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流程设计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17 17:55:3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工艺流程设计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工艺流程设计论文

篇(1)

 

磷化废水的主要特征为:磷酸盐排放量大[1],主要以磷酸二氢锌等无机盐类的形式存在[2],此外还有COD、石油类和悬浮物等污染物。当前磷化废水的在工程实践中的主流处理工艺为:化学沉淀/混凝气浮/砂滤/活性炭吸附[3],工艺复杂,投药量多,运行费用高。本工程采用化学沉淀/人工快滤工艺对酸洗磷化废水进行处理,出水水质能稳定地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排放新扩改二级标准。

1设计水质水量

安徽某电器实业公司生产废水来自于金属件半成品工段表面处理的磷化工艺。该公司的前处理工段把金属件半成品工件表面不可避免粘附的油脂类杂质去除以防不利于浸塑工艺中尼龙粉对工件的粘附性能。具体的生产工艺流程为:焊接后的半成品→脱脂→水洗1→酸洗→水洗2→中和→水洗3→表调→磷化→水洗4→热水洗→空压机干燥→进入浸塑过程。

从生产工艺流程和水平衡可以看出,主要的水污染源为除油脱脂工序废水,酸碱工序废水以及磷化过程中产生废水,经测定磷酸盐含量高达80mg/L左右,严重超标。由于磷化母液定期由专业公司回收,本工程设计规模为120 m3/d(24h×5m3/h)的清洗废水,出水需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新扩改二级标准,具体设计进、出水水质指标见表1。

表1设计进出水水质 mg/L(pH除外)

 

水质指标

设计进水

设计出水

CODcr

≤350

≤150

TP(磷酸盐)

≤90

≤1.0

SS

≤140

≤70

石油类

≤200

≤10

Zn2+

≤20

≤4.0

篇(2)

 

1 工程概况

合浦县城污水处理厂厂址位于合浦县老城区西南部,南北公路以西,合浦县淡水养殖场西侧,厂区占地面积4.667公顷。该厂分两期建设,总规模10万m3/d,一期建设规模为5万m3/d,一期服务范围钦北铁路以北的区域,服务面积为36.11km2。

合浦县城污水处理厂收集的污水主要为居民生活污水和部分工业废水,经方案比选,采用A2/O微曝氧化沟+紫外线消毒处理工艺,为节约占地污泥回流泵房与氧化沟合建,处理后出水排入西门江。

2 设计进、出水水质与工艺流程

2.1 设计进、出水水质

根据现状排水管网的水质实测结果,同时考虑周边县市污水处理厂的设计进水浓度及为后续发展预留余地等方面确定进水水质。根据该厂“环境影响报告表”,出水水质须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设计进、出水水质见表1。

表1 设计进、出水水质

Tab.1Design influent and effluent quality

 

名 称

BOD5

CODCr

SS

NH3-N

TN

TP

进水(mg/L)

185

400

250

30

45

4

出水(mg/L)

20

60

20

8

20

1.0

处理程度(%)

89.2

85.0

92.0

篇(3)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2-0200-03

毕业设计是理工科高等学校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在毕业前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实践性和综合性教学环节,是强化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着力点。

相对于其他教学环节,毕业设计环节独具的培养功能是促进学生全面系统地总结、巩固和消化已学的理论知识,相对集中地培养学生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的综合能力,亦作为学生毕业和学位资格论证的重要依据。

一、毕业设计的目的和作用

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包括毕业实习、收集设计资料、撰写设计说明书、绘制工程图纸和设计答辩各个教学环节,都渗透相应的具体明确的培养目的和作用,归纳起来有:(1)培养学生探求真知的科学精神、优良的人文素养和品质,以及改革创新的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2)培养学生独立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研究和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特别是独立获取、探索和开发新知识的能力。(3)训练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功,包括实验研究和设计方案的制订,数据测定、整理和处理方法,调试和使用新型仪器设备,工程技术计算和图表绘制的能力,特别是计算机应用能力。(4)查阅、选取和使用技术参考文献资料和工程技术手册的能力。(5)编辑设计文件、写作和文字(语言)表达能力。

二、毕业设计的工作程序

毕业设计工作通常按下列程序进行:(1)确定指导老师和设计题目。(2)拟定和下达教师拟定的设计任务书,设计前发给学生。(3)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作开题报告(是否进行根据题目而定)。(4)学生赴生产单位进行毕业实习,收集设计资料。(5)撰写设计说明书(包括绘制工程图纸)。(6)组织毕业设计答辩(由专业教研室或院系负责)。(7)评审设计说明书(有指导老师和专聘的评阅人进行)。(8)评定设计成绩。

三、毕业设计的选题

1.选题的重要性。选题是否恰当是能否保证设计质量和达到教学基本要求的关键。选题的重要作用是很大程度上决定设计水平和应用价值,能促使学生消化和扩展专业知识,进行知识重组,以至确定学生今后学习和从事研究工作的方向,成为日后专业深造的导航标

2.选题的原则。选题时要遵循下列基本原则:(1)符合专业培养目标,满足实践教学基本要求。(2)具有应用价值。(3)具有可行性。(4)具有创造性。(5)具有科学性。

3.选题的途径和方法。(1)选题的途径包括:从生产实践中、科研项目中、市场需求中或实验教学中选题,从专业发展方向的前沿选题,结合个人兴趣爱好选题。(2)选题方法有多钟:如教师提供、学生自选、师生商定。如承担教师科研课题中的子课题或其中部分研究(设计)模块,原则上学生每人一题,多名学生合作的题目,须明确各人的主攻或侧重点。

四、毕业设计的基本内容

1.设计说明书内容结构。设计书是毕业设计主要的书面文件,能全面反映学生的设计思想、设计能力和对题目及其背景知识掌握的深广度。毕业设计不同于一般的工程设计计算书,除了有关的计算内容外,还包括可供选择的方案、选择依据和方案论述;除了符合工程实践要求外,还要满足教学上的基本要求。根据国家标准(GB7713-87)的规定,一份规范的毕业设计说明书通常由前置部分、主体部分和其他部分所组成。(1)前置部分:封面;题名页(扉页);序言(绪论,前言);摘要(中、英文);关键词(中、英文);目录。(2)正文部分:引言;正文;结论。(3)其他部分:参考文献;谢辞;附录(必要时)。

2.正文的主要内容和要求。(1)主要内容。正文包括的主要内容一般有:①概述。②生产方法(工艺路线)的选择。③工艺流程设计。④工艺计算。⑤设备的设计计算和选型。⑥车间设备布置设计。⑦管道布置设计。⑧三废防治和环境保护。⑨技术经济分析。(2)写作要求。正文是设计说明书的核心内容,最能体现设计的质量和水平。理工科大学的毕业设计,虽然不同学科(专业)的设计对象、内容和方法各有差异,但具有下列共同要求:①在设计内容上,资料翔实可靠,分析问题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严密,结构明确;实验数据真实可靠,重复性好,实验结果能从一定理论高度进行分析,有一定的独立见解或新意。②在表达形式上,立题突出,层次分明,思路清晰,文体格式规范,符合国家标准。③在治学态度上,实事求是,不夸大渲染,不因“为我所用”而主观臆断,任意取舍,更不能抄袭编造。

