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7 17:55:4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财务会计案例分析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一、高级财务会计理论基础
会计理论界在进行理论研究时,都将会计假设视为建立财务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基础;将一般原则视为规范会计行为、控制会计实务的信条。在西方会计理论中,假设通常被认为是原则赖以存在的基本假定,人们探求的会计理论正是要确定假设与原则的联系,以及假设、原则与会计法之间的关系。我国2006 年颁布的会计准则,明确了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及货币计量这些会计假设的基础性地位。会计假设是分析和解决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问题的基础。由于客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引起会计假设的松动,人们对背离会计假设的特殊会计事项进行理论和方法研究的结果产生了高级财务会计。
(一)会计假设及其松动 会计假设的松动表现在以下方面:(1)会计主体假设松动。随着经济发展,企业规模扩大,企业集团突破了单一企业的概念。因此企业合并、合并报表是会计主体假设松动的结果。(2)持续经营假设松动。持续经营是对会计工作时间上的规定。但实际工作中很多不确定因素会影响到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一旦企业因某种原因而面临破产或被兼并、收购,持续经营假设就丧失了前提,以此为基础的会计确认、计量的原则和方法将无法采用。因此债务重组、破产清算会计是持续经营假设松动的结果。(3)会计分期假设松动。由于客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持续经营假设的松动必然导致会计分期假设的松动,如企业破产时,就没有分期核算的必要,而是将破产清算期作为一个特定的会计期间。因此破产清算又可视为会计分期假设松动的产物。(4)货币计量假设松动。币值稳定是货币计量的基础,其价值波动必须限定在不足以使财务报表对经济业务产生歪曲的反映为前提,以此保证以货币为计量单位的财务报表能够为投资者、债权人以及报表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信息。否则财务报表必然会严重失真,引起报表使用者的误解。因此物价变动会计是货币计量假设松动的结果。
(二)会计原则的加强 为弥补会计假设变动后出现的理论空缺,会计原则的作用得到了加强,进而为高级财务会计的产生奠定了基础。会计原则的加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相关性原则。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将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预测。如集团内部交易对集团经营成果的影响,必须按照相关性原则的要求予以会计处理并及时报出,这为高级财务会计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2)重要性原则。当某种会计资料的省略或发生差错,影响报表使用者正确经济决策,这种会计资料即具重要性。如期货、衍生金融工具等风险较大的业务信息为高级财务会计的形成提供了内在动力。(3)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指当法律形式不能准确表达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时,应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核算。如融资租赁承租人对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应视为自有资产进行管理,而经营租赁承租人则不能在资产负债表中对该资产进行确认;售后租回形成融资租赁的会计处理中售价高于或低于账面价时,不论高出还是低于的部分都作为折旧费用进行调整,这构成了高级财务会计的一项内容。
二、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特点
综合目前相关教材看,高级财务会计的内容构成复杂,目前国内教材内容不统一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由于我国会计实务的变化很快,各种版本的教材对变化内容在匹配上有不同程度滞后现象;二是因为国内学者对高级财务会计这门课程的定位观点不一。据上海复旦大学张文贤教授统计,现行高级财务会计教材所涵盖的内容有伦理、序论、合并会计、合伙与分支会计、公司会计、跨国公司会计、非营利组织会计、增值表与分部会计、养老金会计、所得税会计、期货会计、物价变动会计、破产清算重组、全面损益表、衍生金融工具合并会计、租赁会计、其他共17项。笔者选取了厦门大学出版社(杜兴强),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张文贤),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阎达五、耿建新),清华大学出版社(梁莱歆),上海三联出版社(汤云为),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刘永泽),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王奇杰),高等教育出版社(戴德明)等出版的高级财务会计教材,对教材内容作了对照分析,发现学者们对高级财务会计内容构成看法具有一定的趋同性。如企业合并、合并会计报表、外币业务会计、租赁会计、企业清算五章内容一致率高达100%,所得税会计一致率75%,分部报告与中期报告、物价变动会计一致率达62.5%,衍生金融工具一致率达50%。上述教材在内容编排上还具有以下特点:
(一)较强的关联性 课程各章节内容有很强的关联性。如合并报表会涉及到收入费用的确认,所得税会计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存货、固定资产等账面价值的确认及金融资产等内容。企业合并分同一控制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涉及长期股权投资内容。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有一次交易和多次交易形成的企业合并。如,为了使多次交易的成本是每一单项交易成本之和,要对原按照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进行追溯调整,冲回权益法下因投资收益确认的长期股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在中级财务会计中作为重点难点已作充分讲解,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并熟练运用。
(二)严密的逻辑性 高级财务会计部分理论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部分学生反映合并报表中部分调整分录、抵销分录的编制不易理解,如长期股权投资和所有者权益的抵销,在年末和以后会计年度连续编制抵销分录,所有会计科目都应抵销年初和本年发生数,是过程的抵销,然而仅未分配利润科目抵的是年末数,原因在于影响未分配利润的因素较为复杂,对只抵年末数的解释由第二类抵销分录——母子公司和子公司之间投资收益的抵销来阐述。在这类抵销分录中投资收益、少数股东损益是未分配利润的增加,提取盈余公积、对所有者的分配是未分配利润的减少,这两者进行抵销即未分配利润的本年数。这两类抵销分录进行合并会发现未分配利润也是过程抵销,而非部分学生认为的仅抵年末数。
(三)内容的前沿性 环境会计被部分教材纳入高级财务会计内容。环境会计是会计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融会计学、生态学、经济学、统计学为一体的学科,与传统会计相比有区别也有联系。区别在于传统会计在经济核算时未考虑资源、生态、环境等因素对经济的影响,容易导致高估利润,低估成本费用,不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造成资源浪费、生态破坏、环境降级、污染严重,这为环境会计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从经济学角度看,随着负外部性的增加,社会成本和个人成本差异也在增加,本着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社会成本内部化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有效方法,这为环境会计的建立确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会计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学者的重视,一些发达国家要求企业建立环境会计,在财务报告中披露废气、废水、废渣的排放标准及排放量,要求进行环境成本核算及绿色经济效益分析。我国一些上市公司本着对社会负责及与国际接轨的长远目标,在环境会计的建立及环境问题的披露上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四)理论与实践缺乏统一性 多数高校对会计、财务管理专业都有财务软件模拟实习安排,从目前财务软件的使用情况发现,这些软件涉及的会计业务事项大多为财务会计的基础内容,从账套的建立,到日常账务处理(主要是现金的提取、材料的购买、产品的销售、存货的管理、往来业务的处理、固定资产的折旧、无形资产的摊销、期末汇率调整、期末结账等),最后是财务报表的编制,但这些财务应用软件未能包涵特殊业务会计及特殊时期会计。如企业合并、合并报表等内容,虽然学生在课堂上掌握了相关理论,却很难有机会得到实践。即使到校外实习,大部分中小企业也不涉及此类业务,高级财务会计教学与实践联系不够紧密是学生难以对理论透彻理解的重要原因。
三、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方法
从诸多教材所涵盖内容看,笔者认为高级财务会计教学内容的选择应以实务为导向、理论为拓展、补充前沿知识,对实务问题做重点讲解。结合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特点,必须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引导式教学 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教授特殊会计业务具体处理方法,更要在讲授会计理论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总结规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式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首先是问题引导。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对本章节内容形成感性认识,然后引入本章内容的基本理论,引导学生研究问题的思路,再导入每章节内容的重点难点,激发学生运用知识储备和技能分析问题的兴趣,形成对问题比较深入的认识。其次是过程引导。方法的掌握重于对知识的获取。知识点是相互关联的,要善于发现它们的关系,力求让学生充分运用所储备的知识,尽可能解决更多问题。如在企业合并、合并财务报表教学中,应要求学生课外阅读《企业会计准则第2 号——长期股权投资》、《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及《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IFRS3——企业合并》、《IAS27 ——合并财务报表和单独财务报表》、《IAS28——联营中的投资》及《IAS3l——合营中的权益》,同时要求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对遇到的问题进行归类,对共性问题进行重点探讨,对个别问题加以引导,在全章内容讲解结束后辅之习题、案例进行巩固和提高。高级财务会计教学既要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强调学生主体作用。最后是实践引导。其一,有稳定实习基地的学校,可以让学生在实习基地把课堂理论运用于实践,加强对理论知识的巩固。其二,强调课程论文教学法的运用,在高级财务会计教学过程中,可以要求学生撰写课程论文,鼓励学生以课程所学知识为契入点围绕感兴趣的课题,开展文献查阅,以了解这类课题已有的成果及尚未解决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由此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而非墨守陈规被动学习。其三,选择性地对某一章节内容由学生自主学习,课堂重点提问,以考察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这样在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上更加牢固。
(二)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在国内外高校的会计教学中被广泛采用。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案例教学的组织实施相对其他专业课程而言工作量大,需要学生积极参与。具体步骤如下:(1)案例准备。教师提供案例,同时针对案例提出需要讨论的基本问题。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教材和参考资料、搜集与案例相关的背景材料,认真研读,充分准备。(2)讨论及报告。小组讨论及课堂讨论。小组讨论由每个小组利用课后时间,每个学生从自身角度来剖析同一案例,然后通过梳理,形成本小组的意见和结论,为课堂讨论做好准备。课堂讨论是小组讨论基础上的全班讨论,各小组选派代表在课堂上发言,小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某一问题的研讨结束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其任务主要是对讨论的情况做归纳,并做出适当评价。教师要注意掌握案例讨论的方向,适时引导学生在案例讨论基本问题的基础上深化讨论内容。在教师指导下,各小组独立进行案例分析和评价报告的撰写。(3)评价总结。对案例讨论做出分析和评价后,阐明本次案例分析的重点、难点,还可以提出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同时评定案例分析成绩,评定内容包括资料搜集情况、案例讨论的发言情况、案例分析报告等,特别要注意突出信息搜集能力、分析能力、决策能力和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的评价。
素质教育是相对于应试教育提出来的,从教育价值上说,素质教育必须同时满足社会、个体对教育的需求,这既是素质教育实施的目标,也是素质教育思想指导下考核改革的目标。本文之所以将研究的着眼点放在考核上,是基于:课程考核除具有检验教学目标实现程度的评价功能之外,还是日常教学工作的指挥棒,是确定学生努力程度和努力方向的一个重要因素,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传统的考核方式大部分是“重结果轻过程”。考核试题和平时作业多是识记性题目和模拟性业务题,大多只有固定答案,难以达到能力考核的作用。
