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成绩分析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15 14:54:0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考试成绩分析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考试成绩分析

篇(1)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在教育科学研究中利用统计软件进行考试成绩分析已经越来越普遍。统计软件不仅为教师消除了大量数据处理的烦恼,同时可以促进其对统计理论和方法的深入理解,不断提高人们应用统计学的能力。已有作者介绍过Excel、SPSS及Eviews等软件在英语教学科研方面的应用。本文介绍另一款功能强大、操作灵活的统计软件——Genstat 12.0,它属于完全交互式系统,具有先进的图形化工具和友好的用户界面,还具有强大的统计编程功能。

一、数据输入

使用GenStat进行数据处理前,需要建立数据文件。GenStat可以从计算机上各种形式的数据文件中存取数据。我们建议通过从Excel中导入数据来建立GenStat数据文件,这样可以利用Excel软件强大的编辑功能。

以我校某年级4个班的英语期末成绩为例,我们首先将数据输入到Excel中,保存为Excel数据文件English_score.xls。在GenStat中调入Excel工作表的步骤为:在菜单栏上选择File菜单中的Open,打开Select Input file菜单,再从其中标题为Files of type的下拉列表中选择Other Spreadsheet Files。选择文件English_score.xls,单击Open,弹出一个从Excel文件中输入数据的向导,选择工作表Sheet1,单击OK,将数据打开到GenStat电子表格里。建立的GenStat数据文件有4列:!Name(姓名),!Gender(性别),!Class(班级),!Score(分数)。与其他统计软件不同,GenStat中的因子名称前面要加感叹号,这样可以防止分析中常见的将因子作为变量分析的错误。

二、描述统计分析

统计数据具有一些个人数据所没有的特性。一组观察值形成一个分布,可以用描述性统计来组织或总结。描述性统计用数字、表格或图形来描述分布的位置、离散程度和分布类型。

GenStat的统计分析功能都集中在Stats菜单下。要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点击该菜单,选择Summary Statistics/Summarize Contents of Variates...弹出Summarize Contents of Variates对话窗口。窗口上部左边的框里是待分析数据的变量列表,中间的框里是选中后将进行分析的变量,右边的框里是分组变量。窗口中部是GenStat软件可以计算的描述统计量:算术平均数(Arithmetic Mean)、中位数(Midian)、最大值(Maximum)、最小值(Minimum)、方差(Variance)、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等等。窗口下部是GenStat可以绘制的描述统计图:直方图(Histogram)、箱线图(Boxplot)、茎叶图(Stem and Leaf)、正态曲线(Normal Plot)。把要分析的变量拖入中间框,选中所要计算的统计量和要绘制的统计图,点击Run命令按钮,程序就会在后台服务器上进行相应的处理,并把结果输出到Output窗口中。

按上述方法对我校某年级4个班的英语期末成绩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表1和图1分别列出了得到的描述性统计量和统计分布的直方图。从表1中可以看出,该年级英语考试的平均值和中位数比较接近,标准差较小,说明年级的成绩分布是比较对称的,成绩相对整齐。图1表明该次考试全年级的成绩分布接近于正态分布,说明试题难度比较适中,没有过难或过易的迹象。

表1. 用GenStat 12.0得到的英语期末成绩的描述性统计量

图1. 用GenStat 12.0得到的英语期末成绩的直方图

三、两个样本的差异比较

英语成绩分析中经常牵涉到比较,其中最常用的比较是双样本的t检验。在GenStat 12.0中进行t检验的步骤为:单击Stats菜单,选择Statistical Tests,单击One and two-sample t-tests,弹出T-Tests对话窗口。利用Test列表框选择t检验的类型。假定我们想要分析我校某年级男女生之间英语期末成绩的差异,则应该选择两样本(未配对的)检验。通过选择Type of test选项来控制检验的形式。可能的选择包括One-sided (y1 < y2)、One-sided (y1 > y2)和Two-sided检验。在这个例子中我们选择Two-sided检验。得到的输出包括一个汇总(平均数、方差、标准差以及平均数的标准误)、检验统计量、置信区间。该年级男生英语成绩比女生平均高0.886分,但是由于显著概率p = 0.537 > 0.05,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认为男女生之间的成绩实质上并没有显著差异。

四、多个样本的差异比较

GenStat 12.0具有非常全面的方差分析的工具。我们在成绩分析中用得比较多的是单向方差分析。比如我们想要比较我校某年级4个班的英语期末成绩的差异,就需要进行方差分析。步骤为:单击菜单栏上的Stats,然后选择Analysis of Variance,利用Design列表框选择设计的类型,选择One-way ANOVA(no Blocking)(单向方差分析,没有区组),从Available Data窗口中选择有关的设置,在我们的例子中,设置Y变量为Score,Treatments为Class。单击OK,得到的结果如表2和表3所示。

表2. 用GenStat 12.0得到的英语期末成绩的方差分析表

表3. 用GenStat 12.0得到的英语期末成绩的多重比较

这里的结果包括一个标准格式的方差分析表(表2),然后是不同处理(各班)的平均数以及不同处理平均数之间的多重比较(表3)。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各班英语成绩的差异达到了统计上的极显著水平(p < 0.001)。多重比较结果采用的是标记字母法,凡是具有相同字母的处理之间都没有显著差异。从表3中可以看出,并不是所有4个班之间都有差异,只有4班的平均成绩显著高于1、2班,而1、2、3班之间以及3班和4班之间都没有差别。

五、结语

英语考试成绩对于学生而言只是个人数据,信息有限;对于教师而言,如果不进行统计分析,则只能获取很少的信息(如及格率)。统计分析可以提供班级成绩分布和整体水平差异等多方面的可靠信息,而统计软件是进行这些分析的必不可少的工具。目前有很多人对统计软件Excel、SPSS等在英语成绩分析中的应用做了介绍。我们这里介绍的统计软件GenStat 12.0具有与其他软件不同的特点:程序设计语言的灵活性,菜单驱动的套装软件操作的简单性。另外,该软件提供的方法和结果输出都是统计学教科书的标准格式,比如方差分析表和多重比较的标记字母法以及t检验中对单侧和双侧检验的区分,这都是SPSS中没有的。GenStat 12.0还有很多其他的统计功能。广大英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研究工作的需要加以进一步利用。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 体育高考 术科考试 成绩 分析

一、前言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体育术科是报考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体育类专业考生的专业必考科目,普通高校根据考生的术科和文化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全面衡量,择优录取。东涌中学体育生历年来参加广东省体育高考术科考试成绩卓然,专业上线率高,甚至有年份参加体育高考专业上线率100%。

据此,本文以2010年-2013年东涌中学参加体育高考术科考试的93名体育考生为研究对象,对其体育高考术科成绩进行分析,探究其术科考试成绩分布特征和规律。以期为同类研究提供方法借鉴,为今后体育高考训练队的训练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广州市南沙区东涌中学(前番禺区)2010届-2013届参加广东省体育高考术科考试的93名体育考生为研究对象,对其体育高考术科成绩进行分析。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以“体育高考”或“体育术科考试”为关键词,检索了中国知网(CNKI)2001年至2012年学术期刊大量文献,广泛了解和吸收前人创造的研究成果,力求弄清本研究领域的历史、现状及发展动态,归纳出本文的研究思路,为本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2.数理统计法

数理统计法是本文主要研究方法。本文收录了2010年-2013年共4届东涌中学参加广东省体育术科高考各项目成绩、专业录取线、录取情况等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

3.对比分析法

对2010年-2013年东涌中学体育高考术科考试成绩进行横向与纵向对比分析,以探究成绩分布特征与规律。

三、结果与分析

(一)东涌中学2010年-2013年体育高考术科考试总体情况分析

表1给出了2010年-2012年广东省体育高考术科考试专业投档线情况(2013年投档线尚未知,不在参考内)。广东省体育专业高中升大学考试分三批次进行录取,第一批为提前批,录取院校为全国重点本科类院校;第二批为全国普通本科类院校,包括本A和本B两类高校;第三批录取为全国高等专科院校,包括专A和专B两类。近几年广东省体育专业高考录取投档线较为稳定,重点本科院校的专业投档线基本为240分-250分之间,普通本科院校专业投档线控制在200分-210分之间,普通高等专科院校专业投档线基本在185分-200分之间。对于广东省体育专业术科考试满分300分的分值来说,考生上本科线的难度并不大。满分300分,200分可上本科线,240分可上重点本科线,依此计算,200/300=66.7%、240/300=80.0%,得分率超过66.7%可上本科,高于80.0%可上重点本科。

表2给出了2010-2013年东涌中学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体育专业上线情况,结果表明:东涌中学体育专业术科考试第一批次院校录取投档线的上线率较高,第二批次院校录取投档线上线率很高。第一批次院校录取投档线上线率2010年为36.8%、2011年为17.4%,2012年和2013年均超过20.0%;第二批次院校录取投档线上线率基本保持在70.0%以上,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和2012年上线率分别高达100%和90.9%。上述结果彰显了东涌中学在体育高考带队训练与管理方面的显著成效和雄厚实力。

纵向比较,不同年份的体育高考专业上线率差异性很大。学校实行教练员带队轮换制,2-3年一次轮换。研究者认为,教练员的带队理念,管理方法、训练技巧等对考生的成绩有着重要影响。

(二)东涌中学2010年-2013年体育高考术科100米考试情况分析

表3给出了2010年-2013年东涌中学体育生参加广东省体育高考100米考试得分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考生100米跑成绩得分主要分布在46分-50分、51分-55分、56分-60分分值段,61分-65分以上分值段分布人数较少,66分以上高分段分布人数十分稀少。

