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19 09:31:31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白雪公主改编剧本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20世纪初,电影艺术在美国开启了发展之路,随之而来的是动画短片的发展,当时的动画短片常常作为传统电影的暖场片进行播放,内容以夸张搞笑的动作为主,时长较短,与其说这是动画短片,不如说20世纪初的动画电影是一种在影院播放的滑稽剧。[1]这种“配角”地位持续到了20世纪30年代末,以迪士尼公司的《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为开端,美国动画电影真正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不仅在电影时长方面有重大突破,而且在影片内容层面更是实现了质的飞越。也正是自这部影片开始,美国动画电影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改编浪潮,一直到20世纪末期,活跃在美国影坛上的动画电影大多是改编自童话故事、经典儿童读物或世界知名小说。纵观这些改编自文学作品的美国动画电影,它们所具有的共同特点就是故事结构简单、人物性格鲜明,同时均是以“爱”为主题所展开的故事,而其中真挚的爱情故事自然成为主流,此时美国动画电影中的爱情故事大多是发生在王公贵族之间,王子遇到公主的爱情模式成为其中之经典。20世纪末期,改编经典文学作品的动画创作已不能适应观众日益提升和逐渐多元化发展的审美品位,包括迪士尼公司、皮克斯公司在内的许多美国动画电影的龙头企业开始在保持动画电影核心主题的基础上,探索更加丰富多样的题材,于是一批褪去奢华的平民形象及充满想象力的非人形象逐渐登上美国动画电影的舞台,引发了一波又一波的观影热潮。正如前文所述,“爱”是动画电影的核心主题,那么在日益丰富的影片题材中,爱情故事自然不会缺位。在20世纪末以来,尤其是新世纪以来的美国动画影片中,爱情故事也不再局限在王公贵族之间,这些故事逐渐褪去了王族的光环,或是走进民间,或是走向更加神奇的领域。本文将在通观美国影坛上书写爱情故事的动画影片的基础上,以贵族爱情、传奇爱情和民间爱情做简单区分,针对影片《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仙履奇缘》《睡美人》《小美人鱼》及《美女与野兽》《怪物史莱克》《花木兰》《钟楼驼侠》展开论述,对美国动画电影中的爱情故事进行探析。
一、美国动画电影中的贵族爱情故事
当1933年迪士尼公司完成了《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的初期制作,在拍摄之前,许多业界人士都认为迪士尼公司正在进行一次愚蠢的投资,他们认为没有人会花钱去电影院看一部幼稚可笑的动画片,但《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上映后所引发的巨大观影热潮证明了迪士尼公司的投资眼光,而这种开启美国影坛动画时代的影片所讲述的正是王子与公主之间的爱情故事。[2]《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改编自《格林童话》,其中的女主人公白雪公主在后母王后的逼迫下逃入森林之中,遇到了七个善良活泼的小矮人并度过了一段平静欢乐的时光。但王后出于对白雪公主美貌的强烈嫉妒对白雪公主穷追不舍,单纯善良的白雪公主在王后的阴谋中误食了毒苹果昏死过去,而唤醒白雪公主的唯一方式就是王子的吻,最终王子吻醒了白雪公主,二人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从这部影片的内容主线来看,《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并非一部典型的爱情故事片,因为在这部影片的大部分故事情节中,男主人公即王子都是缺位的,善良美丽的白雪公主似乎成为影片的唯一主角,而展现真善美的最终胜利也成为这部电影的核心意旨。事实上,自《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以来,美国动画电影中很少出现典型意义上的爱情片,这与动画电影的受众群体具有很大关系,其中的爱情故事也是作为阐释“爱”之主题的辅线而存在的,但这并不影响美国动画电影中爱情故事为观众所带来的感动,就如《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中,王子虽然仅在最终关头出现,但他的吻是解除诅咒的唯一方式,这一重要的角色定位无疑强化了爱情的力量。在首部动画长片引发巨大轰动后,迪士尼公司推出了动画影片《仙履奇缘》,《仙履奇缘》的故事原型是大众所熟知的“灰姑娘”的故事。[3]影片开始于王子选妃的舞会,在舞会上借助魔法的辛德瑞拉与王子相遇共舞,但当12点的钟声敲响后,辛德瑞拉被打回原形,继续过着被继母和继母的女儿们欺辱的生活,但对辛德瑞拉一见钟情的王子却拿着辛德瑞拉遗失的水晶鞋挨家挨户地寻找,最终,能够穿上水晶鞋的辛德瑞拉成为王妃,与王子在王宫中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在简述《仙履奇缘》的故事情节后,我们不难发现,这部影片与迪士尼公司先前推出的《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的叙事结构和内容主旨具有很大程度上的相似之处。从人物形象设置上看,《仙履奇缘》中的女主人公虽然不是公主,但依然是善良、单纯、美丽的形象,而男主人公则同样是一位风度翩翩、情感专一的王子;从人物关系设置上看,白雪公主和辛德瑞拉都在后母的虐待下生活,王子则承担着拯救者的任务,与王子相遇都成为影片中女主人公幸福生活的开端;从表达主旨上看,两部影片都是在歌颂以女主人公为具象表征的“真善美”,批判以后母为代表的“假丑恶”。在具有诸多相似的之处的同时,相比于《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而言,《仙履奇缘》中王子与“灰姑娘”的爱情故事明显占据了更多的篇幅,并担任了更为重要的叙事角色。除上述两部动画电影之外,在美国影坛上还有包括《睡美人》《小美人鱼》在内的多部讲述爱情故事的影片,这些影片在人物形象设置及叙事模式等方面均与《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仙履奇缘》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它们都代表着对于“真善美”的追求,这也反映出美国动画电影中的贵族爱情故事的共同特点。
二、美国动画电影中的传奇爱情故事
20世纪90年代,传统的王子与公主的爱情故事所造就的观影热潮已成为历史,这些贵族爱情故事虽然经典,却因不断的重复和固定的套路而不再备受关注。1991年,一部突破传统美国动画影片中贵族爱情局限的影片《美女与野兽》横空出世,这部影片被视为贵族爱情向传奇爱情转型的经典之作,为美国动画影坛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在随后的动画电影发展中,还涌现出了《怪物史莱克》《僵尸新娘》等书写传奇爱情故事的影片,这些影片依然以“爱”为主题,以“真善美”为追求,但凭借独具创新性的题材选择而获得了不同国度的观众的喜爱。在影片《美女与野兽》中,观众所看到的是一个不可思议的传奇爱情故事,即女主人公贝尔和因诅咒而化身野兽的王子之间的爱情故事。影片中,贝尔的父亲在森林中迷路,误打误撞地来到了野兽的城堡,野兽外表狰狞、个性暴戾,将贝尔的父亲囚禁在城堡之中。闻讯赶来的贝尔为了拯救病中的父亲,提出用自己作为置换,并答应野兽自己将永远留在城堡之中。事实上,野兽是受到诅咒的王子,他需要得到贝尔真挚的爱才能破除诅咒,为了使贝尔能够爱上自己,野兽极尽所能地讨好被幽禁在城堡之中的贝尔,但这种虚伪的示好并没有打动贝尔的心,贝尔依然在伺机逃跑。直到有一天,逃出城堡的贝尔意外陷入了狼群之中,已经逐渐爱上贝尔的野兽不顾一切地救出了贝尔,甚至面对思念父亲的贝尔决定将其送回家中,而自己甘愿以野兽的面貌永远孤独地生活在城堡之中。影片的故事发展至此,野兽已经深深地爱上了美貌善良的贝尔,而贝尔也在野兽的关爱中慢慢动容,最终,解开诅咒的野兽重新变回王子,整部影片以圆满的结局收场。虽然《美女与野兽》的剧情并没有完全跳出贵族故事的藩篱,但曲折的情节设置和“野兽”这一极具个性的形象设置却使影片增添了传奇色彩,开启了不同于美国动画电影中传统贵族爱情故事的爱之篇章。同样讲述美女与兽之间爱情故事的影片《怪物史莱克》上映于新世纪之初,这部影片创造了近2.7亿美元的票房纪录,其后续拍摄了三部续集,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展现出这一系列影片备受欢迎的程度。与《美女与野兽》不同的是,《怪物史莱克》中男女主人公的形象设置并不完美,甚至可以说是丑陋和怪异的,从这一层面来说,这部影片已完全打破了美国动画电影中传统贵族爱情故事中的人物形象设置。影片中的男主人公史莱克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怪物,奇怪丑陋的长相使史莱克养成了孤僻的个性,独自生活在森林之中。史莱克平静的生活被一个暴君打破,暴君不仅侵占了童话王国,还霸占了王国的公主。为了夺回自己长久以来的生存之地,史莱克踏上了与暴君对峙并拯救公主菲奥娜的征程。在拯救菲奥娜的过程中,史莱克逐渐地爱上了美丽的公主,但公主期望前来拯救自己的是英俊的骑士,对史莱克的骇人形象十分失望。从这一情节设置来看,美国动画电影中的传奇爱情故事不再像传统的贵族爱情故事一样讲述着一见钟情的爱情,而是更具现实感地呈现出了情感滋生的过程。最终,美丽的菲奥娜公主甘愿变成与史莱克一样又胖又丑的怪物,幸福地生活在由史莱克夺回的森林和王国之中。可以说,正是这种完全有悖传统的形象设置和独具匠心的故事情节设置,使《怪物史莱克》中的爱情故事更具吸引力,从而创造了票房奇迹。
三、美国动画电影中的民间爱情故事
就美国动画电影发展历史而言,一直存在着许多改编剧本,而改编的对象往往是童话故事或儿童读物,很少涉及严肃的悲剧著作,而影片《钟楼驼侠》则自《巴黎圣母院》中汲取灵感,大胆地进行了改编。影片的主人公是加西莫多,但主要的爱情故事却是在爱丝梅拉达和菲比斯之间展开的,同时,对于这三位主人公的形象设置都具有很大的创新性。女主人公爱丝梅拉达不仅美丽而善良,而且十分勇敢,在众人嘲笑加西莫多的丑陋形象时,她能够仗义执言;在卫队长菲比斯身处险境时,爱丝梅拉达又英勇地从水中救起了菲比斯。影片中的男主人公菲比斯是一位英勇而富有博爱心理的形象,他不仅掩护爱丝梅拉达从圣母院逃脱,还与加西莫多共同逃脱恶人浮罗诺的追捕,在影片的结尾同样善良而勇敢的爱丝梅拉达和菲比斯终成眷侣,展现了一段平凡而美好的爱情故事。在《钟楼驼侠》上映后不久,同样书写民间爱情故事的影片《花木兰》上映,在北美及中国等地区均反响良好。在影片《花木兰》中,我们看到的是替父从军的花木兰与少将军李翔之间的爱情故事,二人从战友变为情侣的过程伴随着硝烟与生死,正是这些生死考验使木兰与李翔之间建立了真挚而坚定的情谊。事实上,动画影片《花木兰》虽然是以中国历史故事中的花木兰将军为原型进行的创作,但在人物设置和情节安排方面却与真实历史有很大的差别,从这部影片中我们能够看到的不仅是替父从军的忠孝木兰,还看到了勇于追寻真爱的新女性形象。
[参考文献]
[1][美]罗伯特·考克尔.电影的形式与文化[M].郭青春,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34.
[2]蔡志军.从《白雪公主》故事的历史演变看迪斯尼动画模式的现代转型[J].社会科学论坛,2007(24).
■主演:小罗伯特・唐尼/克里斯・埃文斯/斯嘉丽・约翰逊/克里斯・海姆斯沃斯
■上映日期:2012-09-21
■制片国家/地区:美国
本来嘛,小编对那些美国的漫画英雄认识不深,也不知道这些漫画英雄是有组织有纪律的精英部队,经过“美国队长”洗礼之后,总算是对这个美国漫画超级英雄的世界有了一些认识,但那绝对是冰山一角,这个世界还有多大,实在是无可估量!而接下来的破冰之旅,将在2012年的5月展开新篇章,因为《复仇者联盟》的上映,惊奇漫画的英雄大屏幕之梦将会更加灿烂!
“复仇者”这个名词听起来,怎么样都是和邪恶的东西拉上边,一开始还以为这个“联盟”的成员都是一堆坏人,结果恰恰相反,这群人可是正义之中的正义,精英中的精英。惊奇漫画公司给予这个组合的称号是“世上最强英雄组合(EarLh'sMlghtiest Heroes),”原创的复仇者成员为蚁人(Ant-Man)、黄蜂侠(Wasp)、雷神托尔(Thor)、钢铁人以及绿巨人浩克。然而由一开始复仇者的成员名单便不断地更动,《复仇者》第二期中浩克就离队改由美国队长加入。不断更改的成员名单已成为复仇者的特点,但一个主题从未更改过,那就是复仇者专与单一超级英雄无法应付的敌人作战,也是他们著名战呼“复仇者集合!(AvengersAssemble!)”的由来。
而这次电影将以美国队长冰封千年(拜托是数年好不好,哪来的千年!)苏醒作为契机,展开故事,当然搬上大荧幕有一定的改编自是不在话下了,美国队长和绿巨人也是可以并存的。而这一层的故事讲述的就是苏醒后的美国队长,发现这个世界已经不再是他过去所熟悉的样子,各类型的邪恶对手层出不穷,整个社会动荡不安,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已无法拯救世界。于是美国队长、钢铁侠、雷神、绿巨人等超级英雄聚集在一起,组成史上最强大的“复仇者”团队,共同惩恶扬善,为和平而战……
正因为这强大的超级英雄阵容,所以这次的出演阵容也超级豪华。因为不同于以往超级英雄电影一部只聚焦一位英雄,《复仇者联盟》集结了数位深受全球观众喜爱的英雄角色,所以真正实现了“英雄齐放,群星争鸣”。以往饰演他们的演员的悉数回归,相信将会为这部电影带来非常强大的票房数字。小罗伯特唐尼(RoberL Downey Jr.)再披铁甲化身桀敖不驯的“钢铁侠”;克里斯・海姆斯沃斯(Chris Hemsworth)又举大锤变身威武正义的“雷神”;克里斯・埃文斯(Chris Evans)执起刚放下不久的星盾成为高大勇猛的“美国队长”;杰瑞米・雷纳(Jeremy Renner)则重新握弓箭演绎百步穿杨的“鹰眼”;斯嘉丽・约翰逊(Scarlett Johansson)则是再穿紧身衣,大秀曲线诠释“黑寡妇”;还有塞缪尔杰克逊(Samuel L.Jackson)继续戴好单眼眼罩,演绎运筹掌控神盾局的尼克・法瑞汤姆・希德勒斯顿(Tom Hiddleston)也再披战袍,化身阴险狡诈的大反派洛基。只有“绿巨人”的演员有了变动,去年凭《孩子们都很好》获得奥斯卡提名的马克鲁法洛(Mark Ruffalo)接棒爱德华诺顿,演绎了这位一动怒就会身形巨涨的绿巨人浩克。一口气数完这些明星,已经让小编感觉肾上腺素上升,更何况是到了五月真的在电影屏幕上看到呢!绝对是兴奋指数破表,激动指数爆表的事情!
