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14 14:01:3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中学语文教学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 摘 要]目前中学语文教学的弊端日益显现, 亟待改革, 而改革的关键在于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和完善教材编排, 从而更好的完成中学语文教学的任务, 不断提高中学语文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中学语文 教学 改革
语文是研究语言与文字的学科, 语文教学最简单的要求就是为学生打好语言基础和文化基础。而中学语文作为基础学科中的重要工具, 中学语文的教学也就变得不容忽视。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目前的中学语文教学已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面临亟需改革的局面。社会各界乃至中学广大师生都呼吁改革中学语文教学, 那么, 当前中学语文教学存在哪些问题, 要从哪些方面进行改革, 才能适应时代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呢? 下面, 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 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存在误区由于高考仍然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导向者, 高考成绩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为衡量语文教学阶段性成果的重要指标。因此,中学的语文教师们受高考指挥棒的左右, 在素质教育的幌子下仍搞应试教育。教师不敢教课本以外的内容, 不敢鼓励学生持标准答案以外的观点。学生大面积的出现“唯书唯师”论, 不敢质疑, 考试生搬硬套, 以致错漏百出。学习语文的目的也变成了应付考试, 与语文教育本身的目标背道而驰。(二) 教学方法失当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忽视学生的思维、情感、兴趣等因素, 一味按传统模式教学各类课文, 上语文课, 似乎就只是为了给文章分段, 概括中心思想, 为了找出文章记述了什么, 歌颂了什么, 批判了什么; 同时不厌其烦地逐字串讲, 按部就班的灌输知识, 在知识传授中只注意标准答案的统一, 极大程度的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也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教学沉闷、单调、乏味, 阻塞了学生接受语文信息的渠道, 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教学, 从学生获得语文技能的角度说收益甚微。(三) 教材的设置不够合理近年来, 教材改革进行了一轮又一轮, 但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仍然不尽人意。首先, 过多旧篇目, 缺乏时代感。目前新信息、新知识不断涌现, 而我们的教材仍然停留在几十年前的状态, 远离学生生活, 难以引起学生共鸣, 这种强烈的反差, 也限制了学生的知识面和思维的发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能背标准答案,人云亦云, 成为背书的机器, 因而对语文产生厌倦感, 完全失去学习兴趣。其次, 教材没有从学生角度精心挑选课文。中学语文课本的课文应当从学生的角度来精心挑选, 虽然不能要求所有的课文都是这样, 但至少得要求大部分课文都能唤起学生们对未知世界的向往, 能激发他们“敏锐的感知力、丰富的情感力、独特的想象力”。再次, 教材的编排阶段性不强。从初一到高三, 每册课本都由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文言文四个板块构成。编者的目的是不断加深学习、循环往复、逐步深入, 但将初中入选文章《论雷峰塔的倒掉》和高中的不少议论文进行比较, 就会发现高中的议论文在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等因素上并不比初中的高明多少。这反映出我们的教材编排缺乏阶段性。
二、教学改革的主要措施(一) 转变教学理念过去在中学语文教学中, 比较注重知识的传授, 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就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摒弃教知识、背知识、考知识的传统模式, 而代之以对学生能力, 尤其是发现问题、全面综合地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如教师进行提问时, 不应只注重答案, 而应集中精力观察学生思维的过程, 努力从不同的角度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古语有云:“授之以鱼, 不若授之以渔”, 这与现代教育理论所倡导的“最有用的学习, 使对学习的学习”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教师教给学生的再多, 也还是极为有限的。有关方法的知识才最有价值。教师要有意识、有计划地教给学生有规律性的知识和方法, 如怎样分段、怎样概括课文内容、归纳中心思想等, 还要让学生理解获得方法的具体过程。这样, 学生就会根据需要主动吸取知识并加以运用。学生对方法的掌握和运用的恰当与否是评判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依据。中学语文教师要认识到: 教会学生学习, 培养和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 才是语文教学的“活的灵魂”。(二) 改进教学方法语文教学效果的显现是潜移默化的, 需要师生双方日积月累的努力。有些教师含辛茹苦、诲人不倦, 学生也起早贪黑的学习, 却收效甚微。这显然与教学方法有关。我认为, 教学方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改进:1、扎稳基本功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认真贯彻科学的、大众化的语文教育观, 把这种观念在教师头脑中进行有效的渗透, 并运用到教学中, 跳出语文教材去教学生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 做好语文基本功的训练与思维能力的训练。2、因材施教的“多元论”任何一个正确的理论和方法都不可能放之四海而皆准, 所以教师要从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出发, 提倡因材施教的“多元论”, 不要要求学生只接受某一种思维模式, 只按照某一种认识来回答问题, 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有目的、分层次地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3、发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现代教育科学研究表明: 凡人同伟人一样具有创造的潜在能力, 但凡人与伟人的不同全在于潜能的激活与发挥。