100米跑是磷酸原供能系统供能为主的体能主导类竞速项目,对身体协调性、下肢的爆发力和跑的技术要求很高。普通高中学生年龄在16岁-19岁之间,早已过了速度素质发展的敏感期,其100米速度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基于跑的技术改进和速度力量的提高。训练进行到一定阶段后,跑速达到一定水平时,形成习惯的步频、步幅、节奏,技术上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并在神经中枢形成了动力定型,从而出现跑速停滞不前的现象,即出现速度障碍。在训练学中,有一些训练方法和手段可以克服速度障碍,但所要耗费的时间和精力都较大。高考考生,体育术科考试需参加4个不同项目,每天有繁重的学习任务,只能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训练,训练时间十分有限。当100米速度提高到一定水平,为了平衡各项目成绩,教练员通常在安排训练时会把时间和精力平衡到其他项目中。

(三)东涌中学体育高考术科原地投掷实心球考试情况分析

表4给出了2010年-2013年东涌中学体育生参加广东省体育高考原地双手向前投掷实心球考试得分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考生原地投掷实心球成绩得分主要分布在61分-65分、66分-70分、71分-75分分值段,高分段分布人数较多,且绝大多学生得分都在51分以上。

原地双手投掷实心球属于体能主导类速度力量性项目,其动作结构具有非周期性特征,出手时需要蹬腿-挺胯-收腹-胸带肩-挥臂-压腕-拨指,形成鞭打动作。这一项目对运动员的最大力量、速度力量(特别是爆发力)和投掷技术动作有很高要求。此外,投掷实心球对运动员肌肉用力的协调性、动作速度、柔韧性和其它运动素质要求也很高。研究表明,影响投掷成绩的三个参数分别是出手速度(V0)、出手角度()和出手高度(y0),出手速度是决定抛射体射程的最重要出手参数,因为投掷的距离与出手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出手速度增加1倍将获得4倍的射程。根据投掷实心球项目特点,力量训练除应大力发展和提高一般力量外,还要重点抓专项力量及专项速度训练。只有在发展一般力量(特别是最大力量、速度力量)的基础上紧密结合专项力量的训练,才能使最大力量和速度力量更为有效地转化为专项力量。

诚然,在2010年-2013年体育高考中,我校或有比重的学生实心球考试成绩不理想,得分低于60分(详见表4),在训练中教练员要深入把握运动项目的特点,结合学生身体条件进行训练,帮助学生挖掘潜力,提高运动成绩。

(四)东涌中学体育高考术科立定三级跳远考试情况分析

表5给出了2010年-2013年东涌中学体育生参加广东省体育高考立定三级跳远考试得分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考生立定三级跳远成绩得分主要分布在51分-55分、56分-60分、61分-65分分值段,中高分段分布人数较多,66分-71分以上的高分段和45分以下的低分段分布人数较少。

立定三级跳属于单一动作结构的非周期性项目,技术比较复杂,对运动素质,尤其是力量、速度素质有很高的要求。良好的弹跳力、强大的腿部力量和很好的协调性是其必备的条件。起跳时,利用腓肠肌、比目鱼肌、股四头肌、臀大肌和屈足肌群力量,使微屈的髋、膝、踝关节伸直;但着地瞬间对支撑要求极高,它既是一个缓冲动作,又是一个起跳的准备动作,有关肌群(主要是股四头肌和小腿三头肌)要完成更艰巨的退让工作,并要立即转入克制工作,因此要求有强大的下肢肌肉力量。发展立定三级跳远运动员最大力量、速度力量和弹跳力的训练手段主要有:抓举、挺举、高翻、弓身、提拉杠铃(宽上拉、窄上拉)、后深蹲、半蹲、蹲跳、负重起踵、单脚跳、大强度的连续跨跳、多种方式的跳深练习、负重原地上跳、各种腰背肌力量练习等。力量训练应注意和专项技术练习相结合。此外,立定三级跳远对柔韧性、协调性及专项耐力均有较高要求,训练中科结合有关项目练习手段,不断提高上述素质发展水平。

(五)东涌中学体育高考术科专项考试情况分析

表6给出了2010年-2013年东涌中学体育生参加广东省体育高考专项考试得分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考生专项成绩得分主要分布在56分-60分、61分-65分的中高分段以及66分-71分和71分-75分的高分段;50分以下的低分段分布人数较少。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所有考生的专项得分都在61分以上,且有9人专项得分位于71分-75分的高分段,而2010年东涌中学体育生术科专业投档线上线率为100%。

表7给出了2010年-2013年东涌中学体育生参加广东省体育高考专项项目分布情况。结果表明:东涌中学体育考生在体育高考专项选择上,首选为排球,其次为足球或者乒乓球,篮球和游泳两专项一直无人问津。

《体育术科考试大纲》规定,专项基础考试(75分),包括足球运球绕杆射门、篮球运球绕杆定点投篮、排球隔网定向垫传球、乒乓球左推右攻(发球机发球)和100米游泳(分蛙、蝶、仰、自由泳4种泳式)共五项,考生按规定任选其中一项进行考试。结合《体育术科考试大纲》对上述五个项目的考试要求、考试方法和项目特点分析,发现各专项均是对考生基本功进行考察。由于体育考生中绝大部分都是高中学龄段转练体育,学生基础薄弱,如若不是从小练游泳的考生,通常不会选择游泳专项;篮球专项的考试,标准并不高,且近年来有降低趋势,然而选择篮球专项的考生并不多,研究者认为,这与该项目的考试方法和特点相关,篮球考试中定点投篮的风险性大、易失误,对考生心理素质要求很高,考生在体育高考这样具有重大意义的考试中,容易发挥失常。足球专项考试在室外场地进行考试,考试时受天气和场地环境影响较大,若遇到风雨天气,场地积水或坑洼,考生不适应时也很容易发挥失常。乒乓球在室内馆考试,且为发球机发球,速度、旋转、力量、弧线、落点等相对较为稳定,考生掌握技术动作后,考试容易稳定发挥,因而得分也较为稳定。然而,乒乓球技术难,手法细腻,对协调性、节奏感和球感有很高要求,考生较难上手,考试时要求1分钟完成73±2次击球,根据其成功击球数计算得分。击球的次数越多,相对而言出现失误的可能性也会相应增加,乒乓球考试要求零失误才能满分,而前5球每失误一球扣3分,拿满分的难度很大。排球专项的考试主要对垫球和传球技术进行考核,考试在室内进行,受天气、环境、场地影响小,且垫球和传球的数量不多,利于学生水平的稳定发挥。2012年为增加考试区分度,并满足排球项目特点的需求,2012年开始增设了摸高项目。场地、器材、考试方法不变,但垫球改为11个,每球3分,占33分,传球不变,都是15球,占30分。新增了助跑摸高项目,要求是双脚起跳,占12分。新的评分标准是男子3.15米,12分;女子2.85米,12分。助跑摸高是对考生弹跳力和下肢爆发力的考核,对考生身高、身体素质,弹跳力要求较高。因此,助跑摸高只是对身高不高,身体素质(尤其是弹跳力)不出众的考生进行限制。考生在选择专项时,身高较高,身体素质较好的考生依旧选择排球作为专项。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环比番禺区同类学校,东涌中学体育高考第一批和第二批的专业上线率高,在体育高考特长生训练与管理方面实力雄厚。教练员的带队理念、管理方法、训练技巧对考生运动成绩影响大。

2.100米是东涌中学体育高考术科弱项,其成绩高分段少,60分以下的中低分段多。

3.原地掷实心球是东涌中学优势项目,中高分段和高分段较多。

4.立定三级跳远成绩分布中高分段较多,训练技术上可稳中寻求提高。

5.东涌中学体育高考专项选择以排球为主、足球为辅,成绩较为理想,可继续保持。

(二)建议

1.建议东涌中学带体育高考特长生训练的教练员积极探索100米成绩提高的训练方法,以及立定三级跳远的训练技巧,各教练员之间多做交流和沟通,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2.加强兄弟学校之间的交流,向100米成绩和立定三级跳远成绩优秀的学校学习训练方法和技巧。

参考文献:

[1] 杨世勇,李遵,唐照华,等.体能训练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214-221.

篇(3)

一、成绩分析

本次期中考试2班平均分60.5分 较上学期期末考试下降3.5分优秀率为0 优秀人数0及格率15%及格人数5 参考人数32 总体成绩下滑严重

1班平均分78 优秀率3% 优秀人数1 及格率28% 及格人数11 参考人数38 总体成绩有较大进步

二、分析成绩原因

教师层面 未能督促学生们动笔练习 ,许多基础知识想当然的认为学生可以轻易掌握而忽视了基础题型的练习和解答步骤的板演规范,课堂上只重视教而忽视了学,学生互动较少,没有探索和动笔练习的过程,从而导致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缺乏主动思考的能力。对于公式和定义的理解浮于表面,不了解公式的推导演变过程。只会生搬硬套不懂变通,使得学生在面对变式题目找不到重点和切入点。存在对教材研究不够透彻,对授课内容准备不充分现象。导致很多教材上没有的需要补充说明的知识点没能够及时在课上传授给学生,例如椭圆的第二定义和通径长公式,在椭圆的学习中就没能及时向学生传授。课下缺少对学习成果的检验,作业收缴情况较差,作业不能及时的进行点评和批改 。缺少标准规范的奖惩制度对于作业不能独立及时完成的同学激励措施不完善。随着教材难度的提高,不仅是对学生学习的难度提升,更是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考验。