受考核方式的影响,教学方式也多以应试为核心。虽然多数教师重视教学改革,都认为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合作性学习等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对学生能力培养和提高教学效果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但如果考核方法还继续沿袭传统的考核方法,那么教学改革很难有真正的成效。因为对于教师而言,知识传授更容易些,而组织重在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的启发式教学,如案例教学、企业调研,则难度较大,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精力首先提升自身能力,并进行大量考核资料的准备;对学生而言,完成识记性的作业更容易一些;而案例研讨、案例设计、企业实务调研、撰写课程论文等作业难度较大,但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训练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考核方法改革的背景分析
传统的考核方式曾经为我国筛选人才发挥过应有的作用。但在目前形势下显示出较大局限性。考核主要考察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而不是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核试题也多是只有一个答案,不利于考察和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考核不注重考察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和效率,不利于考察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这既不符合信息时代的要求,也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受考核方式的影响,教学方式就以应试为核心,教学多采用以教师为主体的单向灌输式教学,不易调动学生主动性,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尤其是财务会计学这门课,由于会计改革的深入变化,对课本中的一些理论要深化理解,这更需要老师与学生共同去探讨,去发展,应采用更为开放的教学方式,而不应一味运用这种单项灌输的封闭式教学方式。
2.考核方法改革的实践
考核是确定学生努力程度和努力方向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考核也是反映学生学习成果的一个重要方面。下面以财务会计学课程考核方法改革为例进行实践分析。
2.1树立基于素质教育,重在“能力培养”的现代考核观念
建立以“素质立意考能力,将素质教育观念内化于考核”的考核评价体系,通过考核的引导作用,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自我评价能力和心理素质、协作精神、职业道德等。不要单纯以课程和教材知识的难度、深度和考核的分数来衡量学生,而要把考核真正当作是实现教育目标过程中的一项有效手段,而不是教育目标本身。
2.2紧密结合《财务会计学》课程的特点和培养目标,系统规划考核制度
一是在考核方式上,将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平时成绩与期终考核成绩分别占60%和40%。二是在考核内容上,减少知识性试题的份量,增加案例分析等能力性试题的份量,侧重于考核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2.1利用“学识层次分类法”设计考核内容,确立考核的能力导向
我们在财务会计课程考核改革中运用了“学识层次分类法”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学识层次分类法主要根据认知进行分类。由于认知意味着获得、储存知识和开发智力,掌握与某学科有关的知识主要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因而也是现代教育的核心内容,该方法将认知行为分为以下六个层次:①知晓;②理解;③应用;④分析;⑤综合;⑥评价。
根据认知行为的六个层次,在设计试卷时考虑学识层次和教学内容间的平衡、以及不同学识层次间考核时间的分配等。试题以案例分析为主,具体题型包括:单选、多选、判断、计算分析以及综合评价等。通过案例分析,学生不仅在案例中掌握了账务处理的方法,更好地掌握和理解会计准则,同时也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评价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和职业判断能力。
由于考核注重了能力的考查,试题基本没有考死记硬背的知识,如定义、概念、公式的表述等,而是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试卷综合考察了学生全面理解、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阅读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文字语言表达能力等。
2.2.2构建多种形式的课程考核体系,题目侧重理论联系实际。
考核方式要突出多样性、针对性、生动性,不能只限于笔试,还应采取企业调研、课程论文、正式作业、案例讨论与成果展示、书面报告、模拟实训、课堂评价等方式考察和评价学生。
我们根据财务会计学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结合学生将来就业岗位时的要求,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每一组负责对财务部门的某一个岗位的业务范围、岗位特点、流程以及内控制度的要求等方面进行调研,小组成员的工作由每一小组组长来分工协调,调查可以采取走访、互联网、电话等多种形式,最后形成书面报告。报告的完整性,排版或图文,考核答辨时的口齿、逻辑性、及学生评委的评价,平时上课提问的质量,调研过程中的工作量,组与组之间的比较均可作为分数评定的依据。这种考核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的学习个性能力得到极大发挥和张扬,真正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2.2.3侧重考察学生的创新精神。考核题目在考察学生收敛思维的同时,考察学生的发散思维,同一个案例可能有很多答案。在阅卷的时候,对于创新精神也给予充分肯定,学生的回答即使不符合标准答案,但只要分析阐述言之有理,就不完全算错。
3.考核观念的变革推动了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创新
由于考核的思路发生了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必须做出相应的改变:
3.1根据专业核心能力,选择教学内容。
财务会计学对于未出校门的学生来讲,是一门极为抽象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才能理解知识要点。我们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感受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重要性,会计如何为企业的分析、管理和决策服务。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在教学中加入大量鲜活而贴切的案例,对于教材上的内容做出区分,课堂上采取“五讲教学法”。同时有针对性地指定和指导学生阅读某些报刊、杂志、书籍和网站上的相关资料,在课堂上更多的是向学生传授学习会计的方法,培养和锻炼的是学生获取知识、分析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在这种能力的培养方面,教材远远不及处于时代前沿的各种传媒。
3.2根据专业素质要求,重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会计职业道德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不可能通过一门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就能把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起来的。一般情况下,会计的职业道德主要体现在会计原则之中,学生能否透彻理解其含义,教师的教学方式非常重要。会计的基本原则大多应用于整个账务处理程序之中,而教师在教学时,却容易忽视在专业技能的教育中贯穿职业道德教育。一方面,是因为教师本人缺乏实际经验,对虚假会计信息的意识不敏感、不熟悉,另一方面,随着会计信息使用者的日益增多,资本市场的日益发展,对会计信息的披露要求将越来越严格。时代呼吁诚信,作为任课教师,我们更应该意识到职业道德教育的分量举足轻重,只有在思想上意识到它的重要性,才会在教学过程中贯穿职业道德教育,在向学生传授财务会计知识的同时,及时将会计一般原则与账务处理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不仅掌握会计核算的处理技巧,并且真正地理解会计一般原则,在日后的账务处理实践中才能做到正确地运用一般原则。
3.3注重时事会计案例的使用,使会计教学的内容更加具体形象
在教学中我们注重会计案例的使用,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决策的能力,帮助学生成为决策者,这种思想贯穿教学的始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了一些企业的实例,模拟了现实环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到公益性捐赠时,以最新电视新闻,“某企业集团向国家减灾委员会捐款用于抗震救灾”作为案例;在讲到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时,介绍财政部运用经济杠杆抗击非典、南方冰雪灾害、汶川地震等的重要举措,“减征、免征或缓征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的案例;在讲到财务指标时,介绍刘姝威分析蓝田股份的财务状况,得出蓝田股份短期偿债能力越来越弱的案例等。通过这些时事案例,使学生感觉到,学习会计并不枯燥,会计活动就在我们的周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3.4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的统合
选择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原则应是:一要结合专业教育的特点,二要结合教学内容,三要结合教学对象,四要结合教学目的。我们认为,多样化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要想发挥其功效,关键在于教学手段和方法的“统合”。
本课程采用的教学手段包括传统教学、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五讲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自学法等。其中讲授法具有系统性、条理性、重点性、信息量大、启发性强等特点,适合集中讲述大量重点、难点问题;讨论法具有主体性、发散性、探究性的特点,适合学习争议性较大的知识点;自学指导法具有独立性、广泛性与经典性,适合应用于学生感兴趣的热点问题。总而言之,在批判继承传统教学方式的条件下,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用多种教学方法。同时创建了“导学-督学-促学-自学”课程辅助教学管理模式,以充分保证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的目的。
4.考核方法改革的效果
财务会计学课程考核改革之后,有部分学生表示考核难度较大,题量偏多,但绝大部分同学普遍支持考核改革。学生普遍反映,改革后的考核考前不用机械记忆,对知识的印象反而更加深刻,真正考察了能力,以后要坚持。有的同学还指出,在回答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时,有一种学以致用的。
笔者用了相当一部分课时联系实际去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们在课堂上热情高涨,积极参与,这使传统的注入式教学下的学生和老师同堂异梦的情况大为改观。不少同学表示他们在课堂学习中提高了能力。教师也能明显感受到学生的变化,和学期初相比较,学期末学生明显变得独立、大胆,极具求知精神和批判精神。
由此可见,这一教学成果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对学生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有明显的效果。可以适用于任何一门课程的考核和教学,具有可操作性,有一定的应用前景,在高校有推广价值。
注:唐山学院教研课题研究成果。
谓有效教学,主要是指在国家宏观教学方针指导下,学生所在学校、专业以及授课教师通过确定一种有益社会、面向学生就业定位又适合学生未来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教学理念,并根据其制定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相关的有效果、有效率的教学手段和方式进行实施,使学生主动和被动地在较短时间取得一定程度的进步和发展,即在符合国家教育方针的前提下教学活动有效果、有效率。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就《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分别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几个方面谈谈实施有效教学的体会。
一、整合教学内容,促进有效教学
(一)对教材内容做适当的取舍和调整
以笔者所在高校为例,我们选取的教材是由赵润华主编、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级财务会计》一书。该书以2006年财政部颁布的会计准则体系为依据,以会计六要素为主线,以财务会计报告为总结,中间穿插了一些特殊业务,如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借款费用、或有事项、会计调整等。整本教材内容翔实,讲解透彻。然而,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做了较大改动。首先,我们把所有的特殊业务都做了删减,将其单独作为一门课程并安排在第四学期讲授;其次,由于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去向主要集中在中小微企业,因而我们将投资章节中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以及长期股权投资中的部分内容按照小企业准则的要求进行了相应调整;再次,由于小企业的资产按照成本计量,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因而我们将资产减值一章做了删减。
(二)通过各种形式,将枯燥的教材内容变得生动形象
