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大学毕业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16 15:27:3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林业大学毕业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林业大学毕业论文

篇(1)

毕业论文写作是高等院校本科生培养计划的重要环节,也是评价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与工科院校的其他专业相比,汉语言文学专业(高级文秘)学生的毕业论文的质量高低不仅关系到学生能否毕业,更是对四年来所学知识的全面总结,也是对学生写作能力高低的检验。笔者通过抽样,对近年所指导、评阅的汉语言文学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进行调查研究发现, 从论题的选择、观点的提出, 到论据的运用、文字的表述, 问题多多, 不一而足。在毕业论文写作水平不断下降的今天,研究这个课题更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南京林业大学2003——2008届汉语言文学专业(高级文秘)本科毕业论文写作实施过程中的一些情况,针对毕业论文写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的方法和对策。

一、本科毕业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1.选题缺乏创新,主要集中在文学领域

与大多数高校相同,我校汉语言文学专业(高级文秘)专业的选题也是由教师根据自己所教科目和研究方向,向学生提供选题的范围,然后教研室根据学号随机平均分配给指导教师。学生的选题主要侧重在新闻、公关、秘书、语言、文学、广告、文化等方面。2003——2008届论文共396篇,其中新闻类选题25篇,占6.3%;文化类选题23篇,占5.8%;广告类选题12篇,占3%;秘书类选题70篇,占18%;语言类选题38篇,占9.5%;文学类选题220篇,占56%;其他8篇,占1.4%。论文选题主要集中在文学领域,结合秘书专业实际的很少。有的选题大而空,比如《周国平散文研究》、《浅析海岩小说的创作》、《大学生创业问题研究》、《关于中国民营企业道德伦理的探讨》、《当代秘书素质要论》、《秘书美学浅谈》等,对于本科生来说,这些问题很难在8000字左右的文章中论述全面而深刻。有的选题虽有新意,比如《中国饮食类广告的文化内涵及其表现》、《秘书学研究现象新探》、《论秘书工作的管理效应》、《公共关系在企业秘书中的运用》等,但由于时间紧迫、资料查找困难、缺乏实践感性认识、投入写作精力不足等原因,泛泛而谈,缺乏说服力,影响了论文的写作质量。

2. 投入精力不足,抄袭现象严重

从六届学生的写作情况来看,因为选题陈旧,缺乏创新性,加上精力投入不足,每一届都有相当部分的学生的初稿抄袭已有的论文,而且屡禁不止。原文照抄的学生较少,大多学生将别人已发表的成果进行剪切粘贴、注水,拼凑为不少于8000字的论文。这些论文在指导老师的严格把关下大部分都被退回重写,如《浅论现当代文学创作中语言的突破创新与规范化》、《论李白诗歌中的送别情感》、《论中美文化下的姚木兰与郝思嘉》、《对解梦文化的思考》、《浅谈文学美与服饰美》、《试论中国公务员制度的特色》等。

3.论文写作格式不规范

规范的论文格式也是合格的毕业论文的要求,论文的标题、中英文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注释、文献综述、致谢等的撰写都要符合规范。比如《浅论古典诗词与阳羡茶文化》,这个标题有歧义,实际上作者主要论述的是阳羡茶文化在古诗词中的表现,标题可改为《从古典诗词透析阳羡茶文化》;英文摘要中语法、拼写错误很多;中文摘要中“本文”、“笔者”、“我”比比皆是,摘要“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要素残缺不全;有的正文通篇都用第一人称“我认为”,有的地方论述缺乏逻辑性与严密性,层次紊乱;错别字、病句较多;标点符号使用错误;注释不规范;小标题的序号标注欠规范、口语化严重;文献综述只是已有成果的综合,缺少评述等等。

4.口头表达能力欠缺

答辩主要是为了检验学生对论文的熟悉程度,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心理素质和语言表达能力。每届的答辩中,总有一些学生论文写得不错,但表达能力欠佳,影响了毕业论文的成绩。有的照本宣科;有的回答问题的时候抓不住重点,不能做到言简意赅;有的甚至因紧张而憋得满脸通红说不出话等等。这些对于文秘专业的同学来说,都是表达能力欠缺的表现。

转贴于

二、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

1.传统的选题方式缺乏科学性

传统的选题方式剥夺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使他们将毕业论文写作等同于被动完成作业。另一方面,这种选题方式经常会使指导老师感到力不从心。比如研究外国文学的老师可能对武侠小说了解不是很深,研究文学的老师可能在语言学论文的指导方面也有困难,研究广告的老师对公关、秘书等领域也不一定有深入研究等等。

2.学生重视不够

从近几年来的写作实际来看,大部分文秘专业的学生不将毕业论文的写作当成毕业前的一个重要学习环节,他们不以为然,觉得写得好与不好都能毕业。有的学生甚至在写论文前没有进过图书馆,没有查阅过期刊;有的在论文写作过程中不主动与指导老师联系;有的学生在交稿前几天才匆匆忙忙赶论文;有的学生认为答辩就是走过场,念念提要和目录,随便回答几句就行了。

3.就业、考研、考公务员与写作论文冲突

因毕业论文写作的时间安排在大四,与学生实习、找工作、考研、考公务员在时间上发生冲突,部分文秘专业的学生将毕业论文看作就业、考研、实习的绊脚石,产生抵触的情绪。比如有的指导老师通过电子邮件、电话催交论文时,有的学生竟然拒绝:“老师,我在外地,两周后才会学校。到时再说吧。”更有甚者给老师发短信:“我最讨厌做的就是这件事。”

4.语言表达的基本功不扎实

毕业论文的写作在人称、标题、摘要、关键词、标点、文献综述、序号标注、注释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学生书面语言表达能力欠缺的原因有两个方面:缺少理论知识的指导和写作实践能力低。答辩过程中的结结巴巴一方面说明学生对论文研究与写作的过程不熟悉,另一方面说明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不高。

