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6 15:27:3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农业现在化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农业经济管理理念相对落后。农业经济管理在长期发展中并没有更上时代管理的步伐,其存在条件管理的落后,但更重要的是管理理念的落后。例如,农产品常出现的质量问题、市场问题及再加工问题等等,根本原因是农业缺乏系统的管理,对农产品的产生没有进行严格的把关,或是不重视农产品的质量问题,在其产生过程中缺乏一定的技术评判标准,生产的流程不规范等等,同时仍然处于被动销售的状态,没有对市场需求进行详细的分析及销售的手段多是停留在人工在市场被动销售,没有积极采取一些营销的手段或是增加销售的手段,如网上销售,或是加工成品的销售等等,这些都表明了农业经济管理理念的落后。
农业经济管理技术手段落伍。科学技术是农业生产的第一动力。特别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农业的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显得非常重要。然而,我国农业经济本身发展相对落后,同时农业多是分布在偏远的农村及小镇,基础设施非常落后,不能正确认识信息科学的用处,甚至没有接触过信息科学的发展。同时,农业的发展不均衡,缺乏必要的技术管理人员,不能满足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要求,同时也是限制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一种重要因素。
农业经济管理队伍发展落后。国家重视农业的管理与发展,并对农业的发展投入了一定的人才与资金。但是,农业经济管理的好坏取决于领导农业管理发展的团队。管理者受教育水平及拥有的管理技术决定了农业管理发展的程度。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经济管理的知识已经不只是农业这一学科,其中还包含了管理、法律、经济等各方面的知识,这对于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若是管理者自身没有与时俱进,及时补充自己的不足之处,自身的发展落后与农业现代化管理的发展,如何促进农业管理的发展的进步,如何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
二、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加强农业经济管理的措施
建立建全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建立建全农业经济管理体制是推进农业发展的前提。首先,过去的农业发展主要是以传统的农业为主,在农业的建设中可能会产生大量的废物等,并且是一昧的追求产量。这需要对农业发展的理念进行改革,向绿色、低碳、环保、循环发展的农业经济管理模式进军。因此,目前需要解决农产品种类单一的问题,创新并开发出新的农产品品种,拓展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扩大农产品的销售市场,策划多种营销手段,建设多元化、多层次、多方向的农业产业链。其次,需要提升农业科技水平,以创新型的技术提高农业的价值,真正在技术水平上提高农业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使其在市场中国占据重要的地位;最后,需要对加工后的农产品或是其他直销的产品进行严格的食品安全严查,保证其绿色、健康、无污染,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任何危害。这是农产品可以长期的根本。
全面实现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是推进农业发展的动力。随着时代的发展,自动化的农业发展将成为主流,而信息化的技术及设备则是核心。这需要在农业范围内大量传播管理的信息化,应用先进的技术及时获取有关于农业的信息,以提高农业发展的效率。在过去,传统农业发展获取的信息主要是天气现象,谚语及先辈的经验等等。但是,在如今,传统获取信息的方式已经不适应与跨时代的农业发展,必须依靠智能的手段获取。国家应对农业管理的发展投入一定的信息技术的支持,尽可能在农业范围内普及计算机和网络。同时,为其配备专业的信息管理人员,以便更好的服务于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全面实施。
2科技期刊广告经营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科技期刊的收入主要收入来源主要包括期刊发行收入、广告费收入、版面费收入,以及部分期刊主办单位的办刊补贴。据统计,美国科技期刊收入30%来自于发行、70%来自于广告,欧洲40%来自于发行、60%来自于广告,Nature和Science的广告收入占到50%以上,而我国科技期刊的广告收入占比不到5%。可以看出,市场化的国外科技期刊收入偏重于广告和发行收入,广告业务是科技期刊盈利的主要途径。而在我国科技期刊处于非市场条件下,其收入偏重于版面费以及主办单位的补贴。很明显目前这种收入结构在市场化下是不可持续的,必须得到改变。
由于专业科技期刊自身的特性,只有专业的小众读者,决定其发行量不会很大。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科研人员利用文献的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由原来的从纸质期刊获得科研信息转向通过数据库或者网络搜索获得专业知识信息,由于订阅单个期刊能获得的信息有限,满足不了科技人员对大量信息的需求,因此期刊纸质版订阅必将呈不断下滑趋势,科技期刊的发行量逐渐萎缩是大势所趋。而且目前科技期刊的订价偏低,平均价格只有国外期刊的1%。因此想利用提高发行量来增加期刊收入的空间有限。
版面费收入与刊载文章数量有关,如果过度增加刊文量,必然会降低期刊质量,走入“伪市场化”的怪圈;同时版面费收入与作者经济承受能力有关,收取过高的版面费给作者增加经济负担,挫伤作者的投稿热情,特别是对那些必须由自己支付版面费的农业基层技术人员影响很大,会造成优质稿源的流失。这两方面都决定了通过版面费增加期刊收入也是行不通的。实践表明:质量较高的专业技术类期刊其广告收入也比较高,而且由于有较高的广告收入,可以降低版面费,增加作者稿酬,吸进更多优秀稿源,从而有利于提升期刊质量。因此科技期刊进行广告经营,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可提高科技期刊质量和发行量,期刊与广告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
3影响科技期刊广告经营的因素
3.1期刊定位
科技期刊的广告经营首先取决于刊载文章内容的针对性以及稳定性,即期刊定位。广告客户是否进行广告投放取决于广告信息能否有效到达公司产品用户,而这种有效性是由期刊的内容对相关人群的吸引力决定的。因此,期刊定位要明确,而且有特色,有稳定的读者群,才能吸引到广告客户。
3.2期刊质量
期刊质量直接决定读者的认可程度和市场占有的份额。期刊质量高,一般发行量就大,在该行业影响力大,其媒介作用强,对广告客户的新引力就大。科技期刊质量最重要体现在刊发文章质量的高低,取决于优质稿源,最终体现在对作者的竞争特别是优秀作者的竞争,因此提高为作者服务的水平是提高期刊质量的途径之一。根据几年工作的体验,提高为作者服务水平可以体现在录用快速、通知及时、发表时滞缩短、避免期刊拖期、提供有用的农业科技信息、降低版面费以及优稿优酬。现在有种错误的观念,一提到期刊市场化意味着降低期刊标准,多发文章,主要依靠版面费增加收入,但过不了多久就会导致期刊质量下降,优质稿源流失。因此,真正的期刊市场化是在保证期刊质量不断提高的前提下进行的,因为只有期刊刊载的文章得到作者的认可,作者才会以在期刊上发表文章为荣,才会把自己高质量的文章投过去,同时也愿意成为期刊的忠实读者。
3.3期刊影响力
期刊影响力也就是有好的口碑,即期刊的品牌建设。不仅取决于期刊的质量,也与期刊发表的文章能被广泛传播与应用有关,在行业中和一定地域内知名度高,读者众多。科技期刊自身也要进行推广宣传,编辑除了修改文章,也要促进期刊刊载文章的传播。因为传播期刊中的文章也就是在宣传期刊,增加期刊影响力。
4利用信息化提高期刊广告经营的思路
4.1增加文章传播途径,扩大期刊影响力
科技期刊编辑不应只作为文章的修改加工者,更应成为文章传播的推动者。因为科技文章只有在更大范围的传播,并及时送达需求者的手中,才能转化为生产力,实现科技期刊的社会价值,同时也实现了科技期刊编辑的工作意义。如果营销策划工作得当,科技论文在传播的同时也能给编辑部带来一定甚至巨大的经济效益。但目前大多数编辑部因为体制和经营管理问题,不重视科技论文的传播,未能发挥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巨大潜力。也很少思考如何利用科技论文增加期刊影响力,并将这一“冬眠”的资源开发出来,提高期刊经济效益。目前,科技论文除了从三大数据库(CNKI、万方、维普)中可以下载(而且还要收费)外,很少有其他获得途径,这大大降低了科技论文的传播效果。《福建农业科技》每年刊载论文400篇左右,大部分文章是关于农业生产的新技术、新成果、新经验的总结,有巨大的推广应用价值。为加大科技论文的传播途径,编辑部建立了期刊网站,并挑选一些实用性强的论文上传到网站。同时,以期刊发表的文章作为资源,与福建省八市的农业信息网、福建省科技特派员网、福建三农网合作,在这些网站专门开辟栏目刊登发表的科技论文,并及时更新。同时我们要求合作的网站要在首页设有《福建农业科技》网站的链接,每篇文章结尾均有期刊的网站链接,并注明:欢迎投稿、订阅、刊登广告,以达到期刊宣传(征稿、征订广告和发行)的目的。下一步将把文章按专业分类,如水稻、蔬菜、水果、土肥、植保,与各农业协会、学会合作,定期挑选一些优秀论文作为行业动态信息供会员分享,并将这些合作模式扩展到周边省份,如浙江、广东、江西、湖南。尽管这些做法并未带来直接经济效益,但增加了科技论文的传播范围,让更多的人更容易得到《福建农业科技》的文章,提升了《福建农业科技》影响力,等同于增加了在期刊刊登广告的影响力。一个原来并不知道《福建农业科技》的作者也许因为看了网站上的文章而向期刊投稿,也许一个农业科技工作者因为看了几篇自己需要的论文而订阅期刊,也许一个广告客户看到发表的文章与其产品有关而进行广告投放,最终实现了期刊的主要目的:争取稿源、期刊订阅和广告。
4.2建立作者数据库,开展定向广告
分析期刊经营比较成功的案例,其中最重要的经验就是做好平台建设。如《低压电器》建立了完善的专家(作者)数据库和相关公司及产品数据库,并对这些数据库进行开发延伸,提供收费服务,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福建农业科技》利用期刊采编系统建立了作者、读者数据库,并对其进行分类整理,充分挖掘其利用价值。作者、读者数据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姓名、工作单位(包括工作所在地区、所涉及的专业)、职称、联系方式(电话和E-mail)。目前《福建农业科技》采编系统每年累计登记作者、读者近1000位,多年累计下来数量相当可观,可基本覆盖福建全省及周边省份的基层农业科技工作者,这是可以开发利用的宝贵资源,主要有以下利用形式:
(1)开展定向广告。根据作者的工作性质发送针对性的电子邮件广告。例如针对基层农技人员和种子站的管理人员定期发送作物新品种信息,对土肥站的技术人员发送与肥料有关的信息,对植保站的技术人员可发送新的农药信息。这些广告对于农业科技人员不是垃圾,而是具有参考价值的的行业资讯,他们利用这些信息可以指导农业生产的同时,也为广告客户的产品进行了了解和宣传。通过这种模式,农业科技人员得到需要的信息,广告客户的产品得到推广,编辑部也得到一定的经济效益,实现三方共赢。
安排在第七学期末开始的毕业设计(论文)是环境工程专业实现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对学生所学理论和技能的综合运用和检验,也是保证本科教学质量的最后一道防线。毕业设计(论文)辅导环节对学生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巩固与扩展所学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解决本学科领域的实际问题和初步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2.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和研究观念,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传统;3.使学生在方案设计、材料调查与搜集、工程绘图、理论计算、实验研究、数据处理、外文阅读、使用计算机、查阅文献、经济分析、工具书的使用、文字表达等基本技能方面得到进一步的训练和提高。鉴于毕业设计阶段对于本科生培养的特殊重要性,本文就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设置安排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途径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希望能为我校环境工程新专业的建设提供一些可供参考本文由收集整理的建议。
