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6 15:24:5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口碑营销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4.027
1引言
搜索引擎(Search Engine)是指运用特定的计算机程序对网民的搜索指令进行系统挖掘,并对信息进行相关性处理后最终为网民展示的系统。截至2015年6月,我国搜索引擎用户规模达5.36亿,使用率为803%。随着当今网民数量的日益增长,搜索引擎在旅游业中的应用越发广泛,旅游政府通过主题网站、社交媒体网站等搜索引擎相关旅游信息,提高自身知名度,促进游客数量的增长;旅游企业通过自身网站的营销推广来提升其在游客搜索关键词排名中的地位;游客通过利用搜索引擎进行相关资讯的搜索,确定其旅游路线。本文在此网络背景下,通过整合国内外学者在旅游方面对搜索引擎的研究,丰富旅游网络营销方面的认知,并期望能够在实践层面上为我国各大旅游地提供营销参考。
2搜索引擎研究内容分类
本文结合国内外学者对游客使用搜索引擎的相关研究,通过大量的资料收集整理、分析研究,从网站质量、检索效率、游客搜索与体验、网络口碑、营销对策五个方面对相关论文进行整理,将那些零散、杂乱的基础理论知识系统化。
2.1搜索引擎网站质量
1973年兰开斯特(Lancaster)提出评价搜索引擎性能的6个标准:涵盖范围、查全率、查准率、响应时间、用户方便和输出格式。雷雪冰(2006)对e龙旅行网早期在搜索引擎上的投资进行分析,指出其网站不集中、关键词太局限的缺陷,最终从网络品牌搜索、搜索引擎优化、关键词的选择、目标用户行为分析等监督提出建议;莫云峰(2009)从目前的搜索引擎优化规则出发,利用分析搜索引擎的定量算法,从网站功能、内容、结构、布局等关键要素进行合理设计,为网站开发提供策略;徐蓉艳(2013)以杭州某度假酒店网站为例,从网站结构、页面、内容等要素提出搜索引擎优化营销建议。
2.2搜索引擎检索效率
Harter(2011)等指出:信息检索系统和信息检索系统的使用是有不同层次的,因此评估也要分不同层次进行。由于目前搜索引擎大都提供免费服务,因而对用户而言,时间和质量是衡量搜索引擎检索效率的主要指标,此外,费用一收益评价往往只能由搜索引擎开发商完成,研究人员很难进行这方面。Allan Cheng Chieh Lu,Dogan Gursoy(2015)通过开发一个概念模型,论证消费者的在线旅游信息混乱的前因后果,得出消费者由于所获取的信息太多/太相似并且太模棱两可时,导致了消费者体验过量/相似性和模糊性的混乱。闫兵(2007)通过探讨国内目前搜索引擎盈利模式体系,从搜索引擎主要盈利模式角度出发,从第三代搜索引擎、介入其他服务平台、企业本土化运营三大角度提出其看法建议;徐晓乐(2009)通过构建营销效果评价体系,对“中国点击”网站营销效果进行测量,从用户、网站、效果跟踪、付费营销四方面提出营销优化策略。
2.3游客搜索与体验
Nassab Reza,Hamnett Nathan(2010)调查了公众对接受整形外科手术的公众意见,并指出网站的在线搜索页面上存在明显的对潜在患者信息的缺乏问题,提出有必要提高公众意识和教育关于医疗旅游中的固有思考;何小丽(2007)肯定了用户体验在搜索引擎营销中的核心地位,并指出损害用户体验会给企业营销带来不良后果,然后提出用数据分析和监控优化来提升企业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搜索引擎营销方式;郑春香(2009)以旅游供需角度出发,探究搜索引擎对消费者行为产生何种影响;柴海燕(2011)以网络口碑传播为出发点,通过测量旅游者在搜索引擎上的搜索行为,得出社会网络媒体被游客浏览点击占比最大;赵媛(2012)通过分析互联网环境下旅游者在网站搜索中的决策行为,从降低游客感知风险、增强游客体验、多渠道网络营销方式角度提出自身建议;陈怡(2014)通过对搜索引擎营销决策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分析用户网上搜索行为,最终构建搜索引擎营决策模型;刘雪婷(2014)以浙江省赴台旅游游客为研究对象,用百度指数、调查问卷利用因子分析、方差分析研究互联网信息对省内国内游客网络行为影响、时空引导作用。
2.4网络口碑检索
Ying-Chuan Wang(2015)通过研究网络口碑对旅游者旅游意图的影响,指出美食旅游网络口碑形象对游客的意图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游客认为社交网络要比网络口碑更具有可靠性。Cheng-Hao Chen, Bang Nguyen等(2015)探讨网络口碑对游客决策过程的影响作用,从人种学角度,在决策阶段从理论和实践方面研究和探讨影响网络口碑变化的因素。柴海燕(2011)以网络口碑传播为出发点,得出社会网络媒体被游客浏览点击占比最大的结论。郭莎莎(2008)指出web2.0营销模式与旅游业融合应用下其主要口碑营销模式为博客营销与RSS营销,并指出博客营销是WEB2.0营销最典型的口碑代表,以此提出基于门户网站、企业自建、第三方、个人的四类企业网络营销博客平台。
2.5搜索引擎营销建议
Greg Kerr,Clifford Lewis,Lois Burgess(2012)定义了吹牛的权利,讨论了其相关的旅游业,并提出了一个概念模型,通过模型提出目的地营销人员如何利用吹牛权利去提高自身知名度从而增加访问量;刘明达(2006)从电子商务与人才、口碑营销、软营销角度提出搜索引擎营销的建议;崔师远(2009)以垂直搜索引擎营销为研究重点,以搜驴垂直搜索引擎为代表,探讨“搜驴模式”的旅行社网络营销对策;刘聪(2013)从旅行社网络广告投放、搜索引擎体系、E-mail营销三大角度分析旅行社营销策略研究;崔丽敏(2013)通过构建世园会客流量预测与预警模型,为景区工作人员预防突发事件提供技术支持;向俊松(2013)通过测量四川省世界遗产景区网络营销效果得分,从信息的角度提出策略。孙伟宇(2014)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统计各省市网络关注度在时间与空间上的演变,为工业旅游提出建议;王芳(2015)我国5A级景区为关键词,利用中心度、密度、扩散指数、结构洞四项指标对我国5A景区网络关注度进行空间分析,从省份、地带、主题、相关配套设施四方面提出优化建议。
3搜索引擎营销面临的机遇与未来
目前国外的搜索引擎营销理论研究还不够系统,国内的研究也主要是围绕企业搜索引擎营销策略进行研究。从现有的学术期刊中真正对搜索引擎营销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或是在某些方面有独到见解的内容非常少见。而且将搜索引擎应用于旅游研究领域中的主要研究方向也主要是集中于旅游流、游客量及行为研究、旅游网站三大方面。而未来的营销主体是游客,如何系统的从游客角度对搜索引擎的网站质量、搜索效率、内容完整性以及更新性等影响游客信息搜寻评判的种种方面进行系统分析也是未来搜索引擎营销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参考文献
随着基础理论研究工作的深入,领域专家逐渐明晰了线上社交网络的多层次特性。早期对社交网络的单层、孤立网络理解,过度简化了社交网络的特征和特性,理论分析难以得到实践检验。而多层网络上的口碑营销,引出了一个深层、核心问题:口碑/信息如何利用网络的多层次特点进行传播?网络的多层次特点对口碑传播有多大影响?本篇论文正是以此为研究问题,采用复杂系统理论中的多智能体建模研究方法,通过系统仿真来量化网络的多层次特性对口碑营销的影响。鉴于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的时效性和先进性,本项研究工作的创新之处十分明显。
多层网络(multiplex / multilayer network)的概念源于复杂网络研究中对“超网络(super-network / network of networks)”的研究,其侧重于刻画网络节点之间链接含义的多样化、权重的差异化特性[1,2]。2012年前后,多层网络的基础研究工作才逐步展开,其动机在于现实世界中众多网络都符合多层网络的定义。其中,网络用户的关系网络也是一类典型的多层网络:网络用户可以通过多种不同的社交应用APP分别建立“朋友圈”(可能重合,也可能不重合),即建立不同的社会关系网络。例如,网络用户既可以是微博平台下的“关注”与被“关注”关系,也可以同时是微信平台上的“朋友圈”关系。从信息传播的角度上看,如果这些不同的社会关系网络是完全隔离的,即信息的“网内”传播,那么信息在社会关系网络上的传播可以单独刻画。而实际情况是,信息通常被用户从一个社会关系网络“转发”到另外一个社会关系网络中,即信息的“网际”传播,传播过程因此超越了网络的边界。虽然,一个网络上正在传播的信息可以以近似“零”成本的代价转发到另外一个或多个网络,并同时在这些网络中继续扩散,但是,信息在不同网络中的传播机制和速度明显不同。更重要的是,由于网络节点的重叠性,信息传播的最终效果并不是多个网络中信息传播效果的简单相加。因此,应用领域对于多层网络环境下的信息传播特点、过程和结果有着强烈的研究兴趣。
但是,目前多层网络环境下的信息传播研究工作与实际需求存在巨大差距。这具体表现在:1)多层网络的研究还主要停留在基础理论研究阶段,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多层网络的构造模型[3,4]和演化模型[5,6];网络之间的相关性/耦合特性对整个网络的特征影响[7];网络结构对演化博弈结果的影响[8];信息传播模型的构建[9,11]等。但是,对于多层网络环境下信息传播所特有的跨网络传播特点,研究工作尚不多见[1,2,12]。因此,本篇论文侧重分析多层网络信息传播有的“网际”传播特点,研究工作的理论前瞻性和创新性显著。
另外,当前社交平台上的信息传播研究(“网内”转播),主要是借鉴病毒传播的SIR传播模型或其扩展模型,通过系统仿真或平均场理论来分析网络结构对信息传播结果的影响。例如,[13]分析了小世界特性网络环境下的信息传播;[14]分析了无标度网络环境下的信息传播。但是,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专家普遍认同无标度网络为代表的异质网络下,微观层面的信息传播过程和效果难以用平均场理论进行分析。而多个无标度网络构成的多层网络,其平均场理论下的分析更是难以进行。因此,更多的专家转向采用复杂网络中的多智能体建模分析方法[15,16],通过系统仿真来观察或解释信息传播的过程和结果。
本研究正是在此研究方法的趋势引导下,在前期工作积累基础上[17],采用多智能体建模与仿真分析方法分析多层网络中信息“网际”传播过程和结果的影响,研究工作的可行性和先进性较强。
三、多层网络环境下的信息传播
