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5 14:54:4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大学生支教实习工作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9―0081―02
教师数量不足、相当数量教师不能达到双语教师的要求是制约新疆教育发展一大瓶颈,针对这一问题,自治区党委、自治区政府于2006年牵头,组织新疆师范大学和石河子大学试点开展了“自治区大学生实习支教工作”。自2010年起,新疆地区的大学生实习支教规模已维持在每年万余人次,结合新疆目前的教育现状,预计此项工作还将长期开展。大学生实习支教工作虽然已顺利开展多年,并建立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尚存在如下问题亟待解决:
一、进一步认识实习支教的本质和作用
实习支教涵盖实习和支教两个方面。在以前的工作中,教育行政部门过分关注此项工作的“支教”效果,工作的进行和推进都是围绕能够发挥“支教”效果开展。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发现,要做好新疆的教育工作,我们要在完成“支教”任务的同时着重考虑大学生的实习效果问题。新疆实习支教的地点80%以上在南疆四地州(喀什、和田、克州、阿克苏)等农村地区,这些地区条件艰苦,缺乏有经验的教师指导实习支教学生的教学工作,实习支教学生的派出院校也很难派出足够的教师到实习支教地点指导学生的教学实习工作,大部分学生只能自己探索实习规律,难免走入教学的弯路、歧路,降低了大学生教育实习的效果。而这些学生主要来自新疆各师范类院校,是新疆未来教师的生力军,如果他们不能达到较好的实习效果,得不到应有的教育实践锻炼指导,那么从长远来看不利于新疆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在无法改变农村缺乏足够优秀指导教师现状的前提下,只能由参加实习支教工作的派出院校进一步加强实习支教的岗前培训质量和实习支教工作结束后的课堂模拟授课等工作,组织学生开展教育见习和微格教学,力求在实习支教开展之前就能帮助学生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具备扎实的教学技能,在实习支教结束后也能通过课堂模拟教学等工作来修正或巩固学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技能。
二、实习支教的激励措施不足
因新疆地区存在社会稳定状况欠佳和生活条件艰苦等多种原因,致使大学生和学生家长对参加实习支教工作的意愿呈逐年下降趋势。学生逐渐失去参加实习支教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造成实习支教效果不甚理想。针对这一问题,教育行政部门应协同其他部门共同制定行之有效的激励措施,激发学生参加实习支教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善:
1.恢复获得自治区优秀实习支教大学生荣誉的学生可享受在自治区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中加5分、硕士研究生考试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的优惠政策。
2.加大实习支教工作的宣传力度,制作宣传片、美术展、文艺晚会等各类以实习支教为主题的艺术活动,在整个新疆地区形成乐于实习支教、勇于实习支教、以实习支教为荣的良好氛围。
3.调整教师招聘方式,在教师招聘过程中将实习支教经历和实习支教成绩作为教师招聘的参考指标,对有实习支教经历的学生可适当放宽专业限制、年龄限制等硬性条件,对在实习支教过程中表现优异、做出突出事迹和感人事件的学生可考虑优先录取。
三、实习支教工作的沟通协调机制尚需进一步完善
实习支教工作具体运行的两个最重要主体分别是实习支教学生的派出学校和需求学校,两者之间在学生的学科需求、性别和民族结构、课程安排、生活问题等方面应该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调。目前的沟通机制是由实习支教需求的教育行政部门与派出学校进行沟通,而教育行政部门由于工作头绪多、业务量大等原因无法充分了解基层学校的真正需求,造成沟通机制不通畅,不利于实习支教效果的充分发挥。
四、健全实习支教工作的选派机制
目前新疆地区参加实习支教工作的院校有新疆大学、石河子大学、新疆师范大学等师范类学生和维吾尔语言等特殊专业学生,此外还发展了西南大学、西北大学、河北大学等8所省外高校,合计20余所省内外高校,每年约1万余名大学生参加实习支教工作。结合实习支教各地报送的需求情况,我们可以了解到目前的实习支教规模远不能满足各基层学校的需求状况,如新疆和田地区的和田县每学期的实习支教学生需求约350人左右,而能够落实的实习支教人数仅为100人左右;阿克苏地区沙雅县每学期的实习支教学生需求人数约400人左右,而能够落实的实习支教人数仅为150人左右;还有新疆北疆的伊犁州等地由于实习支教学生偏少则没有被列入实习支教的受援地。
针对这一现状,建议大力拓宽实习支教选派渠道,开展多方面的实习支教形式,充分发挥社会潜力。针对很多毕业后暂时无法就业而又有意向从事教师职业的高校毕业生,可制定在农村基层学校参加支教工作2~3年后,即可享受特岗教师等教师招聘考试的加分政策,在支教期间可享受与实习支教大学生同等生活补助和交通补助等待遇。这样既可以缓解实习支教学生不足的现状,同时也可以缓解部分就业压力,起到双赢的社会效果。
五、完善实习支教工作的配套资金
自治区政府每年划拨3000万元左右资金用于保障实习支教工作的顺利开展,具体标准给每名学生和指导教师每月发放400元生活费,给每名学生购买100元保险,并承担每名学生往返交通费400元。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还有如下问题需要解决:
1.学生的生活补助标准偏低。在新疆地区实习支教的地点普遍为农村偏远地区,这些地点经济水平落后,交通不便,生活成本居高不下,现有的400元生活补助标准不能满足学生的最低生活保障,建议将学生的生活补助标准由400元/人/月提高至800元/人/月。
2.指导教师的生活补助标准太低。从高校选派足够的指导教师是保证此项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举措,目前教育厅现行的实习支教指导教师生活补助标准为400元/人/月,远远不能调动支教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致使在选派指导教师时存在较大困难,同时增加学校财政负担,建议将指导教师的生活补助标准由400元/人/月提高至2000元/人/月。
3.学生的往返交通费缺口较大。目前实行的实习支教学生交通费补助标准为400元/人,由于新疆地域广阔,交通费用高,并且要租赁专车为实习支教学生运送行李,大部分实习支教院校要自行补贴较大数额的交通费用,每名学生大约需要补贴400元左右的交通费,这对实习支教的派出学校造成了较大的经济压力,建议教育行政部门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能够将实习支教学生的交通费用实报实销。
在国家大力支持新疆社会、经济和教育等各方面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大学生实习支教工作对新疆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推动作用,结合新疆落后的教育现状,大学生实习支教工作也将继续长期开展。只有在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实习支教院校的通力协作下才能将此项工作做得更好,才能为新疆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更好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斌强,王慧珍.构建“三位一体”的师范生实习支教指导模式[J].教育评论,2014(04).
