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技术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17 17:56:1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现代职业技术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现代职业技术论文

篇(1)

(一)“特色专业辐射示范、相关专业优势互补”,组建现代制造技术专业群

国内机械制造企业众多,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借助产业集群,企业间相互支撑,优势互补,大大降低了产品的研发与生产周期,同时催生了大量综合性强的技术型产品,促进了工业4.0时代的正式到来。高职院校的发展必然要适应产业集群的需要,走专业群路线。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通过“特色专业辐射示范、相关专业优势互补”的方式,组建机械制造技术专业群,涵盖从原材料组织搬运、产品设计、机构设计、数控加工、夹具制造、模具设计制造、电气控制、气动技术、光感技术、工业视觉、产品装配等一系列技术技能要求,并结合目前装备制造产业技术升级,涵盖高端技术集成等技术领域。整合后组建的现代机械制造技术专业群,包括: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侧重流程控制、装调维修)、计算机辅助设计(侧重造型设计、结构设计)、数控技术(侧重工艺、材料、加工)、模具设计与制造(侧重模具设计与成型)、检测技术及应用(侧重产品检测、品质管理)以及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侧重现代焊接与装配)等。

(二)构建“基础模块+专业核心模块+拓展模块”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在设定专业培养层次与目标时,离不开国家强调的现代职教体系构建总的思路。核心牵头专业设计时结合专业和社会需求,在辐射、带头功能的指引下,以培养技术能人、素质国人(生活+技能)来匹配现代产业体系,进而规划专业群发展版图。我院现代机械制造技术专业群密切依托机械装备产业,跟踪光机电气综合性前沿技术,提升人才技术技能含金量。通过多次下企业观摩和学习,结合目前制造业发展现状,围绕机械装备制造业核心岗位的工作领域构建专业群核心课程和拓展课程,按照工作岗位涉及的工作内容确定课程内容,最终形成“基础模块+专业核心模块+拓展模块”相互渗透、共享开放的课程体系。

二、创新现代机械制造技术专业群实训条件与实训手段

(一)通过跨界合作和资源共享,拓宽专业群实践教学条件

建设适应专业群各专业内在共性需求和特色化发展的实践资源体系,通过专业群内专业之间相互交叉、渗透、融合,降低实训师资和实验实训设备等软硬件方面的投入。提高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开放共享专业建设全部资料,满足个性化学习和企业培训需求,提高资源开放共享效益,

(二)深化校企共建模式,提升实践教学内涵

在专业群实践实施方面,通过校企资源互补,夯实企业职工培训、职教师资培训以及企业技术服务平台,使得专业群在职业培训、技能鉴定、师资培训、产品开发、技术革新、设备维修等方面的工作成效全面提高,为行业企业发展和兄弟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三)依托专业技能抽查标准题库,真刀真枪开展项目训练

针对职业院校来说,规范与优化专业技能考核标准是提高教育质量尤为重要的举措之一。以“贴近企业行业实际需求、引导教学和专业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宗旨,湖南省于2010年12月在全国率先启动了首轮高职院校学生专业技能抽查工作,反响强烈。构建并优化与高职日常教学相辅相成、凸显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与过程监控的专业技能考核标准与抽查制度,已经成为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发展的一个关键。

(四)构建“大综合+小项目”为特征的实训体系

为适应现代机械装备制造业岗位群能力要求,结合职业成长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整合实践教学资源,在专业群内广泛开展跨专业实践,系统设计实训体系。在专业群实践平台基础上,分类组建实训基地,形成满足专业群共性需求与专门化需求的、校内校外相结合、以“大综合+小项目”为特征的实训体系。

三、逐步健全专业群教学体系保障发展机制

(一)校企实现资源共享,共建专业群

我院现代机械制造技术专业群整合行业企业和职业教育资源,逐步形成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校企合作模式。通过联合国内知名机械装备制造行业企业,“校企双主体”建立以专业群负责人、专业带头人和课程负责人主导的专业建设组织运行构架。建立专业群校企共建制度、教师企业顶岗制度、技术研发与推广制度以及培训中心运行管理制度等。通过实时跟踪职业岗位新技术、新技能要求,主动适应产业群中典型产业链各个环节的人才需求,强化现代机械制造技术专业群实训基地的集约化管理,建立校内、外共享机制,对实训基地逐步实行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营造企业化的职业氛围,逐步实现实训方式、过程企业化。

篇(2)

职业教育曾利用电视教育这种很先进的技术办学并取得了辉煌的成绩,时至今日,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不同程度的渗透到每一个领域,教育领域更是首当其冲。昨日先进的办学技术,已经远不能适应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需要,现代教学媒体开发是实现远程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近几年,随着国外远程教育突飞猛进的发展,以及国内高中等院校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实践,我们应对现代教育媒体开发的应用前景,特别是对我院远程教育发展的重要性有一个充分的认识。

一、专业教学网络与现代教育技术媒体的开发

现代教育媒体的开发,从技术角度来看是可行的全球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进步导致了新一代知识智能媒体的发展,产生了网络大学(虚拟大学),这是远程教育的重要特点和今后的发展方向。承载教学媒体的信息可简单的分为实时性和非实时性两类。多媒体信息则非常适应非实时性的传输要求,且价格较低,利用非实时性传输中有一定的延时的特点。像文本、图片、声音、动画等形式的多媒体信息,就可以在低速网上通过电话进行传输。Internet和Intranet上大多采用这种非实时性信息传输方式浏览信息,这非常适合具有交互性的多媒体课件。

二、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前景以及精品课件的建立

篇(3)