和理工科类院校不同,农业院校的环境类专业一般都源于土壤学、生物化学、生态学等学科,其本科课程设置主要是帮助学生形成以土壤、农业化学和农业生态资源等专业的知识体系。因此,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在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的安排上,也应与一般的工科院校有所不同。从目前来看,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的毕业论文(设计)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的设置比较单一,重实验轻设计。很多农业院校的环境专业本科生毕业只有毕业论文可做,而无毕业设计的内容供学生选择。由于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一般建设较晚,在师资、课程体系、实践环节方面和工科院校相比都有一定差距。在工程设计及应用的教学、科研方面,农业院校环境类专业的基础显得更加薄弱。因此,目前很多农业院校的环境工程专业的师资力量尚难以开展对学生进行毕业工程设计的指导;同时,由于学生们受专业课程设置所限,他们的工程思维和设计能力与工科学生相比都有较大差距,因此很多学生也不愿意选择他们感觉更为吃力的毕业设计工作。然而,目前环境工程本科生就业的去向主要还是与环保工程设计、施工、运行等相关的公司和企业,而诸如环境管理部门、环境监测站等事业单位现在大多都呈人才饱和状态,可接受的本科毕业生非常有限。由于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在工程设计能力方面的弱势,在就业时与工科院校同类专业的毕业生竞争时就处于明显的劣势。因此,有必要通过毕业设计来加强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思维和设计能力,使他们能够具有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所需要的基本工程设计基础和能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扭转我校该专业毕业生就业时面临的不利局面。
2.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的设置未能充分突出农业院校的特色,尚未充分体现农业院校学生现有知识体系的优势。与工科院校相比,农业院校的环境工程专业在专业的历史沿革、学科组成和行业特性上都有自身的特殊性。因此,为了提高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竞争力,需要在毕业论文(设计)这一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上充分体现农业院校的特色与优势。农业院校的环境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不能照搬工科大学的方法,而应走有生态特色的办学之路,培养出可投身于农村环境污染防护的人才。农业院校一般都具有生物、生态学科的优势地位,毕业生相对于工科院校的学生具有更扎实的生态学知识。此外,当前环境工程毕业生就业的一个重要方向是环境影响评价咨询工作,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又在其中占据主要地位。因此,可以考虑让一部分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时从事生态环境评价的工作。这样一来可以发挥农业院校学生生态学基础扎实、生态知识结构较全面的优势,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二来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并适应市场需要,为从事生态环境评价特别是农村地区环境评价的单位输送可用人才。
3.毕业论文(设计)立题与实际联系还不够紧密,约束性题目难以调动学生的创新热情。由于教师设计的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未能全部追逐科技前沿或来自于实际的工程项目,部分题目陈旧甚至经年不变,摆在学生面前的是一些旧知识旧问题,使得设计成果没有实用价值和科学意义。这在一方面打击了某些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热情和积极性,也使得某些本来就对毕业设计(论文)重要性认识不足的同学更加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对工作应付了事。
为提高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设计)的完成质量,进一步加强农业环境类专业学生的市场竞争力,在毕业论文(设计)的设置和指导上可以考虑以下的一些改进措施:
1.加入一些和农村环境保护治理相关的设计类题目。
转贴于
由于目前工科院校的环境工程大多是在给水排水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因此,工科院校的环境工程专业在毕业设计的内容上受给水排水专业的影响较大。在水污染控制方面主要为排水管网和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设计。农业院校如果照搬工科院校的设计内容,由于专业基础所限,无法与之进行有力的竞争。因此,应在设计内容上着眼于和农村地区和农业环境相关的工程。如目前农村受污染地下水的治理和农村污水的处理都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相关的工程也建设了不少。可以设定一些如农村小型给水站或分散性生活污水处理站的课题。在处理工艺选择上,由于农村地区的特殊条件,一般应选择操作较简单且成本较低的常规处理工艺,这样更符合农村地区的实际需要。比如用吸附工艺处理污染地下水,或用人工湿地处理畜禽类废水,都是可行的设计题目。学生经过这些设计工作的锻炼,将有助于他们在毕业后从事农村环保治理的相关工作,不仅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也可为农村环境的治理培养可用人才。为达到这一培养目标,学校在青年教师的引进和培养上也要考虑有工程背景的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同时可以通过帮助青年教师去设计类单位进行工程实践等措施,提高他们的工程素养和设计能力,从而达到辅导学生的要求。
2.在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体现资源与环境的紧密结合,设置适量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题目。工科院校的环境专业一般更侧重于各种污染治理技术工艺的开发与研究,对环境与资源的重视不足。农业院校则注重于从宏观侧面上分析环境与资源的关系,将自身对土壤学、气象学和生态学等学科的研究优势体现在资源和环境管理方面。为进一步体现农业环境院校学生在这方面的特点,有必要在毕业设计时通过设置合适的环境影响评价的课题来提高学生的相关能力。另一方面,环境影响评价咨询工作在当前对环境工程本科毕业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就业方向,其中主要的一个部分就是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和做工作设计不同,由于农业院校学生在生态学方面有较扎实的基础,因此和工科院校学生相比并不逊色,甚至某些方面他们做的比工科院校的学生要更加深入,相关的知识结构也更加全面。为本科生毕业设计设置适当的环境影响评价课题,不仅发挥了农业院校学生在生态环境评价方面的一些优势,也可为学生的就业提供有效的帮助。当然,这同样也对学校的师资力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在课程设置上需要加入环境影响评价的课程,对青年教师的引进和培养,也要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一个可取的方法是鼓励青年教师考取国家的环境影响评价注册工程师,通过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来保障本科生培养的质量。
3.将毕业论文与教师主持的科研项目或课题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环境工程专业由于本科就业的压力较大,相当一部分的学生选择毕业
环境工程专业源于土木工程中的市政工程,作为一门边缘交叉性学科,其发展目标是解决不断涌现的各种实际环境问题。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其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已成为一门集自然、社会和技术科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环境工程学科不仅研究水、气、固废、噪声等主要环境污染和公害的防治技术和措施,还研究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探讨废物资源化技术,以及对区域环境进行系统规划和科学管理,以获得最优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目前,我国设置有环境工程专业的高校已超过300所。由于各高校的基础和重点学科存在明显差别,其环境工程专业发展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大多数理工科类院校的环境工程专业都源于土木工程中的市政工程,其本科生培养方案注重于对学生工程思维和设计能力的培养。我校的资源环境学院准备新设环境工程专业,在环境工程的人才培养方案上不能照搬理工科类大学,一定要突出农业院校的特色并发挥现有优势,找准适合自己的立足点。
安排在第七学期末开始的毕业设计(论文)是环境工程专业实现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对学生所学理论和技能的综合运用和检验,也是保证本科教学质量的最后一道防线。毕业设计(论文)辅导环节对学生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巩固与扩展所学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解决本学科领域的实际问题和初步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2.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和研究观念,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传统;3.使学生在方案设计、材料调查与搜集、工程绘图、理论计算、实验研究、数据处理、外文阅读、使用计算机、查阅文献、经济分析、工具书的使用、文字表达等基本技能方面得到进一步的训练和提高。鉴于毕业设计阶段对于本科生培养的特殊重要性,本文就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设置安排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途径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希望能为我校环境工程新专业的建设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
