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6 15:26:41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教师禁毒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c)-0148-01
语文阅读中有效对话如同金子,能让语文课堂发光,让学生放飞思想、理想、智慧。对话,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中出现的一种体现全新教育理念的教学方式。《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效率的高低,往往取决于对话的含金量,也就是对话过程的有效程度。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有效对话的含金量在于对话的深刻性、挑战性、时代性和创造性。
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对话存在的问题一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对话。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走,就像墙头草一样那边风那边到,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学生处处是被动的。我们面对的是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贵族”学生。再有就是没有中心,没有主题的对话。对文本不做深层次的挖掘,只做表面文章,吃不透文本中心,对话抓不住重点,在对话过程中倾力于支离破碎的知识点,割裂了文本浑然天成的美感。这些是我们现在语文阅读中对话存在的弊端,只有有效对话能让学生在对话过程中产生联想、美感和新的期待,从而使阅读有思考量、有深刻性、有挑战性和创造性,让学生积累到阅读的感悟和收获,升堂入室,不断提升自己的阅读素养和阅读能力。
1 师本对话
师本对话,就是指教师与作者的对话。要提高对话的质量,也就是含金量,教师与文本的对话是关键环节,是整合阅读教学效果的前提。要实现语文课程目标,教师必须率先走进文本,完成与文本的多角度的、有创造性的对话,达到与作者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融合,才能在课堂内为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之间架起一座沟通与交流的桥梁,引领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走进文本,在自读、自思、自悟、自得的基础上,有所创新。这样,才能实现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思维的碰撞,产生情感共鸣。目前,有些教师为了体现语文课标倡导的新理念,他们领着学生游离于问题的表层,没有自己对文本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理解,没有感悟和体验。那么,师生对话怎么具有深刻性、挑战性、时代性和创造性呢?所以在这一对话过程中,教师应立足于语文阅读的学科本位和学科的特点,课前率先走进文本,用心去阅读语言材料,用心去思考、选择、探索、剖解、破译、再创造,“含英咀华,涵咏真情”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文本作为教学凭借的载体作用。并且教师应充分利用教参的提示作用,积极地探询作者的笔法特点、写作思路及表达的情怀,再结合学生的实际和教学实际深入钻研文本,做到吃透文本、吃透教参、吃透大纲,吃透学生,这样做才能让阅读课堂百花齐放,春满枝头,姹紫嫣红。
2 生本对话
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阅读教学的中心。由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还处于比较低的阶段,学生单凭自身的理解能力难以完成与文本的有效对话,这就需要有教师的引导。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中,主要也是教师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有效对话的过程。创设情境,让对话有深刻性、挑战性、时代性和创造性,从而让阅读具有吸引力。
首先,作为教师,必须“书读百遍”,先学生之前与文本深入对话,取得亲身体验和深刻领会,然后才能再借助文本与学生有效对话。其次,作为学生,在与文本进行对话时,除了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外,还要求学生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援疑质理,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学生只有通过熟读课文,有了自己的感悟和见解,师生对话才会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好前景,学生豁然开朗,茅塞顿开。同时,朗读对语言的积累也为长效对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不难看出,讲解只能让人知道,学生与文本对话却能让人感受,对话富于了作品生命。学生通过朗读对话,内化语言文字,消化、吸收最后把这些积淀和储备增加到自己的阅读中去,让学生对以后的阅读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对阅读更加有兴趣。使阅读更具深刻性、挑战性、时代性和创造性。
3 师生对话
在有效的阅读对话中,教材是凭借,是对话的资源,学生才是主体,学生的发展才是中心。阅读教学中往往由于师生间阅历不同,知识积淀的深浅、思维方式的差异等造成对话的障碍,这就需要教师在组织教学中能运用一些策略,使其对话自然天成,也更具有深刻性、时代性、挑战性和创造性。笔者认为:促使师生对话成功的策略,一是情感激发策略;情感是语文教学成功的催化剂,这是对话前的有效准备,从而达到引领学生“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境界。二是情景设置策略;情境是师生情感交流的纽带,是学生从情境中逐步消除文本与自己的隔膜,找到主观情感与文本的结合点,从中获得自主的、个性化的情感体验,找到师生对话的突破口。三是话题探究策略,话题探究是组织学生、启发学生思维的手段,能帮助教师探索并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教师应在“四个吃透”的基础之上,设计出开放性的并有导向性的对话话题,提供一个对话的核心,明确的话题和由此引起的对话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的深刻性、挑战性、创造性。教师的适时点拨、引领,使学生在对话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提升了对文本的理解,获得思想的启迪,这样的对话开启了学生的智慧,学生的认识有了升华。然后达到阅读对话的良性循环:对话具有有效性。
4 生生对话
有效的生生对话是在学生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完成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除了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也要留给学生足够多的合作交流的空间。阅读对话是高度个性化的心智行为,阅读对话过程充满了创造。对话是各个主体之间的相互融合,从而实现彼此发现、彼此提升的过程。阅读对话是在对话精神的烛照下追求碰撞与融合的教学。教学对话的本质是在平等的氛围中激活知识、引发体验、碰撞思想、分享收获及构建意义。
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高低,往往取决于对话过程的有效程度的含金量。热闹的课堂不一定会有有效的对话,但有效的对话却往往驻足于热闹的课堂。让我们处理好师本对话、生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让有效对话更具有深刻性、挑战性、时代性和创造性,真正让有效对话走进语文阅读课堂,提高阅读教学的含金量。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要实现这个目标,语文教师改变教学方法、注重诵读教学是可达到的。
