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理念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16 15:24:3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低碳经济理念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低碳经济理念论文

篇(1)

2推行农村土地流转政策,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包括农业土地用地以及住宅用地两个方面,其中农业土地开发和利用需要实现由市场经济引导下的自由流转。一方面农业土地开发与利用的自由流转可以帮助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配置和调整,另一方面也可以推动农业规模化生产经营,促进农民就业帮助农民增收创收,同时提高我国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水平。住宅用地的流转具有多方面的效益,是落实低碳经济理念的重要措施。促进农村村内住宅用地的整治,使其朝向集约化、房屋迁建集中化以及迁村并居社区化的方向改进,实现农村住宅土地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

3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镇(乡)带村发展低碳经济

解决乡镇企业发展进程中规模性、分散且资源利用率不足等问题,合理规划乡镇企业布局,建立乡镇工业园区,以镇带村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在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础上,借助低糖经济发展理念,促进乡镇企业的集约化和规模化,使其朝着节约资源、降低成的方向自然发展,利用乡镇企业的经济辐射作用,发挥其示范效益,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强对乡镇企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引导。坚决淘汰资源消耗好、生产效益低、社会价值低的乡镇企业,坚持以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为前提,促进乡镇企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给予相应的政策和资金的扶持,引导乡镇企业向着循环利用、低度污染的产业发展。政府应积极出台政策等相关扶持措施,培育农村消费群体对绿色农产品的消费判别,引导和鼓励绿色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鼓励现有乡镇企业投入资金和力量用于企业购买新技术、新设备,升级陈旧生产工艺设施设备,推广新能源、清洁技术在乡镇企业的应用。

篇(2)

关键词:低碳经济;室内设计;应用 

低碳经济理念和室内设计的融合,是通过对低碳、节能、经济等各种技术来实现的,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和能耗。在低碳设计方面,采用的材料进行了一定的更改,主要对环保、节能的新型材料进行应用,融合了低碳理念的室内设计更加注重绿色环保,保证居住空间的舒适性、健康性等,给住户提供了一个非常低碳的室内环境。 

一、低碳理念的涵义 

低碳理念的涵义主要指的是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在人类的初期发展中,生产力是非常落后的,对于煤炭等化石燃料的利用是非常少的,很少发生因为碳排放量而导致的生态问题。在经济不断的发展的过程中,工业革命发生了,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实现了迅猛的发展,对于化石燃料的利用不断增多,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大幅增加,导致很多生态问题的出现。低碳经济将可持续发展作为重要的基础和前提,通过多科技、制度等进行相关的应用,减少对化石燃料的利用,从而是的温室气体的排放量逐渐减少,在更大程度上保证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对于人们的生命安全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二、低碳理念在我国的室内设计中应用的现状 

低碳设计是低碳理念和设计相融合的主要体现,主要讲的是在方案设计的整个过程中,遵循低碳理念,使用新型的能源和材料,减少能耗,在这个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为人们提供一个低碳的环境。 

在我国的室内设计领域,对低碳理念的应用是比较晚的,即使专业的设计人员对于低碳理念也并没有一个非常全面的了解和认知。同时,相应的使用方法也非常缺乏。我国的传统文化时间久远、影响深刻,对于室内设计人员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在这一条件的限制之下,使其对于室内设计的认识是带有文化特殊性的,当文化的这一特性和低碳理念产生一定的冲突的时候,很大一部分设计人员会遵从文化的特殊性,这使得低碳理念在我国的室内设计中没有得到很好地渗透。 

三、低碳理念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1.我国的人口分布和居住的条件都有着鲜明的特点,人口数量非常庞大,使得人均占地的面积是非常小的,在这样的条件之下,怎样才能实现空间布局的低碳化和经济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改善我国居民的居住环境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对于功能分区的合理化要做到足够的重视在地刺进行划分的时候,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包括公私分隔、洁污分隔和动静分隔。面积分配也要合理,对功能区的面积进行合理的分配。从而提高利用率。 

室内设计主要的就是住房的设计,关系着每个家庭的生活习惯和生活理念,而且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生活习惯和理念,在室内设计的过程中,要对其进行充分的考虑,根据家庭所处的时期灵活布局。同时,对于可以再创造的空间进行合理的布局,也就是进一步加强经济化的空间布局,为将来的装修留下一定的空间,这项措施对于资源的节约等有着很大的帮助。 

2.在储物空间的设计上,需要将功能区的特征作为重要的依据。住宅区的不同的空间区域有着不同的特征和使用情况,在这样的基础之上,需要对不同空间区域的使用性质进行充分的考虑,同时,还要结合储物对象进行相应的设计。 

储物对象是储藏空间设计中非常重要的参考因素。在室内,每一个储藏空间的打下是不一样的,而且,每个住户的生活习惯等是不一样的,在储藏空间所要放置的物品也是不同的,所以,在进行储藏空间的设计时要根据实际的储物对象来进行设计。储物空间是有一定的分类的,包括了三项内容,分别是独立式储藏、组合式储藏和固定式储藏。在储藏空间的设计中要对储藏类型进行灵活的运用,将储藏间空间的利用率尽可能地提高。 

室内设计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住户,根据家庭的具体要求和变化需要对储藏空间进行相应的装修,那么,这就需要预留出一定的空间,方便以后的装修和设计。需要对储藏空间做出进一步的完善,将储藏空间的使用时间尽可能地延长,这一措施对室内空间和资源的节约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3.在低碳材料的选择上需要注意很多方面的问题:第一,材料的选择是根据具体的情况来选择的,不能任何的空间设计都是用一样的材料,对于材料的性能要进行一定的考虑,不同的空间设计对于所使用材料的要求是存在差异的,需要将这些差异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第二,在选择的过程中,对材料进行详细的考察,注重成品装修材料的选择,保证它们的能量散发是比较少的。第三,对于当地的生产的装修材料进行优先选择,相比于外地的材料,其售后服务和质量都便于保证。第四,所选择的材料需要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相结合,减少一次性材料的应用。第五,带有放射性物质的材料是不允许使用的。 

4.对石材进行充分的应用,他有着非常大的优势,对于环境的美化和良好居住空间的营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将石材应用于室内设计中只需要对原材料进行相应的冷加工,是不需要进行高温加工过程的,那么,就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篇(3)

 

哥本哈根会议已渐行渐远,但是它所倡导的低碳生活和绿色经济的理念却深入人心。各大企业、各大高校都纷纷把低碳这一宗旨应用到生产管理和教学实践中,同时也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引进、培养低碳人才的重要性。

一、对低碳人才重要性的认识

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球各国的战略性选择,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将发展低碳经济作为战略性措施,从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和推动。拿可再生能源来说,以风电发展为例,目前我国的风电装机容量已成为世界第二,每年以百分之百的速度向前发展。相比而言,我们的人才培养工作就显的相对滞后。面对低碳经济及新能源的快速发展而引发的人才需求,各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应有所反思,在认识到低碳人才培养的重要性的基础上上,我们的人才培养工作必须具有前瞻性。

进入新世纪后,各个省份都已开始将发展低碳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之一,江苏、广东等省份等尤为明显,因此不仅是针对高层人才、研究开发的领军人才、技术负责人还是针对产业层面的一线技术工人低碳经济,低碳产业发展所需的各个层面人才短缺的问题日益凸显。在这种情况下,国内一些高校率先觉察到了低碳人才培养的气息,开设了相关的院系和专业,比如华北电力大学通过对现有电气、动力、机械、自动化、水电等学科的交叉融合成立了全国首家可再生能源学院,在国家低碳人才培养方面承担了重要作用。实际上再生能源不但包括风能,也包括太阳能、生物质能、海洋能、地热能、水能等,院校在学科、专业设置上要能够对低碳人才需求量作出充分的估计和具有一定的预见性。此外,低碳经济概念自身包括很多方面,需要大量不同层次的新能源、节能减排、清洁能源的人才,教育体系内部各层次人才的培养也要均衡发展。