5.缺乏严厉有效的论文质量监控机制

对于不按时完成毕业论文或有严重抄袭现象的学生,学校应采取有力的措施加以处罚教育,否则会导致不良风气的盛行。事实上,很多学校考虑到学生的就业率和学生的前途,对学生采取过分宽容的态度。

三、解决的方法和对策

1.改革选题方式,将写作时间安排在大三

选题要注重学生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将兴趣与专业相结合,尽量与指导教师的科研方向结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选题,教研室再根据学生选题方向确定指导老师。要选择可行性与创新性相结合的题目,尤其要结合文秘专业的实践。本科毕业论文之所以成为大学毕业生的负担,主要原因是毕业论文写作时间的安排不尽合理。多数学校都把毕业论文选题安排在大四第一个学期期末,把中期检查放在大四第二个学期也就是四月中旬左右,把答辩时间安排在五月底或六月初,而这一段时间正是毕业生实习或急于找工作的时间。面临当前如此巨大的就业压力,大学毕业生根本无暇顾及毕业论文; 就算考上研究生的学生也正忙于复试, 根本没有太多的精力写毕业论文。为避免写作时间与就业、实习、考研相冲突,将论文写作在大三即第五学期布置,在第六学期结束前完成开题报告、任务书和计划书和论文初稿,大四主要完成论文的修改。这样错开时间就能避免写论文和找工作在时间上的直接冲突。毕竟大四第一个学期初的招聘会还比较少,毕业生还没有完全开始找工作,如果指导教师严格要求的话,毕业论文应该能够发挥它在锻炼学生能力方面应有的作用。   2.开设专门的论文写作课

文秘专业开设的写作课程主要有基础写作、应用文写作、新闻写作、广告文案写作,平均只有32课时。建议在大二增设毕业论文写作课与实习课,学时32,理论和实践各16学时,在学生理解论文写作理论的基础上锻炼学生论文写作实践能力,进行规范化系统化的训练,切实提高论文书面表达能力。在写作实践课上,可以通过演讲、主持、辩论、模拟答辩、模拟法庭等形式,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面试、答辩中能够从容面对,游刃有余。

3.完善论文质量监控机制

从大一开始,就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使他们明白为人为文都要诚实,这是道德的底线。让学生知道论文的剽窃与考试作弊一样会受到严重的处罚,并与学士学位的授予挂钩。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指导老师和学校教务部门要严格把好选题关、论文写作进度关、内容关、格式关,让学生从思想上和行动上真正重视毕业论文的写作。论文完稿后可以借鉴南京其他高校的做法,利用图书馆论文过滤系统,如抄袭超过40%,论文即为不合格。尤其对初评为校优秀的论文,也应进行过滤,抄袭不能超过10%。对答辩中表现极差的学生要求二次答辩,如仍不合格,推迟毕业。

4.端正师生对毕业论文重要性的认识

在毕业论文工作开展前,学校应采取多种形式,端正对毕业论文重要性的认识。一方面,要使学生明确毕业论文写作是大学本科阶段学习的重要环节,是毕业前学习的最后一关,与课堂教学同等重要。不少毕业生参加工作后接受实际工作,面临具体写作任务时,往往手足无措;甚至有些学生以高分考取研究生,撰写硕士学位论文时,连内容摘要、关键词、文献综述等都不会写,更谈不上内容的创新了,这些情况都与其大学阶段缺乏科学系统和实际的写作训练、忽视毕业论文写作环节有直接关系。另一方面,要让教师明确指导学生毕业论文是自己的重要职责,另一方面从富有创造性的学生身上,教师也能学到一些知识和技能,教学相长。

写作能力的高低对文秘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本科毕业论文的撰写可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在目前高校毕业论文整体水平下降的趋势下,结合各校专业实际,寻求解决的措施和有效的方法,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篇(2)

致谢:

时光匆匆如流水,转眼便是大学毕业时节,秋云,聚散真容易。离校日期已日趋临近,毕业论文的的完成也随之进入了尾声。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一直都离不开老师、同学、朋友给我热情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

说心里话,作为一个本科生,在最初试图以《周易》为题材进行研究时,还是颇有顾虑的,最大的难题在于自己对《周易》缺乏足够的了解,面对神秘瑰丽的古代典籍茫茫然不知从何处下手,几经酝酿思索,最后在文学院不少老师的鼓励和帮助下,最终确定对《周易》的人生哲学进行尝试性的分析研究,由此才展开此论文的撰写工作。

本学位论文是在我的指导老师陈松青老师的亲切关怀与细心指导下完成的。从课题的选择到论文的最终完成,陈老师始终都给予了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并且在耐心指导论文之余,陈老师仍不忘拓展我们的文化视野,让我们感受到了文学的美妙与乐趣。特别是陈老师借给我的《周易美学》一书,让我对《周易》中神奇瑰丽的殿堂多了一份盼望与神往,虽然与论文不甚相关,却为我将来步入学术研究的殿堂打开了不可多得的方便法门。值得一提的是,陈老师宅心仁厚,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对学生认真负责,在他的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学者的严谨和务实,这些都让我们获益菲浅,并且将终生受用无穷。毕竟“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希望借此机会向陈老师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此外,本文最终得以顺利完成,也是与文学院其他老师的帮助分不开的,虽然他们没有直接参与我的论文指导,但在开题时也给我提供了不少的意见,提出了一系列可行性的建议,他们是李生龙老师,吴建国老师,王建老师等,在此向他们表示深深的感谢!

最后要感谢的是我的父母,他们不仅培养了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浓厚的兴趣,让我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使心灵有了虔敬的归依,而且也为我能够顺利的完成毕业论文提供了巨大的支持与帮助。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更加努力的学习和工作,不辜负父母对我的殷殷期望!我一定会好好孝敬和报答他们!