目前,市面上各种版本的《中级财务会计》教材琳琅满目,然而,无论哪种教材大多都是抽象的文字解释,比如说,关于资产的概念,大多数教材是这样描述的: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这是《中级财务会计》第一章的内容,可以说是对《基础会计》知识的总结和回顾。虽然在学习《中级财务会计》之前,学生已经修完《基础会计》这门课程,然而学生对某些基本概念的理解还是有些似是而非。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借助多媒体选取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原材料、商品等的图片进行展示,使枯燥的文字描述变得直观易理解。在学生对资产的概念有了初步的印象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回到概念中来,并对概念加以解析。这样以图片、照片、实物或多媒体等手段来扩展、补充教材的不足,均不失为有效的教学方法。
(三)根据变化及时补充更新教材内容
《中级财务会计》是会计专业的核心专业课,随着会计准则的不断变化和税收政策的日新月异,教材理应反映新会计准则、新公司法和税法等相关法规的最新内容。由于教材具有滞后性的特点,因而,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应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如活页纸、任务单或PPT等)作为补充,及时更新教材内容,构建与时俱进的教材体系。比如,2014年会计准则进行了大规模修改,其中,修订后的职工薪酬会计准则引入了离职后福利和其他长期辞退福利,充实和明确了短期薪酬和辞退福利的有关规定,修订后的准则涵盖了除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以外的各类职工薪酬。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把这些知识点的变化通过各种形式及时传递给学生。
二、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有效教学
在高职院校的会计课堂教学中,大都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当然采用这种方法有时也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以笔者所在高职院校为例,《中级财务会计》课时量总共140学时,分成两个学期来完成。课时量跟同类院校相比还是偏少,如果大量采用案例教学法或情景教学法的话,有可能在规定时间内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再有,在学生多教师少的情况下,会计课不得不采用合班授课的方式来进行,这样一来授课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而且也很难灵活采用其他教学方式。从2014年开始,我校进行了两校整合,教师数量大大增加,会计课全部实行小班化教学,这就为采取多种活泼有效的教学方式如案例教学法、自助式教学法、分层教学法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大力加强真实的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将会计理论和实际工作有机结合,并具有较大的启发性和引导性,对课堂教学与知识传授具有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教学效果,使课堂教学真正走出“满堂灌”、“填鸭式”的旧模式,更加重视师生的双向交流以及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拓展理论知识、掌握实践技能提供了最大保障。
本文以存货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为例来说明案例教学法在会计教学中的实施过程。
例:2009年11月8日,丙公司向甲公司订购计算机200台,双方约定于2010年1月10日按每台5 000元交货。2009年12月31日,甲公司该型号计算机的库存量300台,每台成本为4 800元。2009年12月,该计算机平均市场售价4 600元,销售环节的费用及税金每台为50元。求期末甲公司该批计算机的可变现净值。
首先,按座位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讨论,每个人先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思考其他同学的观点,两者结合起来,在此过程中问题可能就会迎刃而解。各个小组的同学经过激烈的讨论,认为上例中甲公司的计算机总共300台,应分成签订合同的部分和未签订合同的部分分别进行核算。签订合同的部分为200台,根据可变现净值的公式,其可变现净值=200台×每台的合同价格5 000元-200台×每台计算机销售环节的费用及税金50元=990 000(元);未签订合同的部分为100台,因为没有签订合同,因而其可变现净值=100台×每台市场销售价格4 600元-100台×每台计算机销售环节的费用及税金50元=455 000(元)。最后,甲公司该批计算机的可变现净值为两者之和,即990 000+455 000=1 445 000(元)。
其次,进行集中讨论。集中讨论是班级同学分享经验和知识的过程,由每个小组派出代表来陈述小组的共同观点,其他成员也可以发表自己的不同观点,同时不同小组之间也可以相互质疑、补充。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同时在适当的时候提供背景资料等,有效引导课堂讨论的方向,并在讨论出现偏差的时候予以纠正。
在上述案例中,各个小组共同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后,大家将结果汇总,得出的结论是:对于可直接出售的商品存货,其可变现净值等于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估计的销售费用及相关税金,其中,签订了销售合同的商品存货,估计售价按合同价格来确定;而没有签订销售合同的商品存货,估计售价按市场销售价格来确定。
最后,教师进行总结评价。这个环节通常由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进行归纳,对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进行评价。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然而,并不是每一个知识点都适合采用这种方法。授课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选择不同的授课方法,不同教学方法交互使用,扬长避短,灵活应用,切忌生搬硬套。
(二)广泛采用对比教学法
对比教学法即在课堂教学中,对于一笔交易业务,同时作交易双方会计主体的账务处理。通过对比做账的方式学习,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此方法在财务会计课程的讲授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几乎每个知识点都可以运用这种方法。比如说,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应收票据和应付票据、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交易性金融资产和交易性金融负债、应付债券和持有至到期投资等知识点都可以用对比法来学习和理解。
例:甲公司赊销给乙公司商品一批,售价300 000元,增值税51 000元,并附有相应的现金折扣条件:2/10,1/20,0/30。采用对比分析法,同时作销售方――甲公司和购买方――乙公司的会计分录,甲公司按“应收票据”入账,而乙公司按“应付票据”入账。
(1)办妥托收手续时:
甲公司的账务处理为:
借:应收账款 351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3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51 000
乙公司的账务处理为:
借:原材料 3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51 000
贷:应付账款 351 000
(2)如果上述款项在10天内收到:
甲公司的账务处理为:
借:银行存款(实收款) 343 980
财务费用(现金折扣,假定计算折扣时考虑增值税)
7 020
贷:应收账款 351 000
乙公司的账务处理为:
借:应付账款 351 000
贷:银行存款 343 980
财务费用 7 020
(3)如果上述款项在20天内收到:
甲公司的账务处理为:
借:银行存款 347 490
财务费用 3 510
贷:应收账款 351 000
乙公司的账务处理为:
借:应付账款 351 000
贷:银行存款 347 490
财务费用 3 510
(4)如果上述款项在超过现金折扣的最后期限收到:
甲公司的账务处理为:
借:银行存款 351 000
贷:应收账款 351 000
乙公司的账务处理为:
借:应付账款 351 000
贷:银行存款 351 000
从以上例题可以看出,运用对比分析法,对于一笔交易业务,同时做交易双方的账务处理,可以使学生同时掌握两个知识点,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尽快掌握知识要点,从而能全面把握中级财务会计。
(三)根据教学内容有选择地采取自助式教学法
顾名思义,自助式教学法就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学生自己或学生之间进行学习的方式。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并采取小组讨论、请学生上讲台讲课等方式,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答疑解惑。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使学生学得更灵活更透彻,课堂气氛也更加生动活泼。比如,《中级财务会计》中的存货的后续计量方法有先进先出法、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等;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方法有直线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等。这部分内容完全可以采用自助式教学法来进行,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的放矢地学习,比在课堂上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授印象要深刻,效果也要好的多。
三、改革考核方式,提升有效教学
对课程的考核评价是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必要环节,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课程考核的结果不仅可以反映教与学的实际效果,更是衡量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考核方法合理与否,直接影响考核的结果、教与学的积极性以及良好学风的建设。
(一)目前高职院校课程考核存在的弊端
1.考核方式单一,内容片面。《中级财务会计》课程考核采用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以笔者所在高校为例,平时考核占30%,期末考试占70%,平时成绩多以作业、考勤、课堂回答问题的情况来定,期末考试则采取闭卷笔试的形式,由任课教师按照教学计划中的重点内容出题考试,考核内容侧重于对课本识记内容的考查,而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很少涉及。这种考核方式直接导致部分学生平时上课不听,课后不学,全凭期末搞突击就能顺利通过考试,其学习的积极性没有被调动起来。
2.缺乏过程性考核。过程性考核包括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学期论文等,这些教学活动不仅是专业课程教学的一种手段,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是一种高效的过程性考核。而大多数高职院校,由于招生规模的连年扩大,不得已采用合班授课的方式,基本上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参与十分有限,任课教师很难对学生的过程性学习情况做出评价。
(二)考核体系改革的建议
1.考核方式和内容的灵活性。目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已经建立了试卷库。我院会计系借鉴全国骨干高职院校的经验,凡开课人数达到一定标准以上的核心专业课程都必须建立试卷库,每门课程试卷库包括五套试卷,试卷由各课程组拟定,交教务处统一管理。期末考试前由考务办公室从试卷库中随机抽取一套试卷进行考试,真正实行教考分离,以保证考试的公平性。
实行教考分离,能够促使教师自觉地按照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组织教学,注重教学研究,改进教学方法,以求得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从学生的角度来说,能促使其树立端正的学习态度,不再抱有考前临时抱佛脚的侥幸心理,从而形成重教重学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另外,考试内容不应仅仅局限于教材,可以适当涉及课外相关知识,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课程知识要点。
2.强化过程性考核。除了期末卷面考试外,平时应该增加如案例分析、岗位技能、阅读摘要、社会调查、论文写作等多项测试,将课程考核从最终的卷面考试延伸到整个课程的学习过程,强化过程性考核,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养成收集课外阅读资料的良好习惯,培养其团队协作、表达沟通等方面的能力。
比如说,学生在学习《中级财务会计》这门课程时,教师根据授课内容和学术界的热点难点问题适当布置写作小论文,教师可给出参考文献,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来完成。通过这种方式,平时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科研能力,提高其写作水平,为将来毕业论文的选题、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J
参考文献:
1.瞿立新,刘凤娟,杨帆.图书馆在有效教学与高端技能型金融人才培养中的责任[J].文教资料,2013,(7).
2.张丽丽.《基础会计》有效教学探讨[J].职业技术,2011,(3).
3.张亚丽.对比分析法在《中级财务会计》教学中的应用[J].商业会计,2010,(4).
4.李婧.高职院校会计教学方法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5.杨茹芬.浅析基础会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校园心理,2010,(11).
6.左旭.对会计专业课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6,(3).
7.张冬瑜.会计案例分析教学法运用探讨[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3).
8.鄢仲天.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9.王洪丽.高职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D].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10.王清云.案例教学法在高职院校会计教学中的应用[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3,(7).
