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素材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16 15:24:5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写作素材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写作素材论文

篇(1)

数学教材是数学知识的载体,是教师向学生系统传授数学知识、进行数学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是学生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的基本工具,也是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环境之间互动的依据和本源.研究教材、教法是教师教学工作的核心内容.教材是刚性的,它从内容层面对“教什么”做出了明确的规范;而“用教材教”则是弹性的,它把技术层面的“怎么教”留给一线教师进行创造性地开发.只有提高对教材的研究水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才能得心应手、挥洒自如、游刃有余.例如,新课标强调探究性学习,教师如何继承传统的“接受式教学”的长处,引进“探究式教学”,找到两者之间的结合点,使两种教学方式互补共存,达到和谐统一呢?笔者认真钻研教材,并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尝试,撰文《因势利导 引动探究》、《充分利用教材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分别发表在《中学数学杂志》2005年第2期和《中小学数学》2009年第3期.

2 从课堂教学中捕捉写作素材

课堂教学是最重要的教学实践,课堂教学中的方方面面、大大小小的事件都是值得教师研究的课题.数学教师可以做课堂教学行动研究,从而促进课堂教学优质高效.课堂教学研究包括课堂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教学评价、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方面.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中,笔者通过观摩和研究一些高中数学教学评优课,发现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作了较长时间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最终撰写成文《对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在《中学数学杂志》2008年第3期作为首篇文章刊出,并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中学数学教与学》2008年第6期全文转载.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是“动态生成”,它要求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再好的预设,也无法预知课堂教学中的全部细节,因此生成是课堂预设的升华,是教学生命力与真正价值所在.关注“有效生成”,演绎精彩课堂,是我们数学教师迫切需要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通过长期地实践研究,笔者撰写了论文《探询数学课堂的“有效生成”》 在《数学通讯》2010年第8期作为首篇文章刊出.

3 从“错误资源”中寻找写作素材

叶澜教授在《重建课堂教学过程》一文中提到:“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注意力、合作能力、发表的意见和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意”或“无意”的教学“错误”,学生学习中由于主观认识的偏差或失误而形成的错误,称为教学中的“错误资源”. 学生的错误是学生认识的误区,也是教学的疑点、难点,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错误,引领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对错误的“免疫力”,以达到知错、改错、防错之功效.

案例 8个人排成一队,A、B、C三人中任两人互不相邻,D、E两人也不相邻的排法共有多少种?

学生给出解法:把没有特殊要求的三人记为F、G、H.分三步完成:第一步,将F、G、H全排列,有A33种排法;第二步,在F、G、H站位的间隔和两端处,插入A、B、C三人,有A34种方法;第三步,在F、G、H、A、B、C站位的间隔和两端处,插入D、E两人,有A27种方法.根据分步计数原理,所求的排法种数为A33A34A27=6048.解法很自然,似乎无懈可击,但答案却是错误的.如果对此给出错因分析和正确解法,并对其进行延伸与拓展,就很有文章可做.笔者把学生易错的知识点及时记在笔记本上,并进行归类整理,撰文《“错误资源”的有效教学策略》发表在《数学通报》2010年第11期上.

4 从各类书刊中捕捉写作素材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要写好教研论文,必须学习教育教学理论, 研究文献和著作.这样可以拓展我们的知识面,开阔视野,引发联想,形成新的有价值的认识.阅读杂志上的论文时,只有融进自己的思考,才能发现某些论文中存在的谬误、疏漏,或者可以将论文中某些独特的经验或方法进行延伸、拓展,提出新观点、新见解、新方法.正如俄国作家鲁巴金所说:“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这是读书的最高境界.笔者的一些文章就是读书笔记,如发表在《中学数学杂志》2003年第6期的论文《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元认知的探索与实践》,就是读“元认知”书籍的心得体会,发表在《中学数学研究》2006年第4期的文章《对数学教师专业化的思考》是阅读了有关的书籍、文献的基础上提高和升华的.因此,数学教师应善于从阅读各类书刊中捕捉写作素材.

5 从反思中提取写作素材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身的教育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决策、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师以自己的实践过程为思考对象,在“回放过程”的基础上,对其中的成败得失及其原因进行思考,得到一定的、能用以指导自己教学的理性认识,形成更为合理的实践方案.若将这些思考、认识分门别类地及时记录下来,过一段时间就整理一番,去伪存真,厚积薄发,时间久了就能积累很多有价值的写作素材.笔者的许多论文都来自于对教学实践的反思,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际进程中的矛盾;反思教学的重点、难点的定位;反思教学是否关注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反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学生的创造性见解;反思作业布置和设计的是否科学;反思学生的想法、意见和建议等等.平时不只是反思自己教学的得失,更习惯于从观摩课中反思,反思授课教师的讲课风格,反思优秀教师驾驭课堂的技巧和方法,反思“假如我来执教,我该怎么处理?”这种反思使听课教师不做旁观者,而是置身其中,使观察和研究一节课的过程成为自己学习这节课、准备这节课的过程,从而使听课能够真正对教育教学实践产生影响,从而制定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以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通过教学实践的积累,笔者撰写了文章《加强教学反思 提升专业品位》、《对有效教学反思的思考》分别发表在《数学教学研究》2010年第2期和《数学通讯》2010年第3期,其中《加强教学反思 提升专业品位》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高中数学教与学》2010年第12期全文转载.

教师不仅自身要进行教学反思,而且要善于引导学生反思,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还能从中获取丰富的教学研究素材.笔者曾在这一方面做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并撰文《培养学生反思能力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发表在《数学通报》2009年第2期并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中学数学教与学》2009年第6期全文转载.

6 从校本教研中获取写作素材

校本教研活动能为教研论文的写作提供许多有用的素材.通过校本教研,大家集思广益,献计献策,“你一言、我一语”, 把不同的思想观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充分、自由地表达出来.这样,一些典型性的问题、经验与困惑为教研论文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因此教研活动既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产生研究问题的重要途径,笔者论文中的不少典型问题都是从教研活动中获取的.例如,在一次高三教学研讨活动时,有一位老师谈到高三复习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的做法,我觉得很有典型性,就对此进行整理并加上自己的思考,撰文《在高三复习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的思考》发表在《中小学数学》2011年第4期.