和理工科类院校不同,农业院校的环境类专业一般都源于土壤学、生物化学、生态学等学科,其本科课程设置主要是帮助学生形成以土壤、农业化学和农业生态资源等专业的知识体系。因此,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在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的安排上,也应与一般的工科院校有所不同。从目前来看,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的毕业论文(设计)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的设置比较单一,重实验轻设计。很多农业院校的环境专业本科生毕业只有毕业论文可做,而无毕业设计的内容供学生选择。由于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一般建设较晚,在师资、课程体系、实践环节方面和工科院校相比都有一定差距。在工程设计及应用的教学、科研方面,农业院校环境类专业的基础显得更加薄弱。因此,目前很多农业院校的环境工程专业的师资力量尚难以开展对学生进行毕业工程设计的指导;同时,由于学生们受专业课程设置所限,他们的工程思维和设计能力与工科学生相比都有较大差距,因此很多学生也不愿意选择他们感觉更为吃力的毕业设计工作。然而,目前环境工程本科生就业的去向主要还是与环保工程设计、施工、运行等相关的公司和企业,而诸如环境管理部门、环境监测站等事业单位现在大多都呈人才饱和状态,可接受的本科毕业生非常有限。由于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在工程设计能力方面的弱势,在就业时与工科院校同类专业的毕业生竞争时就处于明显的劣势。因此,有必要通过毕业设计来加强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思维和设计能力,使他们能够具有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所需要的基本工程设计基础和能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扭转我校该专业毕业生就业时面临的不利局面。
2.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的设置未能充分突出农业院校的特色,尚未充分体现农业院校学生现有知识体系的优势。与工科院校相比,农业院校的环境工程专业在专业的历史沿革、学科组成和行业特性上都有自身的特殊性。因此,为了提高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竞争力,需要在毕业论文(设计)这一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上充分体现农业院校的特色与优势。农业院校的环境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不能照搬工科大学的方法,而应走有生态特色的办学之路,培养出可投身于农村环境污染防护的人才。农业院校一般都具有生物、生态学科的优势地位,毕业生相对于工科院校的学生具有更扎实的生态学知识。此外,当前环境工程毕业生就业的一个重要方向是环境影响评价咨询工作,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又在其中占据主要地位。因此,可以考虑让一部分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时从事生态环境评价的工作。这样一来可以发挥农业院校学生生态学基础扎实、生态知识结构较全面的优势,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二来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并适应市场需要,为从事生态环境评价特别是农村地区环境评价的单位输送可用人才。
3.毕业论文(设计)立题与实际联系还不够紧密,约束性题目难以调动学生的创新热情。由于教师设计的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未能全部追逐科技前沿或来自于实际的工程项目,部分题目陈旧甚至经年不变,摆在学生面前的是一些旧知识旧问题,使得设计成果没有实用价值和科学意义。这在一方面打击了某些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热情和积极性,也使得某些本来就对毕业设计(论文)重要性认识不足的同学更加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对工作应付了事。
为提高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设计)的完成质量,进一步加强农业环境类专业学生的市场竞争力,在毕业论文(设计)的设置和指导上可以考虑以下的一些改进措施:
1.加入一些和农村环境保护治理相关的设计类题目。由于目前工科院校的环境工程大多是在给水排水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因此,工科院校的环境工程专业在毕业设计的内容上受给水排水专业的影响较大。在水污染控制方面主要为排水管网和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设计。农业院校如果照搬工科院校的设计内容,由于专业基础所限,无法与之进行有力的竞争。因此,应在设计内容上着眼于和农村地区和农业环境相关的工程。如目前农村受污染地下水的治理和农村污水的处理都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相关的工程也建设了不少。可以设定一些如农村小型给水站或分散性生活污水处理站的课题。在处理工艺选择上,由于农村地区的特殊条件,一般应选择操作较简单且成本较低的常规处理工艺,这样更符合农村地区的实际需要。比如用吸附工艺处理污染地下水,或用人工湿地处理畜禽类废水,都是可行的设计题目。学生经过这些设计工作的锻炼,将有助于他们在毕业后从事农村环保治理的相关工作,不仅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也可为农村环境的治理培养可用人才。为达到这一培养目标,学校在青年教师的引进和培养上也要考虑有工程背景的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同时可以通过帮助青年教师去设计类单位进行工程实践等措施,提高他们的工程素养和设计能力,从而达到辅导学生的要求。
2.在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体现资源与环境的紧密结合,设置适量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题目。工科院校的环境专业一般更侧重于各种污染治理技术工艺的开发与研究,对环境与资源的重视不足。农业院校则注重于从宏观侧面上分析环境与资源的关系,将自身对土壤学、气象学和生态学等学科的研究优势体现在资源和环境管理方面。为进一步体现农业环境院校学生在这方面的特点,有必要在毕业设计时通过设置合适的环境影响评价的课题来提高学生的相关能力。另一方面,环境影响评价咨询工作在当前对环境工程本科毕业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就业方向,其中主要的一个部分就是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和做工作设计不同,由于农业院校学生在生态学方面有较扎实的基础,因此和工科院校学生相比并不逊色,甚至某些方面他们做的比工科院校的学生要更加深入,相关的知识结构也更加全面。为本科生毕业设计设置适当的环境影响评价课题,不仅发挥了农业院校学生在生态环境评价方面的一些优势,也可为学生的就业提供有效的帮助。当然,这同样也对学校的师资力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在课程设置上需要加入环境影响评价的课程,对青年教师的引进和培养,也要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一个可取的方法是鼓励青年教师考取国家的环境影响评价注册工程师,通过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来保障本科生培养的质量。
3.将毕业论文与教师主持的科研项目或课题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环境工程专业由于本科就业的压力较大,相当一部分的学生选择毕业后继续攻读本专业的研究生。对于准备攻读研究生的本科生,特别是已取得报送推免资格的学生而言,在本科毕业阶段通过完成毕业论文来得到一定的科研能力的锻炼是很有必要的。对于无需复习考研和找工作的保送生,可以安排他们尽早进入毕业论文的课题。在课题的选择上,应尽量从老师的在研项目中选取适当的一部分让学生来参与并完成,而不是只是简单的让本科生给在读硕士生打下手。根据笔者的经验,只要老师进行有效的辅导,并选取学生力所能及的课题,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本科生同样可以参与到实际科研项目中,并做出较好的科研成果,有些本科生的科研成果在高度上甚至不逊于在读的硕士研究生。对于要复习考研和找工作的毕业生,也要尽早安排他们进入毕业论文的课题。老师要帮助学生按安排好时间,一方面要让他们认识到毕业论文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要照顾到学生复习考研和找工作的实际情况,尽量做到两头兼顾。
综上所述,为了提高农业院校环境工程本科生的培养质量,有必要在毕业论文(设计)环节的进行适当的调整,提高毕业内容的多样性,加强其实践性,并突出农业院校的特色,为培育出更多可投身于农村环境治理的人才而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蒋展鹏.环境工程学[M].北京:高教出版社,2005.
[2]刘恒明等.环境工程专业实践环节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 高等理科教育, 2007(1):121-123.
[3]齐向前等.不断提高教学管理,切实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J].中国大学教学,2005 (8):33-34.
[4]刘绮等.环境工程类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改革研究[J].高教与经济,2008,21 (2):18-22.
[5]徐微等.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学科特色及人才培养目标探讨[J].河北农业科学,2011,15 (2):141-142.
环境工程专业源于土木工程中的市政工程,作为一门边缘交叉性学科,其发展目标是解决不断涌现的各种实际环境问题。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其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已成为一门集自然、社会和技术科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环境工程学科不仅研究水、气、固废、噪声等主要环境污染和公害的防治技术和措施,还研究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探讨废物资源化技术,以及对区域环境进行系统规划和科学管理,以获得最优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目前,我国设置有环境工程专业的高校已超过300所。由于各高校的基础和重点学科存在明显差别,其环境工程专业发展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大多数理工科类院校的环境工程专业都源于土木工程中的市政工程,其本科生培养方案注重于对学生工程思维和设计能力的培养。我校的资源环境学院准备新设环境工程专业,在环境工程的人才培养方案上不能照搬理工科类大学,一定要突出农业院校的特色并发挥现有优势,找准适合自己的立足点。
安排在第七学期末开始的毕业设计(论文)是环境工程专业实现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对学生所学理论和技能的综合运用和检验,也是保证本科教学质量的最后一道防线。毕业设计(论文)辅导环节对学生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巩固与扩展所学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解决本学科领域的实际问题和初步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2.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和研究观念,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传统;3.使学生在方案设计、材料调查与搜集、工程绘图、理论计算、实验研究、数据处理、外文阅读、使用计算机、查阅文献、经济分析、工具书的使用、文字表达等基本技能方面得到进一步的训练和提高。鉴于毕业设计阶段对于本科生培养的特殊重要性,本文就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设置安排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途径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希望能为我校环境工程新专业的建设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