综合性大学的会计专业以培养应用创新型会计通用人才为目标,旨在向社会培育德才兼备的高级会计技术人才。会计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合格与否,关系到学校培养目标能否完成、社会经济部门效益能否提高。本文通过对江苏省综合性高校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的调查研究,对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综合性大学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教学现状分析
根据调查显示,江苏省具有会计专业学位点的综合性高校培养方案中,都有独立设置的毕业论文实践环节,且时间安排都在最后一个学年,持续时间都在10周左右。各高校都有较规范的毕业论文工作条例,均规定了毕业论文的组织和管理,指导教师的职责和任务,答辩的要求、程序及论文评分标准等,明确了选题、开题、中期检查、初稿、定稿等各阶段的截止时间,并且全部工作都要求在毕业设计系统中完成。各会计专业学位点都有毕业论文选题指南和写作规范,对相关附件也都有相对应的写作指引或参考模板。特别要指出的是,由于经管类研究问题和研究内容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各会计专业学位点每年都会根据形势发展设计出适应当前经济环境的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包括指导教师和学生基本在第7学期末商议确定选题,学生根据选题查阅相关国内外文献资料,然后按照时间进度完成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外文翻译、调查报告和论文初稿,再根据指导教师意见对论文初稿进行反复多次修改,最终定稿。
然而在整个毕业论文工作期间,还是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选题难定。由于会计学以公认会计准则为基础,对日常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既有规定的账目也有规范的核算方法,只有涉及会计政策选择、会计估计变更等事项时有一定的选择权。这样一来,如果对于日常经济业务进行会计研究,难免落入教科书的窠臼;而对特殊经济业务的会计问题进行研究,也只能对规定的几种处理方法进行比较,缺乏实际意义。
对目前会计准则中的具体准则展开理论研究,探讨其不足和如何改进,以及对经济中出现的新事物提出有建设性的想法,都是不错的研究方向,但对缺乏研究工作基础的本科生来讲却是不小的挑战,对综合性院校的会计专业学生就更难,因为其教育模式并不偏重于理论分析,而是融入一定数理分析和计算技术的应用创新模式。
上述原因造成会计方向的选题范围过小,而会计专业作为热门专业,其学生人数又众多,因而只有将相关或相近研究论题都纳入选题范围才能满足选题需求。相关论题包括内部控制、风险评估等审计方向,财务危机、财务绩效等财务方向;相近论题包括税收、国有资产管理等财政方向,公司战略、公司治理等企业管理方向,高管薪酬等人力资源管理方向。对于相近方向的选题往往要求必须结合财务会计专业的相关知识,以财务会计理论和方法为主,导致题目设计的难度增大。
2.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难执行。确定选题后,一般要求学生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设计出研究框架,再由指导教师审核把关。一般来讲,选题可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大类,其中定性分析主要做案例研究,而定量分析则主要做实证研究。案例研究强调解决实际问题,为研究主线,而实证研究强调归纳和演绎,从样本推知整体,从宏观分析微观。
数理基础较好的学生往往会选择实证研究的选题,但在随后的研究工作中却发现并不简单,如数据难找、模型难懂难建、数据处理和分析困难等。那些不愿跟数据和模型打交道的学生,后来发现案例分析也不那么容易,最常见的问题是:不少学生不能正确区分“现状和问题”及“问题和原因”,提出的建议不能有效的解决问题。对于写作过程中面临的种种困难,多数学生会自行改变开题时设计的方案,任意删减,造成框架不合理,逻辑不严谨。
3.写作不规范。教育部门要求本科论文重复率一般在25%~30%之间。对于定性分析论文来讲,由于规范分析和文献分析方法的运用,导致文字叙述占大量篇幅,且多数是参考他人的研究成果,而为了降低重复率,学生往往将原本科学规范的学术语言替换成大白话,甚至出现语句不通、前后矛盾的情况。而对于定量分析论文来讲,由于其包含一定量的数据、模型和处理分析,相比定性分析论文而言,修改任务较少,但仍有降低重复率的压力,因此学生常常会在字数达标的前提下,大量删减理论部分,造成理论基础研究薄弱,对实证分析的支撑不够。
二、综合性大学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教学问题的成因
1.专业特点的原因。与其他专业相比,会计专业相关论题往往比较敏感,会计数据也会涉及到商业机密(主要涉及非上市企业或敏感信息)。以上市公司作为样本或案例的,只能针对公开数据(如财务报告、公告等)进行分析,未公开的数据则因无法获取而无从分析;以非上市企业或行政事业单位为研究对象的,即使通过一定渠道拿到部分资料,也往往因数据不全而无法分析。上述情况导致有些好的选题被迫放弃,造成会计选题范围小、选题难。
2.课程设置和时间安排不当。综合性大学会计专业本科课程设置方面的主要问题有:一是文献检索、图书情报学等通识教育平台课程,要么设置为选修,要么根本未出现在培养方案中;二是常用统计软件、财经论文写作、专业英语、上市公司财务报告阅读等课程设置为选修。由于有些高校对于选修课程规定选课人数的上限,没有选修过相关课程的学生,对文献检索工具不熟悉、专业知识不扎实,在论文写作第一个环节——查阅文献时就遭遇了困难,继而会产生撰写论文的自信心不足,严重制约了论文的写作质量。
毕业论文工作一般都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而这个学期是学生考研复试、找工作面试的高峰时期,很难保证论文写作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论文的写作质量。
3.指导教师和学生方面的原因。近年来由于社会需求增大,非财经类院校也普遍开设会计学本科专业并大量招生,而师资力量却并未成比例增加。指导教师毕业论文指导工作量加大,与学生沟通交流次数减少,导师对学生论文质量跟踪不到位。从学生方面来看,由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当代大学生生活条件优越,吃苦耐劳的品质相对匮乏,加上对毕业论文不够重视,认为学校不会在最后关卡亮红灯,从思想上放松了对毕业论文质量的要求。
三、综合性大学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建议
1.开展科研技能训练。综合性高校应积极促进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鼓励和支持会计专业学生尽早参与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等创新活动,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有些高校要求大学生必须修满一定的创新学分才能毕业,并通过开设多项技能培训项目,如数学建模竞赛、模拟股市大赛、大学生科研立项、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等,既帮助学生修完了创新学分,也培养了学生的初步科研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为最后学年毕业论文的撰写打下了较坚实的基础。
除了开展上述各种形式的创新创业活动以外,综合性高校会计专业还应在二、三年级开设相关课程,如文献检索、科技论文写作、抽样调查、数学建模、社会统计分析等,帮助学生熟悉并掌握数字文献资料检索的工具、建模、调查问卷的设计、统计软件的使用等科研工作所必须的知识;此外,应鼓励会计专业学生积极参与指导教师或其他教师的科研项目,训练学生对数据、文献等研究资料的收集、处理和分析的能力。
2.适当调整毕业论文撰写时间。本文通过大量的走访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师生认为选题应在大三下学期确定,毕业论文工作应放在第四学年第一学期。但这一时期大部分高校都开设有较多的专业课程,给毕业论文工作的开展带来不便。建议对教学大纲进行调整,适当降低对总学分的要求或适当压缩非核心课程或其他实践环节的授课学时,减轻学生最后一学年的上课压力,既给学生考研、就业留出空间,又能保证学生在毕业论文上的时间投入。
3.严把论文质量关。在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下,学校可适当提高指导教师指导经费,并增大核算工作量,以提高指导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指导教师应按照各个阶段的规定时间节点,督促学生完成各项任务。对于科研能力欠缺或专业基础不牢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照,告之外文文献的常用数据库、上市公司数据获取的主要网站、案例分析资料的获得途径,并且对数据的真实性、模型的可靠性、结论的可信度严格把关。经常召集学生开会研讨,及时了解学生论文写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给出指导意见。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3月14日
高级财务会计是会计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其主要内容目前已成为中国注册会计师、高级财务会计人员的必备知识。高级财务会计之所以称之为“高级”,是因为它专门研究财务会计中的特殊问题、疑难问题、新问题、仅在个别行业存在的问题以及在会计理论和实务研究中尚不成熟的问题。本课程主要教学目的包括:系统讲授高级财务会计所涉及的重大理论和实务问题,跟踪高级财务会计的前沿领域和发展动态;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在高级财务会计方面的理论修养,提高他们的专业判断能力和解决重大疑难问题的能力。但在教学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致使部分师生对这门课程的理解不够深入,出现了一系列教学问题,严重影响了同学们对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和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效果。近年来,笔者一直从事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以下是对本门课程教学的体会。
一、吃透教材,掌握课程体系,抓住教学主线和重点
目前,我国高级财务会计课程内容安排上存在很大差别。本文主要以高级财务会计中具有代表性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东北财大会计系列教材《高级财务会计》(刘永泽、傅荣主编)为例,说明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内容的筛选。本课程体系共分11章:第一章:企业合并;第二章:合并会计报表;第三章:外币业务会计;第四章:租赁会计;第五章: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第六章:股份支付会计;第七章:物价变动会计;第八章:企业清算与重组会计;第九章:生物资产会计;第十章:油气开采会计;第十一章:保险合同会计。但是按教学计划安排,只有48个课时,如果要在有限的48个课时内把以上所有11个专题都在课堂讲授,笔者认为不仅不现实,而且会让学生感到主次不分,抓不到学习的重点,不利于学生学习。为此,在高级财务会计教学中,在精研教材,全面理解把握课程主要内容、熟悉课程体系,充分了解各种媒体相关教学资源的基础上,把本课程内容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主要包括:第一章:企业合并;第二章:合并会计报表;第三章:外币业务会计;第四章:租赁会计;第六章:股份支付会计;第八章:企业清算与重组会计。本部分内容是注册会计师、高级会计师考试的重点内容,因此本部分是课堂讲授的重点。第二层次,主要包括:第五章: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第七章:物价变动会计;第九章:生物资产会计;第十章:油气开采会计;第十一章:保险合同会计。这些章节主要涉及特殊行业,本部分内容主要以学生自学为主,因为任何一门课程,教师都不可能穷尽该学科的全部知识,尤其是像高级财务会计这样教学内容可以随经济发展而不断拓展的学科。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和触类旁通的能力,以及树立终生学习的信念。凡事不能只等待老师去讲解,而是主动地去探索知识的真谛。这种能力的培养、意识的灌输、对学生将来离开学校独立从事工作乃至一生都是大有裨益的。通过这样划分,不仅可以让学生明确高级财务会计学习的重点,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理论联系实际,采取多种教学手段与方法
在传统的教育方式下,学生以学习文化为目的,教师以传授知识为基础。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以教师为中心、课堂面授为主的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模式早以植根于学生的脑海中。但高级财务会计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为了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与效率,本人认为在教学过程应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导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多媒体教学在高级财务会计中的运用。多媒体教学是近几年发展迅猛的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在高级财务会计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可以将复杂的教学内容以文本、图形、图像、动画、视频和音频等多种形式展现出来,呈现给学生一个生动形象、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环境,解决了传统教学手段不易解决和不能解决的诸多问题。