从语文学科的特点来分析, 学生思维品质的独特和学习行为的独创是多方面的。教师可以在学生听、说、读、写的过程中容纳给他们把自己的想法以不同于他人的方式表达出来, 并力求表达效果巧妙而又合理, 这就是对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挖掘。从这个角度考虑, 教师若引导学生发挥学习语文的创造潜能, 就能让他们创造性地学习和思考。(三) 完善教材编排中学生目前最重视的也是最重要的信息源就是教材。中学语文教学以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为基本任务, 所以教材的编排也应以此为标准。在文本选择上, 教材编写者多年来很难突破传统的模式。我认为, 中学语文教材在知识点的编排上应按阶段来划分, 选文要具有经典性和教育性, 注意收入古今中外各种流派、各种风格的代表作品, 使学生能够通过语文, 学习和了解古今中外的语言艺术, 学会鉴赏文学作品。这样, 学生在接受信息的过程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和熏陶, 并通过信息的接收和处理, 真正受到教育, 得到实质的提高, 达到教育的真正目标。21 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 今后社会、国家之间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都将具体化为知识的竞争, 而语文作为知识的基础, 作为素质教育的基础, 它的教学是片刻也不容忽视的。我们应优化教育的过程, 使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目前中学语文教学改革还处于一个探索阶段, 还需要我们语文工作者深入教学一线调查研究, 在实践中积累丰富的经验。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047-02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学语文教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中学语文教学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对教学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学具有人类文化性和工具性相统一的特点,其本质的作用在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协调发展,在进行语文教学时既要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还要能够在实践中进行具体的运用,在教授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还要教会学生获得健康科学知识的有效方法。
1.中学语文教学方法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合格的人才所采用的教学策略,是教学中一系列方法和措施的总和。科学的教学方法是教师传授知识、锻炼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一种校园活动方式。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因素,有着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学方法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活动有着明显的区别,采用的方法多种多样,具有很大的灵活性[1],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常用的讲解、谈话、报告、讨论、参观等,不同的方法具有不同的侧重点,有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有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还有的教学方法二者兼顾。总之,虽然在教学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但是其主要的目的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传授知识。语文教学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在我国古代就已经进行了语文教学活动,并且在长期的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知识经验,现阶段的语文教学依然注重知识的传递,所采用的方法是语言,通过教师的语言传授,向学生传递完整的知识信息。在老师的讲解下,学生能够快速的掌握语文知识,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满足学生需求。教学是一种双向的活动,除了教师的“教”之外,还包括学生的“学”,传统的教学中主要的侧重点是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递,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现阶段的语文教学除了传递知识体系之外,更加注重对学生技能的培训和发展,努力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3)为我国培养人才。中学语文教学能够为我国培养大量的合格人才。语文教学以正确的理念为主导,教学内容都是经过精细挑选的,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发展需要[2],能够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观念,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体系,还能够培养学生学习的方法,为社会输送优秀的专业性人才队伍。
2.中学语文教学坚持的原则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不同的教学方法具有不同的作用,在教育学生方面也具有不同的特殊性。在实际的教学中并不是使用一种单独的教学方法,而是将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有机的结合,综合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会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使用这种教学方式的目的在于避免因单一的教学方法而引起学生的反感,导致教学效果低下。利用多种类型的教学方法并且将这些方法进行有机的融合,才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发挥语文教学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发挥语文教学的作用,在实际教学中要采用适当的教学原则:
(1)注重因材施教。现阶段我国普遍实行素质教育,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全面自主的发展,在这种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方法是因材施教[3]。语文教学面对的是特殊年龄段的人群,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但是不同的个体具有不同的特性,在接受语文教学时也有很大的不同。在实际教学中既要以全体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还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发展,促进每一个学生的进步,有效节约教育资源。
(2)启发式教学。语文教学要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和培养,在教学中实行启发式教学活动。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养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这种方法不断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教学质量。
(3)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兴趣是有效进行教学的一种常用方法,中学语文教学教学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学习兴趣的高低有着紧密的联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能够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活动,并且学习效果良好,与成绩的高低有着正相关性,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度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不断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升教学质量,完成教学目标。
不同的教学方法在语文教学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实践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目前更加注重对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方法具有其使用的特殊价值,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除了使用原有的教学方法之外还要不断的学习,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对教学方法进行不断的完善,适应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发展需要,逐渐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语文教学方法体系。
参考文献:
随着初中语文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以及逐渐深化的考试制度,不论是焕然一新的阅读理论、写作理念还是全新的教学理念,这些方面的变化都为初中语文教学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教师是教育教学的根本,教书育人的重任要靠教师去实现和完成。如果缺乏高素质的语文教师,那么深化语文教学改革也只能成为纸上谈兵。受教学条件和教学设施的限制,还有众多语文教师依旧沿用着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方式,机械灌输式地将知识硬塞给学生,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语文教学的发展。因此,提高语文教师的整体文化素质和个人修养,加强中学语文教师队伍建设刻不容缓。首先,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业务水平。教师要有中学语文教学的专业知识才能胜任本岗位的工作,才能轻松驾驭语文的课堂教学,起到很好的导引作用,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并做到及时地对学生进行点拨。
其次,语文教师的思想素质也需要提高。创新而又先进的教学理念、高度的责任心以及高尚的思想品质是教师必不可少的任职条件。“其身正,不令而行”的现代教学模式下,加强教师思想素质教育迫在眉睫。教师要用发展和科学的眼光将时代所赋予教师的要求融入到思想道德建设过程中,真正促使自身道德素质的提高。最后,教师也要具备创新理念,不断加强自身各方面能力的培养,积极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用先进的思想和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善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情趣,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一、改变传统语文教学授课方式,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仅靠教师的一张嘴、一块黑板还有课本,教师总是一味滔滔不绝的口授,学生也只是一味地被动记忆,教学模式单一、生硬、机械。这些都与新课改所提倡的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相悖。所以,改变传统语文教学授课方式不仅是大势所趋,也是真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根本所在。所以,教师要变传统被动式的教学方式为师生互动式的教学模式,要善于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这要求教师在课前备课时多设置一些学生参与的环节,使得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这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大有裨益的。比如,在学习课文《赵州桥》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说出一些自己见过的桥,这样就会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引发学生进行积极的讨论。这样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也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最重要的是师生共同参与到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学模式形象生动。
