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6 15:27:01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教育学位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8-00015-02
一 美国研究生导师制度概况
1.导师遴选
西方大学的研究生导师在遴选上相对宽松,是科研创新能力和学术水平并重的导师遴选制。具体而言,研究生导师的遴选条件因不同类型的研究生导师所承担的责任的不同也表现各异。通常的要求是,研究生导师除了通过包括研究和学习经历、研究生课堂教学、学术指导、学术成果、学术职务的担任等必要的资格审查之外,还需要具备指导研究生学习、研究的能力。是否具有指导和管理研究生的素质和能力是美国的大学在选聘研究生导师所重点关注的。
2.研究生指导委员会
在研究生指导方面,美国采用的是学术互补的导师组负责制——研究生指导委员会的形式,将导师制与集体相结合。由研究生指导委员会成员和主要的导师共同参与制定研究生的学习计划、课程教学以及论文指导与审核评定等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对研究生进行定期的有针对性的指导。
3.学位论文的指导与评定
第一,课程考核制度。美国的研究生在录取后要进行系统的课程学习,课程考试采用笔试、口试或以二者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同时也很注重对学生平时表现的考查。通过课程考核来实行严格的研究生淘汰制度,研究生入学率高,淘汰率也十分高。
第二,学位论文的要求。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完成,是研究生教育过程中重要的一环。通过学位论文的质量一方面可以检验研究生课程学习的成效,考查学生的学术水平;另一方面也可以借此来对导师的论文指导质量加以检验。在美国每年都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因为论文不合格而不能获得学位。美国研究生导师十分重视研究生论文答辩,他们往往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来要求学生严肃对待学术研究。
二 我国的研究生导师制度概况
1.导师遴选
目前,中国已经建立了一套较为严格的导师遴选制度。导师遴选大体上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由学位授予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组织进行的;另一种是由学位授予单位自行组织或由省级学位委员会审批。
2.导师负责制
中国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强调建立以导师为主的指导小组,实行个人指导即导师与由5~7人组成的教研室集体指导相结合。目前中国的现实却是基于各校不同的基层教学组织结构,研究生在校期间的一切科研活动基本还是由导师一人决定。
3.学位论文的指导与评定
第一,课程考核和中期考核制度。与美国相比中国研究生淘汰率很低。研究生的培养重视入学考试而轻视对后续的课程学习过程的多样性的考查,研究生在校期间除了对所学的课程进行考核外,很少有其他方面的考查,其中课程的考核主要以开卷、闭卷考试或是以课程论文的方式展开。学生只要能在指定时间内学完必修课程,获得学分并在最后一年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即可授予研究生学位。与美国不同的是,在我国很少有学生会因论文答辩不合格而拿不到毕业证。
第二,学位论文的要求。我国研究生培养的特色之处在于坚持对硕士研究生在科研上的要求。因此对于硕士研究生而言在完成必要的课程学习的前提下还要进行科研,完成学位论文的撰写工作。此外也要进行必要的论文审核、答辩、修改等程序,在研究生参加论文答辩之前要先获得答辩的资格,一般以学术论文的发表情况作为标准。
三 启示
通过比较我们发现我国在研究生教育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现提出以下几点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建议:
1.优化遴选办法
打破传统的以职称为标准的遴选方法,注重导师科研能力、学术水平、学习经历等各项指标,针对本校研究生状况一级学科建设水平适当做出权重,全面考核、综合判定,以选出优质的导师,建设高水平的导师队伍。
2.实行导师组负责制
借鉴学习美国的研究生导师制度,实习导师组负责制,共同检查学生的研究进展同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充分发挥集体优势。
3.建立多层次的培训制度和导师激励制度
对于新任导师不仅要进行在研究生培养方面的理论知识上的培训,还要关注对导师个人思想道德素质上的培训。发挥校内优质导师队伍的作用,对新任导师进行经验传授、教学帮扶和学术带动等。
4.细化考核制度,建立研究生淘汰制
细化考核制度,建立规范的研究生淘汰制度对于缓解我国研究生目前存在的问题具有可行性。
5.转换和提升教学理念,重视创新性思维的培养
创新性的教学是一种教学趋势,这种创新性不能只狭隘的在学位论文中得以彰显,还要在课程教学中,在实际的科研工作中展开,转变教学理念,以创新型教学和科研为中心,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思维。
6.加强导师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指导
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学术水平的集中表现,也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一种实体性表现形式。保障学位论文的质量不仅是研究生个人的学业任务,同时也是论文指导导师的责任。
通过以上对中美两国在研究生教育中导师指导与学位论文的审核等几个方面的简单比较,可以看出我国的研究生教育还存在着许多不完善的地方,通过不断地借鉴、吸收与融合发达国家研究生教育的先进经验,以前车之鉴,成就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不断完善,不仅可以少走弯路而且也可以发现不足及时修正与创新,建立起独具中国特色的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
1.C2C远程教育的模式。C2C远程教育的模式借鉴了C2C这一基本商务模式,教育者通过网络的方式,以视频、音频、文字等方式直接为学习者讲授知识,并进行远程学习辅导,同时,教育者直接从学习者收取报酬,并且直接对学习者负责,而不需要通过任何第三方,例如学校或者培训机 构。这样的远程教育模式指向了个人对个人的教育模式,教育者和学习者利用网络进行沟通交流,这样的模式使得教育更有针对性,类似于传统教育中的一对一辅导的家教模式。
2.王竹立的“零存整取式网络教学模式”。王竹立的“零存整取式网络教学模式”根据远程教育的学情特点,“打破原有的基于学校教育的课程体系与评价体系,突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对学习内容进行‘碎片化’改造,构建起以‘微课程+微测验+微学分’为主体的网络教育模式”。这种新型的网络教学模式有五大好处:
(1)学习者可以不受时空与环境限制,随时随地进行碎片式学习;
(2)满足学习者个性化需求,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个性化知识体系的构建;
(3)方便教师对网络教学进行灵活机动的管理;
(4)减少教师辅导与答疑的工作量;
(5)改进网络教育质量,减少辍学率,提高网络教育的社会认可度。虽然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具有创新性的网络教育模式,但很多网络教育只是将课程以简单的课件加录像的形式放到网络上去,制作的课件很多都没有达到网络教育的目的,没有依据远程教育学生的学情或根据学生的需求采用恰当的模式。但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一点:这些先进的远程教育模式的实施需要远程教育院校在背后做出很多,不管是网络资源的提供、支持服务的保障、监控系统的完善还是学生评价系统的科学,而这些正是远程教育院校所需要完善的地方。
(二)优化原则的提出
库恩(GeorgeKuh)提出了“学生参与”(studentengagement)理念,并定义为:学生参与度是一个测量学生投入到有效学习活动中的时间和精力,以及学生如何看待学校对他们学习支持力度的概念。他认为“教育质量高低的核心要素就是学生的参与程度”,并提出从两个方面考察学生的参与状况:一是学生做了什么(whatstudentdo),包括学生投入到学习中的时间与精力、与同伴群体的相处情况、与教师的互动等;二是高校做了什么(whatinstitutionsdo),指高校采取了什么有效的措施或提供怎样的资源促进学生参与到各项活动中。现将这一原则运用到远程教育学生学习行为保障体系的优化中,学生学习效果的达成需要一个好的学习行为,而好的学习行为的养成并不只是个体自身因素,还取决于外在体系的保障,取决于远程教育院校为他们做了些什么来促进其学习行为,从而达到学习效果的凸显。