二、在低碳人才培养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是各高校学科配置对低碳人才培养的限制。长期以来,我国大学的院系及学科设置由教育部统一管理,与低碳经济相关的专业一直未纳入到学科体系当中,一直处于缺失状态。由于历史因素的影响,国内低碳经济及再生能源的发展速度较慢、规模较小,对人才的需求量也相对有限。教育部于2010年3月9日的“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申报和审批工作的通知”表示,为了加大互联网、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环保技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培养力度,支持与鼓励有关高校从本科教育入手,积极申报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人才需求相关的新专业。这表明,碳技术将成为下一个科技的制高点,低碳科技人才也将是下一个人才队伍建设和培养的重点,谁培养更多优秀实用的低碳人才,谁就掌握了新科技的话语权和定位权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为此,有必要从现在起就要有意识地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所有这一系列举措对于推动我国高等院校进一步放开手脚培养低碳行业的人才有着重要作用。另外,要将新能源人才培养纳入到国家的教育规划中,不仅包括本科、研究生教育,更要包括职业技术教育。教育要紧跟国家的宏观发展战略,站在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战略下思考。

二是随着产业的深入发展,企业人才短缺的问题凸现,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跟不上低碳产业的发展步伐。尽管我们的产业发展很快,但是我们的创新能力不足,缺乏对关键核心技术的掌握。前不久,在四川内举行了两场与低碳产业有关的论坛,两场论坛除了研讨低碳产业如何推进当地经济发展外,一个重要的呼声是,加强低碳人才培养,推进产业发展渗透。由用工市场反馈的信息显示,去年底以来低碳经济,与低碳相关的行业如太阳能光伏电站、太阳能电池生产厂家等企业,招工数量大量增加,但实际供应量却很少。其中乐山职业技术学院是四川为数不多的专门开设有低碳专业课程的高校,2008年被乐山市授予“乐山硅材料产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每年毕业100余名学生,早早就被企业抢购一空,学校打算在师资、教学仪器和实习实训设备上加大投入,扩大该专业的在校生规模。

三是国家、企业、学校在低碳的“产学研”合作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就我们国家的情况来看,关于低碳的“产学研”合作还处于探索阶段,相关的法律法规还没有成文,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低碳人才的开发与培养。“产学研”合作的摘要求,提高对市场的反应能力,从而促进学科发展。另一方面企业能够将科研成果迅速市场化从而带来效益,促进产业的发展。通过产学研合作,企业和院校的人才形成一种互通的良性合作,既能弥补企业人才不足,同时也能弥补院校教师技术方面的不足。

三、在低碳人才培养中必须处理好的几个问题

第一,大学与企业联合开展低碳学科教育是培养实用型低碳人才的一条重要出路。企业应该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使员工能够适应低碳时代的需要。因为低碳人才的培养应该是面向市场的,要了解企业的需求,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相关技能的教授,这其间企业的参与不可或缺。企业要解决人才不足的问题,可以通过培训来进行企业自身员工的培养,也可以请高校代为培养,这是目前较为普遍的做法。目前,高校和企业都在重视研究开发,怎样让两者相互衔接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更好地衔接、如何更好地实现技术与市场的整合是一个长期处于研究和探索中的现实问题。我们要积极寻找大学与行业结合的更多动力因素,加强双方合作的需求强度与弹性,树立“战略联盟”意识,突破以往产学结合的固式,从战略层面出发,以协议的形式缔结资源共享、风险共担、利益分享的产学研联盟,取得高校、企业共赢的结果。

第二,在人才战略方面,高等院校及相关科研院所之间的科研合作是非常有必要的。技高一筹的跨国公司早已起步进行这样的尝试,跨国化工巨头巴斯夫早在1997年5月便成立了中德研究发展基金,基金主要用于支持巴斯夫与中国的高等院校及相关科研院所之间的科研合作,其发展基金迄今为止投资总额超过5000万人民币低碳经济,培养了大批具备低碳理念和技能的专业人才。在国内,力诺瑞特新能源有限公司与清华大学合作成立了“清华力诺能源光电子研究所”,共同研究太阳能中的高温利用技术,现在首批技术成果“钛金管”已经面世;与上海交通大学合作的太阳能采暖、制冷技术已经成熟,即将实行产业化推广;与山东建筑大学合作建立了太阳能检测实验室,并合作办学,培养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技术人才。

第三,随着低碳人才需求的日益旺盛,低碳人才的培训机构在市场上也是不可或缺的。中国能源管理培训网便是其中的一家。随着低碳经济的兴盛,培训网的学员也在成倍地增加。实际上许多人才只要在理念与知识结构上稍加补充就能成为低碳人才,而这其间继续教育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另外,一些院校开设的环境教育课程仅局限于城市、资源、生态及相关专业,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理论性,其他专业很少或没有开设环境教育课程,各高校及培训机构应该在这方面有所完善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第四,教育在低碳人才培养方面应该未雨绸缪。针对教育部提出的积极申报与国家低碳领域相关的学科专业,各高校应依据自身的基础条件,结合自身办学条件,充分整合资源,在发挥原有各专业的学科基础上而调整。现在国家提出来产业结构调整一方面是原有产业的提升,更重要的是相关低碳产业的培育,专业的设置要根据低碳产业的发展需要,培养适应低碳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例如各高校可以结合实际开展“低碳校园科技创新教育”等活动,如学校水处理与循环系统改造,太阳能热水系统和学校照明系统改造等。通过专题讲座、论坛、参观、讨论等形式的教育,让师生了解当前严峻的生态形势与发展趋势,理解构建低碳校园的意义,建立低碳的生活理念。

第五,在人才培养上,尤其是高校的人才培养,不能按照以前的方式进行,要创造新的培养模式。首先在教学模式上,要培养学生开放式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常规能源的技术发展相对已发展的较为成熟,而节能减排技术、清洁技术等还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在该领域不断的探索,勇于创新,着力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当然低碳经济,产业的发展需要创新,同时也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在职业技术教育上要加强学生与实践的结合,鼓励学生走近企业,更多的接触实践,积极参与到实践活动中,走进企业中进行学习。营造创新能力培养的良好环境,在理论基础上,不拘泥于传统的技术,通过技术创新促进未来产业的发展。

第六,发展低碳经济是个全新的理念和发展模式,需要加强低碳领域人才培养和机构建设,特别要提高企业决策者的低碳意识和理念。另外要吸引相关技术和管理人才,培养和建立一支高水平的低碳研究队伍。抢占未来低碳产业的制高点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创新能力,即不断提高新能源开发利用的科技含量和效率;二是鼓励新能源发展的系列配套措施,包括财力投入、CDM人才培养、税收政策等各个方面。

目前国内大学在低碳人才培养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北京大学今年新增能源与资源工程专业,强调能源-资源的一体化进行人才培养;继清华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成立低碳研究所后,北京交大首家“低碳研究与教育中心”于2010年4月成立,该中心旗下有低碳教育、低碳物流、新能源及可再生资源、节能环保等在研项目近30项,它将促进我国高校在低碳技术及经济领域的跨学科研究,并开发有关低碳的课本教材、培养新低碳科技人才。

低碳人才培养的意义在于当这些具有良好环境意识和知识的青年学生走向社会并成为未来的领导者时,他们对环境的关心、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追求以及对环境保护的贡献,必将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邵丽蓉.低碳人才需求渐热[N].人才市场报. 2010-5-22

[2]吴建新.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 2009,(11)

[3]石定寰.培养低碳人才助力绿色经济[J].中国电力教育,2010, (6)

篇(4)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当前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恶化有愈演愈烈之势,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国家均已认识到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它已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危机和挑战。城市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人类活动的中心,当前城市化在全球飞速扩张,据统计,我国城市化率已在近年跨过了50%大关,部分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化率甚至可以达到80%。众多的人来到城市,也给城市带来了巨大的能源消耗,据相关部门公布的数据显示现在我国城市能源消耗的比例占全国。据著名的经济学家周一星预测,至2020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将到达57%左右,而届时中国的城市人口将到达8亿之多,消耗和污染形势相当严峻。因此,城市将成为节能减排的重点对象,同时城市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点。自2003年英国最早提出“低碳”至今已经过去了十年,在我国也取得较大的发展,最近几年中国试点低碳城市建设,发展低碳经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发展基础和以低碳发展为发展方向绿色低碳发展方式逐步建立,并在城市规划和建设领域得到广泛认可和实践[[1] 付允,汪云林,李丁等.低碳城市的发展路径研究[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8,(2):5-10.DOI:10.3969/j.issn.2095-1949.2008.02.001.][1]。

本篇课程论文作业将以低碳城市理念为主要的研究对象,通过参考借鉴各种文献书籍,然后重点阐述近十年来低碳城市的发展沿革、理论内涵,然后简介国内试点的低碳城市的发展状况与成果,最后提出对于低碳城市在我国发展的一些建议。

