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6 15:27:5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工会工作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在班组之中,班组长和职工的任务主要是从事生产和班组的管理,进行思想政治工作都是普通员工“兼职”的任务。在这种情况下的政治工作中,没有明确的职责和上下级关系,每个人都可以完成。所以,在班组中的思想政治工作采用的是群众互相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形式,具有明显的群众性特点,
(二)及时性
班组的职工每天工作在一起,大家朝夕相处,比较熟悉,所以交流起来比较坦诚、自如、轻松。在这种环境下,职工比较容易表露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思想变化,这就为工会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提供了准确的信息。及时抓住有用的信息,选择正确的方式方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针对性
班组之中每一个员工都是十分了解的,因此可以因人而异,针对不同员工的具体情况实施针对性的工作。
(四)具体性
班组成员相互之间对其他人的的性格、经历、爱好、家庭情况比较了解。在平时的思想政治工作中,要注意职工的个人情况,从具体细节入手,小到衣食住行各方面,具体地完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五)灵活性
在进行班组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时候,工作方法和手段是比较灵活的。在业余时间组织职工思想政治教育或者与员工谈心,都是比较好的方式,也比较容易被员工接受。
二、工会在完成班组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具体表现和存在的问题
(一)模式单一,缺乏灵活性
班组的思想政治工作缺乏活力,新形势下,工会班组的思想政治工作还没有摆脱单纯依靠集中活动来进行思想教育的旧模式,缺乏形式的创新,对职工的信念、道德、思想等方面的塑造缺乏力度,效果不佳。另外,班组在组织思想政治工作的时候,只着眼于上级布置的任务,没有长期的发展规划,不能把思想政治工作运用到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和具体的工作当中去,在培养员工的综合素质方面明显缺乏主动意识。
(二)内容针对性不明
由于时间、人力等方面因素的制约,很多班组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时候,出现简单化和形式化的倾向。思想政治工作缺乏针对性,不能解决员工的实际问题,导致了员工对思想政治工作缺乏兴趣,甚至很反感,不能满足员工的需要。
(三)持续性长
当前思想政治工作受各种外因的影响短期活动比较普遍,在班组中思想政治工作变成了“消防队”,平时的工作状态就是“有问题就解决问题”,在日常班组工作计划中并没有有关思想政治的工作。每天繁重的日常工作导致员工已经没有经历再去完成思想政治工作了,所以思想政治工作不能持久化和经常化,这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
(四)创新度不够
大部分班组在组织思想政治工作时,还停留在灌输式和说教式的工作阶段,设置有些班组指采取看书看报的形式,这种形式的思想政治工作不能结合员工的实际工作,对现实没有任何的指导意义,这导致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只是在应付检查或者完成任务,缺乏主动参与性和积极性,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三、班组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源
(一)员工思想问题
随着社会的迅速变革,员工的思想也在发生着变革。现如今,随着信息科技的不断发展与技术的不断升级,企业的制度和文化都不断发生着变化,这使得员工的思想也随之有了很大的变化。在现今的企业中,班组员工的思想道德、价值取向的独立性、多变性、差异性都在不断增大,这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二)政工体制问题
由于一些方面的原因,很多班组在政治工作上的体制不是很健全,有的班组由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制度不完善,导致相关工作的水平很低,达不到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有的是因为工作方法不灵活,导致在工作中的深度和力度不够。这样的情况使得很多班组在政治工作中出现上下衔接不协调的问题。
(三)政工力量问题
现如今,一些班组的政工力量薄弱,没有相应的政工人才,也没有固定的政工岗位,再加之一些制度、体制等现实状况的制约,使得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得到有效的开展。
四、如何加强班组的思想政治工作
(一)及时更新思想
首先,要走出原有思想政治工作的误区,消除“思想政治工作和生产无关”、“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等片面思想。其次,思想要与时俱进,梳理新时代“大政工”的工作理念和方法,将思想政治和生产结合,使思想政治工作成为促进生产的强大力量。
(二)改进教育方式
改进教育方式,丰富教育的内容,引发员工的“动情点”,把枯燥的道理转变成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满足不同层次员工的需要。
(三)建设政工队伍
建立一支专业从事思想政治建设的队伍,充分发挥工会的作用。工会培养政工人才主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人才知识的培养;其次要注重人才人格魅力的培养;最重要的是人才要具备较强的综合协调能力。只有兼具以上三点的人才才是真正能够完成好班组政治思想工作的人。落实班组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切实从班组自身出发,其具体措施如下:
1、建立和谐班组