3.概述。概述一般包括下列主要内容:(1)产品介绍,包括产品名称、用途、化学结构式、分子式、性能(理化性质)、质量标准及检验(测定、鉴别)方法、处方和辅料介绍等。(2)产品在国民经济和民生中的作用和市场需求。(3)产品在国内外的生产、开发概况和发展远景。(4)生产方法简述。(5)所需的主要原材料和水、电、气等地区性供应条件。

4.生产方法(工艺路线)的选择。根据查阅和在实际生产中收集到的生产资料和工艺技术参数,对该产品当前在国内外的生产方法和工艺流程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对比,选定最佳生产方法,作为工艺流程设计的依据

5.工艺流程设计。生产方法确定后,即可进行工艺流程设计,益据此确定车间设备布置。(1)工艺流程设计主要任务和成果。主要任务:①确定工艺流程的组成,即确定原料、中间产品、成品和排出物等的来去走向和顺序以及整个生产过程所需的各单元操作的组合方式、顺序及相互间的连接,以达到据此流程可由原料变成产品的目的。②确定载能介质的技术规格和流向(制药工艺中常用的载能介质为水、水蒸汽、冷冻盐水、压缩空气等)。③绘制工艺流程图,即以图解形式表示出从原料到成品的流程中物流和能量发生的变化和走向以及生产中采用的设备;生产中所需控制的工艺参数(温度、压力、流量等)及其检测控制点。④编写工艺操作方法(设计说明书),包括原辅料和中间体的名称、规格、用量,工艺操作条件(温度、压力、流量、时间等),控制方法和设备名称等。成果:工艺流程设计的成果是初步设计阶段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和工艺操作方法说明。(2)流程设计的基本原则。①保证产品质量符合规定的技术标准。②满足《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的要求。③尽量采用成熟先进的技术和设备。④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简化流程,缩短生产周期,提高原来利用率,降低原辅料消耗和生产成本。⑤确保人身和设备的安全。⑥尽量减少三废排出量,实施三废综合利用、处理和回收。⑦考虑现代过程装置的趋向(大型、高效、节能、自动化、机械化、微机化)和精细产品的趋向(小批量、多品种、高质量)。(3)流程设计的基本程序。①对选定的生产方法进行工程分析和处理。②绘制工艺流程框草图。③绘制物料流程图。④绘制设备工艺流程图。⑤绘制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

6.工艺计算。工艺计算注意包括物料平衡计算(简称物料衡算)和热(能)量平衡计算(简称热量衡算)。

7.设备的选型和工艺计算。制药工艺所用设备分为定型设备和非定型设备两类。定型设备是厂家已标准化和系列化的产品,可按工艺要求,在有关产品说明书中选用。非定型设备是满足制药工艺特殊要求的专用设备,须按工艺要求进行专门设计和制造。对毕业设计而言,从教学要求考虑,根据专业特点,一般只须对1~2个主要设备(以非定型设备为主,也可选定型设备)进行工艺性计算,对辅助设备直接进行选型即可。选型方法在相关教科书、手册中均有详细描述,可以查阅。

8.车间布置设计。在绘制生产工艺流程图、物料衡算、热量衡算和设备设计选型等工作完成以后,就可着手进行初步的车间布置设计。车间布置是否合理,关系到项目的总投资、设备的安装、检修、操作环境的安全方便和经济指标的完成等问题,因此必须统筹考虑。

制药工业包括原料药工业和制剂工业。原料药工业包括化学合成药、抗生素、中草药和生物药品的生产。原料药属精细化学品,在车间布置设计上与化工车间有共同的特点。但制药产品(原料与制剂)是关系到人的健康和生命的特殊产品,必须严格保证质量。原料药生产的精制、烘干、包装工序和制剂生产的灌封、制粒、干燥、压片等工序,其车间的新建、改造必须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

9.管道布置设计。管道设计内容就是管道布置图的内容。管道布置设计主要包括管道设计计算和管道布置设计两部分内容。

10.三废防治和环境保护。在制药生产中产生的三废(废水、废气、废渣)中,可能会有毒害物质,对人类生活危害极大。因此毕业设计中必须具体体现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环保意识,把三废防治和环保措施列为重要的设计内容。根据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原则,采取综合利用原材料,变废为宝和减少三废排放量的有力措施。

(1)废水处理方法。废水种类复杂,处理方法有多种,一般分成四类,物理法、化学法、物理化学法和生化法,见下表,可根据废水的特点加以选用。

(2)废气处理方法。废气处理分除尘法和气体净化法两类。

(3)废渣处理方法。制药生产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统称为废渣,包括工业原料渣、反应物渣和未反应完全的原料渣等。废渣往往是可以利用、转化为其他材料的有用资源。因此,废渣处理首先应研究其资源化的途径,变废为宝,然后才考虑填埋处理(见下表)。

11.技术经济分析。技术经济是指技术方面的经济指标问题。正确可靠的药物生产工艺设计体现为技术上的先进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对此进行评价,需要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基建投资概算。在毕业设计中,技术经济分析部分一般包括两个主要内容,即劳动人员的编制和产品生产成本的概算。

(1)劳动人员的编制。劳动定员数是工厂投产后全面达到设计指标和正常管理水平的标志。根据劳动定员数和计划产量(或产值、利润)相比较可以算出劳动生产率。①编制全厂人员的依据:a.工厂和车间的生产计划。b.劳动定额、产量定额、设备看管定额和服务定额。c.工作制度(连续或间歇生产、每日班次数等)。d.出勤率(全年扣除法定节假日、病、事假等因数的有效工作日和工作时间数)。②劳动定员的类别和组成。行政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实行责任制,人工实行岗位制。劳动人员确定后,列出车间(或工段)定员表和全厂定员表。

(2)产品生产成本概算。生产成本是反映工厂生产经营和管理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制定产品价格的重要依据之一。

产品车成本的组成如下:

①原材料费(原料+主要材料+辅助材料)。

原材料费=消耗定额×该种材料价格

式中:材料价格系指材料的入库价格

入库价格=采购价格+运费+途耗+库耗

式中:途耗指原材料采购后运进仓库前运输途中的损耗

库耗指原材料入库至出库间的损耗。

②燃料费(煤、重油等),计算方法与原材料费相同。

③动力消耗(水、电、风等)。

动力消耗费=消耗定额×动力单价

④生产工人工资及附加费。

生产工人工资及附加费=(某产品生产工人平均工资+附加费/某产品年产量)×某产品生产工人人数

⑤车间经费。

车间经费(项目建设前期估算)=车间固定资产折旧费+维修费+车间管理费

⑥企业管理费。

企业管理费=车间成本×企业管理费百分率

式中:车间成本=原材料费+燃料费+动力消耗费+生产工人工资及附加费+车间经费

⑦销售费用。销售费用=产品销售额(或工厂成本)×销售费百分率 其中:工厂成本=生产成本+企业管理费

以上①~⑦项费用相加,构成了产品生产成本(又称销售成本)。

⑧产品出厂价格。

产品出厂价格=生产成本+税金+利润

参考文献:

[1]周永强,胡玉杰,武卫莉.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指导[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2.