1 低碳城市的提出与近十年的发展沿革

低碳城市这一词汇最早由低碳经济引申而来,而低碳经济最早是由英国政府在2003年的能源白皮书中提出来的,并且英国也成为了低碳城市的最早的践行者,在英国进行了低碳城市的试点建设,曼彻斯特、布里斯托和利兹成为首批的三座试点城市。

日本作为《京都议定书》最早的发起国和积极的倡导国,紧随英国之后开展了对于低碳社会的研究,日本希望通过改变国民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从而实现其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和保护环境的夙愿。日本提出了关于低碳社会建设的构想与行动规划,2007年东京都政府发表了《东京气候变化战略―低碳东京都十年规划的基本政策》,规划在2020年之前实现相比2000年减少25%的碳排放量。

哥本哈根规划用两个阶段来实施丹麦的低碳城市计划。第一阶段目标是到2015年将哥本哈根CO2排放在2005年CO2排放总量的基础之上减少两成;第二阶段目标是到2025年将CO2排放量降为零。提出了近五十项管控和措施建设低碳城市,涉及到利用清洁能源和新型能源发电,在全市推广建设节能建筑,发展综合性的绿色交通,鼓励公民公交出行 [[2] 刘丹萍,陈姿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建设首都低碳城市[C].//2010城市国际化论坛论文集.2010:101-106.][2]。

反观国内对于低碳城市理念的研究,虽然近年来中国也进行了一些与低碳城市建设相关的探索与研究,但是目前多集中于战略规划的研究,和对于一些试点城市低碳建设的探讨。

2008年初,国家建设部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在中国内地以上海和保定两市为试点联合推出“低碳城市”以后,“低碳城市”理念迅速“蹿红”,成为中国大陆城市自“花园城市”、“生态城市”、“绿色城市”、“人文城市”……之后的最热目标,该目标将具有长期的特性。著名学者林辉指出,当前中国积极建设低碳社会和低碳城市,是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最具体和有力的实践,能够做到共建与共享。综合而言,可以预计不久的未来,低碳城市理念将成为提升城市品牌新的标准。

2 低碳城市理念的内涵

有关低碳城市理念的内涵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首先从城市碳排放构成上,低碳城市理念强调建筑、交通及生产领域内的低碳发展模式并存,并涉及到新型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碳的汇集和碳的捕捉等多个方面。当前在全球金融危机尚在蔓延和我国能源紧张持续加重的大的背景下,建设“低碳城市”将在国家节能减排和建设“两型”社会的新形势下会产生规模效应。所谓的“低碳城市”,就是指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大前提下,城市仍然能够将能源的消耗和二氧化碳的排放排放量处于一个较低水平。

“低碳城市”理念的具体内容可以简单概括为:在城市化进程中以低排放、低消耗、低污染的“三低”为特征,并以此来进行相关的“低碳城市”规划、设计与建设;继而通过对于调整我国的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从而使得低碳城市的建设最低限度地影响经济发展;制定低碳城市发展建设的战略规划,大力推广节能减排的低碳新型技术。

对于低碳城市理念的研究首先应当集中在保持城市高速发展的大前提下中,既能保持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增长,又能最大限度地减小对于化石燃料的消耗,即提高化石燃料的单位利用效率。其次是在城市的发展中提高对于可再生能源和新型能源的利用,如太阳能、潮汐能及风能等零排碳能源的利用,同时积极投资对于替代常规能源等新型能源的开发研究。

据相关统计发现,目前中国电力供应的4/5来自于煤炭发电,但是发展建设低碳城市就要降低化石燃料的发电和使用比例,到2020年新型能源和核能发电比例将提高到15%左右。截至2009年,中国电力总装机874GW,其中火电占74.6%,水电占22.5%,风电占1.8%。

3 对于我国未来低碳城市发展的看法

3.1 发展低碳城市的同时不能忽略其他的城市建设目标

城市作为一个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它是区域内重要的最为重要的构成单元之一,近年来国内外城市规划建设新思想的井喷,使得城市被冠以各种各样的发展规划目标:从最早的田园城市、工业城市,到90年代的以来的山水城市、园林、宜居城市,再到21世纪的绿色城市、生态城市,最终发展到现在的低碳城市。城市的发展目标重点给城市规划建设带来了不小的压力,然而庆幸的是,以上发展目标并不都是相悖的,相反低碳城市理念既是上述理念的一个继承,在理论上具有连贯性和继承性,同时还是结合当前世界的一个大的背景环境提出的具有与时俱进特性的发展理念,应该共同发展。

3.2 发展低碳城市是长期性的工作,不能过急过燥

发展低碳城市是应对当前环境恶化和资源匮乏的必然选择,而非仅仅是学术界的一个概念,政府和规划者应当将低碳城市的发展模式落到实处。发展建设低碳城市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通过研究发现就是世界上最为发达的国家也只是计划在50年之后才会实现低碳发展的目标,更何况我国当前只是发展中国家。

3.3 发展低碳城市应当因地制宜

发展建设低碳城市不能偏离科学发展观,必须建立在具有科学的基础之上,应当走符合实际状况和因地制宜的道路。当前国际上对于低碳城市的建设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不同的理念和发展模式,都有符合自己当地状况的特点,而且还和不同国家不同的政治结构、不同的城市功能定位等有直接关系,因此我国的低碳城市发展也应当有自己的发展特色,符合我国国情,要做到因地制宜[[4] 苏美蓉,陈彬,陈晨等.中国低碳城市热思考:现状、问题及趋势[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22(3):48-55.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2.03.009.

篇(5)

中图分类号:K928.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低碳经济是采取超低能耗,很低的污染量,很低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等指标来衡量现代经济发展的一种绿色发展理念。是人类自从工业发展繁荣以来,面临着严重的能源短缺问题和高负荷的环境污染问题的背景下一次经济发展理念的重要转变,是思想领域的一次变革。

低碳经济下园林的设计的核心是采用先进的能源技术和技能减排技术,从对城市园林的设计,材质,结构等方面实现重要转变,通过对园林设计材料,园林施工工艺,设备的选择,减少使用甚至是不使用石化能源,材料的消耗,从根本上降低能耗,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相对于传统的园林设计,在低碳经济下的园林设计将会从园林整体的规划,园林施工材料,材质的的选择等一系列程序上,围绕以最少能耗,最低二氧化碳的低碳核心,最大程度的实现园林设计的生态环保功能和经济社会效益。

二.低碳园林设计的原则

1.尊重场地

尊重场地是园林设计中更好演绎区域特色的基础,要在综合考虑到整个园林区域场地的特征,经济,文化,历史等各方面的地域因素,从而在设计时候可以营造出良好的地域特色,创造出强烈的地区认同和归属园林文化,如此,在低碳经济背景下,进行园林设计时候,可以让原有的一些建筑物和花木得以保存,加强对一些乡土植被的采用,使得整个园林设计彰显出地域特色。

2.遵循自然规律,因地制宜,自然做功

在低碳经济条件下,在园林设计过程中,要在遵守大自然规律和生态平衡的基础上,使得整个园林工程工期缩短,建筑物更加稳固,长久。实施符合自然规律的巧妙设计,充分利用自然的自我修复功能,比如,在进行园林设计过程中,在建造园林水闸时,可以利用水流的方向和冲击力,将闸孔正对水流,如此,既可以保证水流能够正常从闸口流出,又可以大大减少水流对水闸地基的冲击力,有助于减少园林安全隐患,同时,有助于水闸质量的稳定,减少维修的费用。比如,可以利用水流的自然流动,通过一些细微的改动,让水流自然形成一定的瀑布,流泉等。

3.景观异质和因地制宜

景观的异质性是整个园林工程设计的重要性质,主要是强调园林设计过程中,园林景观在时空分布,变异程度,景观类型等方面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在低碳经济环境下,要据园林的不同功能,不同的风格特色而采取不同的设计方式,即使是同一种景观构成因素,也可以因为园林类型的不同,功能的不同而采取差异化设计,如此可以让园林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符合景观飞异质性,如此既可以满足居民求新求异的观赏心理,又可以促进整个园林设计的创新。