本科生毕业论文致谢范文二

本论文是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老师为论文研究思路的设计和文献资料的选择提供了有益的指导,使得论文在成文阶段少走了很多弯路。同时,程老师严谨细致的治学态度也令我受益匪浅。在论文完成之际,谨向××老师致以衷心的感谢!

本科生毕业论文致谢范文三

经过半年的忙碌和工作,本次毕业设计已经接近尾声,作为一个本科生的毕业设计,由于经验的匮乏,难免有许多考虑不周全的地方,如果没有导师的督促指导,以及一起工作的同学们的支持,想要完成这个设计是难以想象的。

在这里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xx老师。xx老师平日里工作繁多,但在我做毕业设计的每个阶段,从外出实习到查阅资料,设计草案的确定和修改,中期检查,后期详细设计,装配草图等整个过程中都给予了我悉心的指导。我的设计较为复杂烦琐,但是俞老师仍然细心地纠正图纸中的错误。除了敬佩俞老师的专业水平外,他的治学严谨和科学研究的精神也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并将积极影响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

其次要感谢和我一起作毕业设计的xx同学,她在本次设计中勤奋工作,克服了许多困难来完成此次毕业设计,并承担了大部分的工作量。如果没有她的努力工作,此次设计的完成将变得非常困难。

然后还要感谢大学四年来所有的老师,为我们打下机械专业知识的基础;同时还要感谢所有的同学们,正是因为有了你们的支持和鼓励。此次毕业设计才会顺利完成。

最后感谢工学院和我的母校—北京林业大学四年来对我的大力栽培。

本科生毕业论文致谢范文四

历时半年之久的论文写作,终于结束了。从最初的选题、写开题报告,到后来的初稿、定稿,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这期间,有很多人给我帮助,给我建议。

篇(3)

特约主持

铁 铮

(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北京高校新闻与文化传播研究会理事长)

@周 飞(安徽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

近日,“985工程”的29所高校共同签署了《中国研究生科研诚信公约》,以期呼唤“研究生自觉坚守学术诚信、完善学术人格、维护学术尊严、摒弃学术不端”。然而笔者认为,也许这只是一厢情愿罢了,恪守学生道德之事当自内省始,而绝非一纸公约可以为之也。一段时间以来,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甚嚣尘上,屡屡见诸报端。究其原因:功利主义首当其冲,对科学与学术理解偏离应有之义,科研评价体制落后等。读研究生本应是从此选择了学术道路、为追求科学真理而奋斗,甘愿与清贫、寂寞为伍。可事实上,研究生学历已经成为一些人就业的敲门砖,为稻粱谋的探路石。在功利主义盛行的当下,研究生应当把内省放在第一位,始终思考如何去追求学术?沉下心来读书思考,始终把探究创造作为第一要务,在冷静地审视社会的同时,既勇于批判,又敢于引领。唯其如此,才有可能逐步引导社会对科学和学术予以足够的尊重,才有可能建立科学完善的评价机制,才有可能推动更大的创新,获得更多有价值的成果。

@张小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

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强。诚信无论是对于一个人而言,还是对一个国家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故晋文守其诺,退避三舍报楚恩;商鞅欲变法,先立木取信于秦民。近闻29所高校研究生签订了《中国研究生科研诚信公约》,心中悲喜交替。研究生之所以不同于本科生,正是因其秉持严谨的科学精神,接受严格的科研训练,养成系统而扎实的研究能力。这其中,最重要的是科学精神,也就是同志所说的“来不得半点虚伪”。研究生要把科研诚信变成求学时和今后的人生信条,要“像阳光和空气一样”融入自己的生命。唯如此,才能确保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但近年来,研究生的科研失信日益滋长,甚至成为普遍现象,若长此以往,研究生质量将上演“千里长堤,溃于蚁穴”的悲剧,研究生声誉将名声扫地。29所高校研究生签订科研诚信公约,旨在力矫时弊,以身作则,值得点赞。但愿这一公约成为研究生乃至所有科研工作者“科研诚信伟大复兴”的冲锋号 ,而不是喧嚣世俗中浮光掠影的“昙花一现 ”。

@姚治兰(首都体育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

诚信,本是一个社会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底线。大学签订研究生科研诚信公约,一方面说明科研诚信之于研究生学习生涯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当今学术诚信的缺失。公约的签订无疑对研究生坚持学术诚信、恪守学术道德、维护学术尊严、摒弃学术不端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如何让一份公约不变成一纸空谈,恐怕是问题的关键。马克思曾说:“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因此,公约的执行和落实才是目的。公约的落实:于学校而言,包括研究生科研水平的评判标准、与研究生科研成果挂钩的相关政策、原创科研成果的激励和学术剽窃的责罚等。例如,牛津大学就出台了非常具体的规定:连续10个词引用他人作品不注明出处的,应被视为剽窃的证据。于研究生而言,则需要自觉把个人的科研诚信作为大学诚信、社会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上下功夫。唯有下得苦功夫、修得公德心、明辨是与非、知与行合一,方能求得真学问,做得真科研。

@高金萍(北京语言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

研究生是我国高等教育重点培养的高级人才,他们能否以科学的方法研究真问题,以诚信的态度推动学术研究发展,决定着未来中国“创新驱动战略”的成败,决定着未来中国能否占领世界科学技术前沿。因此,他们的科研道德和学风显得更为重要。由南开大学研究生科研道德与学风建设自律促进委员会发起,29所高校联合签订的《中国研究生科研诚信公约》,充分体现了研究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知行合一”的理念。诚信不是虚无缥缈的道德标尺,也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具体落实在每个人身上的具体行动。签订科研诚信公约,仅是研究生自觉自愿在科研诚信道路上迈出的第一步。能否真正落到实处?能否真正做到诚信?不仅需要他们的自我约束,更需要学校管理制度的刚性约束:“把老虎关进制度的笼子里”。高校管理部门需要尽快通过技术的控制、惩戒的制度,把剽窃、抄袭等不诚信行为关进笼子里,为研究生开展学术研究提供制度保障、平台支撑,使研究生更快、更好地成长。

科研诚信

约定,“孰”成?