和谐的班组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要构建和谐班组,首先,要协调班组之间的关系,调配好班组中的分工和写作,特别要注意岗位内部相应的利益分配问题,要兼顾公平性、民主性和公开性;其次,要协调好员工之间的人际关系,避免冲突。解决员工的思想问题要从维护员工的切身利益出发,要考虑员工的困难,如果班组的分配不能遵循分配制度、奖金制度,制度不够透明,就会酿成严重的思想问题,会严重阻碍正常的生产和工作。班组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并切实关心员工的生活,员工才能感觉到班组的温暖。这是建设和谐班组的基础,也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展开。
2、建设学习型班组
建设学习型班组是班组管理的基础,是班组应对当今市场经济发展中提高标准要求的主要方法。积极营造班组中的学习氛围,以多样化的学习形式来营造班组文化,吸引、感召、鼓励员工,这是营造学习型班组的最终目的。开展最终论坛等活动,鼓励班组成员在学习中互帮互助,可以有助于班组的建设和班组的管理。学习型班组的建立,有效地促进了工会思想政治工作在班组中的展开。
3、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
在班组中实行相应的竞争机制,如设置“星级班组“评比活动等,促进班组的管理升级。在班组中,只要涉及到考核制度、思想政治方面的就要优先考虑。考核要以人为本,切实跟踪了解当事人的心理动态。对员工关心的事情要及时进行解释,避免员工产生疑虑。做好典型宣传,利用典型实例鼓励员工。
4、加强针对性
员工的思想活动会在班组的日常工作和活动中表现出来,工会人员要及时发现,并从员工最关心、最实际的问题出发,把解决问题与解决思想相结合,区别地对待每一个员工的出现问题,这样才能把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在职工的心坎上,有效地调动员工的生产积极性,促进生产。
二、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
由于公允价值计量在实际的应用时,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会计工作人员素质的影响,所以,提升相关人员的工作素质,对于保证公允价值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具有较高的意义。目前,能够有效的提升会计人员专业素质的方法有:第一,对工作人员进行法律和道德意识方面的培养,提升其思想道德境界,从主观上遏制此类人员产生利润操纵的思想动机,这不仅保证公允价值可靠性的重要手段,也是防止部分人借用公允价值进行造假行为的根本举措。在强化法律意识教育时,要引导会计人员在不违背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进行会计工作的处理;在进行道德素质教育时,要加强对诚实守信方面的教育力度,帮助会计人员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其次,加强对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其对公允价值计量的具体应该的程序的方法,增强其处理相关会计事物的能力,减少会计信息出现失真的概率,从而降低公允价值计量出现偏差的概率。
三、优化公司内部的治理结构
对公司来说,会计工作在其内部治理结构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整个结构的中心环节。从目前我国现有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构成来看,其会计工作的最高管理权限在公司的领导层之中,所以,企业会计工作的各项日常安排都是由其管理者记性控制和指挥的,这也使得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将会被质疑。由于企业的会计信息对其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年度或者是季度的业绩、年底评价与道德监督水平具有重要的影响,而其信息又由此部分人掌控,所以就是的公允价值计量的合理性在很大程度上都会受到此部分人的影响。因此,要想保证该价值在我国市场的有效应用,我国现有的企业就一定要对内部的治理结构进行改革。对此,可以在企业内设立一个独立的董事会,并将会计工作交由此部分董事会管理,进而对内部董事会形成有效的监督。
1.坚持经费独立管理制度。
独立建立银行账户,实行单独核算,严禁其他单位、组织、行政部门及个人侵占、挪用和支配工会经费。工会经费独立管理,是《工会法》赋予工会组织的神圣使命,是开展好工会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实践证明,坚持单独在银行开立账户,独立管理经费,一是有利于工会经费及时拨到位,二是有利于加强工会经费的管理,三是有利于工会经费的合理使用,四是便于工会组织使用工会经费。
2.加强预算管理制度。
工会经费预算是工会工作计划的资金反映,是落实工会工作目标的保证。它反映了工会经费使用的范围、规模和流向。工会组织要把编制与执行预算作为一项主要工作落实到年度计划之中,要坚持从工会整体利益出发,严格执行财务预算制度。要按照统筹兼顾、收支平衡、量入为出、略有节余、保证重点的原则,来做好本单位工会经费的预算工作,增强工会经费使用的合法性、规范性和科学性。
3.加强工会经费审查和监督管理制度。
《工会法》规定,工会应当根据经费独立原则,建立预算、决算和经费审查监督制度。公司工会必须接受经费审查委员会对工会经费收支的审查和监督。经审委是代表职工民主监督机构,它在检查、监督工会经费的管理使用上发挥重要作用。充分发挥经审委的作用,对年度预决算、经费开支范围、审批程序、财务管理等都要进行认真细致地审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意见,确保工会经费的合理收支。
4.坚持"一支笔"审批原则。
在经费使用上,严格审批程序,严防各种违法、违规使用经费现象。建立审批制度,坚持实行“一枝笔”审批制,对超过一定标准的重大活动开支,可实行集体讨论决定制度。这样有利于落实财务管理法规,保证经费使用的安全性,防止资产流失,杜绝财务违法行为。
5.强化工会财务人员培训。
工会应在抓好财务基础建设中,努力从提高工会财务人员业务素质上下功夫。加强工会财务人员学习、培训,不断提高工会财务人员素质。工会财务人员在财务工作岗位上,要注重在职教育,职称考评,鼓励工会财务人员在工作中学,在学习中提升。既为工会组织使用工会经费把好关,也为领导决策提供政策依据。