二、远程教育学生学习行为保障体系优化探索
(一)远程教育学生学习行为保障体系优化模型
远程教育学生学习行为保障体系模型主要包括网络资源、学习支持服务、监控和评价等子系统,通过子系统来保障学习行为的进行,以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理想的远程教育学生学习行为保障体系模型是提供丰富的有针对性的网络资源,提供细致、有针对性的支持服务,设置合理的监控评价系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理想的外部环境,激励其学习行为,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二)H大学远程教育的实践和验证
H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依托该校的学科优势,坚持“规范、质量、规模”的办学宗旨,根据网络教育和成人学生的特点,深入研究、不断探索、勇于实践,在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手段创新、技术支持服务、管理运行机制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逐步形成了“网上自主学习、实时直播授课、集中面授辅导、教师网络答疑、注重过程考核”的30字学习方针,构建了具有本校特色的现代远程教育体系。2008年,学院通过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成为上海市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中首个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网络教育学院,2009年成功转版为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多次被评为十大品牌网络教育学院。校外教育中心工作包括四个板块,分别是招生与学生工作、学生学习支持服务工作、技术工作、教学教务工作,将网络资源、学习支持服务、监控及评价系统都包括在内。
1.网络资源系统。网络资源主要包括不同专业所需的各种课件学习;网络直播以及视频会议,学生可以通过视频与教师进行交流;数字图书馆,学生可以登录学校图书馆,查找各种资料;基于移动平台的统考辅导课件,将移动课件分为安卓版和苹果ISO版,学生可以很好地利用业余时间,用手机、平板电脑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在网络教育专业教学计划课程建设中,工科的部分课程含有实验实训内容,在课程设计上分“本地实验”和“网上实验”,开创性地将远程虚拟实验室运用到远程教育中。
2.学习支持服务。根据社会需求及学校特色,H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先后开设高起专、专升本、高升本等三个层次,开设了30多个专业供学生选择,覆盖文、法、经、管、理、工等多个学科门类。目前,设有校外教育中心57个,主要开设高起专、专升本两种层次的高等学历教育以及专业课程进修等非学历教育,招生范围广泛。学院拥有集报名、录取、授课、学习、管理为一体的综合性远程教育环境平台。强大的网络平台功能,使学生能够灵活自主地安排课程学习进度、完成网上作业、接受视频答疑、参与网络讨论、下载学习资料、查询学习信息、进行考试预约等。学院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工作理念,针对网络教育以从业人员为主的特点,建立了学生学习支持服务中心,实施了班主任制度,构建了学生学习支持服务中心校外教育中心班主任的三级服务体系,通过CallCenter(呼叫中心)、电子邮件、手机短信、书面信函、电话热线、与学生座谈等多种途径,切实做好导学、助学、促学工作,解决师生分离的问题。网络教育学院还编写《校外教育中心工作指南》,详细介绍网络资源使用的技术工作,学生在学籍管理、学务管理、学生材料管理、毕业审核以及班主任工作管理等方面需注意或需了解的知识。不仅如此,网络教育学院还不定期地举行学生运动会、H大学好声音以及歌咏会等一系列文娱类活动,拉近学生与教师、学院的关系,同时学院还提供情感支持,通过谈心会等交流活动为学生的情感、工作、生活提供指导与帮助。
3.监控系统。H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有着一套制度,包括招生报名及材料审核,明确招生录取工作程序,把好生源监控的第一关;教师上课及辅导,班主任工作都有明确的要求和管理,甚至制定了班主任工作条例,从师资的投入和服务这一中间环节进行监控;对学生学习结果有一定的要求;课程考试、毕业论文、答辩和学位考试也进行规范,通过全面的质量监控来实现教育质量的保障。
4.评价系统。评价主要针对学生和班主任的工作进行考核,学生方面包括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考试成绩占60%,过程考核40%,包括学习时间、学习次数、发帖次数等线上线下学习交流。关于班主任工作,学院对班主任工作进行团体和个人评优,每学年评选一次“H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优秀班主任”。
三、讨论与结论
(一)支持服务个体化
奥蒙德•辛普森提出“远程教育缺陷”这一概念,指的是远程教育中的辍学现象,他认为出现“缺陷”的原因之一是“范畴错误”,即混淆了教与学,远程教育机构过度关注(尤其是在线的)教学资源的提供,忽视对学生学习动力的激发。事实上,不只是辍学情况严重,学生出席率低也是一大问题。学生往往能在学校得到两个方面的支持服务:一个是如何很好地完成学业,另一个是遇到课程学习问题或参加考试等。其实有时候需要得到另外的帮助,即个人问题,这就需要从学校获得各种形式的建议,网院需针对个体提供更加个性化、主动的学习支持服务。
(二)全员参与监控
网络教育学院的监控系统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帮助和促进教师改进教学工作;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效果进行评估,促进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对课程建设、毕业论文等进行专项评估;对教学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和指导,推进教学管理质量。这样的监控系统符合全面质量监控的理念,但缺乏弹性,需建立学生监控教师教学质量和学校管理体系、教师监控学校管理体系,实现全员参与监控,完善监控体系。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是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的必修课程之一,它由多门学科交叉而形成,是探讨和研究以及使用医学影像设备对人体进行检查的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技术。本门课程主要包括:X线检查技术、数字X线检查技术、超声检查技术、影像核医学检查技术等,既包含部分医学内容也包含物理、化学内容,是检查疾病重要手段,在临床医学领域中起重要作用。
1.四位一体教学模式的建立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的教学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课程组建立的“预习式临床见习-理论―实训-实习”四位一体的新型教学模式,将教、学、做加以融合,学生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在反复训练中得以加强,使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在上述4个环节中得到提高。具体内容如下:
1.1预习式临床见习:在普专影像技术专业学生开课的第二学年第一学期,将本专业学生分组去附属医院影像科室,进行临床观摩见习,提前接触影像设备,提前接触病人。见习半年后于第二学期初,开始课堂讲授影像检查技术的理论内容,完成了“先看后学再练习”的第一步,为下一步理论学习做好铺垫。此教学方法我们称之为“预习式临床见习”。
1.2理论教学:采用现代的教育理念,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理论教学为主线,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观察和独立思考的环境。充分利用附属医院及网络中的各种影像临床病例资源、多媒体教学片、电子图片库积极开展现代化教学。把部分理论课堂内容直接搬入到放射科、CT检查室、MRI检查室等科室去讲授,实现“课堂与实训地点一体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放射技士(师)考试所要求掌握的内容贯穿其中教育学论文,渗透考试的题型及知识点,以提高学生在日后放射技士(师)考试中的应试能力。