特约主持

铁 铮

(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北京高校新闻与文化传播研究会理事长)

@铁 铮(北京林业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

29所高校研究生共同签署了《中国研究生科研诚信公约》,这是件好事,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和社会责任感。我既为研究生的这一举动叫好,同时也认为坚守学术诚信、完善学术人格、维护学术尊严、摒弃学术不端,仅仅靠这些研究生的力量显然是不够的。这是全社会的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参与,而不能让这些研究生孤军作战。首先,研究生的导师应该做践行科研诚信的榜样和典范,检点自己的言行,端正学术态度,恪守学术道德,对学生言传身教,引导、帮助、监督研究生在这条路上走下去;其次,校方也应该履行相应的责任,建立健全有关的奖励和惩处机制,在高等学府中真正营造科研诚信的浓郁氛围;再次,高校是社会的一个子系统。社会风气如何,对高校、对学生都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社会不讲诚信,怎么好苛求这些学生们呢。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全社会都要把诚信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形成人人讲诚信的社会风气。

@蓝晓霞(北京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

诚信乃科学研究之本,研究生作为年轻的科研工作者,我国高层次科研人才的后备军,其科研诚信水平不仅关系个体的学术生命与未来,更关系我国整体科技创新水平提升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未来。笔者认为,加强研究生科研诚信应抓好教育和管理:首先,应加强宣传教育,促进道德自律。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应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使学生具备科研诚信的知识,特别要知道为什么要坚持科研诚信、什么是科研诚信、如何做到科研诚信等基本问题,明确科研诚信的标准和规范,增强底线意识、意识,强化厚学养德、正心诚意的自律意识,自觉提高学术道德修养,使学生不想不诚信。其次,应加强建章立制,强化管理约束。应建立学术道德相关规范,对学术不端零容忍,加大对违反科研诚信等学术不端行为的惩戒力度。须明确认定标准等具体问题,完善调查处理机制,增加违法成本,使学生不敢不诚信。另外,还应关口前移,做好论文开题查新、独创性声明、相似性检测等环节工作,使学生不得不诚信。

@邸燕茹(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

国内首份《中国研究生科研诚信公约》不仅得到全国“985工程”高校的积极响应,也得到教育部门和社会的关注。人文教育和科技创新是高校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的使命,而诚信是人文教育的根本。众所周知,缺乏诚信、品行不佳的人,学历越高,对社会危害越大,因此诚信对于高学历人才尤为重要;其次,大学文化对社会文化具有引领作用,《中国研究生科研诚信公约》旨在充分发挥“985工程”高校在科研诚信建设中的示范引领作用,进而加强中国高校研究生科研诚信建设,最终带动全社会良好学术环境的建设。然而《中国研究生科研诚信公约》只是走出科研诚信建设的第一步,我们更要关注科研诚信建设的长期性和系统性,形成长效机制。要切实加强研究生的学术道德教育,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和学术能力。加强质量管理,建立监督奖惩机制,充分发挥导师的指导作用。培育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营造风清气正、求实创新的学术生态环境。

@鲁 雷(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

诚信是立国之本、做人之基,然而,诚信既不会与生俱来,也不可能一成不变。在研究生教育过程中突出强调学术诚信养成,既是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的必然要求,更是治理当下学术领域浮躁现象、杜绝学术腐败问题的时代命题。通过政策引导、完善机制、奖掖先进、约束不端,使研究生明确自身的职责使命、规范学术行为,营造“耐得住寂寞、坐得住板凳”的研究氛围,无疑将为更多高水平、原创性成果的问世奠定坚实基础。但是,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高校学术诚信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在研究生培养领域予以重视非常必要,但还远远不够,高校乃至社会对科研成果的评价模式如何改革,如何科学、公正地鉴别学术质量与水平,个人信用(包括学术诚信)信息系统如何全面、合理构建,单位或个人非诚信行为如何惩戒等问题,亟需配套完善。

毕业季忆

特约主持

铁 铮

(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北京高校新闻与文化传播研究会理事长)

@苏寄宛(首都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

毕业,应该是一个让我们微笑去追忆的词语。今年有毕业生喊出“当青春散场,暧昧离席,让我们为了青春再叛逆一次,一次,就好!”的毕业口号,以集体走红毯的方式来纪念毕业。“毕业戒”是近年来形成的一种毕业纪念形式,一枚刻有学校、院系、班级和个人代号的毕业戒指将成为毕业生们永久的纪念。“毕业旅行”“散伙饭”“毕业照”“跳蚤市场”等传统保留项目,是证明毕业生在大学中生活、学习过的最有力证据,不舍情结蕴含其中。纪念需要形式的载体,而究其内涵不仅是“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的眷恋与不舍,而且更是“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情怀,报效国家的远大志向的启程。

@韩宝志(天津大学档案馆馆长):

各高校在毕业时,都会设计各种仪式、活动,来唤起学生对大学生活的回忆:大学生活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毕业记忆”与其说是毕业之际的精心设计,不如说是大学办学理念在大学生毕业之际的集中体现,如果大学生在就读期间没有体会到学校、师长的关爱,任何设计都是无用的;“毕业记忆”要用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形式去承载内容,最重要的是“爱”:到学校曾经走过的角落留个影,留下自己的青春记忆;与自己的老师合个影,听老师的谆谆教诲;设计一场感人的毕业典礼,秉承学校的传统走向社会,留给学生精心制作有学校特色的纪念物,使其能感受学校的关爱。