叶圣陶先生早在60年前就批评当时学生“吟诵功夫太少”,谆谆告诫国文老师,学生对于探究所得的不仅是理智的理解,而且是亲切的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解化为学生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才能终生受用不尽。多年从事语文教学和语文教材 编写工作的张中行先生也说过:“一面吟诵,一面体会,是旧时代读书人练基本功的方法。据说清代桐城派大师姚鼐读韩愈《送董邵南序》第一句‘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要中间换气才能成声,可见体会格调的顿挫是多么认真。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三味书屋老先生读‘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的情形更加形象,这种表现,状貌也许近乎可笑,但那种认真体会其韵味的态度是好的。”学生诵读是语文课应该重视的一项工作,老师带领学生诵读,学生自己诵读,诵读的过程是学生含英咀华的过程,也是把经典语言“化”人个人身心的过程,这是语文课区别于其他文科课程的主要标志之一。
2.诵读的作用
①诵读可以发现和纠正学生不正确的读音和断句。大家在课堂上大声朗读就可以及时纠正错误。如果仍是“哑巴语文”,错误也许就在沉默中湮没。
②多诵读有助于理解文意。诵读是打开思路的钥匙,多诵读能培养我们良好的语感,诵读出来才能更准确地理解课文内在的思想感情。如李煜的《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有人认为把“问君能有几多愁?”读成陈述句和疑问句都可以,但如果读出声来,会明显感到,读成疑问句的处理,则显得平淡了。
③多诵读能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语言的韵律和美感要通过声音来体现。中国语言的美不仅体现在内容和形式上,还表现在声音上,节奏、韵律、排比、对仗,只有用声音才能充分体现出来。我们读“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利用课件展示画面再结合诵读,学生读后脑中会出现鲜明的形象,这样学生的记忆背诵也快,记忆也长久。多诵读,可使学生将文字、声音、形象审美熔铸在一起,挖掘出“声音”这一语文教学中常被忽略的因素,复活语文本身的精神血肉。学生通过多诵读,将文字转化为饱含情感的声音,培养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通过对作品的表达形式和情感内容的分析和领悟,丰富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多诵读还可以使学生对文章语言有更深入的理解,使他们说话写作时很自然的就能创作出优美的句子。背诵使他们积累了更多知识,对问题的理解更加深刻,对文学的审美有了更进一步提高,这不是以往苦求而不得的教学境界吗?转贴
3.诵读的要领
重视学生的诵读,教师应首先要为学生建立诵读的规范。
①精神饱满,眼到心到。读书应该全身心的投入,朱熹强调读书应“整顿几案,正身体”等,正是这个道理。课堂上强调学生注意力集中,要有正确的坐姿,要看清每一个字,要发出洪亮的声音,要积极思考所读的内容。
②把握要领,营造气氛。一是通过老师或学生领诵,可以直接把正确和积极的“读书声”传递给大家,便于尽快掌握诵读的要领。二是放录音,让同学听.可以配放背景音乐,以烘托阅读气氛。
③言为心声,读出韵味。对学生的诵读要提出要求:一是言为心声,即口中读什么,内心也应该思考什么,不能“口诵心非”;二是直抒胸臆,能将胸中酝酿的情感脱口而出,将自己所理解的课文用声音传达给别人,要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你读书的声音就代表着你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
4.诵读的方法
高中语文不仅要求学生有一定的阅读量,也特别重积累,只有通过积累,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诵读的过程中,教师对诵读方法加以指导,使学生对一些重点诵读内容形成记忆,也是诵读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①字词提示法。在阅读教学的开始阶段使用此法,可以培养学生踏踏实实一字一句认真读书的良好习惯。具体做法是:选出若干起提示作用的词语,经过熟读逐步减少提示词,直到取消提示,也就是帮助学生一步步“扔掉拐杖”独立行走。
②听写法。这是一种老方法,但是现在还行之有效。听写可以强化学生的耳、手、心协调到位,强化学生“亲自动手”熟悉字词句篇。可采用生字生词听写、句子听写、段落听写等方法。
③联想记忆法。具体方式可灵活多样,比如:把诗文联想成画面加以记忆;或由此及彼联想记忆,如学《沁园春-长沙》写秋景的诗句,可联想起其他古诗词写秋的语句: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等。
5.诵读教学应注意以下问题
中图分类号:B9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9-0143-03
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因此也是一种文化传播活动。然而,文化传播从来都不是顺畅的,尤其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的国度传播不同质的文化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了使那些“尊孔”、“祭祖”及“崇拜偶像”的中国本土的当地人接受基督福音,传教士们分别采取了一些“措施”、“策略”,来迎合当地的社会文化环境,即本土化基督教推广。本文以伯格理在石门坎区传教为个案,具体研究分析了近代来华新教传教士的本地化基督教推广策略及其影响。探讨近代新教传教士在本地化基督教推广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中国近代基督教史的认识,对近现代中西文化交流的研究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基督教本地化推广的理论依据
评估某种文化的高低、好坏、风俗习惯的鄙陋与否,不应该以评估者自身的文化标准好恶来衡量这种评判文化的标准和观点,而应该从该民族的内在文化法则和文化背景上来理解。文化相对论认为,人类文化可以分为很多形态,而这样众多的文化形态并不是由单一的人类文化进化而来的(也就是说不存在人类文化的进化阶段),而是在异质环境下产生的异质文化形态与文化模式,而且该文化形态是与其所关联的环境相适应、相协调的,所产生的价值取向也是从该文化形态所处的环境中产生的。所以每一种文化都有其自身存在的独特性与合理性,与其他异质文化不存在高低之分。同时每一种文化都有独特历史继承性的特点。所以一个有着自己独特文化的民族在接受其他文化时往往怀有较强的抵触情绪。西方的基督教文化与中国的儒家文化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所以传教士在儒家文化根深蒂固的中国传教必然受到当地人的抵触。伯格理在石门坎区传教很尊重石门坎区文化,使基督文化与苗区文化和谐共存,成功实现了本地化基督教的文化推广。用文化相对论分析本地化基督教的文化推广活动对于研究现代跨文化的交流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影响本地化基督教推广的因素
1.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社会贫困是造成宗教传播的社会基础。然而在石门坎这一落后地区,面对一贫如洗的群体,贫困的生活使传教士的传教工作变得轻而易举。所以,石门坎区落后的社会经济条件使传教士的本地化基督教推广能顺利进行。在英国传教士柏格理到来之前,石门坎不仅经济上贫穷,文化也十分落后。但是这恰恰成为宗教传播加速的催化剂。石门坎苗区落后的经济社会条件促进了伯格理在当地的基督教文化推广。
2.中西传统文化差异性。历经千多年的风雨洗礼儒家思想在中华大地上已经根深蒂固,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国人会对外来的事物怀有敌意,而且这种怀疑和敌对是必然的。所以要在中国传播基督教必须先把基督教中国化,通过这种方式新教传教士才能在使当地人接受基督福音。所以年轻的柏格理在1887年来到中国偏远的西南城市昭通开始传教时并不顺利。每当他和同伴行走在昭通街头,就会立即成为居民好奇的对象,被孩子们追随、被大喊“洋鬼子”及令人不快的一些称呼。因为当时的中国民众对西方人各种不满,所以让他们去接受基督教更是不可能的。中国的现状使得来华传教士不得不考虑通过中国化基督教的方式来向中国人传播基督教。
