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5 14:53:11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行政管理硕士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关 键 词】音乐智能/英语专业/听说能力
【正 文】
一、引言
1. 多元智能理论。Howard Gardner(1983)在研究了不同对象的人脑与智能的基础上,提出“多元智能理论”(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其后分别于1997年和1999年对其进行了补充与完善,使智商类别从原先确认的7种拓展到现在的9种,即:语言智能(Linguistic Intelligence);数理逻辑智能(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视觉空间智能(Spatial Intelligence);身体运动智能(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音乐智能(Musical Intelligence);人际交往智能(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内省智能(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自然观察智能(Naturalist Intelligence);存在理念智能(Existential Intelligence)。他指出并不排除其他智能存在的可能性。
该理论质疑了传统智力理论,认为(1)人的智能是彼此独立、以多元方式存在的一组智能,而非以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为核心的、以整合方式存在的一种能力。每个学习个体都有强项智能和弱项智能之分,而这些智能上的差异往往成为影响学习速度、方法和效果的重要因素。(2)每种智能都有自己的发展史和不同的高峰期。智能具有可开发性,而非一成不变。只要有适当的外界训练和个体努力,每个人都可以加强自己的任何一种智能。(3)对智能的评价必须多元化,在不同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景下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而非在人为的非自然情景下由机器根据标准化答案评分。
2. 音乐智能。根据Gardner的解释,音乐智能是指对节奏、音调和旋律的感悟和直觉能力(包括对声音的节拍、高低、强弱、音色和音质的敏感性以及对这些元素所包含的情感意义的回应性)以及用音乐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任何人,只要听觉敏锐,唱歌时不走调,并能辨别不同的乐曲,就具有这种智能,只是程度不同而已。音乐智能发达的人一般受过专门的音乐训练或者对音乐有着直觉而全面的理解,节奏感强,有较强的辨音和模仿能力,包括歌唱家、作曲家、演奏家、指挥家、音乐评论家、制造乐器者和善于领悟音乐的爱好者。在九种智能中,音乐智能展露得最早,而且能够持续到老年期仍很旺盛。
二、研究背景
1. 国外相关研究。有关语言和音乐的渊源研究最早可追溯到十七世纪,当时Rousseau(Moran & Gode 1852/1966: 34)就提出语言起源于人类歌唱的能力。后来这一想法得到了Von Humboldt(1836/1988)spersen(1922)的认同。法国言语治疗专家Del Campo(1997)声称在口语交际中,所传达信息的15%归功于语音语调,即语言的音乐特征。Vaneechoutte & Skoyles(1998)则认为由于儿童具有天生的音调识别和复制能力,他们更多是通过音乐习得机制(music-acquiring device, MAD)而非Chomsky提出的语言习得机制(LAD)来学习语言;进而提出语言的音乐起源假说(musical origin of language hypothesis)。
在以英语为母语的教学领域里,Blanton(1962)研究了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接受音乐教育后是否在母语发音方面有影响。Wood(1990)取1983至1988年间在一所中等规模的大学入学的大约七千五百名学生为对象,调查了他们在Nelson Denny阅读测试中的成绩。这些研究者发现音乐发展和语言技能发展之间似乎存在着某种联系。无论年龄大小,学过音乐的学生在口语中似乎有更好的辨音及发音技能。另外一些研究者发现以有意义的应答轮唱训练为重点的音乐指导和“旋律音调治疗法”对语言障碍者有明显的作用,如Miller等(1979)对一名3岁的失语自闭症男孩开展的个案研究,Belin等(1996)对七名长期无法治愈的失语症病人的研究及Hoskins(1988)对十六名2-5岁且有一定语言障碍的学前儿童的研究。
同样,在以英语为第二语言及外语的教学领域内的研究也证实了音乐对英语技能发展的有效性。例如,Murphy(1992)选取Music & Media一百首热门英语流行歌曲(1987年9月18日版)中的前五十首进行分析,指出流行歌曲所具备的简单、极富情感、指向模糊和对话般的特征使听者易于记忆。Christison(1995-1996)把发展音乐智能的活动引进课堂,激发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她先教学生" Skip to My Lou" Michael Row Your Boat" 这两首歌的曲调和歌词;然后让学生分成小组,根据所学章节的内容填词并演唱。结果,许多学生乐于参加这样的活动,并发现所学的内容编成歌曲后更容易记忆。在学完天文这一章节后,一位学生甚至自己作词作曲,自带吉他演绎了他所理解的太阳系里的行星。Fonseca Mora(2000)则认为语言的音乐性会影响学生的英语发音甚至于整个英语习得过程,因而推荐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使用“旋律方法”。
2. 国内相关研究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引入多元智能理论以来,英语教学者便在理论上探索该理论应用于英语教学的必要性、意义和可行性,如黄远振(2003),熊慧康、熊敦礼(2004),罗忠民(2004),崔晓红(2004)等。其他如沈彩芬、程东元(2004)等还将智能类型与外语教学活动作了一一对应,阐述了如何在教学环节中实践这一理论的教学策略。而赵平(2000)等则在该理论的指导下,对英语教学方法、课程设计及课外实践活动(如戏剧活动)进行改革,取得了预期效果。
对音乐智能专门的阐释却极少,仅段瑞玲(Duan1997)提及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对其外语的语音语调有积极影响。她以著名的歌星为例,认为他们虽未专门学过外语却能靠在短期内模仿录音学会从未听过的外语歌曲,其原因就在于音乐训练帮助他们增强了听力,培养了乐感,从而发展了节奏感和韵律感,迁移到外语口语上就有了良好的语感。为了填补国内在这方面实证性研究的空白,笔者(2003)对58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开展了一项调查,发现受试者的音乐智能与英语听说成绩呈现正相关关系,不受性别因素的影响。在访谈中还发现他们的音乐教育现状不容乐观。但遗憾的是,该调查所用样本太小,且仅限于某一个学校某一个年级,因而无法得出具有代表性的结论。本研究将样本扩大到四所高校的114名英语专业学生,旨在弥补以上不足。
三、研究设计
1. 研究问题。该研究目的在于揭示音乐智能与英语专业学生听说能力之间的关系。具体要回答的问题包括:
(1)不同性别的学生,其音乐智能是否有显著差异?
(2)不同英语听说能力的学生其音乐智能是否有显著差异?
(3)音乐智能能否显著预测学生的英语听说成绩?其预测力为何?
