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与生活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16 15:27:0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小学数学与生活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小学数学与生活论文

篇(1)

1.小学阶段的重要意义。小学是人生正式踏入学校的开始。这时候的学生对于学习与生活还处于懵懂迷茫的状态。小学生的是非观念并不十分明确,他们还不理解学习的真正目的。学生在小学时接受的教学方法教育理念将会对小学生的将来产生不可预测的深远影响。因此,小学阶段的教育尤为重要,而数学教育的生活化显得更加重要。填鸭式,题海战略以及“一言堂”仍然占据了大部分的课堂。数学教育的不贴近生活使得数学变得乏味。据调查显示,某省有80%的小学生不喜欢数学课。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近几年来,让数学滚出高考的呼声此起彼伏。

2.生活即教育,教育源于生活。在我国传统文化经典《大学》里有一句“物格而后知之”即一旦领悟了生活中的物的现象,那么知识自然而然也就来了。这早就已经说明了生活即教育。而近代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观点。国外曾有杜威提出的“教育即生活”。由此,我们应让教育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3.激发学生思考能力,创新意识。有一个笑话曾经说“数学学不好没关系,买菜用不到数学”,可生活中不只有“买菜”,有身高单位是米还是分米要用到数学,有我们走了多久多远多快要用到数学等等。数学教育的生活化,会使学生更大程度的理解生活中数学的无处不在,使学生能够自觉主动的在生活中运用数学,不知不觉中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二、小学数学教育生活化的途径方法

1.运用生活中的事例提出问题。鉴于小学生的生活范围比较小,受到生理,心理发展的限制,而且生活经验还没有积累到一定程度,他们能够接受新鲜的、摸得着、看的到的事物。相对抽象、枯燥的数学公式,定理则很难接受。因此,我们应该采取将生活引入课堂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提高学生的兴趣。比如,在学习“任意角”这一问题时,我们可以提问回答问题时举起的手是多少度,转圈圈时一圈是多少度等等。而不是简单的讲解任意角的概念、范围。这样可以让学生将数学与生活有效的联系起来。从而更好更加高效的吸收掌握知识。

2.教材的编写与使用要和生活相结合。现在的教育工作者已经意识到了这样一个问题:教材的讲述空洞,内容则脱离现实,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比如复杂的“鸡兔同笼”问题,可能小学生会想“为什么鸡要和兔子放在一个笼子里?为什么不能直接数数?”等等。甚至有的版本教材通篇全是公式和定理,连一个鸡兔问题都不曾举例。教材的编写要符合小学生的生理与心理限制,而不能一味地“填鸭”。或者,小学生教材可以把儿童游戏编辑进去,比如“丢手绢”,可以问同学“丢手绢的同学跑了我们为的圆圈的多少呢?”、“我们围的这个圈周长是多长呢?”等。教材的编写有时候会限制教师的课堂教学,因此,教材的编写生活化是大势所趋,也是十分必要的。教材的使用亦是十分关键的环节,这需要教师的自身素养易需要学生的配合,教师可以采用让学生制作道具的方法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做到教育的生活化。比如学习“概率”时,可以让学生制作纸圆畔,分别涂成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钱数,如5元、10元等,并且示范讲解转到哪个钱教数的“机会”大,怎样更合算等等。通过学生的亲自动手,印象自然更加深刻,知识能够更好的吸收,生活中遇到这类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篇(2)

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学生的生活实践与数学教学的过程,存在着严重的分离现象。而在现今,伴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就是要实现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数学教学与生活实践有机结合,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本文就对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实践的结合性方面的内容进行一定的探讨,期望可以为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1、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实践结合的重要作用

1.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

现今,伴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教育的目的性更加关注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因此,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中,应着重的形成一种数学的思维方式。并学会在实际中运用数学知识,有效的解决实际中遇到的诸多问题。数学素质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断的进行积累与锻炼。小学阶段正是学生思维习惯与学习观念的形成的关键点,因此小学中进行教学与生活实践的结合,可以有效的笃实学生的生活化认知的基础,有利于学生数学素质的形成。