1、多媒体能形象、生动、直观地显示教学内容。它使一些在传统教学手段下很难表达的教学内容或无法观察到的现象能形象、生动、直观地显示出来,从而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提高其学习积极性。比如,在讲解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这两种合并方式的比较时,在传统教学方式下,老师讲解相关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在黑板上画出每合并中各个企业之间的关系图,这往往费时费力还不够形象,而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2、多媒体能提高教学效率。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多媒体能大大增加课堂信息量,减少老师在传统方式下大量辅板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成为解决学时矛盾的重要途径;高级会计课程往往需要列举大量的例题,尤其是越复杂的业务越需要将例题板书清楚。传统教学方式下这往往占去很多课堂时间,有时一节课或两节课只能讲解一个例题。如果我们提前将例题制成课件就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节省课堂时间;二是可免除教师上课时的劳累,而更多地注意课堂教学的组织和讲授,从而使教学效果更好。
3、可以为学生提供课外辅导。使用多媒体教学后,我们可以将授课内容上网,利用网络为学生的课外学习提供辅导。
当然,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时,应正确处理多媒体教学中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掌握多媒体教学特点,认真备课。
(二)导向式教学法在高级财务会计教学中的应用。高级财务会计因其所具有的新颖性、理论性、深难性、专题性、多维性、变动性以及其开课时间上的后端性等特点,使得该课程适宜采用包括问题导向、能力导向等在内的研究型课程教学方法,以培养、训练学生运用会计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1、问题导向。学习过程始于问题。教学的目标在于主动探索实践中出现的各式各样的问题,掌握有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基于高级财务会计研究型课程的特点,应在传统的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辅之以“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针对高级财务会计专题性、理论性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通过实际案例导入本专题所研究的问题,引起学生探索的愿望和兴趣,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储备和技能去分析这些问题来自何处、如何演变、如何解决,同时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分类、归纳和比较,让学生相互了解其他不同的分析思路。然后再引入本章内容的基本理论对问题加以分析,引导学生研究关于类似问题的主要分析思路和结论,从而使学生开拓自己的思路,形成对问题比较深入的认识。
2、能力导向。一方面会计学专业的学生在本科毕业后多数要参加会计师职称考试及注册会计师考试,而这些考试的重点和难点部分都是在高级财务会计中才学习的,所以在高级财务会计教学中培养学生应对这些考试的能力很重要,应适当增加案例分析题的数量和增大练习题的难度,通过实例向学生教授一些常见习题的解题思路,增加学生对问题理解的深度和广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增强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将历年职称考试或注册会计师考试的典型题目作为案例或练习题加以讨论;另一方面学生毕业后要么走向工作岗位,要么考研究生,两种选择的竞争压力都很大,可邀请经验丰富的财务经理、成绩突出的研究生等到课堂上传授经验,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这样既能开拓学生视野,也能满足学生了解职业经理人、研究生应试的需求,使学生能够在就业和其后的职业生涯以及考研应试等中做到应付自如。
(三)案例教学法在高级财务会计教学中的应用。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和满足教学内容的要求,通过引入案例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研究,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方法。由于案例教学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的作用日益被人们所接受,目前案例教学已在我国高等学校各个学科教学环节中广为采纳。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补充案例教学方法的目的在于:便于学生来理解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笔者的具体做法是,除了在主教材以及与主教材配套的习题与案例教材中设置必要的教学案例之外,在课堂上,适时引用上市公司的实际案例,这些案例不拘形式、不限大小,只求与教学内容匹配,只求有助于课堂教学内容的吸收和理解。实施案例教学的效果是,既增加了学生对本课程有关知识点的学习兴趣,又令其感到了本课程的实用价值,更让学生对未来的专业应用环境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
三、高级财务会计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高级财务会计教学条件要求高、教学组织难度大,因此在教学中需要特别注意以下问题:
(一)学校应建立专业实习基地。实习基地最好是大型集团公司或会计师事务所,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实习基地接触高级财务会计的内容。
(二)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及驾驭课堂的能力。前已述及,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内容很复杂,综合性也很强,对主讲教师提出了较高要求。教师不仅应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必须了解和掌握大量的会计、管理和法律等方面的实际资料;熟悉国内及国际资本市场的发展变化情况;具备较强的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从两方面采取措施:一方面学校应当创造条件让教师走出校门到各企事业单位去参观、去实践、甚至去兼职,以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学校应当鼓励教师参加一些如注册会计师、注册评估师、注册税务师的考试,以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可以说,师资队伍的合理配置和建设是提高高级财务会计教学效果的重中之重。
(三)典型案例的科学开发。任课教师能否提供科学开发的典型案例用于课堂研讨,是导向式教学和案例教学用于高级财务会计上成功与否的关键。典型案例的科学开发是高级财务会计课程主讲教师或任课教师将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那些具有一定影响性或代表性的会计业务,如我国上市公司发生的合并业务、融资租赁业务、破产清算案例等,通过科学的删减、加工,整合成事实清晰、逻辑清楚、行文简洁、是非分明的文本,使之可运用于课堂介绍、分析和研讨中。
(四)在课堂理论教学的基础上,要让学生多做练习,并要学生尝试撰写小论文,或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等,力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在高级财务会计教学过程中,应努力通过与学生的积极互动沟通,让学生牢固树立良好的学习观念和善终意识。策略性地引导他们学好高级财务会计知识,掌握解决会计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一、“立体化教材”的内涵及其特色
立体化教材是2002年首次在国内提出的教材建设新理念。所谓立体化教材,首先要求在学术上、内容和呈现方式上具有先进性;二要充分考虑使用对象的实际需要和现实状况,有较好的层次差别和针对性;第三,就是在教学内容资源的组合上,不仅有主教材,还要有相应的辅助资料,不但有纸介质教材,还要有音像制品、电子与网络出版物有机结合的多媒体资源等。立体化教材,从整体化教学设计出发,集成多功能、多媒体的教学包,形成系列化的教学解决方案,同时将教学包和基于互联网的教学平台结合在一起,构建一个让师生教学更加方便、学习更加自主的教学环境,延伸了“课堂”的空间和时间,打造了新的教学环境。
与现行教材相比,立体化教材的特色在于实现服务立体化。即为教师免费提供电子教案、案例库、习题库下载;为教师和学生共同开放专题讨论网络空间,实现更大范围的教与学互动。实现教材开放性,通过网络站点进行专题拓展,可适应不同层次学生需求,教师可在第一时间了解相关信息。
二、财务会计课程立体化教材建设的目标
财务会计课程理论、实务内容多,专业性很强,新企业会计准则的,使得财务会计的内容受到较大冲击,需要充实、修改和完善财务会计教材。为此,建立一套以纸介质教材为主体,以配套教学资源和服务为手段的立体化教材,是适应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需要。
财务会计立体化教材建设目标定位:以财务会计知识为基础内容,以综合素质培养和实际能力训练为基本目标,贯彻先进教育理念,遵循学习认知规律,合理规划立体教材结构,建成综合性教学资源与服务体系。
三、财务会计课程立体化教材建设的思路
1.通过立项研究立体化教材开发建设
配备齐全的财务会计立体化教材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通过策划、立项、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通过立项,研究教材建设规划的内容、申报与审批、教学网站的建设与管理、教师培训等具体操作内容,发挥项目的示范作用。
2.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立体化教材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要做成一套优秀的立体化教材,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学识,有较强的现代教学技能,还要能熟练地掌握计算机软件、网络技术等。因此,教师要不断地学习、充实自己,跟上时代的步伐。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搭建立体化教材建设平台
财务会计立体化教材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以传统纸质教材为基础,多媒介、多层次、多形态、多用途的一整套教学方案。它与多媒体网络教学相适应,通过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创新教学手段和教学环境,以期达到提高财务会计教学质量和效益的目的。
四、财务会计课程立体化教材建设的内容
(一)主教材
国内教材的结构、内容基本上大同小异,对形式重视不够,语言表述亲和力不够,实质上是缺乏服务理念。我们应该借鉴美国教材,取长补短,财务会计主教材作为基础性工具,应包含所传授的知识各知识点之间的相关联系,即科学性、先进性和系统性于一体,成为教学平台的支柱。整体结构可以设计为本章学习目标、案例引入、主体内容、结束语,章末小结,关键词索引,复习与思考等几大板块。主体内容的重难点部分应标有提示、注解以及相关的网上辅助资源;复习与思考部分细分为自测、讨论、练习、习题、案例分析等,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进度与要求。每章的练习与习题,旁边都标出了该题目考查的知识点与相应的学习目标,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题目进行练习。
(二)配套教学资源
财务会计教材应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配套教学辅助资源,为教师与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服务。配套教学资源包括:
1.教学指导书与教学参考书
教学指导书的功能是提炼教学的核心内容,突出核心知识,清晰构建知识结构框架,引导学生有目的的、有针对性地学习,有利于学生理清思路,成为教学平台的导向标。教学参考书能够起到讲解相关知识背景和发展演变过程,并进行一定知识拓展,可以是其他教材、期刊、报刊、网站,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视野。
2.电子教案
电子教案是为直接服务于课堂教学的课件,也可供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其表现形式主要是用PowerPoint制作的幻灯片,其优点是开放性好,便于教师在每一轮的教学中不断更新完善。由于电子教案最大程度地体现了各个教师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故需要开多个展示窗口,通过这些窗口,教师间可以进行交流切磋,感兴趣的学生能开阔眼界。
3.教学录像
发挥课程组教师集体的力量,将财务会计的重点章节录制成教学录像,可以起到观摩教学和反复学习的作用。
4.建立与教材配套的习题库和案例库
配套习题库是教材的补充和延伸,习题力求做到少而精,突出重点,难易适度,知识覆盖面广。同时习题类型要多样化,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计算分析题、简答题、业务计算题、案例分析题等,有利于减轻学生对单调题型的厌倦感。
