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算会计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16 15:27:1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电算会计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电算会计论文

篇(1)

[关键词]会计改革电算化制度要求

会计电算化是集计算机学、信息学、管理学、会计学等学科知识为一体的一门综合性的边缘学科,其实质是将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信息技术融入到会计工作中。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及会计工作的影响。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和应用,不仅仅是会计核算工作的化,实现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也是促进会计工作标准化、制度化、规模化的过程,是促进会计、会计工作改革和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观念更新、推进企业管理现代化的过程。

一、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实践的影响

1.改变了会计数据的处理。在手工条件下,会计核算工作要由许多人共同完成,实现会计电算化后,输入一张会计凭证,会计电算化系统可自动进行记账、汇总、转账、结账、出报表等一系列工作;对于大量重复出现的业务,系统可以按模式凭证自动生成记账凭证。与手工会计相比,数据处理无论在准确性上还是在处理速度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和会计数据处理的集中化、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账务处理程序也趋于简单。

2.改变财会人员的知识结构和工作职能。实行会计电算化,要求会计人员既要掌握会计专业知识,又要掌握相关的计算机知识、信息、管理知识等,同时会计组织体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会计工作的组织机构以会计数据的不同形态为主要依据,把会计工作分为专业组、数据收集组、数据处理组、系统维护组等;另一方面,这种新的组织机构也产生了新的岗位设置和新的人员分工, 不仅需要专业会计人员,还需要计算机专业人员,特别需要既懂会计又懂计算机及网络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促进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向既博又专的方向发展,从而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3.将改革会计数据的修改技术与内部控制制度。这种内部控制的部分程序化,使控制对象由原来的对组织、文档等进行控制扩展到对软件、硬件、运行环境进行控制;控制方式从单纯的手工控制转化为组织控制、手工控制和程序控制相结合的全面内部控制,包括组织控制、系统使用权控制、输入输出正确性控制、操作过程控制等。

4.会计本质将重新定位。综观会计的发展史,人们对会计职能的认识和对会计本质的揭示,始终将会计定位于服务的工具,将会计工作定位于纯粹的服务性的工作,是处于被动状态的行为,这在信息处理技术落后的情况下是可以理解的,但在现代科技为会计革命准确备了足够的技术支持的条件下则是不可原谅的,随着会计电算化普及应用,会计作为控制系钳体质将日益显现出来,会计信息将从幕后走向前台,因为会计信息不仅仅是客观事实的真实反映,更重要的是它们能够指导和控制人们的行为。

5.重新定义会计报表的。由于受人工信息处理能力的限制,手工会计报表往往局限于财务数据及其相关的说明,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会计信息从收集、加工处理到综合利用都实现了电算化,从而为从浓度和广度上扩展会计报告信息的内容提供了可能性。

6.更加重视信息。在各种信息高速,会计信息对发展和经济效益提高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和会计电算化能将社会经济活动的细枝末节精确地记录、保存和传播,会计信息的分类、提炼、再加工将成为极其重要的工作,因为人们需要的不是不分轻重缓急不断涌现的信息垃圾,而是系统化、条理化、有针对性的信息精品,只有经过加工整理、分析的会计信息才能满足这种需要。

二、会计电算化发展的途径

会计电算化怎样才能适应会计改革的要求,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对经济过程的监控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呢,笔者认为可有以下几种途径:

1.加强会计电算化本文来源:文秘站 人才培训。会计电算化人才缺乏,是制约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要害环节。要大力培训会计电算化人才。目前,要立足于在职会计人员的会计电算化培训。培训可分为操作人员、系统维护人员、秩序设计和系统设计人员等层次进行,从培训抓起,逐步提高。

2.加强会计核算软件治理。会计核算软件是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基本环节。我们加强对会计核算软件开发、应用、推广、服务等环节的治理,推动会计开发研制的规范化、专业化、商品化,促进会计软件质量的不断提高。要推动会计软件的社会化,进一步引导会计软件市场的健康发展。

3.加强会计电算化治理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会计电算化治理制度,是会计电算化发展的重要保证。各级财务部门要加强会计电算化治理制度建设,对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的基本功能、会计核算软件开发的基本程序、实行会计电算化后基层单位开展会计电算化的基本要求、会计电算化知识培训等一系列问题,应逐步规范会计电算化的治理工作,指导基层单位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顺利开展,逐步实现会计治理的法制化。

4.改革财会人员的知识结构和工作职能。实行会计电算化,要求会计人员既要把握会计专业知识,又要把握相关的计算机知识、网络知识、信息治理知识等,因此,会计电算化将促进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向既博又专的方向发展,从而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5.改革会计数据的修改技术与内部控制制度。会计电算化后,手工条件下对账薄记录错误的划线更正将不再适应。取而代之的是修改权限、修改标志、凭证冲销等方法,对于经过审核、记账,甚至结账后发现的错误记录,还可以利用电算化系统提供的反结账取消审核等功能进行修正,这在手工条件下是不可想象的。而手工内部控制制度则一部分保留,一部分更正,还有一部分将转化为计算机程序控制。

6.重新定义会计报表的内 容。由于受人工信息处理能力的限制,手工会计报表往往局限于财务数据及其相关的说明。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会计信息从收集、加工处理到综合利用实现了电算化,从而为在深度和广度上扩展会计报表信息的内容提供了可能性。

7.将建立定期报告和实时报告结合的财务报告制度。传统的会计是按月、年编制的定期报告。这种报告在经济生活较为稳定的情况下决策是有用的,信息使用者可以较准确地猜测企业下一年度甚至今后几年的业绩。但在以竞争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产品寿命周期不断缩短,创新不断加速。因此,建立一套既能提供定期报告又提供适时信息的财务报告制度是非常必要的,会计电算化为此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

篇(2)

电子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会计工作,实现会计数据处理的电子计算机,被人们通称为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也被称为财务电算化、电算化会计或电脑会计。会计电算化可以通过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报账以及部分代替人脑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决策的全过程,它是一门容电子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信息科学和会计科学为一体的边缘科学。