现代科技技术的日新月异,让金融服务业的服务形态和服务质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各大金融服务机构纷纷开通电子支付系统和手机支付平台,在提升金融服务业的服务水平和业务范围的同时更为用户带来了全新的金融服务体验――方便、快捷、随时随地、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管理自己的金融账户、完成自己的支付交易等等。

科技发展对金融服务业的安全难题

但科技技术的运用在提升现代金融服务业的同时,也为金融服务业提出了更加严峻的考验,那就是用户个人金融信息的安全问题。

2003年,美国政府就曾向全球金融机构发出警告,一种计算机病毒已经把世界范围内的1200家银行作为攻击目标,企图通过计算机盗窃公司在这些银行的账号和密码。

2013年的9月底,移动互联网行业《2013年中国手机银行用户调研报告》预测,在未来一年中,手机将首次超过PC端设备成为中国网民最常用的电子支付媒介。但随之而来的安全隐患也令绝大多数用户对使用手机银行支付存在疑虑,对安全性存疑的用户占比61.23%。

而腾讯移动安全实验室的《2013年上半年手机安全报告》。显示,2013年初,手机支付病毒a.expense.lockpush首次感染了国内银行手机客户端――中国建设银行,该病毒可能会进一步安装恶意子包,窃取银行帐号及密码,继而盗走用户账号中的资金。账户安全问题将对手机银行提出更大挑战。

金融服务业当下应对安全问题的办法

目前,金融服务业对于电子支付所采取的安全措施主要有架设防火墙、通过数据加密技术、数字签名技术、数字时间戳技术、设置电子信息和安全协议、P2P―技术与网络信息安全等措施,但安全性还不完备。金融服务业急需安全技术升级,呼唤一种更加私密、更加安全且更加便捷的安全支付手段的诞生――指纹识别技术。

可行性

指纹识别技术的发展趋势

人工指纹技术起源于16世纪后期,苏格兰医生Henry Fauld于1880年10月28日首次在英国《Nature》上,阐述了指纹具有唯一性和恒久不变的特点,并将指纹识别技术运用到罪犯鉴定。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指纹采集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步将人工指纹识别逐步向指纹自动识别

这一生物鉴定技术如今已广泛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如指纹考勤、指纹门锁、指纹门锁和指纹保险箱等。而近年来,指纹识别技术已渐渐运用于金融服务业中来,如随着浙江维尔科技有限公司拥有发明专利的、并一直致力推广的银行柜员身份指纹识别系统在中国建设银行全面推广使用,为指纹识别技术在金融服务领域的应用开辟了道路。

指纹技术运用到金融服务业的可行性

苹果公司新近推出的5S和5C两款新品中关于指纹识别技术的开发和运用,正预示着指纹技术普遍运用到手机支付平台和网络支付领域的可行性。

篇(4)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1-0033-02

我国的高等教育已迈入大众化教育阶段,从精英教育步入大众化教育是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这对提高全民素质和增强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1]但大规模扩招带来的师资不足和教学条件与设施匮乏也导致教育质量下滑,这也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如何提高创新型人才培育的教育质量、加快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步伐、加强实践教学改革、确保教学方法和质量适应快速增长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是值得深入研究和广泛探讨的问题。[2] [3]指导学生怎样学习,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积极的互动,需要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融入整个教学过程中。[4]培育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模式,以企业为主体,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技术依托,构建以现代企业制度为规范的组织机制是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5]目前我国大学生实践教学环节存在一些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现阶段大学生的实习实训模式和毕业论文质量总体欠缺,实践教学环节效果不佳,这些都对大学生的应用技能培养、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的质量产生重大影响,急需进行深刻分析和研究,并提出有效的教学改革措施。

一、实习实训收效甚微

在目前的普通本科教学中,理论教学被广泛重视,理论教学课程占据了本科教学的大量教学资源,无论是学时安排还是师资配置,但学生在校外实习企业的实习实训教学内容却十分薄弱,且课时不多、形式单一。例如,在低年级的认识实习中,学生往往是把时间花在了去实习的路途上,去实习的来回时间很长,尤其是在大城市或实习单位很远的情况下更是如此。而到单位具体实习的时间也很短,好的情况下还有企业的教师比较详细地讲解一下,不好的时候只能大批的学生一起走马观花地参观一下,学生获取的实践知识甚少。另外,企业教师指导模式也相对简单。一般只是以简单介绍为主,很少有和学生互动讨论学习的时间和机会,学生一圈看下来实习也就结束了。更有甚者,出于企业单位的安全管理等规定,实习的带队教师和实习学生只能坐在车上在工业园区穿行一会,实习就结束了,连下车的机会都没有,更谈不上学习讨论了。而高年级的学生生产实习或专业实习虽然持续时间较长,但由于目前有的实习企业因为工作场所有限,出于安全考虑,实习企业只是将学生安排在某个房间内自由活动,没有更多的机会与企业的指导教师学习和讨论,学生的积极性也受到很大影响。可见,各种不同类型的校外实习实训中都普遍存在着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本科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

合理地选择和确定实践教学基地,采用校企互惠的合作机制,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出适应市场经济、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创新型应用人才。

