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5 14:53:5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会计事务所实习证明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2方案组织与设计
为了提高顶岗实习的质量,我系领导积极寻找校企合作单位,并根据合作单位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方案。目前我们选定的主要合作单位为某综合性度假村和省内多家会计师事务所。为会计专业学生设计的工学交替学习方案分为以下五个阶段:基础课及基础专业课的学习,以塑造职业素养为主、实践专业知识为辅的顶岗实习,专业课进一步学习和实训,以专业知识为主同时兼顾职业道德养成教育的顶岗实习,专业相关课程的学习和就业指导。其中第一阶段的顶岗实习在度假村进行,第二阶段的顶岗实习在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在时间安排上,第一阶段实习在秋季进行,第二阶段实习在前一年的12月到次年的4月之间进行。
3具体实施
3.1第一阶段的顶岗实习
经贸旅游系与某度假村签订协议,安排会计专业学生分批分次到该度假村顶岗工作1至2个月,该度假村是集餐饮、住宿、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度假村,学生在那里主要是在餐饮部、客房部工作。同时,系里派专业课教师与学生住在一起,一方面根据岗位特点、工作环境为学生量身定做讲座,主要安排的讲座有内控制度、管理学、心理学、税法、商务礼仪、商务谈判等。另一方面及时为学生解决生活、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学生通过实习,提高了沟通能力,培养了职业道德意识,同时学生通过将工作实践与讲座内容相联系,可以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以内部控制为例,众所周知,内部控制是会计信息质量乃至审计质量的重要保障,但是由于内部控制实务性强,单纯的理论教学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而度假村的内控制度和工作实践为教学提供了一个绝好的理论与实践的机会:企业的资金活动、采购业务、资产管理、销售业务处处都体现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而且还可以让学生根据所学理论知识为企业内部控制的改进提供建议。
3.2第二阶段的顶岗实习
第二阶段的实习旨在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会计专业最好的专业校外实训基地自然是广大工商企业,但是由于受到人员数量、会计信息保密性的影响,企业往往不愿接纳在校生去其财务部门实习。而会计师事务所由于其业务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在业务旺季即每年的年报审计期间需要大量的审计人员和实习生。所以,我系会计专业学生目前最主要的校外专业实训基地就是山西省内的会计师事务所。我系与事务所签订协议,在每年年报审计期间派驻教师作为企业的审计人员,同时带若干名学生进驻审计项目,这样一方面事务所得到了需要的审计人员,而学生也获得了工学交替的机会,并且教师也获得了实践机会,从而实现双赢。
4经验总结
两阶段式顶岗实习是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顺利进行的关键一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也总结了一些经验。
4.1不能教条理解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并没有一种普适的模式,一定要结合地方特色、专业特点来设计顶岗实习方案。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经济发达,企业众多,当地学校进行校企合作、为学生找到与专业对口的顶岗实习的机会要远大于中西部学校。因此,中西部高职院校搞顶岗实习不能强求专业完全对口,实践证明非专业岗位同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此外,有些专业所指向的岗位群或行业可以允许学生长期、大规模地进到企业进行实习,但是会计专业显然不具备这个条件,所以必须根据专业特色在精心设计实习方案的基础上,安排学生分阶段、分批次进行顶岗实习。
4.2要做好学生的组织管理工作
前文提到,学生在企业实习时都有教师跟随。我们的学生初入职场,难免有所不适,甚至有的学生对顶岗实习有一定的抵触情绪,教师在注意到这些问题时及时地开导学生,给他们分析顶岗实习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意义。此外,教师还要经常与合作企业相关负责人沟通,了解学生在工作当中的实际表现,以便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问题。
4.3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我系学生工学交替顺利进行的有力保证
前文提到,学生去会计事务所实习的同时,教师也作为审计人员参与审计项目。事务所的审计人员一般都要有会计师或者注册会计师资格证,目前我系带学生去事务所实习的大都是具有会计师或者注册会计师资格,并且具有一定的企业财务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
1会计的财务能力在会计行业中的重要性
11会计人员专业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就业的优势
会计是较热门的学科,在每年的招生中,有太多的学生考虑到兴趣和就业等方面都踊跃报考本专业。这也使得每年都会有大批的会计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虽然此专业较其他专业在就业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如今是人才竞争的社会,任何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是通过高层次人才的共同努力创造的。一些企业在大量的会计应聘者中严苛挑选,如果仅仅是只会理论而没有实践的高技能,就很容易被淘汰。因为一般技能的会计太多,而对那些高技能的会计是供不应求。所以会计人员要想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和更好的发展,必须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让自己在行业竞争中拥有一定优势。
12会计人员专业能力的提高,适应本职岗位之需
职业技能是从事某种职业的所具备的职业技能水平。包括专业的理论知识,时事政策、临危不乱的处理能力等。会计学会计是一个注重专业性技术的动手能力的行业,因为从最基础的原始凭证的识别、登记到报表的编制及税务的申报的过程,都是对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的一个考验。高素质的会计人才能够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社会在发展,会计人员也要随之发展,要不断的学习,适应本职工作的需要,这是会计人人员的义务,也是会计人员的正确选择。
13会计人员专业能力的提高,有助于企业经济的发展
如今的会计目标不再是以前那种简单的记账先生,而是和各个环节各个部门打交道,还要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有价值的会计信息,有时还要凭着会计的专业技能帮助会计信息使用者作出有参考价值的经济决策,一系列的会计工作最终是否帮助企业达到有效的合理的目标,都是对会计人员专业能力水平高低的极大考验。
14会计人员专业能力的提高,有助于自身的行业发展
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的提高,是自己的知识得到渊博,实践经验的丰富的体现。如果每个会计人员都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断发展,刻苦专研,熟悉法规,业务熟练,保持着货到老学到老的态度,成为技术过硬的高素质的会计人才。那么我国的会计整体队伍也的高质量的发展,在经济管理中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2目前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21教学方法传统,理念不正确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的教育方法仍然以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为主,没有考虑到会计专业的实践学习到企业或到会计事务所学习,会计事务所实习是一种重要的大学会计实习的教育形式。因为在实习的过程中可以掌握大量课堂上难易讲授的会计实务操作经验。没有意识到实践教学对会计专业的重要性。致使学生毕业后只知道账务处理,对于岗位的分工、内部控制和相互监督,工商部门的注册、银行的业务往来,按时的税务申报、税款缴纳等是一片茫然。
22实践教学的软硬件建设不足
在部分会计教学的高校里,在会计实践教学中连基本的会计实验室都没有,教师的陈旧的理念严重阻碍了和校外联系实习基地,有的高校就只给学生发放些记账凭证,账簿及报表,让学生在课堂上只做账务处理。学生对学习会计的认识定位有所偏差,认为会计实践很简单,也就不会去主动对会计知识和实践进行深入研究。直到毕业后在实践工作中,涉及到工商、税务等业务时就眼高手低,无从下手。
23学生对会计实践不屑的学习态度
在会计实践的教学实践中,有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对会计专业也没有深刻研究,具体表现在,学习不够刻苦,学习兴趣不明显,课堂上听课不认真,课后也不会预习复习,对老师布置的作业,也是应付对待,学习上存在满足的状态,轻视会计专业学习。对学习的积极性严重缺失。没有专研的精神,没有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的意识。等到考试,就"临时抱"的应付态度。
3如何加强会计实践教学,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
31明确教学目标、重新梳理理念
教师在给学生教学时,就应该认识到会计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专业,特别是对会计人员的实际专业操作能力要求很高的专业。老师应该从理论教学出发,着力在学生的动手能力方面重视对待。例如,可以定期不定期的带领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会计行业的业务,请教一些优秀的会计人员给学生实地讲解,向一些经验丰富的老会计学习实际工作会涉及的在课堂学不到的知识。老师再将理论和实际进行分析。