学生层面:二班数位原数学成绩较优秀同学本次考试成绩下滑严重如王文翔丛中笑云浩南侯捷孟凡辉等几位同学本次期中考试成绩有明显的下滑而个别后进生拉分严重陈莹王德舵邱永恒等同学均在20分以下 2班同学主要存在基础题不得分 基本概念混淆 计算过程失分严重答题步骤不规范 逻辑顺序前后颠倒无法从题干中找到重点无法把文字语言转化成数学语言或图形,甚至连基本的条件公式都无法罗列,归根结底是学习动力不足,班级内数学学习氛围差,懒得动手 不去思考,认为数学合格考考已经过去,数学学习难度大、耗费精力多,自身天赋有限等、自己落下的知识太多、一部分同学存在厌学和放弃数学的思想、从而导致自身心态出现问题。班级学习氛围较差、学习纪律差、缺少能够律己且律人的班干部,目前2班班干部如吴文月王文翔、吴晴晴等同学在数学学习上心态上都存在一些问题,或是眼高手低或是干脆自暴自弃。而自律性较强的吴家康同学不善于与同学沟通。班级内缺少一位具有榜样作用的同学带头。而本来成绩优秀且能起带头作用的丛中笑等几位同学因为练习特长缺课太多成绩也大幅度下滑,另外随着教材难度的增加一些本来数学成绩尚可的同学开始出现掉队的情况,如董广阔、侯捷等。

一班成绩进步原因主要是考前复习充分,考前状态确实很好,能自发的组织小组进行难点攻克和进行基础题练习。从而在基础题目上得分率较高,这也是一班成绩明显进步的主要原因但也存在一些同学成绩弄虚作假如孙中乐薛瑞盘鼎茹成绩虚高,平行测试中类似问题并不能做对。而一部分优秀学生能承担起帮助其他同学的任务来,如李孟凡同学,在帮助同学的同时也不断地锤炼了自己对于知识的理解。从而取得了本班数学成绩中的最高分。另外由于学习氛围的浓厚也导致了一批具有学习热情的同学如宗坤孟喆朱佳琪赵玉坤李奥华等

在本次考试中均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绩。

三、改进措施

1、提升班级数学学习氛围,优化课堂活动组织学生小团体在课下进行攻坚或者夯实基础,对于基础薄弱同学 每天布置基础题目 几个后进生一起钻研并找到解决方法在课上进行展示成果。并任命一位小组负责人 。成绩较为优秀的同学布置难题攻坚,共同解决难点,并上台讲解。让每个同学在探索和钻研的过程中找到成就感并彼此互助从而找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篇(4)

一、试卷结构

此试卷由(一)我会填空(占22分)、(二)我会判断(占5分)、(三)我会选择(占5分)(四)我会计算:1.直接写得数(占5分)、2.简便计算(9分)、3.解方程(占9分)(五)我会解决问题(占35分)组成。

二、试题分析

从整体上看,本次试题难度适中,内容不偏不怪,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试题注重基础,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注重了趣味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突出了学科特点,以能力立意命题,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精神。有利于考查数学基础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有利于教学方法和学法的指导和培养。

1.  强化知识体系,突出主干内容, 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是检验教师教学生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水平的高低,关系到今后各方面能力水平的发果既注意全面更注意突出重点对主干知识的考查保证了较高的比例并保持了必要的深度。本册重点内容圆的认识、百分数的应用、比的认识和应用,在试卷中通过口算、笔算、解决问题等形式得到了广泛的考察

2.  贴近生活实际体现应用价值。“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是新课标的个基本理念。本次试题依据新课标的要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索取题材,把枯燥的知识生活化、情境化,通过填空、选择、解决问题等形式让学生从中体验感受学数学知识的必要性、实用性和应用价值。

3.重视各种能力的考查。作为当今信息社会的成员,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本次试通过不同的数学知识载体,全面考查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判断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间题的能力,如填空题11小题,成功的把图的周长知识和比紧都的联系起来。

三、试卷分析及措施:

成绩分析:本次考试,我班学生平均分66分,及格率65.52,优秀率34.45,三率和166,从卷面的得分情况来看,卷面书写不是太好,总体成绩与期中比较有所进步,但总体还是不够理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基础知识不够扎实,没有形成一定的基本技能。学生的基础知识是否扎实,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也很注重抓基础知识的训练,无论是新授课还是练习课都如此,特别是计算,在数学中无处不在,生活中随时都会用到,所以我们在平时坚持早、晚天天练,大部分学生都有所进步。但对于程度较差的学生,失分也是很严重。

篇(5)

从班级总体成绩来看,平均分在90分以上有12人,平均分在80分以上有33人,班级平均分为405分,这三项指标也位于年级前列;但特优生处于劣势,其中整个年级470分以上有11人,二班只有两人。

年级特优生、优生横向比较表 (略)

从以上述来看,班上整体成绩位于年级前列,但尖子生不突出,在年级中没有一席之地,培优转差要加大力度。

二、 班级管理

七年级是初中的起始年级,是增强学生的初中生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树立良好的班风和学风的最佳时期。在班级管理中,我紧紧围绕这三方面作以下工作。

1 以制度约束人,以考核激励人。

开学不久,我就通过民主推荐和选举产生班委会,在班委会的组织学生学习了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结合班级实际制定了班规,规范了自习纪律、课堂纪律、课间纪律、两操纪律和作业要求,制定值日生职责。为了保证制度的落实,又通过民主选举产生10位纪律监察员,分5组负责管理班上纪律,处理违纪事件,并作翔实记载,作为考核每位学生行为的依据,一星期一汇总,评比出行为标兵,大力进行表彰,对于记录次数过多的学生要书面检讨。通过这种方式,不断的规范学生的行为,课间疯狂打闹基本杜绝,课堂纪律越来越好,仔细能够安静下来自觉完成作业。

2 开好“两会”,以活动为载体,促进了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

班会是师生、生生互相交流的了解的好机会,每次班会我不是一言堂,而是围绕主题让每个同学都有发言的机会来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刚开学时,我以 为 主题开了一次班会,在之前我让学生做好准备发言稿来介绍自己,开办班会时,要求每位学生发言不超过一分钟,结果个个同

学都脱稿发言,不管好坏,学生都报以热烈的掌声。当时张爱琴老师听说会也来参加这个班会,在总结性发言时,也给予很高的评价,认为这次班会有助于师生尽快得到了解,使新进来的学生很快融入班集体中去,增强了班级凝聚力。在组织这次运动会时,在班上公开征集开幕式的口号,让每个同学都写出能反映应我班的精神风貌并有激励性的口号,每个同学都推荐见自己口号,虽然质量都不高*,但我还是从中选出两句“七二争锋,必能成功”“奋力拼搏,勇夺第一”作为开幕式的口号。经过同学们的奋力拼搏,取得10多个冠军,特别在男子3000米中,我班囊括前5名,总分高居年级第一。之后,我以此为机,开了一次班会,让每位同学发言这次运动会所体现出精神,大家归纳出这种精神就是“团结友爱、奋力拼搏、不怕吃苦、勇夺第一”的精神风貌,最后一致同意这十六个字作为班级的精神灵魂。很多老师感觉到,运动会过后,班级大变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家长会是家长与老师、家长与学生互相交流的了解的好机会。在十月初,根据班上的实际情况和学科老师的提议,召开了第一次家长会,向学生家长介绍七年级特点和现阶段学生的思想状况,对于如何与老师、孩子进行沟通提出了一些建议,对如何监督学生的家庭作业提出了具体要求。通过这次家长会,使学生的家庭作业的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促进了良好的班风的形成。这次家长开后,很多家长主动与老师联系,了解自己的孩子的情况,有的家长每次都在孩子的作业本签字。

班会和家长会只是一个载体,通过举办这些形式活动,让学生参与体验,对学生起着潜默移化作用,比一味训斥、说教更有说服力。

3 及时与学科老师沟通,协调各学科之间的平衡发展。

在平时的班级管理中,我经求任课老师意见,主动与任课老师沟通。任课老师也主动对班级管理提出宝贵的意见。张爱萍老师对班级管理很有经验,给班级管理提出很多行之有效的办法,比如对行为习惯、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应准备一个与家长的沟通的联系簿,将学生的表现及时与家长汇报。当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作业质量不好时,及时建议召开家长会。黄慧敏老师当发现早自习让学生打扫卫生对

自习带来很大的影响,及时建议将打扫卫生的时间移到早读后;当发现课堂上有几个学生喜欢凑在一起讲话时,及时建议将这几个学生调开;黄老师还建议将*中午学生到校后的这一段时间利用起来背诵英语单词。任课老师的这些好的建议我及时采纳,中午到校后我安排班长和学习委员坐到讲台上监督同学识记英语单词。由于小课头需要记忆的内容,平时忙于上课,很少有时间来背诵所学的知识,所以在期中考试前一个星期,我安排学生利用三个时间段来复习四个小课头。从考试的结果来看,确有成效。

当然,在班级的管理的过程中,还有许多的不足,比如跟班不太及时,班级的卫生区的打扫督促不力,与学生交心不多等,这些都是在以后的班级管理中改进的地方。

三、班级学生现状与对策

由于这次运动会取得很好的成绩,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加上在这次期中考试班级也取得好成绩,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班级的自豪感,所以就目前来看,班风、学风是很好的。但这种势头是否持续多久,是值得思考的和努力的。同时,这种良好的局面背后也隐藏一些隐患。

篇(6)

一、成绩分析

1.与学区平均比较

评价办法:取期末考试合格率40%、平均分30%、优秀率15%、关爱率15%三项数据汇总来进行比较。

(一)班级与学区平均比较(表1) 

表1.

