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策划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16 15:24:0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工程策划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工程策划论文

篇(1)

1为建筑机电设备提供基本的运行条件

为机电设备的运行提供足够的动力,是对建筑机电节能工程设计最基本的要求。保证机电设备的正常稳定运行,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保证机电线路的安全性;(2)控制方式科学合理;(3)防雷技术措施,如安装防雷装置;(4)特殊场所中,需要应用防静电技术、防浪涌技术、防火技术等。

2减少损耗

建筑物首先要满足使用功能与安全上的要求,在这个前提下,将建设投资降到最低,比如选用先进节能设备、优化线路设计、降低运行费用和维护成本等,从而节约电能以及其他能源的耗用。

3负荷科学化

在设计的时候,选用科学的设计系数,合理地调整负荷。在某些较为特殊的情况下,采用合理的用电节能措施,以达到负荷率、设备利用率最优化的效果,最终实现节约电能的效果。简而言之,在做建筑机电节能工程设计时,应该遵循以下原则:适用、安全可靠、经济实惠、技术先进等。

建筑机电节能工程设计实践操作

1机电设备的节能

1.1空调系统的节能

空调系统的能量消耗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1)为建筑制冷或制热所消耗的能量,如电、煤、油、汽等;(2)为房间提供空调循环水和暖热风时,水泵、风机所消耗的电能。针对空调这2个方面的能量消耗问题,可以采用如下方法进行控制:(1)合理控制室内温度参数;(2)合理利用和控制室外新风量;(3)利用自然资源(如地下水、室外空气);(4)减少输送系统的动力消耗(如水泵耗电、风机耗电等);(5)动态调整空调控制参数防止过冷或过热;(6)从排风中回收热量。空调能耗是建筑能耗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某城市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空调的用电量在全市用电总量中的比例竟然高达30%,城市的供配电系统因而承受着空调系统带来的极大压力。所以,对空调系统进行优化节能,已经刻不容缓。

1.2照明系统的节能

建筑的照明主要包括3大方面:室内照明、公共区域照明、泛光照明。根据建筑照明区域和作用的不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照明系统的节能控制:(1)充分利用自然光;(2)划分区域确定照度标准;(3)采用高效光源;(4)选用合适灯具;(5)合理设置光源的控制方式。建筑照明和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密切相关,既要满足人们基本的照明需求,又要实现节能控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还需要不断的探索与实践。

1.3给排水系统的节能控制

直接给水、恒压给水、高位水箱给水是3种常见的给水方式,高层建筑通常采用高位水箱、生活给水泵、低位蓄水池构成的给水系统。给排水系统的能耗集中体现在2个方面:(1)为水循环提供动力所消耗的电能;(2)水资源的消耗。

给排水系统的节能可以采取的措施有:(1)推广应用新型节水设备;(2)变频水泵的使用;(3)开发第二水资源,如中水;(4)给水管网爆管预防;(5)完善热水供应循环系统;(6)消防贮水池的设置及加压。水是万物之源,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而我国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并不高,控制水资源的消耗意义重大且任重道远。

1.4电梯系统的节能控制

随着高层建筑日益增多,电梯愈发显得重要,其能耗也在逐年增加,在建筑能耗中的比例也在逐年提升。因而,很有必要对电梯系统进行节能控制。电梯系统的节能控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电机拖动系统的节能控制,分为2种情况:1)提高电机拖动系统的运行效率;2)将运动中负载上的动能、机械能、位能转换成电能,即电能再生。(2)其他节能途径,如科学地并联建筑内所有电梯,并用智能系统进行控制。

2电压等级选择

选择电压等级时,可以参照以下情况:(1)城镇的低压配电电压适合选用220/380V,高压配电电压适合选用10kV。(2)向企业供电时,应该考虑用电设备特性、供电回路数量、供电距离等因素,还要结合该地区公共电网的现状以及规划,进而综合确定。(3)小负荷用电用户接当地的低压电网是较为适宜的。用户的负荷超过200kVA、单台设备功率超过250kW、供电距离超过250m且负荷超过100kVA,这3种情况采用高压供电是较为合适的。

3供配电系统设计

在进行供配电系统设计时,应做到以下几点:(1)系统应该简单、实用,配电级数适宜,不可太多。(2)考虑电负荷的分布以及容量情况,将变压器置于负荷深处,尽可能地缩短低压供电半径,从而节约电能以及金属的用量。(3)10kV配电系统应该灵活方便,具备很强的适用性。可以采用的形式有环式、放射式、树干式等。(4)供电范围要明确,线路、变配电所交错重叠供电是不适宜的。

4变压器的选择

选择变压器时,应该考虑变压器的有功功率损耗,变压器的负载率以及负荷不平衡的状况。以三相电源供电为例,可采用如下方法平衡负荷:(1)把单相机电均匀地分别接在三相电源上,尽量保证以下关系:最大相负荷≤三相负荷平均值的115%,最小相负荷≥三相负荷平均值的85%。(2)220V照明负荷的线路电流不超过30A时,适合单相供电;超过30A时,适合三相四线制供电。(3)正确运用单相自动补偿设备。

5减少传输损耗

电路功率损耗一大主要原因就是电阻的存在。该损耗同电流大小、电阻大小成正比例关系。改变电流是不合适的,想要降低线路上的损耗,只能通过减小线路电阻的方法。以下3种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线路电阻:(1)导线材质的电导率要小。(2)布置导线时,尽量节省距离,缩短导线长度。(3)增大导线截面。线路比较长的情况下,根据载流量、热稳定、保护的配合及电压损失等条件确定理论截面后,再加大一级导线截面。

篇(2)

多联机空调系统设计中最重要的一步便是系统划分,系统划分的合理与否将会影响到多联机空调系统的能耗水平、运行稳定性和管理方便性。

就本工程而言,可以有2种不同的系统划分方案:方案一将每层划分为一个系统;方案二将东向和西向的房间分别设置系统。2个方案的比较结果列于表2。表2中制冷剂管等效长度指最远端室内机至室外机间的气体配管长度与分歧管等效长度(Y型分歧管按0.5m计算)之和(忽略弯头的等效长度)。方案一的制冷剂管等效长度、内外机间高差、室内机间高差等参数明显优于方案二。

《规程》3.4.2条款指出,当室内机组运行工况一致,且负荷变化较为均匀时,多联机空调系统在40%~80%负荷率(部分负荷)范围内,具有较高的制冷性能系数。即多联机空调系统设计时应进行合理的分区,尽可能保证同一空调分区内各室内负荷变化的均匀一致性,以提高多联机系统的运行性能。尽管从表1可以看出东向房间与西向房间的负荷变化规律有一定差异,理论上方案二更有利于提高多联机系统的运行性能,但是从客房的使用角度考虑,各台室内机开关时间的随机性及参数设定的差异性导致室内机组运行工况并不一致,因此就客房的运行特点而言,方案二比方案一负荷变化均匀的优势并不太明显。综合考虑客房经营管理的方便性,本工程按方案一进行系统分区。

设备选型

多联机空调系统的设备选型需要经过试算与校核过程,其具体步骤如下:1)根据各房间室内计算负荷初步确定满足要求的室内机额定制冷量;2)根据同一系统内同时运行的室内机制冷量总和选择相应的室外机额定制冷量(室内机确定不同时使用时,系统内所有室内机与室外机的容量比不宜超过130%);3)按照设计工况对室外机的制冷能力进行温度、配管长度和高度差、融霜(制热工况时)等修正;4)利用室外机修正结果对室内机实际制冷能力采用公式(1)进行校核计算:5)如果由式(1)计算的结果小于房间的计算负荷,则重复上述2)~4)步重新选择室外机容量。