此外,应适时增加一些全新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最典型的就是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语文教学,无论是声情并茂的场景,色彩斑斓的画面,还是对视觉具有极大冲击力的视频资料,形式多样的文件处理模式,都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积极进行实践教学,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和社会。这样既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又能体现语文教学回归原生态课堂的本质,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语文课程的学习。
二、避免课堂教学形式化,形成师生共同参与的局面
要进行中学语文教学改革,我们应该避免教学形式化的发生。而且,素质教育强调学习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发挥其学习主动性,更好地对所学知识进行构建。一般来说,在中学语文课堂上沿袭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学习理念是非常切合时代的发展要求和现代教育规律的。我们必须明白中学语文教学改革是对传统语文教学模式进行深刻反思后的选择。很多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过多追求教学的形式化,不能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转变教学模式,这样做只会使语文教学改革游离在新课改的要求之外。
合作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教学形式。当所学习的内容适合分组合作教学时,教师在综合考虑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知识储备等因素之后,可以采用这种分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分组合作教学的过程中要把握好自己的主导地位,在积极参与到合作学习过程的同时也要做好语文教学的主导者,促进师生合作学习模式的顺利实施。除此之外,师生互换角色等教学形式也是值得尝试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发展在整个中学语文教学改革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教师要善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理念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形成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充满着荆棘和挑战,我们不能凭一时的冲动和热情走上随波逐流的改革之路。中学语文教学在改革过程中应该摒弃传统语文教学的不足,大胆进行新课改的改革与创新。我们不能走因循守旧的老路,而是要在巩固好基础知识的同时勇于开拓语文学习的新路,要在改革过程中继承语文教学最本质的东西,摒除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只有这样,初中语文教学才会呈现不呆板却严格、充满活力却不混乱、生动活泼却不乏味的新局面,才能真正意义上开拓出中学语文教学的新路。语文教学的改革任重道远,这个过程需要所有教师和学生行动起来,从而迎接语文教学改革的美好未来。
参考文献:
一、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现状
(一)教学模式依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
在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但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依然沿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没有进行彻底的教学模式的变革,因此,中学语文教学依然受到多方面的限制。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叫徐思路没有得到创新。根据一些教育调查研究显示,在一些地区的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思路依然沿用传统,是沿着教材从头到尾一丝不差的讲解,也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也不是语文教学的新的思维。其次,课堂教学的方式与改革的要求相背离。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家长与教师总是用成绩衡量一个学校与学生的好坏,学校用学习成绩衡量教师的教学水平,因此教学的重点依然放在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上,在课堂教学上,教师仅仅讲解的是考点,教师传授给学生的多是知识与技能,忽略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再次,语文教学内容比较贫乏,渠道比较狭窄。教师在教学中,教学内容仅仅局限于教材,但是课程改革要求语文教学的内容更加的丰富多彩,切实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益,最后,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中,并没有有效的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正在深入的实施到教学领域,但是在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中,应用多媒体教学的有效性并不乐观,现代教学设备是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英语教学的有效性,但是有的教师在应用中,或者过多,或者过少,不利于教育教学的改革。
(二)教师对语文学科的认识程度不足。
一些语文教师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育教学中仅仅注重知识的传授,将语文学科的实质给忽视了。中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时期,是学生语言理解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被培养的关键时期,是培养学生的两道的道德品质与崇高的道德思想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对语文学科的认识不足,导致学生语文基础知识不扎实,语文素养不过关,不利学生的发展,不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三)教材设置不合理。
