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提升计划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15 14:54:11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能力提升计划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能力提升计划

篇(1)

首先,小学教师要做一个新时代的慧眼识“千里马”的“伯乐”。 这个“伯乐”应该是善于挖掘学生的潜能,根据学生的特长、兴趣、爱好,培养出不同的“千里马”。小学生都或多或少存在一种待于被挖掘的潜能,而这个工作就需要每一个小学教师去完成。每个学生的特长、兴趣、爱好也是不一样的,这就需要教师的细心观察,耐心辅导,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并为学生营造出适应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环境,让 “千里马”能够“食饱力足、才美外现”。

其次,小学教师要善于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更是学习的动力,是发展某种能力的契机,它促使人们去探索、实践,从而发展智力;而学生学习兴趣又是建立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之上的。特别是小学生,怎样激发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可以算是小学教师的首要任务之一。或许小学里,我们不用教与学生非常多的课本知识,但是我们一定要努力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与此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各方面的兴趣爱好。

再次,要有奉献精神。教师应该不愧于“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这样诗句的赞颂。为了教育事业,不惜一切,不顾一切;不求索取,只求进取;尽心尽力,尽职尽责;一切为了学生,也为了学生的一切;忠诚于教育事业,真诚的做到“捧出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再者,小学教师要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万花筒”。教师才艺多,对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早期开发学生的潜能是十分重要的。“万丈高楼平地起”小学生从小有一个良好教学环境,接受良好的教育,打好扎实的基础,这对学生将来不如高一级的学校和走向社会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小学教师的才艺越多,知识越渊博,对社会的贡献就会越大。

最后,要与时俱进,并且要不断进行教学创新。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获得新的信息和技能,获得新的意识,新的观点和新的价值,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教育事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环境和对象进行创新性活动。在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等方面,在前人已有的经验和结论基础上,要有所探索、有所总结、有所超越。

总之,作为一个新世纪的小学教师,站在教育行列的起点,肩负着培养人才之重任。不仅要具备各种教学才能,精通各门教学艺术,还要善于挖掘学生的潜能,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既要修身养德,敬业爱岗,让耐心、爱心、恒心、上进心融为一体;又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教职工育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以上是我对小学教师应具有的素质的了解。针对上述,我想作为一个小学教育(英语)专业的学生,我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始终保持强烈的求知欲

随这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和各种儿童读物的普及,再加上小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他们的知识已远远超过其年龄界限。他们喜欢思考,有自己的见解,也有提不完的问题,渴望能得到成人的解答。而教师是他们心目中最有威信、最有学问的人,自然成为他们经常提问的对象。教师有广泛的兴趣爱好、渊博的知识,才能深入浅出地回答孩子们提出的各种问题,在满足他们的求知欲的同时点燃智慧的火花。如果教师对孩子的问题一问三不知,不仅起不到“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而且有损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还有一句老话: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所以,我要广泛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学着去关注学生们关心的话题,这样,以后我才能更好地与学生沟通,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同时,由于小学生活泼好动、爱唱爱跳,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所以我要培养自己广泛的兴趣爱好,是自己变得多才多艺,这样才能更好地知道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培养他们的兴趣,使他们快乐地学习。在大学里,我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争取获得更多的荣誉,如奖学金、优秀学生、优秀毕业生,还有各个跟专业有关的证书等等,为自己3年后找工作做铺垫。还有我要加强对英语的重视程度,虽然小学老师不需要很高的英语水平,但是我绝不能松懈,我要完成自己的英语目标。

二、学习良好的教师情感品质

小学生知识经验少,是非观念差,生活经验欠缺,他们不仅需要教师在学习上的耐心教导,行为品德上的耐心引导,而且需要在生活上的细心关注。在生活上,有些学生已经能够独立,但是仍然会有一部分学生需要关爱与呵护,这就需要教师细心观察,发现学生生活上的困难,并且给予帮助;在学习上,学生们水平参差不齐,这就需要教师用一颗耐心一遍一遍的教导,真正做到“诲人不倦”。在观念上,小学生的思想不够成熟,缺乏是非判断力,这就需要老师循循善诱,使他们不至于走入歧途。这些,看上去都是挺简单的,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我发现真正做到爱心、耐心与细心并举,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我要一步一步来,在实践中反省自己,在反省中逐步培养与提升

三、控制自己的情绪,科学地教育孩子

首先,教师要有完成教育任务的坚定意向,这是他们完成教育任务的保证。这种意志品质是与他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相联系的。其次,教师的沉着、自制,会有效的影响儿童的意志品质。小学生总是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行为问题,如,任性、不遵守规则、不听从规劝、违背教师提出的要求,同伴之间不能友好相处等,教师要善于调整、控制自己的情绪,处事冷静,以平和的态度对待学生,同时耐心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如果教师缺乏自制力,用粗暴地方式对待学生,例如讽刺挖苦,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这不仅伤害学生的情感,而且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教师地喜怒无常对学生是极为有害的,容易使一些学生去窥测教师情绪地“晴雨表”,形成两面派行为方式,从而影响特们个性地健康发展。曾经,我看到过有些小学教师对自己的学生非常严厉,动不动就骂,甚至打。这致使很多小学生都非常怕老师,他们做任何事都小心翼翼。我还听一些小学生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一个老师是不打人的。当时,我真的很寒心。我在想难道我以后也会是这样子嘛。不行,我一定不能。从现在开始,我要认真学习教育教学法,学会执着、沉着与自制,用正确的方法来教育我未来的每一个学生。

四、努力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首先是敏锐细致的观察力。从现在开始,我要认真学习并研究小学生的心理及其心理的外在表现,然后多多去观察一些小学生,试着去分析他们的心理,提高自己的观察力。再者就是创造性思维能力。我要好好利用大学的时间,多去挑战新事物,并在这过程中大胆地去创新,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其次是生动、流畅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师必须要具备一定的口头表达能力,可以说这是最最重要的。在今后的学习生活里,我要抓住一切可以在大众面前讲话的机会,无论是班级还是社团,还是其它一些场合,一步一步提高表达能力。最后就是组织管理能力。我知道我以后肯定会选择当班主任,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很幸运,在大二这一年,我将担任湖学研究会的会长,这是一个非常能锻炼人的机会。我要好好干,在尝试中积累更多的组织管理经验。虽然他跟管理一个小学班级有点差别,但是也能够在其中学到很多有用的。

篇(2)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党的大和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314”总体部署和国发〔〕3号文件要求,坚持“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政务公开基本原则,围绕“五个建设”、“新城建设”等重点工作,促进依法行政、深化阳光政务,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好务。

二、政务公开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进一步加大政务公开工作力度。推行政务公开,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是适应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需要;是坚持和发展人民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有效方式;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是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内容。各镇街、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政务公开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强组织领导,统筹规划,周密部署,狠抓工作落实,把推进政务公开工作作为行政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责,与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相结合,把政务公开的各项要求融入到业务流程中,形成分工负责、整体推行的工作局面。

(二)完善政务公开工作体系。明确政务公开主体为:区政府及所属各部门;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法律法规授权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以及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企事业单位。调整完善领导机制,落实各镇街、各部门工作机构及责任人,建立全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登记册,并向社会公开。制定完善我区的《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制度》、《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制度》及《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制度》。

(三)切实做好“五个”建设、新城建设等重点工作中的政务公开工作。要突出“大干之年”这一中心,紧紧围绕“一大带三大”等重点工作,加强对“五个”建设、新城开发建设、扩大开放、产业结构调整、城乡统筹、政府性投资项目等有关情况的公开。将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重点工作的情况主动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

(四)大力推进决策公开。进一步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坚持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逐步推进决策过程公开。坚持专家咨询和评估制度,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进行科学论证。拓宽群众参与渠道,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实行预公开制度,广泛听取意见,并向社会公布意见采纳情况。落实和规范听证制度,坚决防止听证过程中的形式主义。

(五)积极推进工程建设领域信息公开。认真落实中央和我市在工程建设领域信息公开的有关规定,切实把公开透明原则贯穿于工程建设项目规划、审批、核准、实施、监管以及资金管理使用全过程。建立健全项目信息公开目录,制定相关标准和程序,健全和完善考核评估和监督机制,着重解决好建设信息不透明、公开不规范等问题。通过多种形式,主动公开项目资金种类、数量和使用情况,发挥社会监督作用,严防个人决定大额度资金使用和重大项目安排。