班级

班主任

总分

总平均分

四科全优

四科全优率

全科及格

全科及格率

关爱422

关爱率

总评

区平差值

区次

校次

1班

李颖

26713

68.15

14

28.57

7

85.71

44.73

-5.11

53

6

2班

陈卫

28615

70.13

19

37.25

6

88.24

49.18

-0.66

37

3

3班

吴攀

28661

68.9

19

36.54

9

82.69

47.69

-2.15

43

4

4班

李姣香

30809

74.06

1

1.92

25

48.08

5

90.38

55.3

5.46

19

1

5班

金赣梅

30131.5

71.06

1

1.89

22

41.51

9

83.02

50.66

0.82

32

2

6班

吴艺芳

29140.5

70.05

1

1.92

17

32.69

7

86.54

47.36

-2.48

45

5

校平

174070

70.42

3

0.97

116

37.54

43

86.08

49.2

-0.64

3

区平

1998870.5

70.84

58

1.64

1402

39.75

601

82.96

49.84

班级

班主任

总分

总平均分

四科全优

四科全优率

全科及格

全科及格率

关爱422

关爱率

总评

区平差值

区次

校次

7班

邹妹玲

25405

67.21

4

7.41

14

25.93

13

75.93

43.04

-6.11

52

4

8班

陈志龙

25238.5

69.34

4

7.69

15

28.85

10

80.77

45.61

-3.54

43

2

9班

范滋

23479.5

67.08

2

4

12

24

10

80

42.32

-6.83

55

5

10班

刘俊丽

24583.5

70.24

8

16

18

36

8

84

50.47

1.32

34

1

11班

蔡益珍

24474

68.55

1

1.96

15

29.41

10

80.39

44.68

-4.47

47

3

12班

陈经纬

24025.5

66

1

1.92

9

17.31

12

76.92

38.55

-10.6

59

6

校平

147206

68.06

20

6.47

83

26.86

63

79.61

44.07

-5.08

3

区平

1836201

70.90

334

9.03

1305

35.27

638

82.76

49.15

从表1数据可以看出,我校八年级校平数据与区平数据比较除关爱率外其余几项均偏低。班级总评除七年级10班(+1.32)、八年级4班(+5.46),其他班级总评都低于区平,八年级1班(-5.11)、尤其是七年级12班(-10.6)。

(二)单科与学区平均比较(表2.)

表2.

班主任

平均分

优秀率

及格率

关爱率

语文总评

区次

校次

教者

区平

77.74

2.47

74.71

80.12

65.59

校平

78.72

1.94

80.26

85.76

68.88

2

2

1班

李颖

75.68

2.04

69.39

71.43

61.48

46

5

吴伟

2班

陈卫

75.55

1.96

66.67

78.43

61.39

47

6

吴伟

3班

吴攀

75.72

78.85

84.62

66.95

35

4

李姣香

4班

李姣香

81.48

1.92

90.38

92.31

74.73

5

2

李姣香

5班

金赣梅

82.91

3.77

88.68

94.34

75.06

4

1

赖文静

6班

吴艺芳

80.69

1.92

86.54

92.31

72.96

11

3

赖文静

班主任

平均分

优秀率

及格率

关爱率

数学总评

区次

校次

教者

区平

68.83

24.04

54.66

80.32

58.17

校平

72.55

25.24

61.81

84.47

62.95

2

1班

李颖

66.37

14.29

51.02

77.55

54.1

46

6

陈卫

2班

陈卫

73.75

27.45

60.78

86.27

63.5

23

3

陈卫

3班

吴攀

72.96

21.15

65.38

86.54

64.19

22

2

黄浩宇

4班

李姣香

81.4

44.23

67.31

90.38

71.54

12

1

陈能香

5班

金赣梅

70.6

22.64

66.04

81.13

63.16

25

4

李松柏

6班

吴艺芳

69.92

21.15

59.62

84.62

60.69

33

5

李松柏

班主任

平均分

优秀率

及格率

关爱率

英语总评

区次

校次

教者

区平

77.1

31.44

63.28

80.24

65.20

校平

77.38

29.45

61.49

83.50

64.75

3

1班

李颖

76.40

30.61

55.10

81.63

61.80

44

4

吴艺芳

2班

陈卫

71.59

17.65

49.02

80.39

55.79

53

6

黄健美

3班

吴攀

72.45

15.38

57.69

78.85

58.95

48

5

黄健美

4班

李姣香

79.62

36.54

63.46

82.69

67.15

33

3

池淼辉

5班

金赣梅

79.97

32.08

67.92

88.68

69.27

27

2

池淼辉

6班

吴艺芳

84.03

44.23

75.00

88.46

75.11

10

1

吴艺芳

班主任

平均分

优秀率

及格率

关爱率

物理总评

区次

校次

教者

区平

70.99

43.61

72.21

80.61

68.81

校平

69.91

39.48

71.84

80.26

67.67

4

1班

李颖

70.16

38.78

73.47

83.67

68.8

41

3

余松林

2班

陈卫

70

35.29

78.43

84.31

70.31

32

2

余松林

3班

吴攀

68.52

44.23

67.31

75

65.36

50

5

余松林

4班

李姣香

76.33

51.92

80.77

84.62

75.69

17

1

方丽

5班

金赣梅

69.49

43.4

69.81

75.47

66.6

44

4

方丽

6班

吴艺芳

64.98

23.08

61.54

78.85

59.4

56

6

朱有乾

班主任

平均分

优秀率

及格率

关爱率

生物总评

区次

校次

教者

区平

69.75

29.09

79.25

80.83

69.11

校平

64.65

13.92

68.28

71.52

59.52

5

1班

李颖

62.02

10.2

61.22

63.27

54.11

59

5

刘小妹

2班

陈卫

65.94

11.76

72.55

74.51

61.74

51

3

刘小妹

3班

吴攀

62.5

17.31

69.23

75

60.29

52

4

陈志龙

4班

李姣香

69.33

25

76.92

76.92

66.86

41

1

陈志龙

5班

金赣梅

65.98

13.21

71.7

75.47

61.78

50

2

金赣梅

6班

吴艺芳

62

5.77

57.69

63.46

52.06

63

6

金赣梅

班主任

平均分

优秀率

及格率

关爱率

地理总评

区次

校次

教者

区平

69.72

32.66

77.86

80.15

68.98

校平

69.83

26.54

81.55

84.47

70.22

3

1班

李颖

69.39

20.41

83.67

83.67

69.9

32

4

李颖

2班

陈卫

70.08

27.45

84.31

88.24

72.1

25

2

李颖

3班

吴攀

66.69

19.23

73.08

78.85

63.95

48

6

李颖

4班

李姣香

71.23

40.38

78.85

80.77

71.08

27

3

李颖

5班

金赣梅

70.25

26.42

79.25

83.02

69.19

35

5

李瑶环

6班

吴艺芳

71.31

25

90.38

92.31

75.14

15

1

李瑶环

班主任

平均分

优秀率

及格率

关爱率

政治总评

区次

校次

教者

区平

69.42

26.51

77.35

81.51

67.97

校平

67.46

19.74

75.40

78.64

65.16

4

1班

李颖

66.20

14.29

73.47

79.59

63.33

54

5

彭玲

2班

陈卫

69.20

29.41

78.43

80.39

68.60

36

2

彭玲

3班

吴攀

66.31

26.92

73.08

75.00

64.41

48

3

彭玲

4班

李姣香

69.52

19.23

82.69

82.69

69.22

30

1

赵妍

5班

金赣梅

67.08

16.98

69.81

75.47

61.92

56

6

赵妍

6班

吴艺芳

66.44

11.54

75.00

78.85

63.49

52

4

赵妍

班主任

平均分

优秀率

及格率

关爱率

历史总评

区次

校次

教者

区平

63.14

29.12

59.97

80.86

59.43

校平

62.83

27.83

56.63

82.2

58.01

4

1班

李颖

58.94

14.29

48.98

79.59

51.36

53

6

吴攀

2班

陈卫

64.98

29.41

60.78

84.31

60.86

33

2

吴攀

3班

吴攀

66.02

32.69

61.54

90.38

62.88

25

1

吴攀

4班

李姣香

63.58

34.62

59.62

80.77

60.23

37

3

洪磊

5班

金赣梅

62.25

26.42

54.72

83.02

56.98

45

4

洪磊

6班

吴艺芳

61.02

28.85

53.85

75

55.42

49

5

洪磊

综合表2数据可以看出,八年级语文、数学(学区7校中排名第2)、地理(排名第3)三科单科校平超出了区平分别为:3.27、4.78、1.24,其它五科均低于区平:英语-0.45(排名第3)、物理-1.14(排名第4)、生物-9.59(排名第5)、政治-2.81(排名第4)、历史-1.42(排名第4),其中生物校平与区平差非常大。单科班级总评与区平差较大的有:1班的语文;1、2班的数学,1、2、3英语;3、5、6班的物理,1、2、3、4、5、6班的生物;3班的地理;1、3、5、6班的政治;1、5、6班历史。特别是生物科,全年级没有一个班达到区平均。