7 从研究考试和命题中捕捉写作素材

考试是评价的一种重要手段,研究考试和命题是教师的重要课题,也是获取写作素材的有效途径.高考数学考试研究,大的方面包括考试的内容、方法、模式、命题趋势等的研究,小的方面有考点、热点、难点、试题的背景来源、试卷的结构、解题方法等方面的研究.有时通过一道考题的研究可发掘某一个重要选题,甚至可以开拓一个新的领域.例如,例题教学作为高三复习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头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通过例题教学,收到“解一题,带一片”的效果,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的高效正迁移,帮助学生摆脱题海之苦,提高复习的有效性呢?笔者通过几年的尝试,撰文《提高高三复习中例题教学有效性的思考》,发表在《中国数学教育》2012年第9期.又如,数形结合思想是高中数学中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也是高考的热点和重点内容.笔者对近两年体现数形结合思想的典型实例进行分析,撰写了《用数形结合思想解高考题》发表在《中学生数学》2012年第8期.高考年年有,文章时时新.此类文章前能总结经验,后能启迪来者.撰写这类“热”点文章,要“短、平、快”,走在时间的前面,有感即发.

参考文献

[1] 林婷.“错误资源”的有效教学策略[J].数学通报,2010,(11):35-36.

篇(2)

海伦·凯勒在一岁多的时候,因为生病,从此眼睛看不见,并且又聋又哑了。由于这个原因,海伦的脾气变得非常暴躁,动不动就发脾气摔东西。她家里人看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便替她请来一位很有耐心的家庭教师苏丽文小姐。海伦在她的熏陶和教育下,逐渐改变了。她利用仅有的触觉、味觉和嗅觉来认识四周的环境,努力充实自己,后来更进一步学习写写作。几年以后,当她的第一本着作《我的一生》出版时,立即轰动了全美国

在她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文中,更是表达出了她的坚强、乐观和向上的精神,而这一切都该归功于她对生活的认识。

当把失明仅仅当作一项压力的时候,她痛苦惆怅,所以她不能真正面对生活;当她把压力化作动力的时候,生活就选择了她

压力和动力是并存的。

压力有时候可以转化成动力。

压力越大,动力越大

过大的压力不仅不能转化成动力,还可能损害我们的身心健康。

有压力才有动力。--谚语

没有高压,石油不会自己冒出来,压力会成为动力。--胡辛

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乱飘飘。--王进喜

压力跟动力成正比(猎狗和兔子)

一条猎狗将兔子赶出了窝,一直追赶它,追了很久仍没有捉到

羊看到此情景,讥笑猎狗说:“你们两个之间,个子小的反而跑得快得多。”

猎狗回答说:“你不知道,我们两个跑的目的是完全不同的!我仅仅为了一顿饭,他却是为了性命!”

压力可以激发生命活力(美洲虎的生活)

美洲虎是一种濒临灭绝的动物,世界上仅存17只,其中有一只生活在秘鲁的国家动物园。

为保护这只虎,秘鲁人从大自然里单独圈出1500英亩的山地修了虎园,让它自由生活。参观过虎园的人都说,这儿真是虎的天堂,里面有山有水,山上花木葱茏,山下溪水潺潺,还有成群结队的牛、羊、兔供老虎享用。奇怪的是,没有人见这只老虎捕捉过猎物(它只吃管理员送来的肉食),也没见它威风凛凛从山上冲下来。它常躺在装有空调的虎房,吃了睡,睡了吃。

一天,一位来此参观的市民说,它怎么能不懒洋洋?虎是林中之王,你们放一群只吃草的小动物,能提起它的兴趣吗?这么大的虎园,不弄几只狼来,至少也得放几条豺狗吧?虎园领导听他说得有理,就捉了三只豹子投进虎园

这一招果然灵验,自从三只豹子进了虎园,美洲虎不再整天吃吃睡睡,而日渐精神抖擞起来,天敌竟可以激起生物生活的信心!

压力是生活的动力(狮子和羚羊)

每天,当太阳升起来时,非洲大草原上的动物们就开始奔跑了。

狮子妈妈在教育自己的孩子

“孩子,你必须跑得再快一点,再快一点,你要是跑不过最慢的羚羊,你就会活活饿死。”在另外一个场地上,羚羊妈妈也在教育自己的孩子

“孩子,你必须跑得再快一点,再快一点,如果你不能比跑得最快的狮子还要快,那你就肯定会被它们吃掉。”

压力让生命更强健(羚羊的兴衰)

一位动物学家对生活在非洲大草原奥兰治河两岸的羚羊群进行过研究,他发现东岸羚羊群的繁殖能力比西岸的强,奔跑速度也不一样,每分钟要比西岸的快13米。

以这些差别,这位动物学家曾百思不得其解,因为这些羚羊的生存环境和属类都是相同的,饲料来源也一样,全以一种叫莺萝的牧草为主。

篇(3)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我们都知道“金素材,好作文”的道理。没有鲜活的素材,即使拥有深刻的立意、巧妙的构思、靓丽的语言,在有限的测试期间里得到高分的机率也不会很高。而素材的积累,是一个缓慢的渐进过程,不能一蹴而就。那么,如何解决材料缺乏、时间紧迫的矛盾呢?现结合工作实践,对按照人物、主题和角度归纳素材等方法进行阐述。