二、毕业论文抄袭严重

每到学生毕业论文撰写阶段,大学应届毕业生上网下载论文和设计甚至就成了高校里的热门话题。据某大学网上调查公布的结果显示,有超过半数的学生承认自己在完成论文时有抄袭的行为。虽然目前有的工科毕业生的毕业设计比例要求达到55%以上,但学生大都倾向于做毕业设计的主要原因是感觉其相对比较省事和方便,少数喜欢做实验论文,而设计不要做实验且网上下载更为方便,抄抄改改就完成了。加上少数指导教师责任心不强,把关不严,这更加助长了抄袭造假的不正之风。目前,大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抄袭问题十分严重,且没有得到相关学校和教师的足够重视。近年来随着各大高校招生人数的不断扩大,学生毕业论文的总体水平呈现出下滑的趋势,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优秀率连年下降。其中,抄袭现象的日益严重是导致学生毕业论文优秀率下降的一个主要原因。还有就是在毕业生的最后一个学期,绝大部分学生都在忙于找工作或在实习单位上班,没有时间和精力认真去做毕业论文。[6]

可见,毕业论文题目的选定应考虑学生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同时应与社会和企业实际相结合,严格规范毕业环节的指导内容和模式,杜绝毕业论文的抄袭和造假行为,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诚信意识,以达到切实提高应用型本科毕业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目的。

三、毕业答辩走形式

高校在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管理过程中的松懈是直接导致毕业设计和论文质量下降的根源。虽然学校制定了关于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选材、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等硬性指标,也有论文撰写格式、答辩过程和评分标准等系列文字规定,但这些都流于形式。有的学校论文评阅评语简单、答辩不规范、答辩委员提问简单、没有针对性,学生回答随意而错误很多;有的学生在回答教师的提问时答非所问,专业素质很差,所学的一点专业知识还没离开学校就已经还给教师了。另外,学生毕业论文答辩成绩评定不客观,标准往往只是停留在字面上,成绩评定比较随意,出现毕业答辩走过场、答辩流于形式等现象。这些问题导致学生对毕业论文不重视,进而产生只求通过不求优秀的思想,给下一届毕业生的毕业论文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长此以往会产生恶性循环。这一点在每年四月的研究生面试过程中也会体现出来。在面试中,教师会经常问参加面试的学生其毕业论文内容如何以及论文的完成情况,很多参加面试的研究生回答的都是论文还没开始准备。一般学生毕业论文答辩大都在每年的六月份,可想而知这部分还没开始准备毕业论文的学生有多少时间和精力用在毕业论文的写作上,而这部分考研的学生相对还是比较优秀的学生。可见,需要进行严格规范的答辩和评分,杜绝毕业论文答辩走过场的现象。

四、促进职业教育发展

近来,教育部提出要将国家普通高等院校1200所学校中的600多所学校转向职业教育,实施技能型和学习型两种高考模式,强调中国解决就业结构型矛盾的核心是教育改革,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是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所以2000年后近700所专升本的地方本科院校将逐步转型做现代职业教育,重点培养工程师、高级技工、高素质劳动者等。这些高校将淡化学科、强化专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可见,中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高校比重将从现有的55%提高到70%-80%。而中国当前的职业教育培养出的技术技能人才学制短,不能继续攻读更高学位。今后中国将搭建人才培养的立交桥,让学生可以从中等职业一直学到专科教育、本科教育、专业硕士,甚至专业博士。

应用型本科生的实习实训效果和毕业论文质量是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成果,是在企业和学校指导教师的共同指导下进行系统的科学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尝试,是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培养、增强学生综合运用本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极为重要的教学过程。高质量的毕业设计和论文对培养高素质人才、实现教学目标,对学生就业与发展都有着显著的作用。大学生毕业后是否能够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与在校期间的实习实训能力、毕业论文质量等息息相关。因此,科学合理地组织好应用型本科生的实践教学,对于学生提高综合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我国目前的普通高校教育向职业教育转型的重要时期。中国高等教育将发生革命性调整,高等教育中的职业教育将会得到更大地发展和壮大。大学生的实践实训能力的提高将是一个硬性指标,加强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水平,努力培养大学毕业生的职业技能和水平,对建立应用型大学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也是未来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

实践教学环节是培育学生技能的重要手段,在高校教学中必须重点关注,只有这样才能培育出满足现代职业教育要求的技术技能型应用人才。

[ 参 考 文 献 ]

[1] 王蔷馨,屈伯俊.关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质量观和教学改革的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09(145):9-10.

[2] 杨春生,孙琴,吴伟.创新型工程应用本科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J].江苏高教,2010(1):82-84.

[3] 陈永金,张保华,刘加珍,周长辉.基于环境科学学科特点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科教论丛,2009(1):216-217.

篇(5)

【论文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 实践能力 培养模式

【论文摘要】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建设,关键是教师队伍的建设,青年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因此,高职院校教师实践能力培养需要根据本院校当地的环境和特点,科学合理地进行培养,本文(以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根据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实践能力现状,提出了培养模式的构建思路及其培养方法。

教师作为一种创造性、能动性的人力资源,其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将对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和教育教学质量产生深远的影响。近年来,少数民族地区高等职业院校逐步增多,且办学规模逐渐扩大,在校学生人数巨增。然而,这类院校的师资队伍整体素质远远跟不上学院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大多数教师实践能力偏弱,已成为制约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发展的首要问题,也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是否能够实现、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的问题。教师作为教学环节的主导,教师队伍的强弱将直接影响着教学环节的成败,建设一支实力强大的实践能力过硬的教师队伍已是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的迫切、首要问题。怎样提高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教师应用技术、实践能力,这是一个系统而科学的问题。下面就以我们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实践能力培训方面来谈几点看法。

一、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实践能力现状

少数民族地区大多数属偏远、落后地区,这类地区的高职院校大多数都是近几年才成立。以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首先,我院是两所成人高校和一所中专学校合并而成,并于2003年通过国家教育部备案。大多数教师专业理论知识不错,但没有受过职业师资的专业训练,也未参加过系统、严格的各种专业技能资格鉴定,教学观念还停留在中专阶段,教学观念、方法和教学水平还是中专水平,从而形成了“理论强、实践差”的格局,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上有一定的认识,但“抓理论、重技能”的高职教学管理格局尚未真正形成,对实践教学、教师实践能力培养重视不够。