在信息化逐渐发展的今天,知识更新的速度不快变快,但是教材的的设置却没有被更新,甚至有的教材还停留在几十年前,这不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学中,中学生的接受能力不断地争抢,教材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远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在心灵上难以与学生产生共鸣,限制学生的发展,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与动力。产生学习语文的厌学情绪,认为语文学习枯燥而无聊。
二、中学语文教育教学改革的对策
(一)转变教育教学的模式。首先,创新的教学思路。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要局限于有效的教材,不要照搬传统的教学思路,不要圈圈的依赖《教师教学参考书》教师要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来设计全新的教学思路。教师在转变教学思路的过程中,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拓展学生的学习思维,改变课堂沉闷的状况,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促进学生从感性更快过度到理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次,要将课堂教学拓展到课外。有效的转变教学模式,还要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切实有效的提高课堂教育教学的水平,局限于课堂内的教学是不够的,教师要学会将课堂知识拓展到课外,引导学生走入图书馆、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不断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感受能力,不断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与发散思维,语文学科的知识与实际的生活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课外知识的积累对语文教学来说十分的重要。
(二)有效的运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
在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中,要有效的运用多媒体技术,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利用多媒体技术,有利于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有利于使得一些比较抽象的教学内容更加的具体生动,将静态的知识转变为动态。有利于提高课堂教育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对学生进行语文教学的思维训练,有利于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三)改变中学语文教学教材的设置。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学生的思维方式与接受程度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教材的设置要从学生的认知角度出发,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感受力,教材的设置要由低入高,从深到浅。教材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自学能力,注重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为中学语文教育教学改革的济宁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而言之,中学语文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提高的重要基础,是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重要时期,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进行中学语文教学改革是具有重要的意义的,为中学语文教学带来一股清风。新课程下,语文教师要从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教学的变革,不断提高中学语文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主管单位:
主办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陕西省西安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16开
国际刊号:1002-2155
国内刊号:61-1031/G4
邮发代号:52-21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72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新课程改革如缕缕春风,迅速吹遍了校园。随着整个语文教学的改革,广大同仁在教学上不断改革创新,从主观上做出很大的努力,教学方法有了很大进步,教学质量明显提高。但是还有为数不少的语文课,可以说教得呆板,教的空泛,教了不管用;学生学得枯燥,学得厌烦,学了不会用。语文学科作为一门最富有文化艺术灵气的学科,却常常显得苍白、干瘪、平庸、做作。
一、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材的设置不够合理。在日益发展的信息化时代,新信息、新知识不断涌现,而我们的教材仍然停留在几十年前的状态远离学生生活,难以引起学生共鸣这种强烈的反差,也限制了学生的知识面和思维的发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人云亦云,成为背书的机器,因而对语文产生厌倦感完全失去学习兴趣。中学语文课本的课文应当从学生的角度来精心挑选,虽然不能要求所有的课文都是这样但至少得要求大部分课文都能唤起学生们对未知世界的向往,能激发他们“敏锐的感知力、丰富的情感力、独特的想象力”。教材的编排阶段性不强,从初一到高三每册课本都由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文言文四个板块构成。编者目的应是不断加深学习、循环往复、逐步深入,但将初中人选的部分文章和高中的不少议论文进行比较,就会发现高中的议论文在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等因素上并不比初中的高明多少。这反映出我们的教材编排缺乏阶段性。