我自2006年来到二中后,教过3个毕业班,我了解中考试卷中有9分左右的课内文言文阅读题,6至8分的课内古诗文默写题。在初三下半学期的4和5月,我们要复习初中三年6本语文书,而中考试卷中所考到的语文书内知识仅占15分左右,上述数字的落差如此之大,自感得不偿失。今年开学时我带着这种不甘,提出一个设想:为什么不把语文书当作考场作文的素材库,让原本不到20分的试题,变成50分作文这一大股东的绩优股。这一灵感转瞬即逝的关键时刻,我果断地抓住这闪念的尾巴,尽快落实在学生的周记中。我将课本素材系统化,帮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加深记忆、理解,从而积累起丰富的素材,并探索灵活使用这些素材的方法。我的初步做法是:每当复习一册书后,都要求学生运用本册书中的古诗,连诗成文。如九年十班李鑫同学的周记作业《说日本地震》:现在,整个世界陷入危机,山洪、海哮、地震频频袭来,从中的汶川到日本福岛,世界好像“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日本地震是21世纪最大的一次地震,有日本人为自己不在国内幸免于难感到高兴,真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不过,这只是一小部分日本人,大多数日本留学生都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新闻中撕心裂肺的呼救声响彻耳畔“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涌上心头。而此时,我国却不顾核泄露的危险向日本伸出了援助之手,我想所有日本人应该“感激涕零,不知所言”。身为初三学生的我,也好想对那些受难的人说一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此举好处:一是积累作文素材,二是便于学生理解本句诗意思,为中考试卷中的理解默写提供一个巩固诗句字词的方法。但是,要充分利用课本素材,写出“大千中脱颖而出,寻常中卓尔不群”的高分作文来,除熟悉这些素材资源外,还要有积累、归纳和运用素材的能力。

一、按照人物归纳素材

置身灿若星汉的课本人物素材,张张鲜活各异而又熟悉的面孔在我们面前闪现。如何将这张张各异的面孔定格,化作自己文中永恒的一瞬,是大家一直积极探索的问题。面对人物,画家可以用颜料去涂抹,摄影师可以举起相机去拍摄,而考生所能做的,就是拿起手中的笔去描绘。我在课堂中经常说一句口头禅:如果把这一点引用到作文当中,效果不错。为此我上了几节系统知识归纳课。如复习八年级上册《杜甫诗三首》,当你翻看古诗文译文书时会发现初中6本书中杜甫的诗歌有7首,我按照他写诗时间的先后顺序整理为《诗圣的一生》。教学目标是增强学生归纳同类知识的意识、整合杜甫的诗歌,理解他的人生,便于学生将他作为素材中一颗闪耀的明星。根据归纳杜甫诗作的思路,我趁热打铁和同学们一起找寻、汇集初中6本书中的人物素材活水。比如李白的诗歌:七上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七下《峨眉山月歌》、《春夜洛城闻笛》,八上《渡荆门送别》、《送友人》,八下《行路难》、《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九下《月下独酌》。

二、按照主题归纳素材

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是选材的依据。材料是为中心服务,是中心的依托。学完初中6本语文书后,可从所积累的素材中提炼主题。也可按相应主题归纳素材,继而运用。比如:杜小康的孤独之旅、狗娃的变脸传承经历、枣儿渴望爸爸早日归家的心酸都会触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不失为作文中有关成长之类的素材;七年级下册方仲永的神童之变,吕蒙的非复吴下阿蒙,八年级下册宋濂的艰苦求学经历,还有七年级上册朱熹的《观书有感》,皆适合端正自己学习态度的作文;七下刘长卿的《送灵澈上人》、八下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八上李白的《送友人》送别的主题一目了然;七年级上册王湾的《次北固山下》、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七年级下册岑参的《逢入京使》、八上李白的《渡荆门送别》、孟浩然的《早寒江上有怀》、崔颢的《黄鹤楼》等诗词的思乡之情浓烈之至;唐雎、陈胜、墨子、曹刿等人都可作为歌颂有才能有胆识的人的典型人物。除此之外的爱国之情,寄情山水的怀才不遇的愤懑都可以用语文书的内容对号入座。

三、按照角度归纳素材

我们经常和课本相伴,出现在课文里的让我们记忆犹新的文人墨客有很多。在考场作文中,在阐释某一概念的内涵或者表达某一个观点时,我们不妨独具匠心,从不同角度把一些与自己要表达的立意有共同点的名人归纳组合在一起,恰到好处地引用化用名人典故、诗词、名言警句,令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能很自然地引起共鸣,增加文章的文化含量、名人效应或人文精神。且所选用的材料是新鲜的甚至是具有独创性,才没有“嚼人家嚼过的味道。”如:《沁园春 雪》、《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和《咏雪》《湖心亭看雪》中的“雪”字着实是一个角度,借“雪”来抒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歌颂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一腔豪迈之情;抒发了岑参对朋友武判官的送别之情。抒发了两代人的生活雅趣和文化的传承,显示谢道韫的才气;抒发了张岱清高自赏的品质和淡淡的哀愁。

九年四班田卓雅同学,把自己变身为明月,以明月身份看待杜甫“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的留在心底的思念,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留在心底的美好祝愿,李白“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表天览明月”留在心底的远大志向,从而激励自己发出夺目的光芒。同样是选用月的素材,赞颂古人以明月为系抒感,紧扣题目《留在我心底的风景》。但她这种另辟蹊径的切入角度,成为写“风景”作文中一颗闪耀的明星。同样的作文题目,九年四班于璐同学小标题作文,“长风破浪,济沧海”“上绝顶,览众山”“除弊事,惜残年”从李白,杜甫和韩愈的诗词中的名句切入;张致禹“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月影如涛,桑田变沧海”搜集天下美景,融多种文言词句片断,从文言文中写山水的角度切入; “口的巨人,行的高标”的闻一多 “政通人和,百废俱兴”的滕子京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范仲淹为九年十班李明扬的作文素材,其中的亮点是根据语文中人物吾日三省吾身,端正自己平时对待学习压力大的态度,从三人身上的人格魅力角度切入;王雪纯同学从“秋天”切入,热烈赞颂与秋天有关的人物的精神,且以刘禹锡《秋词》中我言秋日胜春朝作结,升华主题;还可以《醉翁亭记》的禽鸟、《斑羚飞渡》里的镰刀头羊,华南虎的不羁性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中快乐的鱼等动物的角度切入;亦可以《爱莲说》中的莲,《桃花源记》中的桃花等植物角度切入;角度无处不在,只是缺少发现。素材应有尽有,只是有待整合。

四、套用古诗文,趣味横生

篇(4)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是授予硕士学位的重要依据,是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学习阶段的梳理和总结,是对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次全面考核。通过这样的考核,衡量教学水平,从而对相关教学工作提供参考信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近年来,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和研究生学制的缩短,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着重探讨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中常见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改进的对策。