@铁 铮(北京林业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

毕业记忆,关键是给毕业生们留下了怎样的记忆。花里胡哨的活动和仪式,可能会引起一时轰动,但缺少实质内容和纪念意义,无法成为他们永久的记忆及前行的动力。因此,在策划中要追求新颖、力求丰富,但更要注重内容、注重实际、注重鼓舞和激励作用,而不能仅仅成为一场“秀”。学校也好,教师也罢,要想方设法多为毕业生办实事、办好事。例如,赋予毕业生永久使用学校邮箱的权利、向毕业生发放永久性学校图书馆借阅卡、让毕业生永久性地优先享有学校多种优质资源的便利等。建立毕业生网上联络平台,永久性地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帮助他们解决在社会上遇到的各种问题。

@何 进(北京科技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

毕业生是大学精神的传承者、践行者、发扬者、传播者,做好毕业教育工作:一是以毕业生为主体,提升其参与性和积极性,如设计毕业季活动和纪念品时,广泛征求毕业生意见建议或由其主导开展;二是加强师生互动,搭建多元交流平台,如师门之间使用更贴近学生的交流方式,使用微信等学生常用的新媒体平台温情互动;三是体现学校特色和文化,挖掘毕业生的共同回忆,精心设计毕业盛典。毕业典礼及学位授予仪式是大学教育成果的重要体现形式,学校在毕业典礼的设计理念中充满了“北科记忆,北科精神”,带领毕业生们一起重温在北科的学习生活,力求为毕业生留下难忘的毕业回忆。

@毛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党委宣传部副部长):

毕业季,各高校都在绞尽脑汁给毕业生留下有形无形的“毕业记忆”。大学是人一生中最美的时光,母校是人一生中最牵挂的地方,需要一些“有形记忆”让记忆永存心间。“有形记忆”:不可过于标新立异,从而失去了承载校园记忆的功能;要体现学校特色,造就独一无二的“它”;要符合学生的审美趣味;要便于携带和收藏。相对于“有形记忆”,高校多给学生留一些“无形记忆”更有意义:如毕业前的精彩一课、毕业典礼上师长的谆谆教导等。大学归根结底是培养人才的地方,给予学生最多最深的“记忆”应该是知识增长和精神成长,这是伴随其一生的“记忆”。

@张小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

凤凰花开,青春飞扬,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大学生毕业季,我不知道如何给学子更好的建议,让他们的毕业记忆更富有意义。但是,有两点建议,也许值得注意。一是毕业纪念不要“俗”。毕业时总有学生想在女生宿舍下,点亮一个大大的心型蜡烛,然后约上人一起喊某人的名字,以此表达爱慕之情。这种方式,已经“OUT”了,俗了。二是毕业纪念不能“暴”。不要以摔瓶子、砸东西、撕掉书本等带有暴力抑或破坏性的方式来宣泄自己的情绪。书本如果不需要,可以送给师弟师妹,也可以捐赠他人。一些不想或不能带走的东西,也可以通过更文明的方式,让其发挥更好的作用。

毕业季忆

特约主持

铁 铮

(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北京高校新闻与文化传播研究会理事长)

@刘 凌(华南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

大学生活是一个人生命历程中最为光华的阶段,能作为这段灿烂岁月结点的莫过于毕业仪式了。传统毕业仪式的重头戏是毕业典礼:校长在离别之际的谆谆教诲,教师给予学生的肺腑之言,美好的大学时代伴随着帽檐上流苏的轻轻一拨,嗖得一声就从指间流过了。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各种草根性、个性化的毕业记忆也应运而生。笔者认为,大学毕业既是神圣的仪式,也是校园文化的展示。华南师范大学非常关注大学毕业环节:薪火相传的毕业典礼;“四留下”的文明离校;离校工作一站式服务平台;“华师小木”校园移动APP;“指尖上的华南师大”。这些都延续了学生对母校的感情,开启了新的生活。

@席宇梅(北京服装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

毕业礼物应尽可能的在形式、材质、功能等方面做文章,让其成为学生乐意珍藏一生的物件。形式上求特,突出学校特色,如农业大学送植物种子、北京服装学院送毕业生自己设计的T恤、科技大学送带有编号的金属戒指等都是独具匠心之作。材质上求牢,为了便于长久保存,最好是由不易破损、变形、变质的材质制作完成。功能上求存,要求礼物最好是非消耗品,能兼顾观赏性和实用性。总之,毕业礼物最好能兼有小巧、便携、具有母校特色、寓意深远等特质,在毕业离校之际,为莘莘学子梦送上创意小礼,学校换来的必将是桃李芬芳、星火遍地,因为母校温暖的记忆已经植根于学子心底!

@崔亚军(甘肃省天水师范学院统战部部长):

对毕业生而言,六月是一个汇集了离别、转身、不舍、歌声、眼泪等词汇的月份。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如何正确引导毕业生文明离校、安全离校、有序离校,形成文明离校的好风气,在规范毕业生文明离校的同时给毕业生留下诸多的美好回忆,是一个非常细致且很有意义的工作。多年来,学院始终把毕业生离校当作重要工作来抓,在继承以往工作的基础上,学校开展欢送毕业生系列活动,如毕业生感言及照片征集活动、毕业生爱心捐赠活动、网上“临别寄语”征集活动、制作“青春之约”毕业纪念DV等。当活动丰富多彩、贴近学生,就能受到毕业生的欢迎,对在校生也是很好的教育。