多层网络环境下的信息传播涉及到两个方面的分析与实现:多层网络的构建和信息传播模型的构建。
(一)多层网络的构建算法
本文采用论文[5]给出的多层网络的构造算法,并根据[18]给出的无标度网络生成算法,用于生成两个相互关联的无标度网络,即双层网络。在这个双层网络中,每层网络中的节点和节点数量是相同的,区别在于不同网络中节点之间的链接是不同的,即网络整体结构不同。当在一层网络上传播的信息,如果由相同的节点通过另外一层网络上的链接传递给其它节点,这就是不同层次网络之间的信息“网际”传播。设定双层网络的节点数量为N,网络生成算法如下:
1)生成一个n0节点的双层网络(网络编号为G1和G2)。
2)向两个网络中增加一个相同节点,即nt+1=nt+1。该节点与每一层网络中其它现有节点相连的数量,即链接线的数量为m(m
从以上多层网络上信息传播过程分析,双层网络下的信息传播,信息可以通过不同网络上的链接传递到相邻节点,即网际传播。同时,当节点之间存在多个网络上的链接关系,信息传播的概率将变大。
(三)多层网络上的信息传播的量化指标
相比于平均场理论的分析,采用仿真方法不仅能够给出信息传播的最终结果R∞,还能给出更为丰富的评价指标。本篇论文总共采用了以下4个指标用于量化信息传播的过程和最终结果。
在SIR模型中,信息传播节点/I节点数量将由于传播概率而逐步增加,而随后由于停播概率而减少,即呈现一个先上升后下降的单峰曲线。因此,本文采用1)I节点数量的峰值(指标1);和 2)I节点数量峰值时刻(指标2)。
前人对于无标度网络上信息传播的平均场理论分析表明,SIR模型描述的信息传播,信息总能够传播到网络中的每一个节点,即S∞=0,R∞=1[13,14]。因此,本文采用用于衡量信息传播最终结果的两个指标:3)R节点数量的终值(指标3);和4)R节点数量终值时刻(指标4)。其中,指标3通常被称为信息传播的广度或覆盖率。
四、信息传播的多智能体仿真
在前期工作基础上,本文实现多层网络下信息传播的多智能体仿真模型。模型中,主要的参数设置如表1所示:
图6给出了传播概率λ2,1对信息传播的影响。对比图4给出的传播概率λ1,2的影响,可以发现传播概率λ2,1的增加同样使得信息传播的更广(指标1和指标3),且传播的更快(指标2和指标4)。此结果表明,当信息可以“转换”到传播速度更快的网络G1时,相比于信息在原网络(网络G2)单独传播而言,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都有显著增加。
通过以上对于描述信息“网际”传播的参数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信息“网际”传播能够显著改变信息传播的过程和结果,使得信息传播的数学分析和预测变得更加复杂和难以预测。
2)如果增加从信息传播速度较快的网络向信息传播速度较慢的网络的信息传播程度,由于事实上增加了网络节点的度,网络传播的广度因此增加。并且,由于传播速度较慢的网络对信息传播的影响,双层网络的信息传播的持续过程更长。
问题的提出
在现代营销活动中,如何利用有效的方式和手段将产品或服务信息传播给消费者是成功营销的关键所在。作为一种低成本、高影响力的营销工具,口碑营销日益引起实践界和理论界的关注。口碑研究之所以引起营销部门的重视,一方面是因为人们往往从口碑中接受的信息比从媒体中接受的信息更多。虽然在信息流中处于被动地位,消费者还是会主动获取信息。另一方面是因为口碑传播多发生于亲朋好友等强关系人群中而具备强大的影响力。Herr和Kardes(1991)的研究也表明,消费者在选择产品或服务时,口碑比其它商业资源对消费者的影响作用更大。一直以来,口碑被现代营销人视为当今世界最廉价的信息传播工具和高度可信的宣传媒介,被誉为“零号媒介”(徐伟青和黄孝俊,2004)。
对口碑现象的研究证实了口碑在消费者购买决策和选择行为中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Katz和Lazarsfeld(1955)的研究发现口碑是影响消费者购买家庭用品或食品的最重要因素,口碑对消费者转换品牌的影响力是报刊的7倍、人员推销的4倍、广播广告的2倍,在促使消费者态度由否定、中立到肯定的转变过程中,口碑传播所起的作用则是广告的9倍。Herr和Kardes(1991)认为,与苍白的印刷信息相比,消费者在做出产品判断时候更多地依靠鲜明的口碑传播信息,因为鲜明的信息在人的记忆中更容易提取,也就更容易对消费者的判断产生影响。此外,口碑信息还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消费者的品牌转换行为和消费者的抱怨行为产生影响。可以说,口碑是衡量产品成功的重要指标。良好的口碑管理能够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增加顾客终生价值。
本文在回顾和梳理口碑及口碑传播经典文献的基础上,对口碑的定义、类型、特点、驱动因素和研究方法进行了讨论。特别地,从系统论和行为模拟的角度对消费者的口碑传播文献进行了回顾,提出了一个对消费者口碑传播行为进行模拟的理论框架。
消费者口碑传播概述
(一)口碑的类型
总的来说,口碑是指人与人之间关于企业及其产品或服务的评价,而口碑传播行为是一种信息传递者与信息接收者之间,通过面对面或经由电话所产生的信息沟通行为。口碑是消费者对企业及其产品或服务评价方面的非商业性的、非正式的信息交换、沟通、交流、传递、分享和暗示行为。口碑通常包括对产品性能、服务质量、信用以及运作方式的意见。Mangold等(1999)在研究口碑传播的动机时将口碑内容分为四类:产品性能、企业对产品或购买问题的回应 、价格或价值和雇员行为。
在非正式的场合,消费者之间关于品牌、产品及服务的信息交流包括的内容非常广泛。对消费者来说,从企业形象、企业名称等外部形象话题,到企业位置、营业时间、货源、打折活动等企业运作话题,再到内部装修、产品摆放、整洁度等内部形象话题,从产品价格、产品质量、品牌等产品形象话题,最后到服务态度、退换货、赔偿、响应速度等服务话题,都有讨论和交流的价值。
在口碑传播的过程中,不是所有消费者都参与了相同的口碑扩散活动。有的消费者积极地扩散正面的口碑;有的则不会参与这个过程,即使他们有过满意或者不满意的经历;而另外一些消费者则因为对产品或者服务不满而产生负面印象,从而积极地扩散负面的口碑。
张晓飞和董大海(2011)将网络口碑传播者动机分为正面动机、负面动机与中性动机三类。郭国庆等(2007)将口碑信息划分为三种类型:正面口碑、负面口碑和中立口碑。他认为消费者在口碑沟通过程中,除了交流对于某些产品或服务的正面评价与负面评价意见之外,还会传递一些不带感彩的产品信息,其目的是为对方提供客观的信息,并将此类口碑信息称为“中立口碑”。
通过对现有文献的回顾可以发现,对正面口碑的研究占多数,对负面口碑的研究较少,对中立口碑的研究文献最少。负面口碑是指顾客彼此间诋毁某企业或产品的一种人际沟通。Money和Bruce(2004)认为负面口碑影响消费者对品牌的选择,导致消费者的品牌转换行为。Mahajan等(1984)认为负面口碑中的信息可能包括:一是与品牌相关的信息,比如麦当劳在汉堡中放入蠕虫以增加蛋白质含量的流言;二是与产品相关的信息,比如棉球能致中毒性休克综合症;三是与企业相关的信息,比如Gamble是撒旦教徒经营的;四是与行业相关的信息,比如气雾罐中的碳氢化合物对健康和环境有危害。
正面和负面口碑都对消费者的行为和企业盈利能力有很大影响作用。研究表明,正面口碑会通过降低风险而增加消费者对创新产品的购买意愿,有助于为企业和品牌建立一个良好的形象,并能够降低公司的整体营销宣传费用。相反,负面口碑可能阻挡了有意购买特定产品或品牌的潜在顾客,从而损害了公司的声誉及财务状况。
(二)口碑传播的特点
在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和品牌转换行为中,口碑传播起着重要作用。与报刊杂志广告、人员推销和广播电视广告等大众传媒传播方式相比,口碑传播具有可信度高、成本低、累积作用大、互动性好、记忆性强、传播持续时间长、信息量大和传播频率高等优良特性。具体来说:
1.可信度高。首先,传播者与接收者有信任关系。口碑传播较多地发生在关系较为亲近的朋友或家人中,因为顾客在与亲戚、朋友、同事等关系亲近的人交谈消费问题时,没有限制或拘束,相互信任的程度较高,能够很自然地接受周围人的意见。口碑是一个消费者主导的信息渠道,通常认为交流者是独立于市场的,因此它被认为是一个更可靠、更有信用和更值得信任的信息来源。其次,口碑传播一般是基于消费经验的总结,对于有购买意愿的消费者来说,关于产品或服务的真实体会和使用经验有相当强的说服力。
2.成本低。对接受者来说,从传播者那里获得关于产品或服务的评价时,可能只需要付出有限的时间成本,这个成本相对于亲自消费体验或者寻求专业评价的成本来说,甚至可以忽略不计。许多口碑也可能是在交谈过程中意外获得的,比如当人们越过晾衣绳或者后院的篱笆交谈时的信息。对口碑营销的传播者来说,相比其他广告媒介,口碑营销的成本低得多。
3.信息累积作用大。随着关于同类产品或服务的口碑越来越多,消费者能够对这些信息进行分类,并对同类的信息累加记忆。相对于广告这种营销方式的单一重复,一个口碑可能就是一个独特的消费经验,由不同经验构成的口碑累加起来所形成的累积作用,远远超过了其他营销方式的重复信息产生的累积效用。
4.互动性强。口碑活动与商业大众传媒的最大不同是,口碑交流者之间是直接的、面对面的联系,而大众媒体则依赖于不同形式的媒体来传播信息。口碑信息在传播者和接受者之间双向沟通,交流者往往是非正式的沟通,因此口碑传播的互动性很高。这种互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这种沟通的发起者可以是口碑传播者,也可以是口碑接受者,也就是说口碑传播有主动告知和主动搜寻两种方向;另一方面,这种沟通没有次数的限制,口碑信息在双方更加深入的提问和回答中更加详细和完整。
5.记忆性强。由于口碑是在非正式场合中进行交流和传递的,其信息更具有活力,更加亲切,因而更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尤其是不愉快的购物经验,比满意的购物经验让人记忆更深刻和长久。
(三)口碑传播的驱动因素
口碑营销的目的是对消费者的口碑传播行为进行控制,鼓励正面口碑,降低负面口碑的作用。也就是说,即使顾客完成了购物和消费,口碑传播是否发生、如何发生都是不确定的。对于传播者来说,不一定愿意对购物或消费经验进行评价和传播;而对于接受者来说,口碑信息不一定对其有说服力,并加强或改变其看法。只有当传播者愿意发出信息,同时接受者愿意倾听的时候,口碑传播才得以发生。
对于接受者来说,影响其倾听动机的因素有:一是来源可信性;二是口碑传播者与接受者的同质性以及人际关系;三是产品和购买情况特征,如高认知风险、新颖性和服务;四是情境因素,如很难或者不可能从商家得到产品信息的情况,或缺少时间的情况。以上驱动因素触发了接受者的倾听意愿,也就是说其接受口碑信息的概率随着以上影响因素的出现而增加。