和理工科类院校不同,农业院校的环境类专业一般都源于土壤学、生物化学、生态学等学科,其本科课程设置主要是帮助学生形成以土壤、农业化学和农业生态资源等专业的知识体系。因此,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在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的安排上,也应与一般的工科院校有所不同。从目前来看,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的毕业论文(设计)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的设置比较单一,重实验轻设计。很多农业院校的环境专业本科生毕业只有毕业论文可做,而无毕业设计的内容供学生选择。由于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一般建设较晚,在师资、课程体系、实践环节方面和工科院校相比都有一定差距。在工程设计及应用的教学、科研方面,农业院校环境类专业的基础显得更加薄弱。因此,目前很多农业院校的环境工程专业的师资力量尚难以开展对学生进行毕业工程设计的指导;同时,由于学生们受专业课程设置所限,他们的工程思维和设计能力与工科学生相比都有较大差距,因此很多学生也不愿意选择他们感觉更为吃力的毕业设计工作。然而,目前环境工程本科生就业的去向主要还是与环保工程设计、施工、运行等相关的公司和企业,而诸如环境管理部门、环境监测站等事业单位现在大多都呈人才饱和状态,可接受的本科毕业生非常有限。由于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在工程设计能力方面的弱势,在就业时与工科院校同类专业的毕业生竞争时就处于明显的劣势。因此,有必要通过毕业设计来加强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思维和设计能力,使他们能够具有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所需要的基本工程设计基础和能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扭转我校该专业毕业生就业时面临的不利局面。
2.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的设置未能充分突出农业院校的特色,尚未充分体现农业院校学生现有知识体系的优势。与工科院校相比,农业院校的环境工程专业在专业的历史沿革、学科组成和行业特性上都有自身的特殊性。因此,为了提高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竞争力,需要在毕业论文(设计)这一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上充分体现农业院校的特色与优势。农业院校的环境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不能照搬工科大学的方法,而应走有生态特色的办学之路,培养出可投身于农村环境污染防护的人才。农业院校一般都具有生物、生态学科的优势地位,毕业生相对于工科院校的学生具有更扎实的生态学知识。此外,当前环境工程毕业生就业的一个重要方向是环境影响评价咨询工作,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又在其中占据主要地位。因此,可以考虑让一部分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时从事生态环境评价的工作。这样一来可以发挥农业院校学生生态学基础扎实、生态知识结构较全面的优势,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二来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并适应市场需要,为从事生态环境评价特别是农村地区环境评价的单位输送可用人才。
3.毕业论文(设计)立题与实际联系还不够紧密,约束性题目难以调动学生的创新热情。由于教师设计的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未能全部追逐科技前沿或来自于实际的工程项目,部分题目陈旧甚至经年不变,摆在学生面前的是一些旧知识旧问题,使得设计成果没有实用价值和科学意义。这在一方面打击了某些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热情和积极性,也使得某些本来就对毕业设计(论文)重要性认识不足的同学更加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对工作应付了事。
为提高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设计)的完成质量,进一步加强农业环境类专业学生的市场竞争力,在毕业论文(设计)的设置和指导上可以考虑以下的一些改进措施:
1.加入一些和农村环境保护治理相关的设计类题目。由于目前工科院校的环境工程大多是在给水排水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因此,工科院校的环境工程专业在毕业设计的内容上受给水排水专业的影响较大。在水污染控制方面主要为排水管网和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设计。农业院校如果照搬工科院校的设计内容,由于专业基础所限,无法与之进行有力的竞争。因此,应在设计内容上着眼于和农村地区和农业环境相关的工程。如目前农村受污染地下水的治理和农村污水的处理都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相关的工程也建设了不少。可以设定一些如农村小型给水站或分散性生活污水处理站的课题。在处理工艺选择上,由于农村地区的特殊条件,一般应选择操作较简单且成本较低的常规处理工艺,这样更符合农村地区的实际需要。比如用吸附工艺处理污染地下水,或用人工湿地处理畜禽类废水,都是可行的设计题目。学生经过这些设计工作的锻炼,将有助于他们在毕业后从事农村环保治理的相关工作,不仅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也可为农村环境的治理培养可用人才。为达到这一培养目标,学校在青年教师的引进和培养上也要考虑有工程背景的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同时可以通过帮助青年教师去设计类单位进行工程实践等措施,提高他们的工程素养和设计能力,从而达到辅导学生的要求。
2.在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体现资源与环境的紧密结合,设置适量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题目。工科院校的环境专业一般更侧重于各种污染治理技术工艺的开发与研究,对环境与资源的重视不足。农业院校则注重于从宏观侧面上分析环境与资源的关系,将自身对土壤学、气象学和生态学等学科的研究优势体现在资源和环境管理方面。为进一步体现农业环境院校学生在这方面的特点,有必要在毕业设计时通过设置合适的环境影响评价的课题来提高学生的相关能力。另一方面,环境影响评价咨询工作在当前对环境工程本科毕业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就业方向,其中主要的一个部分就是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和做工作设计不同,由于农业院校学生在生态学方面有较扎实的基础,因此和工科院校学生相比并不逊色,甚至某些方面他们做的比工科院校的学生要更加深入,相关的知识结构也更加全面。为本科生毕业设计设置适当的环境影响评价课题,不仅发挥了农业院校学生在生态环境评价方面的一些优势,也可为学生的就业提供有效的帮助。当然,这同样也对学校的师资力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在课程设置上需要加入环境影响评价的课程,对青年教师的引进和培养,也要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一个可取的方法是鼓励青年教师考取国家的环境影响评价注册工程师,通过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来保障本科生培养的质量。
3.将毕业论文与教师主持的科研项目或课题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环境工程专业由于本科就业的压力较大,相当一部分的学生选择毕业后继续攻读本专业的研究生。对于准备攻读研究生的本科生,特别是已取得报送推免资格的学生而言,在本科毕业阶段通过完成毕业论文来得到一定的科研能力的锻炼是很有必要的。对于无需复习考研和找工作的保送生,可以安排他们尽早进入毕业论文的课题。在课题的选择上,应尽量从老师的在研项目中选取适当的一部分让学生来参与并完成,而不是只是简单的让本科生给在读硕士生打下手。根据笔者的经验,只要老师进行有效的辅导,并选取学生力所能及的课题,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本科生同样可以参与到实际科研项目中,并做出较好的科研成果,有些本科生的科研成果在高度上甚至不逊于在读的硕士研究生。对于要复习考研和找工作的毕业生,也要尽早安排他们进入毕业论文的课题。老师要帮助学生按安排好时间,一方面要让他们认识到毕业论文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要照顾到学生复习考研和找工作的实际情况,尽量做到两头兼顾。
综上所述,为了提高农业院校环境工程本科生的培养质量,有必要在毕业论文(设计)环节的进行适当的调整,提高毕业内容的多样性,加强其实践性,并突出农业院校的特色,为培育出更多可投身于农村环境治理的人才而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蒋展鹏.环境工程学[M].北京:高教出版社,2005.
[2]刘恒明等.环境工程专业实践环节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 高等理科教育, 2007(1):121-123.
[3]齐向前等.不断提高教学管理,切实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J].中国大学教学,2005 (8):33-34.
[4]刘绮等.环境工程类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改革研究[J].高教与经济,2008,21 (2):18-22.
[5]徐微等.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学科特色及人才培养目标探讨[J].河北农业科学,2011,15 (2):141-142.
(一)专业口径狭窄
传统农学专业的学习对象主要是大田作物,如玉米、小麦、水稻,而北京郊区随着城镇建设的发展,三大作物的种植面积逐渐缩小,甚至生长期间需水量较大的水稻已经限制生产,小麦亦改为节水种植。有限的农用土地逐渐被籽种农业和设施农业的兴起所占领,传统农学专业人才应用的舞台日渐缩小。
(二)专业课程老化
传统农学专业的骨干课程主要是作物栽培学、耕作学和作物育种学。作物栽培学和耕作学课程的学习目标是提高粮食作物的产量,面对北京都市型农业中农作物种植的多元化、生产的机械化、设备的现代化和农业功能的转化,其学习内容与北京农业的发展方向渐行渐远。
(三)实践教学简化
学校正向综合大学转变,原本在校内的农场、实验田逐渐被其他功能的建筑所替代,实践教学远离教学区,实验课与理论课在不同场地进行,增大了实验课的难度和成本,原来每天都要求观察农作物生长情况的教学安排,在成本约束下,变成了一次,投入时间少,学生学农兴趣很难形成。
(四)动手能力弱化
在教学改革“厚基础”的大背景影响下,专业课时逐渐减少,相应的实践学时也在减少, 在规定的实践教学时间内,很难培养学生扎实的实践技能。实验课中以验证性实验居多,教师无法得到学生掌握实验技能情况的反馈,学生也以考试能过关的低标准要求自己,导致实验设计能力差、独立操作能力差。