一、会计电算化同传统手工会计的联系与区别

1.主要联系

(1)系统目标一致。两者都对企业的经济业务进行记录和核算,最终目标都是为了加强经营管理,提供会计信息,参与经营决策,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2)采用的基本会计理论与方法一致。两系统都要遵循基本的会计理论和方法,都采用复式记账原理。

(3)都要遵守会计和财务制度,以及国家的各项财经法纪,严格贯彻执行会计法规,从措施、技术、制度上堵塞各种可能的漏洞,消除弊端,防止作弊。

(4)系统的基本功能相同。任何一个信息要达到系统目标,都应具备信息的采集输入、存贮、加工处理、传输和输出这五项功能。

(5)都要保存会计档案。作为会计信息系统的输出,会计信息档案必须妥善保存,以便查询。

(6)编制会计报表的要求相同。两系统都要编制会计报表,并且都必须按国家要求编制企业外部报表。

2.主要差异比较

(1)系统初始化设置工作有差异。手工会计的初始化工作包括建立会计科目,开设总账,登录余额等;会计电算化的初始化设置工作则较为复杂,且带有一定的难度,其内容主要有会计系统的安装,账套的设置,网络用户的权限设置,操作员及权限的设置,软件运行环境的设置,科目级别与位长的设置,会计科目及其代码的建立,最明细科目初始余额的输入,凭证类型设置,自动转账分录定义,会计报表名称、格式、数据来源公式的定义等。

(2)科目的设置和使用上存在差异。在手工会计中,由于手工核算的限制,将账户分设为总账和明细账,明细账大多仅设到三级账户,此外,再开设辅助账户以满足管理核算上的需要;科目的设置和使用一般都仅为中文科目。而在会计电算化中,计算机可以处理各种复杂的工作,科目的级数和位长设置因不同的软件而异,有的财务软件将科目的级崐数可设置到6级以上,完全满足了会计明细核算方面的需要;科目的设置上除设置中文科目外,仍应设置与中文科目一一对应的科目代码,使用科目时,计算机只要求用户输入某一科目代码,而不要求输入该中文科目,但在显示打印时,一般都将中文科目和与之对应的科目代崐码同时显示。

(3)账务处理程序上存在差异。手工会计根据企业的生产规模、经营方式和管理形式的不同,采用不同的会计核算形式,常用的账务处理程序有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日记账核算形式等,对业务数据采用了分散收集、分散处理、重复登记的操作方法,通过多人员、多环节进行内部牵制和相互核对,目的是为了简化会计核算的手续,以减少舞弊和差错。而在会计电算化中,一般要根据文件的设置来确定,常用的是日记账文件核算形式和凭证文件核算形式,在一个计算机会计系统中,通常只采用其中一种核算形式,对数据进行集中收集、统一处理、数据共享的操作方法。

(4)账簿格式存在差异。在手工会计中,账簿的格式分为订本式、活页式和卡片式三种,并且对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和总账必须采用订本式账簿。而在计算机会计系统中,由于受到打印机的条件限制,不太可能打印出订本式账簿,因此根据《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规定,所有的账页均可按活页式打印后装订成册;总账账页的格式有传统三栏借贷式总账和科目汇总式总账,后者可代替前者;明细账的格式可有三栏式、多栏式和数量金额式等。

二、结语

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已经步入了信息化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的国际化竞争要求企业管理现代化,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关键是管理手段的现代化,而我国企业当前财务信息失真、财务资金管理失控成为突出的问题。而现代信息技术是发展为企业实行集中统一的财务管理创造了必要条件。

大力推进会计电算化的进程,可以加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与资金监控,从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降低资金风险,并且还可以推动其他各项管理。特别是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快速更新和网络技术的普及与发展,更对我国会计电算化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我国企业和会计软件商家应联合起来,消除一切影响会计电算化发展的不利因素,推进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向更深层次发展。

参考文献:

[1]薛云奎:《手工会计的技术特征及其对电算化会计的局限》,载.《会计研究》,1997年第11期

篇(3)

(二)人才能力不强在企业进行会计电算化的时候,由于实施过程出现问题,很多企业进行会计电算化的人员技术能力不强,没有专业管理模式。很多企业在进行会计电算化的时候,都采用以往的传统的会计人员,或者只用维护计算机系统的网络人员,他们的操作不专业,导致会计质量出现问题,最终影响了会计核算,影响最终的核算目标。

(三)会计电算化的执行能力不强在进行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很多企业表面上制定了会计核算的制度,但是在内部也核算过程中,很多核算的过程都没有严格按照制度执行,造成企业会计电算化在核算的过程中,出现严重的缺位,最终企业的电算化功能不能有效的实施,进行会计电算化的优势更难出现。

(四)法律制度不完善企业在进行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其法律规章制度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企业进行会计电算化的时候,与以往传统的手工核算方式不同缺乏异性的规范性系统,企业管理水平和管理经验比较低。可以说,企业的会计电算化需要相关的法律制度保证会计信息的安全性。虽然颁布了一些与会计电算化相关的法律文件,但是由于执行力度不够,很多会计人员没有掌握具体的法律内容,在操作中存在严重不足问题,影响会计电算化的有效实施。

(五)领导不重视很多企业将会计电算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但是在具体实施的时候企业领导并没有重视会计电算化的内容,认为会计电算化只是在只能方面发生改变,他们并没有深刻了解会计电算化的作用,也不了解会计电算化的意义,同时也没有注意到会计电算化对财务管理的作用,最终影响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另外,在我国市场经济下,很多小企业的领导他们掌握足够的话语权,如果会计电算化没有得到领导的足够重视,那么其作用也很难反映出来。需要注意的是,很多中小企业的领导,由于会计观念的落后,很多内容都只停留在企业经营等方面,不能有效的整合会计资源,影响会计会计点算化的正常实施,如果得不到加强,将导致会计电算化风险的出现。

