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6 15:27:41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光电检测技术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6)02-0069-02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光电检测技术作为一门研究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新兴技术,因其测量精度高、速度快、非接触、频宽与信息容量极大、传递信息效率高、自动化程度高等突出特点,成为现代检测技术最重要的手段和方法之一。在工业、农业、军事、航空航天以及日常生活中应用得非常广泛,是现代信息类工科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
自2004年起,光电检测技术课程成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和测控技术与仪器两个专业共同的一门重要专业课。该课程将光学检测技术与现代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紧密结合起来,深入讲解各种光电转换技术及器件的原理、特性和基本用法,结合具体应用,详细介绍各种激光干涉、衍射,光纤传感等光电检测方法、技术及系统,最终让学生深入理解光电技术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对各种光电器件和光电检测技术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且掌握多种光电检测方法,以便在实践中熟练应用,为学生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理解和掌握这门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素质和培养分析能力、创新能力都有重要意义。
同时由于光电检测技术以光电子学为基础,以光电子器件为主体,研究和发展光电信息的形成、传输、接收、变换、处理和应用,这正是学院仪器科学与技术和光学工程两个一级学科共同的研究方向。学院众多教师在该方向的长期科学研究过程中,不断加深对光电检测技术的基本理论、实施方法、系统和关键技术的理解和应用,在光、机、电、计算机相结合的激光干涉测量、激光衍射测量、激光跟踪测量、光纤传感检测、光电多自由度监测等各种物理参数测量仪器和系统方面展开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并积累了丰富的科研经验。
2013年开始,以精品课程为目标,我们深入开展了光电检测技术课程建设,涉及课程教学内容的更新、实验环节的改进和考核方式的改革等。
一 教学内容
如图所示,一个典型的光电检测系统包括光学处理部分、电子学处理部分,两者通过光电转换部分有机连接成一个整体。与之相对应,光电检测技术课程内容多、发展快、涉及知识面广。为此,我们首先对授课内容进行比较分析和归纳总结,提炼出最基础的关键原理,同时吸取众家之长,结合专业特点,补充有代表性的最新应用。
首先对应用光学、物理光学、信息光学等课程已经讲授的内容大幅度减少授课学时,例如光电检测中常见光源、光学系统和设备相关内容的学时压缩一半;但鉴于辐射度和光度学是专业选修课,一部分学生没有选修,一部分学生选修后掌握不够多,将该部分知识的讲解课时适当增加,补充了一些与学生日常生活关联度高的内容,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强化光电转换器件部分,如前所述,该部分所介绍的各种光电转换器件是光电检测技术的关键环节,深入介绍了各种光电子发射探测器、光电导探测器、光伏探测器、光电成像器件的原理、特性和基础应用,还专门介绍了应用日益广泛的红外热成像探测器;同时考虑到调制解调技术在光电检测系统中的广泛使用,专门对此技术做了重点讲解。调整后整体内容更丰富,兼顾了基础原理和实际应用,学生反馈良好。
――――――――――――――――――――――――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课程建设项目资助
我们还将课程内容与后续的专业综合实践环节相配合。因为学院两个专业都开设有专业综合实践环节,该环节主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掌握某些光机电系统的设计能力,将所学与实际应用有机结合起来,最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光电检测技术正是与专业综合实践相对应的一门重要的综合性课程,我们在授课过程中有意识地将后期综合实践可能涉及的内容经提炼后引入到课程教学中,前期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意识和能力,为后续的综合实践环节打好基础。
二 实验环节
课程设有8个学时的实验。通过较充分的实验,使学生在掌握光电检测技术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培养设计和实施工程实验的能力,并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但我们发现,学生在综合运用理论和技术手段设计系统的能力有所欠缺,主动性不足。为此,我们特别增加了学生自主设计实验,例如让学生自主设计一个光强自动控制装置,能够探测环境的光强,当环境光暗到一定程度后(根据环境情况,制定特定的照度值),能点亮LED。并且环境光越暗,LED越亮。通过此实验,促使学生了解各种光强探测原理及传感器,选择合适的光强探测传感器并设计其驱动电路,掌握输出光强控制方法并设计相关电路,掌握实验调试方法和实验数据分析处理方法。整个实验由学生自主设计,在设计方案审核通过后自主搭建系统并完成功能调试,最终提交完整的设计报告,包括任务分析、调研、系统方案设计、成本核算、具体电路设计、调试过程和测试结果处理。这样的实验学生参与度高、效果更好,对提高学生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手脑结合的能力有较大帮助。
三 考核方式
该课程加强了过程考核,增加了平时作业、课堂表现、小组专题宣讲和实验部分在总成绩中的占比,特别是对于平时表现和实验部分成绩优秀的学生,本人申请获批后,可以免书面考试,以实物作品、论文、竞赛来代替。
对于大多数学生的期末考试,在出题过程中有意识地与课程目标紧密呼应。本课程的课程目标按照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主要涉及了通用标准毕业要求各种能力的培养,因此试卷题目也从各个角度对学生的以上能力进行考核。例如,为考核学生了解光电检测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情况,我们出了让学生填写近年来诺贝尔物理奖主要内容的题目。又比如,为了考核学生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具有追求创新的态度和意识;具有综合运用理论和技术手段设计系统的能力,设计过程中能够综合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制约因素的情况,我们在考试中有针对性地出了分值较高的光电检测系统综合设计型题目,加强了对学生综合分析和设计能力的考核。
四 结束语
借助光电检测技术课程建设,我们对该课程展开了全面探索和改进,紧密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梳理了课程教学的内容,增加了学生自主综合实验,改进了课程考核方式,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设计能力,初步达到了建设目标。
参考文献
[1]雷玉堂.光电检测技术(第2版)[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9
基金项目:基金项目:专业结构调整服务地方发展计划(2013zytz077)、校级大学物理团队项目(2013jyxmo5)、蚌埠学院2015年院级科研项目(2015ZR17)、蚌埠学院2012年院级重点教研项目(JYLZ1205)
摘 要:较化学检测法等传统环境污染检测方法,光学测量方法以其无可比拟的优势广泛应用于环境污染物的检测及监测,近几十年来发展迅速,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随着激光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光学测量方法也随之变革。例如激光光谱对特定气体的检测(LASAIR系统),紫外差分光学吸收光谱仪(DOAS系统)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干涉仪(FTIR系统)等,都为这一变革提供有力的佐证。论文介绍光学显微镜检测方法,光学分析方法以及光电检测技术,重点分析光学显微镜检测方法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光学分析方法在水质检测领域的应用、光电检测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光学测量方法的最新发展方向。
关键词 :光学显微镜;光电检测技术;光谱学分析法;DOAS系统;FTIR系统;LASAIR系统
中图分类号:O4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8-0005-04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更新与物质生活的高度发达,环境污染物的排放量日益增多,人们在享受着丰富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受到了环境污染带来的冲击,例如酸雨的侵害,雾霾天气的影响,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等问题。传统的检测方法(如化学法),由于用时长、花费高、操作复杂,需要各个部门相互协作,甚至在检测时都可能会产生环境污染物,越来越受到抵制。而光学测量方法在环境检测方面,更能有效地避免这些弊端的产生。
在环境中,对于水质,有关部门主要通过对水质采样、化验、分析的方法实现对水质的监控。对于水体富营养化的这种情况,有关部门通过光学显微镜直接对水体进行观查即可。而对于重金属污染过的水源,往往光学显微镜很难直接观测出来,还要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使重金属沉积,沉淀或“染色”,才有可能观察到。但是这种方法用时长,不利于及时了解水污染的情况,而且在使重金属沉淀的方法中,有可能又会产生新的污染物,样品处理又带来了困难。由于光学显微镜很难实现对空气的检测,所以在环境监测中用处并不大。这时人们联想到,也可以通过光的其他特性来实现对环境的实时的监控。而光电检测技术(如外光谱法,激光光谱法等),人们可以直接检测环境中的污染物,无需费时费力,既能实时地反映出污染物的量和浓度,又不会产生附加污染物,且在环境监测中实用性很强。光电检测技术利用光的光谱特性,可以在受污染的水中使用,也可以在工厂的排气烟囱中使用,甚至可以专一地检测某种气体,例如,甲烷气体,二氧化碳气体,含硫化合物气体等[1]。
1 光学显微镜检测方法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最易受到水污染带来的侵害,水体富营养化一直是我们关注的重大问题,而光学显微镜在这方面的检测应用极其广泛。环境保护部门在水污染地需要将水质进行抽样、化验、分析、观察,这时就要用到光学显微镜[2]。
1.1 细菌、霉菌检测
水体细菌含量是人们辨别水质是否利于饮用的重要标准,如人们会对水中的大肠杆菌群检测做一个革兰氏染色镜检。
1.2 生物群落检测
浮游植物是水域的初级生产者,繁殖速度很快。水体富营养化会促进其繁殖能力,从而影响水质的饮用安全。对浮游植物的检测,离不开光学显微镜。光学显微镜直接对水质进行观察监测,每过一段时间,镜检跟踪浮游植物的群落状况,以判断水体是否富营养化。
1.3 特殊物质检测
石棉纤维被动物体吸入肺部后,容易沉着在肺泡内,影响动物体的呼吸,对动物体的健康影响很大。在用光学显微镜检测时,必须用高倍镜才能观察到石棉纤维,因此,对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要求比较高。为确定肝癌细胞的使用量,需要用光学显微镜镜检肝癌细胞的复苏状况。
二噁英(Dioxin),是某些有害物燃烧后产生的脂溶性物质,不能被生物分解,具有很强的危害性。利用离体肝癌细胞的EROD与二噁英的复合毒性效应是生物学中的一种检测方法。环境监测部门也利用这种方法对环境中的石棉尘(石棉纤维)进行监测。
在受污染的水体中,培养鱼(一般选择生长速度快的青鱼)的受精卵,在鱼卵孵化过程中,使用光学显微镜监测受精卵的孵出率,并观察胚胎发育过程中畸形胎所占比重。
1.4 环境毒性测试