其次,学院引进教师人才较单一。近几年来学院办学规模逐年增长,为了解决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我院采取了社会招考、企业引进、高校毕业生选拔、高薪聘请等一系列有力措施。但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地属河池市,河池市地域较为偏僻,经济相对落后,吸引师资的难度大,缓解师资数量不足的主要途径是从本科院校引进应届毕业生。我们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有专任教师169人,其中35岁以下青年教师79人,占全院教师46.74%。在79名青年教师当中,工程师1人,占1.26%;助理工程师1人,占1.26%;技师4人,占5.06%。

总体看来这些青年教师基本素质较好、精力充沛、接受能力强,但他们大多数都是刚刚从学校毕业,接受实践的机会不多,积累的实践经验不够,实践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普遍较低,需要培养的任务还相当艰巨。

第三,教育的投资机制不合理。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成立时间较晚,近几年来学院把主要精力放在了量的扩张和校园的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对教师实践能力培养资金的投入严重不足。提高教师专业实践技能,要不断接受专业的新知识、新工艺、新技能,其培训费用非常高,对于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由于河池经济较为落后,财政收入较低,政府几乎没有任何资金投入,学院主要靠相对较低的学费收入运转,资金来源单一,资金缺口较大,难以承受高昂的培训费用。

二、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青年教师

实践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一)更新和转变教育观念,强化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

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是实践教学,其基本特征是淡化理论教学、强化实践教学,强调的是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学校应使青年教师在思想上更新观念,提高认识,了解高职教育的办学理念与办学模式。在形式上要求他们更新知识结构,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学以致用的能力,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心理品质,以适应新时期高职教育改革形势的需要。在重视实践教学的同时引导他们重视对学生的生产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以社会实践、生产实践的经历与体验作为对学生的重要考核指标。

(二)争取政府支持,搞好帮扶活动

由于我们河池市是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无论是经济发展、科学技术、教育教学、信息技术等都相对滞后,要搞好我院的师资队伍建设,就要积极向政府部门和教育厅汇报我院的实际情况,争取得到政府部门和教育厅的支持和帮助,一是在经费上给以一定的保障,每年要有专项经费投入到教师的培养当中,保障有充足的培训经费。二是学院要主动与发达地区的高职院校、科研院所联系,或请政府和教育厅出面联系,与发达地区的高职院校、科研院所组成帮扶对象,在人力物力上帮助我院培养青年教师。

(三)立足本校实际,采取多种培养模式相结合

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模式多种多样,如企业实践模式、企业引进模式、校企业组合模式等是目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培养普遍采用的形式。而在少数民族地区,由于经济相对落后,学校单纯地采用这些模式是不易实现,必需通过多种形式的结合方可能达到最佳的培养效果。以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由于河池市地势较偏远,经济发展滞后,上规模的企业本身就很少,这些企业高技术人才相对也很少,要派批量的青年教师到企业参加一线顶岗工作是很难实现,要请企业高技术人才到学校从事实践教学就更加难。如果要派批量青年教师到其他地市的企业进行顶岗实践也是不可取,例如,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教师非常紧缺,培训经费很少,如此以来,不仅培训经费得不到保障,还影响正常的教学活动。如何进行培养呢?我们认为可以吸纳各种培养模式的优势,取长补短。第一,以短期培训为主。短期培训是职前培养教育,主要包括对缺乏实践经验的年青教师进行普及实践技能的培训,了解本专业实践基地的基本情况。定期请企业或其他高职院校的学者、专家、工程技术人员来学院作学术报告、传授专业技术和生产经验、承担或指导专业教学等,让专业教师及时了解本行业生产、技术、科技的最新动态、最新信息,使专业教学紧跟科技前沿,促进专业教师的素质提高。第二,长期培训为辅。长期培训是要定期安排青年教师下到厂、企业或技术部门挂职锻炼,要参与企业技术革新、技术服务,获取生产实践经验。政府或学校组织骨干青年教师到企业进行一年以上实践,人数不一定多,保证每个专业有一至两名。然后通过这些骨干教师进行“传帮带”的方法,全面提高其他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第三,青年教师自我更新专业发展为补。以教师自己联系实习单位为主,每学年分两次时间,结合自己的专业实习锻炼一到两个月,或者主动参加各种形式的进修、培训、考察和学术交流活动,以利于他们拓宽视野,开阔思路。学院在政策上要给予支持,在经费上要给予适当的补贴,充分调动青年教师字实践能力培养的主动性。此外,可对年青专业教师实行定期岗位轮换制度。通过岗位轮换,年青教师不仅能上理论课,还能管理实践教学基地,还能下厂带学生实习,这样年青教师就能熟悉本专业相关的实践教学岗位,培养教师技术应用能力和专业实践指导能力。

(四)为青年教师参加实践创造条件

实践教学基地需要维护,并不更新改造,学校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或承担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工作,让教师到学校训练中心参加工程实践训练。在不影响教学工作的同时,也可以鼓励青年教师从事与自己专业相近的社会兼职工作。通过这些方法,使教师对本专业的各项实践工作都有所了解,丰富了教师的实践经验,使他们具备相关的动手操作能力。要积极创造条件为青年教师参加科研工作打基础,鼓励青年教师参与科研,做到凡是有青年教师参加的科研立项、经费及评奖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为青年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创造条件。