论文摘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领域,也是教育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观念、重要性、方式方法和如何创新的问题进行了初浅的分析。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领域,也是教育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
1 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只有积极转变观念,才能不断创新。创新就是要以变则变,建立一套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促进高职教育发展的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过程中,一定要贯穿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断适应变化了的形势,从全局上、战略上谋划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路。重点是实现“四个拓展”:即由单向性向多向性拓展、由偏重灌输向注重渗透拓展、由居高临下向深入基层拓展、由单一层次向多层次多侧面拓展。当前,特别要注意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主导作用的同时,深入开展社会实践,大力建设校园文化,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正确处理加强和改进、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努力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加强的基础上改进,在继承的前提下创新。高职教育必须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观念。正确转变由旧到新、由错误到正确、由此片面到全面、由低级到高级的积极转变;从不适应到适应也是一种积极的转变;从墨守陈规到不断创新才是一种大的转变。
2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及正确定位
在高等学校的培养人才过程中,思想政治素质是重要的塑造方面之一,是人最根本的素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如何,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成就的重要标志,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标志。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社会发生了较大的变迁。在这个变迁过程中,政治的、文化的、经济的等各种思潮不断地对学生产生影响,这种影响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因此,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是非常重要的。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继承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优良传统,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办法,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予创造性,增强实效性。
大学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积极、稳定、健康、向上。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国际国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面临有利条件,也面临严峻挑战。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不够适应,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所以要进一步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观念,真正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各项教育工作的首位,努力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确定位就是要摆正思想政治工作的位置,不能把思想政治工作当副业,要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列入党政工作的重要议程,定期研究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要经常研究和分析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状况,要把思想政治教育与教学、科研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同时部署,同时检查。高职院校各单位、各部门要明确各自的思想政治教育责任,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和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把涉及学生的切身利益的问题解决好。坚持和完善听课制度,深入到师生中了解思想动态,通报情况,指导工作,形成领导关心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受益的良好氛围。 转贴于
3 进一步创新工作方法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由理论转化为实际的关节点,其实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现代化。随着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思想政治工作同样要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那就是方法的创新。
一是教育队伍和管理方法的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主体是高职院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广大教职员工都负有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责任。辅导员、班主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具体承担学生的日常思想教育、学业引导和事务管理等任务,是一支特殊的教师队伍。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坚持专兼结合的原则,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充实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并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他们,在政策和待遇方面给予适当倾斜,使他们的实际收入与相应教师的平均水平相当。解决好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教师职务聘任问题,支持他们安心本职工作。鼓励他们钻研本职业务,为他们在业务方面发展创造条件,选拔推荐工作成绩突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骨干攻读思想政治教育相关专业的硕士、博士学位,学成后专职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由原来的辅导员、共青团干部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转向“三育人”,呈现为以专职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专业教师队伍、学校管理队伍和后勤服务人员组成的多维队伍体系,形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共振效应”。
二是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和手段的创新。众所周知,时代在前进,科技在发展,势必引起各种工作手段的变化,现在的高职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加强校企合作。这就要求我们要创新方法和手段,增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坚持学校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既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党团组织的教育引导作用,又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既重视课堂教育,又注重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把思想政治教育融于学校管理之中,建立长效工作机制有效地引导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信息网络的发展,给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手段、方式、条件、效果带来了全新的变化。高职院校应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这也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