漫威集团在2009年被华特・迪士尼公司收购,随着版权逐渐回收,《复仇者联盟》成为第一部由迪士尼影业进行全球营销与发行的漫威电影。《复仇者联盟》由乔斯韦登(Joss Whedon)编剧并执导,漫威影业的主席凯文・斐吉(KevinFeige)制片,目前已经成为全球影迷2012年最期待的电影之一,将于今年5月4日在北美上映。国内也有望在5月引进。
蝙蝠侠前传3――黑暗骑士崛起
■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
■主演:克里斯蒂安・贝尔/汤姆・哈迪/安妮・海瑟薇/约瑟夫・高登-莱维特
■上映日期:2012-08-17
■制片国家/地区:美国/英国
也不知道为什么前传也能前到三这么长,看来续集直一的很能捞钱,铁血法则似的,用完再用。不过在3D大行其道的片场,《蝙蝠侠前传》还是有很值得让人嘉许的地方:尽管此前有报道称,华纳公司向诺兰施压,有意将影片拍摄成3D形式。但是,作为一名公开反对3D的名导演,诺兰这一次守住了自己的底线。《蝙蝠侠前传》非但不会拍成3D版,而且也不会进行后期的转制。该片将于2012年7月20日在北美普通银幕和IMAX银幕上映。
异星战场 约翰・卡特传奇
■导演:安德鲁・斯坦顿
■主演:泰勒・克奇/琳恩・柯林斯/托马斯・哈登・丘奇/威廉・达福/萨曼莎・莫顿
■上映日期:2012-03-09(美国)/2012-03(中国大陆)
■制片国家/地区:美国
由泰勒克奇、琳恩柯林斯、威廉达福、萨曼沙莫顿等人主演,皮克斯的二号人物,曾经执导《海底总动员》和《机器人总动员》的安德鲁斯扫顿导演的首部真人科幻《异星战场》改编自埃德加赖斯巴勒斯的同名经典科幻小说,讲述了美国内战时,饱受创伤的前军官约翰卡特(由泰勒克奇扮演)莫名其妙地被带到了火星,随后被迫卷入了当地居民问的一场空前冲突,其中就包括Tars Tarkas(威廉达福扮演)和魅力十足的公主Degah Thoris(琳恩柯林斯扮演)。据悉,影片定于2012年3月9日北美上映。
黑衣人3
■主演:巴里・索南菲尔德
■主演:威尔・史密斯\汤米・李・琼斯\乔什・布洛林\杰梅奈・克莱门特
■上映日期:2012-05-25(美国)/2012(中国大陆)
■制片国家/地区:美国
■官方网站:
1997年,有两个戴着黑超看起来超酷的特警,给大家带来了很多欢笑。这部科幻喜剧电影,改编自洛厄尔坎宁安的同名漫画作品,由巴里索南菲尔德,并由威尔史密斯和汤米李琼斯携手演出。这部影片可以说是红极一时,在2002年时拍摄的续集依然是叫好叫座,时隔整整十年,“黑衣人”终于又回来了,这个比C.I.A.更神秘,比F.B.I,更有力量的M.I.B在2012年的5月就会回到大家身边,威尔史密斯与汤米李琼斯再度携手回归银幕,让我们又一次领略J探员和K探员的风采!
这部作品最终能够登上大荧幕可谓是多灾多难(大片总在风雨后,乌云上有票房嘛)。经历了剧本返工、开机延迟、创作分歧、演员退出等一系列倒霉事件后,大家期待的《黑衣人3》终于开拍,真实等得好辛苦啊!
在《黑衣人3》中,故事讲述为了拯救搭档天的性命,以及危在旦夕的地球,J探员不得不穿越时空回到1969年与年轻的K合作,在此过程中,他还发现了K从未告诉过他的惊天秘密!但最令J思想不到的,穿越时空的方法竟然是……而饰演年轻时候的K探员的演员则是乔什布洛林,从首款预告片上来看,无论是扮相还是谈吐语调,年 轻的K都成功诠释出了汤米李琼斯的风采。
此次《黑衣人3》将继续由前两部的导演巴里索南菲尔德执导,影片已经确定于2012年5月25日(阵亡将士纪念日前夕)以3D\IMAX3D等格式在北美上映,届时将面临《战舰》、《摇滚年代》以及《白雪公主与猎人》的前后夹击,不过小编相信这对“黑超搭档”一定可以有出彩的表现!
超凡蜘蛛侠
■导演:马克・韦布
■圭演:安德鲁・加菲尔德/艾玛・斯通\瑞斯・伊凡斯\马丁・辛莎莉・菲尔德
■上映日期:2012-07-03(美国)/2012(中国大陆)
■制片国家/地区美国
一直被叫做《新蜘蛛侠》的《蜘蛛侠》前传现在终于有了确定的片名:《超凡蜘蛛侠》。《超凡蜘蛛侠》正是蜘蛛侠系列漫画中最早问世同时也是延续时间最久的一部:1962年,斯坦李创造了蜘蛛侠这个角色,当时蜘蛛侠出现在《神奇的幻想》这本漫画中,后来因为蜘蛛侠形象一炮而红,漫画也被改名为《超凡蜘蛛侠》。
自从确定出演“蜘蛛侠”一角以来,加菲尔德就不断被人们拿来与托比・马奎尔进行比较,但从相继曝光的片场照、剧照来看,原本文弱的“社交男”俨然有了超级英雄的风范。虽然要到今年7月才能一睹由《社交网络》中的帅哥安德鲁・加菲尔德接棒饰演的蜘蛛侠,不过去年8月正式的首款两分钟的预告片,也让人觉得非常过瘾。这款预告片中贯穿始终的背景音乐极具吸引力,前半段波澜不惊,以彼得・帕克的闪回开场,之后场景便被拉回到高中时代,彼得在格温・史黛西工作的实验室中“不慎”被蜘蛛咬伤,由此开始了自己飞檐走壁的“蜘蛛侠生涯”。看到此如果你产生了影片特效匮乏的念头,那么预告片最后半分多钟的长镜头绝对会让你瞠目结舌、叹为观止。跟随蜘蛛侠飞檐走壁,穿梭于高楼大厦之间,第一人称视角的震撼演绎令人顿感身临其境,相信在3D银幕上呈现将会有更刺激逼真的体验。《超凡蜘蛛侠》由《和莎莫的500天》的导演马克韦布执导,影片仍由索尼和哥伦比亚联合打造,将回到蜘蛛侠的高中时代,电影采用全新班底,并以3D摄影机拍摄,打造一个全新的三部曲。第一部已定于2012年7月3日以3D、IMAX3D等格式在北美上映。
金刚狼2
■导演:塔西姆・辛
■主演:朱莉娅・罗伯茨/艾米・汉莫
■上映日期:2013(美国)
■制片国家/地区:美国
《金刚狼2》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续集电影,作为一部衍生续集基本上可以看作一部单独的影片,本片根据1982年克里斯克雷蒙(ChrisClaremeont)和弗兰克米勒创作的迷你系列漫回改编,故事主要发生在日本。这也是一部“大片总在风雨后”般的电影,剧本泄露、换导演什么的戏码,在金刚狼在电影院线出没以前,早就上演了好几轮了。据说这一次所选取的片段,也是我们金刚狼休杰克曼个人非常喜欢的场景。影片预计将于2013年暑期登陆北美院线。
魔镜魔镜
■导演:塔西姆・辛
■主演:朱莉娅・罗伯茨/艾米・汉莫
改编是运用电影思维的特点与规律将他种文艺形式的作品进行再创作,使之成为动画剧作的过程。在影院动画片的剧本创作中,绝大部分是改编自其它类型的文学作品,其中占相当比例的又是本着秉承原作的精神在谋“片”布局。近年来,为了适应观影人群的不同口味,好莱坞几大动画制作公司在改编中求新求变,大打“颠覆”牌,从1999年派拉蒙推出《南方公园》、2001年梦工厂的《怪物史莱克》、2005年华纳兄弟的《僵尸新娘》等再到到2009年迪斯尼的《公主和青蛙》都取得巨大的成功。然而,不管何种形式的颠覆,观众依然能从新颖独特的影片中看到传统元素的价值支撑,正是颠覆式改编这种背离批判传统的同时又回归照应传统的两面性,使得这些颠覆式改编的动画片在影坛上别具一格。
下面,笔者将对以童话故事为蓝本的两部影院动画做分析比较,试图讨论动画剧本改编中颠覆这种改编形式如何与传统背离且相融,从而达到完美的效果的。
一、独具魅力的颠覆
颠覆就是“对原著的主题精神提出质疑,并以全新的视角、另类的思维方式重新诠释,甚至彻底的翻案”。
2001年梦工厂根据美国著名儿童作家威廉,斯蒂格的小说改编成的《怪物史莱克》带着彻底的革新精神讲述了一个沼泽怪物因私利救出城堡里的公主并与变成怪物的的公主过上幸福生活的故事,上映后因颠覆式的全新口味赢得满堂彩;2009年迪士尼推出了手绘动画长片《公主与青蛙》,用各种颠覆式的桥段与细节讲述了一个希望靠双手实现梦想的黑人女孩被误当公主亲吻了青蛙后变成青蛙,并在寻求解救的过程中与青蛙王子相爱的故事。这部改编自格林童话的《青蛙王子》上映所取得的轰动意味着代表美国传统卡通的迪士尼也正在寻求不同以往的自我突破,甚至从片名上就表明了向传统宣战的态度。
这些对原作进行颠覆式改编的作品需要极大的勇气,因为作为被广为流传的原作代表了传统的思想意识与主流价值观,而这种建立在受众传统意义认知基础上的叛逆,能“打破这些‘真理’,摧毁那些‘共识’,给人们心中引起巨大的震撼力,并带来全新的”。
1.对人物形象性格的颠覆
对传统叙事所刻画的人物进行形象和性格上的颠覆式改造是这两部片子取得重大成功的秘笈,正如李·西沃所言:“最成功的故事就是那些具有人物性格的故事。”
在主角的设置上,《怪物史莱克》中的沼泽怪物史莱克,丑陋粗暴肮脏自闭,他营救公主的动机仅仅是为了拿回自己的沼泽地的清净而已。而编剧对《公主与青蛙》中的这位公主蒂亚娜从身份到肤色再到性格都进行了一次颠覆式的改变,首先她是迪士尼历史上第一位非洲裔黑人公主,只是穿着公主裙的女服务生,打着好几份工只为了实现开一家餐馆的梦想,这与以往动画片中塑造的公主形象大相径庭。此外,蒂亚娜的独立与主见也让她成为动画史上第一个成为王子保镖的“公主”。
另外,《怪物史莱克》中被困在高塔上的公主菲奥娜也颠覆了史上所有美丽优雅的公主形象,菲奥娜会功夫有心计且缺乏爱心,把唱爆肚子的小鸟留下的3个蛋变成早餐、她对真爱之吻的渴求不是因为爱而是急于达到自己不要一到夜晚就变成怪物的目的。再看看《青蛙与公主》中的马文,他一改过去符号化的王子形象,游手好闲、虚荣落魄,需要通过与有钱人家的小姐结婚来取得财富,还有幸成为脆弱到需要女性来保护的王子角色。
在配角的设置上,《怪物史莱克》中营救故事的始作俑者法夸尔颠覆了以往卡通片中所有王子英俊潇洒的形象,身材矮小、性格乖戾、思想猥琐;三只小猪、匹诺曹、白雪公主、灰姑娘等经典形象都赢弱地等待着怪物的救赎,这是一个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经典的童话。而在《青蛙和公主》中,真公主白人女孩虽然任性刁蛮,但善良执著,也是一改往日动画片中用一个恶毒狡诈的姐姐或朋:友来衬托女主角的可怜;萤火虫雷屡屡解救朋友们,却在影片最后死去,成为第一个在动画片中死去的正面人物,以往的动画影片中用光影或音效淡化处理死亡而不去破坏其纯净的特质,而这个正面人物的死直接表现出来所取得效果处理得很到位,升华了人物形象。
2.对主题内涵的颠覆
童话故事惯常讲述美丽善良的女主角和英俊勇敢的男主角一见钟情后,毫无悬念的克服完困难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这样常规而简单的主题模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这个时代观众的口味,于是影片公司开始寻求对传统的质疑、背离或是彻底的颠覆,“向传统挑战,正是这类改编作品的主题”。
《怪物史莱克》开场就娓娓讲述着传统的英雄救美故事,画外“这都是骗人的”外加“啪”的合上书的声音和冲马桶的声音,大胆地表示了动人的童话不过是厕所读物。《公主与青蛙》同样一开始蒂亚娜就以“我绝不会去吻一只青蛙!绝不!’,的决绝态度表明了对所接受的唯美的童话故事的反对,开篇即是表明一种对童话精神颠覆的鲜明态度。
正如克莉丝汀·汤姆森所说的“经典好莱坞电影的主要人物都有一些欲望”一样,《怪物史莱克》中法夸尔救公主、史莱克救公主和公主无所谓嫁给谁只需要一个吻,他们的目的只是为了自己的私利而不是真爱,这大概已经够颠覆了,关键时刻的表白史莱克因为误会和自卑而退缩,与以往童话中爱情的阻力来自外界不同的是,史莱克和公主的阻力都来自他们的内心世界。
如果说菲奥娜一开始对史莱克还有感激之情的话,那么蒂亚娜由始至终都对青蛙王子厌恶透顶。艰难痛苦地为达到交换条件付之一吻后,不但没有实现有钱开餐馆的愿望,反而进入新的黑暗旅程。剧情的突转在于“吻”,和史莱克救公主都抱着自己的目的一样,当青蛙王子在被伪公主在利益的驱使下吻了以后,青蛙还是青蛙,外加假公主也变成了青蛙。这种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桥段无疑带给观众惊喜,同时推动了剧情的发展,两位价值观差异极大的青蛙不得已开始亡命天涯。之后,我们又看到了编剧对以往童话的又一大颠覆,整整一路上,自主强悍的蒂亚娜都在保护王子。
这是对经典的才子佳人的解构,拆毁了原作中最根深蒂固的内涵,从而引起受众内心强烈的震撼。尽管影片的最后都采用了好莱坞典型的“最后一分钟营救”,但在万众期待公主变身的场面到来之后,观众在震慑中确信了这不是美女与野兽的故事,而是一部如假包换的野兽和野兽的故事,公主也变成了怪物。在《公主与青蛙》中,剧情的推动点是青蛙必须被真公主吻了以后才能恢复人形,但当青蛙变回王子后必然要和真公主结合,尽管王子作出了忠实于自己内心的选择获得观众认可,却错过了变回人形的时间。“这一切带着调侃味道的人物设计、情节安排,都是在同一主体的驱动下,就是要故意与原作反着来。”尽管最终我们看到了影片中和《怪物史莱克》的结尾有些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只青蛙举行婚礼,
改编是运用电影思维的特点与规律将他种文艺形式的作品进行再创作,使之成为动画剧作的过程。在影院动画片的剧本创作中,绝大部分是改编自其它类型的文学作品,其中占相当比例的又是本着秉承原作的精神在谋“片”布局。近年来,为了适应观影人群的不同口味,好莱坞几大动画制作公司在改编中求新求变,大打“颠覆”牌,从1999年派拉蒙推出《南方公园》、2001年梦工厂的《怪物史莱克》、2005年华纳兄弟的《僵尸新娘》等再到到2009年迪斯尼的《公主和青蛙》都取得巨大的成功。然而,不管何种形式的颠覆,观众依然能从新颖独特的影片中看到传统元素的价值支撑,正是颠覆式改编这种背离批判传统的同时又回归照应传统的两面性,使得这些颠覆式改编的动画片在影坛上别具一格。