(五)指导学生参加职业技能竞赛

支持和鼓励青年教师积极指导学生参加专业技能大赛(国家级大赛)。现在各种职业技能大赛蓬勃发展,为各专业的老师提供了良好的锻炼,交流平台,青年教师精力充沛,学习能力强,在指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的过程中,自己也能得到很好的锻炼。

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尽快提高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是高职院校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必然要求,此举不仅关系到青年教师自身的发展,也关系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更是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参考文献

篇(6)

职业教育体系的制度设计,与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战略定位密切相关。不同的职业教育发展战略定位,决定着不同的职业教育体系的设计思路。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与引导下,目前正是对我国现有职业教育体系进行完善与创新的最佳时机,因此,在设计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制度时,必须首先明确几个基本问题,为制度设计提供依据。

一、以发展初中后职业教育为主还是发展高中后职业教育为主

是初中后还是高中后职业教育分流,决定着职业教育体系的重心。从世界发达国家建设职业教育体系的经验看,一个国家采取初中后还是高中后发展职业教育,与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以及文化历史传统密切相关。德国是以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为主的国家,这是由德国的产业结构特点以及历史文化传统所决定的。一方面,德国自然资源比较贫乏,要想在世界经济之林立足,必须走技术立国之路,用高质量的技术产品占领世界市场,因此德国整个社会崇尚技术、重视技术,并不认为职业教育是次等的教育,人们选择职业教育还是普通教育主要是根据个人的兴趣与能力来决定的;另一方面,从历史文化的角度看,德国企业具有培养自己后备力量的传统,“双元制”就是在这一传统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现代职业教育制度。因此德国采取了以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为主的战略,这就决定了德国职业教育体系的设计是以“双元制”为主体,多样化中等职业教育并存为其基本特征。而美国是以发展高中后职业教育为重点的国家,这是由美国政治经济的特点所决定的。由于美国的产业结构是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第三产业为主,政治上强调民主、自由、平等,反映在教育上就是实行单轨制的教育体系,主张为所有人提供均等的教育机会,不主张建立与普通教育相分离的职业教育体系,所以美国的中等职业教育主要通过综合高中的职业科来实施,高等职业教育通过社区学院提供的各类职业课程来实施,这就决定了美国的职业教育体系的设计是以与普通教育相融合为其基本特征的。

以发展初中后职业教育为主还是以发展高中后职业教育为主,这是由一个国家的国情来决定的。我国发展职业教育采取的是初中后、高中后二次分流的策略,从目前中、高等职业教育的招生数和在校生数来看,都已经占据了高中阶段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这就意味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已经由原来的以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为主、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转变为中、高等职业教育并重的格局。这种格局的转变,要求我们在设计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时要给予充分的考虑。

二、中等职业教育的定位问题

中等职业教育的定位不同,设计的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模式也不一样。中等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升学为导向,还是二者兼而有之?这是设计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必须首先明确的问题。从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建设职业教育体系的经验看,均有可资借鉴的模式。我国台湾地区职业教育体系是目前世界上层次最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它的中等职业教育是明确以升学为导向的,80%以上的中职毕业生升入科技学院或科技大学,所以台湾地区设计的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是直接衔接,中等职业教育的定位主要是为上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是以“双元制”为主体的,其培养目标的定位是为企业界输送高素质的技术工人,因此,绝大多数接受过“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学生毕业后直接走上职场,但并不意味着这部分学生没有进一步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而是在制度设计上,采取间接衔接的方式,为部分有升学意愿的学生提供继续升入高等学校的通道。具体措施是:“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毕业生可以进入专业高中学习两年,获得进入应用科技大学的资格,进入高等院校继续深造。

可见,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不同,决定着所设计的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模式也不一样。

三、为什么要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目前在我国,从中央高层到地方政府,从职业教育理论界到职业教育实践领域,对建立从中级到高级(包括专科层次、本科乃至研究生层次)层次完善、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本达成了共识。但至于为什么要建立这样的体系,更多的是从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满足人们接受高等教育需要的角度来考虑这一问题的,而如果单从这样的视角出发,有可能导致建立起来的体系是与社会需求相脱离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不能有悖于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即技术技能职业性。[1]职业教育是为经济界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一种教育类型,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驱动力源于经济技术的发展水平。无论是学校职业教育的产生,还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出现,都是经济技术的发展对人才类型诉求的结果,这已经为历史所证明。因此,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必须以经济技术发展水平为立足点,也就是说,职业教育高移延伸到哪一层次,不应该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否则,离开这一点,建立所谓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只能给教育自身、给社会带来更多的问题。

篇(7)

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十二五”时期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中心任务。高等职业教育“在促进就业、改善民生方面以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1]“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高等职业教育,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2]

一、高职教育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引领地位

高等职业教育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具有特出的地位,成功扮演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要角色,成就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从招生来看,高职院校的生源既有高考生源,即三年制生源,又有中考生源,即五年制高职生源,还有单招即“三校生”以及自主招生生源。生源的多渠道显示了高职教育既能“上(应用本科)下(中职学校)承接”,还能“左右贯通”,成为义务教育与非义务教育的纽带。“数据显示,2010年和2011年,全国绝大多数省份的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已高于本省普通本科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3]就发展潜力而言,高职院校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高职教育的主体地位,使之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毋庸置疑的具有引领作用。

二、高职教育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引领什么

“引领”本意是专指事物的导引群体或独立的个体,内涵是引导和带领。发挥高职教育的引领作用,就是让优秀的高职院校引导和带领高、中职院校以及职业培训机构发展,从而带动整个职业教育的发展,为更高层次的职业教育探索出办学新路。