(六)管理控制不强会计电话在管理过程中,管理控制也会存在风险,由于企业的实施会计电算化,企业的环境发生变化,会计电算化虽然数据处理的效率比较高,一个安全的网络环境,对会计电算化的管理控制就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达不到新的要求,就会导致安全管理出现问题,导致软件在运行的过程中出现各种安全隐患,信息系统和网络系统也会面临更多的安全问题,如果安全问题得不到有效的控制,企业的管理和数据安全等方面都会受到影响,一旦被病毒攻击,将会影响企业整个财务系统的有效运行。

(七)缺乏统一的数据接口为了保证企业财务信息的保密性,会计电算化软件开发公司不会提供数据接口,所以不同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数据很难有效的联合起来,企业的资源共享方面也无法满足一定要求,也同样的降低了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影响最终的实施,降低了财务软件应有的作用。

二、避免企业会计电算化风险的策略

(一)提升企业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首先,随着科技的进步,计算机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阶段,尤其是会计方面,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对原有的会计业务处理流程、内部控制方式及组织结构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会计上掀起了新一轮的革命,对于节省工作时间,减少工作成本,增加工作效率都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亟需进一步的推广和普及,尤其是企业,更要深刻认识到采用先进的会计电算化手段可以实现企业的财务业务一体化管理,通过增强企业的会计电算化意识,促使企业调整原有的工作体系,采用先进的管理制度及电算制度,从而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发展壮大企业。这不仅仅是用最基本的电算来替代手工会计核算,更重要的是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现代化管理意识,要把企业会计电算化向更深层次发展,不仅仅局限于用会计电算化来调整传统的核算方法,取代手工核算,而是建立一项长期的制度,用制度去规范账务处理流程,用制度去建立整个企业的会计流程,同时做好长期、近期发展规划和计划,最主要的是用理论去指导实践,在实践中认真组织,将会计电算化贯穿于企业的工作中。

(二)加强安全控制网络有其便捷性的特点,但是还有一个方面一定要引起重视,那就是网络的安全性,尤其是一个企业的会计方面,因为会计信息连续、系统、全面、综合地反映企业的经济业务,因此这是企业的机密,是需要保密的。需要我们在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要建立建全起严格的安全防范措施和规则,确保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这就要求企业在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建立操作的安全级别,严格遵守网络安全性的规章制度,采取必要的内部、外部安全防范措施,在技术上对整个系统的各个层次进行安全的操作,确保系统稳定,加强对系统的安全控制,如数据存贮、数据操作、数据传输、数据运用、查询、分析等都要加强有力的数据安全保护,降低来自系统内外的各种干扰和破坏,警惕网络黑客的攻击,最终实现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安全。

(三)加强人员能力的提升会计电算化是一项长期工程,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局限于几个人就可以做好的事情,因此企业在实现会计电算化实施过程中,最主要的重视人才培养,加强人员能力的提升。一个好的会计人员是决定企业电算化是否成功的基础。会计电算化工作需要专业的会计知识、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巧以及具有网络安全防范意识、信息、管理知识等,这就需要企业强化管理,规范业务流程,科学确定培训内容,组织相关人员学习和提高会计电算化知识,掌握计算机先进技术,以促进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向既博又专的方向发展,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决策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从而尽快建立起高效的会计信息系统。

(四)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会计电算化和其他企业程序一样,需要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制约,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电算化模式下的规章制度,才能减少错误的发生,从源头上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和可靠。这就一方面需要政府进行统一的政策法规建设,统一和规范会计电算化的规格和标准,如《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等,同时完善与之相关的监管条例,加强监管部门的执法力度,才能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另一方面为确保财务数据和财务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还需要企业制定适合本单位经营管理需要的各项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如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的管理、授权控制、数据管理制度、财务人员的内部牵制制度、防错纠错措施、反记账与反结账、档案管理制度等,加强法规制度的约束力,同时定期对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并有相应奖惩措施,以确保各项制度的落实。(五)加强信息管理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会计电算化是必然趋势。可以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更新管理理念、增加单位效益,虽然网络存有一定的风险,但是只要我们合理利用,完善内部控制,增强安全意识,加强信息管理,就会建立起快捷有效的会计信息系统。企业在会计电算化过程中,要注重信息的管理和安全,如会计信息、操作日志、业务数据、使用登记、明细管理、账套数据库、操作记录、数据备份等,这些信息都要明确管理,确保安全,完善对员工的管理,严格实行会计人员的岗位设置和权限设置,加大监管力度,确保数据的安全管理与系统的入侵防范。

三、企业会计电算化的未来发展前景

(一)在中小企业逐步实施从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形式看,会计电算化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但是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都在不断深入,因此会计电算化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首先会计电算化将会在中小企业中得到进一步推广,很对大型企业已经实现了会计电算化,虽然小企业中还没有推广,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市场竞争会日益激烈,中小企业在激烈的市场在竞争中如果想保住自己的一席之地就需要将会计核算做的更具体更稳定,借助会计电算化信息准确反映相关信息,才能做出正确的发真决策。

(二)逐步实现管理一体化会计电算化在以后的发展中,会逐步实现管理一体化,从单独的计算机的角度出发,总结会计电算化的主要功能,最终将其实施到各个部分,加强了各个部门的集中式管理,因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的实施,可以实现企业管理的一体化,最终达到管理系统数据部分能够共享。

(三)可以实现会计决策实现网络化发展利用会计电算化的信息,加强对信息的处理,得出正确的财务信息,合理的反映出企业在以后发展中的决策,最终帮助企业指出正确的而发展方向。特别是开发出会计决策系统以后,开放式的数据分析能力,以交换作为数据核心的重点,将会帮助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另外,会计决策系统的出现,管理人员可以不用到企业实体考察,从会计信息方面出发,借助会计结算系统,实现最终对企业的网络化管理。