下面,笔者将对以童话故事为蓝本的两部影院动画做分析比较,试图讨论动画剧本改编中颠覆这种改编形式如何与传统背离且相融,从而达到完美的效果的。
一、独具魅力的颠覆
颠覆就是“对原著的主题精神提出质疑,并以全新的视角、另类的思维方式重新诠释,甚至彻底的翻案”。
2001年梦工厂根据美国著名儿童作家威廉,斯蒂格的小说改编成的《怪物史莱克》带着彻底的革新精神讲述了一个沼泽怪物因私利救出城堡里的公主并与变成怪物的的公主过上幸福生活的故事,上映后因颠覆式的全新口味赢得满堂彩;2009年迪士尼推出了手绘动画长片《公主与青蛙》,用各种颠覆式的桥段与细节讲述了一个希望靠双手实现梦想的黑人女孩被误当公主亲吻了青蛙后变成青蛙,并在寻求解救的过程中与青蛙王子相爱的故事。这部改编自格林童话的《青蛙王子》上映所取得的轰动意味着代表美国传统卡通的迪士尼也正在寻求不同以往的自我突破,甚至从片名上就表明了向传统宣战的态度。
这些对原作进行颠覆式改编的作品需要极大的勇气,因为作为被广为流传的原作代表了传统的思想意识与主流价值观,而这种建立在受众传统意义认知基础上的叛逆,能“打破这些‘真理’,摧毁那些‘共识’,给人们心中引起巨大的震撼力,并带来全新的”。
1.对人物形象性格的颠覆
对传统叙事所刻画的人物进行形象和性格上的颠覆式改造是这两部片子取得重大成功的秘笈,正如李·西沃所言:“最成功的故事就是那些具有人物性格的故事。”
在主角的设置上,《怪物史莱克》中的沼泽怪物史莱克,丑陋粗暴肮脏自闭,他营救公主的动机仅仅是为了拿回自己的沼泽地的清净而已。而编剧对《公主与青蛙》中的这位公主蒂亚娜从身份到肤色再到性格都进行了一次颠覆式的改变,首先她是迪士尼历史上第一位非洲裔黑人公主,只是穿着公主裙的女服务生,打着好几份工只为了实现开一家餐馆的梦想,这与以往动画片中塑造的公主形象大相径庭。此外,蒂亚娜的独立与主见也让她成为动画史上第一个成为王子保镖的“公主”。
另外,《怪物史莱克》中被困在高塔上的公主菲奥娜也颠覆了史上所有美丽优雅的公主形象,菲奥娜会功夫有心计且缺乏爱心,把唱爆肚子的小鸟留下的3个蛋变成早餐、她对真爱之吻的渴求不是因为爱而是急于达到自己不要一到夜晚就变成怪物的目的。再看看《青蛙与公主》中的马文,他一改过去符号化的王子形象,游手好闲、虚荣落魄,需要通过与有钱人家的小姐结婚来取得财富,还有幸成为脆弱到需要女性来保护的王子角色。
在配角的设置上,《怪物史莱克》中营救故事的始作俑者法夸尔颠覆了以往卡通片中所有王子英俊潇洒的形象,身材矮小、性格乖戾、思想猥琐;三只小猪、匹诺曹、白雪公主、灰姑娘等经典形象都赢弱地等待着怪物的救赎,这是一个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经典的童话。而在《青蛙和公主》中,真公主白人女孩虽然任性刁蛮,但善良执著,也是一改往日动画片中用一个恶毒狡诈的姐姐或朋:友来衬托女主角的可怜;萤火虫雷屡屡解救朋友们,却在影片最后死去,成为第一个在动画片中死去的正面人物,以往的动画影片中用光影或音效淡化处理死亡而不去破坏其纯净的特质,而这个正面人物的死直接表现出来所取得效果处理得很到位,升华了人物形象。
2.对主题内涵的颠覆
童话故事惯常讲述美丽善良的女主角和英俊勇敢的男主角一见钟情后,毫无悬念的克服完困难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这样常规而简单的主题模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这个时代观众的口味,于是影片公司开始寻求对传统的质疑、背离或是彻底的颠覆,“向传统挑战,正是这类改编作品的主题”。
《怪物史莱克》开场就娓娓讲述着传统的英雄救美故事,画外“这都是骗人的”外加“啪”的合上书的声音和冲马桶的声音,大胆地表示了动人的童话不过是厕所读物。《公主与青蛙》同样一开始蒂亚娜就以“我绝不会去吻一只青蛙!绝不!’,的决绝态度表明了对所接受的唯美的童话故事的反对,开篇即是表明一种对童话精神颠覆的鲜明态度。
正如克莉丝汀·汤姆森所说的“经典好莱坞电影的主要人物都有一些欲望”一样,《怪物史莱克》中法夸尔救公主、史莱克救公主和公主无所谓嫁给谁只需要一个吻,他们的目的只是为了自己的私利而不是真爱,这大概已经够颠覆了,关键时刻的表白史莱克因为误会和自卑而退缩,与以往童话中爱情的阻力来自外界不同的是,史莱克和公主的阻力都来自他们的内心世界。
如果说菲奥娜一开始对史莱克还有感激之情的话,那么蒂亚娜由始至终都对青蛙王子厌恶透顶。艰难痛苦地为达到交换条件付之一吻后,不但没有实现有钱开餐馆的愿望,反而进入新的黑暗旅程。剧情的突转在于“吻”,和史莱克救公主都抱着自己的目的一样,当青蛙王子在被伪公主在利益的驱使下吻了以后,青蛙还是青蛙,外加假公主也变成了青蛙。这种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桥段无疑带给观众惊喜,同时推动了剧情的发展,两位价值观差异极大的青蛙不得已开始亡命天涯。之后,我们又看到了编剧对以往童话的又一大颠覆,整整一路上,自主强悍的蒂亚娜都在保护王子。
这是对经典的才子佳人的解构,拆毁了原作中最根深蒂固的内涵,从而引起受众内心强烈的震撼。尽管影片的最后都采用了好莱坞典型的“最后一分钟营救”,但在万众期待公主变身的场面到来之后,观众在震慑中确信了这不是美女与野兽的故事,而是一部如假包换的野兽和野兽的故事,公主也变成了怪物。在《公主与青蛙》中,剧情的推动点是青蛙必须被真公主吻了以后才能恢复人形,但当青蛙变回王子后必然要和真公主结合,尽管王子作出了忠实于自己内心的选择获得观众认可,却错过了变回人形的时间。“这一切带着调侃味道的人物设计、情节安排,都是在同一主体的驱动下,就是要故意与原作反着来。”尽管最终我们看到了影片中和《怪物史莱克》的结尾有些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只青蛙举行婚礼。
二、颠覆与传统的有机融合
好莱坞有着自身的体系和模式,因而在各种颠覆性的表现之下,观众能接受的依然是一个秉承着传统价值取向的观念和角色。因而,颠覆不过是一种手段,颠覆的是角色的身份、样貌和经历,秉承的是角色本质上的善良、正直、勇敢、勤劳、有理想,因为这是和人类最基本的传统价值观相吻合的,没有任何一个角色可以凌驾于最基本的传统价值取向之上。
1.影片的主题向传统致敬
《怪物史莱克》中各种颠覆的桥段下极力演绎的依然是一段传统的美好爱情,对于我们的英雄史莱克来说,在经历了这一切后,他学会了如何去爱别人和接受别人的爱。虽然史莱克有着外表内心的缺陷,但他拥有善良、勇敢和正直这些最传统的品质,它们是童话故事中的主角永恒的闪光点,即便到了一个以颠覆为主导的影片中,在众多缺点元素的包裹下,依然闪现着光芒,比如救出公主后还冒着生命危险回去救罗嗦得让人崩溃的驴子。而这些可爱的特质无疑打动了公主的芳心,并让公主值得拥有史莱克。
《公主与青蛙》中看似颠覆的伪公主同样承载着好莱坞永远的爱情,她在最后一分钟明白了自己真正需要什么,“WhatIneedandwhatIwantisdifferent,WhatIneedismoreimportantthanwhatlwant,”除此之外,蒂亚娜还传递最传统的价值观念:独立、勤劳、有梦想。片中的颠覆明显赋予了影片浓厚的时代感,人们在虚幻的场景中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现实感,主人公贫穷却不仇富,没有喋喋不休的抱怨,每天勤勤恳恳的工作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在这个浮华的世界中,当受众突然看到这位真正勤劳朴实的女主角时才会觉得她即使不是公主依然光彩照人。
好的东西总会对周遭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轻浮又骄傲的青蛙王子开始改变,开始体恤别人,开始学会为了爱人而“舍”。有了这些成长代价的沥炼,伟大的爱情终于战胜了虚无的繁华,王子做出了选择,成就了自己的境界和成长,也让整个影片回归到了最传统的价值体系上。美好的爱情和生活是电影永恒的主题,“又一次重复讲述了美国主流动画的主题:善良正直的主人公总会得到幸福和快乐,易于大多数观众所接受,孩子也看得明白”。
2.剧情走向的传统性
改编是运用电影思维的特点与规律将他种文艺形式的作品进行再创作,使之成为动画剧作的过程。在影院动画片的剧本创作中,绝大部分是改编自其它类型的文学作品,其中占相当比例的又是本着秉承原作的精神在谋“片”布局。近年来,为了适应观影人群的不同口味,好莱坞几大动画制作公司在改编中求新求变,大打“颠覆”牌,从1999年派拉蒙推出《南方公园》、2001年梦工厂的《怪物史莱克》、2005年华纳兄弟的《僵尸新娘》等再到到2009年迪斯尼的《公主和青蛙》都取得巨大的成功。然而,不管何种形式的颠覆,观众依然能从新颖独特的影片中看到传统元素的价值支撑,正是颠覆式改编这种背离批判传统的同时又回归照应传统的两面性,使得这些颠覆式改编的动画片在影坛上别具一格。
下面,笔者将对以童话故事为蓝本的两部影院动画做分析比较,试图讨论动画剧本改编中颠覆这种改编形式如何与传统背离且相融,从而达到完美的效果的。
一、独具魅力的颠覆
颠覆就是“对原著的主题精神提出质疑,并以全新的视角、另类的思维方式重新诠释,甚至彻底的翻案”。
2001年梦工厂根据美国著名儿童作家威廉,斯蒂格的小说改编成的《怪物史莱克》带着彻底的革新精神讲述了一个沼泽怪物因私利救出城堡里的公主并与变成怪物的的公主过上幸福生活的故事,上映后因颠覆式的全新口味赢得满堂彩;2009年迪士尼推出了手绘动画长片《公主与青蛙》,用各种颠覆式的桥段与细节讲述了一个希望靠双手实现梦想的黑人女孩被误当公主亲吻了青蛙后变成青蛙,并在寻求解救的过程中与青蛙王子相爱的故事。这部改编自格林童话的《青蛙王子》上映所取得的轰动意味着代表美国传统卡通的迪士尼也正在寻求不同以往的自我突破,甚至从片名上就表明了向传统宣战的态度。
这些对原作进行颠覆式改编的作品需要极大的勇气,因为作为被广为流传的原作代表了传统的思想意识与主流价值观,而这种建立在受众传统意义认知基础上的叛逆,能“打破这些‘真理’,摧毁那些‘共识’,给人们心中引起巨大的震撼力,并带来全新的”。
1.对人物形象性格的颠覆
对传统叙事所刻画的人物进行形象和性格上的颠覆式改造是这两部片子取得重大成功的秘笈,正如李·西沃所言:“最成功的故事就是那些具有人物性格的故事。”
在主角的设置上,《怪物史莱克》中的沼泽怪物史莱克,丑陋粗暴肮脏自闭,他营救公主的动机仅仅是为了拿回自己的沼泽地的清净而已。而编剧对《公主与青蛙》中的这位公主蒂亚娜从身份到肤色再到性格都进行了一次颠覆式的改变,首先她是迪士尼历史上第一位非洲裔黑人公主,只是穿着公主裙的女服务生,打着好几份工只为了实现开一家餐馆的梦想,这与以往动画片中塑造的公主形象大相径庭。此外,蒂亚娜的独立与主见也让她成为动画史上第一个成为王子保镖的“公主”。
另外,《怪物史莱克》中被困在高塔上的公主菲奥娜也颠覆了史上所有美丽优雅的公主形象,菲奥娜会功夫有心计且缺乏爱心,把唱爆肚子的小鸟留下的3个蛋变成早餐、她对真爱之吻的渴求不是因为爱而是急于达到自己不要一到夜晚就变成怪物的目的。再看看《青蛙与公主》中的马文,他一改过去符号化的王子形象,游手好闲、虚荣落魄,需要通过与有钱人家的小姐结婚来取得财富,还有幸成为脆弱到需要女性来保护的王子角色。
在配角的设置上,《怪物史莱克》中营救故事的始作俑者法夸尔颠覆了以往卡通片中所有王子英俊潇洒的形象,身材矮小、性格乖戾、思想猥琐;三只小猪、匹诺曹、白雪公主、灰姑娘等经典形象都赢弱地等待着怪物的救赎,这是一个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经典的童话。而在《青蛙和公主》中,真公主白人女孩虽然任性刁蛮,但善良执著,也是一改往日动画片中用一个恶毒狡诈的姐姐或朋:友来衬托女主角的可怜;萤火虫雷屡屡解救朋友们,却在影片最后死去,成为第一个在动画片中死去的正面人物,以往的动画影片中用光影或音效淡化处理死亡而不去破坏其纯净的特质,而这个正面人物的死直接表现出来所取得效果处理得很到位,升华了人物形象。
2.对主题内涵的颠覆
童话故事惯常讲述美丽善良的女主角和英俊勇敢的男主角一见钟情后,毫无悬念的克服完困难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这样常规而简单的主题模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这个时代观众的口味,于是影片公司开始寻求对传统的质疑、背离或是彻底的颠覆,“向传统挑战,正是这类改编作品的主题”。
《怪物史莱克》开场就娓娓讲述着传统的英雄救美故事,画外“这都是骗人的”外加“啪”的合上书的声音和冲马桶的声音,大胆地表示了动人的童话不过是厕所读物。《公主与青蛙》同样一开始蒂亚娜就以“我绝不会去吻一只青蛙!绝不!’,的决绝态度表明了对所接受的唯美的童话故事的反对,开篇即是表明一种对童话精神颠覆的鲜明态度。
正如克莉丝汀·汤姆森所说的“经典好莱坞电影的主要人物都有一些欲望”一样,《怪物史莱克》中法夸尔救公主、史莱克救公主和公主无所谓嫁给谁只需要一个吻,他们的目的只是为了自己的私利而不是真爱,这大概已经够颠覆了,关键时刻的表白史莱克因为误会和自卑而退缩,与以往童话中爱情的阻力来自外界不同的是,史莱克和公主的阻力都来自他们的内心世界。