2. 研究对象。用于最后数据分析的114名研究对象都是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其中男生32名,女生82名,平均年龄为21.1岁;分别来自南京农业大学(30名)、南京大学(22名)、南京林业大学(24名)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和南京理工大学(38名)人文学院英语系。研究对象抽样面较广,来自于南京地区四所高校,其中有重点高校,有一般性高校;有部属高校,有省属高校;有理工为主的大学,也有综合性大学。
3. 研究工具。(1)音乐智力问卷。在本研究中,笔者沿用2003年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调查时所用问卷。问卷是笔者根据Multiple Intelligences Inventory① 和Multiple Intelligence Quiz② 修改而成(见附录1),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个人简况,包括学校、姓名、性别、年龄等个人信息;第二部分包括十五条题项,具体描述了音乐智力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表现。问卷为李克特式量表(Likert Scale),每个题项后有五个备选题支,要求受试者进行内省,挑选出最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选项。这五个答案(即从" this statement is completely or almost completely true of me" 到" this statement is never or almost never true of me" )分别被赋予5分到1分不同的分值。
信度分析显示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Cronbach' s alpha=.8938),这说明所含题项具有较强的内在一致性,符合统计要求,可用于进一步分析。
(2)英语听说成绩。笔者从四所高校相关的教务部门调取了英语系大三学生自入校以来四个学期听力、口语的八门单科成绩备用(因课程设置不同,南京理工大学学生的原始成绩为语音、听说成绩)。
4. 数据收集和分析。问卷调查自2004年9月到10月间开展,面向四所高校现就读的所有英语系大三学生,分别由四名授课的英语教师(包括笔者在内)负责。学生随堂填写并当场收回,共回收有效问卷267份。填写前,教师对填写要求及有关项目进行了说明和解释,并鼓励学生有疑问及时提出。问卷的数据经整理后输入电脑,笔者采用SPSS(11.0)软件对其进行了分析。分析分两步进行:(1)求出量表总分,得到音乐智能总值;(2)根据音乐智能总值按从高向低排列。在此基础上挑选出114名学生作为最终的研究对象,其中高音乐智能组60人,智能值为70—58;低音乐智能组54人,智能值为35—16。
因研究对象来自四所高校,势必存在学校的课程设置、授课教师、试卷的难易程度、教师的评判标准不一的问题。鉴于此,笔者以研究对象八门单科成绩加总后取的平均分作为他们的英语听说成绩,然后以学校为类别将他们的成绩转换成高分组、中分组和低分组,分别代表强、中、弱三种不同的英语听说能力。
数据统计分析中,笔者(1)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分析不同性别的学生在音乐智能上的差异性;(2)用单因子独立样本变异数分析的方法,检查不同的英语听说能力(自变量)和音乐智能(因变量)之间的关系;(3)用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法分析音乐智能(自变量)对英语听说成绩(因变量)的可预测性。
四、研究结果与讨论
如表1所示,学生的音乐智能从16或17到70不等,显示出很大的个体差异,且女生比男生的平均值略高些。但总的来说,不同性别的英语专业学生,其音乐智能并没有显著差异。
表1
不同性别的学生在音乐智能上的差异性 变量 人数 最小值 最大值 平均数 标准误差 T值 显著性
男生 32 16 70 42.2813 17.92859 -1.664 .099
女生 82 17 70 48.0244 15.99921
单因子独立样本变异数分析显示,就音乐智能而言,不同英语听说能力组别间有显著差异,F值显著(F=6.615;p=.002)。具体说来,高分组与低分组在音乐智能上有显著差异,高分组优于低分组;从95%置信区间来看,高分组与低分组差异的置信区间在4.7057至25.0943之间,并未包含0,因而二者差异显著(见表2)。这说明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越强,音乐智能就越高。
表2 不同英语听说能力组在音乐智力上的差异性 因变量 英语听说 英语听说 平均数 标准误差 显著性 95%置信区间
能力状况 能力状况 差异 下限 上限
1 2 6.6148 3.62354 .194 -2.3757 15.6054
3 14.9000[,*] 4.10871 .002 4.7057 25.0943
音乐智力 2 1 -6.6148 3.62354 .194 -15.6054 2.3757
3 8.2852 3.62354 .078 -.7054 17.2757
3 1 -14.9000[,*] 4.10871 .002 -25.0943 -4.7057
2 -8.2852 3.62354 .078 -17.2757 .7054
注:*表示平均数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5
1=高分组/英语听说能力强;3=低分组/英语听说能力弱
为考察哪些因素能预测英语听说成绩,笔者以英语听说成绩作为因变量,以性别和音乐智力作为预测变量。根据进入模式的标准(F概率值要小于或等于.050)和移出模式的标准(F概率值要大于或等于.100),音乐智力总值进入了模式,而性别则移出了模式。由此可见,音乐智力有较好的预测力,能预测英语听说成绩22.2%的变异量(见表3)。
表3 音乐智力对英语听说成绩的预测性 (N=114) 模式中的 多元相关系数 决定系数 增加解释量 F值 显著性检验
预测变量 R R[2] R
音乐智力 .471 .222 .222 4.571 .048
对此有以下几种可能的解释。(1)音乐训练可以使人的听觉变得更加敏锐、精细。在适当的音乐环境和条件下进行培养,会使人听力方面的潜能充分发展。以良好的音乐听觉为基础,学习者更易于捕捉细微的英语语音语调的变化。(2)英语和音乐都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学生若经常学习乐器演奏、声乐或欣赏乐曲,可以培养乐感和语感。(3)学唱英语歌曲对英语学习者的发音会有很大帮助。歌曲是旋律化的语言,它强化了语言中的重音、节奏、语气等,又要求口型正确,发音清晰。歌曲时快时慢的节奏,歌词连读、略读、重读等现象的经常出现,促使学生在练口语时语音更准确,语调更富有韵味。并且在学唱中,学生还可以高效记忆单词,了解西方人的思维、语言习惯及文化背景等,在短时期内学到地道、纯正的英语。
五、结语
1. 研究意义。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英语教学实践的指导意义,启迪中国的家长、学校及英语教师通过各种音乐活动发展学生的音乐智力,培养音乐节奏感,并进而促进他们英语听说技能的提高。
(1)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应有意识地给孩子提供更多发展音乐智力的空间,培养他们的音乐爱好,因为童年是激发和塑造孩子音乐智能的最佳期。(2)大学教育应把目标定位在保证学生的多元智能都得到有效发展,而不能一味偏重传统的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的培养,把各种“非学术”智能领域当作可有可无的“副科”。应加强学生的音乐教育,派专职音乐教师教学,用音乐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如成立学生合唱团,演奏团等以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这也符合素质教育所提倡的“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这一宗旨。(3)教师可将音乐智能有机地结合到听力、口语、写作、语法、词汇等教学环节中,如让学习者对应开展以下活动:听某首英语歌并填写歌词、听一段MTV,然后讨论配乐画面、根据某首歌曲就课堂上某个话题写一段歌词或配上背景音乐、创作顺口溜帮助记忆某个语法规则、考虑从歌曲里学会了哪些新单词等。这样不仅同时培养了语言智能和音乐智能,还激发了学习者的学习动机,缓解了学习时的紧张气氛,符合Krashen情感过滤假说中的原则。备课时教师可借助一些电脑软件,如English Language Development程序通过节奏和歌曲的形式向学生介绍英语语言的语音和节奏。
2. 研究局限和建议。由于条件限制,该项目还存在着些许不足,如研究对象中的男、女生比例悬殊;过分依赖自我汇报的数据,缺少必要的音乐测试考核研究对象真正的音乐智能状况等等。另外,虽然Gardner(1983)提出音乐智能应该是区别于其他智能相对独立的一种智能,但他也同时指出现实世界中,人的行为毕竟是多种智能相互作用的结果,所以很难排除其他智能及因素对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影响。
今后该课题在作深入研究时可以选用更多不同年龄、层次、专业、英语水平、学校的学生为样本;此外,音乐专业学生、非音乐专业(非英语专业、英语专业)学生在英语听说能力方面的差异也有待于通过更多的实证性研究来揭示。
注释:
①http: //snow. utoronto. ca/Learn 2/mod3/miinventory. html
②http: //worksearch. gc. ca/english/index. pl? &tid=134&sid=BfBGLF3siX RXYL.