案例教学法是重要的教学方法,建立案例库,按章节设置,每章根据内容都有具体的案例解读,并结合典型行业业务设计综合案例,使学生对企业会计核算全程有个整体思路。受教材字数的限制,教材里往往不能列示过多案例。采用案例网络化的形式予以提供,较好地解决了教材篇幅过长的问题,又使得抽象、晦涩的会计学理论易于理解。
5.试题库
二、课堂教学
无论什么专业、什么学科、什么课程的教学,课堂教学都是最基本的教学形式。深度和宽度的均衡分布,是最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是由师生的相互促进共同完成的。课堂教学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因此,课堂理论教学宜采用研究性教学模式,其基本内容包括基本知识理论的教学和课题研究教学。基本知识理论的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基础,一般采用讲授式、激发式和反馈式教学法。即教师从“精炼”原则出发,按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实用性原则提炼出精炼并且经典的知识理论,然后运用激发好奇心、活跃课堂气氛和互动教学等方式让学生达到共鸣。课题研究教学法过程一般为:创设情境探索研究获取新知应用新知。主要包括课题研究指导教学法、课题研究成果汇报教学法和课题研讨教学法。课题研究指导法是教师将学生分成不同的研究小组,分别确定研究课题,并指导其进行课题研究的方法。课题研究成果汇报教学法是就学生研究小组的研究成果以自己的方式向全体同学和教师汇报的方法。课题研讨教学法是在教师组织指导下学生就课题研究中的重难点问题进行研究讨论的方法。1.会计课程的课堂教学,要做到理论与案例(实际)相结合。案例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占有一定分量。会计学课程除有自身的基本理论外,还特别强调法律、政策、制度的规定。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全面推行案例教学。实际事例的编写是教学案例的主要特点,虽然可能会进行某些虚构,但虚构内容的客观性是存在的。因此,通过对来自现实的案例资料进行分析,可增强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初步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书本中的理论与实际问题在课堂上初步的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理解各项会计实务的内容,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会计课程的课堂教学,要做到理论与实验(实训)相结合。实验教学在课堂教学中也相当重要。除了会计学课程的基本理论和案例研究外,实验教学应在前两个环节中穿插出现,渗透理论,实践案例,使理论与案例落到实处,真正达到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的目的。在安排会计实验时,应考虑到课程的多样性,照顾到各个环节,以配合会计理论的教学。需注意,会计理论是与现行会计法律法规是相适应的,因此做每项试验之前应向学生讲明实验依据,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去完成任务。这样不仅完成理论学习,学会案例分析,更重要的是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对会计学的积极性。在会计理论教学中,利用最短时间,运用最合理有效的方法,提高会计实验(实训)效果是会计学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三、校内实习
会计教育具有知识传输和能力培养的双主导型特征。知识传输就是理论课程教学,而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是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最好的途径是到企业顶岗实习,但因为实习工作地点的局限性等因素,决定了校外实习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预期效果。因此,许多高校在校内均建有会计实验室,以弥补校外实习的不足。会计实验是实践教学核心部分,大体可分为单项实验、阶段实验和综合实验。单项实验是以教材章节为实验单位,按理论教学进度分阶段组织实验。如在《会计学基础》教学过程中,可先从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和各个账本的认识开始,并学会填制和审核等业务。为使学生更加熟悉单笔业务的流程,为其他实验打好基础。阶段实验是在学生学习完某一门会计专业课后安排1~2周的时间进行。对本课程所涉及的相关经济业务会计处理方法进行综合的模拟演练,如财务会计模拟实验、成本会计模拟实验等。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书本课程所涉及的相关知识并掌握会计业务与流程。综合实验一般是在毕业前夕进行。对某以模拟单位的某一特定月份进行完整的会计操作。从填制原始凭证开始,直到完成实验分析报告。综合实验的主要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综合能力。校内实习包括模拟实训与仿真实验,通过以下两两相结合,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实际业务水平,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合格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标。1.理论教学与单项实训教学同步。会计课程的“教、学、练”一体化,是教育、学习和联系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做到了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将财务会计实训课与理论穿插,在理论讲授过程中同步实训,达到边教边学、边学边练,使学习与操作在最短时间内紧密结合。同时,做到课证融合,也就是说,与会计职业资格考试的目标相一致,使教学内容针对性更高,融“教、学、练”于一体,使学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2.分岗实训与综合实训相结合。《财务会计岗位实训》课程的主线是对会计岗位能力的要求,突出会计核算不同岗位业务操作。按照不相容岗位分离原则,共同组成一个实训小组,定期轮换,对掌握各岗位技能达到促进作用。完成独立分岗实训训练后,再进行《财务会计综合实训》,真正做到在核算程序上巩固、在内容上更新。它基于一人多岗,每名同学单独完成一套模拟资料的实训程序。财务会计模拟实习的主要目的在于增强学生对处理日常会计业务的认识,使学生继续熟练会计人员的基本技能,提高其独立处理日常业务的能力。3.手工账操作与电算化操作相结合。会计手工模拟主要是帮助学生全方位了解会计活动的全过程,它作为基础,而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作为对会计手工模拟的升华,它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全面的会计电算化处理,重要的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工作时间。在上述会计手工操作完成的基础上,学会用计算机进行系统操作,将两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相互渗透,巩固学生会计业务的处理能力,进一步掌握现代化财务会计软件,提高会计的职业适应能力。4.校内模拟实训与仿真实验相结合。校内的模拟实训主要是指在模拟的环境下进行实际会计操作,它包括财务会计单项实训、财务会计岗位实训、财务会计综合实训。实训基地的建立是模拟实训实施的重要前提,通过模拟实训让学生更真实地体会到职业岗位技术的重要性,起到扎实理论知识、训练职业技能、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作用。由于会计岗位的与众不同,校外实训很难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完整的会计流程,因此,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校内仿真实验室的建立。仿真实验室提供真实业务,让学生按照模块进行真实的会计操作,最终取得实际的工作经验,达到巩固和强化实践能力的要求,实现学院职业教学、学生岗位素质培养、公司获取盈利等的多赢。
四、校外实践
校外实践教学模式是在财会专业学生学完相关理论课程后,由学校或学生自主联系校外实习单位,进行校外实践活动的一种实践型教学形式。校外实践模式涉及知识全面,环境真实,让学生亲临实践教学基地并完成任务,目标是提高学生实际业务的操作能力。校外实践可采取两种方式进行:一是做实验,将企业(公司)的近期1个月已做账业务抽出(借出),在指导教师的监管、引导下,按企业(公司)当时执行会计政策要求进行账务处理,并将会计核算结果与原会计人员核算结果核对,达到实践的目的;二是顶岗实习,即在企业(公司)会计人员的指导下,对当期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账务处理。校外实践存在着不可忽视的三个方面的问题:其一是实践场所场地的问题。由于会计岗位的特殊性,很多单位都不愿意公开有关会计方面的具体内容,最多大概介绍其公司会计工作流程。所以目前大多院校都面临着无稳定实践基地的困境。其二是学生自身原因。大学生第一次走向社会,还不能适应社会角色,不能够充分发挥出自身能力。其三是学生实践成效那你考评。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难以建立一套考评制度来衡量学生的实践情况。为了解决以上三个方面的问题,使校外实践不仅仅是形式,首先需要有一个稳定的实习环境。这个问题是需要政府、高校和企业共同努力的,特别的高校自身应积极主动建立起与企业合作的平台。值得强调的是平台的搭建是双方得益的,学生得到了提升,企业方便了解学生情况,选拔优质人才。其次是需要学生积极配合完成所分配的任务。最后是解决学生实践效果的考评问题。因地制宜,多方面的考评学生的实践效果,达到人才多样性选拔的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9-0280-03
随着企业对高级应用性财会人才的需求的增加,本科会计毕业生在中、高职学生和研究生的“夹击”中弱势日益突出,本科会计教育面临挑战,也正在努力变化。这些年来,会计实践教学的理念已经被广泛接受了,相关的论述和文章屡见不鲜。但对本科会计实践教学实质及目标的认识还有可能进一步深入,相关的教学体系的构建和教学实施的经验还有必要进一步交流,特别是像笔者所在的工科和商科共存的行业性高校的本科会计专业,如何利用它的优势为培养企业欢迎的人才服务,是学校和企业都应该关注的。
1 会计实践教学的目的
1.1 实践教学的意义
一般认为,实践教学是在实验或综合实训课程、认识实习、毕业实习和论文等实践性教学环节上所进行的教学活动,是和理论教学相对应的概念,这样的理解有些肤浅。笔者认为,实践教学不仅是一个教学的环节,更是一种教学理念,以指导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选择。
实践教学需要采用一个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以主体的身份参与,以培养实践能力为出发点,使他们将专业理论知识与企业的实际应用结合在一起学习、理解和掌握,并强调实际工作所需的各种职业技能的训练和职业素养的形成。
会计学科的实践性非常强,对于会计专业的毕业生来说,具备较强的操作及动手能力极其重要,而区别于高职学生,本科会计学生还应重视扎实理论知识基础之上的职业判断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沟通及合作能力、学习发展能力等职业技能的开发和培养,而以上这些,则可以综合为会计实践能力培养。
1.2 会计实践教学的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描述,它是教学目的的具体体现。本科会计实践教学目标可以概括成两句话,即“专业知识的扎实掌握”和“职业技能的切实发展”。其中,专业知识不仅包括会计、审计、财务、税务等会计专业知识,还包括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营销学、组织及运营环境等有关组织和企业的知识,同时也离不开会计信息系统等信息技术知识;而职业技能是以职业价值观、道德与态度为前提,包括智力技能和应用技能两大类。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把本科会计实践教学,亦即会计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在专业知识方面,熟悉基本的经济和商业法律环境知识,掌握财务会计与报告知识,管理会计与管理决策知识,理财和风险管理知识,审计,资产评估,税务及其咨询知识,了解信息技术及其应用的相关知识,另外,还要关注行业及企业生产运作方面的知识。
第二,在智力技能方面,具有收集、组织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评价和解释复杂资料的能力,判断并得到合理结论的能力,项目的计划实施并编写简单研究报告的能力等。
第三,在应用技能方面,能够较熟练使用统计、会计和其他的信息技术软件,能够利用适当的媒介与更多的人进行有效的交流,独立或与他人合作进行有效的工作,具备合理利用有限资源、有计划安排工作、有效管理时间、按时完成各项任务的能力。
这些方面的目标都可以进一步细化并给予详细而明确的表述。
会计实践教学体系应建立在以上目标的基础上,体系中所有的课程、环节、内容、方法、手段的设计和实行都离不开对这各个目标进行的分解、分析、融合和呈现。
2 会计实践教学的环节
2.1 课程体系的建立
与培养目标相对应,可以大致将整个本科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分为三组专业知识课程,一组综合实训课程和二个毕业环节课程。三组专业知识课程,分别为会计相关专业知识,组织和企业知识,以及信息技术知识;综合实训课程中包括“会计(审计)实务”和“EPR沙盘模拟”等课程,它们建立在所有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基础之上;毕业环节是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
