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生活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16 15:25:1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品德与生活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品德与生活论文

篇(1)

二、借助功能因材施教

作为老师都知道,要想提高整个班级的教学质量就应该进行因材施教个别化教学。个别化教学要求根据个别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学习速度和学习风格等个人特点来安排教学,于是就有许多不同的教学计划,这就加大了教师在教学管理上的难度。就学习进度而言,需要对学生小组或个人安排不同的学习时间,完成不重复的测验等。有了CMI,计算机就成了教学管理的好帮手。通过将教学内容分解成许多教学单元,将知识分解成许多相关的知识点,计算机形象生动地逐步讲解演示,边讲边练,逐步展开,逐步深入。在教学过程中,计算机进行分析、与学生对话、交互得知学生什么地方不明白,设法多举一些例子,讲得更详细、更透彻。即使在实行集体同步教学的情况下,计算机在教学管理方面仍是大有作为的。

篇(2)

二、在角色扮演中对学生进行价值引导

品德课的真正意义,是通过课程把学生引导、教育成有思想、有能力、德才兼备、健康向上、对社会有用的人。课程虽然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但并不是儿童生活的简单翻版,课程的教育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帮助,用他们经历的生活情景,锤炼成有意义的教育内容引导教育他们。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受家庭、学校、社会多方面影响的。其中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为了使学生对社会有比较全面、客观的认识。在教学中要真实反映社会。为了让学生对社会有更深刻的认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使学生向生活“取样”,从中引出相应的情绪反应和行为,扮演生活中的角色,让学生阅读文本的基础上,通过已有的经验,再现生活中的某个行为片断,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从而获得属于他们自己的真实感悟,促使学生品德向健康、善良、正直去发展。在教学中,以课堂为线,学生的生活为点,用课堂这条线把学生生活的各个点连在一起,引导学生进行“模拟”生活,让品德课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点、线的结合使学生获得了新的感悟受到教育,得到了升华,达到了教学目的。如教学《遵守交通规则》,可以在校园内模拟人行横道和红绿灯的场景,让学生“真实”地体验应该如何遵守交通规则,怎样才是真正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也可让学生在周五放学回家时以小记者的身份采访一下送自己回家的司机,这就要求以小组的形式有提问的,有记录的,提的问题一定要有价值。

三、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不断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学生的生活是最丰富的教学素材。课堂上和教材上的教学素材毕竟是有限的,而且教材的内容有的对农村孩子来说有一定的距离。因此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删减。而所有的这些都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应该找到最接近学生生活的那个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围绕整合后的内容搜集整理资料。把综合实践活动课拓展到学生生活的各个层面,使其成为学生参加社会活动、深入社会生活的原动力。如在《独具魅力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根据教材要求除了让学生了解一些简单的京剧知识,使学生初步感悟到国粹京剧是中国人独特的精神文化的精华,领略中华文化的风采和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外,还可以结合本地区的特色,引导学生对当地独具魅力的文化现象进行搜集整理。比如东北二人转、东北皮影戏以及当地的丧葬、婚俗和一些传统节日的习俗,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篇(3)

素质教育强调小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文化课不再是学习的唯一重点,高分数不再是学习的唯一目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及时转变思想,调整心态,引导学生体验学习过程,在自然而然的状态下形成健康的学习动机。在生活实践中将抽象的品德知识具体化是品德教育生活化的价值所在。知识源于生活,将思想道德教育渗透到日常生活中,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可以有效加强学生对良好思想品德的理解,端正小学生的价值观。结合小学生善于模仿的年龄特点,他们会在理解的基础上对生活中一些正义的行为进行模仿,使知识行动化,并以实际行动号召更多的同龄学生行动起来,正面扩散品德教育生活化的实际效应。教师应该及时了解品德教育生活化实施的规范性与科学性,把德育知识点渗透到实际生活情境之中,通过实践性任务培养学生孝敬父母、尊重长辈、勇往直前、团结友爱的道德品质,美化学生心理与人格。所以,品德教育生活化会是小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笔宝贵财富。

二、小学品德教育生活化的实施策略

品德教育生活化与小学阶段的学习特点相吻合,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从生活中的细节中改变自己。结合自身实际教学经验,笔者认为,为实现小学生品德教育的实效性与科学性,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出发。