根据所知的生物学,单细胞藻类有很强的繁殖能力。可以在水体中培养藻类,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监测藻类世代的生长情况和藻类种群的变化情况,判断水体中是否存在急性的毒性物质[3]。
2 光学分析方法在水质检测领域的应用
物质在吸收光波后,会在某一波段有一个吸收峰,通过分析这个波段,就可以得出该物质的光谱特性,光学分析方法就是在此研究基础上找到的一种测量方法[4]。反应灵敏度高,检测速度快的优点是人们在采用这种光学测量方法时首要的考虑因素。某些光学分析方法,人们往往既不需要像传统检测方法一样去使用试剂,又不需要花费太多的精力去维护相关的仪器设备。近几十年来,光学分析方法随着科技的脚步,在水质检测方面也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5]。
2.1 比色分析法
比色分析法是指利用物质与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获得深颜色的溶液后,通过比较前后溶液的颜色深浅度来测量所含物质浓度的方法[6]。比色分析法主要用于水质中,有色重金属离子的浓度检测。但是,有些重金属离子却是无色的,例如一价铜离子溶液,这时可以根据其易被氧化的化学特性,将一价铜离子溶液氧化成蓝色的二价铜离子溶液。比色分析法可分为目视比色分析法和光电比色分析法,两种方法的测量原理均为朗伯-比尔(Lambert-Beer)定律。但是,目视比色分析法中,人的主观判断会影响未知量的测量,因此目视比色分析法准确度不高。而采用分光光度法的光电比色分析法,弥补了主观判断造成的失误,未知量的准确度和灵敏度得到了提高。
通过了解,可以看出,使用比色分析法时,必须建立在显色反应的基础上,因此对溶液离子的化学性质要求比较高。人们可以采取目测的手段,也可以采用与离子反射或吸收波长相对应的单色光源进行检测,还可以使用与高速计算机联接的摄像头进行图像综合对比分析。利用显色剂的不同反应,比色分析法可被广泛地应用在水质监测方面以及测定受污染水质中的各类污染物浓度。
2.2 紫外光谱分析法
紫外光具有波长短,能量大,透过力强的特点,利用这一特点,人们可以通过紫外光谱区进行检测。有机分子在紫外光谱区的吸收较强(其实就是高能量脉冲杀死了有机活性物质),因此适用于检测水体有机污染物。紫外光谱分析法,分为单波长法,经过多年探索研究后,发展为双波长法,循序渐进到如今比较全面的全光谱法。对单波长法进行改进的双波长法,在测量时,无需参比溶液即可消除混浊度的影响。全光谱法是在光谱分析仪的基础上研究出的一种对待测溶液比较全面的检测方法,包含了吸光度在全紫外光谱区所有有机污染物。
2.3 间接测定法
水质中,对重金属离子的浓度还有一种间接检测方法荧光分析法[7]。顾名思义,荧光分析法就是获取重金属离子的荧光图像,再通过计算机编程处理,由此间接地测量出重金属离子的浓度。在这一过程中,需要用到与重金属离子相匹配的试剂。
2.4 直接测定法
直接测定法省去了间接测定法中匹配试剂的过程,检测速度有所提高,但是却要满足物质本身就发射荧光(如叶绿素、水中有机物等)这一苛刻条件。不管是间接测定法还是直接测定法,都无法忽略光源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在直接测定中,要求光源的发射光波长与物质的吸收光波长一致。激光光源由于其得天独厚的优点(单色性好、能量集中),受到了研究人员的高度关注,激光诱导荧光技术就是采用激光作为光源的荧光检测技术。目前,激光光源在直接测定法中几乎已经取代了传统光源的检测地位。
3 光电检测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虽然光学显微镜在水体污染的监测中可谓崭露头角,但在空气污染物的监测中却显得捉襟见肘。空气污染物通常指以气态形式进入大气层来物质(主要是人为污染,例如含硫化合物,二氧化碳气体等等),其对人体或生态系统具有很不好的效应,例如酸雨,雾霾等等。随着光学的发展,光电检测技术逐步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尤其在环境监测中,以其独特的优势获得了人们的青睐。
3.1 光电检测技术的原理
光电检测是指利用各类光电传感器,将被测量的物理信息转换成光信息,再通过A/D转换器转换成电信号,再综合利用信息传输技术和计算机编程处理技术,完成信息获取。当光照射到物体表面时,使物体发射电子、或电导率发生变化、或产生光电动势等。这种因光照而引起物体特性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光电效应光电检测系统以激光、红外、光纤等现代光电器件为基础,对载有待测物体信号的光信息进行处理,即通过光电检测器件接收光信息并转换为电信号。由输入电路、放大滤波等电路提取待测物的信息,再经过A/D转换器输入计算机运算和处理,最后提取出待测物体的几何量或物理量等所需信息(如图1的光电检测系统)。
3.2 光电检测系统在环境检测中的应用
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改变了物质的某些物理特性。利用这种特性,制作的光电检测系统可以分为两大类:使用能覆盖宽光谱区的宽带光源的监测系统;使用激光或窄光谱光源,因而只能覆盖窄光谱区的监测系统[8-9]。在宽带监测系统中,傅里叶变换红外干涉仪(FTIR)或紫外差分光学吸收光谱仪(Uv-DOAs,又名DOAs系统)测系统可同时监测未知混合物中的多种化合物。通常这些化合物是包含在宽谱带内的,宽带监测系统能“观察到多种化合物的存在,但分辨率不高,不能将这些化合物从复杂混合物中直接区分开来”。但是,当宽带监测系统的分辨率低于欲观察的光谱线中的精细结构时,就不能观察到真正的吸收峰,且会限制对气体浓度值的检测。
激光监测系统由于分辨率高,扫描光谱范围窄,所以检测灵敏度相当高,但是激光监测系统发出的波长必须与被检测化合物吸收谱线的光波长相匹配。由于激光监测系统发出的激光波长是单色的,扫描波段被限制在极窄的范围内,一般情况下只能对应的检测出一种化合物。若检测的是混合物,则需要另加对应的监测装置。在目前的环境监测中,宽带监测系统和激光监测系统,这两种类型的监测装置都有其应用。例如,FTIR监测系统,它可提供对企业事故中泄漏出的某些有害化合物进行检测。这时对所有的可能的有害化合物来说,检测灵敏度就不如检测范围重要。但如果要连续实时监测从污染源(如烟囱向大气层中排放污染物,汽车尾气排放的污染气体时)释放出的有害气体,则监测装置抗其他化合物干扰的能力和高检测灵敏度就是重要因素了,这时,激光监测系统就成为了理想的监测系统。激光雷达像其它激光监测系统一样,能检测的样品不多,但它具有空间分辨力,是迄今为止,唯一能提供空间信息技术的检测系统,因此,探索污染物的发源地,激光雷达系统是最好的检测系统。诸如高空大气层中臭氧的消耗情况,可以使用激光雷达系统进行计算机模拟绘图。使用激光雷达系统提供大气层中空气分子成分分布的垂直剖面图,可以对大气传输和扩散过程有更透彻的了解。
DOAS系统可以测量多种化合物,如含氮化合物、甲醛、酚、苯、甲苯、二甲苯[10]。它的工作原理是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光源发射的光波经过某些物质后,经吸收的光波与光源光波一起被反射镜反射回来,利用计算机高速运算的能力分析光波的差异性,故而称作差分光学吸收光谱技术。调取吸收光谱数据库中已知数据,与吸收光谱数据相比较,从而分析物质中存在的化合物种类。
LASAIR系统是激光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高新技术[11-12],利用激光的单色性和计算机的高速运算能力,提高了检测效率。可调二极管激光吸收光谱分析仪发射出的激光光波长,足以满足吸收峰在中红外区(320um的范围内)的物质检测,适合大多数的工业环境监测。可调二极管激光吸收光谱仪,已在全球范围内有毒有害气体的检测上发挥了重要作用。LASAIR能测量的气体分子包括NOx、HF、HCI、HI、NH3、C2H2、COx、H2S、CH4。但是,由于每种气体对光波的吸收峰值不尽相同,必须要使用发射对应吸收峰值波长的激光光源。
4 结束语
随着时代而发展的光纤通讯和光电子信息技术被应用于环境监测中,尤其是具有体积小、寿命长和光电转换效率高的近红外二极管激光器[13-14],目前已经迅速商品化,成为了检测空气污染物质的最合适光源。而调谐二极管激光吸收技术利用分子的吸收光谱单一分立吸收线这一原理,可以采样到被检测气体的每种光学信息。当激光通过被检测气体时,光电磁波会被吸收和散射而衰减。利用被测量物质分子的吸收能力远远高于物质分子对光的散射能力,我们可以忽略掉物质分子散射的这一衰弱影响。经过近30年的发展,调谐二极管激光吸收技术日益成熟,被广泛的应用在空气污染物质的检测和监测中。随着光谱学分析技术和激光技术的完美结合,特别是在近些年来,制作半导体材料和器件的工艺长足进步的情形下,激光光谱学分析技术在环境监测方面的应用越来越成熟。
红外半导体激光器可以在常温下工作,取代了传统光源的地位[15]。研究结果表明,红外半导体激光器的发射波长与很多环境污染气体的吸收波长相同。由于红外半导体激光器具有谱线窄、单频、功率大、工作可靠的优点,也为制作高质量,高水准的气体检测仪打下了坚实重要的基础。根据其对环境的抗干扰能力强,经常不需要标定,可直接安装在管道上检测等实用性的特点,被大量使用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检测污染气体方面。
从光学显微镜早期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主要在水质检测方面),到后来应用光学分析方法监测环境,直到现在人们又通过光的其他特性发明了各式各样的监测仪器,如:激光监测仪(DOAS系统),傅里叶变换红外干涉仪(FTIR监测系统)。可以说,光学测量方法是随着光学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随着量子力学的发展,人们对光的认识不仅仅只是停留在了光谱层面上,而且也通过实验验证了人们对光的本质的假设。人们相信,现在我们所知的光学只是其冰山一角,光学测量方法也会随着光学的发展而日新月异。
参考文献:
(1)刘楚明.光学的发展史,应用与展望[J].科技创业家,2014,43(09):700-721.
(2)水源守护者.光学显微镜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EB/OL].(2010-7-23)[2015-4-1].http://bbs.Instrument.com.cn/shtml/20100723/2679312/.
(3)刘允,解鑫.水体生物毒性检测技术研究进展综述[J].净水技术,2013,32(5):5-10.
(4)李震,张金松,胡泓,宛如意.水质检测中的光学分析方法[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2014.
(5)杨开武.气体浓度光学分析方法研究的进展[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0,20(2):134-135.
(6)沈继忱,王雪晴.基于图像比色法的有色溶液浓度检测方法的研究[J].光学仪器,2008,30(2):9-12.
(7)陈国珍.荧光分析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5(02):236-245.
(8)李红.国外新型环境监测光学技术的发展趋势[J].现代科学仪器,2000,11(02):356-402.
(9)耿玉珍.工业中的光学环境检测技术[J].光电子技术与信息,1995,8(03):34-39.
(10)美国热电子公司.DOAS2000仪表说明书[Z].美国,1995.
(11)Schiff,H.I.MacKay,G.I.and Bechara.The use of tunable diode laser spectroscopy for atmospheric measurements[J].Air monitoring by spect roscopic techniques,1994,5:239 -333.
(12)Unisearch Associates Inc.Stack measurements of Hydrogen fluoride using the LASAIR instrument[R].America,1994,6:123-159.
一、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地位与现状
近年来,国内许多重点大学和地方院校都相继设立了光信息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据统计,全国共有106所高校开设了这个专业,广东高校就有将近10所,各高校逐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重点高校由于具备深厚的学科基础和优质生源,而且有光学硕士点和博士点,其毕业生中有相当大的比例是继续考研深造,其余的毕业生则选择就业。地方高校无论从师资力量、教学设施到学生的整体水平都无法与重点院校相比拟,同专业的毕业生面对就业如何与重点院校的毕业生抗争?一般说来,用人单位会倾向录用重点大学的毕业生。那么,如何提高地方院校毕业生的竞争力就成为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在建设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过程中的实际做法,来讨论这个问题。