班主任

平均分

优秀率

及格率

关爱率

语文总评

区次

校次

教者

区平

84.12

15.35

86.32

80.14

74.09

校平

82.2

12.62

81.88

72.49

70.18

3

7班

邹妹玲

85.44

18.52

88.89

77.78

75.63

34

2

邹妹玲

8班

陈志龙

86.12

17.31

86.54

86.54

76.03

30

1

邹妹玲

9班

范滋

77.74

6

74

60

62.82

65

6

李竹林

10班

刘俊丽

81.12

16

80

64

68.34

53

5

李竹林

11班

蔡益珍

82.45

9.8

80.39

70.59

68.95

49

3

陈经纬

12班

陈经纬

80

7.69

80.77

75

68.71

51

4

陈经纬

班主任

平均分

优秀率

及格率

关爱率

数学总评

区次

校次

教者

区平

76.29

27.05

63.54

80.05

64.37

校平

72.81

22.01

57.28

77.02

59.61

3

7班

邹妹玲

69.48

20.37

51.85

75.93

56.03

52

5

李纯阳

8班

陈志龙

75.12

23.08

65.38

78.85

63.98

42

2

彭韵雅

9班

范滋

72.88

24

54

76

58.46

47

3

李颖资

10班

刘俊丽

79.4

36

62

84

66.62

35

1

彭韵雅

11班

蔡益珍

70.16

13.73

56.86

76.47

57.32

50

4

宋逸君

12班

陈经纬

70.15

15.38

53.85

71.15

55.56

53

6

宋逸君

班主任

平均分

优秀率

及格率

关爱率

英语总评

区次

校次

教者

区平

89.64

55.3

79.73

80.16

79.1

校平

84.93

44.66

74.11

74.43

72.99

4

7班

邹妹玲

78.87

38.89

64.81

66.67

65.42

67

6

陈思奇

8班

陈志龙

84.51

40.38

75.00

75.00

72.66

58

4

陈思奇

9班

范滋

81.45

36.00

68.00

68.00

67.24

65

5

刘俊丽

10班

刘俊丽

91.29

52.00

80.00

80.00

79.19

37

1

刘俊丽

11班

蔡益珍

87.53

50.98

80.39

80.39

78.12

39

2

蔡益珍

12班

陈经纬

86.30

50.00

76.92

76.92

75.70

52

3

蔡益珍

班主任

平均分

优秀率

及格率

关爱率

历史总评

区次

校次

教者

区平

56.23

15.00

47.92

80.68

50.39

校平

48.29

4.21

32.36

67.31

38.16

4

7班

邹妹玲

49.37

5.56

35.19

72.22

40.55

55

4

吴攀

8班

陈志龙

49.35

3.85

36.54

71.15

40.67

54

3

吴攀

9班

范滋

46

6

26

62

34.4

65

5

吴攀

10班

刘俊丽

52.02

8

42

70

44.11

47

1

杨宗宗

11班

蔡益珍

51.25

35.29

76.47

40.96

53

2

杨宗宗

12班

陈经纬

41.85

1.92

19.23

51.92

28.32

70

6

何主峰

班主任

平均分

优秀率

及格率

关爱率

生物总评

区次

校次

教者

区平

62.37

22.68

58.73

80.89

57.74

校平

59.06

12.94

52.1

77.02

52.05

4

7班

邹妹玲

56.56

9.26

46.3

72.22

47.71

54

5

陈志龙

8班

陈志龙

61.96

17.31

63.46

82.69

58.97

38

1

陈志龙

9班

范滋

56.7

16

40

74

46.51

57

6

刘小妹

10班

刘俊丽

60.6

12

60

74

55.08

43

2

刘小妹

11班

蔡益珍

60.61

11.76

50.98

82.35

52.69

47

3

李薇

12班

陈经纬

58.02

11.54

51.92

76.92

51.44

49

4

李薇

班主任

平均分

优秀率

及格率

关爱率

地理总评

区次

校次

教者

区平

62.69

25.49

61.97

80.35

59.47

校平

63.5

21.36

65.37

83.5

60.93

3

7班

邹妹玲

64.76

22.22

62.96

87.04

61

30

3

李瑶环

8班

陈志龙

62.19

19.23

69.23

80.77

61.35

29

2

李瑶环

9班

范滋

68.6

30

78

88

69.48

14

1

范滋

10班

刘俊丽

62.92

28

62

84

60.48

31

4

范滋

11班

蔡益珍

61.78

17.65

62.75

78.43

58.05

39

5

范滋

12班

陈经纬

60.87

11.54

57.69

82.69

55.47

50

6

范滋

综合表3数据可以看出,七年级政治、地理(学区7校中排名第3)两科单科校平超出了区平分别为:0.91,1.46,其它五科均低于区平:英语-6.11(排名第4)、生物-5.69(排名第4)、语文-3.91排名第3)、历史-12.23(排名第4)、数学-4.76(排名第4)其中历史校平与区平差非常大。单科班级总评与区平差较大的有:9、10、11、12班的语文;7、8、9、11、12班的数学,7、8、9、11、12班英语;7、9、10、11、12班的生物;11、12班的地理;10班的政治;7、8、9、10、11、12班历史。特别是历史科,全年级没有一个班达到区平均。

2.与本校期中考试成绩比较

评价办法:以《2020年平江县初中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方案》为依据,取中考教学质量考核六项指标中的总平均分30%、全科合格率40%、四科全优15%、关爱率10%四项数据汇总来进行比较。(说明:关爱率数据的确定以此次期末考试汉昌学区后20%为标准线,定我校247名之后均属于关爱生)

表4.

班级

人数

班主任

类别

总平均分30%

四科全优

四科全优率15%

全科及格

全科及格率40%

关爱422

关爱率15%

总评

校平差值

校次

1班

50

李颖

期中

67.00

8

16.00

13

74.00

37.60

-5.62

6

2班

51

陈卫

期中

67.53

13

25.49

10

80.39

42.51

-0.71

4

3班

51

吴攀

期中

67.54

15

30.00

9

82.00

44.56

1.34

2

4班

52

李姣香

期中

74.25

23

44.23

7

86.54

52.95

9.73

1

5班

53

金赣梅

期中

70.13

13

24.53

10

81.13

43.02

-0.20

3

6班

52

吴艺芳

期中

67.75

9

17.31

13

75.00

38.50

-4.72

5

校平

期中

69.06

81

26.30

62

79.87

43.22

期末

70.42

3

0.97

116

37.54

43

86.08

49.2

区3

7班

54

邹妹玲

期中

70.74

6

11.11

14

25.93

8

85.19

46.04

1.65

2

8班

52

陈志龙

期中

70.11

4

7.69

13

25.00

6

88.46

45.46

1.06

3

9班

50

范滋

期中

69.10

5

10.00

11

22.00

8

84.00

43.63

-0.76

4

10班

50

刘俊丽

期中

73.17

4

8.00

17

34.00

7

86.00

49.65

5.26

1

11班

51

蔡益珍

期中

69.41

6

11.76

9

17.65

7

86.27

42.59

-1.81

5

12班

52

陈经纬

期中

69.74

5

9.80

5

9.80

8

84.31

38.96

-5.43

6

校平

期中

70.38

30

9.74

69

22.40

44

85.71

44.39

期末

68.06

20

6.47

83

26.86

63

79.61

44.07

区3

从表4数据分析:八年级期末校平比期中校平高,说明学生的整体成绩在进步。七年级期末校平比期中校平低,说明学生的整体成绩在退步。1、2、3、4、5、6班的班级总评均高于期中,其中6班进步最大。8、10、11班的总评高于期中,其中11班进步最大。

二、后段措施

1.用好分析数据,做到有的放矢,落实改进措施。

重视班级比较,如分析表4的数据发现:八年级班级排名第1是4班,第2是5班,第3是2班,第4是3班,第5是6班,第6是1班。第6与第1差10.57个百分点,差较大,1班班主任应该对班级学生学情进行多方面的分析:如学生学习习惯养成如何、班级学习氛围如何等。

七年级班级排名第1是10班,第2是8班,第3是11班,第4是7班,第5是9班,第6是12班。第6与第1差11.92个百分点,差较大,12班存在问题最大的科目是历史科,12班班主任应该注重学生学科的发展,不能顾此失彼。

重视全科合格率,如分析表4的数据发现:全科合格人数基本上决定了班级的排名,1班、12班全合格人数排在第6,班级总评也排在第6名,此项数据说明1、12班学生存在较为严重的偏科情况,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要高度重视,对照偏科学生名册进行辅导,为学生全面发展保驾护航。5班、11班总评比期中考试进步了,原因在于班级全科合格率提高了。

2.凝聚团队智慧,加强教学研究,优化教学方式。

如从表2、表3中进行单科班级间比较,发现语文2班差5班13.67,9班差8班13.21;数学1班差4班17.44,12班差10班11.06;政治5班差4班7.3,10班差8班4.9;历史1班差3班11.52,12班差10班15.79;生物6班差4班17.05,9班差8班12.46;地理3班差6班11.19,12班差9班14.01;物理科6班差4班16.29。教研组、备课组要发挥团队精神,指导对应科目教者优化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像八年级数学组,在李松柏老师的带领下,每天的精选的试题,精编复习用的试卷,6个班中除2班没有超区平均,其余均超区平均。

3.重视培优辅困,加强学风建设,实现共同进步。

从学区期末考试数据来看,八年级:四科全优的区平值是1.64%,我校只有0.97%,而我校有309名学生,1.64%应该有5人,我校只有3人,优生比例差距较大。全合格人数学区平均值为39.75%,按这个比例我们应该有123人,但是我们只有116人。学区后20%为学困生,2822名之后为学困生,我校有43名学生,按比例我校学困生应控制在61人内,这一项略高于学区平均。

七年级:四科全优的区平值是9.03%,我校只有6.47%,而我校有309名学生,它的9.03%为28人,我只有20人,优生比例差较大。全合格人数学区平均值为35.27%,按这个比例我们应该有109人,但是我们只有83人。学区后20%为学困生,2822名之后为学困生,我校有63名学生,按比例我校学困生应控制在61人内,才能达到区平均。

目前我校学生现状:优生少,学困生、或有跛腿科的学生多。培优辅困工作必须长期坚持,并作为一项教学工作落实到常规督查中,同时加强班级学风建设,营造你追我赶的健康向上的学风。

4.长抓养成教育,培养良好习惯,形成健全人格。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推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抓好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对学生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

5.抓住教学中心,抓好常规教学,加强教学研究,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衡量学校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要进一步统一实施素质教育与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认识,树立“质量立教”的观念,把“质量”作为学校的生命线,理直气壮抓好教学,紧紧围绕教学这个中心,认真抓好教学的各项措施。必须扎扎实实地把教学常规管理落到实处,优化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效果。加强教学过程中的档案资料的建设,收集、整理、归类,做到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具有真实性。 

篇(7)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一、研究对象

2016年1月,新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教研室对2015级三年制护理学专业学生(580名)使用同一套试题进行病理学期末闭卷考试,共收回试卷580份。该试卷共56道题,包括单选题、填空题、判断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及论述题共6种题型。满分100分,60分为及格。阅卷工作采取集体阅卷、流水作业方式,每题由专人评阅,以减少主观性阅卷的差异。