如果说菲奥娜一开始对史莱克还有感激之情的话,那么蒂亚娜由始至终都对青蛙王子厌恶透顶。艰难痛苦地为达到交换条件付之一吻后,不但没有实现有钱开餐馆的愿望,反而进入新的黑暗旅程。剧情的突转在于“吻”,和史莱克救公主都抱着自己的目的一样,当青蛙王子在被伪公主在利益的驱使下吻了以后,青蛙还是青蛙,外加假公主也变成了青蛙。这种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桥段无疑带给观众惊喜,同时推动了剧情的发展,两位价值观差异极大的青蛙不得已开始亡命天涯。之后,我们又看到了编剧对以往童话的又一大颠覆,整整一路上,自主强悍的蒂亚娜都在保护王子。
这是对经典的才子佳人的解构,拆毁了原作中最根深蒂固的内涵,从而引起受众内心强烈的震撼。尽管影片的最后都采用了好莱坞典型的“最后一分钟营救”,但在万众期待公主变身的场面到来之后,观众在震慑中确信了这不是美女与野兽的故事,而是一部如假包换的野兽和野兽的故事,公主也变成了怪物。在《公主与青蛙》中,剧情的推动点是青蛙必须被真公主吻了以后才能恢复人形,但当青蛙变回王子后必然要和真公主结合,尽管王子作出了忠实于自己内心的选择获得观众认可,却错过了变回人形的时间。“这一切带着调侃味道的人物设计、情节安排,都是在同一主体的驱动下,就是要故意与原作反着来。”尽管最终我们看到了影片中和《怪物史莱克》的结尾有些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只青蛙举行婚礼,
二、颠覆与传统的有机融合
好莱坞有着自身的体系和模式,因而在各种颠覆性的表现之下,观众能接受的依然是一个秉承着传统价值取向的观念和角色。因而,颠覆不过是一种手段,颠覆的是角色的身份、样貌和经历,秉承的是角色本质上的善良、正直、勇敢、勤劳、有理想,因为这是和人类最基本的传统价值观相吻合的,没有任何一个角色可以凌驾于最基本的传统价值取向之上。
1.影片的主题向传统致敬
《怪物史莱克》中各种颠覆的桥段下极力演绎的依然是一段传统的美好爱情,对于我们的英雄史莱克来说,在经历了这一切后,他学会了如何去爱别人和接受别人的爱。虽然史莱克有着外表内心的缺陷,但他拥有善良、勇敢和正直这些最传统的品质,它们是童话故事中的主角永恒的闪光点,即便到了一个以颠覆为主导的影片中,在众多缺点元素的包裹下,依然闪现着光芒,比如救出公主后还冒着生命危险回去救罗嗦得让人崩溃的驴子。而这些可爱的特质无疑打动了公主的芳心,并让公主值得拥有史莱克。
《公主与青蛙》中看似颠覆的伪公主同样承载着好莱坞永远的爱情,她在最后一分钟明白了自己真正需要什么,“WhatIneedandwhatIwantisdifferent,WhatIneedismoreimportantthanwhatlwant,”除此之外,蒂亚娜还传递最传统的价值观念:独立、勤劳、有梦想。片中的颠覆明显赋予了影片浓厚的时代感,人们在虚幻的场景中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现实感,主人公贫穷却不仇富,没有喋喋不休的抱怨,每天勤勤恳恳的工作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在这个浮华的世界中,当受众突然看到这位真正勤劳朴实的女主角时才会觉得她即使不是公主依然光彩照人。
好的东西总会对周遭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轻浮又骄傲的青蛙王子开始改变,开始体恤别人,开始学会为了爱人而“舍”。有了这些成长代价的沥炼,伟大的爱情终于战胜了虚无的繁华,王子做出了选择,成就了自己的境界和成长,也让整个影片回归到了最传统的价值体系上。美好的爱情和生活是电影永恒的主题,“又一次重复讲述了美国主流动画的主题:善良正直的主人公总会得到幸福和快乐,易于大多数观众所接受,孩子也看得明白”。
2.剧情走向的传统性
改编是运用电影思维的特点与规律将他种文艺形式的作品进行再创作,使之成为动画剧作的过程。在影院动画片的剧本创作中,绝大部分是改编自其它类型的文学作品,其中占相当比例的又是本着秉承原作的精神在谋“片”布局。近年来,为了适应观影人群的不同口味,好莱坞几大动画制作公司在改编中求新求变,大打“颠覆”牌,从1999年派拉蒙推出《南方公园》、2001年梦工厂的《怪物史莱克》、2005年华纳兄弟的《僵尸新娘》等再到到2009年迪斯尼的《公主和青蛙》都取得巨大的成功。然而,不管何种形式的颠覆,观众依然能从新颖独特的影片中看到传统元素的价值支撑,正是颠覆式改编这种背离批判传统的同时又回归照应传统的两面性,使得这些颠覆式改编的动画片在影坛上别具一格。
下面,笔者将对以童话故事为蓝本的两部影院动画做分析比较,试图讨论动画剧本改编中颠覆这种改编形式如何与传统背离且相融,从而达到完美的效果的。
一、独具魅力的颠覆
颠覆就是“对原著的主题精神提出质疑,并以全新的视角、另类的思维方式重新诠释,甚至彻底的翻案”。
2001年梦工厂根据美国著名儿童作家威廉,斯蒂格的小说改编成的《怪物史莱克》带着彻底的革新精神讲述了一个沼泽怪物因私利救出城堡里的公主并与变成怪物的的公主过上幸福生活的故事,上映后因颠覆式的全新口味赢得满堂彩;2009年迪士尼推出了手绘动画长片《公主与青蛙》,用各种颠覆式的桥段与细节讲述了一个希望靠双手实现梦想的黑人女孩被误当公主亲吻了青蛙后变成青蛙,并在寻求解救的过程中与青蛙王子相爱的故事。这部改编自格林童话的《青蛙王子》上映所取得的轰动意味着代表美国传统卡通的迪士尼也正在寻求不同以往的自我突破,甚至从片名上就表明了向传统宣战的态度。
这些对原作进行颠覆式改编的作品需要极大的勇气,因为作为被广为流传的原作代表了传统的思想意识与主流价值观,而这种建立在受众传统意义认知基础上的叛逆,能“打破这些‘真理’,摧毁那些‘共识’,给人们心中引起巨大的震撼力,并带来全新的”。
1.对人物形象性格的颠覆
对传统叙事所刻画的人物进行形象和性格上的颠覆式改造是这两部片子取得重大成功的秘笈,正如李·西沃所言:“最成功的故事就是那些具有人物性格的故事。”
在主角的设置上,《怪物史莱克》中的沼泽怪物史莱克,丑陋粗暴肮脏自闭,他营救公主的动机仅仅是为了拿回自己的沼泽地的清净而已。而编剧对《公主与青蛙》中的这位公主蒂亚娜从身份到肤色再到性格都进行了一次颠覆式的改变,首先她是迪士尼历史上第一位非洲裔黑人公主,只是穿着公主裙的女服务生,打着好几份工只为了实现开一家餐馆的梦想,这与以往动画片中塑造的公主形象大相径庭。此外,蒂亚娜的独立与主见也让她成为动画史上第一个成为王子保镖的“公主”。
另外,《怪物史莱克》中被困在高塔上的公主菲奥娜也颠覆了史上所有美丽优雅的公主形象,菲奥娜会功夫有心计且缺乏爱心,把唱爆肚子的小鸟留下的3个蛋变成早餐、她对真爱之吻的渴求不是因为爱而是急于达到自己不要一到夜晚就变成怪物的目的。再看看《青蛙与公主》中的马文,他一改过去符号化的王子形象,游手好闲、虚荣落魄,需要通过与有钱人家的小姐结婚来取得财富,还有幸成为脆弱到需要女性来保护的王子角色。
在配角的设置上,《怪物史莱克》中营救故事的始作俑者法夸尔颠覆了以往卡通片中所有王子英俊潇洒的形象,身材矮小、性格乖戾、思想猥琐;三只小猪、匹诺曹、白雪公主、灰姑娘等经典形象都赢弱地等待着怪物的救赎,这是一个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经典的童话。而在《青蛙和公主》中,真公主白人女孩虽然任性刁蛮,但善良执著,也是一改往日动画片中用一个恶毒狡诈的姐姐或朋:友来衬托女主角的可怜;萤火虫雷屡屡解救朋友们,却在影片最后死去,成为第一个在动画片中死去的正面人物,以往的动画影片中用光影或音效淡化处理死亡而不去破坏其纯净的特质,而这个正面人物的死直接表现出来所取得效果处理得很到位,升华了人物形象。
2.对主题内涵的颠覆
童话故事惯常讲述美丽善良的女主角和英俊勇敢的男主角一见钟情后,毫无悬念的克服完困难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这样常规而简单的主题模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这个时代观众的口味,于是影片公司开始寻求对传统的质疑、背离或是彻底的颠覆,“向传统挑战,正是这类改编作品的主题”。
《怪物史莱克》开场就娓娓讲述着传统的英雄救美故事,画外“这都是骗人的”外加“啪”的合上书的声音和冲马桶的声音,大胆地表示了动人的童话不过是厕所读物。《公主与青蛙》同样一开始蒂亚娜就以“我绝不会去吻一只青蛙!绝不!’,的决绝态度表明了对所接受的唯美的童话故事的反对,开篇即是表明一种对童话精神颠覆的鲜明态度。
正如克莉丝汀·汤姆森所说的“经典好莱坞电影的主要人物都有一些欲望”一样,《怪物史莱克》中法夸尔救公主、史莱克救公主和公主无所谓嫁给谁只需要一个吻,他们的目的只是为了自己的私利而不是真爱,这大概已经够颠覆了,关键时刻的表白史莱克因为误会和自卑而退缩,与以往童话中爱情的阻力来自外界不同的是,史莱克和公主的阻力都来自他们的内心世界。
如果说菲奥娜一开始对史莱克还有感激之情的话,那么蒂亚娜由始至终都对青蛙王子厌恶透顶。艰难痛苦地为达到交换条件付之一吻后,不但没有实现有钱开餐馆的愿望,反而进入新的黑暗旅程。剧情的突转在于“吻”,和史莱克救公主都抱着自己的目的一样,当青蛙王子在被伪公主在利益的驱使下吻了以后,青蛙还是青蛙,外加假公主也变成了青蛙。这种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桥段无疑带给观众惊喜,同时推动了剧情的发展,两位价值观差异极大的青蛙不得已开始亡命天涯。之后,我们又看到了编剧对以往童话的又一大颠覆,整整一路上,自主强悍的蒂亚娜都在保护王子。
这是对经典的才子佳人的解构,拆毁了原作中最根深蒂固的内涵,从而引起受众内心强烈的震撼。尽管影片的最后都采用了好莱坞典型的“最后一分钟营救”,但在万众期待公主变身的场面到来之后,观众在震慑中确信了这不是美女与野兽的故事,而是一部如假包换的野兽和野兽的故事,公主也变成了怪物。在《公主与青蛙》中,剧情的推动点是青蛙必须被真公主吻了以后才能恢复人形,但当青蛙变回王子后必然要和真公主结合,尽管王子作出了忠实于自己内心的选择获得观众认可,却错过了变回人形的时间。“这一切带着调侃味道的人物设计、情节安排,都是在同一主体的驱动下,就是要故意与原作反着来。”尽管最终我们看到了影片中和《怪物史莱克》的结尾有些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只青蛙举行婚礼,
二、颠覆与传统的有机融合
好莱坞有着自身的体系和模式,因而在各种颠覆性的表现之下,观众能接受的依然是一个秉承着
传统价值取向的观念和角色。因而,颠覆不过是一种手段,颠覆的是角色的身份、样貌和经历,秉承的是角色本质上的善良、正直、勇敢、勤劳、有理想,因为这是和人类最基本的传统价值观相吻合的,没有任何一个角色可以凌驾于最基本的传统价值取向之上。
1.影片的主题向传统致敬
《怪物史莱克》中各种颠覆的桥段下极力演绎的依然是一段传统的美好爱情,对于我们的英雄史莱克来说,在经历了这一切后,他学会了如何去爱别人和接受别人的爱。虽然史莱克有着外表内心的缺陷,但他拥有善良、勇敢和正直这些最传统的品质,它们是童话故事中的主角永恒的闪光点,即便到了一个以颠覆为主导的影片中,在众多缺点元素的包裹下,依然闪现着光芒,比如救出公主后还冒着生命危险回去救罗嗦得让人崩溃的驴子。而这些可爱的特质无疑打动了公主的芳心,并让公主值得拥有史莱克。
《公主与青蛙》中看似颠覆的伪公主同样承载着好莱坞永远的爱情,她在最后一分钟明白了自己真正需要什么,“WhatIneedandwhatIwantisdifferent,WhatIneedismoreimportantthanwhatlwant,”除此之外,蒂亚娜还传递最传统的价值观念:独立、勤劳、有梦想。片中的颠覆明显赋予了影片浓厚的时代感,人们在虚幻的场景中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现实感,主人公贫穷却不仇富,没有喋喋不休的抱怨,每天勤勤恳恳的工作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在这个浮华的世界中,当受众突然看到这位真正勤劳朴实的女主角时才会觉得她即使不是公主依然光彩照人。
好的东西总会对周遭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轻浮又骄傲的青蛙王子开始改变,开始体恤别人,开始学会为了爱人而“舍”。有了这些成长代价的沥炼,伟大的爱情终于战胜了虚无的繁华,王子做出了选择,成就了自己的境界和成长,也让整个影片回归到了最传统的价值体系上。美好的爱情和生活是电影永恒的主题,“又一次重复讲述了美国主流动画的主题:善良正直的主人公总会得到幸福和快乐,易于大多数观众所接受,孩子也看得明白”。
2.剧情走向的传统性
本文所指的音乐情景剧来源于学校音乐教材及学生实际生活,针对小学生某些行为及心理现象,以让学生在情景化、游戏化的表演、欣赏、体验、感悟中,了解音乐作品内容,表达音乐作品思想,从而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完善自我,形成良好个性心理品质。因地制宜地结合教材进行创作、改编,并把演出、评价的全过程引入课堂教学,是学校音乐课堂教学、艺术课堂教学改革一个非常可行的、具有创新意义的尝试与探究。通过小组式、开放式、探究式学习,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形体、语言等方面的能力都能得到充分发挥。