参考文献
[1]崔晓红:《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英语教学改革的探讨》,《山东外语教学》,2004年第4期,第33-35页。
[2]段瑞玲:《略谈音乐素养对外语语音语调之影响》,《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1997年第2期,第59-61页。
[3]黄远振:《论多元智能理论与英语教学的整合》,《课程·教材·教法》,2003年第11期,第39-42页。
[4]罗忠民:《MI理论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意义》,《外语教学》,2004年第1期,第75-79页。
[5]裴正薇:《音乐智力对英语听说的影响》,《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第35-38页。
[6]沈彩芬、程东元:《多元智能理论与外语教学?》,《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第39-41页。
[7]熊慧康、熊敦礼:《大纲、标准及我国英语教学改革》,《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第141-143页。
[8]赵平:多种智能发展与外语教学[J]. 外语界,2000年第1期:20-23页.
[9]Blanton, W. C. 1962. An Experimental Application of Language Theory,
Learning Theory, and Personality Theory to Evaluate the Influence of Music in Language Learning.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Vol. 62: p. 253.
[10]Belin, P. P. , Van Beckhout, M. , Zilbovicius, P. , Remy, C. , Francois, S. , Guillaume, F. , Chain, G. 1996.
Recovery from Nonfluent Aphasia after Melodic Intonation Therapy: a PET Study. Neurology, Vol. 47: pp. 1504-1511.
[11]Christison, M. A. 1995-1996. Multiple Intelligences &Second Language Learners. The Journal of the Imagination in Language Learning, Vol. 3: pp. 8-12.
[12]Del Campo, P. 1997. La Mú sica Como Proceso Humano. Salamanca: Amaru Ediciones.
[13]Fonseca Mora, C. 2000. Foreign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Melody Singing. ELT Journal, Vol. 54/2: pp. 146-152.
[14]Gardner, H. 1983. Frames of Mind. London: Fontana Press.
[15]Hoskins, C. 1988. Use of Music to Increase Verbal Response and Improve Expression Language Abilities of Preschool Language Delayed Children. Journal of Music Therapy, Vol. 25/2: pp. 73-84.
[16]Jespersen, O. 1922. Language, its Nature, Development and Origin. Allen & Unwin: London.
[17]Murphey, T. 1992. The Discourse of Pop Songs. TESOL Quarterly, Vol. 26/4: pp. 771-775.
[18]Miller, S. B. , Toca, J. M. 1979. Adapted Melodic Intonation Therapy: a Case Study of an Experimental Language Program for an Autistic Child. Journal Clinical Psychiatry, Vol. 40: pp. 201-203.
[19]Rousseau, J. J. 1852/1966. On the Origin of Languages. In On the Origin of Language (translated essays of Rousseau) (Moran, J. H. and Gode, A. eds).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Chicago.
[20]Von Humboldt, W. 1836/1988. On Language: the Diversity of Human Language Structure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Mental Development of Mankin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一、发行人及其主承销商除须按规定将招股说明书的书面文本备置在发行人公司住所、主承销商公司住所和拟上市证券交易所外,同时还应按照拟上市交易所的有关规定在其指定网站上披露,以供公众查阅。
二、股票发行前,主承销商须在刊登招股说明书概要的当日上午10∶00之前(但不得早于招股说明书概要刊登日之前)将招股说明书正文及部分附录和必备附件(审计报告、法律意见书、拟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盈利预测报告(如有)、如公司成立不满两年的还包括资产评估报告)在拟上市交易所指定的网站上公布。
三、网上披露的招股说明书应当与中国证监会核准的招股说明书版本一致,出现差错的,中国证监会将对有关责任人和责任人所在单位进行公开批评。因主承销商工作失误给投资者造成损失的,主承销商应承担全部责任,并及时采取措施补救。
[2]郑育林.《新世纪道路运政职能的转变》.《交通企业管理》.2000年第13卷.
[3]郝大鹏.《浅析我国道路运输管理职能转变的途径和方法》.《公路运输文摘》.2004年,第4期.
自我国设置公共管理硕士学位(MPA)教育以来,有关公共管理、行政管理、私人管理几个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的争论一直不断。直至今天依然是基本概念混乱不清,基础理论肤浅薄弱,学术论著自相矛盾的现象相当普遍。本文试图规范澄清公共管理、行政管理、私人管理几个基本概念的含义,理顺三者的相互关系,以促进我国的公共管理硕士学位(MPA)教育和研究健康深入发展。
1.何谓公共管理?有人认为,公共管理(学)就是行政管理(学)。例如,夏书章教授就是这样看的。他指出,行政管理学是从西方引进的,英文为administration,意为行政、管理,因此,有人把它译为行政学,有人把它译为行政管理学。因为行政天生具有公共性特质,因此,英文administration前通常有public加以限制、形容和修饰,所以,有人也把它译为公共行政学,有人译为公共管理学。[1]我理解夏老的意思,公共管理学与行政管理学仅仅是个译名不同的问题,并无实质性的内容差别。如果我的理解是夏老的本意。那么,有几个问题是值得商榷的。其一,假定行政、行政管理、公共行政、公共管理过去在外国表达的可能是同一个对象的含义,但是也不是对国外在这一个领域全部研究现状和历史的全面概括,至少它没有能够概括进去国外新公共行政、新公共管理、全球治理等理论。其二,既然我们把外国在这个方面的理论引进国内,那就遇到一个与中国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问题,而夏老的看法没有完成这项工作。其三,当前中国教育部在专业设置上把公共管理设为一级学科,把行政管理置于公共管理之下设为二级学科,表达了公共管理与行政管理有差别的意向,此时再把行政管理等同于公共管理,值得商榷。当然,夏老强调公共管理就是行政管理不仅在译文上有他的道理,而且在实践中更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行政管理即政府管理确实在公共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扮演着主导者的角色;舍弃政府的行政管理,公共管理只是一句空话。
2.有人认为,公共管理不是行政管理,而是新公共管理。陈振明教授说“:说到底,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还是有相当大的区别的,而且它代表了公共部门管理研究的新趋势。因此,我宁愿将公共管理视为一种传统的公共行政和公共政策之后的新途径、新范式,我称之为‘第三种途径’,而将前两者分别称之为‘第一种途径’和‘第二种途径’。”[2]陈教授讲的“第三种途径”的“公共管理”,就是上世纪80年代在英、美一度很兴盛的“新公共管理”,它是一种在“重塑政府形象”名义下以市场经济学和公共选择理论为基础的以市场为导向的引入私人管理企业方法的公共事务管理市场化的公共管理模式。陈教授关注当今世界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的前沿趋势,令人钦佩。但是,他的观点也值得商榷。其一,他把公共管理等同于新公共管理模式,忽视了公共行政和公共政策也属于公共管理范畴,显然在概念上犯了以偏概全的毛病。其二,他只看到新公共管理引进私人管理方法的优点,没有看到这种模式存在的缺点。据我观察,当年在美国很兴盛的新公共管理如今并不是很时髦的东西,相反,强调政府权威才是当今在美国起主导作用的公共管理模式。其三,有意思的是陈教授一方面写文章赞扬宣传西方新公共管理式的公共管理,另一方面由他主编的《公共管理学》却讲的是政府管理的内容,这种论著上面的互相矛盾表现了作者自己研究中的困惑。
3.陈庆云教授是最早参与公共管理译名争论的学者之一。他认为,公共管理(publicmanagement)与公共行政(publicadministra-tion),不仅英文译名不同,含义也不同,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他说“:所谓公共管理是指那些不以营利为目的,旨在有效地增进与公平地分配社会公共利益的调控活动。“”从本质上看,我们对公共管理的定义与公共政策的界定是基本一致的。由于公共政策是为公共事务管理活动所制定的行为准则,因此,公共政策就是有效地增进与公平地分配社会公共利益调控活动中的行为规范。”[4]陈庆云教授强调公共政策在公共管理中的重要地位是完全正确的,因为当今世界各国的公共管理最主要的工具就是公共政策这只“看得见的手”。但是,他的观点也值得商榷:其一,就译名而论,publicmanagement仅仅是西方新公共管理的译名,不能全面反映和概括西方公共管理的历史和现实。administration在英文里既有行政含义,也有管理的含义,因此,publicadmin-istration既可译为公共行政,也可译为公共管理,怎么能说publicadministration就只能译为公共行政而不能译为公共管理呢?