32师资队伍建设的改善
在师资队伍方面,现在从事会计教学的老师普遍都具有相应专业的博士、硕士学位。毋庸置疑,这完全具备会计学的理论教学,但是学历仅仅是学术深度的证明,有的老师是从学校到学校,自己也没有校外的实际实战。然而会计行业往往与很多部门有业务来往,如果我们的会计老师具有更多的宽广的知识面,例如在案例分析中,同时利用法律税务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这样也就拓宽学生们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认知分析及判别能力,更有利于学生以后再实践工作中能游刃有余。
33实践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
一、财会专业实习基地的现状
近几年来,由于中等职业学校存在实习经费不足。实践教学投入不大。财会专业实习单位不易找等困难,许多财会生专业实习几乎处于“放羊”状态,更谈不上重视专业实习基地的建设了。有些人甚至提出,应该取消会计专业的实习。事实上,财会专业实习是财会生参加工作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渠道,是加强学生综合实践的重要一环,在专业教学计划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作用是其他形式的会计实践无法替代的。正如哈佛大学一位教授对他的学生所讲的那样:“在你走进学校的时候,就要学着怎么走出去!”专业实习就是学生学着怎么走出去的第一步,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步!财会专业实习的基本目标就是希望学生在几个月的时间里。在财会专业人员的指导下。以财会工作者的身份直接参加会计工作,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及实务知识。熟识会计工作的操作,锻炼实际操作能力。而财会实习基地又是专业实习的重要场所。是专业实习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因此,职校应该高度重视财会专业实习基地的建设,保证财会专业实习能够持续顺利地进行,为学生就业创造条件。
二、建立财会专业实习基地的必要性
会计实践教学是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的核心,而专业实习是会计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实习单位或基地又是专业实习的必要条件与重要场所。因此,建立职校财会专业实习基地尤为必要。
(一)建立专业实习基地,加强专业技能实训是财会专业的基本要求
会计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其教学指导思想强调“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导向”。会计实践教学是会计专业教材的核心,而专业实习是会计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实习单位或基地又是专业实习的重要场所与必要条件。为了适应将来的财务工作。学生不仅要掌握会计理论及实务知识。更需要在实习单位或基地通过专业实习掌握最新的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方法,提高动手能力。如果学校财会专业没有实习单位或实习基地。就有如车辆驾驶学校没有练车场一样。
(二)建立专业实习基地,是当前职校教学新模式――2+1模式的迫切要求
当前职校教育多采用2+1模式。即2年在校学习,1年专业实习或顶岗实习。为了适应这种教学新模式,使全体学生都能够在第3年进行全面规范的专业实习。避免专业实习出现“放羊”现象。迫切要求职校建立各种专业实习基地。尤其是财会专业,一方面由于专业实习内容涉及到实习单位的经济问题。比较敏感,实习学生不容易被单位接收。另一方面,即使实习学生有单位愿意接收,但由于专业特点的限制。每个单位每次最多只能接收3至5个学生。而职校里每届财会生一般都有几十甚至上百人,这就造成了“庙少和尚多”的尴尬局面。因此,建立会计专业实习基地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建立专业实习基地。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是解决职校财会生就业难问题的有效途径
当前,由于大学年年扩招,大专以上财会生剧增,职校财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作为学历层次低一个档次的职业技术学校。应看到自己的短处,扬长避短,在动手能力方面进行重点培养,以期培养出以动手能力见长的“打工皇帝”。尤其是对职校财会学生,更应在实际操作技能方面进行重点培养。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为他们创造必要的实习条件,建立健全财会专业实习基地,让他们在实习基地里得到充分的实践。达到一出校门就能胜任本专业工作的目的。这样有真才实学的学生,到了社会上就不愁找不到自己的理想位置了。所以,职校财会专业只有按需要重点打造自己的优势,建立健全财会专业实习基地,为学生创造实习条件,重点培养与加强其动手能力,才能增强财会生的就业竞争力。实践证明。参加过全面专业实习的财会生,一般比较容易找到工作单位。
三、建立财会专业实习基地的可行性
(一)职校可以利用现有的产业改造成财会实习基地
如果没有产业或资金不足,可以充分利用学校、教师、学生三方面的力量,由学校、教师、学生入股,自行创办股份制的诸如实训商场、书店等的校园企业,作为财会专业的实训基地。这样,既可以为财会学生提供实习场所,又能发展校园经济,使学校、教师、学生三方共享收益,同时又可方便师生的日常生活,可谓一举多得。
(二)在校友企业创办实习基地
职校可以利用校友的母校情结,调动校友的积极性。取得校友的支持,与校友合作。在“校友企业”,即校友创办或主管的企业建立财会实习基地。随着时间的推移与经济的发展,“校友企业”会越来越多,而且大部分校友对母校有着深厚的感情,只要条件允许,相信他们会支持母校,与母校合作,共同创办校企合作式的实习基地。事实确是如此。目前我校有好几个专业都与“校友企业”合作,建立了不同专业的实习基地。
(三)职校可以与一些专业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基地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需要。近年来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事务所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些单位会计专业性强,每年1-4月份业务又很多,正需要找一些财会专业生帮忙,处理些力所能及的会计事务。比如为一些企业记账。编制会计报表,申报纳税等事务。而这段时间正好也是财会生毕业实习的时间,双方时间刚好吻合。可以与这些单位签订合作意向书,通过让学生为这些企业服务的方式建立健全财会专业实习基地。
此外。职校还可以争取上级部门及兄弟单位的支持,本着互助互利原则,在一些兄弟单位中建立专业实习基地。
四、财会专业实习基地新形式
(一)“校园实训商场”式
具体做法:1,实训商场由学校、教工、学生入股,办成股份制企业。2,经营方式:商场、书店及其他服务行业。3,岗位设置及管理方式:董事会、经理、财务主管、会计、出纳、营业员。董事会决定分红等大事,经理负责日常管理,财务人员负责会计核算工作,营业员负责营销工作。4,学生分批进行实习,每批实习时间4-6周,轮番进行。5,实习结束后由指导老师组织学生讨论实习的收获与存在问题。
这种形式的优点:学校投入不大,能充分利用学校、教工、学生的力量,建立起来不难;为财会生提供实习场所的同时,还可以安排商务、营销等其他专业的学生实习,提高教学资源利用率;既可以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又可以使学校、教工、学生创收。发展校园经济;学生实习就在“家门口”,可以节省一大笔实习经费。降低实习成本;方便教师兼顾授课与指导实习工作,提高教学工作效率。方便教职工与学生的生活。
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及广州省财校就是采用这种形式建立实习基地的,办得很成功。
(二)“学校+校友企业”式
具体做法:职校可以充分利用校友对母校的深厚情谊,仿效其他专业建立实习基地的成功例子,找一些合适的有条件的校友企业作为财会专业实习基地。比如我校园林、规划等专业与一些校友企业合作,建立园林、规划专业实习基地,办得很成功。这种形式的优点一是使能为母校提供实习基地的校友有一种为母校、为自己争光的荣誉感、成就感与被赏识感,因而会很支持母校实习工作。二是在师兄师姐的企业进行专业实习的学生会以成功的师兄师姐为榜样,实习时会更加努力、认真,收到很好的实习效果。
(三)“学校+专业企业”式
具体做法:职校可以本着“互助互利”的双赢原则,找一些有合作意向的专业性强的企业,比如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事务所等。作为财会实习基地。
这种形式的优点有:1,会计事务所、审计事务所等单位都是从事查账、记账及编制会计报表、纳税申报等与会计专业相关的业务,专业性强、专业实习内容丰富。2,会计事务所、审计事务所业务最繁忙的时间与财会学生毕业实习时间相吻合。易于各取所需,达成合作。3,在这种形式基地实习的财会生。既可以得到充分的锻炼,又能获得可观的收入。减轻求学的经济负担。4,学校建立这种形式的实习基地,可以不用从头到尾派专职的老师带队实习,使学校节省实习经费,降低实习成本。
(四)“学校+兄弟企业”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1-0153-02
中国会计人才结构畸型,出现两个极端,一方面是人才供过于求,即“核算型会计人才”相对过剩,另一方面是人才供不应求,即适合市场经济需要的“管理型会计人才”严重短缺。那么什么是管理型会计人才,管理型会计人才如何定位,如何培养管理型会计人才,本文试对此进行探讨。
一、培养管理型会计人才的现实意义
1.培养管理型会计人才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的现实需要。经济全球化使得我国企业的资源配置和市场开拓跨出国界,面临更为复杂多变、高度不确定性的国际市场环境,企业必然面临更大范围更激烈的市场冲击。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中,许多企业经营困难甚至破产倒闭就充分证明了全球化对企业经营的挑战。企业如何应对全球化引致的高政治与法律风险、高经营风险、高财务风险,会计专业人才应发挥更大的作用。传统核算型会计人才已不能适应全球化带来的复杂经济环境的需要,熟悉国际国际会计准则和税收法律,具有战略管理、风险控制、跨国投资和融资能力的管理型会计人才成为经济全球化的现实需要。