二、我校光信息专业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惑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是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要充分考虑区域经济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及时了解区域经济的发展趋向,适时地根据区域经济的发展来合理调整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同时也可以在不断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自身得到更快的发展与提高。
我校的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于2002年获得教育部批准正式招生。我校物理系原先只开设了物理学(师范)专业,在申报新专业前的几年时间里,引进了多名光学专业的教授和博士,自身也培养了一部分光学专业的骨干教师。为了办好该专业,我们组织了相关教师到省内的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等院校参观学习,同时还和省外的同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重点高校有学术往来和交流,聘请了华中科技大学的专家学者担任顾问。由于各个高校的学科优势与师资情况不同,所开设的课程也有所不同。一般说来,都会根据原有的学科基础来制订新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我们想,上一个新专业不容易,要想办好新专业,则需要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安排、实验室建设等方面都要有周密、合理的筹划。
我校于2001年在物理学专业里首先开设了光电子方向,为办新专业打基础。当时开设的课程在原来专业的基础上增加了激光原理、光电子学和信息光学等几门光学和信息类课程。实验室的仪器设备不成规模,专业实验项目少(只有6个),实验时数36学时。随着新专业教学的需要,实验室建设迫在眉睫。我们组织骨干教师和实验室技术人员到外校考察取经,从理论课程的设置到实验课程的开出,从实验项目的设置到仪器的规格、型号都借鉴了其他高校的做法,筹建了光电信息与技术实验室。经过在02、03级学生的教学中实施,基本能够满足教学需要,但同时我们发现存在以下问题:(1)所开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与其他高校大同小异,缺乏特色;(2)实验室的建设也与其他高校雷同,实验项目相差无几,并且以验证性实验为主,难以在实践方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这种状况迫使我们反思:一味照搬别人的做法是不行的,有特色才是生存的关键。2004年起,珠三角地区的光电企业突起,特别是LED产业得到国家的大力扶持,普立华公司、国星光电公司、佛山照明、欧斯朗公司、联动科技公司、腾龙光学公司、奇美电子有限公司、中国网通公司、威而信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知名企业落户佛山,这些企业是光信息专业学生的主要就业意向单位,为本专业的学生提供了新的机会,但同时对人才的要求也有所提高。
为此,我们主动和相关企业联系,到企业的人事、技术等部门进行调研。在与企业沟通的过程中,企业向我们反馈:由于学校教育观念和教学内容的陈旧与落后,学生所学的内容几乎在企业里都用不上,而企业需要的知识却没有接触过,理论脱离实际, 缺乏社会实践。由此而造成的后果是,虽然近几年培养的本科以上毕业生在数量上有大幅度的增长,而社会急需的能胜任研究、开发、设计、策划等工作并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仍然是目前非常紧缺的专门人才,佛山本地的光电企业需要的人才要具备光学系统设计、光电检测、LED封装等技能。
三、采取的改革措施
1.合理定位,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更新课程设置
我们摆脱陈旧的教育观念,将培养企业需要的技术人才作为合理的培养目标,着手修订了2005级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开设了以下专业基础与专业课程:波动光学与应用光学、激光原理与技术、微电子技术、EDA技术、光纤光学、光纤通信原理、信息光学、光电子学、光度学原理、光电检测技术、电光源原理等。
2.加大实验室建设投入,实现模块化教学
从2002年至今,光电信息与技术实验室共投入200多万元购买各类仪器设备。组建了3个实验分室:光信息处理与光电检测技术分室、光电子器件技术分室、电光源技术分室。经过7年的专业实验课程建设实践,逐步形成较为系统的教学体系、先进的教学内容和开放的实验教学环境。
(1)有机整合、独立开课,构建了模块化实验教学体系
打破基础实验与专业基础实验、专业实验独立分块,实验从属于理论课的传统实验教学体系,将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实验组成一个有机整体,独立开课,构建模块化实验教学新体系。
(2)改革教学内容,优化基础实验,大幅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光电信息与技术实验共108学时。由于多门实验有机整合为一门课,总课时增加,课程之间内容相互融合、渗透。因此,可以开设足够数量的高质量的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性实验。实验项目与科研、工程、社会应用实践密切联系,把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和科研成果引入教学,形成良性互动,实现基础与前沿、经典与现代的有机结合。结合企业需要,我们开设了“电子镇流器电参数测量”“光源光强角分布测量”“光源色温测量”“光电显示面板亮度均匀性测量”“光致发光及荧光粉相对亮度测量”等实验项目。
3.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打造合理的人才梯队
开办新专业仅有好的课程设置和合理的实验室配置是不够的,还需要有优良的师资队伍建设。从2002年起,我系就注意引进光电人才,共吸收了两名分别为LED照明和光学层析成像专业的博士后,还有2名光学专业的博士,多名光学专业硕士。新生力量的加入充实了教师队伍,加强了科研的实力。另外,我们还注重在职教师的学术进修。这几年,通过在职攻读学位和利用访学得到提高的教师有十几人,取得博士学位的有5人,还在攻读博士的有3人,攻读硕士的有2人。加强与国外的合作,几年来,派出3名教师到美国和台湾等地的高校进行学术访问和交流。也通过邀请国内名校的专家来校举行学术讲座。整个专业教师队伍呈现高学历、高职称的态势,以中青年为主力的科研梯队充满活力。
4.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这几年,我们重视学生实习基地的建设,与对口的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另外,我们利用佛山与广州、深圳、中山等地路程不远,交通便利的优势,组织或鼓励学生参加光电照明等博览会,让学生多接触专业知识的应用。
严格把握毕业论文的选题,鼓励选择应用型课题,让学生尽早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比如,“基于LABVIEW的多路LED老化测量系统”“用脉冲光声技术测量吸收系数”“太阳能LED照明灯的设计”等课题,是学生在大学三年级时就开始参与到指导教师的科研工作中完成的。
四、专业建设效果
毕业论文的质量有一定的提高,紧密结合光电专业方向,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论文具有创新性和应用价值。比如,09届毕业生的论文中“大功率白光LED开关稳流电源的设计”“排线顺序正确性的自动检测系统设计”等论文获得了优秀毕业论文。
最近几年,每年都有多名毕业生被国兴光电、滕龙光学有限公司等企业录用。根据毕业生质量跟踪的结果显示,我们的一些毕业生在企业里能吃苦、肯钻研、表现良好,得到了重用,在企业的技术岗位上作出了一些成绩。另外,我们在考研方面也取得胜利,如今年32名光信息专业毕业生中,有7名同学考上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和广东工业大学等高校的研究生。
近3年来,我们培养的学生在“挑战杯”“广东省大学生物理实验设计大赛”等各类竞赛中获奖18项,75人次获奖。通过竞赛,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有效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
五、思考与建议
经过7年的建设实践,我们有过教训,也取得一些经验,总结如下:
(1)合理动态地更新教学内容,淘汰已经过时的内容,特别体现在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实验项目上。
(2)要建设有特色的专业实验室,推行模块化实验项目,有助于学生针对就业意向来选择学习内容。
(3)不足。专业设计软件的熟练使用是当今很多光学企业在招聘技术人员时强调的条件。如ZEMAX、Lighttools、Tracepro等,我们还没有开设相关的课程来介绍这类软件的使用。但我们已经在09级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加入《科研训练》环节,实施导师制,让学生提前进入老师的科研项目,为毕业设计做准备。
参考文献:
[1]王宁,贾传磊,焦志勇.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与思考[J].科技信息,2008,(23):372.
[2]李晨霞,康娟,夏涛.光电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8,(6):35-37.
[3]韩军,张群,李纯青.光电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5,(11):68-69.
[4]龙青云,李富全,张昌莘.光电信息技术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7,(3):21-23.
[5]吕玮阁,殷森余,高红叶.光电信息专业实验教学中的创新能力培养[J].光学技术,2007,(3):303-304.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Optical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Exploration
XIAO Yanshan, WANG Fei, HE Huiling
(College of Science, 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Yichang, Hubei 443002)
Abstract According to Optical Engineering expertis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social requirements, combined with our school practice for Optical Engineering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optimization, raised my school Optical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Practice teaching training objectives, build professional practice teaching content, build professional practice teaching hierarchical, multi-module, the system architecture to further improve students 'knowledge, cultivate students' innovative spirit and practical ability, so that students can better serve the photovoltaic industry and the loc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Key words optical; practice teaching;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0 引言