4.上述情况表明,当前我国学者对公共管理概念的理解是相当混乱不清的,对公共管理和行政管理、私人管理的关系的说明也是自相矛盾的和很难自圆其说的。这就是当代中国公共管理学界的现状。它既说明了学界对公共管理的研究尚处于起步和不成熟阶段,也说明学界正在积极热情地探讨公共管理这门学问的科学真理。
中图分类号:G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5-001-02
一、引言
自从1991年开始,我国硕士研究生开始分为学术性学位(academic degree)和专业学位(professional degree)。学术学位主要面向学科专业需求、培养在高校和科研机构从事教学和研究的专业人才,其目的重在学术创新,培养具有原创精神和能力的研究型人才。专业学位主要面向经济社会产业部门专业需求,培养各行各业特定职业的专业人才,其目的重在知识、技术的应用能力,培养具有较好职业道德、专业能力和素养的特定社会职业的专门人才。但是,一直以来,学术性硕士研究生规模过大,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规模过小,2009年以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比例仅占硕士学位研究生的10%左右。硕士研究生学位分布结构关系到高学历人才的人力资源结构,并将直接影响企业用工是否顺畅。因此,教育部决定从2009年起,大部分专业学位硕士开始全日制培养,并发放学位证和毕业证。
在专业学位分类中,我国根据新形势下社会管理现代化、科学化、专业化的要求,为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公共管理体系,完善国家公共事务和行政管理干部培训制度,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国家公共事务和行政管理干部队伍,积极开展MPA暨公共管理硕士教育。并从2008年开始,正式在国内24所重点高校开设MPA学位教育,而天津大学正是这24所院校之一。
据统计MPA有90%以上的学员为党政机关的在职公务员,因此公共管理硕士教育项目(mpa)的目标就是为政府部门和非政府公共机构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当今社会,国家间交流日益频繁,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正在成为公务员日常工作的必备知识与技能。根据全国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对MPA核心课程中英语课程的要求,本课程将英语语言基础知识教学与公共管理专业知识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具有专业和英语两方面的知识和功能:一方面通过对专业文献的学习扩展学员的公共管理专业知识,另一方面通过听说读写译的训练提高英语技能。课程目标是着重培养MPA学员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英语的能力,对他们的职业有所帮助,学以致用。全国院校的通用教材,依次为:第一本,MPA英语阅读教程,谭新娇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二本,新编MPA英语阅读教程,陈世丹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三本,新编MPA英语阅读教程,陈世丹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这几本教材的共同特征和优点就在于,它们根据MPA学员工作中对英语的需要,强调实用性及专业性;并跟踪国内外公共管理科学进展,选择当代经典的公共管理专业文章作为章节。
二、美国文化知识在MPA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实际教学中,作者发现,这些经典的公共管理专业文章绝大多数出自美国,这与美国在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发展中的主导地位息息相关。所以要想彻底领悟这些文章的内容,掌握文章中的专业词汇与知识,美国文化知识的了解与熟知至关重要。基于以上原因,在天津大学MPA英语教学中,添加了美国文化的内容,并在两年多的教学实践中取得满意的效果。
(一)美国文化中历史知识的重要性
两百多年来,美国历史一直是民主制度的试验。早年被提出的问题如今持续被提出并且获得解决;强大政府对抗弱小政府、个人权利对抗群体权利、自由资本主义对抗受到管理的商业与劳工以及参与世界对抗孤立主义。美国对于民主制度有很高的期待。从起源于一群沿着大西洋沿岸的模糊殖民地,美国经历了显著的转变。一名政治分析家称它是“第一个全球性的国家”,其人口几乎代表地球上每一个国籍与族群。这是一个变化的进展与范围一经济、技术、文化、人口与社会永不停止的国家。然而美国又保有一种连贯性,她拥有可以追溯到1700年代末期建立成为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这包括个人信仰自由与民主的政府,并且承诺为所有人带来经济机会与进展。
对美国历史的简要分析,可以让学生了解这些文章的历史根源与历史背景,更深刻的理解美国公共管理发展的历史路径。同时,正在崛起的中国也面临着美国所经历过的和正面临的类似问题。如今,在全球化大潮的冲击下,MPA学员需要做的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我所用,但又不丢弃中国独特而悠久的文化传统。
例如:书中第二课提及“美国作为行政国家的崛起”,而“行政国家”这一理论,美国可谓是后发先至,早已形成了比较成熟完整的理论体系。从最初在1948年,美国行政学者德怀特·沃尔多出版了其名著《行政国家》,总结出行政国家这一研究主题,从思想史和行政过程两条脉络深入研究。之后,学者们开始尝试从各个方面来对行政国家进行理论建构,并最终使“行政国家”成为具有丰富理论内涵的特定术语在法学研究和法治实践中被广泛使用。
了解美国的历史进程,可以使学生更加清楚深刻的理解“行政国家”这一公共管理学理论,并可以与中国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我国正处在进入行政国家的历史阶段,而且尚处于刚刚进入行政国家的初期。以公务员为主体的MPA学员应该像德国行政法学者汉斯·彼德斯所倡导的那样,“为行政国家而奋斗!”。
(二)美国文化中政治制度知识的重要性
正如李道揆先生在其名著《美国政府与美国政治》中所说:“美国建国以后,经过了一个多世纪,到19世纪末已经由殖民地经济发展成为了世界第一大工业大国。再经过半个多世纪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跃成为经济、科技、军事实力领先的超级大国。到今天,虽然由于多极世界的形成,美国的国际地位已经下降,然而它仍然是实力最为雄厚的国家。美国的这种发展,除了其它各种主客观原因外,作为上层建筑的政治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基本因素”。
对美国政治制度的简介,可以让学生理解美国公共管理理论的政治根源。政治制度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没有合适而又稳定的政治制度,国家将难以发展,人民将无以为生。