若冬季采用多联机热泵系统进行制热,还需要对其制热工况进行校核计算(步骤同上)。以某多联机品牌的设计选型手册为依据,将选型计算结果列于表3。屋顶冷负荷的存在使顶层的计算负荷加大,因此室内机310~316的选型规格也相应加大。查设计选型手册,系统1~系统3的温度修正系数为1.05(室外空调计算干球温度33.2℃,室内湿球温度20℃工况时),配管修正系数(考虑制冷剂管等效长度和室内外机间高度差综合因素)分别为0.92,0.915和0.90。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虽然是同样规格的室外机,但是随着配管不利因素影响的加剧,修正后室外机制冷量及制冷性能系数也明显减小。实际工程中,设计人员往往忽视了这点,不考虑配管因素的影响而将多套系统的室外机简化选为同样规格的设备,导致系统运行时出现了制冷(热)不足的现象。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步骤中第2)、4)和5)点与传统空调的设计存在较大的差异:传统设计是按整个建筑(空调系统服务区域)逐时负荷的最大值确定冷水主机容量,且不需要对风机盘管进行类似的校核。但是,这一点并没有引起相关人员的足够重视,笔者曾在送审过程中遇到审图人员要求按系统分区的逐时负荷的最大值选择室外机的经历,理由是按照《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5.1.1条款:必须进行逐时冷负荷计算以避免由于总负荷偏大导致装机容量偏大的现象。

《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2008》也提出室外机容量应根据所服务区域逐时负荷的最大值进行选择。显然,这些观点都是受传统空调设计模式的影响而产生的。事实上,基于制冷剂在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蒸发器四大部件内的耦合作用的前提下,多联机空调系统通过协同控制电子膨胀阀与压缩机使进入室内机的制冷剂流量不仅要适时地满足室内负荷的需求而且要与循环总流量相平衡。与传统中央空调相比,多联机空调系统的集中控制技术要困难得多,目前的技术水平还达不到在制冷循环稳态运行的情况下精准地按需分配制冷剂的程度,因此多联机空调系统的设备选型需遵循其自身的独特设计方法。

施工图深化设计

《规程》3.1.6条款指出: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施工图设计可分2个阶段,且应符合《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的要求。

篇(3)

2科学设置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若干课程的集合,课程也是若干知识单元的集合。为了适应信息化测绘时代下社会对测绘人才的要求。学院改革传统的“书本型”和“技工型”教育模式,课程设置体现“宽口径,厚基础”,分析每门课程开课的先后顺序、内部逻辑关系、教学大纲、知识内容结构以及本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学院参照测绘教学指导委员会制订的专业规范,确定测绘工程专业主干学科为测绘科学与技术、地理科学、地球物理学。核心知识领域为地球空间信息采集技术、数据处理理论和方法、测绘信息表达与应用、计算机网络与信息系统、地球科学理论与空间环境知识。加强课程之间的合并归类,加强课程之间逻辑结构的联系和内容衔接,使课程之间具备连贯性、交叉性和系统性,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系统把握专业知识。同时加强相关专业的课程,如地理信息系统原理、遥感原理与应用、航空与航天成像技术、土建工程概论、城市空间信息学、城市规划原理、土地资源管理学和地球物理学等方面的课程,跟踪学科前沿知识、新技术和社会热点问题。总之,课程设置高度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专业性与时代性的结合。

3优化测绘实践教学环节

测绘工程专业属于技术应用型专业,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很高的标准和要求。为了适应信息化测绘下的实践要求,学院本着“增加比重,注重实效,提高能力,形成特色”的原则,每个课程层次和模块都设置有相应的实践环节,增加实践教学时数和新技术应用的实践环节,构建适应信息化测绘下的3个实验层次的实践教学新模式。同时学院充分利用与测绘有关企事业单位的良好合作关系,共建共享实验平台,建成多个系列化、层次化的实践能力培养实践基地。3个实验层次是指基础技能型、综合设计型和创新研究型实验:基础技能型实验:主要开设二、四等水准测量、数字测图实习、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课程设计等实验,让学生了解和熟悉相关仪器,掌握基础操作技能和专业基本理论素养。综合设计型实验:主要开设专业实践课程,如大地测量课程设计与实习、工程测量学课程设计与实习、GNSS测量与数据处理实习、三维建模、遥感实习、数字摄影测量实习、物理大地测量学课程设计与实习、大地形变测量学课程设计与实习、GIS课程设计与实习、空间数据库实习等。并按照专业基础、专业组选方向设置综合性课堂实习,将数字测图、GPS测量、大地测量、GIS实习以及测绘数据处理这5门相互独立实习的课程组合为现代测绘技术综合实习。创新研究型实验:主要是通过大学生科研项目、毕业设计和学生参加老师的课题等方式,让学生在各个开放专业实验室中自主设计和实验,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独立设计并完成实验。

篇(4)

2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检测工作的实际意义

2.1水利水电质量检测工作是对工程建设质量的有力保障

工程质量检测工作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企业可以通过企业内部设立检测部门或者聘请外部专业检测企业两种途径来对工程施工质量进行把关,同时完善工程监理体系和制度,确保在施工环节及时发现施工问题及时解决。对于施工原料的质量检测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关键步骤。原料质量检验包括出场检验和进场检验两部分,在选择材料时,要对材料本身的质量进行全面了解和检验,在进场环节中,还要对实际运输到现场的原料进行再次的抽样检验,确保各批次原料质量都能够达到施工标准。在检验各项施工操作环节是否符合施工标准时,检测人员可以使用先进的检测仪器和设备为质量检测提供有力的帮助,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的选择是否恰当,操作是否符合标准,是检测人员所要重点关注的部分。在工程中进行质量检验时可以有效的将工程质量问题杜绝在源头,为后续施工打下坚实的基础。

2.2对于水利水电工程实施全程质量检验,可以为工程竣工后的质量验收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所以,为了保证工程质量验收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在施工中的质量检测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质量检测工作的开展要公平公开,并且要科学合理,在工程验收时要将检测数据和记录进行上报,以备验收部门的参考,一旦发现工程质量问题或者二者之间发生检验结果的不符的情况要及时查明原因,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2.3工程质量检验可以通过企业内部自检和外部监理系统检测来共同完成检测作业

企业自检时施工中日常的常规检测手段,而监理人员多是通过对工程质量进行抽检来实现检测目的的。二者的有效配合可以大幅度提高检测效率,保证检测的完整性。

2.4前期的工程质量检验数据可以为后续的施工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在前期施工检测中发现问题,可以据此改进施工方案,提高施工技术水平,保证后续施工中不会再出现类似的问题,起到事前防范的作用。

2.5工程质量检测的数据和记录可以为以后工程质量出现问题时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一旦在工程使用过程中发现质量隐患或出现由于质量问题导致的事故,在事故原因调查和处理环节可以将工程质量检测报告作为重点的参考资料,进而查找出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有针对性地开展后续补救工作。