(六)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认真贯彻落实区政府《关于建立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制度工作实施方案》,严格设定自由裁量权行使程序,压缩自由裁量空间,对裁量幅度分档设置,细化标准,向社会公开,并加强对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七)加大主动公开力度。主动公开是政府信息公开的主要渠道,是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政府信息的根本途径。修订完善各镇街、各部门信息公开目录。各镇街、各部门要按要求将机构职能类、政策文件类、行政决策和执法类、工作动态类、社会服务类等信息在政府门户网站公开,并鼓励和引导群众对其进行评议和监督。

(八)妥善处理依申请公开。制定《区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制度》及依申请公开工作流程

篇(3)

以国家重大需求为牵引,以机制体制改革为核心,以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为载体,以创新资源和要素的有效汇聚为保障,转变高校创新方式,提升高校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创新能力。突破高校与其他创新主体间的壁垒,充分释放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的活力,大力推进高校与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地方政府以及国外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探索适应于不同需求的协同创新模式,营造有利于协同创新的环境和氛围。(三)协同创新中心类型。

根据“2011计划”重大需求的划分,协同创新中心分为面向科学前沿、面向文化传承创新、面向行业产业和面向区域发展四种类型。

1.面向科学前沿的协同创新中心,以自然科学为主体,以世界一流为目标,通过高校与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国际知名学术机构的强强联合,成为代表我国本领域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水平与能力的学术高地。

2.面向文化传承创新的协同创新中心,以哲学社会科学为主体,通过高校与高校、科研院所、政府部门、行业产业以及国际学术机构的强强联合,成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主力阵营。

3.面向行业产业的协同创新中心,以工程技术学科为主体,以培育战略新兴产业和改造传统产业为重点,通过高校与高校、科研院所,特别是与大型骨干企业的强强联合,成为支撑我国行业产业发展的核心共性技术研发和转移的重要基地。

4.面向区域发展的协同创新中心,以地方政府为主导,以切实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重点,通过推动省内外高校与当地支柱产业中重点企业或产业化基地的深度融合,成为促进区域创新发展的引领阵地。(四)实施范围。

面向各类高校开放,以高校为实施主体,积极吸纳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地方政府以及国际创新力量参与。(五)实施周期。

“2011计划”自2012年启动实施,四年为一个周期。教育部、财政部每年组织一次“2011协同创新中心”的申报认定,通过认定的中心建设运行满四年后,教育部、财政部将委托第三方评估。二、实施原则(一)统筹部署,分层实施。

各类高校应按照“2011计划”的精神和要求,积极组织开展协同创新,加快机制体制改革,提升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重大需求的能力。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制订校级协同创新计划,先行先试,积极培育。鼓励各地设立省级2011计划,结合当地重点发展规划,吸纳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组建协同创新体,建立协同创新机制,营造协同创新环境氛围。发挥行业产业部门的主导作用,利用行业产业部门的资源与优势,引导和支持高校与行业院所、骨干企业围绕行业重大需求开展协同攻关,在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突破。在此基础上,国家每年评审认定一批“2011协同创新中心”,形成分层实施、系统推进的工作机制。(二)分类发展,择优支持。

根据不同需求协同创新的任务和要求,分类型开展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坚持“高起点、高水准、有特色”,明确有针对性的建设要求、准入条件、评审标准、管理机制以及绩效评价工作体系。在高校、地方、行业等前期充分培育的基础上,每年择优遴选出符合“国家急需、世界一流”要求、具有解决重大问题能力、具备良好机制体制改革基础的协同创新体,认定为“2011协同创新中心”。

(三)广泛聚集,多元投入。

促进各类创新要素的有机融合,充分汇聚现有资源,积极吸纳社会多方面的支持和投入。面向科学前沿和文化传承创新的协同创新中心,要充分利用国家已有的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的资源和投入,形成集聚效应;

面向行业产业发展的协同创新中心,要发挥行业部门和骨干企业的主导作用,汇聚行业、企业等方面的投入与支持;

面向区域发展的协同创新中心,要发挥地方政府的主导作用,整合优质资源,吸纳社会支持,建立地方投入和支持的长效机制。在此基础上,经评审认定的“2011协同创新中心”,国家可给予相关政策倾斜和引导性、奖励性的资金支持。三、计划管理

(一)领导机构。

由教育部、财政部联合成立“2011计划”领导小组,负责顶层设计、宏观布局、统筹协调、经费投入等重大事项决策。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规划设计、组织实施、监督管理等工作,办公地点设在教育部。

(二)专家咨询委员会。

由来自有关部门、高校、科研机构、行业企业、社会团体以及国际的知名专家组成“2011计划”专家咨询委员会,为重大政策、总体规划、评审认定、监督评估等提供咨询。

(三)第三方评审、监督机制。

引入相对独立的第三方评审、监督机制,开展论证评审、定期检查和阶段性评估等工作,充分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要求。

评审专家选取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在国际上具有较大影响、国内具有较高威望的战略科学家;

长期从事教育、科技、文化、经济以及其他社会事业行政管理的知名专家;

具有国际视野、熟悉国内发展状况、有较深学术造诣的国内外专家;

同时,评审专家还必须对协同创新有较深认识和了解,为人公正,精力充沛。四、实施方式

“2011计划”的实施分为培育组建、评审认定、绩效评价三个步骤。(一)培育组建。

依据计划实施原则,由地方政府、主管部门以及行业产业和高校组织前期培育。重点开展协同创新方向确定、协同创新体组建、创新资源与要素汇聚、创新环境与氛围建设等,逐步形成协同创新的新平台和新机制。

1.确定协同创新方向。从国际科技发展前沿和国家、行业、产业、地方的重大需求出发,结合高校自身的优势与特色,确定协同创新方向。方向选择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战略性和前瞻性,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充分体现科学研究与国家需求的紧密结合,体现多学科的交叉融合,避免成为单纯的研究项目。

2.组建协同创新体。由高校牵头,积极吸纳国内外优势力量,形成强强联合的协同创新体。建立实质性协同的组织管理机构,并结合协同创新体的特色与能力,切实地选择协同创新的模式与类型。制定整体实施路线,明晰各方职责,确定具体分工,建立协同创新的新平台。

3.汇聚创新要素与资源。发挥协同创新的聚集作用,充分利用现有国家、行业等方面的资源,积极吸纳地方、企业以及国内外社会的支持与投入。以人才作为协同创新的核心要素,加快与基地、平台、资本、信息、成果、仪器设备等创新要素的整合,形成协同创新的新优势。

4.构建创新环境与氛围。结合协同创新目标与任务的要求,系统设计机制体制改革,创新人员聘用与考评方式,完善高校学生培养机制,建立有组织创新、协同管理、资源整合与成果共享等制度体系,形成有利于协同创新和解决国家重大需求的长效机制。(二)评审认定。

在培育组建并取得明显成效的基础上,教育部、财政部按照组织申报、专家评审和综合咨询的程序,每年认定一批“2011协同创新中心”。

1.申报条件。

(1)方向选择应符合重大科学前沿或国家、行业产业和地方的重点发展规划,协同创新模式选取合理。

(2)已建立了实质性的协同创新体,各方任务明确,职责清晰,建立了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协同机制和形式,形成了良好的协同创新氛围。

(3)从协同创新的实际出发,在组织管理、人员聘任、科研考核、人才培养、资源配置等方面开展了有效的机制体制改革,方案具体,措施得当,进展顺利,成效明显。

(4)按照新的人才选聘机制,已聚集了一批国内外优秀团队,具备解决重大需求的能力和水平,所有聘用人员不得在其他协同创新中心兼聘。有充实的科研任务,主持承担了一定数量在研国家、行业、地方以及企业等方面的重大项目。有效地整合了相关的各类创新要素,形成了较强的资源汇聚能力,相关各方面的支持落实到位。

(5)牵头高校和主要参与高校,协同创新方向依托的主体学科须为国家重点学科,并建有运行良好的国家级或教育部重点科研基地,具备组织开展协同创新的能力和实力。在基础设施、研发平台、仪器装备、日常运转等方面,能够为协同创新中心的有效运行提供良好的支撑与保障。

2.评审程序。

(1)组织申报。采取限额推荐的方式,经牵头高校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送到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对申报材料进行形式审查。其中,区域发展类协同创新中心,须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和推荐,教育部直属高校可直接报送领导小组办公室。