例如,书中第五课提及“定义联邦制国家的级别与范围”以及第六课提及的“政治与权力”都需要学生了解美国的国家组织是依据三权分立与联邦制度、二大政治思想而制定,当初在起草宪法时因恐权力过分集中于个人或某一部门将危害人民的自由,因而将立法、司法,行政三种权力分别独立,互相制衡,以避免政府滥权,根据宪法:立法机关是参议院与众议院并设二院制议会,司法机关以联邦最高法院为首下设11个控诉法院,95个地方法院及4个特别法庭。行政机关是以由人民直接选举的总统为最高行政首长,并以副总统辅之,下设几个行政部门。政府的权力有联邦政府、州政府之分,宪法起草人根据政府必须接近百姓才不致剥夺人民自由的原则,将有关各州自治权保留给州政府,各州政府本身拥有立法、司法、行政诸权限,联邦政府的权力系以一州政府无法单独行使者为限,如课税、财政、国防、外交、货币银行、出入境管理、对外贸易、国民福利、邮政,以及科学艺术的发展援助等。
这样,可以使学生理解美国政府职能“忽大忽小”的起因及影响等社会现状,并对目前我国的现实有了进一步的想法。现在,我国行政机关承担了绝大多数的行政管理,而社会则更希望变行政管理为公共管理,由国家、社会、市场和公民共同“参与、合作、互动、服务”。
(三)美国文化中社会价值观知识的重要性
美国的社会价值观包括很多方面,其中较为常见的有个人主义、追求自由平等、推崇个人奋斗以及宗教理性观。首先,美国文化强调以个人为主体,注重突显自己的个性;崇尚的是以实现个人利益,维护个人尊严的个人主义。其次,追求自由平等也是西方国家价值观的主流思想。在美国的《独立宣言》中就这样提到“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另外,提倡勤劳工作,推崇个人奋斗,强调通过自己的艰苦奋斗实现自己的梦想。
例如,书中第七课提及“组织和组织变革的原则”以及第八课提及的“创新策略在公共管理部门的应用”都需要学生理解,人生价值是一种特殊的价值,是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生活具有的作用和意义。因此,人生价值内在的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而个人主义可被视为美国文化中社会价值观的核心,也是美国精神的主体。它以张扬个性自由,崇尚个人权利,强调民主、平等,同时也尊重他人及其权利为典型特征。平等的思想也深深地融入美国人的政治甚至日常生活中。但美国人的平等观念指的不是人人应该平均享受社会物质财富,而是指人人的“机会”应该均等。它的主要精神是,人不应因其社会、政治、经济地位的低下而被剥夺平等竞争的机会。
自我国设置公共管理硕士学位(MPA)教育以来,有关公共管理、行政管理、私人管理几个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的争论一直不断。直至今天依然是基本概念混乱不清,基础理论肤浅薄弱,学术论著自相矛盾的现象相当普遍。本文试图规范澄清公共管理、行政管理、私人管理几个基本概念的含义,理顺三者的相互关系,以促进我国的公共管理硕士学位(MPA)教育和研究健康深入发展。
一、公共管理概念
何谓公共管理?有人认为,公共管理(学)就是行政管理(学)。例如,夏书章教授就是这样看的。他指出,行政管理学是从西方引进的,英文为administration,意为行政、管理,因此,有人把它译为行政学,有人把它译为行政管理学。因为行政天生具有公共性特质,因此,英文administration前通常有public加以限制、形容和修饰,所以,有人也把它译为公共行政学,有人译为公共管理学。[1]我理解夏老的意思,公共管理学与行政管理学仅仅是个译名不同的问题,并无实质性的内容差别。如果我的理解是夏老的本意。那么,有几个问题是值得商榷的。其一,假定行政、行政管理、公共行政、公共管理过去在外国表达的可能是同一个对象的含义,但是也不是对国外在这一个领域全部研究现状和历史的全面概括,至少它没有能够概括进去国外新公共行政、新公共管理、全球治理等理论。其二,既然我们把外国在这个方面的理论引进国内,那就遇到一个与中国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问题,而夏老的看法没有完成这项工作。其三,当前中国教育部在专业设置上把公共管理设为一级学科,把行政管理置于公共管理之下设为二级学科,表达了公共管理与行政管理有差别的意向,此时再把行政管理等同于公共管理,值得商榷。当然,夏老强调公共管理就是行政管理不仅在译文上有他的道理,而且在实践中更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行政管理即政府管理确实在公共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扮演着主导者的角色;舍弃政府的行政管理,公共管理只是一句空话。
有人认为,公共管理不是行政管理,而是新公共管理。陈振明教授说:“说到底,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还是有相当大的区别的,而且它代表了公共部门管理研究的新趋势。因此,我宁愿将公共管理视为一种传统的公共行政和公共政策之后的新途径、新范式,我称之为‘第三种途径’,而将前两者分别称之为‘第一种途径’和‘第二种途径’。”[2]陈教授讲的“第三种途径”的“公共管理”,就是上世纪80年代在英、美一度很兴盛的“新公共管理”,它是一种在“重塑政府形象”名义下以市场经济学和公共选择理论为基础的以市场为导向的引入私人管理企业方法的公共事务管理市场化的公共管理模式。陈教授关注当今世界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的前沿趋势,令人钦佩。但是,他的观点也值得商榷。其一,他把公共管理等同于新公共管理模式,忽视了公共行政和公共政策也属于公共管理范畴,显然在概念上犯了以偏概全的毛病。其二,他只看到新公共管理引进私人管理方法的优点,没有看到这种模式存在的缺点。据我观察,当年在美国很兴盛的新公共管理如今并不是很时髦的东西,相反,强调政府权威才是当今在美国起主导作用的公共管理模式。其三,有意思的是陈教授一方面写文章赞扬宣传西方新公共管理式的公共管理,另一方面由他主编的《公共管理学》却讲的是政府管理的内容,这种论著上面的互相矛盾表现了作者自己研究中的困惑。
1956年2月出生,叫。现任财务资产科科长。年12月被评审为管理工程师,自学本科学历,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由于各级组织的培养教育,参加工作近年。领导和同志们提携帮助,加之个人不懈努力虚心学习,政治觉悟、思想品德、工作能力、业务水平有了不断的提高,综合素质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下面将近年来的主要工作情况述职如下:
一、从事经济工作的基本情况
调任厂计划财务科科长,从事厂计划财务科的全面管理工作,经过厂领导指导,同事们帮助,很快挑起了全厂计划和财务部门管理的这份重担,不仅圆满完成了组织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从经济上保障了采油三厂的快速发展,同时也保证了经济的安全。本人多次被评为厂级先进工作(生产)者,于1999年10月重组时。年被评为油田公司经济工作先进个人。所在财务科多次被评为厂级先进集体、油田公司会计核算先进单位。
二、从事经济工作的学习情况