3.传教者主体特征。本地化基督教推广除了与中西文化差异有关外,也与传教者的主体特征有关:第一,传教者自身的文化背景。传教者都来自于资本主义的国家,并且传教士大都学历高,他们本身就是先进文化的携带者,所以他们的到来其实就是一种不同文化的渗透。这样的背景使传教士传教的同时也把西方的科学文化知识带到了中国,同时他们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理解中国文化并且适当改进文化。第二,传教士对宗教本身的虔诚信仰和执着追求推动了文化交流的发展。传教士是一特殊的群体,他们怀抱信仰,热衷于把上帝的福音传遍全球,拯救人们的灵魂。自1904年,基督教传入苗族地区,伯格理克服种种困难扎根贵州石门坎,并为当地的西式教育和医疗事业做出奉献,基督教为苗族带去了文字、文化和文明。创制苗文虽然最初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翻译圣经和阅读圣经,但后来却促成了苗族文化的复兴,使苗族人摆脱了千百年来没有文字的历史。
为了确保禁毒工作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局党组及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布置了禁毒工作的有关事项,成立了以党组书记、局长王德华同志为组长,陈银副局长为副组长,各股室工作人员为成员的局禁毒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王德华同志为禁毒工作第一责任人,陈银同志主抓禁毒工作。局禁毒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指派专人负责具体工作,制订了局禁毒工作宣传方案,召开了全局干职工大会,教育广大干职工及其家属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学习,增强的免疫力,自觉远离,为净化社会空气,增强公民的法制意识,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强化宣传,确保实效
目前,禁毒工作的困难主要还是人们存在着对危险性的认识不够,再加之,一部分人法律意识不强,涉毒现象时有发生,加大禁毒工作的宣传力度,势在必行。今年,我局共出禁毒宣传橱窗1期,悬挂固定标语1幅,张贴禁毒宣传挂画10余张次,在局机关营造了浓厚的禁毒宣传氛围。6月26日,结合抗震救灾各项救助政策的宣传,我局积极参加区禁毒委组织的“禁毒集中宣传活动”,张挂宣传横幅一条,发放宣传资料近1000份,出动活动宣传车15余台次,深入到乡、镇、社区进行禁毒和法制宣传,使禁毒宣传教育工作深入到各城镇、农村、学校、深入人心,达到了预期效果。
三、加大创建力度,建设无毒社区
今年来,我局结合基层政权建设工作,加大了创建无毒社区工作力度,深入各社区以“参与禁毒斗争,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开展了禁毒宣传、防范、对涉毒人员的帮教管理救助等工作。同时按照区委的统一布置,认真开展了创建“无毒乡镇”的对口联系工作,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为紧紧围绕和服务于以禁毒严打整治为主线的禁毒人民战争,坚持“面向全民、突出重点、常抓不懈、注重实效”的方针,以“依法禁毒,构建和谐”为主题,深入开展禁毒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发挥舆论宣传作用,坚决遏制蔓延,切实减少危害,按照市禁毒委文件要求,我办事处广泛深入开展了禁毒宣传活动。现将禁毒宣传月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周密部署宣传月活动
我处党委、政府历来对禁毒宣传工作高度重视,接《通知》后,分管领导迅速组织禁毒工作领导小组开会,及时传达《通知》精神,研究部署宣传工作,成立了领导小组为做好禁毒宣传活动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充分利用各种宣传资源,广泛开展宣传活动
由综治维稳办牵头,以派出所为主体,司法所和文化站共同协助配合,充分利用会议、板报、标语、街头宣传、入户宣传等形式,在全处范围内紧紧围绕“依法禁毒、构建和谐”主题,深入学习贯彻和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为重点,以全民参与为主线,开展宣传:
1、集中宣传月期间,办事处悬挂禁毒宣传图片、张贴禁毒宣传标语、播放禁毒专题片等开展宣传,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受教育群众约2000人/次。
2、各村、社区、学校、企业出动义务宣传员,共出板报3期、张贴标语10条,组织村党员干部和在校师生观看宣传教育碟片9场次。
3、办事处
妇联、团委按照市里工作安排,组织广大禁毒志愿者深入院落、单位、学校、娱乐场所散发禁毒宣传品,学校还开展了禁毒宣讲比赛和小手拉大手活动。 4、办事处禁毒帮教工作领导小组,深入到有吸毒人员的村委会,开展调研,对部份吸毒人进行帮教。
三、“6.26”禁毒日宣传活动工作取得成效
“6.26”禁毒日当天,办事处综治办联同安监站,在市中医院门口,制作了15块宣传展板,进行知识宣传,同时发放了禁毒宣传资料,讲解禁毒知识,对前来咨询的群众给予耐心指点。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6.26”禁毒宣传教育活动,充分调动了全处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禁毒人民战争,对遏制新吸毒人员滋生,落实预防宣传教育、打击违法犯罪,禁种铲毒、禁吸戒毒,强化制止毒化学物品、品和管理等工作目标任务营造了良好的禁毒工作环境。通过广泛宣传,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防毒、禁毒的意识,全处范围内营造了“珍惜生命、远离”的良好社会舆论氛围。
今年6月26日是第26个“国际禁毒日”,我们学校根据县局安排,确定6月份为禁毒宣传教育月。学校紧紧围绕“依法禁毒,构建和谐”的活动主题,充分发挥班主任、科任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发挥团委、政教处等职能部门的作用,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坚决控制进入学校,有效地推进了禁毒工作的顺利开展,为维护我校教育、教学和学校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现将有关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切实加强领导,为我校禁毒宣传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证。
(一)、成立学校禁毒宣传工作领导小组:
(二)、学校历来都十分重视禁毒宣传工作。今年以来,领导小组多次召集分管此项工作负责人分析会,就禁毒工作进行了认真部署。全校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县禁毒工作会议和文件精神,制定了《千阳中学禁毒宣传工作三年规划》,对今年的禁毒宣传工作及专项整治活动进行了周密安排和部署,并根据禁毒宣传工作的需要,调整充实了禁毒工作领导小组,重新分工,各负其责又密切合作,使我校禁毒宣传工作的开展做到了统筹兼顾、责任明确。同时,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增大投入,进一步加强禁毒队伍建设,使各项禁毒宣传工作顺利开展。
二、深入开展禁毒宣传教育和“平安奥运”活动,营造了良好的校园环境。
我们学校按照防范、教育有机结合的要求,充分发动师生参与禁毒宣传活动,重点加强了对青少年学生的防毒、拒毒预防教育和《禁毒法》的学习,以及禁毒与“平安奥运”“和谐社会”密切关系的认识。“6。3”纪念日、“6。26”国际禁毒日,学校特意举行晨会,宣传呼吁全校师生提高思想警惕,追求健康向上的生活习惯,自觉远离,拒绝,坚决同犯罪作斗争。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学校的禁毒宣传工作广播有声音、电视有图像、有黑板报、有专题展览,形式多样,声势浩大,真正做到师生人人皆知,使广大师生充分认识到的危害性和禁毒宣传工作的重要性。同时,开展迎奥运征文,进行奥运年我们该做些什么探讨,要求学生从改掉不良嗜好(如吸烟、喝酒等)做起,加强自我教育和管理,远离,拒绝不良嗜好,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