    1.研究生论文写作中的问题

    1.1论文选题方面。这是研究生论文写作时出现的最常见的问题。选题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论文的质量,这就是所谓的“题对文一半”.有些学生选题太大或者太偏,超出自己现有的研究水平和能力而无力完成。有些学生选题过于陈旧,缺乏新意,缺少研究的前瞻性。还有的学生选题脱离专业,没有体现出本专业学科的特点,从而失去研究的价值。

    1.2论文内容方面。论文的内容就是要回答“我的研究是什么?”的问题。在写作前就要对全篇文章进行构思,紧紧围绕中心论点。许多学生平时素材准备不足,没有怎么认真构思就匆匆动手撰写,文章的素材也是东拼西凑,缺乏论证的整体性、严密性和逻辑性。有些学生论文的语言不够通顺,语法错误较多,语言论述缺乏条理性和逻辑性。写出的文章质量不高,影响到发表的价值和意义。

    1.3研究方法和和路径方面。目前,多数研究生的研究方法比较局限在文献收集、归纳演绎、观点陈述和素材数据证明的路径上,有些类似规范研究,但又不够充分和准确,关于比较方法的运用、实证方法的运用明显不足,明显缺乏学术论文的基本研究方法论训练。

    1.4论文写作规范方面。论文的规范在研究生的论文写作中是相当重要的。论文写作规范包括论文排版和参考文献等很多方面。论文规范方面存在的常见问题有:论文排版不整齐,这种错误在论文目录和正文都有体现;参考文献的标注和格式五花八门;论文章节的编排混乱,缺乏条理。

    2.研究生论文写作建议

    2.1注重论文选题的质量。研究生论文写作选题时应该把握以下几个原则:选择客观上有研究价值的课题,也就是说所选的课题要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或者理论价值,能够推动本学科或本专业发展;选择主观上切实可行的课题。选择的课题应该难易得当,不超越研究者自身现有的能力和水平,在现有条件下可以顺利完成的课题;尽量选择具有创新性的课题。所选的课题能够反映本学科或本专业发展的最前沿动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这就要求研究者紧跟学科发展,了解学科的最新动态和热点问题,开阔思路,创新思维,善于发现问题,从新的角度得出独特的见解,避免守旧重复或者一味求新求异。

    2.2注重素材积累和资料收集。研究生要广泛阅读各类学术论文和专着,从中学习论文写作的思路和研究方法。文献阅读要有做笔记和札记的习惯,不要直接从文献中摘抄或者全文拷贝和复印。在研读资料的同时要记下自己在阅读与思考过程中的发现与心得体会。在做笔记的时候一定要准确标明每条信息和观点的出处,以便以后将其融入正式的论文中。特别是要标明并区分研读文献的内容和自己的感想与心得的内容,以便在今后的论文写作中严格遵守文献资料的引用规范。

    2.3广泛阅读各类专着和学术论文,学习研究方法。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学术论文和专着,了解研究方法;参与调查研究,全程掌握有关实证研究的方法,形成相应的经验;学习逻辑学,掌握和运用形式逻辑的基本形式,如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熟悉和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如实证研究、规范研究、比较研究等研究方法。

篇(5)

长期以来,高中议论文教学陷入一种教师讲授、学生写作、教师评改的封闭、枯燥而呆板的循环模式。笔者认为,真正的议论文教学应该是一种唤醒潜能的多元体验,一种燃烧激情的亲历还原,一种开启心智的交互感悟,一种沉淀哲思的协作探究。

借助网络环境,可以强化课堂的开放性,使学习方式合作、探究化,在平等对话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进行体验、还原、交互、协作,实现议论文教学的高效运转。

一.多元体验:大力拓宽写作外延

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议论文写作更不能囿于课堂。古人亦有云:“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当下议论文教学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囿于教材传播和课堂传授,视野狭隘,平台残缺,学生吸取写作营养的途径单一。

网络平台能帮助学生快速建立“写作资源库”,及时储备、增添、更换题材,以防止资源匮乏造成的创作枯竭。借助互联网的快速、便捷,学生在网上可随意阅读经典小说、名家传记、优美散文、时事评论等各类文章,积累素材。

例如,创作以“沉静”为话题的议论文,就可以依靠网络资源搜寻到大量有关的素材,如杜拉斯、海顿、欧里庇得斯、维特根斯坦、庸、纪伯伦、沃尔特・肯等人文类素材,关于“微博控”、“手机控”、“游戏控”现象等现实类素材以及名人名句、陌生化哲理语段等语言素材,以资参考。

网络环境下的议论文教学,既可以结合教材,以落实重点训练项目为经线,使学生掌握写作方法,又可以借助网络,以优秀课外读物为纬线,引导学生积累作文素材,由此构建经纬交错的议论文教学网络,使课内外相得益彰。通过教与学的多元体验,大力拓宽写作外延,使学生视野更开阔,议论写作时能够做到信手拈来、纵深推进。

二.亲历还原:充分燃烧创作激情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长期以来,枯燥、程式化、低效的议论文教学模式,不但长期困扰着教师,也使很多学生怕写甚至厌写议论文。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状况?是因为写作是一个动态的的过程,而课堂作文大都侧重于结果的评价。如果能够利用网络及时、鲜活特点,在学生的写作意识还未离场之际,教师进行鼓励和点拨,同学进行观摩和评价,就可以做到还写作以过程,把结论型教学还原至动态性写作。

例如,基于网络,我们可以设置“T型展台”,师生、生生之间相互观摩,让其成为学生竞相表演的舞台;可以设立“构思交流区”和“素材评点库”,单独为师生、生生提供及时互动、提升的平台;甚至还可以提供视频、动画、游戏等形式辅助教学。丰富化的动态写作过程,会使学生爱讨论、评价和创作议论文。

网络环境下的动感议论文教学,能够创设激情氛围,拓展创作空间,挖掘写作潜力。从而走向高效多能模式,还原至写作的动态过程,教学充满平等气氛,形式生动活泼,过程新奇刺激,使创作分层次、有秩序地推进。