[2]国家教委高等教育司,等.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手册《化工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篇(4)

中图分类号:S969文献标识码: A

1、前言

我国自1984年引入工法管理制度以来,先后经历了学习宣传阶段、工法试行阶段和迅速发展阶段[1]。施工一线人员流动性大,初次参与工法编写的人员常常不得要领,如何快速掌握工法编制要点,编写出高质量的工法,展示企业施工水平和施工能力,成为土木工程技术人员成长的一个台阶。

2、工法的定义和特点

所谓工法,是以工程为对象,工艺为核心,运用系统工程原理,把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结合起来,经过工程实践形成的综合配套的技术应用方法[2]。

工法的主要服务对象是施工;工法不是单纯的施工单项技术,而是技术与管理的有机结合、综合配套的施工技术;工法是运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总结出来的成功经验,具有较强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可推广性;工法的核心是施工工艺,其中的材料、设备、劳动力、质量安全及治疗控制标准都是为工艺服务的;工法是施工企业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施工经验的总结与提炼;工法不等同于技术总结和论文,而是成功经验关键技术研究的提炼和精华,它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要求的格式编写。

3、工法选题

3.1选题原则

课题是工程技术创新系统的核心,工法是工程技术创新系统的枢扭,关键工法的选题应满足以下原则:①总结工程中有实用价值、有规律性的工艺技术;②在原有的工法发展起来的新技术;③四新技术形成的工艺方法;④经施工检验的专利及发明的成果提升。

3.2选题范围

工法的选题范围非常广泛,土木工程相关大致分为以下四类:①大型重工业工程项目,如石化、冶炼、电力等;②大型土木工程项目,如水利水电、路桥、港口、污水处理等;③大型公共建筑工程项目,如文化体育、商业、会展中心、航站楼等;④住宅工程中采用新材料或容易产生质量隐患的关键技术项目。

3.3选题步骤

每项工法都是一个系统,系统有大有小,针对单位工程的是大系统,针对分部、分项工程编写的是子系统,工法选题一般来说经历三个步骤[1]。① 梳理工程建设中的重点与难点,针对性要强,可是单位工程、分部工程,也可是某个分部工程中的分项工程;② 网络排查类似工法,专业网站或政府机关公布的已通过评审的各级工法名单;③ 对关键技术进行主题研究,参照科技成果的立项、鉴定评估、报奖等流程。

4、工法编写常见误区

常见工法编制存在以下误区:①前言冗长;②特点模糊;③范围不清;④原理不明;⑤操作要点不对应;⑥材料设备繁杂;⑦质量控制泛泛;⑧安全措施不周全;⑨环保措施不全面;⑩效益分析太片面;⑪应用实例针对性差;⑫工法与方案、总结或论文混淆;⑬文本不规范[3-5]。

5、土木工程工法编写要点

国家级工法的编写内容,分为前言、工法特点、适用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材料与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环保措施、效益分析和应用实例等11项[6]。

(1)前言:概括工法的形成原因和形成过程。其形成过程要求说明科研立项情况、研究开发单位、关键技术审定结果、专利发明、工法应用及有关获奖情况。

(2)工法特点:说明工法在使用功能或施工方法上的特点,与传统的施工方法比较,在工期、质量、安全、造价等技术经济效能等方面的先进性和新颖性。工法的特点是指使用功能或施工方法的特点,不是产品性能说明书,也不是单纯的技术特点,更不是机械设备或装置的特点。

(3)适用范围:适宜采用该工法的工程对象或工程部位,某些工法还应规定最佳的技术经济条件。着重说明工程性质,如公路、铁路、厂房等;针对设计要求的工程性能和特点及施工中的特点;周边环境条件和节能环保等要求方面。适用范围应实事求是,不扩大范围增加误导读者;不限定过狭窄影响推广价值。

(4)工艺原理:阐述工法关键技术应用的基本原理,着重说明关键技术应用的理论基础,以及关键技术的施工主要过程的阐述。表达应科学有序、准确严谨、通俗易懂。

(5)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工艺流程和操作要点是工法的重要内容。应该按照工艺发生的顺序或者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来编制工艺流程,并在操作要点中分别加以描述。对于使用文字不容易表达清楚的内容,要附以必要的图表。

工艺流程要重点讲清基本工艺过程,并讲清工序间的衔接和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关键所在。工艺流程最好采用流程图来描述。

操作要点必须是工艺流程的关键点,操作要点应与工艺流程的程序基本对应,工艺技术的关键工序应列为工法操作要点,各操作要点作详细介绍。必要时对施工组织和管理要求作翔实的说明。

(6)材料与设备:说明工法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名称、规格、主要技术指标;以及主要施工机具、仪器、仪表等的名称、型号、性能、能耗及数量。对新型材料还应提供相应的检验检测方法。此外还应强调该材料在操作要点中起到的作用,以证明该材料在工法技术实现中是必不可少的。

(7)质量控制:说明工法必须遵照执行的国家、地方(行业)标准、规范名称和检验方法,并指出工法在现行标准、规范中未规定的质量要求,并要列出关键部位、关键工序的质量要求,以及达到工程质量目标所采取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方法。

有些工法由于采用的是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在国家现行的标准、规范中末规定质量要求,在这类工法中质量要求应注明依据的是国际通用标准,国外标准,还是某科研机构、某生产厂家的试行标准,使工法应用单位明确本工法的质量要求,使质量控制有参照依据。

(8)安全措施:说明工法实施过程中,根据国家、地方(行业)有关安全的法规,所采取的安全措施和安全注意事项。

(9)环保措施:指出工法实施过程中,遵照执行的国家和地方(行业)有关环境保护法规中所要求的环保指标,以及必要的环保监测、环保措施和在文明施工中应注意的事项,如水土保持、大气或噪声污染、人员职业健康等。

(10)效益分析:从工程实际效果以及文明施工中,综合分析应用本工法所产生的经济、社会、技术、环保和节能效益。

①经济效益分为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直接效益是指物料消耗、机械购置或租赁、人工减少、造价降低。间接效益是指与其它方案相比投入减少,安全风险降低等。

②社会效益是指工期缩短对社会的影响降低,提前竣工对社会的贡献,

③技术效益是指对推进科技进步的作用,开辟了困难条件下某种技术的应用范围。

④环保和节能效益是指满足现行环保节能相关要求,节约水、电、煤、油等能源或推进可再生资源利用,对降低废气、噪声、固体废弃物等污染的贡献。

另外,对工法内容是否符合满足国家关于建筑节能工程的有关要求,是否有利于推进(可再生)能源与建筑结合配套技术研发、集成和规模化应用方面也应有所交代。

(11)应用实例:工法已经过2项及以上工程实践应用,安全可靠,具有较高推广应用价值,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说明应用工法的工程项目名称、地点、结构形式、开竣工日期、实物工作量、应用效果及存在的问题等,并能证明该工法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12)论文与总结、方案、论文的比较:

工法与施工技术总结、技术论文、施工方案格式和内容不同。

施工技术总结是施工单位结合某工程项目施工情况和关键技术进行的总结,写法是先介绍工程概况,后叙述施工方法,最后总结经验和体会。工法强调的是工艺原理和操作方法,具有较强的普适性和可推广性。