(2)专家评审。经形式审查合格后,领导小组办公室委托第三方按照申报的类型,采取答辩的方式对申请认定的协同创新中心进行评审。评审专家组按一定比例择优提出建议名单,并形成专家组评审意见。

其中,科学前沿和文化传承类协同创新中心的评审,以学术同行和管理专家为主体,积极吸纳科研院所和境外专家参与;

行业产业类协同创新中心的评审,要充分发挥行业产业部门、企业管理和研发人员的作用;

区域发展类协同创新中心的评审,要突出地方政府、骨干企业与同行专家的有机结合。

(3)综合咨询。由“2011计划”专家咨询委员会负责,采取会评的形式,在听取汇报、审阅材料和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提出咨询意见。

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专家评审意见和综合咨询意见,提出拟认定的建议名单,报领导小组审议后,批准认定为“2011协同创新中心”。

3.评审要求。

除上述申报条件中提出的共性要求外,针对不同类型协同创新中心,设定具有针对性、特色化的评审标准。

(1)面向科学前沿的协同创新中心。

――符合科技前沿发展的趋势,且我国在该方向的研究具有较好基础。协同创新体组建合理,能够代表我国该方向的最高水平,具备冲击世界一流的基础与能力。

――已经开展了行之有效的机制体制改革,探索建立了符合国际惯例的知识创新模式和运行管理机制。

――已经吸引和集聚了一批国内外一流的人才与团队,队伍结构合理,规模适度,主要负责人在国际学术界有较高的声望和影响力。

――牵头高校以及主要参与高校,依托的主体学科原则上应进入esi学科排名的前1%,并建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科学研究中心或优秀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面向文化传承创新的协同创新中心。

――符合国家文化体制改革的要求和文化事业发展的重点规划,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需求。协同创新体组建合理,能够代表我国该方向的最高学术和人才培养水平。

――结合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特色,在人员聘用考评、人才培养以及管理运行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机制体制改革,建立了跨学科、跨高校乃至跨部门、跨地区的协同机制。

――已吸引和集聚了一批国内外一流的人才与团队,结构合理,规模适度,任务明确,分工具体。主要负责人具有较高学术威望、较强的开拓意识和组织协调能力。

――牵头高校以及主要参与高校,在该方向上应具有较强的学术积淀和较明显的学科优势,依托的主体学科应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并已建有相应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

(3)面向行业产业的协同创新中心。

――切合国家及行业产业的重点发展规划,协同创新体组建合理,有良好的长期合作基础,得到行业产业部门的充分认可和有力支持。

――已开展了富有成效的机制体制改革,初步形成以任务为牵引的人员聘用机制和产学研用融合发展、有组织创新的模式。人才队伍结构合理,分工明确,职责清晰,主要负责人在行业产业中具有较高声望和影响。

――牵头高校以及主要参与高校,须在行业产业内具有明显特色和行业企业的影响实力,依托的主体学科应处于国内领先行列,并建有相应的国家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等研发基地。

――参与企业、研究院所等应是行业内领先、影响力强,具有较好研发基础和对重大技术创新的需求与接受能力。有效地聚集了多方资源,得到了参与企业的实质性投入。

(4)面向区域发展的协同创新中心。

――符合地方产业和社会发展的重点规划,协同创新体组建合理,并拥有良好的长期合作基础。牵头高校在该方向、该地区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具备协同创新的牵头实力,参加企业应具有一定规模和较强的产业影响力。

――已开展了相关的机制体制改革,初步建立了社会化的人员聘用与流动方式,形成了持续的技术创新与技术转移新模式,改革成效明显。

――牵头高校依托的主体学科应切合区域发展的重大需求,并建有相应的国家级或教育部重点科研基地。

――得到省级协同创新的支持,在支撑区域创新发展中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并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三)绩效评价。

“2011协同创新中心”坚持动态、多元、融合、持续的运行机制,建立由协同创新体以及其他方面代表组成的中心理事会或管理委员会,负责中心重大事项的决策。中心实行主任负责制,设立相应的组织和管理部门,全面负责中心的运行管理。中心成立科学(技术)咨询委员会,负责把握学术方向、指导人才培养、参与人员遴选、推动国内外合作等。牵头单位应充分整合多方资源,在人、财、物等方面为中心提供必要的支撑和条件,在政策和资源配置等方面给予必要的倾斜,以确保中心的良好运行和预期目标的实现。

加强对“2011协同创新中心”的目标管理和阶段性评估,建立年度报告和周期评估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年度检查以协同创新体自查为主,牵头高校应在每年年初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交中心上一年度的进展报告。中心运行满四年后,教育部、财政部委托第三方组织评估。建立绩效评价机制,对于成效显著、评估优秀的中心,可进入下一周期的实施。对于评估不合格的中心,国家将要求其整改或予以裁撤。五、支持措施(一)政策支持。

经批准认定的“2011协同创新中心”,依托高校应在自身现有的条件和能力范围内,给予中心充分的政策支持与保障。在此基础上,国家、地方将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给予中心新的、更大的政策支持力度,使之成为有利于协同创新的政策汇聚区,成为高校改革优先发展的实验区。

1.在人员聘用与评价制度、人才培养机制、招生模式以及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方面,赋予“2011协同创新中心”改革的相对自主权。

2.在研究生招生、优秀人才计划、公派出国学习和交流等相关资源配置方面,给予“2011协同创新中心”重点和倾斜支持。

3.在组织申报国家相关科技、文化、人才以及行业重点任务时,给予“2011协同创新中心”优先支持。(二)经费支持。

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资金,对经批准认定的“2011协同创新中心”,可给予引导性或奖励性支持,主要用于协同创新中心开展协同创新活动和形成协同创新机制直接相关的开支,不得用于与协同创新中心无关的支出。具体开支范围和资金核定办法由财政部、教育部在资金管理办法中另行规定。

牵头和参与单位须严格按照国家财政的有关规定,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监督和管理,专款专用,不得挤占、截留和挪用,并接受财政、审计等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情况将作为中心年度检查和阶段评估的重要依据。一旦发生违规违纪现象,将从严从重处罚。情节严重的,可直接撤销“2011协同创新中心”。六、其他

“2011协同创新中心”运行管理办法、资金管理办法、评审认定办法、绩效评价办法等另行。

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类型:

xxxx协同创新中心

实施方案(试行)

主管部门(公章):

牵头单位(公章):

联系人:

联系电话:

传真:

二o一年月日

信息表

中心名称

中心类型

科学前沿 文化传承 行业产业 区域发展

推荐部门(可多个)

牵头

单位

情况

单位名称

牵头人

姓名

年龄

职务/职称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主要

参与

单位

培育

组建

情况

包括:协同创新体构建与分工、已开展的机制体制改革、资源汇集与获得的支持情况以及取得的主要成效(限500字内)

起止时间

下阶段

主要

任务

包括:新的机制体制改革重点、可新增资源与支持情况、人才引进与聘任以及主要研究计划等(限500字内)

拟申请国家

政策与专项

经费支持计划

概述(2000字内)1.建设背景2.总体目标与重点任务3.前期培育组建情况4.下阶段计划开展的重点工作5.预期成效与社会贡献一、建设依据、背景与意义1.1协同创新方向选取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1.2该方向国内外现状与发展趋势

1.3我国在该方向科技创新面临的主要机制体制问题

1.4开展协同创新的迫切性与可行性

二、总体目标与重点任务

2.1近中期发展目标

2.2整体发展思路

2.3重点建设任务

三、申报基础与培育组建情况

3.1牵头和主要参与单位的已有基础与影响力

注:在人才、学科、科研等方面的基础和代表性工作

3.2协同创新体的基本形式、主要构成与任务分工

3.3已开展的体制机制改革和主要措施

3.4人才队伍建设情况

3.5创新要素的汇聚情况

注:包括国家级或教育部重点平台、基地整合,现有用房、仪器设备、图书资料、后勤保障等基础条件

3.6已获得的相关支持情况

3.7前期培育取得的其他主要成效

四、下阶段计划开展的重点工作

4.1新的机制体制改革计划与措施

4.2拟开展的主要研究计划与重点任务安排

4.3人才队伍建设和学生培养计划

4.4新的资源汇聚计划与措施

4.5实施周期与年度计划安排

五、中心组织管理保障与政策支持

5.1组织机构与职责

5.2管理运行方式

5.3骨干人员介绍

六、政策支持与保障

6.1已建立和落实的相关配套政策与措施

注:包括部门、行业、地方、高校等已给予针对性的政策支持以

及已有的各类国家级基地和教育部平台等

6.2希望国家给予的政策支持

七、经费需求与筹措方案

7.1总体经费需求与测算依据

7.2经费筹措及落实情况

注:部门、行业、地方、企业、985工程、211工程以及高校自

筹和其他方面的投入等

表1:

来源

支持方式

(含项目名称)

金额

(万元)

支持

年限

可使用的

主要范围

7.3专项经费总体使用计划

注:须扣除筹措经费中可解决的部分后,详细说明中央财政专项

资金的总需求和使用计划、年度需求和使用计划以及协同创

新体间的分配计划等。

八、预期成效

8.1科技产出

8.2人才培养

8.3学科发展

篇(4)

暑假一个多月自由支配时间是新高三学生狠抓基础,促进能力提升的良机。高一、高二所学的高中英语八个模块涵盖高中英语基础语法项目和基础语言知识,暑假中,新高三学生可以针对模块中各单元进行系统复习,抓重点、攻难点,适度操练,必能巩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从XX年高考试题来看,词汇量多少、知识面宽窄直接影响语言能力的发挥,因此,充分利用暑假,梳理高中英语必修的八个模块词汇、语法和句型至关重要。新高三学生除了加强记忆,理解,学会正确使用,还要学会辨析,掌握构词法和拼写规则,这样既可有效扩大词汇量,又能提高阅读速度,正确把握语篇意思。基础语法方面,必修的八个模块中出现的语法,特别是高考必考的语法项目,如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代词、名词性从句、状语从句、定语从句、虚拟语气等等,都是新高三学生暑期必须复习、掌握和巩固的语法项目,对常考的时态、语态、语气以及情态动词、非谓语动词等都要进行细致复习。复习时务必用心领悟,相互联系,有效整理和归纳。做自测题时,要根据自身学习状况,先学后练,确保效果,避免劳而无功,自丧信心。基础差的同学,可选择先巩固基本词汇,基本句型,掌握基本交际要领,然后再进行适度拓展。

二、听说读写,为提升能力提供保障

篇(5)

通过专家教授的讲解引领,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促使自己向专业化方向发展,从而适用“新教育”“新技术”“新课堂”的要求。

二、研修目标

1、提高自己对信息技术应用在及各科教学中应用的理解能力和操作能力。

2、能结合有关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针对语文及各科教学不断和总结,提高自身的专业发展能力。

3、转变固有的教育观念,与新时期的教育观念保持一致。

三、研修方式

1、认真聆听专家们的教授,虚心向专家及同行请教

在学习中对专家讲解不明白问题和教学中的困惑,及时上网查询并向同行请教,努力向寻求专家帮助解决。积极参与研修班的各项研讨活动,努力向各位学员交流学习,拿出自己的问题请教各位学员,与各位学员共同探讨。

2、在学习中总结、反思,在总结、反思中提升

加强业务学习与进修,主动关心国内外及周围教育信息和专业理论,每周至少抽出几个小时,并通过多种途径提升自己的思想和技能水平,如各种信息技术教学相关的刊物、多媒体技术、观摩、听讲座,上网等,汲取信息技术的新知识、新技能。⑴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充分利用网络优势,积极参与在线研讨。⑵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合理利用软件、数字教育资源,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自己的课堂效率。⑶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有效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⑷利用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养成网络学习习惯,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积极学习

俗话说“长到老,学到老”,我决心珍惜这次培训提升机会,认真遵守培训能力提升工程的各项要求,每天挤出时间上网学习,专心听讲,认真聆听专家,并做好必要的记录。无论专家报告何种风格,都坚持在最快的是时间内调整思路,融入专家讲解思路,内化成自身的知识,弥补自己专业知识的不足。积极参加教育科研能力研修,树立教研科研意识,把研修和教育科研紧密结合,并拟写质量较高的教学反思、教学或者教学设计与同事交流,把问题作为课题研究,积极参加教育系统组织的教科研成果征集活动。

三、具体

1、上课期间每天利用1至2小时登陆网络研修平台(假期可以每天适当延长3至4小时),认真完成培训期间各项任务及作业。

2、认真聆听专家们视频讲座,做好笔记,并把理论运用于实践,提高自己业务水平。

3、培训期间多与同行研讨交流,取长补短,不断总结和反思,力争让信息技术更好的服务我们的教学。

篇(6)

陇南市西和县城关九年制学校 王文战

国培计划(2015)—甘肃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从2015年12月24日开始以来,我就积极参与,认真配合,完全按照研修计划的时间规划,与2016年1月4日进行了学前测评,并将测评结果以截图的方式提交到研修平台;2016年1月8日开始,认真聆听了西北师范大学教授郭绍青讲解的《信息技术引发的教育教学变革》《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研制说明》等两门教师专业发展类课程的微课视频,也积极参与到各位同仁们的讨论之中,还能够认真完成作业;2016年1月15日开始,努力学习和认真聆听了西北师范大学教授赵健老师讲解的《多媒体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初级)》(必修)、《微课设计与制作》(选修)和吴文春教授讲解的《多媒体图像素材加工与处理》(选修)共计三门技术素养类课程的文献资料和微课视频,并且积极参与讨论,认真完成作业;2016年1月22日开始学习和聆听了《交互多媒体环境下的初中历史教学》为主的综合类课程的文献资料和微课视频,并根据课程要求积极参与讨论,认真完成每一环节的作业;2016年2月23日开始,学习和聆听了《技术支持的初中历史课堂导入》(必修)、《技术支持的初中历史课堂讲授》和《技术支持的初中历史课堂总结与复习》(选修)等三门专题类课程,积极参与课程的讨论和认真完成每一阶段的作业任务;2016年4月1日开始,根据每一阶段的学习和实践,再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际,撰写培训总结。在这半年多的学习培训中,我认真聆听了专家教授们的讲座,感受着他们的激情和幽默、亲历着他们的教育智慧和幸福,使我受益非浅。在我的十七年教育教学工作经历中,在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上虽然有了一套自认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经验。但是通过培训学习,还是使我领略到了教育教学艺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内涵与境界,也使我认识到在平时教育教学工作的粗糙与不足。我感觉到自己在教育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知识增长了许多,自己的能力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无论是专业理论知识还是教育教学工作经验,都在培训中得到了较大的提高。想想以前在工作中的一些做法,感到自己的肤浅和不足。

在将近半年的培训学习时间里,每天坚持进行理论学习,,晚上完成一些作业,还要努力配合助学老师的工作,积极为班上的同学服务,虽然有点累,但是觉得每一天过得很充实,也很幸福。本次培训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可操作性的新颖的教育教学的培训知识、信息技术与技能,满足了我们对教育教学专业知识的渴望和对信息技术专业技能的需求。现将我半年以来的网络研修培训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

通过《信息技术引发的教育教学变革》的学习,是我认识到新时期的教师在对教育对象实施影响的同时,更要不断地学习教育教学的先进经验,提高自身素质,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将掌握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新时代的教师要从“经验型”向“科学型”转轨,既要有奉献精神,又要有科学的态度;既要有高超的专业技能,又要有高尚的师德,才能做一个既让学生幸福,又让自己幸福的教师。

二、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要讲究艺术和技巧。

通过《多媒体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初级)》(必修)、《微课设计与制作》(选修)和吴文春教授讲解的《多媒体图像素材加工与处理》(选修)的学习,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与学生交往,要讲究艺术和技巧。现在的教育提倡对学生多表扬少批评,多运用赏识教育,但并不是说不批评和惩罚,而是说要会批评和惩罚,才能使学生更好的成长进步。。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要正确适度的进行表扬和批评,使表扬的含金量要高,避免表扬过度,滥用表扬。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主要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三、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学会欣赏,爱护学生,切实做到关注每一位学生。

通过本次网络研修培训学习,让我明白,选择了教育,那就是选择了责任。作为教师,为了让我们的教育更有效果,我们就应该换位思考,善于从从学生的角度审视自己的管理,学会理解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关爱,尤其是学会关爱后进生和一些特殊生(单亲学生、自闭学生、留守儿童)。总之我们要学会善待他们的“缺点”,把每个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使学生从心底里体会到老师的所作都是为了学生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和幸福。还要学会及时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转化角色,做到与时俱进,做一个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教师。