三是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要不断创新。宣传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不断提高高职院校广大师生的科技意识和人文素质。增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战斗力。
总之,思想政治工作的不断创新是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领域。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有体制、机制的创新相互支撑,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高职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保障护航。
参考文献
河北师范大学深化课程改革,初步构建起了由公共基础课程、学科专业课程、教育理论课程、教学技能实践课程四大模块组成的新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学生用三年半时间修读完前3个模块课程,再用半年时间到县以下农村学校顶岗实习,接受“全职”岗位锻炼,完成教学技能实践课程模块的学习,强化教育教学技能。
二、对实习支教学生进行全过程跟踪教学指导
为确保实习支教工作取得实效,河北师范大学、实习学校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共同管理和指导实习支教工作。河北师范大学组织不同学科教师教育专家(包括中学一线优秀教师),地方组织教研室和实习学校的指导教师,对实习生进行全过程跟踪指导;实习县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习生到县重点高中参加听课、评课,接受高水平指导。
三、强化实习支教考核管理,提高实习支教质量
实习生在做好见习、实习教学、班主任工作、教育行政工作、课外活动指导、教学实验、社会实践等基础上,还要参加教育调研和科技创新活动,提高科研能力。实习生返校后,各学院对其进行教学验收并给出相应成绩,实习生成绩由实习学校、驻县管理教师、实习生所在学院共同负责评定,按百分比计入总成绩,实习生教育调研和科技创新优秀论文成绩计入附加分。
四、充分利用高师院校教育教学资源开展农村教师置换培训
以“更新观念、传递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素养”为目标,充分利用师大的教育教学资源,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深入开展农村学校被顶岗教师的置换培训工作,培训内容主要围绕中学新课标、新理念、新方法展开,同时开展教学课件制作等教育技术培训;聘请中学名师传授班主任工作技巧,聘请中学名校长介绍校本管理经验;组织学校管理人员、教师到名校考察学习先进的管理、教学方法。河北师范大学组织9个学科的教学论教师宣讲新课标,3年共培训教师1.2万人次。组建了“专业技术人员进万村兴百业活动”专家服务团,选派50名专家、教授到50所实习支教学校进行定点帮扶,一年来举办讲座230场,听评课2400课时,个别指导3300人次。组织被顶岗的农村学校教师免费学习师大课程或到师大附中、附小跟岗进修,先后有近千名管理人员、教师进行了挂职锻炼。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高校教育改革,招生人数逐年扩大,更多的学生涌入大学校园,因此每年提供给市场的大学毕业生的人数远远大于市场需求的人数,导致供求不平衡,且有逐年扩大的趋势;另外,社会的高速发展需要各类优秀的人才,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全面、综合。但是现实情况是大学毕业生的素养还不容乐观,因此与社会的需求不匹配,无法达到社会的要求,这些都导致了大学生就业困难。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高校教育经验,对大学毕业生进行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他们正确地认识自己、客观地评价自己,从而端正自己就业态度,调整就业心态,转变就业观念,最终顺利就业。
一、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一)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以及素质
向大学毕业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以及综合素质,同时还可以激发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忧患意识,让大学生充分认识到就业形势的严峻性,从而早作准备,避免不明确目标、受专业限制以及动手能力低下等原因造成就业难。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还可以帮助大学生培养积极向上的人格特征,比如说乐观自信、善于合作、自立自强、与人为善以及善于调节负面情绪等等人格特征,防止毕业生性格过于内向、或者心理承受能力差、与人交往能力差等原因造成就业失败的现象出现。另外,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还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适时的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创业培训,给予大学毕业生提供就业的新思路和新途径。
(二)思想政治教育树立学生正确的就业观
向大学毕业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助于树立大学生的就业观。现在很多的大学生信奉者“利益至上”的观念,他们在选择就业单位时往往只会关注福利待遇、工作环境等等,根本不会考虑奉献问题。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达到社会与学生“双赢”。一方面,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引导学生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教育学生“以大局为重”,将自身的兴趣、爱好等与国家和社会的需要联系起来,到国家有需要的地方去发光发热,实现社会价值;另一方面引导大学生正确了解自己,客观的分析自身的优、劣势,扬长避短,最终确定适合自身情况的、能够发挥自身优势的岗位,实现个人价值。
(三)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职业道德
向大学毕业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助于培养大学生高尚的职业道德。对于现今的大学毕业生而言,无论他们从事何种工作,他们都应该将职业道德铭记于心,时刻鞭策自己。但是现在有部分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弄虚作假,缺乏职业精神,因此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在他们求职的过程中做到实事求是、讲求信誉,确保大学生能够顺利入职,同时还可以帮助大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确立艰苦奋斗、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以及爱岗敬业、遵纪守法以及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
二、当前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毕业生缺乏奉献精神
由于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不断地追求物质财富,导致人们大都形成了错误的“利益至上”的观念,他们往往在工作中缺乏奉献精神,不自觉地将自己的利益作为首要的因素。比如说,在一个“你会参加西部计划吗?”的调查问卷中,有高达22.5%的高校毕业生直接明确表示“他们不回去西部,条件太艰苦”;有33.7%的学生表示他们找不到工作时会考虑去西部工作;学生不愿到急需人才而又有更大发展空间的西部地区工作这种现象比比皆是。
(二)大学毕业生缺乏敬业精神
据相关报道,目前高校毕业生在工作中出现了或多或少的信用危机,主要体现在部分学生弄虚作假、任意毁约。在调查中发现,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诚实守信”的不满意率竟然高达53.8%,而从企业的访谈看,这些企业也认为大学毕业生最大的问题同样是不守信用,缺少实干精神以及缺少对企业、对工作的忠诚度。
(三)大学毕业生缺乏良好的心理状态
面对现今严重的就业形势,有部分高校毕业生缺乏良好的心理状态,他们不敢在公众表达他们自己;而另外有一部分学生过于自负,他们觉得“自己天下第一”,往往有着过高的就业期望;还有的学生随波逐流,以大众的就业要求来要求自己,人云亦云,错过了最适合自己的工作。再调查过程中,竟然有高达89.7%的学生表示出自己在就业过程中或多或少都存在着沮丧、焦虑以及不安的负面情绪;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企业等用人单位,他们对于学生的抗压能力以及情绪调技能力不满意。
(四)大学毕业生缺乏团队合作意识
如今的大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的生活环境决定了他们大都以自我为中心,没有团队合作精神,集体观念淡薄。在调查过程中,有超过30%的学生在面对“你是否愿意与同学共享就业信息”的问题时,他们选择不会合作或者视情况而定。当企业在招聘时问毕业生是否知道班级其他同学的就业情况时,令人意外地得到了“不清楚”、“不了解”等等答案。