对传播者来说,影响其传播动机的因素有:一是传播者的个性,如自信和社会性;二是传播者的态度,如帮助他人的愿望和对抱怨的态度;三是涉入产品和购买决策的程度;四是情境因素,如与他人的接近程度。以上因素触发了传播者的交谈意愿,也就是说其传播口碑信息的概率随着以上影响因素的出现而增加。
口碑传播行为模拟的理论框架
从口碑传播的研究方法来看,目前学者们应用较多的方法是实证和定性的方法,包括专家访谈、电话访谈、问卷调查、情景实验、小组会议和关键事件法等,以及以心理学、社会学、营销学等理论为背景的定性分析方法。分析发现,国内外学者主要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另外,近年来出现了一些其他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口碑测量方法、口碑传播概率的计算方法、口碑传播模拟的方法、口碑推荐价值的计算方法和口碑传播人数的预测方法等。
由口碑信息、口碑传播者、接收者及其相互作用构成的系统,可以称为口碑传播系统。通过对口碑传播机制的分析看出,无论是传播者还是接受者,都具有不同的行为动机、传播概率和接受概率,并且对于不同类型的口碑信息,传播者与接受者的态度也是不同的。例如,对于负面口碑,人们更有传播的倾向和接收的愿望。
口碑传播系统是社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而其中传播者、接受者以及口碑传播的复杂性,决定了口碑传播系统的复杂性。人们希望找到一种工具和方法来分析口碑传播的机制以及控制策略的效果。也就是类似于自然科学领域中实验室的作用,将个体间的反馈和相互作用融入模型,并提供一种方法或技术来解释口碑效应是如何发生和变化的。但由于口碑传播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实验的可控性很差,无法对其机制进行描述和实验操作,只能根据系统结构与功能以及个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假设和规则进行模拟,来研究系统内个体的动态行为和影响特征。
与数学模型分析法不同,系统模拟不一定要建立数学模型来描述行为,而是通过一定的假设和规则来分析现实世界中的人员行为和影响机制,如图1所示。在这里系统模拟(也称为系统仿真)是依据研究的目的,在分析系统各要素性质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一个能在一定程度上描述系统结构或行为过程、且具有一定逻辑关系或数量关系的仿真模型,并据此进行试验或定量分析,以获得决策所需的各种信息。尤其当系统无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求解时,模拟技术可能是分析人员行为的唯一有效方法。
模拟是一种人为的试验手段,它与现实系统实验的差别在于,模拟实验不是依据实际环境,而是依据实际系统的映像模型以及相应的“人造”环境运行的。具体的逻辑和过程,如图2所示。因此,模拟可以比较真实地描述系统的运行、演变及其发展过程。尤其是对一些复杂的随机问题,模拟技术往往是获得决策信息的唯一令人满意的方法。
在为数不多的对口碑传播进行系统模拟的研究中,蒋玉石(2007)将顾客口碑推荐价值融入顾客终生价值(CLV)模型,对影响顾客终生价值的评价指标赋予随机值,首先利用Mont Carlo模拟方法对随机变量各种可能组合进行运算,直到评价指标的分布规律趋于稳定;然后将运算后获得的口碑推荐比例加入进传统的顾客终生价值模型中,从而得到了不同口碑效应影响下的顾客终生价值。
钱斌(2008)利用基于多主体(agent)的建模方法,运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对由网络口碑再传播行为而形成的社会网络进行了模拟分析。蒋帅(2010)建立了在线口碑传播的多Agent模型,并使用NetLogo仿真平台模拟了不同情况下在线口碑传播网络的形成过程。钱斌和蒋帅的研究都是利用多主体的方法,模拟一个口碑信息从一个节点传播到相邻节点的过程,通过传播路径的不断增多和延伸,形成一个类似植物生长的口碑再传播网络。其中,节点改变一次状态后便永远停留在这个状态。
李林等(2009)利用复杂网络传播的有关理论,基于改进的传染病传播模型,结合服务质量口碑传播的特点提出了服务质量口碑传播演化模型,对电话通话记录网络进行了模拟研究。其中模拟过程基于两个假设:一是所有节点的传播概率都是相同的;二是口碑信息只有正面和负面两种类型,且对于每个节点来说,只要有另一种类型的口碑传播过来,该节点就改变状态成为相反类型的口碑点。
虽然已有文献对口碑传播的模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而且利用的模拟软件(NetLogo)具有模块化和再次开发的优点,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研究的深度和普遍性。一方面,多数研究都在病毒传播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适合于模拟口碑从无到有的传播发展,但很难对已有口碑系统的继续演化进行模拟。另一方面,研究假设的简单化也使得模型对现实世界的抽象过多,忽略了一部分口碑传播和消费者的基本特征,模拟结果的统计输出部分较简单,很难反映口碑演化的真实过程以及消费者在口碑传播系统中的相互作用。
结论及展望
在现代营销活动中,口碑及口碑传播一直是实业界和学术界关注的重点。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使得消费者拥有了一个信息交换、沟通、传递和分享的广阔平台。自此,口碑营销受到了企业和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一低成本、高影响力的传播方式是企业营销活动成功的关键所在。成功的口碑营销能够提高消费者对企业、产品或服务的价值感知,有效驱动正面的消费者行为,从而提高顾客的购买意愿和重购行为。本文从口碑的定义、口碑的类型、口碑传播的特点和驱动因素等几个方面对口碑及口碑传播的经典文献进行了梳理。特别地,还从行为模拟的角度对消费者的口碑传播文献进行了回顾,提出了一个对消费者口碑传播行为进行模拟的理论框架。笔者认为,从行为模拟的角度对消费者口碑传播的复杂行为、交互作用和影响规则进行描述和分析是一个有意义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Herr, P.M., Kardes, F.R., Kim, J. Effects of Word of mouth and Product-attribute Information on Persuasion: An Accessibility-Diagnosticity Perspective[J].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1991, 17 (4)
2.Katz, E., P.F.Lazarsfeld.Personal Influence: The Part Played by People in the Flow of Mass Communications.Glencoe, IL: Free Press, 1955
3.Mahajan,V., Muller, E., and Kerin, R.A. Introduction Strategy for New Products wi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Word-of-Mouth. Management Science, 1984, 30(12)
4.Mangold, W.G., Miller,F., Brockway, G.R. Word-of-mouth communication in the service marketplace. Journal of Services Marketing, 1999(13)
5.Money, R. Bruce. Word-of-mouth Promotion and Switching Behavior in Japanese and American Business-to-business Service Clients [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04, 57(3)
6.郭国庆,杨学成,张杨.口碑传播对消费者态度的影响:一个理论模型,管理评论,2007,19(3)
7.蒋帅.基于多Agent仿真的在线口碑传播网络形成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8.蒋玉石.零售行业中顾客口碑传播意愿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9.李林,军华,周章金.基于复杂社会网络的服务质量口碑传播.系统工程,2009,27(6)
早在19世纪末,我国的红酒工艺就得到了有效的发展。而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我国的红酒市场在经历了一次井喷式的增长以后,其红酒工业就开始得到了更加迅猛的发展。据相关数据显示,在2008年亚洲的红酒销售量突破了13亿瓶,其中我国的红酒消费增长量为世界第一。目前,我国红酒产品的品质和档次也在不断提高,其品牌形象也逐渐的向着国际一些知名品牌看齐。其中红酒会所作为当前红酒销售的主要途径之一,它不仅是一种社会潮流,还是一项新型的社会消费文化的表现。
一、我国红酒会所的发展现状
就当前我国红酒会所的发展趋势而言,我国的红酒会所产业模式还处于一个初级发展阶段,和国外的一些红酒会所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是,由于我国国内的对高档红酒的市场需求量大,也使得我国的红酒会所得到了有效的发展。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的高档红酒每年呈50%的增长趋势进行增长,而在酒庄中其年均增长量也已超过了原来的一倍,因此在我国国内市场中运作红酒会所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如今在我国一线以及二线城市,红酒文化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推广,它已经成为了一种新的社会潮流和消费文化。因此在红酒产业发展过程中,人们所看重的不仅仅是红酒所带来产业消费,还是一种新型的产业文化。和我国的白酒文化一样,如果一个酒品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没有特定的文化内涵,那么这个产业就永远达不到最佳的发展状态。而在红酒会所中存在的时尚风气和消费文化,也正是我们当前想要的一种新型的发展契机。