篇(7)

郭田勇:政策改革势在必行

在对宏观经济进行分析时,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表示,中国经济在经过多年的高速增长后,在经历过2011年平稳回落的基础上,2012年上半年继续保持回落态势。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前三个季度,我国GDP增长数据分别为8.1%、7.6%、7.4%,回落态势明显。“即便如此,经济总体依然处于可预见区间之内。”郭田勇指出,当前的经济运行中不利因素与有利因素并存,因此,“政府应该加强宏观调控,才能熨平短期内的经济波动。而宏观调控应该是采取货币政策、监管政策和财政政策三管齐下的措施。”

“未来会依然以稳健的货币政策为基本方向,经济形势以预调微调为主,而非全面转向。”郭田勇表示,为了配合这样的货币政策,政府将考虑存贷比放宽等差别化监管政策。同样,在财政政策方面,郭田勇指出,政府要积极落实好机构性减税政策,减轻企业税负压力,同时,要吸取之前四万亿投资教训,既要加大对钢铁等产能过剩行业的整合力度,又要将投资重点放在投资结构和空间布局的优化上,着力提高投资效果,加大民间投资、人力资本投资和民生投资力度,通过增量投资带动资产存量的调整。

郭田勇认为,中国经济能够保持较高潜在增长水平的关键在于通过一系列机制、体制改革。但目前由于体制的限制,如垄断和管制等,阻碍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因此,未来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激发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根源还在于务实深化相关领域的改革创新。

蔡概还:开拓融资新渠道

“国家和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但是金融是只老虎,管不好容易伤人,而中国当前在金融管控能力方面的能力不是很健全,所以金融创新不能太频繁。”金融法专家蔡概还指出,证券化作为常用的金融创新手段,虽然可以募集资金,但中国当前制度保障并不健全,所以金融市场并不能完全开放。而美国的次贷危机正源于其“高度发达”的金融市场,多次证券化以后,其中一个链条的断裂最终引发了多米诺骨牌效应。

蔡概还介绍说,融资并不等于金融,而信托融资是指通过信托投资公司发行房地产资金信托计划筹集资金。资金信托计划有三种方式,对大企业来说,可以不用抵押物,单单依靠其企业信用来贷款,得到资金;而对于中型企业,则需要适当的抵押物,股权抵押或者财产抵押都行;小企业如过要通过信托来获取资金,除了需要抵押物外,还需要企业实际控制人的连带责任担保或土地担保,才可能顺利得到资金。

蓝庆新:开征房产税制度先行

税收政策作为调节国家经济的重要手段,在房地产调控中也将起到重要作用。但税收制度的制定需要具备相应的前提条件才能保障这一政策的顺利施行。

自从上海、重庆两地开展房产税试点以来,关于在全国范围内开征房产税的传闻一直不断,紧随其后的是各级政府的“辟谣”,使得房产税难逃“雷声大雨点小”的嫌疑。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蓝庆新认为,在我国开征房产税存在不少难点,相关税制的设置也不健全,如果要开征,应该按照国际惯例对房产进行评估。

蓝庆新介绍说,我国在设置财产税时,偏重开发及流转环节,而对不动产保有阶段的税赋较轻。在房地产行业发展迅速的时代,政府很难通过税收来享受不动产增值所带来的收益,而不动产税则解决了这一问题。尤其是对不动产保有阶段征收的财产税,既能使国家享受不动产增值所带来的收益,进而又能提高地方税收收入,完善地方税体系,同时,开征不动产税对财富进行再分配,对减少贫富差距,改善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条件能起到一定作用,并且最终能够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篇(8)

Sharpens the high-school student self-regulation ability the intervention plan――the way which reads through the coach pupils

Zhang Zhiquan

【Abstract】This article (self-regulation) this concept’s connotation as well as the correlation theories frame has carried on the simple introduction to the self-regulative ability; Has analyzed the intervention method which some already existed; Unified teacher’s has designed an intervention procedure in field research some teaching phenomenon analysis and the Paul R. Pintrich theory frame, hoped read the way through the coach pupils to sharpen student’s self-regulative ability, achieved finally promotes the student reading knowledge the goal.

【Key words】Self-regulation; Intervention plan; Reading instruction

1 文献综述

1.1 对自我调节的理论综述。自我调控的定义及实践价值:自我调控能力是指学习者为了达到学习的目标,主动激发并保持自己的认知、行为和情感的过程 (Zimmerman,1989,2002);是一个主动的调控过程,学习者会设定他们的学习目标,然后监控,调整,控制他们的认知,动机和行为,他们的自我调控行为跟学习者的学习目标和环境因素有关(Pintrich,2000)。自我调控行为调节了学习者和学习环境的关系,并且影响了学习者的成就(Pintrich,2000;Pintrich & Zusho, 2002)。

自我调控在教学中的应用有以下一些作用。其一,通过自我调控手段,学生的技巧和能力能在学生的学习成就中充分展示出来 (Zinnerman, 2001);其二,自我调控在教学领域中的应用可以拓宽学生的学习范围,从只关注对以前知识的呈现到真正的学习(actual learning);其三,通过自我调控的监控可以帮助教师更好的解释学生的成就区别,也可以用之来提高他们的学习成就 Schunk (2005)。

1.2 自我调控过程的概述

1.2.1 自我调控过程理论的框架:一些研究者认为自我调控过程是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的自我监督、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的过程 (Bandura, 1986)。Zimmerman (1998, 2002) 在研究中又把自我调控的过程概括为三个阶段,分别为:考虑阶段(forethought phase)目的是为了设立自我调控的目标;绩效控制阶段(performance control)目的是为了关注学习和情感因素;自我反思阶段 (self-reflection)目的是为了对学生自己的学习行为和努力进行回应。

而Pintrich的自我调控的理论框架是在社会-认知(social-cognitive)框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Schunk,2005)。自我调控行为不但有助于调节了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而且影响了学习者的成就(Pintrich,2002; Pintrich & Zusho,2002)。按照Pintrich 的理论框架,自我调控行为发生经历了四个阶段(考虑,计划和激活阶段;行为监控阶段;行为控制阶段和行为反思阶段),每个阶段包含了四方面的自我调控行为(认知;动机;行为;环境)。

考虑,计划和激活阶段。在认知方面可以进行三方面的自我调控干预:对学习者学习目标的干预;对先前知识的干预和对学习者元认知知识的干预。在阅读中制定和调整目标,使目标成为学习者监控和调整阅读活动的标准。学习者先前的知识也可以在阅读中运用用自我提问等方式有计划的被激活,有利于自我调控的顺利进行。Pintrich 认为学习者的目标取向,自我效能,对难易程度的认知,对任务价值取向的认知以及学习者的兴趣爱好等都与动机的干预有关。其中学习者的目标取向是Pintrich理论框架中的中心构造,这与学习者是否能坚持投入学习有很大关系。在指导学习者阅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目标需求对学习者的自我调控能力提高很有帮助。学习者可以通过阅读来判断自我学习能力的高低,又通过对学习能力的认知来判断学习材料的难易程度。在教师的帮助下,学习者了解阅读材料的实用价值等,同时注重培养学习者的阅读兴趣,兴趣越大,任务价值越高,学习者越会自主的投入到阅读任务中。在行为干预方面,Pintrich 认为可以从学习者时间的管理,努力的付出和自我行为的观察三方面进行干预。在阅读中,学习者可以制定阅读时间表,通过自我观察评估自己阅读进程,调整学习行为,决定是否要付出更多的努力等。关于学习环境对自我调控能力的影响会在1.2.2中具体阐述。

行为监控阶段。主要指学习者对自己学习行为及学习结果的关注。在认知方面的监控包括学习者的元认知意识(metacognitive awareness)和对动态的元认知的判断力。在阅读过程中,学习者通过了解自己“知道什么”和“不知道什么”加强自己的元认知意识,并通过对“似曾相识”的知识的厘清展开进一步的自我调控学习。在这个阶段,学习者的自我效能,对学习结果的归因,学习者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焦虑症状影响了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在阅读中学生通过对学习时间的调整,对阅读结果的正向的归因,做出更多的努力等行为提高自我效能,保持兴趣爱好,减少学习焦虑。

