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管理制度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16 15:24:5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教学管理制度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教学管理制度论文

篇(1)

二、开放大学教学管理制度框架的设计

开放教育是一个多层次、多模块的办学机制,教学管理制度的设计决定了其运行的好坏。由于教学管理各模块的依赖关系,无效的制度会影响整个教学机制的运作效率,因此,遵循客观的教学规律,科学地进行教学管理的制度建设,对实现开放大学的开放式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一是开放教育利用信息技术对优质教育资源进行整合,体现了“时时、处处、人人”都能接受教育。在教学管理制度上,遵循开放大学教学规律和管理规律,发挥开放教育的功能。同时,教学管理制度的建立也是实现教育目标和任务的行为规范应具有稳定性、基础性、严肃性和协调性。二是开放教育教学的高效运行需要一个能够对教学各环节进行有效管理的制度体系。如何建立开放大学的教学管理制度尚无统一的模式,由于开放大学的建立依托电大系统,在教学管理制度体系设计中,我们也有必要参照现有电大的教学管理制度和机制,以实现教学的平稳过渡。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设包括专业建设及管理、课程建设及管理、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教学组织实施管理、教学检查与评价环节。其中教学组织与实施包括了入学教育、课程教学、实践教学管理、课程考核等。如图1。

三、开放大学教学管理制度的设计与实践

(一)专业建设及管理制度。制定《专业建设及管理办法》,规定开放教育专业建设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专业设置条件,专业课程开设的基本原则,专业管理的基本原则及程序等。专业建设及管理制度是开放大学落实专业建设计划和专业建设方案,促进学校专业建设实施与专业设置、专业建设管理与专业建设评价有效性的一系列规程和行为准则,是整个专业建设系统行为的规范。专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对教学中的人、财、物、信息等的有效整合及利用,必须实施规范化的管理。专业建设及管理是专业建设质量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建设及管理的制度建设对提高专业建设质量具有根本性的推动作用。缺乏管理制度的约束和激励,提高专业建设质量的目标是难以实现的。专业管理的规范中,需明确经费来源,专业建设团队的组成,实训实习条件。同时应重视对专业建设结果评价,专业生源调查及毕业生跟踪调查等,只有通过以上环节对专业建设结果实施评价及反馈,才能发现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改进和解决,从而实现专业建设质量的持续提高。(二)课程建设及管理制度。制定《课程建设及管理办法》,规定课程建设的基本原则,课程资源建设的程序和验收要求,课程管理的要求等。为方便学习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学习,学习者通过自主选课来完成学习需求,教学管理中最基础的环节是课程建设与管理。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设施和移动终端的普及和使用技能的提高已完全能够满足远程教学的需求,学习者无需到学习中心进行专业注册和课程选择,在网络上就可以获取相关课程的学习信息,并完成所选课程的学习和考核以成为开放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课程的建设直接关系到学习者的学习效果与质量。我们必须对各专业的课程类型,设置条件以及课程建设的基本流程和验收要求等进行规范,以有力的制度保障高质量的课程建设,为学员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源。开放教育是建立在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基础之上,课程的建设首先体现在能否对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开发和发送。优质的课程教学资源是开展媒体教学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整个远程教学的设计是以课程设计开发为核心的,课程资源建设的基本原则包括:明确教学媒体的种类和数量、课程建设的人员配备、建设周期、经费来源及预算、课程资源的试用及完善周期、验收标准等。(三)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制度。制定《开放大学师资队伍建设及管理办法》,明确开放大学专任教师和兼任教师师资队伍的构成(省校、教学点)及基本条件;明确各教师岗位的基本职责及奖惩细则;教师的进修与培训制度,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体系等。师资队伍的建设与管理是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制度的建设要体现“以教师为中心”的管理理念,把对教师的管理核心放在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上,也就是说制度的建设师资队伍的建设与管理本质上是如何发现人才,使用人才,调动教师积极性的问题。建立教师评价体系的目的是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制定评价指标时,应注意结合教师所从事的不同学科和领域,使用评价指标和晋升标准,注重数量与质量相结合。同时,将评价方法、程序和结果对外公开,接受师生的共同监督,增加评价的公正性与透明性。开放大学的开放性决定了教师构成中有一定比例、相对稳定的社会兼职教师队伍。因此,应制定《开放大学社会兼职教师管理办法》,明确兼职教师构成来源、任职条件、工作职责、工作考核及酬金、定期业务培训等,使兼职教师队伍保持一定规模,与专职教师形成优势互补,并能对他们进行有效管理。(四)教学组织实施与管理制度。制定《教学实施管理办法》,界定开放教育校外教学过程所涉及的主要工作环节(入学教育、课程教学、课程考核、实践环节、教研活动等),主要工作内容及基本要求,教学实施的规范和准备。1.入学教育。入学教育是为了让学生了解远程开放教育有关知识、熟悉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和教学管理特点,以及本专业教学要求,有效进行自主学习所开展的教育活动。通过制度明确入学教育的主要目标、入学教育的基本内容,入学教育的实施要求、程序和考核。2.课程教学。远程开放教育中课程教学应包括网上学习、面授学习和小组学习等环节。(1)网上学习。学生的网上学习是将网络平台虚拟学习环境的互动式、协作式学习和基于网络技术的个体自主学习整合为一体的学习环境。以学生为中心的网上学习是将学科内容分散于学习任务的完成中,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互动来分享知识,学生的自主学习可以借助诸如Blog、Wiki、Rss等网络技术根据个人学习需求,调整学习安排,进行自我学习监控。我们现有的“自主式”学习模式强调的是学习者自主学习,需要自己进行时间管理,学习目标不明确,其实质还是属于自学的一种形式,但这种自由式的学习缺乏交互、对学习者的要求高,真正坚持下来的学生少,学习效果不理想,无法保证学习质量。同时,学习者面对网上数量众多的课程资源,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重点去学习。因此,建立一种“引领式”的在线学习就非常必要。网上学习应该把如何促进学生学习参与、激发学习兴趣和开展有效学习为主要任务,整个学习过程以形成性评价为主。(2)面授学习。面授学习是成人教育教学中的必要环节,具有启发、引导、帮助学员自学的作用。开放教育在我国发展的初级阶段,在网络设施不能普及全省各个市州、区域,部分教学单位的设施配备不能满足多媒体教学的要求时,开放教育仍需有一定时间的教师与学生、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面对面的交流,是一种必备的教学补充。而且,面授辅导也是对网上教学资源的一种弥补。目前由于参与远程学习的学生普遍知识素养偏低,理论知识欠缺,外在动机是主导的学习动机,面授课堂呈现出普遍低效的状态,面授的质量亟待提高。集中面授的安排需要充分考虑在职学习者的需求,从时间、课程、课时、内容等方面更加合理,以激发学习者参与集中面授辅导的兴趣。开展面授的教师需要认识到面授教学的目的是“以导为主”,辅导内容应该重点突出,针对性强。除了对课程知识的导学外,还应对学习方法进行指导,针对不同的学生、学习对象与任务、学习手段、学习环境等提供不同的学习方法与建议。设计面授辅导教学效果的考评体系与指标,并进行密切跟踪监控从而保证课程集中面授辅导的有效性和导向性。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制度的完善对面授辅导的功能进行准确定位,同时明确辅导教师的职责,使教师从“教”学生,转变为“导”学生。通过完善面授课程的管理制度,弥补目前面授课的缺陷和学习支持服务不到位的缺陷。(3)小组学习。小组学习是指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原则组成小组,通过互动互助、讨论交流、沟通协作等方式,解决学习困难,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组织形式。远程教育教学组织中的重要环节,开展小组学习能够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形式的多样性、适应远程开放教育学习对象的多样化、满足学习中的交互要求。但由于对这一教学组织形式缺少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小组学习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也是一个难题,为了避免流于形式,有必要通过制度建设,对小组学习开展的条件、小组的构建、活动的开展、教师的指导、合理评价等具体内容进行规范从而能够不断完善小组活动内容,提高小组活动的效果,以发挥小组学习对个别化学习的辅助和促进作用。3.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包括课程实践、专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环节。课程实践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专业学习打下基础,通过制度建设,明确课程实践环节的职责与分工,成绩的评定与验收,指导教师的工作规范等;专业实习是根据专业对教学的要求,在真实或模拟环境下,结合与专业培养目标密切相关的社会活动,加强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通过制度建设,明确专业实习的类别、专业实习的职责分工及要求、指导教师的条件及工作职责和成绩评定与验收;通过制度建设,明确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原则及流程、毕业论文(设计)的基本要求,指导教师职责,毕业论文(设计)的答辩范围及组织,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等问题。通过制定《开放大学实践教学管理办法》,界定开放教育实践教学过程所涉及的主要工作环节(课程实践、专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主要工作内容及基本要求,师资配备、资源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实施的规范和准备。4.课程考核。课程考核是对学生学习行为、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是否达到既定的课程学习目标进行的测量和评价。课程考核一般采用形成性考核(测评)和终结性考试(测评)两种方式。通过制度明确考核的形式、适用对象、计算方法等。(五)教学检查与评价制度。制定《开放大学教学检查及评价制度》,确定教学检查的基本内容,教学检查的人员配备及条件,制定教学检查的设计、组织实施、教学检查的结果及反馈等工作流程和要求;确定教学评价的标准和主要内容,制定教学评价的组织实施、教学评价的工作要求和流程,教学评价结果的应用范畴等。