二、我国红酒会所的营销策略
目前,在市场上所存在的红酒会所的种类有很多,但是无论是哪一种其红酒会所都具有高端化的消费群体,这也说明了红酒会所在运营发展过程中,其消费目标锁定在高消费的人群当中。红酒会所在当前的发展过程当中,其经营模式主要表现在会员消费、口碑传播以及长期合作当中。其主要的营销模式主要有:特色活动营销、会员制营销以及网络营销这三种。
1.特色活动营销模式。所谓的活动营销也就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红酒会所通过较大的社会活动迅速的提高自身的知名度,从而有效的促进自身产品的销售。而特色的活动营销则是利用产品本身具有的特色,通过相关的活动主题对其进行设计,进而凸显出红酒产品的特色,并且通过相关的营销方法,让社会活动和产品品牌之间的关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2.会员营销模式。目前红酒会所运营的过程中,会员制的营销模式是一种常见的营销手段,主要不仅提高了红酒会所的档次,促进了经济消防,还有效的避免了一些意外事件的发生。而红酒会所在运营过程中会员营销模式主要是由目标会员数据库和会员制度这两个方面组成的。
(1)建立目标会员数据库。在目标会员数据库建立的过程中,红酒会所主要是通过调查问卷以及电话质询的方法对会所的目标人群进行定位,并且尽可能的收集高端群去的基本信息,然后通过DM服务和手机短信服务方式,对目标全体进行产品信息的传播,进而有效的提高产品的销售量。
(2)对会员数据库进行科学管理。当红酒会所的会员数据库建立以后,人们还要对会员数据库进行科学性的管理。其管理内容主要为:定期对会员数据信息进行核实,保障其会员信息的准确性,如果在核实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错误或者不规范的信息资料,就要对其进行及时的更改;定期的向会员提供相关的DM服务,告知其近期内所设置的优惠服务。不过在对会员数据库进行科学性管理的过程中,不能将所有的会员同日而语,要根据其不同的身份来对其红酒产品的品牌以及会所的服务质量进行不同的演绎。
(3)会员制度和会员关系的维护。在红酒会所运营过程中,对会员制度的确定和会员关系的维护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有效的促进会所的经济效益,还能保障红酒会所的持续发展。在会员关系维护方面来讲,人们在会所中应该设立专门的会员服务机构,让会员在会所消防的过程中清楚的感受到和普通消费者不同待遇,这样不仅体现出了身为会员的价值,还加深了会员和会所之间的关系。除此之外,会所在运营的过程中还要定期的举办相应的特色活动,以便于对会员信息和要求的了解,为会所和会员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而在对会员制度进行设立的时候,会所要以会员为中心,为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让会员在消费过程中,可以感受到会员消费的不同之处。
三、网络营销模式
网络营销是以互联网络为媒体,以新的万式、万法和理念,通过一系列魅力网络营销策划,制定和实施营销活动,更有效的促成个人和组织交易活动实现的新型营销模式。会所须积极有效地利用网络营销的手段,提高网络营销的效率。以此来延伸其产品的营销市场,拓展会所的服务空间。会所的网络营销方式应该包括:
1.网络广告营销。作为网络营销模式中较为传统的一种营销手段,网络广告营销依然有其存在的价值。通过在国内主要的精英门户网站上投放会所广告,能够第一时间将会所的宣传信息传递给潜在客户/会员。这种营销手段特别适用于会所成立之初的宣传与推广。
2.网络口碑营销。建立网络口碑营销,用最低的成本获取对精准客户/会员最大化的传播效果,开辟会所独有的名人资源,建立网络名人博客群,上传各类名人与品牌的渊源及故事的图片、文字或视频,并将其内容转发到各门户网站和酒类网站的相关栏目。
3.网络论坛营销。在完成了初期的宣传与推广之后,会所应该进一步向纵深发展,注重会所(以及企业)在文化、内涵、品质方面的推广与宣传。对此,网络论坛可谓是一种恰到好处的营销手段。通过在国内外主要的精英网络论坛上发帖、跟帖、转帖,达到与潜在会员/客户交流、互动的目的,进而迅速拉进与潜在会员的距离,提升会所(及企业)的声望与口碑。
四、结束语
目前,我国红酒会所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已经得到了有效的发展,它不仅是一种高品质的表现,还是一种社会潮流。相信在未来我国的红酒产业在红酒会所的引导下,会有着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
微博;营销模式;情感营销
引言
微博已成为目前主要的社交网络平台之一。而且,大量的微博用户集中在70后、80后和90后等群体。因此,可以说微博平台对于企业营销而言有着重要的价值。此外,与传统的报纸、电视等信息传播方式相比,微博具有覆盖范围广、传播快速、实时性高等特点。这些特点正是企业营销所特别需要的要素。因此,企业利用微博开展微博营销成为了近年来的一个趋势[1]。微博营销是指用户(包括企业、组织以及用户个体等)借助微博平台进行信息的快速传播、分享、反馈和互动,进而影响其受众,为其实现需求调查、产品推荐、客户服务、广告宣传以及危机处理等功能的营销行为[2]。微博为企业营销带来了诸多的机会,例如扩展对外沟通渠道、降低广告宣传费用、提高市场调研效率、塑造品牌形象、处理企业危机等。但是,根据企业的不同需求,企业对微博营销的具体模式和策略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因此,本文梳理了目前微博营销中常见的几种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对微博营销的新发展方向——微博情感营销进行讨论。
1微博营销模式分析
微博为企业营销提供了许多新的机会。如何利用微博平台开展企业营销,已成为近年来的一个研究热点。目前学术界已提出的微博营销模式大致可归纳为五种类型,即微博内容营销、微博口碑营销、微博粉丝营销、微博段子营销以及微博互动营销。
1.1微博内容营销
微博内容营销是微博营销研究中的一个主要方向,一般指企业利用微博内容(例如文本、图片、视频等)开展营销活动的行为[3]。随着技术的发展,企业利用其官方微博定期新产品广告、公布企业重大事件已经成为目前企业微博的主要工作方式。利用微博内容开展营销对于企业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降低广告成本,增加广告覆盖范围等都具有较大的帮助。以产品调查为例,传统的产品调查只能通过发放问卷的方式,在调查用户数量、用户分布等上面很难保证客观合理,而借助微博平台,这些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总体而言,微博内容营销有以下特点:(1)营销的内容形式丰富,对于企业的营销价值高。(2)通常采用企业官方微博定期进行内容推送来实现。(3)交互性高,企业可以通过获取用户评论、转发、点赞等行为数据来评价营销的效果。微博内容营销在现代企业营销中应用广泛,但由于这种营销方式对微博的内容编辑要求很高,不仅要求微博内容形象生动有个性,而且还要尽可能满足不同受众的习惯偏好,事实上,企业不可能做到的所有内容都有趣又有用,同时每个用户的偏好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因此,微博内容营销的作用还有待于提升。
1.2微博口碑营销
微博口碑营销是指企业通过一定的营销策划,利用微博把用户感兴趣的产品、服务或品牌的相关信息主动或被动地传递给用户,然后获取用户对产品或服务的评价信息(口碑),进而通过微博平台进行传播,从而增强产品或服务的影响力,促进销售的过程[3]。利用微博开展口碑营销必须做到以下三步:第一步,相互感知,建立微博品牌社区,即在微博平台上创建品牌形象。第二步,产生兴趣,形成互动:开展微博口碑营销传播活动,即在微博平台上开展口碑营销传播活动。第三步,促使消费者购买产品或服务,并且发表评价:形成口碑营销的互动式循环模式。虽然微博口碑营销受到了企业的广泛重视,但目前国内外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还大多局限在对于口碑信息、传播效果、案例研究等方面,对于微博口碑营销传播模式的探索和研究还比较有限。而且企业在应用微博口碑营销传播模式进行微博口碑营销传播实践时,往往是专心于正面口碑营销传播信息的传递,对负面口碑信息的出现认识不清、控制不足,从而影响微博口碑营销的效果。
1.4微博段子营销
微博段子手们通常拥有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的粉丝群体,微博活跃度高,粉丝忠诚度高,对粉丝的影响力大。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品牌将目光投向微博的段子手,通过段子手创造广告软文或者图文进行营销推广。微博段子营销结合了微博营销行为和段子手的特性,指的是企业或非营利组织与微博段子手合作,段子手通过微博或转发信息,利用段子手的影响力在微博上进行产品或服务信息的、传播、互动,从而达到促进营销效果的行为[3]。微博段子营销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虽然已经有学者结合段子和段子手的特点提出微博段子营销的影响因素,但这些因素的效果如何还有待验证。为了更好的发挥微博段子营销的优势,企业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内在:激发消费者搜索意愿;(2)内容:控制微博信息的娱乐性;(3)特点:充分运用促销手段;(4)外力:依靠段子手的影响力但不是依赖;(5)方法:增加微博段子手与粉丝的互动。
1.5微博粉丝营销
微博粉丝营销是指通过分析用户属性发现潜在的企业粉丝,进而将企业的粉丝扩展到未关注企业的潜在用户并向其推送企业广告的行为。微博粉丝营销是Web2.0环境下产生的一种新型营销手段,它对于发现潜在的用户群体、广告推荐等具有重要的价值。新浪微博推出的“粉丝通”就是这种营销方式下的产品。虽然目前微博营销平台还没有十足把握能够100%准确地定位用户,在具体实现时对技术的要求也比较高,但微博粉丝营销为微博环境下的企业营销提供了新的思路。以“潜在用户”为目标的“粉丝通”在发展初期遇到了大量用户的抱怨,向“潜在”用户投放广告的行为日益受到用户的排斥。因此,如何改进微博粉丝营销的体验效果,将是今后微博粉丝营销发展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
1.6微博互动营销