三、加强大学生就业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一)加强实践教育活动服务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实践活动可以增加大学生才干,提高大学生的修养。高等院校应该为当代大学生搭建一个平台,组织大学生参加相关的社会实践等等活动,为大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另外还可以举办一些讲座,帮助毕业生了解到基层工作岗位的实际情况,从而指导学生在基层工作中寻找就业机会,结合自己的优势在基层工作中大展拳脚,同时也要向大学生做好思想工作,让他们做好艰苦奋斗、面对挑战的准备,让毕业生坚定他们的职业方向。
(二)举办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服务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学校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丰富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形式,创造良好的就业指导环境。良好的校园文化活动能够营造一个和谐的校园环境,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更加利于就业活动的开展,达到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目的。其次,良好的校园文化活动还能够起到宣传的作用,学校有很多的媒体、广播等等可以宣传与毕业生相关的就业政策以及就业渠道,就这样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再次,良好的校园文化活动还可以解答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就业能力。比如说,学校可以定期举行各种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优秀简历评选工作等等活动,并有意识地将各种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一一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一一解决这些问题,解决他们在就业过程中的困惑。
(三)充分利用网络服务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是高校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因此高校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知识性、服务性等特点,为大学生的网络就业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帮助。通过学校的网络,可以为毕业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就业信息,同时还可以在网络上开展相关的问卷调查,借机了解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心理状况,加强学校与毕业生之间的交流,并在校园网上单独开设一个版块,用于在线回答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这样更加有助于形成网上与网上相互结合、虚拟与现实相互结合的结业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四)培养专业教育队伍服务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
Innov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for "90s" College Students
YANG Weixue, ZHENG Mingkai
(Zhong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hengzhou, He'nan 450007)
AbstractWith the first batch of "90s" students into the university campus in 2008, until today, "90s" students have become the main force of campus. They are very different from the "80s" both from the spirit or world view and values, present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90s" id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combined with actual work experience, trying to make a study of expand ways to "90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ey words"90s";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education; work style
“90后”大学生以其优越的成长环境,追求新潮,对新生事物的妆受能力受到社会的关注。同时,也由于人们孤僻的个人性格,以自我为主心的处世原则备受诟病。正是由于这种矛盾的存在才使得“90后”大学生不同于“70后”、“80后”具有其自身的特色。而对于“90后”大学生,他们新一代的接班在学生工作中该如何开展工作呢?首先我们要根据“90后”大学生自身的特点来看。
1 “90后”大学生思想特点
思想即首先包括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其次还有法制观、人生理想、社会理想等内容。“90后”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渴望成才,责任心、使命感明显增强。但我们也清楚地看到,一些大学生在社会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和冲击下,观念上、道德上产生了错位和倾斜,使得青年学生的思想也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为:
第一,价值观呈显多元化趋势,大学生素质有待提高。学生中有“哈韩”“哈日”的,有崇尚欧美文化的,还有喜爱传统文化的,总之持各种价值观的都有。
第二,注重效率,讲求速成;重视目标,手段功利。功利行为的增加与当代大学生所承受的社会风气和就业压力息息相关。在就业形势逐年紧张的压力下,“90后”的大学生普遍忧患意识较强。甚至在入党的问题上,许多学生在入学的第一个月就积极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时,但同时裸地表达了其入党的目的是为了找一个好工作。
第三,情感丰富,观念开放。“90后”大学生中,大多数谈过恋爱。他们曾坦言“恋爱是大学的必修课”。在男女交往中,有些学生过分重感情体验、生理要求,而忽视男女双方爱情的义务和道德责任,甚至有个别学生对学校严令禁止的婚前的做法漠然置之,认为这是个人的自由。因此,“90后”大学生入学后要学习的不是恋爱观,而是婚姻观,或者家庭道德、性道德教育。
第四,贫困生自卑感减弱,自立意识增强。在“90后”学生中,贫困生的比例还是比较高的,有些学生生活费依靠自己打零工赚取,而对于学费也有学生通过寒暑假打工来赚得。对于贫困与自卑的认知并不如以往的学生强烈。这一方面使得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放开手脚前进,另一方面也体现在涉及利益的助学金方面争取积极,而退让不足。
第五,民主意识增强,享乐主义盛行。“90后”大学生由于亲身感受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特别是随着我国人民民主法治意识的增强和法制社会的建设,“90后”大学生在公平、公开的程序面前抱有极大的热情,在处理涉及学生利益的事情上,学生非常看重自己的民利。
2 “90后”大学生思想观念形成的影响因素
种种观念表明了“90后”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仍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这与党和国家对于青年学生高素质的思想要求相差甚远,与肩负未来的历史使命所需格格不入。究其原因主要有:
2.1 社会多元价值的影响
“90后”大学生因其处于市场经济改革的重要时期,他们深刻体会着市场经济带来的多元价值观念的冲击。一方面,以竞争为根本的市场经济规则促使大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促使进取观念、平等观念、价值观念、竞争观念的形成和强化。另一方面,由于以利润为导向的市场弊病还给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带来了负责影响。如唯利是图、金钱至上、功利主义等腐朽丑恶的现象沉渣泛起,导致部分大学生过于关注自身生存状况和发展条件而削弱了对崇高精神的追求。
2.2 互联网等新兴媒介的影响
“90后”大学生因其生长环境自然成为了中国互联网民大军中的重要一部分。互联网中,除了在课堂上对各种事物的有限认知,从网络新闻和网友共享与评论中获得更加丰富的内容。所以互联网在很大意义上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
3 “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创新
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应该注重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协调,虚拟方法和现实方法相结合。结合“90后”大学生的特点,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上的创新。