三.交互感悟:强力彰显主体地位

如果在议论文教学中,学生能真正成为主体,语感在赏析中生成,情感在体验中唤醒,感知在思考中获得,能力在探究中提高……这才是真正充满了经历过程、自主生成的和谐的教学过程。

英国哲学家约翰・密尔曾说过:在压抑的思想环境下,禁锢的课堂氛围中是不可能产生创造性思维火花的。基于网络的议论文教学,能够营造一种生动活泼、民主平等的教学气氛。师生的交互昭示着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相加,而是互相提升,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传统议论文教学中,作文评价的“生死大权”只决定在教师之手。教师评改的滞后性、评价的单一化、评语的同一性使学生写作议论文的积极性大为挫伤。而互联网可以提供聊天室、BBS论坛、博客平台、QQ群、电子信箱等平台,充分彰显学生主体地位,通过智慧交锋,情感碰撞,心灵激荡,思想交流,使写作成为一种富有激情的动感之舞。

笔者曾上过一堂“写作文如何有文采”的市级网络公开课,通过聊天室评论、修改学生习作,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而通过博客平台进行现场作文比赛,激发了学生的求胜意识;通过QQ流,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完全处于平等地位,拉近了师生教学的距离……总之,教师的“教”尽量离场,学生的主体地位尽量凸显,让师生的交互、感悟成为教学的主旋律。

四.协作探究:不断提升作品内涵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人的内心有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发现、研究、探索者。”基于网络环境,教师能够做到以语言为载体,以网络为桥梁,以课堂为常态,从而充分设置探究性情境,网络博客、论坛、聊天室、QQ群等平台有利于学生探究的顺畅和深入。

议论文教学探究的形式有“自馈”和“他馈”,而探究的内容则包含写作技技艺、道德体验、文化反思、人文关怀和哲理哲思。通过小组探究,不但深入探讨议论文写作技术层面的问题,还能积极引导学生用高尚的道德、丰富的心灵、睿智的目光去审视生活和人生,构建写作的精神家园,使议论文写作超越人文和思辩的贫庸。

篇(6)

作文教学一直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难点,不仅因为它在升学考试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直接关系着学生的语文成绩,更在于它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写作不仅是令教师头疼的教学内容,更让许多学生望而生畏的学科,对语文写作产生抵触心理,导致教师语文作文教学效率低下,学生作文成绩不高。新课程改革强调了作文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许多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试图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但许多教师的重视却是试图通过强调空洞的语文写作技巧与形式来提高学生的语文作文成绩,忽视了作为写作主体的学生的情感表达。这种形式上的语文写作教学过于功利性,既不利于学生的写作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教师写作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培养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需要教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学生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高质量作文。

一、激发学生对语文写作的兴趣

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语文写作是他们从小学阶段就开始学习的内容,学生也从一开始对写作充满新鲜感与好奇心逐渐转变为厌倦甚至恐惧写作文,不仅是由于教师对写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单一,无法激起学生对语文写作的兴趣,也因为学生发现作文成绩的提升具有相当大的难度,作文学习无法得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许多学生对语文作文采取消极的学习态度,无法正视写作的重要性,这是长期以来语文写作教学效率低下的最重要的原因。在这种教学现状下,教师不能再墨守成规,一味强调语文写作技巧的重要性,要与时俱进,充分解读学生的作文写作心理,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出发,培养学生主动写作文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

当下高中语文作文课的基本教学模式就是教师讲例文――学生练习――教师批阅,这种作文教学模式过于单一,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需要教师在日常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的进行。高中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精选的文章,值得教师在语文课堂上进行深度精讲,让学生感受写作的魅力。同时,高中阶段的学生有很强的课外阅读的需求,教师要因势利导,关注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学生选择适当的课外读物,使学生在自身兴趣的基础上阅读相关的文章,从而激发学生对相关内容的写作欲望。这种基于学生兴趣的写作教学能够重视作为写作主体的学生的作用,使学生在写作文时有自身的真情实感和内容,而不只是运用写作技巧堆砌华丽的文字辞藻,摆脱华而不实的作文写作形式,真正掌握语文写作的真谛,写出有意义的作文。学生的兴趣是语文学习的内在动力,只有学生主动自愿的进行语文写作,才能写出高质量的作文。同时,培养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以学生的兴趣为根本出发点,能够使语文写作成为学生喜欢的学习活动,而不只是其作为教学任务,对语文写作产生疲倦感。

二、重视写作素材的积累

对于作文来说,素材是最重要的部分,是作文语言组织表达的基础,学生只有掌握充足的写作素材,才能使文章充实而有内容,使文章有可读性,激起读者的阅读欲望,因此,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强调作文素材的重要性,帮助学生积累语文写作素材。高中作文的体裁主要分为记叙文、议论文与小说,这三种体裁有各自独特的特点,需要学生根据具体的写作要求选择合适的体裁,这就要求教师在写作教学时要帮助学生积累不同类型的作文素材,以应对不同的写作文体。

首先,对于记叙文来说,情感是作文取胜的关键,因此,学生在写作记叙文时要注意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使读者在阅读时能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从以往的记叙文例文来说,高分的记叙文多是从现实生活中取材,内容贴近日常生活,通过对平凡生活的记叙表达不平凡的感情,以最朴实的语言打动读者的心。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多观察,积累生活中的作文素材,在写作时贴近生活,将自己对生活小事的真实情感表达出来。

其次,议论文是高中阶段应用最广泛,学生最喜欢的作文体裁,需要教师在写作教学时进行重点讲授。对于议论文来说,论点是其核心部分,但论点的证明需要大量的论据进行支撑,出色的议论文写作是学生拥有广泛的阅读量,能够在写作时引经据典,用大量的论据素材支撑论点的表达,因此,学生要想写好议论文需要积累大量的作文素材,在写作时合理运用这些素材,使写出的议论文充实而又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教师在进行议论文的写作教学时可以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例如历史与政治,从其他学科的知识中帮助学生汲取可利用的作文素材,这种素材积累的方式不仅能调动学生的语文写作积极性,同时能帮助学生复习相关学科的知识,达到一举多得的效果。同时课外阅读作为学生积累作文素材的重要形式,需要教师予以重视,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让学生做好读书笔记,从而为学生的独立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最后,小说虽然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体裁,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趣味性,但真正写作起来却是最有难度的,需要学生拥有丰富的想象力、清晰的逻辑思维和极强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好的小说文章需要在第一时间抓住读者的注意力,使读者一直保持阅读的欲望。因此,教师在进行这种体裁的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多阅读优秀的小说并从中积累写作素材与写作经验,为以后独立创作小说打下有利的基础。教师在语文写作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积极积累作文素材,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作文内容,提高学生的作文质量和写作能力。