4.彰显自然,生态和谐

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最重要目的之一便是要促进整个城市的生态平衡。在进行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要在尊重原有自然风貌的基础上,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对各种景观进行规划,科学处理建筑,人,绿化植被之间的关系,设计施工不得破坏原有的生态系统,绿化苗木选择应按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来设计,乔、灌、花草复式栽植,设计施工中应模拟自然生态进行布置,讲究乔、灌、草的科学搭配,创造“春花、夏荫、秋实、冬青”的景观效果。保持整个绿化生态系统的平衡,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同时,也可以一定程度上加强城市生态环境的自我修复,维护区域生态的平衡。

三.低碳园林设计的方法

1.雨水储蓄利用

保持和修复自然界的水循环将成为低碳园林设计的重要目的之一。一方面,大量的雨水随着市政管网白白流失;另一方面,大量的景观用水来自于洁净的自来水。建立区域性的雨水利用设施,实现“就地滞洪蓄水”是解决城市雨水供求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也解决了园林景观与植物灌溉用水问题。园林构筑物可以通过形式的巧妙构思达到增汇的目的。园林建筑采用半地下、地下或底层架空的设计,以及墙面、屋顶立体绿化,增加绿化面积或绿地面积,同时提供多种建筑设计风格,为人们提供不同的观景视角,形成独特的园林风格。地下与半地下园林建筑也使建筑在冬夏季的能源消耗减少,达到减排效果。

2. 污水净化循环

城市污水净化循环问题亦可以通过园林景观的设计,借助自然的力量予以解决。具有净化功能的人工湿地系统可以设计成污水处理地。将城市污水排人湿地系统,配合植物根系以减缓水流速度,利用多层异质土壤对悬浮物进行拦截沉降,促使杂质的沉淀和排除,并在湿地中种植具有净化功能的植物,如芦苇、千屈菜、小香蒲、花叶芦竹等,以有效地吸收过滤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

3. 选择建造材料

降低碳排放量的最直接方法就是通过选择碳成本低、耐久度高、后期维护少以及可以进行循环利用的材料进行园林建设。选择本地或就近材料,通过降低运输成本来减少碳排放。尽量采用木材、竹藤等“低碳”材料,少用钢材、玻璃、水泥等“高碳”材料,减少园林建设中的碳成本。

4. 植物增汇措施

增加碳汇措施包括2个方面:①增加绿地容积率(绿量/单位面积)。绿量是指所有生长植物中茎叶所占据的空间体积,是单位面积上绿色植物的总量。具体措施是提高绿地面积、建设屋顶花园、发展立体绿化,如种植绿墙、藤架种植、悬挂种植等。②注重不同植物的固碳能力,通过合理配植提高绿地容量,创造多样性的景观,提高植物群落的整体固碳能力,营建低碳园林。据试验,不同类型单位土地面积上固碳释氧能力表现为:常绿灌木>落叶乔木>常绿乔木>落叶灌木;速生树种高于慢生树种;低龄树高于老龄树。

四.结束语

在低碳经济条件下,对城市园林进行科学规划设计,是促进我国城市化建设朝着规划化方向发展的重要动力,是提高居住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提升生活品位的客观要求,也是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节能减排,降低能耗,减少生态环境破坏,维护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在低碳经济条件下,加强对园林景观的科学规划设计,从整体出发,重视细节,因地制宜,本着生态和谐,自然归真的原则,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平面到立体等多视角设计,实现既追求设计规划的新颖独特,又具有地方特色,既满足人们需求,同时也符合低碳经济趋势,促进生态的和谐。终目的。

参考文献:

[1]骆国文 浅谈低碳经济下园林设计 [期刊论文] 《现代园艺》 -2012年6期

[2]郭文河 论小区园林设计对人居低碳生活的重要作用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年15期

[3]杨柳 探究中国古典园林石景艺术的现代意义 [学位论文]2006 - 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

[4]张丽梅 基于文化特色的公园绿地夜景照明研究 [学位论文]2010 - 山东农业大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

篇(6)

[中图分类号] TU984.11+5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11-164-2

1引言

低碳发展,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政府低碳政策的扶持下,随着低碳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不断减少高碳能源消耗,降低碳排放量,实现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情况下的经济持续发展。

2010年社科院公布低碳城市的新标准,低碳城市包含四大类指标:低碳生产力,低碳消费,低碳资源,低碳政策;其中包含12类相对指标。

2006年10月,长沙获批成为全国第三个、中部首个国家森林城市;2007年12月,长株潭城市群获批“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发展低碳经济,是促进长沙转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实现科学发展的需要。

2长沙市低碳利用评价

2.1低碳生产力指标评价

低碳生产力包括碳生产力以及单位产值能耗两个相对指标。根据易东炬在《长沙发展低碳城市评价建议》测算得到长沙碳生产力为3.1672,高出全国平均值0.1820近17倍。从产品单位产值能耗来看,随着长沙市政府淘汰近110家高污染企业,大力引进环保生态企业,生态工业园区规模化、集中化促使长沙的单位产值能耗逐年大幅度下降。

2012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总量518.46万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3.7%,单位产值能耗同比下降16.8%。同年,长沙重点监测高能耗企业的15种产品之中13种单位产值能耗下降,86.7%的工业产品单位产值能耗逐步下降。其中,火力发电耗用标准煤同比降幅1.43%;吨水泥综合能耗同比降幅2.2%;铝加工材耗用能源同比降幅6.4%;机制纸及纸板能源耗费同比下降16.8%。

2.2低碳消费指标评价

低碳消费包括人均能源消费和家庭能源消费。对于低碳消费的数据我们采取了问卷调查法。我们在长沙市六个区以小区为单位按比例共发放50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474份。问卷调查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基本情况调查,包括调查对象房屋所在小区,房屋建筑时间、建筑面积、家庭人数等。第二部分为家庭能耗情况,包括家庭每月电器量、用电量、用水量、产生垃圾量、小汽车油耗量。第三部分为居民对低碳理念的认识程度。通过调查统计得出,长沙户均拥有电视机1台,洗衣机0.8台,热水器0.75台。小汽车人均拥有量0.17台,其中以中档车为主。长沙市居民户均用电量1-8月超过200度,远远超过全国平均水平110-140度。每人每天用水量超过300升,亦远超国家规定的180-270升。长沙市人均碳排放量大大高于全国平均碳排放量,长沙能源消费主要以煤、石油、天然气为主,反映了长沙市为一个高碳消费生活方式的城市。

2.3低碳资源指标评价

低碳资源包括森林覆盖率、低碳能源所占份额以及单位能源生产排放量三个指标。

2.3.1森林覆盖率评价

如表1所示,近年来,长沙市园林、绿化率呈不断上升趋势,从2005-2012年,长沙新增绿地面积达1423万平方米,增幅高达103%。长沙园林绿化覆盖率增长45%,园林绿地率增长49%。根据长沙市绿地系统规划和长沙市城市林业生态圈专项规划,全市森林覆盖率现已达53.6%,超过全国45%的平均水平。2013年,长沙市获评为全球绿化模范城市。

2.3.2低碳能源所占能源份额评价

原煤、电力仍是规模工业消耗的主要能源品种。2012年,全市规模工业能源消费总量中,长沙市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比例为3.0%,远远低于全国平均7.3%的水平。非化石能源开发利用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核能,风能还未真正投入使用,生物能,太阳能等在长沙市能源消费比例中占比例很小,长沙市非化石能源目标的实现主要依赖于水电。

2.3.3长沙市单位能源消费评价

长沙市单位能源消费的二氧化碳因子为4.1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38近一倍。如图1所示,长沙市2005年至2011年间,工业废气总排放量呈迅速发展趋势,这与长沙近年来工业迅速发展相关。而在2011年至2012年间呈迅速下降趋势。长沙2011年全年淘汰高污染企业110家,完成长沙铬盐厂42万吨铬渣解毒处理工程,一些老工业基地污染企业全面退出,对促进废气排放量下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根据李兰在2010年中国控制工业废气排放的绩效和减排潜力研究中分析,长沙市减量排放潜力为76.01%,这说明长沙市工业废气减排还存在巨大的空间。

2.4低碳政策评价

低碳政策包括现有低碳发展政策和规划、监管系统的建立、公众的低碳意识程度。

2.4.1低碳经济发展规划评价

湖南低碳经济发展规划走在全国前列,2010年,长沙市启动了低碳经济示范城市建设。湖南省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到十二五期间长沙作为低碳城市发展的任务、目标及重点。目前正在编制的《湖南低碳经济发展行动计划》、《湖南低碳经济发展纲要》为长沙市低碳经济的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