2.培养管理型会计人才是适应产业结构升级的现实需要。在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中,企业将摒弃传统资源扩张和过度竞争的发展模式,而采取主要依靠品牌和核心技术、依靠核心知识和竞争力,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的发展模式。生产的知识化、高新技术的日新月异使得企业管理方法与手段不断创新,从而带来会计工作灵活性和不断变化,会计工作不只是对企业经济活动的事后反映和监督,而应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充分发挥其事前预测和事中控制作用,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管理职能的突出体现,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具备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财务管理的才能,对会计人员综合分析和管理控制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加快培养管理型会计人才是适应产业结构升级的现实需要。
3.培养管理型会计人才是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现实需要。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和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在会计管理系统中的应用,极大地丰富了会计信息管理系统的管理功能,提供了更为广泛、全面而系统的会计管理信息。可以使会计人员可以更多从事分析、预测、决策等高级管理工作。当前大型企业集团要求会计专业人才能适应会计核算、报告编制、成本管理、财务分析、税务筹划、投资融资、风险控制等多个岗位。而在众多中小企业更需要多方面能力的复合型会计人才,更需要会计人才能为企业管理决策发挥更大作用。因此,信息技术发展催生了企业组织结构的变革,组织结构变革对会计人才提出更高要求,培养管理型会计人才是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现实需要。
二、管理型会计人才定位
什么是管理型会计人才?目前学术界没有权威统一的定义。笔者认为,管理型人才应该是熟悉国内外会计准则、税务法律,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具有战略眼光和国际化视野,具备较强的职业判断能力和财务管理能力,能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决策依据、解决企业复杂经济问题的中高级、复合型、创新型会计人才。
1.管理型会计人才是中高级会计人才。培养管理型人才应该是解决中高级会计人才的缺口问题,管理型人才不应该是只会从事简单的事后会计核算工作,而应该能够针对复杂经济问题进行财务分析、预测和决策等高层次的管理工作。管理型会计人才必须是将来在一般中小企业胜任财务总监或在大型企业胜任总会计师、财务工作某一重要方面的中高级人才。
2.管理型会计人才是复合型会计人才。现代企业认为会计人才光有财务、会计专业知识已经远远不够了,只有涉及广泛才可能从账本里解放出来,成为企业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会计毕竟只是经济科学的一个分支,所以,一名合格的管理型会计人员,对于财务会计工作相关的知识,技能和相关的学科如经济学、税收、营销、管理、法律等也应相当熟悉。越来越多企业认为“如果一个人只懂会计,他实际上不懂会计”,改革开放的中国是一个信息的社会,会计工作是实践知识的应用,因此,会计人员应是综合性的人才,他需要掌握会计信息系统的特性,及时地吸收反馈最新的知识,例如金融、证券等知识。
3.管理型会计人才是创新型会计人才。管理型会计人才不仅仅只能解决企业中常见的会计问题和管理问题,而是能够在高度不确定性的经济环境中解决以前没有出现的复杂难题,例如知识经济的兴起引起的会计新兴业务的会计处理问题;不仅仅是等到问题已经发生而做事后处理,而是能够提前预测问题的可能发生而采取的预防措施,例如经济全球化引起的企业汇率风险预防与控制问题;不仅仅是专注企业会计方面的问题,而是能够跳出会计和财务,与企业营销管理、研发投资、生产管理乃至企业战略紧密结合,充分发挥会计的管理职能,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总之,管理型会计人才必须是具有战略眼光、能及时发现新问题、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创新型人才。
三、基于管理型会计人才的培养模式
1.转变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理念。管理型会计人才培养需要高校会计教育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摒弃传统仅仅以学习知识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转变为注重学生知识、能力、态度、价值观四维结构的人才培养模式。如此,会计专业人才不仅具有了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同时系统掌握了专业核心课程的知识,受到了会计方法和技巧的系统训练,因而具有分析和解决企(事)业财务与会计问题的能力,以参与企(事)业单位的管理决策。总之,要培养会计专业人才做人的基本品质,形成具有健全人格、意志坚强、心胸宽广、善与他人合作的综合素质。
2.建立会计行业产学研战略联盟。财政部在制定《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中,把推动会计行业产学研战略联盟作为会计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政策措施之一,明确指出:各级财政部门要推动建立以用人单位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战略联盟;要推广以院校教学为主体、以单位实践为补充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管理型会计人才培养应该借助企业、会计事务所的力量,通过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教师以问题解决为导向,与企业、会计事务所合作开发横向课题,增强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学生通过高校学习专业理论知识,通过在企业或会计事务所实习锻炼了业务操作能力,通过参与教师横向课题研究训练了创新思维。
3.优化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的具体化、实践化形式,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中心环节,科学、适合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会计学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应综合专业教师和专家、行业与企业专业人士的智慧与建议,聘请会计事务所及企业的财务经理组成会计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并参与会计学专业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制定,并定期或不定期听取行业与企业对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及课程设置等方面的建议,积极进行修改与完善。在人才培养方案具体制定上,结合管理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实现对课程和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与优化,设置循序渐进式的“四级专业教学模块”,依次为:充实会计学专业相关课程教学的基础模块;突出会计学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的专业模块;通过专业实验、实习与毕业环节,强化实践能力的应用模块;拓展会计学专业方向课程教学的发展模块。充分体现知识结构、能力需求和素质发展的层次性和全面性。
4.调整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根据管理型会计人才知识结构需求,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应当作如下调整。首先,加大经济学、管理学、法律等基础课程学分学时,适当减少专业课程学分比重。应整合现有专业核心课程知识体系,减少重复内容讲学,对于简单易学内容留给学生自学,节约学分增加经济学、管理学、法律等基础课程学习。其次,会计课程设置应与社会需求、学生就业紧密结合,增加学生选修课程学分学时比重,给予学生较大自行选择的余地,根据自己的方向和兴趣爱好去选修课程,做到因材施教,培养个性化、多样化的会计专业人才。第三,开设心理素质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使学生能保持心理的健康,平和、乐观、积极、上进,能经受挫折、抑制浮燥,能坚守不做假账的职业操守。第四,课外开设讲座式、专题式的课程。针对当前企业管理、会计和财务等方面的热点话题,每学期聘请著名教授、财务总监、注册会计师等至少开设两次讲座式、专题式的课程。
5.更新会计专业教学方法与手段。为培养管理型会计人才,会计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思考问题能力为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不定型的教学活动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使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改变以往老式的教与学的被动教学模式,增进了师生间的理解和互动和交流,增强了学生的有效参与和信息反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交叉运用教师讲授、学生讨论、案例教学和模拟实习等多种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石本仁.21世纪知识经济的发展与中国会计教育的转向[J].会计研究,2000,(9).