篇(2)

二完善职业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措施

1.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制定科学的教学管理制度

职业学校的领导、教师都必须摒弃陈旧的教学理念,接受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思维,要正确看待职业教育在中国的教育体制、社会中的作用,并制定科学的教学管理制度。第一,必须严格按照中国出台的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合理地安排教学计划以及教学内容,在进行教学计划安排的过程中,以实际操作能力为核心,加强对职业学生的理论知识培养,促使学生形成一种综合性的思维,即使面对没有操作过的内容,也可以通过其思维分析能力顺利解决问题。第二,对于教学管理制度需要进行及时的考核与更新。社会是不断发展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教学管理制度必须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进行相应的调整,防止其内容滞后于社会,使得在这种制度下培育的学生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步伐,甚至在毕业后被社会所淘汰。

2.革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

陈旧的教学方法不仅会影响教师教学的质量,而且会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抹杀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因此,职业学校必须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从中国的具体国情来看,进入职业学校学习的学生大多文化基础较差,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文化水平,并结合学生的学习进度,合理地进行教学内容的安排。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分组讨论、课题展示等方式进行,摒弃传统的教师单一陈述的教学方式,加强课堂中与学生的互动,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应仅局限于教材内容,而应结合实际生活,进一步对教材内容进行丰富。职业学生不同于初、高中生,其社会经验相对丰富,且毕业后直接面临着工作的压力,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更应结合实际工作,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资讯。

3.建立健全教学质量评估与检查制度

首先,对于教师来说,可以采用听课制度,了解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以及与学生互动的情况;还可以通过教师会议,教师之间就其各自的课程安排进行讨论,通过交流提出更好的教学安排;此外,还可以安排相关的教务管理人员对教师的教学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考核和考察,充分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其次,对学生来说,需要建立新型的考核制度。改变传统的考核制度,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热情以及学习的过程进行关注,综合性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并对学生进行更客观与全面的评价。

篇(3)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承担着向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的历史重任。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才国际化、现代化的迫切需求给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和新的命题。高校教学管理只有从传统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跟上时代的步伐,摒弃陈旧、吐故纳新,创建与时展相适应的新的管理制度,才能真正提高高校的教学管理水平,实现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现实目标。因此,研究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设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郭冬生著写的《大学教学管理制度论》一书,对大学教学管理制度故步自封的深层次问题进行了研究,探寻大学教学管理制度吐故纳新的路径,这对我们在实践中推进高校教学管理改革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一、我国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国高校教学管理制度改革与建设有了较大的进步,但是仍然存在着管理制度不完善的问题,从《大学教学管理制度论》这本书所做的调研成果来看,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其一,教学管理制度中的权利失衡现象。《大学教学管理制度论》一书中,作者花费了近半年的时间对五省市十五所高校的相关情况做了翔实细致的调研,运用访谈、问卷等方式对高校负责人、高校教师、专家进行深入调查。通过调研统计和资料、数据分析,作者对成书阶段的大学教学管理制度有了深刻了解,指出目前高校从属院系自力不足。高校对教学管理权力抓得过紧,这种集权制管理虽然在管理措施实施时方便统一开展,但随着高校招生不断扩容,学校依然采取集权制管理显然与本科教学管理的实际需求不符。高校从属院系的教学管理自不充分,很多问题也会随之凸显。针对这些情况,高校在大学教学管理的实践中,要改变集权制与一刀切的管理方式,要将一些管理权限合理、适度地下放,提升从属院系教学管理的自由度,提高管理效率。其二,教学管理制度中以“控制”为重心的现象。《大学教学管理制度论》指出,大学教学管理以“控制”为管理重心,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自力被削弱。这个问题集中体现在大学教学管理的规制过多,教师的教学自受限,影响其专业水平的发挥;大学生的自由学习空间被压缩,其学习主动性受到影响。比如高校设置的专业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学术领域,学生能否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能否在可以发挥自身所长的专业学习,不但取决于学生的选择能力,还取决于高校给予学生的选择空间。我国大部分高校,学生进入校园后在专业选择空间上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这是通过选修课也不能弥补的遗憾。因此,要解决这些问题,学校应从大学教学管理制度入手,充分保障大学生的学习自主EWONPUBLISHING阅读评论•权与教师的教学自。学校应跨越自缺失的大学教学管理制度鸿沟,采取有效措施给大学生和教师更多自由空间;改变大学教学管理制度僵化、机械、教条的现状,充分体现弹性学制的优势;参考《大学教学管理制度论》,采取针对性措施,切实改进大学教学管理制度,为教师和大学生创造良好“教”和“学”的环境。其三,教学管理制度中的平等性及服务性不足的现象。从目前我国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设和实施来看,以管理者为主导、管理者与学生地位不平等、教学支持服务不足等特点还较为突出。根据《大学教学管理制度论》的相关调研可知,一方面学生民主参与的程度不高,大学生民主参与的机制未真正建立起来。这种以管理者为中心的制度建设,影响了平等服务的制度属性,管理主体的管理行为难以被管理客体接纳,管理效能发挥的实效性不强。这体现为“管理者与师生之间管理契约的失衡直接导致了师生对管理活动参与意愿与参与度的降低”。另一方面,教学管理制度的服务性缺乏。管理具有二重性,它是管制与服务的统一体,但现行高校教学管理制度所体现的服务性相对不足。例如大部分高校在学习指导服务、学习资源(图书、实验)服务等方面做得还不够。平等性和服务性的不足,高校外部的现实要求和高校内部结构变化的不适应,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大学生个性和创造性的发展。因此,在大学教学管理制度构建过程中,我们要从管理体制的宏观层面入手,改善政府管理的集权性,在管理过程中充分尊重管理客体的个体需求,以增强内外因制度问题改变的内驱力。此外,我们还要改变强权式管理传统对教学管理走向的固化,淡化管理者的中心意识,以平等服务的教学管理理念激发教师与学生参与管理的意愿,从而提升管理客体对管理行为接受度,推进大学教学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