(一)注重生活实践,感悟德育精髓

大量的知识点共同构成了生活这一巨大的集合,对生活的留心感悟是学生德育提升的重要途径。品德教育的生活化设计,强调生活实践操作,让小学生全面参与到生活实践之中,在实践操作中把握与学习德育知识点,加速学生对知识的感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此同时,品德教育生活化符合国家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为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质量的要求,必须加强对小学生的品德教育。相较于课堂类教学,此种教学方式更加灵活,便于学生在人性化的学习模式中拉近与德育知识点的距离。例如,教师应鼓励学生多关注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及时帮助老人抬水、洗衣服、打扫卫生,与老人聊天。灵活地把可操作性强的活动作为每周末的实践类作业。让学生用日记的方式自行记录所做所感并上交教师审核。对表现出色的学生给予高度的表扬,并提供一些奖励,调动学生做好人好事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持续的实践活动中找到认同感,拥有一颗柔软的内心,对自己多一份责任,对社会多一份关爱。

(二)教师积极引导,端正学生思想

教师应该立足实际教学经验,强调优秀品德对人生的重要意义,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实践。强调品德教育的生活化是一种最为有效的品德教育形式,因为很多品德知识点都是来自于我们的日常生活,那么就需要回归到生活之中,让小学生切身去体会小学品德教育的魅力所在。例如教师应利用空闲的时间与小学生交谈,也可利用班会时间,对社会性的热点问题、道德问题展开讨论,并制作成经典案例来供学生欣赏。在班会中,为强化品德教育效果,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实现品德教育。比如在引入春晚小品《扶不扶》作为一个教学资源时,教师以“扶不扶”作为班会讨论的重要话题,让学生观看小品,在小品中感悟人性。然后,教师向学生提问,以引导学生的思维。“同学们,如果你在路上遇到一个老奶奶跌倒在地,你会不会帮忙把她扶起来?”有位同学当场回答“会”,教师对此竖起了大拇指,全班爆发热烈的掌声。所以,教师应该鼓励小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并积极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选择。在此过程中,有效端正小学生的价值取向,对小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产生积极影响。

(三)重视家庭教育,营造健康氛围

篇(4)

1997年,__老师怀着激动、喜悦、憧憬走上了小学的三尺讲台。转眼间,她已经在这块土地上耕耘了十年。回顾短暂的工作历程,她痴心于教育事业,热心于品德教学研究,精心于班级管理,始终无悔于当初的选择,坚信教师工作平凡而又崇高,艰辛而又充满乐趣。面对孩子们的期盼,她努力学习,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在教育这块园地乐此不疲地求索。

师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因为这种爱是无私奉献的爱,是不求回报的爱。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是爱的艺术家,让学生在爱的海洋中成长。她满怀激情地写下:站在学生幸福的立场上,让学生自由地生长,作为她的座右铭。十年来,她热爱教育事业,对工作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处处以身作则,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她总是经常深入学生中间,与学生打成一片,走进孩子们的心灵,摸清每个孩子的脾性,在孩子的喜怒哀乐中把握学生的思想发展动态,因事因人施以关怀帮助,给予教育引导,在密切的接触中,和班上的同学建立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她总是以朋友的身份对待学生,以期待鼓励的眼光赏识学生,以渊博的知识引领学生,以健康的人格影响学生。她先后获得镇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辅导员、优>!

工作以来,她一直以饱满的热情投身于教学改革之中。为了改进工作,她请名师,求教于身边的同事。为了提高自身素质,她坚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收集最新教改信息。叶圣陶、陶行知、魏书生等人的专著,她常常阅读,反复揣摩。在课堂教学中,她强化学法指导、自主探究;注重优化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媒体最佳功效。她的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所需、师生互动、充满人性的课堂。她对学生充满仁爱之心,对学生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般呵护、欣赏和宽容;她追求真实有效互动生长的教学课堂,善于营造一种生动的教学情境,一种平等的对话情境,尊重学生的经验和个性理解,凭借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社会阅历感染影响学生;她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展示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多年的不懈追求,使她的课堂日臻完美,学生爱上她的课堂。她曾获__市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比武《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一等奖、__市《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教学一等奖、__市第二届青年教师育花奖竞赛《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二等奖,2006年,她被授予__市首批教坛新秀,2007年,她又被授予__市第四批教坛新秀。