3如何提高工程管理效果

3.1确保检测机构的合法化,加强对检测法人的管理

拥有众多专业合法的检测机构是保障检测质量的重要前提,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检测必须以国家的法律法规为重要依据。相关的检测机构必须按照规定取得相应的机构资质,获得国家法定机构的授权,接受国家相关机构的监督管理,在自身资质等级许可范围内行使职能,完成一定的质量检测业务。

3.2使检测体系趋于完善化,规范质量检测行为

检测行业具有自身行业明显的特点,那就是具有很强的导向性。作为一个并不是完全开放的检测市场,再加上其自身的特点,因此各行政区域的检测市场呈现出独立性强、市场化程度不高的特点。正因为检测市场存在着这样的现状,才造成了检测结果的公正性有所偏失,检测行为往往会依附于另外一方,因此我们要加强对于检测体系的建设,规范相关的质量检测行为。

3.3强化检测主体建设,提高质量检测的水平

检测单位要加强自身的内部管理,完善质量保证、管理体系。检测单位要在健全的规章制度的基础上,不断的规范检测流程,改进单位相关的奖惩制度,做到赏罚分明,运用科学的方式方法来确保质量检测工作的科学性与公正性。要不断提升检测人员的专业素质,使其具备系统的检测知识,强化检测的能力。检测人员要根据国家相关的规定取得从业资格证,不断学习专业的检测知识,完善自身的检测技能。另外,检测单位也要加强对检测人员的专业培训,依靠人才,善用人才,不断的提升检测人员的专业水平。检测单位要积极的引进先进的检测设备。配备的机器设备要依据国家法定计量标准和校准标准,满足检测单位的承检标准与承检能力的要求。检测单位要树立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不断强化自身的建设水平。要学会借鉴其他企业先进的管理手段,树立起现代的企业管理理念,运用现代企业的管理方法,全面树立起质量意识,更好的发挥检测机构的服务,促进检测机构的健康发展。检测单位要严格按照国家的规范要求,完善检测试验的技术方法。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要根据国家出台的相关的技术质量标准,保证其企业内部技术规程规范的时效性与有效性,根据国家的最新的规范适时的做出调整,淘汰那些落后过时的规程,不断更新企业内部的检测标准与规范。

篇(5)

1)加强学生的专业认知:自学生进校开始,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对测绘工程专业的介绍,使得学生对所学专业逐步形成正确的认知,激发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并对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做出合理的规划。

2)确保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在专业基础知识的教学基础上,适当融入本专业的新技术和新应用,引导学生学会查阅相关参考资料,从而保证教学内容与专业发展不脱节,并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深入学习的途径。

3)深化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继续发扬测绘专业注重动手操作实践的传统,同时结合专业发展现状,优化传统测绘手段的实践课程设置,增加测绘新技术的实践部分,加快学生对新时代测绘实践的适应速度。

4)提供多样化工程实践机会:利用测绘学院与相关测绘单位的合作关系,在本科生培养中加入测绘单位的工程实践经验,并提供学生前往测绘单位的工程实践机会,力争实现校内理论学习与校外工程实践的无缝连接。

5)切实执行教学质量保障措施:在保证课堂教学效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可行的教学质量反馈机制,对反馈意见进行整理和分析,并将有价值的反馈意见落实到课堂教学中,以保证培养方案的顺利进行。

2培养方案改革的具体实施和落实

在明确了测绘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改革思路后,同济大学测绘学院于2013年10月开始着手实施2014级测绘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改革。学院首先广泛收集教学一线教师的提议,听取学生的学习体会,之后经过多次教研室内部讨论、各教研室间讨论、学院教务委员会讨论等方式,确定了测绘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改革措施,主要对原有培养方案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修订。

1)加强学生的专业认知为了引导学生能尽早对测绘工程专业有全面正确的认识,一方面从开设的课程入手,如在大学一年级适当加入专业相关的概论型课程,在高年级时开设职业规划相关课程。其中,测绘学概论课程主要借鉴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的开课经验,开设在第一个学期,并且全部从武汉大学、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等单位邀请大地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等方向的院士来同济给测绘工程专业的一年级本科生开课,每位院士讲一次课,每次课3~4个小时,一个学期共邀请9位院士讲课,总学时约为34学时。开设该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院士们深入浅出的讲解,迅速对测绘专业有感性认识,并给学生提供与本专业院士沟通交流的机会,从而让学生得到启迪。地球科学概论课程同样开设在第一学期,主要是让学生在学习测绘知识之前,先树立对地球的宏观认识,通过对地球及其运动的了解,掌握与测绘相关的基本知识,如地球形状、重力、密度、温度等物理性质以及大地水准面等的定义方法。测绘机助测图课程开设在第二学期,主要包括与现代测绘中计算机制图相关的软件应用(如AutoCAD软件),旨在避免学生误以为测绘技术仍是传统的人工测绘方法,了解和掌握现代测绘中的常用制图软件,从而更准确地认识测绘工程专业。职业规划与测绘企业家课堂课程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在第六学期,主要邀请国内外知名的测绘大师、成功的测绘企业家等来测绘学院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讲课和交流,每次课3~4小时,一个学期共邀请4~5位企业家。通过这种讲坛形式,让学生将已学到的测绘专业知识与社会需求联系起来,寻求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道路,并对毕业去向形成合理规划。除了在培养计划中加设上述课程,学院还通过一系列辅助措施来帮助学生尽快形成对测绘专业的正确认知。如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即在大一新生进校后便安排学院的部分教师作为本科生导师,本位导师可带3~6位本科生,目的是为学生在正式学习专业知识之前提供一种与专业老师接触和交流的途径,帮助解答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各种疑问。

2)确保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在本科生教学中,测绘学院成立了多门专业课的课程组,每个课程组中均由老、中、青的教学力量组成专业教学梯队。每个学期开课前,每门专业课都要由各自课程组讨论并更新下个学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进度等,从而确保教学内容的持续更新。另一方面,考虑到当代大学生必须具有国际视野,因此进行培养方案改革时,不仅保留了原有方案中部分专业课开设中文和全英语平行班任选的教学方式,还在新的培养方案中增设了多门全英语的学术前沿类专业课程供学生选修,并规定测绘工程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前至少获得两门全英语课程的学分。这样既能让学生紧跟专业发展方向,又使得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得到提高。

3)深化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测绘工程专业是一门需要掌握现代测绘仪器操作、空间数据处理、计算机绘图等多方面专业技能的工科类专业,因为新的培养方案仍保留了原有方案中所有的基础测量实习环节,包括水准测量实习、导线测量实习、碎部测量实习、GPS实习、摄影测量实习等实习内容,但对各项实习在内容上进行了整合,同时在时间上进行了调整,力争在尽量短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所有基础测量的实习内容。最后利用两周时间,通过创新能力拓展项目这一实践环节,开展综合测绘技能竞赛,或鼓励学生以小组形式利用所学的测绘知识自拟主题完成一项测绘创新活动。除了基础测绘技能,学生还应具备测绘专业编程能力和本专业新软件的操作使用,因此,在新的培养计划中加强了对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如在相关的专业课基础上加入对应的上机实验课,通过实验课让学生完成测绘中部分功能的编程实验,或是在实验课中加入测绘新软件的操作练习。

4)提供多样化工程实践机会测绘学院一直十分注重校企联盟建设,现已与多个企事业单位签订了校企联盟协议和校外实习基地协议。学院在这些单位的协助下以多种形式为学生开展工程实践活动,主要包括:在第五至第六学期根据教学需要组织学生到相关单位进行参观;在第八学期增设毕业实习这一实践环节,时间共2周,允许学生选择在校内或校外进行实习;同时,在第八学期的毕业设计中,可由上述单位的工程师设计毕业设计内容,经学院审核后方可提供给学生选题,学生可在上述单位完成整个毕业设计,通过学院统一的毕业答辩后方可拿到毕业设计的学分。