6.推进工会财务电算化建设。
会计账薄和有关的报表是工会会计核算的载体,是工会财务工作的基础,工会经费是否收足、管好、用好以及工会资产情况,都在账薄和有关报表中反映出来。为了促进工会财务基础管理规范化,工会组织要全面实现工会会计电算化管理,编制会计凭证、生成的账薄、报表等全部通过计算机来实现并打印,保证工会会计核算、报表、账薄的统一规范。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在新形势发展环境下,企业工会的工作面临着很多的机遇和挑战。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企业工作就必须要找准自身的定位,深入分析工会工作中存在不足和面临的问题,不断完善工会的组织、制度、职责等。只有这样,企业工会才能在新形势的发展环境下走上创新道路,站稳脚跟,企业与职工的利益才能得到有效维护和发展。
一、企业工会存在的问题
1、职工队伍分化为不同的群体,工会工作对象变得更复杂在计
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的职工类别相对比较简单,地位也基本平等,职工之间的经济收入差距很小,这种情况下,国有企业的工会工作对象能够涵盖整个职工队伍。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信息时代的迅猛冲击使国企职工的思想观、价值观、人生观发生了剧烈变化,使职工的思想变化更复杂。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职工队伍在悄无声息中分化,出现了四个群体:经营管理者群体(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主要以年薪制和股权制形式来完成利益分配)、“白领”员工群体(主要是科技人员、高级技术人才)、普通职工群体以及打工者群体。由于这些不同的职工群体所处的地位不同,政治地位和经济待遇有了明显的差距,因而自身需求和对工会工作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普通职工群体,这个群体是国有企业人数最多的群体,如果工会组织不能因势利导的开展工作,没有及时根据企业工作重点进行调整,就无法掌握这些群体的真实心态,工作就会被动。
2、企业对工会工作不重视,工会组织职能弱化
在计划经济时代,企业工会的政治地位较高,能够参与管理、督促生产、监控。在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由于企业的决策者对工会的认识不够充分,没有正确认识到工会在企业中的地位,错误地认为工会工作可有可无,忽视了工会在维护企业稳定、促进企业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许多企业工会仍然成为第一个被合并、被精减的组织,即使有些企业的工会没有合并,但也形同虚设,没有专门人员开展工会工作,许多工作人员都是由其它部门的人员兼任,导致工会没有发挥其在企业中应有的作用。
3、国有企业职工收入差距大,使民主管理工作困难加大
随着企业分配制度的改革,过去的“平均主义”和“大锅饭”已被彻底打破。在当今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意识到人才和知识对于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作用,很多企业为了吸引和留住高级管理和技术人才,在收入分配上向高级管理和科技人员倾斜,这使得企业内部不同职工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逐渐拉大,大多数从事一般工作的普通职工群体处于低收入状态。因此,有越来越多的普通员工开始对民主管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内容提出相应的要求,希望企业能够更多的为普通职工提高工资待遇。此时,工会只能是参与、协调和帮助,救助部分家庭特困难职工。无论从经济实力上和方法手段上,都没有力量解决职工提高收入等问题,经常出现“不能不维护,又不能多维护”的尴尬局面。
二、做好企业工会工作的措施
1、要调查、分析工会工作对象的需求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要履行好这一基本职责就必须把工作对象搞清楚。因此,企业工会要深入各类职工群体的工作和生活,认真调查了解企业不同职工群体的实际情况,了解他们不同的思想动态、收入来源、生活情况以及实际需求。在工作过程中,不仅要关系企业职工的经济利益,同时还要维护广大职工共同的政治权利。由于职工的差异性,企业工会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类型的职工,用多样化、多层次的工作方式贴近不同的职工群体,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尤其是必须把一线职工作为主要工作对象,把低收入职工、困难职工作为突出维护职能的重点。只有把这部分职工的利益维护好,工会的基本职责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工会组织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2、健全、完善工会组织体系
国有企业的工会组织体系是工会开展各项工作、履行工会职能的组织基础。首先,要按照工会法在企业内部建立自下而上多级别多层次的企业工会组织。我国的《工会法》明确规定,在企业基层部门或者车间人数达到25人以上的必须要建立基层的工会委员会,同时要在厂级、处级单位建立工会委员会,从而形成从下向上的多级别、多层次的企业工会组织。其次,大力选拔那些年轻有为、德才兼备、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人才充实到工会干部队伍中来,特别要按照三个最大限度的要求,将企业内部聘用的临时工或者农民工吸收到工会组织中来,进一步扩大工会组织的基础。
3、建立工会工作机制,切实为职工办实事
首先,要根据企业的实际,不断丰富和充实职代会内容,创新职代会组织形式,重点处理好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与党委会、工会和职代会之间的关系。其次,建立职工经济权益保障机制。要建立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根据各自单位的实际情况,使合同条款与企业生产经营实际与职工关心的经济利益紧密结合。此外,要经常深入基层和职工群众了解情况,要把为职工办实事,扶贫帮困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来抓,让工会的工作始终贴近实际,贴近职工,具有时代特色与活力。