一、实施课堂音乐情景剧的不同阶段与分类
实施课堂音乐情景剧的不同阶段:鉴赏(品鉴经典音乐情景剧)——扮演(对教材中具有鲜明形象的角色进行扮演及挖掘教材,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角色创编与扮演)——创编(选择自己喜欢的主题创编剧本)。
1. 品鉴经典音乐情景剧。通过聆听、观看视频,了解音乐情景剧的内容、表现形式,体会艺术美感,提高审美品位。如观看《白雪公主》《丑小鸭》《彼得与狼》《动物狂欢节》《龟兔赛跑》《猫》等。
2. 对教材中具有鲜明形象的角色进行表演(适合中低年级学生)。在尝试扮演的过程中,不仅能加深对歌词内容的理解,同时也能体会角色内心情感并予以把握与呈现。如扮演《蜗牛与黄鹂鸟》《大鹿》《小红帽》等歌曲里的角色。
3. 挖掘教材,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角色创编与扮演。如在教唱《唱给妈妈的摇篮曲》这首歌时,围绕这首歌“我对妈妈的爱”的主题,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创设“妈妈不在家”的主题,给学生充分的空间,让学生相互交流与分享,提炼典型事例进行编创与排练:
场景一:
【旁白】下午放学,学生甲像平时一样高兴地回家。 (音乐响起,师弹奏《森林狂想曲》主题旋律) “乓乓乓”敲门却无人应答(声效:敲门声),“咦!难道妈妈不在家?”只好自己取出钥匙开门进去,书包一扔,直奔餐厅,“肚子好饿啊,怎么一点饭都没剩?”拉开冰箱也没有吃的(声效:无奈),于是一脸沮丧地感叹:“要是妈妈在家该多好啊!”(音乐:《世上只有妈妈好》主题旋律)生退场。
场景二:
【旁白】学生乙的妈妈是一位医生,经常加班,昨晚给病人做了一个大手术,一夜没合眼,这不——
学生乙:靠在沙发上睡着了(音乐:《小星星》主题旋律)
学生丙:在灯下写作业,写着写着,遇到了自己不会的题目,转身求助妈妈时,发现妈妈睡着了,一边摇一边责备妈妈:“妈妈,妈妈,你怎么又睡着了?快醒醒,给我讲讲这道题怎么做呀!”(音效:焦急与吵闹)
教师导入新课:同学们,生活中的你会怎么做呢?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一首唱给妈妈的歌,看看歌中的“我”是怎么做的。
4. 选择自己喜欢的主题进行扮演或创编剧本(适合中高年级学生)。如《喜羊羊与灰太狼》《爸妈不在家》《考试失败》《老师我想对你说》等。
二、音乐情景剧的实践对学生心理的影响
(一)认知发展
1. 感知觉能力。通过了解剧情、扮演角色的体验式学习,使学生亲身体会角色所做、所思、所感,更准确地把握并表现角色,在角色的扮演中体会喜怒哀乐,在剧情的发展变化中体验各种冲突,从而使学生的感知觉得到发展与完善。
二、舞台式教学的创新点
(1)充分利用和发挥艺术类学生的共同特点
艺术类学生普遍都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表演欲,把戏剧和舞台剧引入艺术类学生的英语教学课堂,不失为投其所好的极佳教学方法。而使舞台式教学成为考核和测评艺术类学生英语能力的主要手段和依据,这在目前国内是少而甚少的。这种教学模式使其自觉地运用自己的艺术专业知识和已掌握的英语知识,巧妙地将英语和艺术类专业相结合,扬其长,避其短,真正改变艺术类学生的英语教学现状。
(2)一改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教学模式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满足了学生表演的欲望,真正做到了师生互动学习。通过舞台剧表演为学生们搭建了一个表演的平台,他们积极投入、参与表演,很容易产生成就感,从而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强烈愿望和动机。
(3)师生一起原创剧本和改编剧本
目前,大多数高校英语教学实践过程中,英文戏剧表演采取的基本都是经典外文戏剧或者教材中的戏剧选段,而由学生或师生一起自主创作的英文戏剧却并不多见。我们在舞台式教学中,充分鼓励学生及师生一起参与剧本创作。到目前为止,师生原创及改编并成功完整地进行舞台演出的剧本已达到10部左右。学生通过自编、自导、自演等这一戏剧表演过程,体现了其自身创新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舞台式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共同原创和改编剧本是一大创新亮点。
三、舞台式教学的实施
根据舞台式教学特点和艺术类大学生的实际,我们在英语教学中采取了“听说为主、艺术特色、阶段侧重、综合强化”的办法。第一学期:重点在复习和讲授语音知识,强化和训练学生的语音技能,规范语音语调,使学生能正确拼读单词,这为后期学生舞台剧中的标准语音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学习基本的舞台剧表演知识和技巧,初步体验舞台表演的感受,体会并掌握真实语言场景下的交际策略。第一学期完成了16部舞台剧的排练和考试。其中包括:《白雪公主》《泰坦尼克号(后现代版)》《灰姑娘》《民大好声音》《2012这一学期的英语课堂》《选秀》等等。第二学期:结合课堂教学,重点学习有关阅读知识和技能,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技能。通过学习较简单的英语原著简写本和难易程度递增的英语剧本,提高阅读能力和水平,复习强化语法知识和运用语法的能力。同时进一步完善舞台表演的技巧,有能力为自己选择难易程度相当的剧本。完成了10部中等难度的英语舞台剧演出。如:《音乐之声》《大学生活》《新梁山伯与祝英台》《哈姆雷特》《孔雀东南飞》等。第三学期:结合课堂教学,重点介绍基本的翻译知识,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翻译技能。通过学习篇幅较长、较难的英语原著改编剧本,还有其它适宜的英语剧本,学习和掌握基本的翻译技巧的能力,能就英语简写剧本进行汉译英的实践练习。完成了10部较高难度的英语舞台剧演出。这学期完成的两个完整版的剧本是《歌舞青春》《妈妈咪呀》。别的剧本还包括《仲夏夜之梦》《歌剧魅影》《警察与赞美诗》《罗密欧与朱丽叶》等10部。第四学期:结合课堂教学,重点学习一定的写作知识,培养初步的写作能力。能用英语进行剧本创作,运用综合的语言技能,充分发挥语言输出技巧。学习经典英语原著中的片断,和其它难度较高的英语剧本。这一学期是2012级两个实验班的最后一学期,在这一学期里,这两个实验班将计划完成5~6部较大型的多幕舞台剧,初步计划的剧目有:《泰坦尼克号(原版)》《夜莺与玫瑰》《睡美人》《加勒比海盗》《斯卡布罗集市》等。
四、舞台式教学的难点和重点
(1)如何转换学生和教师的主体和客置
在传统的常规教学中,以讲台为中心的教师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学生更多地是作为客体吸收老师所讲的东西。而舞台式教学中,学生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人,是内在因素,对教学效果的好坏起着决定作用。因此,在舞台式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也是一个贯穿整个教学环节的一个难题。
(2)如何把握和利用戏剧的元素
即如何科学合理地取用戏剧的结构,把要学习的英语语言知识自然地融入到这个戏剧的结构中,教师借助经过设计的戏剧活动,让参与的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理解和把握语言知识,以达到英语学科教育的效果。同时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是,戏剧元素的介入后,如何使舞台式教学的宗旨不会导向戏剧人才的培养,而是实现学生人格的塑造及创造力的培养。
(3)如何编制一套适合艺术类学生的舞台式教学的优秀教材
如何编制一套适合艺术类学生的舞台式教学的优秀教材是很关键的问题。在突出舞台式教学的特色的同时,如何把学生需要掌握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自然平衡地置于其中,是一个棘手的问题。这尤其在如何选用和创作适合的舞台剧剧本方面显得更为突出。现任教师在教学中寻找和选择剧本时会有两种尴尬,第一是高质量的英文戏剧教材,但其主要内容是对国内外主要作家文学作品的欣赏,或者是完整的原版剧本,但这对于艺术类学生来说内容太长太难。第二种是网络上的一些短剧或改编剧本,但这些剧本的语言质量、词汇的难易度等方面很不理想。要达到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能力和技巧的目的,最理想的剧本是忠于原著而语言简练、内涵深刻又易于操作的完整剧本;还有一种很理想剧本是反映学生情感和生活的校园英语原创剧本。然而,这样的选本在国内几乎没有。
(4)如何建立科学可行的测评制度和方法
现行的舞台式教学测评制度和方法历经了几次变化:由最初的单凭舞台剧成绩作为学生总评成绩的主要依据,到增加了分值很小(10%)的口语即兴对话,再到进一步增加了一定分值的口语机试和写作测试。可以肯定的是这个测评过程在逐步完善,但还是存在以下两个问题。第一,目前占主要分数比例的舞台剧仍然是以背诵剧本台词和舞台表演为评分依据,这是否能科学地测试每一位学生的真正语言输出能力和语言建构能力?这要求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注入创作性戏剧等内容和形式使测评力度更大更完善,充分体现测评的效度。第二,评委们在现场具体评分过程中,如何把握和统一评分标准,在以教育戏剧为目的的舞台式教学考核中,语言表达和舞台表现力及舞台设计的分数比例之间如何把握,做到客观、科学、公正地评分,以体现测评的信度。
五、舞台式教学的效果
通过对实验班所进行过的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来看,绝大多数学生认可这种教学模式,教学效果大致总结如下:(1)听说能力提高彻底改变了艺术类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聋子英语、哑巴英语”的尴尬现象。通过三个学期的舞台式教学,艺术类学生的听说能力取得了明显和长足的进步。(2)挖掘潜力,体现协作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力,发挥了他们的创造力,体现了集体合作的精神。在舞台剧表演过程中,学生的个人意识和团体协作精神都得到了和谐的发展。(3)加速语言知识内化提高了语言知识的内化速度。舞台式教学中的戏剧作为语言输出手段,为学习者创造了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提供了语言意义表达和协商的机会,也因此提高了语言知识的内化速度。(4)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一改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满足了学生表演的欲望,真正做到了师生互动学习。
动画艺术作为影视艺术的一个分支,在近百年的发展中,不仅创造了自己独特的艺术宝库,也在电影艺术史上创造了一大批的虚拟动画明星。与真人明星相比。动画明星拥有绝对“不朽”的艺术生命力及商业价值:它们几乎从来与绯闻无缘,不会受到自然生理的制约,最重要的是创造者可以随着时代环境的变化对它们的外表和性格进行修改。如第一位动画明星米老鼠已经诞生70多年了,依然受到全球观众的青睐。2003年《福布斯》公布的“虚拟形象富豪榜”前10位中有7位均为动画明星,而米老鼠和小熊维尼排在了前两位。在中国,也有身价不菲的动画明星,如“三毛”“蓝猫”等。
动画电影中的主要角色虽然可以成为动画明星,但它们都是由艺术家设计加工而成的造型形象,它们往往借助于“逐格拍摄”或电脑技术运动起来,完全颠覆了真人电影的“复制性”原则。因此,每一部动画电影不仅在剧本创作开始时就要重视角色的性格塑造和外形刻画,更要在造型设计阶段出其不意,推陈出新,努力塑造让观众过目不忘的动画角色并使之成为动画电影最耀眼的“商标”。
一、处理好角色塑造和情节设置的关系