5)切实执行教学质量保障措施为了保障培养方案的顺利进行,测绘学院制定了一系列教学质量保障的措施。一方面加强开课前的课程组讨论,并在上课期间借助督导听课制保证教学进度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定期召开关于本科生教学情况的学生座谈会,听取学生的上课感受和建议,并将这些建议收集起来反馈给相应课程组,再由各课程组组织讨论,将好的建议及时应用到课程教学中。综上,测绘学院通过以上五个方面的具体方法和措施,对测绘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了改革和实践。目前已形成具体方案,并已通过同济大学的审核,即将在2014年进校的测绘工程专业本科生中实施。

篇(6)

1 化工设备制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化工设备的制造必须严格按照图纸要求和国家的相关制造标准,在通过无损检测、换热器组装,进行压力试验,最后成品出厂。下面例举在换热器的制造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1.1 换热器设备腐蚀

设备腐蚀是各个领域存在的普遍现象,由于在化工生产过程中经常遇到酸、碱等强腐蚀性介质,生产环境又多是高温、高压高流速等,所以腐蚀现象很严重。很多时候,制造商对于化工腐蚀缺乏正确的认识,所以没有引起对其的重视,导致设备在运行时出现异常,这不仅对用户的安全和利益造成威胁,也会对产品质量保证、产品信誉和企业形象造成影响。

1.2 换热器管板和管箱

在多程换热器的管箱都布有均匀的隔板,管板上的密封槽和管箱上的隔板是相互对应的。隔板与管板密封槽的密封面应该与各自的外圈密封面持平。我们发现一些小型的化学设备生产企业制造的换热器存在许多问题,例如换热器密封槽的平面比外圈平面要高,而管箱的隔板高度比外圈密封面低,这样就导致在组装时垫片出不能完全密封,出现一定的缝隙。虽然折板流的孔径允许存在一定的偏差,但是要保证在一定的范围规格内。我们发现有些生产者不对圆进行规则圆整,而是直接切割换热器折流板的外圈,这样会导致孔的间隙与规格不符,所以在组装时,孔的位置不能准确的确定出来,所以间隙也就不能与标准的间隙对应,这对组装造成极大的困难。采用锯床或砂轮切割机截取的管子必须满足GB151―1999标准规定的伸出管板两端3+2ram 的规定,虽然有些生产者按照上述方法操作,但是存在较大误差,有些厂家在操作中切割下料,完成组装后通过电动砂轮机磨削,不仅浪费工料,而且损失工时,还有的没有处理切割时产生的毛边,影响换热器的工作性能。

1.3 焊接问题

焊接是化工设备制造的重要步骤,焊接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化工设备制造的质量和性能。焊接在化工设备制造过程中无可替代,它是一种不可拆连接。在换热机制造过程中,设备接缝是设备整体质量的薄弱点,所以设备的焊接工作是整个制造过程中的重中之重。

2 解决对策

2.1 避免设备腐蚀

化工设备腐蚀通常可以分为全面腐蚀和局部腐蚀,全面腐蚀的危险性比较小,因为它的腐蚀面积大,比较容易被发现。而局部腐蚀由于不易被发现所以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产品在制造过程中的质量问题是设备运行时发生腐蚀的主要原因。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对生产工艺进行改进优化,尽量避免应力集中。缝隙的存在也为特效腐蚀浓缩创造了条件,因而要尽量减少缝隙结构;其次,材料的选择十分重要,在了解分析腐蚀介质以后,要根据介质的性质找出合适的材料,材料选择错误回到石设备运行时出现安全隐患,所以要认真按照规格选择抗腐蚀的材料,确保设备的质量。第三,进行热处理和焊接的管理,热处理和焊接的合理与否对残余应力的消除和减弱热影响区的敏化程度有很大影响;第四,水压试验和酸洗钝化的管理,要严格控制水压试验用水的氯离子含量,对酸洗钝化的部位、时间及清洗工作及PH值检验都要严格,保证钝化膜的完整性,均匀性;设备防腐前采用喷砂、打磨等方法除去氧化皮,保证设备表面粗糙度,刷漆时要厚度均匀,符合标准规定要求,不能有漏点、盲点。我公司在换热设备内防腐中有自己的技术、工艺和方法,具有多年的实际使用经验,效果较好。最后,加强工厂质量管理,设备能否耐腐蚀除了设计因素外,制造方面的质量管理更为重要也不容忽视。2.2 管板和管箱问题的解决策略

管板和管箱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加工设备不全,所以使用现有的设备来加工平面,导致平面不是呈水平状态,存在一定的倾斜角度,还有在拐角处没有倒角,隔板就不能全部浸满到槽内,这样会导致出现缝隙和不完全压实的现象。现在的换热设备制造过程中,管箱如有热处理需求,一般会采用二次精加工的方法来保证密封面的平整。个别的管板变形后中间的位置会变高,造成隔板本身的密封面要比环型密封面低,最终使环型密封面不能紧凑压实。所以在换热器制造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图纸和国家相关规格,使用完备的加工设备,提高管板、折流板等部件的制造加工精度和质量,现多数折流板叠加采用一次钻孔成型,然后加工倒角,安装前按加工顺序依次安装;在换热管取长度时,我公司购买2台液压圆锯机,很好的保证了换热管的长度和端面水平度,完善换热管与管板连接的方式和接头焊接方法,提高换热器成品质量和寿命。其他还要严格检验中间工序,在换热器制造加强中间检验确保无不合格品流转至下一工序,以确保最后换热器的组装成品质量。

2.3 完善焊接工艺执行步骤

首先,加强焊材的购买及使用管理,焊条的购买方必须从企业的合格供应商里选择,如需新增供应商必须经过公司评审,评审合格或企业迫切需要时才可进货,所购买的材料必须有产品合格证,经过企业的材料工程师检查,和必要的复验后方可投入使用。购买回的焊材按规定要求摆放好,并按包装上的要求进行烘烤;焊工领用时,先核对焊接指导书,确认焊材和所需材料定额,填好领料单,焊材库管理人员核对发出的焊条正确性,对用剩的焊条进行回收处理,要定期检查焊条库库存情况,防止过期、锈蚀等不合格焊材进入现场使用。

第二,焊前有焊接工艺评定支撑。编制焊接指导书之前,对即将焊接的材料进行焊接性能分析是十分必要的,根据分析结果决定采取那种焊接方法,何种焊材,焊接时的参数等,试验所得的结果必须符合相关标准要求,这种焊接方法才能投入生产中使用,企业通过加强自身的技术积累,摸索出适合自己需求的焊接工艺。这样既能从而保证焊接质量又很能提高焊接效率。要根据焊接顺序制定出预热和焊接后热处理工艺,还要注意是否出现裂纹和气孔等常见问题,确保焊接质量。

第三,设备的焊接接头设计。在组对焊接之前,要设计好焊接接头,尽量使用规范上推荐的接头,避免十字接头盒复杂接头,尽量采用对称焊,采用工装等反变形措施。减少焊接后的残余变形和接缝应力,消除不可焊接的结构。另外,在组装之前,要认真检查核对焊接接头的坡口形式,检查焊缝的几何尺寸,修复局部超差和损伤。