三、形式多样、活动丰富,不断增强学生防毒拒毒的自觉性。
禁毒关键在于预防,预防关键在于教育。青少年学生之所以成为最易受到侵害的“高危人群”,其主要的原因是缺乏对危害的认识,缺乏对危害性的了解,往往受到环境的影响,被居心不良者误导而走上不归路。我们针对高中学生的心理、生理和认知特点,切实做到超前预防,让学生“识毒、明毒、拒毒”。
1、坚持“一纳入”。始终坚持把禁毒宣传教育纳入学校工作计划中,通过开展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演讲以及组织黑板报、广播对师生进行禁毒宣传教育。
2、做到“两个结合”。始终坚持把禁毒宣传教育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相结合,与学校法制教育和培养青少年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观念相结合,做到预防教育工作常抓不懈,使广大师生了解新型基本常识及其严重危害,自觉抵制引诱,绝不参与涉毒活动。
3、进行“三方联动”。我校充分发挥家庭、社会、学校的合力。与城关派出所联动,加强学校周边环境治理,聘请法制副校长到学校做报告,以案例分析的形式让学生了解的危害;与学校心理健康辅导老师联动,以“珍爱生命,远离”为主题,引导学生阅读相关书籍、观看图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吸毒人员的现状,分析吸毒对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影响,讨论分析吸毒者的原因及其危害性,增强禁毒、拒毒意识;与家长联动,进行禁毒宣传和教育,学校通过家长会给家长们作禁毒知识的专题讲座,分析禁毒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呼呼家长从自己做起珍爱生命,远离。让学生通过家庭和居住地内化禁毒、宣传知识教育,辐射到家
庭和亲戚朋友,自觉增强禁毒意识。通过三联动宣传教育,形成了三位一体的宣传教育模式,产生了良好的宣传教育效果。4、实行“四鼓励”。坚持鼓励学生就学习的禁毒知识和团队体验活动撰写学习心得、体会及小论文,并组织开展评奖活动,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动学校禁毒教育和宣传的实施。坚持鼓励教师撰写禁毒教育工作总结或经验材料,并进行交流。坚持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资料,并自主设计、排版,完成后学校组织评比,并对优秀板报组织学习和观摩。坚持鼓励教师带着课题开展预防教育,推动学校禁毒教育的科研化发展。
5、开展“五个一”。一是上好一堂禁毒宣传教育课。要求在不同年级,利用班会课上一堂禁毒宣传教育课。各班主任都能积极通过上网或看书查找资料,认真备课,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授课,切实让学生了解的危害、禁毒的形势和国家有关禁毒法律法规。学校政教处对上课的教案进行了认真检查。二是组织观看一部禁毒宣传教育影(视)片。各班组织师生观看“拒绝,关爱未来”专题宣传教育片和禁毒专题片,让师生们更深刻地认识到禁毒的重要性和当前形势的严峻性。三是学习一部法律,认真组织学生学习《禁毒法》,让学生切实掌握知识和国家对禁毒的法律法规,学校并就有关知识对学生组织了禁毒知识测试。四是组织一次禁毒与奥运征文比赛,由校团委和政教处组织,各班团支部具体实施,在学生中宣传和动员,根据自己学习的禁毒知识和活动体验,撰写有关禁毒方面的小论文,并进行颁奖,提高了学生学习禁毒知识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五是组织一次禁毒宣传板报评比。通过学生自己设计黑板报,对优秀板报进行评比,使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加强学习,了解形势,增强抵制的意识和能力。
在教学工作之余,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并有十余篇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参与省级课题研究,课题论文《历史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尝试、收获和再思考》发表在《教师》杂志上。
xxxx年继续担任高137班班主任、历史教研组长、任教高三年级历史。
在班级管理方面,关爱学生,信任学生,依靠学生,强化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各项工作井然有序,成绩突出。除各项常规工作做得很好外,上半年组织了爱心义卖活动,成果显著,组织了全班同学参加的集体登山活动,收获很大;下半年所带137班的班级文化建设获得了特等奖,疏散和跑操比赛获得了壹等奖,在校园体育艺术节中获得了团体总分第一名,还组织了英语配音比赛,在各项活动中学生的各项能力得到提升,集体荣誉感大大加强。班级各项活动及总结均存留于“快乐驿站——137之家”的班级博客中。
在业务能力提高方面,生命不息,学习不止,参加骨干教师培训获得优秀成绩;参加禁毒知识培训和普法知识培训成绩优秀;赴长沙听取李镇西的报告;听取安徽铜都双语实验学校的报告;参与李卫东名师工作室的建设,上传了大量资料;每天坚持阅读和写作,每学期有五万字左右的读书笔记和教育教学日记……坚持不懈的学习和经常的自我反思使我业务能力变得更加完善、更加成熟,各项工作先后多次被学校和上级单位表彰,任教班级学考合格率99.3%。获得了“优秀教师”“学生最喜欢的老师”等光荣称号。
矢志不渝,投身课改。深入研究全国高效课堂的九大模式,在所带137班坚持开展学习小组学习,将班级学生分成四人一小组八人一大组的学习小组,常规管理和课堂教学均采取合作学习小组模式进行合作学习和评价评比,突出以人为本,充分地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一 用教材挖掘历史
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内容丰富,重点、难点多,如何充分利用课文中文字、图片、小字部分等资料挖掘历史非常重要。如从鸦片走私船——“快蟹”入手,引入 英国为何走私鸦片;从“自由阅读卡”让学生懂得吸食鸦片对人体的危害;从《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激增表》了解鸦片输入数量增加的具体数目,看到鸦片输入给中国带来的危害;从《中国大型兵船》与《英国兵船》相比较,看到英国兵船装备的精良和中国兵船装备的简陋等等。
二、用线索梳理历史
在历史教学中,用线索来梳理历史更为重要,使学生对历史一目了然。本课有两条线索,一条明线,一条暗线。明线是:鸦片输入——鸦片给中国带来危害——林则徐————《》签订——中国社会性质改变。暗线是:英国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中国处于闭关锁国、盲目自大、统治腐败的封建没落时期——英国侵略中国——发动侵略战争——中国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英国产品在中国市场上倾销——中国社会性质改变。
三、用历史探究历史
在历史教学中,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学习,让学生从具体的历史事件去反思历史问题,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能力。如:从中国战败这一历史现象思考中国战败的原因,得出中国战败客观原因── 英国综合国力强大,主观原因── 清王朝的腐朽落后,根本原因──中国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无法抵抗新兴的资本主义。让学生体会到“封闭必然落后,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从而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又如:从《》的内容这一历史现象去分析中国是怎样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1)割让香港岛使中国领土主权不完整,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2)赔偿巨款,增加了人民的负担,国家更加贫弱;(3)开放通商口岸、协定关税,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向中国商品输出,结果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此看出英国的狼子野心和清政府闭关锁国的下场。