根据细化了的目标,每门课程都应明确其所执行的任务和具体目标,在此基础上,科学地安排课程结构和内容,同时,设计实践教学的环节,并保证其与理论教学环节整合、配合和协调。
2.2 实践环节的设计
总体上说,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要遵循“实用性”的原则。实践教学的环节主要包括四种:
(1)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理论教学中最有助于实践能力培养的环节,它可以帮助对那些理论性或综合性强,理解难度大的内容的理解和掌握。通过在课堂上对案例的讲解和集体讨论,课下的阅读、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报告的写作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从追求标准答案的被动学习中走出来,养成在复杂环境中思考问题的习惯,并使其扩展思维空间,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程同步实验。课程同步试验适合那些侧重于方法、程序和流程的课程及内容。在专业知识课中,如会计学原理中的簿记系统、财务会计中具体会计业务的处理和报表编制、审计中的工作底稿、审计计划和报告的编写,以及税务课程上的纳税计算和申报等。在有关信息技术知识的课程中,同步的实验本身就是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
(3)综合实训。综合实训课程是将多门课程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应用,设计一个仿真的公司制企业,模拟其管理制度及会计系统,以及一定时期的经济活动,要求学生充当企业财会人员,系统地对企业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和税务处理、审计、管理诊断和制度改进等工作。综合实训应该尽可能地采用计算机专业软件进行,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将大学所学过的会计专业知识与其他知识融合在一起,并通过先进技术手段的应用,使学生在走出校门前具备较强的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并树立自信心,以应对未来企业的要求和职业生涯的挑战。
(4)实习和毕业论文。认识实习、毕业实习是学生深入到企业之中,认知并参与企业实际的会计、审计或管理工作,是相应的应用技能落实和完善的大好机会,是完成学生到会计职业转变的最终环节;而毕业论文是检验学生理论知识深浅和智力技能高低的主要方式,在会计实践教学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实习的地点最好选在大中型企业的财会部门或会计师事务所,企业应为学生配备专门的实习教师,真正上岗工作,切实感受真实的工作氛围,体会与人共事的苦乐,计划未来的职业道路。
对于毕业论文,笔者认为本科生的论文应该以调研报告为主,字数在7千字左右,在企业财会人员和管理者的指导下,将亲身经历的东西进行概括总结,对企业的会计或管理系统及其运作、财务和会计政策、财税实务和报告的内容和质量、审计程序和方法、审计客户的评价等方面做出系统的描述、分析和评论,并将所学的基本理论运用其中,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概括一下,虽然不同层次、不同地域的不同高校的本科会计专业以及专业方向肯定有所不同,就笔者所在学院会计专业目前情况看,其主要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及相互关系可参见下图。
3 会计实践教学的模式及方法
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都是针对具体的手段和行为方式而言的,前者侧重于教学的整个过程,后者则关注于某个局部,比如一次课堂的讲授、一个实验的进行等。
过去的教学往往是采取以集体教学为基础,教师传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这不能完全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利于学习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提高,更适合本科会计实践教学的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两种:
(1)自主学习模式。自主学习主要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促进“学会学习”和“学会做事”为主要目标,赋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权利,鼓励学生自我管理,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法,最大限度的开发智力,提高适应不同环境及工作的能力,也能够促使学生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形成荣誉感和责任感等职业态度,以利于更长远、更广阔的职业发展。
(2)合作学习模式。“学会共处”是会计职业的基本要求,也是当代多数学生的弱点,在其人格成长最重要的大学期间,提高情商,培养人际交往这个职业技能十分重要,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就可以有效地达到这一目标。
合作学习可以分为师生之间的合作和学生之间的合作。课堂上,师生之间应加强互动和交流,要避免教师主宰一切,学生游离在教师思维和讲授之外的现象出现。课堂下,多组织小组形式的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之间互相帮助、互相提高,增加交流,增加友谊,也增加创造力。
合作模式的开展的难度是非常大的,特别是在学生人数多,教学管理落后的情况下,需要综合考虑,不断创新。总之,教学模式不是单一的、机械的、绝对的,在复杂和动态的教学过程中要将其综合而灵活的运用,有效的教学模式和可行的方法,才能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提高,即“学会生存”有所助益。
4 会计实践教学的支持系统
理论上的探讨要比真正实施并达到效果简单的多,会计实践教学要想有效的实施,面临的问题很多,难度也很大,特别是需要企业的积极参与。概括起来有以下三个方面:
4.1 教学资料的建立和丰富
(1)教材的选择和编写。要重点突出实践教学的独特性,即实用性,应该重新整合每门课程的内容,比如财务会计课程,应该按照企业的生产经营及作业环节安排教学内容和顺序,再比如成本会计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课程要进行科学的分工和协调,尽可能依据企业的管理循环展开论述,最好能使用较为真实的企业案例。另外,应与其他专业教室保持沟通,明确表达你对其所开设的市场、贸易、金融、法律、生产运作及管理等课程的教学要求及对教材的偏好,要强调其实用性,尽可能让学生将会计和相关知识联系在一起学习。
(2)各种案例、实验题、综合实训资料的收集、整理、改写或编纂。
①案例分两种,一种是经典案例,另一种则具有时效性,不断更新、充实的工作量很大,而与课程理论部分的融合,以及案例教学方式和手段的设计及实施则更费精力。
②同步实验题具有较强的单纯性和标准性,其设计的难度往往不大,可以要求学生自己编写。
③适应于不同的学校和学生,综合实训可在所涉及的范围和难度上有所区别,比如只含财务会计与报告的实训;由会计、财务分析和审计相结合的实训;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相结合的实训,等等。现在市场上该类书籍越来越多,但综合性相对不够。对于像服装学院这样带有行业特色的高校,要想达到使学生具备特色优势,自己编写几套实训题是很有必要的,但首先需要深入企业寻找第一手资料,这本身就是一项艰巨的工作,需要企业的帮助,很希望企业的财会人员能加入其中。还可以鼓励优秀的学生参与,这也是提高实践教学效果的很好方式。
另外,可以和企业合作,制作一些录像,把真实的工作场景和流程记录下来并在课程过程中展示给学生,这也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资源。
4.2 校内实验室、设备及软件的建设和使用
一般来说,综合实训在校内的实验室里进行,各种资料、设备和软件的购买并不是最困难的,而如何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才是更需要认真探究的话题。首先是各种实验课程的时间安排及内容的协调,其次是会计、审计、ERP、集团财务管理系统等软件的使用及衔接,再次是实验教师的实际工作经验及管理能力,等等。
4.3 实习基地的发展和校企合作的进行
实习基地是校企合作培养企业所需人才的重要保证。笔者80年代初期读会计本科时,校企合作还是比较紧密的,近30年来,认识实现、毕业实习和论文环节一直是所有学校会计专业的“保留节目”。但是,由于外部环境引起的学校与企业之间关系的变化,形式主义的盛行和学术风气的败落,以及学生就业压力增加等各种原因,大多学生在这些环节中所真正得到的机会和收获越来越小。也正因为此,对在校园里开设的综合实训课程得到广泛认同,对各种实验室的大笔投入就成了弥补这个“遗憾”的途径,但是,除了教育成本问题外,实训资料仿真的程度和工作情境失真的程度都会使这个环节的有效性打些折扣。
欣慰的是,近些日子越来越多的企业出于各种原因,主动与学校建立联系,笔者所在的行业性的高校较容易地享受到本行业大企业家们伸出的手,学生实习难的问题有望改善,实践教学的培养目标也有了实现的良好基础。但热闹的挂牌仪式之后,如何让实习基地发挥其最大的功效,学校和企业都应该做出努力。笔者认为可以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这两个方面的工作来实现。
所谓“走出去”,主要包括(1)给年轻教师去企业实习或兼职的机会;(2)与企业合作科研项目,结合双方的优势共同完成对企业会计与管理制度的更新和完善。这两项工作结合起来,也会给教学案例和实训资料提供丰富的来源,也可为优秀学生提供了很好的提高科研和创新能力的机会。所谓“请进来”,主要包括(1)聘任实践经验丰富的财会人员走进教室,承担相关的教学任务;(2)给每一个(或组)实习的学生聘请辅导员,指导实习,并参与毕业设计或论文的辅导和评审,以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还有很多手段可以加强校企间的合作。如果依托大企业,实现校企合作联合培养财会人才,这将是会计实践教学的更高境界。
综上所述,会计实践教学理念得以推崇后,高水平财会人才培养有了明确的方向和基本的保证,除了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老师们的努力外,企业界的支持也将是极其重要的力量,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参考文献
[1]徐继存,赵昌木.现代教学论基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二、选用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特征的会计类专业课程体系
设置会计类专业课程的基本原则是:结合培养目标,按夯实基础、拓宽口径、提高素质的要求,兼顾当前和未来的需要,设置符合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课程体系。
(一)普通基础课
设置普通基础课程应加大基础课比重,培养学生通过积累各类学科知识,能够用理论作指导来分析、综合各种事实材料,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掌握从一般到特殊的演绎和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过程的辩证思维方法,在智能发展上进一步走向成熟;能够理解并使用相互关联的抽象概念,按照提出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的途径,经过抽象逻辑过程来解决实际问题。为此应将电子商务列入必修课程,增加应用基础课、人文素质课等课程。
(二)专业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包括:基础会计学、商品学、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统计学、人力资源管理、经济法、税法、货币银行学、财务管理概论、审计学概论、计算机会计概论。
(三)专业课程
根据夯实基础的要求,专业课程包括: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预算会计、非赢利组织会计、会计制度设计等;根据知识经济时展的情况,应增加专业选修课,如责任会计、环境会计、人力资源会计等。
(四)论文和实习课程
此类课程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校内模拟实习、校外顶岗实习与调查等。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是提高学生理论水平,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教学环节,应从严要求、注重实效、认真组织、科学评价。校内模拟实习要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大中型企业会计模拟系统,结合初级会计、中级会计等课程的教学进度,有选择地对相应内容进行模拟操作,并结合各种相关知识进行财务分析。校外顶岗实习与调查可通过校企联合或建立实习基地等方式,将顶岗实习与调查研究结合起来,既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会计知识的能力。
三、结合会计改革编写新的会计教材
新的会计教材是高职高专会计教学改革的重要基础和核心环节,教材是学习、掌握知识的桥梁,没有结合会计改革的新教材,很难培养出适应时代需要的优秀学生。新的会计教材如何更好地满足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如何既兼顾国际惯例又体现中国特点,如何适应知识经济对知识的学习、更新和积累的需要,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四、改革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