行为控制阶段。在行为监控的过程中,学习者需要同时对他们的认知,动机,行为和环境做相应的调整和控制,达到学习的目的。在阅读中可以体现为学习者通过分析判断,继续保留原来有效的阅读策略,或选择更有效的阅读方式。在这个阶段,学习者可以通过积极的自我对话,或对自己良好的学习结果进行自我奖赏来保持自己的阅读动机,同时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处理学习焦虑问题。同时与学生沟通对环境做出相应的调整,如:对阅读材料的内容和篇幅的调整等。

行为反思阶段。在这个阶段发生的判断,归因,自我评估等行为出现在每个阶段每个方面,学习者会随时对相应的学习行为做出灵活调整。

Pintrich理论框架的特点及评价:Pintrich认为自我调控模式具有以下一些特点:(1)这个模式只是关注学习活动中一些需要的范围,并非所有步骤都是必需的;(2)并非学习活动的所有过程都需要有自我调控的四个阶段;(3)自我调控的模式的四个步骤并不是呈线性分部的,它们在学习活动的任何一个阶段都有可能发生;(4)自我调控受到了一些学习环境的影响;(5)自我调控的四个阶段可以是交互发生的,学习者有可能同时经历多个调控阶段 (转摘自Schunk,2005)。

Schunk (2005)认为Printrich设计的理论框架对在教育领域研究和实践自我调控是十分合适的,这个理论框架中不仅包含了与教学有关的因素,而且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在实验室之外的自我调控的复杂性。它已经被很多研究者应用到实际的教学领域中。

1.2.2 影响自我调控过程的其他因素:自我调控行为不仅仅是由个人的认知和动机决定的,它的发生还与周围的环境有关系(Pintrich & Zusho, 2002)。其中包括同伴的影响,教师的帮助,班级文化的影响等。学习者会选择与同伴共同选择学习内容,并共同完成任务(Schunk,2005),但是学习者也会为了逃避“学(lack of competence)”的体验,而回避与同伴的合作或拒绝同伴的帮助(Ryan, Pintrich & Midgley,2001)。Rayan等(2001)研究者发现目标不同的学习者――“求分(performance goal orientation)”和“求学(mastery goal orientation)”对求助于教师的反应不一样,“求分”并且曾经有失败体验的学习者更倾向于回避教师的帮助。良好的班级的学习氛围,会影响学习者个人的学习行为(Ryan, Gheen, & Midgley,1998)。如:整个班级是出于“求学”进行阅读,那学习者个人也更有可能有良好的自我调控行为来帮助投入阅读。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其他因素”在学习过程中很难完全被控制。

1.3 对自我调节的干预计划综述

1.3.1 自我调控的前提条件:一些研究者在实施自我调控计划之前有以下一些假定。首先,学习者必须是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并且他的行为是有助于学习活动的;其次,学习者能对所参与的活动有一定的选择权和控制能力;再次,在自我调控进行之前,要先有学之后的学习表现有评价标准;最后,自我调控的过程是要能够调节个人因素和学习表现的(Schunk,2005)。

1.3.2 具体的干预措施:对自我调控有影响的干预主要是从改变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策略,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估这些方面着手的 (Boekaerts et al., 2000; Schunk & Zinnerman, 1998)。

“学会学习”的干预计划(Hofer, Yu & Pintrich, 1998; Vanderstoep & Pintrich, 2003),主要是从认知和动机的角度来教会学生提高自我监控能力。发展了一个repertoire学习策略方面的干预,包括对信息处理,考试准备,目标制定和时间管理等的策略介绍。这种干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自我效能,降低了考试焦虑症,但是干预是发生在实验室里的而且不是针对某一门具体科目展开的。 Meece, Blumenfeld 和Hoyle (1988)在从学习目的的角度进行干预,结果发现有精熟目标(mastery goals)的学习者会投入更多的精力进行认知方面的学习,比如:会花更多的时间去复习自己不熟悉的知识。Elliott 和 Dweck(1988) 在实施自我调控的干预计划中发现教师对学习者的反馈评价也会影响学习者的自我调控的表现。Meece等和Elliott等的干预措施都只是广泛的对学习者的某一方面进行干预,并不全面。FCL(fostering communities of learning)干预计划提高了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并通过提升自我调控能力让学生的读写能力和相关领域的认知都得到了提高。这个干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并没有并没有配备固定的课程的。这个研究主要是在自然科学方面对学生自我调控的干预(Brown, 1997)。种种研究表明干预计划和自我调控是互为因果的。

1.4 实际阅读教学中的现象:学习者通常很难实现并坚持自主的阅读活动。他们往往对自己的元认知水平不够(Brown,1975),不知如何利用他们已有的学习能力 (Brown,1978),当学生单独学习时,他们往往表现出无法坚持或者不知如何灵活运用学习策略 (Brown, 1997) 。这些行为反过来又阻碍了他们对学科内容的理解,让学习者有“习得无助”的体验(Dweck,1975),此外不知如何发现阅读材料中的兴趣点,缺乏深入阅读的动机都阻碍了学习者自我调控能力的发展。

2 干预计划

2.1 学习者背景:计划实施对象是内地男女同校的普通高中高一第二学期的学生;学习者群体的阅读能力有层次差别,同时又已经学习了一些阅读的学习策略并且有较强的学习动机;学习者不会自主阅读,也较少有机会进行自主阅读;学习者主要是在一个以教师为中心的氛围中进行阅读的。

2.2 实施过程:干预主要通过对学习者阅读活动的指导开展,是学习者的一种课外学习活动。保证每周一次的干预,学习者每周自主的选择学习时间,合作对象,阅读材料和求助对象等。

干预主要先是由教师的帮助(主要按照计划中教师的教学指令进行阅读)下完成第一次的自我调控能力的提升, 在这个过程中 学习者会观察和模仿干预的方式,然后从尝试适应应用干预手段到内化为自预,最后灵活的应用干预的方法,提升自我调控能力,并且随着自我调控能力的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有进一步的提高。。

研究者将分别会在干预计划实施前,实施中(第三个月),实施后(第六个月)进行不同方式的评估,对结果进行分析,并联系实际调整干预计划。

2.3 预想达到的目的:在实施干预计划三个月之后,学习者能在教师的帮助下,按照干预计划坚持小组阅读活动并能很好完成教师所设计的阅读指令;从第四个月开始学习者能逐渐脱离教师的帮助,转而在同伴的合作帮助下继续坚持阅读活动,在这个阶段学习者能自主的对教师所设计的教学指令作相应的修改,来符合自己的阅读需要;小组阅读活动进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学习者预期会表现出较强的自我调控能力,如无需他人(教师或同伴)的鼓励和督促,并且能根据阅读材料和自己的状况自行设计指导阅读的问题。这个阶段的调控是较高层次的,较难实现的自我调控。

2.4 评估手段

2.4.1 教师对学习者的个人表现的评估:教师应该关注对学习者的个人进步进行评估而不是与其它学习者相比较,对学习者完成任务的的表现进行评估(Rosenholtz and Simpson, 1984)。可以通过,观察,记录,访谈等方式进行。

2.4.2 学习者对自己学习表现的评估:用MSLQ(The Motivated Strategies for Learning Questionnaire)的问卷调查进行评估。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自我调控状况(转载自:Schunk,2005)。

2.5 理论结合实际教学现象的干预计划:根据Paul R. Pintrich 的理论框架并考虑到影响自我调节步骤的其他因素,笔者设计了一个干预计划,在真实的阅读活动中进行干预。教师的教学指令是以文件夹的形式事先提供给学习者的。在干预阶段,要求学习者记录每次阅读活动的时间,参与的人员和具体完成了哪些指令,回答了哪些问题,并且每次都写明有哪些困惑的地方或者需要提醒自己下次阅读活动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教师会定期查阅学习者的文件夹并给予及时的反馈和帮助,调整干预指令使干预达到最佳的效果。

2.5.1 考虑,计划和激活阶段:

自我调控的范围自我调控干预

认知 指令1:明确阅读材料中感兴趣的内容并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学习。

指令2:对这感兴趣的内容了解多少?(对模糊的内容通过与他人讨论或自己查资料的方式进行厘清)

指令3:打算用何种方式来进一步学习感兴趣的内容?(可以用记笔记,通过调查、访问等手段来获得知识等)

动机 指令1:想在这次学习中获得什么回报?(争取的到教师高的评价?为了满足对相关内容的好奇心?其他?)