1.3实训教学:改革实训环节,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医学教育的重要日标[1],专业实践教学也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关键[2]。采用“模拟临床实训”的教学模式。影像实训中心有2个专业多媒体教室,4个先进的阅片室,3个X线检查技术实训室分别安装有2台200mA、1台500mA国产X线机,1个胃肠造影实训室并配有1台X-TV及1个示教室,1个CT实训室等,为学生实践训练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实训教学采用“学生操作教师辅导式”、“学生自己操作”、“综合设计性实训”等教学方法。在课程学时安排上,适当增加实践性教学学时,保障学生动手时间,强化学生动手能力[3]。在理论及实训课程结束之前2个月,组织学生进行岗前强化培训,培训的重点是针对临床上常见的医学影像检查操作方法,以缩短学生与毕业实习的距离。
1.4毕业实习:第三学年,将学生安排到省内、外46所二级甲等以上实习医院进行毕业综合实习,进一步掌握各种医学影像检查方法的操作,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达到培养高素质技能性人才的要求。
2.四位一体教学内容的改革
随着医学影像设备的不断更新,数字化X线机、CT机、彩超现已普及到许多基层医疗机构,MRI也广泛用于县级医院。针对临床实际的发展变化,《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课程体系和知识摘要求掌握的内容贯穿其中、渗透考试的题型及知识点,实施“课证融合”以提高学生在日后的放射技士(师)考试中的应试能力小论文。
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上,建立了《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的六大教学模块,即第一模块:X线检查技术:重点进行摄影和技术及造影技术教学;数字X线摄影技术注重成像原理和影像后处理教学;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注重摄影和减影设备及造影器材的教学。第二模块:CT检查技术:重点讲述CT成像原理和CT扫描技术。第三模块:MRI检查技术:重点讲述MRI成像原理和MRI扫描技术。第四模块:影像核医学检查技术:重点讲述核医学成像原理和检查技术。第五模块:X线照片冲洗技术:重点讲述照片人工冲洗技术、自动胶片冲洗技术和激光打印胶片技术及操作注意事项。第六模块:放射诊断影像质量管理:着重从质量管理学的角度讲述质量管理的意义。
3.四位一体教学考核内容的改革
采用“笔试+技能操作+平时作业+实践报告”的综合考评。实行严格的教考分离,通过测评,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专业基本理论知识,专业技术能力。加大实践考核的权重,使其考核总分值与理论考试成绩持平。考核内容以临床放射技士所应掌握的技术标准,考核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临床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四位一体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
该课程组教师共20人,专职教师14人,兼职教师6人,专兼职教师比例7:3,“双师型”比例占65%,专职教师中“双师型”占95%,保障了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其中40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10人,占50.0%,41-50岁的教师8人,占40.0%,50岁以上教师2人,占10.0%,教师后备力量充足,形成一支充满活力、富有创新精神和现代教育理念的教师梯队。通过高级人才的引进,青蓝工程的培养不断提高师资教学质量,使师资队伍具有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和教育理念,不断地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方法,利用现代科学发展的新观点、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成果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以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达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5.四位一体教学改革的体会
“预习式临床见习-理论―实训-实习”四位一体创新教学模式的应用教育学论文,充分培养了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各种影像技术的操作技能,毕业即可实现与职业岗位的“零距离”。该教学模式时刻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融知识教育与职业资格考证为一体。教学中采取学校与附院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学校影像实训中心及附属医院医学影像科室的人力、设备等优势,把部分理论课堂内容直接搬入到影像科室去讲授,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真实的学习场景,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时比设计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4:5(实践教学占总学时的56%),大大增加了实践教学的比重,达到了突出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的目的。经过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改革后的《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课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社会输送了大批理论水平扎实、技术业务精湛的高素质技能性毕业生。学生结业后能按教学大纲的内容要求,熟悉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独立完成X线投照技术、CT检查技术、照片冲洗及影像质量管理等技术,学生毕业后追踪调查反馈均表明“学生的动手力强,基础知识扎实”,普遍受到用人单位好评。教师队伍建设得到提高,课程组教师进修3人次、又取得硕士学位2人,双师比例达到100%。四位一体的新型教学模式,体现了高职高专办学特色,围绕着职业能力的培养,强化技能训练,为基层医院培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质技能性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景玲.唐宇天.影响技能达标的元素及对策[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8-320
[2]唐陶富,朱梅初.高职医学影像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职教论坛,2003,10:10-12.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会产生出强大的内部推动力使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如饥似渴地去探求。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顾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以便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促进学习的效率。而课堂教学中的趣味性,是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在正常情况下,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浓,学习动力越大,学习效果也越好,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趣味性教学方法,用它来强化和稳定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最终让学生爱学、乐学。