微博互动营销是充分考虑了Web2.0环境下信息提供者和信息消费者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的一种新型营销行为。在微博平台上,企业可以随时自己的产品或服务信息,用户可以通过评论来发表自己的见解,企业也可以通过回复评论的方式回答用户的疑问,从而形成一种积极的互动关系。另外,微博的“@”功能使得用户可以将相关的信息快速传递给企业,尤其在客户关系管理方面,用户常常通过“@”方式来表达自己对企业的诉求。企业也可以马上获知用户的意见,不断完善客户关系管理水平,从而进一步促进企业竞争力的提升。目前,国内微博互动营销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的一个问题是营销过度。一些企业通过有代价地招聘人员,强制地在微博平台上进行广告推广,对用户无节制地推送促销信息,使用户对企业宣传产生极大的反感。良好的互动设计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品牌形象,因此企业需要在微博互动营销上预先进行充分的方案设计,避免互动过度造成粉丝的流失。一旦微博平台上形成了对企业的负面内容,微博的快速传播能力将对企业品牌形象造成不可估量的伤害。
2微博营销模式的新方向——微博情感营销
情感是用户在购买产品或服务时的一个重要因素。所谓情感营销,就是在企业营销过程中充分考虑用户的情感体验,通过用户情感的满足来改善营销效果[4]。情感营销有着很多的正面作用,比如可以拓展产品或服务的人性化内涵,可以使产品设计更贴近用户的实际需求,可以改进企业产品研发过程中的用户满意度,等等。目前的国内外文献对于微博情感营销研究的较少,也没有统一的微博情感营销定义。本文在对现有文献进行调研的基础上,综合相关学者的核心理念,认为微博情感营销就是企业在微博上通过发起话题、举办活动来引起粉丝的关注,不断塑造正面、富有同情心的品牌微博形象,加强粉丝的情感共鸣,形成品牌感知,进而实施情感产品、情感价格、情感沟通、情感服务等策略来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一种营销模式。对于企业而言,开展微博情感营销是完全可行的。以往的企业营销方式往往比较单调,缺乏对用户体验的充分考虑,大都是通过传统的电视媒体、报纸、宣传单等方式推送,对用户的吸引力有限。此外,由于这些传统营销方式消费者并不能够直接参与其中进行体验和反馈,而微博情感营销却相反,恰好能够弥补传统企业营销模式的不足。另外,微博作为Web2.0平台的代表,使得个体用户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言论,因此微博上的用户评论往往蕴含了极强的情感信息。这些用户情感信息的存在也为企业开展情感营销提供了可行性保证。总体而言,微博情感营销是微博营销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目前,关于微博情感营销的研究较少,成果主要集中在对微博情感营销特点以及可行性分析上,而且大多数研究属于定性角度,缺乏实证的检验。未来的一些研究可以在如何在微博上开展情感营销以及微博情感营销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等方面展开。
3结束语
本文以对微博情感营销的研究作为起点,对微博营销模式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总结出目前已有的五种微博营销策略并进行了讨论和比较。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微博营销的新模式——微博情感营销的相关概念和现状,对企业发展微博情感营销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未来发展的若干思路,以期为微博营销研究的进一步推进提供新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周合强,微博营销现状与发展态势初探[J],新闻世界,2011,4:100-101
[2]廖信伟,谢云天,浅谈微博的价值与营销策略[J],中国商贸,2011,5:12-13
1 理论回顾
美国著名服务营销学家Berry通过对14个成熟且表现优异的服务企业进行研究,在与产品品牌建设过程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强调客户服务体验在品牌创建中具有突出作用的服务品牌建设模型,如下图所示。
Berry指出,对于产品营销来说,该企业的品牌主张和外部沟通是品牌资产的主要决定因素。然而,当服务是主要的供给时,尽管企业的品牌主张与外部沟通对品牌知名度有影响,但顾客体验在品牌内涵与品牌资产形成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2 服务品牌与产品品牌的差别
服务品牌与产品品牌的差异主要来源于服务本身的特点。服务具有无形性,这就要求服务提供者将无形服务转换为具体的利益和完美体验,而服务品牌作为无形服务的有形标志之一,其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服务有不可分性,于服务而言,生产和消费往往同时进行,提供者是服务的一部分,服务提供者与顾客的互动是服务营销的典型特征,在服务品牌的建立中占有重要地位。
可变性,服务会因其接触点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服务。服务质量、服务设施、服务价格、周边环境都成为服务品牌的相关要素,如何统一所有服务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形成统一的品牌形象是服务企业面临的一大挑战。
服务还具有易逝性,服务不能存储因而在需求发生变化时,可能出现供求不平衡的现象,这就要求服务企业进行合理的需求与收益管理,谋求需求与服务生产的匹配。
服务不同于产品的上述特征决定服务品牌建设在服务企业竞争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强有力的服务品牌能够增加顾客对服务的信任感,能够降低顾客进行服务消费的经济社会安全等感知风险,保证顾客与员工的持续一致的互动体验。
3 顾客体验对服务品牌建设的影响
品牌建设的直接目的是创建品牌资产,以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服务过程中的顾客体验是决定品牌权益的关键因素。品牌资产主要由品牌知名度和品牌内涵两部分构成,品牌认知度直观的反映顾客识别、记忆品牌的程度,而品牌内涵是对品牌的整体感知,由外部品牌传播和顾客体验共同决定,而外部品牌传播是指口碑等企业不可控的传播,因此,服务企业品牌建设与培育的重点是顾客体验。
顾客体验能够让顾客在服务消费的过程产生行为、思想和情感相关的积极品牌联想和品牌意义,加强顾客对品牌形象的认知,从而影响顾客对品牌的评价,最终达到培育品牌忠诚的目的。星巴克咖啡是增强顾客体验从而构建品牌形象的典范,星巴克通过优质的服务、优雅舒适的消费环境赢得顾客。
4 基于顾客体验的服务品牌建设
4.1 战略性品牌分析
进行战略性品牌分析是品牌创建的基础,服务品牌建设首先要对其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有着明确的认识,使品牌能够与顾客产生共鸣,与竞争者形成差异并考虑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诉求。通过对企业自身、顾客、竞争对手、利益相关者、宏观环境的分析,更好的识别顾客需求,根据顾客不同的需求进行市场细分,提供更具选择性、目的性、个性化的服务。麦当劳允许全球范围内的餐厅针对当地的环境和文化推出差别化的产品,其在英国推出了Bacon Roll早餐三明治,在法国推出了优质的M Burger,在中国推出用鸡蛋、西红柿和胡椒做成的火腿麦香酥。
4.2 差别化的顾客体验
在产品和服务同质化现象严重的今天,对服务企业来说,能够带给顾客差别化的体验是在顾客心中形成良好的品牌认知的基础。星巴克咖啡成功的主要原因在于其为顾客提供良好的消费体验。其优雅的环境,优质的顾客服务使其成为人们在休闲时刻舒适体验的不二选择。星巴克不单是咖啡,咖啡只是一种载体,而星巴克想要通过咖啡这种载体把一种独特的格调传递给顾客,咖啡的消费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感性的文化层次上的消费,文化沟通需要的就是咖啡店所营造的环境文化能感染顾客,从而带给顾客一种别样的体验。
4.3 明确品牌主张与定位
服务品牌建设需要企业提出明确的品牌主张,与顾客、利益相关者产生情感上、利益上的共鸣,而品牌定位是使品牌区别于其他品牌的优势之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已经从最简单的物质需求发展到追求独特而难忘的消费体验,因此品牌价值也已经从功能价值上升为情感价值、体验价值。例如不同品牌定位的汽车对于消费者而言就代表不同的体验,奔驰的定位是尊贵、沃尔沃定位为安全、凯迪拉克高贵奢华、玛莎拉蒂豪华舒适而奥迪是科技的象征。
4.4 品牌内部化建设
由于服务具有不可分性,服务的生产和消费同时进行,服务提供者即员工在顾客消费过程中与顾客高度接触,故员工能否以品牌承诺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对于形成良好的顾客体验具有决定性作用。所以在服务品牌建设过程中品牌的内部化就显的尤为重要。企业通过对内部人员的培训并且推行相应的激励政策,可以使其更好的了解和践行品牌承诺。在品牌内部化上丽思卡尔顿酒店以其为顾客提供高标准化的服务而著名,丽思卡尔顿酒店通过对员工提供完美的培训和遵循三步骤服务及12条服务准则来履行自己的承诺,在整个公司范围内注重个恶人服务和职能服务。在其30年的历史中建立了“We are Ladies and Gentlemen serving Ladies and Gentlemen”这个我们熟知的丽思卡尔顿理念。
4.5 加强品牌传播
根据Berry的服务品牌创建理论,外部品牌传播可以深化顾客对服务品牌内涵的理解,从而构建品牌资产,因此加强服务品牌传播在服务品牌建设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服务品牌在传播上可以采用多种传播方法将其品牌价值主张与定位传递给目标受众,因为顾客体验在顾客之间是互动的,顾客对服务品牌的满意评价会传递给其他目标受众,从而形成对服务品牌的口碑营销。在营销传播上,星巴克星巴克的广告费预算为每年 3000万美元,仅占销售额的百分之一。星巴克一直坚持不以广告提升形象的策略,而是保持舒适的环境和一贯优质的服务,以消费者口头传播的方式来推动星巴克目标顾客群的扩大和增长。
参考文献:
[1] 范秀成 顾客体验驱动的服务品牌建设[期刊论文]-南开管理评论 2001(6):16-20.