按照国家专业目录的指导思想,我校光电信息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既具有扎实的数理基础,又熟练掌握光电技术、光学工程、信号处理、计算机应用与控制方面的知识和各种实验测试技能,了解有关光学工程、光纤通信技术、电子技术、光电图像处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能在光电系统与信息处理、光纤通信与传感及其相关领域从事科研教学、科技开发、工程技术及生产管理的综合型人才。①与机械、电气、电子、材料等专业相比,光电信息工程专业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就是其知识的广泛交叉性。②③本专业学生不仅在光电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及应用等方面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还需在光电信息处理、光电系统设计、光电技术及其应用等专业领域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实践技能。④
针对本专业实践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实验课课时数不足、学生开展自主创新实验机会不多、学生实验动手能力不强以及实验教学内容明显落后于技术发展等问题,本文提出以行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创新、专业实验与专业实践环节相结合的实践教学理念,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内容,建立分层次、多模块、系统的实践教学环节,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学生知识结构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 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
1.1 实践教学层次设计
根据本专业实践教学的要求、功能及特点,实验教学内容可由基础演示型、应用提高型、综合设计型以及研究创新型等四个不同层次的实验组成。
基础演示型实验:实验教学内容与光电专业基础理论课内容相对应,进行基本的专业技能训练。通过开展这类实验项目,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专业课程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并使学生有机会学习正确使用本学科领域的常用仪表和设备。
应用提高型实验:它是基础演示型实验的提高和拓展,根据本专业发展方向和实验室特点,主要实验内容应包括光纤通信与传感技术、光电检测技术以及激光技术等。通过开展这类实验项目帮助学生了解光电专业知识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领域、光电技术的应用原理和测量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⑤
综合设计型实验:它涉及的专业知识内容较广泛,包括光电检测与传感的部分实验,光纤通信的部分实验以及激光技术的部分实验。这类实验内容比较丰富,实验仪器比较复杂,开展这类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利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实验可在老师指导下,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步骤,并由学生自行实施完成。
通过以上三个层次实验课程的学习,学生学习如何做好实验,掌握研究光电规律和分析光电实验现象的思想和方法,学会分析和评价实验结果,达到激发学习热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目的。由以前教师安排好实验、准备好实验仪器、学生来做实验的状态,过渡到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设计实验,自己准备实验仪器完成实验,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创造能力。
研究创新型实验:主要安排融合各分支学科和交叉学科的综合创新性实验。特别是突出光电技术与计算机技术、信息前沿科学发展的融合。部分实验项目采用项目式管理模式,题目由学生自由选择,实验时间不受限制,实验室对学生实行全方位开放。由学生自己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仪器、独立完成实验、撰写总结报告并口头交流,注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和施展才能的机会。
1.2 实践教学模块设计
本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块可分为四类,如表1 所示。第一类是基础实验,主要开设在大一、大二学年。这一环节的实验内容主要有计算机语言程序设计、物理实验、数电模电实验以及工程基础训练。这一实验模块主要是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物制作,从而提高动手能力。第二类是专业课程设计,包括光电检测与信号处理课程设计、电子线路设计与PCB、光学软件设计、光电子系统课程设计等。课程设计内容与专业理论课知识相衔接,使学生将理论课中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大三年级以后,每学期都开设有专业课程设计环节,而且课程设计的内容逐步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第三类是专业综合类实验,包括学科基础实验、光电子学专业实验、毕业设计等。通过这类专业综合实验,来系统训练学生的光电信息专业知识,提升学生的光电信息专业素养。第四类是社会生产实践,包括生产实践、毕业实习等。这类实验包括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寒暑期勤工俭学、毕业实习等。通过统筹安排这些实践内容,使学生尽快了解、认识社会、企业对光电信息专业的实际需求,真正理解专业学习目的,以增加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竞争力。
表1 光电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块
2 实践教学内容的实施
2.1 基础实验
在大二年级之前完成全部基础类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是关于仪器、仪表的使用、基本量测量、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和基本测量方法等,设计物理、电子学以及计算机技术实验的一些基本实验技能和基本知识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除了传统的演示实验,还包含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完成的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通过探索获取知识和经验。
通过该实践教学环节,可以使学生具备基本实验技能,学会基本测量仪器的使用,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和经验,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⑥
2.2 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是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课程的互补,理论课程中抽象的理论知识可以在课程设计中直观地反映。指导老师根据所学专业课内容给出多个设计题目,学生选择后自己查阅相关资料对所选题目做出课程设计报告。课程设计分布在第2学年与第3学年,这一阶段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及实践基础,可以完成相关课程设计要求。
通过课程设计这一实践教学环节,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锻炼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3 专业实验
充分利用现有实验室设备设计专业实验,可将专业实验划分到多个实验室,指导教师在固定实验室指导,学生分组完成规定的实验,有效地克服了实验设备台数不足的问题。毕业设计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本专业学生毕业前的一个重要的综合性实践环节。该实践环节的任务是,通过指导教师对学生有针对性的指导,让学生系统完成选题、文献检索、文献综述、开题、实证研究、论文撰写、论文修改、答辩等各个具体环节,深入探讨专业知识,综合运用专业技能,学会选用合适的研究方法,从而完成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目的在于通过这些环节,使学生巩固所学的光电专业知识和各项技能,对培养学生开拓务实的工作学习作风、拓宽专业视野、锻炼专业技能有很好的帮助作用。
2.4 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本专业教学计划中非常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实践形式包括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通过社会实践让学生真正接触、了解社会实际。一方面让学生认识到光电信息专业在社会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光电信息技术的发展前沿;同时增加学生对光电信息专业的认识和理解,通过本专业知识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来巩固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通过社会实践让学生熟悉工程技术人员的工作职责和工作程序,学习组织和管理生产的初步知识,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
3 结束语
根据光电信息工程专业知识结构特点和社会对本专业学生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对光电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优化,在拓展学生专业知识面的同时,更加注重现代光电信息领域的高、新、尖技术,并且充分利用校内外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教学改革、科研和产业的发展。
基金项目:三峡大学教研项目(J2014069)
注释
①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大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01-202.
② 郁道银,蔡怀宇,葛宝臻,李清,陈晓冬.光电信息工程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光学技术,2007(S1):293-294.
③ 刘向东,刘旭,刘玉玲.从高等教育的发展到光学工程类专业研究型人才培养方案再调整的思考[J].光学技术,2007(S1):276-277,279.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0-0070-02
21世纪被称为信息时代,电子科学与技术在信息、能源、材料、航天、生命、环境、军事和民用等科技领域将获得更广泛的应用,必然导致电子科学与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这种产业化趋势反过来对本专业的巩固、深化、提高和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也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本文从人才的社会需求出发,结合我校实际情况,进行了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改革探索,并详细介绍了培养方案的制定情况。
一、人才的社会需求情况