1、引领办学理念

思路决定出路,理念决定方向。确立正确的职业教育理念就是把高职教育办成有别于一般本科的突出职业内涵的新型高校,要在成功实践的基础上提炼出现代职业教育的新理念。高职院校如果仿效一般本科的思路,就会发生方向性引领错误,就必然偏离高职教育的方向,背离职业教育的基本规律。职业教育是最真实的给受教育者以真实本领和发展前景的生存教育,是实现人才强国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得最紧密的教育。现在一些高职院校有一种急于求成的“创新”冲动,玩的是急功近利的概念,误人子弟,捞取功名,浪费资源。

2、引领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职院校生源的多渠道,决定了高职教育不同于普通本科高校的培养模式;而要达到“高端”和“技能”的要求,必须通过千百所不同区域的、行业的高职院校的实践来完成,试图用整齐划一的模式来规整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既不现实,也不必要,更不可能,因此需要有代表行业的区域的高职教育的优秀院校来探索、来引领。所以,职业教育体系内需要的不是某几种培养模式,而是需要适合众多行业的、适合本校校情的千百种模式,而且这些模式要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千万不能成为发展的教条。

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涉及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模式运行、教学质量评价、专业建设(专业改造与专业开发)等,要成为职业教育的引领头羊,就必须在诸方面成为行业的或区域的佼佼者,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3、引领社会服务

高职院校服务社会凭借的是特色专业实力,这种实力具体体现在专业带头人的身上。“从某种意义上说,专业带头人的行业地位决定了一所高职学校的专业在高等教育学术界的地位。换句话说,如果一位专业带头人能够在行业顶层进出自由,能够跟行业顶级人物称兄道弟,甚至能够左右行业的方向、决策,如果他领导的专业能够得到全球最好企业的认可,这种认可不是靠个人关系、不是靠饭局,靠的是真正解决问题、助推企业发展的实力,那他及其领导的专业一定能够在本专业高等教育领域占有重要位置。”

4、引领职业教育科学研究

如前所述,高等职业教育的“高等”属性,决定其开展科学研究的必要性。高职院校科研要通过四个结合——科研内容要与办学特色相结合,科研重点应与特色专业及技术应用相结合,科研论文要与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科研工作应与企业实际相结合,[6]以此突出高职院校的科研特色。高职院校科研应摆正科研与教学的关系,明确科研服务教学、科研促进教学的理念,要把应用研究和行业专业技术成果转化研究作为重点,为其他职业院校的科研起引领作用,最终提高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的水平。

5、引领合作办学。现代职业教育是开放教育和合作教育。没有企业合作的高职教育是残缺的,以合作发展为动力、以合作育人为模式、以合作办学为机制、以合作就业为目标,成为引领高职院校合作办学的大趋势。“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紧跟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大发展的形势,紧贴地铁企业对高技能专业人才的紧迫需求,携手南京地下铁道有限责任公司,从“订单班”到“冠名班”再到“地铁学院”,双方的合作规模不断扩大、合作范围不断拓展、合作程度不断深入,在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走出了一条校企深度合作、创新发展之路” [7]。

“高职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实现是一项系统工程,对应的必须有一个灵活多样的运作模式即多元化模式。多元化模式基本内涵就是校企深度合作,强调合作过程的多元主体和“五位合一”,“五位合一”即产学研合作贯穿于“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创新、合作发展”的全过程”。[8]高职院校的合作不能止步于国内企业,还应走出国门,学习借鉴国际职业教育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教学交流,培养面向国际职场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为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人力资源服务,引领中国职业教育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2][5]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Z].2011.

[3]肖笛.数据显示高职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两年高过本科生[N].华西都市报,2011-12-06.

[4]范唯.专业是高职学校的品牌和灵魂[N]. 中国青年报,2012-02-2.

篇(8)

激励机制论文参考文献:

[1]李军领:《“资深员工激励和管理困境”专题研究综述》,《领导科学》,2016(4);

[2]郭彤梅:《基于心理契约的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研究》,《经济问题》,2016(10);

[3]唐小玲:《基于医改背景下医院管理体制的现状及对策研究》,《财会学习》,2016(11)

[4]贾雅茹.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激励机制比较研究[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8(03):102-107.

[5]王晶昕.浅谈激励机制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J].科技信息,2012(10):259.

[6]陈勇.创新事业单位薪酬激励机制的几点设想[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0(24):36-37.

激励机制论文参考文献:

[1]矫利艳,陈明岩.试论激励机制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0(11):76-78

[2]焦平,徐琳,王小亚,张华.新世纪西部高校人力资源开发中重塑良好激励机制的探讨[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1):76-79

[3]左勇.激励机制在地矿勘查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0):137-138

[4]王玉.激励机制在物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研究[J].物流技术,2015(12):75-76+85

[5]夏柏军.浅谈激励机制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J].东方企业文化,2013(15):78

[6]程东霞,李龙,隋晓雨,邢晨.人才激励机制在强化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J].经营管理者,2015(07)197

激励机制论文参考文献:

[1]黄颖.研发团队培育机制研究[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2]付红章.我国国有企业员工的激励机制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5(12).

[3]朱镇生.高职教育校企合作难题成因与破解——基于三圈理论视角[J].职教论坛,2016(19).

[4]张锋.关于地方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现状的调查——以株洲市为例[J].职业教育:下旬刊,2014(4).

[5]郭文富.高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及地区差异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4).

[6]张海峰.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制度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17).

[7]吴何珍.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中地方政府职能探析[J].当代职业教育,2011(2).

[8]王金艳.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的构建[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03).