[2]刘永泽.我国会计教育及会计教育研究的现状与对策[J].会计研究,2004,(2).
[3]张炎兴,赵秀芳,许庆高.管理型导向的会计人才培养方案探讨[J].财会月刊,2009,(24).
[4]李启平,刘美兰.基于培养管理型财会人才的高校会计教学改革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12).
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经济发展和助推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中注协了《关于推动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的意见》和《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指南》,标志着注册会计师行业在深入实施行业人才战略、准则国际趋同战略的基础上,全面启动了行业发展的第三大战略——做大做强战略。这是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恢复发展20多年来,面临的又一次重要的发展契机。虽然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主要依靠其自身力量,但行业协会的帮助、指导、协调和服务也是不可或缺的外部保障因素。推动行业做大做强,是注册会计师协会责无旁贷的光荣使命。
一、黑龙江省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现状
(一)会计师事务所数量多、规模小、竞争力弱
至2008年底,全省会计师事务所多达280多家(含外省事务所的分所),注册会计师2 400多名,平均每个事务所不到10名注册会计师。从黑龙江省注协公布的2007年度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前30家信息看,事务所注册会计师人数规模最大的也仅有56名注册会计师,注册会计师人数在50名以上的事务所仅有2家,占6.67%;注册会计师人数在20-40名的事务所仅有4家,占13.33%,其余各所人数均在20人以下。另外,黑龙江省2007年度收入排名第一的事务所,其收入也仅有1 128万元,只占全国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前100名排行榜中最后一位(重庆康华,2 208万元)的50%。自有综合排名以来,全省没有一家会计师事务所进入中注协公布的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前100名排行榜。显然,如此众多的事务所,已经造成了省内审计市场的饱和,同时还面临着外省事务所的强大竞争,各事务所之间通过压价等不正当手段获取业务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扰乱了审计市场的正常秩序,影响了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职业形象。
(二)会计师事务所人才匮乏
首先是高端人才的极度缺乏:中注协首批30名行业领军人才中,没有黑龙江省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全省注册会计师中有硕士学历的只占总人数的3.08%,有博士学位的占0.12%,本科以下学历的占59.58%。其次,会计师事务所人员结构老化,青黄不接现象严重。全省50岁以上的注册会计师占总人数的40.43%(大部分是其他企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而30岁以下的仅占2.08%。会计师事务所是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企业,高素质高学历的人才是其发展的根本,人才的合理年龄结构是其不断更新知识、开拓创新的保障。黑龙江省会计师事务所目前的人才状况已经制约了行业的发展,如省内事务所的执业范围单一,大部分事务所的业务都局限在审计、验资和资产评估等传统业务方面,而属于拓展业务的管理咨询等业务所占比重很小,近三年全省事务所的审计、验资、资产评估业务收入都占到了总收入的90%以上。
(三)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机制不完善
内部治理机制不完善不仅会影响到事务所的正常运转和稳步发展,还会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事务所质量控制制度的失控,削弱执业风险控制能力,增大执业失败的可能,严重影响执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服务质量。目前,省内部分事务所(如一些规模较大的所和外省大所的分所)认识到了内部治理对于事务所发展的重要性,尝试建立了初步的决策机制并制定了一些管理制度,但依旧存在机制不够完善和科学、制度执行不到位等问题;而大部分小型事务所,股权比较集中,事务所的决策权基本掌握在事务所负责人手中,他们或认为没有必要考虑内部治理机制问题,或不具备进行相关制度建设的知识和能力;再有事务所严峻的生存状况,也使这些事务所的决策层无暇顾及内部治理机制的建设。当事务所发展到一定规模,内部治理薄弱所导致的后果就会凸显。2000年左右,黑龙江省已拥有3—4家具有独立执行证券相关业务、初具规模并具有良好声誉的事务所,但是,由于股权分配、员工激励、利益分配等内部治理机制的缺失或无效,使这些事务所几乎在一夕之间业务、人员纷纷流失,消失在了中国会计师事务所的第一次合并浪潮中。自此,黑龙江省再没有具有独立执行证券相关业务资格的事务所。
(四)会计师事务所安于现状,缺乏发展的意愿和明确的目标
事务所和其他企业一样,发展与否与决策层有着直接的关系。而黑龙江省大部分事务所的领导要么安于现状,只顾眼前利益,没有勇气和胆魄去发展;要么即使有发展的意愿却受自身能力的制约,无力用现代的管理理念领导事务所和进行市场的培育与开发,面对高端客户、高端业务被省外所瓜分也只能忍
气吞声,无可奈何。截至2008年底,黑龙江省共有26家上市公司,其中只有5—6家的年报是由本省事务所(均是外省事务所的分所)审计的,其余业务都被国际“四大”所和外省事务所瓜分。
(五)来自外部执业环境的压力
部分政府职能部门思想观念陈旧、职能僵化,对注册会计师行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了解行业的发展变化,不信任本土事务所,对事务所行政干预过多,监管方式落后,而利于行业发展的政策却迟迟不出台。如黑龙江省注册会计师行业所执行的收费制度仍然是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这种收费标准已不能适应行业的发展,即使这样,有些地区政府部门还以各种方式强令会计师事务所降低收费标准,否则不能入围从事相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的业务。而对于注册会计师行业要求修订收费标准的要求,却迟迟得不到相关部门的响应。众所周知,过低的收费最终只会导致审计质量的下降。
二、充分发挥黑龙江省注协在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中的作用
实践证明,在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壮大的历程中,协会始终是推动行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事务所的做大做强作为行业发展的又一项重大战略,它的实施和推进,需要每家事务所的不懈努力,同时协会的统筹规划、密切指导、沟通协调也必将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根据本省事务所的发展现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做大做强目标,采取具体措施保障目标得以实现
根据中注协制定的5至10年内事务所发展的目标,黑龙江省制定了《关于推动我省会计师事务所规范发展实施意见》。《意见》提出了全省会计师事务所规范发展的总体目标,用5至10年时间,发展培育3至5家具有一定规模和良好信誉,能够为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提供综合服务的会计师事务所,在此基础上,发展培育1至2家年业务收入2 000万元以上、能够与国际所合作的、提供跨国经营综合服务的国际化会计师事务所。该目标是与黑龙江省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现状相符合的,同时也是一个需要付出努力才能实现的目标。为实现这个目标,首先省注协应利用培训班、期刊、事务所内部学习等多种方式宣传事务所做大做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具体目标,使全省注册会计师尤其是事务所的领导层了解:首先,做大做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注册会计师行业建设的客观要求,是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面对国内外同行的激烈竞争,事务所不进则退,从而使事务所自发地参与到做大做强中来;其次帮助事务所找准自己在行业中的定位,因而能够制定出自身的发展目标;最后,制定长效机制,密切关注事务所在做大做强中所遇到的问题,随时提供帮助和指导。
(二)贯彻落实行业人才培养“三十条”,制定有本省特色的人才培养机制,为事务所做大做强提供人才支撑
1.建立黑龙江省的行业领军人才培养制度。行业领军人才对行业的发展起着“带头羊”的作用,能够引领行业的发展。针对黑龙江省高端人才匮乏的现状,省注协应建立省级行业领军人才培养制度,并设立专门的培养基金。在全省范围内选拔优秀人才,通过举办培训班、参加国内外的交流学习、举办学术研讨会等方式加以培养,并鼓励其中的拔尖人才参与中注协的领军人才选拔。
2.健全和完善继续教育制度,普遍提高本省注册会计师的素质和专业胜任能力。少数精英人才的培养固然重要,但整个注册会计师群体素质和专业胜任能力的提高才是行业发展的根本。省注协应在现有继续教育制度的基础上,努力开发网上教学、教学资源下载后自学等多种更加灵活的后续教育模式,并根据行业业务发展和实务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更新培训内容,加强培训师资的水平及资格考核,以增强后续教育的效果。此外,为鼓励注册会计师通过在职攻读学历(学位)、考取其他相关执业资格证书等自发学习方式提高自身素质,注协应制定政策允许将其按一定方法折合为参加后续教育的课时。