一、教学生有趣地识字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可以在识字教学中采用趣味教学法,以趣为眼,用生动有趣的各种形式打开学生的视野,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在自信的心态下学习汉字。学生学会了识字,就等于拿到了开启世界之门的钥匙,而兴趣恰恰是学生在寻找钥匙的过程中一直支撑学生的精神力量。所以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多识字、愿意识字,在识字中找到乐趣。我最常用的就是以读儿歌的方式教学生认字,根据汉字的特点,编一些适合学生情趣和理解水平的歌诀,让他们反复诵读,使学生对字形产生直观印象,从而提高记忆字形的准确性。教师还可以编一些谜语,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让学生既能懂得字的特点,也掌握字的写法。例如:教学“六”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猜字谜的游戏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一点一横,两眼一瞪”。教师还可以根据汉字的音形意等特点,编一些顺口溜,例如,教学“心”字的时候,我是这样总结的:月牙弯弯像张弓,上边挂着三颗星。通过这样的顺口溜,我形象地讲出字的结构和主要笔画,让学生可以清楚地记得。在识字教学中,正是有了教师的铺路搭桥,正是因为教师的趣味性教学,才使得识字这原本枯燥的学习,变得妙趣横生了。
二、教学生有趣地学习拼音
众所周知,小学生都是好动的,让刚入学的儿童乖乖地在课堂上坐一节课,是不太可能的,靠硬性压制而造成的死板的课堂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而传统的拼音教学是比较单调、乏味的,所以我们要根据儿童的特点,设计具有趣味性的教学形式。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各种游戏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游戏是儿童最喜爱的一项活动,把游戏引入到拼音教学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拼读音节时,我经常和同学一起做“找朋友”的游戏,教师读出一个音节dai,拿着声母卡片的同学和拿着韵母卡片的同学找到后成为好朋友,并读出该音节的读音a。游戏的方法还有很多:摘果子、开火车、看嘴形、猜字母等;也可以根据课程需要,做成课件游戏,以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学习效果。总之,在拼音教学中教师要设计有趣的教学情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从一开始就对语文课产生探索的欲望。
三、让学生有趣地阅读
新课标指出,趣味教学,通过游戏学习知识。在语文教学中引入“趣味教学”,能帮助小学生处于兴奋的状态,有利于课堂知识的传授。那么,如何做到小学语文的趣味教学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培养趣味课堂的先机环境;挖掘学生自主兴趣,以兴趣来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灵活教课方式,主张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注重课堂互动,建立师生对话平台;延伸课外欣赏阅读,感受多元化知识乐趣。
环境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营造活泼、民主、宽容的学习氛围是趣味课堂的重要前提。作为课堂的组织者,我们应该与学生平和相处,营造出一种宽松的、给学生安全舒适感受的学习氛围。我们要充分推崇学生为课堂的主体,给予学生最大的自主选择和表现空间。在课前,精心设计课前的导入,可以帮助小学生形成鼓舞的心情,正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讲课过程当中,老师的神态仪容,言行动作,是融洽师生关系,调节课堂的气氛的重要因子,因此,教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微笑,代表着教师的鼓励和信任,能增进师生感情,使沟通更加顺畅,使学生更加投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挖掘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基础。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定向和动力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从主观上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不仅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甚至还能调动学生的创新能力。教育心理学表明,小学生生性好动,年幼的童真伴随着普遍的好奇心。在语文课堂中,抓住这一特点,把课本知识转化为学生喜闻乐见的事物,能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学习《影子》一文中,在课本教材的基础上,老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寻找教室里有影子的事物,想办法制造影子并观察。这种具体化的方式,可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观察力,促进其思维的活跃发展。
灵活教学方式,在玩耍中学习。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也是他们偏好的活动之一。把游戏与语文课堂相结合,既能避免语文课堂的枯燥,又能规避小学生注意力时间短,持久性差的习惯。在游戏中巩固练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例如在识字教学中,可以组织文字游戏,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子母偏旁,当说到某个字的时候,哪些偏旁部首要自动组合配对在一起,以此来考验他们对文字的识别记忆,一定程度上还能锻炼他们的反应能力,达到比较有效的课堂效果。又例如,抓住低年级的孩子对绘画兴趣浓厚,可以把图片与文字教材结合。通过照片的解读来传授语文知识。通过游戏,学生的兴趣被带动起来,好玩的天性也展现出来,在游戏中既能解放天性,还能学到知识。传统整齐划一的模式化教学不适合小学生的天性,光是听课只会让小学生在课堂上死气沉沉地被动地接受知识,因此,我们还可以通过编口诀,编儿歌的方式,让学生开动自己的小脑袋来对知识进行记忆学习,让他们在开心愉快的氛围下,兴趣带动积极性,学习的热情也会跟着高涨,学习效率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低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天性好动,渴望被赞扬,被信任,这时,老师要充分利用起这一特点,及时给予肯定,一个目光,一句表扬,一个小奖赏,都可以激起小学生们情绪高涨的热潮。在课堂中,多增设提问环节,让小学生有自我表现的机会。老师在他们心中有一定的权威性,当喊到他们的名字的时候,孩子们都会异常高兴。在提问环节中,要是能得到表扬,得到同学们羡慕的目光,这更是对他们莫大的支持。另外的,加强实践活动,把学生引向更广阔的生活空间。譬如在识字课堂中,从生活的各个方面指导学生们去认字,例如,作业本,同学的名字,菜单,标语等,引导学生从生活的角度去寻找知识点。在传授有关大自然阳关草木知识的时候,带领小学生走出课堂,亲身体验。加深感受,从而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沟通与实践,能让课堂更加生动化。
延伸课外阅读,这里的阅读,不单单只是读物。小学生有着由于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并且容易疲劳,因此,在课件或课余时间,利用多媒体手段,带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来参与学习。在前面所述的课堂教学方法之外,可以鼓励小学生们安排好时间观看有利健康的动画片,或者欣赏音乐,或者参加学校组织的户外活动,通过听觉视觉,多方位加深他们对知识的印象。