篇(9)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2C-0043-03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的重要课程,也是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因此,积极开展实践教学,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教学的建设与改革,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和有效性,是当前广大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都应当思考的重要课题。本文以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为出发点,分析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高职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途径。

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必须始终贯彻现代职业教育理念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培养培训了大批中高级技能型人才,为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就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当前,我国发展仍处在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必须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中央的决策部署对我国的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党的十对职业教育的部署是“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新一轮的职业教育改革也正在全面启动,如何提高和培养高职高专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强调“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并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决定》对高等职业院校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在理论教学适量安排下,要加大实践教学的改革力度,加大课程中实践教学的课时安排,至少要达到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1∶1,有条件的院校甚至可以超过这一比例要求;教学过程中要增加实践教学手段,增加社会实践活动,包括社会调查、专家讲座、学生演讲、下基层锻炼等形式,要加大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信息化手段,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资源共享,充分地运用新媒体现代教育技术、虚拟技术和现实技术、网络视频教学等教学资源,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对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缺乏深入的认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职业教育需求,形成由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有机衔接,职业教育、普通教育、继续教育相互沟通的现代职业教育系统。现代职业教育是为了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方式变革,系统培养生产服务一线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类型。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主要包括职业教育现代化、职业教育社会化、职业教育产业化、职业教育终身化等四个方面。高职院校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的,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现代职业教育理念认识不足,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和研究深度不够,过于强调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没有从高职院校的办学特点、办学特色和学生素质、能力培养更高的层次来看待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没有能把握时代信息,对青年学生特点没有很好地掌握,造成工作思路与理念不明确,主观意识上将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人为地分离开,没有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目的也是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所占比例较大,对实践教学的认识存在不足。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必要性的认识不到位,片面地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要还是讲大道理、讲国家政策,实践教学无需太多考虑,教学的课时大多是在课堂上讲授,仍然保持“教师为主体的地位”;没能正确认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教学思路不清晰;将实践教学当成独立的教学手段,没有与理论教学相联系起来,一味强调实践教学就是走出校门参加社会实践;实践教学的课时只占到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课时的三分之一,有些院校甚至更少。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教学方法与手段单一。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对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严重不足,大部分教师承担着大量的教学任务,出现教学方法与手段单一、教学设计落后、课程内容相互重复、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进度疲于应付等现象,同时,也造成教师没有更多的时间对课程进行研究与探讨,讲授式教学贯穿教学过程,没有切合有效地开展与实际生活、工作紧密联系的实践活动,久而久之使得学生对参与实践教学热情大减,严重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

(一)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形势,及时转变教育理念。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适应新的教育形势,与时俱进转变教育观念,日常多深入学生,聆听学生的呼声,采用科学有效的教育方式和技术手段,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融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要对学生充满信任,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坚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激发大学生的自为意识,严格防止教学过程是“单向灌授”的形式,树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

(二)明确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培养目标。一是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理论知识结合社会现状和时下学生关心的问题进行分析与调研,培养学生明辨是非、正确取舍的能力,培养全局观念和辩证思维。二是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起到主导的作用,学生的独立思考需要教师的积极鼓励和引导,对实际问题的调研报告需要学生自主完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三是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结合当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教学模式,通过社会实践和到企业锻炼,培养学生的职业操守和企业责任感,同时也能让学生尽快适应岗位要求、适应社会,增加实践经验。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和创新。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因此,在新形势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结合时代特点和教学内容,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有的放矢地采取和运用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情景模拟、案例分析、辩论、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理论知识;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信息化手段,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资源共享,充分地运用新媒体现代教育技术、虚拟技术和现实技术、网络视频教学等教学资源,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作用,进而提升学生自身的综合素养,以此来积极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与创新。

(四)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主渠道,它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教学的任务,开展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重要环节,其实践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要做到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1.充实和加强课堂内的实践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课堂上要将理论知识与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相结合,灵活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对所讲授的内容进行模块化、项目化的教学改革,通过课前的任务布置,让学生先分组进行收集所学内容的资料,教学时采用个体演讲、小组座谈、分组讨论、专题辩论、剧本表演、论文撰写等多种教学手段开展专题教学活动,例如,“诚信与我”、“我的职业生涯规划”等专项模块,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说、谈、讲,有问题及时纠正,从而培养学生理性分析问题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2.丰富和拓展校内实践教学活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校内实践教学要立足高职院校实际,依托主题活动开展实践教学。例如,让学生开展“校园里不和谐现象”调查,“校园文明你我行”主题活动等。社科部主办,学院团委和学生社团协助,组织学生针对校园内不文明的现象和卫生环境等方面展开调查,组织宣传,让班级召开主题班会,培养与提升学生文明、积极向上的高尚风格与责任意识;开展“宿舍6S管理”主题活动,依托学生工作部门和各系部,针对宿舍“脏乱差”现象,进行宿舍的精神文明建设,培养学生通过宿舍的文明建设向学院的精神文明迈进。再如,开展“学风建设提升年”活动,通过开展文明班级建设和宿舍文化建设,强化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目的,使广大学生能够自觉遵守学习纪律,创建优良学风。

3.扩展和延伸社会实践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格,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重要课程。因此,社会实践意义重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坚持理论联系社会实际,从社会热点问题和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入手,通过参观、访问、考察、调研、志愿服务等方式进行,要与政府、企业、街道办事处、红色革命教育基地等共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依照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有组织地安排学生到这些实践教学基地参观、访问和学习,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完成所布置的社会调查任务,然后让学生撰写调查报告,对所了解到的情况进行分析和思考,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加强和完善实践课的组织与领导。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组织领导机构,学院分管教学的领导要高度重视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学院社会科学部在制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时要充分考虑实践(下转第49页)(上接第44页)课的课时和实践教学人员的安排;学院人事处、教务处、后勤处在人员编制、活动经费、课时待遇、实践场地安排等方面做好保障。这将有助于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圆满完成。