指令2:是否有能力达到自己设定的目标?若不能达到,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进行调整?

指令3:这次的学习任务的难度如何?如果不适中,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进行调整?

(指令2和指令3的调整方式:通过和教师讨论,调整篇幅,降低或提升难度,求助于其他资源等)

指令4:这个学习任务为何令人感兴趣?有哪些重要性?有什么实用价值?(通过学习让我了解了阅读学习和自我调控能力互为因果,我觉得可应用到我自己的学习中)

行为 指令1:制定阅读时间表,合理分配成员的学习任务。(可以在自修课时独立阅读,在双休日的时候进行小组讨论)

指令2:打算如何来评估自己的学习结果(团队成员互相呈现学习的内容,通过测试的方式检查自己的成果)

指令3:定期记录学习进度 (如:记录看了多少页,完成了哪个任务等)

环境 指令1:班级或周围有哪些会影响学习效率? (图书馆是否有足够的资料提供?小组成员是否配合?是否有良好的阅读环境?)

指令2:当学习出现困难时打算向谁寻求帮助?(自己网上查阅?小组讨论?请教老师等)

第一阶段在认知方面,学习者通过对阅读材料相关知识的厘清,有计划的激活先前的知识,激发了学习者的情境兴趣(situational interest),而指令3帮助学习者明确该用何种学习策略继续阅读活动;在动机方面,学习者对阅读材料难易的判断,对自己阅读能力的认知有助于自我效能的提高,对任务价值的认知让学习者更有动力继续阅读,而指令1对学习者目标取向的厘清,不但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目标取向,自我改变认知或者通过教师的帮助改变认知进而改变目标的设定方向(以求学为目的);在行为方面,时间表的制定,学习结果的自我或他人的评定,学习进度的记录等都有利于学习者进一步开展阅读活动;在环境方面,学习者对环境因素的分析和判读可以帮助学习者自己或求助教师来改变环境或改变自己。如当学习者意识到图书馆资料不够时,他可以自己网上查阅,或者寻求教师提供资料等。

5.2 行为监控阶段:主要从动机的监控和行为的监控两方面进行干预。行为的监控发生在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中。

自我调控的范围自我调控干预

动机 指令1:学习过程中哪些因素影响了你的学习效率?(学习时间不够?学习内容越来越难?没有成就感?感到压力太大?)

行为 指令1:是否调整了学习时间(增加阅读时间?选择阅读效率高的时候进行阅读?)

指令2:遇到学习困难时是否有倍努力?怎么让自己继续进行阅读学习?(同伴,老师的督促?)

指令3:是否寻求帮助?为何不想求帮助?怎么解决?(对自己的学习结果无把握,可以求助于老师给出客观的评价或得到积极的鼓励)

学习者通过对自己阅读活动的反思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阅读活动或寻求教师帮助,如当学生觉得没有成就感,感到压力大时,教师就应作出相应的积极的评估和帮助学习者减压等,使干预计划得以继续展开。

5.3 行为控制阶段:主要从认知,动机和行为的控制,进行自我调控。

自我调控的范围自我调控干预

认知 指令:继续利用有效的学习策略,替换无效的学习策略。(列提纲,总结等)

动机 指令:自我表扬,减少焦虑。(在阅读活动顺利完成之后奖励自己一个冰激凌;了解关于阅读材料的考查方式)

行为 指令: 继续坚持,努力学习

5.4 行为反思阶段 (略)

篇(9)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然而,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学困生害怕写作文,不愿意写作文。这一现象通常表现为:一遇到作文课,就愁眉苦脸;逢到考试,就唉声叹气;有的学生为应付教师检查,随意、胡乱地写一通;情况严重的,有的干脆连一句话也不写……总体而言,大多数学困生作文成绩不及格,作文能力基本处于较低层次。

写作教学几乎占语文课程的半壁江山,学会写作则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综合能力。对学困生而言,提升其作文能力更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成功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培养成功心理,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内在潜能,促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成功,体验成功感,从而激发学生形成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的学习动力机制,最大限度地开发潜能,有效地获得学习上的成功。日常教学中,大多数学困生害怕写作,作文能力得不到提升,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些学生缺乏成功的心理体验。因此,要培养和提高学困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其写作成功心理的培养,有目的、有步骤地指导他们去获得成功。

一、加强思想教育,广泛积累素材是学困生作文成功的首要前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根据写作需要搜集素材。”掌握大量素材是写好作文的前提,没有素材就没有作文。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语文教师只有帮助学生解决缺“米”的问题,才能从源头上解决学生因没东西可写而惧怕写作的问题,让学生为写好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为此,教师要引导学困生从写作过程中的切身感受出发,充分认识积累素材的重要性,牢固树立积累意识,养成坚持积累的习惯。

二、深化写作指导,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是学困生作文成功的重要保证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如果学生没有掌握一定的写作技法,写作就会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写出来的文章质量就可想而知。学困生由于没有掌握一定的写作技能,自然就会对作文缺乏信心和动力,写不好作文也就在情理之中。在作文教学中,教师无法直接教给学生写作能力,但可以从方法上加以指导,并使之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1.写作有章法可循,语文教师应重视写作指导

(1)课文是学生写作的典范,教师要善于利用语文教材

除了学习基础知识和分析思想内容外,教师还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课文写作技巧进行深入探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2)充分利用作文课堂主阵地,上好写作指导课

语文教师应重视审题立意、选材组材、构思布局、语言表达等技能指导,并且把每一个写作知识点和能力点落到实处。

(3)做到讲练结合

功夫是练出来的,作文亦如此。作文教学必须坚持有讲必练、有练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改。通过专题训练和综合训练,引导学生进一步运用写作知识,达到融会贯通。在训练中,教师应因材施教,帮助学困生查找写不好的原因,在此基础上积极帮扶,使其真正从心理上感到“我能写”和“我会写”。只有经过合理训练,写作才能熟能生巧。不过,写作训练也要有计划地进行,注意循序渐进,不能过于频繁,防止学生产生厌倦心理。

2.良好的写作习惯是提高写作技能的重要保证

教师要引导学困生平时多读多写,养成编列提纲、反复修改、反思总结的习惯,养成坚持练笔和写日记的良好习惯等等。

三、积极鼓励评价,让其感受成功的愉悦是学困生作文成功的强大动力

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和赞美。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沉重的负担。”古今中外,无数教育家都非常重视赏识教育。如果教师无视学困生写作的进步,总是采用批评、责备与惩罚为主导的评价方式,那么学生接受到这些坏的信息后,就会改变对自我的认知,降低自尊心和自信心。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写作态度和写作水平,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取多元评价。对写得好的学生,要给予充分肯定,并可提出更高的期望;对能力薄弱的学生,更应多激励,少批评,不打击,最大限度地保护其自尊心。一句鼓励或赞扬,能让学困生心灵充满阳光,能够激励他们不断进取,不断探索。

一个人经常获得成功,可以使心理需要不断得到满足,产生情感愉悦,就会萌发进一步努力的欲望。惧怕写作的学生有多次受挫失败的经历,天长日久就产生不能写好作文的主观知觉,对作文反感、厌倦甚至退避。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的写作氛围,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形成积极的心理情境。为让学困生能够经常感受到写作的成功感,激发写作兴趣,教师还应努力创造条件,适当降低对其作文的要求,使每一个学困生都有成功的机会。在学生写作遇到困难时,教师可适时地、恰到好处地给予启发、点拨,甚至和其共同构思、选材或修改,以助其顺利完成写作任务。

实践证明,学困生惧怕写作,作文能力差并不可怕。只要语文教师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法,学生畏惧心理就一定能够消除,写作能力将会得到不断提升。成功心理是作文教学的催化剂。为了学生快乐作文,让我们从培养学生的成功心理开始吧!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文集.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篇(10)