4、明确工作职责,提高执行能力
创新企业工会工作思路与方法,还要明确工作职责,扮演好多种角色。首先,要维护好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内部劳动关系更为复杂,用工制度、就业、利益分配等方式日益多样化,企业内部不同利益群体客观形成,职工利益相对容易受到侵害。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工会必须积极依据《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和《工会法》的要求,坚持维护广大职工合法权益。其次,要积极代言职工参与企业管理。在企业管理、决策中,工会要积极代表广大职工参与企业管理,工会干部要认真履行职责,敢于并善于为职工说话、办事。最后,要发挥好“家”的作用。企业工会是“职工之家”,工会干部是职工的“家里人”,所以,工会要发挥“家”的作用,积极与广大职工促膝谈心,为他们释疑解惑、排忧解难。四是要做企业管理的内行人。工会干部必须既懂工会工作,又懂生产、管理,这样才能更好地代表职工参与企业决策,实现维护企业整体利益与维护职工具体利益的统一。在明确工作职责,扮演好多种角色的基础上,企业工会还要积极提高工作职责执行能力,将工作任务量化、细化,加强落实,建立和完善目标激励机制,形成全力以赴干工作、干事创业争一流的工会工作好风尚。
5、创新工作方式
新形势下很多企业的发展脚步都在日益加快,企业的经济结构也朝着多样化的轨道发展,作为企业工会组织就必须要顺应企业多样化发展的转变。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工会组织要找准自身地位、树立坚定的“以不变应万变”的思想,寻求与企业发展最匹配的工作方式。在履职方面,工会组织的干部要深入分析和研究有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和规定,做到知法懂法,这样才能做好职工合法权益的维护工作。同理,只有这样在实际工作中,才能紧抓重点工作,才能讲实话、办实事,才能发挥出公会组织的实效作用。此外,工会组织干部还应该做到深入职工和基层,站在职工的角度看待问题,真真切切了解职工的情况,了解职工的所想、所需和所盼。只有这样才能在工作中“对症下药”,做到让职工安心、让企业放心,才能实现职工和企业共同发展的局面。
结束语
总而言之,工会组织要在国有企业中发挥更好的作用,就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创新为动力,以满意为宗旨,积极探索新时期工会工作的新方法,真正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从而提高工会工作的质量,努力开创工会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第三、专业社会工作社团有广泛的组织力量与成员,以这些成员为骨干可以与社会工作者进行交流合作,可以与社会各个阶层的群众与个人产生互动效果,从而能够及时了解社会及社会问题的变化发展,而且同样可以增进各个区域的各种职能的社会工作者在跨领域地交流互换,提高工作效率。即“交流性”与“促进性”的功能。
当然一个专业的社会工作社团肯定还有很多的优势,比如,在人事利用,筹集资金,发起救助活动等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方面。
(二)
进行有针对性,广泛的社会宣传
(1)针对性宣传——即“骨干论”
二、理论基础分析
本项目采用的是小组工作方法,属于发展性小组。小组工作旨在以人际间的依存互动关系为基础,通过专业的小组活动过程来恢复和增强个人的、团体的社会功能,进而实现社会发展的目标。在此小组工作中运用的是互动模式,它是基于人与环境和人际之间的关系而建立的,旨在通过互动发掘自身潜能,促使成员在小组中得到成长,增强社会功能,提升发展能力。焦点在于互动关系及其效果。其理论主要源于发展心理学、小组动力学理论等。评估理论。主要包括对问题的界定和分析,受助者的人格系统的评估分析,需求分析,所在环境的分析。该项目依据评估理论,对服务对象的现实状况和面临的问题进行了解和评估,进而分析其最主要的需求,按其需求设计项目,保障活动开展的有效性。人格发展理论。该理论认为婴儿最早形成本我,在幼儿期(3岁)以现实为取向发展自我,6岁才发展道德取向的超我。自我是两者的调停者,是性格的核心部分,知指人进行合乎实际和逻辑的思考,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出满足需要的行动规则。金种子项目的服务对象为3-6岁流动儿童,根据人格发展理论,对为他们提供全能发展活动,有助于帮助他们形成有助于自身发展的自我,从而知道社会化,促进人格发展。社会支持理论。依据社会支持理论的观点,一个人所拥有的社会支持网络越强大,就能够越好地应对各种来自环境的挑战。个人所拥有的资源又可以分为个人资源和社会资源。个人资源包括个人的自我功能和应对能力,后者是指个人社会网络中的广度和网络中的人所能提供的社会支持功能的程度。“金种子”项目社会工作者致力于通过为社区提供志愿者资源,与服务对象结对等形式,给他们以必要的帮助,帮助他们扩大社会网络资源,提高其利用社会网络的能力。增能理论:增能理论认为,个人无力感是由于环境的排挤和压迫产生的,社会环境中存在着直接和间接的障碍,使人无法发挥其功能,但这种障碍可以消除。社会工作者的作用在于通过共同的活动帮助服务对象除去环境的压制和他们的无力感,使他们获得能力,并能正常发挥他们的社会功能。金种子项目通过小组活动的开展,促进服务对象间\服务对象与社会资源建的互动,提升其面对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三、项目目标