目前,我校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主要面向长三角地区庞大的微电子、光电子、光伏和新能源行业,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基本上是供不应求的。但是也应该注意到电子科学与技术产业的分布不均,分类较细,且发展变化较快。另外,电子科学与技术产业结构具有多样性,既有劳动密集型的大型企业、大公司,更多的是小公司和小企业;既有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更有合资、独资的外企。因此,社会需求与本专业毕业生的供需矛盾还会继续存在。
二、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定位
本专业培养具备微电子、光电子领域的宽厚专业基础知识,熟练实验技能,能掌握电子材料、电子器件、微电子和光电子系统的新工艺、新技术研究开发和设计技能,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够在该领域从事各种电子材料、元器件、光电材料及器件、集成电路的设计、制造和相应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和管理工作工程技术人才。并且结合我校“大工程观”人才培养特色,依据“卓越工程师”教育理念下工程技术型人才培养的原则,培养适应微电子和新兴光电行业乃至区域社会经济建设需求的工程技术型人才。
三、本科培养方案制定的思路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参照工程教育认证的要求,以及专业下设微电子、光电子材料与器件两个本科培养方向的思路制定。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实践工程能力,使毕业生能满足长三角地区微电子、光电子和新能源行业发展的需求。微电子方向的课程设置专注于电子材料与电子器件、集成电路与系统设计方面,光电子材料与器件方向则偏向于光电信息、光电材料与光电器件方面。
四、本科培养方案的改革探索
要实现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适应电子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并结合我校学科发展方向和特色,对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研究,并对省内外几所高校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调研,最终形成了富有特色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主要内容如下:
1.培养方案的模块化设计。在设计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的整体框架时,根据“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培养能力”和培养工程技术型人才的办学理念下,专业培养方案分人文与社会科学、专业基础和专业课三个模块,下设微电子和光电子材料与器件两个专业方向。学生在前两年学习相同的课程,到大三时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专业方向,选修各自方向的专业课。由于两个方向的不同培养要求,因此在专业基础选修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方面设置限选模块,每个专业方向必须修满相应的学分才能毕业。
2.改革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是为专业课程奠定基础,因此,在保留了原有电子信息类专业通常所开设的电子类课程外,增加了与专业相关的课程,如EDA技术、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物理光学、应用光学、激光原理与技术等课程,删减了原先与物理类相关的一些课程,如物理学史、原子物理、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等,并删减了一些计算机软件类课程,如C++程序设计、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等。专业基础选修课程分方向限选模块,两个专业方向对应有不同的专业基础选修课程。
3.优化专业课程。专业课程是整个专业教育中的主干部分,微电子方向的课程设置紧紧围绕半导体和集成电路设计方向,开设有集成电路设计、微电子工艺原理与技术、工艺与器件可靠性分析、半导体测试技术、现代电子材料及元器件、集成电路工艺与器件模拟等课程。光电子材料与器件方向围绕光电材料和光纤通信方向,开设光电子材料与器件、光电检测原理与技术、太阳能电池原理与技术、光纤传感原理与技术、光纤通信技术等课程。另外专业课程里面还设置有专业实验,通过加强实验环节,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增强学生的理论知识。
五、与省内外专业人才培养的区别
具有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各大高校分布在不同的地区,服务于不同的区域经济,这就要求专业学生的培养具有区域化、差异化。我们分析了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工业大学、苏州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和徐州工程学院这五所不同地区、不同层次高校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方案。不仅使我们能学习到其他高校的先进办学理念、合理的课程设置体系,也可以发现与其他高校之间的差异。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定位。各个学校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依据自身的师资力量、办学条件、区域经济要求确定专业的发展定位。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依托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人才培养定位于能从事电子元器件、电子电路乃至电子集成系统的设计和开发等方面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浙江工业大学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主要培养光通信、电子电路系统、集成电路设计等方面的人才。苏州大学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定位在培养能够在电路与系统、集成电路与系统等领域从事各类系统级、板级和芯片级研发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南京理工大学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主要是突出光电技术和微电子与信息处理学科的交叉和融合,以光电成像探测理论与技术及微电子理论与技术为专业特色。徐州工程学院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主要定位在培养能从事光电子材料与器件开发的工程技术人才。而我校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定位于服务长三角地区半导体和新能源行业,培养能从事集成电路设计与开发、光电子材料与器件的研发等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
2.课程体系。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学生设计、开发电子元器件、电子电路系统、电子集成系统的能力,在课程设置上开设了通信电子电路、EDA技术、薄膜物理与技术、电子材料与电子器件、电子系统设计与实践、集成电路设计、嵌入式系统原理和应用、现代DSP技术及应用等专业课程。浙江工业大学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学生设计、开发电子电路系统、集成电路系统的能力,开设了电路原理、模电数电、通信电子线路、集成电路设计、光纤通信原理、光网络技术、数字信号处理等专业课程,以及电子线路CAD实验、单片机综合实验、通信原理实验、通信电子线路大型实验、微电子基础实验、半导体器件仿真大型实验、集成电路设计大型实验等实验类课程。苏州大学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学生设计与开发电路与系统、集成电路与系统,从事各类系统级、板级和芯片级研发工作的能力,开设了信号与系统、电磁场与电磁波、高频电路设计与制作、电子线路CAD、CMOS模拟集成电路设计、VLSI设计基础等专业课程,以及电子技术基础实验、信号与电路基础实验、电子线路实验、电子系统综合设计实验等实验类课程。南京理工大学培养学生从事光电子器件、光电系统和集成电路的设计、开发、应用的能力,开设了信号与系统、光学、光电信号处理、光辐射测量、光电子器件、光电成像技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光电子技术、显示技术、光电检测技术、数字图像处理、半导体集成电路、集成电路测试技术、微电子技术、光电子线路、电视原理等专业课程。徐州工程学院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学生设计与开发光电子材料与器件的能力,开设有信号与系统、光电子学、光电子技术、激光原理与技术、光伏材料等专业课程,以及模拟电路课程设计、数字电路课程设计、单片机原理课程设计等实践性课程。我校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主要培养学生集成电路设计、光电子材料与器件的设计与制备能力,开设有半导体物理学、半导体器件原理、MEMS技术、微电子工艺原理与技术、薄膜材料及制备技术、工艺与器件可靠性分析、集成电路工艺与器件模拟、EDA技术、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光电子材料与器件、光电检测原理与技术、太阳能电池原理与技术、光纤通信技术等专业课程,以及近代物理实验、专业实验等实验类课程。
3.人才培养特色。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特色是注重集成电路设计、系统集成方面能力的培养。浙江工业大学的人才培养注重光纤通信、集成电路设计方面能力的培养。苏州大学的人才培养注重电路与系统设计、集成电路与系统设计方面能力的培养。南京理工大学的人才培养注重光电技术和微电子与信息处理学科的交叉和融合,以光电成像探测理论与技术及微电子理论与技术为专业特色。徐州工程学院的人才培养注重光电材料与器件方面能力的培养。我校的人才培养注重电子材料与电子器件的设计与开发、集成电路设计方面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改革本科教学培养方案,加强专业基础理论学习,巩固专业思想教育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需要学生在系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在光电子技术、光通信及应用等方面具有较宽广的专业知识、较强实践动手能力,并成为在电光源、光学设计、光学材料、光纤通信等专业领域中的一个或两个方向具有特色的人才。毕业生能在光信息技术产业及其相关领域从事信息科学与技术的研究、设计、集成及开发、制造、技术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人才。因此要加强几何光学中的光学设计、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嵌入式系统、光电检测技术、机械原理和设计等课程的实践环节,同时要加强专业思想教育,了解社会发展的动态,密切了解光电信息的最新发展和应用,掌握一些主流软件的应用。另外,为了使培养方案切合社会发展的实际,我们广泛征求本地企业的意见,积极邀请了相关企业参与了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
加大力度开展实验教学,开足基本实验,充分利用专业实验,开展创新实践要加强实践的教学,更新教学设备和教学内容,加强电路设计和光学设计方面的实践教学,充实实验室设备,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安排学生到实习基地完成相关实验。另外,创新实验室的设立为学生创新实践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平台。虽然这个方面的工作才刚开始,但是已经受到学生的积极评价。