3.1 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协调
显性教育常见于我们对于大学生所开展和教育和影响活动。我们要重视从这些方面去开展活动。“90后”大学生思想活跃却并不成熟。所以,我们应着重找准以下几个关键点:
第一,抓住时机进行正确的政治导向教育,抓好政治教育与政治文化的契合。新生入校时,树立正确人生观与学习观是首要任务。端正入党动机是入党前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切实加强国家法律法规和校规校纪的学习,合理地制定一份计划则是大学四年每个学生心中的自我鞭策。针对“90后”大学生强调追求民主、自由、平等,强调法治,崇尚个人主义至上对于这类政治主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在于“如何避免他们被‘全盘西化’,而是学会正确地将西方政治文化中有利于个人与社会发展的部分吸纳进来,而把不利于发展的部分剔除出去。”①
第二,抓住典型案例进行心理护航。“人的思想问题往往与心理问题联系在一起。因此, 解决学生思想和行为问题,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通过心理透视、了解学生思想的症结。”②针对“9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如速成心态、虚荣心态、自高心态和悲观心态,紧密结合“新生入学适应”、“人际关系适应”、“耐挫力”、“就业辅导”等问题,耐心地开展心理辅导和心理疏导则是大一大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时机。
第三,重视制度建设,培养良好习惯。”90后”大学生重视学生工作的公平、公开和公正。这就要求在涉及学生的奖、助、贷、评先评优等工作都应出台相应的制度,按照学生的思想、学业、文娱、体育等方面进行整体衡量,制度交由学生讨论并确定,最终形成符合学院实际各项标准。通过制度的引导作用减少学生之间的内部矛盾,营造积极向上、互助互学的优良学风。
隐性教育往往不如显性教育目的明确,它是通过社会环境、大众传媒的潜在影响因素对人的思想品德的影响,一般也没有目的性,它的影响结果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③在营造”90后”大学生良好的成长环境则是高校进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机遇。
利用好社团,加强学生社会实践,传承优秀校风。学生社团组织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平台。学校社团一般涵盖了环保公益、文化艺术、学术研究等多个类别,能规模上一般可以覆盖校内大部分院系。通过社团活动结合专业知识知行结合。同时鼓励学生在寒暑假期间自行组团,自拟调查课题,采取旅游、实习、见习、打工、社会调查等各种方式进行社会实践,并通过实践活动,理论联系实际撰写出报告、心得体会等,以提升知行水平。
3.2 虚拟方法和现实方法相结合
(1)用好网络发挥其信息传播作用。随着信息化时代的不断发展,手机现在已经成为”90后”大学生的主要通讯和信息获取工具。“人手一机”已经是现实。利用好QQ、飞信等沟通工具,能够在第一时间将重要的通知、要求传递给学生。利用这种传输途径,特别是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有效地去引导学生,表达党和国家的观念和意见是非常有效的途径。
(2)用好网络媒介,有效整合班级文化。对于 “90后”大学生来说更有亲近感。班级通过博客、微博、社交网络、QQ群能可以有效地整合班级文化。通过及时地更新汇总自己的活动过程。不论是学业、实践、还是丰富多彩的丢,通过身边人去感染身边人,从而进一步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从现实中增加学生对班级组织的归属感。另外还须“强化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网络家园。”④
注释
①陶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政治文化的契合[J].社会科学家,2010(9):126-128.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4-0073-01
服务式教育方法是应十报告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要求提出的,服务式教学法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具体要求,变显性教育为隐性教育,依靠学生自身,真正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落到实处,满足国家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何在系统规划、整体推进的基础上,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一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主体意识不强,缺乏有效的师生互动模式
受传统时代教育实践单向传承机制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基本矛盾为教育者所掌握、实施的教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即教育过程的基本动力。受教育者只是被传授、被发展、被要求的对象,需要教育者时时代表社会提出要求,才能推动教育过程的发展。这种单向式的、被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否认客体的主动和能动作用,忽视客体的参与,缺乏主客体的交流互动,会导致客体对教育者和教育内容的抗拒或虚假接受,容易导致教育的低效性。
2.以显性教育为主导,与隐性教育方式缺乏有效衔接
显性教育又称“有形”教育,传统的显性教育即有明确目的的灌输式课堂教育。加之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枯燥乏味、形式单一无变化,方式陈旧,方法缺乏创意,因而无法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参与的积极性,反而引起学生的应付心理和逆反情绪。相反,隐形教育则以学生为主体,又称“无形”教育,通过场景设定和氛围营造,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感受和体验,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心灵的感化、情操的陶冶和哲理的启迪,进而潜移默化地达到教育目的。二者缺乏有效衔接,将导致学生丧失了自主学习和自我体验的机会,还将导致学生失去自我调整与实践的方向,进而造成学生知、情、意、行各轨道在更大程度上的偏离,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 服务式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措施
1.把握形势政策课堂,立足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
形势与政策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无论在课程内容设置还是课堂教学形式都直接影响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服务式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求我们在课堂内容安排上应兼顾理论性与思想性,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功底;兼顾政策性与时效性,根据国内外的形势热点,让学生及时了解国家政策的新变化;兼顾实际性与新颖性,要抓住学生关注的问题与学生的思想实际,创新教学形式,如案例讨论、情景模拟、对话互动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学生自身的探索与努力,真正掌握理论与实践的精髓。
2.转变工作理念和方法,努力做到三个贴近
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从学生个体的需要出发,注重学生个性发展、自我发展,激发创造力和活力,从实际生活和现实问题出发,有步骤、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发展健全人格。其次,要将学生自身需要和社会需要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促进其各方面素质的提高,实现自由全面发展。此外,变管理式工作理念为服务式,变主导式工作方法为协助式。增强对学生的信任,鼓励学生通过自身努力达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目标。
3.努力建设校园文化,提升学生发展空间
校园文化建设是以大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活动为载体,过程中重视学生群体的主导意识,确保各类活动满足大学生现实与自身需求,使学生在活动中陶冶情操,提升自我主体意识,达到规范言行,挖掘潜力,培养个性和协作精神,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营造和谐奋进的校园文化氛围,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导性,创新校园文化建设机制,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提供发展空间。
4.以点带面,充分发挥学生组织的力量