四、让学生参与历史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并有一定的情感体验。为此,安排以下两个大的教学活动。1,“在期间,如果你是当朝大臣,你是主战还是主和?”让学生分小组讨论。2,“假如我是一位法官,我将怎样审判的罪犯?”让学生说明理由。这两个问题的设置,一方面强调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同时加强学生间学习的合作性;另一方面,构建以学生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为内涵的学习体系,强调课堂教学中的民主气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主动发展的学习能力,整个活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力争为富有生机和实效的历史课堂教学找到源头活水。
五、让学生关注现实
同伴教育的形式有利于接近隐秘人群,能提供符合某一人群文化特征的信息。由于传统观念影响,青春期性健康教育历来都是学校的薄弱环节,但是这方面的教育恰恰又是不可忽视的,教育和疏导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虽然有识之士想方设法在高中阶段开展适合青春期的性健康与艾滋病预防教育,但是收效甚微。同伴教育的形式非常适合在青少年中开展性健康教育、艾滋病预防教育、禁毒教育等,同伴教育也适合对心理障碍学生进行教育和疏导。因此同伴教育形式是对青少年开展性健康教育和艾滋病预防教育的有效途径。
(二)同伴教育形式是实现自我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
同伴教育形式能够将正式教育(如上课)与非正式教育(如在日常生活中议论)有机结合。同伴教育形式能够利用感召力强、影响大、积极进取的个体做同伴教育主持人,针对某一主题进行讨论和学习,从而带动其他同伴们做出正确行为与信念的转变。同伴教育形式有机地利用同伴间交流自然、轻松、平等的特点,针对共同感兴趣的话题、热点问题、敏感性问题进行讨论,在讨论中探究和学习,以促进学生优秀品质的养成。因此,同伴教育是一种能够实现助人自助,以自我教育、自我成长为目的的一种有效教育形式。
(三)同伴教育形式是实现终身教育和学习的有效途径之一。
同伴教育形式不仅仅适合青少年,事实上同伴教育形式早已存在社会发展中,只不过在很早以前没有人以“同伴教育”来解读一些互动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实践现象。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复杂开放的社会系统,我们认为同伴教育也不例外。因此,同伴教育是打开人成长过程中遇到心灵问题的金钥匙,是打造终身教育和学习的互动平台,是提高学习质量的重要方式,是实现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研究目标
(一)向青少年受众群体有效地传播性与生殖健康、艾滋病防治的知识和信息,促使青少年转变错误行为。
(二)拓宽教育内容,以同伴教育的形式在校内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禁毒教育等各类主题活动,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提高了新时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三)组建一支同伴教育优秀骨干队伍、一批优秀志愿者为全校学生乃至社区青少年开展各类形式的主题活动,促进同伴之间的共同成长,借助同伴教育的优势和影响,在人才培养方面显现成果。
(四)以同伴教育的形式,进行课堂教学的实践性研究。发挥同伴教育中骨干力量的积极作用,促进群体的讨论式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创新授课形式,提升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五)拓宽同伴教育的受众群体,在社区居民中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同伴之间的互助互学,以促进学习型社会的构建。
(六)通过同伴教育,改变人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方式,寻求一条利于人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的有效途径。
三、研究内容
(一)研究目前国内外同伴教育开展的主要活动形式及其实效。
(二)在校内外开展青春健康同伴教育,在活动的过程中创新形式,加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研究其与西方的性健康教育的不同,帮助青少年形成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婚恋观。
(三)在同伴教育中渗透德育的可行性研究,采用同伴教育形式开展各类主题的班会活动,如禁毒教育、法律法规教育、礼仪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等。
(四)运用同伴教育开展各类活动的途径及策略研究。运用同伴教育优势,在学生社团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改变以往由教师为学生组织、策划各类活动,学生被动参加的局面。引领是教师的主要角色,培训学生骨干是教师的主要任务,由骨干学生组织、设计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我控制、交流沟通、组织策划、统筹协调等综合能力是活动的主要目的。通过活动的途径和策略研究,利用同伴从众的心理、榜样力量及同伴之间的相互影响,培养学生持之以恒、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在校园形成先进的文化氛围,为学生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五)同伴教育与课堂教学结合的有效性研究。教学中针对学生不感兴趣的内容,尝试采用同伴教育的方式,由教师引领,培养班级中成绩比较好、表达能力突出、责任心较强的学生主持,带动其他同学共同学习知识和技能,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教师可以针对某一教学内容给学生提出若干问题,把学生分组,指定组长,分组进行学习和讨论,然后再由组长代表小组汇报学习和讨论结果,最后由教师对每组的结果进行评估,利用同伴教育的行为和文化影响,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六)扩大同伴教育的受众群体,满足各级各类人群对增长知识、提升自我素质等方面的需求,促进学习型社会的构建。采用同伴教育获得信息的方式,尝试改变一提起继续教育就是进行学历教育或聘请专家为接受教育人员开讲座的模式,阶段性学习的内容可以在团队内分工,每人重点学习一个主题,然后集中,相互学习,交流体会,磋商讨论,互助互学,达到个人成长和构建学习型组织并进的目的。
四、课题研究分析与成果
(一)同伴教育调查及分析。
针对在青春期性健康、主题班会、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活动、培训主持人等活动和学习中采用的同伴教育形式,设计调查问卷300份,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显示86.4%的人认可同伴教育的形式和效果,可见研究效果显著,同伴教育形式值得借鉴和推广。但是调查问卷的设计在同伴教育的内容上涉及不多,还应在接下来的实践中深入研究。
(二)同伴教育物化成果。
课题组通过查阅资料,组织理论学习,在校内外开展实践性活动、调查研究、访谈受众、汇总等研究程序,历时两年,把研究的背景、研究的意义、研究的过程、研究的结果、研究的创新、研究的反思从教育学和社会心理学的高度进行梳理,撰写成实践性研究论文。研究课题期间撰写的论文提出了课题研究的独到观点,特别是对同伴教育中相关概念的界定有所创新,对同伴教育针对的人群和同伴教育活动实施的范围有新的界定,值得同仁借鉴和参考。
(三)同伴教育德育成果。