二、我国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构想

知识经济和市场经济呼唤新的教学管理制度以提高人才培养水平,目前我国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存在的缺陷制约了高校教学目标的实现。那么,如何突破现行体制的不足使之适应新时代的新要求?《大学教学管理制度论》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其一,提高院系教学管理的活力。院系对各具体专业、具体学科教学的情况最了解和熟悉。因此,高校教学管理体制要以院系的教学管理为本,学校要合理放权,促进院系管理效率的提升。高校在教学管理制度构建的过程中,应尽可能从教师、学生的发展需要以及学院教学管理的实际出发,适当放宽院系管理的权限。教学管理的整体重心要下放到院系,当然,重心下移不是单纯地强调放权,也不是主张削弱学校教务处(部)等部门的应有作用,而是让校级职能部门注意角色调整。高校应最大限度挖掘院系管理的潜力,激发院系教学管理的积极性、创造性,以低重心的权力下放促进院系教学管理的有效落实。其二,坚持人本理念。在具体实践中,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建设要以人本理念为制度建设的出发点。坚持人本理念就是在大学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的进程中,要以教师和学生为本,即制度的制定与落实要服务于管理客体。作者针对以往大学教学管理制度刚性化的问题,提出大学管理要尽可能达到刚柔并济的管理平衡。作者在书中指出,高校在改革和构建大学管理制度时,要尽可能落实人本教学理念,既要保障学生的学习自由,也要保障教师的教学自由。保障学生的学习自由体现在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给予学生学习选择的自由权。同时,高校制定的教学制度要尽可能弹性化,弹性化的教学制度能充分发挥“学分制”与“学年制”的优势,并避免二者的劣势。教学制度的弹性化还体现在为学生创设个性化的学习空间,通过自主学习、教学评价、学籍管理等制度的改革,帮助大学生实现学习自由。教师的教学自由保障则要从教学的自、教学的弹性、负面制度的减少等方面着手,促进教师教学自由的更好实现。其三,强化教学管理制度的服务性。教学管理制度的服务性是由高校教育的性质和功能决定的,同时也是市场体制下高校管理的必然要求。“管理就是服务”的命题在当前更凸显其时代意义。在具体实践中,高校要从教育沟通、资源使用、学习顾问、信息服务等服务制度的构建入手,做好相关管理制度的建设工作。例如,把全校各院系、各专业的教学计划和课程简介汇集成册,编成教学指导书或教学一览,并及时更新,便于学生了解和修习相关课程。高校教学管理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大学教学高效实施的关键要素。高校教学管理由多重的管理元素构成,包括观念层面、制度层面、实践层面的管理元素,而制度是多重管理元素的重要媒介,是实现大学教学管理效益的根本保障。《大学教学管理制度论》提出大学教学管理制度不能故步自封,要与时俱进地将院系、师生、服务作为制度的改革理念。同时,高校在大学教学管理实践中要降低管理重心,以制度的弹性化、平等化、服务化建设促使制度规则的实现。此外,大学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的环境建设也不容忽视,高校要在制度构建过程中保证院系管理的有效落实,拓展师生发展的自主空间,构建服务完善的高校教学管理创新机制。

作者:刘秋云 马红坤 单位:江西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

篇(4)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手段,对于食堂文化建设同样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东田中学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如《东田中学学校食堂炊事员管理办法》、《食堂工友工作细则》等完整的、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这些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对规范学生的行为,增强学生组织纪律观念,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保证了食堂就餐管理健康发展。

2.建设完善食堂膳食会。

包括由学校值日校委组成的学校膳委会和只有学生组成的学生膳委会。学校膳委会学校加强学生自我管理委员会建设,完善学生膳食委员会制度,发挥学生自我管理的作用,通过他们协助总务处开展学生食堂卫生自检、就餐管理等活动,建立学生问题反映渠道,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掌握学生对生活、管理、服务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对广大学生切身问题进行跟踪处理,并及时传达和解释,协助学校在学生食堂就餐管理。

3.全员参与,齐抓共管。

由于就餐人数多,工友人员少(近400个学生就餐,只有3个工友),学校建立了全员参与的管理办法。首先,把同一个班级的就餐学生安排在对应的就餐桌上,男女错开排列,一组6人,便于管理。第二,建立行政老师值日管理制度,三餐到食堂督促管理。第三,建立三扫两评的管理制度,食堂安排固定班级值日生三扫(早上、中午、晚上就餐后),各学生膳委会成员平时要指导、检查、督促各宿舍的卫生。对每天的卫生等方面进行评比,由值日校委和学生膳委会成员双线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通知学生整改。第四,把就餐管理一部分权力下放到学生膳委会当中,使就餐管理更有效、更民主。膳委会成员由责任心强、志愿加入者组成,推出组长一名和副组长若干名、膳委会成员若干名,主要有二年级学生和部分一年学生、协助值日校委做好平时的卫生检查、餐具排列等工作,不但减轻值日校委的工作压力,而且使管理更精细、到位。第五,学校总务处和食堂管理人员每月举行一次食堂管理反馈会,形成部门之间和管理者信息沟通有效机制。

二、精化管理,文明用餐

1.统一思想认识。

学生食堂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是开展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阵地,担负管理、服务、育人的重要责任,起到承接延伸课堂教育任务的作用。学校领导认识到“食风”的形成,会对学生学习生活和全面健康发展产生较大的制约、同化作用,要求全体行政干部和工友明确食堂的精神文明建设是整个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内容,必须统一思想认识,在全校上下形成合力。把工作立足点和着力点放在启动学生的基础文明建设上,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参与食堂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形成“我为食堂建设添光彩,人人参与食堂文化建设”的良好局面。要求全体教师对班级、就餐两头都要抓,相辅相成,使食堂成为思想教育、行为养成、学习生活咨询、心理辅导、校园文化建设等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阵地。

2.文化进食堂活动。

学生食堂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食堂是学生最放松、最能体现其思想道德水准的地方。学生在食堂表现如何,直接反映学生文明程度高低。为充分发挥食堂文化在学生成长成才中的育人功能,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文化品位,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学校就餐管理条例。

3.餐厅是我家。

每个人都爱自己的家,爱家的每个地方,食堂是学生的用餐地,通过一系列教育、指导,学生已经养成了文明用餐,珍惜粮食,餐具排列整齐,爱护公共财物的良好习惯,使食堂这个“家”成为学生精神栖息的港湾。此外,学校还利用墙壁张挂“米粒虽小君莫扔”、“餐厅是我家,清洁靠大家”、“学会吃饭,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发展”等内容的文化标语、名人警句、艺术作品等,为食堂文化氛围点缀出几分典雅。

4.加强培训,养成习惯。

东田中学的学生大都来自农村,虽然比较纯朴,但散漫、习惯养成较差。为此,学校每年新学期之初都会开展新生入学训练,使之更好地与初中学习生活衔接。入学训练内容之一就是学习《寄宿生就餐管理办法》。教会学生如何吃饭,如何把餐具清洗干净、排列整齐,通过这些过细的要求,餐具排列整齐美观,使人赏心悦目,形成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促进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篇(5)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一种以水平测试性质为主的地区性考试,这种考试制度由于面向全体、从全面发展的关阔视野分析师生的一系列情况。在教育教学管理中,能够有效的提高教学管理质量是现在教学的基本目的。可是新课改以后的教学质量却是低迷不镇。进行学业水平考试是不是,先阶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创新手法之一呢?