技术论文是作者论述科技领域中具有创新意义的理论性、实验性、观测性的新成果、新见解和新知识, 或者是总结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践所取得的新方法、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科技文献。技术论文可以是施工前、施工中或施工后的技术总结,数据可以是计算分析或者是估算,并不一定要有操作性。工法是经过工程实践形成的综合配套技术的应用方法, 具有推广应用的作用。

施工方案是针对特定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技术难点,提出合理的、具体的解决方法,体现出材料的规格型号、机械设备的参数标准,紧紧围绕特定项目展开,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工法是针对经过成功实施的方案关键技术部分的提炼与升华,具有较强的可复制性和特定适用范围的推广价值。

(13)行文规范:

工法内容要完整,工法名称应当与内容贴切,直观反映出工法特色,必要时冠以限制词。工法文本格式采用国家工程建设标准的格式进行编排。

①工法的叙述层次按照章、节、条、款、项五个层次依次排列。

②工法中的表格、插图应有名称,图、表的使用要与文字描述相互呼应,图、表的编号以条文的编号为基础。插图要符合制图标准,工艺原理与示意图宜采用三维线框图绘制,除应用实例外不应过多采用施工照片。

③工法中的公式编号与图、表的编号方法一致,以条为基础,公式要居中。

④工法文稿中的单位要采用法定计量单位,专业术语要采用行业通用术语,如使用专用术语应加注解[6]。

⑤文稿统一使用A4纸排版,页面整洁、无错字、漏字。流程图及示意图清晰美观,建议采用与OFFICE兼容性好的VISIO软件绘制。

6、结语

在工法的编写前注重对相关资料的收集,编写过程中对资料要认真研究分析,对关键技术总结、提炼、升华,成文后的工法要反复研读、修改、提高。国家级工法均经历了企业评审、修改提升,省部级评审、提档升级,土木工程工法的编写人员应仔细琢磨专家评审意见,博采众长,善于总结,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 张希顺.《建筑工程施工工法编写指导》.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年5月第一版

[2] 裴勇军,张志强.施工工法编写要点 [J]. 《山西建筑》2007.02

[3]秋枫.浅析工法编制的十大误区[J].《建筑》2009年第14期

篇(5)

 

由于人们对居住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对室内采暖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许多工程使用了低温(水温≤60℃)地板辐射供热系统,克服了耗能大、舒适性差、占用使用面积等问题。随着低温地板辐射供热系统的不断普及,现将施工中的控制要点总结出来,以便在其它类似工程中加以应用。

要点一、施工前必须达到的施工条件1、室内粗装修完毕,地面平整度高低差<8㎜。

2、室内楼板上的强﹑弱电敷设穿线或其它管线安装已完成。

3、管材铺设前,检查管道内外是否粘有污垢和杂物。论文写作,工艺。

4、所有地板内的孔洞应在供暖管道铺设之前打好。

要点二、施工工艺1、施工顺序

施工准备→土建具备地暖施工作业面→安装分水器→连接主管→铺设保温层、边界膨胀带→铺设反射铝箔层→铺设盘管→连接分水器→埋地管材铺设→设置过门伸缩缝→中间验收(一次水压试验)→细石砼填充层施工→完工验收(二次水压试验)→运行调试

2、施工工序中施工要点

⑴边角保温板、设保温层、铝箔纸或复合镀铝聚脂膜,一定要铺设平整。

⑵在铝箔纸上铺设的钢丝网,要严整严密,钢网间用扎带捆扎,不平或翘曲的部位用钢钉固定在楼板上。有防水层的房间如卫生间等固定钢丝网时不允许打钉,管材或钢网翘曲时应采取措施防止管材露出砼表面。

⑶按要求间距将加热管,用塑料管卡将管子固定在苯板上,固定点的间距,弯头处间距≤300㎜,直线段间距≤600㎜,>90°的弯曲管段的两端和中点均应固定。管子弯曲半径不宜小于管外径的8倍。论文写作,工艺。安装过程中要及时封堵管口。

⑷地暖辐射供热地板当边长超过8m或面积超过40㎡时,要设置伸缩缝,缝的尺寸为5~8㎜,高度同细石混凝土垫层。管道穿伸缩缝时,应设置长度≥400㎜的柔性套管。在分水器及加热管道密集处,管外用≥1m的波纹管保护,以降低混凝土热膨胀。在缝中填充弹性膨胀膏或进口弹性密封胶。论文写作,工艺。

⑸加热管验收合格后,回填细石砼,加热管保持≥0.4Mpa的压力;垫层应用人工抹压密实,不得机械振捣,不许踩压,砼接近初凝时,应进行二次拍实、压抹,以防止顺管出现塑性沉缩裂缝。压抹后应保湿养护14天以上,垫层达到养护期后,管道系统方允许泄压。

要点三、水压试验步骤及供热时注意事项

1、水压试验步骤:经分水器缓慢注水,将管道内空气排出→充满水后,进行水密性检查→缓慢升压,时间不得少于15min→至规定压力后,停止加压,稳压1h,观察有无漏水现象→补压至规定试验压力15min内的压降不超过O.05MPa无渗漏为合格

2、水压试验应注意事项

⑴试验前,对管道和构件采取固定和养护措施。论文写作,工艺。

⑵试验压力应为不小于系统静压加0.3MPa,且≥O.6MPa,以规范和设计为准。

⑶冬季进行水压试验时,应有防冻措施。

⑷地暖分水器进水处装设过滤器,水源要选用清洁水。

3、向地板供热时,先预热,供热水温不得骤然升高,初始供水温度应为20℃~25℃,保持3天,然后以最高设计温度保持4天,并以≤50℃水温正常运行。

要点四、卫生间、厨房门口处理方案地暖施工时卫生间、厨房防水施工已经完成,施工进行盘管时需特别注意,不得撞击地面或用利器敲打地面,以免损伤防水层造成漏水,当管道穿墙时,需加波纹式过墙套管。一般卫生间、厨房门口有二种情况:

1、当卫生间、厨房门口设计无梁时,卫生间、厨房标高略低于客厅10~12㎝,在这种情况下可采取切割成宽3㎝、深4㎝坡向卫生间或厨房的槽(主要防止卫生间、厨房门口处苯板被加热管抬起造成下面填充不实混凝土浇注后容易松动裂缝),然后对槽口周边30㎝以内的面积进行重新涂刷防水材料,待防水材料晾干后,便可进行苯板和铝箔、加热管施工,过门地辐热管上须套上波纹管,以防踩压。

2、当卫生间、厨房处设计有梁时,为了不使过门加热管抬高室内地坪标高,采取切成水平型槽,然后对槽口周边30㎝以内面积进行重新涂刷防水材料量,待防水材料晾干后便可进行后面的工序。

要点五、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1、不允许踩压已铺设好的塑料管,防止硬物或重物破坏管线。回填砼时,必须在管线空隙间填平,然后再铺设竹胶板加以保护。论文写作,工艺。

2、户内盘管安装完毕后,系统在浇捣砼填充层之前和砼填充层养护期满之后,应分别进行水压试验,砼填充层浇捣和养护过程中盘管系统应充满水并保持压力,待砼凝固后方可排水泄压。