拓展实习基地的实践教学,提升专业技能在目前联系的实习基地基础上,增强与当地光电企业联系,经常参观了解企业的发展和社会需求,同时能争取进入相关企业实习,锻炼培养专业能力。我们已经同宜昌劲森光电(主要从事液晶背景光源、CCFL液晶民用照明及LED民用照明开发、制造、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中船重工388厂(光学冷加工、光电系统)、匡通照明(LED封装)等相关的光电企业建立了实质的合作关系。陆续有学生进入上述企业实习,一些优秀的学生也相继进入这些企业工作。教师参与了劲森照明新型节能灯具的开发。与匡通照明组建了联合的工程试验中心,投入1000万元左右,很快试验设备就将到位。这些不仅仅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反过来又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也为本专业的学生实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实践平台。实习基地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与生产企业进行有效地沟通,制订实习项目,并且跟踪学生对实习的反馈,建立有效的实习效果的评估体制,保证学生的生产实践能力得到实质的训练。学生实习基地的进一步拓展一直是迫切的需要,多方位多角度的实习训练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深刻了解产业界对本专业的要求,反过来会激励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欲望。
人才培养与科研开发相结合人才培养能力与科研能力息息相关,科研不仅能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也增强学生对专业的信心。在横向科研项目上,尽可能让部分能力强的学生参与进来,直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实践证明,学生参与科研项目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及其有效的手段。比如学生的毕业论文有些涉及到大坝光纤传感、节能灯设计等实践性很强的课题。鼓励学生申请学校针对学生的创新基金项目,虽然经费不多,但是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十分有益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参与科研的热情。随着相关科研能力的快速提高,可以预见未来的几年内,伴随着学生进入实验室,至少有一部分本科生的科研能力也会得到极大的提高。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a)-0017-01
现代光电信息工程在科研、国防、工业、农业等各方面越来越突出其重要性,光电信息工程所研究的领域,如光学显示、光信息记录与存储、光通信等已成为现代高科技及产业的重要支柱。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是教育部着力实施的针对高等工程教育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向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光电信息工程专业作为首批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专业,南京邮电大学光电工程学院本着“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信息科技及其他相关领域的高素质专门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确立了“加强理论基础,注重实验能力,提高综合素质,面向社会需求”的实验教学理念,积极探索新思路,改革实验教学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1 面向培养目标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建立
“卓越工程师”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掌握光电器件原理及制作工艺,在此基础上具有创新意识。根据培养的要求,光电工程学院经过实践,提出了三层次即建立基础型(演示、验证性实验)、强化型(综合、设计性实验)、创新型(研究设计性实验)的多层次结构,实验内容围绕三模块即光电检测技术实验模块、光信息传输实验模块和光信息处理实验模块。
实施方案为相关验证性实验紧跟理论课程开设;强化型实验依托光电检测技术实验室、光信息传输实验室、光信息处理实验室开设,分模块独立设课,如光电传感实验,光纤信息与光纤通信实验等,学生可根据专业和兴趣需求选择模块中的项目组合成实验相应的强化型实验课程;开放性实验依托创新平台和辅助设计室以项目、毕业设计等形式开设。整合实验内容设计根据社会发展和专业需求,进一步丰富综合应用类实验项目,增加设计性、创新性实验比例。实现课内外教学互动、开放性的实验教学,极大地鼓励学生余力或感兴趣的同学想点子想方法解决实验中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分析能力。
具体的实施方法为重视基础实验,加强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着重加强光路调整,光学元器件认识等基础性实验技能的训练,规定组合,计划性强,鼓励学生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综合实验,加强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重在知识点联系与理解,鼓励学生勤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创新实验,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合理运用综合实验技术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基本技术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性实验自由选择组队,强调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项目管理意识,着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丰富开放性创新性实验项目内容
在北京理工大学光电信息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中明确提出,着力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与职业道德、掌握光电信息工程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必要的生产实践及试验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具备较强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工程实践能力、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创新素质、创业精神、社会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光电信息工程专业高素质人才。
针对创新型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南京邮电大学专门设立了开放性实验项目的立项,丰富了创新性实验项目的内容。每个学期由学院组织申报,经学校主管部门批准后立项实施,项目费用由学校主管部门划拨,课题出处可以是科研项目,社会需求,竞赛需求等,直接面向光电工程学院本科学生。
开放性项目强调了学生主体地位,学生可以自由组合立项,注重研究过程中的自主性,协作性,探索性,科学性和创新性。要求学生教师的引导下经历前期查阅资料、制定实验方案、实验材料的准备工作,完成中期实验步骤的实施、结果的记录和分析工作,最终完成后期按研究论文形式撰写实验报告等工作,突出对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训练,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和综合素质
我院开展开放性实验项目每学期有十数项之多,例如,液晶的性能测试与液晶盒的制作,THz吸收器的设计与仿真,1×8光分路器芯片的研究与设计,基于SPCE061A凌阳单片机的环境测量系统设计,基于LabVIEW与凌阳SPCE061A实现串口数据采集,可变液体透镜的制备与性能测试,电控毛细表面张力的实验研究,光纤熔接高压电源装置的设计,太阳能电池组的设计制作等等。项目内容丰富,涉及科学研究多个方向,学生可以根据兴趣爱好自由组合选择。
具体的实施方法为学校立项后公示开放实验项目,学院由专人负责统计学生所报的课题,并通知相当教师联系学生,项目实施时间为一学期,不限具体时刻,由教师和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项目,项目完成后学校在规定时间内组织专家组验收,通过后给学生自主个性化学分。
3 认知实习、专业实训和企业实训相衔接实习实训体系
光电工程学院根据“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结合社会对光电类专业人才的实际操作能力需求,建立了认知实习、专业实训和企业实训相衔接的实习实训体系,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加强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具体实施过程为:第一层次组织低年级学生进行认识实习,内容包括去相关实验室和厂家参观,目的是增强专业认知;第二层次为二、三年级学生开设实训类选修课程,在本中心实训实验室内进行实物认识及基本操作技能培训,如光缆剥缆,光纤熔接,切割,光纤端面处理等实训;第三层次派遣学生去企业和学校共建实验室进行产品开发型实验研究,派遣学生去相关光电企业共建实验室实践,实践时间为暑期、专业实习期间;第四层次派遣学生去企业进行学习与相关课题的毕业设计,学生可以零距离接触相关企业的生产线,实际参与生产线上的生产过程。
这一系列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实践体系能使学生很好地掌握专业基本操作技能,了解专业相关市场行情,了解光电类产品需求,并通过实训实践理解专业产品的设计思路与注意事项,深得同学们的好评,每年实训实践学生报名名额爆满,取得了非常好的实践效果。
4 结语
在卓越工程师的实验实践教学实施中,树立创新教育新理念,培养具备工程实践能力,探索、创新意识及创业精神,社会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是学校的重要职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着眼于知识的传递与传授,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具体问题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加强创新意识,使本科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上一个新台阶。
中图分类号:TB96 文献标识码:A
Width Measurement System Design Based on Array CCD
LI Sha
(School of Physics and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Hubei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Wuhan, Hubei 430205)
Abstract Proposed width of the non-contact measurement system based on CCD array, introduced the measurement principle and hardware of the system components, the use of Bluetooth 4.0 technology for wireless transmission of acquired signals to the computer. Experiment with different widths of steel were measur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ystem measurement error is small, the effect is good, has some practical value.