@张 奕(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

毕业季该给孩子们留下些什么?我谈三点看法。一是精心策划一场毕业典礼。校长授予学位、教授拨穗;校长讲话、教授语录、学生感言;留下影像、记录回忆等。太多太多的元素包含在毕业典礼中,核心依然是大学精神!二是“记录青春”―赠送给毕业生的礼物。留下每一位毕业生的灿烂笑容,记录学生们的青春记忆。三是搭建毕业生微信、飞信、短信等“微媒体”平台。留下学生们的所思所想,赢得学生的关注与关心,建立良好的校友资源库,实现“毕业不离校,关注依旧在”的新境界。如何将校友资源与在校生的培养有机融合是值得大学人关注和探究的新课题。

@刘晓哲(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

篇(4)

2005年9月14日,四处寻找姐姐的杨德超接受笔者的采访。作者深切的悔与痛、焦灼与反省,刺痛着人们的良心。

徒步回家,受伤的姐姐穿越千山万水

杨德超和大他四年的姐姐杨艳梅出生在湖北省广水市骆店乡孙庙村。小时候,和所有的农村孩子一样,杨德超姐弟俩一起在田间疯闹,一起在星月闪烁的夜晚悄悄下河,姐姐游泳,弟弟放哨。

贫困像恶魔一样伴随着他们的成长,使快乐总是那么短暂。随着女儿、儿子相继入学,多病的父亲再也无力供杨德超姐弟俩读书。

1989年那个黑色的9月,开学的那天,父亲先是阴沉着脸不说话,直至吃完早饭后才低沉着嗓音说:“你们不要去上学了,没有筹到学费。”

这一年,11岁的杨德超刚上小学三年级。想到再也不能走进村子里最漂亮的房子,他立刻傻了,委屈的泪水不争气地滴在地上。

被贫困和疾病压得直不起腰的父亲很不耐烦地摆摆手,大声吼了一句:“不许哭!”吼声震得土坯房梁上的灰尘地落下。

杨德超惊惧地张大了嘴巴,硬生生地将呜咽吞回肚子里。

15岁的杨艳梅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弟弟的泪水仿佛漫过了她的心头,让她感到窒息。

年幼的杨德超求助般看着姐姐。从小到大,他和姐姐最亲密,他做了错事,总是姐姐替他顶着。在他的眼里,姐姐能解决所有的难题。

弟弟的眼神让姐姐的心不由自主地狂跳起来,杨艳梅怯生生地走到父亲面前哀求:“爸爸,让弟弟上学吧!”见父亲不吭声,她费力地吸了一口气,忍着即将涌出的泪水,艰难地说,“我……我不上了,我能干活挣钱。”见父亲不置可否,她赶紧转身帮弟弟整理书包,将弟弟打发出门。她生怕父亲突然变卦。

紧张地愣在一旁的杨德超竟没有发现自己的书包溅满了姐姐的泪水。

弟弟上学后,15岁的杨艳梅开始四处打工。在家乡的酒瓶厂,她是干活最卖命的人,药水将她的指甲浸泡得全部脱落,钻心的疼痛让她握不住筷子,可她不敢停下来,因为害怕挣不够弟弟的学费。

转眼六年过去了,杨德超考上了广水市重点高中――二中,但是家里并没有太多的喜悦,那笔不菲的学费和生活费让父母亲不停地叹息。杨德超默默地听着父母抱怨。此时,他不再是当年那个流泪的小男孩,每年交学费时父母的长吁短叹早已将他曾经柔软的心煎熬得没有了一点弹性,贫困让他越来越内向、越来越寡言少语。在他的心里,朝朝暮暮只想着一件事:考上大学,永远离开苦难的家乡。

愁云惨雾中,只有姐姐杨艳梅为弟弟考上高中而兴奋不已。在那个灯光昏暗的晚上,从没出过远门的她决定去南方打工。

1995年夏天,杨艳梅去了广东汕头。由于没有学历、没有技术,她在街头流浪了半个多月才找到工作。三个月后,杨德超收到姐姐寄来的300元、一件毛衣和一封信。在那封语句不通的信里,充满了姐姐对弟弟的思念和牵挂:“……你在城里上高中,不能太寒酸了,姐姐给你织了件毛衣,织得不太好看,但天冷的时候穿上,定会和城里的学生一样精神……”那是杨德超有生以来穿的第一件毛衣。那年冬天,杨德超觉得特别温暖。

由于打工生活不稳定,接下来的日子里,杨艳梅的足迹遍及东莞、深圳等地。1997年3月,23岁的杨艳梅到东莞一家塑料厂打工,她暗暗庆幸弟弟还有几个月就高考了,希望能为弟弟攒足上大学的费用。她万万没有想到一场灾难正悄悄地向她袭来。

厂里有一个30多岁的保安看中了年轻漂亮的杨艳梅,一心要和她交朋友,但遭到了杨艳梅的拒绝。那个保安恼羞成怒,一有机会就恐吓和骚扰杨艳梅。杨艳梅怕丢了好不容易才找到的工作,一直不敢吭声。她的软弱和退让,助长了那个保安的嚣张。

一个月黑风高的深夜,那个保安将下夜班的杨艳梅拦在路上,企图对她施暴。杨艳梅吓坏了,亮起嗓门大声呼救,可寂静的夜里只有她凄厉的喊声在夜幕中回荡。看着保安一步步逼近,极度恐惧中,杨艳梅下意识猛踢一脚。那保安顿时捂着小腹蹲了下去。杨艳梅挣脱了纠缠,发疯似的一路狂奔。她的身后传来气急败坏的恐吓声:“你别想逃出我的手心!”杨艳梅奔跑了一夜,不敢回工厂,害怕那张恶魔一般的脸在厂里等着她。