动画电影具有很强的叙事性,无论什么类型的作品都能承载一个主题或故事,叙事性的特征决定了角色塑造和情节设置在动画电影创作中的核心地位。但是在观赏动画的过程中,人们在感受紧张有趣的情节时往往印象深刻的是剧中的角色形象。很多时候,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故事情节逐渐淡忘,但角色形象却能长久甚至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中。1937年,迪斯尼推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动画长片《白雪公主》。如今,70多年过去了,当年观看《白雪公主》初映的小女孩早已是耄耋老人,但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的形象还在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儿童,有关《白雪公主》的各种音像制品和书籍仍在世界文化市场上热销。在中外动画艺术宝库中,人们轻易就能列出一长串的角色,如聪明的一休、孙悟空、黑猫警长、蓝猫淘气、米老鼠、唐老鸭、哪吒、葫芦兄弟、变形金刚、名侦探柯南等等,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角色甚至比情节更重要,处理好角色塑造和情节设置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要把握好角色塑造与情节的互动关系。
传统的文学叙事理论认为“人物、情节、环境”是叙事性作品的三要素。早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就指出了情节与人物之间的互动关系,他认为:情节是行动的模仿,是事件的安排,而“性格”和“思想”是行动的造因,所有的人物的成败取决于他们的行动,而所叙述的人物行为及其后果又构成事件,从而推动情节的发展。现代叙事理论继续细化了这个观点。认为一个事件就是一个叙述单位,有的事件的作用是推动情节的发展,有的事件的作用则是为了塑造生动的角色形象。以叙事性为主要特色的动画电影也不例外,动画电影的故事情节往往就是为角色的塑造服务的,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也是角色成长的过程。取材于莎士比亚名剧《哈姆雷特》的迪斯尼动画长片《狮子王》便是这样的一部典范之作,剧中天真无邪的小狮子辛巴,还没来得及在父王的教导训练下长大,便因阴险狡诈的叔父的陷害与引诱而失去了父亲,小辛巴死里逃生后,在朋友的帮助下逐渐长大,却在“快乐”哲学中几乎失去了自我,不愿再回首往事。后来在智者及其父王亡灵的启迪下逐渐找回了信心,明确了自己的使命,最终重返故里。击败心狠手辣的叔父刀疤,荣登王位,带领王国走向复兴。在战胜自我与击败恶势力的过程中,小辛巴也在种种磨难中成长,最终成为坚强、成熟、能够主宰自己命运甚至能够主宰一个王国的英雄。
《大闹天宫》是我国第一部彩色动画长片,作为中国动画的一面旗帜,它的艺术魅力至今犹存,影响着几代人。该片主要表现孙悟空被唐僧收服前的桀骜不驯与自由天性,导演万籁鸣将孙悟空的人物性格定为:勇敢机智,有顽强不屈的反抗精神,性格淳朴天真,在与天庭的斗争中成长起来,成为具有代表性的叛逆英雄形象。_]H’剧中作者依据原著神韵和导演要求,在孙悟空的动画形象塑造上进行了空前的再造性想象,将孙悟空的性格特征定为“人――神――猴”的融合统一,包括源于猴性的无法无天、源于人性的思维方式和享乐需求,甚至是乐于听别人奉承的脾气,和源于神性的神通广大、刀枪不入的本领。而这样复杂的性格特征必须在情节的转折和发展中逐渐塑造和丰满起来。于是编剧在情节的设置安排上注重和角色塑造的互动,让孙悟空在和诸多天神(龙王、李天王、哪吒、巨灵神、二郎神、太上老君等)的斗争中逐渐锤炼和显露出神通广大、火眼金睛、刀枪不入的神性,用“强讨金箍棒、吃仙桃、喝仙酒、偷仙丹”等情节来表现他无法无天的猴性,同时还设置一些细节来表现他“好听奉承话、,爱玩爱闹但又不畏、勇于保护自己的臣民”的人性。在情节的结尾,动画编剧抛开了原著中孙悟空被如来佛压在五行山下的“悲剧”结局,改为“孙悟空踢翻八卦炉。拿起金箍棒,打上凌霄殿,几乎使玉皇大帝坐不成宝座,这样就使孙悟空的形象格外地丰满和完整”。《大闹天宫》故事情节曲折起伏,层层推进,角色性格也逐渐鲜明和丰满,两者相辅相成,可称为角色塑造和情节互动的典范。
二、确定好角色的类型
动画角色一般分为人形角色和拟人化角色。人形角色是以人的身份及形象出现的角色,他从外形到内心情感和人物性格上往往最接近现实中的人,但又可以将他的外形和性格中的某一方面进行夸张,使之既符合观众的接受心理,又在性格特征及其外形上具有一定的典型性。美国动画长片《辛普森一家》《超人总动员》、中国动画片《不高兴和没头脑》《大闹天宫》《哪吒传奇》等剧中的人形角色在形象塑造和性格刻画中都部分地使用了变形。
《辛普森一家》自1989年12月在美国荧屏亮相以来,至今已为观众奉献了400多个幽默故事。影片主创团队自称“我们敢于采用丑到家的造型设计”,一方面将美国人轻松幽默的性格特征以及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中的怪异集中在辛普森一家人的身上,另一方面又在辛普森一家的外形设计上采用局部夸张的方式,特别是他们一家人的头部:头顶大,脖子细,一双白圆圈加两个小黑点的眼睛造型。嘴巴和鼻子连成一片,上嘴唇夸张地支撑起整个头部,观众就在他们嘴巴的一张一合和黑眼珠的转动中体会着美国文化的幽默和韵味。
而中国动画《大闹天宫》在塑造孙悟空这一角色时,不仅在性格特征上采用夸张综合,形成“人――神――猴”的融合统一,更在角色造型上积极配合其性格表达的需要。 充分运用中国戏曲艺术的表现手法,并且广泛地吸收了多种民间艺术元素。设计者基本保持了孙悟空的猴子脸型,将京剧脸谱、民间玩具和年画中的造型熔于一炉,采用单纯的原色――红、黄、蓝、绿、白等,用墨、色、线进行统一,这样就诞生了猴脸型、绿眉毛、黄眼睛、红脸蛋,身穿鹅黄色上衣,腰束虎皮短裙,腿上是一条大红的灯笼裤,足下一双黑靴的经典的“美猴王”形象。
当然,人形化角色可以在造型上极尽夸张之能事,让经典的造型留在人们的记忆里,更可以在性格特征上接近观众的接受心理,获得观众的情感认同。2008年迪斯尼动画电影新作《奇妙仙子》不在角色形象的奇特上下工夫。而是倾力打造性格鲜明的人形化角色,并赋予角色极具人缘的亲和力,形成了动画电影在塑造人形化角色上的又一特点。为了更贴近于人们对于仙子世界的想象和传统思维中精灵娇小的惯例,编剧借鉴了修辞上的缩小夸张,利用制图的尺寸比例变化,在技术上充分综合二维和三维动画效果,营造出奇幻的仙子世界。同时把剧中的主角TinkerBell设计成一个形象可爱、性格鲜明的人形化角色,她的身高仅设计为15厘米。因此电影中奇妙仙子身材娇小玲珑,一头金发,穿着性感可爱,她极富创造力,一件肥硕的修补匠服在她手里三下五除二就变成了一件漂亮、时尚的裙装;她向往人间,乐于学习,敢于冒险,但脾气有点倔,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天赋。看不起自己所从事的修补匠工作。影片立体化地展示了她性格中的优缺点,并动态地展现出其思想、性格的变化与成熟,她仿佛就是我们邻家可爱又调皮的小妹妹,让观众尤其是儿童从中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和感召力。
《小鲤鱼历险记》编剧欧阳逸冰先生曾说:“动画思维的核心是奇思妙想,奇思妙想的核心是异乎寻常的想象力。”在动画艺术中,奇思妙想不仅体现在故事情节的设置上,也往往体现在角色塑造上。由于动画电影的角色均为假定性形象,所以创作者可以充分运用各种想象形式去进行创造,让一切动物、植物、妖魔鬼怪都具有人的思想和性格,甚至生活中任何一件器物都可以作为角色进行塑造,都可以赋予它们人的生命灵感和思想性格,这就是拟人化角色。
《狮子王》一剧中的主角辛巴就是一头在复仇中不断成长的狮子,而第79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片《快乐的大脚》中的主角是一只擅长跳街舞却不会唱歌的小企鹅,圆滚滚毛茸茸的小企鹅一出场就吸引了观众的眼球,它寻找自我、实现自我的愿望与追求深深地打动了银幕前的男女老幼。还有《海底总动员》《怪物史莱克》等片中的角色都是以动物为原型的拟人化角色。而《蔬果村的故事》则是以植物拟人为主的动画,故事中,小洋葱、小花生、小核桃等生活在祥和舒适的乡村,他们之间上演了一幕幕生动有趣的故事,整部片子体现出浓郁的田园风格。《幻想曲》中跳中国舞的蘑菇们、《宝葫芦的秘密》中那个有鼻子有眼睛的小葫芦……这些动植物角色外形丰富多彩,性格特征生动鲜明,让观众“爱不释眼”,观众在它们生动形象的表演和可爱的形象中放松了心情,在轻松活泼中领会人类世界的哲理。
当然在一些以人形角色为主的动画片中也可以设置个别动植物角色,如美国动画《花木兰》中忠诚而又勇敢的木须龙,《奇妙仙子》中可爱的小老鼠芝士、不停跳跃排队的洋葱头、还有最麻烦的旋风蓟草。在诸多的人形角色中穿插个别拟人化角色,可以起到丰富人物形象、加强动画效果的作用。
相比于活生生的动植物,生活中的各种器物往往是静止的,缺乏生机的,然而在动画编剧的奇思妙想下它们同样也可以活力四射。在《玩具总动员》里,一群玩具一改“任人摆布”的命运,顺应人类“万物有灵”的宗教心理,极富人性地上演了一场你争我夺的闹剧,各个角色的性格特征鲜明,让人过目不忘,牛仔胡迪自高自大,心胸狭隘;巴斯光年热情勇敢,坚韧执著。在《汽车总动员》里,汽车在挡风玻璃上长出了眼睛,在引擎盖上长出了嘴巴。形象十分生动。锅碗瓢盆、衣帽鞋袜、笔墨纸砚,还有人很有创意地以高跟鞋为原型设计了拟人角色……动画(Ani-marion)的词根“animate”本意就是“赋予某事物以生命”,只要动画编创人员能够充分地发挥想象,我们就可以给一切事物赋予新的外形和生命活力。
三、重视二线角色的塑造
红花尚需绿叶配,一部动画片不可能只有一个角色,也不可能只有主角。一般的动画往往有一个或几个主要角色,同时为了主题表达的需要,也为了使主要角色形象更加丰满,必须设置一个或几个二线角色。二线角色一方面是主要角色的陪衬和性格反差,另一方面也是剧情发展的第二条线索,迪斯尼动画在这一点上特色鲜明:《奇妙仙子》中设置的修补仙子波波和“胖子”,他们都是二线角色。波波带着一副厚实笨重的眼镜,而“胖子”名副其实,身材臃肿,一点儿也没有我们想象中仙子的曼妙身材。他们虽然很贪玩,甚至调皮捣蛋,但他们热心于自己的修补工作,这一点上与主角Tinker Bell形成了对比,也正是他们这样优缺点共存、极富人性化的角色性格,使得他们同样也光芒四射,深入人心。此外影片中还设置了一个相对的反派角色――薇蒂亚。她骄傲自负,善用心计,利用奇妙仙子想改变自己才能的迫切心理,处处捉弄奇妙仙子,使得事情越来越糟,最终咎由自取,被惩罚去侍弄最棘手的“旋风蓟草”。这个角色不仅从性格上反衬了奇妙仙子的善良、可爱与单纯,也让整个仙子世界更贴近观众的社会心理和审美趣味。
二线角色在对主要角色进行性格反衬、丰富画面形象的同时,也能够在这一过程中成为第二条叙事线索。动画电影的故事情节虽然相对简单,但是一部电影如果仅有一条叙事线索未免会使情节显得过于单薄,因此许多动画片往往设置一些二线人物来帮助表现主题和完成他的二线使命。《花木兰》中的木须龙在花木兰身边的时候一直安分守己,认真履行自己照顾木兰的职责和义务:按时叫醒花木兰、给花木兰煎荷包蛋、给洗澡的木兰遮挡走光等等。然而这个木须龙一个人的时候却总是遭遇惊险,不是差点被烧死就是差点被淹死,最后木须龙成了花家的保护神。《狮子王》中的叔父“刀疤”心狠手辣、阴险狡诈、迷恋权力,他与新老两代狮子王的角斗将情节冲突推向了,将主题演绎得很有深度。还有该剧中的丁满和蓬蓬,虽然出场机会有限,但是作为配角,它们或用逗乐的语言,或用搞怪的动作,营造风趣幽默的氛围,让观众在紧张的剧情中松弛片刻。
四、从生活出发去设置和塑造角色
要想让动画片中的假定性形象受到观众的喜爱和认可,就要从生活出发,角色的性格特征越贴近生活,越具备现代性元素就越可能吸引观众。
中国民间故事《木兰辞》中的木兰是一个“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的本分姑娘,因为可汗点兵,阿爷无儿而女扮男装替父从军,从此成为勇敢善良和忠君孝道的中国传统女性的典范。历年来,以《木兰辞》为题材改编的各类艺术形式层出不穷,1996年迪斯尼公司选定这一题材, 决定运用好莱坞电影模式制作动画电影《花木兰》,编创人员对原著在主题、人物、情节、语言与厕面等方面进行想象与重构,将主题定位在“自我与成长”和“爱与情感”这两个现代主流范畴上,使得该片更能贴近普通大众,引起观众的共鸣,从而也具有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商业价值。在角色性格塑造上,该片大胆地颠覆传统的形象,把一个传统孝顺的中国姑娘塑造成了一个内心和外表都“美化”了的华裔,她仿佛就是我们现实社会的一位邻家女孩:善良活泼、个性鲜明、自觉而勇敢地追寻自我,追求女性自身价值。这样的主题定位和角色塑造极大地弱化了原著的封建主义色彩,更多地体现出人本主义思想,着眼于人性与情感,使影片更具现实感和时代性。
同样,本片中的二线角色“木须龙”也是极富现代气息的一个人性化角色,剧作者设置了现代气息浓郁的台词来帮助表现它的性格。如木须龙出场时就以一系列的幽默台词初显了自己幽默搞怪的角色特征:“我复活啦!告诉我,谁需要我的保护?老祖宗,只要你开口,我立刻搞定它。”“行,我这就去!(敲响锣鼓)快起来!都醒醒!起床!要办正经事了!别睡美容觉了!”木须龙把幸运蟋蟀做成闹钟叫醒木兰,说道:“好,起来吧!太阳照屁股啦!睡美人……来,喝粥,它在对你笑呢。”这样的台词设置不仅凸显了木须龙的身份地位,也极富现代气息,使角色的人气指数直线上升,诚如有的研究者指出的:“在这个时代,重要的不是它相对观众说些什么,而是观众喜欢听它说什么。”再如《怪物史莱克》中那头总爱多话唠叨的毛驴,作为二线角色,剧作者在塑造它的形象性格时突出的就是一个“闹”字:热闹――嘴巴快,说话的速度快,语言生动形象,诙谐幽默极尽搞笑之能事;会闹腾――总爱自夸自大,充当“救世主”却又常常闯祸遇险,无法自救。但正是随着毛驴的闹腾,才逐渐打开了主要角色史莱克封闭的内心世界,并顺利地引导着菲奥娜公主与史莱克的爱情进程。