中等职业学校同伴教育实践性研究以政策和理论为支撑,以实践为基础,在探索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等方面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通过开展青春期健康同伴教育,满足了学生青春期对性知识和艾滋病预防知识的需求,排除了青春期忧郁甚至心理障碍,促进了学生身心两方面健康成长;拓宽同伴教育的活动范围,学生经常参加针对某一主题开展的同伴教育活动,拓宽知识视野,提升综合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达到培养学生成为合格公民的目的;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同伴教育形式授课,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励学生进行互动学习、探究式学习,调动了学生的能动意识,挖掘了学生的潜能,教会了学生学习方法,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知识和练就技能的本领,为今后的终身学习和就业奠定扎实的基础;在学生社团活动中合理运用同伴教育的形式,不仅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而且从中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计划、协调统筹能力。通过同伴教育形式培育同伴教育主持人,使同伴教育顺利实施。主持人与同伴教育共同成长,主持同伴教育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激发学生服务社会的热情,挖掘了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同伴教育形式为学生创设了新颖的学习环境,营造了良好的心理氛围,架构了社会实践的桥梁,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是为学生铺设的一条成功之路。
五、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后续设想
2007年寒假期间,他坚持每天义务培训学生使用电脑,进行《智慧解题》软件训练,几次累得病倒,连春节期间也没有得到一天休息。由于县一中缺乏住宿条件,高中学生多数在校外租房寄宿,增加了管理难度。在担任班主任期间,成老师工作再忙,都坚持每周至少巡查一次学生住处,并尽力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班上的农村困难学生常常因为家中不能及时提供生活费而面临生活困难,为此,成老师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2000块钱作为困难学生的应急基金,由生活委员管理,以供有困难的同学借用,为这部分学生能安心完成学业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
2006年,与成老师并不认识的一名考入大理医学院的学生,入学之初很不安心,向家长提出想和成老师交流想法,家长辗转找到成老师,成老师毫不推辞,对这位陌生学生作了半小时心理抚慰,终于使他安下心来继续学业。2009年高考前夕,班上的一名学生因承受不住巨大压力,情绪极度紧张,在成老师的帮助下,这名学生降低了对自己的预期,顺利地完成了高考。他被学生亲切地称为“心灵的一道阳光”。
二、工作目标
1、打造优秀的德育工作团队。
2、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3、营造特色校园文化氛围。
4、关注师生安全和身心健康。
5、加强师德建设,学区内师德水平有明显提升。
6、教师的文化水平明显提高,教师学历达标率90%以上,做好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所有教师都持有所教学段的教师资格证书。
7、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教育教学论文5篇以上。
8、积极培养教学名师。
9、制定绩效考核方案,教师评优、评先方案等,严格考核,兑现奖惩。
10、继续开展深化十星级学校创建活动。
三、工作重点
1、帮助各学校进一步树立德育强校的理念。本学区部分学校学生工作缺乏统领校本实际理念,学生工作缺乏整体规划和梯度层次。学区针对这一情况,将加强指导和培训工作,开展经验交流和理论研讨,以提升学生工作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减少工作的盲目性和无效性。
2、以"健康第一"的理念为指导,全面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广泛开展中小学阳光体育活动,积极开展大课间活动,全面提高本学区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
3、开展艺术教育和艺术活动,为学生搭建了解美、鉴赏美、创造美的平台。
4、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健康成长。有条件的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设立心理咨询室,加强对心理障碍学生的心理辅导,疏通学生心理渠道。
5、抓好对弱势群体的关爱教育,加大留守学生教育和管理力度,开展留守子女主题教育活动,让家长满意、让社会满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6、重视养成教育,建立适合校情的学生日常管理机制,以学生行为规范为抓手,在学生中开展"好习惯伴我快乐成长"系列活动,如:个人卫生、课间礼仪、排队集合、课堂纪律、学习习惯、爱护公物等方面。
7、规范各校招生行为,严格按照招生计划招收一年级和七年级新生。
8、认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创新精神。
四、思想政治工作
定期组织教职工政治学习,当前在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重点学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要创新学习方式,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观看影像资料与网上学习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努力提高学习效果。
五、考核工作
①制定校长及学校中层干部绩效考核方案,按月、按学期对干部进行考核。
②认真做好20nn年的年度考核工作,对各校推荐的优秀等级教师进行公示、考核,对各校推荐的不合格等次的教师进行认真复评。
六、人事工作
①认真学习传达上级各类会议精神和文件精神,在规定的时间内宣传到位,组织到位,总结反馈到位。
②结合学校实际,做好学校岗位设置的测算工作,为暑假教师竞聘上岗做准备。
七、具体月份计划如下:
一月份
1、年度考核工作
2、召开校长会,讨论交流学校干部绩效考核方案
3、建立学区内教师业务档案
二、三月份
1、走访慰问困难教师
2、开展读书报告会
3、开展"师德师风推进月"活动,评选学区师德先进典型。
4、配合落实校园安全隐患排查和校舍鉴定加固工作。
5、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月"活动。
6、结合学雷锋活动月,开展"青少年志愿者服务"活动
7、组织学生参加义务植树、护绿活动
8、举行青年教师听评课活动(小学每学期1-2个学科,初中每学期2-3个学科),具体将依照教研室活动安排。
9、开展中小学师生书画竞赛。
10、开展十星级学校创建活动。
四月份
1、举行学区师德先进个人演讲活动和教师代表座谈会
2、学区内学科带头人公开教学示范活动
3、辖区学校后勤、食堂管理互查。
4、启动"青少年法制教育月"系列活动(巡回讲座、主题队会、活动简报)
5、开展学区内学生双休日活动情况调研,召开学生双休日活动研讨会
6、结合清明节,组织开展革命传统教育
7、召开学区成员学校课题研究推进情况交流会
8、召开教师代表座谈会
9、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10、学科带头人公开教学活动
五月份
1、学区期中工作互查,进行教、学情评估。
2、进行学区获奖教师优质课展示。
3、每学期组织一次学区教师"五认真"互查,优秀教案在区域范围内展示。
4、开展"防雷减灾教育周"、"科普宣传周"活动。
5、举行庆六一学生文艺汇演
6、期中工作检查,期中总结会
7、优秀教师事迹报告会
六、七月份
1、组织开展学区成员校学情、教情调研,总结学期工作。
2、在区域内开展《构建学校教学质量自我管理的行动研究》,每年进行一次交流。
3、开展学区内学校各类岗位设置测算工作。
4、制订学区暑假干训、师训计划。
5、检查学区学校财务内审、后勤工作资料有关记载整理汇总工作。
6、开展"环境教育周"、"国际禁毒日"宣传活动
7、组织教师举行20nn年度优秀教育论文大赛。