2012年,新疆纤维检验局以科技兴检为契机,充分利用新疆大力发展棉花产业的地理优势、拥有专业纤维检验队伍的技术优势和覆盖全疆各地州市专业纤检机构的管理优势,加大科研工作力度,下大力气投入资金、人员、技术支持,完成了2012年度质检公益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3个、新疆科技厅科技计划4个项目的申报。申报的《机采棉加工工艺对棉花品质影响因素研究》获批为区局2012年重大科研项目,经费25万元。完成科技部中俄合作专项科研《天然彩棉颜色测试技术与标准的研究》申报,该项目成为我局首个与国外合作的科研项目。《新疆棉花仪器化公证检验质量管理信息系统软件》正在申报科技厅成果鉴定。《新疆棉花机械采摘与人工采摘品质差异分析及改进研究》获得国家质检总局国家公益行业科研专项基金项目2013年度备选项目,新疆获批两项,正在审核之中,这是新疆纤检系统首次在科技部、国家质检总局审核通过的科研项目。通过大力扶持科技项目研发,科研能力不断提升,科研成果呈现遍地开花的良好趋势,带动全局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飞速发展,积极推进纤维检验科技工作进程。

着力四项措施,提升综合检测能力

措施一:围绕全局各项职能,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行政管理、业务管理、质量监督、行政执法、检验检测等方面的应用。2011年投入160余万元专项资金组织开发了仪器化公证检验抽验系统,于2011年10月正式运行,2012年1月7日通过专家组的项目验收,并顺利通过了2011棉花年度运行检验,圆满完成抽验工作,所提供的各种数据对全疆各公检实验室工作质量监督和技术指导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中纤局和新疆质监局的认可。2012年又投入150余万元,在全国纤检系统率先组织开发全区纤检系统综合业务管理软件,开发运行后将实现覆盖区本级及全疆18个专业纤检机构以办公、业务、质量监督、行政执法、实验室业务流程管理为核心的全方位、办公自动化业务管理,促进纤检工作科学、有效管理,使信息化建设推动纤检事业全面提速发展。我局还将着手研究开发新疆棉花信息平台、全区棉花公检实验室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等多个信息化项目。通过信息化手段的应用,助力新疆纤维检验综合能力的不断提升。

措施二:加大对检验检测设备的投入,不断加强基础建设,实验室环境大为改善,检测能力逐步提高。2012年,我局筹集700余万元,用于购置检验检测及信息化设备。目前,已拥有HVI 5台(套)、日晒色牢度仪、电子织物强力机等一批高精尖分析仪器,2012年又陆续购置激光细度仪、羊毛细度长度仪、气质联用仪等高精尖检验设备。目前新疆纤检局可开展检测项目六大类121个产品90个参数。已经具备了棉花、毛绒、纺织品、服装、毛毯、茧丝、麻类等产品的检测能力,能满足全区各项检测任务的需要。

措施三:加强技术人才培养力度,全面落实人才强检战略。各单位每年拿出业务收入3%以上作为培训经费,全面落实不同层次的人员培训计划,加强对专业技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的重点培养、培训。以日常工作为载体,立足本职岗位,采取内部帮、请进来和走出去等方式多方面培训学习,大力开展内外培训,提高培训效果。与新疆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成立实习基地、产学研联合开发示范基地,有效提升我局纤维检验科研技术开发创新能力,增强我局人才储备和人才培养能力。2012年借援疆工作契机,在中纤局的统一安排下,全区赴内蒙古、宁夏、河北、山东、江苏、重庆、广州等11个内地院、局累计受援培训55人次。参培人员已逐步成为各地州纤检机构的主要骨干力量,在新仪器应用及项目开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的同志将学习到的管理模式、检测方法应用到本单位的各项管理及检验等工作中,大大提高了检验质量和工作效率,极大地促进了各项工作进展。

措施四:完善内部管理体系,不断提高检验质量。在检验检测工作中加强工作质量管理,严把检验质量关,严格按照检验标准和检验规程要求开展工作,确保检测数据准确可靠。为不断巩固能力建设成果,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和“岗位练兵”活动,通过岗位练兵提升检验质量, 极大地提升了检验检测水平和能力,使纤检工作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技术保障作用。

强化质量监督,提升质量监督管理能力

2012年受国际国内经济复杂环境影响,国内棉价持续下跌,国产棉需求大幅减少、销售困难,为维护新疆棉花品牌,做好棉花质量管理工作,稳定和提高棉花质量水平,我局及早安排、多措并举,加大棉花质量监督检查工作力度。

举措一:为保证全区各棉花加工企业顺利生产,我局积极组织开展了加工企业质量保证能力的审查,强化管理,全面开展全区棉花加工企业质量保证能力审查(复查)和监督抽查工作,确保质保能力审查工作成效。完成了791家棉花加工企业的审查换证工作,并建立健全了全区企业电子档案。会同新疆发改委对65家棉花加工企业的资质认定进行现场抽查。

举措二:积极调研,做好对“无资质”和“一厂多线”企业的管理工作。为推进我区棉花检验体制改革工作,组织各地、州、市纤维检验机构对辖区内的 “无资质”和“一厂多线”企业进行调查摸排分析,建立企业档案,准确掌握我区“无资质”和“一厂多线”企业状况,积极协调发改委向新疆人民政府反映我区“一厂多线”、“无资质企业”和小包棉退市问题,提出解决的建议措施。在国家发改委调研组来疆调研座谈会上也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举措三:加强服务,组织开展企业调研走访,检查落实纤检机构新年度工作准备情况。新疆纤检局组织开展了2012年度棉花加工企业大走访和棉花开检前准备情况调研,对全区17个主要产棉地州市的17个专业纤检机构及120家棉花加工企业进行了为期11天的走访调研、监督抽查,召开座谈会8场次。全面了解和掌握了新棉上市前全疆纤检机构公检前的准备情况和2012年棉花市场趋势,棉花收购、加工、销售动向。

举措四:进一步加强棉花收购、加工、销售各环节的质量监督工作。从9月15日开始,新疆纤维检验局组织全疆纤维检验机构开展了棉花收购加工期间的质量监督工作,要求各地进一步加大棉花收购、加工、销售各环节的监督检查力度,收购环节重点查处收购超水棉、混等收购、混等堆放、不采取有效措施排除异性纤维等违法行为;加工环节重点对于所有未经公检的成包皮棉进行监督检查;销售环节加大对辖区内各二级站、中转站的监督检查力度,重点抽查未经公检的成包皮棉是否存在虚高等级的现象,重点查处公检后的皮棉自行撕毁条码的行为。对辖区内的加工企业、二级站、中转站监督检查覆盖面要达到100%。截至目前,全区出动检查人员1687人次,检查收购站、加工厂831厂(站)次,检查棉农小样563个、69.3万吨,检查籽棉大垛403个、46.8万吨,立案16起,结案4起。

举措五:把好“出疆口”,努力做好出疆棉的质量监督工作。新疆纤维检验局继续会同铁路部门加大对棉花加工企业公检后自行撕毁条码和运输超水棉质量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保证棉花质量和铁路运输安全。各地纤检机构与当地铁路运输部门建立了相应的工作联系机制,及时为铁路部门提供公检企业名单、公检量等信息,并及时派检验技术人员上站为铁路部门提供棉花回潮率检测服务。同时,加大了在星星峡和若羌汽运站出疆棉花的监督检查力度,自新棉上市以来,哈密纤维检验所执法人员在星星峡检查站,对检查中发现的虚高等级、标识不符、货证不符等质量问题,依法进行了查处,通过重点检查是否悬挂条码、是否货证同行,对撕毁条码自检出证的逐批抽样检验等措施,保证了出疆棉花质量。

举措六:积极主动,做好棉花包装材料的质量监督工作。新疆纤检局下发了《关于做好棉花包装材料和棉花用聚酯捆扎带质量监督工作的通知》(新纤质监〔2012〕88号),各地州市纤检机构按照文件精神,加强了棉花包装布、塑料包套、棉花用聚酯捆扎带的质量监督工作。通过前期对包装材料的质量监督,我区包装材料质量状况有所好转。新疆纤检局在近期将组织开展对全区加工企业在用棉花包装材料的专项质量监督检查,对棉花包装布、塑料包套、棉花用聚酯捆扎带质量监督检查中发现的质量问题,将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严肃处理。

举措七:创新工作方法,严厉打击“转圈棉”和公检样品造假行为。2012年的监督检查中新疆纤检局把“转圈棉”和公检样品造假行为作为重点进一步加大查处力度,各地纤维检验机构对辖区内所有公检企业的送检样品的真实性进行不定期突击抽样核查,既核查2012年的新棉样品,又严防将陈棉重新回包送样。凡是发现样品造假的停止其公检工作,并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严厉处罚。新疆纤检局将进一步探索实施对棉花加工企业的远程视频监控。

上一篇: 地震教案 下一篇: 实习生活心得体会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