最后,按照要求对焊缝进行严格检查,找出焊缝的外观、尺寸、表面及内部缺陷,并返修缺陷直至其符合标准要求。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化工设备制造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这就要求企业具备正确的生产工艺和责任心,选择有利于优质高效清洁低耗的工艺新方法,力求制造过程的整体优化。在制造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必须严格控制,按标准及图纸的技术要求,制造出优质的化工设备。

参考文献

篇(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3-036-01

一、园林绿化工程中常见的问题

(一)植物种植设计图纸标识不清,缺乏指导性

园林绿化工程的设计图纸实质上是一种示意图,在平而图上给出的是相对位置,包括小园路;在立而上除效果图和少量绿带图纸有一些垂直而上的示意外,大多没有立而图;植物种植设计图普遍采用特定的图例表示各种植物类型,用文字(或数字编号)标注说明植物名称,而对不同种植点的植物规格要求、造型要求和重要点位的坐标等普遍都没有标注;对在同一组群内要求的苗木高度不一,同一种植物在不同位置种植时的苗木规格、整形形式和施工技术要求不同等问题,均没用图示清楚标识或在平而图中用文字标注说明;在设计图纸上没有明确保留原有植物,特别是古树古木、大树及具有观赏价值的草本、灌木等。设计者往往只在施工图中用文字说明而没有图示现状植物,使施工图的准确性不高和可操作性不强,有些甚至连说明都没有,最后导致错伐植物,这造成按图施工的可操作性不强,施工人员一般根据临场发挥构建,依靠经验放样,影响了图纸的指导性和实际的景观效果,同时也加大了工程质量的波动性。

(二)种植土壤达不到要求,地形没有按标准进行处理

尽管目前人们普遍认识到土壤、地形设计是园林绿化工程的前提和基础,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施工方为了节约造价和赶进度,种植土壤大多数情况下没有达到《绿化工程施工规范》要求,有的甚至没做地形设计,导致目前很多绿地内植物生长不良。

(三)施工队伍不专业

目前的园林绿化施工,特别是在县、市中小地区的绿化施工,尽管在表而上也是由专业园林绿化公司运营,但是具体施工时,很多人员为农工人员,并没有施工员证。而由这些非专业人士进行的施工无法达到标准,导致很多的绿化工程植物成活率很低,或者生长势不强,达不到应有景观艺术标准。

(四)植物修剪不合理

由于常常进行反季节施工,在炎热天气施工,或者起挖、运输标准达不到,为了保证成活,就需要对植物进行重剪,导致修剪过量,枝叶删剪太多,严重破坏了树形树冠,使得建成绿地毫无绿化景观。另外,没有考虑植物是否耐修剪,比如雪松、广玉兰萌芽发枝力弱,破坏树形后再难形成丰满树冠,就不达到设计要求。

二、保证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的相关对策

(一)种植设计图详细周密

种植设计图是种植施工的依据,也是工程质量好坏的关键。种植设计是利用植物使种植方案的构思具体化,包括详细的种植配置平而、植物的种类和数量、种植间距等。在此基础上,应根据植物选择过程进一步确定其形状、色彩、质感、季相变化、生长速度、生长习性、配置效果相匹配的植物种类。在种植图纸中应包括植物的平而位置或范围、详尽的尺寸、种植的数量和种类、规格、详细的种植方法、管理和栽后养护期限等图纸和文字内容,在重点地段和主要观赏而应增加立而详图或草图,如种植坛和台的详图等;明确保留原有植物的位置、规格和数量,对重要的植物材料规格应做进一步的限定和说明,如枝下高、冠长、冠形等,还应附有地形的要求或地形详图。

(二)施工场地表层土壤的处理

表而土壤由于长期的营养积累,具有大量养料和良好的土壤团粒结构,是树木生长的基础。在地形改造施工中,往往剥去表土进行临时堆放,容易造成地表板结,或常使用机械进行平整,土壤被压实,严重破坏土壤原有良好的团粒结构,在复原中引起土壤成分缺失,在地表易形成滞水层,导致植物生长不良。因而,在施工过程中,为保存好原有表土,机械进场时要使用倒退铲车掘取表土,防止重型机械碾压,掘取、平铺表土作业不能在雨后进行,以避免在复原的地而形成滞水层。对于土质不好的绿地,应对土壤进行改良,改良深度含表层要达到80~lOOcm为宜,以利乔木根系生长。通常采用客土、深耕和施基肥等方法,改良土壤的团粒结构及营养成分,并设置暗渠等排水措施,确保土壤的透气性。

(三)工作人员业务素质的要求

设计人员要有综合的知识结构和业务素质,不仅要掌握有关的设计规范和相关的法律、法规,而且需要掌握生态学、植物学、土壤学、环境科学及造园艺术方而的专业知识,尤其要了解设计苗木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在设计实施过程中,应充分了解设计意图,注重植物功能性和实用性,熟悉植物的大小、形状、色彩、质感和季相变化等内容,多熟悉设计场地的气候、地质、植被和社会文化背景等情况。在施工前应与施工人员进行有效沟通,使其理解设计意图,在施工过程中的关键阶段和关键部位要亲临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在施工过程中应充分了解各种植物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抓住适宜的栽植季节,合理安排施工进度。

三、结语

园林绿化工程质量是由从设计到施工的各个环节所控制的,同时,由于园林工程涉及而广、所跨专业多,工程建设需要多方而人员共同参与才能完成,整个施工过程中各方而的协调配合好坏也决定园林绿化工程质量。所以,园林绿化工程管理是全行业而临的共同课题和发展目标,需要所有园林绿化从业人员共同实践和探索,才能随着时代的前行和社会的进步而日益完善。

参考文献:

篇(8)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市政设施建设工程包括了城市道路、排水、桥梁、绿化、污水处理、路灯等城市公用事业工程,是城市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5]。而工程项目管理工作是市政工程建设过程的重要环节,也是其核心内容。只有工程项目管理恰当,才能更好地实现市政工程项目的人文性、实用性、美观性[2]等要求,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便利,

一、市政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市政施工质量控制意识薄弱

施工质量的控制是市政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也是企业应该首要考虑的问题。但是,当前在市政工程建设过程中,有些单位存在着抢进度、抢工期而轻工程质量的现象,这就给施工质量带来了安全隐患。例如,有些施工单位在市政工程建设中为了提前完工,不按照工艺流程操作,在挖排水工程沟时,不开挖坑内的排水沟,排除积水,而带水浇筑混凝土基础;砖石砌筑注浆不饱满,形成较多的空洞[3]。这些都是工程建设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极大的影响着工程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1.2 市政施工不注意进度计划的合理安排

由于市政工程项目涉及到的专业多,项目复杂,好多施工单位,不进行有效的进度计划管理,杂乱无章,做到哪里是哪里。往往一道工序已经完成了好长一段时间,却因另一道工序没有完成,不得不搁浅,而无法完成下一道工序。例如道路工程中,路基施工时,往往与管线施工协调不到位,相关产权单位迟迟不到场施工,致使路基曝晒很长时间,却不能进行基层等施工。