1.总体目标。金种子——流动学前儿童“全人”发展计划项目开展以来,主要通过专业的社工为流动学前儿童提供“全人“教育,并借助专业育儿专家为外来务工家庭传递科学育儿的发展理念。其中,项目的总体目标主要有以下三点:首先是为流动学前儿童提供“全人”教育。流动儿童因家庭居住场所的不确定,父母工作的不稳定,在获得幼儿教育、生活照顾、学习兴趣培养等方面的机会较城市儿童来说更少。为了减少其中的差距,促使流动儿童也获得更多的学习、培养机会,项目的开展提供了一个实际的平台,能够让流动儿童获得“全人”发展的有效机会。其次是为外来务工家庭传递科学育儿的发展理念。“金种子”项目的开展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外来务工家庭在科学文化、育儿知识方面的缺失。通过家长、儿童、社工、专家、社区等多方位互动,资源的共享,弥补了流动学前儿童幼教资源不足的问题,使得家长能够获得科学有效的育儿理念。再次是增强外来务工家庭城市融入感。创投的公益性质充分体现了社会、政府对于流动家庭及其子女的关爱,社工的介入作为公益传播的中介,在项目实施的同时融入了专业的社工理念和专业方法,更有效地推动项目被服务对象接纳认同。并且增强外来务工家庭城市融入感,减少隔阂,传递了社会的正能量,促进了社会的和谐。2.目标人群的设定。“金种子”流动儿童全人发展计划的目标设定主要有以下三点:流动儿童,受益群体属于外来流动人口;学前儿童,受益群体处于学前儿童,年龄基本上在3-6岁;入托入园存在困难的人群。后在因为项目开展社区的具体情况,流动儿童数量明显不足,将目标人群更改为新苏州市民,即由外地迁居至苏州居住的市民,一定程度上放宽项目服务对象的条件,但在实际上仍坚持着本项目的总体目标。直接受益人群为60人,包括30位流动儿童及每次参加活动的一位家长。间接受益人群为300人,包括流动儿童家庭成员和相关人群。3.目标达成的方式。“金种子”项目以“全人教育”为项目设计理念,通过组织包括儿童心理、生理、教育、医学专家学者等组成的专业团队,以儿童社会工作为实践方法,为流动学前儿童提供全面和整体的发展计划。为保障项目顺利实施,项目实施的专业团队主要由实施团队和支持团队构成,由苏州大学社会学院社会工作专业的教授和硕士生作为实施团对负责项目的日常活动的具体操作;国家心理咨询师、妇科主任医师、学前教育一线教师、儿童文学家、运动学教授等专业专家团队提供项目理论支持和专业指导,同时也会为家长开展讲座,为实施团队提供顾问咨询。两个团队利用各自所长,针对项目开展过程中产生的各类问题进行分工协作式地解决,社工积极调动各类社会资源,为流动儿童及其家庭提供资源丰富的流动儿童“全人”发展支持。4.服务环境及品质。“金种子”项目落地于苏州市沧浪新城儿童友好家园中。项目组开展活动主要使用儿童友好家园的活动室、社区会议室以及心理保健室。同时社区在物资方面给予了一定的支持,利用原社区中已有的软垫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社区中建设的绘本、道具、文具等用品,项目组成员开展了更多形式的活动。
会计是以凭证为依据、以货币为主要量度,连续、系统、全面、综合地反映、控制在生产过程的资金运动,旨在提高经济效益,以提供会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和价值管理活动。会计既是以提供会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又是一种进行价值管理的经济管理活动。它必须遵循真实性、一致性、连续性、系统性和全面性的原则:
1.真实性在经济业务发生时,会计要进行核算,取得和填制凭证,经审核后,以合法的凭证为依据,按经济业务发生的先后顺序在帐薄上进行登记和反映,以保证提供真实的正确的会计信息。
2.统一性作为经济管理工作的会计,主要是进行价值管理,管理其中能够用货币表现的方面。以实物量度作为货币量度的基础,有货币作为统一计量尺度,把各种性质相同或不同的经济业务加以综合,对社会再生产过程进行“观念总结”。
3.连续性连续性是指会计对发生的经济业务,要按照其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不间断地进行记录。
4.系统性它是指会计对发生的各种经济业务,首先要进行科学的分类和汇总,然后进行系统地加工处理,以便提供各种有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方面的信息。
5.全面性它是指会计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全面反映其来龙去脉,加以记录,同时,所属会计应当反映的经济业务,都必须全部加以记录,不允许遗漏。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近年来,会计工作发展变化很迅速,呈现了一些新的特征,主要为:
1.内涵的变化由于会计的地位、作用增强和对会计的要求日益提高,从而使会计的具体任务和工作重点发生了三个明显的转变,即由原来主要对外编送报表、报告财务状况转向对内加强管理;由原来主要是事后核算转向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核算同时进行;由原来的主要是反映情况、提供信息,转向综合提供并运用信息,干预生产、推动经营和参与决策。
2.会计方法发展在成本核算中出现一些新的核算方法,如标准成本、变动成本、弹性预算等。同时为了满足分析、预测、决策等方面的需要,会计方法中还增加充分运用高等数学、运筹学等数学工具和分析方法,进行预测决策工作。
3.会计工作组织变化改变过去那种单纯按管理职能建立起全面综合管理体制,主要围绕投资、利润、成本三项目标建立起的各级责任中心来组建会计工作,以实现其全面经济核算的功能。
4.现代新技术的运用由于会计任务、方法、工作组织发生了变化,对会计数据处理工作量成倍增加;其次,在数据提供的及时性、数据运算的精确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另外程序也更加复杂化。因此,电子计算机一问世,就很快被应用于会计数据处理工作中,出现了会计电算化,并在进一步完善。
二、我国会计工作的现状
会计工作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我国一直重视会计工作,自1985年制定会计法以来,对我国会计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促进了我国会计现代化进程。中国会计现代化从本质上讲是会计的国际化与国家化结合的问题。会计的国际化,要求中国应当走向世界,与国际惯例接轨,融于统一的国际会计体系中去;会计的国家化要求中国会计立足于自身的社会经济环境,体现中国特色,继承和发扬中国会计的优秀成果。