2.4.2低碳发展监管系统的评价

从全国情况来看并没有对碳排放监测和统计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长沙市碳排放监测走在全国前列。2011年12月底,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二个部门联合印发了《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实施方案》。长沙市对列入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的企业重点监测。2012年,列入国家“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的34家规模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总量的51.5%,同比下降15.8%,这使全市规模工业能耗水平下降9.3%。

2013年5月,长沙市发改委联合相关部门根据新调整的“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企业名单,将企业节能状况的考核结果纳入市政府对区、县政府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内容。

2.4.3居民低碳意识程度评价

对于低碳意识程度我们也采取了问卷调查方式,将调查结果按照不同年龄层和不同学历统计分析得到,听说过“低碳”而没有真正了解的人占据总调查人数的72%,不了解的人数占据16%,非常了解的人占据12%。结果表明,低碳意识逐渐深入人民的思想中,但是低碳的真正内涵还未被人们所了解,低碳的政策宣传有待进一步提高。

总体来说,长沙节能减排和低碳发展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长沙市低碳工作仍然存在很大的提升展空间,我们不仅要从低碳产业、低碳能源、低碳技术及低碳城市建筑进一步加强长沙市的低碳工作,而且要制定和执行切实可行的低碳发展规划与行动方案,加快低碳发展的法制建设,提高居民的低碳意识。

参考文献

[1]易东炬,李明生.长沙发展低碳城市评价建议与对策建议[J].合作经济与科技报,2010(11).

[2] 黄红胜.探索经济条件下城市土地利用模式[J].中国集体经济,2011(11).

[3]陈梭.长沙市土地生态利用研究[D].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4]周军辉.长沙市土地利用变化与碳收支协整型及因果关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5]黎孔清,陈银蓉.低碳理念下的南京市徒土地集约节约利用评价[J].中国土地科学,2013(1).

篇(7)

【摘要】十八届五中全会再次以文件形式确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在此形势下,农业经济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方式显得更加重要。而;绿色农业、低碳农业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我们大力倡导经济发展转型调结构,农业经济发展必然要争当转方式调结构的排头兵,加强农业经济发展的环保模式,减少农业发展过程中的碳排放,从而实现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发展目标,最终帮助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笔者围绕我国农业经济的绿色发展和低碳循环发展现状,提出相应的推动措施。

【关键词】农业经济;绿色;低碳循环;环保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自然岸线格局,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由此可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方式是新时期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必由路径。

一、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综述

由于国家转方式调结构的深入推进,作为国家第一产业的农业相关产业也必须找到适合自身可持续发展之路径。在国家经济中高速平稳发展和生态文明概念深入人心的新时期,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成为党和国家重点部署的发展思路,也逐渐成为国内外研究的重点课题,在此大环境下,我们有必要对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做初步探讨。(一)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绿色农业经济是以市场需求和经济、生态协同发展为根本原则,在传统经济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是对各种农业资源进行开发并保持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然后在此基础上达到的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活动过程,其本质是要实现农业生产经营与社会、生态资源的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二)低碳循环农业经济发展所谓的低碳循环农业经济发展,就是指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态势下,我们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积极运用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等各种方式,尽最大可能的减少对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加强现有资源的循环利用率,从而实现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可持续战略的实施。

二、我国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的现实意义

(一)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是今后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由于我国人均土地占有量远远低于联合国公布的世界人均土地占有量,又面临着农业资源过度消耗的现状,高耗材、高污染的传统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我国现行农业经济发展需求,我国必须采取低碳农业发展模式,以提高我国粮食产量。(二)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可以保护我国生态环境和维护粮食安全由于我国可用耕地面积较小,并且多地出现建设用地越过“耕地红线”的问题,我国一直致力于以传统农业模式解决温饱问题,造成了农业土地破坏严重的现象。在传统农业经济发展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而且根据国家公布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大部分的水土污染主要是由于农业的乱排乱放。因此,发展低碳农业有利于保护环境。进入新世纪以来,多重因素左右全球粮食供应,使得粮食安全从区域性问题上升为国际问题,从民生问题上升为国家战略问题,由于我国国内的粮食生产供应现状,我国农产品进出口都受到了严重制约,因此,我国要加快转变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切实解决好粮食的安全问题,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出路就在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

三、我国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所面临问题

虽然我国在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有巨大的现实意义,但是从客观角度来说,我国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我国现存的农业基础薄弱。首先,我国较为严重的人地矛盾,我国虽然国土面积广,但是人均可耕地面积远远低于世界人均可耕地面积,当前我国共有农业人口9亿,农户约占农业人口总数的27.7%,每户所经营土地不足0.5公顷;其次,我国农村劳动力短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主要劳动力青壮年集体外出务工,家里只留下“386199部队”,农业产业劳动力缺口严重;最后,农村人口文化程度普遍不高,虽然国家大力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并推行职业技术教育,但是未从根本上提升农业从业者的文化水平,截止2008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农村人口中初中以上文化水平所占比重不足18%。第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我国一直以来实行以工业辅助农业的发展路子,虽然有大量的辅农、助农、惠农政策,但是由于开展农业经济的基础设施不完善,导致可用耕地流失严重,面积减少,农业物资浪费严重,且已有农业基础设施功能较为老化,破坏较为严重。第三,农业经济服务系统未及时建立完善,鉴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农业经济发展方向起步较晚,相关的农业经济服务系统并未得到有效建立和完善,农业经济服务工作开展较为滞后,相关服务水平也较为低下。

四、我国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应对措施

一是优化农村农业产业经济结构,在基层大力普及绿色低碳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开展相应农业服务技术培训及继续教育,培养一批绿色低碳循环农业专家人才,发掘一批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种植能手,并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的规模效应和联动效应。二是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绿色低碳循环经济模式进村进户。我国应大力开展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检修与更换,并普及农业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向,引导并向农村引入大量的资金,积极地研发新技术,扩展新视野,推动农民获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三是建立新型化的农业技术专业服务系统,随着城市化进程和工业化发展,我国已经有足够的技术水平和物质基础为农业产业经济发展建立专业服务系统,包括信息服务、大数据服务、物流服务及高端制造服务等,这个服务系统应该包括农业现代化的耕作方式技术的普及、对病虫害防治技术推广、对农产品及衍生品销售渠道拓宽等一系列的专门服务,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在我国基层推广。

五、结语

我们必须推进低碳农业的经济发展模式,确保粮食安全,并保护生态环境,突破现有农业的发展瓶颈,大力普及并使用新型化的农业产业化路子。

【参考文献】

[1]张宪英.我国低碳农业解读及其发展路径初探[D].复旦大学,2010(5).

[2]周丽.加快我国低碳农业经济发展探析[J].新经济,2014(7).

农业经济论文范文二:低碳经济时代农业经济发展途径

[摘要]低碳经济时代下,世界农业经济逐渐开始从高碳向低碳转变。在全球气候变暖的环境下,低碳农业这一生态革命产物被广泛关注和推崇,这就要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实现向生态、低碳、友好模式的转变。本文主要探讨低碳经济时代下我国农业经济存在的问题和发展途径,实现我国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农业经济;低碳经济;发展途径

全球人口增长和经济规模的扩张造成人类对常规能源的使用逐渐增多,环境与经济之间的关系不断日益恶化,在此背景下“低碳经济”“碳足迹”等概念应运而生[1]。发展低碳经济,不仅能够通过节能降耗改善环境污染,还有利于调整经济发展结构,促进新型产业的发展,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低碳经济时代下,农业经济必然要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走低碳可持续发展道路,推动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1低碳经济内涵

低碳经济是人类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重大进步,是通过降低能源消耗、减少二氧化碳排量、减少环境污染的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指的是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大力开展技术创新、新能源开发及改变生产方式,减少对煤炭等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经济发展中对环境的破坏,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和谐发展。低碳经济的重点是通过开发低碳能源系统,研发低碳技术并建设低碳产业体系,减少经济发展过程中温室气体的排放量[2]。

2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低碳农业规模化发展困难

目前制约我国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农业生产的小农分布。尽管我国近些年来已经实现农业大规模生产,但基本生态生产单位仍是农户小农生产,制约了农业生产中碳生产的合理标准规划。例如农村地区仅只有一户或几户开展低碳农业生产,而大部分农户依旧仍采用粗放生产,碳生产无法实现大规模的集中化,这种情况下依然会污染土壤、空气、水源等,制约低碳农业的发展,增加推广和开展低碳农业的成本。