[2] 罗惠 服务品牌提升策略研究[期刊论文]-新西部(下半月) 2008(5)
[3] 罗选荣.韩顺平 LUO Xuan-rong.HAN Shun-ping 基于顾客体验的服务品牌接触点管理[期刊论文]-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3(8)
一、引言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发展,农村社会形态处于快速转型期,农村社会结构,农村经济结构和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更。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向城镇的大规模流动,农村居民中的老龄化群体比重迅速增加。在城市化过程中失地农民数量增加。另外还有我国自然灾害发生频繁,每年都要遭受不同程度的多种自然灾害的侵扰等问题。从而增加了对人身意外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农业保险的需求。
我国农村保险市场开发潜力巨大。但是由于农村保险消费者有其独特的特点,在开发农村保险市场,进行营销的过程中,应首先从农村消费者购买行为来确立保险在农村市场的营销基点。
二、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因素
任何购买者的购买决策都是在一定的内在因素的促动和外在因素的激励之下而采取的,而不同特征的消费者对于外界的各种刺激和影响又会基于其特定的内在因素和决策方式作出不同的反应;从而形成不同的购买取向和购买行为。而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的主要包括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两个方面。
经济因素是影响消费不可或缺的一点,家庭经济水平是取决与社会经济水平的,家庭经济水平决定消费者的购买力,以及消费者对产品的态度和消费档次等。
非经济因素主要有内外两个方面。
1、从外部来看,主要有:消费者所处的文化环境,消费者所在的社会阶层,消费者所接触的各种社会团体(包括家庭),以及消费者在这些社会团体中的角色和地位等。
(1)文化因素:文化是人类欲望和行为的最基本的决定因素。人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所处的家庭环境、社区环境、宗教环境、以及社会环境和所处的社会阶层形成了一整套价值、爱好和行为的整体观念。弄清消费者的文化背景对于研究他们的购买行为起着重要的作用。
(2)社会因素:包括相关群体、家庭和个人在相关群体及家庭所处的角色和地位。
2、内部因素则是指消费者的个人因素和心理因素。
(1)个人因素:一个人的购买行为往往受其年龄、职业、经济环境、生活方式、个性等因素的影响。
(2)心理因素包括购买动机、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方式、学习方式以及态度与信念等等。这些因素从不同的角度影响着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模式。
结合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的因素论文格式,本文对农村保险市场进行以下分析。
三、农村市场的特点分析
(一)从农村的人口环境来看,市场潜力巨大
市场是由那些想买东西并且具有购买力的人(即潜在购买者)构成的,而且这种人越多,市场的规模就越大。
从客观的市场容量来看,根据2010年最新的人口普查结果,目前中国的纯农村人口为7.2亿,若包括已经离开农村到城镇居住半年以上及县城在内的所有县以下的有农村户籍的人口仍然维持在9亿。但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外流,我国农村人口结构已发生较大变化。从年龄看,老龄化进一步明显,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长期外出务工,留守老人缺乏照料,安全隐患多。专家预测,2010年,农村中的65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超过10%,并很快进入老龄化加速期。
根据最新的研究,2009年外出务工中国农民工大约有2.3亿至2.4亿人,80后农民工群体占一半左右,90后有4000多万人。50,60年代生人逐渐步入老年。根据网上对“现在中国农村青年人的想法和打算”调查发现:“现在农村青年人是否和老人分家过日子”的回答否只占22%。由此可以看出由于农村家庭规模会且正在缩小、核心家庭增多、导致农村纯老年户不断增加。另外农村大量的年轻人进城打工,迫于岗位的竞争压力,忙于工作和事业,这些人无暇顾及老父母,另外老年人平均寿命延长、患病率、伤残率上升、自理能力下降。这一切必将加大家庭的负担,也必将导致年轻人消极赡养老人的增加。
另外根据保监会公布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末,我国实现保费收入11137.3亿元。其中农业保险保费收入133.9亿元,小额保险保费收入2.3亿元,这两者合起来占全国保费收入不到1.23%。
因此我国农村保险市场开发潜力巨大,农村对于养老保险,人身意外保险等的客观需求是存在的。另外80后,90后逐渐成长为主要的劳动力,他们的思想意识和文化水平逐渐提高,且在现代农村若成为劳动力,在家中就会有一定决策权。因此家庭决策结构发生变化,营销对象就应有相应的转变。
(二)农民收入水平逐渐增加,消费者支出模式的变化
从1978年开始农民人均纯收入逐渐增加。国家统计局公布2009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153元,比2008年4761元增加392元。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由1978年的67.7%下降到2008年的43.7%。恩格尔系数揭示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生活水平和发展阶段。即随着家庭和个人收入的增加,收入中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比例将逐渐减小。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40%-50%为小康论文格式,30%-40%为富裕。因此我国目前处于小康向富裕过渡的阶段。在这个阶段,进入大众消费新成长阶段,教育、医疗、旅游、文化等新型的消费支出在快速增长。这位保险销售创造出良好的经济环境。
(三)农村消费者行为特征分析
1、农民保险意识没有树立起来
农村人口文化的相对落后及思想观念的陈旧和保守,保险意识普遍比较薄弱,保险需求不高。对于大部分的农民,他们以小规模耕作或养殖以维持生活,生活比较平静,它决定了大多数农民的一种机会意识,即认为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并不是经常发生的。另外在农村,有不少的农民对养儿防老已丧失信心,依靠平时的积蓄用来防老,在农村仍然有一定的市场。他们认为有钱才是可靠的,因而尽可能省吃俭用,节约储蓄以备老年之用。而没意识到买保险养老的好处。所以要树立农民的保险意识。
2、消费需求功能性
农村市场基本上还处在比较典型的功能性需求阶段,即比较强调产品的实际使用价值,而不太注重产品的附加价值和精神享受。这种功能性特点对产品的要求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价廉,二是实用,三是简便。
3、消费求同相互攀比,但也注重“口碑”
农民之间的消费求同和攀比心理相当突出。大多数农民不是根据自己的主观需要来决定自己的购买行为,而是依据他人的消费行为来决定自己的消费行为。他们注重个人消费在社会关系成员中的反应。看到别人买什么自己就买什么,要到哪里买就都到哪里买。
但同时注重“口碑”,易极端。对产品的评价好只看重优点,坏就一文不值。在农村,农民经常集聚聊天,并有固定场所,对事物易通过口口相传,传播速度也快且远。对于产品主要是通过别人买的产品,在短期内的使用来评判。
4、农民相对比较注重人情味
农民相对比较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情感上的联系,人情关系在农民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熟人之间抹不开面子,不好意思拒绝其请求,会在能力范围之内答应和支持熟人的请求。
5、对保险产品不信任
保险走进农村市场之初,一些保险人和保险推销人员为了自己的业绩,在农村市场上树立了不良的形象。用一位专家的总结:不该卖的人卖给了不该买的人。例如,在推销产品时,说明产品的诸多好处,而不管保险协议条款,导致农民出现问题时,找到保险公司进行理赔,但是其所发生的事件不再保险范围之列。
理赔难导致农民对保险产品的不信任。由于农民对于理赔程序的不清楚论文格式,使他们对于理赔望而却步,理赔时还要在保险公司找熟人。找熟人的过程中又要送礼,最后导致理赔成本加大,从而放弃理赔。由此保险公司给他们的印象是让他们上当受骗。农村消费者感觉受骗,他就会在集聚时宣传,导致一个村子甚至邻村引以为鉴,从而排斥这种产品。
五、保险产品在农村市场的营销基点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农村市场是非常庞大的,随着农民收入的提高和农村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保险产品在农村市场上的前景是非常好的,农村市场需要进一步培养和开发。
(一)基于保险产品的特点,要加强保险销售过程的服务
保险产品的特点是产品是无形的,交易是非即时,结果不确定性的。而农民却看重眼前的实惠的利益,刚好与保险产品的特点矛盾。虽然农村市场零星而分散,售后服务的难度和成本都很高,但是必须加强保险公司销售前后及过程的服务。
例如,因为对于农民来说现今产品种类繁多,产品信息量大,把握这些信息超出了其能力。所以在购买保险产品时帮助其购买真正符合其需要的产品,并帮其选择受益最大的产品。在承保的过程中,不断通过各种形式与其保持联系,及时告知各种与保险相关的讯息。出险后,能在第一时间送出保险公司承诺的服务,帮助他们办理理赔手续。由于农民抗风险能力差,在危难时伸出及时的手,会形成很好的口碑。其他农户在看到其利益之时,会增加他们对产品的信心,从而可以扩大市场。
(二)提高农民的保险意识
调查结果显示,农民对商业保险的认知度仅为20%。为了增强农民对保险的认识,加大保险宣传力度,可举办保险宣传活动,在农村设立咨询点,为有意想投保或者已经投保的客户提供服务、咨询。这样既可以增加消费者对保险业的了解,又可以消农民保险业的偏见。
由于农村地广人稀,居住分散,因此须采取多种形式长期不断地宣导。通过广播电视、村委喇叭,墙体广告论文格式,流动宣传车等向群众灌输保险知识和理念。使农民认识保险,了解保险,主动购买保险。
对于咨询点人员的选择方面,就要找对农民具有亲和力的人,并受农民信任。将此咨询点变为农民在休闲时的一个聚会闲聊的场所,让其在聊天过程中了解认识产品,并且和保险人或推销人员成为熟人,这样就有益于保险的宣传与推销。
(三)采用'量体裁衣'、'终生服务'的措施
农村消费以传统节俭型为主,加之收入水平的影响,价格往往成为购买商品时最敏感的因素,结合农村实际,根据其需求和经济承受能力,有重点地改造现有保险产品,开发推广新产品。推动简易人身保险的发展,开发保额较小、保费低廉、办理简便、保障型的人身保险产品。