一、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的意义

1、有利于教学目标面向全体学生。由于水平测试,试题深度、广度是按教学大纲规定的学生在智育方面必须达到的标准确定的,相对于高考来说,会考起点低难度小,大部分学生经过努力是可以通过的。学业水平考试给大多考生提供了竞争机会和升学机会。而现行高考,在校际间教学条件、学生来源不一的情况下,以起点较高,难度较大的升学考试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和竞争目标,使教师盲目紧盯高考水平,只抓几个少数“尖子”;大部分学生文化基础没打好,就业基本技能没学会,在学校处于陪读地位,从而使普通教育陷入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怪圈。

2、有利于明确和严格普通高中的毕业标准,促进普通高中学校按照学分认定的规则客观、公正地认定学生学分,保证普通高中学生毕业资格认定的客观性、公正性和严肃性;同时高考对普通高中在智育方面的实际办学水平没有一个较高分辨率的衡量标准,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能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使中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使全体学生的智育质量得到如实反映。

3、有利于教学改革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发展的这一要求决定了中学教学改革必须按教育目的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使学生不仅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有适应社会的能力。实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则是目标参照性的考试,着眼点是考生的水平是否达到规定的标准,着重把达到水平的未达水平的考生区分开来,而对合格考生之间的差异只给了一般的注意,这样就使教师能够按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教学,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对基础知识进行全面的学习和训练,为进入社会打下牢固的基础。这对中学教学改革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仅从指导思想上给予了引导,而且为教师开展教改提供了宽松的氛围和足够的条件。

4、有利于调控普通高中的教育教学行为,使高中学校按照国家的课程标准组织和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纠正应试教育倾向,进而促进相关科目的课程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促进办学条件的改善和优化,促进高中内部和高中之间的均衡发展。在激烈的竞争中,中学出现了放松德育、体育,停止美育和劳动教育,智育也因分科片面畸形发展等与教育目的背道而驰的奇怪现象,中学教学脱离实际,脱离社会,学生知识残缺不全违背了基础教育乃“通识”教育的原则。而实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规定所设课程都要考,试题着重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覆盖而大,且是在较大范围内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阅卷,统一记分,考试成绩还作为升学与就业的重要依据,这就迫使学校与学生都不敢“偏科”,从而保证了教学大纲的贯彻执行和学生合理知识结构的形成,促进了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一、如何进行学业水平考试的管理

进行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的管理,首先,笔者认为管理应该面向国际化,实施信息科学引入考试;其次管理应该是一个公平公正的状态下进行的,必须在监督机构下进行学生的考评工作。

1、学业水平考试工作在省教育厅领导下,由省考试评价办公室统一组织实施和管理。

2、要与纪检监察部门沟通,将学业水平考试各项工作置于纪检监察部门和全社会的监督之下。

3、要统筹协调考试评价办公室、招生考试办公室和高中教研部门,分工协作、密切配合,明确职责,形成统一高效的工作运行机制。要充分发挥招生考试部门的组织经验和设备优势,加强考试管理;充分发挥高中教研部门专业研究优势,指导实验操作考查工作和学校考试命题。

4、健全规章制度。依照高考管理模式,明确工作任务、实施程序和管理要求。建立健全诚信、公示、监督、举报、抽测等制度,确立考试管理的长效机制,切实做到考试结果可信可用。

5、严格执行《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教育部第18号令),建立奖励和惩罚机制。

6、实行省、市、县(区)、校四级培训制度,对考试政策、考试管理、考务工作各项制度进行系统培训,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管理到位。

7、实行省、市、县(区)、校四级培训制度,对考试政策、考试管理、考务工作各项制度进行系统培训,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管理到位。

8、不得强制学生订用各种复习资料和套题,减轻学生学业和经济负担,维护正常教学秩序,保证学业水平考试效度和信度。

二、学业水平考试怎样为提高高中教学质量服务

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学校工作的核心,也是家长对教育评价的一个重要标准。

1、建立目标引领学生主动的发展

从生源入手,对新生的入校开始,根据学生的学校、班级、学生等三个层面构建统一的学生的考试目标档案。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在班主任、老师指导下确定三年发展的目标,这些目标制定在取得学生认同后,成为自身渴望达到的目标,并转化为自己发展的动力,使目标体系起到引领学生发展的作用。利用学业水平考试系统整体的对新生建立一个整套的评估体系,根据评估的结果进行对学生的安排与教学引导。

2、细化管理,使过程管理扎实有效

篇(6)

一、多元智能理论概述

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人们从脑科学、心理学、教育学的角度对人的智能进行深入分析后发现,人的智能不像传统教育观点,那样认为人的智能主要决定于智商测试,其实这种简单的智商测试只能测评人的数理逻辑思维与语言智能,而人的真正智能是多元的。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本质和任务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本质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本质与一般语文阅读的本质既有相同不同,它应该是教师指导小学生通过视线的扫描、筛选关键性的书面语言所表达的信息,结合自己头脑中己储备的信息进行连续性的思维活动,把书面语言所表达的信息还原为具有特定自然景物特征、蕴含的特定思想情感过程。简单的说一般语文阅读就是由“言”学的本质是教师指导小学生进行“言”、“意”的双向还原过程。正确认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本质意义有助于更好理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文教学的基本过程;也有助于进一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及有助于深入理解语文课文内容和丰富学生课外生活。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任务

基于上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本质认识,我们还必须弄清楚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本身所担当的任务。根据《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在阅读部分第一自然段指出:“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育的基本环节,它是识字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提高识字的质量,能力能够进行听说读的综合训练,提高听话、说话和作文的能力,能够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发展思维,提高认识,受到思想教育和美的熏陶。”大纲的第二自然段进一步说:“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利用多元智能理论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构想

把多元智能的教学理论方法作为一个比较具体的项目工程方案提出的目的,就是以便在一个地区、一个学校甚至一个班级进行实验,这样涉及面窄,易于取得各方面认同,可以迅速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多元智能工程的构想分为两个部分,即多元化理论指导和阅读活动实施策划。

(一)多元化理论指导

1.阅读思维的多元化

由传统教学观点的一元化到多元化是教学思维上的一项突破。这是参与人员必须首先确认的,即确认每个学生的智能都是多元的,现在的应试教学不利于开发学生右脑,全面调动他内在的积极性和自身的多元潜能。我们推行这套理论方法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使所有学生的各种智能在语文阅读过程中都能发掘出来,使得那些单元智商高的学生考得更好,而那些考差了的学生仍能充满信心;最后不仅是获得了学校语文阅读的课本知识,而且还获得了社会实践的能力。因为实际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是多元的,这样培养出来不同智能强项的多元人才都能符合社会需要。真正应正了“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观点。

2.阅读目标的多元化

基于多元教学理论认定学生智能的多元化,那么每个学生的个性、感悟、智能的展现兴趣偏好当然都不会完全一样,如果用统一的目标去套用本身就不合理,也不符合我们一贯强调的“因材施教”的观念。所以目标多元化的实质是对于不同的学生和他的智能强弱展现,应该赋予这门阅读课程中不同阶段的具体教学目标。”总之,教学大纲所要求的统一目标最终还是满足不了不同学生具有的多种智能强项所产生的强烈求知愿望,也很难满足学生在社会实践方面的需求。

3.阅读内容的多元化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是主要的,但除了教材与此配套的教学参考书、补充读物一般比较开放和灵活,允许教师在一定范围内作些选择。学生可以在教师指定的范围内进行选择,使选则的读物既符合教学目标同时又符合个人兴趣爱好以达到较好的阅读效果。此外,结合学生多元智能的强项,还可以根据教师指导或自行寻找适合自己感兴趣的多种课外读物,以及深入社会实践必须学习的那些专业读物。总之围绕小学语文阅读教材的多元化,内容丰富,学生有比较广阔的活动空间。

4.阅读方法的多元化

确立了学生自主精神后,还要掌握和拥有多种科学的方法,才能取得快速有效的教学成果。面对大量的参考教材和课外读物,学生还必须善于结合学习目标,择优而读,这样才能事半功倍。总之,学生必须掌握各种科学方法,随机而用,所以自主学习中拥有多元学习方法确对提高学习效果是极为重要的。