篇(4)

当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缺乏科学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很多企业在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方面存在着不协调的现象,较为零散分布,内部控制制度的安全性得不到有效保证;二是我国大多数的企业在内部控制制度上基本上侧重于对事后的控制,束缚了制度的作用发挥,在实际的管理中往往会出现滞后性,造成资金的流失;三是现阶段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还不是很完善,造成企业的管理效果不是很好,尤其是在计算机技术广泛应用普及的大环境下,企业的实际应用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对于企业的财务核算大都是按照传统的手工方式进行的,效率不是很高。

2监管机制不健全

内部控制制度在执行的过程中需要有专门的机构来进行实时的监管,这样可以保证制度实施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减少执行中的违规违纪现象发生,有利于维护企业的利益。由于当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中缺少相应的监管机制,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使制度执行出现脱节现象。

3电算化系统的开放性

造成内部控制难度进一步增加电算化条件下,会计核算采用的是自动化的模式,它具有很强的开放性,这给会计信息系统带来了诸多的问题,最为常见的问题就是由于信息来源的不确定性,使各种各样的信息最终都汇入到会计信息系统中,信息混乱复杂,使内部控制在具体执行时没有较为确切的目的性。另外,计算机网络的开放性,使得会计信息在传输的过程中面临着各种潜在的风险威胁,如计算机病毒的侵入等,给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增加了难度。

二电算化条件下内部控制的优化措施

1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对电算化条件下内部控制加以优化的准备工作就是对控制制度的完善,形成统一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促进企业会计核算的有序进行。而且在健全的法规支持下,企业的内部建设工作可以顺利开展。实行必要的内部牵制,对于会计信息的处理核算,要由多个部门或人员共同进行,采取不同职权不同分工的方式,实现更为严密的控制。此外,由于会计核算部门涉及企业的资金财产,因此,还需要对会计信息系统的维护人员进行严格的筛选和管理。

2建立系统的监管机制

对于监管机制的完善,需要综合考虑审计准则、激励约束机制和内外监督机制的完善。首先,审计准则要及时更新完善,与会计电算化发展保持一致,从而更好地发挥效用。其次,激励约束机制的建立要考虑到企业员工的实际状况,实行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定公正的奖惩措施,具体的奖惩规定要与实际相符合,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最后,内外部监督机制的完善内部监管机制是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可以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和施行进行全过程的监督,强化了制度的执行力,另外,企业也要重视外部监督机制的建设,加强与政府的联系,按照国家制定的标准开展会计核算工作,这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是十分必要的。

篇(5)

[关键词]工业企业 会计电算化 建议

一、引言

会计电算化指的是应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结账,以及分析会计信息,做出预测、决策的过程,会计电算化是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我国会计电算化已经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历程,据有关调查显示,目前我国有将近几百万的企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工作中使用计算机,约占全部企事业单位的26%,而且这个数据每年都在以较快的速度增长。在应用会计电算化的企业中,大部分企业建立了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已经能够完全依靠计算机的有效运行来完成本单位的会计记账、报账等基本会计核算任务。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企业会计工作效率,有助于企业管理者综合掌握整个企业的财务状况,带来一系列会计工作方面的有利变化。但是在充分享受会计电算化带来的好处的同时,不可避免的在各企事业单位应用会计电算化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会计电算化作用的发挥。基于此,本文将以工业企业会计电算化为例,围绕如何解决工业企业会计电算化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二、工业企业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

2.1未能设立有效的管理信息系统完善的电算化会计系统包括两个组成部分:会计信息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目前,大部分企业都能够在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会计信息系统,很少能够建立相应的管理信息系统。有的企业虽然也建立了管理信息系统但是系统建立的基础是满足个别职能部门的要求,几乎没有企业能够从企业整体的流程再造的角度出发建立起管理信息系统。上述问题造成的后果是,在只有会计信息系统的企业中仅仅依靠会计信息是难以确保做出合理决策的;而在建立了不完善管理信息系统的企业中,忽略了整个企业内部的会计信息共享,经常存在负责成本的人员若是想要了解价格信息和税务信息、负责价格的人员若想要了解成本信息时,只能通过最原始的查阅资料或者相互询问的方式,显然削弱了整体的工作效率。

2.2会计电算化软件存在的问题目前会计电算化的软件主要分为两种:通用软件和专用软件。通用软件指的是使用范围较广的软件,具有大众性、普遍性的特点。通用软件的优势在于使用成本低、安全性好、稳定性较高、准确性强,但是由于通用软件的普遍适用性,在其设计时存在难以兼顾具体企业细节的问题;专用软件是指适用于专门企业的软件,在设计的时候往往是针对具体的企业设计的,因此专业软件的研究开发成本较高、需要的时间、人力、物力方面的投入相对较大。因此,专业软件只有实力强大的企业才有能力使用,中小企业一般只能选择通用软件。

2.3网络化会计存在的问题在实现了会计电算化之后,企业的财务信息主要通过网络进行传递,网页上的数据等信息成为企业的主要会计数据。网络化会计带来的现象就是传统会计流程中各个审核过程的迷失以及相关监控确认手段的消失,信息在网络中主要是传递没有确保信息真实性的保障措施。此外,随着企业的发展,在网络中流动的数据也在增加,大量的数据流动极易引发数据泄漏、篡改等问题。最后,整个网络中的信息是共享的,因此在企业进行相关的网上交易时,极易受到来自于网络的威胁,例如:商业机密泄漏、黑客攻击等。

三、完善工业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建议

3.1在企业内部引入“企业erp系统”要解决当前工业企业内部未能建立起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问题,当前最为可行的办法即为在企业内部引入“企业erp系统”,erp系统是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的简称。当今社会的会计电算化是一个涉及通信学、管理学、运筹学等等学科的综合性技术。要应用会计电算化,必须引入先进的企业整体资源管理计划,这里的erp系统无疑是最有选择。通过引入erp系统在企业内部建立起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信息管理系统,而且对于企业业务活动较大的部门如:财务部、物资管理部等建立独立的资源子网———财务管理信息子网、物资管理理息子网。