给了自己较大的压力和学习的动力。从事经济工作以后,较大跨度工作岗位的变动。自己始终重视不断提高政治素质、业务素质,特别是经济管理的学习。1992年9月1995年7月参加宁夏自治区党校经济管理大专班学习,获得经济管理大专文凭。年年参加了澳门科技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习,获得工商管理硕士文凭和学位。年开始参加行政管理专业自学考试,年获得行政管理本科文凭。同时,还多次参加了财务管理、经济统计、会计集中核算、内部控制、财务管理高级研讨以及不断的自学等。通过不断地学习,使自己在经济理论以及经济管理实务等诸多方面有了比较扎实的基础,促进了经济管理中的得心应手,确保了各项任务的完成。
三、经济岗位上的理论成果
给我石油单位的经济工作不断提出新的要求,重组改制以及世界经济的不断变换。促使我不得不不断地进行创新。
提出了健全成本管理的组织、制度和考核三个成本管理体系;纵向、横向、时间“三维\''''分解成本;构建作业区、机关及辅助单位和专项费用三个标准成本管理模式等比较完整的适应采油厂成本管理的具体措施。提出并设计了采油厂“三D精细成本管理模式。
并亲自编写了落实这几项措施的有关制度、规定,提出加强成本过程管理的财务监督委派、内部审计、第三方监理、后评估、成本日报监控等一系列措施。使这几项措施在成本过程控制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亲自到靖三联现场写实,提出采油基层单位岗位量化考核的思路。提出了岗位量化考核表的基本框架格式及考核办法的基本框架,促进了岗位量化考核的顺利开展。
提出了采油作业区内部模拟市场的框架及建立运行机制的思路,多次到五里湾第一作业区指导作业区内部模拟市场的试点。保证了试点的成功。
拓展了成本降低的空间,提出了成本管理要由成本节约型向成本避免的转变、学会花钱为省钱”以及经营工作要与生产、科技、改革、管理紧密结合等成本管理的思路。促进了成本管理水平的提高。
亲自编写了材料、电、井下作业、运费四个成本可控度较大成本项目精细管理的指导性意见,提出了加强成本要素主要项目精细管理的思路。使成本的精细化管理又向前迈进了一步,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促进了内控体系的执行有力。特别是采油作业区内控体系属中石油首家,全面组织了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提出并参与了采油作业区内控体系的建设。多次组织了内控测试。得到股份公司的好评。
小编可以肯定的说,是有用的,公务员和事业编考在职研究生可以提升以下几点:
提升学历学位
现如今本科毕业已经不是什么高人一级的事情了,公务员岗位又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的机制,所以想要有更大可能的占据升职的有利地位,那就要有鹤立鸡群的高度,这里能帮上忙的就可以是研究生学位和学历证书。
评职称
对于公务员和事业编制而言,学位和学历证书也是评职称的一个很重要的条件。报考在职研究生的拿到的学位和学历证书是和全日制研究生一样的,同样的受国家承认,对日后的升职加新、评选职称等方面是很有帮助的。
提升工作技能
在职研究生优势不仅是学习时间比较方便,而且对于工作技能方面的提升也是很有帮助的。其课程采用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方式,考生可以学到专业、权威的知识,还能积累工作经验,为以后发展提供帮助,你的能力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
拓展人脉
在职读研学员来自不同行业,从初出茅庐到政商界精英,不同领域不同经历的学友,都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收获。通过学习和交流,可以相互结识,从而扩展自己的人脉关系,对以后的事业有很大帮助。
综上报考在职研究生对于大家还是有很大帮助的,那么你适合选择哪些专业呢?小编给大家推荐一下。
企管行政
公务员的大部分职务都是离不开管理的,特别是那些综合管理职位,他们就很适合去报读企业管理,行政管理,社会学等。
在编的教师或者学校的行政岗大家可以选择教育管理这样的专业比较适合。
计算机技术
这类公务员往往是具备专业技能和知识,针对的岗位都是实践性公务员职务,有的设置是与管理没有太多的关系。为此,他们就不适合管理类的专业。
可以考虑去报读新闻学,信息技术,软件技术类等专业。
法律相关
这些公务员往往指的是那些直接服务于社会法律,或者是具体执法环节的人,他们需要有足够的法律知识,并且熟知国家相关政策的规定。因此,这些公务员需要选择法学类别的转业。
可以考虑法学、法律硕士等,另外可以考虑行政管理硕士等。
中文汉语
随着互联网、微博等新媒体的爆炸式发展,如今的政府已越来越需要学习如何与媒体打交道,尤其是处理突不及防的公共事件,这都需要有相当高的文字技巧及表达能力,所以对我们公务员在中文水平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可以考虑中文及相关专业主要包括汉语言文学、汉语言、秘书、秘书学、旅游文化等专业。
财经经济
如今政府部门对财经类专业学生的需求主要有两大方面:第一类是财会类,如财政学专业、会计学专业学生;另一类是经济类专业学生,如金融学、国际贸易学等。
一、英国公务员培训现状
1.英国拥有一支高效、廉洁的公务员队伍,这与其卓越的干部体系有着密切的联系。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实践,英国的公务员培训已经形成一整套系统的、科学的理论,也取得了丰富的经验。英国公务员培训的根本目标机遇是要使受训者接受并参与到体制性的变革中去,通过培训提高公务员的能力,以更好地应对变革的挑战。20世纪80年代以来,从撒切尔夫人开始的“政府现代化”改革,在精简公务员队伍、转变政府职能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对公务员的素质和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英国对公务员基本能力培训的各种课程,都是随着行政改革的步骤与要求设置的。针对行政改革后大量出现的执行机构,强调对执行机构的官员既要进行行政管理知识与行政技术的培训,又要对他们进行政策制定工作的培训。如英国财政部确定的在培训中要解决的5个问题是:高级管理人员培训和开发的需求、什么是不正确的管理和领导技能、在人员管理和培训方面存在的错误认识、为什么政策和制度不能得到有效贯彻、如何防止人的思维和工作的僵化。针对公务员队伍的现状,“英国财政部开发项目”包括基本技能和其他技能两个方面。其中,基本技能有会计学、财务学、经济学、管理学等相关知识;其他技能有公共财政和预算、有效阅读等能力;针对高级职员的开发项目包括领导艺术、走向现代化的政府、全方位信息沟通和反馈、管理技巧等。
3.将政府部门内部培训、专门公务员培训组织、高等学校培训三者紧密结合,形成一个立体的培训网络。英国公务员的培训主要有三类机构。一是政府组织内设的培训部门,如英国财政部下设的培训与发展局。它们主要根据组织内部的发展战略、实际工作要求和员工素质,有针对性地对内部员工进行培训。二是专门的公务员培训组织,如英国公务员学院、英国皇家公共行政管理协会等。它们主要根据社会各类组织和人员的培训需求,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开发出不同的培训课题,设计出多种培训项目。三是高等学院提供公共政策、政治与经济专门学院等各类课程,如伯明翰大学公共政策学院、伦敦大学经济学与政治科学学院等。伯明翰大学公共政策学院的公共服务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和公共服务管理硕士学位课程主要是满足中央与地方政府、卫生保健事业、非政府组织以及其他公共服务部门人员教育和发展的需要。