4、打压后应防脏物进入地板供暖系统中。论文写作,工艺。

5、施工应安排在装修的最后阶段,不宜与其他的施工作业同时交叉进行。

6、运用多种检验方法:现场观看、对照图纸检验产品合格证、拉线和尺量检查、现场抽查、检查工序施工记录等。

结束语地板辐射供热系统的许多优点是散热器采暖无法比拟的,其不足之处是可维修性较小等,故我们施工时要不断总结施工经验,完善施工工艺流程,尤其要注重材料选用及水压试验环节,以避免其不足之处。

参考资料:

⑴《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系统安装施工工艺标准》QB-CNCECJ050403-2004;

篇(6)

高通量反应堆是一种重要的工程试验堆,具有较高的中子通量水平,堆内通常有多个不同的辐照空间和特殊辐照设施,可以用于进行动力堆的研究,或用于材料、化学、同位素、医学等领域的辐照研究工作。鉴于高通量堆的重要特性,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高通量工程试验堆,虽然种类和堆型有所差异,但都具有高中子通量和较大辐照空间的特点。

作为重要的工具堆,高通量堆通常造价较高,其运行和维护费用也比较昂贵,除了常规运行时的燃料消耗以外,其反应堆内部设备的装拆、检修、维护等活动也是影响其性能以及运行成本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反应堆设计和建造初期,就应对堆内设备的装卸、转运、贮存工艺进行综合考虑,开展试验和研究,规划专用设备工具并进行研制。

1 堆内设备装卸总体方案

高通量堆为水池型反应堆,反应堆压力容器整体置于堆厅水池内,运行期间反应堆水池内一直保有一定的充水量。研究堆的反应堆结构比较特别,为了便于开展各项试验,堆内设置了许多用于试验的专用装置,堆内结构的设计也更趋向于试验操作的便利性,因此增设了不少的辅助机构,这样就提高了堆内设备装卸的复杂性。

高通量反应堆的堆内设备由三个主要的功能部件构成,分别为上部堆内构件、下部支承组件以及堆内测量组件。其中,上部堆内构件包括燃料装卸辅助转换架、吊篮组件、控制棒导管及支架等结构;下部支承组件上安装有测量装置固定板,组件的每一个控制棒孔道内安装有缓冲装置,用于实现控制棒落棒时的水力缓冲;堆内测量组件包括了堆内、堆外中子测量装置、堆芯温度测量装置,所有的测量装置都有相应的支承结构,保证其在反应堆的正确位置就位。

堆内构件装卸的难度在于内部操作空间狭小,而各部件均有不小的重量和一定的复杂程度[1]。所有的堆内设备都必须合理规划其初次安装定位、检修维护时的拆除、转运、暂存,以及检修完成后的复装,保证所有的设备都能得到有效的维护,确保反应堆的运行安全。堆内设备的装卸总体方案包括拆卸工艺和安装工艺方案,初次安装定位与复装流程相同,但复装时还需要考虑放射性防护问题,因此方案相对更为复杂。总体方案如图1所示,按照反应堆从外到内的顺序,根据堆内设备之间的相互装载关系进行拆卸和复装。拆卸过程中,首先拆卸的是控制棒组件以及驱动机构、控制棒导管等,之后拆卸堆内和堆外测量组件,以及与之相应的支承结构,最后拆卸上部堆内构件和下部支承组件。复装是拆卸的逆过程,但由于复装精度要求较高,因此使用了许多专用辅助装置来保证在强辐照场下完成对中及安装就位的操作,同时,堆内构件的装拆工具必须满足特殊的设计要素如水下远距离操作,高中语文教学论文范文防止人员辐射等[2]。

2 装卸工艺系统设计

2.1 主要工艺流程

作为燃料装卸贮存系统的相关设备,堆内构件的装卸应严格遵守燃料装卸及贮存系统设计准则的相关原则,将人员辐射安全作为首要考虑的因素,同时应保证设备安全、有效的监测并控制堆内设备的装卸精度。

在确定了装卸总体方案后,根据总体框架逐步细化形成详细的工艺流程;将工艺流程进行步骤分解后针对每一步操作规划专用装卸工具设备,为整个工艺过程配备完善的设备系统,确定每一项设备的功能及满足的技术指标等;最后开展工艺系统设备的详细设计,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设备的性能指标、使用环境特点及要求、运输、现场使用及存放方案等,最终完成设备的设计和加工制造,形成完整的堆内设备装卸工艺系统。

根据总体装卸方案,堆内设备拆卸采取由外围至核心的拆卸方法,从驱动机构和控制棒组件开始拆卸,直至内部的堆内组件,逐步将堆内设备全部拆卸出堆。装卸工艺流程见图2所示。

2.1.1 驱动机构拆卸工艺流程

除了压力容器顶盖以外,控制棒驱动机构密封结构是反应堆的另一个重要的压力边界。高通量试验堆的驱动机构设置在反应堆底部的堆下小室内。驱动机构共分为两层,依据其布置特点,按照由外及内的顺序进行拆卸。拆卸驱动机构前,首先将控制棒组件取出。控制棒组件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互相连接后再与丝杠连接,驱动机构通过控制丝杠的升降带动控制棒对堆芯的反应性进行控制。基于此种连接方式,同时为避免拆卸时放射性冷却剂漏入堆下小室,驱动机构采取上下两端分别拆卸的方式,即打开压力容器顶盖,从上部吊取控制棒组件,依次取出丝杠与控制棒连接杆并吊离堆芯进行暂存和检修维护,带强放射性的控制棒组件则直接从水下转运至贮存设施内。完成上端的拆卸后,关闭压力容器底封头管座上的隔离阀,使用专用设备按照由外至内的顺序对驱动机构进行拆除。拆除完毕的驱动机构必须考虑运输问题,由于堆下小室内空间和运输通道狭窄,必须采用专用的运输设备将驱动机构零部件转运至检修层进行维护。从装卸环境空间来看,驱动机构装卸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堆下小室空间小且放射性强,故提出了提高装卸操作效率的基本需求。

篇(7)

中图分类号:TH8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5-0077-02

1 门站工艺流程介绍

天然气门站具有过滤、储气、控制和计量等功能,主要负责为城市天然气管网提供气源,保障城市安全稳定供气[1]。天然气经由长输管线高压进入城市天然气门站,经由过滤器过滤掉较大液滴和固相颗粒杂质之后,进入及其管网,并对天然气计量之后进行加臭,随后通过调压系统将压力下调至0.4MPa~1.6MPa的压力之后,进入城市天然气管网为千家万户供气。根据门站的工艺流程分析可以确定门站主要需要监控的工艺设备有电动球阀、过滤器、流量计、调压器以及管道进出口端压力、温度和气体泄漏情况等参数,门站的工艺处理过程如图1所示[2]。

2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2.1 功能需求分析

结合天然气门站工艺流程,可以得出天然气门站计量监控系统主要需要实现对入站和出站压力、温度、流量以及相关设备运行状态进行监控和计量。需要门站计量控制系统实现实时采集现场数据,并计量天然气流量,实现流量补偿功能;使用组态软件模拟门站包括天然气管道布局、电动球阀以及重要仪表位置的工艺流程;通过上位机监控系统可以监视门站现场电动球阀的运行状态并能控制球阀开闭;对门站以及各集气管道的进出口压力、压差和天然气泄漏浓度进行实时监测,当各个测量值超过门限值时进行声光报警;动态显示门站现场采集的各电气设备的生产数据,并提供实时数据曲线、历史数据曲线浏览功能;提供数据管理功能,包括实时数据、报警记录以及操作记录的归档,并提供查询统计接口;实现用户权限等级的管理机制,确保高权限用户的操作管理权以及低权限用户的浏览权;提供现场数据的远程浏览功能;利用OPC标准化接口驱动短消息报警模块发送短信到维护人员手机;留有对调度中心的数据上报接口,与调度中心的通信将在二期工程中由调度中心实现。