二、专业方向与课程体系的改革
针对上述问题,按照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特点和专业教师的业务优势,经过多方调研和论证,提出了“适合北京需求,培养都市型农业人才”的原则,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调整专业方向,构建课程体系,增加实践环节,争创特色专业。
(一)调整专业方向
农学专业的支撑学科以作物遗传育种学科为主,作物遗传育种学科是北京农学院重点建设学科,硕士点之一,以农作物种质创新和新品种选育为特色,先后选育出 6 个小麦品种,6 个玉米品种,4 个小豆品种,2 个大豆品种,师资力量在种子科学方面有优势。其次,根据北京农业的发展方向,籽种农业将成为北京农业的优势产业。因此,农学专业在 2003 年第一次改革时,将专业学习方向调整为“种子科学与工程”方向。2006 年,又针对北京观光休闲农业的发展需要,进一步拓展专业领域,借助本院园艺学科和北京都市农业研究院(北京农学院)的师资力量和教学条件,增设了“观光农业”的学习方向。至此,农学专业包括:“种子科学与工程”和“观光农业”两个学习方向,形成了培养北京都市型农业中籽种农业、观光农业两个核心产业所需人才的新型农学专业,每年两个专业方向各招收一个本科生班。农学专业的两个专业方向直接针对北京都市型农业中籽种农业和观光休闲农业的人才培养,特色鲜明。“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方向侧重于培养北京籽种产业发展需要的,掌握种子科学与工程技术等方面的理论、技能;懂得国内外种子法规、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能在种子管理部门、种子加工与生产、种子营销企业等领域和部门,从事新品种选育、种子繁殖生产、种子检验、经营与管理等工作的专业人才;“观光农业”专业方向侧重于培养掌握观光休闲农业、设施农业等现代农业技术,在农业观光园区、农业文化旅游产业、高科技现代农业园区等部门和领域,从事技术指导、规划设计、项目策划和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二)构建新型专业课程体系
2005 年在北京市教委“农学专业课优化整合及骨干课程体系的研究”教改项目的支持下,根据专业学习方向和培养方案改革课程体系,并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手段进行深入调整。经过反复修订,形成了现在的专业课程体系。“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方向的专业必修课包括:《植物育种学》《种子生物学》《种子生产学》《种子加工与贮藏》《种子检验学》《种子法规》《种子经营与管理学》等,专业选修课程包括:《种子营销学》《作物栽培学》《耕作学》《园艺学概论》《植物种质资源学》《国际贸易学》等。专业课程体系以新品种选育、种子生产、加工、贮藏、质量检验、经营管理为主线,涉及种业产业化方方面面的知识;“观光农业”专业方向的专业必修课为《农业生态学》《植物种质资源学》《观光农业》《现代农业生产原理与技术》《都市农业发展规划》《都市型农业评价案例分析》等,专业选修课程包括:《新农村发展规划》《现代设施农业》《有机农业》《籽种农业》《农业项目投资与评估》《城市园林与绿化》《观赏植物装饰与应用》等,形成了以观光休闲园区、现代高科技园区建设、管理为主线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均面向北京农业生产需求,很多课程没有现成教材,任课教师就边学习、边总结、边教学。学生感到学的知识理论联系实际,有用武之地,增强了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通过专业方向和课程体系的设置,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学习方向,每个学生都有专业特长。
(三)增加实践教学环节
为加强实践环节,在教育部“新世纪高等农林教育改革工程———农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和校内外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2002- 2005)教改项目的支持下,将农业生产中常用的技能作为农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形成实践课程《农事学》教学体系。《农事学》在 2004 年被评为北京市精品课程,其配套教材《农事学实践教程》为 2005 年北京市精品教材。目前,该课程改名为《植物科技技能训练》,成为植科学院所属农学、园艺、植保专业的基础实践课程,该课程从大学第一学期开课直到第四学期,每周 3 个学时。在农学专业两个新学习方向形成后,又对专业课学习增加实践环节。原则是专业课学时不变,调整实验课时和增加教学实习天数,同时安排一些科研实践、生产训练和创新竞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现在的专业课都增加或补充了实践教学,例如,《植物育种学》课程包括 30 学时理论课、10 学时实验课和 9 天教学实习;《种子加工与贮藏》课程包括 16 学时理论课、16 学时实验课和 3 天教学实习;《种子检验学》课程包括 8 学时理论课、16 学时实验课和 3 天教学实习等等。在科研实践、生产训练和创新竞赛等活动安排上,第四学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假期或周末参加不少于 12 天的“三农问题调查”和“拓展训练”,在学习专业课之前了解农村、了解农民、了解农业生产。第六学期以毕业论文为主线,学生自由选择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参加导师的科研课题活动,完成毕业论文,毕业前答辩。同时组织、鼓励学生申报市级或校级“北京市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项目课题,通过参与项目研究的方式激发大学生创新与创业热情,提高科学研究与创业能力,
【职称论文致谢范文一】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六年多的博士研究生涯转瞬即逝。回首我在浙江大学这几年的求学之路,感触良多。于我而言,在职读博,求学之路充满艰辛,有无数次想着放弃。幸运的是,一路上有那么多师长的呵护和引导,有那么多同学和朋友的帮助和鼓励,有家人在背后默默的奉献和文持,让我终能完成学业。值此论文付梓之际,怀揣一颗感恩的心,谨向所有关心、支持与帮助我的师长、家人、同学及朋友,致以最诚挚的谢意!
首先,非常感谢我的恩师陆文聪教授。六年前,陆老师不嫌弃我才疏学浅,将我收于门下,打开了我的人生幸运之门。陆老师学贯中西、敏锐的学术眼光、严谨的学风和治学态度、睿智的思想和高尚的师德,对我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我一生求学、治学和为师的榜样。从紫金港行政楼管院9楼会议室到启真卡特12楼会议室,陆老师放弃周末的休息,每隔一周召开例会组织出国留学网团队学习。
在例会上,陆老师就研究选题、框架构思、方法设计、论文撰写、遣词造句,无不倾囊相授、用心指导。更多的,是平时点点滴滴的耳提命面和深夜飞鸿,“谆谆如父语,殷殷似友亲”,有师如此,幸甚!因此,本文的写作,从题目选取、框架确定、研究设计、论文修改到遣词造句,无不倾注着陆老师的心血,如若本文尚有可取之处,首先应归功于陆老师的教诲和悉心指导。
感谢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韩洪云教授,张忠根教授,阮建青副教授、金少胜副教授等在论文开题及进展过程中给予的建议和指导,感谢霍宝锋教授、周洁红教授、宝贡敏教授和熊伟教授等在论文答辩会上提出的宝贵建议和意见,使我的论文更加严谨、臻于完善。
在浙江大学读博期间,有幸聆听了王重鸣教授、黄祖辉教授、吴晓波教授、钱文荣教授、魏江教授、张钢教授、宝f敏教授、贾生华教授、王端旭教授、熊伟教授、刘南教授等众多师长的授课,令我受益非浅,在此谨致以我深深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
感谢一路陪伴走来的陆师门团队,各位同门在例会上的真知灼见、知识分享让我受益匪浅。感谢黄小丹、刘聪师妹无私提供的信息网络,感谢许为博士对我计量模型方面的答疑解惑。
同门情谊,皎如曰月,“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衷心感谢ChinaVenture投中集团郑经理、Clark经理给予的数据收集支持,你们热心的帮助使我的论文得以顺利完成。感谢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对本研究的资助。
博士论文的完成与家人的支持密切相关,感谢我的父母、妻子及儿子。父亲年逾古稀,母亲岁过花甲,均为普通农民,脸朝黄土背朝天的把我培养成才。父母从不知博士为何物,电话中只能叮嘱我要注意身体,好好读书。父母远在云南,子不能陪伴在身边,每思至此,深感愧疚,“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只愿父母安好!感谢妻子胡金叶女士的一路相伴,给予我一个温暖幸福的家。
妻子的宽容、理解、支持和关爱使我能够兼顾工作的同时并安心学业,在艰辛中体验学术与科研的乐趣职称论文致谢范文职称论文致谢范文。最后要提及我可爱懂事的儿子万泓睿!读博期间,儿子正处于孩提到童龀期间,最需要父亲的陪伴。可由于要工作、看书和写作,只能不断的告诉他,自己去玩,爸爸要工作。每次儿子都默默的接受,从未对我工作学习造成困扰,并且总能给我欢声笑语,让我在艰辛的读博期间平添了许多乐趣,也是我生活、学习、工作的不竭动力。
“华枝春满,天心月圆”.谨以此文,献给所有帮助、鼓励、支持和关怀过我的亲人、师长和朋友们。
【职称论文致谢范文二】
杭州的冬天是寒冷的,我的心却是温暖的。此时此刻我想衷心地感谢所有关心帮助我的人!
感谢我的导师黄祖辉教授!从2007年我第一次通过电子邮件向黄老师请教合作社理论至今巳有8年时间。这8年里我的每一份成长都离不开黄老师的帮助:
从教授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到指导论文理论框架的构架,从指导设计调研问卷到帮助联系参访单位到组织汇总问卷数据,从辅导论文写作到给予对初稿的修改意见,黄老师的高瞻远瞩和学识渊博使我能够一步一步向梦想迈进!我还要感谢师母谢莉莎老师!在大学学习期间,谢老师给予了我非常多学习和生活上的关心。每当遇到困难时,听到谢老师温暖的鼓励话语,我都能振作精神克服困难。
感谢我的导师郭教授!2011年郭老师从电脑里找与大学论文直接相关的文献资料供我阅读、带我上统计学课程以及在办公室的白板上与我讨论设计技术路线图的场景历历在目。郭老师对农业产业化尤其是订单农业的研究成果丰硕,我的大学论文正是产业化的一个领域,能够得到郭老师的指点我倍感荣幸!曽经无数次我纠结于问题的表面现象徘徊不前,郭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的实质后,我马上茅塞顿开,问题得以迅速地解决,这对我而言是相当幸运和幸福的!
感谢我的老师徐教授!从2009年第一次见面,徐老师对我学习生活上的关心从未停止。每次研究所会议,徐老师都会问询我近曰的情况,向我提供多种帮助,令我倍加感动!
感谢我的曰本导师德永澄宪教授和纳口列子教授!2012年我作为交换生赴曰本筑波大学期间,德永老师严谨求真的态度使我非常钦佩!他不仅在学习上对我严格要求,在生活上给我细致入微的关心,得知我对曰本农协有浓厚兴趣后,还亲自把我带到纳口老师面前。我永远忘不了2013年春节我离开曰本回国的前夕,德永老师特意安排在中餐馆师门聚会庆祝我学成归国时的温暖。纳口老师亲自带领我赴曰本农协和曰本农林水产省参访,在参访过程中遇到随行翻译同志一时无法翻译出来的专业术语,纳口老师马上亲自为我提供曰英文翻译,令我非常感动!
感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农业产业组织体系与农民合作社发展:以农民合作组织发展为中心的农业产业组织体系创新与优化研究”(编号:71333011)提供的资助!
感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农民合作组织发展:运营模式、治理结构与比较研究”(编号:71020107028)提供的资助!
感谢为我们调研提供巨大帮助与支持的浙江省农业厅朱处长、四川省农业工作干部胡主任等所有政府公务员!感谢接受采访的陈、周等合作社的理事长和成员!感谢2011年利用署假时间参与调研和案例写作的王等浙江大学三农协会的所有同学!
感谢我硕士时期的导师黄教授!是她手把手地教我研究方法,将我带入合作社研究的领域里。在大学学习期间也一直关心我的学习和生活,每次见面都热情款待我,黄瑾教授的师恩我永远铭记于心!