(一)课堂讲授要以启发、引导为主,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在知识经济时代,不仅需要人们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会学知识。教师应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获取知识和更新知识的能力,使课堂教学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思想。教师要了解本学科改革特别是近年改革、发展、完善的前沿知识等内容,从知识的整体结构上,教会学生把握所学知识的内在本质联系,增强知识的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能力;教师要指导学生会学知识,寓指导会学知识于教学活动过程中,从而有利于使学生形成有自己特色的学习方法,选择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学生优良的学习品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教学方法。
(二)加强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交流技巧和理论分析能力
课堂讨论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能为学生提供群体思考的机会,学生在群体思考过程中进行思维碰撞,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有益于摆脱自我中心,增长才智。课堂讨论法可以促进学生的交往,促进他们掌握各种社会技能,如参与倾听、表达、协作、竞争等。广泛地开展问题讨论,能比较好地弥补过多强调讲授和作业的状况,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在成绩考核时应将学生的参与程度及讨论结果作为考核依据,有利于推动学生积极参与问题讨论,提高教学水平。
(三)加强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分析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围绕某教学案例,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方法对其进行分析、推理,提出解决方案,并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进行探讨、交流的实践性教学形式。如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学等课程均可采用此种教学形式。案例分析的关键在于案例设计,要求案例来自实践,同时又要经过加工提炼。案例应尽可能多地包含各方面的信息资料,包括直接和间接、确定和不确定的资料,且答案应是多元的。案例教学既可巩固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又可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既可向学生传授知识,又能大力发展学生智能,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案例教学能使学生变被动听讲为主动参与,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课堂讨论与案例分析报告的撰写,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启发性、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方法,面向本世纪的财会教育,要求我们在做好传统讲授教学的基础上,积极尝试案例教学。
(四)建立校外顶岗实习和校内模拟实习相结合的实践环节,以便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校外顶岗实习是一种直接让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跟班或顶班参加会计实务工作的实践性教学形式。校外顶岗实习属于岗前练兵,是教学环节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属于综合性实习,其实习内容涉及广,包括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审计、税收、金融等诸方面的业务。校外顶岗实习的目的主要是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锻炼和培养。校内模拟实习是在校内实验室进行的,以一个企业一个生产经营周期的基本业务以及前期的有关资料为基础,通过一整套真实的会计凭证、账簿、报表,模拟企业财会部门会计实务处理的实践性教学形式。校内模拟实习的关键是实习资料的仿真性和内容的完整性以及对模拟实习的指导和考核。从模拟实习的内容上看,不仅包括会计核算,还应包括财务管理和财务分析;从实习手段上看,既要进行手工模拟实习,又要进行电算会计模拟实习,一般先进行手工模拟实习,后进行电算会计模拟实习。校内模拟实习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根据会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行实务操作的适应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
(五)建立小组作业、书面习题和电脑习题
相结合的作业环节,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应用电脑的能力。
会计作为一种核算技术适用于各种行业、各种经济类型和不同经济主体,财务会计信息作为核心的价值信息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在高等学历教育中,会计被赋予愈来愈重要的地位,1998年教育部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明确将会计学课程作为经济类、管理类专业和其他有关专业的主要课程,高校的经济管理类非会计专业一直将会计学设为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但是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从事会计教学的教师不仅要承担会计专业与非会计专业的教学工作,可能还包括不同学历种类、不同学历层次的教学,特别是近些年高校扩招,教师的工作量增加较快,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条件下和有限的学时内,使经济类非会计专业学生学习掌握会计理论与方法,全面了解会计主体经济活动的资金运动,培育他们有效运用财会信息进行经济活动分析、理性导向经济决策的能力,的确是有待深入探讨的教学研究课题。
一、经济类非会计专业会计教育目标与教学原则
从理论上说,非会计专业开展会计教育的动机,一则是考虑到会计理论知识与财务会计工作实务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即会计的普遍适用性;二则是基于不同学科内在逻辑联系而架构本学科知识结构完整性的需要。经济类非会计专业开设会计课程实施会计教育的主要目标是期望学生通过学习会计课程,理解掌握会计这样一种价值信息核算技术,培养他们对经济数据的认知能力、运用能力,拓展思维,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符合高等教育培养知识结构合理、综合素质高的培养目标,这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从事会计实务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业人才”有明显差异。
以大学本科为例,会计专业学生从入校到毕业的四年中,要开设初级、中级、高级的财务会计学、财务管理、成本与管理会计、审计学、会计信息系统等十多门主干会计课程,经历专业引导、课堂教学、专业认知实习、课程模拟实验、行业会计实践、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等完整的会计专业教学环节的培养,讲求专业课程学习与专业人才培养的系统性、全面性与会计专业工作能力的高标准要求;与此相比,经济类非会计专业,根据学科方向,针对不同专业知识结构要求,一般开设2~4门会计课程,作为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学时、学分有限,教学中不可能完全移植会计专业教学模式。
故经济类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学应本着使学生“懂会计,合理运用财务会计信息,分析经济问题、实施理性经济行为”的宗旨,安排适中的会计教学内容、教学难度,突出教学重点,与各专业要求相衔接,注意与其他课程的互补与渗透,采用与教学对象相协调的教学方法与教学要求。
二、合理设置各门会计课程
在整个大学本科阶段,经济类非会计专业开设的会计课程一般包括会计学、财务管理,有的专业(如应用经济学科类的专业)还开设行业会计、财务报表分析等课程。各门课程之间注意有机衔接,每门课程安排适当的实验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延伸至实践或实践模拟,具体设置见下表:
三、优化教学思维与教学内容
从学科划分看,会计属管理学科,经济学是其基础,反过来会计又服务于经济学。在对非会计专业教授会计课程时,不能就会计讲授会计,特别是第一门会计课程――会计学,需要运用经济学等学科知识进行课程导入和会计专业知识点的讲述。会计学课程内容分三个层面:一是会计基础理论与会计方法;二是从企业成立、经营活动主体过程到财务成果核算及年终决算;三是会计信息加工程序。按学生理解能力,掌握循序渐进的三个关键点:会计对象会计账务处理会计报表,逐步使学生学习掌握会计主体经济活动中的资金运动及其相应的会计处理、理解并合理运用会计综合信息,通过一定的实验教学,切实培养学生运用会计信息思考经济问题、理性分析相关问题的能力。
在接下来一个学期开设的行业会计中,减少或删除会计基础理论和基础会计方法论部分,突出各专业相对应的行业要求,按不同行业特征安排教学内容。如金融专业开设的金融企业会计,重点在于金融行业主要业务核算,以及外币业务、长期投融资中的债券业务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开设的外贸会计,重点在于商品流通核算、对外贸易业务核算、外币结算等。
财务管理课程划分三个部分:基础理论、财务主体理财环节、理财专题;对经济类非会计专业一般教学重点放在前两个部分,突出财务估价、资本成本资本结构、(长期)投融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等内容。对学生来说,财务管理课程的学习理解可能较难一点,教师注意掌控教学广度与深度,在基础理论与投融资部分可以安排章节论文,安排两个学时进行讲评,了解学生学习掌握情况,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运用财务知识,评析客观经济生活中的一般财务现象。在教学实践环节中,根据专业需要与经济动态安排专题讲座、实地观摩、模拟实验等,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引导他们做一些有关方面的问题研究。
会计报表分析课程注意与前面课程特别是财务管理的衔接,对于将该课程作为主干专业课的经济类专业,比如金融专业,更要注意做一些铺垫与补充,除课程主体内容(会计信息分析方法论、单项分析与财务效率分析、上市公司综合财务分析)外,增加完全成本(制造成本)与变动成本比较、会计控制、会计法规、传统行业标准等内容,引导学生学会客观理解会计信息,正确运用相关理论与方法分析会计信息,在实验教学中,重点安排对上市公司财务分析、财务判断提出建议等内容,开展投资理财模拟实验,有条件的参与国家、地方和院校举办的模拟实验竞赛。在此需要说明一点:对于不开设会计报表分析课程且会计学课程中未曾展开报表分析的有关专业来说,可将报表基本分析理论与方法、上市公司财务分析指标及其运用等内容安排到财务管理课程中。
四、改进并充实教学方法
会计本来是专业性强、知识结构逻辑严密、实务性强的专业,面对非会计专业学生,受学时少、教学条件短期内难以改观等制约,制定适宜的教学策略、采取灵活相应的教学方法,非常需要教师潜心策划、精心安排。
笔者认为传统的“粉笔+黑板”方式,有利于老师掌控课堂教学节奏,演绎思维推理过程,逻辑关系清晰,关键知识点易于展开,仍不失为主要的教学方法之一。同时,现代多媒体课件教学,能够加大课堂容量,处理图、文、声、像,而且成熟的教学软件能够很好地演示会计学课程中的会计核算流程、账户体系图、账表、实物等内容,这样可加深学生的印象,活跃课堂气氛。在财务报表分析课程中,教学软件系统的运用,可追踪资本市场行情,方便地演示上市公司财务分析。
在会计教学中引入适合的案例教学,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的知识理解与间接实践经验的吸收。如在财务管理课程的融资、投资教学中,引入国内外投融资经典案例,分析其中运用理财原理或自我创新部分,揭示其财务成果或财务失败的根源;在财务报表分析课程中列举典型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运用所学财务理论与分析方法,分析上市公司财务效率,进行基本财务判断,提出相应改进建议。
此外,安排归纳性的章节、课程实务练习,辅以知识梳理与实际运用讲解;布置思考题或短论文,对主要理论进行比较分析或理论运用评析。经济学类不同专业对会计需求不尽相同,不同学生个人特长与自我规划亦不尽相同,故不宜采用百分之百的刚性教学评价机制。对教学质量、教学效果可采用闭卷或开卷考试、案例分析、分析报告、论文等多种形式。
五、结束语
本着探讨经济类非会计专业会计教育的针对性与适用性问题,提供一点个人看法与教学经验的目的,笔者做了以上论述。在此,笔者还想说明一点:因经济发展与人才培养趋向对会计的需要会进一步提高、经济学学科中的各种非会计专业与会计专业的疏密程度不尽相同,在施教过程中,教师应适当区分会计专业与非会计专业的不同要求、针对不同专业适度降低教学广度与难度,从而达到应有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陈敏,徐梅,颜刘瑶.非会计学专业会计教学体系改革――基于湖南对象非会计专业的实践调查分析[J].财会通讯(综合下),2009(2):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