2.教学方法失当。语文教学中,在教师灌输式、注入式的束缚下,学生只会做知识的奴隶,重复课本写的、复述老师讲的,缺乏独立思考,智力潜能受到很大的压抑。而教师忽视了学生的思维、情感、兴趣等因素,按部就班的灌输知识,在知识传授中只注意标准答案的统一,极大程度的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也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教学沉闷、单调、乏味,伤害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存在误区。由于高考仍然是中学语文教学的指挥棒,高考成绩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为衡量语文教学阶段性成果的重要指标。因此,中学的语文教师们受高考指挥棒的左右,在素质教育的幌子下仍搞应试教育。教师不敢教课本以外的内容,不敢鼓励学生持标准答案以外的观点。学生大面积的出现“唯书唯师”论,不敢质疑,学习语文的目的也变成了应付考试,与语文教育本身的目标背道而驰。
二、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1.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教师所做的备课、组织教学、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用等工作,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尽量地使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一个课堂环节的设置上,提出两、三个中心问题学生在反复阅读课文、充分酝酿中,再经过老师的启发、点拨,较为完满地解答问题.课后留设空白,可以是与课文相关而展开的疑问,也可以是课堂上未讲授的相关内容。这样做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活泼,觉得新鲜。
2.发掘人文精神重视人文品质的培养。人文精神是人的根本性与涵养的总和。现如今使用的新教材中包涵有许多深刻的哲学思想与爱国主义思想的句子,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正是思想教育的极好素材。在语文教学中,把这些富有哲理性的内容渗透在学生的思想中,让学生能正确认识人的价值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以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把这些人文精神潜移默化到学生的学习当中选取典型实例,穿插到文本分析中去,启迪学生,让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和体会并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课外阅读,开拓其知识面逐渐培养他们自己体会文章主旨、发掘人文精神的能力。例如一开始可以规定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让学生做读书笔记,利用一些业余时间举办读书会.交流读后感堂上进行作文训练,写些小议论文或杂文,教师及时正确地给予学生人文关怀,引导学生激发自我的人文情怀在这些活动中达到认知真、善、美的目的帮助他们找到将来的行为指向。
人文教育的核心是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提高人的思想境界,最终帮助学生树立起优秀的人格品行,成为一个由内而外具备综合素质的新型人才。因此,人文精神决不能忽视,在课堂、校园及社会这些环境中注意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充分实现语文教育的人文性,是“育人”的重要内容之一,只有通过长期的教育实践才能最终完成。
应建立中学语文教学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中学语文学习的评价要关注中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中学生语文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语文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
二、建立科学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指标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是教师依据课程标准的理念与基本要求,在全面驾驭教科书的知识体系、知识结构和编写意图的基础上,根据中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再创造的过程。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师的教学技能、教学能力、业务水平、文化修养、教育观点、师德和思想素质的综合表现。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在于,总结教师优秀的教学经验,诊断教学的不足,以便更有效地改进教学。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过程也是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开展教学研究、促进自我发展的过程。
值得指出的是,师生情感世界的融通有赖于传统师生关系的变革,即,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成为能够帮助学生在自学的道路上迅速前进,教会学生对付大量信息的向导或顾问,甚至进一步,成为学生中的“一个”,参与学生的共同活动,征得大家的赞同,而不是自作权威,高高在上,机械传递知识的简单工具。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把准学生的脉博,进入学生的内心,和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撞击和生发,课堂才能有“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教学效果。
三、健全中学生语文学业成绩评价体系
1.注重对中学生语文学习过程的评价。
根据中学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对中学生语文学习的评价应从甄别式的评价转向发展性评价。以往只是以学生考试成绩的优劣作为评价学生学习好坏的评价标准,必然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造成学校、教师和学生重分数、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等弊端,不利于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中学生语文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语文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应强调评价的诊断功能和促进功能,更注重学生发展进程,重点放在纵向评价,强调学生个体过去与现在的比较,着重于学生成绩和素质的增值,不是简单地分等排序,使学生真正体验到自己的进步。
2.评价主体和方式要多样化。