1.2、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力

小学的学生在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中,由于受到小学生生理特点的影响,对于知识的理解力是有一定的限度的。因此,在教师讲解完知识后,在上课时可能掌握了知识,但若与实际生活没有联系,就会导致知识点的掌握不牢固。有的学生过一段时间就会忘记讲述的内容,更谈不上利用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将数学知识的讲述与生活实践进行结合,就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将数学与生活实际经验结合,同时引领学生运用生活经验理解知识,就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力,同时加深学生的印象,进而更好的在实际中运用数学知识。

1.3、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对小学生而言,学习的兴趣性十分关键。当学生处在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中,就可以有效的提高学习的效率。在进行小学数学的教授过程中,将知识的讲解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结合授课,可以让学生对知识产生一种具体感与熟悉感,可以启发学生的探知的欲望。因此,在具体的教授中,教师应该积极的了解小学生的生活状况,了解学生感兴趣的素材、经验等,进而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4、实现“教育回归生活”的主要方式

伴随着新课改,“教育回归生活”理念的提出,教学中与生活实践的结合的重要性就凸显了出来。在教学中,实现教育回归到生活的主要方式,就是应该在教学中注重与实际生活的结合。小学阶段是学生进行知识学习的关键的基础时期,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重将生活实际与课本知识进行有机融合,教学中通过课堂的着重介绍,就可以让学生学习到在实际中运用数学的能力,进而提高自身的数学应用能力。

2、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实践结合的措施

2.1、生活情境设置,培养学生数学意识

学生在进行知识学习后,通过生活情境的设置,可以将知识加以运用。具体的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进行,诸如学生可以扮演营业员;收银员;工人等,用数学知识安排生活,进而体验运用知识的乐趣。在具体的情景模式中,带动学生巩固知识,加深知识的理解力。学生通过实际知识的运用,进而体验数学知识的魅力。

2.2、实际教学前,引导学生进行生活实践

小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较少,因此,教师在进行具体的教学前,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的生活。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应因人而异,可以依据不同的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差异性,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具体的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探究性的问题,或者是趣味性的问题,让学生了解学习的目的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诸如,在进行梯形面积的计算的课程中,可以首先安排学生进行日常的观察,观察在生活中存在梯形面积的物体,通过具体的观察,然后再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出梯形形状,并自己指出梯形的长;宽;高。并让学生量出具体的尺寸,最后再讲解面积的算法,进而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2.3、善于运用生活素材,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数学的学习过程,对比语文而言,较为枯燥、抽象。特别是在进行数学计算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大打折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运用生活的素材,结合学生的生活环境;课程特点;学生特点等进行教授。诸如在进行月份的学习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举起小拳头,用拳头的凹凸部位记录月份的大小,既生动又容易识别,学生在好奇心的带动下,可以有效的进行知识的学习,并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的热情。

3、结语

生活是知识的源泉;知识又为生活服务。小学数学的教授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将数学问题与生活实践相结合。通过具体的数学知识的运用,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与生活实践的有机结合,提高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进而为未来数学知识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篇(3)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生活化、情境化与知识系统性的关系”。这就要求,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更要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体验出发,设计和组织与生活紧密联系的教学活动,鼓励和引导学生通过自己观察、思考、发现和总结规律,并把学过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问题中,锻炼运用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努力使数学教学回归生活,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数学学习能力。

一、挖掘教材资源,搜集生活化教学素材

我国现行的各个版本的小学数学新教材,内容丰富,形式新颖,以人教版为例,教材中穿插了大量生动活泼的主题图。这些色彩鲜艳的主题图,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和认知特点,能够吸引学生去观察,吸引他们学习的兴趣,并且这些美丽的主题图,多数与生活现实息息相关,为生活化教学提供了很好的素材。作为教师,应该认真审视这些主题图,探寻这些图中所蕴藏的内在魅力、数学知识和素养。通过主题图提供的素材,把教材的内容以学生数学的生活情境表现出来,提升了学生的兴趣、参与性和主动性。这些主题图有很多是活动类的,为师生提供了一些教学活动组织方式,揭示和体现了“做中学”的理念。教师还应该做生活的有心人,在平时上网、看报纸杂志时,多搜集与教学相关的有价值信息,并及时分类整理,作为生活化教学的有用素材。另外,面对这些素材,教师不能生搬硬套,而是应该利用自己的教学思想,对其进行自主的深层次开发和加工,并将其与生活中积累的教学信息资料灵活整合,进行恰当重组,以使教学流程更加顺畅,教学效果更佳。