2.2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我国农村地区许多基础设计健身不完善,例如水利设施出现设备落后、设备老化等问题,这是由于水利投资偏向于大型水利工程,对农村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较小,资金较为分散,没有形成合力,资金投入的多少直接影响农业节能、节水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从而制约低碳农业的发展。

2.3科学技术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发展低碳农业离不开先进技术的支持,而技术创新是发展农业新技术的重要途径,但是我国农业技术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农业技术研发投入不足,先进农业技术应用水平较低,缺乏农业科研人员,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不完善等,这些现状严重制约了技术在低碳农业中的应用。除此之外,发展生态农业经济模式缺乏先进的技术,例如沼气的开发和使用能够保护生态环境,但目前只适用于以农户为单位的小规模家庭生产生活,适用于大规模生产的大中型沼气池等技术还不完善,使沼气的开发和利用并没有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2.4农业生产方式还未完全转变

尽管我国农业科技得到发展和进步,但是在农业生产中对化肥、农药等污染土壤的资源的依赖性依旧严重,导致农村污染仍在加剧,造成土壤结块、肥力下降等恶性循环。粗放的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进一步加剧了资源和环境的压力。

3低碳经济时代下农业经济发展的途径

3.1建立循环农业经济体系

西方国家低碳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迅速,例如阿根廷实行完善的免耕加秸秆还田的低碳农业技术,打破传统的额“种地必须先耕”的现状,有效的保护土壤面积;巴西政府在2010年实施低碳排放农业计划,运用生物固氮等先进技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资源消耗和污染,实现农林牧一体化生产等。我国人口总量大,但人均耕地面积小,人地矛盾突出,且农业生产效率低,耕地污染严重,因此应大力推广和使用农业固碳技术,减少高碳能源、化肥等资源的使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指的是农业资源、农业产品、农业废物再利用的循环模式,降低资源消耗率。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推进水资源、土地资源等的综合利用,加强对情节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

3.2发展生态农业经济模式

首先要转变农业生产发展理念,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屏气原有的“重农业产出,轻生态环境”理念,在农业生产经营中坚持集约化的经营理念,加强对农村农民知识和技能的再教育,提高现代农民的综合素质。其次,坚持资源的多层利用,实现资料良性循环,例如发展沼气利用模式、病虫草防治模式、产业链延长增殖模式等;充分开发和利用清洁能源,例如太阳能、风能等,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增加农业生产效率,大力发展农田平原、水体立体等农业生产模式,实现低消耗、高产能[3]。

3.3促进低碳农业技术的研发和推广

一方面要大力引进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另一方面促进我国低碳农业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政府通过财政政策进行支持和引导,引导社会资金的不断投入,积极开发新技术,整合现有的先进技术,降低现有低碳技术推广和应用的成本,同时要注重技术服务体系的构建,积极引导和帮助广大农民学会运用先进农业技术,使技术真正运用到低碳农业生产中,缓解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矛盾。加强农村地区新型农机技术的推广力度,组织农民学习新技术,开展免费农业教育课堂培训业务,宣传新型低碳农机的作用,使低碳农机在农村得到真正使用;增强安全意识,更好地发挥低碳农机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开展有机物多层利用技术的推广,在生态系统中形成物质良性循环多级利用的状态。

3.4提升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理念

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低碳化的转变要以科学发展观为重要指导,加强树立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的理念。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现代农业发展观,农业的发展是一种全面的、科学的发展,是可持续的发展。其次要走正确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在科学发展的基础上努力探索出低投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高效益的现代低碳农业经济发展道路。再次还要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型农业,资源节约型农业,充分利用好农业资源,降低农业能耗,减少农业生产带来的温室气体排放。最后,要加强低碳知识的宣传教育,农民是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力量,在农村开展各种形式的低碳经济宣传活动,使广大农民逐渐转变生产理念,坚持低碳环保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加强对《大气污染防治法》《资源保护法》等资源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适当利用优惠的经济政策引导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大力鼓励和扶持绿色低碳农业生产。

3.5发展低碳休闲旅游农业

农业具有文化传承的功能,是农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随着城市生活压力的增加和农业文化的发展,农业经济的休闲观光作用逐渐显现。发展低碳休闲旅游农业模式既能够增加农民的收入,增加农村就业机会,还能够在农村形成品牌经济,带动品牌效应。要以农村现有的旅游资源为开发和发展基础,加强对低碳旅游资源的创新开发力度,构建农家乐旅游的新形态。开发农业观光旅游模式,首先要保护农村当地原有的自然景色,在此基础上开发农业高新技术,将农产品作为农业加工的突破口,大力发展农业观光旅游服务业务,将旅游业融入至低碳农业经济之中,带动低碳农业经济的发展,例如发展农业生态种植园参观、农业主题公园、农家乐等旅游业务[4]。

4结论

低碳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低碳农业的发展,低碳农业是低碳经济的一部分。低碳农业的发展应将农业经济与生态系统相结合,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加强开发和利用清洁资源,实现环境保护,从粗放经济发展模式向集约型转变,降低资源消耗,减少污染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加强农业低碳生产、环境保护、生态涵养、文化旅游等各项功能的融合,实现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冯蛟.从低碳经济时代消费者行为特征看休闲农业的发展———以宁夏休闲产业发展为例[J].农业经济,2010(10):38-39.

[2]胡新良.低碳导向型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机制构建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2.

[3]刘国斌,党美丽.低碳经济时代吉林省县域经济生态旅游发展研究[J].东北亚论坛,2011(1):114-120.

[4]张蓓.低碳经济视野的都市农业旅游:政府行为与市场边界[J].农业改革,2011(2):62-68.

篇(8)

关键词:低碳经济;绿色会计;利益相关者

一、引言

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世界经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低碳经济主题跃然成为学术界探究热点,中国政府在2009年年底召开的哥本哈根会议中明确提出将低碳经济的发展作为国家长期战略,并严格制定了二氧化碳排放的约束性指标,将低碳经济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可见,低碳经济的发展势在必行,中国经济进入低碳经济时代。

在中国,绿色会计的发展是受到多种因素影响的,它涉及了情况十分复杂的各个方面。绿色会计并不仅仅是会计行业的问题,也是针对现阶段的主要社会、环境问题应运而生的主要内容,它是以政府和企业合作为前提,需要政府对其进行大量推广活动,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做好环境保护,节约能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二、文献回顾

发达国家对于绿色会计(早期称为环境会计)的定义研究起步很早。英国学者比蒙斯(1971)在期刊《会计学月刊》上就发表了论文论述了污染的社会成本转换的研究。而在1973年,马林讨论了污染的会计问题,这是两篇开启绿色会计研究的文献。Stewart Jones(2008)最早提出了“碳会计”这一全新的定义,他定义了碳排放会计,认为碳排放会计是将碳排放及其排放权交易和相关鉴证等的会计问题的统称。Alan Mann(2012)认为将碳成本与实际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量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成功应对全球气温升高造成的威胁。

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会计从业者开始对绿色会计展开了研究与讨论,但遗憾的是由于环保意识欠缺,导致整个社会对其关注度很低。中国的绿色会计理论是从介绍发达国家绿色会计的研究情况为起步点。在绿色会计的袁增申(2011)教授在他的研究中强调绿色会计是一门具有传统会计特征,更兼有可持续发展观的哲学特点的综合科学。

三、低碳经济与绿色会计

低碳经济顾名思义就是要将“低碳”和“经济”归集于一体,它是现代社会在应对环境日益恶劣的情况,实现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的一种全新模式。低碳经济具有能耗低、碳排放低、污染程度低等三大基本特征,其核心在于两大技术分别是能源技术和节能减排技术。

绿色会计又可以称为环境会计,最早起源于二十世纪初的西方国家。传统会计将能源和原材料等归入了成本,但并没有将环境成本核算到其中。绿色会计与传统会计不同,它运用了绿色理念对传统会计理论体系进行进一步整合,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的独立的核算与控制的综合管理。

绿色会计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来看绿色会计的提出,是因为机器化大生产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全球气温升高、社会经济发展遭到环境的威胁的背景下而造成的,绿色会计的提出是为了跳出传统会计的局限性,为经济模式的转变服务,坚持走社会主义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也就是为了实现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必然要求绿色会计体系的健全。

四、低碳经济下的绿色会计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绿色会计对于低碳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且绿色会计对于当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现以及环境污染的现状的改善也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由于绿色会计牵涉到一系列的复杂问题,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境。