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是多样化的,应以过程性评价为主,既可以用书面考试、口试、活动报告等方式,也可用课堂观察、课后访谈、作业分析、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等。一次考试决定学生终身的现象得到有效地控制。同时教师在评价中学生语文学习时,既可以让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也可以让家长和社区有关人员参与评价,而不仅仅局限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3.评价结果的呈现应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
评价结果的呈现应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应采用鼓励性语言,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让人人体会到只要你在某个方面付出了努力就能获得公正的、客观的评价。另外,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四、积极探索构建有利于促进中学语文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评价机制
1.打破惟"学生语文学业成绩"论教师工作业绩的传统做法,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教师的职业道德、对学生的了解和尊重、教学实施与设计以及交流与反思等。一方面,以学生全面发展的状况来评价教师工作业绩,另一方面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与需要。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发展性中学语文教师评价制度的基础。
二、网络环境下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困境及对策
1.网络资源质量参差不一。毫无疑问,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是一种高效的学习,网络上储存着大量的各种各样的经过筛选、组织和整理之后的信息资源,我们可以随时随地地使用、分享、转移和处理这些资源。这样的特点也就决定了网络环境下语文教学过程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学生的学习中的选择性和交互性也大大提高,这也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可是网络上的信息资源良莠不齐,好坏参半,学生的分辨是非和自控的能力不同,受网络不良因素的影响也就不同,从某种角度讲也就给中学语文教师带来了困难和麻烦。作为教师我们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合理的选取和利用网络资源,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网络学习的方法。
2.网络开放性和自由性过大。语文是中学阶段的重要课程之一,而在现今网络环境下语文教学在阅读方式上,从单纯的文本阅读过渡到多媒体电子读物;在写作方式上,从手写过渡到打字、扫描甚至是语音输入,一切的信息资源都可以在远程交流中获得和解决,十分便捷。近年来,在网络上以语文学科为主题的资源信息网站也越来越多,内容越来越丰富,开放性也越来越明显,对语文教师来说,再也不用费时费力地去制作课件,随时需要随时找,总能找到合适的。但是同样也有一定的弊端,这样的便利助长了部分教师的惰性心理,拿来就用,不钻研思考是否适合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长此以往不利于语文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在现代语文教学中,有许多教师的多媒体课件虽然制作精美,但是华而不实,实际效用不大,一整堂课下来可能教师和学生都收获甚微。网络多媒体信息技术并不是适用于所有教学内容,在一些不适合的情况下使用有可能会适得其反。比如:在教授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时,只要介绍一下写作背景,通过反复朗读,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就能够感受到内容中所要呈现的画面。可如果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教师直接出示幻灯片或视频影像资料,就会扼杀掉此时学生本该有的想象力,联想的能力也得不到训练和培养。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是两个很重要的环节,在信息时代的网络环境下,中学语文教师必须激励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让学生养成博览精读的习惯,使学生适应网络开放性的阅读方式和全方位的信息资源优势,适应这个科技时代对他们的超文本能力的要求,因为学生们自身素质不尽相同,所以这对语文教师来说也是一大难题。
3.网络环境复杂多变。语文教学,不仅承担着本学科的教学任务,从某种层面说还承担一定的德育教育任务,而网络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不良思想,会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意识,这让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路上设置了障碍。在网络环境下传统语文的规范正在不断地被日渐流行的网络流行语和网络文化冲击着,中学生处于叛逆期,他们追求个性,喜欢一切新奇的事物,而多姿多彩的网络文化刚好迎合了他们的品味。网络流行语的不断创新,使得中学生逐渐失去了对规范语文用语的学习兴趣,他们热衷于参与创造网络新词和流行句式,甚至改编古诗词,使用过分暴露的不文明用语,这些行为都极大地影响了中学语文教学的效果,对规范中学生文明礼貌用语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作为中学语文教师,我们必须身先试法,转变自己的传统教育观念,积极探索和学习网络环境下的新型中学语文教学模式,用实际行动支持多媒体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的整合。本文来自于《语文学刊》杂志。语文学刊杂志简介详见
研究互文,对中学语文教学有哪些作用呢?
首先,研究互文可以帮助学生正确地判断和理解词义。
互文是汉民族语言特有的现象,互文句式的出现及广泛运用,除了说明它源远流长、生命力强以外,还说明它与汉字的表义性质有关。从本质上说,汉字属于表意体系,形、音、义三位一体,一词多义又是词义的重要特点。某一词可能有若干个义项和不同用法,但在一定的语境中,这个词的意义却具有单一性、确定性,即只能有一个意义和用法是最恰切的。因此,对于互文来说,分置于句子前后对应位置上的词,便可以取其共同的意义互相训释。这就是人们所谓的“比照意义”的方法,“有同义互文者,从互文之字以定其义”。
例如:
(1)日星隐耀,山岳潜形。(范仲淹《岳阳楼记》)
(2)触风雨,犯寒暑。(柳宗元《捕蛇者说》)
(3)不稼不穑,……不狩不猎,……不素餐兮,……不素飧兮。(《诗经・魏风・伐檀》)
例(1)“隐”,隐藏,隐没。“潜”,潜藏。“隐”“潜”互文见义,可以将它们易位解释,而句意不变。例(2)“犯”,冒。“触”,引申义为“犯”。“触”“犯”互文,意谓冒着风雨寒暑。例(3)“稼”,播种。“穑”,收获。“稼穑”连用并举,泛指农业劳动。“狩”,冬天打猎。“狩猎”连用并举,泛指打猎。“餐”“食”“飧”,则是变文近义。这几个句子,可据互文以见同义,据对文以见反义,据变文以见近义。当然,离开了互文具体的语境,这种互训关系就自然不成立了。