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学习。她先后参加小学教育大专和本科函授学习。为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她的书桌上就多了些教育教学专著和杂志,如《小学德育》《小学教学参考》《辅导员》等。读读、摘摘,博采他山石,琢为自家玉。她在学习管理经验中创新工作思路;她在解读课改案例中增强教改信心;她在追踪名师成长足迹中激发工作热情……学习给她激情,给她营养,使她执着,促使她渐渐走上一条幸福之路。平时,她还常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听课,听讲座,学写论文,取他人之长,补已之短。正所谓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论文《教育是一种榜样》发表于《少先队研究》、《无痕的教育》发表于《少先队活动》、《活化古诗文教学》发表于《__教育》、《纹丝不动一词教学》发表于《__教研》《创新作文的分步教学》发表于《小学教学参考》;课件《》《国庆风景线》获__市二等奖;论文《让孩子有话可说》《让自信伴随孩子的成长》等在全国、省和__市、__市评比中获奖;指导学生多篇习作发表于《作文报》、《__日报》报刊杂志。

__老师就是这样一位在平凡的岗位上,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勤奋耕耘、孜孜不倦、勇攀高峰的好老师。她在教育这块土地上播种希望,播洒青春,她的青春在进取中闪光……

篇(5)

在这里,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老师,是他在百忙之中悉心、耐心的指导,才使得我的毕业论文能够顺利完成。在论文写作过程中,从选题、提纲拟定及文章的撰写、修改,恩师都花费了大量的宝贵时间和精力。若本文能够发挥一定得参考作用,那必然是他精心指导的结果。恩师渊博的学识不断开拓我的视野,提高了我的写作能力。他高尚的品德是我学习的楷模,他严谨治学的态度,认真负责的精神,对专业的热爱都将使我受益终身。

其次,感谢**教授、**副教授、**教授、**老师、**老师等旅游管理专业各位老师以及山西省旅游局的***先生的谆谆教诲,感谢他们平时的严格要求,为我完成毕业论文打下了扎实的专业基础。我愿向旅游管理学院的全体老师致以最真诚的谢意。

篇(6)

一、总体思路

本年度,品德学科重点做好区域整体发展的谋篇布局工作、学科中心组建设工作、教师队伍情况调研工作、教材研究分类指导工作、学科基地建设工作、课题研究工作等。围绕教研室工作的总体部署,确立深化课改,服务课改,以课改推动各项工作展开的总体工作思路,建立“培训、实施、研究”一体化的工作机制,采取“分层推进、分类指导、重点突破、整体提高”的工作策略,充分发挥品德学科研究、指导、服务的工作职能,努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

二、重点工作

(一)做好全市品德学科谋篇布局工作

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市品德学科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得到了较好的发展:课程地位逐步确立,陈旧观念不断转变,教研方式突显创新,教师研究水平得到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明显提高,学科课程的发展受到了普遍的关注和认可。与此同时,品德学科发展也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如: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教材研究实效的问题,学科在区域内整体发展的问题等。通过对多年来品德学科发展状况的分析与研究,学科中心组一致认为,要抓住全市“十一五”期间教育发展的契机,着眼于学科长远、可持续的发展,进一步做好全市品德学科谋篇布局的工作。

(二)做好全市品德学科中心组建设工作

全市品德学科中心组成员不断加强学习和研究,在实践中提高了自身的学科素养。我们一致认为,中心组成员能力的增强将大大促进学科的发展。为此,本年度将进一步思考学科中心组建设问题。要求中心组成员主动学习理论知识,主动参加学校调研,主动进行教学实践,主动领衔课题研究,主动承担学术沙龙的主持工作,积极撰写能指导实践的论文。坚持中心组每二周一次的集体活动,将研究水平的提高作为衡量中心组成员工作情况的重要指标。积极吸引教学一线有突出成绩的优秀教师充实到中心组队伍中来。