二、课堂教学情境化、生活化,让学生在感受中学习数学

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情境化的知识有利于学习者利用既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经验对新知识进行顺应和同化,有利于新知识的建构。而且,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较弱,尤其是抽象思维能力更差。

首先,课堂导入生活化,从学生生活实际导入,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教师要通过自主加工,把教材还原成现实生活,从学生身边常见的事物和生活经验出发,消除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和畏惧感,帮助他们对新知识有良好的初步认识。其次,课堂例题生活化,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素材。通过对教材中例题的选择和改编,让题目更加充满生活气息,更吸引学生的注意和兴趣,让其亲身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通过分组练习、自主讨论等方式,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学生对自主探究的结论更加信服,而且通过这种活动,能够开拓学生的思路,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最后,课堂语言生活化,教师自身要注意尽量运用生活化的语言。鉴于小学生的理解水平,小学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需要,把抽象化的数学知识,用生动活泼的语言表达出来,引导学生去理解和学习。

三、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在应用中提升能力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应是数学教学的起点和归宿,加强对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时代的需要,也是学生长期发展的需要。而且,通过对知识的运用,可以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促进学生的知识技能迁移能力的提高。首先,让学生逐渐习惯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问题,找找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其次,让学生练习用数学方法研究生活中的常见问题。最后,让学生学习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把学生常见的情境结合所学知识,编制成富有情境的问题,让学生学着去思考和解决。

数学来源于生活,但是高于生活。数学教学包括小学数学教学,也要注意不能失去数学课程本身的“数学味”。生活化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通过将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使学生在对身边生活的提炼和超越中构建起数学知识框架,最终要通过知识和能力的迁移,构建起数学模型,实现知识的数学化。

参考文献:

篇(4)

一、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概述

“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以学生所处的生活背景和累积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将教师教学和学生的社会生活有效、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将教学中的问题生活化的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的应用意识、动手能力以及探索精神的培养,致力于让学生学有所悟、学以致用,让教学工作更加符合我国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及素质教育的要求。

作为我国基础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小学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地位举足轻重,将为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现阶段我国的小学教育年限为6年,小学适龄儿童的年龄为6至12岁。“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是生活化教学理念的一种运用,就是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生活背景、经验、思维、认知等方面的特点,采用小学生能够普遍接受的生活化的教学措施和手段,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化紧密结合在一起,要在特别关注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的培养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提高小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生活应用的观念、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二、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现状

随着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收效和成绩。首先,小学数学教师对“生活化教学”的概念和内容有了一定的掌握,对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内涵也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小学数学教师参与生活化教学的意识也有了显著的提高;其次,国家教育部以及各地方的教育主管部门通过组织小学教师参加关于新课标以及新教学理念的培训活动,并且经常组织开展生活化教学相关的教学竞赛,从而使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水平也有了比较明显的提升;再次,有很多学校或者教师都在积极开展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相关的课题研究工作,并且相继形成了颇具实践指导意义的教学论文及研究报告。

通过上述工作的开展,为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理念的推广普及夯实了坚实的基础并提供了有益的保障,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已经在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中蔚然成风。但是,综观我国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过程,其也存在着不足,具体表现如下:

一是,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目标错位。小学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掌握基本的数学技能和方法,让学生能够热爱数学、学以致用,将有关的数学知识与学生自身的生活实践联系起来,进而促进学生的创新探索意识。但是,在实际的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旧是以考试成绩作为教学的首要目标,导致了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目标错位。

二是,数学与生活未有效统一。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活动中,往往是过度注重了数学知识本身,但是忽略了小学升自身的特点,因此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竭力地强调小学数学课堂要与生活现实紧密联系在一起。然而,在实践过程中,很多教师对这一教学观念的转变的认识还停留在比较浅的层面,因此在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还是会出现“重数学轻生活”以及“重生活轻数学”的现象。