新课标的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合部分。工具性与趣味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打造趣味性语文课堂,是语文教育的乌托邦。离开趣味性,语文教育将褪去色彩。当然了,在践行以上所述做法之前,教师的素质和观念,能力和水平是前提条件。因此,要求教师们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通过不断学习与沟通实践,形成更加深厚的知识底蕴,更加强硬的教学技能。另外,生活处处有语文,注重语文与实践生活的结合,让语文教学渗透学生的生活,让语文教学走生活化的道路,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掌握语文,加深巩固学生对语文内容的理解,也能赋予语文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潜在的意义,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感语文,用语文,爱语文。
作者简介:赵发勇(1977.8-),男,汉族,籍贯:四川省九龙县魁多乡,2003年7月毕业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小教师资专业、现供职于九龙县魁多乡中心小学现任职称小学高级八级。
A1,存在社会公认的规约性程序及其所要求的规约性结果,其中包括一定的主体,在一定场合下说的一定的话。
A2,具体情况下的具体主体与具体的条件有利于完成具体的言语行为。
B1,所有参与者正确地按程序行事。
B2,所有参与者完全地执行一定的程序。
C1,如果在执行某种程序时主体受一定思想或情感所驱使,或程序为任何一个参与者下一行为新阶段的开始,那么执行程序的每一个主体应现实地对待它,所有参与者就具有相应的真实意图。
C2,相应地,他们应按规定行事。如果违反上述规则之中的一个或几个,言语行为就不能取得成功。有时会因为违反“程序使用规则”,有时因为违反“程序执行规则”,这时就会发生言语行为失误行为。从上面的理论中,我们可以看到,一定的言语主体在一定的场合下,一定要符合程序的规定性,这一点要求教师要有正确的思想行为规范准则,进而影响和教育学生,课堂上,教师作为会话合作的主体,要积极引导启发学生,符合会话合作原则,避免言语行为失误。有哪些原因造成言语行为失误,从而导致不成功。著名语言学家奥斯汀将其基本上归为两大类:其一,卡壳;其二,滥用。奥斯汀分析卡壳的两种原因是由以下两个原因造成的,即违反“程序使用规则”和违反“程序执行规则”。所谓“滥用”是指言语行为虽然发出了,但说话人本人只是说说而已,并无实际意义。造成言语行为失误的原因大体上可归为三种:其一,错误地使用程序。其二,错误地执行程序。其三,滥用。根据这一语言学理论,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当注意,条理清晰,内容准确,正确地执行程序,既要避免卡壳,也要避免滥用,滥用我们可以理解为不利于学生理解或与课堂教学联系不紧密的内容。另一语言学家格莱斯提出了会话合作五原则:其一,真实性原则:即交际者应说出真实的情况和感觉,要求人们不要从主观出发,说假话、谎话。其二,连贯性原则、理据性原则:是说交际者的话语需具备形式上和意义上的连贯,言语表述要符合逻辑思维规律要求,意义上有前因后果、接续、相互关系等联系。其三,经济性原则:在语句意义明确的情况下,说话者提供给对方的信息量适中,不多也不少,违反这一原则,信息量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交际的顺利进行。其四,有效性原则:指交际的艺术、策略,如何使受话人接受,并使言语行为取得说话人所期望的结果。有效性实际上是最主要也是最终的要求,为提高效能,人们要学会使用各种修辞方法,如夸张、反语、一语双关、暗示等。其五,现实性原则:现实性原则要求受话人原意以任何可能的理解和解释进行会话合作,在现实言语交际活动中,受话人对说话人的言语信息不能不顾现实情况而断章取义,这是现实性原则的要求。根据格莱斯提出的这五项会话原则,教师在外语教学中,要注意语境、场合,对要交际的信息量做出正确的判断,了解学生的理解能力,符合交际的艺术和策略,让学生快速正确地接受到教师提供的信息,达到所期望的教学效果,同时在授课中避免过量的、无意义的信息。反之,也要注意信息量不足的问题。教师在授课中注意连贯性,符合逻辑思维规律的要求,注意话语间的各种不同类型的联系,不中断交际,保证课堂教学的连续性,流畅性及理据性原则。
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常用以下几种方法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一、改变“单一思考模式”,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
思维的流畅性是指思维敏捷、迅速,能从不同角度、方向、方面,用多种方法思考问题。而讨论法最能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锻炼学生尽可能找出多种答案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
如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一颗,书中这样描写洞内的景物:工人高高举起汽油灯,逐一指点洞内的景物。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像。‘”这时我提问:“叶老看罢内洞说’有点像‘,到底像还是不像呢?”学生各抒己见,争论得十分激烈。我揭示说:“像与不像,不是凭你们的主观臆断,而是结合课文内容、具体的语言文字进行分析,来体会叶老的感受。”学生带着问题再阅读课文,然后继续讨论。认为不像的同学说:“有点像从字面上看,就是有一点像,那么大部分都不像,总起来说还是不像。”这个同学虽然有自己的判断,但说理性不强,不能以理服人。有的同学说:“我不同意他的发言。有点像,我以为还是像。因为两条龙是石钟乳沉积自然形成的,没有经过人工雕琢,形象不能逼真。但作者在前面已经说过了,两条龙蜿蜒在洞顶。蜿蜒这个词本来是形容蛇爬行的样子,现在用来描写双龙那种张牙舞爪的姿态。又因为借着灯光去看,灯光摇曳、蒙蒙眬眬,大轮廓又很像,因而叶老说有点像。这是肯定而不是否定,也正是叶老语言正确的体现。所以我们应当理解有点像是说像而不是不像。”课堂上这样的讨论,尽管答案不一致,但同学们根据课文字里行间的意思,反复推敲,会得出自己的结论。通过讨论最后意见。认识会趋于一致,不必老师“奉送”正确答案。学生在课堂上经常这样分析、推理、判断,就会逐渐克服解答问题时的盲目从众心理和不合逻辑的猜测,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思维的逻辑性。推理的严密性。
二、满足学生“自我肯定的需要”,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心理学认为十一二岁的孩子,已经逐步产生自我肯定的要求,不希望人们把他们当小孩看待,而要求尊重他们。我们上课时不能要求学生答问只许对不许错。有些学生创造性思维常同一般学生不同,表面上看起来似乎近于荒唐,有时不易被老师理解,但认真考虑,他们也有某些方面的道理。一次讲完《将相和》,老师提问:“你们喜欢课文中的谁,为什么?”绝大多数同学表示喜欢蔺相如的机智勇敢。老师进一步启发还喜欢谁?又有几位同学说喜欢廉颇。老师满意地点点头,正准备结束讲课,突然又有一位同学举手了,老师表示意见相同的就不用重复了,但这位同学仍把手举得高高的。老师叫起他,他说:“我喜欢赵王。”老师惊讶地问:“为什么?”学生振振有词地说:“蔺相如本来是一位官职卑微的小官,赵玉看他有才华,就大胆地使用他。秦国本来是虎狼之国,在赵王与秦王面对面斗争时,蔺相如都挺身而出,战胜强大骄横的秦王,维护了赵国的尊严。每次斗争胜利后,赵王就对蔺相如破格提拔,所以蔺相如职位比廉颇还高。我就喜欢赵王敢于大胆使用人这一点。”学生说得多好,有理有据。赵王本身也是统治者,但学生不涉及他的为人、执政的情况,只就他用人这一点来评论,观点鲜明、论述清楚、敢抒己见。老师给以肯定:“同学们都喜欢蔺相如、廉颇,你能从不同角度看到赵王的优点,这是很可贵的。你很善于思考。”这样的肯定,调动了发言学生及全班同学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发言时消除了顾虑,充满信心,增强了自我肯定的欲望。
三、打破“思维惯性”,培养思维的变通性
思维的变通性,是指思考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不局限于某一方面,敢于提出不同的新观点,从而形成超常的构思。