感谢梁巧大学!梁老师对我而言亦师亦友,无论是我遇到专业上的问题还是人生道路上的困惑,梁老师都是我寻求帮助的对象,她沉稳、积极的心态时刻是我学习的目标。
感谢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顾益康主任、林坚教授、钱文荣教授、卫龙宝教授、陆文聪教授、张忠根教授、杨万江教授、丁关良教授、陈随军副教授、叶春辉副教授、周洁红教授、韩洪云教授、鲁柏祥大学、潘伟光副教授、姚卫红老师、金少胜副教授、阮建青副教授、茅锐大学、季晨大学以及浙江大学经济学院马述忠教授、日本亚洲经济研究所开发研究中心宝剑久俊研究员在大学论文写作过程中为我提供的建议和帮助!感谢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徐丽安副院长、办公室毛迎春主任、办公室胡伟斌副主任、资料室陈兴侬老师和张霞老师!
是他们为研究所创造了一个非常好的学术研究环境,使我们能够在非常舒适的环境中学习进步!
感谢曹斌研究员对我大学论文的指导和帮助!
感谢邱东茂、李晓康等师兄师姐师弟师妹,是他们将我紧密融入研究团队中,依靠团队的力量学习进取我才能完成大学论文。
感谢陈璞老师。在班集体中,我们学习上互相帮助,学习之余聚餐游玩,是他们使我感到班集体的温暖并获得前进的动力。
2006年我进入研究生阶段时开始学习合作社理论,到今年有十年时间。十年在人生中是一段不短的时间阶段,我从22岁到32岁的青春用在了潜心学习上是无怨无悔的!这十年我从福州到三明再到杭州,从学校到工作岗位再回到学校,现在又即将走向新的工作岗位。无论将来我的研究领域在何处,合作社理论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一定是我继续努力的方向,为中国广大农民服务是我矢志不移的人生理想!幸福的未来在等着我开拓,我一定要继续努力奋斗来报答这么多关爱我的人们!
【职称论文致谢范文三】
光阴荏苒,近四年的大学生涯巳基本告一段落,心中欣喜之余,多是感激。
回头来看,自己本是农村一懵懂顽童,幸而能获得大学学位,都是源于身边师友和亲朋的帮助:
首先感谢的是导师黄袓辉教授,自从张晓波教授2011年荐我来浙大跟随黄老师学习,四年期间,黄老师在学业、生活和就业上都给了我极大的帮助。他早巳年逾六旬,作为卡特院长,行政事务繁忙,但依然常常托人从国外订购最新的制度经济学前沿书籍仔细研读,每次想来,自己作为年轻人也相形见绌。而给我更大触动则是他对学生的包容、宽容和“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理念,门下将近200学生,学生们不论是从商、从政或是从学,他都给予了最大的帮助和鼓励,黄老师这种宽厚的胸襟是我们学生永远学习的榜样。
张晓波教授也是我的导师,之所以走上研究农业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的道路,都是源于张老师的原因。从2007年7月到现在,已经有8年,我几乎所有的一切都离不开他的帮助,从指导我硕士论文、介绍攻读大学、介绍出国访学、指导大学论文和找工作,这所有的过程都倾注了他的心血。在生活中,自己的执拗和不耐心,也是无数次受到他宽容和耐心的教导,跟随他8个年头,自己碌碌无为,没做出什么像样的成绩,我真心有愧!
陈志刚教授也有太多的感谢,自从2009年他调任至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北京办公室主任以来,对我无论从学业,还是生活上都关怀备至。当年我执拗地想离开北京,他多次单独找我谈话希望我留下,至今历历在目,感动不巳。而后在浙大读博期间,也是多次来看望,在大学论文和就业方面也给予了许多无私的帮助和建议。
金松青教授是我在2012年去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访学认识的,自己第一次出国举目无亲,金老师常常带着我到他家吃饭聊天,待我如作为家中后辈子弟一般,感激之情可谓溢于言表,同时也衷心感谢他的妻子红雅女士。在学业上,金老师也是时常耐心教导,不嫌愚笨。Reardom教授是我在密西根州立大学的导师,对他感激颇多,那时Tom知道我一个人在美国孤单,也是多次遨我到金老师家一起聚餐闲谈,或到他家烧烤。有次知道我要买被子,他还专门带我去找学院的行政人员去征求帮助,Torn自己一个人虽然大大咧咧,但是对我确是关爱有加,照顾备至。如今他也六十有几,祝愿他能觅一良伴,生活安定幸福。
MSU农经资源学院的前秘书RobinsonAnn女士给我了许多感动。记得还未去MSU之前,我尚忧心住处,Arm主动提出帮我解决住宿问题,并给全院学生集体发了邮件为我寻求帮助,我真心感动。从那时起我就记得日后写致谢一定要感谢她,这种无私帮助的可贵品德正是促进自己成长的动力职称论文致谢范文论文。如今她巳退休,祝愿她退休生活过的幸福愉快!
在浙大卡特,还有许许多多的老师给予了我极大的帮助,比如徐丽安副院长、郭红东教授、钱文荣教授、陆文聪教授、卫龙宝教授、张忠根教授、杨万江教授、马述忠教授、叶春晖副教授、金少胜副教授、毛迎春老师、胡伟斌老师、张霞老师等等,在这其中尤其要感谢的是我的师兄阮建青副教授,从我2010年来杭州,一直都是他在各个方面照料,要是没有他在各个方面的帮助,我的大学生涯也将大打折扣。阮师兄勤勉努力,为人正直,如今巳晋升副教授,并承担了系副主任等相关行政工作,深受学生们爱戴,祝愿他未来更加出色!
感谢攻读大学期间的同学,如刁盼盼、李静、嫣贞、张菲、石琦、梁海兵、余新平、伍骏骞、许为、王尧、李宝值等诸多同学,还要感谢黄老师门下傅琳琳、刘颖娴、郑思宁、郑军南、孙海霞、朋文欢、李懿芸等诸多同门,正是有他们的相伴,才使过去四年的大学生涯更为充实和丰富。
此外,还要感谢南京农业大学的钟甫宁教授,自从张晓波教授将我介绍过去,能得以多次机会聆听钟老师的教诲,尤其他反复强调的“间题导向”研究风格,让自己受益匪浅。还要感谢2011年和2012年到江苏沛县调研过程中,给予我们极大帮助的农业部农机司李斯华处长、沛县农机局郭松局长和吴明禄科长及其他领导,以及在2013年农村调查中给予帮助的农业部固定观察点办公室武志刚处长、王欧副处长等相关领导。
最后,在此感谢我的父母,作为一农村出身的孩子,父母将我辛苦扯大,读到大学学位,双亲殊为不易,感激之情无需言表,且祝愿他们日后生活幸福。同时,也感谢我的女朋友杨林芳女士,正是她对我的支持才使得自己顺利拿到大学学位
大学论文写作期间,获得以下项目的资助,在此深表感谢:
1、国家自科基金重大国际(地区)合作项目:农业产业组织体系与农民合作社发展:以农民合作组织发展为中心的农业产业组织体系创新与优化研究。
2、国家自科基金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人口变化、城乡人口流动和中国的农业与农村发展。
SCI涵盖学科超过100个,主要涉及农业、生物及环境科学;工程技术及应用科学;医学与生命科学;物理及化学;行为科学。SCI将来源期刊数量划分为SCI和SCI-E。SCI指来源刊为3500多种的SCI印刷版和SCI光盘版(SCICompactDiscEdition,简称SCICDE),SCI-E(SCIExpanded)是SCI的扩展库,收录了6650余种来源期刊,可通过国际联机或因特网进行检索。
ISI通过它严格的选刊标准和评估程序挑选刊源,而且每年略有增减,从而做到其收录的文献能全面覆盖全世界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所谓最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是指报道这些成果的文献大量地被其它文献引用。即通过先期的文献被当前文献的引用,来说明文献之间的相关性及先前文献对当前文献的影响力。
SCI以《期刊目次》(CurrentContent,简称CC)作为数据源。自然科学数据库有五千多种期刊,其中生命科学辑收录1350种;工程与计算机技术辑收录1030种;临床医学辑收990种;农业、生物环境科学辑收录950种;物理、化学和地球科学辑收录900种期刊。各种版本收录范围不尽相同。这其中,含有全世界出版的数、理、化、农、林、医、生命科学、天文、地理、环境、材料、工程技术等自然科学各学科的核心期刊约4500种;扩展版收录期刊6650余种。SCI每年收集论文数达六七十万条。
【职称论文致谢范文一】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六年多的博士研究生涯转瞬即逝。回首我在浙江大学这几年的求学之路,感触良多。于我而言,在职读博,求学之路充满艰辛,有无数次想着放弃。幸运的是,一路上有那么多师长的呵护和引导,有那么多同学和朋友的帮助和鼓励,有家人在背后默默的奉献和文持,让我终能完成学业。值此论文付梓之际,怀揣一颗感恩的心,谨向所有关心、支持与帮助我的师长、家人、同学及朋友,致以最诚挚的谢意!