3.充分利用本省丰富的高校资源,吸引优秀新生力量加入到本省的注册会计师行业,为行业储备后备人才。具体措施:(1)注协牵头与高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通过选拔行业知名人士到学校讲座和让有能力的事务所承担高校部分相关专业学生的实习任务等方式,使学校培养的人才更契合行业的需求。(2)改变事务所现有人才招聘主要靠熟人推荐、个别招聘的方式,注协可组织全省会计师事务所以团体的形式到各高校开宣介会和招聘会,以增强影响力,扩大人才选择面,择优录用人才。
(三)健全的事务所内部决策和管理机制,能够提高事务所风险管理和质量控制能力,是事务所做大做强的内生力量,省注协应指导和监督事务所内部治理机制的建设和执行
事务所的内部治理包括质量控制、风险管理、内部制衡、薪酬分配、市场开发和战略实施等多方面的内容。完善事务所的内部治理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对事务所决策层的素质和能力
也有很高的要求。针对目前黑龙江省事务所内部治理的现状,省注协在指导、监督事务所内部治理机制的建设和执行时,应避免激进和“一刀切”的方式。对于有一定治理基础、具备能力按照中注协《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指南》加强和完善内部治理的事务所,省注协只需对其内部治理状况进行评价和监督即可。对于内部治理基础薄弱、规模小、主要负责人缺乏相应管理知识的事务所,注协需要做更多的工作。首先要加强对事务所主要负责人的培训和教育,使其了解和掌握相关的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其次应针对小规模事务所的特点,在不违背《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指南》精神的前提下,省注协牵头组织研究制定小规模事务所内部治理相关文件范本和内部治理制度体系,以增强内部治理相关政策的可执行性和保证其切实发挥效用;最后,建立相应的评价与监督检查机制,以保证事务所的制定章程和决策、管理制度一贯得到执行。
(四)协调内、外部关系,改善执业环境
注协应代表行业积极与地方政府各部门进行沟通与协调,宣传行业在地方经济发展中已作出的和能够作出的贡献,以及行业自恢复发展以来取得的巨大进步和面临的困难,从而增进了解,争取支持,扩大行业影响力,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如进一步落实《公司法》、《证券法》、《破产法》等法定审计制度;呼吁政府建立更加公开、公平、开放的市场体系,为本省注册会计师行业业务拓展提供平等竞争机会;与工商、税务、物价等部门沟通,推动行业收费制度、税收制度等的建设。
(五)继续完善行业诚信建设和质量检查制度,促进行业优胜劣汰机制的形成
1.近年来,注协已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事务所诚信和执业质量的制度,如诚信举报、同业复核、专项检查等,今后要继续完善和有效执行这些制度,重要的是,对于不按执业准则要求执业的事务所要坚决予以处罚,决不姑息。
2.由于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专业性,使普通社会公众很难自主判断事务所执业质量的高低,在选择事务所时比较盲目,从而市场短期内难以自然形成事务所的优胜劣汰。协会应在对事务所诚信和执业质量检查的基础上,加大宣传力度,增强诚信曝光台、事务所综合实力排行榜等的影响力,让社会了解事务所在服务水平上的差异,促进行业的优胜劣汰,使不诚信、执业质量差的事务所自动淘汰出局或被其他事务所吞并,而讲诚信、执业质量好的事务所将逐步做大做强。
参考文献
[1] 王军.推动注册会计师行业做大做强[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7.10.
在世界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冲击下,我国经济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但经我国政府采取正确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在极为不利的世界经济环境中,我国的经济仍然实现了较快而稳定的发展。然而,从经济联系的角度看,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正对我国的实体经济产生影响。这些影响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经济增速放缓。2.对外贸易大幅下降。3.就业形势严峻。经济增速的放缓势必影响就业。一方面是城镇新增就业减少,另一方面是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这也同样影响了会计的就业前景。近几年会计人才市场已经供大于求,加之这几年注册会计师认证深受从业人员青睐,财会类人员数量激增,这也直接导致了普通财务人员工作越来越难找。而另一方面,一些公司对高级财务管理人员求贤若渴。形成了相对矛盾的局面。
2.会计就业影响因素分析
会计毕业生的最终就业取决于供需双方。
(1)就供给方来考察,毕业生职业选择主要受需求者的条件环境影响。影响供给者职业选择的条件环境,不同人研究结果略有不同,国内外之间也略有差异,但主要因素基本相同,即主要是工作单位的声誉、升迁机会和薪酬等。
(2)就需求方来考察,招募会计毕业生的条件,主要是学习成绩、组织能力、沟通能力、面试表现等方面。国内尽管没有这方面的专门实证研究成果,但相关研究也能从一定层面反映出实务界对招聘的会计人员知识与能力的要求。经研究发现,会计和财务知识仍是会计人员知识体系的核心,排在第二的是管理、金融、税收及法律知识,可见,实务界对学生会计成绩和整体成绩的关注程度。对于会计人员应具备的知识与能力调查分析得出的结果是:财务会计、金融学、管理会计、税务学、商法、审计/鉴证服务、职业道德、信息系统、国际贸易和电子商务是最重要的十项知识要素;最重要的10种技能分别是职业品行、计算机技能、外语水平、人际关系、决策能力、分析性/批判性思维、写作水平、团队合作、领导才首巨和语言交流能力。该研究同样证明了会计成绩和整体成绩的重要性, 同时也说明了人际关系、领导能力和交际能力的重要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 会计市场供需双方对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因素重要性的总体认识,从需求方的因素来说最重要的是“发展潜力”、“薪酬水平与制度”、“知名度”:最不重要的是休假制度、办公场所和出差机会。从供给方因素来说,最重要的要素是“综合成绩”、“面试表现”、“学校知名度”;最不重要的是计算机应用能力、自信心和政治面貌。从而显示出毕业生求职十分看中企业的发展、声望和薪酬,而对会计工作的辛苦程度在心理上能够认同。对于用人单位来说,特别看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校的知名度,对学生的社会关系教育和在学校担任过管理职务也较关注。这符合现今会计工作性质,特别是作为服务性企业会计事务所工作性质的特点,以及社会资源在当今中国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而将自信心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列为不重要因素,这与以前的相关研究成果有较大差别,从面上看也确实令人费解,特别是自信心。对此,我们找了我校及其他几所高校的会计高年级学生交谈,据此了解到了现代大学生特别是在“一本”层次上录取的大学生自信心都比较强,不自信的很少。至于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在网络经济时代已经是一个大学生的基础能力,况且会计电算化是绝大部分高校的必修课,而且很多学校都把取得计算机的应用能力证书作为取得学位的必备条件之一。
3.当前在我们国家的的会计专业的就业前景分析
3.1 内资企业:需求量大,待遇、发展欠佳。
这一块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是最大的,也是目前会计毕业生的最大就业方向。很多中小国内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对于会计岗位他们需要找的只是“帐房先生”,而不是具有财务管理和分析能力的专业人才,而且,此类公司大都财务监督控制体系相当简陋。因此,在创业初期,他们的会计工作一般都是掌握在自己的亲信(戚)手里,到公司做大,财务复杂到亲信(戚)无法全盘控制时,才会招聘“外人”记记账。薪资情况:大部分新人集中在月薪2000左右。
3.2 外企:大部分外资企业的同等岗位待遇都远在内资企业之上。
更重要的是,外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和方法都成熟,对新员工一般都会进行一段时间的专业培训。工作效率高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分工细致,而分工的细致使我们在所负责岗位上只能学到某一方面的知识,尽管这种技能非常专业,但对整个职业发展过程不利,因为你难以获得全面的财务控制、分析等经验。后续培训机会多是外企极具诱惑力的另一个原因。财务管理也是一个经验与知识越多越值钱的职业,而企业提供的培训机会不同于在学校听老师讲课,它更贴进实际工作,也更实用。薪资情况:新员工的合理月薪在3000元以上,绝大部分外企能解决员工的各种保险以及住房公积金。
3.3 事务所:小所和外资大所的云泥之别。
所有的事务所工作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累!区别在于很多小事务所所,待遇低,加班不给加班费,杂事多……外资事务所例如普华永道则待遇要好的多,但从某种方面来说,他们的工作任务更重,甚至有传言说在那里是“女人当做男人用,男人当做牲口用”,加班更是家常便饭,著名的“安达信日出”就是指员工经常加班后走出办公楼就能看到的日出。但在事务所确实能学到很多东西,即使是小所,因为人手的问题,对于一个审计项目,你必须从头跟到尾,包括和送审单位的沟通等等,能充分锻炼能力。大所则是对团队合作以及国际会计准则、专业性、意志等方面能给予地狱般的磨练。薪资水平:有的小会计事务所月薪只有1000元,大一点的则在3000元左右,外资大所实习生(试用期)都能拿到5000元以上。