3.2开发更具实用性的会计软件当前我国使用较为普遍的会计软件一种是国外研发后汉化的软件,这种会计软件的缺点在于与我国的国情不适应;另一种则是国内研发的商品化会计软件,但是这种软件的价格相对昂贵一些并且维护比较麻烦。但是对于没有软件研发实力的企业采用这种商品化的软件无疑是一种较好的选择。解决会计软件方面的问题,我们应该试图通过整个行业的联合开发出更具实用性的会计软件。具体由行业内选择计算机知识和会计知识丰富的人员组成研发团队和维护团队,这样可以节省大量资金,而且在整个行业内部形成一个信息网,有助于解决行业会计资料集中汇总的问题。

3.3加强对会计数据的管理首先,数据采用时要严格遵循以下步骤:1)各会计子系统处理数据2)将各子系统处理的数据进行序时排列,输入数据处理服务器。需要注意的是数据输入之前要严把数据校验关,保证数据是真实可靠的。其次,借助路由器的访问控制列表构造局域网防火墙。再次,对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加密处理,这样可以有效防止机密泄漏。最后,对现有的软件进行升级或者考虑引入诸如人工智能技术和专家系统控制技术。

四、结束语

工业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不仅可以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以及完整性。解决工业企业会计电算化中存在的问题,完善会计电算化的应用还需要更多相关人士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篇(6)

Abstract:Thebrand-newforminputmethod,unifiesthecertificatemoduleandthereportformmodule,realizesthecertificatedatahighspeedinput;Usingthecodingtechniqueandthereportformmodule,theproductioncostcalculationreportform,willrealizethecostaccountingatonefellswoopentiregeneral,thushassolvedanaccountingcomputerizationentiregeneralbiggestdifficultproblem;Foundedthegroupingcalculation,thusprovidesalwaysclassifiesisbroaderthan,themorecomprehensiveaccountingindicesandsooneightmajorpartcontents,constitutestheaccountingcomputerizationentiregeneraltheoryframe.

keyword:Accountanttheelectricitycalculated;Entiregeneral;Centraldata;Groupingcalculation;Automaticaccounttransfer

前言

“会计电算化全通用理论”就是立足于会计核算信息系统,研究会计电算化核算方法、标准化模块结构和主辅核算贯通等基本问题的一系列观念和方法体系。

很多学者认为各单位会计核算存在个性,不可能实现全通用的电算会计。无可否认,各会计主体的会计核算的确有很多个性,但这些个性往往是共性基础上的个性。如各会计主体设置和使用的会计科目有可能不一样,尤其是明细科目也许相差甚远,但它们都是会计数据分类核算的归属,其账户的基本结构仍然是左借右贷,可以用相应编码来表示各会计主体相差甚远的这些科目。又如企业会计与预算会计的会计报表差别很大,但它们都是从账簿中采集数据编制的,可以运行电算会计不同的编表指令来编制这些差别很大的会计报表,而编表指令用户是可以自定义的。因此,对于共性基础上的个性,全通用理论研究可以忽略不计。我们最感兴趣的是会计核算的高度共性,它是会计电算化全通用理论研究的基本出发点。

会计核算的高度共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共同的会计理论基础。自15世纪复式簿记诞生以来,会计核算已经形成了一整套严密的基本理论体系。会计电算化虽然使得核算手段发生了重大变化,但会计基本理论仍然适用。(2)规范的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有一整套规范化的专门方法,如设置会计科目及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形成一个较完整的会计核算方法体系,任何单位的会计核算都要相互配合地运用这些专门方法。(3)整齐的会计数据流程。会计核算数据的总体流程具有高度共性,那就是“凭证数据一账簿数据一报表数据”。会计电算化中,账簿数据不是编制报表的依据,而主要为分类管理提供数据,并非可有可无。因而只要是会计核算,任何单位都要遵循这一共同的会计数据处理流程。(4)通用的会计核算制度。2000年12月财政部颁发了《企业会计制度》,这是一一个不分行业、不分部门、不分所有制的全通用企业会计制度。这为全通用理论研究提供了制度保障。(5)各模块的全通用。在实务工作中,账务处理和报表模块被公认可以实现全通用,而其他如工资、固定资产、销售等模块,普遍认为经过努力也可以逐步实现全通用,但成本模块则普遍认为不能全通用。实际上各单位成本核算存在高度共性,利用编码技术和报表模块可以实现成本核算通用化设计。

综上所述,全通用理论是可行的。会计核算信息系统的全通用可以为管理信息系统和审计电算化提供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数据平台,实现会计数据资源的高度共享,从而有利于会计电算化实务的发展。全通用理论框架主要由以下8个部分内容构成。一、核算方法全通用

会计电算化核算方法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对会计数据进行采集、编辑、存储、加工和输出时所运用的一整套专门方法,其目的是为经营管理提供电子会计信息,实质就是会计核算软件的设计与开发方法。

会计软件设计者总是首先调查数据流,完成科目编码和数据表的设计;然后分析任务,划分模块;最后围绕数据表和科目编码,自上而下地逐一模块设计调试,完成初始化、系统维护、数据输入、数据编辑、数据加工、数据输出等方面的设计任务。因而会计电算化核算专门方法有9个,即科目编码、数据表设计、模块划分、初始化、系统维护、数据输入、数据编辑、数据加工和数据输出。这9个专门方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不能相互取代,必须配合运用,共同构成全通用电算会计核算的方法体系。9个专门方法全通用,是会计电算化全通用的技术性保障。