首先,非常感谢我的恩师陆文聪教授。六年前,陆老师不嫌弃我才疏学浅,将我收于门下,打开了我的人生幸运之门。陆老师学贯中西、敏锐的学术眼光、严谨的学风和治学态度、睿智的思想和高尚的师德,对我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我一生求学、治学和为师的榜样。从紫金港行政楼管院9楼会议室到启真卡特12楼会议室,陆老师放弃周末的休息,每隔一周召开例会组织出国留学网团队学习。
在例会上,陆老师就研究选题、框架构思、方法设计、论文撰写、遣词造句,无不倾囊相授、用心指导。更多的,是平时点点滴滴的耳提命面和深夜飞鸿,“谆谆如父语,殷殷似友亲”,有师如此,幸甚!因此,本文的写作,从题目选取、框架确定、研究设计、论文修改到遣词造句,无不倾注着陆老师的心血,如若本文尚有可取之处,首先应归功于陆老师的教诲和悉心指导。
感谢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韩洪云教授,张忠根教授,阮建青副教授、金少胜副教授等在论文开题及进展过程中给予的建议和指导,感谢霍宝锋教授、周洁红教授、宝贡敏教授和熊伟教授等在论文答辩会上提出的宝贵建议和意见,使我的论文更加严谨、臻于完善。
在浙江大学读博期间,有幸聆听了王重鸣教授、黄祖辉教授、吴晓波教授、钱文荣教授、魏江教授、张钢教授、宝f敏教授、贾生华教授、王端旭教授、熊伟教授、刘南教授等众多师长的授课,令我受益非浅,在此谨致以我深深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
感谢一路陪伴走来的陆师门团队,各位同门在例会上的真知灼见、知识分享让我受益匪浅。感谢黄小丹、刘聪师妹无私提供的信息网络,感谢许为博士对我计量模型方面的答疑解惑。
同门情谊,皎如曰月,“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衷心感谢ChinaVenture投中集团郑经理、Clark经理给予的数据收集支持,你们热心的帮助使我的论文得以顺利完成。感谢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对本研究的资助。
博士论文的完成与家人的支持密切相关,感谢我的父母、妻子及儿子。父亲年逾古稀,母亲岁过花甲,均为普通农民,脸朝黄土背朝天的把我培养成才。父母从不知博士为何物,电话中只能叮嘱我要注意身体,好好读书。父母远在云南,子不能陪伴在身边,每思至此,深感愧疚,“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只愿父母安好!感谢妻子胡金叶女士的一路相伴,给予我一个温暖幸福的家。
妻子的宽容、理解、支持和关爱使我能够兼顾工作的同时并安心学业,在艰辛中体验学术与科研的乐趣。最后要提及我可爱懂事的儿子万泓睿!读博期间,儿子正处于孩提到童龀期间,最需要父亲的陪伴。可由于要工作、看书和写作,只能不断的告诉他,自己去玩,爸爸要工作。每次儿子都默默的接受,从未对我工作学习造成困扰,并且总能给我欢声笑语,让我在艰辛的读博期间平添了许多乐趣,也是我生活、学习、工作的不竭动力。
“华枝春满,天心月圆”.谨以此文,献给所有帮助、鼓励、支持和关怀过我的亲人、师长和朋友们。
【职称论文致谢范文二】
杭州的冬天是寒冷的,我的心却是温暖的。此时此刻我想衷心地感谢所有关心帮助我的人!
感谢我的导师黄祖辉教授!从2007年我第一次通过电子邮件向黄老师请教合作社理论至今巳有8年时间。这8年里我的每一份成长都离不开黄老师的帮助:
从教授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到指导论文理论框架的构架,从指导设计调研问卷到帮助联系参访单位到组织汇总问卷数据,从辅导论文写作到给予对初稿的修改意见,黄老师的高瞻远瞩和学识渊博使我能够一步一步向梦想迈进!我还要感谢师母谢莉莎老师!在大学学习期间,谢老师给予了我非常多学习和生活上的关心。每当遇到困难时,听到谢老师温暖的鼓励话语,我都能振作精神克服困难。
感谢我的导师郭教授!2011年郭老师从电脑里找与大学论文直接相关的文献资料供我阅读、带我上统计学课程以及在办公室的白板上与我讨论设计技术路线图的场景历历在目。郭老师对农业产业化尤其是订单农业的研究成果丰硕,我的大学论文正是产业化的一个领域,能够得到郭老师的指点我倍感荣幸!曽经无数次我纠结于问题的表面现象徘徊不前,郭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的实质后,我马上茅塞顿开,问题得以迅速地解决,这对我而言是相当幸运和幸福的!
感谢我的老师徐教授!从2009年第一次见面,徐老师对我学习生活上的关心从未停止。每次研究所会议,徐老师都会问询我近曰的情况,向我提供多种帮助,令我倍加感动!
感谢我的曰本导师德永澄宪教授和纳口列子教授!2012年我作为交换生赴曰本筑波大学期间,德永老师严谨求真的态度使我非常钦佩!他不仅在学习上对我严格要求,在生活上给我细致入微的关心,得知我对曰本农协有浓厚兴趣后,还亲自把我带到纳口老师面前。我永远忘不了2013年春节我离开曰本回国的前夕,德永老师特意安排在中餐馆师门聚会庆祝我学成归国时的温暖。纳口老师亲自带领我赴曰本农协和曰本农林水产省参访,在参访过程中遇到随行翻译同志一时无法翻译出来的专业术语,纳口老师马上亲自为我提供曰英文翻译,令我非常感动!
感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农业产业组织体系与农民合作社发展:以农民合作组织发展为中心的农业产业组织体系创新与优化研究”(编号:71333011)提供的资助!
感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农民合作组织发展:运营模式、治理结构与比较研究”(编号:71020107028)提供的资助!
感谢为我们调研提供巨大帮助与支持的浙江省农业厅朱处长、四川省农业工作干部胡主任等所有政府公务员!感谢接受采访的陈、周等合作社的理事长和成员!感谢2011年利用署假时间参与调研和案例写作的王等浙江大学三农协会的所有同学!
感谢我硕士时期的导师黄教授!是她手把手地教我研究方法,将我带入合作社研究的领域里。在大学学习期间也一直关心我的学习和生活,每次见面都热情款待我,黄瑾教授的师恩我永远铭记于心!
感谢梁巧大学!梁老师对我而言亦师亦友,无论是我遇到专业上的问题还是人生道路上的困惑,梁老师都是我寻求帮助的对象,她沉稳、积极的心态时刻是我学习的目标。
感谢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顾益康主任、林坚教授、钱文荣教授、卫龙宝教授、陆文聪教授、张忠根教授、杨万江教授、丁关良教授、陈随军副教授、叶春辉副教授、周洁红教授、韩洪云教授、鲁柏祥大学、潘伟光副教授、姚卫红老师、金少胜副教授、阮建青副教授、茅锐大学、季晨大学以及浙江大学经济学院马述忠教授、日本亚洲经济研究所开发研究中心宝剑久俊研究员在大学论文写作过程中为我提供的建议和帮助!感谢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徐丽安副院长、办公室毛迎春主任、办公室胡伟斌副主任、资料室陈兴侬老师和张霞老师!
是他们为研究所创造了一个非常好的学术研究环境,使我们能够在非常舒适的环境中学习进步!
感谢曹斌研究员对我大学论文的指导和帮助!
感谢邱东茂、李晓康等师兄师姐师弟师妹,是他们将我紧密融入研究团队中,依靠团队的力量学习进取我才能完成大学论文。
感谢陈璞老师。在班集体中,我们学习上互相帮助,学习之余聚餐游玩,是他们使我感到班集体的温暖并获得前进的动力。
2006年我进入研究生阶段时开始学习合作社理论,到今年有十年时间。十年在人生中是一段不短的时间阶段,我从22岁到32岁的青春用在了潜心学习上是无怨无悔的!这十年我从福州到三明再到杭州,从学校到工作岗位再回到学校,现在又即将走向新的工作岗位。无论将来我的研究领域在何处,合作社理论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一定是我继续努力的方向,为中国广大农民服务是我矢志不移的人生理想!幸福的未来在等着我开拓,我一定要继续努力奋斗来报答这么多关爱我的人们!
【职称论文致谢范文三】
光阴荏苒,近四年的大学生涯巳基本告一段落,心中欣喜之余,多是感激。
回头来看,自己本是农村一懵懂顽童,幸而能获得大学学位,都是源于身边师友和亲朋的帮助:
首先感谢的是导师黄袓辉教授,自从张晓波教授2011年荐我来浙大跟随黄老师学习,四年期间,黄老师在学业、生活和就业上都给了我极大的帮助。他早巳年逾六旬,作为卡特院长,行政事务繁忙,但依然常常托人从国外订购最新的制度经济学前沿书籍仔细研读,每次想来,自己作为年轻人也相形见绌。而给我更大触动则是他对学生的包容、宽容和“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理念,门下将近200学生,学生们不论是从商、从政或是从学,他都给予了最大的帮助和鼓励,黄老师这种宽厚的胸襟是我们学生永远学习的榜样。
张晓波教授也是我的导师,之所以走上研究农业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的道路,都是源于张老师的原因。从2007年7月到现在,已经有8年,我几乎所有的一切都离不开他的帮助,从指导我硕士论文、介绍攻读大学、介绍出国访学、指导大学论文和找工作,这所有的过程都倾注了他的心血。在生活中,自己的执拗和不耐心,也是无数次受到他宽容和耐心的教导,跟随他8个年头,自己碌碌无为,没做出什么像样的成绩,我真心有愧!
陈志刚教授也有太多的感谢,自从2009年他调任至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北京办公室主任以来,对我无论从学业,还是生活上都关怀备至。当年我执拗地想离开北京,他多次单独找我谈话希望我留下,至今历历在目,感动不巳。而后在浙大读博期间,也是多次来看望,在大学论文和就业方面也给予了许多无私的帮助和建议。
金松青教授是我在2012年去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访学认识的,自己第一次出国举目无亲,金老师常常带着我到他家吃饭聊天,待我如作为家中后辈子弟一般,感激之情可谓溢于言表,同时也衷心感谢他的妻子红雅女士。在学业上,金老师也是时常耐心教导,不嫌愚笨。Reardom教授是我在密西根州立大学的导师,对他感激颇多,那时Tom知道我一个人在美国孤单,也是多次遨我到金老师家一起聚餐闲谈,或到他家烧烤。有次知道我要买被子,他还专门带我去找学院的行政人员去征求帮助,Torn自己一个人虽然大大咧咧,但是对我确是关爱有加,照顾备至。如今他也六十有几,祝愿他能觅一良伴,生活安定幸福。
MSU农经资源学院的前秘书RobinsonAnn女士给我了许多感动。记得还未去MSU之前,我尚忧心住处,Arm主动提出帮我解决住宿问题,并给全院学生集体发了邮件为我寻求帮助,我真心感动。从那时起我就记得日后写致谢一定要感谢她,这种无私帮助的可贵品德正是促进自己成长的动力。如今她巳退休,祝愿她退休生活过的幸福愉快!