(二)阅读活动实施策划

要想让学生学好一门学科,首先就要让他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而枯燥单调的教学方法是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的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定要多动脑筋,根据上述多元化的理论与指导思想,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才能完成小学生阅读的教学任务。

1.小学阅读教学中视觉—空间关系智能、音乐—节奏智能的培养

开发学生的视觉—空间关系智能、音乐—节奏智能,有助于学生智能的发展。加德纳强调通过直觉学习的方式来开发学生的多种感官,以达到智能培养的目的。我们这些从事教育的人至今还没有充分认识到直觉学习对学生的真实影响与强大无比的力量。直觉学习是一种强大有力的学习,在许多情景中被证明是足够可靠的。

2. 小学阅读教学中身体——动觉智能的培养

现在的学生学习主动性较差,这有许多方面的原因,也与教师的教学行为有很大的关系。事实上,人的身心之间有着隐秘而复杂的联系,当心理能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转化为生理能量。如有的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多动、胆小、羞怯、紧张等,实际上是心理障碍的躯体化表现,如柔韧性差、灵敏性差、耐力差;反之,心理健康、思维活跃,表现在行动上则是动作敏捷、意志坚强,表现在行为上便是柔韧和富有耐力。因而现代心理学的研究发现,躯体是自我的一大重要资源,它拥有巨大的潜能可待挖掘。关于身体的理论已成为一个学科群。

3. 小学阅读教学中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的培养

篇(7)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6-0066-03

Abstract Take the student as this, focusing on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and to strengthen the innovative, high qua-lity innovative talents training mode reform, the modern university system construction, to promote faculty system and system innova-tion, give full play to teachers promote the reform of teaching mode,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undergraduate teaching.

Key words undergraduate teaching; teaching management; innovation

1 前言

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和学校教学内容的丰富,教学管理活动日益复杂,虽然许多人意识到教学管理的重要性并已采取行动进行加强教学管理、深化教学管理改革等方面的工作,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使得目前教W管理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重视教学过程,轻视管理环节,不注重教学管理的研究与探索。久而久之,就使得教学管理模式趋于单一化,教学方式趋于呆板、僵化。缺乏科学理论指导的管理模式,只会造成教学管理上的混乱无序、教学上的不思进取,难以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必须创新管理模式,解决与学校制度的衔接,适应现代大学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创新,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使管理制度更加人性化,减少“管”的作用,突出“服务”意识、宗旨意识。

2 教学管理过程控制

实行二级管理(院、系)、两级督导(院、系),教师、院系二级保障的机制,健全的组织机构,为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提供保证。教学管理过程控制如表1所示。

3 建立教学质量监控

做好质量监督工作,学院由主管本科教学院长、教学督导专家成员、本科教学指导委员等共同组成教学质量监控队伍。通过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教学质量评估标准,组织教学质量过程检查与监控,对教学实施系统管理。

教学过程监控

1)在每学期的初期、中期、末期进行检查。初期的检查,主要对教学准备情况进行检查,对课件、教案、教材、讲课、试卷、作业等进行抽查,对于不合格的会提出整改意见。所有课程和毕业设计有中期检查环节,督导专家组和学院教学评估工作组参与中期检查过程,对毕业设计的中期检查汇总并做分析报告。对于毕业设计(论文),教务处安排抽查工作,由分管教学的院长、系主任对所在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从任务书、外文翻译、设计方案、研究数据、论文重复度、论文格式等方面进行抽查,对于不合格的会提出整改意见。对于暑期的各类实习,带队教师于实习结束后提交实习工作报告,教学院长根据各类实习报告完成学院实习工作总结和分析报告。

2)日常教学管理监控、听课制度、学生意见反馈、实践课程的检查和教学经验交流等重要环节。学院设立教学评估专家工作组,均由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组成。教学评估专家工作成员全年对课堂教学、实验教学、毕业论文、期末考试试卷等各项教学活动进行检查考核,并将检查考核结果及时反馈给教务员教师,教务员教师汇总后提交主管教学院长,并提出具体的整改意见,及时调整和纠正各类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帮助教师弥补教学缺陷、完善教学技巧、提高教学水平。

3)每学期学院从各年级学生中聘任品学兼优者为“学生调研员”,他们每周将本年级或本专业教学中的情况,书面反馈给教务员教师,由教务员教师汇总调研结果,及时反馈给主管教学院长以便及时解决问题。

以上这些措施在全专业形成严格的质量保证制度。

教学结果监控 教学结果监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教学结果的监控包括考试方法、考场纪律、试卷评分、试卷分析和试卷存档等重要环节。考前各班班导师开展动员大会,严格考场纪律。课程设计、大作业、实习报告、毕业论文(毕业设计)、考卷等做好存档工作,教学评估专家工作成员随机检查和反馈意见。此外,学院对毕业生情况进行跟踪调查。

4 教学制度的建立

教授授课制度 学院专业基础课程均由学院副教授以上职称教授承担。要求规定的在岗教授必须具有一门课程以上的主讲教师资格,每年至少主讲一门不少于32学时的本科生课程。本专业教授还结合本学科的学术研究方向,为本科生开设学科前沿导论课程,如在大一完成新生研讨课的开设。

教学评价互动制度 教学评价互动制度是指由学院本科教学督导组专家、本科教学指导委员、学生组成的三方评价机制。学院本科教学督导组专家评价是指通过听课、座谈等手段对教师授课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本科教学指导委员指通过听课、教案检查等手段对教师授课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学生评价是指每个学生必须通过学校教务处本科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对所修课程的上课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三方评价结果通过教学系主任反馈给任课教师,以便任课教师进行改进,同时进行备案,作为教师绩效考核的依据。

教学事故认定处理制度 各种教学责任事故,特别是重大教学责任事故,不但影响教学质量和学校声誉,而且会对长期形成的优良校风、教风和学风产生破坏性作用。为加强教学管理,严肃教学纪律,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学院必须有教学责任事故制定文件,对教学责任事故的划分及范围、教学责任事故的报告及调查、教学责任事故的认定与处理做出详细规定。

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 重视本科毕业生的调查与跟踪体系建设。通过组织各地校友会、组织毕业生返校活动等措施,建立毕业生信息反馈与跟踪体系,定期掌握毕业生的动向,了解其工作生活的概况,调查其对本科生培养过程的建议和意见等。以此来完善现有的培养体系,直接为社会报务。重视毕业生的毕业去向,完善毕业生跟踪机制,扩大毕业生跟踪渠道。通过对用人单位走访、座谈、合作、交流等方式,随时掌握毕业生在用人单位的表现和发展情况,为及时调整培养计划、招生规模、招生专业方向提供依据。

5 总结

高等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社会提供高素质的人才。二级学院教学管理是一所大学的重要组织机构,是支撑学校的坚实骨架。在现代教学管理制度中,建立科学、完善及规范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及制度,才能保证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提高。要在教学管理中将过程管理和结果管理有机结合再一起,认识到教学环节对教学质量的影响,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管理制度的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篇(8)

一、引言

独立学院是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毕业论文是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以及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实践课程,也是体现办学理念和办学水平以及办学特色的重要指标,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以下简称珠江学院)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注重应用、彰显特色的办学理念,按照保证基础、强化实践、培养能力、提升素质的人才培养规格,强化实践教学,把毕业论文作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以及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实践环节,努力保障毕业论文的教学质量和育人效果。本文基于广东17所独立学院毕业论文质量保障的调查数据,以珠江学院为例,对独立学院毕业论文质量保障的影响因素与管理模式进行初步研究。