5.注重和加强活动的过程考核。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过程考核制度,思想政治理念课包括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个部分,教师在进行成绩考核时,要注重过程的考核,加大过程的考核力度,增加演讲、答辩、撰写论文、座谈、现场反馈等多种形式形成学生的最终成绩。

总之,积极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创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是当前高职院校每一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都应该思考和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宗河.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到2020年形成现代职教体系[N].中国教育报,2014-06-23

[2]刘建豪.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特征及其资源配置原则探析[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4(8)

[3]赵伟.培养目标的新界定和我国职教格局的重塑[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7)

篇(10)

职业院校学科专业设置的特点加剧了图书馆文献资源的供求矛盾,“双师型”教师读者与能力型学生读者的多方位信息需求,以及职业院校面临购书经费紧张的等情况,使得传统的纸质资源已无法完全满足读者需求,所以图书馆应加强数字资源建设的研究和实践。

一、数字资源建设现状

访问湖北省54所职业院校网站,共有数据库391个,其中自建数据库72个。黄冈科技职业学院24个,襄樊职业技术学院21个,武汉商贸职业学院和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19个,咸宁职业技术学院18个等,10个以上的院校有17所,5-10个有14所,5个以下有17所。

1.引进数据库情况

引进数据库类型包括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电子报纸、学位论文、考试试题库、多媒体数据库据库等。数据库品种相对集中,引进中国数字图书馆的31家、万方26家、维普30家、知网29家、超星28家、博看8家、银符5家等,像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大型数据库,一般各院校购买一个或者几个分库。

外文数据库有:黄冈科技职业学院引进Net Library 电子图书、Wordcat、the National Academics Press、JSTOR、Academic Source Premier、ACS;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引进Scientific Research、INTECH;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引进Springer、INTECH。

引进共享数据库的有11所,湖北国土资源参与和引进共享资源最多:包括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中国高等教育数据库、国家科技文献中心、全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CADAL、浙江省高等教育数字化图书馆、安徽省共享工程、天津高校数字化图书馆 、上图数字图书馆、INTECH、万方学位论文、超星数字图书馆、中国数字图书馆电子图书、维普数据库、CALIS等。共有11所职业院校引进共享资源,多集中在湖北高等学校数字图书馆、高等学校数字图书馆、中国高等教育文献总库、湖北省数字图书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

2.自建数据库

湖北省48所职业院校中有9所自建数据库共34个,主要包括:

2.1教学成果数据库。全省各示范职业院校大都建立精品课程数据库,黄冈职业技术学院自建教师课件数据库、教师科研数据库;湖北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践教学、案例分析、电子教材;武汉商贸职业学院的商院教师文库等。

2.2专业特色数据库。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交通知识数据库、交通运输科技资源数据库;咸宁职业技术学院的园林专题库。

2.3地方特色数据库。湖北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的楚文化研究、三峡文化、荆楚揽胜、湖北文物、湖北人物、湖北历史人物;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十堰旅游文化数据库;襄阳职业技术学院的鄂西圈旅游文化资源库;咸宁职业技术学院的苎麻之乡、温泉之乡等。

2.4随书光盘数据库。黄冈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仙桃职业学院、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自建随书光盘数据库。

二、职业院校数字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

1.信息资源共享不足

各职业院校图书馆引进的数据库主要集中在国内几个著名数据库供应商,造成重复建设和浪费。还有很多全国性的资源共享项目,只有11所院校参与和使用了这些共享资源。

职业院校图书馆人员受到专业水平和专业背景的限制,目光仍停留在馆藏文献的借还上,参加图书馆界会议和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对已有的共建共享项目知之甚少,即使被动参加一些共享项目,对自己的权利义务认识不清。

职业院校绝大多数图书馆即使有自建数据库,也是自己自足,缺乏相应的协作,很难形成规模,没有实现共建共享。由于IP的限制,数据库仅可供校园网内用户使用,外单位用户没有访问权限,这就限制了图书馆之间的共建共享。[1]

2. 技能与训练类资源引进开发不足

职业院校主要是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所以图书馆资源应突出实用性和专业性。从对48所院校引进和自建的资源来看,主要包括综合性数据库、考试类数据库等,突出专业特色的数据库很少,技能与训练类的数据库几乎没有,这不利于高职学生掌握某一职业方向的专业技能,不利于学生获得某一职业岗位资格证书。

3 .特色数据库开发不足

图书馆采购的图书中含光盘的数量越来越多,随书光盘已经成为现代职业院校用户获取信息知识的新途径。然而很多图书馆未对光盘进行整理著录存储。

对特色资源开发不足。图书馆馆藏资源中有不少具有学校特色、学科特色、专题特色、文献语种特色、文献类型特色的图书、期刊,教务部门有学科带头人或精品课程教师的教案课件及教师考查学生的试题及重要作业等教学参考资料和学习参考资料,这些都可以成为图书馆建设特色数据库的资料的重要来源。

自建数据库过于简单,信息不全面,缺乏深层次的开发和组织,基本上是一些信息的复制。如咸宁职业技术学院自建苎麻之乡、温泉之乡、楠竹之乡、桂花之乡、茶叶之乡等,只有几张图片和数千字的介绍。至于网上报告厅、视频点播、馆藏特色书目等并不能称之为严格意义上数据库。

4.免费网络信息资源开发不足

上一篇: 学校文化论文 下一篇: 英语课件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