(三)做好全市品德学科教师队伍情况的调研工作

目前,全市品德学科教师队伍主要呈现不稳定、专业化弱的状态。为此,本年度,我们将开展全市品德学科教师队伍情况大型调研工作。采用问卷、访谈、分片分区研讨等形式掌握学科教师队伍现状,并认真分析完成调研报告,由此思考改善队伍建设中存在问题的有效策略。

(四)做好品德教材研究分类指导工作

品德学科教材分主题呈螺旋上升的形态展现给师生。通过多年的实践研究,我们发现,对于教材的钻研存在很大的空间。同时,由于目前任课教师多为兼职,导致了对教材研究深度和广度的局限,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为此,我们认为做好品德教材研究分类指导工作十分必要。本年度,我们将在广泛开展调研的基础上,集中中心组力量,对教材进行更为合理的整合。首先将十二册教材进行重组,按内容重点进行分类,结合课程标准要求和本市实际情况提出各主题单元目标,每专题至少由三名教师进行课堂呈现,并将优秀教学方案整理成册,建设品德学科教学资源库,在次基础上探索教学方式的革新和评价标准。从而逐步完善本市品德学科从目标-内容-方式-评价的完整的、可行的课程体系。

(五)做好品德学科基地建设工作

目前,全市品德学科有2所基地学校,他们分别开展基地学校研讨活动,发挥了引领和辐射作用。但仅有这2所基地学校是不够的。本年度,我们要求辖市区教研员在本辖区内确定2所学科发展情况较好的学校为区级学科教研基地。由基地学校带动区域学科发展。要求所有基地学校在组织管理、教学实践、教学研究、发展绩效等方面成为表率。

(六)做好品德学科年会论文评比工作

二年一度的年会将在十二月召开。在此之前,我们将做好年会论文的评比工作。本次论文评比将采取匿名评选的方式,杜绝搞地区平衡的不良做法,努力做到公平、公正,确保论文质量,促进广大教师研究水平的提高。

(七)做好品德学科课题研究工作

篇(7)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043-01

思想品德是初中学生学习的重要学科,更是初中学生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对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取决于课堂教学的模式,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劣,影响着孩子们未来的发展。完美的课堂教学应该是科学性加艺术性的完美结合。开放式课堂教学应是创设情境的开放,自主探究的开放,合作学习的开放,教法与学法的开放,思维的开放,课前的开放,课上的开放,课后的开放等。然而,在新时期的教学中如何进行思想品德课的开放式教学呢?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谈几点认识与大家分享。

1.开放教学内容,加强思想品德课与生活的联系,不断丰富、充实和完善教材

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教育的起点,学生的生活是教育的背景,强调在生活中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知识的更新使仅局限于课本内容的教学再也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因此,在开放式思想政治教学中,必须采取多种措施开放教学内容,让学生尽可能地学到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信息,参与更多的社会实践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解放思想,打破教材的束缚,封闭的学科知识体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学内容可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扩展或删减,也可重新组合教学内容,教材上学生都知道的东西,可以把课时缩短,大量增加活动与实践内容,突出以问题为中心的活动课,强调课堂内容的新颖化。在教学中,教师可将最新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知识传递给学生,不断U大学生的视野,不断用新知识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同时,课堂内容要向学生的生活实际、生活经验开放,设计的内容要有针对性、实效性。如八年级《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一节完全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生活经验去开放教学内容,并且要努力做到课内向课外的扩展和延伸,使课内外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教学内容的开放,加强了思想品德课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提供主动发展的时间、空间,在这样的良好氛围中,优等生的才能得到发挥,中等生的能力得到锻炼,后等生也可以得到帮助和提高。