8、布置"三爱"主题教育月活动暨暑期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几年来,我市以“科学家教城乡行”、“万名父母进家长学校”等主题活动为抓手,充分发挥市家长学校总校指导和推进全市家庭教育工作的主阵地作用,大力推进学校、村(社区)、企业、机关、网上、广播六类家长学校的建设,使之成为集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于一体的重要教育领地。同时我们本着“高质量普及、有特色发展”的工作原则,在工作体系、资源布局、人才队伍、管理机制等方面不断调整、完善,形成了由点到面,由普及到提高,不断向科学化、特色化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强化领导,落实措施,家庭教育工作体系逐步健全。
1.明确职责,加强组织领导。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发挥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成立了由市委宣传部部长任组长,市教育局副局长、市妇联副主席任副组长,市文明办、关工委、团市委、市妇联、教育局、民政局、卫生局、计生局、海宁日报、海宁电视台等10个部门为成员的市家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并根据人事调动,及时调整领导小组成员,为深入开展家庭教育工作提供了组织保证。同时,制定下发了《关于海宁市家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职责分工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具体工作职责,初步形成党委领导、政府支持、部门配合、社会参与、共同指导的社会化、开放式的工作格局,统筹协调推进全市家庭教育工作。
2.健全制度,推进规范化建设。坚持将家庭教育工作纳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妇女儿童发展总体规划,每年年初制定家庭教育工作计划,明确目标任务。不定期召开全市家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扩大)会议,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找出差距,促使家教工作不断向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发展。2012年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家长学校建设工作实施意义》,进一步明确了家长学校的主要任务、组织管理、保障措施等,要求村(社区)家长学校按照“四有三优一突出”的指导标准(即有阵地、有机构、有教材、有师资;整合资源优、活动效果优、规范管理优;办学特色突出),规范、科学、有序的开展家庭教育工作。
3.拓展阵地,夯实服务基础。在原有家长学校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全市家庭教育阵地网络,尽量使家教知识辐射到每个年龄段的的学生家长。目前,我市共有家长学校423所,其中学校家长学校14 2所,村(社区)家长学校243所(其中城镇社区62所),企业家长学校14所,新居民家长学校2所,机关家长学校1所。建成其中全国示范家长学校2所,省级示范家长学校4所。同时,积极发展网络媒体的辐射作用,在海宁妇女网开设“儿童天地”、“网上家长学校”等专栏;在海宁妇联官方微博开设“父母微课堂”;在《海宁日报》为少年儿童开设“成长”专版,设置“心语信箱”和“习作园地”等专栏;在海宁电视台“潮乡童话”栏目播出家庭教育知识;在海宁电台“潮乡半边天”栏目开设“阳光家教”专栏,进一步健全了家长学校、电视报刊、远程教育多维一体的教学网络,为家长提供更灵活多样的学习途径,实现家教知识“宣传在基层、普及到家长、受益在儿童”。
(二)优化队伍,加强研究,全面提升家庭教育工作水平。
1.建队伍。充分发挥好一支覆盖全市、分工明确的家庭教育工作队伍,为未成年人家庭教育提供人才支持。在2011年成立了由教师、医生以及热心家教工作的志愿者组成的家庭教育讲师团,目前讲师团共有成员27名。每年及时调整充实讲课内容,通过制定下发讲师团课题计划,为基层提供菜单式服务,进一步提高讲座的针对性、实效性,正在达到“家庭所需、家长欢迎”的工作目的。同时,充分发挥家教志愿者作用。开展巾帼文明岗与村(社区)结对服务,组织开展“家庭教育志愿者进村入户”活动,全市中小学校、幼儿园、法律工作者等志愿者积极参与亲子互动、法律咨询、流动课堂等家庭教育志愿服务,加强对农村儿童、留守儿童、孤困儿童、流动人口儿童等家庭的指导服务,帮助广大家长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
2.抓培训。为家庭教育教师团的每位讲师赠送《家庭教育》杂志,每年都组织开展专门的业务培训。去年我们召开了全市家庭教育论坛,5名优秀教师演讲自己的课题,同时聘请家庭教育工作专家进行面对面点评辅导,以此提升家庭教育讲师团整体素质和课件水平。今年我们举办全市家庭教育工作业务培训会,邀请了嘉兴教育学院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纪忠华老师作《谈家庭教育中的亲子互动》专题辅导讲座。同时,组织家庭教育工作骨干参加由省妇联、省社科联和省家庭教育学会等单位主办的海峡两岸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家庭教育论坛暨家庭教育工作骨干培训班,进一步提升家教工作者的业务水平。此外,基层妇联组织也通过案例分析、课堂互动、实战模拟演练等多种形式加强家庭教育讲师团培训。
3.兴研讨。立足家庭教育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围绕单亲妈妈家庭、农村家庭、早期教育等重点内容,推动全市家庭教育工作上新台阶,发动全市热心家教工作者开展社会调查和课题研究,探索实践与理论的结合,总结撰写了农村家庭子女教育状况、亲子互动、早期教育、“小公民”道德建设等方面的调查报告、典型经验等文章,为全市家教教育工作提供了有价值的决策参考。积极参与嘉兴市优秀家庭教育论文征集选评活动,进一步提升家庭教育的理论研究水平和服务实践能力。2012年,桃园小学费玲妹的《亲子同行,营造家庭阅读氛围》和机关幼儿园俞美华的《优化隔代教育,提升新班家园协同》获得了嘉兴市优秀家庭教育论文一等奖,其他9篇论文分获二、三等奖。今年共向嘉兴上报家庭教育论文29篇。
(三)创新载体,拓展渠道,凸显家庭教育工作实效。
1.与“双合格”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相结合。以更新家长家庭教育观念,传播家庭教育科学知识和方法为重点,积极打造“科学家教城乡行”、“万名父母进家长学校”等品牌活动,指导和帮助家长提高自身素质,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如百合新城家长学校每季度举办一次大型公益家庭教育讲座,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家长,进行不同内容的讲座;海洲街道东长社区举办隔代家庭教育讲座;袁花镇积极打造“花溪家园”家庭教育品牌。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各镇(街道)、村(社区)举办各类讲座81场,参加培训6086人次;开展各类家教活动28场,参加活动8535人次。
2.与“文明家庭”创建相结合。为进一步弘扬家庭文化,树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去年组织开展了以“和谐家庭、幸福海宁”为主题的第六届家庭文化节,通过举办感恩书信大赛、家庭美德感言微博征集、亲子运动会等活动,大力开展家庭文化建设特色活动。同时,我们还将家庭教育工作与学习型家庭、平安家庭、绿色家庭、“知识进万家”等各类特色家庭创建相结合,进一步扩大家庭教育的社会影响力和覆盖面,努力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同时,各镇(街道)、市属妇委会也通过开展各类主题宣传活动,进一步提高广大未成年人增强道德意识、践行道德规范、培养高尚情操的自觉性。斜桥镇举办了以“珍爱生命,远离”为主题的禁毒“流动课堂”宣传活动。硖石街道通过禁毒宣传图板巡回展、禁毒书法摄影比赛、现场宣传咨询活动等开展禁毒宣传月活动。市城管局“城管巾帼宣传团传播文明进学校”,与紫薇小学联合开展“城管知识进校园,文明使者在行动”为主题的班会活动。