在浙大卡特,还有许许多多的老师给予了我极大的帮助,比如徐丽安副院长、郭红东教授、钱文荣教授、陆文聪教授、卫龙宝教授、张忠根教授、杨万江教授、马述忠教授、叶春晖副教授、金少胜副教授、毛迎春老师、胡伟斌老师、张霞老师等等,在这其中尤其要感谢的是我的师兄阮建青副教授,从我2010年来杭州,一直都是他在各个方面照料,要是没有他在各个方面的帮助,我的大学生涯也将大打折扣。阮师兄勤勉努力,为人正直,如今巳晋升副教授,并承担了系副主任等相关行政工作,深受学生们爱戴,祝愿他未来更加出色!
感谢攻读大学期间的同学,如刁盼盼、李静、嫣贞、张菲、石琦、梁海兵、余新平、伍骏骞、许为、王尧、李宝值等诸多同学,还要感谢黄老师门下傅琳琳、刘颖娴、郑思宁、郑军南、孙海霞、朋文欢、李懿芸等诸多同门,正是有他们的相伴,才使过去四年的大学生涯更为充实和丰富。
此外,还要感谢南京农业大学的钟甫宁教授,自从张晓波教授将我介绍过去,能得以多次机会聆听钟老师的教诲,尤其他反复强调的“间题导向”研究风格,让自己受益匪浅。还要感谢2011年和2012年到江苏沛县调研过程中,给予我们极大帮助的农业部农机司李斯华处长、沛县农机局郭松局长和吴明禄科长及其他领导,以及在2013年农村调查中给予帮助的农业部固定观察点办公室武志刚处长、王欧副处长等相关领导。
最后,在此感谢我的父母,作为一农村出身的孩子,父母将我辛苦扯大,读到大学学位,双亲殊为不易,感激之情无需言表,且祝愿他们日后生活幸福。同时,也感谢我的女朋友杨林芳女士,正是她对我的支持才使得自己顺利拿到大学学位。
大学论文写作期间,获得以下项目的资助,在此深表感谢:
1、国家自科基金重大国际(地区)合作项目:农业产业组织体系与农民合作社发展:以农民合作组织发展为中心的农业产业组织体系创新与优化研究。
2、国家自科基金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人口变化、城乡人口流动和中国的农业与农村发展。
2、科学性,科学性是一切学术论文的灵魂和生命。科学研究的目的是探索客观真理,因此首先必须发扬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反对弄虚作假的不诚实态度;其次任何学术研究,都必须符合科学的规律。
3、创造性,或称创新性、创见性、独创性,这是衡量学术论文价值的根本标准。科学研究是处理已有信息、获取新的信息的一种创造性精神劳动,需要不断开拓新的领域,探索新的方法,阐发新的理论,提出新的见解。表述科研成果的学术论文,贵在创新。如果没有一点创新性,就根本没有必要写学术论文。
4、专业性,学术论文的专业性不仅表现在研究内容和手段上具有明显的专业特色,而且表现在文章的结构、专业术语、图表、公式等方面。
5、规范性,不同的期刊论文虽然在语种、版面上有区别,但都具有相似的基本格式。世界发达国家对学术论文的撰写和编辑制定了各种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也制定了一系列的国际标准,不同学科和专业的学术机构还制定了本学科和专业的国际标准。
科技论文范文欣赏:
[摘要]科技扶贫在我国农业生产和生活的伟大实践中,使广大贫困地区农民依靠科技摆脱贫困、走向富裕。在中国经济整体日益市场化的今天,为了进一步提高科技在扶贫攻坚战中的作用,并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本文介绍了林下经济作物种植这一条既能产生经济效益又能很好地保护林地生态的科技扶贫新模式,从而证实了林下经济作物种植切实是一条切实可行的科技扶贫新途径。
[关键词]新途径林业科技兴农林下经济作物种植
[中图分类号]F32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4)07-0110-02
引言:科技扶贫政策的提出,它是应对贫困农村地区技术生产落后和技术人才极度缺乏的这一经济现状的,近些年来,科技扶贫为实现我国现代化第三步战略目标,做出了非常卓越的贡献。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盲目乐观,因为在我国,科技扶贫政策的提出较晚,地区之间发展的还很不均衡,还没有形成一致认识的扶贫模式的具体界定。因此,研究科技扶贫发展的具体操作模式,探索形成比较规范和科学先进的科技扶贫模式理论,对完善和发展科技扶贫理论和进一步推进科技扶贫实践都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在这种背景下,林下经济作物种植模式就应运而生,它是在实行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之后,将集体林地承包到了农户手中,广大林农为充分的利用林地空间,深挖林业生产力,实现不砍树也能致富的绿色循环经济,而在农业生产领域涌现出的新生事物。近年来,我国把把林下经济作物种植产业作为促进生态保护、农民增收、社会发展的重要农业产业,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经济作物种植,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科技扶贫的意义及其特征
1.科技扶贫的意义
科技扶贫政策的实施与应用,促进了贫困地区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使农民尽快的实现了脱贫致富。高素质的科技扶贫人才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对农民群众进行科技扶贫政策与技术的普及教育,提高了农民的农业科技文化素质,增强了贫困地区农民自我发展和积累的能力,大幅度提高了贫困地区劳动生产率水平,以得到最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2.科技扶贫的特征
2.1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在科技扶贫中始终扮演着第一位的角色,起到的作用永远是最重要的也是决定性的。由于贫困地区自然、经济、社会和人文等方面与发达地区相比较还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在科技扶贫开发中,需要大力发展本土科技以及引入必要的先进技术,同时由于农林牧渔等行业技术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和适应性,在贫困地区引入技术时,必须要求技术本身是先进的、成熟的,并结合当地实际综合体现技术的先进性、成熟性、实用性和经济性。
2.2加大力度提高了农民的农业科学文化素质。科技扶贫不仅要求有先进实用的科学技术,同时要求科技实施人员素质较高,因此提高个体素质是贫困地区脱贫的必备条件。通过多种形式,提高农民群众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不仅要引入科技和管理人才,组织实施各类型的扶贫项目和扶贫讲座等类型的活动,集中解决贫困问题以及增大群众的认知面,而且要在扶贫项目和扶贫讲座等类型的活动的带动下,大力开展科技扶贫政策与技术的培训与教育,以达到普及科学技术,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目的,这样就从根本上转变了农民思想观念,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农民的个体素质,造就了当代的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的新时代农民。
二、应用林下经济作物种植模式的开展方法
笔者生活在平原地区,随着退耕还林工程以及防护林工程等项目的实施,农民栽树的积极性高涨,林地面积在近几年迅速增加,改变了林木稀少的的状况,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1.近几年来,养殖业收益较好,林农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林地资源,实现养殖以及林业的双重发展。在林地里散养家常鸡、鸭,鹅等,在各地都有非常成功的例子,在果园散养鸡鸭鹅等家禽,能够明显的减少害虫的虫口密度,而且不用给果园单独除草,省工省力。在合适的林地规划一片空地圈养生猪和羊,有的还在林地建立托牛所,利用林地的坑塘养鱼,收益相当高。而家禽家畜的粪便又是林木生长良好的肥料,二者相得益彰,极大地提高了林地资源的利用率,促进林木的生长。
2.林下种植已经非常普遍,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人们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林下套种喜阴的园艺用卉苗木前景广阔,喜阴的有苔类。在林木种植的初期,可以采取林木与矮杆作物间作,例如大豆、花生、辣椒、等。耐阴的药材品种非常多,而且随着中医药的发展,药材的需求量非常大。可栽植人参、西洋参、等很多品种。林地栽植食用菌历史悠久,可以种植蘑菇等菌类植物。
3.充分发挥林木丰茂、空气清新、生态良好的优势,合理利用森林景观、自然环境和林下产品资源,发展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等产业,大力发展森林旅游。建立“林家乐”,突出个性特色,以采摘、垂钓等休闲模式吸引各方游客来享受林地的中的农家乐趣。
三、林下经济作物种植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1.促进农民致富增收
林木的生产周期是比较漫长的,这严重制约着林改后农民的发家致富。而发展林下经济作物种植,增加了林业附加值,开辟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渠道。
2.因地制宜成本低
林下经济作物种植模式利用森林系统良好的生态条件,在林下种植南药、棕榈藤和切叶花卉等适宜的经济作物(植物),这种种植模式是充分利用当地现有的药用经济作物和资源,投入少、效益高,也可有效地帮助山区农民脱贫致富,从而实现“靠山吃山、吃山养山”的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目标。
3.保护环境效果好
林下经济作物种植模式,可构建不同类型森林复合经营系统,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又能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从而达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结语
林下经济作物种植作为一条农村科技扶贫新途径,具有农民可操作性强、投入少、见效快、种植面积广、大大增加农民收益、保护生态环境等优势,在农民林业生产实践的各个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林下经济作物种植能提高森林覆盖率,同时由于林下经济作物种植又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益,产品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这样,林下经济作物种植作为一种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其发展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必将成为农村经济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因而也成为了我国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褚琳,劲草.科技扶贫是摆脱贫困的根本途径[J].科学经济社会,1999
[2]毕文博.深化科技扶贫,做好科技共建工作[J].农业科技与农业生产,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