篇(7)

语文写作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让教师和学生都感到十分棘手的问题。高中语文教师要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写作水平,必须改进作文教学方式,结合写作教学内容,启发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让学生有更丰富的情感体验。在具体的写作课堂教学上,教师要围绕写作教学中的三种重要文体记叙文、议论文和散文,开展行之有效的写作教学活动。

一、记叙文要做到言之有情,以情动人

记叙文是写作的基础文体,也是学生练习最多的文体,主要包括人物描写和事情叙述两类,是教师在写作教学中需要重点讲解的一种文体。教师对于记叙文的写作要点的讲解,应注重细节描写,要求学生以情动人。学生对细节刻画形象传神,既可以使人物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又可以将事情描写得淋漓尽致,使人如临其境。

1.抓住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记叙文的精髓,是文章成功的关键。写作中关于人物细节的描写很多,如人物的神情、动作、语言等。但是无论哪个细节描写,都要以细节中包含的神情打动读者。如鲁迅先生在《祝福》一文中对祥林嫂眼神的几处描写:“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个活物”,此处的“间或一轮”和“活物”准确而形象,将祥林嫂行尸走肉般的生活状态和没有精神寄托的情形描写得入木三分,令人感觉祥林嫂可怜又悲哀;“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此处的“泪痕”和“没有精神”的描写,为祥林嫂以后的悲剧命运和巨大落差埋下了伏笔,让人不禁心生感叹和唏嘘。这几处眼神的描写,为《祝福》这篇文章增色不少,是作品的亮点所在。

2.真情流露。优秀的记叙文不但要观察入微,注重细节描写,还要以情动人,让读者的心随着文章感情的起伏而波动。学生如何自己的真情实感融入记叙文中呢?教师可以让学生抓住生活中感人的瞬间,随时将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作为自己以后记叙文写作的素材。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乡下的田间地头,让学生亲身参与劳动,体会农民生活的艰辛;还可以让学生观看抗震救灾的视频片段,相信会对学生的心灵产生巨大的震撼和冲击,同时灾区人民和救灾队伍团结一心、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也会感染和鼓舞学生,让学生明白灾难无情人有情;还可以让学生观察在学校门口等着接孩子的老人,感受长辈对晚辈的慈爱之情。这些场景或者是学生在影视中见到的,或者是生活中常见的,只要学生用心观察和体会,就能写出饱含深情的文章,达到以情动人的目的。

二、议论文要做到言之有理,以理服人

议论文是现实生活中应用最广泛、难度最大的基础文体,同时也是高考中学生选择最多的文体。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写议论文的时候,要抓住议论文写作的重点:言之有理、以理服人。

1.学生要丰富写作素材。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中总觉得无话可说或者内容空洞、言之无物,这是因为学生的写作素材积累得太少,思想缺乏深度。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在教材和课外阅读中注意收集有关的信息,丰富写作素材。同时,学生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要多动脑、勤思考,学会全面地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这样才能拓宽自己的议论文写作思路,在议论写作中做到有理有据、以理服人。

2.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议论文写作最重要的是有鲜明正确的观点和坚定的立场。教师要在学生平时的写作训练和阅读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向学生渗透是非观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引导学生多看事情积极向上的一面,这样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中,才能有正确的立意,才不会出现“以缪为正”的现象。

3.教师要教给学生正确说理的方法。论据是为论点服务的。教师在指导学生写议论文时,要指导学生围绕论点,将论据一一列举、层层展开,使论据对论点的证明和推理严谨、系统、全面。同时,教师还要让学生明白议论文的写作并不是论据越多越好,论据太多会使文章杂乱、有理说不清。议论文论据的关键是精而细,抓住主要的论据,将道理说透,这样既能使文章结构紧凑、言之有物,又能让读者认可自己的观点,相信自己的论断。

三、散文要做到言之有序,形散而神聚

相对来说散文是学生最能自由抒感的文体,最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散文时,要让学生抓住散文形散而神聚的特点。

1.讲究立意。散文要讲究立意。学生在写作散文时,无论是叙事还是状物,都要真实抒发自己的感情,体现自己的立意,让读者明白自己的情怀所在。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散文时,要鼓励学生多进行发散性思考和想象,对事物的本质进行多角度的挖掘,积累独特的思想感悟。如透过风景的优美,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透过花草的兴盛和衰败,感叹生命的轮回等。

2.培养学生联想与想象的能力。学生的丰富想象力可以为散文写作插上翅膀。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散文时,不但要指导学生对写作素材进行联想和想象,还要鼓励学生敢于天马行空地想象,这样学生的散文才会内容深刻、立意独特。

3.提高学生抒情的能力。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散文时,要学会渲染气氛、创设情境,做到情景交融,以景吸引读者、以情感染读者,让文章显露自己的真情实感和至情至性,这样才能使散文有学生自己的风格和烙印。

总之,高中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不仅需要教师的指导,更需要自己细致观察、积累素材和丰富想象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写作时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参考文献:

篇(8)

一、根据材料提炼立意,训练思维的聚合性

近几年高考作文思辨性的材料作文成为主流,无论叙述型还是观点型的作文材料。议论文写作的第一步是审题立意:这是一个以聚合思维(又叫集中思维、收敛思维)为主的过程,需要在发散的基础上概括,在概括的基础上分析、比较,领悟材料的内涵,提炼出写作的“观点词句”。