实现中国现代化,首先要会计现代化。会计观念是受其所在的客观环境制约的,并受管理的对象及要素、手段的影响。在传统的经济体制下,会计观念是以计划经济为主的观念体系。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传统会计观念只有受到时代的、客观条件的冲击而逐渐形成以市场经济为主的新的观念体系,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其次要实现中国会计现代化,要求会计理论现代化。会计理论现代化其主要功能在于预测和解释,通过对经验事实的观察、积累和分析,准确科学地描述对象的现实状态,从而科学、合符逻辑地预测未来。第三,中国会计的现代化要求会计研究角度的现代化。它要求我们改变过去的参照系统,由过去纵向比较转变为纵向与横向比较,并将两者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通过历史与现实的比较,以及国内与国外的比较,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会计工作,并与国际会计制度接轨,为实现三个面向作出应有的贡献。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对会计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更高要求。1999年10月31日新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要求在会计工作中准确地反映经济活动的状况,为经济管理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明确规定必需依法办理会计事务,同时,又加大了对会计工作中弄虚作假的惩治力度。要求单位负责人必须保证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并给予法律保护,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严禁对他们进行打击报复。应当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加强有关部门的监督职能,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监督。这些规范是提高会计工作质量、推动会计工作规范化的有力保障,必将进一步加速我国会计现代化的进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完善会计法律制度,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有效发挥会计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过程中,在新日制度交替并存情况下,因法制的不尚完善,监督机制的不完善,会计工作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会计秩序比较混乱。
1.条线管理之弱化法律和制度出于条而行于块,也就是说,出台的法不能说少,著书立学的学者也挺多,但批“作业”的老师却有限。内部的监督部门受制于企业领导,外部监督部门听命于地方政府,块强线弱。
2.执法检查之弹性化执法程度因人而异、因环境、关系等各种因素而不同。例如,检查中发现一企业有意偷漏税X万元,处理结果:鉴于被查单位态度良好,考虑到企业实际困难,免去罚款而补交较少的款数等。
3.执业保护不善会计专业实行持证上岗已有多年,但仍有一些无证、无学历人员占着岗位,其中有些人往往财经政策和财会知识缺乏,影响会计工作的知识性、严肃性,影响了会计工作质量。
4.会计工作业绩宣传上有偏差会计工作的任务,不仅要守法和聚财,还要向内部和外部负责。可如今在舆论导向上却重效益轻执法。在介绍企业财务人员先进事迹时,有关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报道比比皆是,而在维护法纪、顶住压力、如实反映事实的报道却少得可怜,财会人员若主动暴露了存在的问题,不但会在内部受到非议和排挤,更可悲的是外部也得不到应有的支持、保护。
三、加强会计工作的几点建议
加强经济管理,严格规范会计工作,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是我国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更有效地发挥会计在经济工作的作用,加强工作,建议如下:
1.进一步深化会计改革要继续贯彻好各项财务制度和“会计法”,保证制度和法的真正落实。各级财政部门、主管会计工作人员,要深入一线,研究存在的各种问题及情况,指导和帮助企业执行好新制度;企业财务人员要充分运用新的核算方法,为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发挥应有的作用,进一步深化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改革。会计人员管理、会计电算化等方面的改革还尚未全面展开,政府部门对会计管理的职能、方式仍需进一步转变。因此,必须积极创造条件,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的会计管理体制。
企业文化建设是将个人创造力凝聚在一起,从而构成强大企业力量的体系,这种性质决定了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需要广泛群众基础的工作。而工会工作正是具有通过发展群众性来为企业发展做出贡献的属性,能够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不可替代的凝聚力和优越性。
(一)工会工作具有群众优势
工会部门的工作人员在企业的各类组织中可谓是数量最大的,工会工作遍布企业的各个基层部门,通过其自身工作的教育、参与及建设能够增强职工的归属感,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二)工会工作具有组织优势
工会工作在企业中具有比较固定的活动场所,其工作内容比较贴近职工生活,能够在各种企业活动中向职工灌输企业文化理念,在较大范围内普及企业文化精髓,帮助职工树立更好的价值观,从而实现企业文化与社会先进文化的对接。
(三)工会工作具有监督教育优势
民主监督和管理作为工会工作的重要职责,能够促使企业文化向着更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方向进行,这使得工会工作能够在进一步的宣传教育中引导职工监督和管理的工作意识,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风尚。
二、企业文化是工会工作的动力
随着企业改革力度的加大,企业文化的发展逐步成为企业工会工作的灵魂所在,其可操控性和引导性促使其进一步成为工会工作强大推动力。
(一)企业文化是提高工会工作质量的有效保障
企业文化建设在服从、服务业企业综合实力的提升方面将员工的工作目标引导向同一个发展方向,工会工作因此会利用共同的企业目标和发展信念使员工的思想与行动成为体现企业文化精神的有机体,从而使全体员工的思想观念向集约化、信息化、共同化的方向发展,构建出高素质的企业职工队伍,在潜移默化中充分发挥工会激励、引导员工工作的巨大作用。