2.2 总体结构设计

天然气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主要由三个部分的组成:区域监控中心,无人值守站以及天然气门站。本论文作为第一期工程主要针对天然气门站进行软硬件升级苑,通过门站计量控制系统的实现,完成对现场设备进行数据采集,流量计量以及球阀控制。

门站计量监控系统采用的是上下位机协作工作模式。下位机由PLC315-2DP中央处理器模块、数字量输入输出模块、模拟量输入模块以及电源模块等硬件组成,负责实时采集现场数据、控制球阀、流量计量以及超限或故障报警;上位机采用WinCC组态软件模拟天然气门站的工艺流程,将下位机采集、处理的数据以及系统产生的报警信息和操作记录展现给工作人员,并能通过手机模块将报警信息及时发送到维修人员和工程师手机上,以便尽可能的缩短维护时间,同时需要将产生数据归档并提供控制球阀开闭的操作。门站计量控制系统的总体框架结构如图2所示。

由于工控现场的传感器和设备分布较为分散,在门站现场采用分布式I/O模块ET200M将采集到的信号汇总,然后再讲数据通过Profibus总线传输给PLC进行信号转换和处理。当PLC更新了数据后,会根据采集的压力、温度等数据计算天然气的瞬时流量和累积流量,然后通过工艺以太网将处理过的数据上传给门站监控室内的上位机监控系统。上位机监控系统完成对数据的和统计,并将数据定时传输给监控中心。同时远端客户可以通过浏览器远程访问门站计量监控系统,浏览门站设备的运行和计量情况。通过图2可以看出,天然气门站计量监控系统不仅需要完成对天然气流量的计量以及对现场采集数据的管理,还需要能够与监控中心或远端客户进行数据交互。

3 软硬件集成方案

3.1 软硬件平台选择

天然气门站计量监控系统分为上下位机两部分,主要分布在监控室和门站现场两个区域,其中监控室内包含了两台互为冗余的监控计算机以及PLC控制器;门站现场主要有电动球阀、各种工业测量仪表以及标准孔板等设备。

经过对现在工业领域市场上主流控制器的比较,本论文选用西门子公司生产的S7-300系列的PLC,其采用模块化结构,具备高速的指令运行速度,可实现浮点运算能计算较为复杂的算术运算,可按用户指定的刷新速度传送数据,可自动处理数据传送,可实现CPU智能化自诊断等优点,在工业自动化领域广泛应用[3]。对应于西门子公司的PLC作为控制器,上位机选用与S7-300系列全Q合的西门子的WinCC组态软件。该软件是一款面向监控与数据采集的组态软件,系统可靠性高。

为了提高监控系统的可靠性,上下位机均采用双机热备份冗余系统,同时为了配合PLC的冗余实现,将数据采集和输出模块交给分布式I/O模块ET200M进行管理。PLC组成软冗余系统作为控制系统的核心控制器,上位机监控系统采用双工控机通过工业交换机进行冗余,实现数据实时热备份,增强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平台框架可参照图3。

3.2 软硬件设备配置

根据对计量控制系统平台选择的分析,确定了系统软硬件的框架平台,下位机采用PLC组成计量控制系统,大大加强了系统的集成度,与上位机之间采用以太网通讯方式,增强了数据的传输速度,满足了大数据量传输的需求,下面将对本计量监控系统软硬件选型进行详细介绍。

在门站计量控制系统中,监控室作为门站级的主控中心,监控室内工作人员通过上位机WinCC组态软件对整个站场实现监控。工业控制计算机配置CP1613工业以太网卡,计算机采用Windows XP SP3操作系统,并安装EXCEL 2007,WinCC V7.0 ASIA SPl和SIMATIC Manager STEP7(V5.5)。由于对孔板采用气体分段计量较为复杂,基于稳定性、可靠性、实用性的考虑,系统下位机的PLC采用西门子公司的S7-300系列,作为本系统的数据处理核心,主要完成数据采集、流量累计、现场控制等重要功能。其主要的软硬件配置如表1所示。

参考文献

篇(8)

引言:

彩31气田于2005年11月30日投产,2006年3月计划关井,于2006年9月复产后运行至今。经过8年生产运行,6口老井井口压力已从05年的17MPa下降至3~4MPa,井口油压与井口节流后压差逐年减小,目前彩31气田日产气量已递减至10×104m3/d,气田稳产形势非常严峻。为了保证气田稳产,彩31气田预计新增井9口,产能接入彩31处理站处理。

1 集输工艺分析

1.1 集输工艺现状[2]

彩31井区井口采用注乙二醇防冻、节流降压工艺。集输工艺采用单井油气混输进彩31集气站,轮井分离计量,经加热炉集中加热后油气混输至彩31处理站。单井及集气站流程框图见图1-1。

图1-1 集输工艺流程框图

1.2 存在问题

新增产能井7口,井压力高(平均11.5MPa),而生产井压力低(平均4.5MPa),导致高、低压气同时进集输系统困难。

2 处理工艺分析

2.1 彩31处理站处理工艺现状

彩31处理站现有工艺采用注乙二醇防冻,J-T浅冷脱水、脱烃工艺。处理站流程框图见下图2-1。

图2-1 处理站工艺流程框图

2.2 处理工艺存在问题

单井压力下降较快,2013年后J-T阀已经没有足够的节流压差来获得较低的节流后温度,从而无法保证产品气在外输压力条件下的烃露点和水露点达标。

3 地面工艺适应性优化

3.1 集输工艺优化[3]

根据彩31气田开发预测数据,新增井压力较高,平均井口压力11.5MPa;而生产井平均井口压力4.5MPa,若采用已建集气管道输送,新增井将节流至4.9MPa,与生产井混输去处理站,这样将浪费单井压力能。因此才用高低压分输方式,新建低压集气管道。高压井来气混合通过已建集气管线混输至处理站;低压井来气混合通过新建低压集气管道混输至处理站。当高压井压力降低到一定程度,通过阀组调节使之切换到低压汇管。天然气集输工艺框图见图3-1。

图3-1 天然气集输工艺框图

3.2 处理工艺优化[4]

大于4.4MPa的单井来气经调压进入高压汇管汇合后集输进入已建装置流程,通过节流阀节流至4.2MPa;小于4.4MPa的单井来气经调压进入低压汇管汇合后集输进入处理站新建低压分离器橇,气相经过新建压缩机增压至4.2MPa后与节流后高压气混合,经压缩机出口分离器分离后注入乙二醇(0.39m3/d),与气气换热器换热到0℃,进入丙烷换热器冷却至-15℃进入新建低压低温分离橇,分出的气相经气气换热橇复热后,在压力为4.11MPa、温度5.72℃、露点

图3-2 工艺流程框图

3.3 工艺优化的意义

①充分利用高压井压力能,丙烷制冷能耗低;