(四)强化营销队伍培训和管理,健全农村保险市场监管机制
营销人员是体现保险公司形象、开展对外宣传的窗口,对其培训既要具备精良的展业技巧, 更要具备过硬的职业操守。通过把好营销关口, 提高保险经营绩效, 消除社会各界对保险行业的偏见。
加强行业监管力度,督促各保险机构严格遵守保险同业自律公约,对违法违纪行为按职能范围及时做出处理,切实维护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加强对县域保险市场的监督管理,促进保险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仲伟增,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商业保险发展策略[J] 《商业时代》2007.8
2、王莹,农村商业保险的发展面临问题及解决措施[J]《法制与社会》 2008. 14
一、相关理论
1.家庭旅馆的内容
家庭旅馆起源于二战后的英国,我国20世纪90年代末才出现家庭旅馆。作为感受当地家庭生活气氛的一种方式,其形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B&B(Bed +Breakfast)即住宿加早餐,由家庭空出几间房屋作为客房出租经营,另一种叫Guesthouse即客人房,家庭经营的小型旅馆,其大部分房间用来出租。
学者就家庭旅馆的概念并未统一意见,国外通常认为家庭旅馆是家庭为经营主体、单个家庭经营且控制利益。我国有学者认为家庭旅馆是把多余的房间出租出去,并提供当地生活氛围的一种旅馆经营方式。目前国内法律对家庭旅馆并未作出明确规定,仅各省市地区出台了家庭旅馆的暂行管理办法,对其概念作出了规定,一般定义为:以家庭合法拥有的空置房为基本接待场所,接待住宿旅客并以获取收益报酬为目的,基于个体家庭或当地协会统一管理服务的中小型旅游住宿接待设施。
2.体验营销及体验营销组合
体验是一种感受,很多记忆重叠起来形成的经验。体验营销即用看、听、用、参与的手段,充分刺激调动消费者或者说体验者的感官、情感、思考、行动、关联等因素,然后重新定义、设计一种思维方式的营销方法。
20世纪70年代,随着体验经济的兴起,体验营销策略研究也开始快速发展。体验营销的模式也是研究内容之一,学者也较为关注体验营销组合的研究。其中王竹(2002)提出将体验营销组合作为消费体验的执行工具,组合因子有:(1)体验。体验是具备满足顾客内心需求的核心功能。(2)人员。工作人员做导演兼演员,在场景中生动地演示主题,让体验者身心投入。(3)氛围。硬件设施和软件要素配合,产生逼真、浓郁的氛围,让体验者身临其境。(4)定价。基本定价策略——顾客价值定价法。(5)渠道。短渠道或直接销售是体验营销组合中的一般渠道。 (6)促销。促销的关键要素是企业形象和口碑。
针对景区家庭旅馆体验营销模式的构建,将借鉴以消费体验的执行工具融合,将体验、氛围、定价、渠道、促销应用到体验营销组合模型中,最大化家庭旅馆的管理和营销效益。
3.家庭旅馆结合体验营销的重要性
目前我国家庭旅馆尚属初步发展阶段,经营者素质、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等都待提高。而且国内市场发育不完全,人们对于家庭旅馆也知之甚少,所谓 “酒香也怕巷子深”,当前更重要的是让更多的人了解家庭旅馆。
体验营销作为一种新兴的营销方式,其量身定制的产品与服务,在服务中融入更多的体验成分,以顾客为中心,注重顾客心理需求分析,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进行比传统的营销方式更加有效。而且运用体验营销,可以提炼品牌个性,标榜消费个性,传播品牌创意与执行,建立消费和尊重,吸引顾客参与品牌互动,实现品牌认同的忠诚。所以有必要将家庭旅馆与体验营销及其营销策略相结合,从顾客需求和体验偏好出发,制定相应的体验营销策略,让更多消费者了解并接受家庭旅馆,进而促进家庭旅馆业的发展,这也正是本课题研究的问题。
二、庐山家庭旅馆的现状及挑战
1.庐山家庭旅馆的发展现状
为了解庐山家庭旅馆实况,笔者组织成员到庐山进行调查,访问了庐山上大量家庭旅馆业主,他们中大多在50岁以上,年轻的也有30多岁,教育程度主要是初高中,少数为大专或本科。
汇总分析发现庐山家庭旅馆大多是自用房屋,初始资金在15万以下,四分之一左右的是租房经营,初始投入资金一般30-50万,有的还更高。他们大多经营了三年左右,也有七年以上。主要是父母打理,儿女一般在外工作,但通过网络帮忙招揽生意,少部分会聘人帮忙。业主对市场及消费者的把握程度不是很深,大多停留在经验之中。
庐山旅游时令性强,旺季不愁客源,旅馆大多饱满,差点的也有六成左右。淡季则整体惨淡,只有16.6%的家庭旅馆能维持在六成,33.33%的家庭旅馆维持在一成左右,其他的无人入住。旅馆之间存在因客源而产生的价格战,但情况不是很严重。
其推广方式主要是利用旅行网站和口碑,其次是社交网络营销,较少与旅行社、考察团合作或在线下发起活动,基本实现网络化。不过网络运营主要是家中在外的子女负责,少数懂电脑的父母自己操作。接待主要由父母负责,他们像是亲切、温暖的阿姨,也因此庐山家庭旅馆形成了一种“阿姨”的氛围,取名都是某某阿姨家庭旅馆。
2.发展存在的问题
目前庐山家庭旅馆初具规模,取得了一定经营成果,但经过深入调查和横向对比,我们发现其经营理念和管理水平相对我国旅游发达地区如云南、厦门、海南等较为落后,外在的经营环境也存在种种问题和挑战,包括:(1)庐山旅游的季节性,导致庐山家庭旅馆消费的淡旺季反差过大,淡季生意惨淡。(2)景区大门的入场费阻碍部分家庭旅馆的消费群体。(3)相关部门的监督管理不够统一规范,行业内部存在恶性竞争,彼此联系与产业联合不够。(4)经营者年龄老化,管理观念及其营销方式落后,缺乏现代化管理思想。(5)庐山家庭旅馆所持资源同质、产品设施简陋、服务内容单一、文化内涵不深、体验性不强,发展模式简化,竞争力不强。
3.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庐山家庭旅馆存在以上问题,原因主要有:(1)外部环境包括庐山旅游的时令性、政府政策等。(2)经营者整体年纪偏大,观念陈旧,调查显示66.7%的人未意识到市场调研的重要性,而且其教育水平偏低,对电脑、网络营销较为陌生。(3)缺乏系统化、标准化的培训与管理,家庭旅馆之间也存在价格战,扰乱市场秩序,给旅客不良影响。以上原因,阻碍庐山家庭旅馆的发展,为了突破瓶颈,我们提炼出了庐山家庭旅馆的体验营销组合策略,为其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参考。
三、庐山家庭旅馆体验营销组合模型
体验营销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感性需求,取决于消费者的感知,其重点是营造氛围,体验和氛围也就成了体验营销组合策略的核心。价值是通过顾客参与体验互动实现的,价值大小的衡量指标主要是体验之后顾客的认可程度,所以提供高水平的体验和高质量的氛围。而价格策略的着眼点是顾客价值,根据顾客体验感知的多少可制定出差异化的价格策略和产品策略。针对景区家庭旅馆的体验营销,综合参考前人研究,构建了体验、氛围、定价、渠道、促销的组合模型,通过五种策略配合,加强营销策略的整体功效。
1.体验
体验包括感官体验、情感体验、生活方式体验、教育体验、审美体验等,每个层次要求有所提高。家庭旅馆提供的住宿是一种初级的感官体验,目前庐山大多数停留在此层面,显得单调、没特色。如果平衡成本与收益的基础上,丰富体验的内容、提升体验品味、增强文化内涵,一可以藉此完成定位,品牌带来更高的定价,二塑造后可拓宽更高档次的顾客。定位可对庐山独特的人文与自然环境进行挖掘,如温暖舒适的情感体验、深山简居的生活方式、革命历史的展览馆,同时充分剖析消费者心理,制定出与众不同的体验,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2.氛围
氛围是家庭旅馆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要素配合产生的一种浓郁的感觉或效果。用氛围营销,就是渲染出让人流连忘返、印象深刻的体验,让顾客来一次也铭记在心,下次寻求同类消费时首先该体验。良好的氛围,要有安全、可靠、完善的硬件设施,同时在空间设计、装修风格、环境布置上也要别出心裁,有一定的质感和美感,给人放松或优雅的感觉。建议庐山家庭旅馆在单纯的住宿功能上,增加一些大众欢迎的元素,例如休闲养生,可以在家里摆放麻将室、按摩器等,一方面增加营收,另一方面增加自身特色。
3.定价
定价策略是根据顾客价值而定的,注重氛围和顾客体验的家庭旅馆提供的不仅仅是住宿,还有更高层次的精神消费。星巴克卖的不仅仅是咖啡,还有城市里的第三空间,类似地,家庭旅馆提供的不仅仅是一张床,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如此可实现家庭旅馆的价值倍增。同时庐山家庭旅馆因淡旺季所带来的巨大影响,每年的整体经营成绩不高,提高定价,一方面提高庐山家庭旅馆档次,其次也增加年营业额,也提高经营效益。
定价方向往高端发展,具体的定价做法可以更为灵活,在基本的日租上,增加短租、月租、半年组、年租等形式,当然区分淡旺季,这样不仅为顾客提供多样化选择,同时也调动了顾客的消费欲望,在庐山进行更多的消费体验,同时也间接地改善经营模式、开发新的顾客群体。
4.渠道
体验本身很难实现大规模的传播,唯有借助口碑,吸引潜在顾客,适当地借助新媒体,才能发挥体验营销的最大功效。
目前庐山家庭旅馆营销基本实现网络化,也依靠口碑营销吸引潜在顾客,不过见效慢,而且渠道较为单一,导致经营吃力。建议采取目前较为流行的新媒体营销,包括微博营销、博客营销、微信营销、SNS等,同时利用旅行网站如携程网等进行预定支付,精准撒网,吸引潜在客户,让家庭旅馆的营销推广更轻松。同时为了避免淡季生意惨淡,可进行适当的线下营销,针对特定人群如美术工作者、公益团体、高校师生等进行邀约和宣传,让淡季也有一定营收。除了客户渠道的扩展,景区提示牌或景区地图宣传,也是一种影响和效应较好的渠道,庐山家庭旅馆可以多做尝试。
5.促销
促销是向消费者传递相关信息,吸引消费者购买,以扩大销量。促销的实质是一种沟通,即信息提供者将刺激消费的信息传递给目标对象,以影响其购买决策。
当家庭旅馆的基础硬件和软件服务赢得一定口碑而且形成某种形象后,可以进行促销,提升经营业绩。庐山家庭旅馆的促销需要根据淡旺季进行区分:旺季不愁客源,可以招募家庭旅馆义工来庐山体验,一可以找到免费劳动力,二可以提高旅馆知名度;淡季更需要促销,可以尝试改变商业思路,用免费模式进行促销,即邀请游客到“家”中免费住,但平时的一日三餐绑定在“家里”解决,相当于赚餐饮的钱,这样刺激消费。除了免费模式,还可以采取折价、惠赠等促销方法,刺激顾客消费。
四、总结
经过到庐山实地调查访问,发现家庭旅馆面临资源同质化、产品初级化、文化低俗化等问题。对此,我们构建了体验、氛围、定价、渠道、促销的体验营销组合,旨在引导庐山家庭旅馆升级,开发顾客体验需求,找准区别于他人的体验服务,设计好盈利模式和定价策略,拓宽渠道和挖掘消费人群,做好淡季促销,让庐山家庭旅馆走上健康有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进而促进庐山旅游业的发展。同时该体验营销组合模型的理论具有普遍性,可供江西乃至中国范围内的景区家庭旅馆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1]文彤,家庭旅馆业的发展——以桂林龙脊梯田风景区为例[J].旅游学刊, 2001,(1) : 26-30
[2]廖惠兰,阳朔乡村家庭旅馆营销方式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广西:广西大学旅游学院,2006.