(二)企业文化是激发工会工作创造力的精神动力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发展中逐渐形成的全员文化,是一项不成文的行为准则,它能够在文化塑造中能够充分发挥典型人物的影响力,对工会员工产生约束和管理的作用。工会员工在企业文化的正确引导下能够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从而提升员工对企业的关注,激励员工为企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不断提升企业的发展实力。
三、加强工会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的途径
通过对企业文化与工会工作之间联系的相关分析可以发现,工会工作与企业文化是相互促进的。但在企业文化的发展中我们仍然发现工会工作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而无法发挥其更好的指导性作用,因此,工会工作作为强有力的工作力量,应当更加科学地参与到企业文化的建设中,改善员工的工作状态,为企业获得更大的效益。
(一)重视企业文化的工会工作,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工会工作只有不断进行自我完善,改变传统的工作模式,才能保证职工将自身全部的精力投入到企业的工作中,提升自身的工作积极性。铜矿企业的工会组织应当坚持安全、技术及企业文化理念的相关宣传教育,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在充分的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将安全生产的理念渗透到职工的思想中,真正实现在保障安全生产的条件下发展企业文化。
(二)树立企业文化发展目标,增强企业凝聚力
工会工作应当在思想方面充分认识自己作为企业文化建设主体的重要性,勇于承担文化建设的责任,在企业文化发展中发挥关键性作用,时刻更新企业文化的相关内容,树立和谐统一的发展目标,切忌遇到问题时选择逃避,应当积极主动地去应对,增强企业员工的凝聚与团结。
(三)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联系其他部门共同发展企业文化
一切以“读者”为中心,提供优质服务,一直以来是高校图书馆的指导思想,然而高校办学的最终目的是“育人”,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图书馆提作为大学育人体系中的一环,通过提供优质资源和服务,发挥着不可替代的育人功能。因此,改进图书馆工作,发挥图书馆育人功能,是提高大学办学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图书馆体系的“逻辑起点与终点”
高校图书馆服务体系的逻辑起点是“读者需求”,而逻辑终点则是“服务育人”。读者既是图书馆服务的直接对象,又是图书馆的主体和服务效果的感受者,对图书馆工作的优点和缺点感受最深。因而大多数读者意见的汇集,一般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图书馆工作的水平。如果图书馆读者量少,数字化资源的应用效率不高,我们就有必要自查原因了。是文献资源品种、数量不能达到读者要求,还是宣传力度不够,或是借阅检索查找不方便?是基础工作没做好,还是图书馆入口设限太多不方便读者?管理者必须站到读者的立场上去想问题,才能找到问题所在和行之有效解决方案;才能真正将以读者为本的管理理念贯穿到图书馆工作流程的各环节;才能将涉及图书馆各个部门,包括消解采访编目、流通阅览、网络信息参考咨询等文献资源加工、制作、建设、宣传、解释等流程中人为划分带来的局限,实现图书馆高效运营。
以我校图书馆机构组织为例,图书馆服务体系可用下图表示
可以看出:图书馆服务体系是一个由办公室、采访编目、流通阅览、信息情报等部门分工合作,配合默契,发挥团队协作精神,提供优质服务的组织体系。该体系工作方式为:分析研究读者服务体系的工作流程,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制定工作标准,合理计划,统筹安排,有效地利用人财物等资源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这也就是实现图书馆实现科学管理的基础。
(一)采访编目文献建设
在文献资料加工整序和图书馆服务体系中,采访编目处于第一个环节,主要工作是了解学校学科发展动态,了解读者需要,满足教学科研需要。
首先,了解需求、收集多方意见和建议。收集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各方面文献需求,采纳学术权威意见,形成既有学术价值,代表国际、国内学术水平的资源,同时又兼顾读者多层面的、丰富多彩的综合阅读需求的采购计划。计划形成后,可以多方征求读者意见和建议,对采购计划进行调整,尽可能使之与读者需求相契合。
其次,增订、购买。更丰富、实用的资源是图书馆提供更优质服务的基础。随着知识的增长、出版业的发展,每年新出版的各类图书呈指数增长。任何一家图书馆都不可能收藏全部图书。在浩瀚的图书中,如何选择自己的读者群更需要的图书,成为图书馆采编工作面临的巨大挑战。
其三,加工制作。随着图书量的增长,图书馆编目制作查询数据,加磁条和粘贴索书号等工作成为提高服务效率的关键。
其四,在图书馆服务链条中,流通阅览处于为读者服务的第一线,直接与读者接触,因此服务理念更应深入人心。
(二)流通阅览服务
通过规范化服务,给读者提供更加便捷的通道,造就更加宽松、绿色的阅读查询环境,努力找寻健康、人性化、个性化的服务方式,争取更大的稳定读者群,以切实提高图书、文献的利用率,真正实现——“图书是为人用”,打破人为划分图书馆部门带来的局限和人们对图书馆工作的种种误解,吸引更多的读者来到图书馆看书,查资料,使尽可能多的广大师生员工能从读书中受益,进而对图书馆有更高程度上的认同,使图书馆真正成为校园中最为神圣的读书、学术研究必不可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最终能为大学图书馆事业发展创造一个良性循环的发展环境。图书、期刊、报纸、光盘的排架、整理、倒架,既要合符规范的中国图书分类法,又要考虑到方便读者使用,还要考虑到图书馆快速发展态势,留有余地,避免重复劳动。出纳台借还书、办证及相关工作中,对读者充分尊重、理解,并与读者有效沟通,始终贯穿“服务育人”理念。
(三)网络信息参考咨询服务