4.以顾客需求为导向,采取绩效导向、以提高技能为中心的培训模式。英国的公务员培训,不论是内设部门组织的培训,还是社会培训机构组织的培训,都非常重视效果评估。以公务员培训和公共部门的管理培训为主的英国公务员学院,主要采取绩效管理模式进行管理。
(1)英国公务员学院于1989年改为自主性的执行机构,于1996年不再接受政府的财政补助,以企业经营方式按市场机制招生,由学员自选课程,付费入学,达到自负盈亏。
(2)英国公务员学院培训的最大特点是在为顾客服务时提供专家的咨询意见,提供满足客户需要的定制的专门服务。英国文官学院1/3以上的课程专门为客户的特殊需求而设计,有目标地鼓励学习,设计相关的课程以适应不同的学习风格;适应性课程设置。学院采用一套标准化的课程描述,帮助客户辨别、选择最适合自身的培训课程。英国内部聘请的专家或与学院合作实施项目的部门的专家都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3)以公务员基本能力框架为依据进行公务员能力培训。英国公务员学院经过反复调查研究,提出并确定了高级公务员的基本能力框架。高级公务员的基本能力具有九条核心标准:指挥能力(领导能力、战略思考和规划能力、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管理和沟通能力(管理人力资源的能力),个人贡献(个人能力、才智、创造能力和判断能力、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公务员培训课程就是以这些核心能力作为标准设计的。
(4)英国公务员学院的课程设计体现了以任务为导向、以提高技能为目标的公务员培训特征。大体上可以把课程目录分为以下8个部分:政府与经济、政府与管理、培训与发展、个人技能、证书考试与论文指导、新技术、法律、欧洲研究。课程目录以科目分类组织,有超过500个课程题目可供选择。
5.采用实践性的培训方法,着眼于提高公务员的实际能力。(1)岗位训练法。岗位培训是在上司传、帮、带下的不离职培训和轮岗培训,英国公务员实行常任制,公务员在被录用后都要经历一个试用期,都要在各资深官员的指导下,进行岗位培训。
(2)行动学习法。英国公务员培训注重“在干中学”的“行动学习法”,许多活动是在现场进行的。英国的快速晋升人才培养计划很有特色,英国政府为确立高级公务员队伍具有较高的能力素质和合理的梯形结构,每年都从应届或历届毕业生中精选一部分优秀青年,作为高级公务员的后备人才,放到政府部门边锻炼、边培训,对其中表现突出者予以快速晋升甚至破格提拔。
(3)“菜单式”与“模块式”教学法。如英国公务员学院准备有500门课程,分成不同的模块,供学习者自选。
(4)心理调适学习法。在心理专家主持下,通过心理测评,学习者在小组互动中加深自我认知,据此制订个人职业生涯计划,追求自我完善。
英国公务员在培训方面的要求非常严格。一个人从正规学校毕业后,必须通过必要的培训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后才有资格应聘公务员。任何新进入公务员队伍的人,在上岗前必须经过至少15天的培训。每个单位都有内部的培训制度规范和激励员工参加各种各类培训。英国政府规定,每个新任职的高级公务员都必须到英国公务员学院的发展中心接受2―3天的测评,以确定将来的培训和发展需求。
6.加强与国际组织及机构的合作,联合培养公务员。如英国文官委员会为英国人竞争欧盟机构职员提供如下项目的帮助:(1)硕士项目――设在华沙的欧学院为青年毕业生提供一年的硕士程度的课程培训。(2)斯塔吉亚计划――为年轻的毕业生提供获取在欧盟工作的亲身经验的机会。这个培训项目包括在欧盟各部门参加日常工作实践、参观和听讲座等。该项目培训面向30岁以下的毕业生,每年招生两次,每次提供650个名额,为期5个月。另外,英国还与欧洲学院合作培训公务员。欧洲学院为英国公务员培训的项目主要包括如下方面:
欧洲学院开设以下四个方向的专业:政治和行政管理、经济学、法律、人力资源;在华沙奈托林分校还有一个“中欧和东欧计划”;“急流开发项目”也是欧洲学院重要的培训项目,该项目的主要特点是加快受训者晋升的机会。“急流开发项目”通过使受训者在8―12个月中承担一系列的工作,来显示其工作成绩,并在3至5年的时间里可能被提升到更高的职位。
二、发达国家和地区公务员培训特点
综观世界各国干部管理制度,一般都把培训作为公务员的权利和义务纳入公务员“法规”、“条例”,甚至国家根本大法之中,以此给予法律保障,确保培训得以顺利进行。尤其是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把培养高素质公务员置于重要战略地位,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公务员培训制度。美国则把培训列为二十一世纪七大产业之一,可见其地位的重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公务员的培训具有如下特点:
1.推行培训法制化。发达国家把公务员培训看作是与经济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一项重要任务,有着配套的法律和制度。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起,相继为公务员培训立法,使公务员培训逐步走向法制化轨道。例如法国在“公务员章程”及“继续教育法”中规定了培训的原则、权利和义务,1985年颁布的关于培训的法令规定,允许公务员选择参加为提高自身素质的培训,培训期间,不论时间长短,职务晋升、奖金福利都不受影响。日本“国家公务员法”明确规定,内阁总理、大臣、人事院和有关政府首长为发挥和提高职员的工作效率,必须制定并努力实行职员进修培训等计划。日本《国家公务员教育训练规则》中规定,公务员进修培训内容,必须是与现任官职或预计今后所任官职的职务有密切关系的知识和技能,这些规章为公务员培训提供了可靠的法律依据。
2.培训机构职业化。英国1970年开始建立了公务员学院,学院设有三个培训中心,一个主要是招收走读生,另外两个是实行住宿制,公务员由政府各部门选送,年龄一般在30至45岁之间,常年在校学员500人左右,每年培训各公务员20000多人。政府各部门设立了培训中心,主要培训初级公务员,承担了全国公务员培训总量的77%,中、高级公务员的培训由公务员学院负责。美国1968年就设立了联邦行政学院,全国各地有180所行政管理学院,为政府培训公务员。法国在中央设立了国立行政学院,地方设立区级的行政学院,政府各职能部门也设有对口培训学校。
3.培训方式多样化。在人员培训上,德、英、法等国家对公务员的职业培训从等级上基本上分为三个类型,即高、中、初级培训类型。英国政府各部门因公务员的职务确定了不同的培训时间。除了常规的全国性和地方性培训外,还有其他类型培训,如法国,行政员训练中心专门组织行政人员轮调训练,不断轮调公务员作短期训练。还有一种选择性训练,即公务员可以根据需要提出培训需求,经部门批准参加培训。
4.培训方式灵活化。西方发达国家公务员培训形式比较灵活,既有公务员行政学院专门组织的培训,也有通过国内高等院校和其他教育机构组织的培训,既有专家、学者指导下的系统培训,也有部门领导及资深同事辅导下的业务培训。培训时间长短不一,长则三至四年,短则只有几天。
5.培训保障制度化。注重“培训成本”概念,重视培训的“投入与产出”比率。这些国家对公务员培训都有充裕的经费保障,自己形成了制度。德国每年公务员培训经费占国家行政管理经费的2%―3%,并纳入国家预算。法国规定,每年必须拿出工资总额的1.1%作为培训费,总理每年还重新预算培训费用。
参考文献:
[1]陈柏生.国外公务员的人才资源开发概述.中国公务员,2003,(12).