如在十一册里有一组课文都是写人的记叙文,我抓住这些课文写作特点的同异让学生进行比较,从这个角度来提高学生分析文章、鉴赏文章的能力。如这样提问:“《我的战友》、《凡卡》、《奴隶英雄》都是写人的文章,你最喜欢哪篇的写法?”“三篇文章在刻画人物上有什么不同?哪篇文章着重刻画人物外貌?哪篇着重刻画语言和动作?哪篇文章又着重刻画了神态?这些侧重点都是根据什么确定的?”学生在比较中,认真思考、人人动脑、动口,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同学们在分析。比较、鉴别过程中,不仅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形成网络,口头表达能力及举一反三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四、纠正“思路狭窄”的缺点,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
想像力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思维活动,是在头脑中创造出过去没有遇到过的事物的形象,或者将来才能实现的事实的形象思维活动。因而我们说想像是创造力,一切创造活动都离不开想像。
1、续讲、续写故事的结局。当学生读完课文内容,并掌握了文章中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续讲、续写故事内容或结尾,丰富他们合情合理的想像能力。如讲完《会摇尾巴的狼》、《凡卡》、《穷人》等课文引导学生续讲,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想像写出多种多样的片段。
2、写想像作文。低年级孩子学了《小猴子下山》一课,老师叫学生摹仿,自己编个童话故事,一句话一幅图,可自绘可剪贴,最后粘贴成一本书。学生自编出许多小童话故事,如《先让猴子妈妈吃》等。高年级学习《黄河象》后,写《柏抱槐》,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后写《盖大楼》等想像性作文。
教学,应是一种创造。“为创造而教,为创造而学”的思想已成为教学发展的根本趋势。为了实现这样的教学,从教材说,需要有包含开发学生创造潜能的各种各样的要求;从教师说,需要有发现学生创造性的幼芽的机敏的感受性,使学生能够仔细观察周围世界,在脑子中积累更多的表象,认识更多的事物,发现创造价值,不断进取。
美术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我主要分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激发认识兴趣
兴趣是与大脑皮层中最大的兴奋中心产生联系的;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一个人当他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学习愿望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的。离开一定的情境,学生的兴趣,学习愿望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掌握知识和获得技能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复杂认训活动。培养学生兴趣是推动这种复杂的认识活动的重要动力”。是的,一个人当他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总是心驰神往,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着地去探索。
在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认识兴趣?我觉得:教师必须酷爱自己所教的学科,要真正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职责,在备课和讲课时,不但要熟练地掌握教材,更重要的是要精心安排教学程序,从激发兴趣着手,使学生的被动情绪转化为愉快、积极、自觉的学习情绪。要把学生当成认识的主人。充分发挥他们在认识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以兴趣作向导,引导学生独辟蹊径,从常人的思维中思考、分析,以获得全新的创造。比如,在教《儿童的面部表情》时,为了创设情境,我首先请几位善于表演的学生上来分别演示喜、怒、哀、哭、愁,大家被他们逗人的脸部表情乐得开怀大笑,这时,我以启发学生作画思维入手,很快在黑板上画一个带哈哈大笑的卡通人脑袋,学生兴趣盎然,我趁机问:谁想上来学老师的样,也试画一个不同表情的卡通头像。当我话音刚落,十几双手“唰”的举起,都想跃跃欲试,我很高兴地请他们到黑板上施展自己的才能。不一会儿,表情各异的卡通头像聚集在黑板上,太有趣了,为了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人物表情,我特地设置了一个小小的游戏,准备了五杯分别带有酸、甜、苦、辣、咸的水,请五位学生上来品尝,并让学生仔细观察,分别说出他们属于那一种表情,为什么?学生讨论的很热烈,这时我让学生直接用水彩笔在纸上画出你认为最有趣的两位同学的表情。学生们兴趣勃发,很快投入作画,画面中的神态各异,表情有趣的儿童头像,跃然在纸上,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欢乐认识兴趣的场所。为了使他们有新的发现,在教学中,教师还应努力创设“和谐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对某一知识产生一种亟待解决的心情。
二、诱发学生想象
想象是创造的双翼。在教学中,教师需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让学生想象,从想象中进行创造性构思。举创作画“想象中的机器人”为例:我巧妙设疑,先让学生用猜谜语导入课题,然后把学生的思维引伸到参观机器人展览上。师问,这些机器人都有什么作用?提问给学生留下“悬念”,引起学生渴望得到知识的需要感。学生围绕这个“悬念”,讨论得热火朝天,各自发表不同见解,机器人能上天,能下海,机器人能演奏美妙动听的音乐、能做环保工作,能干家务活、能当警察、能招待客人……这时,我又启发学生,“机器人为什么这么能干?”学生思考片刻,抢着回答:我国科学家以他的知识渊博,设计了电脑软件,装在机器人身上,让它们干什么它们就会干什么?……我接着告诉学生,科学家发明机器人,目的是让机器人帮助人类完成复杂、危险、困难的工作,让我们挤出宝贵的时间、充沛的精力去做更多、更有意义的事情。今天老师也让同学们当一回科学家、美术设计师,想象出自己心中精明能干的机器人。当我展示几个外形不同的机器人玩具,演示其从事的工作(环境、背景)后,学生靠有关事物的启示,触发联想,从而增加了创造的可能性。“什么宇宙机器人、理发,餐厅机器人、环保机器人、潜水员机器人、消防,警察机器人、家务,庄园管理机器人……一连串的大胆构思,给画面增添了不少丰姿。经过二课时的创作,几十张异乎寻常的画面展现在大家眼前。特别是其中三幅作品。《理发师机器人》、《庄园机器人》、《我的机器人朋友》构思新颖、独特,令人耳目一新。
三、鼓励探索求异。
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我们的教学要打破以往的老框框,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多问几个为什么?大胆探索,多几个设想?在学生提出众多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案中展开讨论,鼓励学生摆脱习惯性认识程序的束缚,用思维独特性,以新奇、异常、罕见、首创的思维去探索问题,建立评价标准,筛选出最佳方案。为此,教师要做到每一次美术创造活动都要给学生留出一块个性发挥的余地。
如低年级《我心中的太阳》这一课,我先来个抛砖引玉,自编故事,题目叫《我的外形最漂亮》导入新课,老师用生动风趣的语言把太阳用拟人的手法进行描述,学生个个听得很投入。这时,我发动学生自己编故事讲给大家听。学生们的故事内容丰富多彩,富有童趣,不知不觉把小朋友的思路带入太阳王国,产生无限的遐想……作画中,小朋友们落笔大胆、线条幼稚、外形奇特的十几个“太阳”被邀请到了黑板上。从观赏讲评中,大家都争着发言,特别是几个外形、色彩最漂亮的太阳启发了一些小朋友的创作思维。他们完全打破以往学自己心目中“太阳就是圆的这个概念”,从形象上引导学生去发展、添加,创造出新的形象和背景,构成不同层次的发散点,使思维往纵向、横向同时发散,创造出神态可笑、色彩大胆的我心中的太阳。再如《海底世界》想象创作画,我让学生注意收集有关宇宙、太空、探测器等图片,把学生收集到的图片展示在优秀作业栏里,让学生相互观看,从中得到启示。然后师生共同讨论,探测器、航天器的外形和功能,让学生开展竞赛,看谁设计出新颖、最先进的探测器去海底遨游一番。这时我出了好几个题目,让学生展开联想,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索,画出有个性的作品。学生的创作欲很强,画面的主题突出,构图恰到好处,学生们运用头脑中储存的一切信息,创造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四、克服学习障碍。
所谓学习障碍,指的是人们对已往知识的理解和习惯性思维方法,产生一种定势心理,严重地妨碍着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开展。