1.3 市政工程中缺少有效的成本管理

市政工程涉及的面比较广,施工场地比较多,对原材料管理不善,铺张浪费现象十分严重,好多周转性材料,如模板等,用完随地堆放,不妥善保管,而遭受日晒雨淋,有的模板仅仅用过一两次,就无法再进行使用。无形中造成了成本的增加。另一方面,又片面追求成本的降低,过度使用机械,而不注重日常保养维修,或是安排工人超长时间加班,致使工人流失严重,后期无法组织足够的人工进行作业,造成工程延误等。

1.4 市政工程建设中现场管理及监控力度不到位

由于市政工程项目建设存在工程量大、工期紧的特点,并且施工单位人员素质良莠不齐,对施工现场的管理也不够重视,这就导致施工过程中监控力度不到位[3]。除此之外,由于市政工程建设一般在市区进行施工,使得施工场地狭窄,且车辆行人来回通行,使得施工材料的堆放、机械工程作业都受到了一定的制约。

1.5 施工中不注重环保、职业安全、节能等管理

施工过程中往往只注重工程本身,仅满足质量合格,不拖延工期,而忽视了现场的污染防治,工人的健康安全及相关的节能措施,造成大量的损失。比如:对现场安全管理不到位,不给工人配备相应的劳保用品,没有相应的防护措施,井道内不排风,运土车不封闭,致使场地内尘土飞扬,高处不作业,不架设安全防护网等,没有相应的应急预案,至使发生安全事故,无从救援,人员伤亡严重,工程损失巨大等。

二、优化市政工程项目管理的对策分析

2.1对市政施工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管理

市政施工项目开始施工之前,要对所有的施工人员进行健全、严格的岗前培训和学习[4]。在保证施工技术人员能对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熟年操作后,才允许到施工现场进行操作施工。除此之外,每个分包的施工单位也要严格施工人员的施工要求,对参与施工的人员进行专业的、科学的安全教育培训,确保市政施工项目的顺利进行。另外,除了对施工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外,还需要对重视施工项目的技术管理,管理人员可以将相关的信息进行整理、归档,以便以后参考、查询。

2.2 对市政施工现场资料进行管理

根据相关的研究表明,市政工程项目大约一半左右的成本都来自施工材料的费用和建设过程中使用设备的费用。因此,在市政工程建设过程中,对施工现场材料、设备等进行合理的控制、管理,就可以有效地控制市政工程建设的成本(成本的管理控制具体措施见表1)。为了达到对施工成本的控制,市政工程项目的管理人员就需要提前与施工的技术人员进行沟通、规划。这样就能更好地对施工现场的材料进行选取、设备的运用进行规划,从而可以将现场材料与设备的管理发挥到最佳配置。

表1 市政工程项目管理成本控制措施一览表

项目成本控制措施类型 具体实施内容

组织措施 组织措施是从施工成本管理方面采取的措施,是全体施工人员共同的责任。要建立以项目经理为狠心的项目控制体系,实

行项目经理负责制[5]。

技术措施 技术措施主要包括了最佳施工方案的确定和最有材料的选用。通过对改变配比、使用项目添加剂等方法降低材料消耗的费用,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

经济措施 管理人员应该根据施工工程的需求编制资金使用计划,并对施工成本进行风险分析以及制定防范性对策等等。另外,在经济措施中重要的一点是各种支出应该及时的记录、收集,做好账目的增减,严格控制账目的随意支出。

合同措施 采用合同措施控制施工成本,应该从合同谈判开始到合同终结的整个周期。在合同执行期间,合同管理的措施既要注意对方合同执行的情况,也要自己合同履行合同的情况。

2.3 对市政施工工序进行有效管理

在市政工程项目的管理过程中,其关键的要素就是要对市政施工工序进行有效的管理。市政项目施工过程中,其项目的施工工序管理是否恰当对其施工质量的影响是巨大的。为了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就需要对市政施工工序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另外,项目管理单位还要定期检查各个工序环节,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在实施阶段,施工工序能够保持灵活性、可控性[4]。

2.4 注重进度计划的安排

针对市政工程专业多,涉及面广,施工段多等特点,在简单的横道图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使用双代号网络图,确定关键线路,分析关键工作,在资源配备上,优先满足关键工作,力保工期不拖延。又能合理安排资源,不造成窝工,机械闲置等。

2.5 注重现场环保、节能、安全生产等措施

不能忽视现场职业健康,环保安全及文明施工的管理,应根据《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与《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等标准,建立施工企业自己的管理体系。规范施工现场的场容,保持作业环境的整治卫生;科学组织施工,使生产有序进行;减少施工对周围居民和环境的影响;遵守施工现场文明施工的规定和要求,保证职工的安全和身体健康。建立安全生产预防措施,建立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施工过程中及时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应立即解除。发生安全事故,第一要务是保障人员安全。及时组织抢救。

结语

总而言之,无论是质量、进度、成本还是环保都是施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应合理协调上述环节的关系。做到有机协调统一。做到“三控三管一协调”的管理体系。利用安全管理、合同管理、信息管理,达到投资控制、进度控制和质量控制的目标。要达到这些目标,最重要的就是组织协调管理工作。采用合理的组织机构及管理模式,在施工过程中参照相关标准及规范,一一落实到位。

参考文献:

1、曲龙,李冬冬. 市政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对策[J]-青春岁月2013(19)

2、李小林. 谈市政工程项目管理的创新与实践[J]-山西建筑2012,38(26)

3、党升运. 市政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分析[J]-建设科技2014(7)

篇(9)

文章编号:1674-3954(2013)09-0281-02

从目前来看,水利工程的发展是支撑我国发展的最根本条件,水利方面的发展也是我国发展的关键所在,如果在水利工程中出现了问题将会导致一系列的问题发生,进而阻碍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对于水利工程中的管理来说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进行:①改善水环境,抵抗由于自然现象引起的水灾与旱灾等;②发展对社会经济有一定作用的供水、防洪、水运等设施设备,保证水资源的充分利用与有效开发来满足人们的生活所需。

1 加强水利工程管理的重要性

1.1加强水利工程管理可以促进水利工程效益的有益发挥

水利工程的管理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学科,其不管是在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或者是人文科学方面都有一定的渗透,这几种科学是相互交叉的,是一门包含因素众多的而且条件相对复杂的管理学科。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水利工程的不断增多,水利在国民经济水平中国所占据的地位也越来越大,水利工程的管理任务越来越重、要求也越来越多,随之水利工程管理队伍也在不断的壮大,为了保证水利工程能够更好的为四化建设服务,适应当前经济的发展,这就必须要加强水利工程的管理,要树立一定的产权意识,逐步的去完善经营管理体制,搞好有偿服务,坚持水利改革,使管理机制进一步强化,要充分的利用我国在水土资源方面的优势,积极的去开展综合经营模式。

1.2统筹规划,开展水资源整体优化调度

水是一种自然资源,是生命之源,是社会经济发展中最必不可少的物质,是人们生产与生活中任何物质都不可替代的资源。水资源主要是指在一定的自然条件之下可以被人们直接所利用的那部分水,水资源的开发必须要使用科学技术来进行,要充分的去了解水资源的特点以及自然规律。由于人口密度的不断增加水资源变得越来越紧缺,也恰是这种紧缺造就了水资源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由于气温及地势原因的影响我国的水资源分布极不均匀,那么要如何来充分的利用水资源并且使其发挥水利工程的巨大效益这也就成为了当然人们考虑的主要问题。