三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与生活化素材未有机互动。在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存在着对生活原型引用不当、生活素材偏离生活实际、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不相适应以及未对生活化素材中的非数学元素有效剔除,干扰了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等方面的问题。

四是,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手段仍比较单一和封闭。现阶段,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在教学形式、情景创设以及教学方法三个方面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存在不足与偏差。在教学形式方面,许多教师对多媒体、游戏活动等生活化、形象化的方式极少或者不会使用;在情景创设方卖弄,许多教师往往是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从而使得数学知识与情境的创生出现偏离;在教学方法方面,有的教师常常替代学生的实践体验和探究,导致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时间和机会。

三、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

(一)进一步加强生活化教学的观念意识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实施者,其对素质教育的目标实现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因此,教师的教学教育观念是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中的首要的、最关键的因素,要切实转变传统教育中的由知识到学生的观念,形成由学生到知识的正确理念,采用更加开放的、发展互动的生活化教学观念对待小学生的教学活动,才能真正地践行素质教育的理念,培养符合时代和社会要求的人才。

(二)进一步加强开发与利用生活素材的力度

在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具体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学会根据学生群体的具体情况、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以及学校的人文地理,按照生活化教学目标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对现实生活素材的搜集和整合加工,并结合官方教材,形成多样化、生动化、灵活化的小学数学教材,从而广泛地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让学生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小学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去。

(三)进一步掌握创设多层次的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情境技巧

创设多层次的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情境即要求利用生活素材对书本上的知识进行生活化处理后,将单个、分散的元素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形成动态的、发展性的画面和影像。要进一步掌握对文字、语言、物体观察、多媒体、游戏活动等情境创设技巧的掌握,为学生的学习思维活动提供最大限度的空间,创设能够引领学生主动参与、创新探究、个性发展的广阔环境。

篇(5)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2-0106-01

苏霍姆林斯说:“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能手、艺术家、和诗人”。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使自己的“知识视野”宽广、丰富?我觉得首先就是要具备最基本的技能,只有这样,在教学过程中你才能发现新东西、才能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一、会说

听课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教学语言的优劣与课堂教学效果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要想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数学教师就应该研究数学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并扎实的掌握这项基本功。

(一)数学语言。苏霍姆林斯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智力劳动效率”。作为小学数学教师,首先要具备说数学语言的能力。数学语言是教师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的重要工具,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方式。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决定他们在听课的过程中,大部分教学内容是靠教师来讲解、说明。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理解所学内容,进而形成数学概念。所以,数学教师在运用数学语言讲课时,要力求逻辑性、用词准确、叙述简洁清楚,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准确的把握教学内容。

(二)数学语言与生活语言。很多学生都觉得数学难学、枯燥,归根结底是教师没把专业的数学语言与生活语言相联系,使学生感觉到数学深不可测,从而对数学产生恐惧的心理。现在我们要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将数学教学内容做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让学生能感觉到数学无处不在,数学就在身边。

课堂教学又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表演艺术,教师是表演艺术家。在我们掌握了语言的技巧后,还要能根据具体情况变换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结合体态语言,生动形象的展示数学教学内容,增强表达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使之深深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会写会画

写是作为教师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一)板书。板书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需要,讲课时写在黑板上的文字、符号以及所画的图、表。它是小学教师课堂教学中重要的教学手段。板书不仅可以使教学内容有条理地显示在黑板上,突出教学重点,展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而且一幅完整的板书能体现出教师的诸多基本功,所以,教师要重视板书的设计,注重这一基本功的培养。

(二)画图。数学教学的板书不是单一的,有许多内容往往要借助图形来表述,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还要具备画图的技巧。有了图形,学生对于抽象的知识就能有直观的认识,从而理解、掌握教学内容。数学图形最大的特征是以简单的线条为主,虽然图形都比较简单,但是要求的规范性非常严格。在画图的过程中,我们要利用比例大小、空间观念,将图形画的自然美观。

数学图形与数学知识、教师的语言、板书文字几者交融在一起,形成“话外之文”、“言外之音”的效果,充分调动教学气氛,让学生抓住教师的教学思路,唤起学生的注意力与学习数学的情趣。