Key words CCD; width measurement; Bluetooth 4.0; non-contact measurement
0 引言
CCD(Charge 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器件,是贝尔实验室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发明的图像传感器。由于其在检测方面的独特空间特性和结构特性,CCD自问世以来便广泛应用于光电检测领域,尤其在工业在线检测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与传统的机械式、电磁式、光学式检测技术相比,基于CCD传感器的非接触式检测技术在尺寸检测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方面体现出明显的优势。文献[1]提出一种基于面阵 CCD 和激光辅助的测宽系统用于在线测量钢板宽度。文献[2]采用两个面阵CCD的图像拼接方法实现对 130mm的大尺寸轴径的高精度测量,并就图像拼接时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说明。文献[3]介绍了一种基于面阵CCD的振动非接触测量系统,并对该系统参数的确定方法和系统所采集的序列运动图像的处理方法进行了分析。本文介绍一种基于面阵CCD的宽度测量系统,并运用蓝牙4.0技术实现图像信息的传输。蓝牙4.0整合包括传统蓝牙技术、蓝牙低耗能技术和蓝牙高速技术,低功耗是蓝牙4.0的突出特点,使其在短距无线应用和便携式操作控制方面具有优势。
1 硬件系统组成
基于面阵CCD的非接触测量系统的硬件部分由面阵 CCD、传感器固定附件、图像采集模块以及计算机组成,如图1所示。CCD将被测物体成象后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图像采集模块则进行模数转换获得相应的数字信号,运用蓝牙4.0技术实现信号的无线传输,通过计算机上的图像处理软件对获取的图像进行处理、提取,最终将计算的测量结果输出。
1.1 CCD图像传感器
CCD图像传感器将光学信号直接转换为对应大小的模拟电流信号,再经放大和模数转换从而实现图像的获取、存储、传输和处理。根据感光单元的排列方式不同,CCD可分为线阵CCD和面阵CCD两大类。前者价格低廉,结构简单,适用于一维动态目标的测量,但在获取二维图像时需配以运动扫描,获取时间长且测量效率低,不适于高精度的平面曲线轮廓检测;后者则应用面较广,可以获取二维图像信息,测量图像直观,适合测量面积、尺寸、位置、形状甚至温度等信息。面阵CCD图像传感器是感光单元有序排列成二维网状的传感器,因其具备自扫描特性,能够把光学图像变换成按空间域分布的离散电压信号,再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处理,就可以完全实现高精度、高分辨率检测。①
图1 测量系统框图
图2 CCD检测原理
用面阵CCD的非接触测量物体宽度的原理如图2所示,光源发出的均匀光线照在被测物体上,其宽度信号通过成象物镜成象在面阵CCD的光敏面上,CCD再将光信号转换成对应的模拟电信号。
1.2 蓝牙4.0
蓝牙无线技术是使用范围最广泛的全球短距离无线标准之一,蓝牙4.0包括了传统蓝牙、高速蓝牙和低功耗蓝牙三种蓝牙技术。②③低功耗技术(Low Energy)是蓝牙4.0的核心,其最大的特点是运行功耗和待机功耗极低,只需一粒纽扣电池便可使蓝牙低功耗设备连续工作达数年之久,这种技术即为蓝牙4.0BLE。测量系统中,由CCD获取的模拟电信号经图像采集模块转换为数字信号后,采用蓝牙4.0技术传输至计算机端进行相应的处理。蓝牙无线传输技术可以实现非接触测量系统的便携式操作和户外应用。蓝牙4.0BLE不仅有低功耗特点,还具有高可靠性、高安全性、低成本、快速启动、瞬间连接的特点,其有效的传输距离较传统蓝牙有极大提高,可达60~100m。这些保证了测量系统的无线传输的可靠和高效,也大大提高了户外非接触测量的应用范围。
表1 钢板宽度测量记录
2 测量实验
为了检测系统的测量效果,实验选取10块不同宽度的钢板进行测量,选用激光光源照在被测钢板上,测量结果见表1。数据显示10次测量的误差8在0.1mm以内,10次测量误差的平均值为0.08743mm,测量效果是理想的。测量误差主要是因为系统中存在光学系统造成的误差、环境误差、设备误差等。
3 结语
本文介绍了一种简单易行的非接触式宽度测量系统,利用面阵CCD摄像机获取被测物体的图像,接着经图像采集模块进行模数转换,并通过蓝牙无线传输技术传送至计算机,再经图像处理获得宽度值。实验对10块不同的钢板进行测量,测量误差较小,效果理想,证明了本系统是可行的。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资助项目(Q20133006)
注释
① 郭伟.基于面阵CCD的钢板几何尺寸测量系统的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② 欧阳骏,陈子龙,黄宁淋.蓝牙4.0BLE开发完全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4.