信息时代,参考咨询工作正在发生着深刻的重大变化,多功能、网络化、智能化手段为深化此项工作提供可能。具体说来参考咨询服务主要有以下工作:A.信息资源的多元化整合,各类信息源从载体到内容都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电子图书、光盘数据库、书目数据库等需要不断更新。B.服务手段多样化,通过门户网络、电子邮件、数字资源咨询服务和馆际互借等多种形式为读者提供全面快捷的服务互动,克服了时间与地区的设限。C.大力开展用户培训,培养读者的信息检索能力是深化高校图书馆情报咨询服务工作的重要环节。
(四)图书馆办公室工作
随着信息业的迅猛发展,办公室的工作也由过去单一的行政事务性工作转向多元化方向,具有任务繁重、涉及面广、专业性强、综合服务性等特征。对于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更细化的要求,不仅要求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出色的组织协调能力,还要懂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精神,能够从读者、文献资源建设及服务育人为出发点,围绕教学、科研这一中心提供上情下达、综合协调、督促检查、物资设施保障等项职能服务,做好全面基础。工作中从大处着眼,细微处人手,充分发挥好参谋助手、信息耳目作用,为图书馆事业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图书馆的科学管理体系
(一)管理体制与制度建设
首先,加强管理。各子系统应改变以部门为条块分割、各部门间各自为政的现状,形成统一协调、条块结合、布局合理的管理体系。
其次,参照国外公立图书馆的做法,将投资营销理念引进图书馆中来,将促进信息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等,将图书馆的社会效益与员工或部门的经济利益挂钩。
其三,加强图书馆制度建设,建立《图书馆标准》,对图书馆职工数量、信息资料数量、外借工作量等做出具体规定,对各块工作流程进行分析,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制定工作标准,形成制度性文件,不得因人更改。
(二)队伍建设
目前,高校图书馆普遍存在人员数量多,员工素质良莠不齐、收入偏少、继续学习深造动力不足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从三个方面努力:A.建立健全人员培训机制,让有基础、有能力的工作人员通过培训找到上升空间和机会。B.实行灵活的岗位流动,建立科学的岗位绩效评价机制,保证人尽其才物尽其用。C.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
(三)人本管理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员工积极性、创造力和增值潜力是组织发展的力量源泉,因此对人的管理也成为组织管理中决定性的因素。而对人的管理的核心问题始终都是对人性问题的研究。当代管理学对人性的假设由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向复杂人转变,同时也促使管理从科学管理和人际关系管理向人性化管理转化。由此,探讨和研究人性化管理问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图书馆的人本管理即体现在对内部员工的管理上,又表达出对读者的服务管理上,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改变过去“等客上门”的封闭服务模式,充分发掘馆藏精品,开展特色服务,变被动式服务为主动式服务。开展调研,研究师生真实需求,进行图书馆服务合理定位,满足科研、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等多层次、多方面的需要。
三、图书馆的服务育人体系
谈到图书馆的服务育人,很多人停留在做好服务工作上,以为做好服务工作就能实现服务育人目标。这一认识是不完整的。大学图书馆的服务育人应当包含三个方面:
(一)传统意义的服务育人
传统意义的服务育人主要是指为读者做好服务工作。主要包括:更有效地听取读者的意见和建议;能更好满足读者需要的资源采编;更方便查阅的检索系统;更周到的流通服务;更亲切周到的态度等。毫无疑问,这些工作是非常重要的,而且需要不断改进,更贴近读者的需求。
(二)管理育人
讲到图书馆的管理往往主要指图书馆对工作人员的管理。其实,大学图书馆的管理很重要的管理应包含对读者的管理。如借阅制度的建立与严格执行,有利于培养学生遵守制度的意识与习惯。防治偷窃、污损,有利于培养学生诚信意识。阅览场所秩序的管理,有利于培养尊重他人的公德意识。图书杂志阅读后按规范要求归位,有助于培养学生更有效率的文书管理习惯。凡此种种,通过加强管理十分有助于学生良好品质和习惯的形成。
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将需求分为五种,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分别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另外两种需要:求知需要和审美需要。这两种需要未被列入到他的需求层次排列中,他认为这二者应居于尊重需求与自我实现需求之间。还讨论了需要层次理论的价值与应用等。
班杜拉认为是探讨个人的认知、行为与环境因素三者及其交互作用对人类行为的影响。按照班杜拉的观点,以往的学习理论家一般都忽视了社会变量对人类行为的制约作用。他们通常是用物理的方法对动物进行实验,并以此来建构他们的理论体系,这对于研究生活于社会之中的人的行为来说,似乎不具有科学的说服力。由于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的,所以班杜拉主张要在自然的社会情境中而不是在实验室里研究人的行为。
社会心理学家舒茨提出人际需要的三维理论,舒茨认为,每一个个体在人际互动过程中,都有三种基本的需要,即包容需要、的支配需要和情感需要。这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决定了个体在人际交往中所采用的行为,以及如何描述、解释和预测他人行为。三种基本需要的形成与个体的早期成长经验密切相关。包容需要指个体想要与人接触、交往、隶属于某个群体。与他人建立并维持一种满意的相互关系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