二、毕业论文质量保障的影响因素

1 指导教师因素。指导教师是影响毕业论文质量保障的主导因素。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总体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师资队伍数量不断上升,质量不断提高,基本满足了独立学院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但是,据调查,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年龄结构呈现“两头大、中间小”的状态,即主要由从公办高校退休的年龄偏大的教师和刚从大学毕业参加教学工作的年轻教师组成,而中年骨干教师所占比例较少;教师职称结构总体呈现“高职称教师少、低职称教师多”的现状,教师的职称层次有待提高。独立学院是教学型学院,教师需承担大量教学工作,而承担的科研项目和教学研究项目却很少,使得其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难以提高。另外,由于诸多原因,致使独立学院师资队伍相对不稳定,教师流动性大,阻碍了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从总体上看,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基本能够满足毕业论文教学的需要,但不少指导教师指导毕业论文的经验不足,指导方法有待改进,指导质量有待提高,指导责任心也有待增强,这些问题成为制约毕业论文质量保障的重要因素。

2 学生因素。学生是影响毕业论文质量保障的主体因素。毕业论文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学习方式的独立性和自由度,使得学生必须更加主动学习,切实强化主体意识,方可保证学习质量。从调查结果来看,独立学院学生除高考成绩与母体高校学生存在差距外,其能力、素质与母体高校学生相比却各有特点和优势,甚至有不少学生在个性和特长等方面还比母体高校学生表现突出,优于母体高校学生。独立学院的绝大多数本科学生对毕业论文的态度是端正的,认为这是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学习环节,是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但是,由于毕业论文课程教学与学生就业、考研、考公务员等在时间上存在冲突,也有极个别学生受急功近利、虚假浮躁风气影响,对毕业论文课程学习认识不足,疲于应付,甚至直接从网上抄袭或请“”代劳,违反学术道德,对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产生了负面影响,并影响了毕业论文教学质量及育人效果。

3 教学条件因素。教学条件是影响毕业论文质量保障的基础因素。毕业论文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以配套的实践教学条件为基础。然而,大多数独立学院办学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尤其是实验室、实验仪器设备、实践教学基地、图书资料、网络文献信息资源等还不能完全满足毕业论文教学的实际需要。同时,许多独立学院对毕业论文经费投入不足,成为制约提高毕业论文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当前,许多独立学院正处于发展战略转型期,在不断增加教学投入,逐步改善办学条件的同时,应更加注重改善实习、实验条件,更加注重实践教学,更加注重内涵发展,这必将推动独立学院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也为毕业论文教学质量保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 教学管理因素。教学管理是影响毕业论文质量保障的核心因素。毕业论文课程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只有强化其教学过程各环节的教学管理,教学质量方可得到有效保障。从调查结果来看,独立学院充分发挥毕业论文在培养应用型人才中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并把规范毕业论文教学管理作为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作为打造办学特色和创建品牌的重要内容,同时制定了毕业论文教学管理制度,促进了毕业论文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是,由于独立学院办学时间短,大多数独立学院没有形成规范的毕业论文管理制度,毕业论文选题、开题、指导、评阅、成绩评定、答辩、质量监控、诚信质量管理、优秀毕业论文评选标准等教学管理制度尚未建立健全,加之毕业论文教学管理经验还不足。这些问题成为了制约毕业论文质量保障的核心因素。

三、毕业论文质量保障的管理模式

1 坚持分类管理。坚持分类管理,是毕业论文质量保障的前提。毕业论文质量保障管理应当严格标准,统筹管理模式,以维护教学秩序和教学管理秩序,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同时,毕业论文质量保障管理应当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坚持分类管理,以调动各方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教学质量和育人效果。珠江学院实行以分类管理为前提的毕业论文教学管理模式改革,积极探索毕业论文质量保障的分类管理模式。一是同绕系、专业、指导教师、教学条件等因素,在学院统筹管理模式下。规范职能部门、系、指导教师的职责,充分发挥各系、指导教师在毕业论文教学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各方面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二是实施专业差别化管理模式。珠江学院鼓励各系根据专业特点,引导和鼓励各专业师生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自行制定毕业论文教学质量的标准,自行实施个性化的教学管理,自行规范质量评价的约束机制,以充分发挥师生的创造力和探索精神,保障毕业论文教学质量。三是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和引导各专业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兴趣以及就业方向开展毕业论文实践,以增强毕业论文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毕业论文教学效果,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促进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 加强规范管理。加强规范管理,是毕业论文质量保障的抓手。珠江学院按照毕业论文教学管理工作的特点,逐步构建毕业论文质量保障的长效机制。一是建章立制。制定了《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细则(试行)》《本科学生优秀毕业论文(设计)评选与奖励工作细则》和毕业论文教学工作计划以及中期检查等教学管理制度,明确了各学科专业毕业论文格式规范和质量标准,为系、指导教师和学生开展毕业论文教学工作提供制度平台。二是将毕业论文写作课程列入人才培养方案,以加强对学生毕业论文写作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切实提高学生毕业论文写作技能和水平。三是加强指导教师管理。珠江学院明确了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资格标准与工作职责,并坚持选拔有一定学术水平、责任心强的教师担任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同时,建立指导教师指导毕业论文培训制度。在毕业论文教学工作开始之前,由各系分别对指导教师进行统一培训,以提高指导教师的指导水平和质量。四是加强学生教育与管理。各系针对各年级学生毕业论文教学及教学管理实际,围绕学风和安全等主题,以专题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强化学生毕业论文教学期间的学生管理工作,确保毕业论文教学的正常秩序。

3 强化过程管理。强化过程管理,是毕业论文质量保障的关键。珠江学院针对毕业论文教学时间长的特点,将毕业论文教学管理工作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并围绕各个阶段的教学工作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管理措施,强化全过程管理。在前期阶段,主要是做好毕业论文教学工作计划、指导教师选拔与培训、选题与开题等工作。在中期阶段,主要是做好中期检查工作.重点检查指导教师指导情况、毕业论文教学进度完成情况、学生完成毕业论文工作的数量与质量情况以及毕业论文教学及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等。在后期阶段,主要是做好评阅、答辩、成绩评定、优秀论文评选、诚信评估、总结、归档等工作。珠江学院通过强化毕业论文教学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使毕业论文教学计划得到有效执行,教学各环节工作均得到有效落实,确保了按时按质完成毕业论文教学工作,保证了毕业论文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

篇(9)

实践教学一直是大学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大学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1~3]。尽管实践教学一直是各级部门、各种规划或方案中都要呼吁加强的环节或者方面。但这本身从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实践教学的问题一直以来都没有得到较好的解决。究其原因,各级各类管理人员在认识上存在的一些误区可能是实践教学管理存在问题的首要原因。认识不一致,就会导致行动力的分散,进而影响最终管理效果。我们提出了实践教学管理中可能存在的认识误区,并对其产生原因和导致的后果进行了分析,分别提出了解决的方案或思路。