1.3努力推动水利事业的稳步、协调发展

当前随着工农业经济发展以及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都从极大的推动了水利事业的发展。再加上国家加大了对交通以及水利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更使得我国的水利事业发展到一个顶峰。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它带来的一些环境问题。由于过度用水,导致水资源日趋减少,破坏了生态平衡;在兴建水利设施时,由于管理和施工不力,给当地的自然环境造成破坏等等。因此,基于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我们要在促进水利事业发展的同时,协调好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争取实现水利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见图1)。

2 在现代化水利工程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所谓的现代化水利工程管理,主要就是运用现代水利工程中所使用的设施以及监控手段、现代的管理模式充分结合现代化管理队伍,严格按照水利工程现代化管理要求来进行管理,但是在当前的水利工程管理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

2.1管理方式陈旧,管理观念落后

在现代水利工程管理过程中由于受当前社会经济的影响,人们的管理观念及管理方式等已经远远落后于当前经济发展的速度。根据当前的管理形式来看,人们主要是根据上级命令来进行管理,这是一种粗放型的管理模式,这样的管理方式工作效率比较低,并且在管理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经济效益。也正是由于在管理上比较差,导致我国水利工程在水上资源的综合经济效益低。

2.2水利工程中的运行机制存在一定问题

我国当前的水利工程运行机制还不够灵活,在工程管理方面和维修经费等都不足,水利工程不能够及时的管理及修缮,出现了重大安全隐患。据调查显示我国有很多地区中的水利工程都是兴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当时主要是通过群众的方式来修建的,由于当时的技术落后,施工质量也不符合现在要求又经过了长时间的运行之后,出现了工程老化现象,有的地方甚至还出现了坍塌现象,水资源利用较低,造成了严重浪费,水利工程安全隐患增大。近几年以来由于水库大坝垮塌事件事故频发,水利工程管理中的内容较多,情况复杂,水利工程管理机制存在严重问题。

2.3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经费不足现象

在进行防洪、排涝的过程中会消耗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无法支付这个庞大的数据。由于我国在农业方面属于弱势群体,国家每天用于粮食发展的资金都比较有限,这些都是导致水利工程管理经费紧缺的主要原因。

2.4工程管理制度不健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

在水利工程管理机构中存在着一些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由于管理人员素质比较低下,这也就造成了在执法过程中的松懈现象。比如,一些小型的水库管理员文化水平较低,人员更换频繁,管理者缺乏一定的管理经验,这也就造成了工程管理不善,财务管理混乱的现象。更严重的还有一些水库呈现无管理状态,没有专门的管理人员,这也就造成了工程毁损现象严重,乱扒、乱挖现象的发生(见图2)。

3 进行水利工程管理应采取的措施

3.1重新认识水利工程管理,改变以前落后的管理观念

为使我国经济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我国相关部门要加大对水利工程的管理,要加强管理最主要还要看领导,俗话说:“要想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要想提升水利工程的管理主要就在于领导要转变先前那种陈旧的管理观念,要积极的根据当前社会情况来加强管理,使用新型的管理理念,要从根本上改变以前那些不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管理理念,要从过去的只注重工程建设改变为现在的管理和建设并进;从过去的主张依靠行政手段来进行水利工程管理转变为现在的用法律、经济的手段及技术来进行综合治理。要积极的去研究符合当前社会管理的新机制、新格局,为我国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提供一个良好的思想基础和组织保证。

3.2要探索有效的内部分配机制

我国水利工程的管理人员当中存在着一些运行机制不合理现象,所以说水利工程管理人员在进行管理的时候要结合实际的工作岗位以及工作绩效等方面来进行工作人员的分配工作,在进行人员分配的时候还要采用一定的激励机制来对内部人员进行管理。这样的管理方式可以对优秀的员工给起到一个激励的作用。同时,在管理上还要落实工作人员的社会保障政策。

3.3突出重点,强化管理

在进行水利工程管理的过程中要根据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来将工作重点放在对堤防、水库、河道、水闸、山塘等工程的管理与执法上。现在的水利工程管理要把制止侵吞、乱采乱挖,蚕食河道、溪流等作为最主要内容,要严厉的打击和制止当前的不道德行为,同时,管理部门要加大巡查管理和执法力度。县局也要根据当前出现的一些问题及时的采取措施来进行解决。同时还要建立健全的单位内部监督机制,让局纪检组参与到工作的全过程中去加大监察力度。努力打造出一支严于管理、勇于执法、敢于执法、纪律严明、而且勤政爱民的水利队伍。

3.4要建立一种新的规章制度,落实管理责任

水利工程管理中管理者要积极的贯彻监督和预防相结合的管理方针,要不断的推行巡查执法的责任制度。

(1)根据当前情况来建立规章制度来健全各项工作,要制定并且颁发一些有关水利工程管理方面的文件等,比如:《关于加强水工程管理的暂行规定》《水政监察巡查制度》等,同时,依据相关标准来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考勤、巡查、考核、奖惩制度。

篇(10)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3-292-02

浙江省乐清市的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81年到2005年,这一阶段主要是指乐清市第一个乐咸水厂建成以后,乐清专门成立了农村改水项目办公室。专门从事乐清的农村改水工作。到1993年底。全市共建成自来水厂122座,受益村共632个行政村。78万余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73%。这一阶段主要是发动各镇、乡、村的干部群众,以政府为主导,利用基层农村的各种有利资源进行不同形式因地制宜的各个突破,逐个建设。虽然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城乡一体化.但为现在的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因此,可以将其当作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初级阶段。第二阶段从2005年到2010年,这一阶段主要是指乐清市成立了供水集团,统一了乐清的供水系统,合并了二大供水企业(原自来水公司与农村供水公司),结束了乐清多龙治水的局面,保证了乐清的供水质量。保障了乐清人民的安全供水,乐清城,供水一体化建设从此真正拉开了帷幕.进行了大规模的城乡统一建设、统一供水、统一管理、统一服务。无论是水厂兼并改造还是新的延伸接水,全部都是按照城乡供水规划和标准执行,尤其在管理上大面积进行“一户一表”改造。截止2010年底,“一户一表”收费户达到147000奈户,企业的年有效售水量达4800余万吨,全年水费金额达1.13亿元,企业的固定资产高迭10.86亿元。尽管如此,企业在迅速扩涨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新的问题,正因为是新问题所以既没有以往的经验可借鉴,也没有其他兄弟单位有效办法可参照,全凭以实事求是的原则来处置和处理,这些处理从现在角度回头来看,大部分是成功的,虽然有些还不尽如人意乃至对今后的工作带来了影响,但不管是成功的还是不如人意的,应该说对以后的工作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体制和管理模式问题及解决的办法

1.企业性质。两个不同性质的企业单位合二为一需要很多部门来协调解决。2005年供水集团成立之前,原市自来水公司为国有性质,市农村供水公司为集体事业性质,集团组建后定性为国有控股企业,员I的有些待遇,包括工费标准、养老保险金和医保金的缴纳标准都不一样。合并以后职工反映很大,屡屡在职代会上强烈提案。而且原农村供水公司内部体制也较复杂,有多种成分,有集体事业性质的。有企业合同制性质的,也有农聘工。为了解决平衡集团内部的员工待遇,集团采取了多种的解决办法:一是与社保部门协调.调整部分缴费标准,原标准馅低的适当往上调,束缴纳的追加统缴,使员工的养老垒和医保金缴蚋标准基本平衡,解除了所有职工养保和医保的后顾之忧。二是员工原档案工资标准偏低的,采取企业内部进行微调。然后进入档案,差距仍然较大的采用考核奖励的办法,按考核的点数形式给予奖励,这种奖励工资是浮动的,让员工感觉企业内部待遇分配基本合理,这样平息了职工的情绪,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三是对原农村供水公司编外的农村小水厂农聘工进行整编。多余人员采用一次性缴足养老保险金和医保金并实行按工龄补偿金的办法,使多余人员能得到基本生活保障,平安过渡。