2.开放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教学

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教师要通过各种有趣形式激发学生带着已学过的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与探究。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课堂活动的设计。课堂活动教师不必过多干预,除对活动设计适当地加以指点外,整个过程均要由学生自己去组织、自己查阅资料自己开展活动。学生通过辩论会、报告会、模拟法庭、知识擂台,说事实谈体会,尽情表现个性,展示个性才能。除此以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兴趣小组活动,组织他们举办时政演讲会、社会实践评论等,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逐步养成关心社会、关注国家大事的良好习惯,学到许多新知识,获得新信息。其次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社会调查,让他们深入到农村、工厂采访真人真事,了解实际情况。当学生收集到一些材料后,教师可指导他们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观察社会现象、分析社会问题,支持他们写出有价值的社会调查报告,教师要允许学生对同一问题有多种见解和不同意见,激发他们认识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如,在学习"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一内容时,组织学生对周边的环境、人口、资源问题进行了调查。在深入实践活动之前,就调查的目的、内容、方法等做了专题详细讲解,对环境、人口、资源问题与生产生活的关系等知识进行了认真辅导。由于学生具有了相应的必备的调查知识,他们就能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获得生动、鲜活的第一手材料,再把书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感受更深。于是他们就能写出质量较高的调查报告和小论文。这些小论文的字里行间渗透着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感,不仅提高了思想觉悟,同时也检验了运用知识的能力。

3.开放教学手段,不断提高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效益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手段日益多样化、现代化。正确地、合理地运用教学手段,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各种能力。思想品德课教学倡导研究性学习。教学过程不再以"教"为主线,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堂需求成为调整活动过程的主要依据。课堂活动的全程是适时发展变化的。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社会服务、公益劳动以及举办展览、壁报、专栏等都属于课外延伸的实践活动。

多媒体具有声、光、色齐备的特点,使课堂变得轻松愉快,"苦学"变"乐学"。互联网成为学生学校教师之外的又一新教师,学校之外的又一新课堂,许多知识学生可以通过电视、互联网来获得,为开放式教学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教师必须掌握现代教学技术手段,更多地运用多媒体和网络,以适应教育现代化的需要,提高教育教学实效。

篇(8)

幼儿的品德发展是其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园工作的核心。一个人品德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复杂、曲折的发展过程,是一项连续的系统工程,幼儿德育教育则是这个工程的起点。正所谓“一岁看小、三岁看老”,童年只有一次,让孩子拥有一个人生的最佳开端,是我园一致的最高追求。但如何实施德育教育,为培养幼儿健全人格奠定基础呢?近年来我园一直进行着这样的研究,如今我园的德育工作已是锦上添花,现谈一下我们的点滴经验。

一、树立“生活德育观念”

“生活德育”观念,即德育内容来自生活,并渗透幼儿的整个生活中。离开了参与社会生活,德育教育就只能是纸上谈兵。社会生活是最好的课堂,幼儿就应该成为广阔天地大课堂的自主学习者。“生活德育”思想,即德育教育应走到孩子生活中去,坚持做到活动中育德、生活中育人,突出活动与渗透、实践与体验。

(1)抓住生活中的小事,随机进行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把德育教育渗透到幼儿的衣食住行、言谈举止等生活的各个方面,将德育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通过生活中幼儿亲身经历的小事,幼儿很容易理解和掌握。因此,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是所有教育途径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且效果也是最显而易见的。

(2)抓住各领域教学和游戏的有利时机渗透德育教育

教师充分利用各领域教学和游戏的有利时机进行德育教育。教师要善于把德育教育容纳到各领域教学之中。

二、创设德育教育环境

良好的教育环境有助于幼儿品德的形成和发展。

(1)走进社会,在“大课堂”中育德

坚持带幼儿走进社会、大自然,接触社会、接触大自然,萌发幼儿良好的社会情感,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和交往能力。每年春天我园都要安排郊游活动。根据活动需要组织幼儿到田间、农家、超市、邮局等地参观,幼儿在参观学习过程中习得社会规则,了解风土人情,锻炼意志品质,效果远大于课堂上的说教。去年冬天难忘的董村之行“心系小高举一家”是我们从网上获悉后举行的一次活动,我园不仅发动老师给他们资助、捐款,还把小高举请到园里和小朋友一起学习、游戏、过六一……让他感受到了老师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孩子们带给他的快乐,同时也让我园的小朋友知道了得到爱和回报爱同样快乐。08年5.12大地震,我园举行了“心系汶川、情系幼儿”募捐活动,孩子们在父母家人的带领下和全园职工一起向募捐箱里投进了自己真挚的祝福,本次活动全园师生共捐款9137.4元,向灾区人民尽一点微薄之力传递了师生们深深地关怀之情。