(三)会撰写教科研论文。“科研兴教”已成为当前教育界人们的共识,小学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主要方式是在实践中发现问题,从中选择和确定教育科研课题,进行撰写论文。然后将科研成果运用与实践中,解决有关的教育教学问题。教师具备教育科研能力不仅可以丰富和发展教育理论,对以后的教学工作也有着深刻的影响。在进行教科研中,教师可以纠正头脑中的一些陈旧观念,形成新的教育理念,同时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感,促进以后的教学效果。

三、会做

(一)制作教具。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很多抽象的教学内容必须借助教具来完成。有一些教具学校是可以提供的,但这不能完全满足教学的需要。在找不到合适的教具时,教师只有自己动手制作,以次达到教学效果。

(二)制作试卷。现在的信息比较发达,对学生的考核手段也“五花八门”,但很多测验题并不是为我们的学生量体裁衣,这样教师就不能真实地获知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具备制作试卷的能力,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教学深度,制作合适的试卷,真实及时地了解学生的水平。

四、会应用

现在信息飞速发展,教育也在不断改革。作为现代的小学数学教师,要能适应环境,有较强的应用能力,跟上社会、教育的发展。

篇(6)

身为教师,我深深认识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多年来,始终具有明确的政治目标,较好的品德修养,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贯彻教书育人的思想,积极实践“三个代表”在工作中,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思想素养,热爱、关心全体学生,对学生的教育能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科学的世界观每天坚持早到晚归,严格按照学校的要求做好各项工作,利用课余时间转化后进学生,从来没有从事过有偿家教甘于奉献,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绝对做到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在学生心目中,具有较高的威信和较好的教师形象

二、教学工作

在教学上,我近几年一直担任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在教学上,本人能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内容的相互联系,挖掘教材的思想性,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能认真批改作业,做到及时反馈,及时巩固能利用课堂及课间时间,不失时机的做好课后辅导和提优补差工作在教育教学中,不仅加强对学生文化知识的教育,而且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我十分注重自身的“言传身教”,严格要求自己,“其身正,不令其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能始终以热爱学生为突破口,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形成合作和谐的课堂气氛做到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做到以表扬为主,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能研究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健康、快乐、充分的发展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三、班主任工作

四、指导青年教师

近几年来,我十分重视青年教师的指导工作,关心他们的成长,承担培养青年教师的义务,指导他们的班主任工作,少先队工作通过一段时间的传、帮、带,青年教师邵有良老师进步很快,各方面有所提高2006--2008年青年教师邵有良老师撰写的多篇论文都获得了较好的奖项,指导他上的课也获得了一致好评

五、取得成绩

从教11年,我在较好地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还善于进行教学研究,积累教学经验,不断锤炼自己的教学基本功

2.“优质课”评比2007年3月,我在县第六期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培训班组织的“构建有效课堂,体现学科特色”为主题的实践课比赛中荣获三等奖;2009年5月,在小学数学骨干教师课堂教学比赛中,我荣获三等奖;2008年12月,我在实小协作区研训活动中

上了一节县级公开课,并得到了一致好评;2008年12月,我在南京市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培训班实践活动期间,开设了一节研究性观摩课,受到在场专家和老师的一致好评

 

3.撰写教学论文2007年和2008年连续两篇教学设计获省三等奖近几年来,我撰写的多篇论文都在县论文评比中获得了较好的成绩

5.考核评定2007,2008年我两次被高淳县考核委员会评定为优秀等次

篇(7)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P63~64例1、例2及练一练。

2、教材结构、地位及作用:

本课教学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用列表和画图的策略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本部分内容可分为两层来安排教学。第一层:认识列举法。第二层:学会列举。即:例1作为本单元教学的起始,让学生初步体会按一定顺序列举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然后通过例2的教学,进一步突出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问题时需要不重复、不遗漏地进行思考。最后让学生利用学到的知识独立解决问题,帮助他们巩固认识、加深体会。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增强分析问题的条理性和严密性,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增强根据需要解决的问题的特点灵活选用策略的意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五年级学生。在知识储备上,在学习本单元内容以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用画图、列表等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在学习和运用这些策略的过程中,感受了策略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逐步形成了一定的策略意识。在思维方式上,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整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与经验,具有一定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小学数学论文,但抽象思维一般都还处于无序状态,通过学习,使学生的无序思维有序化、数学化、规范化。