1只要理论教学正常了,就完成了教学管理的任务

这种想法不仅体现在教学管理的主要负责人身上,也是社会上对高校教学管理的普遍认识。产生这种认识的原因有:①部分家长仅有高中以下学历,他们在求学过程决定了对于诸如实习、实训、课程设计等可能闻所未闻。②部分家长虽有大学求学经历,但是在求学期间,由于学校或者自身的原因,对实践教学也重视不够。③我们的“学而优则仕”的民族特性也造成了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一些重要考试比如考研、考公务员、资格考试等,基本上没有牵涉实践部分。教学管理的主要负责人一旦形成“不出事,过得去”的看法,那么其本上该单位的实践教学管理就会很难有所进步,而且相应的下级管理人员、普通教师和学生也会被动地认同这种看法。最终会形成上下应付实践教学的恶性循环。这种结果进而会强化社会对实践教学的负面认识,认为其真的不是很重要。这种看法的谬误之处在于:①和国家的要求相违背。教育部在“统筹推进实践育人各项工作”中明确要求“各高校要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分类制订实践教学标准,增加实践教学比重,确保人文社会科学类本科专业不少于总学分(学时)的15%、理工农医类本科专业不少于25%、高职高专类专业不少于50%,师范类学生教育实践不少于一个学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不少于半年”[2],实践教学的缺乏,只会造成高校培养的毕业生与社会需求距离越来越远。②和学校的投入相违背。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普通二本高校。其(实践教学课时费+实习经费)/理论教学课时费的比值约为1.2。也就是说实践教学的运行经费实际是高于理论教学的。这里还未包括实验耗材经费、实验设备维护费、实验室建设经费等固定投入。而一般应用型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比重都呈越来越大的趋势。所以,实践教学的管理不到位将导致教学投入的很大浪费。如要改变这种认识误区,各高校要对自教学管理主要负责人而下的所有管理人员明确提出实践教学管理方面的具体目标和要求。这样,才能将重视实践教学从文件推向实践,也才能真正提高办学效益。

2重视实践教学就是加大实践教学设备设施的经费投入

这种看法一般体现在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学校主要领导上面。实践教学设备、设施的投入是必要的。但是这并不是实践教学管理的全部。产生这种想法的原因之一是以不计效益地增加设备设施的投入来掩盖在管理上的偷懒,就像简单地认为满足其金钱上的需要就是对小孩的全部的爱一样。产生这种想法的第二个原因是各二级单位负责人乐见其成:既重视了实践教学,好做文章;又弄来了设施与设备;甚至极少数的还可以在其中谋点私利。在这种思路下,部分高校的实验室建设方面出现了轻论证、重购买、轻管理的两头轻,中间重的做法。造成了重复投入、设备设施闲置的情况。降低了学校的办学效益。要纠正这种想法,一方面要重视设备设施投入的论证和管理工作。要以未来教学需求和已有满足情况做依据做好论证工作。设备购入后,对其所产生的实验人时数数据等一定要有相应的考核。另一方面,还要注意实践教学管理人才的培养,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和方法的构建。

3有没有实践教学管理系统对实践教学的管理差别不大

这种看法主要体现在实践教学管理人员上面。产生这种看法的主要原因如下:①相关人员对实践教学管理系统不太了解,不知道有哪些实践教学管理系统,可以提供哪些功能。②管理人员自己并没有一套明确的、可行的对实践教学进行规范化管理的思路。又由于实践教学管理的复杂性,所以认为目前自己的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是正常的,认为大家都差不多。③由于对实践教学管理系统的不了解,怕增加更多的复杂性,所以不愿意使用实践教学管理系统。这种看法的谬误之处在于:①如前所述,实践教学的投入很大,原有管理手段粗放,而一个合适的实践教学管理系统实际上是一套合适的实践教学管理的规则和流程,它可以使实践教学的管理变得精细化和规范化,这无疑会既节省资源,提高效益,而且还可以提高管理的公平性。②实践教学的管理最难的地方在于,由于实践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复杂性、突变性,所以实践教学的监管是最难的。因此可以网络化管理较好地解决实践教学的监管难的问题。我校委托湖南青华教育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所开发的实践教学管理系统,包括了供一般老师使用的WEB版和供教务管理人员使用的桌面版。系统包括了实习教学管理(培养方案管理、实习任务管理和经费预算、实习计划管理、实习借款报账、实习检查),实验教学管理(实验教学任务管理、实验排课调课、实验检查、实验工作量人时数计算),实验室管理(实验项目管理、实验耗材管理、教育部实验室统计数据上报等),毕业设计管理(毕业设计选题、毕业设计成绩上报等)等功能。该系统一方面实现了实践教学管理各主要方面的管理流程,另一方面,有效地解决了实践教学监管困难的问题。通过实践教学督导和评价政策的配合,目前,我校实践教学管理借助于软件管理系统已逐步走上规范化、精细化的管理之路。

4课程设计(学年论文)等不是主要的实践教学环节

这种看法主要体现在一般教学管理人员和普通老师的身上。产生这种看法的主要原因有:①课程设计(学年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相对于外出实习一般没有经费或者经费较少,而相对于实验而言,又没有相对具体的实验原理和步骤。所以教学人员都可能不是很清楚该如何做。②这些内容应该达到什么标准、如何督查,相应管理人员心里不太清楚。③由于场地或者设备有限,而专业人数较多,且安排时间比较集中,所以实际的教学安排有困难。以上原因造成忽视课程设计(学年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的后果。而这种忽视则造成了课程设计(学年论文)在很多高校成了实践教学管理的薄弱环节。比如,有的高校这类工作了最低只给到4课时/班/周(我校是24课时/班/周)。有的指导老师一周可以带4~5个班的课程设计(学年论文)。有的课程设计(学年论文)的教学安排地点基本在图书馆、学生寝室等。部分学校的课程设计(学年论文)的教学基本形式就是布置任务,批改学生课程设计报告,给出成绩,彻底的将全日制教学变成了“函授”教学,其中就有意或者无意的省略了对学生的指导这一主要任务。这种认知的谬误在于:①一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实践教学环节中,课程设计(学年论文)是校内实践的主要内容,其学分一般都超过外出实习和校内实验。②对于专业教学,要达到“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的目的,就目前而言,领进门的工具只能是课程设计(学年论文)等整周实践环节。原因是当前大多数的生产实习很难做到顶岗实习,因而难以承担“领进门”的任务。而实验等实践教学环节由于其缺乏应有的系统性,也难以承担此任务。唯有课程设计(学年论文)和毕业设计(论文)是综合性的,专业性的训练,学生可藉由这些环节来领悟本专业的工作内容和要求,从而迈入专业之门。③没有较好的课程设计(学年论文)的训练,会造成最后的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环节难以展开,教学效果很差。实际上课程设计(学年论文)是大多数普通高校实践教学管理的薄弱环节,各高校要在解决其所需设施设备、具体如何规划和展开教学、如何评价学生和老师在期间所作的工作等各方面进行思考以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

5现有实践教学管理制度是公平合理的

持这种看法的往往是教学管理中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产生的主要原因有:①根据以往经验类比理论教学,认为其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也是基本合理的。②以“很难有绝对的合理”为借口,不愿意费神思考该类问题。③公平合理牵涉到很多既得利益者的切身利益,阻力很大。④管理手段粗放,精细化程度不够,难以提供公平合理管理的依据。这种看法的谬误之处在于:①理论教学的管理是成熟的,长期下来形成了一套基本公平合理的管理制度。但是实践教学则由于管理过程中变化因素较多,因此有很多管理制度是粗放的,缺乏公平性考量。②实践教学管理中的不公平会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结果,最终造成管理越来越困难越来越混乱。例如,课程设计安排在学生宿舍分散做和安排在教室或者实验室集中做,课时是一样的,那么有些老师就会尽量的安排学生在宿舍做课程设计。假设课程设计一次带一个班工作量是20,一次带五个班是100,那么有些老师就会以老师缺乏等各种理由能多带就多带,即所谓的“一只羊是看,五只羊也是看”。学生做毕业设计,在校内做和在校外做,老师指导不指导,课时都相同,结果就会造成有的指导老师对学生是否返校做毕业设计根本不关心,认为不回来更省事。实习过程中,实习任务安排的多和少,课时和经费是一样的,会造成部分指导教师尽量的少安排实习内容,既能顺利地挣课时,又可能节省经费,方便自己从中牟利。诸如此类的问题,造成的结果是实践教学效果好不好全凭指导教师的良心,最后就是“傻人”越来越少,学校和学生越来越吃亏。③实践教学管理中出现经费管理问题,基本都是由这些不公平或者不合理的制度引起的。有些学院领导认为某些实习,照某种做法,不需要这么多经费,于是就截留下来了。有些学院领导,认为某些学年论文或者课程设计老师没有付出那么多努力,不应该给那么多课时,所以大量课时费就截留下来了,这样就形成了小金库,相关人员越来越“滋润”,进而让那些坚持原则的学院领导既没有所谓的好处,又要背负很大的舆论压力。解决实践教学管理中的公平合理性问题应结合政策、手段等各种措施。我校首先采用了实践教学管理系统,获得了各个实验、实习具体如何开展的精细的数据,为经费和课时做到“按劳分配”提供了依据。其次采取了督导加评价相结合的实践教学监管办法,再加上合理的资金和课时分配政策,使得我校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正逐步向公平合理性方向迈进。