[2]张淑贤.试析新世纪公务员培训需求.中国公务员,2001,(7).
[3]陈燕楠.干部培训形式探析.工作研究,2003,(8).
财务管理人员是每个企业不可缺少的重要人才。对于整个企业而言,就相当于链条对于自行车。一旦链条失灵,整个自行车也就无法行动。财务管理专业不仅注重培养财务管理及相关金融、会计、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还重点突出财富管理的金融专业技能,旨在为公司和个人财务决策提供方向性指导及具体方法。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需要具备管理、经济、法律、理财和金融等方面的知识,掌握财务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基础、经营管理、会计实务处理、证券投资分析、项目评估分析、公司理财、金融管理等能力,能在工商、金融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金融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
求学期间,学生在熟悉我国有关财务、金融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的基础上,学习财务、金融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财务、金融管理方法和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从而掌握财务、金融管理的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大学期间,该专业学生需要学习的专业课程有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管理学、经济法、税法、管理信息系统、金融学、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审计学、会计电算化、统计学、财务管理、会计制度管理、财务分析、投资项目评估、市场营销等。
现代财务管理制度的建立迫切需要同时兼备管理、经济法律、理财、金融等方面知识和能力的高级人才。当前毕业生主要在工商、金融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金融管理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也可进入会计师事务所从事审计工作。
工商管理:管“经营”
你只见到我指点江山的气魄,却没看到我读书报告的厚重;你有你的领域,我有我的体系;你否定我的现在,我决定我的未来;你嘲笑我终日埋头在数字中,我可怜你独守理论支架;你可以无视我们的努力,我们会证明这是它的时代。管理,是注定运筹帷幄的旅行,路上免不了有所偏离和失误,但,那又怎样?哪怕不被看好,也要挑战自我。我是工商管理学,我为自己代言。
工商管理是研究工商企业经济管理基本理论和一般方法的学科,主要包括企业的经营战略制定和内部行为管理两个方面。工商管理专业的应用性很强,它的目标是依据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通过运用现代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来进行有效的企业管理和经营决策,保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该专业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及企_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
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管理学、经济学和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企业管理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企业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专业课程有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经济法经营管理、企业战略管理、企业财务管理、企业生产管理等。
工商管理在研究人类管理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科学的基础上,偏重于用工具和方法来解决管理上的问题。如用运筹学、统计学等,对问题进行定量定性分析。随着我国第三产业的兴起,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当前该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分布在国家和省(区、市)各级经济综合管理部门或行业管理部门、外资或涉外经营的工商企业以及国际著名的会计师事务所和其他类型的咨询服务等中介企业。鉴于该专业的学术体系完备,本科毕业后仍可继续进行企业管理硕士、工商管理硕士以及经济师的进修,成为高级管理人才。
行政管理:管“组织”
你只见到外在的光鲜亮丽,却没看到背后的理论基础;你有你的流派,我有我的学科;你否定我的现在,我决定我的未来;你嘲笑我总在实践中摸着石头过河,我可怜你空有理论架构;你可以轻视我们的年轻,我们会证明这是它的时代。行政,是注定孤独的旅行,路上少不了烦恼和困惑,但,那又怎样?哪怕万千阻挡,也要执著向前。我是行政管理学,我为自己代言。
行政管理又称行政学,也称公共行政学或公共管理学。它是一门研究政府对社会进行有效管理规律的科学,是国家公务员和其他公共部门工作人员必备的知识。行政管理作为一门科学,在20世纪初成立以来,得到了长足发展。当前,行政管理专业已日渐成为一个独立的,具有众多理论流派、多学科交叉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一门科学。本专业培养具备行政学、管理学、政治学、法学等方面知识,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管理工作以及科研工作,并具有分析和解决行政管理方面实际问题能力的专业性人才。
由于行政管理专业与社会学、法学、管理学、政治学等联系紧密、相辅相成,因此其专业课程涉及行政管理学、市政学、社会学、行政领导与决策、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组织行为学、西方经济学、行政法学、社会调查与统计、公共政策分析、国家公务员制度概论、行政公文与写作、机关管理与办公自动化、社会调查等各个方面。学生需要学习上述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培养掌握现代行政管理知识,具有较强的管理、经营、策划、调研、交际能力,能在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从事行政管理工作。
行政管理专业是从政治学派生出来的,并被视为政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行政管理专业运用政治学的基本理论研究行政组织和管理。政治学着重研究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大问题,更具理论性,而行政管理专业则是更、具有实用性的科学。行政管理专业的根本目的在于探讨行政管理的客观规律,实现行政管理的科学化。虽然近几年,行政管理专业的就业情况不尽如人意,但相信随着社会对行政人才需求的日益增加,行政管理专业未来将更加美好。
人力资源管理:管“人才”
你只见到我挑选人才时的轻松从容,却没看到我甄选简历时的烦恼无绪;你有你的规则,我有我的标准;你否定我的现在,我决定我的未来:你轻视我总在和绩效作斗争,我可怜你却在其下痛苦不已;你可以轻视我们的努力,我们会证明这是它的天下。优化,是注定披荆斩棘的旅行,路上少不了质疑和刁难,但,那又怎样?哪怕遍体鳞伤,也要达到最优绩效。我是人力资源管理,我为自己代言。
人力资源管理,是在经济学与人本思想指导下,通过招聘、甄选、培训、报酬等管理形式对组织内外相关人力资源进行有效运用,满足组织当前及未来发展的需要,保证组织目标实现与成员发展的最大化,实现最优组织绩效的全过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旨在培养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及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人力资源管理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在了解本学科理论前沿与发展动态的基础上,具备较强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组织协调及领导等基本能力的优秀管理人才。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要学习管理学、经济学及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相关知识,并将受到人力资源管理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有分析和解决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专业课程有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劳动经济学、绩效管理、薪酬与福利、人力资源规划、劳动法、人力资源管理软件等。
在人才竞争趋于全球化的今天,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工作显得格外重要,做好人的工作已经成为赢得整个世界的前提,而对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能力开发,则成为一项关乎发展整个国家伯乐人才的重要工程。当前国内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建立在动态的国内外人资检测系统的基础上,能够预测社会潜在需求,从而实现社会的真实需要,灵活调整专业计划。权威机构调查显示,国内现在需要中、高级人力资源专业人才量为600多万,其中北上广居多,相对存在巨大的市场缺口,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就业前景十分明朗,收入也不错。
信息资源管理:管“信息”
你只见到我在后台系统的熟练操作,却没看到我在数据分析上的理论功底;你有你的钻研,我有我的刻苦;你否定我的现在,我决定我的未来;你嘲笑我在分析方法中埋头苦干,我轻视你在学术道路上浅薄不堪;你可以轻视我们的努力,我们会证明这是它的时代。信息管理,是注定与数据为伴的旅行,路上少不了枯燥和烦恼,但,那又怎样?哪怕被忽略,也要坚持到底。我是信息资源管理,我为自己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