二、主辅核算全通用

日常会计核算,我们通过科目编码进行,也称为编码内核算。但编码并非万能,有些更详细的核算内容,仅依靠科目编码是无能为力的。如工资一般按工资总额组成内容进行明细核算,很难同时按职工姓名进行明细核算。又如材料一般按类别或库别等口径进行明细核算,很难细化到成千上万的材料品种。这些工资到人、材料到品种等的核算内容,实际上是更为详细的明细核算,即使强行编码到如此详细的程度,如国内某些会计软件可进行九级编码,记账凭证的编制也无法适应。因此,编码并不是越详细越好,也不是编码级别越多越好。编码内核算不能满足管理和核算需要时,就必须用编码外核算进行补充。哪些内容纳入编码内核算,哪些内容列入编码外补充,并没有现成的统一标准,完全要根据本单位核算与管理的特点和要求来决定。实行主辅核算相结合,既能适应日常会计核算需要,又能满足管理者对各种管理信息的需求。

编码内、外核算存在大量数据交流,比如各种口径的工资汇总表、发出材料汇总表、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等辅助核算内容,都会产生大量表格数据,将其打印出来,就是原始凭证,需要据此编制记账凭证来输入机内。这些凭证数据的手工输入将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且容易出错。全通用电算会计应寻求一种更快、更有效率的自动输入方法,即表格输入法,来实现编码内、外核算的贯通。

篇(7)

会计电算化信息处理是指应用计算机技术对会计数据输入、处理、输出的过程。电算化会计信息处理过程具有以下特点:

(一)以计算机为工具,数据处理速度快,精度高会计电算化是以计算机代替手工会计下用人工来记录和处理数据,提高了会计数据处理的速度和精度。

(二)数据处理微机化,内部控制程序化会计电算化虽然以计算机为工具,但其整个信息处理过程需要程序、软件、内部控制等复杂的关系来完成。由于数据处理微机化和系统内部控制方式程序化,使得系统控制复杂化。

(三)数据处理自动化,账务处理一体化会计电算化信息处理过程分为输入、处理和输出三个环节:即将分散的会计数据统一收集后集中输入计算机;计算机对输入数据自动进行过账、转账和报表处理;以报表形式打印输出,整个账务处理过程呈现一体化趋势。

(四)信息处理规范化,会计存储磁性化会计电算化要求建立规范化的会计基础工作,它对数据的处理也按程序规范化进行。在电算化系统中,各种会计数据以文件的形式组织,储存在存储器中,磁性介质成为保存会计信息和会计档案的主要载体。

二、会计电算化与手工会计的区别

会计电算化信息处理的特点,决定了它与手工会计必然存在明显的区别,其区别除体现在上述各项特点外,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系统的设计方法不同手工会计系统简单,只有会计人员即可完成;一般根据会计法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和行业特点,针对本企业工作的需要来设计。会计电算化系统复杂,由会计人员、程序人员和系统分析人员合作完成;系统设计除要遵循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外,还必须遵循特定的电算化制度。

[:请记住我站域名/] (二)账户设置和账簿登记方法不同手工会计下按会计要素类别设置账户,并据以设置和登记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的做法,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分别登记,容易出现单方面记账。会计电算化则预先设定好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供应商和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并能实现相关联的信息同时记账,自动进行登记,最后以报表和账套的形式打印输出。

(三)账簿记录错误更正方法不同会计电算化系统内存在逻辑性校验程序,只要原始数据输入正确,不会发生记账凭证和账簿记录差错。因手工会计对于账簿记录因合法性而出现的错误,也只是采用类似于红字冲正法以输入“更正凭证”予以纠正。

(四)对账、结账及期末账项调整的方式、方法不同在手工会计下,为了保证账证、账账实相符,在结账前往往需进行一系列对账工作。会计电算化信息处理则因存在逻辑性校验程序,不会出现账证、账账不符情况。

三、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的影响

(一)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和会计工作的效率,降低了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会计电算化提高了会计数据处理的速度和精度;使得数据处理自动化、程序化和规范化,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可靠性和相关性。同时,计算机的使用,使广大会计人员从繁重的会计核算和数据转抄中解放出来,其劳动强度大大降低。

(二)促进会计工作职能的转变,引起会计人员知识结构的变化和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会计电算化下会计工作效率的提高和会计人员劳动强度的降低,使会计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参与企业经营管理,促进会计工作职能发生转变,从而,引起会计人员知识结构的变化和素质的提高。会计专业人员不但要精通本专业,还要熟悉计算机基本知识,不断学习和掌握日新月异的计算机知识和应用技术,以不断满足会计电算化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发展成复合型人才。

(三)改变了会计信息处理和使用的方式和方法会计电算化数据处理的代码化、程序化和自动化,是对手工会计信息处理方式和方法的本质变革,这一变革改变了手工会计下成本计算、编制报表等只能在月末进行的做法和限制。电算化下只要发出指令,计算机可随时根据机内数据完成上述工作。

四、会计电算化未来发展趋势展望

会计电算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而逐步完善和发展。未来,会计电算化将出现以下发展趋势:

(一)以网络技术为平台,会计电算化得到发展和普及电算化信息处理从形式上看是信息处理手段的变化,实质上是生产方式的转变,是一种先进的生产力,因而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会计信息处理网络也必将普及。

(二)会计信息处理专业化、智能化由于会计信息处理专业性较强,需要专门的会计人才,因此为小企业及个体经营者会逐渐寻求委托记账的机构。此外,随着网络电子技术的发展,信息处理也会朝着智能化发展。

篇(8)