其次,研究互文可以帮助学生对古文句法进行分析。
互文句式结构相同的语句,其中某些成份的语法功能亦相同。
例如:
(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史记》)
(2)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礼记・礼运》)
(3)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左传》)
例(1)“见”犹“被”,“见”“被”互文,两句均是被动句。例(2)“用是”“由此”互文,“用是”作“由此”解,都是介词结构作状语,即“用”“由”(介词)互文,“是”“此”(代词)互文。例(3)“肉骨”“生死”互文,“肉”是名词用作使动词,“生”是动词的使动用法。“肉骨”是使“白骨生肉”的意思,“生死”是使“死者复活”的意思。
在学习、讲解互文时,要注意两个问题:
一、紧紧把握互文对语境的结构要求,切忌滥用互文
一般说,互文只在两种语境中使用:一是语境是相同的词语;二是语境是结构对称或大体对称的词语。而结构相同大体相同,则往往造成对偶句式,所以互文在诗词歌赋中,在散文的骈句中,大量地运用着。因而,对那种貌似互文而实为对偶的句子须分辨开来。如果没有结构形式上的保证,即使是散见两处的同义词语,也不能算作互文,因为它只是同义词语的递用而已。
例如:
(1)“寡人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由于学生个性各异,中学语文教材内容全面而庞杂,对中学语文教学的评价必须全面而系统。笔者认为,对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的评价,最主要体现在师生的情感、学生的认知、教师的因材施教、教师关注学生程度四个方面。
首先,师生间的传统而呆板的“施与受”的关系应该发生变革,在教学中老师不应该再是高高在上机械传授知识的伪权威,而是应该在教会学生大量知识的同时,多去了解接近学生,以向导或者顾问的角度帮助学生在学海道路上迅速前进,争取与学生取得情感共鸣,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体现教学方式是否合理重点在在于学生的认知程度上。教学评价关注的是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是否能让学生掌握所教授知识的同时,能否积极有效的引导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思考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发展自我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再次,新课改后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应当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老师和同学互动,同学和同学互动,这样互动下的“施与受”才能共同发展进步。根据语文的不同特点、学生理解程度的不同,教师应该根据语文的特点,因材施教组织教学。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等形式来完成教学任务,在这一过程中要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适合自身情况的发展。
第四,教师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不论成绩好坏,教师都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关注每一名学生,特别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切实的指导帮助;并能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学习特征,要鼓励尊重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方式表达自我想法,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解决学习问题。
根据初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发展性的评价方式将取代甄别式的评价方式。传统教学向来是以学生学习考试成绩的优劣来作为评价学生好坏的标准。其弊端是在加重学生学习负担的同时也会造成学校、教师、学生及其家长只重分数不重能力,只重结果不看过程的弊端,这样的方式非常不利于中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改后对中学生语文学习成果的评价,不再仅仅局限于学生的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更要注重他们的学习情感和学习态度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教师教育评价的诊断与促进功能,更加注重学生学习发展进程,注重学生过去与现在学习成果比较、注重学生成绩和素质的增值,不再是简单的名次排序,从而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体会了解到自己的进步。
教育评价提倡多样化的形式和手段,过程评价占居主要地位,在传统随堂测试、口试等方式的基础上增加课堂观察、课后访谈、作业分析的方式方法,建立学生成长记录文档;同时也可在教师评价的同时,让学生展开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也可以让学生家长和学生所在社区有关人员来参与除开学习之外的其他评价,如此一来以考试来决定学生好坏的形式将得到有效的控制,才能让学生注重自身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教师教育评价应该是呈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结果。教师应对学生采用鼓励性的言语,发挥教师所独具的激励作用,这样才能让学生能体会到只要在某一方面付出了、努力了,就会获得公正的、公平的、客观的评价表扬,以此来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坚定其自信心。
教师教育评价的核心是教师,每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都应该积极探索、构建有利于促进中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机制。
第一,放弃以学生学习成绩来论教师工作业绩的传统做法,建立新的教师评价指标系统,以此来促进教师教学方式方法的不断提高。包括教师的职业道德、对学生的了解和尊重、教学实施与设计以及交流与反思等。一方面,以学生全面发展的状况来评价教师工作业绩,另一方面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与需要。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制定中学语文教师评价制度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