如何提升聚焦思考能力?首先要采用审题三步思维法:简扼概括、深入探究、综合比选;其次注重表达交流,动笔前充分研读材料,可三四人一个小组进行交流讨论,让思维在不断的碰撞中深入发展;最后还应渗透于日常的阅读中,注重对文本中哲思语段的品读领悟,也可补充“每日哲思语段”要求在发散的基础上提炼中心,使聚焦思维训练常态化。

所谓审题三步思维法是指:无论叙述型材料或观点型材料,先用最简的文字概括出材料中的各种现象或观点,然后探究现象后的原因或本质,揭示观点后的内涵,最后在比较鉴别中抓住重点、综合权衡立意,力求综合材料中正反内涵,体现思辨特征。

如2012年安徽卷“梯子不用时请横着放”作文,文题是一段叙述性材料:

某公司车间角落放置了一架工作使用的梯子。为了防止梯子倒下伤着人,工作人员特意在旁边写了条幅:“注意安全。”这事谁也没有放在心上,几年过去了,也没发生梯子倒下伤人的事件。有一次,一位客户来洽谈合作事宜,他留意到条幅并驻足很久,最后建议将条幅改成“不用时请将梯子横放”。

审题三步思维法图示如下:

二、根据立意个性拟题,训练思维的独创性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所谓心动神怡第一瞥,好的题目恰如文章的眼,能在第一时间抓住人心,使读者折服,这样的文题虽是偶然所得,却也积淀了作者深厚的文化素养与独特的个性思维,体现了作者思维的独创性。作文构思课上要引导学生在明确立意的基础上个性拟题,互相切磋、展示、修改,使之趋于最佳。

好题目的要求有三点:准确贴切、简洁凝练、醒目隽永。好题目的拟写也有一定的方法,拟题的技巧主要有四种,分别图示如下:

作文构思的拟题训练可以在课堂集中展示交流;简单的文题也可课堂拟题,鼓励想到好题立即写到黑板上。实践表明,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也经常会有学生带来一个个意外的惊喜。所以大家要珍惜这样的教育契机,不要文章写成后再对题目作枯燥的评讲,因为这样一来你早已失去创作的激情。

三、根据观点联想素材,训练思维的发散性

发散性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扩散思维,它是指思考中问题的信息朝向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并引出更多的信息,使思考者能从各种设想出发,尽可能做出合乎条件的多种解答。文章的中心明确了,题目有了(也可暂放一边),接下来最重要的事就是开启大脑,搜索写作素材。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占有丰富素材是议论文写作必备,素材源于平时的阅读与积累,体悟与反思(光看不练的素材难留印象)。

议论文写作素材有理论性素材与事实素材,前者包括名言警句、作品精华,后者包括人物言行、社会事件。作文构思发散素材时,要从感性素材入手,从阅读中的文化经典、社会生活中的人事、以及相关名言警句等几个素材积累模块正反展开;也可从其他方面多角度发散,再由感性到理性,提炼各个角度发散出的“小观点”,为文章展开富有层次的具体论述准备。仍以上面的文题“公民的担当”为例,素材发散图示如下:

四、根据观点拟写思路句,训练思维的逻辑性

议论文以其清晰的结构、缜密的逻辑彰显理性之美。作文构思时要注重训练这种行文过程中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的思维能力,比较有效的训练方法便是根据观点拟写思路句,并交流改进,使之更合逻辑。思路句包括文章的开头、结尾,以及每一个逻辑层次的领起句,这种领起句不同于提纲中的观点句,而应是一种既有可读性(要吸引读者,常采用生动的句式或修辞,使句子凝练而有表现力)又明确的个性表达,其中的过渡句、小结句常独立成段,视觉上会更清晰明了。

篇(9)

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近几年高考作文一直是满分70分。可以说语文高考中“得作文者得天下”。但是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高中学生往往面对家庭、学校,感觉没有东西可写,写出来的东西无病的比较多。高中生的作文记叙文不像记叙文、议论文不像议论文,缺乏文体意识,对于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不够准确,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很好地开发利用教材的资源。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从必修一到必修五、还有《史记》、《唐诗宋词选读》、《唐宋家散文选读》等都是文质兼美的范文。近年来高中语文教学往往急功近利,忽视教材的示范作用,有的学校根本不重视教材,所以,本人根据笔者多年的高中语文教学实践经验,以教材为本,从教材中汲取写作素材,从教材的范文中让学生学习写作技巧,从而提高写作教学的效果,有事半功倍之效。

笔者认为挖掘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包含的写作资源,主要包括教材中的素材资源、文本中的语言资源、范文中的结构艺术。并要把挖掘出来的写作资源在写作实践中运用,让学生从中学到实实在在的写作方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最终达到“不需要教”的境界。

引导学生整理教材中的素材资源。教材中的素材包括作者、课文中塑造的人物形象、背景资料介绍、情节故事、甚至典故、名句等。例如让学生积累正能量的人物素材资源,以必修二为例,《我与地坛》的作者史铁生,通过他的视角我们可以看到每一个人应该如何面对生活中的苦难,每一个人都应该乐观坚强地面对生命、珍爱生命。汪曾祺先生的《金岳霖先生》中老金的形象也比较突出,金岳霖先生是一个有趣的教授。真性情的金岳霖先生在现代物欲横流的世界里很难找到,学生深入思考现在和未来,那么肯定会多多关注金岳霖先生的素材。或者教师以此为契机,鼓励学生研究西南联大当时教授的工作和生活状态,学生还会发现更多的能够运用到作文中的好的素材。课文中还有很多人物形象,可能名气不够大,但是有特点,依然有引用的价值。例如必修三杨绛先生在《老王》一文中描写的“老王”形象:平凡普通的人力车夫,保持着淳朴善良的本性。这是底层的劳动人民的本色,是任何时代都值得赞扬的善良的品质。《五人墓碑记》中五位义士的反抗精神、《指南录后序》中表达的赤子之情,都会促使莘莘学子思考人生的价值。有了素材,学生写作文时才能够运用,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运用、善于运用教材中素材,让写作内容不再单薄,让写作内容远离“低幼化”倾向。