[3]刘婷婷,阿尔山市家庭旅馆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辽宁:辽宁大学,2011.
一、汽车服务营销的概念
服务营销是指依靠服务质量来获得顾客良好的评价,通过良好的口碑吸引、维护并增进与顾客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营销目的。 即企业通过其服务营销人员与消费者互动,提升服务价值,提高顾客对服务的认知和满意度,建立起稳定客户关系的一系列活动。其核心内容是丰富产品自身的内涵和外延,增加其附加值,提升产品层次,提高品牌忠诚度。
汽车服务营销是指以顾客满意度为标准,服务营销的理论为指导,提升汽车的竞争力的独特营销模式,满足消费者在汽车消费的整个过程中得到系统全面的服务。目的是为了提供最优质的服务,让顾客满意的同时,使得各个销售环节都能得到增值。
二、我国汽车经销商服务营销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已经连续多年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广大汽车消费者也日趋成熟。在购买汽车时,消费者不在仅仅追求对产品本身的满意,同时更为注重购车体验和售后服务。这就要求汽车厂家除了要提供卓越的产品外,还要提供全面优质的服务,这在客观上就要求汽车经销商具备出色的服务营销能力。现实情况表明,我国的汽车经销商在这方面并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他们一直以来都是将新车销售作为经营活动的重点,视售后服务为新车销售的辅助环节,汽车经销商们并没有就售后服务如何满足顾客需求做深入思考和系统实践。
1、服务营销理念滞后于发展。汽车服务营销的理念远超出传统有形商品营销范畴,主要体现将为客户提供终身服务作为营销基础,旨在建立经销商与消费者之间长久依赖的双赢关系。经销商销售不仅是品牌汽车,同时也应是提供该汽车品牌下的全面服务。总体而言,过去几年我国汽车销售形式很好,部分品牌的汽车供不应求,消费者以能够尽快买到车为最优先目标,忽视了产品的售后服务。在这种背景下,经销商将大部分资源和精力都投入在汽车销售业务上,对售后服务的营销管理投入不足。由于我国汽车经销商存在很多与上述问题类似的为攫取利润不惜牺牲消费者权益的行为,结果导致消费者的信任危机。这样服务营销理念严重制约了汽车经销商的健康发展。
2、售后服务质量有待提升。大多数汽车经销商都会把获取最大利润作为当前的首要目标,这种短视理念必然会导致很多问题的产生。例如,在汽车市场销售形势大好的情况下,汽车经销商常常提高销售价格或收取高额定金延期交车,导致消费者购车满意度大幅降低。还有就是维修方案及价格不透明问题十分突出。消费者对车辆维修情况一无所知,更谈不上维修所需真正的成本费用。久而久之,由于维修方案及价格不透明,消费者对汽车品牌经销商也就失去了信任,汽车服务品牌形象大打折扣。
一、网络营销在城市营销中应用的发展进程
我国的城市网络营销是从政府网站的建立开始的。从1999年的“政府上网工程”,到2007年底,全国政府网站体系基本形成。国务院部委、省、地市和县级政府网站的拥有率分别达96%、100%、98.5%和83.5%。近年来,城市网络营销开始向多样化发展。许多城市开始在互联网投放自己的城市广告,纷纷打造自己城市的网络名片。青岛市注册了“帆船之都”的通用网址。成都市将“中国休闲之都”的通用网址注册名下。“中国公安第一博客”、“中国部长博客第一人”等政府部门博客和官员个人博客的成功为城市博客的开通提供了契机。2007年4月,“杭州城市播客”在新浪网正式开通,开创了全国城市播客的先河。
二、网络营销在城市营销中应用的发展瓶颈
1、营销主体对城市网络营销的认识不清晰
网络营销作为城市营销的发展手段,城市主体对网络营销的认识制约城市营销的发展。我国的城市网络营销起步较晚,对相应的理论知识积累不够。城市网络营销是什么,在城市营销中占据怎样的地位,网络营销具有哪些优势,如何最大化效用的利用这些优势等等都是城市主体必须解决的问题。
2、城市网络营销人员素质层次不齐,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营销人员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城市网络营销的发展。营销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对城市营销的方法以及网络营销工具的使用认识不够。另外,城市营销主体没有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营销人员大多身兼数职,造成责任不明确,营销目标缺乏长远规划。
3、城市营销中对网络营销的应用缺乏系统性
营销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对网络营销的应用同样如此。进行城市网络营销所采取的一系列行为应该是相互协调、互相促进的,各个行为活动之间具有系统性。但是目前我国的城市网络营销没有系统化的思想,缺乏有效协调,造成了网络营销目标与城市营销目标不相一致。例如许多城市的政府网站宣传的城市形象与城市营销的整体形象有偏差,另外网站的信息及内容不及时更新及维护,网站的建设缺乏测评和监督,营销效果也不尽人意。
4、营销主体对网络营销工具的整合不到位
网络营销工具是营销主体为实现营销目标而使用的各种网络技术、方法和手段。常用的网络营销工具包括网站、搜索引擎、电子邮件、博客、RSS等。在现阶段我国的城市网络营销活动中,大部分城市对网络营销的应用仅仅局限在政府网站的建立,对于其他的网络营销工具认识不足,不能充分利用搜索引擎、论坛、博客等多元化的方式进行城市营销。而大多数政府网站只具有功能,不能进行双向沟通,并且同质化的营销手段不能在竞争中实现突围。
三、网络营销在城市营销中应用的发展对策
1、加强理论学习,树立正确的城市网络营销观念
网络营销作为一种新兴的营销方式,有其独特的优势。我国的网络营销已进入应用和发展阶段,网络营销服务市场初步形成,营销工具与手段不断涌现和发展。城市营销主体需要加强对网络营销理论学习,不断强化城市网络营销意识,树立正确的城市网络营销观念,组织开展城市网络营销的学术研究,借鉴先进地区的网络营销成功经验,引入商业领域市场营销的理论和经验,解决城市营销所遇到的难题。
2、提高营销人员素质,建立专门的城市网络营销机构
城市营销主体应当建立专门的城市网络营销机构,负责制定网络营销整体规划并指导各部门行动。城市网络营销具有一定的专业性,营销人员需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能够熟练使用各种网络营销工具。营销人员的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城市网络营销的成效。通过对营销人员进行严格的选拔与培训,可以有效提高营销人员的素质,促进城市网络营销的持续健康发展。
3、加强政策引导,增加经费支持
在我国,城市网络营销所涉及的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完善,各种政策还不健全。城市管理者需加强政策引导,改革城市网络营销的组织体制,建立城市网络营销的协同机制。
此外,城市网络营销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任务,但城市所拥有的营销资源和经费却明显不足。在如此有限的预算约束下,城市管理者常感心有余而力不足。增加经费支持可以为城市网络营销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4、整合网络营销工具,进行全方位网络营销
单一的营销模式不能达到理想的营销效果。不同的网络营销工具各有特点,通过有效地整合,可以弥补各自的不足,形成优势互补,对城市进行全方位网络营销。
政府网站是当地居民和企业办事及了解信息的窗口,更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形象,包括投资者和人才在内的外界,了解一个城市的第一渠道常常就是这个城市的政府网站。政府网站提供的信息具有权威性、真实性等特点。政府网站应当重在维护,坚持信息公开性、及时性等原则,注重公共服务,增强网上服务能力。
网络广告与传统媒体广告相比,成本低,形式灵活,给人以更直观的体验、更强的感染力,传播具有实时性与广泛性,因此在具有比较高认知度和忠诚度的大型门户网站投放城市广告,可以有效地对城市品牌及形象进行传播。
网络社区是一群兴趣爱好相近的人进行讨论交流的场所,具有专业性的优势,因此营销更有针对性,更容易收集反馈,有更好的口碑宣传效果。在城市网络营销过程中,可以通过建立商业投资、旅游等相关网络社区,增加目标受众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更好地分享资源和信息,形成归属感。
博客具有更强的互动性,并且能通过口碑营销在网络上传播企业和产品的形象。另外,博客比其它网络营销模式更具亲和力,已经逐渐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