三、设计理念

1、贴近生活,激发兴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要紧密地联系学生的实际和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对于小学生而言,与他们直接相关的、发生在他们身边的、可以直接触摸到的或者间接看见、听说的事物,是他们最感兴趣的。设计中,我在不改变教材的设计意图的同时,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加工,真正把教材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生的生活需求联系起来,有效地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自主参与,亲历过程。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数学知识只有通过学生亲身的主动参与、主动探索,才能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把“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本节课教学设计,我力求“以学生自主发展为本”,关注学生学习结果,更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关注他们的学习,更关注他们的情感体验。

3、尊重差异,分层施教。“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坏境、家庭背景和自身的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本节课的设计,我对学生的学情进行了大胆的预设,根据预设的情况,灵活选择了不同的教学策略,努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发展他们的个性小学数学论文,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四、目标预设

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以及新课标的要求,我预设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经历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能通过不遗漏、不重复的列举找到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对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过程的反思和交流中,感受“一一列举”策略的特点和价值,进一步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并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基于以上教学目标,我拟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

教学重点:

感受“一一列举”的特点和价值,能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能有条理地一一列举,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五、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表格。

六、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设计思路:本节课的教学力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充分参与知识的探索过程,引导学生充分体验策略的价值,促使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设计思路是:创设情境,感知策略——合作探究,体验策略——比较反思,感悟策略——运用拓展,形成策略——总结反思,内化策略。

(一)创设情境,感知策略

1、问题引入:用1、2、3这几个数字可以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

2、揭示课题:

师:刚才同学们把组成的三位数按照一定的顺序一个不漏地列举出来,这在数学上叫一一列举。(板书:一一列举)一一列举也是我们解决数学问题常用的一种策略。

【设计意图:导学的艺术在于唤醒。学生虽然是第一次正式学习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问题,但在他们的知识经验中已模糊地经历过类似的方法,只是还没有建立起一种完整的数学模型。所以在课的引入部分,创设用不同数字组成三位数的问题情境唤醒了他们头脑里已有的知识经验,为下面的探究过程做好心理准备和认知铺垫。】

(二)合作探究,体验策略

第一层:教学例1 (简单列举)

1、情景创设,呈现问题。

出示情境图,王大叔 :“我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花圃。”

提问:从这句话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引导学生明确:花圃是长方形的小学数学论文,周长是18米。

呈现问题: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

【设计意图:将教材中的“围羊圈”改成“围花圃”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2、动手操作,交流围法。

提出要求:周长是18米的长方形花圃可以怎样围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试一试。(提示:可以围一围、画一画、想一想、算一算。)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并与生交流。

提问:你是怎样围的?围成的长方形花圃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学生汇报,课件相机出示围成的4种不同的长方形。

【设计意图:“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通过学生的自主操作,一方面使学生明确围成的长方形的周长与它的长和宽的关系,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要找出所有不同的围法,需要有条理地一一列举。】

3、填表列举,解决问题。

谈话:长方形的周长是18米,说明长与宽的和是多少?(9米)

师:你能把这些围法一个不漏地列举出来并填写在表中吗?

 

长方形的长(米)

 

 

 

 

 

 

 

 

长方形的宽(米)

 

 

 

 

 

篇(8)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校本培训工作,成立了以李少宝校长为组长的“校本培训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了《安徽省2009-2009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 三、开展论文交流,争做研究型教师

近年来,我校领导教研意识强,带头参加教学研究。中心小学校长李少宝的论文,《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在cn刊物上发表,《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刊登在《滁州日报》上。副校长童春迎论文《“听”同样重要—一节阅读课引起的思考》获安徽省教学论文二等奖。在领导的带动下,教师的科研意识、科研能力有了显著提高。广大教师结合教育教学实践,撰写了大量的教学随感、案例分析。有多名教师参加了市、区级教学论文评选活动并获奖,有20篇教师论文在cn刊物上发表。

四、加强课题研究,提升教研水平

我校高度重视课题研究工作。2006年9月启动《农村小学如何提高小学生作文写作能力》专题研究工作。中心小学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制定了课题研究方案和计划。具体做法是:

1.明确研究内容:

我校确定课题内容是:将从改变农村学生作文与生活相脱离的现状为主,探索如何挖掘农村习作资源,从而解放学生作文观念,丰富其写作内容,充实其语言储备,进而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2.采取有效措施:

⑴组织教师学习有关作文教学的书籍,加强理论基础。

⑵学校购置教学设备,为科研活动的开展提供物质上的保障。

⑶开展问卷调查活动,充分了解我校学生作文水平低下的原因,

做到研究有的放矢。

⑷组织力量通过多种途径搜集习作资源。

⑸进行师资培训,加强教师自身修养,提高科研能力,促进教师向科研型转变。

⑹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座谈、老师座谈的形式,明确研究的具体

内容,写出分析报告。

篇(9)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开始变得更自由、更灵活,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愉快的状态下积极地学习数学,这应当是我们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很大变化。作为一名乡村教师,在有限的条件下,在新的教学理念下,怎样才能上好一堂数学课,也是值得每一个数学教师思考的问题。下面就谈谈笔者多年来在新的教学理论下上好一堂数学课的体验。

一、教师要从生活经验入手,创设情境营造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是密切联系的,上好一堂数学课,教师要善于挖掘新教材中给出的与生活相关的例子,寻找学生身边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出本节课的数学学习内容,这样学生乐于接受。也可以让学生列举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特别是小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疑问心。数学教师应从这些方面多去思考,充分地发挥小学生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在课堂中创设出数学与生活融为一体的教学情境,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同时让学生能感受到生活中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时,我运用事先准备好的漂亮的图片创设情境引入。教学“元、角、分”时,我让学生在课前收集关于人民币的知识。在课堂上,大家讨论、交流、汇报了收集的信息,了解了人民币的种类繁多:有硬币,有纸币,有1分、5分、1角、5角、1元、5元、10元、50元、100元等不同面值;以及人民币的广泛用途等。生活中有许多关于数学的知识,让学生将生活中捕捉到的信息说出来,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生活。小学数学中的许多知识和技能在现实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在教学中,教师倘若能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为学生设计生动有趣、喜闻乐见的可操作的学习内容,既可打开数学与生活的屏障,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享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又可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发展学生的数学技能。

二、加强小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经历数学学习过程,得到数学生活体验,能很好地去进行探索、发现和创新,进而能解决身边的一些问题。特别是小学生对于学习过程中的动手实践部分都很感兴趣。所以很明显地可以看出,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若能很好地运用动手实践,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以发掘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1.“动手实践”有助于儿童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可见在小学对数学的体验主要通过动手实践获得。例如,学习“认识人民币”时,在学生认识了小面值的人民币后,可设计换币、取币、购物等实践活动,1元可以换几枚5角硬币?换几枚1角硬币?让每位学生到“小银行”亲自去兑换。给每位学生准备一枚5角、10枚1角的硬币,让学生取出5角,鼓励学生想出多种取法。最后又开设模拟商店,让每位学生参与到购物活动中,了解1元钱能买多少东西,该如何付钱、找钱,使学生更好地在活动中体验数学,在解决现实问题中学数。

2.“动手实践”有助于培养儿童主动探究知识的精神

教学过程是学习主体的一种主动的建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外部刺激。学生是以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进行加工、理解,由此构建新知,教师无法代替学生自己的思考。更代替不了几十个有差异的学生的思维,学生只有通过动手“做数学”,才能使他们亲自体验获得知识的快乐,领略数学美的真谛。

3.“动手实践”有助于培养儿童探究新知的方法和能力

布鲁纳认为:“不经历真正的知识过程而单纯接受的知识是不能成为生动的知识的。”在动手实践中学习能使学生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这标志着学生学会了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并已内化为学习的能力。