二、期末考试原因分析

1.W生的因素

(1)对专业课程的兴趣程度。对于病理学,很多学生刚开始都觉得很难,会出现一定的畏惧心理,但通过教师各种临床案例分析,大多数学生都能逐渐适应,并由此产生学习兴趣。由调查结果可以看出,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成绩较好。

(2)对任课教师的喜欢程度。通过调查及与学生的交流发现,若是喜欢一位教师,他们就会比较喜欢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学习热情高,学习效果好。

(3)课前预习情况调查结果显示,预习程度不高是普遍存在的问题,高职护理专业仅11.6%的学生能做到课前预习。

(4)听讲情况调查结果显示,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情况:上课打瞌睡,说话和开小差,个别学生玩手机。这些情况都使得其学习效率大为降低。

(5)课后复习情况调查结果显示,高职护理专业只有少数学生能够做到及时复习,消化课堂知识。大部分学生都只是在想起来或者要考试时才复习,而有些学生则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根本不复习。

(6)实验课的学习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在刚开始上实验课时觉得新鲜又刺激,但时间一长,新鲜感没了,加上大体标本都是浸泡在福尔马林溶液中,学生不能触摸,学习积极性也就随之降低。

2.教师的因素

(1)根据学生的理解调整讲课的速度。学生对上课时语调适中、对不会的或不能理解的问题能够反复讲解的教师比较欢迎,学习效果比较好;而有些教师讲课速度过快,没有考虑到学生的理解与接受能力,学生的学习效率降低,这与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有关。教师在授课时更应注意因材施教。

(2)上课时的互动频率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况。很显然教师若采用讨论式或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课堂气氛热烈。而有些教师上课时照本宣科,讲课无激情,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出现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差的现象。

(3)教学方式。病理学知识本身比较枯燥,教师在讲解时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使用大量的图片及动画,使学生对所讲的内容有比较直观的认识,这种教学方法较受学生的欢迎。

(4)上课时理论联系实际的情况。 教师上课时若只是单纯讲解病理学知识,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而不感兴趣。若在讲解的过程中适量穿插一些与该组织部位相关的组织胚胎学、法医学和临床知识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实例,不仅可以大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讨论

综上所述,要想改变现状,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就应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整好教师和学生的主客体关系。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双方配合,共同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应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与学生有一定的情感交流,因为教师对待学生和学科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应努力拓宽知识面,在讲解一门课程的同时引入与之相关的其他课程的内容,这样既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8)

2010年4月下旬,我校采用教考分离的方式进行了期中考试。笔者对2009级中职护理和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护理学基础成绩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两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就这一结果进行分析并初步探究其原因。

1 研究对象

我校0901~0904班中职护理专业学生197人,0910~0915班高职护理专业学生289人。

2 结果对比

中职护理与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护理学基础期中考试成绩见表1。

表1 中职护理与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护理学基础期中考试成绩

结果显示,中职护理专业学生的平均成绩明显低于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经比较两者有显著差异(P

3 问卷调查

针对上述结果,笔者对2份试卷进行了比较,发现2份试卷的题型、题量及难易度相当,因为中职护理和高职护理学生均以通过护士执业考试为出发点,在教学内容设计上参照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为了探究引起差异的原因,笔者从可能引起这一结果的10个方面着手,设计了调查问卷,对中职和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进行调查。调查问卷中问题的选项为封闭式,即在问题后列出备选答案,学生在“是”、“一般”、“否”中只能选择一个。共发放调查表486份,回收有效问卷480份,有效回收率为98.77%。结果见表2。

调查结果显示,中职护理与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相比,其学习动机不甚明确,大多数学生无法做到课前预习、课间认真听讲、课后及时复习。此外,任课教师授课的语速、方式、与临床联系是否紧密及课堂的互动情况等都会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4 原因分析

上述结果的原因主要分为两方面因素,包括学生的因素和教师的因素。

4.1学生的因素

4.1.1对该课程的感兴趣程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好一门课程的首要因素是兴趣。对于护理学基础,大多数高职学生和部分中职学生比较有兴趣,经过教师对护理学基础的介绍、操作技能的练习和上一届同学的经验,学生能逐渐适应并由此产生学习兴趣。由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相对而言,高职学生较中职学生兴趣高。

4.1.2对任课教师的喜欢程度: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调查发现,学生若是喜欢一位教师,对该教师所教的课程,学习热情较高,学习效果较好。

4.1.3课前预习:调查结果显示,预习程度不高是中职和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中职和高职学生起点为初中毕业,他们学习习惯欠佳,中职护理专业仅有8.07%能做到课前预习,高职护理专业16.41%的学生能做到。

4.1.4听讲情况:调查显示,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听讲认真程度明显低于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课堂听讲存在以下几种情况:上课打瞌睡,说话和开小差,还有个别学生玩手机。这些情况都使得其课堂学习效率大大降低。

4.1.5实验课的学习: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在开始上实验课时觉得自己可以动手,有新鲜感。部分操作步骤复杂,学生的畏难情绪逐渐产生。加上练习时间一长,新鲜感消失,学习积极性也随之降低。

4.1.6课后复习:结果显示,无论中职护理专业还是高职护理专业,都只有少数学生能够做到及时复习,巩固和消化课堂知识。大部分学生都是等到要考试时才复习,而有些学生则根本不复习。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1],遗忘呈现先快后慢的规律,提示学生及时复习对掌握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4.2教师的因素

4.2.1上课时能否根据学生的理解力来调整讲课的速度:学生喜欢上课时语调适中、对其不会的或难以理解的问题能够反复讲解的教师,课堂效果相对好;有些教师讲课的速度过快和语速过快,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与接受能力,其学习效率降低。中职护理专业学生的基础比较薄弱,教师在授课时更应注重因势利导,因人而异;对于难以理解的内容,应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启发学生的思维。

4.2.2教学方式: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实用性强的应用性学科。中职和高职教育课程的特点是突出知识的实用性,“为了行动而学习,通过行动来学习,行动即学习”。护理学基础的理论知识比较枯燥,教师在讲解时采用图片、动画、模型、视频等多媒体教学,先使学生对知识有感性认识,再引导学生动脑思考,让学生的直观感受升华为理性思考。实践教学中融入案例、演示、情景、角色扮演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课堂感受病房的氛围和患者的心情,从而深入理解每项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4.2.3上课时的学生与老师的互动频率:调查结果显示,教师采用讨论式或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学习效果相对就好。上课时照本宣科的教师,自然出现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差。

4.2.4课堂与临床联系的程度:上课时教师若只是单纯讲解护理学基础知识,学生会觉得枯燥不感兴趣。在讲解的过程中适量穿插一些与该内容相关的临床小故事和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尤其是与同理心和沟通能力有关的临件,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而且加深学生印象,对于培养学生的沟通技巧也很有帮助。

5 讨论

综上所述,若想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应从学生与教师两方面着手。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双方配合,共同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

首先使学生明确学习是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过程,是教为主导和学为主体相结合的活动。学生只有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学习效果。

其次,充分的备课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护理学基础教师应掌握护理相关学科的知识,尽量拓宽自己的知识结构,利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及态度。

再次,重视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大多数学生习惯了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方式,在教学过程中,紧密结合临床实例,采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任务驱动”“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2-3],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最后,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4]。积极聆听学生对技能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认真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适当的鼓励和奖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参考文献:

[1]谭顶良.高等教育心理学[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7.

篇(9)

面对数据庞大、凌乱的计算机考试成绩,需要通过科学的手段进行成绩的统计、分析。再结合合理的计算机编程进行直观的、科学的计算机成绩评价,以便为计算机教学提供更直观、更准确、更科学的教学参考依据。

1 计算机考试成绩数据分析的必要性

考试成绩的数据分析目的在于通过对考试成绩的数据分析,挖掘这些数据中的潜在信息,探索其内在联系及考试问题根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老师的教学质量。在计算机考试中利用数据分析对成绩进行评价是很有必要的。第一,计算机考试中成绩数据繁重、复杂,计算机强大的处理功能和运算功能减少了成绩统计中的失误,确保了成绩统计的正确性、准确性。第二,计算机考试中由于考生能力、主观意识等方面的差异,卷面分数(原始分数)凌乱,难以进行教学与学习研究。需要借助数据分析实现对计算机教学效果的客观认识,以便纠正学生学习中的不足,促进教师计算机教学的改革。第三,数据分析将计算机考试中相对孤立的成绩统一起来,提高了成绩信息的利用、挖掘,有利于对成绩中隐藏信息的发现,促进了计算机教学改革的科学发展。

2 关于考试成绩的数据分析理论

2.1 原始分数据的转化

原始分就是指考试者未经任何处理的卷面分数。一般情况下分散、杂乱,不利于教学中对整体成绩的分析、研究,看不出计算机教学或考生计算机能力的整体发展趋势。原始分数据转化就是将考生的卷面成绩转化为标准分(将孤立的成绩转化为一种地位量数),以便为学习研究和教学研究提供支持。在转化过程中,考生的成绩排位不受考题的难以程度和原始分数高低影响。例一:比如四百个人参加计算机考试,A的成绩是85分,此次考试题目较容易,在四百人中A成绩的地位处于中间档次。同样,四百个人参加计算机考试,A的成绩是62分,此次考试题目较难,在四百人中A成绩的地位仍处于中间档次。那么两次考试A的标准分地位是一样的,表明了A的计算机学习很稳定、教师的计算机教学对于A无太大改变。

2.2 分数增值数据的生成

分数增值显而易见就是学生成绩的增加分值,主要应用在学生计算机学习进步的程度的评价。在操作中,先对学生的原始分进行统计,输入一个分数值。在对学习一段时间后(接受教师教育一段时间后)的成绩进行统计,得到一个输出值。最后结合输入值和输出值的差异评价学生的学习和教师教学的效果。