6结语

实践教学在高校教学中会越来越重要,其投入也会越来越大,如何提高办学效益?首先就要统一认识。我们给出了实践教学管理中可能存在的主要的认识误区,还有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在文中并未提及,而且认识误区也会根据所在学校不同,学校所在的不同层次而又有所不同。但是所有学校在统一认识,集中力量对实践教学进行精细化、规范化管理,管理制度上注重合理性、公平性,以提高学校办学效益的目标是一致的。

作者:向华政 曹格瑞 单位:湖南工业大学

参考文献:

篇(10)

一、高校教学管理面临的困境

在各地方高校的努力下,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开展顺利,学生对教学管理工作的评价越来越高,满意度逐年提升,教师教学纪律性好,教研活动的知晓度提高,但是总体看来,高校的教学管理仍然面临着三大困境。

1.困境一:理念意识落后

作为兼具教学性和管理性功能的教学管理工作,实际的工作人员理念意识却是相当落后,高校教学管理面临着巨大的理念意识落后困境。从表现来看:一是教学管理队伍的思想理念落后,他们更多的出于完成工作的角度,来开展日常教学管理工作,没有真正的进行工作创新,对学生、教师的关心程度不够,主动性非常低;二是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意识不足,更多的学生工作归结到完成学业,修够学分,拿到学位证和毕业证,没有更多的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多为学生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各类竞赛活动;三是学生、教师的参与意识不足,学生和很多教学老师都认为,教学管理工作与自身无关,只是教务老师的任务,自己没有必要关心,因此在实际的操作中,他们很少主动的关心教学管理质量和进度,没有督促或者检验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四是教学管理的创新意识不足,随着教学管理的复杂程度加深,任务变重,单一的教学管理计划,实在无法满足教学管理的实际需要,将使教学管理变得十分僵化[2]。

2.困境二:教学管理考核过于片面

实际运行的高校教学管理工作考核体系,对于学生而言是完成专业课期末论文、或者参加考试,对平时的学习态度、出勤率、表现没有考核;对教师而言,期末考核是是否完成教学任务,是否发表规定数量的论文,是否完成既定的课题,没有就实际教学课程的考核;对于教学管理工作者而言,是否按时出勤,是否完成既定任务,就是全部的考核标准。显然,这些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考核体系是非常片面的,并不能够科学的对教学管理的各项内容进行系统的评估,反而会阻碍学生、教师的创造性发挥,培养出的人才也是模块化的,形式化的[3]。

3.困境三:教学管理形式单一

在实际的教学管理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使用的管理方法非常单一,即利用教学管理系统来完成管理工作,每个学生按照学籍信息进行管理,每个老师按照账号对应进行管理。在社会发展的带动下,需要更加丰富的教学管理形式来满足日益扩大的教学管理工作需求,需要更加完善的教学管理系统设备、网络服务、硬件设施,让更加优秀的员工投身到教学管理工作中。教学管理手段的单一,将让学校的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放缓,学生的学习空间被局限。

二、实现高校教学管理制度优化的必要性

在高校的教学管理中,制度优化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表现一:有助于教学活动高效开展

教学管理制度的优化,将有助于开展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就能够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助力。事务性的教学管理,能够让教学工作的组织实施、监督完成更加高效,让制定的教学管理策略更加符合实际工作需要。让更多优秀的教学管理工作人员投身到一线工作中,并熟练地掌握业务工作流程,组织教学力量、开展教学工作,完成教学管理目标[4]。

2.表现二:有助于专业人才培养

在高校开展教学管理工作的人员中,一些是因为机制原因,无法接受很好的业务培训,进行工作软硬件的升级换代,造成教学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不足以满足全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需要,特别是在急需人才的工作岗位,无法通过特定的办法来引进优秀人才。因此高校教学管理机制的优化,将更加有利于培养专业人才。在高校教学管理机制的助力下,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将得到很大的提升,在开展学生和教务工作的时候,能够从学生需求出发,采取符合学生特点的工作办法,以人为本,更好地开展教学管理工作。

3.表现三:有助于提高实际工作效率

板块结构束缚下的高校教学管理机制,不仅让一些想要有所突破、创新的工作人员,有力无处使,不知道怎样改善教学管理质量,还让复杂、繁琐、重复的教学管理工作,压垮每个教学工作者的工作信心,很多人形成了工作拖延症,不好好为学生服务,在考核中也没有将工作质量和实际工作绩效挂钩。因此实现了高校教学管理机制的优化,将能够带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在提高工作效率上着手,得到更好的工作收益。认真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能,为学生、老师服好务[5]。

三、建立健全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对策建议

加强高校教学管理机制的创新,采取积极高效的措施,将是学生、老师、工作人员的共同需求。从具体措施来看,本文认为应该有以下五个重要构成部分。

1.以明确的管理职责倒逼教学管理观念的转变

实现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观念转变,形成老师、学生、工作人员的意识提升长效机制,最主要的是要实现教学管理的职责明确化发展。首先,针对学校的领导管理层,要让他们意识到教学管理观念转变的重要性,要在全校的重大战略决策、规划中,体现先进的教学管理思维理念,让高校领导层来分管教学管理工作,承担起提升全校教?W管理质量的领导责任;其次,要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虽然是教学管理工作的服务对象,但是依然要对教学管理提供参考建议,要倒逼老师进行制度优化,解决实际教学管理中的多项难题;再次,要提高教学老师的参与积极性,在操作教学管理系统中,遇到问题了,要及时向技术部门反映,让技术部门及时进行更新和优化;最后,要明确一线教学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让教学管理效果评估成为其工资绩效考核的一部分,倒逼其进行理念提升[6]。

2.以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为保障

从学校的管理制度建设现状来看,缺乏了教学管理制度的出台,因此必须做出改变,以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来保障教学管理工作的优化开展。一是要在制度制定之前,对全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开展现状进行摸排,对教学的方法、内容、质量,对学生的学习、社会实践等进行分析,形成分析报告,从分析报告中明确出教学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二是对全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开展现状开展调查,从学校的教学处、各学院的教务科入手,对平时开展教学管理的情况、问题进行搜集;三是建立起学校教学管理工作意见反馈渠道,提供学生、老师、一线工作人员反馈意见的平台;四是以提升教学管理质量为目标,建立起可供推行的教学管理制度,以制度来保障实际的教学管理工作开展。

3.以日常的管理和服务提升教学管理质量

教学管理工作覆盖了所有的办学过程,需要相关工作人员从平日的工作出发,一点一滴的服务好学生和老师,不断提升教学管理的质量。一是要开展精细化的教学管理,在解答学生疑难问题时,更加细心,在为老师提供服务时,更加全面;二是要采取更人性化的办事方法,从全局的角度出发,在遵守学校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的前提下,灵活的处理遇到的问题。

4.以优质的教师队伍为支撑

上一篇: 说课设计 下一篇: 经济师专业技术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