绿色会计的体系还没有完全成型。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还处于初级水平,所以还有许多环保的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需要建立和完善。绿色会计体系需要较长时间的理论构建和反复实践证明才能够完整地建立起来,在这段体系构建的时期内必然会存在一定程度的绿色会计事务的混乱。

绿色会计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存在诸多漏洞。环境污染长期得不到解决,与政府的监管力度密切相关,绿色会计制度的发展也缺乏相应的监督,导致了发展的不完善。因此,要提高我国的绿色会计发展水平,需要政府、社会以及企业自身的广泛参与,对绿色会计的实施过程进行监督。

企业对于绿色会计的了解不够深入,在目前的外部环境下也不够重视绿色会计相关人才的储备,所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方法不合理以及操作不规范等问题。但是,由于发展的时间较短,我国的绿色会计理念提出的时间不是很长,在企业内还没有完全确立,绿色会计的体系还不够完善,其概念也还没有被人民群众广泛地熟知。

五、政策建议

(一)强化利益相关者绿色会计意识

对于企业来说,由于其经营活动具有外部性,尤其是有些制造型企业的生产过程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气,排放到环境中会产生污染,产生负的外部性。绿色会计制度的实施通过影响企业的成本对企业的经营决策产生影响,管理者在做出决策时就必须要将环境因素考虑在内,从而在源头上达到治理环境污染的目的。对于公众来说,要提高他们的绿色会计意识,可以通过媒体的宣传来达到效果,例如在电视上投放公益广告,在网络上积极宣扬环保小措施,以达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健全会计准则,完善绿色会计体系

要保证我国低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完善绿色会计体系就是实现这种发展的基础。积极引导企业实施绿色会计制度,制定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来鼓励企业的会计制度改革,根据研究出来的绿色会计理论框架,补充具体的绿色会计实施制度,满足市场和社会的需要,积极实施绿色会计核算制度对促进企业建立科学完善的绿色会计体制有巨大的作用。

(三)加强利益相关者监督力度

加强对于绿色会计实施过程的监管,需要针对各个阶段的不同情况分别进行,不能够一刀切,以免对企业造成不良的影响。企业每年独立编制环境报告书,对绿色费用和收益、资源资产和折耗等表内信息,以及废弃物利用水平、环境规定落实情况、质量状况等表外信息进行披露,而且要结合多个专业领域的专门机构对此加以评估和审计,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绿色会计信息的披露质量。

(作者单位:湘潭大学)

参考文献:

[1] 比蒙斯(F.A.Bcams).控制污染的社会成本转换研究[J].会计学月刊,1971,(3):24-28.

篇(9)

 

一、低碳经济时代与企业低碳营销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给经济带来了高增长,但同时又给生态环境造成了重负担。“生态极限”、“地球赤字”、环境污染这样一个全球性问题,这样一个涉及人与环境、人与自身、人与社会的现实问题,给人类生存发出了严峻的挑战。然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就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并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过程,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企业经营,在前述这些敏感而又无法回避的问题背后,也有着人类与之斗争的过程:知识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等可持续发展模式不断被提出并实践。如果说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经济全球化趋势中的战略抉择的话,那么低碳经济将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解决现实问题的又一新的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随着人类对这些问题的关注,低碳经济时代已经到来。

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的碳排放量、生态环境代价及社会经济成本最低的经济,是一种能够改善地球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可持续性很强的经济。低碳经济有两个基本点:其一,它是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在内的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经济活动低碳化,把二氧化碳(CO2)排放量尽可能减少到最低限度乃至零排放,获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效益;其二,它是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在内的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能源消费生态化,形成低碳能源和无碳能源的国民经济体系,保证生态经济社会有机整体的清洁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

企业是社会生产的主导力量,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是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也是企业的一项重大战略抉择。在企业众多战略抉择中,企业营销战略如何适应低碳经济要求,是企业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应慎重考虑和实践的一个问题。低碳营销模式将是企业营销模式的新趋向,同时也是企业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低碳经济视角下的企业营销策略

(一)营销理念“低碳化”

如果从营销学角度来定义“低碳营销”是一个动态过程的话,那么在这过程执行之前,观念是先导,观念须先行。因此,企业提倡低碳营销,必先倡导营销理念“低碳化”。低碳发展观,就是低污染、低能耗、低排放地发展经济,使经济、社会、自然协调发展。这是以“世界整体”为单元的发展理念。低碳营销观念,也即企业在营销活动中,要顺应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注重地球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以实现企业利益、消费者利益、社会利益及生态环境利益的统一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这是从大的营销哲学角度来谈营销理念“低碳化”,具体而言,笔者认为营销理念“低碳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增强“低碳意识”。从我国目前人们的环保意识淡薄,相当多的人对环境问题缺乏认识的实际出发,政府必须承担起对全民进行环保意识教育的责任,针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方式,以提高全民的环境知识水平,增强全社会的绿色意识。

2、引导顾客低碳消费。消费者需求受到消费者行为、认知、学习、态度、文化、个人特征、生活方式、所处情景和心理状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复杂的消费者购买“黑箱”背后企业经营,消费者购买行为多样化,需求多样化也就很正常,但营销的本质是创造需求,满足需求。消费者需求是需要引导和挖掘的,是需要创造的,在引导、挖掘和创造的过程中,企业低碳营销就是要把顾客的需求从笼统的“客户需求”中鉴别出来,着重鼓励、挖掘和满足客户的“合理需求”。顾客的“合理需求”主要就是要引导消费者可持续消费、低碳消费,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多次性、耐用性消费,减少一次性消费,逐渐杜绝对环境产生威胁的持续消费方式和消费习惯企业经营,建立循环生产和消费的观念。

3、进行绿色宣传。“低碳经济是绿色经济的具体化,低碳营销是绿色营销的可操作化”。绿色消费是绿色营销的前提,要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和宣传方式,积极传播环境保护和绿色消费知识,积极引导广大消费者将眼界由自身扩展到自然生态环境及整个社会范围,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宣传绿色,宣传“低碳”,展示安详的田园风光、美丽的自然景观,绿色的生活风情和纯净的心理感觉,激发全社会性的绿色消费欲望。营销的实质是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只有消费者的绿色意识、环保意识增强了,企业倡导的“低碳”营销也才有了实质的意义。

(二)技术创新是低碳营销的基础和关键

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由“高碳”向“低碳”转变的最大瓶颈,是整体科技水平落后,技术研发能力有限。低碳经济条件下,企业实行低碳营销,生产技术创新是基础和关键,企业要通过提高科技水平,发挥人才优势和科技优势来实现低碳目标;企业要科学规划,不能依靠能源消耗来促进生产;企业要通过新技术引进,技术创新来研究和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主导产品企业经营,走技术引进和自主开发相结合的道路,推动产品和技术的升级换代。

(三)低碳经济视角下的企业绿色营销策略

笔者基于“低碳经济是绿色经济的具体化,低碳营销是绿色营销的可操作化”而谈如下企业营销策略。

1、绿色产品策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境意识的增强,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已由重视商品物质价值的传统消费观向强调以非物质为特征的绿色消费观转变,即在购物时,更加注重企业及其商品对环境保护和自身健康的有益性,在这一观念指导下,绿色产品备受青睐。绿色产品的开发策略有别于传统产品策略的内容主要包括绿色设计、绿色包装和绿色标志。

绿色设计是指在生产过程中采用清洁技术、无污染技术,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使产品在使用消费过程中,有利于消费者身心健康,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这就要求企业在研制开发绿色产品时,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紧紧抓住绿色这个主题,用环保的观念进行设计。

绿色包装是指节约资源,减少废弃物,用后易于回收再用或再生,易于自然分明,又不污染环境的包装。这就要求我国企业在包装商品的过程中,既要努力降低其包装费用,又要考虑到包装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程度,不断研制开发出新型的绿色包装材料,如纸包装或一些与桔子皮、鸡蛋皮、香蕉皮等有类似功能的“天然包装物”仿制品,探索一条“绿色包装”的新路子,也有利于突破一些新贸易保护主义利用包装为我国设置的技术性壁垒。

绿色标志是指依据有关环境标准、指标和规定,由国家政府部门或某个具有权威性的认证机构确认并颁发的一种标志。这是一种印在商品或其他包装上的图形,其样式因国而异。世界上主要的环保绿色标志是德国的“绿色天使”、日本的生态标志及中国的绿色食品标志等。从各国情况来看,产品一旦被贴上“绿色产品”的标签后,身价大增且有供不应求之势,就等于取得了进入市场的“绿色通行证”。