中图分类号:J902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中国动画片的创作方兴未艾,其产量持续增长。据统计,2008年国产电视动画片共249部131042分钟,比2007年增长了28%;影院动画片也相继有《葫芦兄弟》、《风云决》、《喜羊羊与灰太郎之牛气冲天》等多部作品问世,创作发展的态势令人欣喜。尽管随着产量的大幅度增长,部分动画片的艺术质量也随之有所提高;但是,其中有影响的优秀作品还不是很多,从总体情况来看,既不能满足观众和市场的需求,也无法重铸中国动画片之辉煌。有些作品还因为艺术质量平庸低劣而无法进入市场,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因此,就目前的创作、生产状况而言,当务之急是如何进一步提高动画片的艺术质量,多出精品佳作,不断拓展市场和扩大影响。
要提高动画片的艺术质量,当然会涉及到很多问题,其中究竟是技术为重,还是故事领先?这是一个尚有争议的问题。不可否认,技术的革新会给动画片创作以很大的影响,计算机三维立体技术已成为动画产业的新方向。但是,光有先进的技术是不够的,故事创意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非常重要的环节。因为没有一个精彩动人的好故事,影片既无法吸引观众,也无法打动观众,动画片的创作便失去了坚实的基础。正如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编导钱运达所说:“与电影一样,优秀的动画片同样需要好的剧本。故事不吸引人,即便产量上去了,国产动画依旧难得人心。”①事实也确实如此,据《文汇报》报道“日前有调查显示,仅有14.2%的人爱看国产动画片,81.9%的公众认为国产动画片缺乏创意。”②由此表明广大观众对国产动画片的艺术质量还不满意,这种状况亟需改变。
因此,如何紧紧抓住故事创意这一重要环节,不断提高国产动画片的艺术质量,不仅是一个在创作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一个在理论研究中值得探讨的课题。
一
虽然动画片是一种高度假定性的电影艺术样式,它不注重追求表现生活的真实性,而往往运用夸张、变形、神似等技巧,借助于想象、幻想、象征等手法,生动地反映生活和历史,并借此表达创作者的理想和愿望。但是,它在叙事上仍然和故事片一样,需要以一定的故事情节作为基本框架,然后运用各种绘画形式和技术手段,使静止的造型活动起来,通过对故事情节的演绎和动画形象的塑造去显示主旨内涵。由于动画片的主要观众群是少年儿童,所以精彩动人的好故事就显得尤其重要。舍此,即使动画造型再生动、技术手段再高明,也很难引人入胜,产生长久的艺术感染力。特别是影院动画片,不仅在技术层面有更高的要求,而且剧情故事和动画形象也要能更好地吸引观众。中外动画发展史上一些成功的经典作品都证明了这一点,无论是美国的《白雪公主》、《狮子王》、《玩具总动员》、《怪物史莱克》以及前不久引起轰动的《功夫熊猫》;还是日本的《铁臂阿童木》、《龙子太郎》、《千与千寻》、《哈尔的移动城堡》;抑或是中国的《大闹天宫》、《哪吒闹海》、《金猴降妖》、《宝莲灯》等,无一不是如此。又如,制作成本仅为600万元,还不能称为精品佳作的《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票房收益却高达7000万元,创造了迄今为止国产动画片国内票房的最高纪录。它于2009年春节档放映时,不仅在与一批中外故事片的PK中取胜,而且还战胜了投资1.5亿美元的迪斯尼动画大片《闪电狗》。但就其技术而言,并不先进,大部分为flas,却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和欢迎。在其获得成功的各种原因中,影片的故事情节能吸引人则是一个重要因素。
因此,在动画片创作中首先重视故事创意,力求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好故事作为基础,无疑是十分必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是影片能否成功的关键之所在。那么,如何才能使动画片的故事精彩动人呢?窃以为在故事创意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为了适应不同层次观众多方面的审美需要,动画片的故事题材应该切实做到多样化,力求丰富多彩,力戒单调划一。
古代和现代、历史和现实、传说和寓言等,都应该成为创作的取材领域,而不能仅仅局限于某一方面,更不能一窝蜂地去拍摄同一题材类型的作品。只有不断拓展题材领域,才能从中开掘出有新意的素材作为故事情节。无疑,中国传统的民族文化资源当然是取之不尽的宝库,过去许多国产的优秀动画片大多取材于此。例如,根据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改编创作的动画作品就有不少,从1941年我国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始,到此后陆续拍摄的《大闹天宫》、《人参果》、《金猴降妖》、《西游漫记》、《红孩儿大话火焰山》等,故事情节均取材于该小说。虽然其中出现了一些颇有影响的经典之作,但是,我们的创作目光不能局限于此,不能老是从《西游记》里寻找创作素材、获得创作灵感;而应该扩大视野,另辟蹊径,否则就不可能有很大的艺术创新。创作实践证明,取材新颖往往会赋予作品独特的新意。例如,无论是根据民间谚语演绎的《三个和尚》,还是根据《平妖传》部分章节改编的《天书奇谭》,都曾受到广泛好评,而其题材的新鲜无疑是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当然,我们今天在开发和利用中国传统的民族文化资源时,也要注重渗透更多的现代意识,赋予其新的思想内涵和时代元素,切实做到“古为今用”,以利于更好地适应今天观众的审美需求。
同时,动画片创作既要注重开掘民族文化资源,也要注意涉足中外各民族共同关注的一些内容,以不断扩大题材领域,使影片能引起中外观众的共鸣。因为在全球化的语境下,今天有不少现象和问题是各个国家和各个民族所共同面临和关心的,动画片创作也应该面对与触及这些现象和问题。例如,美国动画片《海底总动员》通过一条年幼的小鱼尼莫的曲折经历,不仅表现了成长教育的主题,而且还涉及到人与自然的矛盾和环境保护等问题。动画大师宫崎骏的作品则往往涉及到人性的异化、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等主题,而这些问题正是人类所共同面临的,故而其主旨内涵就具有普世性价值。
此外,还应该不断加强现实题材动画片的创作,努力捕捉和开掘现实生活中适合于动画片创作的题材,以弥补这类作品创作之不足。由于种种原因,现实题材动画片的创作有一定的难度,不太容易拍摄出高质量的经典作品。过去此类题材的多数作品往往存在着以简单化、概念化的方法去图解现实政治的不良倾向。但是,也有若干值得赞赏的好作品。例如,拍摄于20世纪60年代的《没头脑和不高兴》通过对两个性格有缺点的孩子的生动描写,说明了小缺点也会带来严重后果的道理。不仅故事情节有新意,而且巧合、夸张手法的运用恰到好处,使影片具有独特的讽刺喜剧风格,至今仍有美学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而拍摄于90年代的《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也是一部生活气息浓郁、人物形象鲜明的现实题材系列动画片,颇受欢迎和好评。由此说明,面向现实生活的动画片也可以拍摄出令人赞赏的优秀之作,关键还在于创作者的眼光和功力。
当然,除了题材的多样化之外,叙事形式、技巧手法和美学风格也应该多样化。我国动画片的叙事大多为封闭的戏剧式结构,采用这样的叙事形式也拍摄了不少成功的作品。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观众欣赏水平的提高,以及题材范围的不断扩大,叙事形式等也应该日益多样化,以满足观众多方面的审美需求。总之,要在创新中求变,努力推陈出新。
其二,要正确处理好“教”与“乐”的关系。
由于动画片的主要观众群是少年儿童,所以重视发挥其教育功能,做到“寓教于乐”并没有错。但是,要正确把握好分寸尺度,不能因“教”而损“乐”,即为了突出教育性而削弱其娱乐性和观赏性。应该看到,有些国产动画片说教意味太浓,而生动性和趣味性较欠缺,故不受观众欢迎,也很难拓展市场。因此,如何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动画形象表达有一定思想内涵的主题,如何使观众在审美愉悦中获得某些人生的感悟和有益的启迪,则是故事创意时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实践证明,一些优秀作品的成功往往得益于“乐”与“教”的有机统一,即把表层叙事的生动有趣和深层内涵的哲理开掘完美结合在一起。在两者关系的处理上,首先要突出“乐”,使之趣味盎然、引人入胜;而“教”则应该建立在“乐”的基础上,让观众在获得审美愉悦的同时,对其内涵意蕴能思而得之。在这方面,国外一些经典影片为我们提供了可供借鉴的范例,特别是美国动画片,其“寓教于乐”的经验似乎更为成熟。例如,《狮子王》表面上描述了一个非洲草原上动物王国的故事,非常生动有趣,观赏性和娱乐性都很强;而实际上其主题富有深刻的哲理,能让观众很自然地从动物世界联想到人类世界,透过故事去品味内涵、领悟主旨。《功夫熊猫》则让观众始终在笑声中观影,在快乐中享受到审美的愉悦,影片结束后仍能使观众意犹未尽。创作者在轻松、搞笑中让观众接受了影片所传递的励志主题和文化内涵。由此可见,没有“乐”作为基础,“教”的作用便无法得到很好的发挥。
但是,如果只重视“乐”,而忽略了对影片内涵意蕴的开掘,也无法获得观众的充分肯定。例如,国产动画大片《风云决》依靠精彩的动画技术、流畅的武打场面和颇有想像力的电影镜头获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是,也有评论认为其“华丽有余、内涵空洞”,“除了渲染神秘莫测的中国功夫,还缺乏深层次的文化含义。‘聂风’与‘步惊云’空有一身盖世神功,谈不上具有什么优良的品质、可贵的品格。整部影片提供给观众的更多是视觉震撼。”故而“从《风云决》的制作看,中国动漫技术已是国际水平,但也正因为如此,其在内容上,主要是在文化和价值上的贫困也就显得特别的突出。观众走出影院之后会发现,头脑中还是一片空白――这才是《风云决》真正的软肋。”③由此可见,如何通过精彩的故事和生动的形象传递富有文化内涵的主题意蕴,使观众走出影院后有所思、有所得,乃创作者应切实关注和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
其三,在故事创意时,既要把少年儿童作为市场消费主体,充分考虑其审美爱好、娱乐需求和接受水平,又要兼顾其他年龄层消费群体的观赏需要,情节不能太简单,内涵不能太直白。
因为如今看动画片已不是少年儿童的“专利”,好的动画片同样能吸引成年人,使他们也能获得审美的享受。为此,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动画片创作的成人化趋势已越来越明显,一些优秀的影片往往是老少咸宜的作品,具有多层次的内容和寓意。给少年儿童的是一个浅显、有趣、具有一定教育意义的生动故事;而与此同时,成年人又可以从中感受到启迪智慧的丰富内涵,大家各取所需。
正因为优秀动画片拥有庞大的观众群,所以其票房收入可以超过一般的故事片。例如,由美国迪斯尼公司根据中国家喻户晓的故事“木兰从军”改编拍摄的《花木兰》,1998年全球票房收入为2.35亿美元,位居当年全球电影票房排名第9名,使许多大制作的故事片望尘莫及。如果《花木兰》被我们中国编导来改编拍摄的话,很可能会照本宣科,艺术处理比较严谨,故事情节不会有太大的变化。而迪斯尼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其故事创意有了新的丰富和发展,尽管原来的故事已经很生动曲折,富有传奇色彩,但迪斯尼在改编时为了使故事情节和动画形象更加生动有趣,特增加了宗庙守护神“木须龙”和蟋蟀“叽叽”两个动物形象,由此衍生的情节充满趣味,更能吸引少年儿童观众。同时,又进一步加强了花木兰命运遭遇的描写,使之更加曲折坎坷,以此满足成年观众的娱乐需求。由于该影片采用的是中国故事,所以也较好地借鉴了一些中国动画片的创作技巧和艺术手法,从而突破了迪斯尼动画片的一贯风格,使之具有较浓厚的东方美学色彩。而由梦工厂拍摄的《功夫熊猫》在中国上映后,很快便打破了动画片的票房纪录,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和好评。这是一部向中国文化致敬的动画片,用该片导演斯蒂芬森的话来说,“《功夫熊猫》是一封给中国的情书”。此片无论是故事创意、动画形象还是画面造型,都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元素,是中国观众所熟悉和喜欢的,所以老少咸宜,引发了观影热潮。显然,无论是迪斯尼还是梦工厂,其成功的经验均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借鉴。