天色渐渐亮起来,杨艳梅的意识中只剩下两个字――回家!此时此刻,在她的心里,家是最温暖、最安全的地方。于是,这个柔弱的、身无分文的姑娘,在没有地图、没有路标的情况下,徒步从广东东莞一直走到河南信阳。因为刚刚受过伤害,她见到生人就像是惊弓之鸟,只选择人烟稀少的小路走。这样一来,坐火车只需要16小时的路程,她却走了40多天。后来,她昏倒在河南信阳农村的一个打谷场上。

杨德超至今依然记得姐姐那双嵌满泥土、指甲破碎的手:阳历4月的田间可以食用的东西都没有长出来,为了驱赶致命的饥饿,姐姐用手指挖硬土,想找到那些埋在地里的能够吃的东西。

冷漠杀人,溺水的亲情逼疯了善良的心

接到河南警方的电话,父亲借了200元赶到信阳领杨艳梅回家。一路上,父亲的愤怒始终没有平息,他嘴里骂个不停。他想不明白,为何人家的女儿那么能干,让家里盖起了楼房,而自己的女儿如此狼狈,甚至惊动了警方,让他在四邻面前丢尽了脸。

当天晚上,经过广水二中时,怒火未消的父亲将正在上晚自习的杨德超叫出教室。在学校门口的草坪上,19岁的杨德超见到了神志依然不太清醒、蓬头垢面的姐姐。

杨艳梅躲在父亲的身后,在父亲的呵斥下是那样的慌乱无措,她茫然无助的眼睛牢牢地锁在弟弟身上。

杨德超的心里一片空白,他想阻止父亲的斥责,将姐姐从辱骂中解救出来,可是嗫嚅了半天竟说不出一句话。在这个因贫困而失去温情的家,他将自己包裹在冷漠中已经太久,早已习惯了不动声色地面对一切。他沉默着,心却在发抖。姐姐是他心中的一缕阳光,他无法想象是怎样的苦难将那个像火一样温暖着他的姐姐变成这个样子!那一刻,他感到一切都是那么的不真实,包括父亲吼叫的声音。他就这样面无表情、呆呆地听着父亲叙述事情的经过。

父亲冷冷地对儿子说:“你姐姐这样了,你以后上学的费用也没办法解决了……”

看着父亲带着姐姐消失在夜色里,杨德超一屁股跌坐在草坪上。整个晚上,他一直冷冷地听,竟没有说一句话。他似乎感受到姐姐临走时忧郁一瞥中的伤心和失望,他后悔自己在姐姐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没有挺身而出,没有像年幼时姐姐护着他那样护着可怜的、乱了心智的姐姐。他抱着头不停地喃喃自语:“怎么会这样?我怎么连一句温情和安慰的话都没说?哪怕牵一下姐姐的手也好呀!”

不知在草地上坐了多久,下晚自习的铃声将他从痛苦中惊醒。想到还有短短的三个月就要高考了,杨德超充满了期待:等有一天自己有能力了,一定补偿姐姐。可是他没想到,用性命维护尊严的姐姐千辛万苦回到家,家乡的路已经窄得连一个柔弱的女子都走不过去了。

家里没有人关心经历了40多天苦难的杨艳梅,相反,杨艳梅放着工作不做跑回家成了父亲心中解不开的死结。父亲脸上的阴云再也没有散开,不停地用无休止的咆哮发泄对女儿的不满。杨艳梅只顾逃命,竟没有把行李带回家,也没有将工资结回来,这让母亲心疼不已。母亲想起来就唠叨:“唉,连铺盖卷都不要了,那该是多少钱啊!工资也不结,不然正好买点化肥、种子和农药。你啥时去打工,别忘了到厂里要回行李!你弟弟的生活费还没着落呢!”

杨艳梅像闯了大祸的孩子,拼命地干地里和家里的活,小心翼翼地照顾家人。杨德超觉得姐姐变了,身上年轻姑娘的热情和活力消失了,即使见到最疼爱的弟弟也很少说话,只是眼里闪过一丝柔情。他感到前所未有的沮丧,如果姐姐的心也渐渐冰冷,回这个家还有什么意思?杨德超并没有发现,在父亲愤怒的咆哮和母亲无奈的责怪中,姐姐眼底的狂躁越来越厉害。

1997年5月的一天,杨德超周末回到家,刚进院门,就听到父亲恐怖的叫喊:“村里连14岁的小丫头都出去打工,你这么大的人还窝在家里让爹娘养着,你的良心让狗吃了?”杨艳梅蜷缩在墙角,嘴里喃喃道:“我不去,我再也不去打工了,再也不去了!”

杨德超厌烦地甩甩头,正处于高考最后冲刺阶段的他对家里的哭天喊地痛恨到了极点,他感到胸中有股气流在不断地奔涌。他想大喊,想让父亲对姐姐公道点,然而,几乎脱口而出的话到了嗓子眼却变成了几声干咳。

父亲怒火中烧,不依不饶地一把拉起女儿,不由分说地向门外拖去:“你不去?今天,老子就是赶也要把你赶出家门。”

杨艳梅惊恐不已,想挣脱父亲。在她的心里,外面的世界令人畏惧,家是躲避外人欺负的最后一道屏障。然而,父亲那双大手如钳子般牢牢地逮住她。她绝望地看了弟弟一眼,求救般伸出一只手,希望弟弟能拉住她。

杨德超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他想上前抓住姐姐的手,可双腿像灌铅般沉重。

眼看着就要被拖出院门,极度悲哀的杨艳梅突然发出一声凄凉的哭叫。紧接着,一连串夹杂着哭泣的笑声飘荡在小小的院落里,令人毛骨悚然、心惊肉跳。

杨艳梅疯了!