引导学生揣摩、引用文本中的语言资源。2016年高考《考试大纲的说明(江苏卷)》作文发展等级要求是:“有文采,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高考作文对学生的作文语言要求比较高,而这种语言表达能力要靠平时训练才能够发挥出来。笔者感觉学生首先应该学习文本中准确、贴切、有文采的语言,然后模仿学习,最终把这种技巧转化为自己的一种写作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让学生反复揣摩语言。例如学习必修二朱自清先生《荷塘月色》一文,就要让学生体悟月下的荷塘与荷塘上月色的描写艺术。第四段写荷塘上的月色,作者运用比喻、拟人、通感的修辞手法,逐个描摹荷叶、荷花、荷香和流水,用词无比贴切,生动形象,学生平时作文中写景抒情的段落,完全可以模仿课文中的语言段落、然后再创造,学文本语言是提高写作语言的捷径。此外,课文中也有很多富有哲理的名言佳句,写作文的时候建议学生直接引用或者间接引用。例如《逍遥游》中达到逍遥的最高境界: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报任安书》中激励人们在困难中前行的语句:“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追逐梦想没有达到的时候,可以用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中“尽吾志也而不能志者,可以无悔矣”宽慰心灵。名句的引用或者化用,使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觉。

引导学生学习范文中的结构艺术。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编排体例与人教版最大的不同就在于苏教版教材编排范文时淡化了文体意识,而人教版是按照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体裁样式来安排范文的。江苏省高中学生写出来的作文,文体不分是最严重的一个缺点。因此,有必要强化一下学生的文体意识,使学生写出来的记叙文就像记叙文,议论文就像议论文。记叙文要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要有记叙的要素。议论文要有中心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记叙文和议论文都要讲究结构艺术。记叙文中设置悬念、倒叙手法的运用,在《祝福》一课运用得非常自然,出神入化。祥林嫂在祝福中死去,一开始就把结果展现给读者,让读者思考祥林嫂为何而死?接着写她两次来到鲁镇的经历,一层一层写出她死去的原因。而学生的记叙文平铺直叙的比较多,毫无悬念,情节结构缺少波澜。而《鸿门宴》一文,就是设置了惊心动魄的情节结构,一波三折,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很多,主要有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举例论证等。如《拿来主义》一开始就运用正反对比论证,批判“送去主义”、“送来主义”,提出要“拿来主义”。《六国论》一文其实是最经典的议论文范文,可以让学生学习提出中心论点的技巧、提出分论点的艺术、正反对比论证的运用方法等等。记叙文和议论文的文体截然不同,可以从教材中学习范文的结构艺术,避免考试中出现文体不分的写作毛病。

篇(10)

我在平时的议论文教学中常常发现,不少学生对议论文写作很是茫然,有的学生写出的文章可称“四不像”,更有部分学生对议论文的写作很是畏惧。那么如何改变这样的情况呢?下面我来浅谈一下我在议论文教学中的一些浅薄的体会。

一、选取简单的题目

刚开始时,作文题目尽量选择一些简单的,更适合写议论文的,让学生看了题目之后,就能明白自己的习作将要表达何种意思。如,《面对诱惑》《对手》《争》《我们需要微笑》《何妨让思维转个弯》等,让学生看到题目之后就有一种亲切感。有了亲切感之后,学生才能消除畏忌议论文的心理障碍,才能有望于乐于作文,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如,《点亮幻想的灯盏》《回到原点》等作文,这些作文只要稍微有点难度,我都尽量留在中期阶段训练,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畏作情绪有了很好的改变,他们也明白了好像作文并不是传说中的那样艰难。

二、写好议论文的基本结构

部分学生写出的文章不像议论文,所以,我给他们先定下一个框架:开头写明自己的观点,提出中心论点,要短、快、新。定好了总论点,中间部分就开始写分论点。开始写作时,大都是以并列式为主,也可以兼以递进式。写好了中间的分论点之后,再让学生花一到两段文字对上文来个总述。最后一段再次重申自己的观点,呼应开头。当然,并不是简单呼应开头,还要和开头有所变化,有所区别。在分论点拟定的时候,不少学生都会犯这样的毛病,就是分论点的拟定会有重复交叉之嫌,这是我很纠结的问题。刚开始的时候,我都是面批,虽最耗时间,但是效果很显著。

三、做好素材的积累

每次作文,我都提前一星期布置下去,目的就是让学生自己多积累点素材,有话可写。积累好以后,就让他们互相交流着看,这样我自己也积累了素材。这些素材不算多,但是很精。对于积累的素材,我会和学生一起分析,它们还适合用于哪个话题,让学生注意一材多用,这样学生的素材就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当然,课本上的素材更要求学生积累。每周末,我都会把学生的积累本收起来,认真察看,然后挑选出几个,在班级的后墙黑板上展示,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当然,我不只是让他们积累之后就束之高阁,积累之后还要对一些适合学生背诵的内容,要求他们背诵,定期检查。尽量让他们把别人的东西变为自己的东西,还可以自己改编,目的是更适合自己运用,让学生有成就感。有时候,在作文课上,我还提供一些名人名言,让学生在文章中立即引用,这样会使学生的文章稍微添色加彩。学生看了也比较满意,也就开始慢慢欣赏自己的作品,兴趣也会随之变得更加浓厚。

四、学生习作和范文比较、斟酌

每次上作文课,我可谓是呕心沥血,在范文的选择上我更为注重。有的范文是我从网上下载的,经过多次筛选之后,我会选择两篇。选好的两篇也未必是完美的,有的范文我还自己动手,多次斟酌,一直到自己满意为止。学生看了范文之后,能更清楚它的好处之所在,也就能发现自己的习作有哪些不足。在对比中斟酌、修改、提高,最终写出自己较为满意的作品来。有的时候我还会将学生的作文放置一段时间之后,再让他们拿出自己的作文来品读,并发现问题。在跳出了当时的局限之后,学生会再次发现自己作文的不足之处。然后,我再让他们做一次升格作文。最后把自己的作文也定成自己的范文,这样学生在面对其他的作文题目时也能得心应手。

五、开头和结尾更须痛下功夫

上一篇: 工程研究生毕业论文 下一篇: 文学鉴赏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