工具器具,从而提高其维修改造能力。

3.总结

综上所述,数控机床维修改造中存在许多问题,数控机床缺乏安全操作的环境,乱接中线到PE,非单一电源,电气设备保护不当,数控操作人员规范意识较低。因此,企业需要制定有效措施进行改善,掌控数控机床结构,进行数控设备导轨和数控机床维修改造的调试、工作验收,培养专业数控设备维修改造人员。

参考文献

上一篇: 诗集 下一篇: 贫困户扶贫工作计划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