亲眼目睹姐姐的凄惨,杨德超陷入了无可言说的悲哀之中:20岁男人的血性到哪儿去了?竟眼睁睁地看着姐姐陷入绝境而不去拉她一把!姐姐的心该是怎样的痛?如果当时自己能冲上去,将濒临崩溃的姐姐抱住,或许还能留住姐姐的心智。

1997年9月,杨德超考上南京林业大学,成为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终于能够离开家了,但杨德超没有多少喜悦,时而疯狂时而清醒的姐姐成了他心底的痛。

幡然醒悟,定要找回最值得珍惜的姐姐

杨艳梅患上了间歇性精神病,清醒的时候更加卖命地劳作,为的是弥补自己对家人的“歉疚”。可是无论她怎样做,在家人的眼里,她都是急于甩掉的“包袱”。

2000年春天,父亲病倒了,没有力气再大吼大叫,一连几天,家里安静了许多。看着贫血的父亲躺在床上没有钱医治,杨艳梅默默地走出家门。她回来时,那漂亮的长辫子已被剪掉。没等母亲追问,杨艳梅已羞涩地拿出给父亲买的营养品和剩下的十几元交给母亲。原来,她将自己的辫子卖了。

然而,杨艳梅感动了一村的人却没有感动自己的父母,父母仍然迫不及待地把她嫁出去。从此,杨艳梅陷入了丈夫的暴力,经常带着一身的伤逃回娘家,但是父母一次又一次将她赶回去。

2001年底,大学毕业分配到武汉国有林场工作站的杨德超休假回家。他到家的第二天,杨艳梅带着青一块、紫一块的伤痕逃回来了,她想在娘家躲几天。见到弟弟,杨艳梅羞涩而谦恭地笑了,却没有了年少时与弟弟的亲热。杨德超一阵心痛,他以为姐姐已经被苦难浸泡得没有了感觉,以为她已经麻木,真的变成了傻子。

父亲的眉头早已蹙成一团:“马上要过年了,你怎么又回来了?赶快回去!”杨艳梅刚刚在婆家经历了一场狂风暴雨般的殴打,所以惊魂未定。见父亲要赶她回去,她心有余悸地说:“我回去会被打死的!”父亲不禁勃然大怒:“你就不能省点事?你是人家的人了,就是死也该死在你的婆家!”

杨德超见状,急忙走上前,拿出100元递给姐姐。他正准备考研,拿不出更多的钱了。

杨艳梅怔怔地看着弟弟,眼里的光渐渐暗淡。她默默地转身进了里屋,将父亲的责骂、弟弟的不解抛在了身后。

杨德超不知道,姐姐需要的是亲情而不是金钱,否则,她不会总是想着回家。然而,亲人的冷漠谋害了她最后的热望。

2002年,距离春节仅七天,被赶回婆家的杨艳梅带着弟弟给的100元出走了,从此杳无音信,生死两茫茫。杨德超惊惧地发现,家里凡是有姐姐的照片,都被姐姐剪了。杨艳梅走得决绝,不愿在家里留下半点她的痕迹。

杨艳梅出走后,除了母亲,谁也没有去寻找过她,她的失踪就像丢失了一只小猫或小狗。

杨德超继续学业,2003年考取了厦门大学环境科学研究中心的硕士研究生。生活平静得不起一丝波澜,只是在夜深人静时,他才会想起自己还有一个疼他、爱他的姐姐,会有心痛的感觉。

2005年8月18日晚上做研究时,杨德超在电脑上看到一幅卫星航拍的实景地图,他下意识地顺着姐姐当年步行回家的路线看过去,从广东东莞到河南信阳的每一条河流和山脉都清晰地呈现在他的眼前。他的心瞬间被击穿了!

在40多天里,姐姐从靠近海边的东莞启程,徒步穿越了广东的全境、湖南或江西的全境――两个山多得不计其数的省份,还穿越了湖北的全境――到处有湖泊的地方,一直到河南。杨德超无法想象,又累又饿、又惊又怕的姐姐是靠什么支撑着走回家的。支撑她回家的应该是她日思夜想的亲人。然而,当她终于回到家的怀抱时,亲人给她的却是人世间最残忍的伤害!

杨德超终于忍不住了,捂住疼得裂开的心蹲了下去。

想到姐姐从15岁开始就四处打工供自己读书,想到自己眼睁睁地看着姐姐在痛苦里挣扎而无动于衷,想到为自己付出了一切的姐姐可能已经死去或者正在遭受苦难,想到自己为了个人的前途从没用心关注姐姐甚至从没认真地寻找过她……杨德超不禁泪流满面:“我的良心难道死了吗?三年多来,我甚至在同学面前假装从来没有这样一个姐姐!大学毕业工作了还不甘心,还要考研究生、考博士。考那么多有什么用?能换回我如此值得珍惜的姐姐吗?”

那天晚上,在良心的拷问下,杨德超再也无法入睡,整整一夜,他一边流泪一边写下对姐姐的忏悔,而且把自己的忏悔贴在了网上。

2005年9月14日,杨德超接受笔者的采访。他说:“写完规定的论文,我就要研究生毕业了。我曾经计划在自己成功后将姐姐接出来,可是现在我发现这个梦想是多么的虚伪和脆弱,要等到我以为的成功,那是多么遥远的事!我要边工作边找她,如果有一天自己住着洋房,而她像乞丐一样来找我,我的人性真的是无可救药了!”

2005年10月11日,笔者再次拨通杨德超的电话。奔走各地寻找姐姐的他声音十分疲惫:“我刚回到厦门,准备参加毕业论文答辩。我的找寻一无所获,可我不愿放过任何线索。我曾在姐姐的床头看见过一本1996年的《家庭》,它是姐姐最爱读的杂志,温暖了姐姐的漂泊岁月。如果姐姐还渴望着家的温情,她一定还在读《家庭》。我希望姐姐能看到我的忏悔。我请求《家庭》千百万善良的读者朋友们帮帮我!”

回家吧,姐姐!

《家庭》紧急寻人启事

上一篇: 浇筑技术论文 下一篇: 教师大学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