为学生干部和社团骨干定期提供培训,通过课程讲解、实训操作、创意激发等系统的培训,使其真正具备应有的知识储备、远见卓识和工作能力。同时,为每个学生组织配备一名专业指导教师,化显性教育为隐性教育,专业指导老师的任务不是任务式和管理式教导,而是服务式和引导式协助,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展示自身的能力和风采。
三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只有真正赋予学生正能量,积极引导,依靠学生自我调整、自我实践、自我总结,自我解决实际问题;通过不断的内外化过程,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以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输送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克玉.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1):845~846
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的教学工作中一直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表现如下:(1)通过心灵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精神境界。思想教育是精神与心灵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给予学生前进与向上的勇气,不断地提升个人精神境界,让大学生健康成长。(2)加强大学生综合能力及素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质上就是为了提高大学生的能力与综合素质,改进和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得到提升,竭力将大学生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与建设者。
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中的问题
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许多问题,具体有以下两点:首先,很多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不够全面,单单觉得思想政治教育只是大学生课堂学习上的一部分,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只要拿到及格分,学不学都没关系,而且思想政治都是生活中常见的,人人都懂,不管学不学都可以顺利过关,从而轻视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与作用。其次,大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丧失是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无法更好的展开的重要原因,课堂上提不起学习兴趣,不会积极的与老师配合,老师讲课也就缺乏动力,这样学生更没有学习的兴趣,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恶性循环,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课堂效率也大打折扣。
三、在新形势下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完善
(一)通过深入教学来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新形势下,要从教学的内容与形式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改革,来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深入分析,实现纵向追根朔源与横向包罗万象。在横向的思想政治教育上,要涉及大学生外在的言谈举止、人格培养、心灵的净化与完善、精神境界的提升、美德的彰显、对理想的坚守与追求以及平日的行为规范等,是大学生的思想品德从丰富多彩的课堂内容里得到启发。从纵向上看,高校要尽可能做到“因人施教”,从每个学生的特点与个例出发,给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点,促进大学生的进步与健康成长。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也要与时俱进,综合社会上出现的部分案例,深入的进行分析,尽力给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做出更好的有效的指导。
(二)通过多种多样的特色方式对大学生进行教学
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实现多种多样的特色化教学,也就是通过改变教学方式来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产生兴趣,从而积极的参与课堂教学。在开展多媒体教学时,可以给大学生播放相关的图像、视频等,使思想政治教育不再枯燥乏味,还能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在大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时候,老师可以和学生进行自由对话,就某一当下热点进行探讨,这个过程不仅能让大学生释放自己的心声,还能增进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此外,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方式应该更加灵活多变,在以教材和课本为参考的同时还要实现灵变的教学,如就德育话题开展演讲或是辩论赛等,可以有效地对硬性教育进行规避,还能使大学生的思维变得更灵活,从而实现自主学习思想政治,把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变成启发式,使学生在学习上更为主动。
(三)通过增进师生的交流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
师生之间的交流是课堂教学的前提,只有增进师生交流,拉近师生的距离,让老师和学生可以互相了解,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有很大的作用,才能不断改进师生之间的关系,营造出一个和谐的教学氛围,进而使课堂效率得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质上就是学生与老师互相理解沟通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不像其他科目是知识的教学,它已经不再局限于知识的传授,而是德育、心灵的沟通与深化的过程。只有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下,大学生才可以自由的施展自身的才华,表露自己真实的想法,使得大学生在心灵的需求上得到满足。要以人为本,与大学生的实际相结合,才可能使师生之间的交流得以提升。只有了解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聆听大学生的心声,这样才能找到沟通的契合点,进而找到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突破口。
近年,地震、海啸、火灾、洪水、甲流等各种突发事件频频出现,运动损伤、交通事故等各种意外伤害事故层出不穷,现场施救在社会发展纷繁复杂的今天显得尤其重要。为了维持受害者生命、稳定伤情、防止继发性损伤就必须对伤者实施现场急救,但猝死病人抢救的最佳时间是4分钟内,严重创伤病员抢救的黄金时间是30分钟内,故意外伤害现场的当事人或旁观者掌握紧急救助技能对自救或对他人实施救助非常重要,如果施救及时准确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不必要的身心伤害和财产损失。大学生由于生活经验不足,处理意外伤害事件的能力有限,使得他们在遇到突发事件和意外伤害时经常会手足无措,从而错失很多自救或施救于人的良机,而使事故向恶性方向延展下去,其后果也是令人悲痛不已。随着近年来大学生意外事故频率的增加,加强对大学生紧急救助知识的宣传和教育至关重要。
一、当前大学生急救知识普及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宣传力度不够,大学生急救意识淡薄。
社会和学校的重视程度均不够,在急救知识宣传上形式单一单调,普及工作不到位。大学里基本上还是传统的宣传展板形式,宣传没有成为常态化。偶有大型的宣传都是在“大难”来临时或之后(非典、甲流、地震、火灾、意外伤害等)才开始陆陆续续映入人们的眼帘。各高校现普遍以冬日防火等为契机搞一些讲座、演练等形式的宣传活动,或在体育课上体育老师传授一些意外身体伤害的急救措施为主要的急救知识宣传渠道,但均涉及范围狭隘,学习知识有限,缺乏专业、正规指导和训练,导致现在的大学生急救知识相当匮乏,遇到突发事件不能有效的实施自救和施救于他人,在施救现场,大家多以旁观者的身份处之,急救意识相当淡薄。
2、获取知识的渠道有限,出现“想学无门”局面。
大学生对急救知识和技能的需求与兴趣都比较高,他们非常希望学习一些基本的医疗知识和急救技能,在紧急情况下能自救或对他人进行施救。但是,当前大学生获得急救知识的渠道有限,主要是通过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传媒体,大学里面很少有相关知识的教学,专业的指导老师也少之甚少,更不要谈专业的培训机构、培训器械,使大学生想去学习急救知识和技能因为缺乏这样的渠道而无处可学。
二、大学生急救知识普及教育的措施
1、通过校园网络电视播放《意外伤害与急救》系列卫生科学教育片并且内容定期更换,组织学生和教职工观看学习,并在观看完成后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进行交流。