要克服学习上的障碍,教师在创造教学内容安排上,必须具备有正确的有利于产生联想的指导理论和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充分活动。根据学生不同学习兴趣,不同程度,由浅入深,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对少数基础差的学生,教师要耐心帮他们一把,甚至给他们动几笔,在关键处提醒他,使他有勇气画下去。还有的学生可用鼓励的语言,例如“你作画方法对的,略注意某一点就更好”、“很好,就这样画下去”、“构图不错”等,逐渐培养他们自信心。注意经常向学生提供新素材、新刺激、新观点,以克服思维定势。创造思维练习可以小题大作,一题多作。如《美丽的鱼》一课,我首先从欣赏色彩美、形式美开始,分析讲解手法各异的泥塑、染纸、剪纸、拓印、纸版画、线贴、树叶拼贴、布贴、喷画、吹画、蜡笔刮画、对印画等。让学生接触不同的工具材料,运用迁移的方法,选择自己喜欢的画种,去大胆尝试艺术的表现方法。在感受色彩美和形式美的同时,大胆去创新。让学生在美术创造行为的表现过程中发展个性、气质,开发创造潜能,不断创造新的作品。这样,使学习障碍在一幅幅永不满足永远创新和变化中得以消除。我国古人商子说过:“君子之学如蜕,幡然适之。”说的是学习要象蝉蜕一样,扬弃陈旧,方能创新。所以,克服学习障碍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必要条件。
1.1卫生法学实践教学环节安排不合理
卫生法学的教学内容以医学和法学并重为教学特色,但在实践教学环节的安排上,医学与法学的比重却有着较大差别。一方面,医学院校对医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十分重视,一般安排有较长时间的专业实习和临床见习。另一方面,卫生法学的实践教学在医学院校中并没有得到充分重视,与医学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学时设置相比较存在很大偏差,大部分医学院校没有开设专门的卫生法学实践课程,仅采用一些传统的法学实践教学方法,此种做法并不能体现学科特色。
1.2卫生法学的实践教学资源匮乏
目前,在卫生医学实践教学的场所安排方面,一些医学院校缺乏政法类院校所必备的模拟法庭、法律诊所等场所。加之,医学院校对于医学专业的重视程度较高,而对非临床专业的教学在经费投入方面支持力度较低,这就注定了卫生法学在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上不会轻易获得学校的高投入,使得医学院校建立的法学实习基地也仅仅是与当地公检法机关和律师事务所进行合作。另外,就卫生法学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而言,具有医法交叉知识背景和医法专业实践经验的高层次人才较少,目前卫生法学的大部分教师来自于各政法院校的法学专业,其中也不乏非法学专业背景的教师,这些因素直接影响了卫生法学的实践教学的开展。
1.3卫生法学的实践教学手段形式化
卫生法学实习原本是学生培养实践技能、提高理论服务于实践的主要教学环节,但基于就业、考研、考公务员的情况,大多数学生对待实习的态度是敷衍了事,只为获取一纸实习证明。加之,学校和实习单位对学生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督,实习其实已流于形式。另外,在实践教学中,大多数医学院校采用案例教学,而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流程为教师讲授—引出案例—学生回答—教师评析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学生并没有进行讨论前的准备工作,在分析案例时也没有激烈的言辞辩论,只是由教师评析案例后便宣告结束。案例教学法过于注重对法条的解释,缺乏生动性,尤其是缺少对具体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各种非法条解释问题的演练,而模拟法庭教学法是建立在已知案情基础之上,相关的案件事实和证据材料都事先已确定,仅是审判人员、原被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角色事先已拟定,而且学生早已将模拟法庭的全部过程事先演练多遍并形成了剧本,学生在模拟法庭演练时根本不会遇到真实案件中可能出现的突况,这就无法锻炼学生的临场应变能力,模拟法庭教学法逐渐演变成一场表演剧,致使模拟法庭的功能也逐渐在异化。
2诊所法律教育的特点
诊所法律教育的优势在于着重培养法律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以真正实现法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3]。因此,一方面法律诊所可为那些承担不起高额诉讼费的公民提供免费法律帮助。另一方面,诊所法律教育通过为社会弱者提供免费法律咨询服务,将法学教育与法律援助融合,这不仅是一种全新的法学实践教学模式,而且为法律援助提供了一个新的路径。在美国福特基金会的资助下,诊所法律教育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亚洲、欧洲和澳洲等很多国家的法学教育中,国外诊所法律教育对我国的法学实践教学同样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目前国内很多法学院校都开展了诊所法律教育。法律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既包括“训练守法精神”,也包括“扶植法治”。诊所法律教育在医学院校卫生法学课程中的尝试,对于那些将来走进医疗机构的学生来说意义重大。诊所法律教育所处置的案件具有真实性和不确定性,尤其是涉及卫生法的现实情境总是伴随着医疗救助的全过程,案件的复杂性、针对性、现实性较强,即便指导教师面对此情形有时也难以应付。因此,这对学生而言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但从另一方面看,学生通过亲自案件、了解案件事实、调查取证和参与庭审,能够快速提高他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能力、独立办案能力和法律逻辑推演能力。另外,诊所法律教育也能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使其以法律专业服务人员的视角观察社会和思考社会,以医生的视角重新审视当前的医患关系。卫生法与社会、医患权益与社会公正、卫生法与医药卫生事业等新的课程教学内容都体现了诊所法律教育的价值趋向,这将有利于培养人格健全的、具备丰富法律专业知识的医学人才。
3诊所法律教育在卫生法学课程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3.1诊所法律教育与卫生法学的人才培养目标相契合
卫生法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是着眼于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即培养具有医法交叉知识,擅长处理医疗纠纷案件的法律服务人才。这一培养目标的实现不仅要依靠课堂理论讲授,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法律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培养一种法律职业技能和法律思维方式。因此,法律教育不是单纯的法律知识传授,而是一种法律职业训练。而传统的法律教育只注重理论层面的讲授,这种纸上谈兵的做法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诊所法律教育的基本要求来看,它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训练具有极大地帮助,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到真实案例,并以主体的身份去解决问题,全权负责整个案件,学生通过运用所学到的法律知识,对调查收集的证据进行独立的分析判断,使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语言沟通能力、司法文书写作能力等都得到了较大地提高。这既克服了案例教学法易被条文化的缺陷,也解决了模拟法庭虚拟化的难题。
3.2诊所法律教育的教学方式已日渐成熟