二、电算化环境下加强会计控制的措施

(一)会计信息质量的控制

所谓会计工作本身的控制,指得是控制会计信息的输入,信息的处理,以及信息的输出,使其输入、处理和输出遵循会计职业准则和规范,以及遵守相关的会计职业法律法规,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以及全面性,使其确切的反应企业经济状况,保障通过会计信息做出的判断、选择、决策的正确性,即为会计工作本身的控制。在运行这一控制工作过程中,涉及到的控制方法、控制策略以及控制程序,必须具备防护和自动补充功能,指的是会计信息的输入、处理和输出都需要有针对性的事先控制进行监察,若任何处理环节出现问题,第一时间要有相应的弥补措施,给予补偿纠正。传统的手工会计与现代的电算化会计,对会计信息的控制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结构控制形式是手工会计主要运用的方式,结构控制方法包括设置相互束缚和约束的会计岗位,利用对会计业务的多重反映,亦或互相审核的关系进行控制。譬如,将具体账目分开记录,分开记录总账目、明细账目和日记账,让三者相互管制、相互制约、相互验证;经过对账和内部审计开展账证核查、账账核查保障记账的准确性;为制止出现乱用、损坏、篡改、蓄意伪造凭证的现象,利用多联套写凭证的方式,或者是预先编码方式等进行预防工作。而现代的电算化会计,其会计组织、账务处理、载体和工具完全的更新换代,彻底的变革,会计控制由原始的人工控制转变成了人和计算机结合控制的方式,让会计控制复杂且严谨,但操作简单快捷,提高了会计控制功能效率及质量。电算化会计信息控制指的是,计算机本身会做出的一般控制之外,还有会计信息的输入、处理和输出控制。会计信息输入控制指的是对数据的收集,以及对系统输入的控制,数据的收集及输入需要有人参与,而且数据的准确性,直接关系着数据的处理和输出结果,所以对电算化会计的输入控制是其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系统和网络安全的控制

加强系统安全控制的主要目的是,预防未经允许的人员私自使用系统资源,降低因外界因素造成的计算机故障的几率,主要控制手段有,第一,制定内部操作规范,制止非电算化会计工作者动用财务专用电脑;第二,设置使用权限,防止非允许的操作;第三,设置使用密码,符合操作人员身份的密码;第四,数据的存储和处理,隔离开来;第五,加强机房工作环境保护力度。网络安全主要包括,数据保密、访问控制和身份识别等方面,针对网络安全的数据保密方面可采取数据加密技术,访问控制方面可采用访问控制技术,身份识别方面可采用认证技术等。另外,网络传输介质,以及网络接入口的安全也同样应该得到重视,最有效的应对方式即使用光纤传输,接入口保密。以上技术的实施,可基本确保会计信息在内部和外部网络传送的安全性。

(三)会计档案的控制

电算化档案指的是存储在计算机硬盘中的,通过磁性介质或者是光盘存储的会计数据,以及通过书面形式完成的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核算资料,还有财务软件开发运行中,编制的文档程序,以及一些其他会计资料,即为电算化档案。对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管理应从以下几点开展,第一,运用计算机进行数据核算的企业,应备有纸质会计档案;第二,要保障电算化档案的安全性,防磁、防潮、防尘、防火等工作必须到位,备份重要会计档案,分开存放;第三,对利用存储介质存储的会计档案,要进行定期的查验和复制,预防存储介质的损坏或者丢失,导致会计档案的丢失;第四,对财务软件的全套文档资料以及财务软件程序,保存终止时间应该是该软件截止使用日期,或者是有很大变动之后的五年。

篇(9)

一、会计电算化

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基础的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物中的简称。会计电算化是运用电子技术的手段对企业的财务收支,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进行核算,对企业的预算、资金流、物流成本等进行管理的操作系统。该系统包括电脑、软件、存贮介质和操作人员。其次会计电算化是会计信息系统,是整个企业信息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是中枢神经,企业信息是企业决算、管理、生产经营的依据和结果反映。无论是企业的收支核算还是会计要素核算最后都以各种报表形式把信息反映出来。因此说会计电算化是一个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报账以及代替部分由人脑完成的对会计信息的处理、分析和判断的过程。

二、会计电算化中存在的问题

1.电算化管理制度与执行脱离。为确保电算化系统正常运行和会计信息的安全、准备、合法可靠,企业需要研究制定相应的会计电算化管理方法与制度。一些企业为达到甩账目的,根据财政部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要求制定了大量的企业内部电算化管理与控制制度,一时起到很好效果,但甩账后,这些制度没有进一步完善,主要表现为:操作规程混乱、职责不清;在装有电算化的计算机上操作一些与电算化工作无关的内容,如上网聊天、玩游戏等;允许一些无关人员使用计算机、电算化数据档案保管力度不够等,上述问题均应解决。

2.会计制度的修改落后于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主要是以手工核算为基础的,应用会计电算化后,从记账方法、账务处理程序到会计工作的组织、内部控制的方式和会计档案的保存介质以及方法等都发生了变化,因此必须根据会计电算化的特点,对财务会计制度做出相应的修改,企业只加强了软件的运用,忽略了会计制度的建设。

3.会计电算化基础管理工作十分薄弱。会计电算化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但同时也增加了操作人员、系统维护人员等岗位,带来了许多新的要求,提出了新的问题。而目前,我国建立手工操作条件下的基础工作的管理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一些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也不是十分完善。实现会计电算化,就需要建立与之相配套的一系列内部控制制度加以约束,才能充分发挥电算化的优势。

4.重视账务功能,忽视管理功能。一直以来,我国的会计工作主要从事事后核算,事前的分析预测和事中的控制因计算复杂而很难进行。会计电算化的运用和发展可以将会计人员从繁重的算账、报账中解脱出来,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加强财务管理方面。可是,我国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却存在着重视报账功能忽视管理功能的现象。采用软件的材料核算、工资核算、固定资产核算等内容功能较强,具备管理功能的成本核算、财务指标分析体系以及资金供求预测模块,却没有设计或内容过于简单,查询功能也不健全,限制了管理功能,没有从分发挥会计电算化对加强财务管理的作用。

5.操作人员安全保密意识差。安全性问题主要是指一旦软、硬件出现故障或病毒侵入,数据的安全、可靠性就受到威胁,加之数据资料的储存介质发生变化,如果资料没有定期打印存档或随机备份不及时,一旦出现故障,则损失惨重,无法弥补。另一方面,保密意识浅薄也易造成巨大损失,这主要表现为操作权限设置不当,操作管理不严。