2、绿色价格策略

绿色价格是指附加了开发绿色产品的知识、劳动和物质投入而高于传统产品价格的价格。绿色价格的制定要树立“环境有偿使用”的新观念,要合理考虑人们求新、求异、崇尚自然的心理因素。在国际市场上,绿色商品的定价要以有利于增强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和提高商品的绿色形象度为基本指导思想,主要实行新产品定价策略。在国内市场上,绿色产品的价格定位则必须面向大众消费者,与同类产品的比价要力求保持基本平衡。

3、绿色分销渠道

绿色渠道的通畅是成功实施绿色营销的关键。选择绿色渠道,要注意选择在消费者心中具有良好绿色信誉的中间商,以便维护绿色产品的形象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要以回归自然的装饰为标志来设立绿色产品专营机构或专柜,便于消费者识别和购买;要合理设置供应配送中心和简化供应配送系统及环节;要建立全面覆盖的销售网络,不断提高绿色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还要在选择经销商时注意该经销商所经营的非绿色商品与绿色商品的相互补充性和非排斥、非竞争性,谋求中间商对绿色产品的虔心推销。

4、绿色促销策略

促销是企业与消费者的沟通,有着诱导需求、创造需求的功能。绿色促销的核心是通过充分的信息传递,在谋求绿色产品与消费者绿色需求的协调中来树立企业和企业产品的绿色形象,实现绿色产品市场份额的不断拓展。

5、绿色公关策略

绿色公关是树立企业及产品绿色形象的重要传播途径。它能帮助企业更直接、更广泛地将绿色信息传到广告无法达到的细分市场,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如20世纪80年代,麦当劳因每天都在制造垃圾———废弃的包装物,逐渐成为环保人士攻击的对象。在环保危机的威胁下, 90年代初麦当劳推出了“种植一棵树”的绿色公关宣传活动,并着手抓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减少包装;二是减少使用有损坏环境的材料;三是使用较易处置、能物化成肥料的材料,这样使环境污染物减少了60%,在社会公众面前成功地塑造了“绿色麦当劳”的新形象。

6、“绿色政府”策略

绿色营销,要靠整个社会成员的参与才行。社会大众应明白绿色营销不仅仅是企业的事。绿色营销理念的执行当中,由于政府则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对涉及到整个国家、民族发展前途和未来的“生态安全”问题,依靠政府力量,可以调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手段来解决,否则很难迅速遏制生态环境的恶化。

7、绿色服务

在商品雷同化、同质化和品牌普及化的条件下,服务更成为市场竞争的焦点。当然,这种服务并不是一般的笑脸相迎所能概括的,而是指满足消费者的体验式消费需求。现今商品多了,消费者不仅重视产品和服务给自己带来的功能利益,更看重在购物或接受服务过程中,所获得的符合自己心理需要和情趣偏好的特定体验。在产品和服务相同的情况下,体验成为消费者购物的关键因素。

低碳经济条件下,企业低碳营销、绿色营销是企业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企业自身发展的关键。但同时,在低碳经济条件下,企业实现营销模式的转变还需要从大到环境经济政策小到企业营销管理等多方面进行不断的努力和实践。

参考文献:

[1]赵金涛.低碳经济与企业环境责任[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1)

[2]赵杨.低碳营销——低碳经济时代下的企业营销新模式[J].经济与管理,2010,(7)

篇(10)

自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后,“低碳”这一话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诸如低碳经济、低碳装修、低碳交通、低碳饮食等,时常见诸报端。作为化学老师,我们对于低碳的理解应该不存在任何障碍。宣传低碳意义,倡导低碳生活成为广大化学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笔者结合自己的化学教学过程,带领学生从化学视角,对“低碳”的深刻内涵作了探究,以期帮助更多的人了解低碳意义、理解低碳意义、践行低碳生活,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笔者利用课余时间及学生双休日的时间,以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研究“低碳”这一主题,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将自己的做法简述如下,以期为创造“低碳生活”尽绵薄之力。下面是笔者的实践过程。

一、定低碳主题,激探究欲望

笔者在化学课堂教学中,以“低碳生活”为主题,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学生通过激烈讨论,深入认识什么是低碳生活,以及低碳生活的意义。然后以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深入理解低碳生活。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的深入开展,最后以科学小论文的形式对“低碳生活”的论点加以论证,形成自己的观点。

布置学生写小论文时,要求包含以下三个方面内容:第一,你对“低碳”的理解;第二,“低碳生活”的意义;第三,你怎样做才能实现“低碳生活”。初闻“低碳”话题,多数同学一脸迷茫,满头雾水,甚至问我:“老师,什么是低碳啊?”只有个别同学说:“哦,我知道,低碳就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对于同学们的反应我未加任何回应,只给他们指出了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和途径:让他们注意关注报纸、网络上的低碳话题,查阅相关的低碳资料,加深对低碳的理解。

一周多时间过去了,许多同学上交了以“低碳生活”为话题的小论文。仔细阅读之后,我将同学们的小论文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完全借助网络资料,未经自己加工整合的段落摘抄。其中普遍谈到低碳生活是一种生活态度而不是生活能力,具体地讲,低碳生活就是一种节约的生活态度,还照搬了许许多多现成的节水、节电、节油、节气的例子;第二类则是围绕“低碳就是少排放二氧化碳”这个观点,阐述了二氧化碳产生的主要途径、大气中二氧化碳过多的危害、减少二氧化碳的主要措施等,也算得上是对已学二氧化碳相关知识复习巩固;第三类则是文笔不错的作文,先描绘了理想状态的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等,后将现实中的黑烟臭气、灰土沙尘等归于汽车尾气、工厂废气、不文明施工等的祸害,倡导要治理大气污染,才能实现“低碳生活”。

凡此种种,通过同学们的资料查阅、整合,笔者的初期目标已经实现,同学们对低碳生活有了一定的认识。

二、将知识整合,令认识升华

针对同学们初步搜集资料的实际情况,结合我对低碳生活的理解,对于同学们下一步的研究性学习,我给出了相应建议,引导同学们将已有资料进行有机整合,并在原有的基础上将论文进行修改,使其对“低碳生活”认识能够进一步深化。同时,要求学生关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科学小论文不同于作文,论文是要以充分的论据将论点加以论证。这里的论点就是论文的观点,即“低碳生活”的观点,论证的过程也让同学们通俗理解:要阐明“低碳生活”是什么,为什么要施行“低碳生活”,怎么做才算“低碳生活”,等等;第二,提醒同学们要勤于思考,仔细研究。如碳元素存在于身边哪些物质中?这些物质最终将转化成什么?以此思路理解“低碳”的内涵是什么,再将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和节省的观点与“低碳生活”进行有机结合;第三,要求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加强同学之间的交流和讨论,加强对“低碳生活”的认识与理解。同时,文中要以“我”代替“人们”,以此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低碳生活”不是别人的事,而是自己该做的事。

又一个多星期过去了,同学们的研究性学习成果——小论文焕然一新地呈现在我面前,其内容与第一次相比也发生了质的飞跃,他们大多打开了思维的局限,开启了尘封已久的话匣。论文中不仅谈到了化石燃料燃烧引起的碳排放,还阐述了人们的吃、穿、用、住、行等,这些都广泛涉及含碳元素的物质,而这些物质经过氧化后,碳元素大多转化成二氧化碳,也成为不可低估的碳排量,这就很自然地将吃、穿、用、住、行方面的简单和节约与“低碳生活”的主题联系起来,从深层次上真正理解“低碳生活”,就是要低成本地生活、节俭地生活。认识到了这一点,同学们个个都有很多话可说,有很多行动可做,他们将我特意发的32K纸正反面都写满了对低碳的理解和自己可以为低碳生活做到的行动(以前发纸时,若一面不够写,总有同学说我小气,而这次没有人再说我小气了)。具体事例如:要将纸张正反两面都充分利用、用手帕代替餐巾纸、自备筷勺代替一次性筷子、不空挂QQ号、骑自行车代替乘私家车上学,等等,同学们列举的可行性事例不胜枚举,对同学们的丰厚收获我倍感欣慰。

三、固内化认识,促长效行动

上一篇: 新理财论文 下一篇: 总监职称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