③ 张德龙.基于蓝牙 4.0 的无线扭矩测量分析[J].电子测试,2013.15:79-80,62.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TH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3(b)-0065-02
随着物质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珍珠的需求越来越大,珍珠养殖、加工已经发展为一个巨大的产业[1]。2002年,国家标准GB/T 18781-2002(养殖珍珠分级)[2]出台,实现珍珠自动、快速分级成为珍珠生产企业的首要目标。目前我国珍珠分级大部分还停留在人工筛选阶段,这种传统的检测方法劳动力成本大、生产效率低,易受工人主观影响,分级标准难以控制,误判率高[3]。随着光电检测技术和机器视觉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将机器视觉应用到珍珠检测中[4]。为此,本文研究一种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珍珠机器视觉系统,来实现珍珠大小、形状和螺纹瑕疵的准确检测。
1 检测系统简介
本图像检测系统包括硬件与软件两部分,硬件由照明系统、变焦显微系统、图像传感器、图像采集卡和计算机组成。珍珠在照明系统的照射下,经由变焦显微系统成像至图像传感器上,图像信息经由图像采集卡传入计算机中。在计算机中采用图像处理软件对图片进行处理,提取出珍珠的大小、形状和螺纹等参数,并将处理结果按照珍珠分类标准做即时判别,最后实现珍珠的自动分选,系统检测原理如图1所示。
珍珠是一个光泽度高和曲率较大的物体,表面的光学特性相当复杂。该文采用单向高角度照明结合环形照明的方式来将整颗珍珠照射通亮,采集到的珍珠图片如图2所示。图片中的珍珠边缘和形状清晰,照明均匀。
2 图像处理算法
机器视觉系统采集到的珍珠图片(a)首先经由图像预处理模块,进行灰度化(b)来减少运算量,采用阈值分割算法(c)将珍珠对象从背景中提取出来,利用数学形态学算法(d)来去除孤立点和填充空洞;然后标记珍珠边界,提取其质心(e),图像预处理效果如图3所示。
对经过预处理后的图像,标记出轮廓的最长径,如图4(a)所示。
最长径将珍珠分成两部分,每部分中的螺纹个数相同,检测时随机选取其中一部分。绘制出的θ-h二维曲线图,如图4(b)所示,其中横坐标为轮廓上各点角度θi,纵坐标为轮廓上各边界点到最长径的垂直距离hi。
从图4(b)可以看出,二维曲线能够很好的反映出左轮廓的真实信息,曲线上的波谷恰好能与珍珠轮廓上的螺纹对应起来,波谷的个数即螺纹的个数。对θ-h二维曲线图进行曲线拟合,计算曲线的极小值个数。经计算得到图5(b)存在两个极小值,输出螺纹个数2。
3 实验
本系统所采用的图像传感器像素为1280*1024,利用三级标准量块1 mm对系统进行标定,标定结果为p=19.02 μm/pixel,实验所用样品均由诸暨铭记珠宝有限公司提供。利用本系统对珍珠样品进行形状、大小检测,样品图像处理结果如图5所示,并将系统测量值与精确度为0.02 mm的游标卡尺测量值作比较,测量结果见表1。从测量数据可以看出,系统测量结果与游标卡尺测量值基本一致,误差在30 μm以内。
利用本系统对珍珠样品进行螺纹检测,采集到的珍珠图像和对应的θ-h二维曲线如图6(a)~(c)所示。
对三幅θ-h二维曲线图进行多次曲线拟合,计算极小值,得到每幅图对应的极小值个数分别为0、1、5,与珍珠的螺纹个数吻合,说明了本螺纹检测方案准确性较好。
4 结语
该文设计开发了一种珍珠形状大小图像检测系统来解决珍珠形状和螺纹检测难的问题。该系统采用用图像预处理模块、珍珠形状大小检测模块以及螺纹检测模块来自动、准确的实现珍珠形状、大小和螺纹的检测。实验结果表明,系统测量误差小,输出螺纹个数正确。此外,改变变焦显微系统的放大倍数,能进一步扩展系统的测量范围。
参考文献
[1] 张辉,张蓓莉.中国的养殖珍珠资源及市场[J].宝石和宝石杂志,2004,6(4):14-18.
我国高等教育近年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各高等院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大学本科生的人数随着扩招在逐年增加。然而很多高校的软硬件设施的建设跟不上大学生的增长速度,因此大学的教学资源紧张、实验仪器缺乏等现象在全国高校中普遍存在。除此之外,高校扩招导致的应届毕业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社会性的突出问题,大多数高校的人才培养都是将毕业设计安排在大四的最后一学期,此时正值学生择业的高峰,毕业生为了一份满意的工作而四处奔波,无暇顾及自己的毕业设计。由于就业单位对员工工作经验有需求,有不少学生找到了工作但由于就业单位要求提前到公司报道,参加公司培训、实习,学生害怕失去工作机会而只有减少对毕业设计的投入。同时有不少大学生对自己的课题不感兴趣,所以缺乏积极性而影响毕业设计。在毕业设计指导环节中体现的师资不足,一个教师指导好几个甚至十几个学生的毕业设计,这些问题极大地影响了本科毕业设计的质量,使得大学的毕业设计环节流于形式,而没有真正起到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作用。
因此如何保障毕业生毕业设计的质量从而达到预期培养目标,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是我们大学的专业指导老师应该考虑的问题,关于高校毕业设计已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和改革。笔者通过近年来应用物理专业本科学生的专业课程教学和毕业设计指导的经历,从毕业设计选题和指导模式方面对提高应用物理专业毕业设计的质量进行探讨。
2关于毕业设计选题的探讨
目前,包括重庆理工大学应用物理专业在内的本科毕业设计仍然实行指导老师出题供学生选择的约束性选题方式,由此会使得一部分学生对自己课题的研究目的、内容和方向没有正确的把握,因此表现出对毕业设计兴趣缺缺,不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其中,毕业设计的质量必然会下滑。因此选择适合本科毕业设计的研究课题是我们指导老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2.1毕业设计与科研项目相结合在学校和学院大力推进本科学生参与教师科研的政策以后,不少本科生在低年级时已经参与到教师的科研活动中,对老师的研究方向和内容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并且已有部分同学有了相应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把教师科研与本科毕业设计结合起来。同时由于科研项目的研究内容大都是本学科最前沿的科学或技术问题,因此比较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地投入毕业设计的课题研究中来。
2.2毕业设计与课程设计相结合课程设计在本科实践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学生以团队合作、各自分工等方式,围绕某个与课程或专业相关的设计题目进行专业的实践活动,旨在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自学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对于应用物理的学生,开设有光电检测技术局课程设计、课组课程设计、应用物理学课程设计等。学生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主动回顾已学知识或查阅文献资料,确定方案、试验或计算等一系列过程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巩固和融会贯通,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途径。我们可将其作为毕业设计的前导课程,老师在选择毕业设计课题时可参考学生对课程设计的反馈情况,如学生哪些题目的兴趣更大,哪些题目完成得比较容易或比较难在毕业设计选题时考虑课程设计的。同时通过课程设计,学生已对相关课题的研究现状以及完成课题的难易程度和所需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在选择导师和课题时的盲目性就会减少,而后会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毕业设计中来,有利于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提高。
2.3毕业设计与实习相结合在就业压力如此巨大的今天,对于毕业后直接就业的学生来说,来自于实际岗位需求的课题更能激发其研究兴趣,主要是因为这类课题与就业岗位结合紧密,实用性强,由此在设计过程中,学生就会发挥很强的主动性,其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都能得到很大提高。岗位毕业设计(论文)课题能培养学生对就业岗位、工作对象的了解,使其充满自信,获得成就感和充实感,建立自信心和成才志向,引导学生认真投入学习,发挥毕业设计(论文)教学作用。
3关于毕业设计的模式多元化探讨
为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和倡导学生积极参加学科竞赛、科学研究、创造发明等活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在毕业设计环节,应寻求更加丰富的形式锻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应用物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和特点,这里我们主要探讨以下两种方案实现本科毕业设计多样化的改革拓展。
3.1科研成果替代毕业设计环节根据应用物理专业的学科特点以及人才培养的定位,本专业学生应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目前的学分制培养模式下,可将一些符合本专业特色的科研成果替代毕业设计环节对应的学分,制定一系列可替代毕业设计环节的主要的科研成果的类型以及相应的实施细则来实现毕业设计的模式多样化的目的。对于应用物理专业来说如,科研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国内国际的专业刊物上或国际学术会议上正式发表的学术论文论文和著作;
2)以参赛作品形式(论文或设计)参加与本专业有关的各类学生学科竞赛;
3)获准立项并结题的大学生创新项目;
4)专利授予机构已授权的发明专利,包括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软件著作权;
5)开发的用于生产实际或企业单位管理的软硬件系统;
6)其它可代表其专业水平或能力的项目作品等。以上所列的科研成果是否可以替代毕业设计环节,还需根据专业特色进一步细化具体的实施细则,如对学生发表学术论文的档次及文章作者排名和学科竞赛的级别和获奖等次及其他各方面进行具体要求,以期培养出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优秀毕业生。
3.2校企联合指导模式根据应用物理专业在各行业的应用性较强的特点以及就业单位对学生提前实习的要求,我们可考虑通过学校和校外科研机构的课题以及企业项目相结合的方式对本科毕业生的毕业设计进行指导。科研机构和企业的课题或项目与实际应用结合比较紧密,关系到毕业后的工作问题,学生会更加重视。这样种模式使得学生大多时候都在科研机构或企业进行研究和工作,因此采取以校外导师指导为主本校导师指导为辅的的方式进行指导。这样的其积极意义在于可以缓解教学资源的不足,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能有效地督促学生进行主动学习,能培养学生进人社会的适应意识并缩短适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