我国开始启动诊所法律教育始于2000年,当时在美国福特基金会的支持下,北京大学等7所高校开设了诊所法律教育课程,2002年中山大学、四川大学等4所高校陆续开设了该课程。2002年7月28日,上述11所高校共同成立了“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诊所法律教育专业委员会”,该会目的在于与国内外实施诊所法律教育的院校加强合作交流。截止到2013年7月18日,全国640多所法学院中已有163所加入了该专业委员会。目前,国内著名的法学院几乎都开设了诊所法律教育课程,并在不同院校中开设了各具特色、有所偏重的专业性法律诊所,例如:诉讼法律诊所、弱者权利保护法律诊所、妇女权益保护法律诊所、民事法律诊所、劳动者权益保护法律诊所、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诊所、公民权利保护法律诊所、刑事法律诊所、环境法律诊所、公益法律诊所、社区法律诊所等。这些富有成效的法律诊所可作为卫生法学课程的实践教学场所。
3.3诊所法律教育能更好地确保实践教学的效果
卫生法学是一门具有鲜明特色的新兴医法交叉学科,目前卫生法学教学工作大多由更易获取医疗卫生资源的医学院校承担。由于医学院校向来注重医学生的见习和专业实习工作,而医学院校对实践教学的重视和支持又是开展卫生法学课程实践教学的基石。然而,鉴于卫生法学课程在医学院校中的办学地位,现阶段医学院校对卫生法学课程实践教学的支持力度不够,而诊所法律教育实际上是借鉴了医学实践教学的模式,这更易为医学院校所理解和认同。同时,也有利于形成一套独特的卫生法学课程实践教学模式。
4提高诊所法律教育实践教学质量的建议
4.1加强卫生法律诊所基地建设
医院学校,一方面可以积极申请参加“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暨中国卫生法法律诊所专业委员会”,进而以会员的身份接受该专业委员会的指导,以加强与其他医学院校的合作与交流。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医学院校教学医院丰富的资源,加强与教学医院医务科等医患服务机构的合作,建立有特色的卫生法律诊所,这样既保证了医疗纠纷案件的来源,又能发挥卫生法学的学科优势,为社会提供法律服务。卫生法律诊所在实施教学功能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的社会服务功能,因而就其设置模式来看,它可以是附设在校内的内置式,也可以是附设于校外的外置式。内置式可考虑将卫生法律诊所设在模拟法庭,使其起到律师事务所的作用,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模拟法庭会见当事人,提供卫生法律咨询,司法文书等。当学生积累起丰富的办案经验时,还可以代为调查取证和参加庭审,学生承办的案件数量应以1-2件为宜。外置式可考虑加强与一些社会组织的联系与合作,比如当地卫生局、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法院、社区基层组织、检察院等,将卫生法律诊所附设于上述机构中,以便共同构建卫生法律诊所。
4.2开设卫生法律诊所教育课程
鉴于卫生法律诊所教育实施的现状,医学院校应当增设卫生法律诊所教育课程,明确其课程性质、授课学时、课程学分、开课对象等。可考虑将该课程设置为限定选修课,具体学时可参照各医学院校的教学计划而定。在课程时间安排方面,该课程可以考虑在大三年级的学生中开设。这主要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受师资力量和教学成本所限,不能在所有学生中启用诊所法律教育;二是,该课程只有在学生完成了法律和医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并基本掌握了医疗卫生法的相关知识,才能真正地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另外,在课程内容设置方面,应涵盖卫生法律诊所教育的目的与意义、卫生法律诊所教育的基本方法、会见当事人的基本流程、律师职业的基本技巧与策略、提供卫生法律咨询的技巧、司法文书的写作、案件前的准备工作、谈判的策略、民事案件的策划方案等内容。在考核方式上,应重点对学生的综合办案能力进行考核,不宜采用传统且机械的纸质笔试结业考试,应当探索出一套科学的、富有人性化的、灵活多变的考核方式。
4.3多途径解决经费问题
诊所法律教育的开展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长期以来,卫生法学的教学经费问题是制约诊所法律教育发展的最大障碍。鉴于诊所法律教育需要较高投入和卫生法学课程在医学院校办学规模较小的现实情况,医学院校应为诊所法律教育多途径的筹集经费。一方面可积极寻求同类型院校联合办学,以降低办学成本;另一方面要积极寻求社会组织的支持,如与当地的律师事务所、卫生行政部门、附属医疗机构、妇联、法律援助中心、工会、消费者权益保障协会等建立联系,通过学生的案件工作,既可推动法律援助工作在基层地区的开展,又能在锻炼学生办案能力的同时,获取一定的工作报酬。
4.4加强卫生法学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力度
目前,在卫生法学课程的师资队伍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只具备了法学背景或医学背景,具有医法交叉知识背景的教师较少,甚至有些专业教师还没有律师执业资格证书,并缺乏处理医疗卫生纠纷案件的经验,这些因素都制约着诊所法律教育在医学院校的开展。对此,一方面要积极鼓励教师通过各种方式外出深造,加深对医法交叉知识的学习,激励教师在取得律师执业资格证书的基础上,通过外出兼职,提高其实践能力,使其成为教学和实践的双师型教师。另一方面可以采取外聘的方式,邀请一些资深的卫生法学专家、法官、检察官和律师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社会,掌握法律流程运作技能。
1.2变抽象为具体传统的英语教学忽略了学生形象思维的培养,让许多学生的语言能力偏低,因而,必须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来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五年制高等师范教材中有许多对话可以扩展情景来丰富想象力,如MoneyManagement一课,课程内容虽然与高专学生实际生活与体验有一定的差距,但是通过对身边的人和事的想象,完全可以体会文章的主要意旨与情景。同时,老师在教学时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学工具来提高教学质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结合视听来达到对英语语音、语调等知识的吸收,通过Flash、PPT教学软件来使课本中的情景再现,将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和直观。
1.3加强课堂活动教学在课堂中适当加入游戏活动对调节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果有很大帮助,对此,可以采取任务教学的方式来进行。例如为了培养学生在以后英语幼教中能采用符合幼儿心理的教学方式,可以通过课堂童话剧的形式丰富课堂氛围及提高英语表演能力,如设置《三只小猪》的话剧表演,主要教学目标是为了让学生可以表达各种短语,并在话剧表演中将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工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形象思维。表演前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练习短语表达,表演分为三组,每组戴上小动物的道具,表演时声情并茂,采取脱稿表演。表演结束后老师应布置作业,用英语写出表演的心得,同时还应让学生写出组织英语课堂技巧及方法的体会。
1.4形象思维发展到创新思维纵观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材,所选素材都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并反映了当前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同时反映了时代青年的生活,更涵盖了人文、法制、文化、商务及宗教,联系了实际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该阶段的英语学习不只是简单地说一句“Howareyou?”“I’msorry”等一些简单的语言形式,而是要促进学生英语思维系统的形成,在对幼儿施教时能够独立地解决问题,传授更为广泛的英语知识、英语文化和英语习惯等。因此,这就需要让学生通过发展形象思维,促进创新思维。例如,在对词汇中的动词进行学习时,会由动词原形联想到一般现在时第三人称单数、现在分词、过去式、过去分词等。在对国家、语言名称进行学习时,就要将人民、货币、首都、习俗等联系在一起,以此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英语常识,让学生养成英语思维习惯。通过熟练地运用形象化思维可以将创造性新思维诱发而出,促进逻辑思维的发展,在提高表象运动水平的同时,促进创造能力进一步发展与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