三、教师应重视表扬奖励、激励评价,让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

在数学课堂上,师生的双边活动轻松和谐,师生们展示的是真实的自我。课堂上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同学们时而窃窃私语,时而小声讨论,时而高声辩论。同学们争相发言,有的居高临下,提纲挈领;有的引经据典,细致缜密。针对同学们独具个性的发言,老师不时点头赞许,对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老师则以信任鼓励的目光和话语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自然敢于讲真话、讲实话,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当的表扬、激励性的评价能让学生如坐春风、敢想敢问、敢讲敢做。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充满生命的活力。教师要给每一位学生成功的机会,尤其是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善于设法消除学生的紧张畏惧心理,对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表现应多加赞赏。这样,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现,如:在练习时,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老师奖励“小红旗”给学困生,有时还主动与他们说上几句悄悄话。学生得到老师的奖励,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就高了,就会更进一步地去发现问题,发挥前所未有的想象力,从而学生才能摆脱苦学的烦恼,进入乐学的境界,进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尤其是在农村数学教学中,教师更应建立表扬奖励机制,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数学。

篇(10)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应试教育在我长期影响教学理念的形成,小学数学教学中联系生活没有成为教学的普遍实践。小学数学教师在教育中对于联系生活化的教学理念没有加深认识。老师注重对于教学知识的传播,忽视了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小学数学教学出现一种“舍本逐末”的情况。数学家华罗庚说:“……日用之繁,处处都用到数学……”。数学知识师从生活中产生,最后还要应用于生活,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学生联系生活、应用数学能力培养的确实、对于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多样化的忽略,学生本应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感受到一种生活的趣味性,忽视了“生活素材”和“生活经验”等问题的深入思考。近年来,新课标在国内教育改革中发挥重大作用,不少教师认识到小学数学教学中联系生活的本质要求。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联系生活、加深理解的教育。

二、深化理解教学的具体策略

1.教学内容的重组

教材的灵活运用对于小学数学教学大有裨益。调查表明学生对于数学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和数学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关性成正比。与生活联系的越紧密,学生越容易接受。将教材的内容进行重组,把那些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去甚远的内容进行删减。直到,所传授的每个知识点、每到习题都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的生活场景息息相关。一些固定模式存在的习题,老师要对其进行改变,符合学生生活的场景,贴近生活的现实。这样有助于学生将学习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运用相互匹配。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将生活中的问题,开设专门的课堂解答环节。例如,展示在奥运会比赛中女子双人跳的成绩,提问学生这些比赛成绩都是用什么形式来记录的。引导学生对于小数加减法记录作用的认识。

2.联系生活的情境创设

越贴近实际生活的数学内容,学生接受能力就越强。首次,应该在课堂联系实际的教学中,充分挖掘生活中存在的数学情景,将这些预设的情景和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联合起来,学生才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对于学习的求知欲上升。将课堂生活化、教学例题生活化,延伸知识的教学。例如,组织学生参加一次百米赛跑,记录下每个学生的成绩时间。鼓励学生参与其中,计算每个人的成绩相差的多少。其次,可以选取生活中存在的情景。对于学生熟悉的情景进行改变,将吸引学生注意力和兴趣的生活情境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入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知识在身边。寻找生活中情境素材要兼顾好可行性和真实性。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到老师的课堂教学中来,在探究数学问题、数学模式中,要注意学生实际眼界的开阔,在可以操作可以触碰的场景中对于知识进行深化理解。例如,每个人脚的长度都不同,女同学脚比较小,男同学脚比较大,计算两个同学脚的尺码相差多少。再次,还可以构建开放式的生活场景。对于课内知识的拓展,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操作。只有学生在实际的情景设置中不断实践感受,更广的思考思路和解决问题的办法才会被应用。通过开放式的情景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后,创设情景要多元化。情景的创制应该是生动有趣的。要达到生动有趣的效果,要充分利用实物道具、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参与其中,学生在数学课堂的创设情境中,实践完成数学学科知识的应用。在课后作业布置上可以把实践活动作为新颖形式的科目作业。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把数学学科知识在生活中检验。例如,爸爸买了一瓶色拉油,色拉油的重量不等,有200ml,300ml,500ml,价钱分别是19.5元、23.6元和43.5元,问不同重量的色拉油价格相差多少。此外,游戏形式的生活情境设置,教学效果更加明显。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参与活动,进行同学间的比赛竞争,使学生在联系生活的时候,记忆更加深刻。

3.在联系生活中体会数学

上一篇: 数学教学论文 下一篇: 研究生个人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