②压缩机增压气量小,压缩机投资低、能耗较低;

③对环境适应性强;

④对旧装置充分利用,节约投资。

4 结束语

在油气田开发后期,高低压分输工艺有效解决气田开发后期,低压气井日益增多、井间压差大等问题,提高压力能利用率,高气井自压开采年限。"前增压+J-T阀预冷+丙烷制冷"工艺有效解决气田中后期开发中存在节流压差不足、外输气压力不够等问题,为气田高效开发提供技术支撑。同时,为后续其他气田中后期开采提供技术储备。

参考文献

[1] 油田油气集输设计技术手册.-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4.12

篇(9)

论文摘要:采用地下渗滤系统处理淇池流域的村镇生活污水,进行了工程的设计和建设。工程设计处理水童为30m3/d,设计水力负荷为0.08m3/(m2·d)。该工程对COD,总氮,总磷的去除率分别可以达到86.7%,85.5%和96.5%。工程的基建投资和运行费用不高,管理简单,兼具有美化景观的作用,并可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近年来,由于大量工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到滇池,使得滇池中的氮磷污染物不断富集累积,造成了水体的严重富营养化,直接威胁到昆明地区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研究表明,滇池流域中50%以上的氮、磷来自农村面源,因此面源污染控制是全面实现滇池水质目标的关键川。

滇池流域有农业人口70余万,分散在全流域的大小村落,由于绝大多数农村无下水道系统,使污染的发生非常分散。村镇生活污水是滇池流域农村面源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经济有效的工艺对村镇生活污水进行处理是滇池富营养化控制的重要环节。考虑到农村经济基础差,农民管理水平低的现状,本课题选择具有基建和运行费用节省,管理简单,氮磷去除效果好等特点的地下渗滤系统对滇池流域的村镇生活污水进行处理。

1地下渗滤系统设计

1.1设计基础资料与依据

由于国内缺乏对村镇生活污水治理的基础资料,设计前进行了为期2年的场地信息调查及现场工艺试验研究,获得了主要的设计资料,确定了工艺流程及工艺参数。

(1)确定生活污水的排放量及水质。在面源污染控制示范区的4个行政村,采用普查和典型户跟踪调查两种方式对村镇生活污水的排放规律进行了深入调查。普查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内容包括家庭人口、取水方式、日用水量、洗衣方式、洗澡方式、家庭厕所等。共调查农户530户,占4个村总户数的27%。选择16户作为典型户,连续3天跟踪调查排放污水的水量及水质。

(2)地下渗滤系统的工艺研究工’一3]。通过地下渗滤小试和中试系统的研究,对不同填充介质及不同运行条件和环境条件下地下渗滤系统的工艺特性和污染物去除机理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确定了村镇生活污水处理的工艺流程和地下系统的工艺参数。

(3)获取示范区的气象、水文资料。主要包括面源污染控制示范区近3年里气温、降雨量、蒸发量、地下水位及滇池水位变化等资料。

(4)地形勘测。为村内生活污水的沟渠收集系统设计和污水处理的场地选择提供依据。

1.2水质水量

(1)设计水量。有效服务年限按20年考虑,人口年增长率按当地农村地区的9隔考虑,人均生活污水排放量按35L/(人·d)计算,生活污水收集率取90%。计算得到示范村污水处理设施的设计服务人口为957人,工程设计处理水量为30m3/d。

(2)设计进水水质。COD250mg/L,55120mg/L,磷smg/L,总氮15m酬L。

(3)设计出水水质。基于总量控制的基本原则,确定地下渗滤系统的设计总氮去除率大于85%,设计总磷去除率大于80%,设计COD去除率大于80%。

1.3工艺流程

村镇生活污水处理地下渗滤系统的工艺流程见图1。经示范村内污水沟渠收集系统汇集的生活污水依靠重力流入污水处理系统。由于村里的生活污水多数为明渠收集,容易混人垃圾,因此在进水渠中设置格栅拦截水中的大块物体。然后,污水进入预沉池,通过沉淀作用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和部分有机物,以防止后续地下渗滤系统中土壤孔隙的堵塞。在昆明地区的6-9月份降雨量很大,因此在预沉池的进水口一侧设置暴雨溢流口。

预沉池处理出水进入调节池,然后通过水泵将污水提升至地下渗滤系统,通过土壤、植物、微生物的综合净化作用实现对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质的有效去除。处理出水经集水管收集后排入农田排灌水沟渠,用于周围农田的浇灌。

1.4主要处理单元设计

1.4.1格栅

采用不锈钢制人工细格栅,置于进水渠道上,格栅宽0.6m,长lm,栅条间隙10mm。格栅倾角采用45。由于污水处理系统规模比较小,因此采用人工的方式清除格栅拦截的悬浮物。

1.4.2预沉池

预沉池可以有效沉淀污水中粒径较小的无机和有机颗粒,减小后续地下渗滤系统的负荷,防止土壤孔隙的堵塞。预沉池设计水力停留时间取3h,预沉池长2.5m,宽1.5m,深1.6m。池体采用砖混结构,内壁贴防渗膜。

1.4.3调节池

通过调节池调节进水的水质和水量。在池中安装潜污泵,将污水提升至地下渗滤系统的布水沟。调节池设计水力停留时间6h,调节池长2.5m,宽2.5m,深1.8m。池体采用砖混结构,内壁贴防渗膜。

1.4.4地下渗滤系统

根据实验室小试系统和滇池流域现场中试系统的研究结果,综合考虑强化脱氮效果和防止土壤堵塞问题,确定示范村地下渗滤示范工程采用以当地红壤土为填充介质的浅层强化布水系统,水力负荷取0.08m3/(m2·d)[1],故所需要的土地面积为A=30/0.08=375(m2)。

地下渗滤系统的剖面见图2。示范村的土壤为粘性红壤土,通气和透水性差,肥力较低,需要进行适当改良,以提高土壤的过水能力和肥力。本工程在地下渗滤系统的底层填充土壤(厚40cm)中掺加20%的昆明陶砂以增加土壤的过水能力,在表层填充土壤(厚30cm)中掺加25%的炉渣(炉渣过1cm筛子)以增加土壤的通气和透水性能。为了提高土壤的腐殖质含量,改善土壤的团粒结构,为土壤微生物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在渗滤沟内的土壤中掺加一定的草炭,使土壤的有机质含量达到5%左右。为有效防止土壤孔隙的堵塞和提高氮的去除效果,地下渗滤系统采用干湿投配操作模式。干湿比为1,即污水投配1d,落干1d。共建造两块地下渗滤系统,每块长度为20 m,宽度为10 m。由于示范村地下水埋深较浅(

2工程运行情况

村镇生活污水处理地下渗滤示范工程自2002年12月建成,调试1个月以后正常运行。对示范工程的处理效果进行了为期1年的监测。结果表明,系统在正常运行期间对总氮的平均去除率为85.5%,对总磷的平均去除率为96.5%,对COD的平均去除率为86.7%,达到设计要求。

本工程在建设过程中,还考虑了景观和生态效果,在地表种植草坪,并建设了花坛,使污水处理系统成为一个优美的景观生态系统(见图3),给当地居民营造了一种愉快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系统地表种植的多年生黑麦草是一种优良的牧草,可以定期收割用来喂养牲畜,亦可以供给堆肥厂用来生产绿色复合肥,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3经济分析