3.4 理财咨询:方兴未艾的阳光职业。
去过银行等金融机构招聘会的人应该知道,现在对个人理财咨询职位的招聘需求量正在慢慢放大,而且,由于社会投资渠道的增多和保障制度的改革,理财咨询服务必将走进更多城市白领的生活。此类人才的需求增长点应在社会投资理财咨询服务机构。薪资水平:银行个人理财咨询师的待遇因区域不同而有差异,但最少也应该在月薪2000元以上。随着经验的增长,收入也必将随之增长。
3.5 公务员、教师:稳定有余,发展不足。
会计人考上公务员或被招进高校做老师,和其他专业的人从事这些职业一样有稳定、压力小的优势,也有发展艰难的.
4. 应对措施
4.1 如何学好会计这门课。
会计学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它不仅要求学习者有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还要学习者培养对所学知识严谨务实的态度,而且它对学习者的聪明才智也有一定的要求,对于在校生来说更是如此,在学习中,上课多注意老师的点拨,仔细地思考老师留下的问题,多去钻研相关的问题,教科书是学习的主要指导,根据它,学习者可以得到正确的引导。最关键的是还要针对性地做大量的练习题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掌握会计学得相关知识,否则,就会出现眼高手低的现象,这也是很多人的通病,不做则已,一做就错。
4.2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理念应该有所转变。
据媒体报道,2012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为680万,2013年将要毕业生达到699万人,比去年又有新增加,再加上往届已经毕业但没有就业的人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财经类专业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热门专业,在很多人眼里,财经类专业和金钱有着必然的联系,很多毕业生也都希望毕业以后进入高薪的经济领域工作,但今天,人数激增的财经类专业毕业生同样也要面临就业难的问题。
一、影响就业的因素
财经类专业是指经济类和经济管理类专业,常见的专业包括市场营销、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金融、国际贸易、企业管理等专业,是近几年人才市场的热门专业。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财经类专业的就业形式明显较其他专业要好一些,这是因为各大中小企业都需要财会人员。但是也有很多因素影响着财经类专业学生的就业。
1、金融危机的影响
全球的金融危机将直接影响财经行业就业,并可能引起更大规模的就业冲击。金融危机渗透到实体经济领域,将会对整个经济的增长带来不可以避免的负面影响。受到全球经济萎靡的影响,很多大企业都在进行裁员,减少人力招募,各公司退出的人才掌握完全竞争优势;小企业的关闭导致一部分人从新就业,影响2013届毕业生的就业率。
2、企业因素
在现实的求职环境中,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就是供过于求。每年毕业的大学生的数量比社会上所需要的岗位数量多,用人单位更多需要的是有经验的应聘者,但是高校毕业生正是缺乏这种实际的工作经验,所以双向择业的过程中,不具有竞争力。这就要求有条件的同学尽早实习,实习期间多参与实践,多问,从“学生”扮演过渡到“企业职员”,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3、毕业生的个人性格以及就业意愿
有些毕业生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自己的要求和企业给出的待遇优偏差,所以决定放弃已经得到的职位,或者是毕业生觉得工作的性质和自己的性格不相符合,难以适应,所以选择观望,这个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眼高手低”也是当下毕业生普遍存在的一个通病。要想调整这种状态,需要高校学生更早的去了解所要就业的行业,做好市场分析,认清楚自己的价值,正确评估自己的能力,做到合理择业。
二、财经类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作为一名财经类专业的毕业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是最重要的。我们需要掌握以下基本技能:需要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会计学的基本理论;掌握英语,计算机,驾驶能力等必备的基础能力;具有处理银行、证券、投资与保险等方面业务的基本能力;拥有基本的从业资格证书和能证明能力的相关等级证书;熟悉国内外与会计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和国际会计惯例;要有独立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基本能力;要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能熟练使用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办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等。
大学前三年的学习就是这些能力的储备过程。除了这些必备的基本素质以外,具有较强的语言和文字表达、人际沟通能力;班团干部和学生会干部的锻炼经历,加上一些公司的实习经历包括兼职在内的社会实践,也能给求职增加一定的砝码。
高校毕业生通过提升自身学习能力,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使自己适应所处的环境,达到最终的学习目的。根据自己的兴趣、气质、性格和能力等,进行全面分析,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为自己提前制定合适的职业生涯规划,并为之奋斗。
三、财经类学生就业前景
目前高校本科学生毕业后前景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考研
很多学生本科毕业后选择去更高的学府继续深造,享受校园生活,远离社会压力,同时可以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充实自己。提升自己竞争力,增加就业敲门砖的含金量。但是考研的过程是很辛苦的,从每年研究生报考人数和录取人数来看,大多数同学是去做“分母”的,坚持到最后的同学都是胜利者。现在看来,优秀高校的硕士毕业生就业率还是略高于本科生的就业率。
2、出国
在家庭条件允许的情况,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出国去学习,因为国外的研究生一般是一年制到两年制。在国外学习,在学习到知识的同时,既能开阔眼界,锻炼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又能拿到国外的毕业证书。财经类专业的学生可以学习到国际金融的相关知识,海外经历和国外的硕士毕业证书都能给他们在国内找工作时能够起到增砖添瓦的作用,也能找到比较理想的工作。
3、公务员考试
每年九月份到第二年的五月份,都会有很多场公务员考试安排,很多学生是国考省考地方考,场场不耽误。但是公务员考试的独木桥很少人能顺利通过。通过公务员考试的同学,捧上了金饭碗,以后便可以衣食无忧。财经类的学生通常会考取一些财政系统相关部门,专业对口,前途无忧,这也是不错的选择。
4、银行系统
财经类专业学生在校期间都考取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会计初级职称证书,银行从业资格证书等,这些都为后期参加银行的招聘奠定了必备的基础。银行的工作也是一份比较理想的工作,待遇好,但是压力大。但是很多学生还是挤破头想要进入这个行业,做一个体面的白领是很多人的理想。
5、事务所
一部分学生在毕业后选择进入会计事务所工作,工作特点:累。工作任务重,压力大,但是在事务所确实能学习到很多东西,对任何一个项目,从头到尾学习下来,各项能力可以得到全方位的锻炼,包括专业能力和与人沟通能力。在大的事务所也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在国际会计准则,专业性,意志等方面得到充分磨练。
6、企业
大多数财经类学生毕业后选择进入企业工作,企业也分为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两种。内资企业对财经类特别是会计类人才的需求量是最大的,很多中小国内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财务监督和控制系统比较简陋,工作压力不会很大。在内资企业新人月薪大部分集中在2000元/月左右,随着工作时间增长和工作能力提升,工资也会逐步增加。外资企业的待遇在同等岗位待遇都远在内资企业之上,外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和方法相对成熟,对新员工一般都会进行一段时间的专业培训。工作效率高,分工细致,但是缺点在于在所负责的岗位上只能学习到某一方面特别专业的知识,但是对于整个职业发展过程不利。外企提供的培训机会也多,更贴近实际工作,也更实用。外企的新员工合理月薪在3000元以上,绝大部分外企能解决员工的各种保险以及住房公积金等。
7、其他
还有部分毕业生选择其他的就业途径,比如自主创业,自由职业等。
在这个就业压力大增的时代,了解影响就业的因素,了解财经类学生本身应具备的素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寻找一个适合自己的就业途径,从进入大学的第一天就开始努力,应该可以找到一份适合的工作。
【参考文献】
[1] 陈思源.财经类高校大学生“四种能力”培养体系构建研究[J].高教论坛,2011.10.