综上所述:第一,分数增值是依托原有的基础成绩进行和现有成绩的比较实现的。第二,分数增值需借助计算机强大的统计功能和处理功能才能实现,并确保了增值评价的效率。第三,分数增值更关注学生的成绩变化而非分数本身,确保了对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公正性。

2.3 其他数据分析理论

除上述数据统计理论以外,还有一些计算机考试成绩的数据分析理论。如结合题型对学生各题型的成绩进行统计,利用统计数据的比较、分析研究探索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教师教学中的不足。总之,考试成绩的数据分析理论就是依托计算机强大的数据统计、处理功能,实现对学生学习评价、教师教学评价的更科学、更公正,以促进教学活动水平的提高。

3 计算机考试成绩的数据分析

在计算机考试中进行考试成绩的数据分析,其目的也是为了实现教学效果评价的更科学、更公正。第一,标准分数据的应用。一方面标准分数据的应用更直观的反应了学生计算机学习在总体中的地位。如该生的地位量数超过了80%的同学,说明他的学习比较优异。反之有80%的同学超过了他,那么就需要对他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进行分析、思考。另一方面标准分数据的应用客观的反应了学生计算机学习的状况。如例一中,不能因为学生卷面成绩的下滑或提高武断的评价学生的学习和老师的教学。而应结合标准分的地位量数客观评价。此外,标准分数值的应用还清晰的反应了个人或某个集体(班级、学校等)计算机成绩的变化情况,以便教师进行对比教学。第二,分数增值数据的应用。首先,学生个体与总体增值分析可以直观的反应学生的成绩进步状况,有助于学生对自己计算机学习的客观认识。其次,某个集体(班级、学校等)计算机增值的比较,可以使教师清楚的看到自己教学的优势与不足,以便结合学生接受能力、学习能力进行一些合理的、适当的教学改革,促进计算机教学水平的提高。第三,计算机考试成绩的数据分析应用,目的在于及时的、广泛的发现计算机教学中的问题及潜在问题。通过教学方式、方法的改进,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方式的改进等解决这些问题,提高计算机教学的质量。其过程就是以原始分为基础,进行相关孤立的成绩信息的整理、联系和比较,实现了计算机教学评价的直观、科学、公正,确保了计算机教学改革的有效性,提高了学校计算机教学特色的发展。

4 结语

计算机考试只是检测计算机教学的一种手段,计算机考试成绩的高低与考题的难易程度等有很大关系,不能直接的、客观的反应计算机的教学水平。计算机考试成绩的数据分析理论为计算机教学评价提供了科学的、公正的评价途径,对改善学习计算机学习效果、提高计算机教学改革的有效性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魏零,肖丹凤,基于Excel数据分析处理功能统计学生成绩[J].考试周刊,2013(34):124-125.

[2]姚徐,数据挖掘在计算机等级考试中的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01):55-56.

篇(10)

一、引言

在每次考试成绩统计中,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依然是一个班级教学的主要考核指标,但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可能会有些学生缺考。特别是近年我市实行了中职技校春季招生政策,某些学校分流人数也许过半。如何才能科学地公平地进行统计分析,也是许多从事成绩分析与管理的老师面临的难题。

另外,在教改结题报告或阶段性小结中,总要会对教改效果进行分析,也就难免对对比班与实验班的考试成绩中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等数据作显著性检验,来比较教改的效果是否明显或不明显。看了不少结题报告,其中涉及到的检验方法如U检验,Z检验,T检验等等,不一而足,让人摸不着头脑。即便是数学教师,由于在大学就读时的教学内容侧重点有所不同,或许对数理统计方面知识掌握不强,也很难明白这些检验方法孰是孰非,孰优孰劣,更别说非专业其它科目的教师。在作成绩对比分析时,通常无从下手,或是委托统计能力强的老师帮忙,或是随意给些似是而非的数据,抑或罗列考试成绩,直接对比,不作任何检验,也就缺乏科学严谨性。

二、班、级考试成绩差异显著性分析

有些学校以班和年级考试人数与注册人数比值作为相对系数对实考的分数进行了调整,其大致算法是:年级在册人数为N,缺考R人,某班在册人数为n,缺考r人,则相对系数为[(n-r)/n]/[(N-R)/N],用此系数乘以该班实际考试成绩,即为相对成绩,然后再以各班的相对成绩进行对比。这或许是一种方法,但这种调整,会对实考的成绩进行了放大或缩小,个人认为没有多少益处。事实上,一个班级本身或许也有人缺考,只不过没别班那么多,但平均分调整后可能偏离很多。

例1:一所学校九年级4个班,每个班注册人数均为50,在一次考试中,某班平均分60,缺考20人,全级缺考100人,按上述方法折算该班平均分。解: =60*[(50-20)/50]/[(200-100)/200]=72,这是不科学的,也没有什么意义。

1、样本均值与总体均值差异显著性检验(U检验)

要检查班级之间成绩是否相差太大,目的并不是要排出名次,可以采用U检验(有些文章也称Z检验,在ecxel软件中,相应的变量也是Z。为避免与下文混淆,只有总体方差未知,本文方用Z检验,且二者计算不同,故此不用此名称)。U检验的条件是:已知(或可以求出)样本均值、样本容量与总体均值、总体的标准差,可能采用U检验进行两均值异显著性检验。

统计学认为,不论x变量(考试分数)是连续型还是离散型,也无论x服从何种分布,一般只要样本容量(考试人数)n>20,就可认为平均值 的分布是正态的, ,则 ,服从标准正态分布,这就是进行U检验的理论依据。U检验主要步骤如下:

第一步,建立虚无假设,即先认为两者没有差异,用 表示

第二步,计算u统计量

U检验的统计量为 ,其中,

(a) = ( 为该班每一个学生的分数)是要检验班的平均分,excel软件的公式为:=AVERAGE(该班的成绩区域);

(b) = ( 为年级每一个学生的分数)是年级平均分,excel软件的公式为:=AVERAGE(年级的成绩区域);

(c) 为标准误, 年级标准差,计算公式是 = excel软件的公式为:=STDEV(年级的成绩区域);

(d)n为该班人数,excel软件的公式为:=COUNT(该班的成绩区域)。以上的数据均由学生考试成绩表统计得到。

从u统计量式子中我们看到,在两个平均分的差值进行标准化过程中,u值要受到年级标准差σ该班人数n影响。一般而言,就一次考试中n相对稳定,经开方后值更小,影响不大;而u值与σ成反比,换句话说,年级中各人成绩离散程度越大,两个平均分差值的差异就越不显著。

第三步,设定显著水平ɑ,查表或计算接受域

检验前必须设定显著水平ɑ,这是一个小概率数值,经常会选择ɑ=0.05,此时置信度1-ɑ=0.95,也即检验的结果有95%可靠性,有5%的不可靠,这个误差可能是由于偶然性造成的。在许多研究领域,0.05通常被认为是可接受错误的边界水平。如果有必要,也可选择ɑ=0.01,0.02等,使检验结果准确。由于标准正态分布图像是关于纵轴两边对称的,0.95对应的置信区间占据中间部分,而两侧共占0.05,一侧则占0.025,所以在计算或查表时,应以1-ɑ/2作为参数进行。如显著性水平ɑ=0.05,则查表或计算的是1-0.05/2=0.975对应的置信区间,excel软件的计算公式为:=NORMSINV(0.975),回车后得1.959963985,一般取近似数1.96。由于图像对称性,确定的置信区间为(-1.96,1.96),以这个区间为接受域。若令ɑ=0.01,则接受域(-2.578,2.578)。

第四步,观察统计量u值是否落在接受区域 ,由此对样本均值与总体均值作出显著性差异判断。如果u统计量在置信区间 (-1.96,1.96)内,接受H0,差异不显著,否则拒绝H0,差异显著;如果u统计量不在置信区间 (-2.578,2.578)内,则差异非常显著。

例2.甲班某次参加考试36人,平均分66,年级平均分60,标准差为20分,检验甲班平均分与年级平均分是否有显著性差异。

解:把相关数据代入 ,所以无显著性差异。有些人认为相差5分就差很多,看来也是不科学的。

2、标准分的计算

由于标准分是综合个体与总体分数排位等因素计算而来,因此标准分本身是经过差异分析得到的数值。值得一提的是,在计算高考或中考标准分中,excel的NORMSINV函数作用非常大,不用查标准正态分布表,而且数值十分精确。换算公式T=100Z+500,其中Z=NORMSINV(Pi), Pi为某名次以下的人数占考生总数的百分比,相当于1-ɑ/2。例如10000人考试,则第1名的标准分为T=100Z+500= 100*NORMSINV(9999/ 10000)+500 872。

3、班、级的及格率、优秀率的检验

在成绩分析时,及格率、优秀率也可以像平均分一那样进行显著性差异检验,那么这两项该如何进行呢?难点在于标准差怎么求。

其实,从公式看: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三个数据的分母均为考试人数,三者均为平均值。平均分是每个人的分数之和/考试人数,由于每个人都会有一个分数,直接相加可得。那么及格率呢?表面看是及格率=及格人数/考试人数,在计算时,其实将每个人分数稍作处理:将达到及格的分数改为1,没达到的改为0,excel软件中可用公式=if(Ai>=60,1,0)及填充柄下拉简单得到,Ai为每个原始分数所在单元格,然后对转换后的数据求平均值(即及格率)与标准差了。然后把班、级的及格率代入u统计量式子中计算u值。优秀率也用相方法处理即可。

例2.乙班某次考试成绩如下:

87 64 71 81 75 72 87 46 54 61 50 42 65 50 79

72 43 68 64 64 60 48 87 48 52 56 54 50 48 62

92 70 82 53 82 73 75 72 68 70

求此次考试的及格率及对应的标准差。

解:按及格分数为1,不及格分数为0转换后为:

1 1 1 1 1 1 1 0 0 1 0 0 1 0 1

1 0 1 1 1 0 0 1 0 0 0 0 0 0 1

1 1 1 0 1 1 1 1 1 1

可以求出这组数据的平均值即及格率为=26/40=65%,标准差为S= =0.483。

年级的优秀率与及对应的标准差也如法炮制,再进一步如平均分一样代入u统计量式子中计算就可以进行分析检验。需要指出的是,有些资料计算方法并非如此,这可能是转换后的结果只有0、1两个,不少人会认为这组数据服从两点分布或二项分布,所以按两点分布求方差S2=p(1-p),在这里p可以是及格率或优秀率,像上例S= =0.4770,出入比较大,很明显这并不是两点分布。我认为每个人及格记1分,不及格记0分,班级的“平均数”就是及格率或优秀率,这样理解更自然,按上例方法求标准差及进行检验可能更科学。

4、U检验运用条件

在已知样本均值、样本容量及总体的均值及总体的标准差,在每次考试中,这几个数据还是比较容易得到的,u统计量服从标准正态分布,即可以进行U检验。U检验涉及的计算较为简单,把以上四个参数代入公式即得u统计量(如果u值为负则取绝对值),然后与临界值比较,一般以1.96或2.578为临界值,不再另外查表或计算,就可以分析样本均值与总体均值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所以U检验在诸多领域运用广泛。

三、教改结题报告中的成绩分析(T检验,Z检验)

一般而言,教改成绩就是实验班与对比班两个班的成绩比较,能否仅凭这两个班的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的差值,立即得出教学效果是否明显呢?统计学认为,这样得出的结论是不可靠的,因为一个班的平均分具有统计意义,存在抽样误差,此数据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的,故而我们需要进行显著性差异检验。由于一个班多则也就50多人,少则也有20多人;所以每个班都可以看成一个样本,两个班就可看成从两个总体中抽取出来的双样本,一个总体是实施了教改的,一个是没有实施教改的。当然,这两个总体在这种情形下更多是虚拟的,它们具体的一些数据(平均分,方差等)我们是无从知晓的,也就没有办法直接研究,只能通过研究样本(即实验班及对比班成绩),由样本的数据对总体进行估计,并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才能作出判断。

1、Z检验与T检验的区别

不少文章对Z检验还是T检验这两种方法作出了说明,两个总体均值的差异显著性检验中,在不知总体方差及均值情况下且统计量服从t分布,可以使用Z检验或T检验。如果样本容量n大于30,用Z检验,如果样本容量n小于30,则用t检验,在这里样本容量n即为该班人数。很明显,正如前文所说,一个班的人数一般都在30人之上,可以用Z检验。但假如一个班30人以下,另一班30人以上那怎么办?其实在计算机广泛应用计算的今天,不管样本容量n是多少,哪种检验都是可以使用的,且各种检验的基本原理是相同的。下面,不妨先了解这两种检验方法的统计量。

首先,不论哪种检验都要用到以下数据:

(a)两个班的平均分: ;

(b)两个班的考试人数: ;

(c)两个班的成绩的方差 ,应用excel软件的公式为=var(该班的成绩区域),数量上,方差=标准差的平方。

t检验或z检验的主要步骤:

第一步,建立虚无假设,即先认为两者没有差异,用 表示

第二步:计算Z检验或T检验统计量

z= ①,t= ②(大分母部分称为标准误)。式子中, 是两个班的平均分, , 是两个班分数的方差, 是两个班考试人数。从函数单调性而言,不论z或t,与u值类似,当两班的方差增大时,其值减小,即两班均分所代表的两总体的均值的差值差异性也到受成绩离散程度影响。

另外,从式子结构看,t统计量要复杂很多,这在计算工具落后的过去,这个计算当然是很繁琐的。想当初,手中可能连计算器都没有,开个方都可能需要手算。据说数学家陈景润证明“1+2”时所用的草稿纸真的达到汗牛充栋地步,可堆满房子,如果换了今天,估计他的稿纸也许高不盈尺。所以我们可以认为,Z检验其实只是T检验的粗略计算而已,二者其实都可使用,只是t值过程稍复杂,但应更精确。

第三步 查表或计算临界值

在不知总体方差情形下,两个平均值差服从t分布,查表或计算t临界值要有两个参数,显著水平ɑ,及自由度df。如果考查一个班,d ,如果进行两个班对比,自由度d 。计算临界值 ,excel软件中公式为:=TINV(ɑ,df),若令ɑ=0.05,自由度从30至120,临界值 都约为2,详见下表:

自由度df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10 120

临界值t0 2.042 2.021 2.009 2.000 1.994 1.990 1.987 1.984 1.982 1.980

而两个班的人数基本上也在这个幅度内,像U检验一样,根据原始数据算出的t值与临界值 进行比较,为了简化运算, 可以取近似数2。

同样,在差异显著情形下,非要区别出相差很多,以令ɑ=0.01,自由度30至120主要的临界值 如下:

自由度df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10 120

临界值t0 2.750 2.704 2.678 2.660 2.648 2.639 2.632 2.626 2.621 2.617

第四步 比较t值或z值与 ,作出统计推断

与u检验类似,比较计算出来的t值或z值与临界值 ,如果|t|< =2或|z| < =2,则认为要检验的两个样本均值差异不明显,否则差异显著。

在报告中,不妨将各次考试成绩计算出来的t值用表格与图表形式展示出来,这样使数据条理更加清晰,也会使得内容更丰富,生动。

例3.某次考试原始成绩(满分100)如下:

实验班30人:

90 54 56 84 78 84 78 78 82 50 82 76 80 56 80

80 76 78 68 70 60 64 68 50 70 72 47 68 74 72

对比班40人:

70 72 72 54 66 64 90 68 50 62 60 54 50 95 56

52 60 50 52 50 60 62 87 48 52 56 54 50 48 48

66 62 70 70 82 60 64 64 62 58

经计算得,实验班平均分 ,方差 =132.3,对比班平均分 ,方差 =135.2;分别代入Z统计量及T统计量式子中得

z= = =3.255,

t=

= =3.25,二者差别不大,均大于临界值 =2,所以可以认为教改验效果明显。

2、及格率、优秀率的检验

很多教改老师在成绩分析时,主要是对实验班及对比班的平均分进行显著性差异检验,而及格率或优秀率的检验则很少人涉及,这或许不够全面。与U检验一样,对分数稍作转换,然后对处理后的两组数据像平均分显著性检验方法一样进行计算。

例3.如上述例子,作及格率差异显著性分析,及格的分数改为1,不及格的改为0,则两个班的分数表为:

实验班30人:

1 0 0 1 1 1 1 1 1 0 1 1 1 0 1

1 1 1 1 1 1 1 1 0 1 1 0 1 1 1

对比班40人:

1 1 1 0 1 1 1 1 0 1 1 0 0 1 0

0 1 0 0 0 1 1 1 0 0 0 0 0 0 0

1 1 1 1 1 1 1 1 1 0

算得实验班及格率: =80%,方差 0.251;对比班及格率: =57.5%,方差 0.166,代入式子

=2.01>2,同样及格率的检验差异显著性是明显的。同样方法也可以对优秀率进行检验。由于可以在excel表直接列表中用填充柄,计算极方便,此处不再赘言。

3、前后两阶段成绩自身对比分析

如果说,实验班与非实验班的成绩对比是横比的话,那么自身两次成绩的对比则是纵比。教改实验从开始接手到结束是一个过程,加上一个班学生的成绩也是一个动态变化,反映在教改期间的每一次在考试成绩,所以很有必要进行前后两阶段成绩自身对比分析。

其检验方法是:对每一名学生两次成绩求差, ,然后以所有的差作为样本数据进行分析。

统计量为 ,其中 为这组数据的标准差。

例4.如例1中实验班成绩为:

90 54 56 84 78 84 78 78 82 50

82 76 80 56 80 80 76 78 68 70

60 64 68 50 70 72 47 68 74 72

而前一次考试成绩为:

87 52 55 83 84 81 71 76 81 54

80 76 80 54 78 77 74 72 65 74

62 63 68 44 71 68 45 66 73 75

对应位置的两个数据为同一名学生两次成绩,对这两次成绩平均分的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

解:两组对应位置的数据求差得:

3 2 1 1 -6 3 7 2 1 -4

2 0 0 2 2 3 2 6 3 -4

-2 1 0 6 -1 4 2 2 1 -3

计算得, =1.2 =2.93 df=30-1=29,计算 =2.045, 差异性显著,所以可以作出结论:教改效果明显。

同样,与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一样,通过对动态的差值计算的t值也可以通过表格与图表表示出来,说明教改中实验班与对比班成绩差异是否显著,教学效果是否明显。

综上所述,在教改成绩分析中,不但要检验实验班与对比班的平均分差异显著性,还可以对两班及格率、优秀率差值进行检验,甚至对同一个班前后几次成绩进行检验,这样方能更科学地分析教改成效。

四、差异显著性分析的意义

不管是U检验还是T检验或其它检验,其计算方法都是两个均值的差除以标准误,然后与临界值比较,U检验的临界值 ,T检验的临界值在ɑ=0.05,自由度30至100时 ,然后作出差异显著性判断。超过甚至远远超过这个临界点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所追求的目标。但是现实中,大多教师是达不到这个目标的,原因有很多,因篇幅关系此处不作分析,我想既然是教学改革是实验,当然就会存在失败,这是客观现象。我们应该更在乎过程,所以在成绩分析时,也就没有必要更改原始分数,非要达到“效果显著”。

上一篇: 大学生实习意见 下一篇: 注册会计师知识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