地下渗滤系统的日常维护工作比较简单,仅需要对沟渠和格栅内的垃圾进行定期清理。整个工程的建设费用(沟渠收集系统除外)为4万元。处理设施的运行仅需要少量的人工管理费用和污水提升电费,其运行成本为0.15元/m3。

4结论

(1)地下渗滤系统处理村镇生活污水,对COD,总氮,总磷的去除率分别可以达到86.7%, 85.5%和96 .5%。

(2)地下渗滤系统基建投资和运行费用不高,管理简单,具有美化景观的作用,亦可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非常适合于在滇池流域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篇(10)

①毕业设计时间短,与就业实习时间有冲突。高职复合材料专业按人才培养方案将毕业设计安排在第五学期,共八周时间。但这段时间也正是毕业生找工作,签订就业协议的时间。很多学生一旦找到了合适的岗位后,便立即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出去顶岗实习,例如12级专业就有20名左右学生与菲舍尔航空部件公司签订就业协议,提前进厂顶岗实习。学生不在学校,这给毕业设计指导带来了很多的阻碍,指导教师只能通过电话、短信、邮件等方式和学生进行联系,无法进行面对面指导与交流,论文指导效果非常不好。有些学生离校后更换手机号码,不主动和指导教师联系,造成教师根本无法联系上指导学生,更不要谈就论文进行定期指导了。

②开展毕业设计的实践条件不足。毕业设计的选题大致为复合材料成型与胶接两个方向,学校虽然有一定的复合材料的成型和胶接的实验实训条件,但由于场地小,设备缺乏,无法满足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要求,因此学生的毕业设计完成大多是参考相关文献进行工艺设计,只是理论上的分析,不仅学生完成困难,而且没有具体的工艺实训过程操作,内容空洞。

2教师方面

①师资匮乏,教师指导压力大。指导教师相对于学生的数量严重不足,教师指导压力大,无法保证对每位学生毕业设计进行有效的指导。毕业生忙于就业和实习,对于毕业设计不上心,加之高职学生基础薄弱,专业论文撰写的能力不强,所以老师指导起来更是压力倍增。教师在指导毕业设计同时还要完成相对较多的教学任务,往往会精力分散,指导学生又多,导致指导效果不佳。

②选题理论化,部分与生产实践脱节。虽然专业教师均具备硕士学位,专业理论水平高,但多半缺乏企业工作经历,不能及时准确把握企业动态和职业岗位的需求,因此在毕业设计选题上很多老师多半采取由学生自主选择毕业设计课题或让学生参与自己的立项科研课题,而未考虑学生职业岗位的需求。因此选题理论化,与生产实际脱节。

3学生方面

①对于毕业设计积极性不高。在毕业设计期间,很多学生忙于找工作和提前进入企业实习,对于毕业设计积极性不高,得过且过。学生常常不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毕业设计的选题和资料搜集任务,也不能参加老师定期的指导会议。对于后期的论文修改,也不能及时认真修改,很多学生都是随意修改下,就交上来,态度不认真。还有部分同学很难联系上,对于毕业设计任务置之不理。

②搜集、整理资料能力差。撰写毕业设计首先应搜集相关专业资料阅读,并进行分析和整理,随后才能开展毕业论文的撰写。但很多学生搜集网络资料的能力非常差,大多数学生只会使用简单常用的搜索引擎,对于相关论文数据库的使用和信息检索非常陌生。同时,学生资料整理能力也有限,只会将查到的资料东拼西凑、无序堆积,缺乏逻辑性和前后的连贯性。

③毕业设计撰写能力差。毕业设计的撰写指导教师只起引导作用,主要给出资料搜集任务和对论文的修改意见,论文主体是由学生完成。大多数学生撰写毕业设计能力较差,在撰写毕业设计茫然一片,不知道如何编排结构,如何进行分层分析,逻辑推理。只是对搜集到的相关资料进行拼凑,论文内容逻辑混乱,前后层次不明,不连贯,读起来一头雾水。有部分学生内容与题目基本没关系,论文格式更是五花八门,错误百出。

二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途径

1调整毕业设计时间

提前布置毕业设计任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把毕业设计任务提前到第四个学期的期末,在学生参加暑期顶岗实习前,进行毕业设计工作动员和任务预分配工作。要求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结合自己实习的相关工作拟定毕业设计课题范围,在相关专业岗位认真将其工艺流程、参数等进行详细记录的任务,并要求学生完成实习岗位工艺的相关科技文献查询任务,开学以书面报告形式上交给指导教师。这样为学生后续毕业设计完成积累了素材,完成毕业设计也会顺手很多。

2重视毕业设计选题

注重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毕业设计的选题应在理论深度上降低要求,注重其技能性和实用性。学生可在顶岗生产实习的过程中自主选择适合工作岗位的课题。由于学生所选课题紧贴工作岗位,有些甚至可能是单位急需解决的问题,学生认真思考和亲手操作过,对于其中的工艺流程和质量管理过程非常熟悉,因此学生的积极性会提高,参与性较强,毕业设计质量会大幅提高。比如2010级部分暑期在西安航天复合材料研究所实习的同学,选择缠绕和模压等与其工作相关的成型工艺作为毕业设计选题,其毕业设计就完成的非常不错。

3专兼职指导教师合作

团队指导毕业设计面对师资力量匮乏,有经验、有资历的指导教师人手不足的情况,我们应充分利用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单位的资源,采取激励制度,扩宽教师聘请的渠道,鼓励和吸引技术专家工程技术人员、技师等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骨干到校担任毕业设计指导工作。这些技术人员与我们的专职教师组成团队,共同指导毕业设计工作,这样既缓解了指导教师短缺的矛盾,又弥补了校内指导教师在实践方面的不足。另外,部分提前就业实习的学生可自主选择所在就业实习单位具有高级职称的技术人员作为指导教师,这样在做毕业设计时,指导教师就在身边,可随时指导,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会避免老师与学生沟通障碍的问题,大大提高毕业设计指导效率和毕业设计质量。

4加强对毕业设计过程的监管

学校和系部对学生的毕业设计环节应加强监督管理,定期抽查,体现对毕业设计环节的重视。教研室定期组织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毕业设计情况进行检查并将各组检查情况上报教研室。定期召开会议对各组指导情况及检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给出下一阶段指导工作的任务和具体要求。另外还可开展教师和学生的互评活动,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给学生打分作为最后毕业设计总评的一部分;学生也可以根据教师的指导情况给教师评分,作为对教师教学效果评价的一部分,这样给学生增加了压力,给教师增强了责任心。与此同时,要严把答辩关,对于审查教师和评阅教师共同认定合格的论文才能进行答辩,并要求每位同学必须现场答辩,答辩过程中,论文的质量和现场表现均要纳入到答辩成绩中。

5毕业设计考核评价过程化

将学生平时参加组内讨论会情况、资料搜集整理工作情况、论文进度汇报工作情况、论文质量、答辩表现情况均纳入毕业设计考核中,并根据相应的项目给出合理的分数。毕业设计的考评最大限度反映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水平,也使毕业设计考核工作更加合理和公平化。

上一篇: 畜牧专业论文 下一篇: 电能计量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