社会经济越是发展,会计就越重要。会计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已不仅仅局限于会计核算,更重要的是会计已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厂长、经理,已充分认识到优秀会计人才可以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同时社会对会计人才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的要求。作为一名合格的会计人才,不仅要掌握会计理论及相关的知识,而且要懂管理,会决策。然而实际情况却是:我国每年不少大中专会计专业的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之后,不会编制记账凭证,不会记账,不懂得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要求,管理、决策、分析更是无从谈起,可见掌握会计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会计实践性教学有利于会计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是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的一种有效手段。正视现实,我们的会计实践教学亟待改革。虽然近几年也不断探索实施了一些新的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但大多流于形式,效果并不十分明显。因此,笔者主张,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加强对会计实践教学的改革。
一、普及问题讨论及会计案例教学
传统的会计教学过多地强调讲授和作业的重要性,只注重于传授和吸收知识,而忽视应用知识,学生处于被动地位,难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中职校专业教师应多组织学生讨论,以陈述问题的方式来介绍这些知识,把它们置于某种条件中,并把问题置于未来情景中,寻求最好答案,从而使学生能在其答案和更广泛的问题之间建立一种联系。作为教师,我们在组织学生进行问题讨论前,应广泛收集材料,精心设计,力求所选资料具有代表性、全面性、合理性。使学生能在讨论中开发智力,提高其吸收知识、探索知识的能力。案例分析就是通过对一个个会计案例的解剖分析,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会计与理财的“实践活动”中,以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好的教学案例能使学生进入管理“现场”,充当一个“角色”,有比“旁观者”更深的体会。这对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敏锐的思考和判断能力无疑有极大的帮助。案例分析教学还能够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案例分析教学所需教学案例,主要靠教师的日常收集整理或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收集,或由企业提供,或从其他有关资料获得。例如,要解决目前会计实践重核算、轻审核、轻监督、轻分析和不重视管理的现状,可以在准备的资料中,有意加入一些不合法、不合理的原始凭证,如假发票、违规提取现金及纳税申报表中故意隐瞒应税所得额等,也可故意设置一些凭证要素不齐全或手续不符合要求的资料,如在发票中大小写金额不同、报销凭证中无经手人或证明(验收)人签字等等。用这些外露或隐含的有问题的资料,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挖掘问题的能力,引发学生对这些问题的重视并及时处理。
二、加强会计实验室建设,充实教学内容
目前,我国各财经中专校大多设立了会计实验室,为配合教学的进行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会计实验室的建设离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的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还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一是仅停留于手工记账程序上,电算化会计尚未普及。对此应在电算化会计课程和手工记账实验之后,增加电算化会计实验课,这要求有配套的教程和软件。二是会计实验的项目单一,大多仅局限于工业产品制造业,其他行业会计实验均未涉及。我们不妨在完善会计实验项目的基础上,将实验项目划分为必修和选修项目,使学生能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学习。三是缺乏专职的会计人员,实验室管理不规范。提高实验室的使用频率后,实验设施应有专人管理,使实验室建设走上健康之路。
三、加强会计模拟实习资料的仿真性设计
会计模拟实验室的建立是尽量接近真实的仿真性实验教学基地,建立会计模拟实验室是在学校里为学生提供与下厂、下店同样的实习环境。一座会计模拟工作台就是一个会计工作岗位,仿真设计应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实验主体的仿真性。会计实验教学应和企业多加联系,了解企业的各个环节和运作模式,使我们虚构的会计主体“XX公司”或“XX企业”这一会计主体的实验内容既有全厂的概貌,又有生产流程、产品品种、人员、工资、进货渠道、销售对象、开户银行和纳税情况等各种详细资料。二是实验资料的仿真性。这也是区别于以往“大习题”、“模拟实验题”的主要一环。会计模拟试验资料的仿真性如何体现?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相关教师联合编制一套从凭证到账簿再到报表的较全面、系统的业务,也可以把与学校建立校企关系的某一企业某一阶段的业务从数字上加以改动,或将企业某些阶段的业务在实务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调整。在这一阶段,可在模拟实验室设计会计模拟主体、模拟现场、模拟“机构”,让学生分组,分别循环扮演会计部门中的不同角色,按会计工作程序进行综合训练,力图使实验内容与实际业务尽可能接近,以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
四、建立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开展必要的社会实习
学生在学校里学到的只是理论知识,尽管通过上述途径可以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效果,但毕竟还是纸上谈兵。因此社会实习应得到加强,学校应积极探索开拓校外实习基地,与社会上的企业联营,建立一批协作单位特别是与企业单位协作,也可与会计事务所联合,让学生有计划、分期分批地去锻炼、实习。目前各校采用后勤管理社会化的模式,学校可与校办企业或后勤集团公司联系,吸收部分教师和学生参与日常管理,运用所讲所学知识对企业随时进行诊断和剖析。校办企业与社会其他企业不同,与学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和学生参与企业管理,既为企业节省了人工费用,又使教师和学生有了锻炼的机会。
参考文献:
[1]王光远等.会计教育目标之我见[J].会计研究.1999.45-50.