2.管理模式。实行城乡供水一体化后。地散面广,管理难度相对增加,虽然统一执行集团用水审批,设计规范,水质要求,收费标准,但鉴于原农村小水厂设备管道老化陈旧,水耗偏离.居住人口稀稠悬殊,地域偏远的不同情况,我们采用了不同的管理模式。一是实行紧密型和松散型相结合的办法。集团供水管理实行三级管理模式。集团――分(子)公司――水管所。以各水管所为基层管理服务单位,属于紧密型的管理范畴.集团下属的物资公司和安装公司为子公司,具有法人资格,实行自负盈亏。独立核算,属于宽松型管理范畴。二是实行线块相结合的办法管理。乐清市地彤地貌成带状。背山面海.腹地不深,蓄水能力较差,境内南北长66.22公里,东西宽仅32.35公里,全市面积为1174平方公里,全市按集雨面积和独自成溪可分为四个流域,即大荆溪流域,芙蓉黄金溪流清江流域。虹桥淡溪流域,钟前水库的白石溪流域,它们互不相关,独流入海,因此我们的管理也是按照自然流域成块状设置机构。设置虹桥水管所、南清芙分公司、荆雁水管所、柳市分公司。这样我们便把业务线状管理和块状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解决了地域分散、流域独立自然条件不利的客观问题。

二、资产和资金问题及解决办法

1.溃产问题。由于企业的性质不同,资产的性质,存在的形态都有所不同。原自来水公司的各类资产按国有企业的规定。规范入账,来源明确。性质单一,报表台账齐全,折旧按规定计算,资产的原值、净值都十分清楚。而农村供水公司则不同,资产性质相对复杂.大部分资产定性为集体性质,而这个集体性质又没有特定明确的对象,属于一种抽象的集体概念。大部分水厂的建成都是利用公办民助的方式。例如1987年柳市项目水厂的建设属于浙江省利用世界银行贷款最大的农村水厂,工程总造价2806万元人民币。资金来源一是向世界银行贷款40%;二是省、县配套资金分别为5%和1096;三是利用群众集资45%约1200余万元,按当时柳市区人均分摊人均出资17元。其实世界银行贷款仍是在水费中筹还,其性质还是柳市人民负担.所以总造价的85%仍然是群众集资性质。因此,在理论上分析,该工程属于民办公助,资产属性为集体性质,企业也是集体事业性质,在后来的集团组建中,对资产的认定曾有过一段激烈的争论,政府为了稳妥起见.最后采用托管的办法先将这一部分资产管理起来。具体托管办法以市政府名义发文,委托其时作为农村供水公司的主管部门农村改水办公室进行托管,资产的具体经营单位为乐清市供水集团,作为经营单位必须对资产的保值增值负责,而改水办负责人直接进入集团公司董事会任副董事长,负对资产的监督责任,这样可以直接对资产进行监管。

2.资金问题。如此大规模的城,供水一体化建设。资金问题是一个非常现实无法回避的太问题。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凭供水企业的自身财力是鲍对办不到的,供水集团的自身财力也非常有限,账面上的自有资金可用于扩大生产再投入的一年不足1000万元。而建设资金每年需要四五千万元。如此大的缺额资金只能采取多渠道的办法。一方面我

们向市政府施压和要求。以求得市政府和当地乡镇政府的支持,在市财政和当地乡镇财政中争取安排部分资金。另一方面集团出面向银行系统贷款.由于供水集团的历史原因,能够用于抵押贷款的房产证很少,而且还要用于几个大水厂的建设和改造贷款,要分出一部分房产证用于城乡一体化建设贷款已不可能,即使可能也是杯水车薪难解旱龙之渴,因此我们与多家银行谈判。哪家同意质押的就向哪家银行贷款,而且长期挂钩循环贷款,达到双赢的目的,我们用陆续收取水费确保还贷保证供水企业的信誉不受损害。再一方面要求接水用户自筹一小部分。并且可以用不同形式出资,比如政策处理费用及凿路挖地费用可以用劳动力投入的多种方式解决。

多方筹资的最后难题在于集团财务的账务处理,按国赍委和审计部门的规定,凡国家财政和群众集资部分不得计提折旧。若是这样的话供水企业虽然城乡一体化建设搞得轰轰烈烈.但在今后的运行中设备管道的维护雏修,以度更新改造的资金就没有来源,成无米之炊了,供水企业不但缺乏发展后劲.到了一定时期还危险。为此,我们努力说服国资委和审计部门,分析透彻,据理力争,最终相关部门同意部分资产计提折旧.这样能基本保证正常运行和今后维修和更新改造资金的来源。

三、管理问题殛解决的办法

城乡供水一体化后。管理上的问题也是一个很复杂的头痛问题。因为城市与农村实际存在着各种条件的差异,比如观念的差异。经济的差别,环境条件的不同,尤其是观念的差异会产生许多不必要的麻烦,都需要我们耐心地去做工作。尤其是要做好宣传工作。

1.服务问题。作为公用性的供水企业,因为资源的关系目前虽然是垄断企业,但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其实也是服务企业,如何搞好服务大有文章,对于企业的健康发展都有不可回避、不可小视的重要性。服务首先遇到的是观念问题。因为农村农民习惯于过去那种随便用水。无论在山边取水,还是在河塘里取水或地下取水,一般都不需要计量交费,因此用水缴费的意识非常薄弱,对于工作人员上门收费十分反感,不理不睬,他们不但惜水、节水,而且还偷水盗水,甚至毁坏水表无法计量。供水之初毒户每月用水不足一吨的户数不少,有的经检查发现在水缸上面装水表夜间滴水不计量。我们不但要向他们宣传自来水对人们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更是要向他们说明供水企业的买水、制水、供水、售水整个过程的繁锁复杂。而且投资很大、成本很高、利润很低,决非单纯的盈利企业。“水也是商品”,把这一概念溉输到用户的头脑中,还常在农村人口集中的地方放电影借此进行法制宣传和科学用水的宣传,希望他们接章守法,遵照供水企业的章程合理用水。除了对他们的宣传外,我们还要对内部员工的教育,要搞好服务必须先提高我们自身的服务水平和技能,教育员工认识到这个过程是必然的.村民们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我们必须耐心做好服务工作。同时,为了稳定和谐发展,理顺供售关系,还必须以法律的形式把关系确定下来。为此。我们采纳了律师的意见。以供售双方签订合同成为买卖关系而不是福利关系,使双方的权益都受法律保护。公正公平。

2.水价问题。供水价格对于供售双方都是十分敏感的问题。供水企业因资源的关系目前属于垄断企业。物价部门对于水价控制得非常严格,原则上只能是保本微利,各项成本审核程序要求很严。其实,供水企业肩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重责任,单单追求经济效益是不现实的,有些投资不但超前,而且投入和产出也不成比例。好在城乡一体化后我们还可以进行大小平衡,东西兼顾,才使企业稳定下来。

上一篇: 银行会计学论文 下一篇: 哲学发展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