2、通过学校开设网站设立大学生急救知识教育网页,网页内附有急救措施及技术的操作短片。短片主要包括全面、系统地介绍疾病和意外伤害等的急救知识以及行之有效的疾病预防、治疗、护理知识和防止意外伤害的急救方法。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开设相应的网上对话栏目,为大学生就这方面的知识进行答疑解惑(和医务室校医协调由医务室专人负责)。
3、为将急救知识教育普及到校园每一位学生,学校可以将急救知识教育片进行拷贝,下发各个院系。各院系通知各个班级进行拷贝,保证每个班都可以看到教育片。班级可组织分寝室观看或者集体观看。观看完之后各班自行组织以此为主题的班会讨论急救相关知识,巩固所学知识并搜集大学生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形形的其他疾病和意外伤害等问题。将学习效果和所搜集的问题向学院反馈,学院尽快给予评价并对所搜集的疑问进行解答。
4、举办急救知识方面的展览。定期出急救知识专栏、图片展,将其分为疾病、自然灾害、公共突发事件、意外伤害等几个大的版块,内容定期更新。利用周末、节假日或主题日将急救知识专题专版放在餐厅前、体育场、实训中心等处展出,让同学们在这些时段内能够更加认识到急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活动期间还可以给大学生发放急救知识手册等措施来宣传急救知识和提高大学生的急救能力。
5、组织急救知识有奖竞赛活动。开展常用急救知识竞赛,加大宣传力度和提高急救知识普及率,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每学期培训完之后组织一次大学生急救知识竞赛和急救技能操作比武,在集中培训完之后竞赛活动之前发给志愿者或有兴趣参加本次竞赛活动的学生关于急救知识的文字材料、真人模拟教育片等,同时校医务室提供所需器械并指派专人现场指导,进行大概一周的强化培训,每天进行一定强度的训练,集中练习。从志愿者和兴趣爱好者中选出一定比例的选手进行分组参加比赛。在人流量较多且比较宽敞的场地进行竞赛。通过必答题、抢答题和技能操作的三轮竞赛,由学校卫生所得老师和教务处、学生处领导评出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参与奖等。竞赛的效果一是巩固培训知识、加强技能掌握,同时对围观的学生也起到非常好的宣传作用,对急救知识的普及也有一定的帮助。
三、结束语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年龄阶段的群体,他们对获取急救知识和技能表现出很高的热情,他们拥有思想活跃、文化层次较高的优势,对于急救知识的学习和培训,不仅可以使他们在遇到意外伤害时实现自救,还可以在必要时候挽救、救助他人的生命。更重要的是把这些大学生一批一批地培养出来走向社会,传播更多的急救知识,并带动社会各类人群熟练掌握急救技巧技能,“滚雪球”式的效应会将整个国民的健康素质不断增强。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直受到党和政府的密切关注与高度重视,典型示范则是最传统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载体,它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具有典型的旗帜作用、感染作用和自我教育作用。笔者参与典型示范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研究课题项目,通过对辽宁近十所高校进行问卷调查,探讨典型示范的现存问题,并分析成因。
1 典型示范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现存问题
1.1 典型示范的选树原则不明确
1.1.1 典型示范远离大学生生活
在学生眼中,典型示范评选的结果都是全面发展的非常出色的特例,而学校为了突显典型的优秀一面,不排除有夸大其词的成分,甚至对先进典型的不足遮遮掩掩,对毛病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在“您的身边有您认为的大学生典型示范人物吗?”调查这项调查中,收回有效问卷1220份,其中60.8%的同学认为有,37.9%的同学认为没有。可见这种完美的典型在生活中并不真实存在,所以在大多数学生心中,他们与典型存在着难以逾越的巨大心灵鸿沟,典型的行为对于普通学生来说很难做到,所以也就失去了典型评选的真实意义。典型的选取要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学校可以设定各种符合各个学院学生实际情况的评比,每年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报名评比,这样可以让典型更有说服力、感染力,同时让学生有努力和学习的方向,做到典型大众化、有效化。
1.1.2 典型示范的时代性不够鲜明
当今时代,大学生的目标追求已经呈现多元化趋势,不仅仅注重思想的进步和学习的优秀。因此,用传统、古板、守旧、落伍等形象已经不足以成为典型,更何况以此来说服新时代的大学生呢!当今的典型应该能够反映并增强社会主流价值,具有吸引力和凝聚力。实践证明, 用具有时代特点的典型去教育大学生,才能适应时代精神,顺应时代潮流,使他们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1.3 典型示范不够大众化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但归根到底要有可行性,可学性。在1204份问卷中,632名学生认为可能去参加,222名学生不会去参加,可见70%的学生没有认同感,不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那么典型示范的影响力也无法发挥作用。大学生典型应该得到广大师生的公认,具有牢固的群众基础,学校树立典型虽然在某种程度上优越于普通同学和一般集体,但是最终还要归宿于大众。所谓的“超人”“超级英雄”虽然感人,但不够平民化,人性化,只有共同性才能使典型得到大众的普遍认可和接受,从而鼓励学生见贤思齐,不断完善自我,形成人人争先进的良好校园文化氛围。
1.2 典型示范的选树机制不健全
1.2.1 典型示范的选择标准单一
不论是标兵的评比,还是奖学金的评选,都是相近的内容——选取学习优秀的学生作为典型。于是我们常常看到某个同学一人获得几个奖项,而一些学习没有足够优秀,但是其他方面很优秀的同学却没有机会成为典型。这种没有针对性的选准会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也会造成一些学生对学校的不满和对自己能力的否定心理。学校应该不仅仅单一地以学习为选准,而是针对各个方面树立典型,让更多的学生展现闪光点,激励学生全方位,多层次发展。
1.2.2 典型示范的后续培养不到位
学校选取一个典型之后,会举行颁奖仪式告之全校,但是忽略了之后的跟踪培养工作,把典型教育作为了一种短期行为。典型不是自然成长的,需要经过组织的精心培养和教育,才能在今后的实践过程中变得更加成熟,从而成为一个长久的典型,时刻激励着大学生。然而现在典型只是昙花一现,众多典型在树立之初备受关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被遗忘,典型逐步落伍,丧失了典型的引导作用。所以,学校应该给予典型一个后续的培养,经常进行后续发展活动,让大学生时刻关注着他们,时刻激励着大学生向他们学习,这样才能实现选取典型的实际意义。
1.2.3 典型示范的选取不够民主
典型是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的人,是学生的楷模,树立的典型首先是要得到学生的认可。 而大部分的典型都是学校在学生申报材料中选举出来的,学生很少有机会参与到典型的推荐、评选工作中。所以,学校应该发动“大众评审团”,让学生参加选举典型的投票活动,杜绝有关人员内定的情况发生,选出让学生认可、学校满意的典型,从而增强典型的引导作用。
1.3 典型示范的推广宣传不到位
1.3.1 典型示范的宣传方式单一缺少新意
目前对于典型的宣传方法过于传统,25.7%通过学校活动,16.7 %听周围学生说,52.5%的学生通过海报宣传,广播,网络等渠道。然而海报形式宣传地点局限在校园中心,学生上课、下课匆匆路过,很少会驻足,宣传效果十分有限;对于新兴的宣传传媒应用得不够,不能很好地介入大学生的生活中去,既没有时效性,也缺乏广泛性。在信息发达的今天,互联网是一种很好的宣传媒介,手机是接收信息的最快渠道,充分利用互联网,打好网络宣传牌,让更多的大学生通过网络了解到典型的事例,也可以在细微处将典型渗透大学生的思想中去,例如:通过微信的方式,宣传大学生典型。
1.3.2 典型示范缺少传承性
“香港小姐”比赛是一种美的典型,她们在任职的一年内要担负使命前赴各地宣传香港的形象并实践香港小姐服务社会的使命,不停激励着人们对美的追求,并且把美传承下去。与之相比,我们的典型却没有相应长期的宣传,只是一时地受人追捧,之后就被人遗忘,这些优良品质没有感染给更多的人,没有传承下来,着实是一种可惜。所以,树立典型之后,要相应地做一定的宣传,把典型的精神传承下去,让更多的大学生成为“典型”把优点传承下去。
1.3.3 典型示范的互动性不突出
在“您是否接受过典型示范的大学生的帮助”调查中,66.3%学生没有得到过帮助,21.6%学生偶尔会请他们帮助,12.1%经常受到他们的帮助。典型被树立后并没有在实践中进行活动,不能够担负责任,主动发挥典型的作用,导致大学生对于典型仅仅了解大致的模型,而众多的模型很难形成一个有利的整体形象意识融入到大学生的内心。学生只有处于特定的角色和情境之中,通过亲身实践、体验,接触到这些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才可能真正地被感染,被吸引。因此,典型应该进行实践活动,在活动中给学生们一个具体的形象,让大学生知道该如何向典范学习。
2 典型示范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问题成因分析
2.1 主体因素
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是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受到西方资本意识形态多元化文化思潮的冲击与影响,导致当代大学生会有一些特性,最为显著的就是自我化倾向和功利化倾向。