二、高职会计专业创业教育现状分析
(一)创业教育理念不明确
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立足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从就业的角度着力于学生岗位能力的教育而忽视了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在实施会计教学环节时,教师主要传授学生的会计专业知识和培训学生的会计技能,不注重启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学生的创业思维和创业能力。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被动的就业,适应于现成的工作岗位,而缺乏创新的精神与创业的勇气无法实现主动就业。
(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与创业教育缺乏深度融合
创业教育应建立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上,与专业教育无缝融合,这样才能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许多案例都证明,创业的成功与在校期间所学的专业知识息息相关的。会计专业教学内容与国家的会计制度、财税政策紧紧相连。它们都是进行创业活动必须深入及时了解和熟悉的,这些内容往往会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不断地进行更新和变动,这就要求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具有持续跟踪政策和正确把握政策的能力。但目前高职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更新速度明显滞后于国家会计制度、财税政策的更新变化,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课程结构上,理论课时偏多,而实践课程偏少,创业教育安排没有与学生职业生涯的设计和开发很好地联系起来,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及未来规划缺乏兴趣,这样的课程结构明显不利于学生的创业专业技能的训练和以专业知识自主创业信心的培养。
(三)创业教育制度不完善
高职院校没针对创业教育设置专门的制度,目前随意、照搬设置创业教育课程现象比较普遍,创业教育没有正式纳入专业课程的教学计划或学科建设规划中来,导致创业教育建设不健全,具体教学内容分散、零乱,教学效果不如人意。目前我国创业教育整体还处于摸索论证阶段,各高职院校没有成立专门的工作机构,不具备创业所需的基础性条件、专项资金和实训实践场地。
我国高职高专学生从12级起为“2+1” 教学计划,即二年理论学习、一年顶岗就业实习。本计划的初衷是减少高职生理论教学课时,增加实训时数、提高实践技能,是很好的教改计划。但实践证明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两年的理论教学中,穿插着合计一个多月的认识和生产实习,实际理论教学周数比原来减少了近一半,专业课如果还按原先分行业会计方式进行教学,时间严重不足,老师讲不透学生不满意。
(二)至于第三年的顶岗就业实习,尚未毕业的高职高专三年级会计专业学生很难找到会计工作岗位进行实习,从而得不到预期的专业训练机会,最终背离了本计划提高高职生实践技能的宗旨。
(三)从近几年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学生就业情况看,毕业后从事本专业的大多在中小微企业,他们需要的技能和在校所学相差甚远,离校后不能马上适应会计工作岗位,很多是经过自己的摸索逐步上手,也有不少学生因不适应而改行。
(四)高职会计教师大多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到学校任教,本身缺乏企事业单位的实践经验,对企事业单位会计从业者的需求认识不够,只能纯粹的书本教学,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只能是“书生”。
(五)高职院校基层教师言路不畅。
1、一般高职高专学院的领导大多都是行政领导,即便有专业的也是某一专业的专长,具体从事各专业的老师即便有想法也不能和各级领导顺利沟通,形不成直接上达;
2、距离行业专业领导者、领军者、相关法规制度的制定者较远,基层会计职业教育者能参与相关法规制度制定的是凤毛麟角,能接触到的也屈指可数;
3、公开刊物堪比古川道之难行,很多出版社一看署名职业院校,内容根本不看直接枪毙。
二、建议
鉴于上诉原因,总结多年会计教学实践提出以下几点思考与同行商榷:
(一)激发学生对会计的兴趣,变“要他学”为“他要学”。首先,在教学中围绕会计多方位的设计兴趣点,比如通过珠算中的趣味数的计算增加学生对数字的爱好;利用经济学中赚钱理财模式吸引学生对学习财务知识的渴望;以及教师对会计行业的美好前景展望等等均可以激发起学生对学习会计的兴趣。其次,让学生明确会计学习目标,三年结束要达到的总体目标和每门课程的具体要求。做到有目标、有计划、有成就的兴趣主动学习。笔者08年曾用兴趣法在一个12人的非会计专业小班教学《会计基础》,使该班几个学生产生转专业的念头,后来虽没有实现却使他们对会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自学,现在仍有两人在从事会计职业,而且发展良好。
(二)调整教学内容,编写符合“2+1”计划制度的高职高专会计专业教学教材。起点基础会计(基础会计实训)不变,侧重点分别大型、中小微企业的会计处理流程进行理论和操作两方面的教学和实训。专业课增加中小型工业、中小微批发零售企业、饭店服务业等有代表性的会计业务实训内容,并将会计电算化课程穿插其中,减少不常用业务删除重复理论部分。财务管理、成本会计、审计等综合性专业课程在高职高专层次可以适当降低难度。高职高专毕业生的教学目标定位为毕业即可立即上岗从事会计核算工作,至于会计的预测、决策、管理等职能则是积累几年的工作经验后,继续教育中需要重视的厚积薄发。
(三)改变传统的考试模式,引进各课程的考试题库模块,实现。在计算机上考试、改卷。笔者在《财会月刊》中的《会计智能考试业务题自动评分子系统研究与实现》一文中对会计智能考试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了详细阐述。会计智能考试既利于公平考察学生掌握知识情况,也利于减轻老师判卷、计分等重复劳动,将更多的精力放到教学上。
(四)加强校内会计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重视校企联合。会计专业的特殊性,使会计在社会上的实习变得较为艰难,这就需要更多的校内实训基地解决学生的各种实习问题。为免流于形式,建议大一的认识实习放在期末,并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到校企合作企业进行短时间的认识实习;大二的生产实习,由于时间一个月不长不短不容易找到足够多的会计岗位安排实习,则可以考虑在校内的实验实训基地进行仿真模拟实训。大三的顶岗就业实习,首先确定自己找到单位的学生岗位对口;其次安排一部分学生到校企合作单位对口就业实习;最后校内实训基地也可以吸收一部分优秀大三学生有待遇的顶岗就业实习。
(五)重视同行职业院校之间的交流学习,鼓励互派教师到兄弟院校从教学习,取长补短不断完善本院本专业的建设。
(六)与社会密切联系,为教师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活动。高校教师很多是学校毕业后直接到学校任教,缺少企事业单位的实践经验,对企事业单位的人才类型需求认识不够,只能纯粹的书本教学,本身技能不足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只能是“书生”。建议建立会计师资引进、培训相结合的用人机制:从企事业、会计事务所等单位引进有丰富经验的老会计到学校给老师学生讲会计实务中的案例。同时定期派会计教师到事务所、企事业单位进行锻炼和调研,鼓励教师们在不耽误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在外兼职。实现高职高专会计专业教师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丰富的实践实务技能的目标。
(七)广开高职高专教育之言路,彻底取消我国出版行业收取版面费的制度,严厉打击的行为。1、一般高职高专学院的领导大多都是行政领导,即便有专业的也是某一专业的专长,具体从事各专业的老师即便有想法也不能和各级领导顺利沟通,形不成直接上达;2、距离行业专业领导者、领军者、相关法规制度的制定者较远,基层会计职业教育者能参与相关法规制度制定的是凤毛麟角,能接触到的也屈指可数;3、公开刊物堪比古川道之难行,很多刊物一看署名职业院校,内容根本不看直接枪毙;而且如今的刊物众多,合法与否普通教师难辨真伪;同时我们国内现在盛行,扰乱了正常的文化出版市场。这些都严重打击了普通基层高职高专老师撰写论文的积极性。为此特建议:1、广开高职高专教育之言路,增加基层职业教育类各级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人数、增加不收版面费的职业教育类专业刊物;2、在制定各专业职业教育方面制度时,多听取各地方职业院校基础教师学生的心声,公开本行业专业领导者、领军者、相关法规制度制定者的工作联系方式,以利于基层意见建议的上达;3、整顿出版市场,取缔非法刊物并定期公布合法刊物;逐步取消我国出版行业收取版面费的制度,严厉打击各种的行为。恢复我国文化市场一个干净纯洁的环境。
结束语:职业教育任重道远,特别是我国高职高专 “2+1” 教学计划,对基层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求,更是对我国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相信通过对学生、教师和文化市场环境这几方面细节的改革,会对会计专业“2+1” 教学计划(培养技能型人才)目标的达成有所裨益,最终培养出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适应现代社会的会计专业蓝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