6.电算化专业人员缺乏。由于会计电算化对员工的要求比较高,既要求会计人员要掌握一定的会计专业知识,又要掌握相关的计算机知识,财务软件的使用技术以及保养和维护。而在实际工作中,虽然大多数会计人员都已接受过计算机培训,培训的人员却主要是初级人员,高、中级应用人员不多,而目前接受中高级培训的人员数量少,根本满足不了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需要。超级秘书网

三、改进和加强会计电算化的对策

1.设计与实施电算化系统的方针。会计电算化在财务工作中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不是财务工作短期目标,它总是在不断地改进和发展,因此需要详细制定单位会计电算化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在统一规划下,分步有序地实施,以免盲目性,保证前后阶段工作的协调,从而扎实地扩大应用范围,最终实现整个企业的信息化。

2.加强计算机硬件、软件管理。财务软件公司在软件开发中,必须引入安全稽核机制,对重要操作日志进行记载,并进行必要的权限设置,使业务数据只有在解密的条件下才能使用,同时必须进行必要的身份认证和内容检查,控制一些软件的安装,尤其是数据库系统软件,以防止利用数据库系统打开多账数据库,进行非法处理,拒绝一切无关人员使用计算机。建立一套完整的操作环境和软件系统是进行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监控的必要手段,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会计人员相对独立、完整的行使自己的权限以达到会计内部监控。

篇(10)

会计电算化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会计电算化是指以电子计算机(以下简称计算机)为主体的当代电子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广义的会计电算化是指与实现会计工作电算化有关的所有工作,包括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开发和应用、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训、会计电算化的宏观规划、会计电算化的制度建设、会计电算化软件市场的培育与发展等。

(二)会计电算化的作用

(1)提高会计数据处理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提高会计核算的水平和质量,减轻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

(2)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使财务会计管理由事后管理向事中控制、事先预测转变,为管理信息化打下基础;

(3)推动会计技术、方法、理论创新和观念更新,促进会计工作进一步发展。

(三)会计电算化的管理体制

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管理体制是:财政部管理全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地方各级财政部门管理本地区的会计电算化工作,各单位在遵循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和财政部门会计电算化发展规划的前提下,结合本单位具体情况,具体组织实施本单位的会计电算化工作。

财政部门管理会计电算化的基本任务是:制定会计电算化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制定会计电算化法规制度,对会计核算软件及生成的会计资料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情况实施监督;促进各单位逐步实现会计电算化,提高会计工作水平;组织开展会计电算化人才培训。

一、会计电算化法规制度

《会计法》规定,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其软件及生成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会计账簿的登记、更正应当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

按照《会计法》规定,财政部制定并了《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等一系相关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对单位使用会计核算软件、软件生成的会计资料、采用电子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电算化会计档案保管等会计电算化工作作出了具体规范。

第二节会计电算化的作用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与手工会计系统相比,不仅仅是处理工具的变化,在会计数据处理流程、处理方式、内部控制方式及组织机构等方面都与手工处理有许多不同之处,它的产生将对会计理论与实务产生重大的影响,对于提高会计核算的质量、促进会计职能转变、提高经济效益和加强国民经济宏观管理,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在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中,会计数据处理全部或主要是靠人工操作。因此,会计数据处理的效率低、错误多、工作量大。实现会计电算化后,只要把会计数据按规定的格式要求输入计算机,计算机便自动、高速、准确地完成数据的校验、加工、传递、存储、检索和输出工作。这样,不仅可以把广大财会人员从繁重的记账、算账、报账工作中解脱出来,而且由于计算机对数据处理速度大大高于手工,因而也大大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便会计信息的提供更加及时。二、全面、及时、准确地提供会计信息

在手工操作情况下,企业会计核算工作无论在信息的系统性、及时性还是准确性方面都难以适应经济管理的需要。实现会计电算化后,大量的会计信息可以得到及时、准确地输出,即可以根据管理需要,按年、季、月提供丰富的核算信息和分析信息,按日、时、分提供实时核算信息和分析信息。随着企业互联网lntranet的建立,会计信息系统中的数据可以迅速传递到企业的任何管理部门,便企业经营者能及时掌握企业自身的经济活动的最新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三、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促进会计工作规范化

实现会计电算化后,原有会计人员一方面有更多时间学习各种经营管理知识,参与企业管理;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学习掌握屯子计算机有关知识,使得知识结构得以更新,素质不断提高。较好的会计基础和业务处理规范是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前提条件,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手工操作中不规范、易出错、易疏漏等问题的解决。因此,会计实现电算化的过程,也是促进会计工作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过程。

四、促进会计职能的转变

实行会计电算化,无疑可以使广人财会人员从繁重的手工核算中解脱出来,减轻劳动强度,使财会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参与经营管理。然而,会计如果真正能发挥其管理、预测、决策以及控制功能,不仅需要丰富的内部财务会计信息,而且还需要丰富的外部信息,如世界经济信息、国家经济政策信息、实时金融信息、市场销售信息、物价变动信息、企业经营信息等等。随着全球以国际互联网Internet为中心的计算机网络时代的到来,国际互联网作为正在日益扩大的世界最大网络已连通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用户数以千万计,而且国际互联网作为世界信息高速公路的基本框架,已成为联接未来信息化社会的桥梁,信息的使用者从地球的任何一个地方只需几秒钟即可以将会计信息系统的信息传递到另一个地方,又可以从不同的地方获取所需的会计信息和其他信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会计电算化网络系统的建立,实现了海内外数据共享和信息的快速传递,这恰恰能够满足部门管理、企业管理、行业管理、跨国公司管理对信息的需要。这将为财务管理人员、会计管理与分析人员、企业高层领导利用企业内部会计信息和外部信息进行管理、分析、预测和决策提供良好的机遇。

五、促进会计理论和技术的发展,推进会计管理制度的改革

上一篇: 语言论文 下一篇: 文艺研究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