2.1.1 自我化倾向
由于现代的家庭格局多是以独生子女为主,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学生得到的关爱较多,付出的感情较少,使得他们比较自我,从而造成现代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只考虑自我的利益和感受,认为我就是我,无需效仿别人,会规划自己的人生,选择走自己设计的路。这种习惯就导致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漠不关心,甚至产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消极心态,所以使得绝大部分的大学生面对典型示范的过程没有良好的积极的健康的心态。
2.1.2 功利化倾向
在经济尚不发达,大学生双向选择的中国,大学教育的意义和价值主要存在于生存的角度、经济的角度,却忽视了教育的非功利性意义和价值,教育往往被当作是一种改善人的物质生存状况的投资行为。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教育中所占比例不大。由于中国教育的特殊化现象,导致中国大学文化软实力较为薄弱。从而典型示范的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较为缓慢,落实较为迟滞。
2.2 客体因素
2.2.1 学校因素
学校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但是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针对典型示范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仅仅是高校的问题,而是各个教育阶段共同联动的问题。大学教育阶段存在的问题,与学生中学以及中学以前的学校教育不到位有着密切的关系。高校道德教育一直在搞,但是效果一直不明显。因为不少学校德育教育重灌输,轻实践,也没有强化校内先进典型、营造学习示范的氛围。在典型示范上,从选择典型,培养典型到树立典型的每个环节,都缺乏有效的机制,缺少有效的多方合作,甚至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即使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偶有实践,也是缺乏强有力的执行力来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切实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即是互联网+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即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如何采用移动互联网信息通信技术,弥补甚至是改造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现如今互联网不仅是一种新型的常用传播媒介,更是一种涵盖了生活、教育、工作等领域的应用介质。其催生的网络文化既包括互联网活动的社会道德规范、法律准则等制度层面的内容,而且也隐涵着互联网活动中的价值取向、审美情趣等精神层面的内容,这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时展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需要,变革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迫在眉睫。笔者认为,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贴近生活、更具有实用性,在潜移默化之中,加强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所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注重发展的持续性、应用的实用性和立场的正确性。
1国内对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现状分析
“互联网+”是近期提出的新概念,然而早在20世纪90年代末起。高校就开始了互联网形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与尝试。尽管学者们在高校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的时间较短。但已经取得一些相应的研究成果。具体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关于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所面临的机遇、挑战以及策略的研究。主要有张再兴在其主编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著作中提出了构建校园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应对策略、网络舆情管理对策以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危机管理体制的建设方案和措施。吴满意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一书中详细论述了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等。
(2)关于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取向的研究。我国对网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取向的研究早在2002年就有了专著。即曾令辉等人合著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概论》,这是国内第一部在理论上比较系统研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专著。徐绍华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研究》一书中论述了互联网传播的特点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用研究,重点阐述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影响因素。胡树祥主编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对互联网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和内涵进行了论述。
(3)关于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研究。吴倬在《论高校网络德育工作的几个基本原则与方法》一文中论述了高校德育教育的五大原则,即主体性、实践性、疏导性、前瞻性、渗透性原则。徐建军在其专著《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中指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遵循:育人为本、共建共享、功能优化的方法原则。
(4)关于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建设研究。主要包括互联网+公开课的研究;互联网+慕课的探索;互联网+易班应用建设;互联网APP客户终端的应用研究等。凌惠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公开课建设探究》论述中国高校网络公开课建设源于互联网发展所引起的深刻的社会变化以及课程受众思想、心理特点的变化。并提出,现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公开课建设,应特别注重授课选题、师生互动、技术运用和教师素质这四个环节。雷山漫在《从传递知识到引领价值观构建――论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建设》中谈到建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公开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她认为,进行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建设重心就在于课程的设计上。乔乐林则以独到的视角分析网络游戏对受教育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他在《网络游戏的功能价值及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借鉴》一文中阐明了网络游戏的功能价值及其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问题,并提出发挥网络游戏的优势,促进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现等。杨文博的《校园APP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中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充分利用APP的优势,将校园APP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载体,提出了建设校园APP的具体措施。卢挚飞在《易班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探析》论述了高校思政教育应该从“一元教育”到“多元教育”,变单一化为多样化,明确指出,易班真是能够实现这一变革的利器。
2国外对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