二
生动的故事、感人的情节往往与动画形象的成功塑造是分不开的,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可以说,没有令人难忘的动画形象,再好的故事也不会有长久的艺术魅力;反之,倘若没有精彩动人的故事情节,动画形象也不可能栩栩如生、深入人心。因此,在叙述故事和展示情节的过程中,要注重于塑造动画形象,使之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和独特的文化风采,从而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据调查,当下在中国少年儿童最喜爱的20个动画形象中,有19个动画形象来自国外动画片,只有“孙悟空”属于国产动画形象。由此可见,中国动画片对少年儿童所产生的影响还十分有限,其市场竞争力也不强。所以,如何塑造为广大观众(特别是少年儿童)所喜闻乐见、有影响力和感染力的动画形象,既是当前中国动画片创作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在故事创意时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从以往各类成功的动画形象塑造中,我们不难总结出一些基本的规律。
首先,动画形象要有独特的个性和特点,要能得到观众的认可和喜爱,并给他们留下较深刻的印象。
这种个性和特点既表现在造型设计上,也表现在性格描绘上。中外动画史上的一些经典形象,无论是国外的唐老鸭、米老鼠、史莱克,还是国内的孙悟空、哪吒、黑猫警长等,都是外形独特、性格鲜明的动画形象,能使观众过目不忘。在动画形象的诞生过程中,角色造型十分重要。它既要具有观赏性和审美性,又要具有大众性和娱乐性,同时还能体现出一定的文化内涵。所以,角色造型就要兼顾各个方面,融合多种元素。例如,《大闹天宫》的角色造型就较好地借鉴吸收了中国传统的京剧艺术、民间木刻、古代绘画等多种元素,不仅与影片的题材内容相一致,而且突出了民族文化风格,颇受好评。一般来说,角色造型在故事创意阶段就要有较成熟的构思,最终由导演、动画设计和绘画把剧本的文字描写变成生动的艺术形象。此外,性格描绘则是体现个性特点的主要手段。为此,创作时要避免公式化、概念化和一般化,要注重通过动作描写和细节描写,显示其独特的个性。《怪物史莱克》之所以风靡一时,就在于史莱克这一形象不仅外形奇特,而且个性鲜明。虽然他既不漂亮又不爱干净,却更贴近现实生活。《功夫熊猫》在塑造熊猫阿宝的形象时,也注重赋予其独特的造型和性格,这个憨态可掬、顽皮幽默的胖熊猫,在误打误撞中成为“龙战士”;经过师傅调教和自我磨练,又身怀武功绝技,最后终于战胜了凶残的雪豹。其形象颠覆了我们对国宝熊猫的固有认知,成为一个娱乐大众的新的银幕形象,故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和欢迎。
其次,在塑造动画形象时,要注重强化民族特色和民族风格,使之具有浓厚的东方文化色彩。
实践证明,这是中国动画片在国际上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例如,2007年在法国创下了暑期收视第一的佳绩,而且在美国福克斯频道首播的《中华小子》,是一部以少林寺为故事背景的功夫动画片,它在动画形象设计和绘画风格上就融入了中国传统的水墨技法,其故事和形象均获得了外国观众的青睐,从而使中国动画片成功地进入了国际市场。该片导演张天晓认为:“中国民族动漫要让世界接受,关键还是要坚持民族风格和国际运作。”④事实也确实如此,纵观中国动画片的发展历史,无论是以前曾颇受好评的《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牧笛》、《哪吒闹海》、《三个和尚》、《金猴降妖》等影片,还是近期受到好评的《勇士》、《福娃奥运漫游记》等作品,其动画形象均突出了民族特色。反之,投资1.3亿的国产动画大片《魔比斯环》因忽略了民族特色和民族风格,故事和人物都缺少中国文化元素,故票房惨淡,不受欢迎。因此,要进一步继承和发扬“中国动画学派”的优良传统,充分扬其所长,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动画走向世界。
当然,注重强化民族特色和民族风格并不意味着画地为牢、作茧自缚,也并不意味着拒绝或排斥域外先进的创作观念和技巧手法,而是要以“拿来主义”的态度,大胆地学习、借鉴和汲取一切有益于中国动画发展的经验和方法,为我所用,使动画形象更符合今天观众的审美爱好,具有较鲜明的时代特点。在这方面,好莱坞“拿来主义”的做法又值得我们学习,无论是《花木兰》还是《功夫熊猫》,他们都能把中国文化元素成功地组合在影片中,使之为其影片的主旨内涵和创作理念服务。但是,其作品仍然带有明显的好莱坞电影印记。
应该看到,要塑造出为广大观众喜爱的、有影响力的动画形象也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编剧、导演、动画设计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由于一些经典动画形象拥有很多观众,产生过较大的影响,因此,就当下的创作来说,一方面要不断开发和塑造一批新的动画形象,另一方面也可以重新激活一些经典动画形象,不断延续和拓展其故事情节,从而赋予这些动画形象以新的美学生命力。例如,当年很受欢迎的《黑猫警长》只拍了5集,而《邋遢大王》也仅拍了13集,故而,现在完全可以延续原来的情节线索继续拍摄下去,使这些动画形象重新活跃起来,继续保持其美学生命力。同时,也可以运用数字技术让一些有影响的老动画片焕发生机,使其动画形象以新的面目出现在银幕上,以满足今天观众的审美需求。例如,20年前拍摄的《葫芦兄弟》是一部13集的电视动画片,2008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运用数字技术将其改编拍摄成一部85分钟的影院动画片,上映后颇受欢迎,20天的票房收入就突破了800万元。⑤可以说,该影片的成功也开创了国产动画片发展的一种新模式,使更多老动画片有望以新面目重返银幕。
第三,要注重通过书籍、影像制品和其他衍生产品开发等一系列措施,不断扩大动画形象的影响力,使之为更多的观众所熟悉和喜欢。
动画和漫画本身就是紧密相关的,许多动画片就是根据漫画作品拍摄的。为此,一些原创动画片也完全可以改编成漫画书出版。至于影像制品、生活用品和玩具等衍生产品的开发,也应该同时进行。由此既可以及时回收投资,又可以普及动画形象。在这方面,且不说国外许多动画片提供了不少成功的经验,仅以国内动画片的创作、生产和营销而言,近年来也有一些较好的典型。例如,《蓝猫淘气3000问》就开发了许多衍生产品,不仅出版了图书和光盘,而且开设了不少“蓝猫”品牌的儿童用品连锁店,既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又使“蓝猫”形象广为人知。又如,创作《虹猫蓝兔七侠传》的宏梦卡通有限公司在动画片播出之后,图书总销售额就达1.5亿元,音像收入5800万元,品牌授权2007年达到3000万元,并开发衍生产品470多种。⑥
显然,动漫的创作、生产和营销应该形成一条完整有效的产业链,其中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都需要认真对待,精心组织。只有使产业链环环相扣,运转正常,才能使整个产业的发展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而动画形象也会随之具有长久的艺术生命力。
三
要有好的故事创意,创作出好剧本,就要有熟知动画创作特点和剧本创作规律的好编剧。而目前中国动画片编剧人才相当匮乏,不但职业动画编剧寥寥无几,而且有志于从事动画片创作的作家也非常少,所以根本无法满足动画片拍摄之需要。近年来,尽管有一些儿童文学作家应邀参与了一些动画片的剧本创作,但因其尚不了解动画片的艺术特性,故写出来的剧本很难被采用,成功率不高。从目前国内动画人才队伍的组成状况来看,并不缺乏绘画高手,但很缺乏会讲故事的编剧;不缺乏加工型技术人才,而缺乏创意、策划、导演、编剧、制片、营销等高端人才和复合型人才。正如台湾动画导演沈澎所说:“中国不缺动画制作人才,但缺创意人才……一部动画片最主要的还是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创意故事和情节”。⑦因此,在各类动画专业人才的培养中,更要注重于创意等高端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其中培养动画片编剧则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应该引起有关动画院校和创作生产机构的注意,要切实重视和加强这方面的培养工作,为编剧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各种有利条件。而针对目前动画片编剧青黄不接的现象,则应采取多种措施来弥补人才的断层。
首先,要通过相关政策的制订和落实吸引一些优秀的作家和影视、戏剧编剧从事动画片的剧本创作,既要鼓励他们积极拓展,大胆创新;又要充分尊重和发挥他们在动画片创作中的作用,确保其权益不受侵害。
在这方面,目前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例如,国内动画片的剧本报酬太低,与电视剧剧本的报酬相比,差距较大。再加之大型动画片的生产周期较长,难以很快见成效,所以一些优秀的作家和影视、戏剧编剧对于动画片的剧本创作就缺乏积极性,不愿涉足于此。没有好的编剧,哪里来好的剧本呢?而没有好的剧本作为基础,又怎么可能拍摄出高质量的动画片呢?为此,一方面要大幅度提高动画片的剧本报酬,实行优质优价,另一方面则可以设立动画片剧本创作基金和奖励基金,给创作者以必要的资助和奖励,使他们能安心于剧本创作,不断提供高质量的好作品。近年来,各级政府对动漫创作的投入日益增长,因此从中拿出一部分资金专门扶持动画片的剧本创作,应该是可行的。
其次,为了更好地拓展国际动漫市场,也可以聘请国外一些有经验的动画片编剧参与国内动画片的创作。
因为他们了解国外观众的审美需要和审美趣味,所以创作就有较强的针对性,可以弥补国内编剧的不足之处。例如,《中华小子》就是由法国编剧重新编写的,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所以,根据动画片题材内容和故事创意的需要,采取中外合作的方式,也是解决编剧人才短缺的一种途径。在这方面可以进行更多的尝试和探索。
另外,可以采用校企联合举办编剧进修班的方式,使一些具有一定创作经验的编剧得到进一步的提高,逐步成为创作的骨干。
应该看到,编剧固然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创造性工作,生活基础、经验积累和创作才华十分重要。但是,艺术修养的提高和创作视野的拓展,对于编剧来说也同样重要。因此,各种知识的“充电”和创作技巧的训练是培养好编剧的必要环节。而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则可以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使编剧的培养工作富有成效。显然,逐步造就一支稳定的、高水平的编剧队伍,是夯实动画片创作基础、提高动画片创作质量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工作。
总之,在动画片的创作、生产过程中,只有充分重视故事创意这一关键环节,抓好剧本创作这一基础工作,才能确保动画片的艺术质量。对于目前国产动画片来说,这一环节恰巧是薄弱之处,亟需弥补和改进。否则,由于基础不牢固,即使后面的各项工作再有成效,技术手段再先进,也难以使影片成为受观众欢迎的精品佳作。
① 张蕾《动画编剧人才20年断层亟待弥补》,《劳动报》,2007年11月17日。
② 王磊《何吸引动漫迷》,《文汇报》,2008年6月30日。
③ 孙丽萍《国产动画寻求突破,塑“文化之根”是当务之急》,《经济参考报》,2008年7月28日。
④ 潘妤《动漫坚持民族风格至关重要》,《东方早报》,2007年8月20日。
⑤ 张懿《数字技术让老动画焕新生机》,《文汇报》,2008年6月29日。
⑥ 游婕《国产动漫:最缺的是什么?》,《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5月12日。
⑦ 李婷《国产动画片,编剧在哪里?》,《文汇报》,2008年6月2日。
Story originalityis the foundation of cartoon
ZHOU B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