(2)创设良好的德育环境,在“小课堂”中育德

良好的教育环境有利于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儿童在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利用环境来进行德育教育,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良好品行也在其中养成。其中“妈妈,您辛苦了”的主题活动情景十分动人,还被长葛市电视台进行了专题报道。

(3)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以合作研究指导家庭德育

家庭是孩子接触的第一环境,是幼儿人格成长的摇篮,家庭环境会给孩子人格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父母的言行、生活中的谦让、尊重等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是孩子模仿的榜样。

1.充分利用各种契机,大力宣传家庭德育方法。

2.请各行各业的家长走进课堂,讲述他们工作职业的内容、特点,孩子们会更加崇拜自己的爸爸妈妈,热爱身边人,懂得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3.吸纳家长参与德育课题研究,共同研讨“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培养幼儿的自信心”等课题,请家长提出好的意见或建议。家长、教师在研究中互动,在互动中提高。

三、视德育工作为系统工程

德育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有同心协力的施教者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实效。

1.以赏识教育促孩子发展

教师在幼儿一日生活各个环节中,采用积极肯定、鼓励的态度对待幼儿的表现,发现幼儿某些行为可作为教育素材,采取个别讲解引导法、集体讨论等让幼儿明白哪些做法是对的,为什么对?哪些做法是不对的,为什么不对?从小事入手,从现在做起。如现在提倡赏识教育,教师运用丰富多样的赏识方法给予肯定和鼓励,称赞一声“你真棒”、“你比昨天有进步”或抚摩一下孩子的头,或给孩子一个微笑,无声地伸出大拇指等。孩子在不断的赏识中,巩固着良好的行为习惯。因为自信传递快乐、由于宽容收获喜悦。

2.以幼儿同伴为资源促进幼儿良好品行主动形成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同伴关系是儿童道德发展的基础,同伴之间的交往有助于发展儿童的自我概念”。良好的同伴关系是幼儿心理通向健康的桥梁;同伴是幼儿学习、模仿的主要源泉。

3.以激励机制调动教师进行德育的积极性

我园德育工作在师德培训的基础上,在《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指导纲要》的指导下,要求教师们围绕园德育总目标,根据本班幼儿实际情况开展不同的、有效地、渗透性的德育教育,并要求老师平时注意积累经验,最好形成文字材料,针对骨干教师鼓励她们撰写经验报告或论文,年终评出“文明班级”和“优秀德育标兵”,还可为老师年终考核双倍加分,这样既可参加上级论文评比活动,也为我园德育教育工作积累了一笔丰富的财富,同时也提高了老师的工作积极性。近两年我园张晓红、王雪敏的多名教师被评为市“德育标兵”;崔巧红等评为许昌市“德育先进工作者”;曹媛媛、李娜、赵惠荣等10多名教师的德育论文在许昌市论文比赛中荣获特、一、二等奖;樊书艳、王桂金、宁彩虹等多名教师的德育论文在长葛市论文比赛中荣获特、一、二等奖。胡晴、燕南轩等十多名幼儿被评为市“品德优秀学生”;贾一诺、赵海波等被评为市“美德少年”;史松冉、郭林然等被评为许昌市“文明学生”;我园也多次获得许昌市教育先进单位、巾帼建功示范岗、许昌市示范幼儿园、德育示范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目前,我园已形成“园内处处有德育,教师人人抓德育”的氛围和“德育研究促师德修养,崇高师德促全面质量”的良好循环。我园有好孩子进步栏、有升旗仪式、有品德行为挂图、有图文并茂、内容丰富、两周更换一次的家长园地等。基本形成“尊师爱幼、文明守纪、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园风。

在我们的德育工作中难免存在有不足之处:部分隔代家长德育观念差,导致了教育的不一致;教师的科研水平有待提高。今后我们将不断吸取教训,总结教育经验,探讨幼儿德育教育新路子,为幼教改革作出新贡献,也让德育教育这朵文明之花在我园争奇斗艳,成为我园素质教育道路上的一颗奇葩。

【参考文献】

[1]刘振天.昆体良论儿童道德教育[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 1992年第4期。