3.与“六一”、暑假等重要时间节点相结合。在节假日来临之际,各家长学校通过向家长发放《学生(儿童)防溺水安全教育告家长书》、《致家长的一封公开信》,发送假期安全短信,开设学生(儿童)家长防溺水安全教育专题讲座,加强对孩子的学习、安全和社会实践教育,提醒家长要尽好监管责任,让孩子过一个平安、快乐、有意义的假期。此外,我们还利用“三五”、“六一“、“七一”、“十一”等节庆,开展“学习雷锋、做美德少年”网上签名寄语、“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做谦恭有礼中国人”等主题活动,连续13年开展“万名学生下社区进村落”活动,依托各社区家长学校,以讲座、 征文、文艺演出、义务劳动等形式丰富学生暑期生活,进一步健全我市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教育新格局。
(四)突出重点,展现特色,家庭教育工作均衡发展。
1.突出早期教育。开展“早教大篷车下村进社区”公益活动,宣传普及早期家庭教育,形成以“家庭为阵地,社区为依托”的早期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使科学育儿知识真正进乡村、进家庭。2012年在全市开展“早教大篷车”下村进社区活动18场,共300多名孩子参加亲子互动活动。同时,结合“家庭文化节”连续两年举办0-3岁宝宝亲子运动会,通过活动培养孩子良好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并进一步增进家长与子女之间的情感交流,展现健康向上的家庭生活方式。
2.突出新居民子女。为深入了解新居民子女家庭教育的状况,2011年我们开展了新居民子女家庭教育状况调研,并组织教育局、新居民事务局、公安局等单位召开新居民子女家庭教育状况座谈会,通过分析现状,发现问题,探究对策措施,为针对性开展新居民子女家庭教育提供了有益参考。今年我们围绕“孤困儿童家长和新居民子女家长”两大群体,组织10场家庭教育讲座免费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传播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提升家长科学育儿水平。
3.突出孤困儿童。市妇联紧密结合工作实际,从加强未成年人特别是孤困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身心健康成长的高度出发,倾力打造潮乡“社会妈妈”工作品牌,同时联合市慈善总会开展“关爱成长”慈善助学工程,每年资助60名3-14周岁正在接受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的孤困儿童每人800-1000元助学资金。活动开展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各级妇联组织、巾帼文明岗、女性社会团体纷纷加入到爱心队伍,在生活、学习、情感等方面进行结对帮扶。
二、家庭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几年来,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市在家庭教育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办了些实事。但在我国经济社会加速转型、家庭结构日趋多元的大背景下,家庭教育也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我市家庭教育工作与新时期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主要表现为:
1.家庭教育“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妇联和教育局作为家庭教育指导的牵头单位,尚未形成合力。妇联由于职责范围有限,人员紧张,难以顾及整个面上的工作;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还存在不同程度的脱节现象。
2.家庭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家庭教育工作量大,周期长,针对性和延续性强,需要师资、场所和必要资金,但目前我市还没有家庭教育专项经费,现有的工作经费是在其它工作经费中统筹开支。由于缺少经费保障,外请专家老师前来授课造成难度,一些必要的宣传教育活动、调查研究、师资培训、教材编写、评选表彰等工作不能正常开展,这与家教工作的需要很不适应。
3.家庭教育队伍不够稳定。教师缺乏专业的家庭教育培训,学校缺乏家庭教育专业工作者,这种现象目前普遍存在。家庭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教育者有系统的家庭教育知识和为人父母的体验,掌握专业的教育技巧和方法。目前,学校负责家庭教育工作的主要是分管学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和各班班主任,然而他们的专业知识却是学科教学,这样的家庭教育队伍,其思维和视野,容易局限于学校教育内部,难以从家庭教育的角度考虑家长教育的方法和技术。
4.家庭教育缺乏针对性。开展家庭教育,必须考虑到家长的特殊构成,对不同的家长采取不同的分类教育策略。对所有家长开展同一内容、同一方式的教育指导,就缺乏针对性。对于学生和家长结构比较单一的城市中心小学,这种教育指导策略,也许会收到成效,而对其它城中村小学、流动、留守儿童等家长教育要取得实效,就必须分类教育指导。
5.家庭教育宣传覆盖面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家长获取家庭教育知识的渠道主要有两条:一是大众传媒;二是社会机构对家长的直接指导。从学校家长学校看,家长学校开班往往被家长会所代替,流于形式,真正开展家庭教育的很少。村(社区)家长学校覆盖率已达100%,但受资金、资源等客观因素的制约,每年大都只开展1-2次活动,家长们又忙于工作无法抽身前来,听课的人往往不多。
三、今后工作的思考
1.优化指导,保障家长学校健康发展。加强统筹协调,确立“一主多辅、全面推进”的家长学校办学模式,即学校家长学校是主阵地,其他各类家长学校是有益的补充和完善。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学校的主阵地作用,利用其师资和管理优势,对幼儿园、中小学等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家长实施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指导。另一方面大力发展社区、企业、专业等各类家长学校。以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教育为宗旨,探索建立以家长为主体、以学校为主导、以社区(村)和企业等为联系纽带的和谐教育协作组织,实现家庭、社区、学校人才和设施设备资源共享,加强对家长和儿童的引导。
2.整合资源,加强家庭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 家庭教育作为教育的三大支柱之一,一直处于弱势状态下。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缺少家庭教育专业人才,目前家教工作者大多是基层教师兼职的,没有更多的精力把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做精做细,因此加强家庭教育指导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已成为当务之急。同时要加强家庭教育工作者培训,提高其业务能力和指导水平,使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聘请家庭教育专家深入基层特别是家庭教育薄弱的农村作报告、办讲座,传播科学的家教知识,帮助家长解疑释惑,提高家长科学教育孩子的能力,缩小城乡差距。不断壮大家庭教育志愿者队伍,广泛招募以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高校在校学生、社会妈妈为主体的家庭教育志愿者,充分发挥他们在服务社会、服务家长、服务儿童中的积极作用。
3.保障经费,推动家庭教育工作落实。要争取政府加大对家庭教育事业和家庭教育工作的政策支持、经费投入,争取将家庭教育经费纳入 财政预算,用于保障开展全市性家庭教育指导工作。镇(街道)要增加对家庭教育工作经费投入,保障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正常开展。学校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通过合法方式争取社会力量支持,补充校(园)内家庭教育指导活动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