篇(9)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改革实验是否能按计划扎实有效地推进,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就是对实验人员的培训工作是否到位。结合我市实际,确定整体培训思路:实验区教研员,各实验校的领导必须接受课程标准及教材培训,本着“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边实验边培训,边培训边研究”的原则,将培训、实验、研究相结合,构建研究型培训模式,多层面展开工作。

为了使实验工作顺利开展,我市选拔了一批具有先进教育理念及富有教研能力的管理者、骨干教师直接参与到这次课改中,以提高实验的有效性。

二、开展校本研究,改变教师行为。

1.能注重师生关系的民主和谐

大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依据新课改理念,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表现在:在课堂教学中能够营造愉快和谐的群体生活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着力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课堂的主人,能够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氛围的自由与宽松,在课堂上出现了学生对问题敢提、对异议敢说的现象,足以说明师生关系的和谐;教师的倾听意识明显增强,大多数教师能够认真地倾听学生发表的见解,能给学生较充足的思考、交流的时间,师生合作意识更加鲜明,大多数教师在教学进程中,能够深入到学生中与学生一起交流问题。

2.能注重教学方式的真实有效

大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注重教学方式的真实性、有效性,大多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凸显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有意识地从教学活动的主宰,向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服务者和促进者转变;面向全体的意识明显增强,能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中心,采用他们易于接受的灵活多样的方式,让他们主动、自觉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有所发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有了较大改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敢于放手、放权,敢于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自己去设计方案,自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明显增强,注重学习过程的真实性意识有所加强,无论是教学情景的创设、学习资料的提供,还是学生学习的思维状态,大多数教师能从实际出发,抛弃形式上的东西,去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真实,敢于让学生暴露原始的思维状态,敢于面对课堂上出现的偶发事件。对于偶发事件大多数教师不再进行遮遮掩掩,而是进行积极有效的呈现,并把它当作一个宝贵的生成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教师教学成本意识有所增强,大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开始注重教学投入成本和所带来效益的关系,有意识地在材料选择、活动开展、教学环节设定等方面的有效性上给予重视。

3.能注重教学评价的全面科学

评价的过程就是一个深化认识的过程,通过评价,可把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的高度,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大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注重教学评价的全面性与科学性,能够较恰当地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功能。表现在:评价内容趋向多元,大多数教师评价时能涉及到认知的发展、活动的参与、语言表达形式、思维状态、非智力因素等诸多因素;评价的形式也十分丰富,在调研中发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外,还十分注意学生间的互评、学生的自评等;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十分注重评价的过程性,改变了过去只重结果评价的现象。在课堂上,教师、学生的随机评价随处可见。

4.能注重教学资源的拓展延伸

能够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地整合;学生熟悉的生活走进了课堂,学生周围的环境、学校的一草一木、家乡的风土人情、学生的日常生活、学生的生活体验都成为了学生学习的重要材料,使课堂教学资源得到进一步拓展与延伸;大多数教师注重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的互补,强调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形成,在教学中,教师立足教材,又敢于超越教材,注重学生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努力地延伸教材的价值。

5.能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课堂生成的意识得到较好体现,大多数教师能够注重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不再把教案看成是一成不变的,而看作是预设的,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以学生的发展为导向,用学生学习的状态、发展的水平决定课堂教学的进程;“放手”意识明显,在课堂教学中,敢于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与时间,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从多种角度解决问题,重视思维成果的碰撞与交流;鼓励学生进行创新的意识有所增强,能允许学生对答案有不同的理解,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尽可能的给学生思维发散的空间。

三、教师教研意识逐渐增强

篇(10)

1、学习理论, 更新教育观念。本学期采用多种学习方式阅读了《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及其相关教学杂志,如:《小学德育研究》。七年级上期思想品德教学计 划我们利用课余时间多多阅读相关教育刊物上的教学实例,尽可能地为老师们提供一个学习、扩展的空间。通过学习,老师们确立了新的教学观念,用课改精神统帅 自己的教学行为,充分发挥品德课的德育功能。

2、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计划将教师从烦琐的备课工作中解脱出来,提高备课的质量和信 息收集的能力,把解放的时间用于“磨好课”。备课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教学计划突出学生活动、合作学习、探究方式,以教学方式的改革带动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上一篇: 机械与电子论文 下一篇: 药学本科毕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